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21 14:45:14
序論:在您撰寫品格教育的意義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品格(character)的本意是在蠟藥丸、玉石或金屬表面上刻劃,意味著“雕刻、銘記”,品格的意義猶如一個有特色的標志或符號,也有“行為的典型和道德規范”的涵義,系指一般人具有的長久的特質與品質。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又稱為品德教育,是人的道德素質的核心,是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一般用來描述對孩子未來在個人和社會生存有幫助的教學。為培養良好的品性,而加以教育的訓練,內容包括智慧的啟發、良好習慣的養成等。近幾十年,尤其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社會越來越意識到人們常常對個人權利比較關注,而不注意個人對家庭、社區以及國家應當承擔的固有的義務和作為公民應盡的責任所產生的道德危機。近年來,品格教育成為以美國和加拿大為代表的北美地區國家及中國的臺灣地區的道德心理學最關注的話題和研究領域,各種新的研究項目和觀點不斷涌現,楊韶剛在進行研究后認為“因為真正的品格教育是滲透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況且,目前他們的很多研究證據也已表明,只要能恰當地實施品格教育,就能對學生的品格和學習成績產生積極的影響?!盵1]
二品格教育實施的迫切性與必要性
幼兒期是個體品格形成的重要要時期,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幼兒期是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基本的人生觀、價值觀的逐步形成階段,很容易被外力所塑造。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同時也出現一些影響幼兒優良品格狀況。首先,現代社會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信息的傳遞速度更加快,也更廣泛,幼兒可以從網絡、電視等途徑接受到更多的信息,但這些信息并不一定是符合社會道德規范。其次,隨著人們對幼兒期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機構蓬勃發展,但也存在著許多辦園者及幼兒園管理者為了迎合抑或追求眼前的利益,一味強調幼兒的智育、認知能力等。最后,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獨生子女的趨勢,大部分的家長忙碌于事業,孩子由長輩來照顧,因而普遍存在孩子以自我為中心,較少考慮他人,要做到具有大愛、感恩、責任……等品格,就更難了。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兒童雖然只占到我國總人口16.60%,但卻是我們全部的未來,要培養具有良好品行的下一代,急切需要從幼兒階段開始。培養幼兒良好的品格也顯得尤為重要:
第一,自古以來,我國教育就包括禮、義、仁、智、信的教育內容,孔子(551-289)在道德論上,就把“仁”作為其道德理論的核心原則:提倡輕天道、重人事的人道觀,提倡以培養君子人格為目標的道德教育。同時也非常重視道德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如《顏氏家訓》《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等,可見我國從古代就非常重視道德品質在教育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第二,關于良好的品德的培養,許多國內外教育學者都進行過思考,無論是蘇格拉底的理性主義還是亞里士多德的美德在于選擇。丁錦宏曾在其《品格教育論》中進行分析總結,認為“品格教育不會排斥任何有作用的道德教育方法,包括灌輸、價值澄清、認知推理等,只不過要反復強調的是,受教育者的“品格”(道德品性)形成,才是道德教育追求的最終目標?!盵2]
第三,《綱要》在教育內容與要求中指出:要“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在這里《綱要》把促進幼兒情感、態度發展放在前列,并且在《綱要》中的教育評價部分再一次強調與指出“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識和技能,忽略情感、社會性和實際能力的傾向”。華愛華(2007)指出《綱要》之所以如此強調,是因為當我們的教育在激發幼兒的內在動力,喚醒其主體意識的同時,諸如獨立、自制、專注、秩序、合作等這些終身受益的品質也在不斷地潛移默化之中了。[3]品格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教育才能是持久的、讓幼兒終身受益的。
三幼兒園開展品格教育的策略
品格教育要出成效,幼兒園的全體教職工都有責任從事品格教育,并身體力行地推廣相同的核心項目,幼兒園的管理者、老師、保育員、后勤工作人員、校車司機、清潔阿姨都必需在這方面做出表率。在良好的整體環境氛圍及團體動力下,不斷通過有計劃地實施開展符合幼兒年齡特征的教學活動及教學方法,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與建立健全正確的是非觀念,不斷地反復,強調,從而讓良好的品格行為不斷內化為幼兒自身的品行習慣,才能實現培養幼兒優良品格的目標,并促進教師、家長、幼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開展品格教育的相關策略有:
1將品格教育融入到幼兒的每日生活當中
孩子的禮節、服務、分享……,這些好的品格都是需要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做起,在老師及接待“小禮儀”每一個清晨都會在幼兒園門口迎接來園的小朋友,互相微笑問好,并對為自己服務的人員(保安叔叔為孩子測量體溫、小禮儀為孩子按免洗消毒液消毒雙手、保健醫生對孩子進行晨檢)說聲“謝謝”。日常生活中,不論是老師還是幼兒在交往的過程中要說“謝謝”、“請”。不得已需要打擾到別人要說:“對不起,請打擾一下”,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都要求禮貌,并且表現出對別人的尊重。同時也教育幼兒在公共場合需要注意到謙讓、等待,與小朋友之間相處,要懂得寬容等等。
從小培養幼兒獨立意識,從生活中最小的事情做起,例如:某園的室內是木質地板,需要更換室內鞋,孩子到進入教室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換室內鞋,二歲多的孩子就要獨自換好室內鞋,再將室外鞋放在鞋柜中自己的位置。剛開始老師會花很多的時間去指導孩子,但當孩子學會時,也增強了孩子的自我服務品質。進餐過程當中也會引導孩子自己取餐具、自己盛餐,吃多少,盛多少,剛開始時,可能要花一些時間,但當孩子能完成時,他也學會了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提升孩子的責任感。在幼兒園里,在幼兒的每日生活當中有很多這樣的細微的環節,但是它們卻是培養孩子良好品格習慣的大事。
2開設品格教育課程,并將品格教學滲透到各科教學當中
品格教育是一個需要長久練習與深入滲透的過程,所以教育者應該制定相應的教育計劃,按照計劃進行兒童的品格、道德的培養。我開設專門品格教育課程,選取適合于幼兒的品格教育主題,老師利用講述法、討論法、情境表演法、提問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利用品格學習單詞,加深幼兒對品格主題的認識。學習靜思語,鞏固幼兒對品格主題的教育。開展經典誦讀(《弟子規》)活動,讓幼兒從小了解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與規范,如何做一個有仁德的人。
品格教育的養成并不光靠品格主題教育課程的實施,事實上在幼兒園的其他課程也處處滲透著品格教育。如語言活動中,《聰明的小雞》,老師在與幼兒分享當一只小雞遇到一只想要吃掉它的狐貍時,弱小的小雞沒有害怕,勇敢地想辦法來擺脫自己的困境。讓孩子明白遇到事情要沉著,勇敢?!缎⌒苌×恕?,讀本中展現了一個以友愛為主題的溫馨故事,當小熊生病了,可憐地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好朋友小兔子來看望它,并給它熱心的關懷與照料,也許孩子還不能說明白什么是仁愛,但從閱讀的過程中懂得以實際行動培養與同伴的友誼,懂得關愛他人。
在數學教育活動中,在分類、配對、數與量的結合、運算活動也可以培養幼兒獨立思考、責任、認真努力的好品格。在藝術教育等教學領域同樣都可以發展幼兒的精細動作,手、眼協調能力、創造力、專注力等良好品行。
3開展各類以品格教育為主題的各類活動
基于兒童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我園在進行品格教育時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如開展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競賽,讓孩子懂得自我服務;開展品格寶寶評選活動,樹立榜樣;觀看影片《獅子王》,《生命教育影片———用腳飛翔的女孩》等幫助孩子能夠面對害怕,并想辦法克服害怕心理,并嘗試解決問題,正視自己心中的恐懼;開展“端午粽子節”活動,組織兒童親自參與到包粽子活動中,通過動手實踐,體驗合作交流帶來的樂趣,促進兒童的獨立生活能力;通過開展本土化的校外教學活動參觀惠陽區將軍紀念園、惠陽區消防大隊、惠陽區半島一號公園、惠陽區大劇院等,培養兒童的愛國、誠實、正直、勇敢、分享等良好品質,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品格教育。
4立足家園合作,形成品格教育合力
在家長對幼兒教育的認識還不夠充分時,往往家長會過于重視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尤其是中大班幼兒的家長,過于重視孩子對知識的接受情況,但那其實只是幼兒發展過程中的一部分。幼兒是否懂得與同伴、老師交往?是否懂得與同伴分享?是否認真專注參與各類活動?遇到困難時,如何處理、生活習慣如何?又如何發展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等等,關于幼兒品格方面的關注并不是那么多。
但幼兒園與家庭的關系,也存在伙伴關系,而“伙伴關系中,每個成員都被認為是重要的,都被認為是‘兒童的專家’。”[4]所以家長是否理解并支持品格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得到家長的支持才能形成合力,協助教師更好地工作,因此幼兒園積極地行動,通過家園共育欄中的“好品格、好人生”推薦最新的品格教育書籍,宣傳關于品格教育的好文章;通過每月“給寶寶的話”“幼兒成長檔案”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品格方面發展的情況及表現,邀請家長為寶寶及時記錄“品格寶寶護照”及時記錄寶寶在品格方面的一些優良表現;通過不斷電訪、家訪等多種途徑與家長進行溝通,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培養孩子良好品格的一些方法、并注意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品格,架起家園溝通的橋梁,達成共識。
總之,品格教育是一種教導人類美德,積極向善的教育,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當中不斷傳承,而現今也被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公認。3~6歲是培養幼兒良好品格的一個重要時期,幼兒園有責任不斷提升教師素質及教育教學能力,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幼兒良好的品格,并努力取得家長的認可與配合,共同為培養幼兒良好的品格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楊韶剛.一種新的道德心理學研究取向[DB/CD].http:// /newsInfo.aspx?pkId=3924, 2006-11-09/2011-10-27.
[2]丁錦宏.品格教育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30.
關鍵詞:初等教育專業;高職院校;審美品格
中圖分類號:G71
高職高專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初等教育專業對人才的培養更具有特殊性,既要考慮到小學教育現狀對師資的要求,又要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來考慮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終身發展的密切聯系。作為教師應如何構建與時代相適應的知識與能力結構,已成為師資培養中值得關注的問題。其中,作為人的審美活動中對美的認識、理解和表達的審美品格的培養也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加強審美品格培養完善高職院校初等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我國高職高專教育,經歷了40多年的風雨歷程。在飛速發展中,為培養人才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高職高專院校要想培養出合格的專業人才,積極發展高職高專教育,正確定位高職高專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尤為重要。梳理我國各歷史時期的相關文件發現,國家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具有一些規律性可供教育者遵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就明確提出:"職業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會,著力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接受職業教育的需求,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1]
尤為突出的體現在"加強審美品格的培養,在初等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側重于審美創造性的培養上,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能夠適應新時展需要的初等教育專業型人才。"[2]
如今,初等教育的專業化使"審美品格的培養不僅成為傳播社會知識、表現內心情感、滿足審美需求的重要途徑,而且要為一定的社會經濟發展服務。"[3]高職高專初等教育專業所培養的人才具有一定的自身特點,這種特殊的培養目標是由此類學校的特殊教育定位所決定的,具體來說,初等教育專業培養的師資,將面向小學階段的兒童進行施教,他們將擔負起啟蒙兒童心智、培養兒童情操的重任。為此,提升教師的審美品格,可以將教師的教育目光指向美好而通透的教育境界和多元化的思想范疇。同時也可以啟迪教師的教育智慧,以達到在教育教學中以明確的教育思想、獨特的教育風格、完美的教育情境,來感染和熏陶小學階段的學生,促進其健康發展。
(二)加強審美品格培養滿足高職院校初等教育專業人才自我實現
從人類社會發展史和審美發展的歷程上看,一個高度發達的社會必將注重整個社會的審美品格的提升。追根溯源,人類對美的追求是從未停歇的,這是一種本性的展現,更是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高度發達的社會,既是物質高度發達的社會,又是精神文明高度發展的社會,而且高度的精神文明對人類審美生活的要求將更加完善。離開對美的追求,精神文明將不復存在,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審美理想也將迅速瓦解。
由于審美需要包含著對美的追求,而這種追求是一種實現人的全部潛能的愿望,因而這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需要。現實生活中功利主義的巨大力量雖然使人們無法擺脫,但人們卻無法忘記心中最為原始而真實的心理需要,這就是從心底里萌生的自我實現的需要。在審美活動中人的身心可以得到暫時的解脫,從而使心靈的重負得以減輕。
"馬斯洛需要理論將審美需要列在第六層次,第七層次是自我實現,可見,審美需要實際是自我實現的一個重要方面。文學藝術是人類審美創造活動的典范形式,理所當然地是屬于滿足人們審美需要的一種活動。"[4]初等教育是一種創造性教育活動,正如藝術家渴望創作,其動機之一就是要把自己的情感表現出來,創作者在作品中情感得以宣泄。而作為未來小學教師的師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充分地自我實現,以達到美好情感的自然流露與表達,審美品格的培養恰恰可以做到這一點。為此,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品格,有助于幫助學生超越現實的局限,使生活中的美與愉悅在審美活動中得到充分展現。
(三)加強審美品格培養滿足高職院校初等教育專業人才專業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固然與其職前培養有著密切聯系,但專業外的某些素質,也對其專業發展產生著主要影響。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又各不相同。[5]21世紀以來,我國社會進入了新格局,在物質財富日漸豐富之余,人們對審美品質的需要也有了更高層次的提升。審美開始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審美因素已經成為衡量社會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性因素。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要素也要求人們從審美的角度去審視??梢哉f,社會物質生活的飛速提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廣泛而豐富的具有藝術性的審美空間,并逐漸構成較為濃厚的藝術審美氛圍。為了使平庸,低俗的審美趣味轉向更為完善的審美格調為人們的審美品格的養成還應有積極的引導。
優良的審美品質是教師專業發展中影響很大的因素,它直接影響其教育教學的質量。教師只有具備多元而開闊的審美品質,才能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任。而教師的專業發展又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滋養和進步的。教師面對著社會因素的影響,反過來教師又要以其自身的認識與理解來汲取周圍環境的營養,進而去影響學生。
初等教育專業是培養未來小學教師的搖籃,小學生的身心成長,精神層面的構設尤為重要,進一步提高兒童審美情趣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教師的言傳身教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兒童的成長也將影響到社會文明的進一步推動和發展。為此,在對未來初等教育人才的培養中,注重對其審美品格的培養尤顯重要。
[1]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2][瑞士]M?L?戈德斯密德.展望新世紀高等教育:理論學習與職業生涯的中介[J].高等教育研究,1999,6:151.
[3]安萍.論高校通識教育的性質與實施[J].教育學術月刊,2008,5:145-148
一、品格是什么
品格就是有愛心、懂得尊重他人、獨立自信、有責任心、誠實、自律、勤奮、勇敢、寬容、節儉等。我們教孩子學禮儀學品格,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從小成為一個懂得自律、懂得尊重他人、具備一切美德的人,所以禮儀品格教育就是教孩子如何做人的教育。為什么要在幼兒期開展禮儀品格教育(2歲半~6歲,是幼兒社會行為規范敏感期)?有一個著名的盲貓實驗,是說在貓的視覺發展敏感期內將貓的眼睛蒙上,等過了視覺發展敏感期再把蒙眼睛的布去掉,貓的視力就永久不可恢復了。還有狼孩的故事,一個孩子出生之后就和狼生活在一起,具備了狼的生活習性。8歲的時候人類發現了狼孩,狼孩回歸人間,可是經過7年的時間,這個狼孩只學會了29個單詞,不能說一句完整的話,而且夜間嚎叫和爬行的生活方式也沒有太大的改善,最終這個狼孩抑郁而亡。與之相反的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期間的事情,一個日本兵橫井莊一迷失在一片大森林里,等若干年之后人們發現了他,他重回人間之后僅用了82天的時間就完全恢復了人類的語言和生活方式,并且結婚生子,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狼孩錯過了幾乎人類發展的所有敏感期,他已經很難完全恢復人類的生活方式,而橫井莊一卻在人類社會中完成了其發展的所有敏感期,回歸人間之時非常容易就恢復了人類的生活方式??梢娒舾衅趯θ说挠绊懚嗝粗卮?,抓住了孩子發展的敏感期就是抓住了孩子幸福的一生。
二、在幼兒園開展禮儀品格教育有非?,F實的意義
我們在幼兒園工作,最擔心的是事故的發生,一旦事故發生,教師和家長之間的矛盾就不可調和,而由此給幼兒園帶來的傷害和負面影響也非常嚴重。這個時候作為教育工作者,如果我們從小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行為習慣,孩子的常規好了,孩子就變得彬彬有禮,他們會懂得用一種有禮貌的方式處理和小朋友之間的關系,互相爭搶玩具的情況就不會發生了,反而會懂得在出現問題時主動并用合理的方式解決。學會了交往、懂禮儀、文明講禮貌,那么事故率可能會大大降低。家園之間最大的矛盾點就會降到最低,而惡性事故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會降低。
現在家長對教育孩子都十分頭疼,不是因為自己的孩子不聰明,而是因為孩子不懂事。在家里像小皇帝一樣,對父母呼來喊去,他們不懂得如何與自己的家長進行和諧地溝通、友好地交流,見了別人愛搭不理,遇到困難只會號啕大哭。不懂得用勇氣去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只是在溫室中、家長的庇佑下成長,不能夠獨立,無形中會有一種依賴。那么當我們的孩子由于接受了我們幼兒園的禮儀品格教育,變得尊敬父母了,變得會招呼客人了,變得落落大方了,朋友見面就夸自己的孩子懂禮貌,遇到困難會想到自己想辦法解決了。家長看到孩子的變化,家長肯定特別高興,他們會到處跟別人說:這個幼兒園特別好,這個老師特別好!成為我們的免費宣傳員。
三、在幼兒園進行有效的禮儀品格教育
那么,如何讓幼兒園的禮儀品格教育更有成效呢?如何讓我們的孩子變得更知禮、懂禮呢?
首先,教師要上好每一節禮儀品格課并注意延伸。那么怎樣上好每一節課呢?可以嘗試用以下一些教學方法:
1.故事啟迪法
通過一個小故事讓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起到教育的作用。另外還要注意進行延伸活動:把講故成演電影、畫故事、創編、仿編、表演故事等等。
2.示范演示法
如,教孩子怎樣遞接物品,教孩子怎樣敬茶等等就可以用這種方法。
3.情景表演法
如,指導孩子表演慰問病人、讓座、幫助別人、孝敬老人等等情景,因為情景表演的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會很感興趣。
4.童謠法
教給孩子一些有關文明禮儀的兒歌、童謠,讓孩子從受益,把兒歌融入孩子的生活中。
5.活動競賽法
可以班級為單位,也可以年級為單位進行,把學過的有關文明禮儀方面的知識整理出來,進行文明禮儀知識問答比賽,并設好獎項。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積極性,還可對所學知識起到一個鞏固的作用。
總之,要把課堂上的東西延伸到活動中去,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在愉快的環境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不再是強硬的教學,不再是單調的教,而是學生和教師之間一種默契的合作,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容易掌握所學知識,才能在幼兒的生活交往中發揮教育的作用。我們做的每一節教學活動都應該是活動化的、游戲化的,孩子不僅僅是聽,還要參與、體驗和感受。此外,教師還要注重每一天的“言傳身教”。教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孩子喜歡模仿,所以教師的行為一定要給孩子正確的示范作用,教師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如果教師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習慣,就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發展。當我們舉起一本書扔過去時,孩子就學會了舉起一本書扔給小朋友;當我們快步在教室里面奔跑時,孩子也不會聽我們的話慢慢在教室里走。那么我們教師可能會頭疼了,我們都不懂這么多的禮儀,習慣養成這么難,怎么辦,我們就要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要求孩子做到的我們一定要做到,將禮儀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把禮儀教育貫穿于幼兒一日生活的入園、離園、盥洗、教學活動、戶外活動、進餐、午睡等各個環節中,隨人、隨時、隨地、隨事地進行隨機教育。我們可用歌曲來提示孩子應該做什么。如,孩子該洗手了,就給他們放洗手歌;孩子該進餐時就給孩子放進餐歌,并從兒歌中讓孩子學會怎樣洗手,怎樣穿衣,怎樣排隊,怎樣進餐等。孩子養成了習慣,教師根本不用嘴巴說,孩子聽到相關兒歌就會自然而然地去做該做的事情了,這樣教師也輕松,孩子也會很樂意地去做。
【關鍵詞】品格教育;生物學科
一、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我國傳統的道德教育,實質上就是“品格教育”?!叭省薄傲x”“禮”“智”“信”等教育理念,沒有一個不是指向培養學生的道德品格。新課程教育目標是“要培養素質全面、品格良好的人”?!八刭|全面”的重要內容就是生物科學素養與品格教育的相互交叉、疊加與融合。因此品格教育與國家推行的素質教育是一致的,在中學生物學科教學中滲透品格教育,也是實現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途徑。
二、學科教學中實施品格教育
在學科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品格教育,應當是有意識、有計劃的過程。依托課堂教學,專題講座、課外活動等多種學生喜聞樂見形式,結合學校的整體安排,開展學科教學中的品格教育的滲透。
1.課堂教學
課堂教育是對高中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環節,而教材又是課堂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要鉆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品格教育因素。在生物學科教學中,高中生物教材(人教版)蘊含著豐富的教育素材,結合自身理論的科學性、生物學史料的真實性和生物科研內容的客觀性,讓品格教育更真實、感人、可信,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的品格得到升華。
例如,在講述“科學家訪談”時,教師在介紹科學家的成就和貢獻時,仍當著重講述其貢獻背后排除萬難險阻的歷經。鄒承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簡陋工作條件下完成了當時全球領先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晶牛胰島素的人工合成工作;楊煥明放棄國外優厚的待遇,懷著一顆赤子愛國之心回國帶領中國科學家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孫儒泳不論嚴寒酷暑都堅持在戶外進行生態研究,在鼠類和魚類生理生態、鼠類冷適應研究上有重大成就。這些名人軼事讓學生沿著科學家探索的歷程,理解生物的本質和科學研究的方法,同時也激勵學生學習科學家獻身科學的崇高精神,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導學生專注于學業,發憤圖強。
又如,在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識中多處涉及目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利用所學的生物知識對社會熱點問題加以正確的認識和公正的對待。必修一第6章細胞的生命歷程講述到在體外保存和培養各種干細胞,使之形成組織或器官,用于疾病或意外傷害導致的損傷組織或器官的修復或更換。以此讓學生區分克隆人和醫學性克隆器官的不同。必修二第6章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講述到我國從一開始進行基因工程研究,就十分重視基因工程的安全性問題。2001年5月,國務院公布了《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研究和試驗、生產和加工、經營和進出口等作了具體規定。以此讓學生了解我國政府對待轉基因食品開發的慎重,讓學生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公正地對待轉基因食品。
2.專題講座
生物學科與生活氣息相關,可開展一些應景的講座教育。12月1日世界艾滋病防治日,借此契機,向學生講解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同時,也給孩子的心里播撒了關愛的種子。講座從生物學知識分析艾滋病病毒的致病緣由、傳播途徑;并借助濮存昕、等名人公益廣告,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關愛艾滋病的教育;佩戴愛心紅絲帶,讓學生用行動來宣傳艾滋病防治;學生交流自制的艾滋病防治宣傳海報。讓學生從了解艾滋到拒接冷漠,關愛艾滋病患者。在校園張貼制作的宣傳海報,讓關愛教育像陽光般灑進每個學生的精神世界。
3.課外活動
生物學科課外活動——熱帶魚養殖,吸引了許多高中生的興趣。因地制宜地開展生物課外活動的同時,有意識地融入品格教育。學生分組分批給魚喂食、換水,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勞動觀念。為了不過度喂食,設置喂食記錄表,記錄每次喂食的時間和劑量,提升學生的誠信意識。小孔雀魚出生后,學生又給做了宣傳單,讓關愛教育擴展到整個校園。目前小孔雀魚已經出生了3批。熱帶魚呈現出“魚丁興旺”的態勢,這也體現了品格教育與課外活動相輔相成。
三、形成性評價作用于品格教育
品格教育成果的體現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對此教育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更適合。形成性評價側重于分析、診斷教育過程與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反饋信息、以提高正在進行中的教育活動質量為最終目的。例如,在熱帶魚養殖的課外活動中,從日常喂食的勞動教育中引申出填寫喂食記錄表的誠信教育,通過照料小孔雀魚寶寶,進行責任教育;學生自發制作宣傳畫,讓讓關愛教育擴展到整個校園。品格教育就是在日常教學中點滴滲透,日積月累中慢慢浸潤學生的心田。
高中生物教學的目標在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生物教育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教師應當選擇出最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素材角度,達到新課改全人教育的目標要求。品格教育有了學科教學的依托,更真實、更有效。
【參考文獻】
[1]李占華,李繼海.生物學教學與素質教育[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02,22(3):51-52
關鍵詞:美國新品格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啟示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12)12-0158-02
目前,美國社會主流的道德教育模式是新品格教育,這種教育具有很多優勢,對培養美國公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價值觀做出了巨大貢獻。探討美國新品格教育的價值觀及其培養方式,對突破我國目前價值多元時代的“道德共識困境”、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所需要的價值觀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一、美國新品格教育的價值觀
價值教育可以追溯到亞里士多德時代。作為古代德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亞里士多德提出品格教育思想,認為人的品格不是先天形成的,主要依靠后天教育和訓練來養成。這一強調后天“實踐智慧”的思想為西方品格教育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20世紀20年代后,工業社會逐步取代城邦社會,美國傳統品格教育失去賴以生存發展的社區環境,漸漸走向衰弱,適應時展的進步主義道德教育興起。但該教育所倡導的道德相對主義在20世紀60、70年代給美國帶來許多不良影響,美國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失去對“何謂有價值”問題的道德共識,陷入道德虛無主義,并產生了眾多的社會問題。這種惡劣情形引起美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促使品格教育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回歸,并在20世紀90年代成為美國現代道德教育的主流思潮,即為新品格教育。
新品格教育一方面批判道德相對主義對道德標準的模糊界定模式,為公民提供主流的價值評判理念,另一方面繼承亞里士多德的“實踐智慧”,強調對價值觀進行習慣培養的重要性。這一價值判斷標準的突出特點是不再局限于過去的傳統美德,而要求根據時代的特殊要求和現實的情境需要采取符合理性的價值觀。這表明新品格教育的價值觀其關鍵不在于美德的內容,而在于因地因時制宜采取相應的行為。
二、美國新品格教育價值觀的實現途徑
1.采取顯性與隱性互動的價值觀培養模式,而且隱性模式的約束力更強
一方面,針對美國青少年沒有標準價值觀的缺陷,美國一些州實行具有代表性的品格教育課程計劃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讓學生加深對關心、責任等價值理念的理解和體驗。
另一方面,美國也有許多學校不開設正式課程,而采取非正式課程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價值觀。這種隱性模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在其他非道德課程中進行價值傳播,其核心觀念是讓學生在具體學科學習過程中進行道德實踐,培育價值觀學習社群。二是在學校和社會上營造能促進價值觀發展的環境。在學校內部,通過可視性或非可視性事物來反復提醒和強調核心價值,為形成潛在的價值觀影響力提供環境支持。在社會上,通過輿論宣傳和公益機構的構建,與學校形成一致性的教育環境,強化品格教育的核心價值教育功能。三是鼓勵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來體驗和養成核心價值觀。這些隱性教育策略無疑是成功的,墨菲在20世紀90年代末就對這種方式給予較高肯定[1] 。
2.實行學校與家庭、社區的協作模式,讓公民特別是青少年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掌握核心價值和美德
家長對青少年的價值觀養成起到直接作用,因此,美國的家、校聯系十分緊密。在家校協作中,學校扮演著推動者角色,采用許多機制鼓勵家長參與。在具體操作上,許多學校設立學生顧問職務,為學生和家長提供解決心理、情感以及學業等問題的專業意見,或開設提高家長教育技能的課程,為家長和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田納西州孟菲斯市的10個小學聯合開展家長培訓計劃,每周針對一個具體問題教授家長教育學生的技能,這種“家長工作坊”的方式讓參與者能更好地承擔培養下一代的責 任[1]。此外,學校還采取建立家長咨詢委員會、邀請家長成為家校合作的志愿者等各種方式促進家校協作一體化。
社區亦成為學校實行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場所。美國學校主要采取兩種方式與社區合作。一種是推行社區組織模式的教育,其特點是構成成員眾多,包括商業界、地方政府和宗教組織等,影響力較大。在這種組織模式中,社區家長服務機構的作用非常突出。該機構主要通過各種類型的家長教育課程,在課余不斷提升學校的價值觀教育質量。另一種是社區服務計劃,這種方式的特點是讓學生直接成為服務計劃的主體,學生通常能愉快輕松地掌握核心價值觀,因此該方式在美國備受歡迎,該計劃參與學生的數量和學生參加服務活動的百分比已成為目前衡量學生價值觀發展程度的重要標準。
3.實行“交互式主體”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價值選擇的自,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任何教育的起點和終點。傳統品格教育偏重家校的作用,學生在價值觀培養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自主性受到壓制。新品格教育打破這種局面,把學生看作一個不斷成長、不斷增強能動性的個體,尊重他們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和感受,既引導他們掌握核心價值觀,也豐富他們的生活實踐,讓他們在與社會的互動中真正理解和應用核心價值觀。
在實踐模式上,美國并不局限于學校系統,而是在家、校和社會一體化中進行。這種“整體”模式為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空間。一方面,學校為學生提供品格發展的主場所。課堂上,師生處于平等地位,自由討論各自的見解;課外,學生可以參加各種協會、學會或俱樂部,在活動中學會公平競爭、尊重他人等價值觀。另一方面,家庭和社會為青少年價值觀培養提供更豐富的內容。青少年可以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包括維護社會安全、保護生態平衡以及在圖書館、醫院等地方做義工等。通過這種三位一體的協作,學生個體鍛煉了自身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切實體驗到自身在價值觀教育中的主體作用。
三、美國新品格教育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啟示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最大限度地形成社會思想共識”的目標。十七大報告指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 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看起來體系宏大,但其內容很具體,隱含在我們每個公民的日常生活實踐中。要更好地讓這些目標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就需要一些具體的方法來實現。美國新品格教育的成功范式無疑為我國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一些重要啟示。
1.加強隱性約束力,使人們能夠自覺自愿地貫徹核心價值觀
目前,我國傳播核心價值觀的方式一般是在學校或單位直接宣傳教育,或采取德育課程進行教育。這些模式過于直接,不易讓人接受。借鑒美國新品格教育的隱性模式,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針對現代陌生人社會生活碎片化的德育環境,我國可仿效美國構建學校道德社群,以更好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先在具體課程中滲透這些價值觀,使這些核心理念成為一種群體意識。一旦確立了這種社群意識,它便存在于學校的日常生活中,具有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的強大效力,為構建社群奠定基礎。
其次,加強在學校和社會中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特別是不應忽視社會環境的作用。我國學校在可視性環境的建設方面已初見成效,但非可視性環境的建設還十分薄弱。因此,應制定規則,開展活動,大力營造非可視環境,讓學生在愉快和信任中接受核心價值觀。
最后,社會德育環境是需要重點建設的部分。目前我國社會媒介盈利性特征太突出,德育宣傳一直處于邊緣化狀態。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加強對這些行業的控制和管理,為我國核心價值體系確立正確導向。此外,要加強建設公益性的圖書館、文化館等,讓學生在節假日等閑暇時間能夠得到更多有益環境的熏陶。
2.加強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協作
目前,我國在建構價值體系時主要依賴學校進行,對于家庭和社會的作用卻較少關注,導致出現“5+2=0”的不良效果。因此,要使核心價值觀深植人心,必須整合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力量。
一方面,應改變家庭在德育上的“亞群體”地位,使其與學校積極配合,成為架構道德社群的重要力量。其參與方式可以參照美國的做法,提高家長對學校相關活動的參與度。應注意,家長力量的整合其關鍵不在家長自身,而在于學校的積極準備和溝通。要真正使家長角色融入校園,僅靠平時的簡單聯系遠遠不夠,可以仿照美國在校園設立家長工作坊,與家長充分溝通,并開展相應的培訓活動,提高家長對學生的監督能力。
另一方面,引入“社區”的全新理念,擴大對國民特別是青少年的價值體系建設隊伍,其具體實施途徑可聯系我國國情采取中式的社區組織模式或服務計劃。具體而言,我國可采取“社區入學?!?、“學校入社區”以及社區成為家庭和學校的紐帶三種方式?!吧鐓^入學?!笔亲屔鐣牟煌后w加入校園德育行列,根據學校需要為青少年提供相應服務;“學校入社區”是指學校與社會的各種部門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生活學習的實踐場所,共同培養和訓練學生;社區成為家庭和學校的紐帶是指社區以各種方式主動為家庭和學校提供義務服務,成為加強家校聯系的橋梁。
3.改變學生在價值觀培育上的客體地位,使之擁有更多自
我國德育從2001年已有改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以人為本”的德育觀和“雙主體”德育觀,為學生在德育課中的主體地位奠定了基礎。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我國的德育方法有較大改進,拋棄過去教師單方灌輸的呆板模式,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有效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但我國的德育方法較局限于課堂教學,這顯然不夠。要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管理潛力,讓其主動掌握價值觀體系,就必須給予他們更多的空間。比如在選修課上不應盲目追求考試科目的訓練,應讓學生選擇有利于自身發展的課程,在豐富的科技文化海洋中提高自身價值觀素養等。
在保持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的同時,也應開拓更多的領域為學生主體角色的培養提供舞臺。比如在課堂內外為學生提供進行各種活動的條件,如體育館、圖書館及各種協會等。但家庭和社會沒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支持,一些偶爾進行的志愿者活動流于形式,并沒有成為衡量學生價值觀的重要標準。我們應參照美國的做法,讓學生參加更多的公益活動,并提升這些活動在衡量學生品德方面的比重。只有真正在生活實踐中貫徹價值觀,學生才能從根本上接受并積極履行它們,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詩歌教學是古代教育的優良傳統。孔子《六藝》中就有《詩》這門功課。用詩歌來對兒童進行語文教學正是繼承和發揚了詩歌的精神。而當下兒童詩歌的教學存在著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一、詩歌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1.教材中兒童詩歌數量的貧乏
縱觀小學語文課本,一至六年級的課文中兒童詩歌僅只有十幾首,而且以低年級為主。如金波的《鮮花和星星》、冰心的《雨后》等,對于學生來說,這樣富有情趣的詩歌的數量還是少了一些。譚旭東老師在《童詩在困境中掙扎》一文中將童詩的尷尬處境精辟地概括為:(1)兒童文學家庭里的失寵兒;(2)新詩家族里的流浪兒。
2.教學方法單一
詩歌往往用凝練的語句去表達豐富的內容,短短幾十個字就能展現詩意的美景。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片面地對詩歌進行分析,將流暢的語句肢解為單純的字或詞,在分析字詞的過程中,不但一點點抹殺了孩子對詩歌僅存的那點好奇心,而且破壞了詩歌所創設的那種意境,那種美好。
3.兒童詩創作的蒼白
當下的語文課堂,兒童詩創作也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大部分老師總是認為學生的能力有限,詩歌的創作對孩子來說是很難的。于是,課堂上只是讀詩、解詩,很少涉及兒童詩歌的創作。在臺灣,語文教學明確規定,小學低段的課文以韻文為主,小學生從寫詩到寫文,寫詩是寫文的基礎。臺灣教育界認為,讓低段的孩子寫詩比寫文更符合兒童的年齡特點。
二、詩歌教學策略的思考
面對以上問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反復琢磨,希望能通過以下方法解決存在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幸福地徜徉于詩海。
1.及時的補充
兒童熱愛大自然,傾情于多樣的生活,但又很難將自己對生活的這份喜愛、這份體悟表達出來。許多兒童詩歌作品則做到了,幫助兒童更準確、更細致地去感受生活,更活潑、更鮮活地去描摹大自然。因而,在使用教材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一首詩的教學,拓展一個作家詩歌閱讀;由一位兒童詩人詩歌的閱讀,拓展到其他兒童詩人創作的詩歌的閱讀。這樣,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走進詩歌的世界,感受詩意的美好。詩人筆下的星空、明月、春風、夏雨、秋實、冬雪、飛鳥、走獸……都與孩子的情感水融。
比如,在教學蘇教版第二冊第14課《鮮花和星星》時,筆者在課堂上與孩子們一起欣賞了著名兒童詩人金波的這首小詩,在反復朗讀之后,在看圖背誦之后,孩子們是越來越喜歡這首小詩,因為詩中的鮮花是那么美麗,那么繁多。置身于花海,孩子們仿佛就是花海中的一朵花或一只蝶;詩中的星星更是勾起了筆者與孩子共同的回憶——在晴朗的夜空下,舉起小手,一顆一顆數著滿天的星星。于是,出示金波的兒童詩集《長出翅膀的太陽》就水到渠成了。孩子們帶著對兒童詩歌的好奇,帶著對金波的崇拜走進書中,走進一首首小詩里。
2.兒童的立場
在詩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保有一顆童心,這樣,才能和學生一起用學生的眼睛、學生的性情去學習甚至欣賞一首童詩。
如今,我們總是站在成年人的立場去閱讀兒童詩,總覺得那些詩歌平淡無奇,沒有深度,有時甚至會懷疑詩人的想象力??傊?,把一切看得太過簡單,太過容易,缺少了那份童真,缺少了那份浪漫。我們真的是應該站在兒童的立場去思考,怎樣上好兒童詩的課?
(1)讀一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边@句話讓我深深地明白了朗讀在兒童詩歌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兒童詩簡單易懂,形象生動。首先可以鼓勵孩子各自去大聲朗讀。自主性的閱讀充分發揮了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在朗讀中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然后,讓全體孩子拿著書本,大聲朗讀。此時,因為有了對詩歌的理解,他們朗讀起來,就津津有味了。最后,個別學生示范性地朗讀,更是可以激起孩子學習詩歌的熱情。各具特色的朗讀讓孩子對詩歌的學習充滿了濃厚的興趣。
(2)想一想。記得嚴清老師在聽完周益民老師執教的《力量,在冥思中拔節》后,曾說:“這堂課,我們不禁去關心蝴蝶的命運,不禁跟孩子一起通過美的文字去領略一種美的感情,去體悟一種人生的哲理,去享用一種凄美的詩意。這種很寶貴的情感是文化,這種很質樸的哲理是文化,這種凄美色彩的詩意是文化?!笔前?,詩歌中內藏的情感是詩歌的靈魂,是詩歌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于是,課堂上,孩子在大聲朗讀之后的思考就顯得尤為重要。課堂由“鬧”到“靜”,鮮明的對比,更是給孩子插上了思考的翅膀,在詩中讓思緒飛揚,在詩中讓情感交融。
比如,雪天,我領著我的小狗/從冰上走過/小狗也會嘆息/它說,很寂寞?!堆┨?,我領著我的小狗》
短短的幾句話,純凈得令人心顫。讀了之后,我們眼前馬上會出現“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的純美意境。整個天地之間是一片純凈的雪白,在這樣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我”和那只可愛的小狗,悄悄地從冰上走過,就如畫家手執畫筆,在一塊巨大而潔白的畫布上輕輕地畫下兩條生命律動的線。世界仿佛靜止了,但生命就如冰面下的河水一樣在涌動。簡單的語言和凄美的畫面表達的是一種純凈、寂寞的思想。這看似簡單的詩句卻透著深意,透著深度。孩子們可以根據詩句去思考,讀了詩句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圍繞這兩個問題,詩歌的情感就躍然紙上了。我們真的是需要站在兒童的立場去思考我們的詩歌教學的課堂,也只有
當我們站在兒童的立場才能在課堂上與孩子交流,與孩子共同成長。
在拼音里,音調是指一個音節的調子,一般來說一個音節包含四個調子,即第一、二、三、四聲,嚴格地講一個音節有五個調子,包括“輕聲”、“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和“第四聲”。從定義上講,每個音節都有五個調子,也就是有五個發音,只不過這五個發音不一定有五個漢字來對應,比如貴州方言"n?ng zi",普通話的意思是“什么”,在漢語里面沒有“n?ng zi”這個詞,"zhu?ng bao"普通話的意思是“莽漢”,同樣在漢語里面沒有"zhu?ng bao"這個詞,再比如“迪斯科”這個外來詞,在漢語里這三個字組合在一起沒法解釋,代表不了什么意思,我們只能把它看成是漢語在美國的方言"di si ke",美國人一聽就懂,我們不懂。
但是現在一年級教科書里把“音調”的概念和拼音的規律朝一個錯誤方向引導,把音調說成是韻母的調子,拼讀音節時把聲母和一個帶音調的韻母相拼,這是一個誤區。
所謂“拼音”顧名思義就是拼出來的音,而音調也是針對整個音節而言,拼音的規律是把兩個或者是三個單音組合在一起拼讀出來的,所謂單音就相當于英語里面的“元音音標”這也是英語與拼音相通的地方,所謂拼讀就是把兩個或三個單音連起來讀,當連讀的速度緊接到區分不開,就變成了一個音,比如:b和a兩個單音連起來讀b--a就變成了“巴”字的讀音"bā"。m和a兩個單音連起來讀m--a就變成了“媽”這個字的音"mā"。j和i再和a三個單音連起來讀就拼讀出“家”這個字的音"jiā"。這就是拼音的規律和概念。
而在一年級的教材里把音調賦予韻母,說成音調是韻母的調子,把一個聲母和一個帶調子的韻母進行拼讀,這樣拼讀起來就很拗口,由其是拼讀第三聲和第四聲的字,比如“馬”字和“罵”字,在正確理解音調含義的情況下就是先拼讀出“媽”這個字的音,也就是這個音節的音,然后再給這個音節加上音調mā má m? mà,那么這四個拼音就分別拼讀出“媽”“麻”“馬”“罵”這四個字音拼讀起來就自然順朗。
在這里我必需強調,在拼音的教學過程中,理解音調的概念和內含很重要,有個很簡單的辦法,先從表示音調的符號著手,“ˉ”“@”“ˇ”“A”,這四個符號分別表示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和第四聲,把這四個符號的形狀和書寫規律結合起來,第一聲從左到右表示發音高低一致,第二聲從左到右表示發音由低向高,第三聲從左到右表示發音由高變低再變高,第四聲從左到右表示發音由高變低。這也是漢字學家創造這四個符號的初衷,形象、通俗、易懂。其中就包含著對啟蒙兒童的形象教學法。在這里沒必要強調“輕聲”的含義,因為給一個一年級的孩子說“輕聲”是指一些專有名詞和語氣助詞的讀音,它的特點是拼讀時發音輕短,孩子們暫時還不能理解。這也是作為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最起碼應該掌握的知識。
(上接第27頁)有壞,班主任在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復雜的情況,如果我們不能保持一顆健康心態,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就會在日復一日的繁瑣工作中,消磨掉韌性,使得班級管理黯然失色。二、對待學生要有愛心。教育是情感的交流,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人們常說“親其師而信其道”。每個學生在學校都需要得到關愛,老師的愛對他們成長如雨露和陽光,當老師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靠近了,交流的渠道就會變得暢通,心理疏導工作就容易取得成果。三、對待工作要細心。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一定是一個用心工作的班主任,做任何事情都會有計劃,有重點,有方法,思想總是走在行動的前面,有預見性。從建立學生信息資料檔案,建立班級QQ群,家長QQ群到選舉班委會,制定班規,編寫班級工作計劃,從班級文化建設到班風、學風建設,從學校各項活動的宣傳動員,到組織實施活動的參與安排,事無巨細,親力親為,才能使班級管理工作少出漏洞,事半功倍。四、對后進生轉化要有耐心。要教育學生,就得先了解學生。后進生同一般學生一樣,具有強烈的自尊心,當其受到某種傷害,為了采取保護措施往往形成某種異常心理和畸形表現:有的存在對立情緒,不聽管教;有的產生自卑心理,消極沉悶;有的采取疏遠集體,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違紀,離校逃學。凡此種種,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愛的溫暖而使心靈蒙受創傷,正常成長遭到壓抑。我們往往把過多的關注和贊譽給了成績優秀的學生,而把過多的不滿和批評丟給了后進生。因此,面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班主任有更多的耐心去了解學生,了解他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周邊環境或個人的基本情況,了解他們的愛好、特長、性格、興趣,以及他們的心理特征,走近學生,當好他們的良師益友,和他們談心,使他們感到教師像父母一樣和藹可親、可敬,敢與教師說心里話和教師討論問題,把教師當作朋友,不害怕教師。五、對班級管理工作要有恒心。我們說,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頭有尾,持之以恒,不能憑3分鐘熱情,班級管理工作更是如此。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他十分重視干任何工作都要持之以恒,堅持自己奮斗目標和方向,不會因為挫折而改變初衷,他會帶領班級團隊去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實現同學們共同的理想、目標。他會在學生中以身作則,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品格去影響教育學生。
另外,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學會賞識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閃光點。人在社會中存在,都希望自己的學習,工作人品等受賞識。更何況學生,他們同樣需要老師、家長的賞識,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很久以前就指出:“應當像尊敬上帝一樣尊重孩子”。賞識的基礎是對學生理智的愛。賞識的原則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這是人之常情,也是每個學生保持愉悅的心情和旺盛的學習熱情的需要,賞識能滿足人們的這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