時間:2024-02-29 16:26:43
序論:在您撰寫風險管理問題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通過對風險管理實踐活動中常見問題的分析,論述了管理者認知程度對風險管理工作造成的影響,指出管理者在進行風險管理實踐的過程中必須準確把握風險的定義特點。同時,認為風險的定義為“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對風險的結構化表述通常包括風險源、事件、原因和后果4個要素,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可預測性、主觀性、客觀性和可變性特點。對風險管理工作中的常見錯誤行為提出了警示。
關鍵詞:
風險;管理;常見問題
當前,風險管理越來越受到管理者的重視,但由于不同管理者對“風險”的認知角度和認知水平各有不同,風險管理還存在著各種問題。筆者從風險管理實踐活動中的常見問題出發,通過對風險的定義及特點進行分析,將出現的問題與對風險概念的認知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剖析,指出管理者必須準確全面地理解風險的定義和特點。
1風險管理實踐活動中的常見問題
1.1試圖完全消除風險
一部分管理者試圖完全消除風險,全面預測到未來存在的各種可能性。這些管理者對風險管理的重視是值得肯定的,但在實踐中卻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超出其對未來的預測。而他們往往又會歸咎于風險管理人員的經驗、能力或態度問題,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包括招聘具有經驗的人員、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組織大量的培訓等措施,結果依然不能完全消除風險。
1.2認為風險管理是浪費資源
在風險管理實踐活動中,由于成功的不利后果的規避往往是不可見的,而對消極不利后果的規避往往歸因于風險管理人員的失職,久而久之使一部分管理者認為風險管理工作沒有成效。
1.3以危險源辨識代替風險識別
一部分管理者認為風險識別就是危險源辨識。這種行為很少會明顯顯示為風險管理失敗,但這樣開展風險管理工作并不能充分發揮風險管理的作用。
1.4認為風險管理是一次性工作
有的管理者試圖以一次轟轟烈烈的風險分析活動一勞永逸地控制住風險,而結果往往以失敗告終。
1.5風險管理工作形式化
有的管理者將注意力集中在工作流程和所采用的工具上,認為只要工作流程標準化、工具先進就可以妥善控制項目風險。結果往往是使風險管理逐漸成為了一項機械性勞動,最終流于形式。
1.6過分追求風險源數量
有的管理者認為識別出的風險源越多,越能說明風險識別工作進行得深入細致。結果風險源識別的結果中充斥著大量重復的或者互為因果的條目,給后續的風險分析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同時也大大增加大了風險管理的投入,卻未能產生相應的成效。
2風險的定義及特點
在筆者看來,上述問題的產生或多或少與管理者對風險概念的認知有關,下面將對風險的定義以及特點進行分析。
2.1“風險”一詞的起源
英語詞匯“risk”來自近代早期的航海貿易和保險業,[1]表示在早期資本主義航海﹑探險和海外貿易等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危險,特別是用來表示冒險者進入他以前所未知的水域時可能發生的意外情形。后來,保險、投資、借貸等業務興起,就用“風險”這一概念描述未來某一時段內可能出現的經濟波動和可能所遭受的損失。中文詞匯“風險”大約出現于近代。茅盾《子夜》中有這樣的句子:“你看這件事有沒有風險?”而在《辭?!穂2]中并沒有收錄“風險”這一詞條。就此而言,雖然在人類存在伊始,風險意識就客觀存在,中國自古就有“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的說法,但作為嚴格意義的“風險”概念是一個現代性范疇,它發端于15世紀資本主義航海與殖民探險活動時期。
2.2對“風險”的定義
由于對風險的理解和認識程度不同,或對風險的研究角度不同,對風險概念的定義并不統一。目前在我國影響力較大的定義主要有以下幾種。《現代漢語詞典》中對“風險”詞條的解釋為:“可能存在的危險”。[3]作為一本通用的權威性工具書,《現代漢語詞典》對風險的定義最大程度地與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習慣相符合。但“危險”是不確定性的影響結果,而我們分析風險的目的是為了控制風險,許多情況下控制措施需要作用于原因而不是結果,顯然這種定義不適合在風險管理領域直接使用。在風險管理領域,我國沿用了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SO)相同的定義:“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4]這一定義是準確、全面的,因此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組織的認可,例如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IIA)在2004年提出風險管理概念的同時把風險定義為:“可能對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的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而在2012年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CIA)考試大綱中已經接受了風險是指“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這一概念。而這一概念的問題在于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利于對風險進行表示和區分,因此需要通過風險源、事件、原因和后果4要素對風險描述[4]進行再次定義。此外,正是因為其定義的全面性和抽象性加大了理解的難度,由于管理者的主觀認知能力和認知條件的不同,在實踐活動中引發了各種各樣的問題。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PMI)將風險定義為:“一旦發生,會對一個或多個項目目標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的不確定事件或條件”。[5]PMI的定義可以看作是對ISO定義的范圍進行了限制,不但將“不確定性”限定為“事件或條件”,同時將“目標”限定為“項目目標”。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教材中認為:“風險指的是損失的不確定性,對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而言,風險是指可能出現的影響項目目標實現的不確定因素”。[6]這里可以產生兩種理解:①風險就是一種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有造成損失的可能;②當對損失的發生條件、損失的大小或損失是否會發生等情況不能確定時就構成了風險。至于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部分可以看作是對PMI定義的不同描述。上述幾種概念的共同點是都涉及到了不確定性,因此可以認為不確定性是風險概念的核心,而分歧在于不確定性與風險的關系。[7]風險管理的基礎是風險的可預測性,雖然具體到特定的個別風險事件,其發生是偶然的,但通過大量歷史資料的統計分析,可以發現其中的規律性,即具有一定的可預測性,而對特定事件是否可預測或者可預測的程度不完全由事件本身的性質決定,很大程度上也要取決于決策者的認知能力和所擁有的信息量。因此一個不確定性是否會形成風險往往需要建立在決策者的主觀認知能力和認知條件的基礎上,具有明顯的主觀色彩。綜上所述,風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描述的是風險源、事件、原因和后果構成的統一體,不確定性是風險構成要素之間發生作用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一種特性,不具有不確定性就不構成風險。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具體體現為風險源在一定條件下引起或改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事件發生的后果會對目標造成影響。
2.3風險的特點
一般來說,風險具備以下特點:[7]
2.3.1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是風險的根本特點,不具備不確定性就不能構成風險。
2.3.2可預測性
個別風險的發生是偶然的、雜亂無序的。但通過大量風險事件歷史資料的統計分析,可以發現其存在的規律性,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風險具有可預測性。
2.3.3主觀性
對特定事件是否可預測或者可預測的程度不完全由事件本身的性質決定,很大程度上也要取決于個體對風險的認知能力和所擁有的信息量。
2.3.4客觀性
風險是一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人們只能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改變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條件,降低風險發生的頻率和損失程度,但總體來說,風險不可能徹底消除。
2.3.5可變性
風險的可變性是指風險性質、風險發生的頻率、收益或損失大小會發生變化甚至出現新的風險。
3項目風險管理實踐活動中常見問題的再思考
3.1試圖完全消除風險
風險的根本特點就是不確定性,完全消除風險需要完全消除不確定性。顯然,在目前以及可預見的未來這都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是對風險的不確定性的忽視。同時,風險的客觀性也決定了風險不可能徹底消除。
3.2認為項目風險管理是浪費資源
風險的不確定性和客觀性決定了多數情況下風險控制措施可以降低發生消極后果的可能性或損失程度,不能因為未發生不利后果就否認風險管理的作用。筆者認為風險管理是一個以長期的必然性低成本投入換來降低偶然性高成本支出發生幾率的過程,也是一個變個人經驗為企業底蘊的過程。而問題在于如何評定風險管理帶來的收益,這也一直是擺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3.3以危險源辨識代替風險識別
這些管理者混淆了“危險源”與“風險源”這兩個概念。“危險源”的概念是指“可能導致人身傷害和(或)健康損害的根源、狀態或行為或其組合”,[8]而“風險源”的概念是指“可能單獨或共同引發風險的內在要素”。[4]這兩個概念易被混淆,尤其是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實施指南》[9]中同時提到了“危險源辨識”與“風險評價”的情況下。事實上很明顯,“危險源”概念涉及的范疇遠小于“風險源”概念,這在風險管理實踐活動中需要特別注意。
3.4認為風險管理是一次性工作
風險具有可變性,每個項目都有其特殊性,不同項目的風險源以及事件發生概率都不盡相同。此外即使在一個特定的項目中,風險同樣具有可變性,會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因此,不論企業層面還是項目層面均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風險問題。
3.5風險管理工作形式化
風險具有主觀性,對特定事件是否可預測或者可預測的程度不完全由事件本身的性質決定,很大程度上也要取決于對風險的認知能力和所擁有的信息量。僅僅依靠機械的文案工作難以實現足夠的預見性和適用性,往往會在風險識別與風險分析階段以后知后覺或廢話連篇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在風險管理實踐活動中需要重視風險的主觀性,要在風險評估方法的選擇上充分考慮,在風險評估過程中充分利用管理者、項目組成員甚至是企業各級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3.6過分追求風險源數量
根據對“風險描述”[4]的定義可知,風險描述包括“風險源”、“事件”、“原因”和“后果”4個要素,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需要風險管理人員認真細致地進行分析、歸納。過多的風險源數量往往代表著對同一個風險分別從風險源、事件、原因、后果4要素中的某一個或某幾個角度進行的重復描述,給后續的風險分析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4結語
綜上所述,風險的定義是“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對風險的結構化表述通常包括風險源、事件、原因和后果4個要素。風險具有不確定性、可預測性、主觀性、客觀性以及可變性特點。對風險以及風險特點的認知水平會對風險管理工作的過程以及結果造成深遠影響。因此管理者必須結合風險管理的實踐活動準確把握風險的定義和特點,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風險管理的作用,利用風險管理手段降低風險造成消極后果的概率,提高導致積極后果的概率,為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作者:高楨 李宏斌 孫寶國 范勇強 單位: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劉高峰.現代性話語體系下的風險與風險控制[J].河南社會科學,13(2):99-102.
[2]夏征農,陳至立.辭海[K].6版,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K].3版,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4]GB/T23694—2013/ISOGuide73:2009.風險管理術語[S].
[5]ProjectManagementInstitute.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指南(PMBOK®指南)[M].5版,許江林等,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570.
[6]繆長江.建設工程項目管理[M].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60.
關鍵詞: 風險管理實質 機會風險 風險應對 專項評估
隨著企業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如何正確理解風險管理實質內涵、準確描述風險、評估風險、風險管理真正落實到企業業務管理中、提升風險管理價值等成為工作中面臨的難題,現將風險管理深化工作中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初探與同行共飧。
一、風險管理實質內涵理解問題。談到風險,大家往往首先想到威脅、損失,更多關注事件的負面影響,如一提到某個具體項目中可能存在某些風險,通常會出現以下情況:一是強化風險,為規避風險失去項目發展機會;二是忽略風險,可能導致一些好的項目因忽視風險面臨實際經營困境;三是認為風險雖然客觀存在,但有風險也有機會,在合理分析防范控制風險的情況下抓住發展機遇。其實風險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實質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在合理分析風險的基礎上前瞻性的判斷未來發展方向,進行戰略轉型,從而創造性的抓住未來發展機遇,二是在具體項目決策和經營過程中,識別風險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提前管理與化解風險,管住那些可能導致目標不能實現的因素,使項目決策更完善和后續經營更穩健。只有正確理解風險管理實質,才能促使大家積極主動利用風險和提前管理風險。
二、風險定義和描述與企業管理實踐結合問題。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初期,大多數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由企業外聘的管理咨詢機構完成,這些咨詢機構對風險的定義和描述大多是參照行業性標準進行統一的描述,如戰略規劃風險的描述是企業戰略的制定缺乏科學性、創造性、全面性,從而導致戰略規劃不具有前瞻性或者過于激進、不切實際;企業沒有將整體戰略進行恰當的分解,企業業務流程的目標及績效衡量方法與企業整體業務目標及戰略不一致,從而導致戰略無法落實到企業經營的具體業務模塊中,戰略最終無法實現。這對一個新成立的企業可能是比較合適的描述,但對已經正常運營多年的企業已經不太適應。針對這個問題我們也與咨詢顧問進行交流,是站在企業管理現狀的基礎上描述風險還是站在一個零起點的基礎上描述(無任何控制的基礎上)更加合理,尚無一個明確的說法。我們認為風險管理首先是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企業在創業階段可能經驗不足,相關的管理制度和控制措施不夠完善,可以參照行業性標準定義和描述,較為成熟的企業應該立足于企業管理實際描述風險,包括危險和潛在機遇,為準確的風險評估打下基礎。
三、風險分類細化問題。在全面風險管理工作開展的初期,風險評估一般進行大類風險評估,如人力資源風險,投資風險,安健環風險,大類風險中包括的內容很多,如人力資源風險包括了人才儲備、招聘、培訓、退出等很多內容,其中任何一項子業務高風險就將整個大類業務評估為高風險,個別低風險的子業務也納入高風險業務管理中,可能導致兩個問題:一是將低風險子業務納入高風險業務管理,過度管理,浪費資源;二是風險應對措施與具體子風險管控對接不明確,責任人也有可能不明確,影響風險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管理效率。為提高風險管控措施有效性和管理效率,從企業管理實踐出發,風險分類應該盡量細化到與企業業務管理細化深度一致,識別具體業務的風險和制定有效的風險管控措施,應對大類風險進行更詳細和具體的分類。如我集團在2012年度風險評估時就將原有的 35個風險細分為65個,如安健環風險細分為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職業健康風險等,經評估安健環風險中的安全生產風險和環境保護風險是本年度要重點管控的高風險;投資風險分為國內投資風險和海外投資風險,國內投資業務因經驗豐富,管理制度較完善,經評估,國內投資風險明顯低于海外投資風險,海外投資風險是高風險領域,國內投資不一定是高風險業務,企業應在海外投資領域配置更多資源建立相關的制度和流程加強風險管理。
四、風險評估結果合理性問題。目前風險評估一般沒有進行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分類,風險評估實際是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的混合,對同一風險評估高低程度存在較大差異,評估差異一般與評估人員對風險管控情況了解程度差異呈
相關,影響風險量化評估的準確性。從企業實踐看,風險評估人員考慮現有控制,打分偏低,有些人員不考慮現有控制,打分偏高,導致綜合評估結果不準確。如何保障風險量化評估結果更合理呢?我們認為在進行風險評估時,分別對相關業務的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分別評估,對固有風險高低有更明確的理解,對風險相關的現有控制是否有效、到位也有更準確的評價,對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的量化評估更準確。下圖1為某企業的11大風險分布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盡管該企業的固有風險較高,但剩余風險普遍較低,說明現有管控措施有效,措施執行也比較到位。
五、重大風險確定問題。風險評估打分和排序是管理層確定重大風險的參考依據,當完成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評估時,是選擇固有風險排序較高的風險還是選擇固有風險和剩余風險排序都較高的風險進行重點管控?在工作中我們發現有些受外部不可控因素影響較大的業務固有風險很高,相應的剩余風險也較高,企業可控的措施較少。所以,我們認為企業對受不可控因素影響的高風險業務領域要持續關注,在風險持續放大時,考慮調整發展戰略;對固有風險高且企業內部可以管控但管控不到位的高剩余風險確定為重大風險,進行重點管控。
六、機會風險辨識問題。目前風險管理中,較多的是識別純粹風險并采取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和措施,機會風險識別常常被忽略。風險管理是減少損失,間接增加價值,發現風險機會是創造價值,因此,機會風險識別和有效利用應該是風險管理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高能耗和污染的汽車面臨發展風險,那么從中發掘低能耗和環保汽車就可能是發展機遇和發展方向,類似的道理就是在風險中找到發展機遇是風險管理更積極一面,因此,應該加強風險管理中主動的發展機會辨識,提升風險管理價值。我集團2013年度風險評估中探索開展風險機會辨識,認為在海外投資、分布式能源、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等領域中既有風險也存在發展機遇,企業應穩妥把握機會,進一步提升公司價值。
[摘要]風險管理審計是對傳統審計方式的突破和創新,是融風險管理、審計為一體的新興審計模式,本文對銀行風險的界定及類型、銀行風險管理審計存在的問題以及銀行風險管理審計的優勢等問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風險管理審計內部審計問題優勢
風險管理起源于20世紀60、70年代,20世紀80年代在金融、保險、制造業等行業的大企業有了發展,從風險管理內容的規范性來看當屬銀行和保險業。風險管理審計是在20世紀末2l世紀初,隨著風險管理導向內部控制時代的來臨,風險管理成為內部審計關注的重點。它不僅關注傳統的內部控制,更加關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內部審計人員通過對當前的風險分析確保其審計計劃與經營計劃相一致。風險管理成為組織中的關鍵流程,促使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不僅是測評控制,而且包括確認風險及測試管理風險的方法,風險管理審計是內部審計發展的新階段。
一、銀行風險的界定及類型
1.銀行風險的界定
關于銀行風險現有兩種說法。一是指商業銀行在經營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而招致經濟損失的可能性。二是指在貨幣經營和信用活動中,由于各種事先無法預料的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銀行的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背離,有蒙受經濟損失或獲得額外收益的雙重機會和可能。本人同意第二個觀點。
銀行風險存在于銀行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可以說,銀行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謀取收益的。對銀行風險的正確理解須注意以下幾點:(1)銀行風險不等于銀行損失。風險指的是發生不利或有利事件的可能性;而損失是消耗或喪失的東西,是原來不確定事件形成的一種事實。兩者的著眼點不同,風險著眼于未來,損失著眼于現在和過去。(2)風險既是一種挑戰又是一種機遇,它具有雙重性。(3)它包含多層次風險內容且有動態性的范疇。多層次的風險包括法律風險、政策風險、決策風險和操作風險等。(4)商業銀行風險更多的是經濟運行中風險的反映,與經濟主體的行為目標、決策方式和經濟環境相聯系,并不單純是銀行自身的問題。
2.銀行風險的類型
我國銀監會制定并于2005年2月1日起實施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評價試行辦法》指出,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含利率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法律風險以及聲譽風險等。
從實踐來看,對于銀行影響比較大的風險主要有四種: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
二、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定位、職責與作用
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與咨詢活動,它通過應用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擁有一定的優勢。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熟悉本單位情況,對單位面臨的風險更了解;內部審計部門和人員是組織內部成員,其利益同組織發展、興衰密切相關,對防范各種風險、實現經營目標有著更強烈的責任感;內部審計部門不同于其他部門,不從事具體業務,其職能獨立于業務管理部門,可以跳出業務各環節的圈子,從全局出發、綜合、客觀地對風險進行識別和評價,采取有效的風險控制措施。
1.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定位
現在我們所說的風險管理越來越趨向于廣義的概念,公司治理也好、內部控制也好,實際上都屬于風險管理的范疇,只是風險管理所涉及的層次有所不同,而內部審計一直都擔任著重要的角色。2002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薩班斯一奧克斯法案》指出,董事會、高層管理者、外部審計師與內部審計師作為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石,成為開展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必須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對組織機構整體風險控制是至關重要的?,F在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過程中的定位應該是參與者、協作者和監管者。
2.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責任
風險管理是內部審計的一條主線。因此,內部審計應當也必須參與風險管理。隨著風險管理導向內部控制時代的來臨,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也發生了變化,現代內部審計除了關注傳統的內部控制之外,更加關注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和健全的公司治理結構。但內部審計不等同于風險管理。IIA指出,內部審計師在建立和管理風險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有別于“風險所有者”的作用。為了避免起到“風險所有者”的作用,內部審計師應該要求管理層證實其在確定、防范、監測風險以及風險“所有者”的責任。2004年9月,IIA針對COSO委員會新的全面風險管理框架,以《全面風險管理的內部審計角色》為題發表了一份職位說明書,指出,內部審計的核心職能有五項:為風險管理流程提供保證、確保風險得到正確評價、評估風險管理流程、評估關鍵風險的報告體系以及審核關鍵風險的管理活動。其次,職位說明書對內部審計在風險防范方面的職責也進行詳細的描述:協助識別和評價風險、培訓管群層如何應對風險、協調全面風險管理活動、完善風險報告體系、維護開發全面風險管理框架、支持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為決策層擬定風險管理戰略。最后,也明確內部審計不應承擔以下責任:(1)設定風險額度;(2)強加風險管理流程;(3)向管理層提供風險保證;(4)做出風險應對決策;(5)以管理者名義執行風險應對方案;(6)風險管理的受托責任。3.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國內外企業,特別是世界知名企業,如杜邦公司和微軟公司的風險管理體系都比較完善,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風險管理是一項重要的管理責任。要實現其業務目標,管理層應該保證擁有健全的風險管理過程,并能發揮作用。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應該在確定組織是否建立恰當的風險管理過程以及這些程序適當有效地運作等方面起監督作用。內部審計師應該通過檢查、評價、報告風險管理過程的適當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進建議來協助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的工作。還需要指出的是,內部審計部門在組織風險管理過程中的作用可以隨著時問的推移而發生變化,并可能有不同的作用:即從無任何作用,到作為內部審計工作計劃的一部分對風險管理過程進行審計,到積極持續地支持并參與風險管理過程,到管理和協調對風險的管理過程。
總的來說,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概括為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檢查與評價,內部審計部門運用審計手段對銀行風險管理體系的充分性和有效性進行評估;二是管理與協調,內部審計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參與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建設,對各種風險要素進行識別、分析、協調、管理,并提出控制風險的有效建議;三是顧問與咨詢,內部審計師以咨詢顧問身份協助企業確定針對風險進行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并評價其合理性與有效性;四是報告與防范,內部審計部門通過及時傳遞并督促落實風險審計的成果,使各類風險因素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本文出自:
三、銀行風險管理審計存在的問題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都有針對性地組織了風險管理與審計等課題的研究。但是銀行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還存著以下問題:
1.內部審計理念落后
相對于一般的工商業企業來說,銀行風險管理在其價值鏈中占有重要位置,是銀行成立以來一直倍受關注的問題。因此,其風險管理相對比較好,這就使得業內外的一些認為銀行風險管理是完善的,這也造成了內部審計對風險管理認識的不充分,內審人員不能積極主動地去關注風險,制約了內部審計作用的發揮。
關鍵詞:企業風險 內部控制 風險管理 研究
世界市場經濟的發展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近幾年世界經濟不斷出現大蕭條、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現象。而反映世界經濟的股票市場也是起起落落,搖擺不定。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撐點,企業在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企業想要穩定快速的發展就必須做好應對各種風險的準備和措施。因此,對于企業所存在的風險以及管理措施進行研究,是完全符合企業的發展需要和進步要求的。
一、企業在經營中所面臨的風險概述
企業在市場經濟環境中進行自身的經營與發展活動,難免會受到來自于內部或者是外部的各種因素的影響,從而對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損失性的影響或者是破壞,進而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和盈利。企業的風險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即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下面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對企業的風險進行簡單的論述。
(一)企業經營中所存在的外部風險
1社會風險。社會風險是指由于社會環境產生了變化可能給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損失的不利因素。主要的表現形式有人們對于某種產品進行抵觸活動、或者是關于不利于企業經營的謠言被傳播、或者是媒體的惡意中傷、或者是競爭對手的不正當競爭手段的實施等等,這些社會現象都會給企業的正常經營造成惡劣的影響。這些風險統稱為社會風險
2政治風險。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在社會大環境下進行的,國家是社會的主要構成部分。有人類存在的地方就會有政治存在。政治因素也是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因素。比如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企業的正常經營產生的影響等等。最近中國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就是很好的例子。
3自然風險。自然風險是人力難以控制的自然災害,但是對于它的預防人類還是可以做到。在自然災害的面前應盡量降低和避免損失。前幾年的南方暴雪天氣就給男方不少的企業正常經營造成了不小的損失。
(二)企業經營中所存在的內部風險
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由企業內部各部門和每一位員工共同協作完成的。其中間環節比較復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了差錯就會對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麻煩。我們把這些統稱為內部風險。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風險。管理風險主要是指在正常的經營活動中,因為管理人員的失誤或者是管理人員的變更而導致的企業因為管理上出現的紕漏,給企業可能帶來的損失。
2財務風險。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在融資上或者是資金鏈的處理上,甚至是企業的財務部門工作上出現了問題或者是失誤,給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的損失。
3產品和技術風險。產品風險主要是指企業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產品因為設計或者是質量等等問題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所帶來的風險。而技術風險則主要是因為技術操作不成熟或者是技術不夠先進所帶來的損失等等。
二、企業風險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企業風險管理作為現代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被現代化的企業作為重要措施應用在公司的管理中,其主要的手段就是通過內部控制減少和規避企業的風險。但是目前的企業內部控制手段仍然存在不小的問題,這有待于我們去發覺和研究。下面我們就簡要敘述一下企業風險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缺少必要的風險管理意識,內部控制的作用發揮的太小
目前經濟形勢下,企業的經營主要將重點放在了市場開拓和產品銷售上,而對風險的認識主要體現在發生損失以后,才進行有效的救治。這種“亡羊補牢”的形式顯然對于風險的防范和規避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企業只通過加強對各個方面的管理來規避風險,這顯然是不夠的。風險管理應該有一套專門的機制,時刻對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或者是再評估。對將要發生的風險制定防治計劃或者是補救方案。此外,內部控制也應該是運用到企業各個方面,而不是單單在財務或者是管理上來使用。要很好地運用內控手段,來對企業的各部門進行協調,這對企業的風險管理大有裨益。
(二)缺乏信息的溝通渠道,企業各部門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和協作
雖然目前國內的不少企業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內部計算機網絡,但是企業的垂直式的管理制度和職能型的部門機構仍然缺少必要的溝通和協調。正如余世維先生所講的那樣,我國企業里所稱呼的團隊只能算作是一個組織,在協作程度和溝通管理上不具備團隊要求的整體、合一性。面對現在市場的瞬息萬變形式,我們的企業應該加強各部門協同作戰的能力,利用快速的信息溝通方式加強企業的整體凝聚力、競爭力,以保證在面對風險的時候,能夠全力、快速的應對。
(三)企業公共關系的管理缺乏組織性和系統性
企業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經營活動牽涉到社會的各個層面。企業只有通過加強公共關系的管理,才能處理好企業與政府、社會團體及社會大眾之間的關系,而使企業的經營有一個有益的外部經營環境,合理的避免社會環境給企業帶來的經營風險。
(四)缺少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機制的監督、評價機制
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過程及結果進行嚴格的監督和實施評價,可以檢驗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工作進行的過程是否合理;檢驗其實施的效果是不是能達到最初的確定的目標,也是對管理手段和風險控制進行再一次檢驗與監督。確切的說是保證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體制能夠完好的實施的一個保障體制。目前企業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上就缺少這樣一種再管理和雙重控制的意識和體制。
三、企業加強風險管理的措施
通過對企業風險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必須針對性地給企業制定一些具體的措施和方法來提高和完善企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和措施。為企業的穩定、快速的發展進行保駕護航。
(一)樹立企業的風險管理意識
企業的主體是進行工作的員工,只有加強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才能有效的讓每一位工作人員時刻警惕風險的存在,并認識到風險存在的危害性,從而認真、嚴謹的進行工作作業,在面對風險的時候才能很好的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規避和預防。
(二)建立安全有效的信息網絡和信息溝通的平臺
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信息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凸顯。信息是決策的基礎和重要依據,也是企業宣傳自己的產品和占領市場的重要媒介?,F代計算機網絡在企業辦公中的應用可以為企業信息的快速傳播提供一個有力的平臺,將對于企業有用的信息和數據及時地儲存到數據庫,同時還可以隨時關注市場經濟的動態,為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友好合作建立了一個溝通的快捷渠道。
(三)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企業的風險管理體制
企業內部想要行使積極有效的管理手段,就必須要有嚴格的制度和專門機制來對其進行制約和指導。完善企業的內控管理制度是企業充分行使管理職責的基本依據,對于規范企業員工的工作行為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對企業管理制度中所存在的缺陷和管理上的暴露問題能起到監督和審查的作用。建立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是企業合理科學的規避風險必不可少的措施,只有健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機制才能很好的處理好企業的潛在風險,保障企業平穩、正常的發展。
(四)建立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管理機制的監督、評價機制
內部控制制度作為一項監管措施在企業管理中被廣泛地應用,雖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制約作用,但是也難免會出現漏洞和失誤。內部控制制度的監督、評價機制就是對管理中出現的漏洞的再一次檢查和梳理,是改善內控制度在企業管理中的實際效用的機制。對風險管理機制進行有效的監督和評價,是企業檢驗風險管理機制的實施效果的重要方法,對風險管理機制進行定期的監督與評價可以為企業控制和規避風險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四、總結
企業的風險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保持企業以長久發展所必須重視的手段。我們通過對它的主要內容進行研究與探討,雖然從中發現了許多的問題和不足,但是它在企業健康穩定發展中起到的仍然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可見,作為一個現代化的企業,只有時刻樹立風險意識,警鐘長鳴,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王寅如.談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的區別與聯系[J].普華永道,2010(6)
面對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我國商業銀行想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就應當加強對風險管理的重視力度。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不僅關系到市場運行效果,還影響了金融市場開拓及可持續發展。面對市場及銀行業內部各類風險,相關管理人員應當細致分析市場運營當中所要面對的各類風險,并盡其所能采取有力舉措應對各類風險與挑戰。而商業銀行也應當通過加強相關業務人員素質及能力,構筑完善管理系統,對理念與方法予以革新等舉措,盡最大努力保障銀行業整體健康穩定運行。同時,這也正是本文的選題之所在,希望可以給相關行業發展與相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對策
當前伴隨來自于各方各面的壓力,比如經濟全球化、國家與社會的進步導致了競爭力的隨之增大,以及金融危機的嚴重打擊等,而這對于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其中還包括資本的充足率方面的要求以及內控機制建設方面的壓力等。而自從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我國銀行業在享有入世貿帶來的相應機遇同時,其風險管理工作卻也將面臨更多由于經濟開放隨之而來的壓力。面對我國商業銀行當前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針對風險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加以分析,并提出針對性解決措施已經刻不容緩。而這也正是本文立題的根據與著眼點,希望能為相關人員能夠帶來一些參考。
一、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問題
(一)缺少風險管理專業人才
可以說在企業的發展中人才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人才資源對于企業的經營以及后續的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而企業往往較為缺乏的是專業性質的技術人才以及綜合能力符合人才,而這些人才正是企業能夠壯大和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而就目前來講我國商業銀行在風險管理專業人才方面還比較匱乏,這對于商業銀行持續運行構成非常大的阻礙[1]。對于專業技能方面要求,如管理、財務或金融等這些專業人才是均要有的,他們要充分掌握系統工程,數理統計和計量等方面知識,想要把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這項工作做好這件事是非常重要的。而對相關工作人員綜合素質要求指的是要大力吸收那些具備領導能力與組織協調能力的人員,用他們的專業知識真正為商業銀行效力。而由于專業人才的缺失使得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嚴重落后于發達國家。
(二)銀行數據缺失與信息披露不充分
因為銀行數據缺失,這也導致計量風險缺少基礎,針對操作風險建模管理就更少之又少了。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還沒有形成一個健全且完整的管理體系,很多操作并不是很規范,造成管理功能較為單一,對商品僅僅進行簡單的處理,而沒有實現對信息的管理。其很多管理人員的信息觀念不足,沒有形成信息管理意識,同時相關專業知識不夠高,也不能很好地操控計算機、網絡等對商品的信息進行處理和記錄[2]。而又由于現今商業銀行金融產品種類繁多,如果不能很好地應用信息手段進行管理,不僅會浪費大量的資源,同時也會在無形中加大成本的支出,并且提高錯誤產生的概率,大大降低了經營效率,很容易造成貨物儲存記錄和信息的丟失,并不能正確地遵守客戶要求造成數據倉庫一片混亂,帶來了很大的麻煩,并耽誤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效率大幅下降。
二、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對策
(一)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優秀專業人才
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工作來講具有不可替代重要作用,因此要重點加強對風險管理相關崗位進行嚴格的設置,但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為前提。為了防止任人唯親的現象出現,以保證每個管理人員的優良品質。在相關工作人員入職以前以及工作一定時間以后,必須要對其進行專業的培訓,保證工作人員能夠適應崗位所需??煽紤]和高校形成固定人才輸送渠道,在高校對人才進行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在其畢業以后可以來到商業銀行擔任相應職位。而對于在職員工可以開設定期的培訓班,聘請經驗豐富的講師來進行授課,同時還可以在培訓完成之后進行技能檢測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最大的實現對專業人才的培養。
(二)加快完善銀行數據信息庫
實際上,現如今我國商業銀行推行金融商品并不在少數,但該產品風險管理問題上卻讓人大跌眼鏡。對于上述中金融商品數據信息方面的問題來講,促進其發展的解決對策應該是加強自身商品的數據信息庫建設,做好相關產品風險管理。具體來講商業銀行要將數據庫建設和相關信息的充分披露作為推行商品的基礎,要創建銀行統一商品目錄及倉庫,同時還要針對市場其它金融商品做對比分析,在建設過程中既要結合商業銀行的不同經營以及產品特點,又要考慮到數據庫的基礎用途,在數據庫的建設上要嚴格遵循“科學”、“合理”以及“實效”的三項原則[3]。而在商品更新過程中要做到及時和準確,更新信息與實際的金融商品相對應,突出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優勢,從整體上做好金融商品的風險管理。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社會的不斷變革在新時期的社會發展中,科技力量在不斷的加強,同時人們對于法治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市場結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銀行業整體規模也在進一步拓展擴大,給其資金投資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白熱化,我國眾多銀行也日益面臨著更大更復雜的投資風險。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及社會的復雜多變,目前商業銀行風險逐漸出現增多趨勢,這為政府與商業銀行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要求他們勇于創新發展,并聯系我們國家發展實情,綜合促進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可以安全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郭保民.論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的構建[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1,03:80-85+143.
[2]張宇婧.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J].區域金融研究,2013,01:67-72.
一、目前財務風險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一)資本結構不合理
合理的資本結構,可以降低企業的綜合資本成本率,增加企業的價值。但是目前在企事業單位高速發展時期,經常由于自身資本有限,通過銀行貸款來解決問題,高負債經營,貸款過多,過分依賴銀行的企業在危機出現時,資本結構中負債資金比例過高,財務風險增大,現金流不足,給企業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安全隱患。資本結構的不合理導致企業財務負擔沉重,企業籌資方式逐步走向多元化,無論是銀行貸款,還是商業信用,每一渠道都存在風險,負債資金比例過高,償付能力嚴重不足,最終產生財務風險。
(二)內部財務監控機制有待完善
內部財務監控是財務管理系統中非常重要的系統,但是目前很多企事業單位內部缺乏完善的、獨立的內部監控機制,根本沒有建立一套系統的、完整的、強有力的內部財務監控制度。有一些單位即使有財務監督制度,但是執行也不嚴格,缺乏專業的審計人員,在財務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審計缺乏客觀性,手段單一,沒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的作用,出現管理與監督合而為一的情況,審計過程也是流于形式,缺乏資產損失責任追究制度,給財務管理帶來了很多的阻礙。
(三)資金回流不暢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市場已成為買方市場,很多企業為了增加企業利潤,擴大市場占有率,企業在銷售過程中不了解客戶的信用等級,通過采取賒銷的方式進行大量的銷售商品,盲目賒銷,這在會計核算的角度上確實能增加利潤,但是,資金長期被債務人和存貨占用,造成應收賬款長期無法收回,從而增加壞賬風險,直至成為壞賬,導致沒有了足夠的現金流。企事業單位的資產流動性和安全性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使企業無奈的陷入了財務危機,最終導致企業經營的失敗。
二、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建立有效的財務風險識辨系統
企事業單位應該準確地、及時地識辨企業的財務風險,可以運用“阿爾曼”模型建立預警系統,提取五種最具共同預測能力的財務比率,綜合評價企業財務風險的可能性。按照財務比率指標的性質,預警企業財務風險的比率,通過現金債務總額比,流動比率,資產凈利率等來進行財務風險的識別。編制現金流量預算,采用風險分析方法來控制財務風險,規避財務風險,進一步延緩危機甚至從根本上杜絕危機。
(二)加強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建立全面整體的風險觀,在第一時間發現風險,及時協調,把風險管理的觀念落實到每個人的身上。提升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梢圆扇∝攧诊L險的有效防范技術,比如降低法、分撒法、回避法、轉移法等,一般情況下,企業之間采取對外投資多元化、聯營的方式來對財務風險進行分散。 在進行項目策劃時,選擇風險較小的方案,放棄可能引起風險并導致損失的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回避財務風險。轉移給他人來承擔部分財務風險,通過非保險轉移、保險轉移等方式將風險損失轉移到其他組織。企業可以適當降低負債資金占全部資金的比重,以達到提高產品質量、改進產品設計,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企業合理安排資源,建立風險控制系統,安排專門負責人員進行分析、監控。除此之外,企業必須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組織機構,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公司治理?Y構,實現組織化運作,建立監督控制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作用。
[關鍵詞]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制度;風險管理
1信貸風險的五大分類
(1)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指企業或個人在符合銀行放貸的一切要求后,給對方放出貸款,而對方因為種種原因在規定的時間沒有按時履行或無力履行合同規定,由此而產生的損失。如在規定時間對方沒有足夠的現金償還貸款,雖然不是主觀因素,不能定性為違約,但確實增加了違約的概率。(2)流動風險。流動風險對于銀行信貸風險來說是不可忽視的,如果客戶因為向銀行借貸一筆巨款后,沒有如約償還貸款,那么勢必會造成銀行資金流動性不足,影響銀行的信用額度,這種現象在我國時有發生,所以我們要規避流動風險造成的損害。(3)市場風險。市場風險是不可預測的風險,它是隨著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變化的,目前我國的經濟相對穩定,但不排除經濟的不斷發展會造成人民幣匯率變化等影響,所以市場風險也會不可控制。(4)法律風險。法律風險是指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完善的規章制度針對銀行信貸資產,所以對銀行信貸造成損失的可能性是較大的。(5)操作風險。操作風險,如銀行辦理業務時或內部管理出現差錯,需做出補償和賠償,法律文書被人鉆了空子,內部人員與借貸人員搞貓膩,電子系統發生故障等都會給商業銀行帶來損失,這類風險通常被稱之為操作風險。
2銀行實施信貸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1)信貸風險管理有助于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近年來,由于各大銀行之間相互競爭,為了完成制定的放貸目標,給各信貸員下放任務,在競爭激烈和任務繁重的客觀情況下,導致了銀行不良的信貸資產,加之銀行的信貸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執行不力等因素造成了信用風險、流動風險、市場風險、法律風險、操作風險帶來的不可預測的經濟損失。所以做好信貸風險管理有助于銀行應對各種風險,從而促進銀行信貸的穩定發展。(2)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是應對外部競爭的需要。如今,在全世界面前,我國的金融服務業依然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一些外資銀行利用自身的優勢與中資銀行爭奪客戶,導致中資銀行的很多客戶流失,對中資銀行的生存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所以,我國的商業銀行在信貸資產的風險管理問題上應該重視起來,將風險管理問題作為一個長遠的目標發展,這對加強我國商業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管理來說非常重要。
3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銀行信貸投放的領域比較集中。目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造成了相關產業和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的現象。這會影響銀行信貸業務的長期發展。在一些銀行信貸投放比較集中的房地產和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上,會產生大量的信貸金額,一旦市場調控有所變化,房地產等行業就會不景氣,那么也會加大銀行信貸的風險,從而導致銀行的經濟受損。(2)對于信貸違約風險的把握不夠準確。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位于世界前茅,但受信譽體系的影響,制約了其他領域的發展,中國銀行對信貸客戶較松的評級方法導致了國民信譽在國內建設的困難性。銀行的信貸資產必然會有所損失。(3)抵質押物的估值相對較高或對抵質押物狀態持續跟進不到位。眾所周知,銀行貸款必須要有相應的抵押物,而抵押物是與當前經濟的發展相對應的,經濟發展良好,那么自然抵押物的估值也會提高,而經濟一旦緩慢發展就會導致抵押物的價值降低。如在某個地區房價持續增長的情況下,整個房地產行業發展也相對穩定,那么很多企業想要貸款就會以房產作為抵押向銀行申請貸款,這樣貸款金額會相對高一些,而房地產行業一旦有所波動,房產抵押物就會貶值,那么銀行就是受損最大的一方。(4)銀行信貸業務流程存在欠缺。目前,我國的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如不能較好完成環節與環節之間的對接,對銀行信貸風險不能進行充分的預測。很多銀行的工作人員為了自己方便,對操作規范不嚴格遵守,做一些違反信貸業務流程的操作,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如一些信貸人員對已放貸的資產或借款人沒有進行信息的及時跟蹤與記錄,這樣就增加了信貸風險?;蛞恍┿y行信貸人員對與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沒有按銀行規定使用正式文本,為一些借款人鉆空子,以此產生了一系列的法律糾紛。在銀行信貸風險管理方面如果能夠借助一些科技手段,分析數據倉庫,也可以較好地規避銀行信貸風險。(5)銀行信貸風險的內控機制不夠完善。我們常常會聽說一些騙貸、套貸的現象發生,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直觀原因就是沒有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和制度措施。許多銀行對于內部控制手段相對單一,導致責任劃分不明確。如一些審批制度的部門也要承擔放貸的任務,使風險控制工作不能做到獨立。而銀行放款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不斷完善銀行內部的信貸風險控制體系。
4防范和化解銀行信貸風險的相關對策
(1)調整信貸結構,分散信貸風險。目前,我國的銀行信貸投放領域還比較集中,這就加大了信貸風險,所以調整信貸結構,分散信貸風險是降低經濟損失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分散的貸款可以提高銀行抗風險的能力。銀行要多與一些有發展前景的公司合作,結合當前經濟發展的實際,對一些有益國家和人民的行業進行分析與扶持,如一些正在建設的科技園區,農業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等一些中小型企業,這樣不但支持了企業的發展,支持了經濟的轉型升級,同時也降低了銀行信貸的風險。(2)加強信貸風險管理監督。對于借貸人,銀行要加大監督,確認借貸人貸款的目的以及借款的用途。并且,根據借貸人的企業進行風險評估,判斷企業未來是否有能力償還貸款,然后再確定是否放款。此外,對借貸人還要建立登記制度,對借貸人的貸款使用情況做好記錄,并根據記錄及時防范風險的出現。(3)創建優秀信貸風險管理團隊。銀行員工的素質關系著一個銀行的未來發展。對于員工,銀行要定期地對他們進行業務培訓與考核,以此來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另外,員工的創新意識也很重要,銀行要培養員工創新工作方法,勇于實踐,為銀行信貸工作增添光彩。
5結論
嚴謹的風險管理制度是商業銀行規范經營的前提,也是商業銀行穩定發展的保證。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合理的防范和化解信貸風險都是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我國經濟能否得到健康有序的發展,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非常重要。我們要加大對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監督,培養信貸人員對風險管理的責任,建立好信貸風險管理體系,為銀行信貸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參考文獻:
[1]郭曉蕾.金融危機背景下商業銀行投資風險控制[J].財經界:學術版,2009(11).
[2]侯夢家.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探討[J].當代經濟,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