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30 15:30:40
序論:在您撰寫家庭護理的內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產科 母嬰同室 人文關懷 整體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示碼:B 文章編號:1729-2190(2008)10-0161-02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如何將服務理念人文關懷滲入到臨床護理實際工作中是現代護理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化整體護理內涵的具體表現現將我院2007年產科家庭式母嬰同室的構建實施情況,特色效果作如下介紹。
1 構建家庭化護理模式的歷史背景隨著社會的發展
1.1 護理理念的更新
護理理念是護理人員服務的宗旨,是護理人員的行動指南。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明確了護理工作的內涵。產科護理的新進展“以人為本,呵護健康,營造家庭式母嬰同室”的服務理念也應運而生。
2 家庭式護理模式的構建和實施
2.1 營造服務環境
實施家庭式護理模式,病區設有家庭式單人產科病房,它是待產,生產,產后休養為一體的病房(Labor Deliery Recovery),名字也非常溫馨:浪漫滿屋,綠野仙蹤。病房設施完備,波蘭產床,電視,電話,微波爐,寬帶網絡接口.24小時熱水供應.在病區,走廊,床頭都有為產婦定身設計的產后健康宣教.病房的大環境在不同的節日營造不同的氛圍.
2.2 規范護理行為
2.2.1 改變服務理念 產科家庭式母嬰同室護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為產科和新生兒提供生理,心理,保健,精神,社會的全面支持,滿足產婦及家庭的需要.所以我們要更行服務理念,推行規范化,賓館化,個性化的服務.產科家庭式母嬰同室的護理理念是”以人為本,呵護健康,營造家庭式母嬰同室”.
2.2.2 護理人員理論知識的培訓 內容有產科現代化護理新進展,產科安全防護,護患溝通技巧,新生兒的生理特點及護理,高危妊娠的護理,護士的職業禮儀,產后延伸服務,新生兒疾病篩查.
2.2.3 產科操作技能的培訓和考核 母嬰同室護理人員??谱o理技能,新生兒的處理和復蘇,產后宮縮及出血量的觀察,新生兒延伸護理技能及新生兒疾病篩查技能,都進行了規范的培訓和考核.
2.2.4 重視護理領域及相關領域間的溝通和交流 上級護理專家和兄弟醫院的護理專家來院指導,暢談產科護理新進展,選送護理骨干到蘇州母子保健中心進修學習,到上海國婦嬰學習,另外,還邀請心理專家為產科護理人員進行團隊咨詢,從而拓寬了護理人員的工作思路,有利于服務理念的轉變.
2.3 深化服務內涵
2.3.1 重視健康教育指導 開設了”準媽媽學習班”,采用有目標,有計劃,有反饋的方法開展健康教育,產婦床頭每人一本健康教育圖譜和手冊,還設計了順產和剖宮產后一周食譜,產后合并癥的疾病健康宣教.一對一的母乳喂養演示,集中授課的新生兒護理等等,通過系統,全面的健康教育,使產婦及其家屬掌握產后保健知識.
2.3.2 開展產科新生兒疾病篩查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出生缺陷的三級預防措施之一?!吨腥A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已明確規定醫療保健機構應逐步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并將其列人母要保健技術服務項目。我科開展苯丙酮尿癥和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的篩查及新生兒聽力篩查
2.3.3 開展產科延伸服務 開展新生兒扶觸,產后電話回訪,提供熱線咨詢,產后上門訪視,產后為產婦進行產后抑郁情緒的預測及護理干預.這些都體現了人文關懷,打造了產科母嬰同室的護理品牌.
2.4 注重護理服務意識
2.4.1 公開服務項目,接受產婦監督,每個病房有一本服務指南,介紹產科特色服務,公開承諾各種服務項目,直接接受監督.
2.4.2 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孕產婦的需求,根據孕產婦不同的文化背景,,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如:對于不同國家的孕產婦給予符合當地風俗的飲食和護理.各種護理操作前應先征求產婦的意見,在其感覺最合適的時間和不違背醫療,護理原則的前提下進行操作.
3 體會
3.1 獨特的風格 家庭式母嬰同室護理模式是”以人為本,呵護健康,營造家庭式母嬰同室”,體現的現代產科護理模式的新進展,順應了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
3.2 提高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產科家庭式母嬰同室護理模式的實施,拓展了產科服務范圍,使產科護理從病房走向家庭,2007 年病人滿意度(96)比2006 年(95%)提高1 個百分點,母乳喂養合格率(91.2%)比2006年(90.2%)提高了1.2個百分點,也為產科贏得了更大的市場份額,今年的分娩數為2542人次,比2006年2280人次增加了262人次.為醫院的發展和壯大,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零恒莉.產婦互動作用在產時的效應探討[j].中華護理雜志.2004.
關鍵詞孕產婦;家庭為中心護理
隨著醫學與護理學的發展,以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以滿足產婦身心健康為目的,現已成為產科臨床護理工作發展的方向[1]。80后的產婦與嬰兒的健康牽涉到兩代人、三個家庭的幸福,我們針對這一社會現象,采取以家庭為單位,實施產前、產后、產褥期宣教內容一體化,使產婦及嬰兒出院后能在家庭的呵護下,摒棄傳統習俗坐月子的習慣,以現代科學的的護理方法達到更高的健康水平。
1定義與內涵
1.1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定義
病人屬于一個家庭、一個社區和一種文化,充分考慮產婦及其家庭成員的生理、心理和社會各方面的狀況及其相互影響的關系后,為病人及家庭成員提供全面有效的健康服務。[2]
1.2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內涵
以尊嚴與尊重、信息分享、病人及其家庭成員參與整個護理過程。照護者、產婦與家庭成員密切協作,讓產婦認識到家庭作用貫穿于整個產后康復過程。
2臨床運用
2.1以家庭為中心的孕產婦護理
是指在確認孕產婦、家庭人員、新生兒在生理、心理與社會需要的基礎上,提供具有針對性的、高品質的健康照顧。其別強調家庭凝聚力的促進以及母嬰身體安全的維護[3]。
2.2在分娩前教育中的應用
孕婦入院待產即發放醫院有關分娩方法的各種宣傳資料,提前進入準媽媽角色,讓孕婦及家屬了解、選擇無痛分娩的方法,達到減輕分娩時陣痛的目的。對具備剖宮產指征,醫學要求剖宮產的孕婦及時穿插宣教內容,促使孕婦在其家庭成員的支持和配合下順利通過手術全過程。減輕擔憂,焦慮,并獲得最合適的身體護理。
2.3在分娩時及出院前后護理中的應用
建立家庭化病房,以家庭為中心的產時分娩支持,產后護理示范,嬰兒喂養知識指導,該模式使產婦及家庭能更好地參與生育的全過程,并發揮積極的作用。配合較全面的出院指導、出院后一周訪視又能及時幫助解決各種問題,使90%以上的產婦能更好地適應母親角色,掌握母乳喂養和新生兒護理技能。
3存在問題及展望
盡管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概念已為我國護理界有所認識,并在我院的部分孕產婦中得以實踐,但其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有待進一步深化。究其原因:①護士對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優勢認識不足,許多護士不能意識到這一模式對孕產婦是最有益的;②護士缺乏與家屬的溝通交流能力,有些護士只能有限地、常規地與家屬討論病情,缺乏更多的建設性的溝通;③由于工作忙護士沒有足夠的時間與家屬交流,這也限制了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發展。因此,要更好地推行這一模式,讓孕產婦和家庭得到最大的利益,首先需轉變護士的理念,提升護士的專業知識、人文知識和溝通交流能力,優化人力資源和人員結構。其次讓醫院管理者、家屬了解以家庭為中心護理的模式,認識到這一舉措是以病人為中心護理模式的深化,是更為有益于病人的護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張際、趙娟.“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在兒科的應用現狀和展望.重慶醫學,2005,34(6):932-933.
[2] 鄭修霞.妊娠期婦女的心理變化.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1998,9(5):229.
[3] 張慧、張纓、周杏仙.以家庭為中心的產科護理模式探討.中華護理雜志,2006,41(9):804-806.
【關鍵字】社區護理;創新體制;服務內涵;管理模式
【中國分類號】R4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5511(2012)06-0336-02
近年來社區衛生服務的模式不斷的改變,社區護理服務的內容也在不斷的深入和拓展。社區護理作為醫療衛生事業、社區衛生服務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國的醫療衛生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發揮創新精神,不斷完善我們勝南社區勝辛衛生所的護理內容與模式,也是推動社區和諧建設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社區護理服務現狀
由于我國社區服務尚處在試點階段,社區護理服務也不成熟,目前在社區護理工作中還面臨著一些問題
1、政府及政策的支持明顯不足,社區護理工作缺少經費:限于經濟條件,社區護理工作存在許多的困難。例如,上門服務時欠缺交通工具和通訊設備,造成社區衛生服務部門與社區人群聯系不便,這樣就對社區護理工作質量和效率產生較大的影響。
要落實社區護理服務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得到政府的大力資助。全面推廣社區護理工作,可以使社區護理機構不斷發展壯大,使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務。
2、缺乏社區護理專門課程培訓及專門人才:目前,我國的社區護理工作大多由離、退休護士或一些高年資護士承擔,她們對社區護理工作充滿熱情,工作認真負責,為社區居民解決了不少健康問題。但她們均未接受過正規的社區護理訓練,在開展社區護理工作中難度較大,也難以適應未來社會的社區護理需求。
3、我們社區護理提供的服務內容局限:由于我國社區衛生服務起步較晚,而且受傳統的觀念以及傳統的護理模式的影響,造成社區護理工作內容與醫院類似,服務內容局限。開展的大部分項目就是靜脈輸液、家庭出診、健康咨詢等。社區護士承擔的角色就是醫療照顧角色,對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治咨詢服務較少,然而實際的提供的社區護理服務內容離國家要求和居民需求之間有一定差距。
二、社區護理工作的創新
1、堅持體制創新,建設多元化社區護理服務網絡?,F在社區衛生服務舉辦主體發生了變化,逐漸打破部門壟斷,調動社會各種資本加入社區衛生服務,拓寬了籌資渠道。發展的趨勢將是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有計劃、有步驟地建立健全以社置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主體,以診所、醫務所(室)、護理院等其他基層醫療機構為補充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社區護理將在不斷完善的服務體系內,發揮更大的作用。
2、創新制度管理,完善社區護理運行和監管機制。通過制定各項管理制度,明確各層次社區護理人員的服務職責,按照滿足服務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規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社區護理組織的設置條件和標準,依法嚴格其服務機構、社區護理人員和社區護理服務技術項目的準人,健全社區護理服務技術操作規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區護理服務考核評價制度,推進社區護理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逐步實現計算機化管理,為社區健康資源共享及雙向轉診服務提供必要的條件。
3、創新服務內涵,實現全方位社區護理。根據社會發展以及人們對健康的認識不斷深入,社區護理服務將以需求為導向,積極拓展服務內涵,增加服務項目,使社區護理服務更加系統化、規范化和專業化。社區護理將在健康教育、健康指導、家庭護理、康復指導、病人及健康人的營養指導、婦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詢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4、創新護理模式。以居民需求為導向,以健康促進模式為指導,落實社區護理工作服務功能中“防、治、保、康、教”一體化的護理服務,以“貼近人群、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提供康復服務、保健指導、健康教育為護理服務內容,結合實際情況分別推行新的社區護理模式和護理理念。
(1)用“多領域”概念與醫院的??谱o理結合,進行全面的護理服務指導。建立“家醫家護”責任制,以家門前的保健責任人制,營造親情氛圍。以“整體護理模式”進行健康檔案的建立及家庭訪視制,應用護理程序落實家庭訪視,督導患者的“遵醫行為”。
(2)培養大、中護士院校的護士學生的“義工護理服務模式”。學生在節假日定期以聊天的“話療”及生活服務為主進入社區,為病人、老人、殘障人服務,讓學生能早日接觸社會,體驗幫助人的樂趣,激發愛心和奉獻意識,鞏固對護理專業的熱愛,給病人以情感支持,以無償的服務培養其奉獻愛心的熱情,拓展了護理服務的內涵和功能。
(3)根據個體需求建立“家庭護理模式”。讓患者能在家中得到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發揮社區護士獨特的醫護功能,在家庭環境下為殘疾、慢性病患者提供所需的醫療護理服務及必要的日常生活指導,促進其康復和提高生活、生命質量,并嘗試采用Moos的適應模式護理臨終患者。
(4)初步奠定在醫院和社區護理之間形成“聯動、互動機制”。社區衛生服務部門對急、重病人幫助聯系、引導其到專科醫院就醫,使患者得到及時救治,同時使經過醫院診治、正處于康復期的患者及明確診斷的慢性病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的規范護理服務及照顧。
三、結語
我國的社區特點決定了我們社區護理的內容與模式,要加大創新力度,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護理工作。將要使護理工作進入人們生活中與廣義健康有關的各個領域,這需要有更多的社會支持。完善社區護理工作的發展,也是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區做出努力。
參考文獻
[1] 楊正毛. 南瑞:率先撤銷“街道辦”的大社區[N]. 蕪湖日報. 2011-09-18
【關鍵詞】 護理;人文關懷;優質護理
2010年4月神經內科成為福建省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內科首批優質護理服務示范病房, 2011年通過物價驗收, 提升級別護理費, 患者的生活護理全部由護士完成, 免除患者自聘護工。由于級別護理費未納入醫保范疇, 患者維權意識強, 對護理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患者盡可能在生理、心理上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是我們護理服務的根本目標[1]。為此, 神經內科對腦卒中患者及護士進行了一次優質護理服務認知情況調查,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本科住院超過15 d二級優質護理以上的250名腦卒中患者家屬,患者年齡60~85歲。其中男137人,女113人。同時,選擇院內臨床護士250名,其中男護士38名,女護士212名,年齡22~45歲;本科98名,大專122名,中專30名。
1. 2 方法 自行設計優質護理服務認知情況調查問卷,將代表優質護理服務的項目分5個部分共20項。遵循自愿的原則,由研究組成員親自發放問卷,調查對象自行填寫,以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性。發出問卷500份,回收500份,有效回收率為100%。
1. 3 統計學方法 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頻數和百分率的計數,優質服務項目主題總百分率為各項的總數占所調查優質服務項目總人數的百分比,統計學采用U檢驗。
2 結果
護士的技術操作、服務態度及健康教育部分, 患者和護士認知方面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2]。
見表1。
3 討論
3. 1 人力充足, 業務強, 確保護理質量 61. 5%以上的患者和53. 0%以上的護士均認為技術強和工作認真負責是優質護理服務的根本, 在護士操作輕快準和良好職業道德兩方面,患者和護士認知差異較大。分析原因可能為:護理人力不足, 床位擴張, 床護比不足1:0.4, 全面落實優質護理服務內涵, 護士除完成日常治療護理外, 還得為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生活照護, 繁重的護理工作使護士減少參加繼續教育的機會, 個別護士業務生疏, 未及時接聽患者呼叫, 患者也認為是對他們不尊重的表現。
3. 2 定期開展腦卒中科普講座, 提高患者護理依從性 從表1可見健康教育在患者和護士之間的認知上不一致。神經內科患者特點高齡、高發病率、高并發癥、高致殘率及高病死率[3]。隨著目前人們生活習慣及飲食結構的改變, 腦卒中的發病率逐年上升, 已成為中老年人的主要死因, 因此患者渴求獲得腦卒中防治知識相關信息的愿望也越來越迫切。本科落實整體護理, 責任護士全程化健康教育, 從患者入院、住院、出院著手, 特別是入院前的處理, 溶栓治療時間窗、評估氣道、呼吸循環, 消除患者緊張情緒, 出院后跟蹤隨訪, 并結合個體患者健康教育, 針對各病種的發病原因, 進行護理、康復訓練級預防。此外, 科室每月計劃性集中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講座;隨機性個體健康教育、示范性健康教育;對患者的某些行為進行糾正;將有關疾病的防治知識、護理技巧傳授給患者, 不斷普及患者腦卒中防治知識, 提高患者對腦卒中的防范意識。
3. 3 優質護理服務中應用激勵機制 量化護士績效考核, 提高護士的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增強了服務意識, 促進人人參與護理管理, 實現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保障護理安全, 有利于護士自覺依據優質護理考評標準, 改進服務態度和工作方法, 有效降低護理缺陷發生率。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實施人性化管理、科學績效考核, 體現多勞多得原則, 能充分調動護士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服務意識。醫院聘請第三方對本科住院及出院患者對優質護理服務質量進行調查, 總體滿意度為98%以上,但在某些方面仍然需進一步改善。例如客觀上:患者認知功能障礙, 主觀上護士健康教育薄弱。因此,需要繼續強化“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使其內化為護士的自覺行為, 加強健康教育, 使患者能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關注自身健康, 減少疾病發生, 緩解病情, 促進康復, 減輕社會及家庭負擔。
3. 4 人文關懷融入優質護理服務中
3. 4. 1 加強護患溝通交流, 重視心理護理 許多腦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后遺癥, 影響患者生活質量, 給患者及家屬帶來經濟和精神上的負擔, 針對患者憂慮、煩躁、悲觀的情緒, 責任護士在落實整體護理的同時, 要有高度的同情心, 細心關愛, 多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 耐心傾聽, 安慰病患, 從病患的神態讀出他的需求, 盡可能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會需求, 使患者感受被尊重被關愛, 從而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和護理。
3. 4. 2 優質護理服務延伸到家庭護理 責任護士在患者入院時, 根據患者個體, 制定好入院時院中、院后護理計劃、康復訓練計劃、健康教育計劃, 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服務。建立回訪制度, 制作健康教育處方, 內容包含疾病簡介、臨床表現、飲食指導、用藥指導、語言訓練、肢體康復鍛煉方法、皮膚護理、鼻飼方法、隨訪時間、專家坐診時間、科室聯系電話等全面滿足患者的需求。與出院患者加強聯系, 用電話進行回訪, 必要時派出護士出診, 包括生活、飲食、服藥、家庭護理指導等, 將優質護理服務延伸到家庭[4]。
3. 5 共情理解患者的感受 維護患者權益,神經內科患者大都行動不便, 而且住院時間較長。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住院環境, 科室為每個病房配備熱水器, 全天24 h都能供應熱水;將傳統的蹲廁改為馬桶, 并在旁邊安裝不銹鋼的扶手, 同時在浴室和洗手間地板鋪上防滑墊;每間病房均以PVC海報夾“預防跌倒告知”宣傳;在洗手池前安裝梳妝鏡, 并設置牙具架, 為患者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關愛患者, 關注手衛生, 在公共場所包括電梯口放置快速手消毒液, 前來探視的人員可隨時取用, 做好手衛生, 也就降低了院內交叉感染的風險;每個病房都裝上了米黃色的落地窗簾, 既能遮擋烈日, 又能保護患者的隱私, 病房也更加美觀整潔, 患者住起來更舒心。
3. 6 夯實基礎護理, 提升患者滿意率 本科為患者準備了拐杖、學步車等助行器, 責任護士加強對患者殘障肢體康復訓練, 創下深靜脈血栓形成0發病率;科室配備了移動坐便器、洗頭車等, 不少護士還學會了理發, 為患者提供全程整體護理, 無需家屬自聘護工, 減輕患者經濟負擔和家屬照護困難。根據醫院聘請第三方調查顯示神經內科患者對優質護理的滿意度高達98%以上, 人性化的專業服務得到了廣大患者的認可。
3. 7 關注患者和護士身心健康 科室配備背景音樂, 每逢清早起床時, 病區里就有音樂響起, 飯后小憩和傍晚時分, 也有音樂陪伴著患者。這些或勵志向上或輕柔舒緩的音樂, 撫慰了患者的身心, 也讓醫護人員緊繃的神經得到放松, 能以更好的狀態、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
神經內科護理服務示范病房, 全面落實優質護理服務內涵, 積極推進醫學人文建設, 將人文關愛融入優質護理服務中, 對護士、患者人文關愛, 加強護患有效溝通, 和諧護患關系, 提升患者和護士對優質護理服務內涵的認知, 促進護理質量, 提高患者對優質護理服務滿意率。
參考文獻
[1] 許佩珍.提倡感受型服務對改進護理服務質量的作用.護理實踐與研究雜志, 2009, 6(10):65.
[2] 劉西路,寧花蘭,尹萃,等.兒科陪護和護理人員對優質服務的認知情況調查.海南醫學.2010,21(12):139-140
《上海市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修訂草案)》是本市面向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權益保障的一部“總剛性法規”,兼具權益法、政策法和責任法等特征。條例修訂從頂層設計的視角出發,積極回應老年人現實需求,豐富老年人權益內涵。目前,修訂草案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長期護理保障、老年照護需求評估、養老服務設施規劃編制與落實、深化居家養老服務內涵、醫養融合發展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制度安排。
細化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內涵
本市自“十一五”以來,著力構建“9073”養老服務格局,迄今已形成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養老和醫療服務為支撐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這一體系還存在著有效供給不足,社會、市場等多元主體參與積極性不高等突出問題,亟須進一步厘清政府、社會與市場在社會養老服務供給中的責任邊界。修訂草案根據政府、社會與市場的不同功能定位,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內涵予以細化,明確要求政府將基本養老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以體現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作用,提供方式既可以是政府直接供給,也可以采取購買服務等方式;同時,完善政策措施,扶持社會力量提供公益性養老服務,支持企業提供市場化的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服務需求。
完善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障制度
老年人特別是失能、患慢性病老年人的長期護理是本市應對人口老齡化所需面臨的突出問題,具體表現為失能老年人數量劇增、長期護理供需嚴重失衡、護理成本居高不下等。目前,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主要通過建立個人、雇主、政府三方分擔繳費的社會保險形式,并配套相應的評估、支付和服務保障制度解決這一問題。本市也相繼開展了一些有益的制度探索,主要包括民政部門實施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衛生計生部門實施的以機構護理、社區護理、居家護理為組成部分的老年護理服務,以及人保部門實施的“高齡老人醫療護理保障計劃”。上述制度的實施對緩解本市老年人長期護理需求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著服務對象覆蓋有限、籌資支付水平偏低、評估標準不統一等問題。修訂草案著力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對長期護理保障制度作了制度性規定,要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民政、衛生計生、財政等部門應當完善老年護理籌資、評估、支付、服務等體系,逐步建立并完善符合本市實際的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障制度。
建立統一的老年照護需求評估制度
目前,在老年照護需求評估方面,本市民政、衛生計生、人保等部門分別在各自系統內開展了社區居家養老、機構養老,老年護理醫院,高齡老人醫療護理等領域的需求評估工作,形成了三套評估體系,這些實踐探索積累了有益的經驗,但總體上仍存在著標準之間缺乏有效銜接、老年人重復接受評估、服務轉介機制不暢、政策及資源碎片化等問題,致使老年人服務需求與現有養老服務資源之間難以實現有效匹配。修訂草案創新養老服務供給機制,建立統一的老年照護需求評估制度,按照全市統一的標準對其失能程度、疾病狀況、照護情況等進行評估,以確定照料護理需求等級,作為其享受相應的照料護理服務的依據;對其中高齡、無子女的老年人予以優先保障,對經濟困難的老年人給予適當補貼。
合理布局各類養老服務設施
隨著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用地緊張、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設施落后等問題較為突出。為從源頭上加強規劃指導和調控,修訂草案明確規定市民政部門會同市規劃國土資源部門,根據本市人口、公共服務資源、養老服務需求狀況等因素,組織編制全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合理布局各類養老服務設施,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后,納入相應的城鄉規劃。區縣人民政府負責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專項規劃在本行政區域內的推進落實。
加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和資源整合
本市承擔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機構或設施主要為社區老年人托養機構、助餐服務點、助老服務社等。這些機構和設施,目前主要以政府興辦運營為主,社會和市場的參與度還有待提高,資源分布較為分散。結合老年人對社區養老服務的強烈需求,亟須加大供給和資源整合。為此,《條例(修訂草案)》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了規定:一是創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供給方式,包括購買服務、委托運營等;二是對社區中各類為老服務資源加強統籌與整合,通過社區綜合為老服務平臺,方便老年人就近獲取多樣化的社區綜合服務;三是發揮養老機構的資源輻射作用,利用其自身設施和服務資源,為社區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員提供相應的延伸服務;四是規定了家庭照顧者支持措施,為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提供臨時或短期托養照顧、技能培訓、扶助器具租賃等服務;五是制定完善家庭養老支持政策,為家庭成員照料老年人提供幫助,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
推動醫養融合發展
隨著現代護理學科的發展,“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宗旨,不僅要求為病人提供優良的護理技術,還包括了更為廣泛的優質服務內涵。倡導“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就是要突破傳統的觀念,在提供技術服務中,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務,把“人性化”融入護理工作的全過程,為病人創造一個溫馨的治療環境。 “2H護理”就是一種整體的、個性化的、創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其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會三個方面得到全面的護理?!?H護理”的宗旨是以人為本,關愛生命,營造溫馨、舒適、和諧的就醫環境。
護士的工作崇高而神圣,身穿白大褂在崗履行職責,應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夠做本職工作。正如南丁格爾的名言:護士的工作對象,不是冷冰冰的石頭、木頭、紙片,而是具有熱血和生命的人類。護士需具有一顆同情的心和一雙熱情的手,才能為病人提供最優質的服務?!?H護理”是我們科全體人員的共同理念,為此,談談筆者心中的“2H護理”。
1 “home護理”,即家庭式護理
隨著病人對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提高,過去那種單純的“病人求醫,醫院治病”的觀念已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需求,醫院的功能不再是單純追求治療疾病的唯一手段,還要通過病人心理的和社會的需求營造一個方便、安靜、祥和、溫馨的環境。因此,醫院的就醫環境要盡可能地貼近人性化,營造家庭化的生活氛圍?!凹彝ナ阶o理”模式的核心是要把病人當成親人來關心,讓病人感到家的溫暖。“家庭式護理”服務體現女兒般的孝心、姊妹般的關心、阿姨般的愛心,用暖人的話語、體貼入微的護理、微笑的服務給人家庭式的溫馨、親人般的溫暖。醫院將開展“親情式護理服務活動”,把“女兒般的孝心,姊妹般的關心,阿姨般的愛心”貫穿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實施主動服務,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積極為病人排憂解難?!凹彝ナ阶o理”為患者提供充滿濃濃親情味兒的家庭式服務——讓病人感到家的溫暖,視病人為親人,給予每位病人無微不至的呵護和關心,生活上照顧周全。我們深刻認識到:要想真正做到“家庭式護理”,必須從每一件小事做起,決不能忽略任何一個細節,要讓每一個環節都充滿溫馨、理解和關懷;“家庭式護理”應該用腦去想,用心去做,用話去說,用手去干。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最基本的服務行為做起、從滿足患者最樸實的情感需求做起。要微笑多一點、儀表美一點、說話輕一點、觀察細一點、操作柔一點、愛心濃一點、照顧全一點、要求嚴一點、效率高一點、服務誠一點?!凹彝ナ阶o理”,要求我們要替病人多想一些,對病人多講一些,為病人多做一些,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意識。病人既是患病的人,又是獨立的社會人,他渴望受到尊重,有著愛與被愛的權利,同樣有自我實現的需要,我們要將病人當作親人一樣來對待。我們要不斷地規范我們的服務語言和服務行為,使病人的權利、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使病人始終有被關愛的感覺?!凹彝ナ阶o理”要做到向病人和家屬送上一個微笑,打一個熱情的招呼,說上一句溫暖安慰的話語等,讓病人一進診室就感受到真誠的關懷,產生“患至如歸”的親切感,病人服藥時,主動為病人倒杯水;病人輸完液,為其按壓針眼部位;病人咳嗽時,為病人拍拍背;病人要坐起來時,扶病人一把;病人下床活動時,可充當病人的拐杖;病人情緒不好時,主動關心,找到癥結,提供心理服務;天涼時,提醒病人多穿衣服;夏天,為病人點上蚊香;主動照看沒有家屬照料的病人等。
2 “hotel服務”即賓館式服務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服務宗旨,不僅要求為病人提供優良的護理技術,還包括了更為廣泛的優質服務內涵,其具體反映在以下兩個方面。
1、應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社區護理的健康觀是以人的健康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個具有生物、心理、社會等多方面需要的整體,強調家庭、社會以及心理對人的健康的影響,這與中醫護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體觀一脈相承。中醫護理歷來重視人與自然、社會的協調,將人與生存環境的和諧、人體心身的和諧視為健康的基本標準,并貫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論與實踐之中。社區護理的主要內涵是向個人、家庭、社區人群提供以健康促進為目標的護理服務,以增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為要務,這與中醫護理的“治未病”的預防觀不謀而合,中醫護理的預防觀印刻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強調以增強體質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適應自然變化、內以促進機體抗病能力、機體協調能力的養生原則。可見,中醫護理的整體觀與預防觀在社區現代護理觀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這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護理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其次,中醫護理來源于民間,其特有的飲食文化、養生保健及簡、便、易、廉的護理技術更容易為廣大社區居民所接受。社區人群對中醫護理有著深厚的感情,這為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社區中醫護理模式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最后,國際社區護理蓬勃發展的背景以及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不斷發展與成熟,為中醫護理快速進入社區護理提供了可能。
2、應用現狀
1)中醫護理在社區居家護理中的應用我國作為發展中國家,醫療資源的分配仍存在著不均衡性,經濟發展實際和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形成,居家護理將成為適應大眾需求的一種主要的社區護理工作方法。居家護理是在有醫囑的前提下,社區護士直接到病人家中,應用護理程序向社區中有疾病的個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長期家庭療養性的慢性病病人、殘障人、精神障礙者,提供連續的、系統的基本醫療護理服務。社區護士將成為居家護理的主力軍。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不斷豐富著居家護理的內涵。
①在居家護理評估中的應用中醫護理評估與社區居家病人評估的主要內容相似,包括病史、臨床表現、體檢及治療情況等。中醫護理評估技術是在整體觀和辨證觀的指導下,在現病史、個人生活史、家庭環境評估、癥狀與體征評估等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中醫護理評估內容的引入加強了居家護理評估的深度與廣度。目前,進行居家病人護理需要評價時,常用居家病人護理需要評估量表。為了充分利用中醫護理的優勢,可以對此量表進行修訂,增加中醫護理評估內容。
②在慢性病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社區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壓病、肺心病、糖尿病、潰瘍性結腸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腎功能衰竭、骨和關節病變需要牽引和臥床者等。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在社區慢性病人居家護理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區護理工作中大部分護士能夠使用中醫養生相關知識對患者進行辨證下的中醫護理干預。干預項目的應用率依次為:用藥指導、生活起居調養、情志調護、健康膳食、康復指導,而用藥指導、生活起居調養和情志調護的中醫護理干預,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項??梢?中醫養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護理、藥膳護理更貼近生活,因其護理方法簡便易學、直觀安全、效果顯著,更適合在社區普及推廣。中醫護理技術如針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藥貼敷、中藥熏洗、中藥靜脈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臍療、中藥離子透入等在社區慢病居家護理中應用廣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簡便易行,備受社區居民的喜愛。但在實際工作中,針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術主要由中醫醫生操作,中醫護士很少應用。中藥貼敷、中藥熏洗、中藥靜脈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護士按照醫囑實施。中醫養生方法及護理技術因其低廉性,對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尤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區衛生服務的覆蓋率,有利于提高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力度,盡快縮小城鄉差距。
③在居家康復護理中的應用在社區,需要康復護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穩定但需繼續治療或康復的病人、醫學|教育網搜集殘疾人等。常見的有術后病人、腦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癱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傷病造成的功能障礙、殘疾者。中醫藥膳護理、情志護理以及針灸、按摩等護理技術在防止壓瘡、增進病人的心理健康、促進病人的營養、畸形和殘障病人的康復護理、健康教育、家庭環境適應性改變的指導等方面應用廣泛,使向病人提供優質的康復護理成為了可能。
④在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目前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經濟發展實際決定了居家養老成為我國養老服務的主體。同時,由于家庭結構的變化,分居養老將成為今后家庭養老的主要方式。雖然,在社區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為老年人,尤其是為分居養老的老年人提供飲食養生、起居養生、睡眠養生、運動養生、精神養生、藥膳養生等方面的知識指導以及傳授灸法、按摩、中藥敷貼、中藥熏洗等簡便易行的中醫護理技術對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國社區中醫藥衛生服務體系尚未完善,社區中醫護理人力嚴重不足,中醫護理在老年人居家護理中的應用較少。
2)中醫護理在社區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在社區健康教育實踐中,中醫護理與社區護理有機結合,在充分利用現代護理健康教育理論、模式、程序以及實施方法的基礎上,在社區健康教育內容中滲透著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中醫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指導、心理調適、性養生保健、用藥指導、運動養生等在社區婦女、兒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復護理等方面不斷拓寬著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中醫護理與社區健康教育內容正在逐漸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