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3 14:55:12
序論:在您撰寫水利工程生態建設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影響;生態水利工程
一、水利工程的分析
(一)、影響當地氣候的分析
眾所周知,控制一個地區氣候的是大氣環流。但是如果我們在某地區修建了大型或者是中型的水利工程以后,就會改變該地區的水體和濕地面積,從而使得該地區空氣濕度增加,從而對當地的氣候環境產生影響。比如說降水、氣溫和風霧等。
(二)、對局部降水的影響分析
修建水利工程會導致降水量增加,改變降水的分布狀況、改變降水時間。在建設水利工程以后,就會在該地區形成很多積水,這些積水在太陽輻射的作用下就會被蒸發,使降水量增加。一般來說,降水地區出現變化以后,迎風面的降水量大,而背風面的降水較少。這樣就會造成水壩及其周圍的降水減少,而地區的降水增加。在大氣對流的影響下,在夏季降水會很多,而冬季比較少。
(三)、對當地水文的影響分析
修建水利工程還會對周圍的環境產生影響,尤其是河流下游的流量。水庫可以將水資源儲存起來,還可以在非汛期將基流截住,這樣就會導致下游水流減少,嚴重的還會出現斷流現象。這樣水庫周圍的地下水位會大大降低,從而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比如說,下游斷流造成河湖干枯;河流水位降低有可能在入??诔霈F海水倒灌的現象,這對農業的發展和生態環境都極為不利;修建水利工程還會影響泄洪量,這就會對航運和灌溉等產生影響,還會污染水質。
(四)、對水體的具體影響
修建水庫還會影響水體,水利工程建設以后就會影響水流的流速,尤其是上游水庫區水質很容易被污染,這就導致水質下降。水利工程對水體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
1、積極影響:修建水利工程會減緩水庫區水流的速度,這就會造成懸浮物沉積,這樣水質就會清晰,也利于水生物生存。
2、消極影響:水庫會存儲大量水資源,由于水流速度較慢,水體與大氣之間的污染物就會擴散,使得復氧能力大大降低,也使得水庫區的自凈能力變弱。另外水體的富營養化容易大量消耗氧氣,這就會造成溫室效應。
(五)、對水生及陸生生物的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改變了河流的水生生物系統,還導致水生生物的生長環境遭到破壞。此外,由于有機物和土壤中的氮、磷相融合,再加上水庫周圍農田、草原的養分和降水直接進入河流中,從而創造出有豐富營養的有機物。由于水庫的建設,阻礙了魚類的遷移路線。水利工程切斷了河流,嚴重影響了魚類的生命周期;水利工程還改變了魚類的生存環境,水庫的建立使魚類的多樣性發生較大的變化;嚴重影響魚類的繁殖,影響魚類的產殖活動,導致魚卵的死亡。水利工程的建設能直接破壞陸生生物和植物。水利工程還會導致嚴重的土壤鹽堿化,間接地影響動植物的結構、種類和生存環境。水庫的建設使河流周邊的植被減少,影響了生物多樣性;動植物的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大量的物種的滅絕。不僅如此,水利工程還會影響農業生產,土壤的鹽堿化會降低農產品的產量。然而,水利工程的建設使周圍的空氣濕度增加,使濕地和沼澤地的面積有所增加,這對當地生物的生長帶來了好處。針對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影響,我國開展高度重視和發展生態水利工程。生態水利工程在傳統的水利工程的基礎上,注重水生態的修復和保護工作。生態水利工程符合當前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傳統水利工程與現代生態學的有機融合。
二、生態水利工程中的生態保護
水利工程的修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重大,不容小覷,所以我們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生態效益,故而建設生態環保型的水利工程是一種必然的選擇。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能夠滿足人類的社會發展需求,也能夠兼顧水域生態系統健康與可持續性需求,還能夠促進生態系統和經濟系統的良性循環,最終使社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建設生態水利工程要遵循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諧統一的原則,本著對人類和自然負責的態度,將傳統的單純施工管理轉變成施工、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的全面管理,不能僅僅考慮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也要兼顧生態效益和環境效益。在施工過程中,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爭取將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限度。生態水利工程的類型主要有直接保護改善生態型、替代型、綜合型。我國最早的保護生態的水利工程應該屬“大禹治水疏通九河”,疏河使得黃河流域生態受到了保護。替代型如廣西的靈渠,是秦始皇為統一中國,開發現在的廣東、廣西地區修建的,屬于長江水系的湘江和屬于珠江水系的漓江被連接在一起,成為我國古代從中原到嶺南的唯一航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運河之一。都江堰是最典型的綜合型生態水利工程,它是把保護改善生態和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美結合的典范,實現了人水和諧、道法自然的治水理念。
三、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原則
(一)、多樣化河流的保護和恢復
天然河流具有不同的形狀、不同的流水狀態、不同的土壤狀態、不同的植被覆蓋情況,這種多樣性是修建生態水利工程的基礎,因地制宜就是要科學地依據具體河流的綜合特征,來設計和建造水利工程,最大限度地保留河流的獨特性和多樣性,不能一味地模仿世界上的成功案例。
(二)、保持和維護河流自我恢復能力
河流的自我恢復能力越強,水利工程對河流環境的破壞程度就越低,人為修復的力度也就越小,投入的維護成本也不多,所以在設計和建設水利工程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如何保持和快速恢復河流的自凈能力,從而降低破壞之后的治理成本,避免一系列的生態問題,促進河流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三)、完善和修復水域生態系統
自然河流與其周邊的森林、田地、鄉村、城市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修建水利工程的時候不能只著眼于河流兩岸的生態環境,還要綜合考慮河流與森林、田地、鄉村等的關系,將它們都納入到生態水利工程規劃和修復的范圍內。
四、完善生態水利工程策略
(一)、奠定水利工程和生態水利建設的理論基礎
在生態水文學與工程水文學作為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基礎,科學分析與計算水文情況,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保障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這種科學性是建立在理論研究與實踐考察的基礎之上的,要弄清生態目標對水資源的時空要求規律,這樣才能同時滿足濕地、林業、草原、農業、畜牧業和江河湖泊等生態用水需求和工業、城鎮、消防、居民等經濟生活用水需求。
(二)、階段規劃、逐步實施
要辨別水利工程的建設可能影響到的關鍵生態敏感目標,并在工程規劃設計階段就充分考慮好工程對這些目標造成的影響以及有效的解決途徑,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三)、相互融合、互相促進
把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與環境工程的設計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二者的優勢因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要充分吸收環境科學與工程的理論與技術,以達到水量與水質配置的科學化與同步化目的。要將水利工程與水污染防治工程結合起來,在實現經濟利益的同時決不能忽視環境效益。
五、結束語
生態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具有長久性和不可逆轉性,它已成為實現我國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水利工程建設確實給當地的生態環境確實帶來了很多的影響,造成當地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造成生態系統的惡化,因此,我們要盡可能地避免水利工程建設帶來的各種弊端,積極強調和開展生態水利工程。
參考文獻:
1生態水利工程在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和保護環境中的作用
社會的持續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離不開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生態水利工程在治理荒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態修復工程,構建生物多樣性保護體系和減災防災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水利工程的建設造就了一大批水利風景資源,這些水利風景資源正是生態水利工程在自然環境保護方面作用的有力證明,是符合生態過程高效、和諧和持續性發展的成果,如淮上明珠風景區。水利生態文明建設在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的作用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制度的保障,將其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評價體系中來,建立起完善的制度體系。改變傳統的水利工程倫理觀念,摒棄其以人類利益為標準的單一指標。以水利工程生態倫理為指導,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大力宣傳科學發展觀和生態文明建設,以樹立水利工程的可持續性生態綜合服務為目標。
2科學規劃,消除水利工程對生態的不良影響
水利工程的建設從某種程度上會帶來一定的生態影響,按照影響范圍分為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和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大壩等攔水發電儲水工程會改變河流的生態演化方向,導致生境的破碎化,最終改變生物的多樣性。其對于河流生態系統的改變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即水溫、水質、氣候和地質。對陸生生態系統的破壞主要表現在大量植被的破壞、動植物棲息地的改變和引發動物的遷徙等。消除水利工程對生態的不良影響,要做好科學規劃,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規劃中以保護和恢復多樣化河流、保持和維護河流自我恢復能力、修復水域生態系統等為基本原則,統籌規劃,以協調河流、農田、鄉村和其他生態系統的系統關系。
3展望
1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常常會對水環境有著不利的影響。在展開蓄壩攔水工作的時候,就必然會影響水流下流的各種用水,而且水利工程的施工對于施工地的生態環境也會有一定的影響。水利工程的施工會使周圍的生態環境發生變化,這樣會影響一些動物的過冬和繁殖,會使得一些植物因為不能承受環境的變化而逐漸的消失[1]。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時候,一定要采取措施來進行施工現場的管理,使施工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盡可能的減小。2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也會對施工地的地理環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地理環境的影響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設,可以通過建壩蓄水等方式于當地的農田起到保護作用,可以使得旱澇干旱等自然災害對農田的破壞得以避免,而且雨水的徑流還可以實現土壤中水分的自我調節和互補,這能夠改善土壤的肥沃程度。另一方面,在完成水利工程建設并投入運行之后,會在上游存在大量的泥沙沉淀物,這樣就會導致水庫的水位不斷的上升,再加上周圍環境的變化,水的蒸發會因為氣溫的升高而加快,這樣就會使得水庫周圍土壤的含水量增加,這樣就可能會造成土壤鹽堿化的現象出現。3水利工程的施工產生的噪音會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產生影響。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時候,施工地常常會是峽谷或者山區等地方,這就需要對某些路段進行爆破或者挖填,這樣就必然會產生噪音對施工工作人員和周圍居民造成襲擾,使得人們的生活受到影響。
2生態工程管理原則
2.1主體空間利用的原則
物種種群分布有兩種模式,分別是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要確保物種種群不受影響,不要打破周邊環境和物種原有的生態平衡。因此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時候,就必須進行物質的分級,并建立多層次利用體系,在這個基礎上相關部門根據生態系統內部物種的分布情況,總結經驗提出了主體空間利用的原則[2]。主體空間的應用可以使空間組織結構面臨的障礙得到有效的處理,人們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時候可以根據這一原則來使水利工程生態系統和建設格局相互適應,還要合理的規劃土地、水流等資源,這樣可以達到對生物結構層次的合理安排的目的。
2.2循環利用可再生原則
有效的降低水利工程的建設成本、實現生態效應的主要途徑就是可再生循環利用,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時候可以使用可循環利用材料,也可以使用可再生的原材料,這樣可以充分的挖掘資源的價值能夠達到處理、回收建筑垃圾再利用的目的,通過循環利用可再生原則可以使得生態環境得到切實的保護,變廢為寶,進而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還提高了經濟效益。
2.3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發展原則
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時候,想要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協調發展這一目標,就必須確保生態系統的平衡,不要打破生態環境,要通過科學發展觀的理念來指導施工,以環境保護作為立足之本,這樣就能夠協調人和自然的關系,在確保生態環境不受破壞,工程質量得到保證的同時,還要處理好經濟建設的問題。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時候,可以發展生態用水,也可以適當的發展水利方面的旅游業,這樣可以促進經濟效益的提升,還能夠確保生態環境的平衡,實現良性循環,這樣也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降低水利工程施工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
2.4物種共生原則
生態系統開放性的特征很明顯,在一定生物集群范圍內,物種的數量是恒定的不變的,但是在進行水利工程施工的時候,會使得生態系統和外部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這樣就可能使得生態環境平衡被打破。在對生態環境現狀進行細致的分析之后,要遵循物種共生的原則來進行水利工程的施工,這樣能夠使得工程和自然優勢互補,還能夠維護生態環境的穩定性,使得生物的多樣性得以確保,還能夠使得水利施工建設的生產發展得到滿足,這樣就能夠使水利建設優化的積極作用得到發揮。
3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生態工程環境措施
本文簡述了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必要性
1.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是“生態城市”建設對水利工程建設的內在要求。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城市的品味也隨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的發展目標。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水利工程,在我國城市發展過程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應該從傳統水利向生態水利轉變。
2.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是保護與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迫切要求。近幾十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在一步一步的惡化,這對人類自身的發展與生存構成了直接的威脅,怎樣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急需解決的課題。
就水利工程建設來說,其和生態環境密不可分,水利工程建設帶來的環境影響也非常的廣泛,主要包括土地淹沒、生物多樣性受影響、小氣候的形成、庫區移民等等。水利工程建設面對如此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利部門必須轉變傳統的治水思路,走生態水利的道路。
二、水利工程建設對環境影響的因素
1.施工對陸地生態的影響。水利工程施工將破壞一部分土壤和植被,這一影響,主要表現在砂石料場開采,施工設施的布置,修擴建公路,修建臨時及永久性建筑,施工場區及生活區的布置等施工環節。此外,施工噪聲驚擾庫周陸生動物,對其生活產生一定影響。
由于壩基、圍堰、截流等施工過程均向水中投入大量的砂石料,料場開采對植被的破壞使局部區域的水土流失加劇,使一部分泥沙進入河道;若棄渣場位置選擇不當,遇暴雨或大洪水沖刷時,亦可能挾帶大量泥沙入河,污染河流。
2.對周圍地質環境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往往會破壞原有的地貌形態和巖土體的天然結構,從而產生一些環境地質問題。如開采石料時,巖土剝離后會加速風化,造成新的水土流失。人工開挖基坑和高陡邊坡時,巖土體會產生臨空面和裂隙,可能造成滑動破壞。棄石亂堆亂放會引發泥石流,基坑排水會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
3.對周邊生活環境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有些承包商采取的環保措施達不到國家有關規定和合同中的有關條款的要求,主要表現為:施工放炮,施工單位為了趕進度,在居民集中點用藥量過大,炮聲震動使部分民宅受損,正常生活受到干擾。施工棄渣,在施工中大部分承包商是按規定將棄渣傾倒到渣場的,但也有部分承包商不按規定將施工棄渣亂堆亂倒。
生產廢水未達標就直接排入河道,生活污水未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或傾倒在營地周圍,施工機修場地附近油跡斑斑,存放機械設備的地方隨處可見油跡。部分施工營地周圍廢紙、爛塑料袋在樹叢中亂掛亂飛,衛生狀況堪憂。
三、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必須遵循的原則
1.經濟性與安全性原則。經濟性原則是任何一家建設企業在建設時必須考慮與遵循的原則。在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中必須遵循效益最大、風險最小這一經濟性原則。我們都知道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這風險是因為生態演替的過程與結果無法預先知道導致的。正是這種風險的存在就促使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時應該重視生態系統的長期評估與監測。
而考慮到效益最大,在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時可以充分的利用河流的自我恢復規律,使投入最少,達到效益最大化目的。為了確保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安全性,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不僅要符合生態學的原理,同時也要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
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及遵循工程力學與水文學的規律,唯有遵循了工程力學與水文學的規律才能確保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安全。建設好的水利工程應該能夠承受干旱、冰凍、風暴、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破壞力。為了能夠確保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必須在建設水利工程時對河勢運動的規律進行動態的研究。在進行河流橫、縱斷面設計時必須充分的考慮到河流侵蝕、沖刷等特征。
2.提高河流形態的空間異質性原則。很多的相關專家對生物群落的多樣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結果都顯示生物群落多樣性和非生物環境的空間異質性顯正相關。這種正相關體現了生命系統和非生命系統間的耦合與依存關系。河流生態系統生境的特點主要包括:上、中、下游的生境異質性;河流橫斷面形狀的多樣性;河流縱向的蜿蜒性;河床材料的透水性等等。
第一種生境特點造就了豐富的流域生境多樣化條件;第二種生境特點形成了比較開放的生境條件;第三種生境特點表現為淺談與深潭交錯;第四種生境特點形成了緩流與急流相間;第五種生境特點為生物提供了棲息所。
因為河流形態異質性導致多種生態因子的異質性的形成,這些生態因子的異質性主要包括水質、水深、流速、河床材料構成等等,而多種生態因子的異質性就導致了生態多樣性的形成,進而形成了河流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因此要提高河流生物群落的多樣性首先應該提高河流形態異質性。
四、加強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措施
1.提高水利工程規劃水平。全面考慮、合理安排地面和地下水資源的控制、開發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安全、經濟、高效。水利工程規劃要解決的問題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根據需要和可能確定各種治理和開發目標,按照當地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選擇合理的工程規模,制定安全、經濟、運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應首先做好被治理或開發河流流域的水文和水文地質方面的調查研究工作,掌握水資源的分布狀況。
2.完善有關法律,在不宜進行水電項目建設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世界遺產區、生態功能區以及其他需要進行保護的區域內,劃定保護河段和保護流域區,禁止進行水電工程建設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設。
應真正把加強地區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根本點和切入點,對嚴重破壞和影響生態環境、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的水電建設項目,應該重新進行評估和審查。對于大型水利工程項目而言,業主不可能對工程現場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管理。
3.因地制宜,確定適當的開發目標。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補償費用會越來越高,因此考慮社會穩定和保護耕地資源,在規劃時應因地制宜、選擇適當的開發目標,對于移民和淹沒耕地少、生態環境問題少的河流,可以100%地開發;對于移民和淹沒耕地多、生態環境問題大的河流,可以放棄部分河段的開發或采取70%~80%開發率。
對能源的開發,不可僅僅盯著眼前的、局部的經濟利益,而應該著眼長遠,對整個生態系統負責。應按照“大水利”思路制定總體規劃,徹底改變“技術經濟最優”的工程目標。工程項目的選擇、建設和運營都要真正體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籌兼顧。
綜上所述,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設的生態環境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水利工程生態問題的突出不僅降低了工程的效益,同時使得人和自然的和諧遭受到了破壞。要想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必須轉變我們原有治水思路,對水利工程的建設應該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就隨之產生了。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能有效的將生態化建設融入到水利工程建設中來,能有效的解決水利工程建設導致的生態問題。
關鍵詞: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生態建設
中圖分類號: TV85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6.19.036
1生態河道的建設目標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活動的加劇,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對于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嚴重。無限的開發和利用,對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生態平衡被打破,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頻現,特別是水環境遭到破壞。所以開始進行生態建設,對河道提出了自然型河川等理念,也就是對河道進行科學的治理,使之達到自然生態,恢復原有的功能,極大程度改善水環境,使河道水面得以還原,河岸得到綠化,與現代社會發展相協調,既有現代氣息又具有自然河道的風貌。
1.1恢復河道的生態功能和本來面貌
河道的基本功能是泄洪,所以對于河道的治理,首先要進行清理河道中的一些阻礙水流的淤積物及一些垃圾雜物,使河道行洪暢通,再對河道進行科學的規劃建設,例如采用混凝土澆筑河床及漿砌墻進行護岸改造,使河道恢復應有的功能和本來面貌。對于城市河道,要根據實際情況把部分或全部混凝土河床進行拆除,使河底河岸出現自然侵蝕、沖刷的現象,這樣河道才能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深淺不一、寬窄相間、曲曲彎彎的水路,產生多種自然的構造,這樣才能使河道的生態環境變得豐富多樣,利于水生植物及動物的生存??偟脑瓌t是要利于河道的行洪能力,利于防汛,另外還要利于水流含氧,同時改善水生生物的生長條件,提高河道的自凈能力,改善水質。
1.2要還原水面,綠化河道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土地成了稀缺資源,許多地區為了擴大土地空間,把一些池塘、洼地填平,對于一些小的河溝,在上面蓋上了水泥板,這樣雖然對于治理污水有些益處,但卻減少了水面,失去了大量的水邊景觀。而在目前城鎮的發展過程中,人們越來越重視環境,對于水邊景觀的需求越來越強,很有必要進行水面還原。無論城市還是農村,都要科學合理的對水資源進行合理規劃,對于污水要經過處理后再排入河道,科學對河道進行規劃設計,促進河道水質的凈化,提高河床的水生植物生長環境,加強河岸的綠化、美化力度,營造富有生機的和可持續發展的河道生態。
1.3要進行豐富多彩的設計
在河道治理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結合河道及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適合的設計方案,在設計時要盡量進行豐富多彩的設計,護岸要采用各式各樣的設計形式,創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水邊景觀,要適合一些水生生物生存,例如一些魚類、蛙類、鳥類等。結合特定的河流、河段的自然生態,盡量做到保護生態環境,使之得到改善,要注意工程與生態的關系,既滿足人們對于水環境的需求,同時也要滿足適合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生態的要求。
2 解決河道建設問題的對策
2.1 因地制宜進行堤線和堤型的選擇
在選擇堤線和堤型時,一定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進行,要盡可能保持水系的自然形態,不要過多進行人為改變,自然水系都具有一定的蜿蜒性、分散性,相對散亂,缺乏人工的整齊劃一,但正是這樣的自然狀態才是最原始的生態,利于生物的自然生長。堤型要根據自然地理環境及周邊的環境因素而定,在確保滿足工程滲透穩定性及滑動穩定的安全基礎上,再適當進行人為改造,為植被的生長創造條件,相對來講,土堤較混凝土堤具有很好的優勢,利于植草綠化,利于生態的協調。
2.2河流斷面設計要力求原貌
針對于一些河流的縱、橫斷面,要以泄洪安全為前提,再進行多樣性變化設計,盡可能保持河流的原貌,達到淺深結合、寬窄并存、曲直相映,使河床的原生態得以保留,同時也應符合現代城市發展需求的藝術設計,豐富天然水域景觀。
2.3河流岸坡的防護設計
河流岸坡多數具有一些原生植被,在河道治理過程中,要盡量保持原來形態,處理時不要大面積進行削坡,不要為了追求斷面統一化而人為破壞岸坡原來的植被,如果是土質堤坡,盡量少用混凝土、干砌石、漿砌石等材料進行治理,要采用適合在土壤生長的植被進行保護,通過植物達到防沖固坡、保護河岸的目的。對于易受雨水、河水流動侵蝕的河岸護坡,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加以預防和治理,科學布置坡岸植物,減少侵蝕力或增強抗蝕力。要盡量保護岸坡坡腳附近的深潭和淺灘,這是河床多樣化的表現,為生物的生長提供棲息場所,增加與生物的和諧性。
3結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環境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綠色、生態、環保的自然環境越來越受到得重視,在河道的治理過程中,也必然要向生態、環保的方向發展,在確保河道基本的行洪防汛功能的基礎上,要充分利用河道的自然優勢,科學合理進行設計,使河道保持或恢復自然的生態功能,發揮其應有的自然景觀功能。
參考文獻
[1]銀建慶.淺談我國發展生態水利的重要性[J].甘肅農業,2012,(06).
關鍵詞:生態修復;水電水利工程;水土流失的治理
1 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水土流失問題的特征
在進行水利工程相關建設中,不可避免地要對周邊的生態環境、地質情況產生影響,尤其是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出現的水土流失問題,這已經成為我國水利工程建設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而水土流失問題將直接影響到當地的生態平衡,甚至引發更嚴重的自然災害,給水電水利等方面的施工帶來隱患,阻礙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行,也不利于國家開展的和諧社會的相關建設。對于在水電水利的工程建設中,如何減少由于建設施工所引起的水土流失也就成為了水利水電施工的當務之急,想要有效地對于上述的水土流失問題進行預防和治理工作,首先要從原因上進行分析,找出發生相關問題的關鍵,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使相關問題減少甚至不再發生。
1.1 以點、線為分布特征的水土流失
比較典型的線狀水土流失,集中在:水利灌溉工程和運送水資源的溝渠工程中。主要的特征是在整體的工程設計中,存在著長度較大的工程設計路線,此類工程中路線的設計通常在數十公里以上,在長距離的施工建設中不可避免地會形成水土的流失問題,同時,也因為工程跨度較大,線路又比較長,給相關的治理問題帶來了不便。由于通常是對于輸水渠道進行的相關施工,所以在水土流失的問題上,沿線路發生的水土流失也就具有“線”的特征。
“點”式的水土流失現象,通常發生在施工和交通較為不便的山地、森林地區。因為在進行該地區的相關修建、修復工作過程中,由于場地等因素限制,加之水利水電施工中涉及的區域較大,因此在進行相關的施工行為時,不可避免地就會破壞掉原有的地表植被或者地質方面的穩態,從而引起水土的流失,此類水土流失的特征是,開始時集中于某一區域內,進而形成水土流失的擴大。
1.2 對植被長久的破壞性
水利水電工程本身的占地面積就較為龐大,對于區域內植物又不能很好地保護,在水利工程的建筑面積中,大部分的占地是永久的,也就對土地形成了永久的侵占,同時高強度的工程建設對于面積底部也會有擠壓硬化的作用,使得土壤很難再參與到生態平衡的構成中去。此外,在進行水電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方面各種型號的建材,同樣會對區域內的土壤產生影響,降低土壤的肥力,進而影響到生態環境中生態平衡的自我恢復。不僅使土地水土發生流失,還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水土流失的問題存在著恢復較難或不可恢復的問題。
1.3 工程項目種類多引起的水土流失方式繁多
由于我國自然水域中存在著較為廣泛的地域和復雜的地質水文情況,在進行相關的水電水利工程施工時,不可避免地會根據當地的相關施工環境進行施工,而不同施工方式的選擇也造成了水土流失問題的復雜性,在水力和重力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可能會發生山洪、滑坡甚至是泥石流等嚴重的自然災害,而引發原因的多樣性也就影響了相關的行業內部不能形成一個較為具體的行業規范,這也給水電水利工程中水土流失的防范治理工作帶來了困難。
1.4 工程動土量大,渣土影響面積大
水電水利工程的工程性質決定了其施工過程中對于動土量的限制,土方開挖量大,是目前水電水利工程中不能避免的問題,在施工過程中,土方開挖,渣土處理,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原工作區域內的水土穩定情況,此外渣土的處理也會影響到出渣區域的水土穩態。此外,在開挖過程中對于土壤和生態平衡的破壞不能夠在一定的時間中迅速恢復,這就使得未恢復場地在一定時間范圍內,水土流失的不可控制性。在土體的開挖過程中,在土體的整體范圍內會形成一個松動的作用,這個作用會使得原本的土體變得松散,即使施工之后進行回填工作也不能使土體恢復到原來的強度,這也在另一方面加劇了水土的流失,同時也為水土流失提供了源頭。
1.5 水土流失情況多集中在項目施工的初期階段
在一般的項目建設中,通常情況下需要對場景進行“三通一平”的處理,對于場地進行相對應整理時,不可避免地會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開挖,這樣的工作也就造成了土體的不穩定性,即使在場地整理完成后采取對應的加固工作,在加固工作未到位或者沒有建立起穩固的土體結構之前,對于水土流失這個問題還是沒有相應的抵抗能力的。
2 生態修復在水電水利工程水土保持中發揮的作用
對于水電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工作,目前較為有效的方式就是進行相應的生態修復工作,有效地保證水土的穩固性,為施工的安全提供保障,同時合理地進行生態修復工作也能夠有效地整合資源,減少在水土治理方面的投入從而提高水電水利工程的效率,節約成本。
2.1 減少災害的產生
生態修復對于水土保持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在進行了一定的生態修復工作后,可以明顯提高植物的根系生長和對土壤的固定能力,而土壤得到穩固也就等同于土壤擁有了更好的蓄水能力,從而滿足水土流失的治理需要。控制住水土,才是從根源上對于水土流失的治理。
2.2 促進相關行業利益和效率的綜合性提高
水電水利工程的本質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水資源進行的社會資源創造,但是在具體的施工建設上,受限于目前的施工手段和工藝流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定的水土流失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到人們對于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利用。同時由于水土流失問題帶來的自然災害,也會威脅到項目中人員的人身和財產安全。因此應用生態修復手段進行的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人們可以利用的自然資源,也保護了相關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也從側面提高了水電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
3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幾項技術
3.1 保護表層種植土,確保生態修復植物重建的土壤資源
土壤是生態修復措施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土壤資源的數量、質量同生態修復的效果密切相關。在水利工程“三通一平”等工程施工時表層種植土往往同開挖棄渣堆至渣場或被回填掩埋,因開挖、回填施工具有不可逆轉性,在后期土地生態修復植被重建時,短缺的表層種植土成為重要制約因素,直接影響到植物措種植施實施的質量甚至能否實施也是個問題。因此,開展表層種植土收集儲存是水利工程實施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重要前提。
3.2 減少生態植被的破壞,維護其原有生態系統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減少對現有生態植被的破壞,維護原有生態系統是最有效的生態修復途徑。水利工程施工擾動面大,原地表植被被擾動破壞后,將散失其生態功能,被施工地所取代,不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增加植被重建難度。水利工程施工雖然在征地紅線范圍內進行,但并非紅線范圍內可以隨意進行施工擾動。施工中應避開植被良好區,控制施工占地,提高場地重復利用效率。
參考文獻
[1]戚建林,童少波.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在水利工程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0).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精神,水利部提出加快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水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分。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在于水生態保護,加快水利建設,建設生態水利已成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水利工程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生態文明建設對水利工程建設也提出了更多高的要求,生態水利工程的發展愈加迅速且具有時代性。很多人過于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帶來的經濟效益,忽視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在水利工程建設中,如何實現工程建設與生態系統保護和諧發展,如何建設好生態水利工程,大力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至關重要。
1 傳統水利工程與生態水利工程的區別
近年來,我國的傳統水利工程正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建設階段,人們通過開發、利用、改造及控制河流等手段,滿足了日益增加的供水、發電、灌溉、防洪等需求。但是,水利工程的建設會不同程度的影響河流生態環境和陸生生態環境,比如會影響氣候、土壤環境、地質、河流的水質水溫、陸地環境及生物、人文環境、森林和植被等。我們正面臨著淡水短缺、生態環境逐漸惡化的嚴酷局面,這些與水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建立良好的生態系統,發展生態水利是十分不符的。
相較于傳統的水利工程,生態水利工程更注重對自然生態的保護、改善或修復,以強調生態、服務生態為建設目標,以經濟性和環境友好性為設計重點,更關注其生態效益??梢哉f是加快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生態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轉變。
2 生態水利工程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性
2.1 典型的生態水利工程
生態水利工程分為直接保護改善生態型、替代型和綜合型3類。從古至今,都有典型的工程案例,且其意義重大。例如中國最早的保護生態的水利工程是大禹治水疏通九河,因其疏河而保護了黃河流域生態,抵御了洪澇災害的侵擾;典型的替代型生態水利工程是秦始皇時代修建的靈渠,溝通了湘江和漓江,解決糧草運輸,對統一嶺南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該工程還以“三七分水”的形式實現了對湘江原河道的生態保護;都江堰是綜合型生態水利工程的典范,歷史悠久且效益顯著,它將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完美的結合,做到了人水和諧、道法自然,同時還發揮了巨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中國古代建設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而今,生態水利工程建設越來越多,其生態效益十分顯著,有塔里木河調水、黑河調水和扎龍濕地補水工程,桂林兩江四湖的建設,北方黃土地區的淤地壩建設以及小水電等。
2.2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生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護生態,更要改善生態,這就要求我們興建更多的生態水利工程。生態水利工程不僅高效開發利用水資源,還妥善保護環境資源,體現了人與自然、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關系的和諧統一,符合了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需求,構建了傳統水利工程和現代生態學的有機結合。
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治水的各項工作都要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堅持可持續發展,處理好興水利、除水害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水生態文明建設要求著力加強水土資源保護和修復、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要求著力抓好重大節水供水工程建設。而生態水利工程建設在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國土開發格局優化、促進資源節約、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和保護環境、以及建立水生態文明的制度保障體系中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已成為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
2.3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要求與措施
2.3.1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整體要求
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要始終遵循保護和恢復多樣化河流、保持和維護自我恢復能力、以修復整個水域生態系統為目標等3個原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生態環境保護優先”的方針,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益。
2.3.2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具體措施
“從水利實際看,任何一項水利水電工程,其本質都應該是生態工程”。建設生態水利工程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這就需要科學布局治理開發工程,全面落實水利工程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不僅要在工程的規劃階段融入生態水利的理念,而且要將其融入工程建設的每個環節中去,這就要求工程既要滿足整體系統的生態要求,還要滿足個體的生態設計要求。在水利工程的前期規劃、設計、施工方式和方法、后期管理和運行等各個環節滿足生態要求,努力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在工程的規劃設計中,工程設施必須符合水文學和工程力學的規律,嚴格按照規范進行內容設計,并與環境工程設計有機結合。在施工過程中,應優先采用生態環境友好的技術措施,做好污、廢水棄渣處理,加強工程環境監測,做好工區保護等。施工完成后,落實竣工后跡地恢復,并實行規范管理、科學管理、依法管理,施行引入生態水利工程的后評價,建立工程生態環境影響的監測和反饋機制等。
3 展望
伴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供水量的需求不斷增加,排污量也在增加。同時,面臨著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水資源短缺的局面,加強水生態與水資源環境保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已成為現代水利建設的主要內容。生態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和生態建設的有效結合,既能實現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能保護和尊重自然生態環境,會是未來水利工程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