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8 15:56:29
序論:在您撰寫中醫基礎理論口訣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R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3)01-0099-02
一切教學任務和目標都要通過富有成效的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正確地選擇或運用各類教學方法。就方法而言,無論是傳統方法,抑或現代方法,其本身并無好壞,關鍵是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適用范圍。因此,針對不同的教學領域,選擇適合該學科的教學方法,才能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筆者在長期從事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到框架式教學法十分適合中醫基礎理論課程,能幫助學生高屋建瓴地接受中醫學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論,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1 關于框架式教學法
框架式教學法,又稱支架式教學法。根據歐盟“遠距離教育與訓練項目”(DGXⅢ)的有關定義,支架式教學應當為學習者建構對知識的理解提供一種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這種框架中的概念是為發展學習者對問題進一步理解所需要的,為此,事先要把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學習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產生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德國范例教學強調“問題解決學習與系統學習的統一”、“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統一”、“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其實質就是通過課堂學習來獲得系統化的知識結構,把傳授知識與科學方法有機結合。而框架式教學法的提出,就是建立在這些理論的基礎上,一方面強調課堂著重分析知識和體系的框架結構,力求整體把握學科各章節的主體,另一方面又強調各部分內容的交叉和聯系,注意各階段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其實質是以學生為主體與師生的雙向交流。這既包含了靜態的教學知識,又包含了動態性的教學策略,是科學知識、科學思想以及科學方法之間的有機聯系。
框架式教學法的基本理念是:學習快一點,回頭少一點,偶爾漏一點。主張在知識的前進中化解學習負擔。教學如蓋樓,封頂再裝修。主干挺拔而結實,分支再多也不會喧賓奪主。
2 框架式教學法在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教學中的作用
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是中醫專業課程體系中的一門主干課程。它既是中醫專業的基礎課,又是國內外中醫師執業資格考試的必考內容,是繼續學習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中醫經典著作及中醫臨床各科的基礎。由于中醫基礎理論涵蓋了中醫學主要的理論和大量的概念,各中醫院校均設置了大量的學時,學習時間跨度較大,且內容龐雜,知識點有100多個,記
憶負擔繁重,專業化傾向強,對大多數剛剛從高中進入大學的學生而言,中醫基礎理論古奧繁雜,學習往往是被動機械的,而記憶的內容又大多是零星和細碎的,所以極易遺忘。部分學生學習方法僵化,只聽不記,或死記硬背。因此,選擇和使用合適的教學方法是中醫基礎理論教學能否取效的關鍵。
如果把中醫基礎理論中每個知識點即概念比喻為“一粒粒的珍珠”的話,那么,形成單元系統化的中醫知識體系則可以看作是“串珍珠的繩子”。有了繩子,珍珠雖然眼花繚亂,但卻秩序井然;沒有繩子,珍珠即刻散亂滿地,無法收拾。而框架式教學法即能把零散的知識點進行串聯、歸納、整理,把學生先前的“無序”知識“有序”地自動組織起來,幫助學生努力擴大知識信息中的已知部分,不斷消除知識信息中的未知部分,科學地解決中醫理論的整體化、系統化和網絡化。
3 框架式教學法在中醫基礎理論課程中的實施
具體到中醫基礎理論這門課程而言,我們將其劃分為三級構架,即模塊構架、章構架、節構架。
一級構架為四大模塊,即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中醫學對正常人體的認識、中醫學對疾病的認識、中醫學的養生防治觀等。四大模塊的劃分有助于學生把握整本教材的總體框架,實現中醫基礎理論的系統化和綜合化。
二級構架為章構架,如中醫學的哲學基礎主要劃分為元氣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三章,中醫學對人體的認識主要包括氣血津液、臟腑、經絡、體質四章,中醫學對疾病的認識主要包括病因、發病、病機三章,中醫學的養生防治觀主要包括養生、預防和治則三章。
三級構架為節構架,如“氣血津液”章可分解為四節“氣”、“血”、“津液”及三者的相互關系。在節框架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展開精講細講。如“氣”一節,主要介紹氣的五部分知識,即氣的概念、生成、功能、運動和分類。這樣可使學生很容易把所學知識聯系起來。
框架式教學使較為復雜、不易把握的知識程序化、直觀化,既有利于對整體教材的把握,使之系統化、明了化,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達到清晰可見甚至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學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4 框架式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
4.1 引導學生構建框架式思維模式
框架式教學十分注重知識的結構化,只有把知識結構化,才能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才能實踐和應用;只有把知識結構化,才能轉變為能力的培養,并不斷創造創新。中醫基礎理論的教學內容本身具有極強的條理性和框架式。如前所述,我們在導論中就告訴學生主要介紹四大板塊的內容。其中在哲學基礎部分,可以告訴學生主要介紹三部分內容,即元氣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等。陰陽學說中主要介紹陰陽的起源、陰陽的屬性、陰陽的概念、陰陽的五大關系,以及陰陽在中醫學中的應用。如此層層推進,最終形成中醫基礎理論課程的整體框架。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實施中,無論是每一單元的開始抑或結束,甚至是每一次授課,均應強化學生的框架意識、整體意識,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去認識和把握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
4.2 幫助學生把相關知識口訣化
框架式教學同樣注重對知識進行口訣化。口訣化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化繁為簡、化簡為趣。如在“經絡”一章的教學中,知識點十分龐雜,且容易混淆。如關于十二經脈在肢體的循行分布規律,我們可以給學生編出歌訣:“太陰陽明行在前,厥陰少陽在中間,少陰太陽在后面?!睂τ谘腥攵械慕浢},我們把它概括為一句話――“三個膽小鬼鉆入耳朵中”,學生就很容易記住入耳中的經脈為三焦經、膽經、小腸經。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把它變為兩句歌訣:“肺大胃脾心小腸、膀腎包焦膽肝續?!边@樣就使十二經脈的前接、后續共24個知識點,兩句話便能了然于胸。
再如,在“氣機失調”的講授中,我們概括為“三大類五小類”?!叭箢悺睘闅獾倪\行遲緩、升降的失調、出入的失調;在此基礎上衍生為“五小類”,即氣滯、氣逆、氣陷、氣閉、氣脫。
5 框架式教學法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
對學生而言,采用框架式方法進行學習或復習,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框架式學習的實施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骨架學習,觀其大略,不求甚解;第二階段為專題學習,深入某一單元,詳細到每個知識點;第三階段為習題學習,溫故知新。
在第一階段的骨架學習中,重在構建框架結構,不必過分追求細節。以骨架為中心,學習中醫學的有關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能力和理解,把一些細節部分留在課后自己填補,進一步充實豐富框架內所包含的內容。這樣可培養學生自學的意識,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力。在第二階段的專題學習中,要注重對各個知識點的把握,盡可能地把握每一個細節,要學會對相關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如陰陽學說,在哲學基礎板塊會介紹,在基本病機中也會涉及陰陽失調的知識,二者一定要相互結合。再如,氣的理論在氣血津液中有介紹,病機部分也有氣機失調的內容,此外還要與具體的臟腑進行結合。只有這樣縱橫交錯地進行“砌磚”,才能搭建出渾然一體的知識大廈。第三階段為習題練習。我們推薦《中醫基礎理論習題與解析》或《中醫基礎理論常見錯誤與對策》。通過習題,學生可以對學過的知識進行自查,同時在做題的過程中,應鼓勵學生查閱資料,進行探究性學習。
6 小結
當前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基本上是基于現代科學理論體系的普及教育,學生在入校以后突然接觸到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會出現很多問題,如不能很好解決,將在以后的中醫課程學習中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主要問題有:(1)對于是否有必要學習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感到迷茫,缺乏學習動力和興趣;(2)對中醫基礎理論課程中所涉及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如陰陽五行等)難以理解;(3)對于中醫“取象比類”等獨特的研究方法難以認同;(4)學生普遍缺乏較深厚的傳統人文知識,難以建立中醫思維方式;(5)中醫文獻深奧難懂,造成學習困難。這些普遍存在于各類中醫院校中的問題,使研究者意識到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并做了一些研究工作。綜合近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可以發現,研究者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研究和解決這一難題:如從教學理念著手進行課程改革;重視第一堂課(緒論);使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探索開設中醫基礎理論實驗課;對教材進行改編;結合現代研究成果進行教學;利用歌訣、口訣的形式輔助記憶等。上述研究工作從教學理念、思維方式、教學方法以及手段、工具等多個角度對中醫基礎理論課程教學改革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和探索,但這些方式方法主要注重教師的“教”,而不注重學生如何“學”。對所學知識進行評價,特別是自我評價,則關系到如何“學”的問題,但是在中醫基礎理論課程考核方面,缺乏實現學生自我考核的平臺。因此,建設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網上水平測試平臺,將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網上水平測試平臺建設的內容與方法
建設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網上水平測試平臺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更大的空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2.1建設內容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中醫基礎理論在線考試試題的遴選與試題庫的建設;中醫基礎理論在線考試平臺模塊建設,分為學生自主學習自測模塊、單元測試模塊、期中考試模塊、期末考試模塊;計算機及網絡系統技術支撐,包括系統管理程序、在線考試子系統、自動評分系統、組卷系統、學生注冊與登錄系統、教師分析系統。2.2建設方法考試平臺分3個模塊進行建設:(1)學生自主學習模塊:包括學習目標與要求、知識要點歸納與總結、知識運用能力訓練、疑難問題解析和推薦學習參考書、師生互動論壇等內容,主要是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平臺,使教師在課外通過網絡能夠為學生更好地服務,此模塊由系統管理程序運行。(2)學生在線考試模塊:對學生的能力測試分三級進行:一級:章節自測;二級:單元測試;三級:期中、期末測試。每一級限定考試時間,學生隨機抽題,在線考試平臺自動記分,順利過關者予以獎勵。獎勵的方式為:召開中醫基礎理論自主學習表彰大會,對優秀者予以一定的物質獎勵并頒發榮譽證書。這一模塊主要由在線考試子系統、自動評分系統、組卷系統、學生注冊與登錄系統運行。(3)學生學習能力和效果評估模塊: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動態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習能力、三級測試和網上自主學習的相關信息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兩個方面,解決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主要問題。這一模塊主要由教師分析系統運行。
3建設中醫基礎理論學習網上水平測試平臺的意義
關鍵詞:思維導圖;中醫學習;中醫教學
正如微軟公司的創始人比爾蓋茨所說:“思維導圖能夠將眾多的知識和想法連接起來,并有效地加以分析,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創新?!彼悦鎸χ嗅t學知識復雜繁多,中醫學校學生普遍感到中醫學習吃力、難記的現狀,如能合理有效地利用思維導圖,定能大大的增加老師們的授課成效和同學們的學習效率以及積極性。
1.思維導圖簡介
1.1思維導圖的定義
思維導圖是終極的組織性思維工具[1]。他可以把我們大腦中所呈現的圖像和邏輯反映到紙張或電腦中。大腦的潛能是無限的,正常人的腦細胞約140億~150億個,但只不足10%被開發利用,其余絕大部份在休眠狀態。傳統的學習思維方式中只有左半腦處于部分激活狀態,而負責色彩節奏以及想象等的右大腦基本上處于休眠狀態。思維導圖的出現正是克服傳統學習中單調的文字以線性筆記,以豐富的色彩和圖像激活右半腦,使大腦的潛能得以更大程度的發揮。思維導圖具有以下4個基本特征:一是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二是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圖形向四周放射;三是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四是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2]
1.2思維導圖的繪制
可以分為手繪和計算機軟件繪制兩種。手繪需要準備各種顏色的筆和空白的紙張。運用圖像和網絡般的聯想,用一幅圖表達自己的中心思想,然后圍繞中心思想發散出主要分支、二級分支、三級分支等,再用非直線的線條將其鏈接起來。要注意在繪制的過程中始終使用顏色和圖形。計算機繪制需要使用相應的軟件,常用的用于繪制思維導圖的軟件有imindmap、Mindmanager、iMindMate、mindmapper、FreeMind 等。它們有以下優點:首先,利用軟件制作的思維導圖很容易修改,容易補充新的信息和擴展思維,不會給用戶造成混亂;其次,思維導圖軟件為用戶提供了豐富的模板和素材庫,能充分利用庫中各種符號、圖標、圖片等,也可使用網上下載的圖片或自己制作的圖片;再次,各個節點都是模仿人腦模型的種鏈接,各個節點還可以超鏈接到其他主題、某一種不易被導入進來的媒體形式(如電子表格、圖片、視頻、音頻等)、程序或者互聯網資源上(如相關網站、電子郵件等);最后,制作出的思維導圖輸出格式多樣化,便于存儲和網絡傳輸,方便與其他制作軟件結合使用。[4]本文所繪制的導圖范例,皆是通過Buzan's iMindMap V4軟件系統進行繪制。
1.3思維導圖的優勢以及與中醫知識學習的契合
思維導圖是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它將左腦的邏輯,順序、條例、文字、數字,以及右腦的圖像、想象、顏色、空間、整體等各種因素全部調動起來,把一長串枯燥的信息變成有色彩、容易記憶、有高度組織性的圖,它繪制起來非常簡單,而且十分有趣。[3]一副圖畫可以替代若干文字,從而有效的突破的文字的束縛以及枯燥。自古中國就有八卦以及河圖洛書,其圖形以及符號反映出深刻的哲理和邏輯。而中醫學做為一門蘊含著深刻哲理性的醫學,其學習運用思維導圖的模式,可謂如魚得水,事半功倍。在中醫院校的校園里隨處可見大量的學生苦苦的在背誦各種中醫書本和各類歌訣。然而一方面中醫知識內容繁多難記,雖有各類歌賦口訣但也難免枯燥難記。另一方面機械的記憶和背誦,也大大的消減了中醫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創新性。所以運用思維導圖這種先進現代化的思維工具來輔助對中醫各科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可以大大的提高同學們學習中醫知識的效率,加深理解以及記憶。重新燃起同學們對中醫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2.思維導圖在中醫課程中的應用體會以及示例
思維導圖應用在中醫教學中, 能開發學生的大腦, 充分發掘潛能, 激發靈感與想像, 使學生擺脫死讀書、讀死書的束縛, 是幫助學生正確掌握學習中醫的方法策略, 能更快更有效的進行課本知識的傳授, 促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的提高。[5]同樣,也是我們同學們進行中醫知識學習以及整理的利器。
關鍵詞:新招護士;培訓模式;培訓
我院自2010年至今已擔任三期新招護理工作人員的培訓任務,由于新招護士曾在院校接受過護理大專教育,已取得護理大專學歷并有一定的臨床操作技術,而她們在校學習的是西醫護理知識而對中醫護理知識較為陌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新招護理工作人員知識結構特點及中醫治療手段的工作性質,確定教學目標,調整教學內容,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探索適合中西結合醫院護理工作特點需要的教學模式。
1資料與方法
1.1確立適合中西結合醫院護理需要的教學目標根據中西結合醫院護理工作特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對學員綜合能力的培養,以適應中西結合醫院需要為目的,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
1.1.1注重培養實踐能力注意強化護理專業理論與中醫護理的特殊性相結合,充分發揮學員知識的結構性調整,提高知識任用臨床的 實踐能力。
1.1.2注重培養綜合能力加強對學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心理適應、自我管理以及應急能力的培養。
1.1.3注重培養愛崗敬業精神通過學習南丁格爾的先進事跡,積極引導學員樹立堅定的專業信念,熱愛護理工作。
1.2結合中西結合醫院的工作實際工作實際,調整教學內容根據需要,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使之區別于西醫護理技能教學。常規三基教學,我們增添了中醫護理基礎理論和中醫護理常規操作等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適合中西結合醫院護理工作的需要,同時避免了重復教學,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1.3加大集中培訓技能訓練教學的力度選擇臨床工作中的實用性強的護理操作項目,加大實踐能力培養的力度。在練習課中以"示教-練習-再示教-講評-再練習"為循環模式,培養學員的觀察能力、實際動手能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提高練習效果。操作完成后教員逐一進行講評,通過信息反饋,加深學員對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提高實施護理操作的能力[1]。
針對中西結合醫院護理工作的特點和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組織學員參加操作演練,在模擬的環境中,學員通過對病情的分析,分類和緊急救護、后送,提高學員在危急情況下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訓練項目中增加了中西結合操作技能訓練。使學員把中西結合護理知識更好應用臨床。
1.4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力度,注意培養學員的自學能力為使學員更好地掌握知識,并提高運用知識的靈活性,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指導學員開展自主學習,拓展知識面。
1.4.1循序漸進,注意知識的積累使學員以快捷的方式掌握知識要點和運用理論知識指導護理實踐[2],指導學員做好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注意教員課堂講授重點內容、關鍵字記憶及加強知識間的相互聯系,運用護理理論指導護理實踐,并在實踐中強化記憶護理理論的知識點,使學員達到熟練掌握知識并能運用知識分析、解決護理問題。
1.4.2強化知識點的記憶在授課中指導學員采用理論概念關鍵字記憶、相近內容對比記憶、操作步驟流程記憶、操作用物口訣記憶、操作技巧歸納記憶,并指導學員將課后復習、階段復習與學科總復習相結合,扎實、有效地掌握所學知識。
1.4.3進行自學導讀根據教學學時少、內容多的情況,將部分教學內容列為自學內容,通過加強自自學指導擴充學員的知識面。
1.5考試方法體現平時與綜合評定相結合,注重信息反饋為了促進學員掌握技能,適應中西結合醫院的中醫護理工作的需要,我們組織練兵活動,加強操作技能考核。規范常規常規的生命體征觀察、動態微光環境下靜脈輸液、吸氧、吸痰、插管、心肺復蘇等操作標準,以及中醫護理操作標準,使考核成績客觀地反映學員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綜合技能操作比武,并開展中醫護理基礎知識比賽活動,提高學員的訓練熱情和技能掌握的熟練性。
2結果
對學員進行綜合考核,見表1。
3體會
直招護士具有一定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基礎,但缺乏中醫護理相關知識和技能,要使她們經過培訓適應中西結合醫院的工作需要,必須探索一套有針對性的培訓模式,以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
3.1訓練目標從中西結合醫院護理工作需要出發培養學員掌握適應護理知識和技能,并能綜合應用,注意加強學員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
3.2教學內容、形式和考核方法體現護理工作需要充分利用人力、物力,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學習積極性,為部隊輸送合格的護理工作人員,滿足臨床工作需要。
3.3技能訓練注重培養學員的應急能力和技能應用能力從考核成績看,學員對于以往接觸過的常用護理技能,如:西醫急救技能,中醫適宜技術的應用掌握比較好,優良率達100.00%,而對于中醫的基礎理論有少數學員掌握程還存有欠缺,提示應在此方面加大訓練力度。
為了提高培訓效果,我們將對直招護士學員在醫院的工作情況進行調查和信息反饋,進一步對教學計劃、實施和考核方案進行改進,使教學更加貼近中西結合醫院護理工作,更加實用、有效。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5)06-0211-01
《方劑學》是中醫藥高等院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也是繼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中醫診斷學科學習后的一門介于基礎與臨床之間的橋梁課。在授課和學習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本門課程識記量大,方藥組成規律難以掌握;教師教授方法按部就班、枯燥,學生需要死記硬背歌訣,毫無興致。鑒于高職高專學生對學習普遍缺乏積極性、主動性,本著釣勝于漁的思想,在方劑學教學中運用基于“任務驅動”的合作探究法,實踐后收獲良好效果?,F將此方法介紹如下: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一)研究對象
中藥學專業2013級1班、2班,前一學期方劑學的奠基課(中醫診斷學和中藥學)平均成績在70―80分的學生共32人、每班16人(8名男生,8名女生),1班設為對照組,2班設為實驗組,由一名老師教授《方劑學》課程。
(二)研究方法
對照組全部采用傳統授課方式,理論授課4學時;實驗組采用合作探究法,4學時。
學習內容安排: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高職高?!斗絼W》教材第二版,從不同單元抽取一級方(均由4味藥物組成),分別為:麻黃湯、白虎湯、導赤散、大承氣湯、四逆散、四神丸、四君子湯、四物湯,作為合作探究自主學習的實踐內容。
合作探究學習法操作:將實驗組16人均分為4組,每組4人(2男、2女),每組1名組長將改組成員分成兩對,課前布置好任務,以2學時(一節大課)4個方劑學習為目標,前半周4個方劑(由2人搜集組方方藥的功能與主治,另外2人研究組方配伍規律及適應癥和炮制方法,討論時前2人先講方藥的功能與主治,后2人再講配伍規律及適應癥和炮制方法,互評前后兩隊的任務完成情況),后半周4個方劑同組成員任務交換。教師在四小組之間負責解答學生資料搜集中的問題,并隨時模擬每首方劑適應癥的患者,自述癥狀,讓學生結合問診,辯證選方,給出適當的方藥藥量加減。
評價方法:考核方式為實訓加筆試,合計計算最終成績,教師以模擬病人的方式隨機抽查學生對辯證選方方法的掌握(占總成績30%),結合模擬試卷對8首方劑知識點的考察(70%),合計100分。
(三)統計學方法
計量學生的成績以(x±s)顯示,采用SPSS13.0(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社會科學統計程序對學生成績做以分析,采用t檢驗,另(P
二、結果
(一)實驗組學生問卷調查情況(表1)
對實驗組16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6份,回收問卷16份,有效問卷率100%,從表1可看出學生比較喜歡這種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同時對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達100%,并且有利于學生掌握本門課程的知識點,大大提高了學生間相互交往、相互合作與相互評價的能力。
(二)八首方劑知識點掌握成績比較(表2)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辯證選方考核與模擬試卷考核成績均高于對照組。
關鍵詞:中藥制藥;生理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R2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4-013-01
《生理學》是高職高專類院校制藥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生學習《藥理學》、《中藥藥劑學》等專業課程的奠基石,能否學好本門課程,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多門專業課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績。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培養出在制藥行業中理論知識過硬的技術型人才,則必須要掌握良好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探索一條便捷有效的學習途徑。下面,筆者就如何做好《生理學》的教學工作,談一下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努力提高課堂授課效果
1.提煉教材內容,整合各章節有聯系的知識
《生理學》是一門內容多,學時少,難學難記,枯燥無味的課程。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前,要充分、全面的理解教材內容,掌握教材之精髓,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的安排,合理分配教學時間,并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利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能力,對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組合和安排,使之由淺入深,符合人們認知規律,以便學生理解和接受。《生理學》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拓寬自己的知識層面,認真研讀教材內容,精心準備,授課教案,充分利用教學教具,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制定教學計劃,力爭細講重點,突出難點,不要力求全面,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進行自學和研討。比如,在學習消化系統的生理時,我們會學到口腔也是一個消化器官,口腔中的牙齒和舌可對食物進行機械性消化。這時,就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一道課后題:牙齒和舌的形態結構如何?怎樣參與對食物的機械性消化?并且提示學生可以在課后互相觀察同桌的口腔結構及體會進食時牙齒及舌的運動情況,這種方式既節省了課堂時間,又引導學生進行課后自學,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以設置疑問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在授課方法上則要達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與教師同步思考,師生互動,努力做到說理深刻,結構嚴謹,層次分明,環環相扣,密切觀察學生學習情況,及時反饋和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設置疑問解釋疑問,運用所學理論知識解釋臨床諸多現象,不斷進行新舊知識的縱向串聯和橫向比較,使學生始終處于矛盾設置和解決的過程中,以促進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在學習中不斷得到提高和發展。例如:在學完消化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的生理之后,可以問問學生人口服四環素后為什么尿液呈現黃色?體內過程依次經過哪些系統?各系統依次經過哪些器官?以次途徑進行思考,舉一反三。使學生對呆板枯燥的生理學理論知識產生了學習興趣。提高了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了課堂知識面。
3.推敲授課語言,簡化抽象內容
對內容復雜、抽象,難于記憶的知識,可以通過口訣、順口溜、圖表、類比等方式方法將其形象化、條理化、簡單化,使學生便于理解和接受,在授課語言上,教師要做到語言幽默風趣,“表演”得體,表達生動,言簡意賅,深入淺出,使學生愛聽、善思、好記,達到話語結束意猶未盡的良好效果。比如:人的十二對腦神經的名稱比較抽象,編成順口溜“一嗅二視三動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庭九舌咽,迷走、副、舌下”就很容易讓學生牢記。
二、加強實踐性教學
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故理論知識必須密切聯系實際,才能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和升華。比如在學習消化系統的生理這部分內容時,會學到胃有貯存食物的功能,而且能把食物以食糜的形式分批送入十二指腸,那么,這時就可以提到:某些胃病人在胃切除一部分之后就應該每天少量多次的進食,這樣才能減小對胃的壓力又能保證人體能量的供應。還有,在循環系統生理學內容學完之后,可以問一個同學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生理學問題:人為什么吃飽了飯之后會有困倦感?經過同學們討論之后,再對其進行解釋,主要是因為食物進入胃腸后,胃腸血管的充盈量增加,大量的血液供給腸胃的血管使人頭部的血液量減少,所以使人困倦。這樣,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既加深了理解又加強了記憶。結果讓學生終身受益。
三、突出中醫藥特色,架設中西醫結合的橋梁
中醫藥是在中華民族經過世代與疾病作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是世界醫藥界不可或缺的一塊珍寶,繼承和發揚中醫藥事業是每一名醫藥工作者責無旁貸的,而目前各出版社的《生理學》教材幾乎都是以西醫理論的翻版,事實上,中醫藥雖然各有其基本理論體系。但兩者之間完全可以融會貫通。在教學過程中,應不失時機地討論中醫基礎理論與現代生理的關系,而且對于人體一些生理機能。如介紹調節體溫的調定點學說時,可以舉一些中藥為例,如黃芩能使高燒病人的體溫下降,就是通過使病人的體溫調定點下降來達到降溫的目的。以此方式培養學生對中藥神奇療效的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
四、嘗試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多媒體教學可明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通過聲音、文字、圖片、動畫等形式,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系統,可以豐富教學表現形式,加大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量。同時,多媒體教學還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通過對重點內容和實驗演示的回收可增加學生記憶,尤其是個別抽象的內容,如細胞的跨膜信號傳導,通過多媒體直觀的演示,能把本來很難理解的化學門控通道的五聚體結構簡單明了的表達出來,使教與學在更加輕松愉快的過程中進行。
以上是本人對高職中藥制藥專業《生理學》課程教學方法的幾點膚淺認識,要想真正做到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上讓所有的同學收獲更多的知識將需要更多的相關人員不遺余力的傳授自己的經驗,達到互相借鑒、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郭爭鳴.《中醫藥高職高專生理學教材建設的思考》《中國中醫藥》.2005.9
【關鍵詞】武術 健身 陰陽平衡 中醫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1)10-0120-01
中醫“陰陽學說”認為,生命的根本在于陰陽雙方的協調統一。陰陽平衡是人體健康的基本標志。只有臟腑、經絡、氣血處于平衡狀態,人體才能健康。正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講:“凡陰陽之要……陰平陽秘,精神乃治?!敝腥A武術在長期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受傳統醫學的影響形成了武術獨特的健身運動方式。
一、內――注重精神意識的調攝
中醫“陰陽學說”認為,內為陰,陰相對于陽來說主要功能是內守。武術鍛煉就是通過內在的精神意識活動的調攝達到精神內守,起到養陰的作用,促進陰陽的平衡,保證人體的健康。
武術運動非常注重內在精神意識活動的鍛煉。武術名家曾說:“全憑心意練功”,“內動于心,百體從令”,雖然武術中的拳種流派眾多,而各自又有其獨特的風格特點,不同的練功方法,但都把精神意識放在重要位置,認為武術的動作是受精神意識的支配,講究心為主宰,意識為動作的統領。用意識來指導鍛煉,方能達到形神合一。武術鍛煉正是以“心為主宰”,認為:“形體動作是受心志活動支配”。如,八卦掌基本技法中的“十要三病”,第一要就是“要有意”,講究意識引導動作;查拳十字訣中“綿而不斷意相隨,巧中生智靈活用”都是由心志活動所涵蓋的意與智;形意拳的“內三合”,首先就是“心與意合”;通背拳也以“心法慧勇”為首務;華拳更是強調“心統性情”、“心動則氣生”、“心肅則神凝”;強調心、意的作用也是太極拳理論的突出特色,王宗岳在論述太極拳三要素心、氣、身時說:“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薄跋仍谛?,后再身?!睆倪@些要領口訣中可看出心、意的作用居于首位。
二、外――注重形體的鍛煉
中醫“陰陽學說”認為,外為陽,陽相對于陰來說主要功能是外固。武術鍛煉就是通過外在的形體鍛煉來養陽,促使體內陰陽平衡,達到健身。
武術注重形體的鍛煉,無論是武術基本功還是各家的拳法套路,都對形體的鍛煉有很高的要求。武術的鍛煉包含人體全身的各個部分,是人體全面的運動。這里僅從武術的基本功闡述武術鍛煉的全面性。武術基本功有:頭、肩、腰、腿、手、腳以及跳躍、平衡等全身各部的練習。
頭部練習同時也是眼法的練習,通過頭部的擺、轉、仰、俯等和眼神的變化來完成,既可提高頭部的靈敏性,又可鍛煉人的精氣神;肩臂練習主要有壓肩、繞環,通過練習可增進肩關節韌帶的柔韌性,加大肩關節的活動范圍,提高上肢運動的敏捷性;腿部練習主要有壓腿、搬腿和踢腿,既能拉長腿部的肌肉與韌帶,又能發展腿部的柔韌性、靈活性;腰部練習主要有俯腰、甩腰、涮腰、下腰,可鍛煉人的身法技巧;武術的手型有拳、掌、勾,運動中通過沖拳、架拳、推掌、亮掌、勾手等手法進行鍛煉;武術的腳則是通過步型步法來鍛煉,步型有弓步、馬步、虛步、仆步、歇步、坐盤及丁步等,步法有擊步、墊步、弧形步等。
武術的鍛煉不是局部的、單一的,而是全面的、多形式的,是人體全身的運動,武術正是通過這種全面的外在形體鍛煉來養陽,使陽不會偏勝或偏衰,促進陰陽的平衡,達到健身。
三、“內外合一”――注重形神統一的結合
中醫“陰陽學說”認為,人體之所以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是陰與陽的相互制約、相互消長取得動態平衡的結果。認為人體的臟腑、經絡、氣血津液,必須保持相對穩定和協調,才能維持“陰平陽秘”的正常生理狀態,從而保證機體的生存。
武術正是通過內外合一的整體鍛煉來達到形神統一,體現機體的陰陽平衡。如今的體育鍛煉,有的練肌肉力量、有的練速度耐力、有的練平衡跳躍,基本是針對某種部位的弱點和需要進行鍛煉,以求獲得某種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武術強調的是對人的整體、全面的鍛煉。有人把武術的健身理解為:“把人視為陰陽復合體,以拳械為符號,在攻防意識的組合練習中展示著形與神的完整,意與氣的統一,以及內心世界對自然的體悟與契合,……達到精神、形體的雙重冶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機能?!边@也正是武術健身有別于一般體力鍛煉的重點所在。武術運動的健身,體現了東方人對生命結構及其運動形態的理解。即所說的“內外合一”,所謂“內外”,就人體而言,內指心臟器官,外指形體四肢;就其行為而言,內指精、氣、神(心)等無形物質,外指形體運動的外在表現,內外是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皟韧鈫栴}也是陰陽關系的問題,內外兼顧既是陰陽平衡,也是陰陽相須的問題”。“合一”就是內與外形成有機聯系的整體,達到形神兼備。因此“內外合一”、“形神兼備”是形體與精神(心、意識)的緊密結合的結果。
拳諺云:“內練精氣神,外練筋骨皮?!薄皟韧夂弦唬紊窦鎮洹笔俏湫g鍛煉的共同準則。武術運動注重“內外合一”、形神兼備,并且將其視為武術鍛煉的最高境界。
四、結 論
武術“內外合一”、“形神兼備”的重要健身理論來源于中醫“陰陽學說”。中醫“陰陽平衡”理論對武術健身理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武術既注重外在的形體鍛煉,又強調精神意識的作用,并通過外在的形體鍛煉與內在的精神意識活動的緊密結合達到“內外合一”、“形神兼備”,對外能夠利關節、強筋骨、壯體魄對內能夠理臟腑、通經脈、調精神,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鍛煉。體現了陰陽平衡,促進了人體的健康。
參考文獻
1 程大力、王慶余.論傳統醫學與武術的雙向滲透[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1990(3)
2 鄭光路.武醫結合造福人民[J].武林,1983(9)
3 吳敦序.中醫基礎理論[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