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4 16:55:18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地理的學科素養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14年3月,《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指出,研究制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和學業質量標準,依據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進一步明確各學段、各學科具體的育人目標和任務,完善高校和中小學課程教學有關標準。其中“核心素養”一詞,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地理課堂教學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呼聲越來越高。
一、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構成
地理素養是指一個人通過地理學習而獲得的地理知識、技能、方法與觀念,或者說是個人能夠從地理學的角度來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學的知識、技能來解決問題的內在涵養。因此,地理核心素養應是地理學中最具學科本質的東西,是不能通過其他學科的學習而獲得的,是學生借助地理學習過程而形成的解決實際問題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識、最關鍵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滿足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地理思維。
依據眾多專家、學者的探討,結合多年從事地理教學的實踐經驗,我們認為地理核心素養應由地圖技能、空間視角、綜合思維和人地觀念四大方面構成:
1.地圖技能。地圖既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內容,又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工具。地圖的類型相當豐富,既有傳統的紙質地圖,又有現代的電子地圖。引導學生把握地圖的“三要素”,且能從地圖中獲取、整理和運用信息來分析解決地理問題,是初中地理教育的主體任務之一。也就是說,初中地理課程中的識圖、繪圖、用圖能力的培養是地理素養的關鍵所在。
2.空間視角??臻g視角是在觀察確定地球表層各種事物空間位置關系、展開范圍和排列狀態等的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學科能力品質,是認識空間位置、空間分布格局所應具備的核心素養。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事物、地理效應和地理過程,統統發生在地理空間之中,空間視角就是對這些地理現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間關系進行正確透視,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樣子”“它為什么在那里”等問題。地理對這些問題的揭示,有助于幫助人們正確認識人類與地理環境發展中的空間關系,如空間位置、形態、組成、層次、排列、格局、聯系和制約關系等,而上述認識將進一步引導人們深入思考人類如何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培養學生的空間視角是初中地理教育的又一價值追求。
3.綜合思維。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既包括自然、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綜合要素及其之間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又包括地貌、水文、氣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業、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間相互關系的綜合研究。無論是對區域環境特征的歸納,還是對區域發展問題的理解,都需要調用區域分析與綜合的方法去認識和把握,需要綜合考慮區域內各自然要素的相互聯系與相互作用,以及對人類活動的綜合影響。選擇合適的地理知識或與之相聯系的其他學科知識,探究區域中的地理事物,具有明顯的綜合思維特征。因此,綜合思維的培育理應成為地理教育核心的內容之一。
4.人地關系。地理科學以研究人地關系為主線,以探索可持續發展路徑為主旨。通過地理學習,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技能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人的生命發展質量及終身發展所需的地理意識和觀念??梢姌淞⒖沙掷m發展觀、人地協調觀、環境倫理觀、科學的人口觀和資源觀,運用正確的“人地觀念”審視人類自身的各項活動,讓學生成為對環境、未來有強烈責任感的現代公民是初中地理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地理核心素養在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集中體現
地理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始終貫穿于初中地理教學內容中,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就應抓住地理核心素養與教學內容結合緊密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以落實在課堂主渠道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目標與任務。下面我們結合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學實踐,用與知識點相關的形式來歸納初中地理教學內容對地理核心素養的集中體現。具體分析如下:
1.對地圖技能有集中體現的知識點:地圖三要素,經緯網地圖,等高線地形圖,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世界的氣溫、降水分布特點,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分布及其規律,根據氣溫年變化曲線與逐月降水柱狀圖來判讀該地的氣候特點等。
2.對空間視覺有集中體現的知識點:認識地球,各種聚落的區位與形態,城市分布的規律,各大洲、各代表性地區與國家的地理位置,北美地形對氣候的影響,中國行政區劃,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中國鐵路干線分布與鐵路樞紐等。
3.對綜合思維有集中體現的知識點:河流對城市發展的作用,東南亞為何盛產稻米,西亞(中東)為何沖突不斷,西歐居民飲食為何偏好乳肉制品,日本的工業布局為何是臨海型而俄羅斯卻是資源型的,中國的位置、地形、氣候特點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影響中國產業布局的主要因素分析等。
4.對人地關系有集中體現的知識點:生活中的地理,人口分布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世界人口問題與對策,非洲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巴西的熱帶雨林保護,中國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利用與保護,中國的伏季休漁制度,北京的環保經驗分析,黃土高原與云貴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西北地區的土地荒漠化問題等。
三、在初中地理課堂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
地理課堂是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主陣地,當然,學生通過完成課外作業、參加復習考試,以及參與各種地理興趣小組活動等,都能提升學生自身的地理核心素養。下面我們主要探討如何利用課堂教學陣地采取有效途徑對學生進行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
1.教師心中應有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意識,做好在初中地理課堂中嵌入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這是先決條件。在具體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做到下面幾點:
(1)吃透課標,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對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有用的知識點。
(2)不要因為某些知識點不是考試重點內容而簡略處理,放棄有利的培養時機。
(3)地理教學離不開地圖,這是地理學科最大的特色,也是地理素養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某些地理教師在課堂上對地圖的使用、運用很少,這是不允許的。
2.合理、有效的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形成地理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就是要培養他們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能力和思維。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盡快掌握基本地理知識。這就要求我們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合理設計問題,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提問,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關地理知識。這其中有兩個關鍵點要把握好,即問題的設計與提問的方法、技巧。
(1)問題的設計應有趣味、帶有層次性和開放性。問題的趣味性是指問題設置帶有生活體驗或有足夠的情境創設,提出問題自然而然不突兀。問題帶有層次性是指問題的提問所涉及的對象要兼顧好、中、差各種層次的學生;而開放性是指問題的答案不是規定的唯一性,應允許有不同角度的嘗試。這樣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才會積極思考,敢于回答;教師也才能由問題導向結論,實施啟發與發散思維教學,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
(2)有效的提問是指不同難度的問題應拋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遵循“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則,不要把深奧、需要綜合分析的問題讓“差生”回答,這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同樣也不要把簡單的問題讓優生來回答,使他們喪失好奇心,久而久之,對回答問題失去興趣。
比如在進行“世界的人口分布”教學時,我們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有這么四個地方――南極冰原、撒哈拉沙漠、人間天堂蘇杭、青藏高原,讓同學們選一個地方安家,你愿意選哪里呢?請說出選擇的理由?請觀察世界人口分布圖,判斷一下你的選擇與世界上多數人的選擇一致嗎?下面請同學從氣候特征、地形類型、海陸位置等地理環境條件來解釋一下人口分布稠密區有什么有利條件?這樣一系列的問題,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由簡入繁、由易入難,充分調動各層次的同學參與問題的討論與回答,把對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
3.設計、選擇有趣的活動是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能力與思維的培養是在參與解決問題的實踐、操作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初中地理教材中有許多的活動內容,它們與文字、圖像內容共同構成了教材的主要部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活動內容是文字內容的深化與補充,更是圖像內容的延伸與發展。學生參與活動就是課堂上實施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活動內容的開展,能使學生的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討論等諸多能力得到訓練與發展,從而提高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促進地理綜合思維的全面發展,是落實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比如在“中國的行政區劃”教學中,我根據教材內容的提示設計了“制作中國行政區拼圖板――進行拼圖比賽”的活動。因為我認為學生通過動手制作拼圖板,一定要事先把中國行政區圖轉繪到硬紙板上,再用小刀逐個把每個行政區一一刻下來,然后組裝成一套拼圖板。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必須全神貫注,反復熟悉34個行政區的名稱、外形輪廓、相對位置、分布情況,才能最后完成一套拼圖板進行拼圖比賽。這對培養學生的地圖技能、空間思維能力是一種有效的途徑,對比傳統的反復做填圖練習來說,學生更樂意接受、參與。
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是初中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與任務,每一位地理教師都應熟悉地理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與構成,結合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設計,利用課堂主渠道落實好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成為高素質的建設者與接班人。
參考文獻:
[1]湯國榮.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構成.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5(11).
一、在講課過程中向學生提出啟迪思維的問題進行討論
例如講授人教版七年級上冊《世界的氣候》時,聯系到了我們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四季分明”的氣候特征。這本是地理學家、氣象學家得出的結論。但是在2000年,本地卻在陽春三月下了一場罕見的冰雪。結合這一反常地理現象,筆者組織學生展開了討論,學生們對這一氣候現象興趣甚濃,答案五花八門。通過討論學生們認識到:自然環境的走優走劣,取決于包括自己在內的每個人的環境,關涉行為的長期總合與空間總合;人類保護了環境,就是保護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發展空間,也就是保護了人類自己。討論和爭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人生哲理和環境哲理,并用于指導未來的社會生活實踐。
二、從開放性題目中引發引導討論
在人教版(以下從略)八年級下冊第八章《認識跨省區域》第一節《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教學中,筆者設置了一個答案不確定的開放性問題:“我為治黃出點子”。因為有多個答案,再加之筆者的鼓勵和肯定,學生們個個信心十足,張開自由的翅膀去思維去遐想。他們各抒己見,激烈爭論,課堂氣氛異?;钴S。除了想出課本上的“造林種草,修筑梯田”,還大膽設想“在中下游結合處修水庫攔泥沙:待水庫將來之中、上游的泥沙攔住后,再將下游的沙逐步挖走或用水庫的水沖走泥沙……”這些都是學生們在了解、理解了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的大膽創見。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們品嘗到了地理課程學習的快樂。
三、從問題情境中引發引導討論
如在講授《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的脆弱的生態環境》時,針對一些學生對“生態平衡是否要保護”的認識存在分歧,筆者就抓住契機,創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大家就此展開討論。一位持有異議的學生語出驚人:“有些生態平衡破壞了對人類卻有益處,科學研究證實,在中生代,氣候溫暖,河流縱橫,樹木蒼翠,是恐龍的黃金時代。若不是自然的原因破壞了那時的生態平衡,大大小小的恐龍將會嚴重威脅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與發展,甚至到今天可能還沒有出現人類?!苯涍^這樣的討論,這些對生活有用、對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的地理知識就不是消極掌握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們獲得了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地理素質的成長,增強了學生的生存能力。
四、從教科書“活動”中引發引導討論
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第一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中有這樣一個“活動”:“假如你是五嶺縣的縣長,你將把‘引進人才發展教育和科技,再多修些公路,發展旅游業,發展煤化工工業,加強對外聯系,擴大果樹種植面積’的哪一條建議放在第一位?為什么?”一進入問題情境,學生們可興奮了,大家暢所欲言、直抒己見,最后其中一方觀點是把公路交通放在第一位,其理由系列(理由集群、綜合理由)歸納概括為“要致富,先修路”、“經濟建設,交通先行,交通是先行官”、“公路交通設施是基礎設施”、“公路是對外聯系的有形基本紐帶,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基本物質條件”等,另一方觀點則是把引進人才發展教育和科技置于首位,通過爭論,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競爭與合作意識、地理問題分析能力、交通地理思維能力等素質得到了有效綜合訓練培養,身心也得到了調節性愉悅。
五、從課程間內容交叉中引發引導討論
一、地理素養和地理素養養成教育內涵
1.地理素養的內涵
地理素養即一個人能夠從地理學的觀點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學技能解決問題所養成的比較穩定的心里品格和內在涵養。它包括地理知識、地理學科能力、地理觀點、地理方法等。良好的地理知識素養要使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自然地理知識、經濟地理知識、人文地理知識三大方面。自然地理學包括水文、地質、氣候氣象、環境等方面知識;經濟地理學包括研究人類社會農業工業的發展,制約農業工業發展的因素等;人文地理學是以人地關系研究為核心,以文化地理學理論為基礎,探索人文現象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其內容涵蓋經濟、人口、宗教、語言、民族、民俗、行為、自然、政治等諸多內容,且涉及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等。良好的地理素養需要熟練掌握地理知識并分析現實地理熱點問題。地理科學能力包括地理信息采集能力,地理分析判斷能力,全面地理觀點和地理方法等。
2.地理素養養成教育的內涵
地理素養養成教育即培養學生能夠從地理視角觀察事物且運用地理技能解決問題的良好行為習慣,這是當代社會所需要的一種內在素質。培養學生具有較高地理素養需要從學生的養成教育著手,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養成學習地理知識、培養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樹立全面的地理觀點、掌握科學的地理方法,從平時生活的點點滴滴開始。
二、貴州農村初中學生地理素養現狀及原因
貴州位于祖國大西南地區,全省土地面積17.6萬平方千米,“六普”人口為3 475萬,居全國第19位。2010年共有初中1 617所、九年制一貫學校531所,共計在校生213.7萬人,初中生占全省總人口的6.15%,其地理素養狀況如何,直接影響人口的整體素質。
1.地理素養現狀
(1)地理知識欠缺。以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看云識天氣”一文學習為例,該課學習需要讓學生了解“云與天氣的關系,通過觀察云朵形狀變化、運動路徑和速度來判斷天氣可能出現的變化” 。學習這一課,能夠解決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因此,學生有較高的學習積極性。反之,若對生活沒有多大實際應用效果的內容,學生會表現得倦怠。由于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主要停留在基礎理論的學習上,沒有通過開展實踐課激發學習積極性和地理學科學習欲望,使學生覺得學習枯燥乏味甚至厭學。地理知識欠缺,一方面是受教育評價體系限制,學生地理學習的動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初中階段學生學習注重“實效性”,表現為學科學習實用性和自身訴求實現程度,兩者具體表現為考試成績排名的提升和學習進步在學生中對自己“地位”的提高程度。
(2)地理學科能力不足。地理學科能力包括提出地理問題能力、地理信息能力、表達交流能力、解決地理問題能力四個方面。貴州省農村初中學生地理學科能力幾乎處于空白狀態,他們缺乏提出地理問題的基本能力。21世紀是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大量信息充斥社會,人類生活的地域空間既是信息發源地,又是信息傳遞載體。學生要博覽地理信息就需要掌握電腦操作技術,學會在網上收集地理信息并通過判讀地圖獲取地理信息。在指導學生判讀地圖收集信息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地圖素養的養成教育,培養學生“運用地圖要素獲取地理信息,認識地理事物相關性,從圖形中獲取地理要素特征,繪制地圖形成空間認知的能力”。
(3)表達交流能力較差。表達交流能力是一項重要能力,可讓學生在已有地理知識基礎上,通過與他人進行相關地理知識的溝通交流,實現對已掌握地理知識的運用技能提高。當前在貴州省農村初中地理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受教學輔助設施限制,致使學生地理知識匱乏,不能很好地表述地理事物的形狀特征,嚴重制約學生表達交流能力的培養。
2.地理素養較低的原因
(1)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關系到相關學科的發展。當前貴州省初中學生特別是農村初中學生地理素養不足,主要是教學評價體系存在一定問題。在當前的初中學生評價體系中,一般只把地理學科作為考查科目,僅有極少數地區把地理學科列入中考范圍,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地理學科的重要性,因而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沒有后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評價集中體現在學校升學率上(以學生考取省級示范性高中的人數和比例來量化)。受學科教育評價體系限制,學校主抓升學率,把大多數精力都放在主科教學上,而忽視了地理等學科的發展。
(2)教學設施不足。貴州省自1998年開始,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發展,但由于貴州省經濟發展落后,學?;A設施不能滿足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實施素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虛設。以德江縣桶井中學為例,連基本的教學輔助工具都不足,如八年級中國地理教學中需要的中國行政區劃圖、地形圖、資源分布圖等不全,多媒體教學設施和GIS三維模型等教學輔助設施缺乏。2000年以來,隨著地理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中學地理的教學內容、教學要求也有較大變化。為了充實學生地理知識,強化其表達交流能力,新課程注重實踐教學,強調通過活動讓學生融入學習。在廣大的農村學校,受教學輔助設施的限制,地理實踐課開展很有限,影響了地理教學的效果。
(3)應試教育導致學習偏重“實效性”。當前貴州省大多數地(州、市)都沒有把地理學科納入初中畢業升學考試的考核范圍,學生不能通過學習地理提高自己考試科目的整體成績,從而實現提升自身學習成績的利益訴求和心理訴求,學生不愿意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地理學習上,這也是阻礙學生提高地理素養的主要因素。
根據2011年貴州全省中學升學考試統計調查發現,在2011年的中考中,全省9個地(州、市)文科綜合學科評價體系如下:貴陽市、六盤水市、黔南州、銅仁地區、遵義市、安順市、畢節地區、黔東南州8個地(州、市)均未將地理納入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范圍,只有黔西南州把地理學科納入中考范圍,以30分制計入中考成績。在調查中發現,黔西南州學校的學生,由于地理學科以實考分數計入中考總分,學生學習積極性較高,即使是被迫學習,學生的地理知識素養都要稍高于其它地州市的學生。
由于對地理學科重視不夠,在課程安排、任課教師安排方面也不盡合理,缺乏專業的地理教師授課,也是造成貴州省農村初中學生地理學科能力不足的原因。
三、提高學生地理素養養成教育的建議
1.改變現有教育評價體系
針對學生地理素養偏低的現狀,解決這一問題的首要措施是完善現行教育教學評價體系,在中學推行學分績效制,把所學各門學科按照學分計算績效,全面反映學生學習狀況,綜合評價學生的德、智、體等各個方面。教育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是實現人全面發展的主要手段?!叭说娜姘l展理論是關于人解放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的學校教育要扭轉辦學理念,不能只看眼前利益,應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出發,關注學生的終身發展,重視各學科教學的均衡性。因此,提高學生地理素養需要不斷完善教育評價體系。
2.改革現行中考制度
學校不重視地理學科的教學,其根源在于現行的中考制度。由于沒有將地理學科納入初中畢業升學考試范圍,加上學校師資有限,為抓升學率,學校不得不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升學考試科目的教學中。如果將地理學科納入中考范疇,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學習態度就會截然不同,如黔西南州以30分制將地理計入中考成績,學生對地理學習態度認真得多,對地理學習就不會顯得漫不經心。而其它地(州、市)由于地理學科沒有納入升學考試范圍,平時學習也只是科普性學習,屬考查科目,學生學習興趣受到影響。
3.加強實踐教學
由于大多數農村學生沒有條件外出進行較大范圍的旅行或獨立到陌生環境的經歷,他們利用地理知識特別是地圖知識的機會不多,沒有直接感受到地理知識對生活和生存的實用性,最終淡化了對地理知識的求知欲,導致大部分學生的地理素養偏低。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只有開設實踐課程,使學生真正運用地理知識,通過對地理知識的運用激發其強烈求知欲。新課程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實現學生地理素養提高,必須注重實踐課設置,通過實踐課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使用地圖、采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潛力,在實踐課中養成良好的地理素養,達到提升學生地理素質之目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關鍵詞:初中地理 核心素養 內涵 特征 方法
教育部在2014年C布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提出“在學科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要求,為各學科教學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這一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學要積極踐行“核心素養”培養計劃,體現學科教育的價值。
1 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構成
一個人的素養體現在素質與修養兩方面。具體到地理學科的素養,主要指學生掌握地理知識后形成的良好心理品格,包括夯實地理知識基礎、積極的地理態度與地理情感、獨特的地理觀點與地理學習方法、提高地理綜合能力等。在地理新課程標準中提到,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既有自然學科特征也有社會學科特征,表現為思想性、區域性、生活性、實踐性與綜合性。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來看,初中地理核心素養的主要培養目標就是強化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與地理人文素養,具體涵蓋地圖技能、地理位置、空間思維與人地關系4個方面。
在當前教育環境中,培養地理核心素養已成為推動中學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為社會培養合格公民的重要舉措。教師要充分理解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與特征,圍繞“培養地理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制定教學計劃,優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促進綜合發展。
2 初中地理學科素養的基本特征
2.1 終身性
地理學科的四大關鍵指標如地圖技能、地理位置、空間思維與人地關系是經過人類持續發展總結而成。在當前全球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四項指標已成為人們在社會中生存與發展的必備素養,讓學生掌握豐富的地理知識,具有完善的地理能力,同時形成有利于終身發展的地理品質。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重視人們的地理素質,它既能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也能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學習需要。
2.2 漸進性
一個人具備成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質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經歷循序漸進的過程??紤]初中生的未來發展,他們處于不同階段,應具備的地理核心素養也有所區別,所以需要經過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不斷深化。在漸進性培養核心素養過程中,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制定針對性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計劃。
3 構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體系的有效方法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要積極轉變課堂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擺脫傳統單一化的教學模式,除了傳授學生基本地理知識以外,更多關注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增長。以下將對初中地理課堂構建核心素養體系的有效方法提出幾點建議。
3.1 合理設計課堂活動,提高學生地理技能
現有地理教材已根據教學改革需要做出一定調整,主要信息呈現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和活動3個部分,其中活動內容是傳遞地理信息、培養地理技能的重要紐帶,進一步補充與拓展文字及圖片部分的內容。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活動實踐,更加直觀、系統、具體地接觸與運用地理知識,在動手、動腦、動口過程中提高了地理技能,包括學會如何識別地圖、如何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另外,教材中設置的活動內容主要考察范圍包括學生的識圖能力、讀圖能力、分析材料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拓展學生思維,讓他們形成“腦地圖”,在此基礎上系統地分析地理事物,總結地理規律,運用地理技能。例如在學習“中國政區”部分時,教師可根據初中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游戲教學方法,通過拼圖競賽形式考核學生對我國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位置、輪廓等掌握情況。這種有趣的教學模式激起了學生的探究熱情,他們積極地識圖、記圖、用圖,奠定了學習地理的基礎,掌握了技巧和竅門。另外,學生在參與活動時也獲得了拓展思維和動手操作的機會,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地理邏輯,系統性地把握地理知識。
3.2 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地理思維
初中地理新課程改革標準中提到,教師應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善于通過教學內容提取有價值的地理信息,給學生形成一個完善的、系統性的知識網絡,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況、總結等多樣化地理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初步形成空間意識與整體觀念。例如環境問題是大家普遍關注的內容,在學習有關“氣候變暖”的內容時,教師除了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掌握地球變暖帶來的影響以外,更要創設問題情境來調動學生的思維,從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兩方面分析全球變暖現象的原因,讓學生以地理視角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提出遏制全球變暖現象的合理建議,形成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是通過這種點滴積累的方法,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此凸顯地理學科的價值。但是想要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吸引學生并具備探究意義,只有開放性、趣味性、實用性的問題才能激起學生的思考與討論熱情,活躍課堂學習氛圍,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可以說,課堂提問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想要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找到適合的切入點,即合理提問。
3.3 構建地理知識體系,促進學生鞏固知識
地理知識是一個龐大的網絡體系,教師應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樹形結構,以直觀、立體、清晰的方式整合教學內容,向學生傳遞地理信息體系,這對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非常有益。例如為了讓學生掌握“水資源”的相關知識,以“水資源”為基礎,延伸水資源的分布、水資源的構成、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等內容,在水資源分布中再延伸其空間特點與時間特點;在水資源的利用與保護中再延伸具體的保護措施等,通過這種層層遞進的教學方法,學生逐漸從單一的知識體系轉為多元化的知識體系,牢固掌握了水資源的分布、構成、利用和保護,并且能運用相關知識處理問題,形成地理思維,鞏固地理概念,總結地理特征與規律,這與新課標中地理教學改革的目標相符合。可見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就是要從點狀思維逐漸拓展為線性思維或面狀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與創新力,幫助他們構建完整的地理知識體系,能客觀、準確地判斷地理事物,了解地理環境,解決地理問題,最終也就形成了良好的核心素養。
總之,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也是實現“育人”目標的必經之路,體現了地理學科的教學價值。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講究教學的方式方法,著重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提高地理教學有效性;另一方面要關注學生的地理觀念及地理品質,將培養核心素養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與重要任務。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師應制定差異性的教學方案,培養不同層面的核心素養,始終把握靈活性、實用性、有效性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每一個細節之處滲透與落實核心素養,只有在充滿活力的地理課堂中,才能最終達成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一、初中地理教育的觀念價值
《地理教育國際》指出:通過教育,培養人們對自身所處周圍環境以及地球表面上不同的自然人文特征的興趣,一方面具有鑒賞奇妙無窮的大千世界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正確評價人們不同的生活條件,為了未來一代關注環境質量和人類棲息地,在個人生活中能夠利用足夠而可靠的地理知識,愿意在《世界人權宣言》的基礎之上,承擔解決當地以及地區性和國際性問題的責任。這段描述體現了一種試圖謀求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人文精神,體現了當今世界主流價值觀念。
在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起著核心和引領作用。事實上,《地理教育國際》也將促進學生對現代人地關系思想的認同,將培養學生基于現代人地關系思想的責任感作為地理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因此,必須要強調地理教育在形成學生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念方面的重要性;必須要強調地理教育在形成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過程中的重要性。通過地理教育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對周圍自然和人文環境的變化作出正確評判,并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一種對己、對人、對社會、對未來的責任感。從現代傳播學角度看,地理教育本身就是一種人文精神和價值觀念的傳播,與現行初中階段顯得空洞無物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相比,地理教育具有更為豐富的內涵和更為廣闊的外延,是對學生進行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教育不可多得的平臺。
二、初中地理教育的文化價值
知識是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之一,但知識不等于文化。雖然知識記載了文化,但文化才是知識的靈魂,才是知識的生命。如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很多知識已經被悄無聲息地埋入了泥沙之中,這不是因為知識的總量過大,超越了人類的記憶極限,也不是人類忘記了自己的過去,而是因為這些知識所承載的那些文化已經或正在走向消亡。
遺憾的是,目前初中各科幾乎無一例外走的是知識與文化相分離的教學路線,迎合以考試和分數為終極目標的主流教育價值觀。在這條教學路線之下,雖然知識所承載的那些文化還方興未艾,但知識本身卻已經奄奄一息。前不久,日本又在第N次的修改它的地理、歷史教科書,企圖用深埋某些知識的方式扼殺這些知識所記載的文化和歷史。對比在日本,教師在地理、歷史課上對學生說你們要給我牢牢地記住,因為這是我們大和民族的文化和精神,而你們是大和民族的子孫!他們的目的是文化傳承和文化認同;在中國教師在地理、歷史課上對學生說你們要給我牢牢地記住,因為這些內容中考必考!我們的目的是記住考點和拿到分數。一門意在傳承文化的課程就此墮落。有人用有知識,沒文化來評價當代大學生,看來不無道理。
就地理學科知識與文化的關系而言,一方面不能否認自然地理是造成人類文化差異性的決定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應該看到,在當今世界,人類活動已充斥了地球的全部空間:從人類熟悉的都市和鄉村,到人類從未涉足的天涯海角,無論是物理現象﹑化學現象,還是地理現象等其它現象,無不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無不被打上人類文化的烙印。而將來,人類必將受到打上文化烙印的地理現象同樣具有決定意義的影響。也就是說,在地理現象和人類文化的交互影響中,人類必將自食其果,我們只能祈求這是一只好果。
于是,不僅需要從地理出發去理解文化,還必須從文化出發去認識地理,更必須要從受到現有人類文化影響的地理對未來人類文化產生可預測的影響出發,去反思、去審視、去調整我們正要和將要對地理現象施加的文化影響??v觀初中各門學科,與人類文化如此糾纏不清,與人類文明、人類文化交互影響如此深刻,大概也只有地理一科。因此,在地理教學實踐中,不應該忽視地理教育的文化價值,通過地理教學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看待和理解人類文化的進步和發展。這既是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認識論淵源,也是將地理教育列為公民基本文化素養的教育論淵源。
三、初中地理教育的思維價值
地理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時空變化規律的科學,是一門跨學科、跨領域、跨門類的復雜的綜合性學科。它具有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屬性,在解決大量存在的,一系列重要的,而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自身又無法獨立解決的綜合性問題中起到特殊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地理也是初中各門學科中唯一具有邊緣學科意義的課程。地理學科獨特的空間分布概念、人地關系思想、辯證思維方式也是其它學科所無法企及的。
當今世界各種邊緣學科方興未艾,并逐漸構成人類的科學前沿。邊緣學科除去它本身的科學價值外,對人類思維方法、思維過程,甚至思維形式的發展都帶來革命性變革。從學習心理學或認識論的角度看,在同一問題上,邊緣學科為學習和認識提供了多種視角、多種理解、多種途徑、多種方法,將人類思維置于一個更高更廣闊的平臺上,讓我們再次看到了思辨的巨大能量和無限可能。
當今世界,人才濟濟。我們不缺各個領域的專才,缺的是擁有創新、創造思維能力的統才和通才。如2002年,瑞典皇家科學院將當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一位名叫丹尼爾卡尼曼的心理學家??崧谡J知心理學研究中發現,單純的外在因素不能解釋復雜的決策行為,于是他將心理學的內在觀點和研究方法引進了經濟學,并得出內在的激勵才是決定人類行為的因素的結論。這不僅顛覆了外在的激勵形成人們的行為的經濟學傳統觀點,還成功破解了人類的決策行為如何系統性地偏離標準經濟理論所預測的結果這一長期困擾經濟學家們的難題??崧灿纱顺蔀樾袨榻洕鷮W和行為金融學的奠基人。
這只是眾多邊緣學科成功解決重大難題的案例之一。因此,在地理教學實踐中應該高度重視和突出初中地理的邊緣學科特征,充分利用這種特征在形成學生思維品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品質。
四、初中地理教育的科學價值
翻開世界宗教史,原始宗教的崇拜對象十有八九都與自然和地理現象相關。也就是說,流行于現代的多數迷信都是源自早期人類對自然和地理現象的錯誤認識。18世紀后,近代和現代地理學的興起,終結了許多流傳數千年的迷信傳說。從這個意義上講,地理科學在科學與迷信的對壘中首當其沖。更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對自然現象和地理現象的神秘解讀,使得地理教育在培養中國公民科學素養方面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2010年11月了第8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2010年中國大陸(不含港澳臺)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民比例為3.27%,只相當于日本、加拿大、歐盟等發達國家和地區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可謂觸目驚心。
中國科協指出,教育是影響我國公民科學素養的主要因素,并且認為學校在公民科學素養教育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當然不能將責任全部歸咎于地理學科,但地理學科教育在這個問題上肯定難辭其咎。
科學知識是指學生所掌握的學科知識,科學素養則是指學生基于科學知識形成的,符合科學精神的穩定的態度、看法、觀念、能力和行為體系。在大數據狀態下,科學知識和科學素養之間存在正比關系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任何狀態下,科學知識都不等于科學素養也是毋庸置疑的。
事實上,問題主要出在初中教育知識與素養相分離的教學路線上。這與上述知識與文化相分離的教學路線如出一轍:保留知識,揚棄素養。就算地理不是中考學科,教的重點仍然是知識點,學的方法仍然是背,而教和學的共同目標唯有分數。有人說,名詞、概念、數據,不背還能咋地?看看下面這兩個問題會有什么結果。
題目1:xx地理現象的科學意義是什么,學生:背。結果,他們記住了意義的全部文字,但并不理解這些文字所表達的意義。
題目2:對xx氣候現象的變化我們應該持什么態度,學生:背。結果,他們記住了態度的全部文字,但這些文字并不代表他們的態度。
有不少中外學者認為,掌握科學知識的數量和質量也是學生科學素養的構件之一。探討唯分唯考狀態下學生掌握科學知識的數量和質量。
唯分唯考狀態下,教師和學生最關心的就是知識點或考點,就算是關系題、意義題、論述題也必以知識點或考點的方式呈現。在記憶心理學實驗中,常常用無意義音節作為實驗材料,以加大記憶的難度,驗證測試者的記憶能力。而教學過程中,為了考試的需要,人為的將原來彼此關聯的概念、原理、原則等切割為互不相關的無意義音節。這不僅加大學生的記憶難度,而且降低了學生的記憶質量。
【關鍵字】初中;地理教學;困境;對策
【中國分類號】G633.55
新課改的實施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改變,對初中地理更有著極大的影響。以新型的教育理念及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加強學生對地理文化知識的興趣和掌握能力。初中地理主要有自然地理和區域地理兩大板塊,這兩部分都和高中知識有很大關聯,甚至影響著學生的高考。所以,要加強對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視,提高學生地理方面綜合素養。
1當前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困境
1.1地理教師師資力量不足
原來的應試教育模式下,地理曾被作為邊緣學科,很多學校地理教師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地理課堂秩序往往比較其他專業課程而言比較散漫,而教師卻無能為力,當然,有些學校也缺乏相應的專業的地理教師,很多初中的地理教師并不是專業的,并不能帶領學生學習深層次的地理知識,只是單純的講解課本內容,教師都不具備專業的地理知識,可想而知,學生學習的結果固然是片面的,這樣不僅沒有做到實施新課標計劃,同時也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的奧妙,不能對其產生興趣,進而無法高效的有效地學習地理知識。
1.2教學設施落后,部分學校對地理教學不夠重視
雖然地理作為教學大綱要求出現在初中學生的課表上,但是有些學校并沒有真正按照要求嚴格執行。沒有專門的地理教研組,平時也沒有安排教研活動,而且學校對于地理教師的要求并不高,沒有公開課來督促教師,使教師無法保證教學質量。當然,還有很多學校的教學設施不夠完善,地理學科是一門直觀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了解地理知識,讓地理的學習更具生動性,讓學生更好的接受。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并沒有配備相應的設施,甚至最基本的地理教學用具都沒有,很難達到教學要求。
1.3教學方式陳舊,學生不重視
新課改要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改變過去的被動的接收知識的學習模式。想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重要的是使學生對地理學科感興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鍛煉學生的探究精神,不能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被迫或有壓力,經常帶領學生進行教研活動,提高教學質量。當然,由于多方面原因,大部分學生對于地理學科學習不夠重視,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大多將精力放在主考科目上,對于地理,以為只是簡單的背背就夠了,不能深入的探究地理知識,掌握的自然也不扎實,理解不夠通透,導致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低下,不能很好地運用所學知識。
2有效突破初中地理教學困境的對策
2.1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新課改的事實,對初中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不能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要摸索適合學生的先進的教學方法。地理學科,要求教師不僅掌握豐富的地理知識,更要在專業性的基礎上注意拓展地理相關知識,結合新課改的要求,將學生所學知識聯系實際生活,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知識。另外,對于部分學校教師不夠專業的問題,學校應該為教師建立學習的平臺,讓初中的地理教師互相交流,提高自身素養的同時更能研究解決地理教學中所遇到的困難。安排講座、公開課等交流模式,全面提升初中地理教師的專業素養。
2.2加強對地理學科的重視
很多學校不僅沒有強大的師資力量,更在地理學科的教學設施上存在漏洞,無論是學校還是學生,對地理學科都沒有給與足夠的重視。缺少相應的輔助設施,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針對地理課本中信息量較少的內容,教師可以通過上網查資料,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將信息進行整合,使其更加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在學習走進國家―法國、美國等章節時,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下載各國家的標志建筑,歷史任務等,搜索民俗民風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更好的理解當地文化。從各方面加強對地理學科的重視,教師要從自身做起,轉變地理不受重視的現狀。
2.3培養學生興趣
對地理的學習,絕大多數學生都是通過課堂,提高課堂效率才是每位教師的目標。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起到的是輔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作用,教師要明白,培養學生真正的對地理學科感興趣,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有興趣才能激發學生積極地探究地理知識,讓學生從各方面深入了解地理知識。
3小結
地理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也是為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習奠定基礎,所以,初中的地理教學應該受到足夠的重視。對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積極地克服,完善教學方式,讓初中地理教學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殷云霞.淺談新課標改革下的初中地理教學[J].時代教育,2010,7(5):156-158.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師 素養 策略
一、當前地理教師現狀調查
1.專業構成角度
筆者根據當前地理教師的發展現狀,對舞鋼市的地理教師進行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將當前就職于地理學科的教師進行一定的分類,大概有以下幾類:其他學科教師被臨時安排承擔地理教學,地理教學為其兼職;非地理專業教師專門的從事地理教學;專業的地理教師主要從事其他學科的教學;地理專業的教師專職地理教學。根據筆者的調查顯示:當前初中地理教師的構成成分比較復雜,非專業出身的地理教師占有較大的比重,專職地理教師的比重最小。就舞鋼市而言,從事初中地理教學的教師共28人,其中13人是地理專業教師,占總數的46%;15人是非地理專業教師,占總數的54%,地理教師素質普遍有待提高,教師工作的穩定性較差,嚴重影響地理教學的教學質量,影響新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影響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2.其他構成角度
除了專業構成角度,筆者還對本地區地理教師的其他構成要素進行分析。筆者就舞鋼市地理教師的專業、年齡、教齡、職稱、班級情況展開調查與分析,結果表明:地理教師的職稱以中級為主,教師教齡較高,具有一定的教學經驗,從地理教師的專業構成角度來看,專業專職教師非常少,從地理教師的年齡角度看,地理教師的一般以中青年為主,從地理教師的教齡來看,地理教師一般以年長教師為主,新上位的教師較少。從以上角度分析地理教師的專業素養,有利于發現地理教師隊伍存在的問題,以便更好的提出解決地理教師素養的策略。
二、教師的構成對地理教學的影響
1.非專業的地理教師會產生職業倦怠。一些原本從事其他學科教學的教師,特別是語、數、外等所謂的主要學科的教師,認為地理學科不是主要科目,學校讓他們代教地理學科,兼顧即可,不需要達到最優化的效果。教師認為自己本身有自己主要的學科,他們的心思與精力都放在主教的學科上,對地理學科普遍不重視。另外,其他學科的教師在從事地理教學的時候,專業素質不到位,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在教學時往往是力不從心,教學缺乏熱情與激情,難以實現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欠佳。
2.地理專業非專職教師教學信心不足。在當前的教學中,另一種狀況就是一些專業的地理教師認為自己從事地理教學沒有前途,待遇得不到提高,職稱無法評定,然后就轉向語文、數學、外語等其他學科的教學。所以,在教學的時候,往往存在沒有學科歸屬感,教學的時候信心不足,影響其他學科發展的同時,還影響地理教師的整體素質。
3.地理教師的投入不夠。一些教師從事地理教學是因為別無選擇。本來是其他學科的教師,但是由于在年齡上越來越大,教學業績不夠出色,或者是地理教師過于缺乏而被逼無奈才進行地理教學,專業知識非常匱乏,不能夠完全投入到地理學科的教學中。
4.地理教師的工作缺乏激情。在地理教學中,還有一些專業型的地理教師,但是由于地理學科在初中教學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地理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激情,地理學科在學校中處于尷尬的地位,地理教師相應的也得不到應有的待遇,地理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缺乏激情,影響地理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提升地理教師素養的有效策略
1.通過教研活動,為地理教師的發展創設平臺。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需要重視地理教學的教研活動。在每學期的教學中,至少要有兩次教研活動。在這些教研活動中,教師要開設公開課,接受其他教師與領導的點評。在最開始的時候,點評的環節,評課教師的發言比較少,教師往往是給出積極地正面的評價。但是為了提升地理教師的素養,促進地理學科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引導評課教師對地理教師授課的缺點與不足也指正出來,促進地理教師的素養不斷地提升,為地理教師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與平臺。
2.組織教研活動,對地理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在地理教學中,還需要組織多種教研活動,對地理教師的發展提供專業的培訓。這些教研活動是以每個區域為單位進行的教研活動,許多學校缺乏專業的地理教師,地理教師素養的提升缺乏基本的人才基礎,所以,需要以區域為單位,對地理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在這些活動中,一些非專業的教師能夠通過專業地理教師的見解,吸取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通過一些教研活動,促進一線教師獲得更多的培訓,促進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開展。
3.研究課例,提升地理教師課堂教學的水平。在地理的日常教學中,需要對課例進行研究,在教學中不斷地研究課堂教學,促進教學實踐逐步完善,逐漸的解決教學中的部分問題。地理教師素養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是否能夠組織好課堂,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為了更好地組織地理的課堂教學,大多數學校提出例如同課異構等新型的教學方法。根據我國地理教學實際中缺乏專職教師的現象,采取新型的教學模式,將一些課程進行歸納分類。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提升地理教師的整體素質與素養。
4.不斷規范地理教師的課堂教學,創設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由于我國地理教學存在一些實際問題,現狀堪憂,大部分地理教師覺得難以掌控課堂教學,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為了促進初中地理教學更好地發展,我們需要建立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包括以下幾個環節:導入環節―問題環節―訓練環節―板書環節―總結環節。教師的導入環節,是指教師在導入教學的時候,要聯系生活、聯系實際、聯系社會熱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環節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出有針對性、目的性與創新型的問題。訓練環節是指教師在教學結束之后,要為學生留出5~10分鐘的時間供學生思考,解決學生遺留的問題,激發學生思維的發展。板書環節是指教師在教學中板書的設計要科學合理、簡單易懂,便于學生理解??偨Y環節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要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總結,保持教學環節的整體性。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地理教學中,地理教師的專業素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亟待解決。教育領域需要以新課改的理念為指導,不斷提升地理教師教學的素質,提升初中地理教師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