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7 16:09:10
序論:在您撰寫審計和會計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論文摘要:就高職院校會計與審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而言,以培養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實務操作,在培養中突出“強實踐、善實務、能創新”的要求,因此,在專業教學中應根據目標進行教學研究、分析。
會計與審計學專業是經濟管理學科的重要組成,其中融合了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審計等各方面的內容,該專業主要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及社會中介組織中從事會計、審計實務工作的實用性人才。
高職院校作為實用性人才培養基地,當然要承擔為會計與審計系統輸送各種類型的、掌握會計與審計專門知識和能力的人員的重任。事實上,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在為如何培養合格的會計與審計人才進行積極探索。根據現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對會計與審計對象的選擇,對合格會計與審計人才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評估:一是會計與審計人才總體的合格性,即會計與審計人才在總體數量和總體結構上要滿足不同會計與審計主體對相應會計與審計對象進行審查和評價以有效實現其審計目標的需要,培養的審計人才既要滿足企事業單位、政府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三大審計主體不同需要,也要滿足各個重要行業的特定需要。二是會計與審計人才個體的合格性,即會計與審計人才的知識和能力必須滿足財政財務信息真實性、財政財務活動合法性、經濟管理活動有效性的復合性要求,無論是會計、審計人員,都必須掌握相應知識和能力。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滿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現行高等職業院校培養模式弱點。
針對行業的需要,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很早就認識到會計與審計教育事業的產品是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應服務和服從于經濟建設和會計與審計事業的發展。為此,我院會計與審計學專業不斷研究審計人才需求的變化,并以此調整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手段,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
一、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求
根據國家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求預測,會計人才的高層次要求增多,審計機關審計人才,尤其是高級審計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隨著審計業務比重的增加,審計機關產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會計與審計學專業立足國家審計,開發特色課程,實施特色教學,樹立專業品牌,近年來該專業先后開發了基礎審計、財務審計、審計電算化等特色課程,與時俱進,重點突出會計與審計實訓。隨著經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和企業制度的建設完善,將有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意識到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求也將有明顯增加。據了解,我國大約需要35萬名會計與審計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但目前只有執業人員5萬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國際機構的認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來10年我國需求的15類人才排行榜中,會計與審計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位居榜首。從歷年的就業情況來看,該專業就業層次較高,并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就業率。
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及我院現況
資料顯示,我省十所高職院校里只有有2所設置審計專業或審計專業方向,有6所設置了會計專業,這只是會計與審計學科的一個分支,而且是設置在管理學專業之下,從2所高職院校會計與審計專業設置來看,對會計與審計人才以培養社會審計人才為主,而這種專業設置,缺乏對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專門審計人才培養的功能,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不能滿足審計人才總體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斷,我國高職院校審計人才培養總體結構體現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國高職院校審計人才培養模式單一,一些高職院校要么沒有會計與審計類專業,要有就是注冊會計師培訓;缺乏所有會計與審計主體人才的培養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業會計與審計、財政稅務會計與審計、金融保險會計與審計、工程投資會計與審計等所有會計與審計門類人才的培養功能。二是我國會計與審計人才的培養以管理學專業為背景,會計與審計人才的培養中難免受管理學理論、思想、的制約,以管理學為背景的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機制,難以培養出既有會計操作技能,又能進行財政財務審計,又有績效、效益審計知識和能力的復合性人才;作為學科來說,也難以形成促進審計與會計以外的其他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臺。
三、根據社會對審計人才的需求,調整高校審計人才培養模式
會計與審計專業優勢經過多年建設,會計與審計學專業已經成為我院品牌專業,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會計與審計學專業劃分為基礎審計、財務審計、績效審計和資產評估四個專業方向,體現了審計學專業結構比較完整和全面的特點,突出了審計本質性的內涵,而省內開設了同類專業的其他院校,大多將其定位在社會審計方面,與之相比較,審計學專業整體架構比較合理。財會知識只能作為審計專業的基礎之一,而不是全部內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內容,現代審計理論要求我們審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必須在文、史、哲和外語、計算機等基礎課教學前提下,向經、管、法方面延伸。為此,會計與審計教學內容設計也體現了寬口徑、厚基礎、重實用”的原則,強調會計與審計專業人才全面素質的培養,不斷拓寬其知識面,增強其社會適應性,培育其獵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調適和創新能力。
培養目標該專業培養具有優良政治素質,具備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審計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業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及社會中介組織從事審計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課程設置該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基礎審計、財務審計、績效審計、會計電算化、審計電算化、稅收實務、經濟法、資產評估、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實踐性教學環節,如暑期社會實踐、會計模擬實習、審計模擬實習、畢業實習等。我院2009年該專業的就業去向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部隊,其中,在各級機關就業的占總就業人數的10%左右,事業單位占15%,各類企業占55%,金融單位占20%。
四、會計與審計專業的發展展望
1 充分認識管理學在會計與審計學科建設中的地位,管理學是現代審計學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須關注管理學發展對會計與審計學的影響,把握會計與審計學科發展的新趨勢。也就是說,要從現代經濟管理的角度而不是從傳統的財務核算、財務監督角度認識會計與審計的重要性,從會計與審計的對象、會計與審計的定位、審計與會計的關系、審計與管理學的關系、審計與經濟學的關系以及審計與法學的關系等等認識現代會計與審計發展的趨勢和方向,特別是要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學科體系等方面準確把握會計與審計學科同管理學科的聯系和區別。對會計與審計的專業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2 在經濟學、管理學學科建設的今天,可以會計與審計學專業建設為核心,帶動其他學科建設。首先,要加強對會計與審計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把握會計與審計學科發展的規律。其次,要加強對會計學與經濟學與審計學、管理學與審計學以及法學與審計學的交叉學科研究,科學把握審計學科發展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趨勢。這樣,在不會把會計與審計單獨認為成為“大會計學”。
3 按照現代社會需要優化培養方案,為社會培養會計與審計專業人才。首先,要重新設置會計、審計專業作為管理學科的學科共同課程,強化經濟學和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等學科基礎科,滿足專業培養對基礎理論的需要。其次,重新確定專業主要課程,滿足培養“一專多能”的綜合性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要。為了使學生畢業后能夠盡快勝任會計與審計工作,必須對學生進行執業訓練。在會計與審計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采用案例教學、模塊教學,這樣就能以點帶面,增加學生對流程、會計、審計程序等的具體認識。同時,在本科教學的后期,可以把學生安排到會計師事務所或大型機構財務部門實習,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一畢業就能立即投入實際工作,既保證了會計與審計專業教學的效果,又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是一舉兩得的。
會計與審計專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在,高職院校的會計與審計學科必須建設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的模式,以培養滿足不同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會計與審計人才,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潘穎.對審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zz66免費論文資源網.
論文摘要:就高職院校會計與審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而言,以培養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較強實踐能力的、實務操作,在培養中突出“強實踐、善實務、能創新”的要求,因此,在專業教學中應根據目標進行教學研究、分析。
會計與審計學專業是經濟管理學科的重要組成,其中融合了管理、經濟、法律和會計、審計等各方面的內容,該專業主要培養能在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及社會中介組織中從事會計、審計實務工作的實用性人才。
高職院校作為實用性人才培養基地,當然要承擔為會計與審計系統輸送各種類型的、掌握會計與審計專門知識和能力的人員的重任。事實上,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在為如何培養合格的會計與審計人才進行積極探索。根據現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對會計與審計對象的選擇,對合格會計與審計人才至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評估:一是會計與審計人才總體的合格性,即會計與審計人才在總體數量和總體結構上要滿足不同會計與審計主體對相應會計與審計對象進行審查和評價以有效實現其審計目標的需要,培養的審計人才既要滿足企事業單位、政府審計、內部審計、社會審計三大審計主體不同需要,也要滿足各個重要行業的特定需要。二是會計與審計人才個體的合格性,即會計與審計人才的知識和能力必須滿足財政財務信息真實性、財政財務活動合法性、經濟管理活動有效性的復合性要求,無論是會計、審計人員,都必須掌握相應知識和能力。當前,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模式難以滿足上述要求,折射出現行高等職業院校培養模式弱點。
針對行業的需要,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很早就認識到會計與審計教育事業的產品是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應服務和服從于經濟建設和會計與審計事業的發展。為此,我院會計與審計學專業不斷研究審計人才需求的變化,并以此調整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手段,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
一、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求
根據國家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求預測,會計人才的高層次要求增多,審計機關審計人才,尤其是高級審計人才供求矛盾非常突出。隨著審計業務比重的增加,審計機關產生了新的人才需求。因此,會計與審計學專業立足國家審計,開發特色課程,實施特色教學,樹立專業品牌,近年來該專業先后開發了基礎審計、財務審計、審計電算化等特色課程,與時俱進,重點突出會計與審計實訓。隨著經濟發展、市場競爭激烈和企業制度的建設完善,將有越來越多的企事業單位意識到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對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求也將有明顯增加。據了解,我國大約需要35萬名會計與審計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但目前只有執業人員5萬多名,且其中一大半得不到國際機構的認可,人才缺口很大。在未來10年我國需求的15類人才排行榜中,會計與審計學方面的專業人才位居榜首。從歷年的就業情況來看,該專業就業層次較高,并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就業率。
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及我院現況
資料顯示,我省十所高職院校里只有有2所設置審計專業或審計專業方向,有6所設置了會計專業,這只是會計與審計學科的一個分支,而且是設置在管理學專業之下,從2所高職院校會計與審計專業設置來看,對會計與審計人才以培養社會審計人才為主,而這種專業設置,缺乏對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專門審計人才培養的功能,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不能滿足審計人才總體合格性的要求。
可以推斷,我國高職院校審計人才培養總體結構體現出以下主要特征:一是我國高職院校審計人才培養模式單一,一些高職院校要么沒有會計與審計類專業,要有就是注冊會計師培訓;缺乏所有會計與審計主體人才的培養功能;更加缺乏包括行政事業會計與審計、財政稅務會計與審計、金融保險會計與審計、工程投資會計與審計等所有會計與審計門類人才的培養功能。二是我國會計與審計人才的培養以管理學專業為背景,會計與審計人才的培養中難免受管理學理論、思想、的制約,以管理學為背景的會計與審計人才培養機制,難以培養出既有會計操作技能,又能進行財政財務審計,又有績效、效益審計知識和能力的復合性人才;作為學科來說,也難以形成促進審計與會計以外的其他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的平臺。
三、根據社會對審計人才的需求,調整高校審計人才培養模式
會計與審計專業優勢經過多年建設,會計與審計學專業已經成為我院品牌專業,面對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會計與審計學專業劃分為基礎審計、財務審計、績效審計和資產評估四個專業方向,體現了審計學專業結構比較完整和全面的特點,突出了審計本質性的內涵,而省內開設了同類專業的其他院校,大多將其定位在社會審計方面,與之相比較,審計學專業整體架構比較合理。財會知識只能作為審計專業的基礎之一,而不是全部內容,甚至不是其主要內容,現代審計理論要求我們審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必須在文、史、哲和外語、計算機等基礎課教學前提下,向經、管、法方面延伸。為此,會計與審計教學內容設計也體現了寬口徑、厚基礎、重實用”的原則,強調會計與審計專業人才全面素質的培養,不斷拓寬其知識面,增強其社會適應性,培育其獵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調適和創新能力。 培養目標該專業培養具有優良政治素質,具備管理、經濟、法律、會計和審計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業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及社會中介組織從事審計會計實務以及教學、科研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的高級專門人才。課程設置該專業的課程體系包括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基礎審計、財務審計、績效審計、會計電算化、審計電算化、稅收實務、經濟法、資產評估、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等;也包括一些實踐性教學環節,如暑期社會實踐、會計模擬實習、審計模擬實習、畢業實習等。我院2009年該專業的就業去向包括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部隊,其中,在各級機關就業的占總就業人數的10%左右,事業單位占15%,各類企業占55%,金融單位占20%。
四、會計與審計專業的發展展望
1 充分認識管理學在會計與審計學科建設中的地位,管理學是現代審計學發展的重要前提。因此,必須關注管理學發展對會計與審計學的影響,把握會計與審計學科發展的新趨勢。也就是說,要從現代經濟管理的角度而不是從傳統的財務核算、財務監督角度認識會計與審計的重要性,從會計與審計的對象、會計與審計的定位、審計與會計的關系、審計與管理學的關系、審計與經濟學的關系以及審計與法學的關系等等認識現代會計與審計發展的趨勢和方向,特別是要從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學科體系等方面準確把握會計與審計學科同管理學科的聯系和區別。對會計與審計的專業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2 在經濟學、管理學學科建設的今天,可以會計與審計學專業建設為核心,帶動其他學科建設。首先,要加強對會計與審計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把握會計與審計學科發展的規律。其次,要加強對會計學與經濟學與審計學、管理學與審計學以及法學與審計學的交叉學科研究,科學把握審計學科發展與其他學科的融合趨勢。這樣,在不會把會計與審計單獨認為成為“大會計學”。
3 按照現代社會需要優化培養方案,為社會培養會計與審計專業人才。首先,要重新設置會計、審計專業作為管理學科的學科共同課程,強化經濟學和管理學、會計學、統計學、管理信息系統等學科基礎科,滿足專業培養對基礎理論的需要。其次,重新確定專業主要課程,滿足培養“一專多能”的綜合性會計與審計人才的需要。為了使學生畢業后能夠盡快勝任會計與審計工作,必須對學生進行執業訓練。在會計與審計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采用案例教學、模塊教學,這樣就能以點帶面,增加學生對流程、會計、審計程序等的具體認識。同時,在本科教學的后期,可以把學生安排到會計師事務所或大型機構財務部門實習,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一畢業就能立即投入實際工作,既保證了會計與審計專業教學的效果,又滿足用人單位的實際需要,是一舉兩得的。
會計與審計專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在,高職院校的會計與審計學科必須建設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的模式,以培養滿足不同社會需求的高素質的會計與審計人才,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潘穎.對審計教學的幾點思考[J]Zz66免費論文資源網.
關鍵詞:高職教育;會審專業;審計實務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得到了迅速發展,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等應用型人才,滿足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遵循“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雙重原則,建議學校和任課教師在安排高職會審專業的《審計實務》課時,緊密結合專業培養目標和學生的特點,在教材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下足工夫。
一、專業教學不能脫離培養目標
高職教育培養的會審專業的學生應該在畢業時就能參加企業的會計核算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所以,在學好專業基礎課和其他專業課的基礎上必須開設一門《審計實務》來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在講授實務之前,首先要保證理論夠用。因為在上《審計實務》前已經學過《審計》,學生對審計過程、審計程序、審計證據、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報告都有所了解,所以,在講《審計實務》時就沒有必要再花大量的時間去重復,但仍然需要把執業道德規范、基本的審計程序、具體審計方法的運用、審計工作底稿和審計報告的編制簡單介紹一下,尤其是中國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規范體系一定要強調,因為講實務,首先必須要保證其執業行為規范。理論上掃除障礙后,接下來就要強調學生的獨立操作。會操作不僅僅是指能發現會計核算錯誤,主要是指會運用科學的審計方法,收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能編制、整理審計工作底稿;能和被審計單位進行有效溝通和出具審計報告。最終目標是學生畢業后能頂崗。要真正實現畢業與就業“零距離”的目標,就得要求學生一畢業就能頂崗。學生畢業時,能明確崗位職責,進財務處就能干出納、進行日常核算;進會計師事務所就能提供會計服務和從事具體的審計業務。
二、配備具有專業能力的教師
高職學生的思維一般都很活躍,但自制力略差一些,學習的積極性、自動性和求知欲稍差一些,大都沒有預習和復習的好習慣,面對這樣的群體,就要求教師除了要嚴慈有度,時時處處體現出對學生的關愛外,還要讓學生熱愛教師,進而喜歡上這位教師的課。如果老師照本宣科,講課枯燥,學生最多堅持聽一兩次課,就對這門本來就有難度的課完全喪失了興趣。一個合格的審計實務老師,對會審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其執業的引路人,是學生未來職業道路上的榜樣。
講授高職《審計實務》教育的教師,應具有較為全面的知識儲備,較高的專業應用能力,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和知識創新能力;既要成為本專業的講師、教授,又要成為本專業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所以,教師要定期到會計師事務所的第一線去從事會計服務、審計和驗資等業務;要不斷學習和掌握現代生產技術,及時更新專業知識,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專業教學水平;要成為學術水平、教學水平較高,實際工作能力較強的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
曾經從事過會計、審計專業的教學,后來改行到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的會計師、注冊會計師是講授《審計實務》課的最佳人選,他們是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既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又有較為全面的理論知識,而且對會計、審計的行業現狀也比較熟悉,他們不僅對學生的學習和將來的工作有現實的幫助,而且還能給在校的專業教師提供及時的指導,所以,學校應與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尤其是在實訓教師、實訓場所和就業機會等方面。
三、挑選一本好教材
《審計實務》與《會計實務》不一樣,《會計實務》開課多年,各方面都趨于成熟,對授課教師的要求也相對低一些。而且,會計實務貼近生活,學生容易理解,教材多,可選擇的余地很大,教材的編排也比較科學,而可選擇的真正的《審計實務》教材卻很少,適合高職的就更少了。目前,市面上有關審計實務方面的教材要么是純案例教學方面的,要么是過于偏重審計理論方面的,這些作為參考書可以,但若作為教材還有欠缺。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理論比重過大,與《審計》有太多的重復,實務部分太薄弱,具有可操作性的案例太少,根本無法滿足技能培養的需要;二是實務部分的案例過于直接、簡單,而且基本上都是會計核算方面的錯誤,沒能有機地結合審計工作的實際情況,容易給人造成審計就是簡單的查賬的錯覺。而高職教育使用的應該是突出高職教育特點的,有效融入了資格認證、案例教學和技能訓練等方面的內容,能真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其操作技能的實用教材。
《審計實務》教材的編寫可以參考《會計實務》的模式,《會計實務》的編排是按照會計核算的工作流程即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簿報表的順序來進行的,這與實際的會計工作流程吻合,既系統又有條理,學生容易接受,實訓效果較好?!秾徲媽崉铡芬部梢园凑諏嶋H的審計過程進行編排,即以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報告階段為紅線,把各業務循環作為工作平臺,在每個工作階段都配套有相應的資料和對應的審計工作底稿。學生可以在執行審計程序、收集審計證據的同時編制審計工作底稿,這樣編排教材的好處是避免了人為地割裂審計工作,審計中不按報表項目來組織審計工作,而是按業務循環來組織審計工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認識,能明確各審計階段的工作要點和重點,能有效地強化學生收集審計證據、鑒定審計證據和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采用科學、實用的教學方法
1.要精講理論
理論教學要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要求,突出高職教育應用性、針對性、崗位性、專業性的特點。理論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中國注冊會計師鑒證業務準則、職業道德準則與規范、法律責任,這是為了讓學生清楚自己將來作為審計人員應遵守的行為守則、職業道德和違反行為守則和職業道德后應承擔的后果。目的是幫助學生明確責任,規范職業行為。二是重點介紹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的認定、審計目標、收集審計證據的方法和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的方法。三是簡單介紹審計計劃階段、實施階段和報告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這是為了讓學生對整個審計工作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清楚每一個階段的具體工作和主要任務。目的是不讓學生迷失方向并做到心中有數。
2.要強化校內實訓
校內實訓教學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案例教學,講案例不僅僅是就案例講案例,而是通過講解案例,教學生如何識別異常現象的方法,向學生傳授審計實踐經驗,幫助學生掌握審計技巧。二是在實訓教室進行仿真模擬實訓。我建議采用學生角色互換,教師指點迷津的辦法來進行實訓練習。教師先將每12名學生分成一個團隊,在團隊內分兩組,一組是被審計單位的財務處,另一組是代表會計師事務所的注冊會計師,實訓分兩個階段,團隊內的兩組在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進行角色互換。分組后,教師將同專業其他班級學生完成的完整成套的《會計實務》作業發給各小組,每個小組都配套一份完整的會計資料和其他信息。準備工作做完后,教師就帶領學生從審計業務承接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編制審計計劃進行風險評估按貨幣資金審計、銷售與收款循環審計、采購與付款循環審計、存貨與倉儲循環審計、籌資與投資循環審計等業務循環的順序,針對各循環涉及的具體報表項目,根據被審計單位的認定和審計總目標,選用科學的審計程序,收集審計證據,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出具審計報告。實訓結束時,教師通過評價學生編制的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高低來評判學生的實訓得分。
實訓時以團隊為單位,學生還能在被審計單位與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之間進行角色互換,學生自己分工,自己為公司取名,自己商定團隊紀律,所交的實訓作業也是以團隊為單位,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審計實務的操作技能,而且還能通過團隊合作來促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提高的學習能力,培養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的能力。
3.要依托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校外實訓
學生較多,要將全部學生安排到會計師事務所去實習有一定難度,所以,在開設《審計實務》課的那一學期的三、四月份,由《審計實務》老師按照6∶1的比例在每個小組挑選一名會計、審計理論基礎扎實,操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將其分配到與學校有合作協議的會計師事務所去進行跟隊審計一個月,學生學成回校,再將自己的執業經歷和掌握的職業技能傳授給本組的其他成員,通過學生來教學生,及時、方便,輻射面廣,效率高,效果也不錯。
五、將素質教育融入課堂教學
專業教師除了教學生專業知識外,還應將素質教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白鍪孪茸鋈??!闭n堂教學作為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應結合《審計實務》的學科特點,從審計的經濟監督、經濟鑒證和經濟評價等職能出發,不斷加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
在課堂教學中,每堂課都可以結合審計案例對學生進行有關職業道德和財經法規的教育,目的是幫助學生熟悉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財經法規知識,重視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幫助學生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
綜上所述,在明確了高職會審專業的培養目標和配備了會審專業實戰專家的基礎上,如果能做到內容安排恰到好處,教學方法科學適用,師生共同努力,落實檢查督促,就一定能實現高職會審專業學生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
參考文獻:
[1]肖小飛.審計實務[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9.
[2]殷文玲.審計案例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一、縣(市)支行會計集中核算對現場審計產生的不利影響
根據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需要,無論是履職審計、離任審計或是財務會計專項審計,會計核算業務都應是審計監督的重中之重。實行會計集中核算后,受原始會計核算資料與審計現場分離、會計制度和核算組織形式的制約等因素影響,使得內審部門對該項業務的現場審計困難重重,大多不得不將重點放在財務管理等方面,審計效果難以得到保證。
(一)會計核算資料與被審計單位的脫節,使內審部門實施現場審計流于形式
會計集中核算后,縣(市)支行的會計憑證、對賬回單、各類清單和報表等原始會計資料都上交中心支行事后監督中心集中保管。事后監督中心對上交的原始會計資料沒有以支行為單位而是按照業務分類裝訂,極不便于借閱。內審部門進行會計核算業務現場審計時,一般只查看被審計單位各類在用的會計事項登記簿、印押證管理、崗位職責及會計人員現場操作流程。由此造成兩方面脫節:一方面,不符合現場審計抽查樣本量每年應不少于三個月的要求,審計分析缺乏資料和依據,增大了審計風險。另一方面,審計人員無法利用原始會計資料對會計人員交接、重要事項審批、重要空白憑證管理、內外賬務核對、同城票據交換、賬務處理和計息計算等業務進行核查和比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場審計只能流于形式,業務風險無從查證。
(二)會計檔案管理規定的約束,使內審部門實施現場審計成本加大
《中國人民銀行會計基本制度》規定:應嚴格會計檔案查閱管理,查閱會計檔案必須按規定辦理查閱審批手續。查閱人可以閱覽、復制和摘錄會計檔案,但嚴禁將會計檔案借出本行。開展現場審計時,如要保證審計效果,必須將支行上交的原始會計資料進行復制或摘錄,并調送到審計現場,將大大增加審計成本。據統計,常德市中支7個支行僅2007年就上交事后監督中心各類會計業務憑證(含各種附件)約96,000張、賬表(含各金融機構報表、對賬單、發出和接收業務清單及余額表等)約20,500張。按抽查樣本量每年不少于三個月的標準,一個支行最少需復制或摘錄的原始會計憑證和賬表分別約為3,430張和730張,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三)會計集中核算組織形式的制約,使內審部門實施現場審計工作量增加
《中國人民銀行基本會計制度》規定,會計集中核算的基本組織形式是:設置營業網點辦理柜臺業務;成立核算中心集中處理全轄會計核算事項;成立事后監督中心監督會計核算結果。開展現場審計時,日常會計核算監督資料需向事后監督中心調閱,而會計營業部門負責集中核算系統日常運行管理,數據和賬務參數設置等必須由營業部門提供,若涉及固定資產和財務費用等還要會計財務部門配合。內審部門要實施全面、有效的審計,必須多頭取證,回旋于縣(市)支行審計現場與中心支行事后監督、營業室和會計財務部門之間,審計工作量大大增加,極易引發審計人員疲憊心理,勢必造成審計工作效率低下和質量不高。
二、對縣(市)支行會計核算業務審計采用非現場方式的有利性分析
《中國人民銀行內審工作制度》第二十三條規定:內審部門對各職能部門、分支機構和行屬企事業單位可以進行非現場審計和現場審計。會計集中核算在給現場審計帶來不便的同時,為實行非現場審計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有利于就地取材,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一是有利于提高審計實效。實行非現場審計時,審計組可指定被審計單位派人將由支行保管的相關登記簿報送至中支,然后與已上交的原始會計資料和數據進行核查和比對,既節約了審計人員和資料往返于中支與支行之間所需的時間,又利于排除各種干擾;二是有利于降低審計成本。實行非現場審計既能節約眾多審計人員外出、資料復制等各種費用開支,又可根據需要及時將中支相關會計業務骨干吸納為審計組成員,有效實現人、財、物等資源合理整合和最優化配置。
(二)有利于溝通交流,提高審計工作質量。一是有利于問題及時處理。開展現場審計時,審計人員如因對相關業務知識不熟悉、檔案資料不全而被審計單位又不配合,難免會出現無從下手的尷尬局面。實行非現場審計,審計地點轉移到中支機關,審計人員如遇到難點問題,可及時與中支會計集中核算主管部門(以下簡稱主管部門)進行交流和探討,達到解疑釋惑,有效解決審計出現的問題;二是有利于準確查證問題。由于主管部門的及時和有效配合,審計人員獲取審計依據更為全面,審計證據的客觀性、充分性、相關性和合法性更為充分,對違規事實的查證和定性更為準確。三是有利于促進協作。對會計集中核算業務的非現場審計不僅能更好地促進審計人員之間的交流,更能促進不同科室和不同業務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提高了審計協作化水平,使各種潛在的審計信息和人力資源得到更為充分和有效的利用。
(三)有利于信息共享,提高審計成果利用率。一是有利于部門間了解審計信息。在開展現場審計項目時,反映審計成果的審計報告往往只在上下級審計部門、主要領導和被審計單位之間傳送,對發現問題的整改和審計建議的落實主要通過被審計單位來完成,實際效果難以保證。在非現場審計過程中,通過與內審部門之間溝通交流的不斷增多,可使各部門間能及時和準確地掌握被審計單位業務的運行情況和存在問題。二是有利于促進審計成果利用。通過非現場審計交流,可為被審計單位提出更為專業性和系統性的解決措施,有的放矢地進行檢查監督和督導整改,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使審計成果得到充分利用。
(四)有利于內部監督,提高廉潔從審意識。一是有利于監督審計行為。通過實行非現場審計,可消除空間距離影響,使內審和紀檢監察部門對審計人員的監督更為直接和有效,同時減少了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過多接觸,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產生或等違法違紀行為的可能性。二是有利于減少對被審計單位的影響或負擔。無需被審計單位解決審計人員的餐宿、交通和辦公等實際問題,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被審計單位日常工作的影響和接待開支。
三、實行會計核算業務非現場審計需要注意的幾個環節
(一)審前準備環節。由于非現場審計大大減少了與被審計單位的日常接觸,審前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在整個審計程序中占有重要位置。審計組應在廣泛搜集資料,準確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制度建設、內控制度執行和業務量等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審計方案。相對現場審計,非現場審計確立審計事項時應更加詳細全面,提前向被審計單位下發審計通知書、資料調閱清單、進點會談提綱和審計公告等,并送至相關部門,便于其充分作好準備工作,避免重復勞動,盡力減輕配合負擔。如:指定被審計單位明確審計聯絡員,專門負責資料傳送和業務聯系等事宜;確定被審計單位參加會談人員范圍,盡量解決因非現場審計而造成的溝通不暢和信息來源減少等弊端。
(二)資料交接環節。非現場審計中,審計資料一經送至內審部門,內審部門就應負有對所有資料的保管及保密責任,確保資料完好和完整。審計組必須指派專人接收、清點和專柜保管調閱的各種資料,編制一式兩份的交接清單,由交接雙方簽字認可,各執一份作為資料交接的證據,分清責任。被審計單位和主管部門應按要求提供完整的資料,以提高工作效率。
【關鍵詞】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審計質量
一、相關研究背景和發現
在近些年,諸多研究文獻集中在審計費用和非審計費用之間的聯系,審計委員會和審計費用之間的關系,董事會特征與審計費用(非審計費用)的關系,特別是久負盛名的美國大公司,如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倒閉。審計師的職責不僅僅就是完成年度報告,而且還可以進行其他與稅務有關的服務,與信息技術有關的訴訟,有關招聘及薪酬,有關企業融資交易及其他服務,如內部審計服務,估值及精算服務。
在1992,吉百利財務方面的企業管治委員會首次其存在的根本是實現良好的公司治理為目標的一個最佳應用守則。吉百利委員會建議上市公司應具有高效率和勝任的董事會結構,并采取責任審計的方式。
1992年以后,英國監管機構提出了非審計服務費應在年度報告中予以披露,并為股東,債權人,投資者及其他人士的投資判斷提供相關報告。審計費用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解釋相關的審計工作和審計風險的客戶特性。公司的復雜性,規模和特定的事件與財政期間的審計費用呈正相關關系。當審計委員會開會頻繁,審計委員會成員的財務專業能力強,審計費用和審計委員會特征的正相關關系。而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并沒有顯示出任何與審計費用的聯系。
綜上的文獻研究在一般情況下,有一個共識,即在控制公司規模的情況下,審計費及非審計服務費有一個正相關關系。這源于審計服務的需求由客戶端和外聘審計師提供審計服務,審計委員會和外部審計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
2004年英國頒布了公司法(審計,調查和社區企業) “2004年政府的策略幫助恢復投資者對公司和金融市場的信心,尤其在經歷了重大公司治理失敗。該法修訂了從1985年和1989年頒布的有關規定,旨在加強公司治理和審計實踐。此外,該法案的目的是協助社會企業通過創建一個新的公司類型,“社區利益公司”。
2005年英國公司法(披露審計師薪酬條例)中要求中小型公司應該披露審計師的任何實收酬金,只要是利益本質的,一切可估計的薪酬。該條例要求披露所有參與審計的人員的薪酬,如果不止一人參加出具審計報告。對于其他公司,不止一個人已獲委任為公司的審計師,在涉及期間,單獨的披露每名審計師的薪酬。要求披露審計師在審計期間任何時候所有的相關薪酬。同時,需要單獨披露有關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一方面和其他相關的退休金計劃提供的服務。
二、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特性和審計質量的關系
審計委員會是指董事會里的一個主要由非執行董事組成的專業委員會根據美國《薩班斯法案》的定義,審計委員會是指由發行證券公司的董事會發起并由董事會成員組成的委員會(或同等意義的團體),其目的是監督公司的會計、財務報告以及公司會計報表的審計。
審計委員會制度是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一項重要的制度安排,是在有關職業組織、立法機構和企業自身要求的共同推動下發展起來的。審計委員會作為董事會中的一支獨立的財務力量,它強化了注冊會計師審計的獨立性,加強了公司財務報告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有數據和研究表明,審計事務所和審計人員提供非審計服務,會破壞他們審計職業的獨立性,即在審計過程中不能表現出公正,不偏袒的對企業的財務報表出具獨立的審計意見。
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為審計功能只是被用來作為跳板,從而得到更豐厚的后續咨詢服務。同樣,審計委員會成員的行為可能會損害審計質量和相關的報酬。審計委員會成員的專業知識背景,會導致更高的審計費用,但是也對審計質量產生正面的影響。其次,審計委員會規模可以促進審計質量提高,的原因主要是足夠的人數能讓審計委員會在董事會中更有話語權,同時能夠進行更細致的分工,使審計委員會發揮更大的監督作用。
審計委員會帶頭人是否為財務專家能夠顯著地影響審計質量,但是財務專家比例與審計質量卻沒有顯著的相關性,說明帶頭人的作用要明顯大于普通委員的作用。但是審計委員會帶頭人的影響卻是降低了審計質量,原因可能在于許多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帶頭人由財務總監或者總會計師等內部財務人員擔任,他們的專業性被其獨立性的喪失而抵消。審計委員會會議能夠顯著提高審計質量,而且上市公司審計委員會開會的頻率能可見委員能夠影響審計委員會運行效率,一般來說是積極地影響審計質量。
對審計質量的影響,還有是其他不可忽視的因素。比方,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否一人兼任、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等均能顯著地影響審計質量。董事長與總經理為―人兼任會對審計質量產生不利影響, 因為此情況下董事會與管理層在一定程度上重疊, 權利過于集中,并且業務時間占用過多,個人精力有限,會削弱董事會對管理層的監督。公司治理效率會降低,從而對審計質量產生消極影響。
三、獨立董事對審計質量的影響
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一、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審計風險取決于重大錯報風險和檢查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指財務報表在審計前存在重大錯報的可能性,包括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和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是指某一認定存在錯報,該錯報單獨或連同其他錯報是重大的,但注冊會計師未能發現這種錯報的可能性。檢查風險取決于審計程序設計的合理性和執行的有效性。在既定的審計風險水平下,可接受的檢查風險水平與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呈反向關系。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低;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低,可接受的檢查風險越高。由于重大錯報風險基本上屬于不可控的審計風險,注冊會計師在評估這部分風險通常是通過測試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來判斷的。而對于注冊會計師能夠控制的檢查風險部分,通常是通過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和實施必要的實質性測試程序來判斷的。
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形成的原因
1.內部原因
(1)審計人員的經驗和能力的有限性注冊會計師審計能力的相對有限,使審計所能完成任務的能力難以達到社會的全部期望,或者使社會與審計職業界對審計的內容和要求不一致,加大了項目的審計風險.
(2)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較低和會計師事務所內部制度的不健全性而造成審計風險。很多會計師事務所沒有設置風險管理機構或評估機構,或者設置了并沒有具體實施,而是為了經濟利益盲目地接受高審計風險的客戶,審計風險失控。
2.外部原因
(1)不斷變化的法律環境市場經濟越發達,各種經濟組織與外界的聯系越頻繁,利用審計服務的人也就越多,除證監會、國資委等政府部門外,還有投資人、債權人,甚至包括潛在的投資人、債權人等信息需求者。因此,注冊會計師對國家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也負有提供準確的審計信息,維護國家及公眾的利益的責任。但是如果審計人員在審計活動中發生了違約、失察、甚至與被審計單位共同造假欺騙大眾行為,損害了國家、委托人、受托人或其他的第三者的利益,那么上述任何一方都可以依照法律追究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2)獲取的會計信息不對稱由于信息的不對稱,部分經營者為謀求高額利潤或逃避納稅,有意弄虛作假、謊報業績,造成會計信息的嚴重失真。當被審計單位在主觀上要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時,其在業務處理上的隱蔽性極強,加大了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社會各層次對審計報告的依賴程度和信任程度越來越大,審計意見會被更多的經濟主體使用,作為審計意見提供者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風險也會加劇。
三、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控制措施
1.內部措施
(1)內部治理嚴格,實行統一管理。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質量進行監督,嚴格控制審計質量,有效地控制了各部門的自,提高了各個層次對風險的重視程度。
(2)重視執業人員的選聘與培訓,會計師事務所人員招聘由人力資源部和審計部共同管理,每年需招聘審計助理、項目經理及高級審計人員。招聘的人員都有一段試用期,在試用期內他們作為實習生參與該年度的年度審計工作。待到年審工作結束后,人力資源部和項目組根據其在年審工作中的表現決定是否錄用為正式員工。被聘用的員工再根據其工作成績和工作經驗可以逐級晉升,既保證了內部員工的積極性又控制了審計風險。
2.外部措施
(1)慎重選擇客戶公司,嚴格把關簽約環節會計師事務所設有專門的風險評估委員會和業務協調委員會,專門針對簽約環節的審計風險進行評估和計量。會計師事務所承接的每一個客戶必須通過風險評估委員會簽約風險評估環節,出具低風險的風險評估意見報告后才能正式對該客戶實施審計,否則就不接受該被審計單位的委托。
(2)擴大會計師事務所的規模,規模不斷擴大,競爭實力也就大大增強,抵御審計風險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3)聘請高級法律經濟顧問,減少審計風險引起的法律經濟責任,會計師事務所從成立后,就應該成立由資深法律專家和高校教授等組成專家委員會,對一些重大項目、有爭議的審計問題及法律責任等進行專項研究和監管。有了專家委員會的參與,如果有審計訴訟發生,事務所也可有備而戰,進行合理合法的抗辯,以減少審計風險引起的法律責任,將審計風險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4)提取風險基金、購買職業保險,有效防范審計風險投保充分的責任保險是會計師事務所一項極為重要的保護措施,盡管保險不能免除可能受到的法律訴訟,但能防止或減少訴訟失敗時會計師事務所發生的財務損失。
四、結語
會計師事務所風險控制是一系統工程,可以從謹慎選擇客戶、強化事務所內部治理、改進審計方法等方面來加強。
參考文獻:
[1]馬 健:淺談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控制[J]財務與會計,2002(9):48-49.
關鍵詞:會計;會計憑證;會計科目;會計審核
當前我國的會計憑證作為經濟往來和登記賬簿的書面證明和有效材料,通??煞譃樵紤{證和記賬憑證。經濟業務發生時索取的發票及款項收據等即可稱之為原始憑證,而在原始憑證的基礎上針對具體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分錄,如收款憑證和付款憑證等都是記載賬簿的直接依據,所以稱之為記賬憑證。通過對會計憑證的正確填寫,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而對會計憑證進行審核,可以有效的避免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保證各項業務的合法性,對于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及漏洞能夠及時發現,并采取科學的措施,使單位的資產得到保護。通過對會計憑證的審核,可以有效的保證會計賬簿的正確性和真實性,有效的發揮會計監督的職能作用。
1 正確填制憑證,準確提供會計信息
會計憑證的正確填寫是保證單位內部經濟往來的重要依據,只有使用規范、正確的填寫方法,才能夠保證會計工作的有效進行。在填寫憑證的過程中,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在符合憑證填寫原則的基礎上,還要保證客觀性和真實性,為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利的基礎。
1.1 注重審核原始憑證
會計核算工作的起點即是對會計憑證進行填制,而對于會計人員來講,其最基本的一項工作就是對原始憑證進行審核,通過對原始憑證的日期、內容及數據進行檢查,從而發現其經濟業務是否有生產經營活動有關,是否有簽章等,審核工作需要高度的責任心,因為這項工作將直接關系到會計核算的質量和會計工作能否正常進行。當前的經濟活動中一些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與原始憑證審核不嚴具有直接的關系。審核原始憑證工作具有較強的技術性、政策心和責任性,其發票的性質、對經濟活動內容的表述、數字的真實性等都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較強的業務知識及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和可靠性進行識別,從而保證記賬過程中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1.2 正確設置會計科目
會計科目是對資產、負債、凈資產(所有者權益)、收入、支出(費用)等具體內容進行科學分類的項目名稱,是登記賬簿的依據。會計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馭關系不同,又分為總分類科目和明細分類科目??偡诸惪颇糠从掣鞣N資產、負債、凈資產(所有者權益)、支出(費用)和收入的總括情況,科目名稱由財政部統一制定。明細分類科目是對總分類科目作進一步分類、提供更詳細更具體會計信息科目,明細科目可根據單位具體經濟業務情況增設會計科目。增設明細科目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是能夠更詳細地反映資金收支的具體情況,另一方面是為編制會計報表提供必要的資料。科目增設不是越多越好,一般以滿足經營管理需要為限。
1.3 準確使用會計科目
國家統一的行業或單位會計制度,一般都對會計科目主要核算內容和基本業務的核算方法作出規定。會計從業人員應熟悉本單位所使用的會計制度,充分掌握各會計科目核算的具體內容,準確運用會計科目,正確反映單位的財務資金狀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會計制度的改革,新的政策、新的準則、新的制度不斷出臺。如為規范和加強中央行政單位國有資產收入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2009年財政部對資產處置收入作了新的規定,事業單位資產處置收入上繳中央國庫,納入預算,新增收入科目“行政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收入”。在此之前《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則是將此項收入作為專項收入計入“專用基金”科目中。作為一名會計從業人員,要注重在實務工作中理論學習,不斷給自已充電,適應現代經濟改革發展的需要。
2 強化會計憑證審核的具體策略
會計憑證對于會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保證會計憑證審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對于會計憑證,要加強審核的力度,規范審核流程和原則,嚴格按照規定的程序執行,保證會計憑證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2.1 強化對《會計法》宣傳和學習的力度,單位領導要予以特別的重視,組織單位內的會計人員進行學習,從而明確相關人員的責任,使會計人員意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對工作中原始憑證的真實、合法和完整性進行重視,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2.2完善內部控制制度
通過制單對原始憑證進行監督審核,依據仔細審核過的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然后對記賬監督環節進行復核,處理記賬憑證和所附原始憑證時要按照會計制度以及相關財經法規和單位的規章制度進行復審,如有違規的憑證不準入賬。在會計主管審核監督這一環節,要對前面的兩個環節進行再次審核,即對原始憑證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等是否符合會計制度、會計法規以及政策法規進行審核,為明確各自責任,在每一審核環節完成后,各自簽章。
2.3 強化單位負責人的責任意識
很多時候單位負責人往往是導致會計信息虛假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對其進行相應的培訓,從而提高其責任意識,使其在經濟活動中起到帶頭作用,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并將會計工作提到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督促財務人員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做好審核把關工作。
2.4 提高會計人員的自身素質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當前我國的經濟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會計人員需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和執業素質,掌握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工作中對工作方法能夠靈活的運用,處理好各種經濟關系。
2.5負責人審核及專人報銷來保證原始憑證的真實、合法性
會計人員在確認原始憑證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時,需要由會計機構負責人進行有效的審核確認,同時由專人進行報銷,這樣可以有效的保證經濟活動中違法違紀情況的發生,從根本上杜絕違規票據出現在會計賬簿上,有效的發揮了會計監督的職能,提高會計工作效率,使會計工作基礎得以規范,從而保證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3 結束語
會計憑證的填寫和審核作為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人員從事工作的直接對象,通過對會計憑證的正確填寫和審核后,利用所收集和處理后的會計信息保證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使單位的經濟管理工作得以提高。而作為會計從業人員,則需要將會計基礎工作作為整體工作的基礎環節,從而對其抓好、抓牢,努力提高自身的會計知識,不斷加強和改進會計核算方法,為單位的經濟管理活動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
參考文獻
[1]焦晨霞.加強原始憑證審核把好會計工作[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