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2-01 17:12:18
序論:在您撰寫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科學內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于深入開展調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我??茖W和諧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的現實需要,為此我們充分認識開展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重要意義,要進一步增強“科學發展、專業成才”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目前,國際金融危機還在快速蔓延,對實體經濟和社會領域的影響正在進一步加深。嚴峻的經濟形勢對社會生活帶來較大影響,也對教育領域帶來沖擊,使教育投入增加困難,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家庭困難學生增多。同時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后,高質量已經上升為人民群眾的主要教育訴求,對高校的教育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育質量集中體現,大學生在完善自我、專業成才,應對危機、提高就業競爭力等方面的壓力更大、責任更重。要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關鍵就是要堅持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學習和實踐。因此,學生黨員要從當前的形勢以及自身發展的具體要求出發,從容應對挑戰,用科學發展作指導,以改革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高度,了解學習科學發展觀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和緊迫性,切實增強積極投入活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把個人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學院黨總支的具體要求上去,確保學習實踐活動取得實效。
為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精神,8月10日,省人大常委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在聯系實際自學的基礎上召開學習會,集中學習討論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會議由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聶文權主持。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劉潤璞,副主任車秀蘭、周化辰、王云岫出席會議。機關黨組成員,各專門委員會、辦事機構主要負責人等列席會議。
與會同志深刻領會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實質,并結合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省十次黨代會精神,暢談學習心得,交流學習體會。通過學習,大家對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決心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實省十次黨代會提出的總體要求和戰略部署上,加強常委會及機關黨的建設,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扎實做好當前各項工作,不斷開創人大工作新局面,為推進“科學發展、加快振興,努力讓城鄉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奮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勝利召開。
聶文權在會議結束時做總結講話。他指出,要深刻理解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大意義??倳浀闹匾v話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高度和寬廣視野,精辟分析了我國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科學闡述了事關黨和國家全局的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黨的十勝利召開奠定了政治思想和理論基礎,對于團結動員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滿懷信心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具有重大意義。
聶文權強調,要全面把握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科學內涵。要通過學習講話精神,繼續堅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引領下繼續前進,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和信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堅定走科學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必須正確處理經濟規模與經濟結構、經濟數量與經濟質量、經濟發展速度與經濟效益和社會全面發展的關系,通過更有力、更有效的舉措,不斷提高推動科學發展的水平;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多做抓基層、打基礎、管長遠的工作,不斷完善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為科學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聶文權要求,以講話精神為指導做好當前人大工作。一要認真組織開展學習貫徹活動。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指導人大工作深入發展。二要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務。按照常委會的年度工作安排,加強協調,抓好落實,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三要認真做好省、市兩級人大換屆選舉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省委的領導下,加強指導和協調,嚴肅紀律,確保換屆選舉工作風清氣正、依法有序、順利進行。
質量與工程技術的結合是質量科學進步的必然結果,它既是質量本身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需要,質量工程技術的成功應用是質量科學的現實需要,而質量科學理論的豐富為質量工程技術的發展指明方向,兩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關鍵詞:
質量;工程技術;發展;提升
0引言隨著經濟社會的高度發展,物質資料的極大豐富,人們對質量的需要顯得尤為重要,它時刻伴隨在我們左右,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國民經濟建設。質量的提高與改善離不開質量工程技術的運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質量科學成果中得到完美的體現。
1質量需求推動社會進步
質量依附于產品和服務中,以實現顧客滿意為終極目標,這同時也是產品占領市場的基礎工作,只有顧客的感知質量超出認知質量后,產品才能贏得市場,質量時效性使質量的內涵隨時間推移也在不斷變化,產品只能不斷地適應這一變化才能生存,這也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力量,如果這一循環關系被打破就會使產品停滯,甚至最終退出市場,質量時效性使質量的內涵隨時間推移也在不斷變化,產品只能不斷地適應這一變化才能生存,這也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一種力量,如果這一循環關系被打破就會使產品停滯,甚至最終退出市場,如三鹿奶粉事件為乳制品市場敲響了警鐘,并最終導致免檢的終止。
2社會進步促進質量科學發展
新產品不斷出現,科學技術的發展催生了許多新的產業和新的生產方式,這對質量監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由于人員素質差別,逐利方式的不斷更新,使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變成了棘手的質量管理問題,如網絡購物、電子商務的發展,虛擬空間的不斷擴大,在考驗質量道德水平的同時,也在拷問質量監管手段的有效性,這也正是質量檢驗四職能中關鍵一環“把關”職能的發揮問題,問題的解決需要發展的眼光、創新的思維、需要科學技術與質量科學完美結合,這也正是質量科學發展的動力。
3質量工程技術使質量科學理論更加完善
質量科學是管理范疇內的理論科學,其作用于過程和過程輸出,而其評價指標必須是可量化和可測量的,只有這樣的質量才是有意義的質量。將各種質量指標的規律性進行系統總結,利用數理統計進行量化分析,得出評價指標,確定期望值,實施有效的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如果沒有質量工程技術的支撐,質量科學將成為高臺樓閣,其作用于輸出結果的效能將無法發揮。
4質量科學為質量工程技術指明了發展方向
質量是目標,工程技術是手段,目標確定,剩下的就是如何實踐,質量工程技術正是基礎科學在質量方面的成功運用。在20世紀30年代由休哈特等質量專家將數理統計的原理引入到質量管理中,形成了統計質量控制階段和后來的全面質量管理階段,通過近一個世紀的發展,質量工程技術手段已在所有追求質量的企業和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并貫穿于全過程管理的方方面面。
5工程技術的運用促進質量提升
質量科學與質量工程技術綜合運用,使質量保持和質量進步成為可能,而質量科學正是通過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的有效方法實現這一目標。質量控制是滿足質量要求,質量改進是增強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當質量水平低于顧客感知質量時,需要質量改進提高質量水平,在滿足顧客對理所當然質量要求的同時,大力發展魅力質量,使產品以質量優勢占領市場,通過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提高質量水平的過程,是質量工程技術成功運用的結果。質量控制的基本技術SPC控制圖,其以統計技術和概率理論為基礎,質量改進活動中的QC和6σ項目等都是以工程技術為基礎,如新、老七種工具和參數估計、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技術方法。
6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是質量提升的必然過程
質量科學與質量工程技術綜合運用,使質量保持和質量進步成為可能,而質量科學正是通過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的有效方法實現這一目標。質量控制是滿足質量要求,質量改進是增強滿足質量要求的能力,兩者的辯證關系如下圖,其中水平線為質量控制階段,當質量水平低于顧客感知質量時,需要質量改進提高質量水平,在滿足顧客對理所當然質量要求的同時提高一元質量水平,大力發展魅力質量,使產品以質量優勢占領市場,而這兩種方法提高質量水平的過程,是質量工程技術成功運用的成果。質量控制的基本技術SPC控制圖,其以統計技術和概率理論為基礎,質量改進活動中的QC和6σ項目等都是以工程技術為基礎,如新、老7種工具和參數估計、方差分析、回歸分析等技術方法。
7“6西格瑪”管理是運用質量工程技術實現質量改進的成功案例
“6西格瑪”標準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振興的三大法寶之一,是由杰克•韋樂奇推行的現代管理方法,從最初的提高產品質量引申到全領域改進的現代管理方法,其追求的理念是“零缺陷”即百萬機會缺陷數為3.4,其將通用電器公司從一個彌漫著氣息的公司打造成一個充滿朝氣、富有生機的企業巨頭,幾乎重新定義現代企業,而這一改進方法均是以質量工程技術為基礎。質量科學離不開質量工程技術,兩者的深入融合將充分發揮質量的作用,并在經濟領域產生更大的效益,基礎科學進步、工程技術發展不斷豐富著質量科學內涵,而又對質量科學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一需求推動著質量科學不斷進步,最終實現共同提高。
作者:金秋玲 張旭 康秀翠 單位:沈陽黎明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黨的十七大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全面準確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不僅帶來了經濟發展模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也帶來了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的根本性轉變。審計工作要適應這一根本性轉變的需要,必須根據科學發展觀的目標要求,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依法全面履行審計監督職責,樹立科學發展的審計理念,不斷提升科學審計水平。
樹立科學發展的審計服務觀??茖W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黨和政府中心工作,是審計工作的基本職能。在審計過程中,反映情況、揭示問題、做出評價、提出建議、促進整改,這既是審計監督的過程,同時又實現了服務的目的。今年是國家實施擴大內需政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大投入之年,也是我市躋身國家發展戰略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一年。目前,全市已有40多個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項目進入國家千億和省百億盤子,加上自身推進的一大批產業項目和民生工程,項目之多,投入之大,都創歷史新高。能不能把寶貴的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能不能使各項投資更好地拉動增長、改善民生,審計部門責任重大、作用關鍵。只有嚴格把好審計服務關,才能確保這些事關全市發展和民計民生的大事要事真正做好做實、辦出成效,才能真正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好。
樹立科學發展的審計質量觀??茖W發展觀重在追求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同樣,審計工作也必須始終堅持質量優先,效率優先。多年實踐證明,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也是審計事業向前發展的永恒主題。近年來,市審計局先后推出了事前審計公示制、送達審計辦法、審計機關審計結果督察辦法等30余項審計質量控制制度,通過提高質量來提升審計工作水平。目前,市審計局已連續五年實現審計零投訴,審計項目辦結率100%,審計決定落實率100%,審計建議采納率100%。在審計系統實踐科學發展觀,必須牢固樹立審計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從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和管理入手,在原有推行審計日記制度、規范審計文書和審計時限要求的基礎上,從制度建設、規劃編制、過程控制、機制創新、結果運用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強化,嚴把審計質量關。
樹立科學發展的審計效益觀??茖W發展觀的本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效益審計不是一次簡單的審計方式轉變,而是從審計理念、方法、技術、機制的一次系統轉變,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運用科學全面的理論指導效益審計實踐。今年是省審計廳“績效審計推進年”,也是我們開展績效審計的重要契機。我們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圍繞中心突出重點,充分發揮審計監督在保增長、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不僅要促進財政資金充分發揮使用效益,還要評價經濟政策實施情況的效果、公共資源配置情況的效果。要注重從政策執行、資金使用、資源利用、行政效能等諸多方面,綜合考慮被審計項目的效益、效率和效果;注重在評價經濟效益的同時,將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擺上重要位置。
樹立科學發展的審計人才觀??茖W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審計機關是專門的經濟監督部門,肩負著國家和人民賦予的重要職責,只有業務過硬、清正廉潔、嚴格公正,才能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目前,市局有高級審計師20名,所有審計人員全部熟練操作oa審計辦公系統和ao審計現場實施系統,實現了全程計算機審計。去年,全市共向省廳推薦上報76個ao審計案例和專家經驗,其中入選省廳ao實例庫31個,入選省廳專家經驗庫29個,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達歷史最好水平。審計機關要以學習實踐活動為契機,在業務建設、廉政建設、制度建設、作風建設上下足功夫,堅持從嚴要求、從嚴教育、從嚴管理、從嚴監督,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努力建設一支作風過硬、素質過硬的審計隊伍,樹立和維護審計機關的良好形象。
關鍵詞:義務教育;質量;內涵;特征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8-0134-02
義務教育是每個人的基本教育權利,義務教育階段所接受的基本知識、能力訓練和思想、道德養成是每個人在現代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必要基礎,決定著人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指數。2010年,我國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旨在實現均衡與質量的統一,即實現有質量的教育均衡。同年,教育部頒布的《關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分析了我國義務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指出“我國義務教育已經全面普及,進入了鞏固普及成果、著力提高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的新階段”??梢姡非笥匈|量的優質均衡,堅持走以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為重點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義務教育發展新階段戰略調整和發展方式重大轉變的要義。要實現內涵式發展,提升義務教育質量,要對義務教育質量的內涵與特征有正確的認識。
一、義務教育的目的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認為,發展歸根結底要著眼于人的發展,強調人的發展是一切發展的核心和最終目的,強調人是發展的出發點,又是發展的主題,更是發展的歸宿。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也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命題和基本價值取向。教育發展的重心在人本身,教育發展的目的在于促進人自身的發展,而不是把人作為工具和手段。義務教育不是培養精英的教育,而是讓人人發展的教育。高質量的教育不是獲取高分的教育,而是適合孩子成長、充分發展其潛能、個性,為其未來奠基的教育。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來認識和分析理解義務教育的目的,樹立科學的義務教育質量觀,有助于認識義務教育的科學定義,把握義務教育質量的科學內涵,從而更好地推進義務教育質量提升。
二、義務教育質量的內涵
義務教育質量的優劣影響著人們發展愿望的實現,決定著人的潛能能否得到最大挖掘。接受義務教育是一個人最核心的人權,是一個人的基本權利。只有一定質量的教育才能使人的潛能得到開發,為其參與社會競爭、實現政治、經濟權利平等及各種機會平等奠定基礎??茖W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因此,義務教育質量的基本內涵是一個人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認知與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義務教育的質量包括三方面:1.條件質量,條件質量是從外部性上對義務教育質量的保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得到顯著改善,學校的校園環境、教學設備、師資隊伍狀況等都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但是,由于基礎薄弱、地區差異、城鄉差異等原因,義務教育辦學條件依然存在不均衡的狀況,農村地區、貧困地區、邊遠山區及一些薄弱學校義務教育的辦學條件還需要進一步改善;2.發展質量,經過多年教學改革,教學手段的不斷豐富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的自主性、創新意識、知識視野、學習能力、身體素質等等都比以前有明顯提升,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有新突破。但是,學生的發展質量還存在一些不能令人滿意的方面。學校之間和學校內部分層化現象依然比較突出,薄弱學校學生存在大面積學業不良或學業困難現象,因此產生的厭學、輟學行為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價值觀教育盡管受到普遍重視,但是在時代性、針對性、有效性和長效性方面還有待繼續努力;3.結構質量,由于辦學條件的不均衡而導致義務教育質量的區域分布和學校分布不均衡的現象還比較突出,特殊教育的質量總體上落后于普通教育質量,薄弱學校的質量明顯落后于優質學校,擇校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農村義務教育境況堪憂。
明確了義務教育質量的內涵,在教育中對個體發展的關注不能僅僅是某些方面的發展,更不是單純的某一方面的發展,而是融各個方面于一體的均衡發展。如果只關注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的發展,不僅違背了教育的質量要求,而且會影響到個體發展的程度和水平。
三、義務教育質量的多維特征
從義務教育質量的內涵來看,義務教育質量具有多維特征。
1.教育條件特征
條件既是教育質量的體現,也是影響教育結果質量的因素。既體現在經費、設備、設施、資源等硬件條件,也體現在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的發展愿景與規劃、學校的辦學目標與辦學特色、學校的文化與傳統、師資隊伍等軟件條件。每所學校必須根據自己的情況,確立自己的辦學理念、發展愿景與規劃、辦學目標,打造學校的特色,引導和營造學校文化。這些因素是每所學校獨特性的體現,但不能進行量化比較。師資隊伍可以進一步分解為師資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性別結構)、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發展意愿、教育幸福指數)、教師的專業發展機會(繼續教育與培訓、校本研修、學術交流)等,這些方面可以通過量化與國家質量標準進行對照,也可以進行學校間、區域間的比較,其差距的大小,反映教育發展的均衡度。
2.教育過程特征
教育過程不僅是獲得高質量結果的需要,其本身也是服務過程質量的體現。教育過程的質量具體包括課程與教學、德育工作、質量管理三個方面。課程與教學是影響學生學業成績的最重要因素,主要包括課程計劃的執行情況、課程標準的實施情況、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教育資源的建設、教學常規的運行、教師教學投入與教學方法、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方法、教學改革等。德育工作包括德育環境與德育資源的建設、德育活動的開展、德育的學科滲透、德育制度的制訂與執行、德育工作者隊伍的建設、學生心理輔導、學生行為指導等。學校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應該圍繞提高教育質量服務,但核心是教學質量管理。教育過程質量的衡定以定性評價為主。重在提出標準和要求,督促在過程中執行,最終是為了達到預定的結果和目標。
3.教育效果特征
教育效果是教育質量的根本體現。從縱向看,有靜態結果和增值結果,靜態結果反映教育質量達到實際水平,增值結果反映教育質量前后比較的增長情況。在縱向的靜態結果和增值結果中,要重視增值結果的評價。增值結果強調學校自身的進步幅度,是學校效能的體現。增值評價可以有效地引導學校從重生源到重培養,從單純注重結果到關注教育的全過程。在結果評價中,堅持靜態結果和增值結果的雙贏,使優質的學校更優,薄弱學校也在增值中走向優質。從橫向來看,有個適性結果、內適性結果和外適性結果,個適性結果反映受教育者個體的發展狀態,內適性結果反映教育系統內部的發展狀態,外適性結果反映教育對社會的適應程度。
教育質量絕不意味著只是分數、成績,也不只是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而是學生的一種綜合素養。作為教育結果的學生綜合素養已成為評價教育質量的最重要依據。但教育過程不完全是生產過程,還是一個服務過程。服務不同于生產,服務過程本身就體現著質量,如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會影響到學生人格的形成,最終體現的也是教育質量。教育兼具生產和服務的雙重特性,考察教育質量時,還需要將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共同列為考察對象。
均衡發展不等于平均發展。只有適合每個學生的教育才是公平的教育。從人的發展角度看,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也只有使個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育,才是有質量的教育。在這個意義上說,教育質量標準是一種差異性標準,教育質量均衡是一種個性化的差異均衡。義務教育是國家培育公民基本素質的教育,不同時期國家對公民基本素質的期待和要求,應該成為義務教育質量標準的依據。
學校的特色建設是教育質量特征的重要內容,學校特色是在適應學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并且是為學生多樣化個性發展服務的,要為學生提供“適合教育”和“有效教育”,促使學生充分發展。因此,義務教育質量均衡既強調統一性,又強調差異性,是一種差異均衡和特色均衡,要求學校在質量合格基礎上,追求更有特色、更高質量的教育。
參考文獻
[1]馬曉強.積極推進中小學校教育質量評價改革[J].教育研究,2010,(5).
[2]程鳳春.教育并存生產性與服務性[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
[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05.
[4]褚宏啟,高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指標與標準的制訂[J].教育發展研究,2010,(6).
[5]楊寶忠,豐向日.科學發展觀視域下的義務教育質量均衡[J].教學與管理,2012,(12).
[6]王海明.平等新論[J].中國社會科學,1998,(5).
[7]豐向日.推進教育公平須樹立的若干觀念[N].中國教育報,2009-08-24(4).
[8]林德全.論教育質量均衡的內涵與路徑[J].教育導刊,2010,(1上).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高校教育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國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的關鍵期。我們絕不能偏離發展這一主題來談地方公辦高校教育的科學發展,而應當通過持續不斷的發展,解決地方公辦高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新問題。
地方公辦高校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就要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著眼點在于調動人的積極性,激發人的創造力,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是地方公辦高??茖W發展的本質與核心。高校的最根本的任務就是培養高素質人才,這是興辦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要牢固樹立教育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辦學以人才為本、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育理念。要注重全面、協調發展。地方高校應以內涵發展為主導,遵循“規模、質量、結構、效益”協調發展的方針,以教育質量提高為主線,以學科建設帶動全面發展,以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要與國家戰略目標相協調,與政治、經濟、科技與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相協調,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相協調。
地方公辦高校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就要堅持統籌兼顧。要瞄準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努力服務中求得支持,在為地方作貢獻中求得發展,主動地為地方現代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推動教育與科技創新、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進步的緊密結合。高校教育是一個日益分化的復雜系統。實現地方公辦高校教育的科學發展,既要總攬全局,統籌考慮,也要重點突破,以點帶面。
地方公辦高校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就要處理好幾個關系。第一是速度和質量的關系。我們黨和政府近年來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十分重視,做出了“高等教育的發展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切實把重點放在提高質量上”的重大戰略決策。我們要深刻領會并緊密結合自己的實際認真貫徹這一決策,十分注重提高辦學質量。只講速度的發展和只講質量的發展,都不是可持續的發展,只有速度和質量協調的發展才是科學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而要做到這一點,當前最主要的是提高質量。第二是外延發展和內涵提高的關系。僅有數量和規模的簡單擴張,而無堅實的內涵作為支撐,最終將猶如“豆腐渣工程”一樣徒有其表。內涵建設的根本在于質量。社會對高校的評價,學生對高校的選擇,高校與高校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取決于育人的質量,教育的質量。高校的特色、地位,最終也要由質量來決定。只有視質量為生命,視質量為前途,才能保證高校的發展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第三是人才培養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地方公辦高校必須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加大培養和使用人才的力度,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人才保障。在引進上,既要重視數量,更要保證質量。在培養上,既要有計劃地實行學歷培養,又要兼顧非學歷培養,還要注意在使用中培養。在使用上,要打破論資排輩的觀念,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第四是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地方公辦高校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科專業建設規劃,有所側重,分類指導,依據不同的特點辦出特色,形成優勢;要大力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推進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的協調發展;科研為教學服務,教學為科研服務。加強科學研究,就是要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及成果轉化。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在許多高校未受到真正重視,采取的方法和措施還不多,沒有深入挖掘潛力。第五是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愛因斯坦說過:“科學雖然偉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問題。應當如何的價值目標,卻在它的視野和職能之外?!薄笆澜鐟斎绾巍钡膬r值目標,正是人文科學所要探索和回答的問題。當今世界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然而,掌握先進科技危害人類的危險程度也大大增加。要使青年學生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就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素質。
地方公辦高校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還要把握好以下幾點:首先是準確定位。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依據學校的個性特征,形成特色,發揮優勢,充分考慮自身的辦學實力和現實狀況,堅持量力而行的原則。其次是樹立和諧發展理念。在學科發展上,應該堅持將學校的特色學科、優勢學科、品牌專業辦好,同時創造條件,提高其他學科專業的水平;在職能的關系處理上,要將人才培養放在首位,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和社會服務促進教學;在教師隊伍、管理隊伍的培養上,要將教師隊伍作為辦學的根本,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同時,要堅持以管理水平的提高保證人才培養質量。再次是重視資源配置。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質資源是直接影響高校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資源。這三項資源的規模大小、配置和利用程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學校的質量水平和辦學效益。因此,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資源,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復次是科學管理。高校只有積極創新,深化改革,建立一套完整、科學、合理的規章制度,才能構建起現代大學管理體制。在體制機制上只有督促教師集中精力投入到教學之中,才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樣,只有建立起一套科學的、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等體制機制,才能極大地調動教師和干部的積極性。第五是重視培育良好環境。良好環境是地方高校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要加強與各級政府的聯系與溝通,加強與社會各界、尤其是新聞界、企業界的聯系與溝通,加強與周邊單位的協調與溝通。高校必須在提高知名度、增加美譽度的同時,將增強和諧度作為一個重要方略,以校內外的和諧促進自身的科學發展。
主要表現在:
一是對材料的要求不是很高,特別在材料中有時出現的別字、錯字、病句,發現、糾正不及時,影響材料質量;
二是調查研究的能力欠強,缺乏創新性觀點,獨立完成的課題幾乎還沒有;
三是對各地先進性做法、典型性事例,反映不夠靈敏,總結、挖掘、提煉不夠及時;
四是“小節隨大流”的思想還沒有根除,偶爾也會“隨波逐流”,放松對自己的要求。
主要原因:
除本人對地方工作知識的儲備不足、從事工作的面廣量大以及文字工作枯燥等客觀因素外,主要還是主觀上的一些原因所造成的:
一是學習的深度、廣度不夠。在學習態度上,往往以干代學;在學習內容上,往往淺嘗輒止;在學習方法上,往往急用急學;學習的專業性、系統性、連貫性不強,致使理論功底不夠扎實,專業知識不夠全面,調查研究不夠深入,總結提煉不夠及時。
二是工作的標準、要求欠高。思想情緒上存在著“差不多”、“過得去”的傾向,對各類材料缺少精雕細硺、逐字逐句推敲的精神和耐心,有時還要讓領導充當文字材料的校對員、解釋員,牽制了領導的精力,致使高質量、有影響的材料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