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2 22:20:20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創新能力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音樂藝術教育對創新能力的培養
高等教育不能僅停留在對大學生邏輯思維培養。形象思維與靈感思維能力是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內驅力。尤其對于設計類學生而言,“不拘一格、別出心裁、獨樹一幟”是潛力與能力的體現。音樂是相對于其他專業而言,更自由、更感性、更靈動。音樂與設計有著共同的特點———沒有對與錯,而在美的追求上,都是永無止境的。設計中的簡約、優雅、精致,如同現代音樂、浪漫時期和古典時期音樂一樣,各具魅力。發現、感知并創造美,是作為一名優秀的設計者應不斷提升的能力。音樂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打開視野,暢游在藝術的海洋中,盡情的體驗、發現、想象、創造。
(二)音樂藝術教育美育功能發現美———音樂打開了美的視野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音樂是語言的升華?!耙魳肥加谠~盡之處?!笔ドUf,“音樂能說出非語言所能表達出的東西,它使我們發現我們自身最神秘的深奧指出;它能傳達出任何詞不能表達的那些印象和心靈狀態?!币魳返纳衩刂?,在于它的可意會性。經典藝術作品通過人聲及不同樂器種類,在旋律、節奏、表情等元素組建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幅幅色彩各異、風格鮮明、精美絕倫的圖畫,等待我們去打開、去發現。感知美———音樂是一把打開心靈的鑰匙。當延綿起伏的旋律娓娓道來,豐富的心理活動隨著音樂時而緊張、時而放松,實現了音樂與心靈的共鳴。通過情緒的感受與教師的正確引導,可以鍛煉大學生情緒的調控能力。能夠欣賞藝術、感受它的美,是人生一大幸福。這種能力幫助大學生心靈堅強,不為外界的困境而頹廢。創造美———音樂的啟發和創造的作用??茖W和藝術,前者是理智、冷靜,后者是感情、興奮;一個客觀、準確,一個主觀、朦朧。但本質都是人類精神領域里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學習音樂,除了感官靈敏之外,更重要的是音響作品背后的情感內容,藝術價值、流派風格等。大學生們通過系統音樂學習,加強藝術形式和內容了解,愉悅身心的同時,開拓了眼界、豐富知識面。
(三)音樂藝術教育的德育功能
音樂藝術教育作為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根本目的是對大學生精神上的塑造與培養,健全人格的培養。
1.高校音樂教育有利于豐富德育教育內容
高校的德育教育形式應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且注重教育成果的時效性。音樂藝術教育是大學生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內容,學校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音樂藝術教育與實踐活動,營造直觀真切、生動形象的環境,激發學生所有的感官,讓受教育者整個身心浸泡在藝術審美與道德真理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大學生的綜合道德素養和思想政治水平。讓道德文化不再是枯燥的概念,而是有鮮活思想、有呼吸的生命體。意識升華積極影響行為規范,從而拓展與延伸了德育教育的廣度、深度和長度。這種本質的改變將為大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夯實基礎。
2.音樂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的積極作用
(1)音樂教育促進個體思想認識的升華
大學生通過經典音樂藝術作品聆聽與感受,世界杰出音樂家作品的創作背景與創作主題的了解,結合自身的經驗與體會,產生豐滿地、積極向上、充滿力量的思想價值體系。音樂的目的,不僅局限于聽覺享受,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升華。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重要學科,對于提升大學生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音樂教育培養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教育是高校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將愛國主義以音樂的形式讓學生聆聽,激發愛國熱情。音樂是表演的藝術,通過演唱、演奏、舞臺表演將內心對祖國的熱愛與忠誠淋漓精致地表達出來。當今音樂藝術表演形勢發展迅速,如何引導學生聆聽、賞析經典的愛國主義音樂作品,例如歌唱祖國大好河山、歌頌國家文化與歷史的經典作品;演奏展現民風民俗、展示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民族民間音樂。都是愛國主義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3)音樂實踐可以強化大學生團隊合作意識
增強集體榮辱感和團隊合作精神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音樂實踐中,合唱與合奏是典型的集體性藝術活動,團隊合作能力提出較高的要求。聲部間的平衡與和諧;力量的分配與協調;音準到位、音色統一;作品的深刻理解。都離不開集體共同努力。高校音樂藝術教育可以通過課堂、第二課堂、大學生藝術團等多種教育活動形式,通過適當引導、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集體活動中,參與音樂作品的排練、匯報、演出和比賽中。當學生通過集體活動,學會分享、學會體諒、學會分擔時,高校的德育教育作用就得到了充分體現。
二、如何有針對性地深入音樂藝術教育教學活動
提升高校音樂藝術教育水平與教學質量是新形勢下,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布魯姍,將認知領域的學習水平依次分解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這六個由淺入深的層次,每一較高層次必須以前一較低水平為基礎和前提。這種明晰的目標分類法體現了教學規律,對我國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也同樣有指導意義。
(一)銜接初等音樂教育
深化音樂藝術教育工作學校的音樂教育應該具有一條由小學到大學連續發展的軌跡。中小學音樂教育目標圍繞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建立以聽覺感受為主的審美判斷力。高校音樂教育的對象是文化知識層次較高的青年大學生,教育目標不能僅僅停留在為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上,更應在人才知識結構和總體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即造就一大批現代科學社會所需要的一專多能的全方位的高級人才。
(二)構建教育平臺
開設必修與選修課程大學生音樂文化素質提升,離不開基礎音樂知識的支撐。開設由樂理、視唱練耳、曲式分析和音樂表現等基本理論知識于一體的綜合必修課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結合設計類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專業發展需求,應當開設豐富多彩,門類齊全的選修課。以及結合各二級學院專業特色,開設音樂美學、音樂社會學、音樂心理學、計算機音樂、音響學等跨學科課程。為該專業學生提供豐富的課程內容,拓寬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審美能力。
(三)探索教學模式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大學音樂藝術教育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動的、擴展的理解,從而增強批判力和評審力,形成學習和創新的態度。因此,教學形式應當結合設計類專業發展需求做到生動靈活。例如結合該專業學生特點,通過問答式、案例式、協作式、發現式等學習方法,培養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興趣與能力。并在課余時間,為設計類的大學生們提供各類藝術觀摩、學習和實踐機會,充分鼓勵設計類學生參與到大學生藝術團和藝術社團,參與到各類音樂實踐活動中。通過提升課程設置合理性、內容安排針對性和各類觀摩實踐、第二課堂參與性,發揮音樂藝術教育的應用價值。
(四)融入日常生活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取得實效
1.加強對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組織領導,成立高校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由相關校領導任組長,成員包括教務處、財務處、人事處、科技處、學生處、團委、研究生院、工程訓練中心的主要負責人,辦公室設在教務處。領導小組負責研究高??萍紕撔聦嵺`活動方案,制定、修訂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實施辦法,統一協調各院系學生創新實踐活動工作組的工作,為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提供場地、資金及設備支持。
2.組建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項目評審指導專家組。專家組成員由各院系、教務處、學生處、科技處、團委共同推薦組成。專家組具體負責對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的評審、立項、檢查和驗收,對創新實踐活動的有關政策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抓好創新實踐基地建設,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1.創新實踐基地是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要注重依靠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通過校友會等組織加強與企業的聯系,積極爭取與企業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在企業設立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踐基地。實驗室特別是重點實驗室都要結合專業優勢,突出專業特色,為學生創新實踐活動提供場所、設備和技術支持。各實驗室每年都要制訂接納本科生參與創新實踐的計劃,要通過實驗室開放、創新性實驗等方式,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學生到實驗室開展科學研究活動
2.創新實踐基地要按照專家推薦和自由申報相結合的方式,每年都要確立一批具有基地學科特色、代表學術前沿且適合學生參研的創新實踐課題,擇優參加學生科技創新項目立項活動。本著雙向選擇的原則,創新實踐基地負責為每個立項項目聯系一位或幾位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應熱心從事學生創新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
3.創新實踐基地要充分利用報紙、展板、網站等媒體進行創新實踐活動的宣傳,擴大創新實踐基地在教師和學生中的影響力。同時,要定期組織并舉辦各種科技講座、學術沙龍以及學生間的學術交流活動等,為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對于條件成熟的創新實踐基地,學校要積極鼓勵、支持其開設一批實踐性強、特色突出的全校性實踐選修課供學生選修。
(三)以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組織為載體,以項目經費為保障,深入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
1.加強課外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學生組織建設,按照“因地制宜、百家爭鳴”的原則,建立形式多樣的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組織,包括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社團、科技創新實踐活動俱樂部、科技創新活動項目組(工作組)等。課外科技創新組織開展的活動要有學術性、實踐性、創新性和可持續性。
2.學生課外科技創新組織以課外科技創新實踐項目為日?;顒虞d體,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開展各類科技創新實踐活動,參加相應的科技創新競賽。學校有關部門和院系要對創新俱樂部活動的開展給予經費支持。
3.面向全校全日制本科生、碩士研究生設立校級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實驗項目,按照“公開立項、擇優資助、規范管理”的原則進行立項,對項目給予經費支持。創新實踐項目可以來源于教師科研,實驗室、創新實踐基地的推薦等,也可以由學生自行擬定,定期報大學生創新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
二、嚴格規范指導教師的聘請制度,提高教師的積極性
1.發動學校各方力量,按照“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為各級各類學生科技創新組織組建指導教師團隊,為科技創新項目聘請指導教師,全方位指導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
2.指導教師要根據專業領域內的國內外研究現狀,選擇前沿問題、熱點課題,進而確定主題新穎、有一定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的項目供學生參與研究實踐,并為學生提供技術支持。指導教師應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指導經驗,在指導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學生科研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更要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和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1創新創業教育的長期缺失,導致大學生創新意識淡薄
我國的現階段教育體系中,對學生在各個階段的創新培養還遠遠不夠。中國父母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很少關注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然而,中學階段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學生和老師都只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忽略了培養學生實踐動手的能力。即使是在高校教育中,教師也因為教育體制的限制,并沒有切實地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這就直接導致現在的大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和創造性,即使掌握了一定的知識,但是實際動手能力較差。因此,現階段的大學生創新意識還比較淡漠,很難實現創新能力的培樣。
2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少,導致大學生創新能力低下
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學生缺少創新實踐訓練的問題就一直存在,從而導致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受到了許多阻礙。一旦遇到實際的問題,學生就嚴重缺少實際分析分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F在,我國正在倡導建設創新型國家,全國各大高校也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等活動。然而,這些活動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導、管理和評價機制,導致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效果并不樂觀。因此,學生的創新實踐活動機會少,導致大學生創新能力低下的問題也很嚴重。
二、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措施
1實施創新創業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創新素質
目前,我國高校應該根據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要求,進行課程體系的改革,建立多樣化教育模式和評價機制,培養大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大學生既可以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掌握應有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當然,這也是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大學生還應該學習人文知識的,從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增強自身的意志力、自信心和團隊精神等。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不是通過課堂教育就能夠實現的,一定要大學生通過課外的自主學習來進一步完成和提高。因此,實施創新教育是高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措施。
2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環境
大學生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高校不僅僅需要只在課堂上進行創造性的教學活動,也需要在校園生活中的高水平學術活動的進行中進行,盡量打造適合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校園文化環境,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校園文化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才能不斷增長知識還能提高自身的能力,進而更好地培養創新精神。高校還需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學校組織的創新活動,從而通過創新活動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且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個性和人格。高校還應該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的學術環境,這樣的大學才能培育出敢于創新的人才?,F在,很多高校都已經開始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以此鼓勵大學生創建自主團隊,并盡量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外創新活動。創新創業教育的進行不僅提高了大學生創新素質,還可以更好地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大學生創新教育的良好環境是現階段實施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手段和保障。
三、總結
伴隨著學科評估、學科排名、大學排名、高校分類、名校工程建設等政策及文件的出臺和實施,地方高校也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困境與挑戰。雖然各級財政及主管部門加大了對高校的辦學經費投入,各高校也陸續建設并運行了一批實驗教學中心、重點學科(實驗室);此外,本科教學質量工程、協同創新平臺建設、名校工程建設、服務國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養項目及其它各專項建設項目投入了大量的經費,加之縱橫向科研項目經費的投入,各高校均購買了大批高精先儀器、設備,整體實力及硬軟件環境得到改善。但這些條件多用于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教師科研、研究生教育等方面,主動服務于本科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部分尚待改進與提高,如何處理投入與產出的關系、特別是如何利用實驗教學中心及學科建設平臺提升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中面臨的重要難題。
2對策與措施
我們結合自身特點,充分利用實驗教學中心及學科建設平臺培養理工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通過積極探索其交匯點及結合點、不斷強化內涵建設,確保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定與提高。近年來主要采取與探索了如下幾方面的對策與措施。
2.1依托省級實驗教學中心平臺,提升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我校生命科學學院現擁有山東省省級生物學實驗教學中心、省級“分離技術與工程實驗中心”和“分子功能與工程實驗中心”高校骨干學科教學實驗中心等實驗教學平臺。省級實驗教學中心及骨干學科教學實驗中心的建設與運行,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堅實的平臺。實驗中心從現有本科生培養的實際辦學條件出發,充分考慮了學科建設的長遠規劃和時代對本科生質量的需求,專業結構合理、科學定位,對本科生的實踐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培養與提升,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該實驗中心已形成了一支年齡學歷結構合理、教學理念先進、教學能力較強、勇于改革創新、教學成績突出的實驗教學與實驗管理隊伍,建立了系統、科學的實驗教學體系,具有配套完善、先進的實驗教學設備;各項規章制度健全,運行機制科學,發揮了較好的輻射及示范作用;在實驗教學中,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遵循“加強基礎、注重素質、培養能力、激勵創新”的原則,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探索和實踐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實驗教學模式。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注重實驗項目的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和創新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創新思維,開拓學生學科視野。實驗中心還重點選擇了各學科優秀科研團隊以自身專業方向為基礎,設計專業綜合實驗項目及開放實驗項目內容,并具體負責實施實驗教學,這樣建立的實驗課不僅能充分體現各研究方向實驗技術特點及其綜合應用,而且將教師的科研技能與經驗直接融入實驗教學,這種教學與科研的密切結合既可保證實驗教學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又可使學生獲得更具技術綜合性和實戰性的科研技能訓練,這種以優勢專業方向為基礎的實驗教學改變了以往實驗教學與科研工作儀器設備,尤其是大型設備難于共用的弊病,實現了實驗教學與科研工作互惠互利協同發展,獲得了符合學科發展趨勢、先進、高質量的實驗教學效果,極大地減小了地方高校與名牌大學在本科生實驗技術技能訓練方面的差距。這種實驗教學模式所產生的效果已在畢業生就業、考研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并受到用人單位和接收單位的高度贊賞。
2.2依托學科建設平臺,提升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地方綜合性大學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面向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高級應用型人才。煙臺大學建設伊始,就把實現理工結合與學科交叉作為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個主要特色。經過多年的發展,學院已擁有十二五山東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重點學科”、“海產品質量與安全檢測”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山東省干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建)、山東省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較好的學科群及研究實驗室,具有了充分發揮理工科多年來交叉的資源優勢,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輸送了大批合格人才。學院現有生物學碩士學位一級學科點一個,二級碩士學位授予點三個,可在植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動物學、發育生物學、海洋生物學、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生物化工等專業招生,設有工程碩士(生物工程)和農業推廣碩士(設食品加工與安全、作物、園藝、植物保護、農業科技組織與服務五個領域)兩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院還建設有校級“水產養殖與加工質量安全控制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產學研結合”食品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海洋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生殖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線粒體與健康衰老研究中心等多個研究平臺及資源,上述學科建設平臺也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1)通過開設科研訓練課,全面提升理工科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根據高校要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讓大學生通過參與教師科研項目或自主確定選題開展研究的精神要求,我們結合學科及學院實際,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科研訓練及開拓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以重點培養理工科學生實踐能力、科研創新能力和主動獲取知識能力作為重要的教改目標。在教學改革實踐中,把《科研訓練課》列為培養方案的組分之一,并輔以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開放實驗室及自選課題進入實驗室實施等諸多措施搭建科研訓練平臺,強化了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實施大學生科技創新、大學生創新創業及大學生開放實驗室項目等計劃。
為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水平的青年科技創新人才,學校及學院每年都設立多項大學生科技創新、大學生創新創業及大學生開放實驗室項目等,使更多的大學生積極投身于科技創新及創新創業實踐中,通過直接參與實踐鍛煉提升其創新能力。
(3)積極開展學術交流,營造有利于理工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
創造性成果培育需要營造一個有利于培養實踐創新能力的環境。我們利用自身的學科特色和優勢,通過開展學術活動、擴大學術科技交流與互訪,使學生擴展了專業視野,增長了見識,啟迪了思維,實踐創新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我們不僅定期邀請新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美國馬里蘭大學、韓國木浦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煙臺海岸帶可持續發展研究所等單位的知名教授來校為學生作學術報告及進行座談、交流,而且已與許多科研院所及高校建立了長期的研究合作,實施與國外高?;ヅ闪魧W生的措施,鼓勵及支持學生參加各類學術會議。
(4)通過學生直接參與企業橫向科研項目提升其實踐創新能力。
探索與實踐充分利用校外優勢資源的產學研結合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構建產學研一體的人才培養平臺提高學生團隊意識與艱苦創業精神,培養學生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實踐創新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學生通過直接參與企業橫向科研項目得到科技創新鍛煉,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為其就業創造了技能培訓及實用性研發人才的培養條件。
(5)此外,我們還采取了選派學生參加實驗教學技能競賽及各類學科競賽等措施
整合并充分利用了學院具有的省級特色專業、省級精品課程、校級品牌專業、校級優秀教學團隊等資源,發揮其在提升地方高校理工科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此處不再一一贅述。為保證上述措施及做法落到實處,學校及學院針對實驗教學中心及學科建設平臺在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方面制訂了一些列管理辦法和措施,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大膽實踐。通過扎實有效的師德建設活動開展,引導廣大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時間用到本科教學特別是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過程指導中;注重發揮輔導員、班級導師及專業教師的作用。
3教改實踐效果
經過近年來的教改實踐,我們已在依托實驗教學中心及學科建設平臺提升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一是實踐創新氣氛濃厚,學生參加開放實驗室、大學生科技創新立項、科研訓練課、創新創業競賽、科技文化節、學術講座及學科競賽活動的人數逐年增加。二是學生創新成果豐碩,以第一作者發表研究論文、獲得省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和“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習科技作品競賽及創新創業成果獎勵多項。此外,本科生考研率和一次就業率得到顯著提高,社會反響及聲譽良好。從相關院所反饋的信息顯示,我院考取研究生的學生的實驗技能、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均得到了普遍認可,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主動聯系、鼓勵煙臺大學本科學生報考其單位的碩士研究生;同時,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也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與一致好評。
4結語
關鍵詞民族文化創新能力效果
前言創新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重要品質.這已為越來越多的人十所認知?!罢l掌握了面向2I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l世紀中處于戰略領先地位”、“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一個沒有創新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志在全國科技火會上的講話,成為國內高等院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的動力。
機械設計是理工院校機械類專業的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具有很強的創新性和實踐性,凝聚了從認知機械到設計機械的創造性思維過程。目前,我國許多院校對機械設計教學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改革,從課程內容設置、教學手段、實踐性教學環節、考試方法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嘗試,取得可喜的成績,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改革的發展。
但是.創新能力不是先天的,而是在一定的社會環境影響F.通過教育培養、制度促進、實踐鍛煉以及個人和群體的勤奮努力等形成的。而在教育培養因素中,民族文化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岡索之一。筆者曾在日本山形人學學習工作過幾年,有一點淺顯的體會,想與各位前輩同行討論。
一、民族文化的差異對學生能力的影響
(1)教育模式對學生畿力的影響我國從古至今都非常重視考試,_人學生在進入高等學校之前,基本上是以應試教育為主。著名學者楊振寧將中世方教育模式概括成一句話:“中國教育給了我嚴謹,美國教育給了我創新。”這句話概括了兩種教育模式的特點,反映了一定的實際,中國教育比較嚴謹,比較按部就班:兩方的教育可能比較自由,自由就是說不像我們教學那樣死,可能比較鼓勵學生敢說、敢想??荚嚨拇_能反映山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程度。經過火大小小若干次考場的檢驗,造就了學生扎實的基礎知識和很強的運算能力,但是,考試反映的只是分數,并不代表J二程實踐能力。從某種程度來說,以考試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學生在實踐性環節上的投入相對減少,在青少年時期的許多興趣與愛好難以發揮出來。日本實行以素質教育為主的全面綜合教育,在基礎知識的學習階段同樣要考試.但考試的壓力遠不及我國學生大,而且。學校為學生創造了大量的接觸實踐的條件和機會,因此,在進入大學時,日本學生的實踐能力已經與我國學生有所不同。
(2)生活方式對學生能力的影響日本人向來阻蝴頭工作、細致整潔、做事弗井有條而聞名,從小注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日本學生上課紀律非常好,在公眾場合安靜、沉默,學生對家庭的依賴心理較輕,學校只負責學生的學習,日常生活由學生自己安排。學生對于布置的作業、實驗、設計埋頭鉆研,特別是對一些細節問題處理得細致周到。相對而言,我國學生思想活躍,計算機運用能力強,易于接受新知識,似乎自立能力顯現得晚一些。
一定的活動方式與創新習慣的養成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在教學活動中,在堅持繼承良好傳統與創新精神相結合的基礎上,注意綜合運不同的教育方式爿∈培養學生發展不同的心理需求利活動樣式,可能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刨新質。
(3)學習環境對學生能力的影響創新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外部條件,也要有一定的內在因素。外在條什主要有良好的社會生態環境、適宜的群體心理氛圍、有效的激勵措施等。創新能力的形成,最主要的條件是有一種寬松的社會生態環境。這種環境是指已有學者所認為的那種“心理安全”與“心理自由”的寬松境況。在這種社會環境中,學生的精神可以經常處在“不逾矩”的狀況中。
寬松的學習環境符合以人為本的理念,即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不是老的概念,世界上優秀的學校一直把它作為非常重要的一條來考慮的?!皩W生的頭腦不是一個用來填充知識的容器,而是一個待點燃的火種”每個人的火種是不一樣的,需要靠同學的力量、靠家長的力量、靠教師的力量一起把不同的火種點燃?!皩W校的任務就是發揮學生的天才”。就學籍管理而言,日本的高校的政策相當寬松,工科類學制為四年,不能按時畢業還可以繼續讀。作者所在的研究室有一個八年生,雖然他?|5讀得馬虎,汽車聯軸器卻研究得很好.老師就發揮他的氏處,對他進行鼓勵,并不因此限制他。一個學生八年投有畢業還能繼續保留學籍,令人難以想象,這就是環境給他的寬容1不僅如此。山形大學在實踐環節的管理上也非常寬松,學校沒有為某門課程設專用的實驗室,課程的實驗基本上在教授的實驗室進行。但有一個專用的機械工廠,工廠實行開放式管理,學生在工廠的實習自主性很強,在約定的時聞內進入工廠后幾乎無人指導。工廠的設備可隨意使用,材料任學生選用,測試工具非常齊備。這種寬松的實習環境為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很大方便。
(4)課程設置為能力培養所創造的條件日本的機械類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的機械設計類課稗有機構學、機械運動論、機械設計學等。機構學主要講常用機構如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和傳動機構等的基本知識,類似丁國內的機械設計基礎課,但內容較淺,方法基本上采用解析法,周學時1.5,總學時30~40左右。機械運動論主要講平面連桿機構和空間連桿機構的分析與綜合。機械設計學主要講齒輪機構的嚙合原理、加r方法等內容。但課程內容也與授課教授有關,教授們往往結合自己的科研課題來上課??偟母杏X是國內的課程內容多而廣,而日本的機械運動論和機械設計學課程內容少而細,學生學習負擔較輕。課后有更多的自主時間。我校的“機電創新訓練”分集中進行和分散進行兩種形式,學生們對此訓練很感興趣,但由于學習任務較重.用在訓I練上的時間有限,所以,還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這正是我們目前急待改進的問題。
(5)高校內部結構對學生培養結果的影響高校的內部結構差異導致了學生培養方法上的根本不同。任何高等院校的內部結構都是縱橫交錯的,縱的方向是本科教學,橫的方向是科學研究。不同的學校其內部結構是不一樣的。國外的研究型大學縱向簡潔。橫向豐富;但一流的高等職業學??v向豐富.而橫向簡潔。我國的高校卻趨丁二雷同。我國的高中生考入高校,往往被分入幾十個不同的系、院。世界上一流的研究型大學,都把廣博教育放在培養本科生的首位,把專業培訓放在次要位置。日本學生入學厲,第一年都要學文化、邏輯、修辭、幾何、天文、數學、音樂等課程,而學生分專業是_人學二年級之后的事情。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就可以具各思考的能力、清晰溝通思想的能力、明確的判斷能力以及能夠識別普遍性價值的認知能力,這種寬基礎、寬專業的培養方式帶來了與專業分得太細的培養方式全然不同的結果??上驳乜吹絿鴥扔行W校已開始試行,部分新生入校不分專業,進入“元培計劃班”,獲得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在一年半后再選擇專業。這無疑是一個好腔開端。
(6)師資素質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導向作用我國高校的師資大多是學術型的,從學校到學校,不少是在同一學校里從助教做到教授。具有工程實踐經驗的教師比例較少。國外一流大學的教授很少“近親繁殖”。日本高校的教師有一部分是從企業或其他部門來的,他們豐富的經歷、與社會各界廣泛的聯系,為大學的教學、科研帶來了非常珍貴的資源。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是關鍵的因素之一。在創新教學實踐中,教師的職責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且要作為學生學習和創新實踐的顧問。因此,要做好創新人才的培養,首先要提高教師對創新教育工作的認識,創新教育從理念到方法都是新的,每個人都有一個重新學習的問題,教師應不斷更新和改進自己的知識和技術,這是創新教育對教師的期待。
(一)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
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部分,解決問題的過程是發散——集合——發散的循環過程。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是一種基于創新思維框架下的由發散到集合,再由集合到發散的循環過程,通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學生在進行固體密度的測量實驗時,就要考慮到該固體是否規則,在液體中的懸浮狀況,是否溶于液體等,因此,在多種可能的情況下,學生就要探索不同的實驗方法,調動發散思維,從而實現掌握知識,提升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實驗過程是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過程
物理實驗是圍繞一個既定的問題開展的,學生需要調動自身的多種思維能力,運用各種思維方法,例如:綜合、分析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實現實驗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了訓練。例如:在進行“偏振現象”研究實驗時,要求學生設計出各種光路,使之產生不同的偏振光,進而觀察不同條件下的實驗現象,并進行相互對比。實驗前,學生要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進行科學的假設,做好實驗設計;實驗過程中,一步步進行驗證。類似的實驗探究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的將邏輯思維融入其中,并提升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三)學生在物理實驗中提出質疑,進而提升批判思維能力
傳統的“一言堂”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新課改中明確提出,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批判思維的形成,恰恰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因此,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理應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并帶著質疑在實驗中加以批判、驗證。例如在進行鈉光燈波長測量時,有些學生發現測量值與理論值不相符,在深入研究后,發現鈉光是由雙黃線構成的,即兩種波長的混合值,并受到實驗環境的影響。學生在物理實驗中提出質疑,進而提升了批判思維能力。
(四)學生在物理現象分析過程中形成直覺思維能力
很多物理實驗現象需要認真觀察才能捕捉到,因此物理實驗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好時間,具備邏輯推理能力,還要具備一定的分析預見能力。例如伽利略首先直覺地判斷“重物先落地”是錯誤的,然后通過一次次的實驗,得出物體的落地速度不因重量而改變的結論,了亞里士多德“重物先落地”的說法。
二、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設備單一,實驗儀器高度集成,學生的動手能力受到制約
物理實驗儀器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實驗儀器高度集成,很多實驗步驟都無需學生動手,這樣會使學生的動手機會越來越少,動手能力提升緩慢。機械的實驗操作,也很難讓學生對各種實驗原理和設計方法有所了解,更別說創新了。
(二)教學內容陳舊,內容較多
目前物理實驗教學內容多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相對較少,并且在實驗教材中,對實驗的原理、方法甚至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案都一一列出,學生做實驗的任務就是機械操作,并得出已經知道的實驗結果。這樣的實驗,對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有很大幫助,但對分析能力、設計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卻是意義不大,甚至會使學生養成懶惰、不善于動腦的習慣。
(三)教學模式落后
一直以來,物理實驗的教學模式多是沿襲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無微不至”的講解,然后按部就班地順利完成實驗。看似一片“和諧景象”,但是真正的教學目的卻沒有達到。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這種教學模式已經顯得落后。
(四)實驗教學過程限制頗多
由于實驗教科書的指導相當詳細,教師只要監督學生一步步完成實驗即可,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僅起到了“監工”的作用,而教師的引導作用卻無從體現,學生也無法發揮創新能力,甚至還受到教師的諸多束縛,例如:當提出異議時,教師會認為學生不聽話(書中已經寫得清清楚楚,偏要提出不同意見),并認為是故意找茬。另外,由于實驗課時較少,教師力爭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實驗教學工作,也有意壓縮學生探究、驗證質疑的時間,從而導致學生的實驗效果看似顯著,實則問題頗多。
(五)實驗室缺乏創新環境
高校的實驗室往往定時開放,并且很多實驗內容也未能面向全體學生(主要指本科生)。學生的很多創新思想不是因缺少實驗儀器,就是因儀器使用受限而被扼殺在搖籃里。另外,實驗室在師資力量上,也存在嚴重不足,很多教師多年都未獲得過繼續深造的機會,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理念仍停留在多年前。這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便很難達到良好的效果。
三、大學物理實驗教學改革
(一)改革實驗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根據物理實驗自身的研究方法和規律,建立從易到難、由單一到綜合,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在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體系中,重視實驗選修課的設置,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給學生創設創新活動的空間。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驗的比例。鼓勵學生靈活運用分析、歸納、判斷等思維方法,在頭腦中形成直覺和想象,構思實驗方案,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二)開放物理教學實驗室,提高實驗經費投入
實驗室要面向全體學生開放,時間也不局限于上課期間。從設備的安全及使用效率考慮,可指定專門教師指導和管理,但不能扼殺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學生如需動用貴重儀器,可征得管理教師同意后進行。隨著物理實驗要求的提高,高校應加大物理實驗經費的投入,并做到專款專用,同時還要預留出更新設備的資金。另外,高校還應該注意儀器設備的科學使用,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尤其是一些大型儀器設備。
(三)更新理念,增強創新意識
創新不是一時的憑空捏造,而是要具備創新意識和相關的知識儲備。由于教師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方面起著引領作用,因此作為教師,首先應具備創新教育的理念,并應用到教學中去,才能正確引導學生創新學習;其次應加強創新知識的學習,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寬泛的綜合知識,掌握社會文化、科技發展的新動向,注重對新理論、新技術和新信息的了解,并將這些知識融入到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去,才能引導學生把知識學活,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注重培養學生實驗方法,促進學生創新潛力的發揮
要將科學發展史貫穿于大學物理實驗教學中,注重科學思想發展史的教育。例如:在電磁感應實驗中,介紹法拉第在仔細分析電流的磁效應基礎上,認為電流既然能產生磁場,反過來磁場也應該能產生電流,因此提出了磁能生電的假說。盡管在實驗中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但他信念堅定,最終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讓學生感受科學探索的艱辛歷程,把學生融入到科學家的思維情境和發明創造的氛圍中,促使學生將自身的學習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有機結合起來,更加積極主動地吸收人類社會的先進思想。同時科學家的創新思維方法又可以從方法論上指導學生的學習,使學生主動地從不同視角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從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術,開拓創新思維空間
(一)從集體教學轉變為集體教學與個別教學相結合,由單向化的信息傳輸轉變為交互式的學習方式
在集體教學模式下,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學生的思維局限于教師教授的引領,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學生的思維局限于教師講授時的思路引領,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沒有形成與發展的機會?,F代教育技術可以有效地改善這種狀況,現代網絡、多媒體系統所具有的強大的交互功能,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選擇。在網絡、多媒體狀態下的現代交互式學習環境中,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興趣、學習基礎、學習條件等因素去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式和內容,較好地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接受教育、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況?,F代教育技術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充分解放自己的思維,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方式,主動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認知主體回歸與學生。這顯示出現代教育技術獨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各種具有鮮明時代特點的現代交互式課件廣泛研制和運用以及深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各種類型多媒體圖書的出現,特別是網絡的普及,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掌握和操作熟練程度的普遍提高,學習形式已經徹底打破了一兩本教科書和教師簡單講解方式,使學生擁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和自主性,學習積極性被更好地調動起來,教學的效果也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充分的解放,為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提供了開放的空間。
(二)由封閉式教學轉變為開放式教學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網絡、遠程教學已經是高等教育教學的重要形式之一。高等教育的教學活動已經并永遠不可能再僅僅局限于固定的教室、固定學校之內,再也不是教師面對教室內學生的單一模式,現代教育技術使高等教育實現了教育者孜孜追求的夢想,實現了教育的開放,實現了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平等、自由、自主、積極地接受教育。計算機、網絡和遠程通信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全球化教育程序的引入,交互式教育環境的實現,高等教育正在逐步發生顛覆性的重大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來源不再只是教材和教師的講解,學生在學習中的思考方式和思維模式也不再局限于教材內容的設置和教師的思路。學生們能夠更加開放自己的思維,能夠根據自己的思考或疑惑,及時地去尋找所需的知識和資料,可以在不受限制的空間中自由地去思考和創造。因此,現代教育技術在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中的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將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一場新的教育革命。
(三)被動學習能夠轉變為自主探究,從而增加學生的創新體驗,強化創新思維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的核心是信息技術,而信息技術發展到今天,無論是硬件、軟件還是網絡方面的功能,都已經具有相當完備的功能。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互聯網變成了一個龐大的信息資源寶庫。這為人們從事科學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這樣的便利條件也促進了教學方法的改革,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來獲取知識、解決問題和自主創新,從而完成對知識的學習成為可能。例如,研究性學習就是一種極具代表性的教學方法。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相應的課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條件,選擇不同研究課題,獨立自主地開展研究,從而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將學習寓于課題的研究中,把學習、探究和創造有機地結合到一起。這種學習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堅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由選題、自主探究和自由創造。與以往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把以往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了主動探究知識,學習過程變成了研究過程,使學生獲得了創新體驗,強化了創新思維能力,因而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對課題的研究沒有現成的范式與樣例,沒有固定的思維模式,猶如科學家面對一個前所未見的課題。整個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科研創造的過程。因此,學生需要查閱大量的資料,檢索課題研究所需的知識,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去提出種種構想。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去做大量資料的查詢和相應知識的檢索,離開互聯網是根本無法做到的。而沒有對資料的查閱和相關知識的學習,解決課題的構想更是無從談起。由此可見,現代教育技術能夠為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為創新教育的開展,提供物質與技術上的有力支持。
二、現代教育技術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理想手段之一
現代教育技術中多媒體CAI課件成為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的主要形式。CAI可以營造出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又貼近現實的問題情境,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多媒體手段教學集聲、像、字、畫等動態顯示于一體,豐富多彩,形象生動,達到抽象概念具體化的良好效果,易于理解接受,讓學生得到實際體驗,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多媒體計算機、軟件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理想的認知工具,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在多媒體網絡教學環境中,學生面對的是非線性的相互關聯性很強的大量信息,能夠最充分地搜集資料,可以進行獨立的分析、思考,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看法,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創造出有自己特點的作品。多媒體CAI課件成為信息技術與教學相結合的主要形式,CAI營造出的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又貼近現實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習興趣。
(一)現代教育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主動學習是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基礎,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前提條件,而現代教育技術將學生從枯燥的抽象教學中解脫出來,特別是形象逼真、生動新穎、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建設了豐富的、多樣化的學習情境,通過深受學生歡迎的感官刺激,使學生成為真正的教育參與者,使學生始終處在強烈的感受之中。正是這種獨特性、感受性和新穎性,激發學生積極的學習心理體驗,并能迅速轉化為積極的求知欲望,從而獲得學習的主動性。
(二)現代教育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
創新思維能力對于問題的探討和解決的方式方法從來就不局限于一種,而是通過不同的、多種多樣的、多渠道的推導和演繹實現發散性。以現代教育技術為知識載體所帶來的學習對象和學習素材所具有的可組合性和可擴充性,能夠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模式和思維方式,為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提供了廣闊空間,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發散性,從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三)現代教育技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創性
“新”是創新思維能力的基本要素,沒有“新”就根本談不上創新思維能力。所謂“新”就是要善于發現新問題,尋找新事物,創造新產品,提出新見解,也就是所謂的獨創。對于學生來說,培養獨創性就是培養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和積極思考,用自己的智慧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些“新”之所在。可能這些“新”已經是“舊”的問題,但對于學生來說需要培養發揚,是非常珍貴的屬于學生自己的獨創性。交互性是現代教育技術教學過程中的特點之一,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能力等,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自己安排學習進程,自己解決教育教學中提出的各種問題,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培養方式,實現培養學生思維獨創性的教學目的,學生也只有在這種不斷發現、不斷探索、不斷尋找規律性知識的過程中,才能培養思維的獨特性品質,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三、現代教育技術下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
創新思維能力是指不受現成的常規的思路約束,尋求對問題全新的獨創性的解答方法的思維過程。創新思維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學生只有突破思維慣性,具備創新思維能力,才能適應社會要求,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一)教師的創新思維教育理念是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基本條件
在高等教育教學中,教師是基本要素之一,教師創新思維教育理念的認識和掌握程度,決定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程度。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黨的十提出的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的關鍵,也是培養創新型人才、推行創新教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樹立符合黨的十要求的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獨有的現代教育特點,打破傳統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賦予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形式鮮明的時代特色,呈現出多角度、多樣化、視野廣闊的特點。教師應在實踐層面上認真實施素質教育和推行教育創新,在教育創新實踐的過程中深刻理解黨的十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教育教學水平、學識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興趣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激情
興趣是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基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必須激發學習興趣,開展興趣教學。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和培養技能的主要動力,推動學生積極努力學習的巨大推動力量,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可以使學生創造性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設計一些有新意、有趣味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想象空間,創造性地提供學生發表見解、質疑的條件和機會,在教師創造的疑難情景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被喚醒并積極主動地發生。教師要掌握并充分使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和教學中的藝術魅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豐富多彩和多樣化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將這種興趣始終貫穿于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在提出新見解、發現新問題、尋找新事物的過程中努力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三)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培養學生思維求異性和創新性,激發學生發散思維
創新思維能力是創新精神、創新素質的核心。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手段和方法能夠使教師有意識地、較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等創新思維能力,實現聚合思維與發散思維的有機結合。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對同一研究對象提出不同的解決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礎上選出最佳方案,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和創新思維的縝密性、發散性、獨到性、求異性和創造性。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巧設教學環境,引導學生探索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