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4 16:55:17
序論:在您撰寫地理教學研究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由此可見,地理思想是指人們對地理學科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動過程的途徑、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靈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對方法的抽象認識,方法是思想的具體化形式,二者具有統一性。筆者通過對近五年來《地理教學》《地理教育》《中學地理教學參考》《課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和相關專著中收集的有關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與方法研究的相關論文進行綜合分析,探討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和實施中所取得的成績與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地理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和地理教育的價值實現做出一份貢獻。
一、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現狀
1.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地理思想方法類型基本確定
根據文獻分析,關于中學地理課程中地理思想與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地理教育國際》中指出,地理學科圍繞研究對象,逐漸形成了關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與環境的關系、空間相互作用、區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觀念和法則,[1]包括:
空間觀念。涵蓋區位論,區域差異,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觀點,蘊含著空間定位、空間相互作用與聯系、將世界組成不同區域加以認識、地理環境差異與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統綜合的觀念。涵蓋系統觀、全球觀等基本原理、觀點,蘊含地理環境整體性、人地關系等思想方法。
動態觀念。涵蓋不同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的發展變化觀,蘊含地理過程、時空關聯等思想方法。
可持續發展觀念。蘊含人地關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對地”的影響中包括環境觀、全球觀、資源觀、人口觀等一些觀點。
第二種觀點,在《中學地理素養教育》一書中,袁孝亭教授從地理學家的倡導和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國際地理教育發展趨勢的角度分析,認為基礎地理教育階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礎地理教育階段應把人地協調觀點、可持續發展觀點、空間觀點、因地制宜觀點作為地理觀點教育的重點;中學地理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的基本內容應主要包括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地理比較、地理分析與綜合、地理歸納與演繹等方法。
第三種觀點,《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課程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思考問題”?!暗乩硪暯恰奔磸牡乩韺W的角度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3]
(1)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中,與“地理視角”有關的知識主要包括人與環境相互影響的觀念、因地制宜的觀念、初步的環境倫理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念、全球化觀念等。
(2)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過程與方法”目標強調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歸納”、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規律“理解”的過程與方法,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地理方法,例如歸納地理特征,包括運用地圖發現地理特征、運用比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筆者認為以上三種觀點基本上概括了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點突出人地協調觀、可持續發展觀等地理思想,特別強調地圖法、野外考察法等傳統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術新方法,同時新的地理課程改革也特別關注地理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產生的深遠影響。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研究初步展開
(1)理論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義上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應當是基于地理學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為主要依據的研究。并從三個方面說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進行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首先是依據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礎意義的地理課程與教學問題;其次是依據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教學策略;再次是提出給予地理思想方法開展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的“技術路線”。[4]筆者通過分析發現,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體現研究
洪婷從目標體系、地理教材、學習方式、形成性評價等方面論述了地理“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體現策略。[5]陳啟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學要體現地理學思想,并把地理學思想劃分為可持續發展觀、人地關系、綜合性、地域性、系統性等。[6]崔準依據地理學的基本思想,把中學地理教學內容歸納為七個板塊(定位問題、圖像問題、區域分析方法、物質運動和分布、整體性和差異性、區位論、人地關系論)。[7]龐艷輝深入系統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與方法,認為《地理1》中體現了四類12種地理思想和三類13種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體現情況,是一個新的研究視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斷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設計研究
張素娟認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從觀念性知識——原理性——事實性知識‘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學內容,教學時再‘自下而上’幫助學生在事實和材料基礎上提煉觀念性認識,在具體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概括,構建學科觀念和學科思想方法”,并設計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兩個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塊‘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的西氣東輸為例’”。[9]褚麗娟運用案例設計法,設計了地理科學方法培養的案例教學設計和地理觀點培養的案例教學設計。[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設計還處于起始階段,需要更多的人來參與。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學科思想方法整合學科教學必須改變以往學科教學中“部分—部分—整體”的知識組建和建構方式,代之以“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模式,首先是從整體上幫助學生感知和了解各冊教材的內容,并以其中蘊含的學科思想方法作為核心歸納和概括各冊教材內容的知識結構,然后以學科教材的單元為基本單位實施整體性教學。[11]徐寶芳教授在“地理雙動兩案”教學模式中,也強調對學生進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12]“地理雙動兩案”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思想中,強調地理思維方法,突出了地理學科思想與方法;從學案和教案的內容和形式來看,無論兩案中的地圖,還是圖表、景觀等,都蘊含著豐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學有模,教無定模,至于哪種教學模式才能促進有效教學,需要廣大師生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養途徑研究
有關地理思維方面的文章較多,尤其以空間思維培養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張在教學有關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等內容時,可利用空間形狀、空間大小、距離等空間要素發展其地理空間思維;[13]代澤斌強調在區域地理復習中,應通過區域[ lunwen.1KEJIAN.com]地圖訓練、區域對比訓練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14]龔倩認為“地理空間思維是地理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之一,這就要求地理教學應以建立地理空間概念為先導,明確地理空間思維的內涵、特征、組成及其影響因素,進而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15]。筆者通過對文獻分析發現: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較少,缺少系統介紹培養學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將地理思想方法作為地理教學理論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開去,提出基于學科的重要研究課題,總結提煉有關地理課程與教學的策略、原理,以此構建地理教學的理論體系。[4]但是這僅僅是一個起點,如何總結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蘊含的地理教學原理;如何檢驗出地理教學原理的實際效果、運用策略等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識和力量薄弱
關鍵詞:傳統教育 學生心理 新課改
地理課程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發揮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創新出多樣的學習方法。新課改的教學方式必須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新性和獨立性為基礎,更加注重學生是如何“學”而不是老師怎樣“教”。
一、學生所產生的心理問題
在地理學習中就是有這樣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認真做筆記,老師講的每句話都不放過,滿腦子裝的都是老師講的思維模式,久而久之,他們就失去了思考的動力,不能主動的發現問題,更不會積極的去解決和創新,從而導致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凍結了思維不能學以致用, 還有的學生是學習不認真態度不端正,缺乏學習情趣。不肯深入,嚴重者上課不拿課本,作業不做,或者抄襲他人的,考試前臨時抱佛腳,就是典型的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他不是不會而是不去學習,對學習失去信心。
二、造成學生這種心理狀態的原因
有些學生因為學習能力稍弱一些,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力高低不同。平時學生的觀察能力少了,動手能力少了,親身經歷也就會減少,理解能力也就會下降。有的學生是學習目的不明確,此類學生經過問卷調查表明都是認為學習地理沒什么用,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另外就是學習成敗出現偏差,有的學生會學習人家不用天天死記硬背最后也能考出好成績,有的同學就會產生那種為什么人家那么輕松學習就能考好,而我天天學習也考不好的心理,與別人相對比最后感覺不公平,失去信心........
三、對學生心理研究采取的措施
針對學生的地理學習所產生的心理障礙我們要進行一定的心理措施,針對不同情況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對于那些對地理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來說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學習能力強,但學習效率不高的人;一類是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學習成績就會有所提高。其次是缺乏地理學習興趣的學生,他們的學習問題重重,首先要提高學習興趣,然后提高學習能力,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學習漫無目的,首先要從知識框架圖的梳理知識學起,理清思路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上課提前預習,及時復習老師講過的知識,有時間閱讀一些關于地理方面的書籍,逐步培養良好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習地理的關鍵,這些都是針對當代學生學習的心理進行的一些措施。
四、新課改
新課改是老師經過教學經驗和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新的創新教學模式,老師通過在教學中學習遇到的一些問題,例如:讓學生提前預習,在學習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講解,實行“問題教學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學生的矛盾,老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針對性問題提供相應的資料、設計教學過程,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同時也解決教學課程內容多,任務緊急的問題;另外,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提供開放性探索性的環境,以提高學生的探索思維能力,也從傳播知識中讓學生發現問題,并為自己的學習提供學習建議,教會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對老師提供有力的教學方法,進行有興趣的選擇和認知性的學習。愛因斯坦曾說過:“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這是因為思維從問題中開始,問題是深入學習的起點,“問題教學”的方法就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再者就是老師要鼓勵學生去提出問題,只要是教學范圍中的問題,不論什么樣的問題都不去批評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熱心解決,一視同仁,不要因為一些程度差的同學提出問題較簡單而嘲笑他,反之應該多鼓勵他,當著全班同學表揚他,給他自信,這樣不僅能夠學好地理,還能促進班里的每一位同學一起提高一起進步。另外就是分組學習分成多黨制,相互帶動。每組都要有程度好的、程度一般、和程度差的同學,然后各組之間較量、比賽,這樣可以提高每位同學的積極性,促進全班同學學習。
例如一個班級中有56位同學,分成七個小組每組八個人,每個組都有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高、中、低(必須是均勻不同程度的),然后每個小組選個組長,給自己小組起個勵志向上的名字,如:開拓者、蝸牛、云飛揚........等作為自己隊的代號,然后班費買彩紙貼墻上畫好格式、寫上每組的代號和教學的科目,用剩余的彩紙剪成:星星、月亮和太陽,分別代表不同的分值,星星一分,月亮五分,太陽十分,夠五個星星換一個月亮,夠五個月亮換一個太陽,每提出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加一分,一道大題五分,回答一個問題相應的貼一個在自己隊,回答問題的標準由其他小組共同決定,在爭執不定的情況下由老師決定,墻上的分數一星期一總結,贏得第一的小組班費出錢去請客吃東西或買學習用品給予獎勵,當然不是鋪張浪費的那種小小的鼓勵而已。每組都應該讓自己組較差的一名同學下次考試提高10到20分,而且座位一周一變動循環推動模式,每一組都有坐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機會,這樣不僅激發每一位同學們的積極性,也減輕老師教課的內容。不僅解決了在地理教學中的問題,也解決了所有科目在教學學習的問題。
總結
新課改理念的提出,給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明確目標,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作為高中的教師,應該始終以新課改為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羅保華,關于高中生地理學習能力培養的研究,湖南師范大學[J].2006(19)
[2]張飛琴,基于學生心理特征影響的高中地理課程教育研究,科教文匯(中旬刊) [G].2011.
摘 要:實驗教學是地理教學中一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中學地理課堂必須重視地理實驗,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在總結傳統地理實驗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傳統地理實驗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為關注學生的自主創新和實驗能力,轉變教學觀念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驗教學;觀察生活;教師指導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全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關注新課程改革后的地理實驗教學。新課改要避免學生死記硬背,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和動手操作,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動手能力。加強對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的培養。高中地理實驗教學是實施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提高地理教師的實驗教學素養
1.增長地理教師的實驗教學知識
從多年的地理教師培訓實踐中發現,盡管甘肅省地理教師培訓形式多種多樣,有短期課程培訓、地理教學研討會、教學觀摩、網上繼續教育等,但是極少有專門針對地理實驗專業知識的培訓,對這方面的培訓非常不重視。教育部門已經明確地理實驗教學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法,那么就應該多組織這方面的培訓。另外學校內部經常會有各種各樣的教研活動,比如學校會聘請全國知名的教育專家來學校講學,每周各學科要進行一次集體備課,那么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探討地理實驗專業知識,以他人所長為己所用。
2.提高地理教師的實驗教學意識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教師關注了地理實驗,也看到了地理實驗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有幫助。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教師總談要創新,實際上地理實驗教學本身就是一種創新,它是將教材上的知識點用實驗展示出來。這在全國的高中教學中都是很新的,我們相信誰運用得恰當、運用得充分,誰的創新能力就強,所以對地理實驗的研究越來越多。
3.提高地理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平時的生活中,教師應該多收集一些標本如礦物、巖石、土壤、動植物和工農業產品等。因為只有讓學生觀察到地理事物的實體,學生才會了解@些東西。這樣不僅豐富了教材內容,而且增加了學生的感性知識,具有實踐意義。如教師收集一些柑橘葉和楊樹葉,然后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區分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進而講解地中海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生很輕松地掌握了教學中的難點。
二、加強學生野外觀察及實驗操作能力
地理實驗教學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有意識地精選學生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實驗教學。教師利用身邊的地理現象進行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事物和與地理學相關的領域,積極思考并運用有關的地理知識和技能解釋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1.鼓勵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
要產生較深的地理實驗體驗,就必須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教師應該放開學生的手腳,解開學生的思想束縛,鼓勵學生全身心、大膽地投入到實驗中去。生活中有許多現象與地理科學息息相關,學生通過平時的觀察,可以很輕松地把它與地理教材中的內容聯系起來。這樣不僅能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通過自身的觀察實驗解決學習中的難點。
2.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中,親身觀察一些地理現象
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協作交流能力。
3.鼓勵并指導學生主動完成實驗
地理教學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和書本,要將課堂引向社會和大自然。實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與地理有聯系,只要仔細地觀察生活,就能發現地理問題。教師可以先設計好學案,然后讓學生根據學案收集資料和器材,小組合作完成任務,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又培養了團結合作精神。
通過研究發現,文獻上記載的地理實驗若不進行實際操作與調整,會出現很多問題。也許己有的實驗器具并非最好選擇,也許實驗過程中因某些條件掌控不好而無法出現應有的現象。假想的情形往往與實際結果有很大差距,因此在用實驗進行教學前應盡可能多地重復實驗,并研究出最佳方案。
行為主義者認為“學習復雜的行為是漸進的、一步一步進行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也遵循著這樣的方式完成課堂教學,給學生講解知識然后進行練習完成強化。新課程強調教學方式的轉變,由教師的教轉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此外還應將課堂由知識的引導變為問題研究的轉變。地理教學中利用實驗的探究性進行教學,不僅營造了濃厚的問題探究氛圍,同時也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轉變為主動探索學習。
新課程主張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地理實驗是開展這種學習方式的方法之一,這也要求教師對地理實驗深入研究,對實驗過程反復推敲,掌握實驗內容并使其探究性與課堂相匹配。
參考文獻:
[1]敖道.高一地理實驗教學對學生地理能力培養的作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
[2]張衛青,徐寶芳.中學地理實驗類型與內容設計[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0):69-71.
1.案例教學的意義
目前高中地理教材的編寫,每一課時的內容都有非常真實的案例,杜絕了泛泛而談的現象,注重理論與實際進行結合,借助經典的案例將知識點的概念、原理進行闡述。利用實際例子進行授課,增強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將教材的可讀性進行了增強。例如:在魯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當中,《自然環境和人類活動的區域差異》學習中,通過對日本和英國的自然環境的比較、經濟發展的比較舉出實際的案例,使學生明白自然環境區域差異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表現在農業地域類型、生產和生活方式、風俗習慣、民居形態等方面的差異。又例如:區域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中,主要以黃土高原、德國魯爾區、南水北調三個具體的實例,來說明不同的區域資源以及人類活動,在可持續發展道路上所面臨的困難以及問題是不同的。其中,在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中,可以利用以點概面的系統分析,借助成功的治理經驗,對其它區域的水土流失進行治理。在利用案例進行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案例中探討的地理問題進行將探究,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高中地理案例教學設計
高中地理新課程案例教學的過程中,以魯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當中《旅游業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為例進行授課。在授課的過程當中,讓學生們收集了所在區域關于旅游業的情況,進一步從積極以及消極的層面收集了旅游業對地理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同時對旅游開發過程中對環境進行保護的成功案例進行了探究。這些知識點在學生以往的學習過程中都有涉及,已經初步學習過農業以及工業、農村以及城市等人類相關的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以及具體的治理方式。在教材當中,所列舉的例子,學生利用自己閱讀便可以讀懂,但是對于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多角度對旅游開發進行分析,探究旅游開發在地理環境中造成的影響,從不同的角度制定保護方案的認識還有一定的欠缺。這樣的授課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的非常密切,利用教師對課題進行教學之后,使學生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的原因有感性的認識提升至理性的認識。該堂課程首先由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自學,之后在課堂之上與教師和其它同學進行討論,對教師提出的“青山旅游開發”實際案例進行系統的分析,以便學生總結為什么該項旅游業能夠成功,借助以點概面系統進行全面的分析,對其它區域旅游的開發有什么積極的影響,能夠站在不同的立場進行總結與分析。
3.案例教學中應用注意的問題
3.1案例教學不能取論學習。在高中的地理授課當中,雖然一直都在強調要將傳統的授課進行改變,但是不能全完將傳統的授課形式拋棄,要對傳統授課當中的連貫性以及基本知識灌輸繼續應用,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3.2案例教學方式的應用要與整體教學環境相互配合。為了更好的將案例教學當中的優勢發揮出來,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不但要進行以點概面的系統分析,應用高質量的教學案例,教師還要具備非常強的能力和知識水平,在授課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際進行結合講授。例如:在《剖析自然災害》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利用國內外著名的自然災害實例進行講解,如:印度洋海嘯、巴基斯坦大地震、美國的龍卷風災難、緬甸臺風、中國四川地震等。借助一個地方的自然災害的預防、災后救援以及重建工作,以點概面的進行系統的分析。3.3案例教學中,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以往的授課過程中,學生已經習慣了教師填鴨式的授課形式,當教師參與到學生的討論當中,學生還是會感到有一定的界限,對于自己的思想以及認識不敢完全表達出來。所以,教師要將自己的位置擺正,主動走進學生中間,營造良好的探究氛圍。例如:在環保辯論會中,如果教師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主動參與學生的談論,而是依然用教導的姿態與學生進行節流,學生很難將自己的想法完全表達出來,因為會害怕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教師對其進行批評。因此,教師要主動融合到學生當中,盡量消除學生的心理防備。
4.結束語
總之,在案例教學當中,要將教師的引導性、學生的主動參與性進行充分的發揮。不但可以借助實際的案例進行授課,使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還對學生有非常好的啟發作用,有益于學生快速對地理知識有所掌握,能夠對知識進行靈活應用,實現地理教學的目標。
作者:李露 單位:徐州市第三十六中學
參考文獻
[1]宋成城.研究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國校外教育.
由此可見,地理思想是指人們對地理學科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地理方法指某一地理活動過程的途徑、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靈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對方法的抽象認識,方法是思想的具體化形式,二者具有統一性。筆者通過對近五年來《地理教學》《地理教育》《中學地理教學參考》《課程·教材·教法》等期刊和相關專著中收集的有關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與方法研究的相關論文進行綜合分析,探討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和實施中所取得的成績與問題,并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地理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和地理教育的價值實現做出一份貢獻。
一、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現狀
1.中學地理教學中的地理思想方法類型基本確定
根據文獻分析,關于中學地理課程中地理思想與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地理教育國際》中指出,地理學科圍繞研究對象,逐漸形成了關于位置和分布、地方、人與環境的關系、空間相互作用、區域等核心概念的基本觀念和法則,[1]包括:
空間觀念。涵蓋區位論,區域差異,因地制宜等基本原理、觀點,蘊含著空間定位、空間相互作用與聯系、將世界組成不同區域加以認識、地理環境差異與因地制宜等思想方法。
系統綜合的觀念。涵蓋系統觀、全球觀等基本原理、觀點,蘊含地理環境整體性、人地關系等思想方法。
動態觀念。涵蓋不同時間尺度和空間尺度的發展變化觀,蘊含地理過程、時空關聯等思想方法。
可持續發展觀念。蘊含人地關系的思想方法,其中“人對地”的影響中包括環境觀、全球觀、資源觀、人口觀等一些觀點。
第二種觀點,在《中學地理素養教育》一書中,袁孝亭教授從地理學家的倡導和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國際地理教育發展趨勢的角度分析,認為基礎地理教育階段包含的地理思想方法有:[2]基礎地理教育階段應把人地協調觀點、可持續發展觀點、空間觀點、因地制宜觀點作為地理觀點教育的重點;中學地理教學中科學方法教育的基本內容應主要包括地理觀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地理比較、地理分析與綜合、地理歸納與演繹等方法。
第三種觀點,《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地理課程引導學生從地理的視角思考問題”?!暗乩硪暯恰奔磸牡乩韺W的角度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3]
(1)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中,與“地理視角”有關的知識主要包括人與環境相互影響的觀念、因地制宜的觀念、初步的環境倫理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念、全球化觀念等。
(2)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過程與方法”目標強調地理事物“形成”、地理特征“歸納”、地理成因“分析”、地理規律“理解”的過程與方法,其中包含著豐富的地理方法,例如歸納地理特征,包括運用地圖發現地理特征、運用比較法概括地理特征等。
筆者認為以上三種觀點基本上概括了中學地理教學中的主要地理思想方法,只是需要概括得再全面些,重點突出人地協調觀、可持續發展觀等地理思想,特別強調地圖法、野外考察法等傳統地理方法,增添GIS、GPS、RS等新技術新方法,同時新的地理課程改革也特別關注地理信息技術對地理課程產生的深遠影響。
2.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研究初步展開
(1)理論研究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一文中,指出真正意義上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應當是基于地理學科的、以地理思想方法為主要依據的研究。并從三個方面說明了如何基于地理思想方法進行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首先是依據地理思想方法,提出具有基礎意義的地理課程與教學問題;其次是依據地理思想方法,探究地理課程與教學的基本教學策略;再次是提出給予地理思想方法開展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的“技術路線”。[4]筆者通過分析發現,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2)地理思想方法體現研究
洪婷從目標體系、地理教材、學習方式、形成性評價等方面論述了地理“過程與方法”目標的體現策略。[5]陳啟洪提出高中地理教學要體現地理學思想,并把地理學思想劃分為可持續發展觀、人地關系、綜合性、地域性、系統性等。[6]崔準依據地理學的基本思想,把中學地理教學內容歸納為七個板塊(定位問題、圖像問題、區域分析方法、物質運動和分布、整體性和差異性、區位論、人地關系論)。[7]龐艷輝深入系統地分析了人教版高中教材《地理1》的地理思想與方法,認為《地理1》中體現了四類12種地理思想和三類13種地理方法。[8]分析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的體現情況,是一個新的研究視角,需要研究者的不斷努力。
(3)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設計研究
張素娟認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從觀念性知識——原理性——事實性知識‘自上而下’梳理和解析教學內容,教學時再‘自下而上’幫助學生在事實和材料基礎上提煉觀念性認識,在具體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提升概括,構建學科觀念和學科思想方法”,并設計了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兩個案例:“高中地理必修模塊‘洋流’”“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教材‘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我國的西氣東輸為例’”。[9]褚麗娟運用案例設計法,設計了地理科學方法培養的案例教學設計和地理觀點培養的案例教學設計。[10]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設計還處于起始階段,需要更多的人來參與。
(4)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學科思想方法整合學科教學必須改變以往學科教學中“部分—部分—整體”的知識組建和建構方式,代之以“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模式,首先是從整體上幫助學生感知和了解各冊教材的內容,并以其中蘊含的學科思想方法作為核心歸納和概括各冊教材內容的知識結構,然后以學科教材的單元為基本單位實施整體性教學。[11]徐寶芳教授在“地理雙動兩案”教學模式中,也強調對學生進行地理思想方法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12]“地理雙動兩案”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思想中,強調地理思維方法,突出了地理學科思想與方法;從學案和教案的內容和形式來看,無論兩案中的地圖,還是圖表、景觀等,都蘊含著豐富的地理思想方法。教學有模, 教無定模,至于哪種教學模式才能促進有效教學,需要廣大師生在實踐中繼續探索。
(5)地理思想方法的培養途徑研究
有關地理思維方面的文章較多,尤其以空間思維培養方面的最多。如袁孝亭主張在教學有關空間位置、空間分布等內容時,可利用空間形狀、空間大小、距離等空間要素發展其地理空間思維;[13]代澤斌強調在區域地理復習中,應通過區域[ ]地圖訓練、區域對比訓練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14]龔倩認為“地理空間思維是地理學科獨特的思維方式之一,這就要求地理教學應以建立地理空間概念為先導,明確地理空間思維的內涵、特征、組成及其影響因素,進而培養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15]。筆者通過對文獻分析發現:關于如何培養學生的地理方法的文章較少,缺少系統介紹培養學生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
二、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
袁孝亭教授在《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課程與教學研究》一文中,指出非常有必要將地理思想方法作為地理教學理論研究對象的“基本單位”,并注重由地理思想方法推演開去,提出基于學科的重要研究課題,總結提煉有關地理課程與教學的策略、原理,以此構建地理教學的理論體系。[4]但是這僅僅是一個起點,如何總結梳理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如何分析地理思想方法中所蘊含的地理教學原理;如何檢驗出地理教學原理的實際效果、運用策略等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
2.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識和力量薄弱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大部分的中學地理教師仍然堅持知識本位的思想,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而對于其中所蘊含的地理思想方法卻很少顧及。雖然地理教師和學生已潛移默化的運用著某些地理方法,但自覺地將地理研究方法轉化為地理教學方法的意識還不強,有關地理學家思想與方法轉化為地理教學思想方法的文章還鳳毛麟角,僅發現高建軍所作《赫特納地理教育思想評介》一文。[16]通過文獻查閱發現,研究中學地理思想方法的文章還比較少。筆者通過中國知網,采用“模糊搜索”方式,搜索關鍵詞“地理思想方法”從1972~2012年的文章,僅發現20篇;而當通過中國知網,采用“精確搜索”方式,搜索關鍵詞“數學思想方法”從1972~2012年的文章,卻發現2265篇。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理思想方法研究力量的薄弱。
3.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比例失調
從研究力量來看,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東北師范大學,而國內其他師范院校很少涉及這方面的研究。從中學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研究來看,只有龐艷輝系統研究了人教版高中《地理1》中的地理思想與方法[8],而《地理2》和《地理3》中的地理思想方法系統研究還處于空白狀態,顯示出一種重自然地理學思想與方法,輕人文地理學思想與方法的狀況。這與當代地理學中自然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融合的發展趨勢不符。從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研究來看,當前研究主要集中人地關系思想、空間觀念、可持續發展思想等方面,其他地理學思想方法較少涉及。如在搜集近五年的文獻中,有關地理計量思想方法的文章,僅發現了金光澤的《計量思想——高考地理試題所反映出的地學思維和方法》一文。[17]
4.中學地理教學中地理思想方法內容研究有待深化
關于中學地理課程中的地理思想,人們容易聯想到人地關系、因地制宜、空間觀念、可持續發展思想等;關于中學地理課程中的地理方法,人們也很容易想到地圖法、野外考察法、綜合分析法、歸納法、演繹法等。但是具體到某一地理思想具體包含那些內容,在教材中是如何體現的,往往不得而知;在解決某一地理問題時,是僅用一種地理方法,還是多種地理方法的綜合運用,都有待進一步探討。例如,蔣黎莉對人地關系思想進行了深入研究,并把人地關系的內容要點概括為客觀關系、動態關系、辯證關系和區域性關系,提出了人地關系思想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科書中的改進策略[18],這對于準確把握人地關系思想具有重要意義。龐艷輝系統分析了人教版高中《地理1》的地理思想與方法[8]。筆者認為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地理教材中地理思想方法,因為教材是“教”和“學”的主要工具,高質量的地理教材可以將地理思想方法巧妙地滲透其中。因此,要深入挖掘地理教材這方面的內容,以便更好地發揮地理教材的作用。
三、幾點建議
1.提高地理思想方法研究意識,構建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理論體系
構建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理論體系是地理教學的需要,把地理最精髓的、最本質的思想通過教師的理解和設計讓學生來感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學生地理學科思想的形成,對于完善知識結構,形成符合地理學科特點的思維方法,解決地理問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學科思想是學科體系的三個要素,而學科思想是一個學科的靈魂。[19]通過培養學科思想和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地理新課標也非常重視學生地理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這些能力的核心就是地理問題的發現與提出、地理問題的探究與解決,地理成果的表達與交流,而這正是地理研究方法的體現。地理思想方法教育可以滿足這些能力的培養。因此,需要開展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研究、教學過程研究和教學評價研究等工作。在研究的基礎上,逐步重視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作用,發揮地理學科應有的教育價值。
2.準確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體現地理思想方法的教學價值
地理思想方法蘊含著豐富的內容,如何準確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內涵,注重地理思想方法對地理教學的啟示,對于形成學生的地理思維非常重要。因此應準確把握地理思想方法內容,加強地理思想方法理論方面的研究,在教學中致力于貫[ ]徹地理思想與方法。比如,地理學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就是“根據其空間的差別性,根據空間劃分為大陸、地區、地方和地點來理解地表”。[20]學生學習了地理,應該對區域的尺度的大小有一種敏感性,懂得劃分不同的區域,是認識地球環境復雜性的一種方法,在教學中應當教會學生運用這種方法認識所學的地方。又如:關注地理事物和現象組成要素的分布、組合和它們之間的空間關系是一項重要的地理思想方法。[21]按照這一地理思想方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將地理事物和現象置于一定的空間范圍內,分析其中的地理要素的分布、組合及其普遍存在的空間關系,讓學生區分主導因素,進而把握區域的地理特征。這些都是地理思想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實例,準確把握地理思想方法的內容及其對地理教學的啟發,是探究地理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策略。
3.開展地理教材的專題分析,歸納教材中的地理思想方法
關鍵詞高中地理空間思維能力提升方法
地理學科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其性質決定了其思維方式的特色——通過各種形式的空間思維,以地圖為載體展開地理思維活動??臻g思維活動總是對具體的表象在想象的基礎上加以抽象,從而對空間進行定位、比較與綜合分析。要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就必須注重教學過程中方式方法的創新和適用。
一、構建完整系統的地理知識框架
完整系統的知識框架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與技能。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該著力加強地理知識的體系框架構建,讓學生在系統的知識框架中學習掌握地理知識,將零散的地理事物空間統一成完整的思維模型,理清整個地理環境與其中各小塊各個層面空間的聯系與區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需要教師明確學習目的,對學生各階段的學習提出具體的要求。在注重系統性的基礎上,講清方法,梳理內容順序,引導學生建立起分析、對比能力。
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每講授一個知識點,都應當以聯系的觀點看問題,努力延伸拓展與其相關的知識層面,在延伸中對不同的地理事物進行比較分析。在各知識點的比較之中,更應該注意把握每個地理事物每一章節在整個的地理教材和地理課程中的地位,引導學生在系統的地理知識體系中進行思考。通過完整系統的思維模式的培養,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認知運用地圖能力
地圖作為展開地理思維活動的載體,在地理學習中必不可少。地圖總是能夠最直觀的呈現各種地理事物和一切的具體現象。對地圖的認知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空間想象與定位能力,影響著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力。作為教師,在地理課程教學中,尤其應該重視學生看圖、識圖、用圖的能力培養。地理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基本知識的傳授,經常使用地圖,教會學生看懂地圖上各種符號的含義,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將地圖上抽象的符號具象化、形象化。在對地圖不斷的了解和熟悉之后,學會運用地圖,通過觀察分析地圖上的具體情況,結合體系化的知識框架,了解各現象的聯系,尋求答案,解決問題。在這種學習過程中,學生們也能夠漸漸地了解把握一些地理規律。
三、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想象很輕松地構建出一些簡單的地理事件的具體形象,但我們發現,更多的稍微復雜一些的地理事件,要學生單憑想象構建出具象十分的吃力,甚至經常容易形成誤解。要幫助學生輕松快捷地掌握這類知識,就需要借助一些立體的模型,比如地球儀,燈泡等等。在地球儀和燈泡的配合演示下,學生就能夠非常輕松地建立起關于晨昏的變化,太陽高度與晨昏線等等類似問題的直觀清晰的空間思維模型。當然,在新課改的倡導下,我們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在地理學習中,不僅僅是通過閱讀掌握課本知識點,更應該親手繪制和制作出一些簡單的地圖以及模型。在學生親手制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準確地將地理事件定位,準確地判斷比例尺大小。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時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們學會分工合作,在共同努力下完成模型的制作。小組合作能夠提高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在合作的過程中,同學之間的互幫互助十分重要,合作的伙伴互相鼓勵共同完成任務,伙伴之間的友誼和合作意識得到加深,同時也強化了學生們的競爭意識。
四、重視多媒體技術應用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多媒體的應用已成為中學課程教學的重要教學手段。多媒體具有強烈的直觀性、生動形象的特點,將其引入課堂教學中不但避免了傳統教學的枯燥無味,還能幫助學生獲取直觀信息,便于理解知識點。在地理教學中,適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將地理學科的特殊性與現代的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發展情景教學能夠事半功倍地提升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五、親切的教學方式,深化問題意識
一堂好的地理課離不開老師的精心設計,在課程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離不開更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啟發。要引導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積極參與投入學習不僅僅是多媒體的運用,更要求老師親切風趣的教學方式。親切的教學需要老師利用風趣幽默、和藹可親的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用抑揚頓挫、飽含情感的話語引起學生的注意,調動學生的熱情。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能夠迅速地將學生帶入預定的教學情境,從而充分地獲取情感體驗,活躍思維。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注意語言運用的同時也要注意問題的設置。在教學過程中,圍繞教學內容設置一些問題點,問題的提出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對于問題積極的思考對于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十分有利。一旦提出問題,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思維十分活躍。在尋求解決問題的答案與方法的過程中,通常會碰到一系列的問題,也正是在不斷地解決疑點、攻破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有效地激發,空間思維能力也相應地得以提升。
六、總結
空間思維能力是人的一項基本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地理學習的成效。我相信,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如果能積極地配合運用以上的方法,一定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太差,無法將教師講述的知識在大腦中形成空間立體圖形。如果讓學生能“親眼”看到,情況一定會大有改善。但怎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想象,創設“情境”呢?筆者開始查閱資料。在《高中地理教學優化設計》中找到一個很好的活動安排:“教師自扮地球,讓前排一位學生扮作太陽,再讓最后一排的一位學生扮作遙遠的一顆恒星。讓學生理解恒星日和太陽日的區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筆者用粉筆在地上補畫了公轉軌道,自己在“公轉軌道”上自西向東一邊“自轉”一邊講解。特別在“自轉”一周后,叫學生觀察筆者與“太陽”的位置,然后很夸張地轉了個角度,使自己正面對準“太陽”。學生看后,對上課講述的內容才恍然大悟——地球上某個點是先正對某一恒星,然后才正對太陽,多轉了一定角度,導致太陽日比恒星日多了3分56秒。
二、課后隨想
基本解決這個問題后,筆者認識到,對于一些空間想象能力的問題,如果能把學生領進“微型”的情境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把抽象事物變為具體圖形,學生肯定比較容易接受。在接下去的一、二兩章內容教學中,遇到一些學生難以理解的空間問題時,筆者也試著用類似的方法去解決,效果相對都比較好。比如,在講述國際日期變更線時,為了區分180°經線面對自己時兩側的東經和西經的位置,筆者讓學生自己動手,在一張長方形的白紙上簡單標上經度,再卷成圓柱體,自行觀察,將平面的“地圖”直接變成了立體的“地球”。
在講述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時,課本上有一活動,但白天用燈光演示,效果不明顯。筆者把膠帶紙的一頭貼在地球儀赤道上,另一頭讓學生水平拿住不動(用膠帶紙當太陽的直射光線),地球儀轉動,膠帶紙隨之移一圈,回到起點。膠帶紙的軌跡就是太陽直射點一年中在地球表面的移動路徑。具體操作中,現象是比較明顯的,但膠帶紙一定要拉平,否則效果會異常;而且膠帶有一定寬度,代表直射點的移動軌跡時還需作一定的解釋。黃赤交角平面圖看似簡單,但理解成兩個面(黃道面和赤道面)形成的交角,就我們學生的能力來說有較大的困難。筆者用兩塊硬紙板(長方形紙板代表黃道面,圓形紙板代表赤道面)斜交成23.5°,這樣學生就能看到立體的、“真實”的黃赤交角。
講三圈環流也是比較“痛苦”的一件事情,學生的頭腦中無法將垂直和平面相結合的立體環流建立起模型。筆者就利用放水果的立體格子稍做修改來演示“近地面、垂直方向、高空”的立體環流,立體空間感就立刻在學生頭腦中形成了。除了自己設計情境,有時候也讓學生自己進行簡單的設計,比如讓學生用細鉛絲制作氣旋、反氣旋水平、垂直方向的輻散、輻合、上升、下沉氣流狀況等。這么做將黑板、書本中的平面變成了立體模型。但筆者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最終建立自己的立體想象空間,能把平面的、抽象的事物在大腦中形成具體影像。
三、總結反思
針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需要,教師教學不僅需要“黑板+粉筆”的模式,需要多媒體輔助教學,更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結合學生實際大膽創新,建立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風格。通過一些簡單的情境創設或者自制模型輔助,讓學生“身臨其境”,使原本比較抽象的知識變為立體的、形象的感性認識,使地理教學中空間想象能力這一瓶頸問題得以疏通,突破教學難點,同時也極大地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成績。
“身臨其境”教學,對于教師來說,一是自己能力的一種體現,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二是新的教學理念的一種體現,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達到新課改的教學目標。地理學科一直被認為是“文科中的理科”,而空間想象能力一直是很多文科生的“軟肋”。“身臨其境”教學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從看教師創“境”向大腦自己創“境”過渡,空間想象能力自然得到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