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7 16:09:09
序論:在您撰寫辦公樓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植物;美化
1屋頂花園景觀設計問題分析
1.1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本土氣候和文化風情
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的目的之一在于制造出美觀和藝術感,因此,應當根據本土自然氣候選擇適宜的植被,而在空間布局上應當追求本土獨有的文化風情,以此創建獨具特色的屋頂花園景觀。但是顯然,目前很多設計者在設計屋頂花園景觀時忽視了這一要素,過于推崇國外或國內優秀的造園方法,將各類要素不予處理便融合在一起,不僅無法達到美化目的,還破壞了建筑群整體統一的美感。
1.2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建筑群形態
屋頂花園景觀為建筑群的構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映襯,構建出一種美觀效果。但是,現階段我國很多屋頂花園景觀給人感覺過于呆板,缺乏活力,在設計方面表現力薄弱,空間構成也較為單一。分析根源,緣由有二:其一,建筑結構空間本身特質過于單一,如若設計者專業素養不高,可能會難以配合這種單一空間組成形式開展設計。其二,景觀設計方案本身過于單調,未能融入生態元素等,僅僅對屋頂花園進行了簡單的表面設計。
1.3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提前制定明確設計標準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建筑物中建設屋頂花園已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同時,屋頂花園推廣到的建筑類型主要包括住宅樓、酒店以及辦公樓等。在本質上,屋頂花園的建設不僅僅只是實現屋頂、陽臺以及中庭的植物綠化,其角色已經出現了轉變。基于此,設計人員在設計屋頂花園時,若沒有一個清晰的設計定位,不僅降低了設計的質量,而且難以將屋頂花園的生態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體現出來。
1.4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方案付諸實踐過程中缺乏規范操作程序
一是由于我國的屋頂花園建設的歷史較為短暫,從而導致關于其技術和理論的研究缺乏系統性。二是在一定程度上,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決定了屋頂花園建設的水平,而我國社會經濟雖然發展較快,但仍是發展中國家。三是我國的研究人員與研究機構之間的聯系并不密切,缺乏相應的交流和互動,同時,因研究條件不高而制約了屋頂花園綠化的技術。四是由于專業人才的缺乏,使得在對要求較高的復合型屋頂花園進行設計時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設計的質量,進而不利于屋頂綠化的發展。
2應對策略淺析
2.1以正確設計理念為指導,完善屋頂花園設計理論
其一,適宜性生態設計理念,即依據本區氣候條件和種植地為屋頂選擇正確的植被。其二,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為一種舶來品,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案例也說明該種設計方式的可行性,但是并非意味著需要普遍沿用國外的流行元素,增大成本支出,這無疑是缺乏考量的行為。為確保該種舶來品可以徹底融入我國城市建設,還需落實屋頂花園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全局出發,根據國情和經濟發展情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
2.2選配富有特色、適宜本區生長發育的植物
第一,它處于高處,可選擇喜光、根系發達的植物。第二,它具有一定的承重量,宜選擇重量較輕的花卉或草本植物。第三,屋頂土層薄,蓄水功能弱,需選擇抗旱能力強的植被。
2.3根據建筑群形態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觀設計
針對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建筑群形態及未能提前制定明確設計標準問題,可以通過提前根據筑群形態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觀設計來完善設計方案。(1)立意方面:因地制宜。結合建筑群形態和功能,設計出同周邊環境和諧一致且充分體現建筑功能特色的花園景觀。(2)布局方面,采用自然式手法布局花園景觀,體現其與建筑協調融合的特征,抑或采用規則式手法著重對景觀效果的裝飾和排列,豐富景觀層次,彌補空間上產生的束縛之感。當然,為了豐富景觀布局上的藝術感,可以使用園林小品或構建層次分明的景觀變化來達到這一目的。但是,因為屋頂承重限制,在選擇園林小品時,不適宜重量或體積過大的小品,亦或者換用園林小品的使用材料,如假山采用更為輕盈的火山巖。
1.1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本土氣候和文化風情
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的目的之一在于制造出美觀和藝術感,因此,應當根據本土自然氣候選擇適宜的植被,而在空間布局上應當追求本土獨有的文化風情,以此創建獨具特色的屋頂花園景觀。但是顯然,目前很多設計者在設計屋頂花園景觀時忽視了這一要素,過于推崇國外或國內優秀的造園方法,將各類要素不予處理便融合在一起,不僅無法達到美化目的,還破壞了建筑群整體統一的美感。
1.2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建筑群形態
屋頂花園景觀為建筑群的構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映襯,構建出一種美觀效果。但是,現階段我國很多屋頂花園景觀給人感覺過于呆板,缺乏活力,在設計方面表現力薄弱,空間構成也較為單一。分析根源,緣由有二:其一,建筑結構空間本身特質過于單一,如若設計者專業素養不高,可能會難以配合這種單一空間組成形式開展設計。其二,景觀設計方案本身過于單調,未能融入生態元素等,僅僅對屋頂花園進行了簡單的表面設計。
1.3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提前制定明確設計標準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建筑物中建設屋頂花園已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同時,屋頂花園推廣到的建筑類型主要包括住宅樓、酒店以及辦公樓等。在本質上,屋頂花園的建設不僅僅只是實現屋頂、陽臺以及中庭的植物綠化,其角色已經出現了轉變。基于此,設計人員在設計屋頂花園時,若沒有一個清晰的設計定位,不僅降低了設計的質量,而且難以將屋頂花園的生態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體現出來。
1.4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方案付諸實踐過程中缺乏規范操作程序
一是由于我國的屋頂花園建設的歷史較為短暫,從而導致關于其技術和理論的研究缺乏系統性。二是在一定程度上,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決定了屋頂花園建設的水平,而我國社會經濟雖然發展較快,但仍是發展中國家。三是我國的研究人員與研究機構之間的聯系并不密切,缺乏相應的交流和互動,同時,因研究條件不高而制約了屋頂花園綠化的技術。四是由于專業人才的缺乏,使得在對要求較高的復合型屋頂花園進行設計時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設計的質量,進而不利于屋頂綠化的發展。
2應對策略淺析
2.1以正確設計理念為指導,完善屋頂花園設計理論
其一,適宜性生態設計理念,即依據本區氣候條件和種植地為屋頂選擇正確的植被。其二,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為一種舶來品,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案例也說明該種設計方式的可行性,但是并非意味著需要普遍沿用國外的流行元素,增大成本支出,這無疑是缺乏考量的行為。為確保該種舶來品可以徹底融入我國城市建設,還需落實屋頂花園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全局出發,根據國情和經濟發展情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
2.2選配富有特色、適宜本區生長發育的植物
第一,它處于高處,可選擇喜光、根系發達的植物。第二,它具有一定的承重量,宜選擇重量較輕的花卉或草本植物。第三,屋頂土層薄,蓄水功能弱,需選擇抗旱能力強的植被。
2.3根據建筑群形態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觀設計
針對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建筑群形態及未能提前制定明確設計標準問題,可以通過提前根據筑群形態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觀設計來完善設計方案。(1)立意方面:因地制宜。結合建筑群形態和功能,設計出同周邊環境和諧一致且充分體現建筑功能特色的花園景觀。(2)布局方面,采用自然式手法布局花園景觀,體現其與建筑協調融合的特征,抑或采用規則式手法著重對景觀效果的裝飾和排列,豐富景觀層次,彌補空間上產生的束縛之感。當然,為了豐富景觀布局上的藝術感,可以使用園林小品或構建層次分明的景觀變化來達到這一目的。但是,因為屋頂承重限制,在選擇園林小品時,不適宜重量或體積過大的小品,亦或者換用園林小品的使用材料,如假山采用更為輕盈的火山巖。
3結語
1.1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本土氣候和文化風情
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的目的之一在于制造出美觀和藝術感,因此,應當根據本土自然氣候選擇適宜的植被,而在空間布局上應當追求本土獨有的文化風情,以此創建獨具特色的屋頂花園景觀。但是顯然,目前很多設計者在設計屋頂花園景觀時忽視了這一要素,過于推崇國外或國內優秀的造園方法,將各類要素不予處理便融合在一起,不僅無法達到美化目的,還破壞了建筑群整體統一的美感。
1.2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建筑群形態
屋頂花園景觀為建筑群的構成部分,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映襯,構建出一種美觀效果。但是,現階段我國很多屋頂花園景觀給人感覺過于呆板,缺乏活力,在設計方面表現力薄弱,空間構成也較為單一。分析根源,緣由有二:其一,建筑結構空間本身特質過于單一,如若設計者專業素養不高,可能會難以配合這種單一空間組成形式開展設計。其二,景觀設計方案本身過于單調,未能融入生態元素等,僅僅對屋頂花園進行了簡單的表面設計。
1.3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提前制定明確設計標準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建筑物中建設屋頂花園已成為我國建筑行業發展的趨勢。同時,屋頂花園推廣到的建筑類型主要包括住宅樓、酒店以及辦公樓等。在本質上,屋頂花園的建設不僅僅只是實現屋頂、陽臺以及中庭的植物綠化,其角色已經出現了轉變?;诖?,設計人員在設計屋頂花園時,若沒有一個清晰的設計定位,不僅降低了設計的質量,而且難以將屋頂花園的生態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體現出來。
1.4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方案付諸實踐過程中缺乏規范操作程序
一是由于我國的屋頂花園建設的歷史較為短暫,從而導致關于其技術和理論的研究缺乏系統性。二是在一定程度上,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決定了屋頂花園建設的水平,而我國社會經濟雖然發展較快,但仍是發展中國家。三是我國的研究人員與研究機構之間的聯系并不密切,缺乏相應的交流和互動,同時,因研究條件不高而制約了屋頂花園綠化的技術。四是由于專業人才的缺乏,使得在對要求較高的復合型屋頂花園進行設計時常會出現各種問題,從而嚴重影響了設計的質量,進而不利于屋頂綠化的發展。
2應對策略淺析
2.1以正確設計理念為指導,完善屋頂花園設計理論
其一,適宜性生態設計理念,即依據本區氣候條件和種植地為屋頂選擇正確的植被。其二,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屋頂花園景觀設計為一種舶來品,西方發達國家的成功案例也說明該種設計方式的可行性,但是并非意味著需要普遍沿用國外的流行元素,增大成本支出,這無疑是缺乏考量的行為。為確保該種舶來品可以徹底融入我國城市建設,還需落實屋頂花園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全局出發,根據國情和經濟發展情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
2.2選配富有特色、適宜本區生長發育的植物
第一,它處于高處,可選擇喜光、根系發達的植物。第二,它具有一定的承重量,宜選擇重量較輕的花卉或草本植物。第三,屋頂土層薄,蓄水功能弱,需選擇抗旱能力強的植被。
2.3根據建筑群形態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觀設計
針對屋頂花園景觀設計未能綜合考量建筑群形態及未能提前制定明確設計標準問題,可以通過提前根據筑群形態和功能合理立意布局景觀設計來完善設計方案。
(1)立意方面:因地制宜。結合建筑群形態和功能,設計出同周邊環境和諧一致且充分體現建筑功能特色的花園景觀。
(2)布局方面,采用自然式手法布局花園景觀,體現其與建筑協調融合的特征,抑或采用規則式手法著重對景觀效果的裝飾和排列,豐富景觀層次,彌補空間上產生的束縛之感。當然,為了豐富景觀布局上的藝術感,可以使用園林小品或構建層次分明的景觀變化來達到這一目的。但是,因為屋頂承重限制,在選擇園林小品時,不適宜重量或體積過大的小品,亦或者換用園林小品的使用材料,如假山采用更為輕盈的火山巖。
3結語
關鍵詞:可持續性;人性化;生態建筑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項目概況
某綜合辦公樓,位于某市高新技術開發區核心地帶,東側為停車場,北止于廠區內道路,北部與廠區內車間和辦公樓毗鄰。場地地勢大體為平地,北部略低。
整個綜合辦公樓項目為二類多層建筑,高15.6米,地上4層,總建筑面積7 611.44平方米。根據建設方的要求及設計合同的規定,本次設計的范圍包括總圖、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弱電、空調、節能等專業設計和總概算。
二、設計理念
1.尊重氣候
通過結合適宜技術觀點中對氣候的考察分析,我們根據本地氣候特征嫻熟地組織空間,創造一種適合于工作、交流和休息的宜人環境氛圍。我們使用Ecotect軟件,對整個氣候進行分析,包括被動式設計策略適應性分析、風環境特征分析、日照特征分析、溫濕度特征分析,總體氣候特征分析五個部分。進行系統分析為整個建筑的體型設計提供依據,把建筑體型系數盡可能地控制小,同時保證好建筑各個朝向所對應的空間功能分區,使整個建筑內部空間的保熱與失熱比重達到平衡,從而更好地進行功能分區、體型設計和豎向交通體分析,從而使建筑整體得到自身的更好的優化。
2.總體優化布局
場地主入口位于南部東面,包括人行和車行,人行次入口位于場地北部西面,消防環道圍繞建筑設置。在設計中,我們通過建筑優化設計平臺,展開設計工作:辦公樓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靠東面的四層辦公主樓,二是靠西面的三層會議室、餐飲區和四樓部分綜合辦公區。其中辦公主樓由南北一棟條狀的建筑組成,中間被廠區道路分開。建筑各部分以石材覆面,各部分之間以玻璃長條窗連接,使建筑光影、明暗、虛實對比強烈,簡潔大氣。
3.平面優化設計
辦公樓建筑包括地上四層的辦公及其他功能用房。平面布局是結合地區溫度、濕度、風環境特征以及被動式策略適應性,進行功能布局,達到與基地環境相呼應。整個建筑內部功能分區明確,內部流線清晰順暢,建筑中部主入口門廳,通過兩層通高的室外廊,進入到入口處灰空間,保證中庭的充足采光,使得進入建筑內部的人群能感受到建筑所具有的氣勢。
西向局部斷開,設置了次入口,方便沿廠區干道的人流及內部人員進入;西側的食堂屋頂設置了屋頂花園,給予建筑更多豐富的生態元素,使建筑內的使用者享有良好的景觀感受。建筑內各層平面均勻分布有大、中、小辦公室,出入口部分均設置管理用房,并且在辦公區每層設有會議間、衛生間等用房,平面布局明確、緊湊,方便使用。泵房、消防水池、空調機房均設建筑東側設備用房中而不在建筑內。
4.景觀設計
對于辦公樓周邊的景觀設計,我們主導設計思路是以“環境友好”為出發點,以環境優化設計平臺中的室外環境,通過植被涵養、水體保護、地形保護三個技術體系來構架“環境友好型”的景觀設計。同時通過主導思想與企業精神中高效、精準的特征相結合,以此來體現企業的實力與文化底蘊。
在場地植物配置原則中采用綠量率(也稱為葉面積指數)來衡量生態效益,與傳統綠化控制指標(人均綠化面積、綠化率、城市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相比,綠量率能夠更科學直觀地反映綠化設計的生態效益。以《上海市生態型住宅小區技術實施細則》的四個方面為建設指導:(1)綠地全部由植物覆蓋,沒有土地;(2)多層植物群落≥40%-50%的綠地總面積;(3)群落一般3層以上,包括喬木、亞喬木、灌木、亞灌木、藤木、地被;(4)喬木數≥2-3株/100m2綠地,落葉喬木與常綠喬木比例為1:1-2。
三、生態策略的考慮
通過生態建筑設計策略對辦公樓進行再補充如立體綠化、生態中庭、其他策略,使建筑與周邊環境相適應,令在建筑中工作的人們更加舒適。
1.建筑立體綠化
建筑的立體綠化技術主要包括屋頂花園和邊庭綠化兩項。作為建筑護結構的附加層,立體綠化有許多優于現有圍護結構材料的熱工性能和生態效益。首先,它可以顯著改善室內物理環境,保護建筑構造層,調節城市溫浸度,緩解熱島效應。其次,它能還原建筑所占土地面積,成為保護城市生物多樣性是一項有益補充,從而更好地增加綠化率、土地面積使用效率,達到土地節約的策略。
(1)屋頂花園:根據南方地區的地理特征,如年降水量較豐富,四季分明等諸多較為有利于草坪、低矮灌木和常規地被植物生長的條件,發展屋頂綠化,具有保護建筑屋頂與及空間的可持續開發利用的作用。如在南方夏季,可利用屋面上種植植被來阻隔強烈的太陽輻射,防止建筑頂層腔體溫度過高,其隔熱原理則是利用植被莖葉的遮陽作用,有效地降低建筑物外的綜合溫度,減少對地面的溫差傳熱量。同時,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時,也消耗了太陽輻射自身的能量。
(2)邊庭綠化:邊庭空間具有一定生態特征。由于其具有開敞性,其與建筑腔體內外空間的滲透關系,使得建筑內部的采光和通風效果明顯。同時,邊庭空間能夠結合植被營造成景觀性的空中花園,成為優美的視覺焦點,有助于舒緩工作的緊張氛圍,在工作之余能直接感受陽光和綠地。
2.生態中庭
在室內設置生態中庭,種植有利于改善空氣質量和調節人心理狀態的植被。這些植被不但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改善室內溫濕度,滯塵降噪,還能緩解精神緊張,放松情緒,甚全輔助疾病治療。
作為低節約策略的補充,植被在影響室內生態環境的同時也對建筑的室內環境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而一些不利于室內生態環境的日照、溫差等眾多條件也對植被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我們通過促進通風換氣的煙囪效應技術、采用植物群落的綠化技術兩個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從而更加完善中庭策略。
(1)采光:中庭在建筑設計中是最為有效的作用,為建筑提供了優質的光源,并能達到建筑腔體內進深最遠處。中庭的作用,就像建筑腔體中的一個自然采光的調度室。
(2)通風:中庭設計中,根據地區的地理與氣候特點,在冬季,由于室內每間辦公室都安裝了空調,故室內外溫差有一定的變化,熱壓通風的原理能有效實現建筑腔體內氣體的快速“新陳代謝”。而在夏季所需要的溫差值,并沒有冬季要求高,所以能很好地實現熱壓自然通風。
3.其他節約策略
利用建筑前建造生態水池,來進行建筑公廁的污水處理、雨水收集和景觀用水的節約策略,同時也為建筑的高溫冷水機組提供冷卻用水。屋頂的大面積場地為屋頂能源系統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可以利用小型太陽能光伏電池組,組成風光互補能源系統,并與太陽能生活熱水系統和光導管、屋頂綠化策略,組成一種被動式的降耗系統。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8-925X(2012)07-0188-01
摘要:
文章簡要分析了當前建筑屋面栽培園林景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地改進對策。
關鍵詞:屋頂花園;園林景觀;生態性
1引言
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用地日益緊張;與此同時,城市環境的惡化及人們環保意識地提高,使得各個城市都要求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改善城市的生存環境。因而在新建和改建的舊建筑物上開辟園林綠化場地,建造屋頂花園,就成為改善城市綠化狀況,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的有效途徑。但在當前我們建筑屋面栽培園林景觀的設計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屋頂花園美觀性和生態的發揮。本文筆者簡要探討這些問題,并提出改進對策。
2當前建筑屋面栽培園林景觀存在的問題
現代屋頂花園作為一種調節城市生態、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當前我國大力宣揚“綠色建筑”、“生態建筑”的概念的背景下,建筑屋面栽培園林景觀也開始逐漸得到推廣和普及。但處于起步階段的建筑屋面栽培園林景觀設計也不可避免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2.1操作程序不規范。國外屋頂花園的建設通常由園林師和建筑師進行構思設計,結構工程師完成荷載及防水、排水設計,研究機構或建筑公司提供新的材料和技術支持,園藝師選擇或培養適應屋頂生長條件的植物,最后由專業的施工隊伍建造施工。他們分工明確,確保了屋頂綠化作為一個整體的技術含量。相對國外而言,國內對現代屋頂花園建設的理論和技術的研究還不夠系統,相對分散、獨立的研究人員和機構缺少交流,研究條件限制了屋頂綠化技術的發展。屋頂花園設計的各專業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協調,導致一些工程中都存在著設計脫節造成的質量問題。
2.2設計定位不清晰。除去大量屋頂改建花園的項目以外,國內承擔著屋頂花園推廣發展的建筑類型主要有住宅建筑、辦公樓和酒店等公共建筑。目前在我國住宅建筑已成為頭等消費,開發商為占領市場,紛紛炒作和推出一些“高尚社區”、 “生態美景家園”等具有先進設計理念的住宅樓盤,但總的來說,住宅建筑中廣泛設計的屋頂花園主要是達到引綠美化的作用,主要是在傳統設計基礎上單純擴大了陽臺進行綠化,從而為房地產開發商取得更高利潤回報。但實際上屋頂花園畢竟不是簡單的在屋頂、陽臺種植綠色植物,在屋頂花園經歷著角色轉變的今天,缺乏前瞻性的設計定位不但不會體現出其應有的生態效益,還會造成降低設計質量和浪費資源。
2.3空間組織形式單一。目前國內結合綠化建筑設計中,常常出現建筑空間組織形式單一的問題,屋頂花園的分布也就顯得比較呆板,大多以頂置、擴大陽臺、中庭花園三種簡單的單一形式存在。公共建筑中基本延續設置大堂、中庭花園的這種傳統模式,住宅建筑形態也主要限于擴大陽臺露臺進行綠化,僅僅是室內綠化美觀的作用,而沒有結合建筑整體空間設計。這種問題除了經濟因素和意識因素以外,還受到早期發展模式的影響,對建筑屋面栽培園林景觀的設計思路仍停留在表面,沒有更多地考慮將建筑空間組織結合綠化,建筑與綠化之間是明顯的主從關系,綠化更多的是對建筑形象的點綴和陪襯,沒有很好地體現屋頂花園與建筑形態之間的互動。
2.4景觀設計手法零亂。園林景觀的設計具有地方本土性特征,如南方地區多以熱帶植物為主,四季鳥語花香;北方城市的園林景觀多遍植松柏,耐寒耐旱。各地園林都有自己的個性特色。但當前我國屋頂花園設計很多都是對國內外陸地造園手法進行照抄照搬,景觀設計手法零亂,盲目的進行各種要素的堆積,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
3提高建筑屋面栽培園林景觀質量的對策
3.1貫徹正確的設計理念
3.1.1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屋頂花園應依靠其自身的先天特征,在設計中很好地實現其立體綠化、自然空調、、生態平衡、弘揚文脈、安全、衛生等功能和特性,符合我國城市建筑朝生態化和可持續發展方向發展的主題,所以屋頂花園設計應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作為基本思想指導。
3.1.2適宜性生態設計理念。當前國外正在大力推廣生態建筑,各種生態建筑設手法也層出不窮,但受到現階段的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限制,我們還不能在屋頂花園建設中,一味的“移植”國外現有的流行做法。而應在屋頂花園的設計中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通過普遍的建筑設計手法,側重建筑技術的適宜性、高效性,精心做好建筑細部設計,提高對資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并有選擇地借鑒當地建筑文化傳統和技術,提高建筑的地域特色。
3.2堅持正確的設計原則
3.2.1統籌化設計。屋頂花園的設計涵蓋了規劃、建筑、結構、園林、材料等多方面內容,對各個方面環節的協調統一設計具有較高的要求,因而必須堅持統籌化設計原則,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優化生態效益;優化景觀設計藝術性;綠化和建筑風格統一;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保障設計的安全化。
3.2.2系統化設計。屋頂花園的概念本意就是以建筑作為綠化承載體,屋頂花園結合就建筑設計應該以一種系統的、有機的方式來進行,將建筑形態、空間形態、文化形態、地域形態來進行統一設計。在進行建筑外觀的設計、功能的定位、空間的組織、景觀構成的選擇等過程中更應該本著系統化設計的原則,結合建筑的具體設計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取得綠化與建筑最佳地結合的設計效果。
3.3采用正確的設計方法
3.3.1空間設計方法。應豐富空間組合形式,開辟更多的綠化空間,進行合理的、豐富的空間組合配合;加大對室外走廊、外置樓梯、出挑平臺等過渡空間的利用,豐富屋頂花園的整體空間形態。
3.3.2生態設計方法。屋頂花園作為一種適宜性生態設計手段,應利用空間設計適應氣候,可通過熱緩沖效應、溫室效應、氣候梯度效應等來較好地實現其生態;并且利用綠化效能改善微環境,如調節室內采光、改善通風質量、調節溫度濕度、解決西曬問題等,使得屋頂花園除了美觀作用外,更好地體現生態價值。
3.3.3景觀設計方法。在屋面栽培園林的景觀設計手法方面,應體現風格統一、因地制宜、人性關懷和文化延續等方面的特點。
4結語
針對當前建筑屋面栽培園林景觀存在的問題,除了以上幾點對策之外,還應充分注重建筑的結構問題,如建筑的荷載及屋面防、排水的設計,并做好植物配置工作,如做好栽培基質、植物選擇和管理維護等環節的工作,綜合提高屋頂栽培園林景觀的美觀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賴曉峰.屋面綠化關鍵技術與應用[J].廣東建材.2006(7).
【關鍵詞】大興;地鐵;辦公;酒店;LOFT空間;地標
區位介紹:
大興新城18#地塊商業金融項目位于北京南郊大興區黃村衛星城北區,京城中軸線偏西, 北臨南五環,東鄰京開高速,地鐵大興線在此通過,項目區域交通便捷。區域內知名的新鳳河與地塊咫尺之間,為區域營造了良好的自然景觀環境。
項目介紹:
地塊位于興華大街西側,金星路北側,用地面積12150.5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42801.3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30370.5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2430.78平方米;地塊呈長方形,南北長約320m,東西最長約38m,為集商業、酒店、辦公為一體的商業辦公樓,共有5棟高層建筑群,其中1#酒店建筑高度55.950m,航空限高60.00m,共15層,為一類高層建筑; 2#、3#、5#、6#辦公樓建筑高度48.800m,共9層,為二類高層建筑;商業為高層裙房建筑高度10.150m,共2層。
設計原則:
傳統的辦公建筑,往往忽略了使用者的人性化,只是在精美的形式、外觀上做文章,內部只是一個個盒子的堆砌,而大興.南城邑站以一種全新的設計角度,不僅要建成外觀漂亮的辦公,而且在創造照明通風良好、社交活躍、舒適而又私密的室內外氛圍。我們力圖創造一種辦公的模式,這種模式與傳統辦公空間不同,它親近自然,放松心情,人與人之間可以自由交往,互動,為使用者提供一種時尚、有活力的工作空間。
總體布局:
基地分析:基地為一南北向的狹長地塊,根據地塊長度可考慮做5棟辦公樓體,在滿足防火間距的前提下,建筑沿東側主干道一字排開,同時為了滿足空間內更充足的日照采光,將中間的樓體從三層開始層層退臺,每層退半跨(4.2米),這樣的布局不僅在每棟樓的北側形成山地建筑的開放景觀,而且最大程度的減少各棟樓之間的日照影響。
功能布局:5棟高層建筑中,最南側1棟為1#酒店,最北側為一棟6#塔式辦公樓,中間為三棟分別為2#、3#、5#板式辦公樓。首、二層均為商業功能,三層及以上為辦公及酒店功能。地下有一層,南側與地鐵相接處為商業,北側夾層自行車庫及設備用房,其余地下室均為停車庫,局部兼6級人防物資庫。
空間形態:2#3#5#辦公板樓立面形式采取層層退臺的特殊形態,打破了傳統的立面造型,既解決了建筑日照采光的問題,又形成了豐富的戶外交流空間。
交通設計:商業的主要出入口均安排在基地東側,臨近東側主干道,方便迎接東側商業人流,充分發掘底商的商業價值。車行系統:受基地條件限制,僅沿東側興華大街設置一個機動車出入口,機動車由此進入基地后右轉進入基地,在北側進入地下機動車庫,經地下車庫的南側駛出,并由東側同一出入口駛出基地,形成內環。人行系統:商業人流與辦公人流在基地內有效分開,商業入口均設在東側,辦公入口則分布在西側。停車設施:在基地東則安排了少部分機動車停車位,大量的機動車位均通過南、北兩側的兩個地下車庫出入口下到地下車庫。另外在基地的西側設置了大量的非機動停車位,滿足辦公及商業的需求。
綠化和景觀設計:基地內綠地率達到30.02%,充分利用屋頂花園、種植草綠化停車位,內部廣場,道路兩旁布置綠化等來滿足綠化要求。
建筑外觀:
整個建筑的外觀與景觀結合為一體,賦予建筑“龍”的概念,通過高低錯落的臺地狀種植和水景的穿插,營造出“云”形景觀帶,襯托建筑“龍”的雄偉,同時屋頂花園以竹子為主的植物種植,使整個建筑的龍身在竹子構成的“云海”之中若隱若現,使景觀與建筑相互交融,互相襯托。
1#、6#樓為高層塔樓,2#、3#、5#樓為高層板樓,外立面采用格狀圖案,運用虛實對比,剛柔并濟,多樣變化的建筑色彩等設計手法,采用以玻璃、石材、金屬幕墻、涂料為主的裝飾材料,以現代時尚、簡潔大氣的建筑風格,力圖體現出建筑應該具備的時尚、簡約的效果。同時注重資源的節約,環境的保護以及環
境的多樣化,標準化構件的模數化等內容,以節約造價,降低能耗。
防火設計:
1#酒店建筑高度55.950m,共15層為一類高層,酒店在一、二層商業及地下一、二層用防火墻及甲級防火門與其它部位完全分開; 2#、3#、5#、6#辦公樓建筑高度48.800m,共9層,為二類高層,這幾棟樓在一、二層商業及地下一、二層用防火墻及防火門與其它部位完全分開;商業為高層裙房;建筑耐火等級為一級。
一、二層為商業,主要功能包括售電大廳、商鋪等,一、二層連通為一戶,商鋪內設疏散樓梯,滿足疏散要求,首層主要出入口設在東側,西側設疏散出口及貨運出口,1#酒店大堂及主要出入口設在南側,輔助出入口設在西側,避免貨流與人流的交叉。1#2#3#5#6#樓均與商業用防火墻完全分開,出入口各自獨立設置。地下兩層主要為機動車停車庫,另有部分設備機房和酒店配套用房。地下二層局部為人防。
1#酒店的消防控制室與酒店弱電機房合并設置,設在酒店地下一層,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辦公樓、商業等其它功能空間的消防控制室,設在地下一層西側,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無障礙設計:
建筑室內外高差為150mm,不設臺階,均設坡道。入口平臺,候梯廳,客梯轎箱和公共走道均按無障礙要求設計。商業部分的無障礙衛生間與酒店首層的無障礙衛生間(含無障礙廁位與專用廁所)合并設置。酒店8~10層均有無障礙客房,地下停車庫設置3處殘疾人停車位。
節能應用:
受基地形狀、南北走向的限制,建筑主要朝向只能為東西向,對建筑的日照及采光極為不利,所以建筑形態上考慮北向建筑層層退臺,爭取將北側建筑的日照遮擋降至最低。
三棟辦公板樓的內部走廊設置挑空中庭,并且在中庭上方設玻璃采光頂,充分將自然光及自然空氣引入室內,達到自然通風、自然采光,這將大大降低建筑本身對空氣調節及電氣照明的依賴。
在各層退臺后形成的屋面上開辟屋頂花園,不僅為使用者提供親近自然的空間,同時這種綠色屋頂具有極好隔熱值,吸收太陽熱,并且通過蒸發提供冷卻,同時可以減少建筑物能源負荷,并且將都市熱島效應減到最小。
從節能、環保角度考慮采用外墻外保溫體系,1#酒店外墻外貼80厚巖棉保溫板,滿足燃燒性能等級為A級,裙房商業及2#3#5#6#辦公樓外墻外貼50厚硬泡聚氨酯保溫層,滿足燃燒性能等級為B1級,窗口四周墻面刷30厚膠粉聚苯顆粒,建筑外墻平均傳熱系數0.46K[W/(.K)],滿足節能設計標準。
針對東北氣候特點采用散熱器采暖方式,隔熱保溫。高效節能。
選用節能空調機,一次安裝到位。
依照校方要求,北航新主樓設計遵循由德國GMP公司設計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老校區修訂性規劃》,該規劃將多棟教學科研樓整合成一個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組團,形成有著強烈軸線感的建筑空間形態。
在設計內容方面,與校方簽訂了設計總包合同。按照合同要求,我們需要完成建筑、結構、設備、機電、室內、景觀、夜景照明等內容的整體方案及施工圖設計工作。
在對城市環境、設計任務書和修訂性規劃進行充分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明確了北航新主樓的設計方向:首先,強化建筑群體的圍合感和整體性,使之能夠與城市環境、校園環境有機地融合;其次,在內向性的庭院內增加一個新的元素――景觀平臺(其內部是學術交流中心),以平衡庭院過大的空間尺度;第三,追求空間層次和尺度,強調人在其中的體驗,避免超尺度空間可能形成的單調感和壓迫感;第四,塑造均質化的立面肌理,賦予校園建筑應有的簡約風格;第五,生態設計方法的有效使用,力爭在有限的造價水平內對綠色建筑理念的實踐;第六,對室內、夜景照明以及建筑構造等方面設計進行深化,追求建筑設計的完整性和技術手段的可靠性。
功能布局
北航新主樓由地下和地上兩部分組成。地下部分為二層,包括物業管理用房、汽車庫及設備、電氣機房等功能。地上部分根據使用性質,分為教學科研辦公樓及學術交流中心兩個部分。教學科研辦公樓部分由7座11層的主塔樓和聯系其間的6層建筑(副塔)組成。首層、二層包括入口大堂,實驗室、教室、中央控制室、24小時自助銀行、咖啡廳、休息廊等功能;自3~6層包括研究室、實驗室、辦公室等功能;自7~11層為行政辦公區。副塔屋面為屋頂花園。北側雙塔之間10~11層以大跨度鋼桁架相聯,為多功能區。學術交流中心位于庭院中部,包括大、中、小會議廳若干,會議廳均按多媒體形式設計。學術交流中心的屋頂平臺之上為景觀廣場。
建筑造型和空間設計
北航新主樓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學區的一部分,周邊教學建筑眾多,且東臨學院路,又成為大的學院區的一個組成部分。本項目的建筑造型力求在這樣的環境中豎立自身的形象,并與城市環境相協調。由于周邊環境較為無序,缺乏統一的規劃和必要的聯系,因此我們以規整的幾何形體構成連續,簡潔的外輪廓線,整合周邊校園的空間關系,并與城市干道形成尺度上的呼應。
北航新主樓規模龐大,但沒有采用通常的高層建筑追求豎向沿伸的設計思路,而是運用了周邊院落式的布局方式,使建筑在水平方向充分延展,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建筑空間韻味的較為人性化的空間意向。我們將這種空間意向加以強化和發展通過在北立面設置大跨度連接體以及在其它立面設置連廊的方式,使建筑的圍合感和整體感更為清晰。運用中國傳統建筑景框、對景的設計手法,將學術交流中心和主教學樓置于內庭院的中軸線上,使得建筑的空間層次進一步豐富。
北航新主樓立面風格的確定,建立在對校區總體建筑風格分析的基礎上。與北航學校性質頗為統一的總體建筑風格有著樸素、簡單、冷峻的特征。而這種簡約、內斂的風格對于北航新主樓這樣一座尺度龐大的校區新建筑來說是恰當的,也是必須的。在立面肌理的刻畫上,我們遵循“形式源于功能”的原則,以最直接、最真實的表現手法去反映建筑的內容。
景觀設計
北航新主樓占地面積頗大,其內部庭院面積更超過1ha。在景觀設計中,我們對建筑的外部環境與內部庭院采取了不同的設計手法:建筑外部以幾何化的綠化、鋪裝、水池、景觀小品為主要元素,塑造出理性化、城市化的景觀風格,以此作為建筑與校園環境、城市環境過渡的區域;建筑的內部庭院則采用了極為自然的景觀設計手法,茂密的樹林,地勢自然起伏的草地以及景觀平臺、飛橋構成了內向、安靜、質樸,富有生命力的場所空間。
生態設計
在北航新主樓的生態設計方面我們做了一些積極的嘗試。由于方案設計恰好是在“非典”結束后開始的,如何設計一座健康的建筑成為我們面臨的很現實的問題。北航新主樓是一座規模龐大的教學科研建筑,投資相對有限,同時,運行成本也必須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采用實驗性的,成本高的技術手段并不現實。因此,“有效”的生態設計手法成為我們的首選。
首先,在采用院落式平面布局的同時,在每個主塔和副塔內均設置室外中庭,形成良好的采光、通風條件;同時,為了確保室外中庭自然通風的形成,在每個室外中庭底層的側面,均設置了半室外、兩層通高的“內庭”,并在其朝向室外一側安裝了可手動調節的控風百葉系統。實踐證明,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保證中庭內熱壓對流的有效形成。
庭院的手法也滲透到學術交流中心的空間設計之中。5個朝向屋頂景觀平臺開口的“水院”不但為大進深的學術交流中心帶來了充分的自然采光,也同時形成了別致的空間氛圍。
立體、多層次的綠化景觀設計也是北航新主樓生態設計的主要方法之一。與建筑的空間層次相對應,綠化景觀被分為3個層次:內庭院、景觀平臺和7層屋頂花園。內庭院的綠化采用自然風格,以落葉喬木為主,形成大面積的樹林;景觀平臺的綠化景觀設計將幾何化的綠化、廣場鋪裝、景觀小品等元素相結合,既注重近人尺度的效果,也同時考慮了在建筑不同高度觀看景觀平臺的視覺效果;屋頂花園的綠化景觀設計則是更多關注于人在其中休憩、放松時的場所氛圍。
在北航新主樓的生態設計中還采用了雨水回收利用、太陽能利用、熱回收利用等多種生態、節能設計的方法。
由于是設計總包,在設計中,我們與室內、照明,幕墻、電梯等分項的設計師密切配合,盡最大限度地貫徹設計理念、保持設計的整體性。北航新主樓為我們實踐“整體建筑”的設計理念提供了一次可貴的機會。
建筑專業:
葉依謙 陳震宇 魯 晟 劉 竺 臧文遠 吳 迪 張 晉
結構專業:
張 徐 韓 巍 朱 鳴 丁 明
設備專業:
張 杰 祁 峰 張
劉 沛
電氣專業:
張 野 孫 平 光 彭松龍
作者:葉依謙,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3A2工作室 主持建筑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