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17 11:38:22
序論:在您撰寫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我國經過近20年的信息化推動建設,企業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信息化意識明顯提升,信息化進程正在加快,信息化在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生產率、增加經營效益、提高企業競爭力、推動企業邁向世界的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并逐漸呈現出一批從財務軟件發展起來的優秀的企業信息化軟件公司,例如:用友、金蝶、浪潮等等。但是在實施企業信息化過程中,兩級分化現象比較嚴重,大部分企業信息化水平普遍較低,與全球領先水平有較明顯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在信息化認知方面
由于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全球各行業龍頭企業對信息化的充分利用引起了新的經濟互動模式,進而導致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經濟活動全球化趨勢加劇,大部分企業已經深切的體會到信息的重要,信息化對企業發展的促進作用基本達成了共識。但是,企業的決策者們在信息化上容易存在信息技術神秘化、形象化、簡單化以及萬能化等誤區。
1.2在信息化需求方面
改革開放后發展起來的新型企業,其市場觀念和現代化管理意識比較強,其決策者對信息科技的發展及應用有著比較深刻的了解。因此很多新興企業在創業之初就把信息化建設考慮在內。典型的例子就是網絡公司,與之相反的是傳統行業的老企業,仍然停留在固有的管理及銷售模式中,并沒有感覺到信息化會給企業帶來根本上變革和競爭優勢,認為有沒有信息化企業照樣能生存??偟膩碚f,競爭環境越復雜、競爭壓力越大的企業,對信息化的程度要求就越高。
1.3在信息化應用深度方面
目前,很多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一方面,有些企業存在著一哄而上的混亂局面,建設目的不明確,只是為了信息化而進行信息化。對信息化的實施方法、信息技術等知識缺乏足夠了解,盲目夸大信息化的作用,將企業經營、管理變革的希望寄托在心目中的信息化上。不顧企業的實際情況,認為只要建設起先進的信息系統就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經營業績。另一方面,有些企業就某一方面的信息化系統應用比較廣,例如財務方面,但是基于企業所有資源優化配置的信息系統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容易形成企業信息的“孤島”,從而誤導企業決策者對信息化的認知,使其認為信息化不過如此,進而影響了此類企業對信息化后續工作的進行。
1.4在信息記錄方面的投入
企業信息化的建設是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很多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開始階段,尚能下大決心,給予資金上的絕對支持。而隨著項目的進行,種種困難隨之出現,再加上期待中的信息化成果不能立刻量化體現,決策者們往往在資金方面出現能拖就拖,或者出了成果再支持的心態。從而影響整個信息化項目的順利進行。而有些企業則認為,信息化進程是用硬件一步步堆砌起來的。決策者們愿意在硬件方面做出較大投資,而在所占地位更重要的軟件方面投資很少。隨著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大部分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已經注重軟件、硬件和網絡并重,對服務的投入也開始認可,尤其是系統軟件的升級維護和定制開發以及信息記錄方面的投入。
1.5在信息化應用方面
有些企業由于對企業信息化的目標不明確,對開展信息化步驟不清楚,缺乏專人負責等原因,而采用更為先進的或尚未成熟的或與企業實際需求不相符的技術,從而導致企業信息化推行受阻。有些企業由于培訓不夠,或者員工配合不足,導致了操作的復雜性,進而導致效率低下?,F在大部分企業能夠在信息化建設上面深度挖掘其價值,借助信息化應用改善自身的管理水平,整理企業自身的業務流程,提高經營業績,增加企業的競爭力。
2企業信息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企業管理模式落后,信息化意識淡薄
相當一部分企業依舊停留在傳統的經驗管理、人情管理模式中,其決策者沒有想在全球企業信息化大潮中學習先進的科學管理辦法。事實上,企業信息化建設能否取得成功,相關的技術是關鍵的因素,而更重要的因素取決于是否能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同企業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企業信息化建設根本上還是管理的問題,信息化只是管理的手段,而整合企業管理、梳理業務流程,卻不是信息化軟件供應商所能解決的。這些情況每個企業都各不相同,只能取決于決策者們更新觀念,不能僅僅把信息化系統當成節省時間、節約勞動成本的工具,而是需要從企業全局和長遠發展出發,進行規劃,合理建設。
2.2企業需求不明確
許多企業對信息化建設的目的不夠明確,只是為了信息化而進行信息化。更有甚者,一些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有信息化軟件供應商推動實施。信息化軟件供應商們對行業的管理運作缺乏相應知識,只擅長提供通用平臺。企業本身對信息化的需求不明確,對信息化的實施方法、信息技術等知識缺乏足夠了解,難以清晰描述企業需求。因此,供需雙方之間的相互欠缺,必然導致需求界定不確定,從而盲目開發。
2.3企業對信息化軟件的選擇
企業信息化是一項相當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對許多企業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題,無論在規劃還是在建設信息化過程中,都存在很多疑慮和困惑,而軟件供應商出于純商業目的和競爭的需要,自覺、不自覺地誤導企業,又進一步模糊了企業對信息化技術、應用及其效果的認識,使他們對究竟如何規劃和建設本企業的信息化更加茫然,或倉促上馬招致失敗,或遲疑不決貽誤良機。因此企業在選擇信息化軟件時,需要對軟件的功能結構進行認真考察,選擇在軟件功能上與企業需求相符合的。
2.4企業對信息建設分層問題
很多企業在信息化建設初級階段,缺乏統一規劃,往往是企業各部門根據當前業務發展需要,由部門本身進行獨自的信息化模塊建設,在選擇軟件供應商、實施、前期基礎數據準備等方面互無聯系。因而在部門內部信息及時有效傳遞的同時,造成了企業的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無法共享、信息資源閑置,為企業將來全面實施信息化建設埋下隱患。還有的企業在信息化系統的運用上分布不均衡,如在不同部門中已經實現信息的相互傳遞,但企業的決策部門卻無法有效利用下游數據,來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撐。
2.5企業在信息化上執行力度不夠
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對信息化的目標不明確,對如何開展信息化步驟不了解,同時沒有安排專人進行專項負責,沒有制定信息化項目建設的管理制度、績效考核制度等等均可能會使企業信息化受到阻擋。一些企業甚至會因此將信息化項目束之高閣,不了了之。
3企業信息化建設中可采取的策略
3.1企業準確定位,進行充分自我診斷
每個行業都有其獨特的業務特性,每個企業都有其獨有的管理特性。因此,在企業信息化中沒有可以完全照抄的模式。企業業務流程的改造是信息化的核心。所以,在規劃和建設信息化之前,企業首先應當從企業管理全方面的進行自我診斷和定位,在此基礎上確定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需求、范圍、階段和深度。這樣一方面可以避免讓信息化軟件完全按照固有的流程設置、實施,導致信息化的實施未能達到預期成效;另一方面避免套用新的、先進的業務流程,完全摒棄企業適合自身業務的流程,導致信息化與企業實際脫節。
3.2企業成立專門機構進行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作為管理軟件來實施,涉及到了企業的方方面面,包括組織流程、機構調整等等,以及信息化建設完成后,新的考核體系的建設和審批。諸如此類,都需要企業決策者來確認,但決策者往往是遠離IT的。為避免決策者因為對信息化的不了解而在做決策時的不及時、不明確,需要成立一個獨立的組織機構,例如信息化項目部。這個機構獨立于其他業務部門,又與這些部門有充分的聯系,使這個機構成為企業決策者、業務部門、信息化軟件供應商及軟件實施商之間的溝通樞紐,及信息化項目建設的組織者、推動者、監管者及后期維護者。
3.3企業信息化的基礎數據準備
信息化的實施要有扎實的基礎工作,其對數據的要求很高,所以往往在基礎數據導入方面遭遇到瓶頸。有些企業的數據非常復雜,并且可能在應用信息化軟件之前會很不規范和準確。這些數據既有動態的如原材料單價,又有靜態的如項目結構等。運用一些工具來整理企業的這些基礎數據,然后將它們導入到系統內部的話,項目的風險會大大減少。同時準確的基礎數據有利于企業正確的選擇軟件系統。
3.4企業要選擇合適的信息化合作伙伴
企業想要以自身的力量來完成信息化工作是不現實、不經濟的。因此,應該選擇一個有資質、有經驗、有實力的合作伙伴。國內外軟件廠商參差不齊,魚龍混雜。為確保正確選型,企業應當根據自身信息化建設統一規劃的要求和不同階段、不同應用系統的項目內容,編制標書,面向國內外軟件企業進行廣泛招標,這是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3.5企業要重視信息化的全員培訓
企業員工的培訓是信息化規劃和實施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信息化項目啟用前,對企業所有參與到項目中人員就企業信息化的意義、必要性、基本知識、企業的業務流程、信息化預期效果等進行培訓。這樣可以盡快的形成企業員工對企業信息化建設的思路、步驟等的認知共識,明確其所擔當的角色和作用,增強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通過培訓讓業務人員轉換固有的工作思維、工作方式,讓決策者思考企業現有的管理方式、業務流程是否需要改進。而在信息化項目實施階段完成后,組織由軟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實施商對系統和終端用戶進行應用操作培訓,可以使每個參與到信息化中的員工盡快上手,熟悉系統操作流程。
3.6企業需建立信息化績效考核制度
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績效考核的有效實施,能有力鞭策參與人員摒除原有的工作惰性,提高實施效率,使信息化實施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對參與單位、業務部門、工作人員進行考核。根據考核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總結經驗,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3.7企業要針對信息化完善人才機制
企業要重視員工素質培訓和企業信息文化的建設,信息化人才不足是制約企業信息化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企業信息化是人機統一的系統,需要有高水平的懂業務、管理、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企業要積極完善其人才機制,改變重學歷、職稱,輕能力、業績,重人才使用,輕人才投入的觀念,建立規范合理的信息化人才評價體系和選拔機制。一方面通過開展內部培訓、社會招聘等方式引進和培養人才,一方面在留住人才、發揮人才作用上多做文章。讓相應的信息化人才處于相應的職務、崗位,獲得相應的待遇,充分發揮其潛能。
3.8企業要做好信息化的維護擴展
企業信息化項目建設完成經評估驗收后,企業要做好對信息化系統持久維護、管理與擴展的準備,包括人力、物力及財力。一方面與軟件供應商及實施商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以便能夠及時得到信息化軟硬件系統升級、運行維護、數據保護等專業性技術支持;另一方面積極培養企業自己的信息化專業人員,以便能夠在后續的信息化實施維護中節省成本。
4結束語
1 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大數據審計應用的出現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企業發展發生了戰略性的技術調整,使企業的總體工作形成了數據化的發展模式。在大數據的審計信息技術建設下,企業的審計工作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審計工作已經代替了從前人工手動化的審計工作,因而對于企業發展來說,大數據化的審計信息化建設具有跨時展的意義,已經成為了當前審計學方面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且成為了新一輪信息化技術產業融合的新目標,不僅促進了大數據為核心的信息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并創造出了巨大價值。
2 大數據下審計信息化的特點
大數據通常是指數量上非常龐大,而結構又十分復雜,種類多變的信息數據結構。隨著計算機云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也不斷應用到企業審計工作當中,使得企業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呈現出以下三點特點。
2.1 使企業信息化控制管理發生改變
在傳統的企業審計中,一般都是手動的控制系統,企業審計制度與實際生產工作結合在一起進行控制,在企業審計工作實施過程中,采用穿行測試以及符合型測試的方式,對企業審計工作流程進行監控。但是在以大數據為核心的企業審計信息化工作中,企業審計制度的控制比傳統人工手動控制的更加完善和細致,在大數據審計系統下,審計控制的流程都將轉化隱性的控制工作。因此,在信息化審計中怎樣才能夠找到關鍵的控制點,已經成為了當代審計信息化建設中的核心問題。[1]核心大數據下的信息化審計發展有利也有弊,它在為企業發展提供大量的數據的同時,數據系統自身仍然存在著漏洞,一旦漏洞出現問題,數據信息化系統造成的損失將會帶來比人工手動控制系統造成的損失更為嚴重的后果。
2.2 使數據處理信息化更加集中和自動
以大數據為核心的企業信息化審計使得數據的處理變得更加的自動化和集中化管理,將企業的審計工作變得更加簡潔、明了,數據處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傳統企業審計工作都是手動控制的,而在大數據下的企業審計工作全是由計算機系統給控制而完成的,審計工作人員只需要在計算機中輸入一定的信息,就可以完成企業審計工作的操作了,而且信息大數據系統還可以分享,通過數據分享可以為企業中所有的用戶分享,因而隨著計算機大數據核心技術的不斷更新和發展,審計信息化建設中的漏洞也會不斷地更新補丁進行修補,將數據處理變得更加自動化、智能化和集中。
2.3 使審計信息化手段發生改變
在大數據核心技術下,企業中的會計信息審計管理手段也相應地發生了改變,傳統信息審計手段還是通過人工手動來查閱賬目、紙質數據的方式來進行人工審計。后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遍普及,企業中的審計手段采用計算機處理系統進行了數據審計工作。而大數據技術是對過去計算機技術的進一步升級與提高,可以使用大數據信息化的平臺系統進行審計工作,因而在大數據環境下,審計信息化手段也有自身的風險漏洞特點,需要針對漏洞問題來進行更新思考。[2]
3 加強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相關建議
3.1 改變觀念,樹立大數據審計信息化思維
提高企業大數據環境下的審計質量,首先就是要轉變原有的審計觀念,進而樹立大數據化的審計思維,使得信息化的審計工作可以在企業內全面普及和發展,要隨時記錄審計工作中的數據信息,及時總結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數據結果,對于科學有效又合理的審計工作要不斷加以推廣,對于審計工作出現的不足要不斷地進行總結。要把提高企業審計工作的質量作為企業管理中的戰略重點來安排,從企業發展的長遠性角度來看待大數據技術,有規劃地來進行審計工作。還要加強對大數據審計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重視性程度,為企業審計工作人員創建溝通交流平臺,使審計人員能夠在平臺中進行交流討論和經驗改進,促進審計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3]
3.2 加強對審計人員的素質培養
以大數據為核心的審計方式變化多樣,企業要明確數據類型的要求,又要能夠了解企業審計管理工作中的數據語言,這樣在不同部門中都可以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因此,需要審計工作人員能夠科學掌握審計信息的專業化職業技能,具有大數據分析和協調能力,還能夠充分了解大數據網絡數據庫、計算機系統方面的專業化知識,將大數據系統處理同計算機系統的應用能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進而滿足企業審計信息專業化建設的需求。大數據的發展,需要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而審計工作的信息化建設更是離不開審計人員的理論知識學習,只有全面的認識了解了審計工作,才能夠做到從企業宏觀戰略的角度上出發,去體現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意義。
3.3 強化企業審計控制管理工作
現代化企業發展中,隨著審計工作的不斷數據化和信息自動化管理,使得企業中的以權謀私現象變得更加隱蔽,更加難以發現,因此必須要強化企業審計制度中的控制管理工作,減少以權謀私現象的發生,防止審計工作人員在工作崗位上利用自身的職務之便,去做損害企業公司利益的事情,給企業的公私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4]因而在強化企業審計中的管理工作時,要充分認識到企業審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減少計算機系統出現的漏洞與風險,提高企業審計控制管理水平,可以采用信息平臺中的穿行測試,進而對審計控制工作的科學有效性進行管理,也能夠發現審計信息化流程中存在著的隱性風險,從而提高企業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風險意識,從而針對風險因素進行管理。強化企業審計管理工作,還要加強對數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加強大數據系統的建設,擴展數據的集中性力度,并且要完善數據管理制度,對審計用數據進行集中性的規范化管理,使得審計數據信息化管理統一化集中進行,保證數據的積累,存放工作,還要提升審計數據電子存檔備份的質量,從而保證審計數據的安全性,防止審計人員對數據進行作假。將數據技術手段開發同審計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進而提高對審計工作問題的審查分析能力,將審計數據的結果標準化設置,做好企業的橫向審計分析和縱向審計分析,構建大數據審計系統,組建大數據團隊,從而強化企業審計控制管理工作。
一、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體現
教育信息化,是指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學習、教育教學管理,以便形成新的教育教學目標和模式,收到新的教育教學效果,從而有效推動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過程。2003年9月,國務院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明確指出:“實施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和效益。”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信息技術的應用與課程改革息息相關,它關系到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全新的教育體系的形成,因而學校教育必須也必然實現信息化。近年來,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啟動了教育信息化工程。
(一)配備多媒體教室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當今比較先進的教學方式之一。在傳統的教室里,教師主要靠語言和一些簡單的教具來講解,把很多時間浪費在板書和擦黑板上,師生雙方都感到緊張、疲勞而且效率不高。在多媒體教室里,教師可以通過操作計算機和實物展示臺等設備,隨心所欲地運用畫面、文字、投影、錄音、錄像等現代教學媒體,也可以運用板書、教材、圖表、圖片等常規教學媒體進行教學,整個教學過程都可顯示在大屏幕上,徹底擺脫了黑板加粉筆的教學模式。
(二)建立校園網
近年來,我國校園網建設發展迅速,到目前為止僅在中小學就有近6000所學校建設了校園網。他們為中小學內部實現教育的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協同工作提供了較好的范例。校園網的建立使教師的工作方式發生了變化,利用網絡辦公大大節約了各種資源,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使教師和家長的互動變得更加容易和及時。
(三)建成網絡教室
網絡教室是集成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一種信息化教學環境,其系統基礎主要由課件制作工具、實時互動課堂、課件點播系統、學習管理系統和學習網關構成,它既能呈現出形式多樣的教學內容,又能提供各類豐富的學習資源,能夠支持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活動。網絡教室為農村中小學創造了一個實時的網絡互動課堂,通過遠程音視頻授課,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在課堂上視野更加開闊,學習最新、最前沿的知識。
(四)配置遠程教學設備
遠程教育是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教育組織之間主要采取多種媒體方式進行系統教學和通信聯系的教育形式,是將課程傳送給教學現場外的一處或多處學生的教育。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播放優質課堂教學實況,直接將最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引進農村課堂,可使農村中小學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加快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同時,對于一些缺少體音美教師的農村學校,使用遠程教育能夠使學生學習這些課程,豐富農村學生的學習內容,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縮小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的差距。
二、當前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學校領導信息化意識不強
有些學校的領導和教師信息素養不高,認為信息技術可有可無,“以考試成績論學校教學質量” “以升學率高低論學校教學水平”的現象還普遍存在。不少人在思想上存在畏難情緒,以為信息技術離農村還很遙遠,師生學無所用。學校領導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中沒有起到引領作用,以致學校沒有制定長遠的信息化發展規劃,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重視不夠。
(二)教師信息素養有待提高
由于信息化建設在農村還不完善,大部分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欠缺,對學校信息化設備的使用感到力不從心。一是信息技術管理人員不達標,如農村小學信息技術管理人員中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畢業的教師極少,絕大部分是從社會上招聘而來,他們的理論水平、管理水平、教學水平與專業教師相差較大,“管理”行為大多只是局限于計算機的日常保管與軟件的整理,很少有人會維修。二是多數教師不能熟練操作計算機,只會簡單地打字、排版,談不上熟練應用計算機與網絡設備等進行教學。能夠制作課件的教師更是極少數,且制作水平不高。三是缺乏信息技術骨干教師,對其他教師起不到引領作用。
(三)教學信息化設備閑置
有些學校學生每周只上一節微機課,教師在微機課上主要采取演示模式,以教師操作為主,強大的網絡功能、超文本功能和交互式功能并未得到合理開發,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其學習的主動性得不到充分體現。而基于網絡資源的自主性學習、協作學習就更談不上了。一些學校投資購置的信息化設備雖然功能齊全,但較少用于教育教學,部分設備僅供領導或個別教師作為一般上網工具使用,不能與因特網構成一個網絡共享資源系統,難以在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如何推進農村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
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及投入力度的加大,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很多校長不用再為學校的基礎建設和設備而發愁,開始更多地把精力用在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提升學校的軟實力上。然而,有些教師對如火如荼的教育改革感受不深,故步自封,滿足現狀,按照自己的思維定式和習慣,穿新鞋走老路,自我提升的積極性不高。不少校長在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為教師職業發展動力不足的新問題苦惱不已?!皟壬鷦恿Α笔墙洕⑸鐣l展的關鍵,這是從哲學的角度闡述了內因是發展的決定因素。同理,堅定的職業動力既是教師個人發展的關鍵,也是學校發展的決定因素。教師是學生的導師,是學校的核心力量,學校的發展靠的正是教師的發展。
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曾運用自主研究的農村教師職業吸引力模型,對全國11個省23個區縣185所中小學的5900名教師和8所師范大學的5898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農村教師留守農村意愿不強,有64.7%的教師最初來農村是被動性因素所致,主動性因素僅占28.4%。城鎮教師不太愿意到農村交流,65%的教師有過流動的經歷,“向上流動率”為67.3%,“向下流動率”為4.5%,“平行流動率”為28.2%。向上流動以村屯和鄉鎮教師為主,城鎮教師的向下流動率非常低。城鎮教師有77%不愿意交流到邊遠艱苦地區農村學校,即使提高工資仍然有52.4%的城鎮教師不愿意交流。此外,農村教師職業對師范院校在校大學生的吸引力也不高,僅有38%的在校大學生表示愿意當農村教師。由此可見,隨著城鎮化的不斷加速,農村基礎教育的困境愈加凸顯,愿意留教農村學校的教師數量與需求嚴重不符,這使得農村教育與城鎮特別是中心城市教育的差距越來越大。由于缺乏職業動力,沒有準確的目標定位、合理的職業規劃和良好的發展環境,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始終處于瓶頸,無法突破,難以有效推動農村基礎教育發展。因此,推動農村學校信息化建設步伐,需要激發廣大農村教師的內在職業動力。
【關鍵詞】中小企業;信息化;競爭力;影響
一、引言
目前,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壯大起來,但這也使得企業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由于國家基礎建設的投資迅速增長以及國外市場的迫切需求,一批中小企業已經擺脫生存的困境,迎來了做大做強的黃金時代。但是,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過程中,有些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已經跟不上數字時代快速發展的節奏,這使得不少中小企業錯失了商機,深感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
競爭力的種類形形,對中小企業來說,不是每種競爭力都至關重要。那些能使整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才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數字時代,信息化建設可以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其在市場競爭中的獨特優勢,為企業開拓出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關于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競爭力主要包括核心技術、組織協調機制、對外影響力和應變能力,其本質是讓消費者得到好于或者高于競爭對手的不可替代的產品、服務以及文化。其中,創新是競爭力的靈魂,而信息技術則是競爭力中的精髓。
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應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征:第一,必須立足于長期績效,而不是權宜之計的競爭優勢;第二,企業的優異績效與企業的信息技術、創新意識、營銷能力息息相關,而不僅僅是由良好的外部環境所致;第三,核心競爭力是指同行業的競爭;第四,核心競爭力是一個由潛能轉化為效益的動態過程。
影響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三要素:1、企業的外部環境;2、企業的內部因素;3、企業家的影響力。在這三個要素當中,企業家影響力是最為核心的內容,他決定著企業的經營策略、企業的遠景規劃、企業的形象與定位、企業的文化、企業的規章制度,而這些都是決定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中之重。
三、關于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
1.信息化建設要與中小企業的管理體制相結合
中小企業在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改革傳統方式下的管理體制,精簡組織結構、轉變經營機制、更新技術設備。如果只是耗費了大量的財力,裝上先進的管理軟件和技術軟件,而不從根本上改變舊有的管理體制,不僅難以正常發揮信息化建設的作用,還可能會讓企業陷入各部門之間難以協調的尷尬境地。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不是簡單的辦公自動化,它強調的是引入先進的管理體制,它要達到的目標不僅僅是管理手段的升級改造,更重要的則是管理思想的創新與升華。
2.信息化建設要與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相結合
管理是企業內部永恒的話題。利用計算機技術與網絡技術建設中小企業的管理信息系統,主要目的是加快企業的內外信息溝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信息化建設必須與提高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相結合,著力提高企業管理層的綜合素質。倘若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管理方式上,那么,這些先進的信息管理系統將只能成為一件昂貴的擺設,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3.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要先進與實用
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既要目光遠大,又要腳踏實地,遵循企業的實際狀況,兼顧企業的長遠規劃,追求先進,立足實用,講求實效,緊緊扣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題,重點突破,摸索出一種成本低、效率高的信息化建設方法,力爭達到先進而不花哨、實用而不落后的目標。
四、關于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狀
當前,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和世界先進國家的企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我國的行政壁壘過高,兼并機制刻板,中小企業規模小,結構雷同,靠兼并聯合來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企業難上加難;第二,不合理的貿易保護主義導致價格扭曲和產業競爭過度;第三,創新意識落后,只顧眼前利益,投入吝嗇,人才匱乏,山寨產品大行其道,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第四,中小企業缺乏協同競爭意識,造成各地產業趨同、產能過剩和經濟效益低下,再加上某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造成的重復建設,既不能合理地調配資源,又難以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五、信息化建設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影響
信息化建設就是把信息技術應用于生產技術和經營管理等領域,不斷提高信息資源的整合利用,獲取經濟效益的過程。信息化建設與中小企業的管理相融合,可以使企業的競爭戰略推陳出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
1.信息化建設能夠推進業務流程重組、優化組織結構
傳統的組織結構臃腫、笨拙,橫向溝通困難,這將使得信息傳遞失真、企業缺乏活力、對外反應遲鈍。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得市場競爭愈發慘烈,消費者的需求趨向多樣化、個性化,傳統的管理模式已不適合日益多變的市場環境。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組織處理信息的方式,導致了組織結構的巨大變革,推動了業務流程再造乃至優化了組織結構,原有的多層次金字塔型結構被具有創新精神的扁平化“動態網絡”所取代。一方面,企業內部的網絡管理系統取代了中層管理部門,增強了上層領導與底層員工的直接交流,精簡了組織結構;另一方面,工作組成為中小企業的中堅力量,管理方法從控制轉向參與,通過對等的信息傳遞來協調各部門、各小組之間的活動,使信息交流及時,反饋更加靈敏,提高了中小企業對市場的快速應變能力,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潛能和創造性,促進了經驗的交流,提高了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信息化建設有效地降低了運營成本,提高了產品的市場份額
信息化建設直接影響了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動。第一,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制造技術可以降低產品的設計費用和生產成本,降低了產品更新換代和新增功能的成本;第二,信息化建設能使企業減少庫存,降低管理成本;第三,信息化建設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擴大了產品的知名度,提高了產品的市場份額;第四,信息化建設改變了傳統的競爭模式,使中小企業通過“虛擬經營”贏得生存空間,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信息化建設加快了技術創新,提高了產品差別化
隨著電子商務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普及運用,提高了企業獲取新技術、新產品的速度,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多拓展市場的機遇,從而提高了企業駕馭市場環境和了解消費者需求的能力,促進了企業為滿足消費者需求而進行的技術創新,及時調整經營戰略,不斷向市場提供差別化的產品和服務,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
4.信息化建設可以提升中小企業的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設可以使中小企業在利用信息資源方面更加靈活、快捷、開放,增強了企業管理層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方案選擇能力,激活了管理層的思維方式,減少了決策過程中的不確定性、隨意性,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及快速反應能力,提高了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當然,信息化建設不只是企業硬件水平的提高,更為重要的是提高企業員工的整體IT素質,有效地利用各種管理軟件,實施科學的管理方法,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
六、信息化建設中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策略
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具有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必須以信息化建設為重點。
1.中小企業應掌握核心技術
中小企業只要擁有了核心技術,就能夠快速地推出消費者滿意的新產品,這是企業領先競爭對手的關鍵所在。企業要學會利用信息管理系統分析市場前景,做好市場調研,提前作出對策,然后預先進行產品的開發與研究,在產品成型的時候,利用企業的網站平臺以及其他的電商平臺,打出廣告,把產品快速地推向市場。
2.中小企業應建立順暢的虛擬營銷網絡
營銷網絡是中小企業推銷產品和服務的根據地,其主要作用是市場調查、營銷宣傳、產品銷售、技術支持和市場開拓。在選擇虛擬營銷網絡時要注意產品的特點,容易數字化的產品可直接上網營銷;而對某些有形產品,還必須依靠傳統的配送渠道來實現,即便如此,也可以利用企業網站來提高渠道的配送效率,減少人為失誤和時間耽擱造成的消費者投訴。在建設網絡營銷渠道時,首先要注意采用讓消費者放心、容易接受的方式,目前采用貨到付款方式能夠讓大多數的消費者認可。其次,設計訂貨系統時,要注意采用“購物車”的方式,邊看物品邊比較選擇,在購物結束后,一次性進行結算。最后,一定要建立順暢的配送系統。
3.中小企業要創建自己的品牌
品牌是一個企業的無形資產,在競爭慘烈的市場面前,沒有品牌的競爭是無力的競爭,沒有品牌的市場是脆弱的市場,沒有品牌的企業是危險的企業。因此,中小企業都需要創建自己的品牌,都要樹立品牌就是信譽、品牌就是價值的理念。
信息化建設是品牌創建的核心支撐平臺,品牌信息化已成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它將為中小企業獲得更多的消費者,為中小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互聯網對品牌的詮釋更貼切、更深入人心,品牌與互聯網的完美結合是中小企業的努力方向?;ヂ摼W的有效推廣是促進中小企業提升品牌戰略的銳利武器。
企業的形象好那就是一個高端品牌,企業的形象不好只會給消費者留下低端的印象,而互聯網是樹立企業形象最佳的宣傳工具,所以,中小企業一定要理順自己的內在需求及總體規劃,通過信息化建設,把企業打造成市場競爭中的高端品牌。
七、結語
中小企業完全可以利用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充分借鑒先進企業信息化過程中積累的技術、經驗與教訓,高屋建瓴地實施企業信息化建設,通過對企業內外的信息集成和整合利用,全方位地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郭萍,翟秀文.信息化與企業競爭優勢[J].北方經濟,2001,7.
[2]馮英健.信息化與企業經營戰略演變[M].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2001.
[關鍵詞] 中小企業 核心能力 信息化建設
在當今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其生存和發展取決于競爭優勢,國內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要想取得一定的比較優勢,必須在自身所處的價值鏈中打造獨特的核心能力,即形成企業發展的核心能力。以現代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主導的信息技術的發展,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推動了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熱潮,促進了企業核心能力的建設。但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 信息機構不健全, 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與建設成本過高等的問題, 本文擬以核心能力理論為基礎,針對中小企業的實際,從企業信息化建設與企業核心能力各影響因素有機融合的角度,對基于中小企業核心能力提升的信息化建設這一根本性問題進行探討。
一、中小企業核心能力的表現
中小企業是根據企業固定資產、年營業額、上繳利稅和企業員工規模等劃分的一類企業形態。當前一般指那些固定資產低于1000萬元、年營業額數百萬至數千萬元、企業員工不足500人的企業。企業核心能力的概念是1990年由著名的管理學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兩人所著的《企業核心能力》一書中首先提出的。企業核心能力是指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競爭優勢和能力。它是企業長期形成的,蘊含于企業內質中的,企業獨具的,支撐企業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競爭優勢,并使企業長時間內在競爭環境中能取得主動的能力。核心能力處于企業的主要地位,是影響企業全局的能力,是溶于企業內部的較長期存在的相對穩定的能力。根據本文研究的范圍,筆者將企業核心能力定義為:企業適應市場環境,合理高效率地運用企業內外部有限的人力、物力、財力、信息資源,整體快速響應不斷變化著的市場的能力、與競爭對手競爭的能力、吸收和采用新技術的能力以及使企業保持長久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所謂中小企業無論在資金、規模,人力上都不具有優勢,所以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核心能力的表現應該盡可能的狹窄一些,以能夠創造獨特客戶價值的專門技能或技術為突破口。因此,中小企業應該把盡可能多的注意力放在對個別專業技能和技術的研究、開發、創新和提高上;并把創新和創造的流程設計、提高企業的管理組織能力和創新吸收能力作為培育核心能力的關鍵環節。只有具有一定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研究水平,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借鑒企業內外的各種不同力量,實現企業運作的整體協調發展,促進企業活動的商品化和價值化,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根據自己的運行與環境特點,以信息化建設培育、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
二、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以提升企業競爭核心能力為目標
中小企業信息化是企業利用計算機、通信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整合,提高企業運行和資源利用、特別是信息資源深入廣泛利用的效率,進而提高企業核心能力的過程。因此,信息資源能力是企業對信息開發和利用的能力,是企業核心能力的基本保證。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以保存企業業務靈活度和加強基礎管理作為第一要務,在企業作業、管理、經營三個層面,實現設計自動化、生產自動化、辦公自動化、決策輔助自動化和電子商務等企業運行的全面自動化。
中小企業和大企業很多特性是不一樣的,它的信息化不可能有大企業那樣大的投資, 不可能建設全套的基礎設施和軟件設施, 也不可能配備完善的IT 開發和管理人員。面對文件、數據庫與電子郵件數據快速的增長,中小企業顯得無所適從,更談不上有計劃、有目的的掌握有效信息資源。信息化的水平還停留在文字處理、財務管理等階段,局域網的應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層面上, 生產控制方面的應用并不普及。而信息化的表現形式是技術平臺,為了適應甚至促進核心能力,信息化技術平臺必須具有適應性和擴展性。企業信息化是回收時間較長的工程,中小企業為了使企業信息化投資的回收加快,管理者往往缺乏合理的信息化的總體規劃,過分注重信息化成果在局部提高生產效率中的作用,忽略了影響企業核心能力的其他因素,這種做法在短期內可以取得較快的回報,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會造成信息系統不兼容導致重復建設,企業核心能力增強程度有限等不良后果。因此,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要花小錢辦大事情,根據企業核心業務需求, 以創新的方案、創新的購買交付模式、創新的技術培訓機制, 為中小企業提供高價值, 推動中小企業的業務能動力, 帶動企業發展,滿足中小企業業務的靈活多變的要求。
三、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與影響企業核心能力的各種因素的有機融合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企業信息化建設通過對企業業務流程再造、企業外部管理和內部管理的作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企業核心能力的各因素,從而提升企業核心能力。
1.企業信息化與業務流程再造
業務流程再造(BRP)的目的是提高整個流程的效率,更好地滿足顧客的需要,在新的環境中獲取企業的核心能力。企業信息化建設通過將流程中的各個環節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密切相互間的協作關系,找出增加價值的工作,消除不必要的重復性的工作,減少環節間的延遲,從而優化整個流程。它從原有的流程出發,但并不局限于原有的流程,不是對原有流程的逐步改善,而是對原有流程的根本性改變。它需要拋開以往的理論、方法、制度的束縛,創造性地進行再構造。從某種程度上講,企業信息化與流程再造是互為影響的。信息化的應用使得企業流程再造成為可能,數據庫、網絡、通信技術可以突破勞動分工的束縛,使得一個人可以在不降低效率或者提高效率的基礎上完成以往多個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信息共享和快速流動大大消除環節間的壁壘和時延。信息化手段將讓中小企業減少流程環節和層次,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信息流的速度和質量,加快資金周轉,降低運作成本,以使企業占用最少的社會資源,產生最大的效益。企業流程再造反過來促進信息化的深入,使得信息化的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企業業務流程再造的深度決定了企業信息化給企業帶來的績效的大小。企業信息化中運用到的諸如流程再造等先進的管理經驗是在信息技術成熟以前就出現的,其出現的根本目的是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因此,中小企業在進行信息化建設之前就需要將這些先進管理經驗運用到企業管理中,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漸成熟及其與先進管理經驗的相結合使效果更為明顯,信息化在其間起到了固化先進管理經驗的作用,因此企業信息化是先進管理理念的體現,應以增強企業核心能力為根本目標。
2.企業信息化與外部管理
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外部環境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以政府、IT行業、服務機構以及媒體等全方位合作的方式推動中小企業信息化已經成為共識,并付諸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就是通過與Internet相連,使企業加強對外界信息的了解,為企業提供前所未有的視野與能力,特別是當中小企業面臨快速變化的環境時,及時、有效地捕捉微觀信息,通過關鍵變量感知和預知企業環境和行為的變化及其趨勢,更好地應對不確定因素及各方面的改變,發現并挖掘商機。從外部促進企業核心能力的提升。企業采用以網絡為載體的信息傳遞手段,時間短、覆蓋面廣、成本低,能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企業各類信息快速傳遞到市場及客戶之中,企業營銷形成了以信息化為基礎的、以市場為導向的、全員運作的機制,實現較好的產品營銷效果。因此,信息化建設要促使中小企業從以事務為中心的傳統管理模式向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模式轉換,幫助企業建立起基于這種管理模式的新型業務系統,通過Internet與客戶溝通更方便,企業的開放度增加,及時得到用戶的反饋意見,收集用戶的差別信息,掌握市場和客戶需求變化,實施個性化的服務,提升企業競爭核心能力。
3.企業信息化與內部管理
信息化建設在企業內部管理效能提高中的作用不可小視,它將協助中小企業管理從簡單的公文、技術資料到復雜的生產流程、成本核算,甚至幫助企業進行更高級的經營決策。中小企業一般組織職能簡單, 高層管理者希望盡可能全面的了解并管理相關部門。這就要求職能管理由原來的“ 多層結構”變為“ 扁平”結構,通過信息系統加大管理幅度。通過自動工作流和信息集中透明的管理,實現“多層”向“扁平”的合并, 實現決策層和執行層直線掛接,實現公司資源的集中管理調配。中小企業關鍵在于能迅速調動資源集中兵力打戰,通過企業信息化建設,集中相關部門的采購權, 實行集中采購管理, 這樣不僅降低了采購成本, 資源也得到了合理利用,并加快了資金周轉速度。信息系統的成功應用將給企業帶來“系統運行集成化、業務流程合理化、績效控制動態化、管理改善持續化”的好處。中小企業管理的難點突出表現在集成化和精細化管理的薄弱, 而信息化建設做到了跨公司、跨部門、跨業務的管理和應用, 實現了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統一。使公司內部的管理趨于理性化、 精細化,消除企業內部的“信息不對稱”,提高資金運營水平, 用有限的資金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產品。
四、結束語
中小企業具有數量大、規模小、行業和地域分布廣、經營狀況參差不齊、企業內部管理方式以及業務流程多變,因此,在信息化建設時要堅持“好用、夠用、實用”的原則。從“大處著眼, 小處著手” ,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整體規劃, 分步實施”的策略,從易到難,循序漸進。以提高中小企業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規范中小企業的內部管理,提升中小企業的核心能力為目的。
參考文獻:
[1]楊 俊:信息化在中小企業中的作用.機械工業信息與網絡,2006,(1):22~23
[2]王玉珍:中小企業信息化問題研究.北方經貿.2006,(1):78~79
【關鍵詞】以人為本 資源應用 核心
很多學校都隨波逐流,紛紛加入了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狂潮中。因此,導致學校在信息化設備增加的同時,管理以及設備運用都出現了混亂,教學方面的資源不足,硬件和軟件資源投入不平衡等等許多問題紛紛凸現。再者,信息化設備新舊交替得太快,導致硬件資源貶值速度增加。怎樣改善學校信息化應用的瓶頸,建設“以人為本、重視應用、具有校本文化”特點的信息化校園模式,筆者就自身見解,與同行共進。
一、正確對待信息技術給校園教育帶來的變化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表明:應該提升教育信息化進程;全面認識信息技術在教育發展中存在的革命性影響;應該重點建設教學資源體系、持續完善信息技術應用;加強學生們對于信息技術分析判斷以及處理問題的技能。經過學校對管理形式以及教學模式的改革后,信息技術需要將重點放在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最后切實放在“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中。其理念即學校的管理需要從操控型轉變為民主型,教學形式主要要圍繞學生,摒棄以往的注重教師發展的形式,學習需要從同起點步入差異性發展的具有校本文化特點的信息化校園模式。
從操控型轉變為開放型,這將深度釋放師生在教學中的潛能,開發自我色彩。其實,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是學校教育的價值所在。既然是“滿足”,那么圍繞學生教學便成為必然。
二、推動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核心是資源應用
我們在“農遠項目”等信息化設備的運用中,一直保持“寧可用壞,不能放壞”的理念,切實貫徹“五進三不漏”的基礎要求,全面運用教育資源,使其更加完善地服務于教學,使我市的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應用展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應用效益也初露鋒芒。
1.營造資源應用環境。一是建立以應用為向導的評價機制。在通常情況下,資源只有在應用中才能體現其價值,教育信息化建設中應以資源應用為核心,通過建立以應用為導向的評價機制,來促進信息化資源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為此,我們建立了以學校教學設施、領導管理能力、教師對資源的應用態度、知識水平、技能水平為評價重點的相關制度,借此來有效促使資源在課堂中的利用。
二是發展學校信息化領導力。教育信息化領導力概括來說是指校領導班子作為學校信息化的領導者,在學校建立一定的評價問責制度,并在學校開展好信息化的應用。學校信息化領導力主要應該包括學校信息化發展藍圖的制定、師生信息技術的發展、資源應用環境的構建、信息化成果的測評與研究、信息化發展中的公共關系五個核心層面。增強學校信息化領導力,就需要把信息素質教育納入學校教學??紤]面向信息化的教師能力發展問題,必須對學校信息化投資系統規劃,將信息化建設和學校文化建設結合起來,將課程改革的要求與信息化教學銜接。這對校領導來說,將是挑戰,但是也是時代給我們的機遇。
三是培養教師信息化勝任力。教育信息化離不開教師,因為教師是推動信息化建設的主力軍。教師如果自身不具有良好的業務能力,不掌握必須的信息技術,不能算一個稱職的教師。要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培訓,讓每位教師都能熟練地操作計算機,能掌握常用的教學軟件,能設計和制作課件,并具備一定的網絡維護的能力,最終能達到城鄉之間的博客互動。
四是實現“三通兩平臺”的建設目標。要實現以“建”為核心向以“用”為本轉變,推廣在實際問題中能夠用到的方案,以信息化為基礎開展教學和各項工作。要在學習工作中很好地運用信息技術,努力提高每一節課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使教學和學校管理更趨向于現代化、合理化。
2.完善服務體系。關注相關的服務體系,比如說利用管理、技術、資源、培訓等各個程序提供的資源支持,對順利發展學校信息化是至關重要的。一般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層及執行層都是縣級教育主管部門,所以,實施以城鄉互補、以縣為主應該作為教育信息化發展過程的核心。
一是不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管理服務模式體系。教育信息化信息要納入發改委的總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劃之中,同時也需要財政部門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做好相應的資金運行管理事項,教育部門則應針對體系本身,不斷從法律層面詳細分工,加強制度建設,在發改委和財政部門及教育系統的共同促進、支持、合作之下共同建設和完善信息化工程管理體系的工作。
[關鍵詞]企業;信息化建設;核心競爭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0)45-0104-01
1 企業信息化的內涵和主要特征
企業信息化是企業從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向現代生產經營方式轉變的過程,這一轉變涵蓋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提高企業活力,并由此提高企業效益和競爭力的過程;二是企業基于信息化的制度創新、結構調整、基礎設施重建、資源拓展、技術應用等一系列流程再造的過程;三是企業通過信息技術,從業務應用轉變為向業務核心滲透的過程;四是企業從傳統管理轉變為現代管理的過程。基于企業信息化的內涵,企業信息化有如下三個主要特征:第一,企業信息化強調的過程帶有根本性的轉變;第二,企業信息化所實現的總的轉變體現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構成要素的轉變之和;第三,企業信息化的最終目標在于提高企業的活力,并由此提高企業效益和競爭力,集中體現于在知識創新基礎上的企業員工的現代化轉變。
2 企業信息化的關鍵要素
2.1 合理規劃企業的信息化戰略
企業的信息化工作和其他事情一樣,有自身的發展規律。具體而言,其一,從空間層面來看,由于企業信息化工作要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因此,這一工作在開展過程中不僅涉及技術范疇,而且還要涉及管理范疇,業務范圍廣,會涉及很多職能部門;其二,從時間層面來看,企業信息化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命周期,隨著企業所處的社會、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企業自身發展目標也呈現出動態變化趨勢,由此,企業信息化工作也需要緊密圍繞企業在不同階段的不同目標不斷調整,形成可持續的合理的企業信息化戰略規劃。
2.2 使用適合本企業自身需求的信息化軟件
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企業來說,即使自身擁有IT部門,并具備一定的軟硬件制作和研發能力,但從專業化生產的角度來看,其制造和研發能力較之于企業外部的專業化軟件公司還存在差距,因此在很多情況下,構造企業信息化平臺的軟硬件產品從外部購買要優于內部生產,尤其是對于硬件環境的搭建、實施和維護等一系列工作,由于企業靠自身力量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因此更加有必要把這些項目外包給企業外部的專業公司。對此,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項目小組,以充分分析和描述自身需求為前提,與提供外部產品的供應商進行有效溝通,并通過企業個性化要求答疑、供應商的產品性能演示等一系列流程來選擇適合企業自身狀況的信息處理系統,同時還要考慮企業自身的發展趨勢,為方便信息化平臺的日后升級預留一定的空間。
2.3 倡導企業全員參與
盡管企業的IT部門在企業信息化推進過程中起到了一枝獨秀的推動作用,然而,信息化產品的最終使用者涵蓋了企業的各個部門和全體員工,這就意味著,只有各個部門以及每一名員工都立足于系統觀點,從全局角度出發,積極參與和主動調整、適應自己在新業務環境的工作,才能真正成為信息化的受益者,并推動企業向前發展,這同時意味著企業的信息化實施過程也是企業更新管理理念和業務流程再造的過程。
3 企業信息化視角下的企業競爭力提升策略
3.1 構建標準化的業務平臺
構建標準化的業務平臺至少可以實現兩個功能,一是可以為企業業務系統提供通用的技術支持,從而保障信息資源的合理使用;二是可以為企業的各個應用系統提供統一的信息標準規范框架、統一的開發環境以及統一的信息化服務。
在這一工作中,為了避免定制開發帶來的周期長、系統不穩定、維護工作復雜等麻煩,企業要確保核心平臺軟件盡量與具體的業務無關。具體而言,信息核心平臺軟件主要包括企業門戶平臺、工作流平臺、報表工具平臺以及信息平臺,這些平臺在日后將成為企業信息化平臺建設的基礎,因此要保證其具有安全性、擴展性和穩定性。
進一步來看,各個平臺又可以由工作流引擎、系統權限管理、系統公共組件、消息管理、報警管理、系統配置工具、數據維護管理、編碼規則和系統日志管理等要素構成。在操作過程中,一是要體現出信息系統的整體構架及規劃的統一性和完整性,能夠反映出完善的組織機構和業務分工;二是要有統一的用戶及權限管理機制,具備嚴密精細的數據權限,使系統能夠開展安全、便捷的權限管理;三是要具備強大的業務擴展能力,使企業的各項管理、業務以及流程變革工作能夠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快速調整。
3.2 建設內部信息門戶系統
總體而言,企業內部門戶系統的主要功能在于:一是為企業領導及全體員工提供即時的信息查詢服務和信息共享服務;二是為企業的各個應用系統(包括日常辦公管理、企業項目管理、財務信息公布以及協同設計等各種業務系統)提供規范和統一的“企業窗口”,從而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三是為企業提供個性化辦公環境,實現企業的人、財、物、項目存量和變動情況的統計和分析。
3.3 建設經營管理系統
第一,實施有效的合同管理。作為市場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合同管理能夠為企業市場開發部的合同管理人員提供合同登記、合同收付費用管理以及各種合同的相關信息統計等功能。
第二,實施有效的售后管理??蛻舴召|量的好壞對維系企業和客戶關系至關重要,有效的售后管理能夠實現對客戶回訪、客戶請求等具體事項的細致管理,例如可具體細分到客戶對服務的要求、意見、建議和投訴等,同時要及時掌握客戶的聯系信息、客戶接觸記錄、客戶提交資料記錄以及客戶接觸費用等重要資料。
3.4 建設決策查詢系統
第一,建立人力資源查詢系統。例如,可以通過餅狀圖、柱狀圖等多種圖標形式對目前企業各部門、各專業工作人員總數、崗位結構等信息進行分析和統計,從而及時掌握企業人員結構狀況的合理性;還可以針對某個員工,對其以往的工作經歷、目前從事的項目及崗位變動情況等信息進行針對性查詢和統計,從而快速判斷人員的變動情況。
第二,實現項目統計查詢功能??梢酝ㄟ^圖表、明細表以及平衡積分卡等方式向員工系統展示項目的基本信息、項目即時狀況以及統計分析等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