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8 14:46:01
序論:在您撰寫網絡教研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建構主義強調創設真實情景,把創設情境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而互聯網絡則淡化了課堂與“真實世界”之間的距離,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學生與真實世界的接觸與聯系。學生在互聯網絡上,可以獲得到大量的資料(包括文本、圖片與視音頻等),可以自主地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資料和第一手的信息。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去探求知識,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的知識與意義的主動建構,同時對于原始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為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搭建平臺,所以基于網絡的學習活動有利于建構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建構全方位的學習情境。
自主學習是學生自主進行知識建構、意義建構的學習模式,其核心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和作用。學生由被動接受信息刺激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诰W絡的學習能夠給予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這是傳統課堂教學所不能辦到的。在網絡的教學中,教師不必再給出每個問題的答案,而由學生自主進行查找,從而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建構、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網絡上非線性方式,不同于傳統課堂上的線性方式,更適合學生按需所取,按需所學,為學生主動去搜集并分析相關資料與信息提供了條件,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網絡知識,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
現在可以說全社會都參與到了教育當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接受繼續教育。回顧五小教育發展的道路,能讓我們感到一種希望和信心。
網絡學習首先是一種團體學習。大家知道,我們的學校是一個龐大的集體。集體教研的時間有限的,我們可以實現同時共同學習,只有網絡大家可以隨時學習,將學習變得非常有效率;同時參與學習的時候,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樂趣。
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建構主義強調創設真實情景,把創設情境看作是意義建構的必要前提,而互聯網絡則淡化了課堂與“真實世界”之間的距離,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學生與真實世界的接觸與聯系。學生在互聯網絡上,可以獲得到大量的資料(包括文本、圖片與視音頻等),可以自主地收集到大量的原始資料和第一手的信息。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去探求知識,保持最旺盛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的知識與意義的主動建構,同時對于原始資料的整理與分析,為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搭建平臺,所以基于網絡的學習活動有利于建構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建構全方位的學習情境。
自主學習是學生自主進行知識建構、意義建構的學習模式,其核心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和作用。學生由被動接受信息刺激轉變為信息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基于網絡的學習能夠給予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這是傳統課堂教學所不能辦到的。在網絡的教學中,教師不必再給出每個問題的答案,而由學生自主進行查找,從而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建構、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網絡上非線性方式,不同于傳統課堂上的線性方式,更適合學生按需所取,按需所學,為學生主動去搜集并分析相關資料與信息提供了條件,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努力地絡知識,應用到教育教學當中,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
校本研修是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抓手,農村學校也不例外。但農村教師工作量大,且往往身兼數職,信息相對閉塞,校本培訓“無優質資源、無專業引領”,所以農村教師很難真正自覺、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校本研修中來。而各種教師集中培訓,受時間、場地、資金諸多限制,覆蓋面不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影響教師專業成長。
隨著國培、省培計劃的不斷推進,高端、自主、豐富的網絡遠程培訓為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推開了一扇門,迎來了一片天。就目前來看,“分段指導、全程監控”的網絡遠程培訓方式,有力保證了教師網上學習的時間與質量,避免了教師培訓中的走過場現象。不過,在現實中,我們發現不少教師在看專家視頻課程時有觸動、網上交流時很激動、回到教學教研實踐中時卻一動不動。
為什么會出現斷層現象呢?原因就在于,學校沒有把校本研修與網絡研修有效銜接起來。如果能依托網絡優質課程和專家資源,為農村學校的校本研修提供專業支持,創新培訓載體,豐富培訓內容,拓展培訓領域,就能提高農村學校校本研修的層次,增加其實效性。
二、怎樣銜接
1.在網絡培訓的“準備階段”
首先,學校制定校本研修相關制度,明確網絡培訓學習要求,了解老師能否在學校、在自己家、在朋友家用上電腦,沒有電腦的應確保其每周有時間上網吧學習;再按學科報名,組成網絡培訓學習小組(有的學校一個學科只有一至兩名專任教師,可以與片區其他學校的本學科教師組成共同研修體);然后,網絡培訓小組組長確定好時間、地點,網絡培訓學員每周在校集中研討一次。
2.在網絡培訓的“學思階段”
網絡學習開班后,網絡學習小組完成兩個任務:一是作為學員,要在校本研修過程中,將自己或同伴發現的教育教學問題、自己的教案、聽課筆記、教研活動記錄、反思札記等及時上傳到個人空間,分享課程專家、網絡輔導教師推薦的優秀作業、教學資源,并在專題論壇中參與討論“如何表述教學目標,如何觀課議課,如何發現教學中的關鍵事件”等熱點問題,在網絡班級學員中的你爭我論中汲取營養,提煉思想。二是作為學校教師,在每周一次的校本研修交流日中,將網絡培訓中展開專題討論的核心問題、熱點問題以及課程專家、輔導教師、其他學員在此問題上的意見或建議,邀請未參加網絡培訓的老師分享、交流,一起讀書再修煉。當然,如果未參培老師有不同的想法或其他的難處,網絡學習小組的教師則將其再次與專家、導師溝通。這樣,在提升網絡學員的同時“以點帶面”、推動學科組全體老師前行。特別是,某些網絡培訓項目中安排了專家視頻答疑環節,學??山M織本學科全體老師一起參與互動。這樣,一來二往,既提高了網絡培訓的實效,實現了資源共享,又解決了校本研修主題隨意、研究膚淺的難題。
3.在網絡培訓的“知行階段”
一般來說,網絡培訓對接了理論與實踐,安排了實踐研修時間,實現知行合一。而校本研修也正是行動研究、行動學習。這個時間段內,學??山M織以下幾種研修活動:①課例移植。網絡培訓中往往以學科課例為載體,學校組織本學科老師親歷課堂教學改進的全過程:觀摩典型課例(集中或分散)―了解專家報告及課例分析―選擇相同或相關課例―網絡培訓學員獨立備課―查閱相關文獻集體備課―上課觀課―評議反思連環改進―歸納小結。如此移植,避免了農村校本課例研修的形式化、低效化。②課題研究。以網絡培訓學員為主建立研究共同體,以“解決現實問題”為核心,選擇網絡論壇中與本校實際緊密相關的典型問題為研究課題,實踐、研究,再實踐,再研究,有困惑的時候向網絡培訓課程專家求助,提高農村教師的研究能力。③校際聯合。校際聯合研修是新形勢下校本研修的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學校要求網絡培訓小組聯系自己網絡班級中的鄰近學員,每期進行一次網下集中研討,取長補短,以強帶弱。這樣,通過互教互學、成果展示,彼此贊賞,學員獲得了心靈的愉悅,加速成為學科合格或骨干教師。有條件的話還可聯系課程專家、網絡培訓輔導老師參與,網上網下大聯動,構成“大校本”研修環境。
4.總結評優階段
學校根據校本研修評價制度,結合網絡課程專家、輔導老師的評價,總結經驗,明白問題,進行全面總結,并將總結上傳至網絡平臺,為網絡培訓的改進提供參考。另外,校長、學科教研組、網絡培訓小組、網絡培訓學員和未參加培訓老師,一起召開座談會、沙龍,交流各自的真實體驗,消除培訓倦怠心理,增加研究成就感。評優時,既要注重網絡學員在網絡學習平臺的表現,又要關注學科組老師、網絡學員在校本研修中體現的價值。如:學校以網絡培訓小組為單位開展學習評比,設立“學習型團隊”“共享快樂獎”;以本學科老師為單位,設立“研究型學科組”“精誠合作獎”;以學員、老師在學習和研修過程中生成的優秀資源,設立“單項成果獎”“學習型教師”等。
三、銜接要注意什么
(1)校本研修與網絡培訓的銜接,并不是簡單相加。校本研修不可能包羅網絡培訓中的所有信息,網絡培訓也不可能解決校本研修中的一切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機結合,使網絡培訓指導教育教學實踐,使校本研修實踐研究深化網絡培訓。
(2)校本研修要選擇有針對性、現實性的網絡論壇典型專題進行攻堅,做“力行”的培訓,不一味談論理念。
(3)建立長效學習機制,校本研修常態化,與網絡培訓銜接長期化,適時跟蹤、記錄、監測教師研修進程,逐步使零碎的研修活動變成一個系統的工作體系,確保每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在研修中得到提高。
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面授培訓的結合是近年來教師培訓模式的一大創新性突破。網絡的出現彌補了傳統培訓中存在的諸多弊端,給“學習”這一概念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網絡培訓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限度地拓寬了培訓的輻射范圍,令“資源共享”這一概念在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甚至是世界范圍內得以實現。教師可以更多地利用自身碎片化的時間參與培訓與學習,突破了教師參訓時間及方式上的局限性。同時,網絡培訓增加了教師參與互動的機會,不論是知識的傳遞,還是同伴的交流,“交互”讓知識在聚合與傳授中構成完美的輪回。
然而,傳統的網絡培訓卻存在許多問題,有其無法打破的魔咒。因此,混合式網絡培訓的出現便是對傳統網絡培訓的一種彌補與改進。
一、傳統網絡培訓無法打破的魔咒
興趣,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學習者對某一內容有興趣,就會持續地專心致志地鉆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而傳統的網絡培訓往往難以激發教師的學習興趣,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四點:首先,傳統的網絡培訓課程內容乏味。學習內容決定了學習興趣,學習興趣決定了學習態度。如果學習內容不夠吸引人,那么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則難以調動,導致其學習自主性不高,注意力難以集中,學習效果無法保證。其次,傳統的網絡培訓課程形式單一,多為授課教師灌輸式傳授。授課教師即使在課件設計上已經盡力創新,卻也難以改變教師學習的倦怠。一節45分鐘的傳授性課程,學習者通常會在15至25分鐘之間進入疲勞低谷,注意力下降。這種單純灌輸式的網絡培訓無法激發教師的學習積極性。再次,傳統的網絡培訓缺少互動。學習作為一種活動,發生在人與人之間,而非人與機器之間。這就決定了網絡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學習者失去了展示個人人格魅力的舞臺,同時學習者在學習中無法得到激勵。最后,傳統網絡培訓容易忽視學習評價。學習評價有助于讓學習者判斷自己的學習方向。傳統的網絡教師培訓讓專家和教師的交互變成了學員與計算機的交互,傳統的培訓中沒有精細的學習分析系統,這就讓受訓教師難以在第一時間內掌握自己學習的情況,進而也就很難明確自己學習的方向。如果該教師還是在缺少同伴互助的情況下學習,那么他就更容易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中了。
為了更好地進行網絡教師培訓,形成更為有效的培訓模式,北京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質量評估與提升綜合平臺(以下簡稱綜合平臺)自2010年起,探索了通過“混合式研修”模式開展全新教師培訓的方式。在實施的過程中,經過潛心學習與積累總結,逐步形成了具備綜合平臺特色的混合式研修培訓模型。
二、構建“精彩”的混合式網絡培訓
混合式研修(或稱混合式學習)是近年來在各大培訓機構中被廣泛熱議的一個新生概念,它是指將信息技術與傳統教育相結合,實現二者優勢互補的一種學習方式。
綜合平臺在混合式研修服務的過程中一直在尋找一種途徑,融合傳統學習與網絡學習的優勢,最大限度地互補雙方的薄弱點,讓教師在學習中獲取完美的體驗,從而為培訓帶來更優的效果。如何設計一次“精彩”的培訓,激發教師參與項目研修的興趣,是此次探索的主題與目標。
與傳統的教師備課不同,混合式研修的課程設計融入了現代教育技術的元素,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將同步活動與異步研修相結合,將在線互動與實時溝通相結合,全方位改善教師的學習感受,變枯燥為多彩,運用多元化手段,真正打造適合教師長期參與的網絡研修培訓模式。
1.“精彩”的內容,真正切合教師實際需求
在混合式研修的課程設計中,制訂研修方案和撰寫“教案”是必經的步驟,綜合平臺根據項目培訓的進程,以及教師的具體需求,確定每次研修活動的主題,并根據主題的不同,組織不同形式的混合式研修培訓。以北京師范大學某個3年一周期的綜合項目為例,根據其3年實施階段的不同,綜合平臺適時調整方案,磨合實驗區需求,使混合式研修形成了多種可行方式。
在第一年“做中學”階段,項目實施的重點是教授實驗人員了解項目理念,掌握實施方法,明確實施目的。所以在此階段,混合式研修活動一般有以下這些方法與做法:異地同步調研座談會、經典培訓課例異步校本研修、專家跟進性異步校本研修、在線同步聽課評課、同步視頻專家講座、遠程聯片教研及互動研討等。
在第二年“做中研”階段,項目實施的重點是引領實驗教師根據項目實施的內容,構建適合自身專業發展的科研主題,通過專家引領,令實驗人員掌握自主研究、自主發展的能力。在這一年,混合式研修的具體做法有:基于主題教研的多區域混合式研修、基于典型課例的多區域混合式研修、基于課例研修的多區域混合式研修、送課到校的多區域混合式研修、同課異構的多區域混合式研修、跨區域教育發展論壇等。
在第三年“做中發展”階段,項目實施的重點是讓實驗學校掌握自主發展的能力,通過總結項目實驗的成果,形成專家輔助實驗校自主發展的模式。在這一年,混合式研修的具體活動有:跨區域校長辦學思想研討會、“千里傳音話心手總相連”實驗校結對子系列活動(如:觀摩種子實驗學校、明星校長經驗分享、骨干教師培訓者培訓等)、跨區域課題研究成果論證會等。
2.“精彩”的形式,多元化開展教師培訓
針對傳統網絡培訓形式單一、學生坐在電腦前看課件、缺少同伴互助、學習興趣低等突出問題,綜合平臺在實施混合式研修時,重視將面授與網絡相結合、同步與異步相結合、實時交互與網絡溝通相結合的途徑,讓教師體驗多種形式的培訓研修活動。
首先,面授培訓與網絡培訓結合,優化學習效果。在一次混合式研修的培訓中,面授學習充分利用學員整塊的時間,通過開展集體研修,教研員與教師面對面總結問題,并反饋給專家。其次,將同步培訓和異步培訓融合,打破時間、空間限制。專家通過網絡現場活動,針對實驗者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在同步培訓的基礎上,異步培訓為回顧、反思、深入研討主題提供了平臺,實驗人員可以反復學習,深化認知。后期的異步課程則是為實驗教師利用碎片時間學習創造方便,通過零散的積累,學習上線課程,獲取資源供線下學習使用。
3.“精彩”的交互,在冰冷的網絡中融入情感交流
科學合理的交互設計可以激發教師的情感反應和學習動機,讓教師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情景中,主動在交互中獲得學習結果,從而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質量。為方便教師參與“交互”式學習,綜合平臺將移動互聯技術融入到同步視頻培訓與異步網絡課程培訓中,將微博、微信等現代溝通媒介加入培訓,拓展了溝通的范圍與途徑,方便教師參與互動。
在設計混合式研修的交互時,綜合平臺大致將其歸類為教師與學習資源的交互、教師與專家的交互以及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互三種。首先,在教師與學習資源的交互中,不單只用紙本、電子郵件等傳統方式提供信息,還將視頻資源、問卷資源、演示文稿資源等不同形式的學習載體提供給教師,教師還可以通過短信、微博、網絡課程等不同途徑,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其次,教師與專家之間的互動是最重要的交互,這是教師在項目培訓中迫切需要的內容。借由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全新體驗,綜合平臺除了提供電子郵件、短信平臺、熱線電話等傳統溝通途徑外,還構建了微博平臺、微信平臺、視頻語音平臺,為專家開展日常培訓指導提供便捷,構建可交互的平臺。最后,教師之間的溝通、學習互助是提升培訓體驗的重要因素之一。讓教師能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相互幫助、啟發思維是培訓設計必須考慮的因素。綜合平臺通過建立課程論壇、建立答疑區、建立交流小組等更多種形式,為實驗教師搭設溝通橋梁。
4.監控效果,提供學習評價及信息反饋
項目實施的效果一直是項目委托方關注的重點。綜合平臺在服務項目實驗的過程中,注重用數字說話,真實、客觀、明確地反饋實驗校、實驗教師在參與混合式研修時的第一手信息。
第一,構建實驗人員檔案。每一位在綜合平臺參與混合式研修的實驗人員,都將在平臺中備份一份個人學習檔案,在參與項目過程中,每一位實驗者的每一次學習都將有所記錄。
第二,實時更新課程學習信息。在綜合平臺異步平臺上學習課程,教師都可通過2個渠道獲取課程學習情況。首先,在登錄平臺的首頁,教師們即可看到他需要學習的課程名稱,根據課程分類在“在讀課程”、“審批中”、“已結束”的情況,了解自身的學習進度。其次,在每門課程內,都有課程進度指示條,以及課程結課條件等,教師可以根據進度提示,了解課程學習進展。
第三,出具異步課程反饋報告。在綜合平臺開設的每一門網絡培訓課程,都會在課程完結后的一周內,向學員出具課程反饋報告。報告中明確地說明參與課程的每一位學員的學習情況,同時根據整體數據分析學員的參與度、學習時間分布等情況,為更好地開展項目進展情況分析提供依據。
第四,運用同步活動調研信息反饋表。綜合平臺在實施混合式研修的過程中,注重傾聽一線實驗者的心聲,每次混合式研修活動結束后,都運用信息反饋表對參與研修活動的教師進行意見采集,并通過分析一線教師的意見,改進混合式研修的實施途徑、方式、內容,真正貼近實驗者的需求。
三、未來的課程將更加“精彩”
培訓雖然結束了,但卻帶給我們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理念的革新。推動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項目,對于探索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領校本研修模式的創新,優化研修內容,保持校本研修的常態化持續性和系統性,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具有積極的支撐與引領作用。本次培訓學習讓我收獲頗豐!
一、網絡為教師自我反思提供了有效平臺
網絡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自我反思提供了條件。過去教師要想學習教育理論、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學?;騻€人訂的有限幾本教育教學雜志,以及圖書館中已陳舊的理論書籍,學習渠道極為狹窄。網絡的明顯優勢在于其擁有無限的信息資源,而且不受時空限制。網絡上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為教師自我反思提供了條件。
二、網絡為教師交流提供了有效平臺
教師交流是校本教研中的關鍵環節。合作與交流可以把教師個人的聰明才智進行加工凝結在一起,最后綜合成遠遠大于單個教師研究的簡單相加效果。校本教研中的同幫互助,就是教師群體之間相互探討教育教學問題,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評點,各抒己見,促進教師共同成長。在網絡時代,網絡技術將全世界融合為一個大家庭,讓我們同處于一個村落。校本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不僅局限于學校內部教研組或課題組,還可擴展到校際教研活動、網絡上的教師群體,給教師與教師以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臺。
三、網絡為教師專業引領提供了有效平臺
強大的網絡平臺是實現教育資源共享的有效途徑,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學校要積極建立網絡平臺,鼓勵教師走進網絡,構建自己的話語舞臺和獲取教育教學資源的信息通道。網上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很好實現了向專家學習、請教,同專家交流、對話的可能。網上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資源,教師們不用走出家門,就能觀摩到大量優秀的課例,吸取豐富和最新的專業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在網絡時代,每位教師的成長與網絡發展息息相關。教師要掌握基本的網絡操作能力,積極利用網絡教育教學資源和網絡交流工具,充分地進行網絡交流和學習活動,為校本教研開辟新的舞臺,促進自身專業更快發展
四、建立基于網上學習的以校為本的研修平臺
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通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體現了當代最偉大、最活躍的生產力。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普及,對教育思想觀念、教育理論、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網絡的巨大優勢在學校教育領域已經有了充分的體現。鑒于學校的資源有限,網上學習就成為研修的有效手段。網絡為教師自我反思、教師交流、專業引領等校本教研的三個核心要素提供了有效平臺。
困惑: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是難點、
一.研修模式的創新,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結構性變化,使網絡研修的廣度與校本研修的深度有機融合提升研修工作的力度;
二、教師學習行為的改變,從個體被動的接受培訓到網絡社區主動參與交互式學習研討實踐,從固定的學習日變為常態化學習;
三、組織機構和管理指導的落實,學校層面制度不健全,經費不落實會流于形式,組織管理層面任務設計脫離實際,校本資源和專業指導都遇到發展瓶頸問題。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們深刻認識到未來的教師應該是懂網絡,并能熟練運用網絡為我們教學服務。充分整合校本研修和網絡研修將會成為未來的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因此,我們今后應該做到:
1、關注教師的發展
以往我們常說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發展,我認為教研也要關注老師的發展,現在教師的職業倦怠已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許多老師沒有自我提升的意識,以至于“回回上新課,次次走老路”,這樣教一年書的老師和教二十年書的老師沒有什么區別。有一位校長對老師們說:“你一天不學習,不知道教什么,兩天不學習,你要向學生學,三天不學習,你就得離開講壇,下崗走人”。與其抱怨工作的不如意,不如認真學習,從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因為心態決定狀態,停止抱怨你會站在成功的十字路口,你改變不了現實就學會適應現實。
2、重視教研的作用
從事教育敘事研究是進行教學研究的有效途徑,教育敘事就是就是寫解決教育問題的故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把自己遇到了什么問題、怎樣遇到這個問題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整個過程敘述出來。寫小論文和做小課題研究有助于教研工作的開展,而且也能促進教師個人發展。
3、探究校本研修與網絡研修整合的方向
課堂的在職學習,要建立在反思與行動聯系的基礎上。課堂教學是業務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徑。網絡研修是培養合作教師文化,構建學習型團隊的必由之路。
4.、終身學習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 網絡環境 中小學教師 校本培訓
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整個基礎教育的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評價和管理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這一變化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給教師充電,校本培訓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常規校本培訓的周期長、形式相對集中,使得教師的培訓工作和個人生活難以合理安排,并且校內有限的培訓資源無法滿足教師的需求。
一、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的優勢
網絡環境下的校本培訓是指學校以教師專業發展需要為基本出發點,圍繞學校教育教學發展和改革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依托開放、動態交互的網絡平臺,創造性地利用網上的優質教育資源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層次的在職培訓活動。其中,學校是進行校本培訓的主陣地,教師是校本培訓學習的主體,而網絡則是校本培訓的載體。開展網絡環境下的校本培訓,可以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提高學校校本培訓的實效。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校本培訓主要有以下優勢。
(一)網絡的開放性有助于教師的自主學習
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教師寒暑假還要承擔一部分農活,長期的面授式培訓會耽誤很多時間,而基于網絡環境的校本培訓則給教師提供了更多自主學習的平臺,教師可以白天干活,晚上在網絡上進行學習,從而工作生活兩不誤。因為網絡環境下的校本培訓不受時空限制,只要能夠連接到網絡,每個人就可以隨時隨地登錄網站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學習內容,不再受面授式培訓所帶來的諸如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等方面的種種限制。
(二)網絡的互動性有助于豐富教師培訓的方式
在傳統的培訓過程中,教師一直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很少有參與互動交流的機會。網絡創造了一種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學習的環境,教師在網絡環境中不僅可以接受培訓,而且可以隨時表達自己的觀點,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更可以向培訓教師請求指導,提出問題,發表看法。
(三)網絡的快捷性有助于提高教師培訓的管理水平
傳統的校本培訓管理者無從獲知教師是否真正參與了學習,效果到底如何,培訓容易流于形式。網絡平臺提供的強大的數據庫系統,可以準確記錄每位教師的學習情況,如登錄時間、次數、發表文章篇數等,有利于學校管理者對教師的整體培訓情況進行深入的研究,增強針對性,從而提高培訓實效。
二、網絡環境下的校本培訓策略
(一)支架式教學策略
支架式教學策略主要圍繞“概念框架”的自主學習,其設計要求在自主性學習設計時,圍繞需要自主學習的主題,建立相應的概念框架。這種概念框架有助于促進學習者對學習主題的學習,因此需要對學習任務進行分解,以便將學習者的學習逐步引向深入。
(二)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策略
1.創建校本培訓專題學習網站。
專題學習網站是指那些針對特定的人群,圍繞特定的學習主題、教科研主題、學習素材類事物主題,完成特定信息的搜索和提供、組織與,或者提供互動學習平臺的教育網站。它是一個基于網絡資源的主題探究、協作式學習系統,充分發揮了信息網絡的開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體、大容量等優勢,不同于針對某一知識(內容)的課件,或某一門課程(章節)的網上教材,也不同于一個學科的專業網站。即學校建立專題學習網站,教師根據自己的需要登錄專題學習網站的子模塊進行學習。
2.專家引領,教師聯合備課,集體教學研討。
愛因斯坦說:“用專業的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知識教育,他可以成為一個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苯處煵粌H承擔教學重任,還要積極參加科研,為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因此,提出以專家引領、教師聯合備課、集體教學研討、動態跟蹤為依托的教學質量保證和教師專業能力協同發展機制,形成了有效的以教帶研、以研促教,促進了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的良性協同發展。
教師聯合備課、集體教學研討可以發揮教師的合作精神、集體智慧,使一種思想與另一種思想交流,形成更新的多元化思想,實現資源共享,全面發揮教材的教育功能,互相交流教育教學信息,探討教學方法,切磋教學技藝,借鑒教學思想。在教師個人備完教案后,通過集體討論,能夠形成有質量的修改意見,克服個人備課的片面性、隨意性和主觀性,在集體討論的過程中暢所欲言,彌補主備教師的不足。通過討論、交流,每個教師都將自己的優點展現給別人,又從別人那里學到許多優點,形成一個交流合作的共同體,實現教師群體的資源共享和互補。
教師聯合備課、集體教學研討,從提高教師參與校本教研活動的內驅力出發,解決部分教研組活動中存在的空洞化問題,以合作為途徑,提高教研組的教研質量,從而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改變單一的教師分散教研方式,探索教師專業能力協同發展的教研機制。實踐證明,專家引領、教師聯合備課、集體教學研討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全面提高教師素養、開闊教師教學思路的有效途徑。
三、結語
隨著國家對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視,網絡培訓已經成為學校選擇校本培訓的最佳平臺,基于網絡環境下的校本培訓已經成為教師培訓發展的一個方向。我們應該轉變傳統教師培訓的思維方式,發揮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的優勢,讓其為學校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戴建浜.網絡環境下校本培訓模式的構建[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08(11).
網絡研修;校本研修;互聯網+培訓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是教育部2013年推出的示范性遠程培訓項目的子項目,該項目以教育技術信息化為基礎,以走向校本服務為目標,研修內容涵蓋義務教育階段各科目,研修時間跨度長達一年之久,是一種迥異于以往的國培項目,是教育部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的重要探索。作為一種新的培訓模式,它將網絡研修的優勢與校本研修的優勢進行整合,既強化雙方優勢,又避免兩種研修模式獨立運行所存在的劣勢,使1+1產生遠大于2的效果。
一、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師培訓目標大致經歷了傳授知識、提高教學技能、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繼續教育等階段。培訓的內容主要包含專業能力知識和公共課程。如教材教法過關、聚焦課堂、師德師風、心理健康、公共安全等。在培訓方式上主要有短期集中面授、校本培訓以及新世紀以來的遠程培訓。從總體上看,集中培訓和校本培訓兩者的培訓質量和實效性要高于遠程培訓,但亦非令人十分滿意。集中培訓需耗費較多的經濟投入與時間成本,培訓經費是集中培訓組織者面臨的第一道問題,工學矛盾則會壓抑培訓參與者的積極性。校本培訓立足學校,志于解決學校和教師的發展問題,較為有效節約培訓成本和解決工學矛盾問題,是一種參與式、同伴互助式的培訓模式。校本培訓的局限在于它是相對封閉的,是小團體之間智慧火花碰撞,該培訓模式存在教育理念更新緩慢、專家引領不足、課程資源稀缺等不足。遠程培訓模式是互聯網+培訓的有益嘗試,它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將專家講座、視頻等生成性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中,學員通過網絡跨越時空與地域限制,可重復研習,在網絡上完成作業和開展教研活動,受眾量大和經濟性是其最大優勢,其劣勢在于它是一種“空”對“空”的培訓形式,對學習欲望不強的學員約束力不足,容易“出現學習資源打開著,人卻不在電腦前”的現象。在培訓工作推進困難境況下,既要考慮培訓承受能力,擴大培訓數量,又要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網絡培訓與校本培訓的對接成為培訓模式創新的探索方向,其創新路徑就是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的整合,該整合旨在推動網上研修和網下研修結合、虛擬學習和教學實踐結合的混合式學習,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建立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推動教師培訓常態化和教師專業自主發展。這也是教師培訓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趨勢。
二、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實施情況
2013年,教育部啟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項目,建設網絡社區,從各省選出50000名左右教師,通過一年左右的時間,進行不少于80學時的專項培訓。培訓學科共22個學科。其中小學品德與生活等9個學科,初中思想品德等13個學科。本次研修采取分階段的形式進行:第一階段為培訓準備階段。主要包括培訓方案的細化和完善、培訓平臺功能優化、培訓課程資源整理等。第二階段主要是通過集中和線下的培訓方式對該項目的培訓者進行培訓,旨在提高各地區培訓者對整合培訓模式的了解和運用,以指導本地區學員開展研修活動。第三階段為全員遠程培訓。由學員組建群組在網絡平臺開展課程學習、在線研討、在線問答等活動;圍繞網絡上的研修心得在線下進行基于教師個體經驗的備課、團隊互助的協同備課和課后反思性備課等三次備課,并圍繞三次備課和上課,跟進開展計劃研討、備課研討和分工觀課評課等教研活動。第四階段為項目總結反思階段。各地區各學校做好培訓總結,研究此類研修模式之弊益,深入探索培訓模式創新之道。2014年,教育部完善和創新網絡研修,依托網絡社區,從相關省份選出50000萬名中小學教師參加不少于120學時的線上線下培訓(80學時線上學習+40學時線下學習),重點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進一步創新遠程培訓模式,形成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提高校本研修質量,促進教師學用結合,推動教師培訓常態化。2015年教育部將繼續實施該項目,擬通過建設示范性網絡社區和教師工作坊,對80000萬名教師進行專項培訓和培養400名工作坊主持人,引領40000名各地骨干教師教研員進行工作坊研修,打造教師學習共同體。
三、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
首先,培訓理念創新。培訓理念在培訓系統中起方向性指引性作用,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培訓理念就有什么樣的培訓效果。一方面,傳統的培訓大多采取單一的集中、遠程或校本的培訓模式,割裂了這三種培訓模式的關聯,在發揮這些單純培訓模式的優勢時也難以避免的陷入自身局限性的困擾,無法克服培訓模式本身攜帶的矛盾。網絡與校本的結合,打破長期以來困擾網絡培訓的質量不高和校本培訓的引領性不足的問題,它是一種新的理念,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實用性、持續性。另一方面,以往的培訓更加注重“培訓”,或以傳授專業知識為主要目的,或以提升教育教學技能、課題科研技能等強調教育技術技能為主的培訓,即“授之以魚”或“授之以漁”。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模式更加注重“研修”而非“培訓”,即以學員自我體悟為主的 “內生式的研修”,強調在專家引領和同伴互助下,學員自我修煉、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自我發展,有利于激發教師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培訓方式的融合。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的趨勢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成為了新課程改革中的一項重要議題,教育部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要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通過網絡研修社區和教師工作坊的形式,將研修教師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構建起學習共同體。通過大力推動教師網上和網下研修結合、虛擬學習和現場實踐結合,推進高等學校、培訓機構與中小學結對幫扶,引進優質培訓資源,直接將最新知識理念、學科前沿知識傳給一線教師,又通過建立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打開校本培訓封閉之門。
再次,培訓實效的突破。培訓實效是中小學教師培訓項目的生命。教師能夠通過參加培訓使自身教育理念與時俱進,使教學技能更加豐富,使自身更加專業化成長,這樣的培訓才是有實效的,才能夠持續發展。沒有實效的培訓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投入的財政經費和參訓教師的時間精力常沉沒在這些無效的培訓之中。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具有較強的培訓實效,是因為它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培訓模式。問題是事物的矛盾所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推動事物向前發展。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疑難雜癥,將這些教學問題提出來,向共同研修伙伴或者專家請教,也可以通過網絡研究優秀專家的視頻課例,認真學習,認真反思,不斷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相結合的培訓模式是一種聚散靈活現學現用的研修模式,易于達到理論學習探討與教學實踐互動相結合,教師需求差異與個性化專題研究相匹配,培訓學習與教學應用無縫對接的效果;更加注重理論滲透、注重實踐過程、注重針對性、注重應用、注重后續跟蹤指導。參加研修的教師表示,以往校本教研,大都屬于“粗放式”“草根式”的教研,缺少規范和打磨,收效甚微。而參與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的教師必須經歷結構化、規范化的研修打磨過程,強化校本、師本、生本問題的篩選,聚焦問題針對性地開展研討,提高了研修教師發現問題的意識和捕捉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研修教師得到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研修效果。
最后,培訓團隊的壯大。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作為新的培訓模式,其試行和推廣必然仰賴于強有力的組織力量。該模式主要由管理模塊、學科模塊和技術支持模塊等三個并行并進的模塊組成。最重要是學科模塊,該模塊是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的落腳點。學科模塊中包含指導專家組、學科指導組和研修組。這些組通過工作坊的形式將專家、指導教師和學員融匯在一起,開展網上交流、討論、質疑、分享經驗、同伴互助、表達困難、獲取指導和網下實踐、反思、自主學習、行為跟進等活動。隨著研修活動的開展,研修團隊也隨著參與研修人員的增加而不斷壯大,從而引領和帶動更多的新手參與研修。
當然,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還處在探索階段,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還存在一些問題。1.區域發展不平衡。發達地區因經費充足,項目實施較為順暢,欠發達地區則進展緩慢。城市設備充足,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基礎也較好,開展有聲有色,農村教師受限于設備和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動力等因素,進展緩慢。2.工學矛盾依然突出。參加研修的教師大都是各個學科骨干,都承擔較重的教學任務和行政任務,在教學與研修的沖突中常因無法分身而顧此失彼,導致學員積極性不高。3.研修平臺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常出現問題,如瀏覽器版本過低或過高導致平臺無法打開、視頻不能觀看、作業評論不能提交、上課錄像無法上傳等,在很大程度上打擊學員的學習積極性。研修平臺管理功能也需優化,研修平臺因功能不完善,無法督促學員學習,學情統計困難,需大力改進平臺的相關技術。
四、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模式的發展策略
(一)加大對邊遠貧困地區的經費投入,積極創造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價值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和體現,包括教育權利平等和教育機會均等兩個基本方面,人們可以通過教育改善生存狀態,提升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教育公平不只是針對學生,對教師同樣不可或缺,教師需要通過培訓等形式的繼續教育來促進專業發展。對邊遠貧困地區的教師而言,接受培訓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機會。貧困地區教師的調訓率和參訓率明顯低于城市發達地區,許多城市教師一年內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多達數次,而邊遠貧困地區教師從業多年依然未參加過培訓,造成城市地區教師培訓“倦怠感”和邊遠貧困地區教師培訓“饑餓感”的困境。加大對邊遠貧困地區的培訓經費投入,改善當地培訓硬件條件,積極推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模式在邊遠地區落地生根,充分發揮其“普惠性”,讓培訓事業發展成果惠及更多邊遠貧困地區教師。這正是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舉措。
(二)推動培訓機制創新,激發研修團隊活力。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是內驅力與外驅力相結合的培訓。校本研修推動整個研修團隊不斷自我審視、自我總結、自我反思、自我提升,通過研修團隊內部喚醒推動個體研修活力。網絡研修則為研修團隊提供豐富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和便利的學習方式,為校本研修提供更高的平臺,更寬廣的視野,從外部引導和推動教師研修向更高水平發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能否有機整合關系到該培訓模式的成敗。這就需要在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過程中完善制度安排和以包容的心態鼓勵基層首創精神,將基層首創之經驗加以提煉升華,并使之制度化以進一步促進研修方式整合。管理模塊、學科模塊和技術支持模塊的各部分是互相關聯協調,不可分割的整體,任一模塊的缺失都會影響培訓效果。專家指導組、學科指導組、研修組和學員之間必須構建有一套相互協調、靈活高效和良性向上的運行機制,確保專家的示范引領作用、學科指導的傳幫帶作用。研修團隊中各個角色的定位要進一步清晰,并制定相應的工作職責,保證研修進展順利。此外,在培訓中需要建立管理員、指導老師、學員的評優評先體系,通過激勵措施,激活研修個體的正能量,讓個體研修活力競相迸發,讓培訓的正能量充分涌流。
(三)完善教師考核評定標準,緩解工學矛盾。教師工作量是衡量教師工作情況的重要尺度。教師工作量除了應該包括常規的教學、備課、作業批改、自習輔導、行政事務等方面的外,可將網絡研修和校本研修等教研活動納入工作量統計,教研活動是對日常教學過程、教學目標、教學評價、教學管理的探討、研究、反思和提升。有效的教研活動能夠誘發教師研究興趣,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對學校改進教學活動和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大有裨益。反之,教師只能依靠個體力量支撐其成長,整個學科乃至學校都會因為缺少研究團隊和教學實踐研究而難以得到質的提高。通過學校管理的科學化,將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納入工作量統計,賦予教師有更多的空檔時間用于研修,才能有效減少工學矛盾,提高教師研修積極性,提高研修質量。
(四)是升級平臺技術,提升研修質量。網絡平臺是開展網絡研修的重要載體,是教師開展網絡研修的聚集場所。網絡平臺的用戶使用體驗直接關系到教師參加網絡研修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必須加快平臺改進升級,破解平臺兼容性、便捷性、實用性、交互性不足的問題,提升網絡平臺使用的滿意度。要加快推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改變教師的研修理念,提升教師的應用操作能力,減少操作失誤,增加平臺使用興趣感和愉悅感。通過平臺技術的完善與學員自身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促進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有機整合,提升教師研修質量。
(五)加快研修成果研究,推動培訓模式應用?;ヂ摼W+培訓是培訓的發展趨勢,它既改變培訓者的教學模式,也推動學習者學習模式的轉變,因此要加強對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研究,總結研修模式利弊,推動培訓模式應用。一是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教師資格定期注冊、評聘、考核、晉升和獎勵相掛鉤,從政策上為推動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模式的應用打下堅實基礎。二是通過整合研修示范課評選、信息技術與學科融合成果比賽和優秀課程征集等活動,大力宣傳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模式的優勢。三是加快本地研修資源庫建設,搭建優質資源庫服務共享平臺,鼓勵研修教師上傳自制課例持續充實校本研修資源,為研修教師提供貼近實際的研修案例。探索建立若干個研修整合創新實驗區、網絡研修社區和實驗校,不斷推進研修整合模式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