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7 16:31:16
序論:在您撰寫人口老齡化建議和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完善養老保障體系
中圖分類號:F840.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9-0-01
一、我市老齡人口基本概述
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提高等諸多方面因素影響,我市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由1990年的7.89%上升到2000年的9.65%,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市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已高達12.43%,由此可以看出全市老齡化社會進程逐步加快。
從歷次人口普查數據來看:全市總人口平均每年遞增只有0.73%,而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平均每年遞增卻高達3.3%,高于總人口增長率2.57個百分點。老年人口的大量增加將給我市的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其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城鄉養老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健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采取有力措施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的到來、對促進我市人口、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顯的極為迫切和重要。
聯合國劃分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標準為: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或65歲及以上人口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高于7%,那么這個國家或地區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我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到全市總人口的12.43%,其中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8.03%。數據充分說明了我市的人口年齡結構已經進入典型的“老齡化”人口社會。
二、人口老齡化使家庭和社會撫養負擔不斷加重
老年人口既是適齡勞動人口的撫養對象,也是社會和家庭的撫養對象。在人口老齡化的過程中,老年人患病率會逐年增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會越來越差,必然會加重社會醫療和護理的負擔。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60歲及以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口我市已高達7萬人以上,為老年人提供照料的服務資源將承受巨大的壓力,現有的養老機構與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矛盾將更加突出。
人口老齡化使社會養老基金的開支大幅度增長。隨著社會人口中老年人比例的上升,用于社會保障的支出負擔將會加重,不僅需要支付更多的養老金,而且需要更多的醫療費用支出。①從養老保險看,由于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已經離退休的老年職工沒有任何養老資金積累,以及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參加工作的中年職工養老資金積累較少,因此需要籌集足夠的資金支付他們離退休后的養老金;②從醫療保險看,雖然現在大多數退休職工有了基本醫療保險,農村也開始了新型合作醫療保險,但由于報銷比例較低,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了老年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尤其是還有一些破產和特困企業的退休人員至今未能參加醫療保險,使他們養老、就醫面臨著十分困難的境地。
三、對不斷完善和加強城鄉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議
讓人人都“老有所養”,既是中國文明的優良傳統,更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因此,我們要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正確認識我市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變化規律及其對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緊緊抓住當前社會養老負擔還相對較低的有利時機,積極采取相應對策,不斷完善和加強全市城鄉居民的養老保障體系,平穩度過人口老齡化進程,促進人口、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和對策僅供參考:
1.加快推進城鄉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制度建設
在推進城鄉老年人養老保障制度建設中,一要重點關注未被納入養老制度的城鄉高齡老人和不能自理的老人,將老年福利關注的重點由特困和困難老人轉向惠及更多需要幫助的普通老人。著手解決實際生活中存在的部分老人“老無所養”的狀態;二要積極完善并推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堅持“個人繳費,政府補貼、統賬結合”的原則,不斷完善繳費水平與收入現狀和承受能力相適應,保障水平與全市發展水平相協調,社會保障與家庭保障相結合,保險關系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相銜接的養老保險制度。
2.整合社會資源,完善居民養老制度
要全面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逐步構建以居民養老服務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據,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努力改善為老年人服務的設施條件,在社區逐步推廣建立為老年人服務的呼叫熱線、送醫上門等多種形式的服務,建設便捷有效的為老年人服務信息系統。
3.制定扶持政策,鼓勵發展興辦民辦養老機構
鼓勵扶持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老齡產業,投資、發展養老服務業是切實可行的助老之事。要大力興辦老年公寓、老年康復中心、托老所、養老院等養老服務設施,不斷提升養老服務硬件設施配套水平,提高為老年人服務的質量和品位。
4.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給“空巢老人” 更多關懷
要在社區、村級逐步建立和完善圖書館、文化室、游藝室等娛樂設施,特別要建立完善基層老年協會,形成“政府搭臺、協會組織、老年人參與”的活動機制,要經常性組織“空巢老人”開展各種文化娛樂活動,方便這些老人信息互通、生活互助、精神共娛,使他們在物質生活上真正感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樂”,為老年人頤養天年創造更好的條件。
參考文獻:
[1]1990年陽泉市人口普查資料.
[關鍵詞]杭州地區;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現狀;對策探究;探索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3)48-0067-02
1 杭州地區的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現狀及分析
1.1 杭州地區人口老齡化趨勢發展情況與全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發展情況基本一致 杭州地區在浙江省乃至于長三角地區的人口老齡化趨勢發展情況中處于“領先”地位,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13年年初,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占總人口一成左右,而六十五歲以上則占總人口不到一成。由相關數據不難推斷:老年人口很可能在2015年左右達到總人口數的一成半——由此可見,杭州地區人口老齡化趨勢發展情況與全國人口老齡化趨勢發展情況基本一致,即“未富先老”情況已經顯現。
如此情況的產生和發展,此情況必將引發眾多有目共睹的社會問題,如家庭規模和家庭應有的養老資源以及其供養能力同步減小等。具體表現為“421”和“821”結構家庭(夫妻二人上各有父母甚至祖父母,下有后代)數量增長,由此形成贍養比例失調的情況,以及經濟負擔、工作地點差異等一系列以“空巢”家庭為代表的一系列難以回避的社會現實問題也接踵而至。
1.2 杭州地區現有的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情況及其模式剖析
根據省市乃至國家一系列會議和文件中關于建設老年宜居環境的精神,杭州地區結合自身情況,以城鄉不同特點為基礎,力求形成層次、形式、規模同步多元化的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努力建設分布均衡、覆蓋面廣泛的街道(村鎮)級別基層養老機構(現已完成40%左右),同時盡可能以高級行政機構設立指揮中心的方式代替集中養老機構的傳統做法,以此力爭達到依托社區服務體系,令絕大多數老人實現居家養老的目標(現僅處于設計和初步實施階段)。與此同時,一方面通過加強各個層面上的人員培訓以加強護理人員、工作人員的后備力量;另一方面力爭將市縣級養老服務中心和街道(村鎮)級基層養老機構即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模式加以推廣和普及,并力求將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與市政假設等一系列政府舉措“掛鉤”,形成完善的全社會養老網絡,但目前僅限于設計和理論研究階段。
由此可見,盡管杭州地區作為中國大陸的富庶地區,已經在養老機構建設方面率先完成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措施的基本覆蓋,然而在養老需求方面,目前工作卻僅限于“空巢”、“三無”、“五?!钡取爸麊栴}”老人的一些養老需求,且集中在低層次角度上,與國家和社會要求的老年人養、醫、教、學、樂諸方面措施相結合的老年宜居環境的建設要求和目標卻有著較大距離。
1.3 外省市在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方面成功例子對杭州地區的啟示 據上文所述,中國大陸人口老齡化趨勢所展現出來的“未富先老”狀況,決定了整個國家范圍內都應采取廣泛利用社會資金補充政府投入的方式來建設老年宜居環境。在此指導思想之下,外省市的成功經驗給杭州地區的啟示共有四個方面:
其一,將本地區自身特點與國內外先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理念相結合。在國際視野上融入本土化運作,形成小單位之內型的養老服務綜合體,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形式,將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項目分散在各個基層單位之中。
其二,通過一系列公益事業的興辦來帶動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先從小的公益項目入手,進行整體規劃預案之后,用“先皮毛后內臟,先內臟后大腦”的順序來逐步形成體系的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項目。
其三,在人文關懷的背景下完善設計,力求精細。將整個城市中與老年宜居環境有關的各個角度城市空間的業態在整體規劃下組合為一種能夠彼此之間相互為對方價值鏈條中的一環的“互利互助”關系,并以此將整個城市中各個“部件”結合起來,形成功能覆蓋面大、效率突出的綜合體。以老年人在活動空間方面的特別需求為抓手,逐步擴展到物質到精神一系列細節的實施,對其進行科學設計,在其間力求體現人文關懷。
其四,將老年人“分門別類”,依據本區域內“門類”特點設計服務。將老年人分作健康、半失能、失智、失能等“門類”,按照本區內調查結果,做到對本區域內人數最多的類型老人重點考慮,人數最少的老人“個性”照顧,并兼顧其他老人的情況,以形成全方位的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與配套服務體系。
2 杭州地區的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研究
2.1 杭州地區的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杭州地區在先前(一般指改革開放前)的一系列建設舉措并未考慮到人口老齡化問題,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這一“突如其來”的問題又在很長時間內認識與關注同步存在滯后現象,以至于對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顯得“難有抓手,無所適從”。第二,杭州地區一系列黨委、政府機關對本應大力宣傳和落實的優惠政策的宣傳和落實一段時間內有重視程度不夠導致的敷衍了事情況,致使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呈現半停滯狀態。第三,在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貫徹實行過程中,各個地區的發展狀況和發展水準良莠不齊,一些成功經驗和先進理念推廣與學習交流同步不到位,導致整體發展和共同提高都受到限制。第四,雖然各種措施和相應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項目應運而生,但大多處于“各自為戰”狀況,未形成系統化模式,更難提開產業鏈和品牌。致使數量和質量均難以滿足需求。
2.2 根據現狀提出的建議和措施
第一,市縣級政府部門加強整體上的組織領導,敦促下屬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將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計劃和實施上升到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這一高度,從而對社會各部門(不僅行政部門)的關注度起到一個本質上的提升作用。未達到這一目的,黨委、政府部門應將此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并列為杭州地區總體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將實踐工作中產生的一系列矛盾和問題在第一時間消滅,建立健全以政府和黨委作為主導,委托主抓部門作為協調,各個參與部門盡責,社會機構積極參與,全民熱切關心的工作格局。第二,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參與熱情,形成建設老年宜居環境的、活的工作體系。深入貫徹“投資者最終受益”的工作理念,從而建立健全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項目準入制度,并且從土地、稅收、資金等方向予以政策的傾斜,從而吸引國內外各個方面的資金,形成“上有國家政府公辦,中有民間組織私辦,下有保險公司參辦”的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格局,從各個角度推進杭州地區老年宜居環境建設事業的發展。第三,利用一切辦法將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在此方面,各級黨政機關應充分學習、宣傳、落實各級政府制定的扶持政策和精神。尤其在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土地使用、服務項目立項等工作環節予以優先對待,甚至可以通過劃撥方式落實。同時對一些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項目的建設、運營等方面的稅費予以相應的減免,按照居民收費標準或服務價格執行其中項目運營中產生的一系列資費甚至予以優惠,對“空巢”、“三無”、“五?!钡壤先藨械母鞣矫嬗烧Y金補助及時落到實處。對社會組織自辦的一些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項目提供補助費及運營補貼等可以做到的一些傾斜政策和優惠政策。與此同時,新聞界也應加大對老年宜居環境建設及其各項優惠政策落實的宣傳力度,從各個角度來引領積極的社會輿論,創設相應良好氛圍。第四,在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過程中有一個整體且持久的規劃并按照步驟實施。應責成城建部門嚴格依據國家出臺的有關規定,在整體的城鄉公共設施建設規劃中融入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項目,將兩者在統一的規劃中實現同步實施。通過科學選址,形成適應中國國情的多元化開發。將各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予以綜合考慮,盡最大可能為老年人提供應有的便利。第五,在精細化設計的基礎上,力求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項目功能齊全、環境優美。應充分貫徹設計理念中“以人為本”這一中心思想,將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項目的規模、面積、位置、設施等因素加以充分和科學的考慮,力求其科學合理。比如其中老年公寓、社區服務中心、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老年人應享受的娛樂場所等,甚至可以細化到日托室、配餐室、醫務室、閱覽室、乒乓球室、書畫室、健身室、歌舞室、工作室等具體功能科室均應在位置、環境等因素的綜合考慮的基礎上設置,即盡可能使得功能不妄求齊全而力求配套,軟硬件力求達標的同時兼顧實用性。在舊式住宅區改造時,尤其要注重到老年宜居環境的許多值得關注的細節情況。例如在房間的戶型設計中,有必要考慮到對老年人在各空間內視線的廣闊和聲音的通暢性能達到有效溝通等;臥室空間的面積和老年人分床而睡的習慣是否相結合;乃至于一些諸如開關、插座等用具的高度是否能夠和老年人的平均身高相符合;以及諸如安全報警、醫療保證等裝置是否齊全且適用等。通過對每個細節進行精細化設計,形成令人(不僅是老年人)安心、安全的老年宜居環境。
參考文獻:
[1]曹文明,韓玉芳.城鎮老年宜居環境研究初探[J].東方論壇,2010(4).
[2]王鳳鳴.我國人口老齡化與老年宜居社區開發策略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1.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養老服務
中圖分類號:C913;K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5)06-180-002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醫療水平的進步,人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增加,而長期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使家庭結構普遍小型化,人口老齡化問題在我國發展甚為迅猛。在此背景下,積極探討如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選擇并實施切實可行的養老服務方式,進一步加快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全面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一、社會養老服務的概念
社會養老服務是指政府和社會通過制度、政策、資源投入等方面的建設,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醫療護理和精神慰藉等社會化的養老服務支持,它是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的產物。
我國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起步較晚,通過對國際經驗的充分學習借鑒以及對我國現實國情的綜合考量,歷經多年的積極探索,我國已初步形成一種有中國特色的社會養老服務新模式。社會養老服務需要在多方面加以系統完善,在推動力量上,要進一步明確政府的主導地位;在機構建設上,要充分整合利用社會各方資源;在購買服務上,鼓勵老年人直接支配政府補貼:在監督管理上,要建立社會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在服務范圍上,要力爭廣覆蓋,實現城鄉統籌。
二、社會養老服務的模式
具體而言,根據我國老年人居住形態的不同,可以將社會養老服務模式分為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三大類。
機構養老就是指以老年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護理院等養老機構為載體,每月按額繳納規定費用,就可以獲得專門為老年人提供的食宿、護理、照料、娛樂等服務的養老模式。
社區養老服務是一種以社區為核心,以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社區日間托老所等形式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專業化、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模式。隨著全國范圍內城鄉社區發展建設的不斷完善,社區養老服務功能逐漸增強,這一方面的研究被學術界所關注。
居家養老,就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由社會提供養老服務的一種社會化養老模式。它是由先期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國家,在經歷了家庭養老、機構養老之后,于近年提出的又一種養老模式。
三、張家港市養老服務基本情況
張家港位列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前10名,也已率先步入人口老齡化的城市隊伍,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21.3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23.34%。較為沉重的人口老齡化負擔加劇了張家港完善養老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機構養老
近年來,張家港市積極應對社會老齡化,以全面健全養老服務保障機制為重點,加快設施建設,落實優惠優待政策,普惠全體老年人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已基本建立,并逐步由政府包辦逐步向社會化養老轉型。全市共有各類養老機構39家,床位總數8450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19家(床位數5262張),民辦養老機構20家(床位數3188張);千名老人床位數39.6張。
2.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
張家港目前的養老方式仍然以家庭養老為主,老人們還是喜歡與子女生活在一起。隨著80年代的獨生子女成家立業以及城鎮化的發展,現在事實上的留守老人也越來越多,學者對貧困落后地區的留守老人研究較多,而對經濟發達地區的留守老人研究較少。伴隨著這些老年人的身體素質的退化,他們對養老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多,而現有的機構養老已經滿足不了這些需求,因此張家港這兩年也開始探索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目前來說發展緩慢,而且受到資金的限制,還沒有能夠形成比較有影響的品牌。在一些拆遷社區,已經在考慮預留社區養老設施。
作為張家港市養老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農村家庭養老院,在創新社會化養老服務模式的同時,又有效幫助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這類養老機構一般設在本鎮或本村,方便子女探視和老人入??;護工多為本地人,便于感情交流;同時因其收費低廉(收費約為800-1200元/月含伙食),受到農村老年人的普遍歡迎?,F全市有“家庭養老院”6家,床位185張,入住率超過85%。
張家港市還積極推動“醫養融合”的養老模式,2013年印發了《申辦護理院和新增老年康復護理床位的有關規定(試行)》,鼓勵民營資本申辦規模性護理院,支持醫療機構調整現有資源增設康復醫學科,增加老年康復護理床位。
四、社會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我們通過走訪了解到,雖然政府在養老機構的投入非常巨大,同時也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給予了很多政策優惠。但是,養老機構的發展速度跟不上養老需求的增加速度。公立養老院的入住率經常達到100%。對于一些失能老人,想進入公立養老機構需要排隊等上很久,民辦養老機構評估后不愿意接收入院,私立護理院可以接收,但是收費高昂,工薪階層家庭一般無法負擔。
社區養老服務方面還比較薄弱,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最受上班族的歡迎,然而老小區在規劃時沒有考慮到養老問題,現在很難找到合適的用房來安排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服務設施,這個問題在目前的高房價下顯得更為突出和難以解決。
五、社會養老服務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老年大學;模式;對策
中圖分類號:G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3-0216-02
1 人口老齡化趨勢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無法回避的共同趨勢。按照國際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7%時,就標志著該國或地區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以60歲為標準,1995年,我國老年人口為1.14億,2000年為1.29億,2010年為1.52億,2020年為2.01億,2030年為3.42億,2040年為4.09億,2050年為4.38億。由此可見,我國老年人口規模之龐大。我國老齡化速度極快。比較世界部分國家60歲以上人口百分比從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時間,中國為25年,英國為45年,美國為66年,瑞典為85年,意大利為100年,法國為140年。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齡化加速過程中,中國的加速度最高。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遇。世界各國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與探索,老年大學就是其產物之一。實踐證明它將是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的積極、合理、有效的模式。
2 老年大學的發展模式
老年大學最先于西方發達國家,主要有英國模式、美國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種。
(1)英國模式。
英國在193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英國的老年教育起步早,發展較為完善。根據提供教育資源的渠道,英國的老年教育可以劃分為高等教育系統、地方教育當局系統以及志愿團體組織系統。在前兩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與其他年齡段的成人共同參與教育,而后者則是專門針對老年人開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齡大學”的辦學形式為主。
(2)美國模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美國社會也越來越重視老年教育的問題??傮w說來,美國老年大學的主要由兩類機構提供:其一是各類大學,包括國家級、地區級和社區大學;其二是專門負責老年活動的非營利機構。老年大學的教育形式多樣,可以是課堂學習,也可以是戶外運動(登山、旅游、參觀等),時間可長可短。目的是寓教于樂,讓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樂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實施形態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等公共機構實施的形態、民間團體等實施的形態、利用通訊媒體進行函授教育的形態。前兩者可稱為設施利用型,后者稱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施:高齡者學級、高齡者教室;發揮高齡人才作用事業;老年人大學、大學院及長壽學院。
我國老年大學的辦學模式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老年大學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統和國有企業,其政治意義強于教育意義。
3 我國老年大學的現狀
1973年,法國的皮埃爾?維勒斯教授在圖盧茲大學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學,亦稱“第三年齡大學”。此后,各類老年教育學校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并逐漸形成了三種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資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與社區型模式。我國的老年大學在世界潮流的引領下也得到一定發展,1983年6月4日,山東省率先創立了中國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大學,標志著我國老年教育邁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廣東省建立了我國第一所民辦老年大學-廣東領海老年大學;1995年與2000年,上海市老齡委、上海老年大學、上海電視大學先后聯合創辦了上海空中老年大學與上海網上老年大學,現代傳媒手段與信息網絡技術被運用到老年大學中。目前,我國已擁有各類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2.6萬余所,在校學員超過230萬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過老年教育。上海市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國前列。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水平,再加上它還是一項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
4 我國老年大學存在的問題
在中國老年大學的發展中,由于國家對老年大學教育的認識不斷提高,促使中國的老年大學教育不斷地走上發展的道路。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對此,一些學者提出了很多關于老年大學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如:教育形式單一、教育設施設備不齊全、教育內容不豐富等等。但中國在發展老年大學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幾個根本問題:
(1)經濟支持不足。
一是國家經濟實力不足,對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會的發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阻礙了老年人參加老年教育。
許多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國仍屬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國家,中國應對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
(2)社會重視不夠。
我國當前教育發展重點在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學事實上處于教育的邊緣地位,這種地位導致其管理混亂。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門多頭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責任分散化資金匾乏,老年大學是非盈利性社會福利機構,需要財政部門的支持,但沒有足夠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學的硬件設施隊伍渙散,缺乏專門的老年大學管理與教學人才,高等院校沒有設置相關專業,老年科學研究機構屈指可數。
(3)老年人認識不夠。
目前,人們對老年教育認識還不統一,有的重視,有的不重視。有的認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質、促進社會進而使真正能夠參與到老年大學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學實際上所針對的主要還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的離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對象。
5 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對策
老年期是個體生命的最后階段,個體將在此階段度過三分之一的生命歷程,但人們往往忽視了這個資源和市場。這勢必造成我國老年大學在社會上的影響和普及程度還不夠。究其原因,師資匱乏、經費不足、產權虛置是制約老年大學發展的桎梏。隨著該群體規模在逐漸擴大,辦好老年大學已經成為當前及將來一項緊迫的社會課題,現提出若干對策以促進老年大學的發展。
(1)更新觀念,加大宣傳,使社會重視老年大學的生存與發展。美國學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會處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絕望兩端之間。因此與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應側重于人生最后階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義。
(2)改善老年大學的教學條件,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認識到老年大學對老年個體和整個社會有巨大的意義與價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機構,引進專業人才、實施專門管理,逐步形成一個由政府統籌規劃、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業務指導、涉老部門參與操作的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格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老年教育經費開支列入財政預算。此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政府還可成立專門研究老年教育管理與教學工作的機構。
(3)運用各種辦學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傳統大學面向老年人開放,老年學員可以以非注冊學生身份旁聽課程以及公開講座;開放大學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參與學習。地方教育當局可以通過直接開辦課程等形式來促進老年教育的發展。自主自治辦學突出表現為第三年齡大學,全部是由老年人自發成立、自行組織、自助分享。
(4)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師資力量。
老年大學絕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養老場所,也是滿足老年人日益強烈的“職業技能提高需求”與“自我發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娛樂型課程已略顯老套,因此開設計算機、英語、法律、金融、現代科技等課程刻不容緩。強化師資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砷_設老年教育學等相關課程,為老年大學輸送教學人才選聘熱衷于老年教育事業者,對其進行培訓,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與學習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5)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方便和擴大受教育群體。
老年大學的教學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極其靈活多樣。①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種形式并行發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關注。老年大學應注重小組學習和分享型學習,所有的學員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廣泛重視和發展遠程教育。隨著網絡在我國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網絡擴展到鄉鎮一級,在沒有老年大學的鄉村以及邊遠地區,老年人同樣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上老年大學也不再是體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們足不出戶,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見,發展網絡教育無疑是關注弱勢群體中的老年群體的有效途徑,為我國構建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步入真正的學習型社會提供重要保障。
6 結束語
世界已經步入老齡社會,中國的腳步更快。由于中國老齡人口的數目大,老年大學教育的缺口也相應較大。發展我國老年大學是解決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徑,其發展模式靈活多樣,其發展對策主要是針對當前問題,提出適宜的建議和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萬本根,許改玲.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與“銀色產業崛起的機遇”[J].經濟體制改革,2001(3):86-90.
[2]張運剛.人口老齡化與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國老年教育與借鑒-對發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環節-─日本的經驗和啟示[J],成人教育,2006,(12).
[5]楊佳,陳瑤.老年大學發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
關鍵詞:老年大學;模式;對策
1人口老齡化趨勢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無法回避的共同趨勢。按照國際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7%時,就標志著該國或地區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以60歲為標準,1995年,我國老年人口為1.14億,2000年為1.29億,2010年為1.52億,2020年為2.01億,2030年為3.42億,2040年為4.09億,2050年為4.38億。由此可見,我國老年人口規模之龐大。我國老齡化速度極快。比較世界部分國家60歲以上人口百分比從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時間,中國為25年,英國為45年,美國為66年,瑞典為85年,意大利為100年,法國為140年。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齡化加速過程中,中國的加速度最高。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遇。世界各國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與探索,老年大學就是其產物之一。實踐證明它將是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的積極、合理、有效的模式。
2老年大學的發展模式
老年大學最先于西方發達國家,主要有英國模式、美國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種。
(1)英國模式。
英國在193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英國的老年教育起步早,發展較為完善。根據提供教育資源的渠道,英國的老年教育可以劃分為高等教育系統、地方教育當局系統以及志愿團體組織系統。在前兩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與其他年齡段的成人共同參與教育,而后者則是專門針對老年人開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齡大學”的辦學形式為主。
(2)美國模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美國社會也越來越重視老年教育的問題??傮w說來,美國老年大學的主要由兩類機構提供:其一是各類大學,包括國家級、地區級和社區大學;其二是專門負責老年活動的非營利機構。老年大學的教育形式多樣,可以是課堂學習,也可以是戶外運動(登山、旅游、參觀等),時間可長可短。目的是寓教于樂,讓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樂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實施形態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等公共機構實施的形態、民間團體等實施的形態、利用通訊媒體進行函授教育的形態。前兩者可稱為設施利用型,后者稱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施:高齡者學級、高齡者教室;發揮高齡人才作用事業;老年人大學、大學院及長壽學院。
我國老年大學的辦學模式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老年大學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統和國有企業,其政治意義強于教育意義。
3我國老年大學的現狀
1973年,法國的皮埃爾·維勒斯教授在圖盧茲大學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學,亦稱“第三年齡大學”。此后,各類老年教育學校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并逐漸形成了三種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資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與社區型模式。我國的老年大學在世界潮流的引領下也得到一定發展,1983年6月4日,山東省率先創立了中國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大學,標志著我國老年教育邁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廣東省建立了我國第一所民辦老年大學-廣東領海老年大學;1995年與2000年,上海市老齡委、上海老年大學、上海電視大學先后聯合創辦了上??罩欣夏甏髮W與上海網上老年大學,現代傳媒手段與信息網絡技術被運用到老年大學中。目前,我國已擁有各類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2.6萬余所,在校學員超過230萬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過老年教育。上海市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國前列。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水平,再加上它還是一項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
4我國老年大學存在的問題
在中國老年大學的發展中,由于國家對老年大學教育的認識不斷提高,促使中國的老年大學教育不斷地走上發展的道路。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對此,一些學者提出了很多關于老年大學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如:教育形式單一、教育設施設備不齊全、教育內容不豐富等等。但中國在發展老年大學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幾個根本問題:
(1)經濟支持不足。
一是國家經濟實力不足,對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會的發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阻礙了老年人參加老年教育。
許多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國仍屬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國家,中國應對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
(2)社會重視不夠。
我國當前教育發展重點在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學事實上處于教育的邊緣地位,這種地位導致其管理混亂。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門多頭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責任分散化資金匾乏,老年大學是非盈利性社會福利機構,需要財政部門的支持,但沒有足夠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學的硬件設施隊伍渙散,缺乏專門的老年大學管理與教學人才,高等院校沒有設置相關專業,老年科學研究機構屈指可數。
(3)老年人認識不夠。
目前,人們對老年教育認識還不統一,有的重視,有的不重視。有的認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質、促進社會進而使真正能夠參與到老年大學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學實際上所針對的主要還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的離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對象。
5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對策
老年期是個體生命的最后階段,個體將在此階段度過三分之一的生命歷程,但人們往往忽視了這個資源和市場。這勢必造成我國老年大學在社會上的影響和普及程度還不夠。究其原因,師資匱乏、經費不足、產權虛置是制約老年大學發展的桎梏。隨著該群體規模在逐漸擴大,辦好老年大學已經成為當前及將來一項緊迫的社會課題,現提出若干對策以促進老年大學的發展。
(1)更新觀念,加大宣傳,使社會重視老年大學的生存與發展。美國學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會處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絕望兩端之間。因此與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應側重于人生最后階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義。
(2)改善老年大學的教學條件,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認識到老年大學對老年個體和整個社會有巨大的意義與價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機構,引進專業人才、實施專門管理,逐步形成一個由政府統籌規劃、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業務指導、涉老部門參與操作的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格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老年教育經費開支列入財政預算。此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政府還可成立專門研究老年教育管理與教學工作的機構。
(3)運用各種辦學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傳統大學面向老年人開放,老年學員可以以非注冊學生身份旁聽課程以及公開講座;開放大學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參與學習。地方教育當局可以通過直接開辦課程等形式來促進老年教育的發展。自主自治辦學突出表現為第三年齡大學,全部是由老年人自發成立、自行組織、自助分享。轉(4)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師資力量。
老年大學絕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養老場所,也是滿足老年人日益強烈的“職業技能提高需求”與“自我發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娛樂型課程已略顯老套,因此開設計算機、英語、法律、金融、現代科技等課程刻不容緩。強化師資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校可開設老年教育學等相關課程,為老年大學輸送教學人才選聘熱衷于老年教育事業者,對其進行培訓,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與學習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5)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方便和擴大受教育群體。
老年大學的教學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極其靈活多樣。①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種形式并行發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關注。老年大學應注重小組學習和分享型學習,所有的學員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廣泛重視和發展遠程教育。隨著網絡在我國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網絡擴展到鄉鎮一級,在沒有老年大學的鄉村以及邊遠地區,老年人同樣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上老年大學也不再是體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們足不出戶,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見,發展網絡教育無疑是關注弱勢群體中的老年群體的有效途徑,為我國構建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步入真正的學習型社會提供重要保障。
6結束語
世界已經步入老齡社會,中國的腳步更快。由于中國老齡人口的數目大,老年大學教育的缺口也相應較大。發展我國老年大學是解決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徑,其發展模式靈活多樣,其發展對策主要是針對當前問題,提出適宜的建議和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萬本根,許改玲.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與“銀色產業崛起的機遇”[J].經濟體制改革,2001(3):86-90.
[2]張運剛.人口老齡化與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國老年教育與借鑒-對發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環節-─日本的經驗和啟示[J],成人教育,2006,(12).
[5]楊佳,陳瑤.老年大學發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
老年大學最先于西方發達國家,主要有英國模式、美國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種。
(1)英國模式。
英國在193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英國的老年教育起步早,發展較為完善。根據提供教育資源的渠道,英國的老年教育可以劃分為高等教育系統、地方教育當局系統以及志愿團體組織系統。在前兩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與其他年齡段的成人共同參與教育,而后者則是專門針對老年人開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齡大學”的辦學形式為主。
(2)美國模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美國社會也越來越重視老年教育的問題??傮w說來,美國老年大學的主要由兩類機構提供:其一是各類大學,包括國家級、地區級和社區大學;其二是專門負責老年活動的非營利機構。老年大學的教育形式多樣,可以是課堂學習,也可以是戶外運動(登山、旅游、參觀等),時間可長可短。目的是寓教于樂,讓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樂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實施形態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等公共機構實施的形態、民間團體等實施的形態、利用通訊媒體進行函授教育的形態。前兩者可稱為設施利用型,后者稱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施:高齡者學級、高齡者教室;發揮高齡人才作用事業;老年人大學、大學院及長壽學院。
我國老年大學的辦學模式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老年大學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統和國有企業,其政治意義強于教育意義。
2人口老齡化趨勢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無法回避的共同趨勢。按照國際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7%時,就標志著該國或地區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以60歲為標準,1995年,我國老年人口為1.14億,2000年為1.29億,2010年為1.52億,2020年為2.01億,2030年為3.42億,2040年為4.09億,2050年為4.38億。由此可見,我國老年人口規模之龐大。我國老齡化速度極快。比較世界部分國家60歲以上人口百分比從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時間,中國為25年,英國為45年,美國為66年,瑞典為85年,意大利為100年,法國為140年。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齡化加速過程中,中國的加速度最高。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遇。世界各國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與探索,老年大學就是其產物之一。實踐證明它將是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的積極、合理、有效的模式。
3我國老年大學的現狀
1973年,法國的皮埃爾·維勒斯教授在圖盧茲大學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學,亦稱“第三年齡大學”。此后,各類老年教育學校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并逐漸形成了三種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資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與社區型模式。我國的老年大學在世界潮流的引領下也得到一定發展,1983年6月4日,山東省率先創立了中國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大學,標志著我國老年教育邁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廣東省建立了我國第一所民辦老年大學-廣東領海老年大學;1995年與2000年,上海市老齡委、上海老年大學、上海電視大學先后聯合創辦了上??罩欣夏甏髮W與上海網上老年大學,現代傳媒手段與信息網絡技術被運用到老年大學中。目前,我國已擁有各類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2.6萬余所,在校學員超過230萬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過老年教育。上海市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國前列。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水平,再加上它還是一項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
4我國老年大學存在的問題
在中國老年大學的發展中,由于國家對老年大學教育的認識不斷提高,促使中國的老年大學教育不斷地走上發展的道路。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對此,一些學者提出了很多關于老年大學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如:教育形式單一、教育設施設備不齊全、教育內容不豐富等等。但中國在發展老年大學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幾個根本問題:
(1)經濟支持不足。
一是國家經濟實力不足,對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會的發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阻礙了老年人參加老年教育。
許多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國仍屬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國家,中國應對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
(2)社會重視不夠。
我國當前教育發展重點在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學事實上處于教育的邊緣地位,這種地位導致其管理混亂。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門多頭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責任分散化資金匾乏,老年大學是非盈利性社會福利機構,需要財政部門的支持,但沒有足夠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學的硬件設施隊伍渙散,缺乏專門的老年大學管理與教學人才,高等院校沒有設置相關專業,老年科學研究機構屈指可數。
(3)老年人認識不夠。
目前,人們對老年教育認識還不統一,有的重視,有的不重視。有的認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質、促進社會進而使真正能夠參與到老年大學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學實際上所針對的主要還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的離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對象。
5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對策
老年期是個體生命的最后階段,個體將在此階段度過三分之一的生命歷程,但人們往往忽視了這個資源和市場。這勢必造成我國老年大學在社會上的影響和普及程度還不夠。究其原因,師資匱乏、經費不足、產權虛置是制約老年大學發展的桎梏。隨著該群體規模在逐漸擴大,辦好老年大學已經成為當前及將來一項緊迫的社會課題,現提出若干對策以促進老年大學的發展。
(1)更新觀念,加大宣傳,使社會重視老年大學的生存與發展。美國學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會處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絕望兩端之間。因此與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應側重于人生最后階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義。
(2)改善老年大學的教學條件,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認識到老年大學對老年個體和整個社會有巨大的意義與價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機構,引進專業人才、實施專門管理,逐步形成一個由政府統籌規劃、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業務指導、涉老部門參與操作的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格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老年教育經費開支列入財政預算。此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政府還可成立專門研究老年教育管理與教學工作的機構。
(3)運用各種辦學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傳統大學面向老年人開放,老年學員可以以非注冊學生身份旁聽課程以及公開講座;開放大學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參與學習。地方教育當局可以通過直接開辦課程等形式來促進老年教育的發展。自主自治辦學突出表現為第三年齡大學,全部是由老年人自發成立、自行組織、自助分享。(4)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師資力量。
老年大學絕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養老場所,也是滿足老年人日益強烈的“職業技能提高需求”與“自我發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娛樂型課程已略顯老套,因此開設計算機、英語、法律、金融、現代科技等課程刻不容緩。強化師資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校可開設老年教育學等相關課程,為老年大學輸送教學人才選聘熱衷于老年教育事業者,對其進行培訓,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與學習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5)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方便和擴大受教育群體。
老年大學的教學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極其靈活多樣。①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種形式并行發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關注。老年大學應注重小組學習和分享型學習,所有的學員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廣泛重視和發展遠程教育。隨著網絡在我國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網絡擴展到鄉鎮一級,在沒有老年大學的鄉村以及邊遠地區,老年人同樣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上老年大學也不再是體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們足不出戶,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見,發展網絡教育無疑是關注弱勢群體中的老年群體的有效途徑,為我國構建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步入真正的學習型社會提供重要保障。
6結束語
世界已經步入老齡社會,中國的腳步更快。由于中國老齡人口的數目大,老年大學教育的缺口也相應較大。發展我國老年大學是解決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徑,其發展模式靈活多樣,其發展對策主要是針對當前問題,提出適宜的建議和解決辦法。
摘要: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老年大學的現狀滿足不了數目龐大的老年人的需求。我國老年大學可借鑒英、美、日等國的辦學模式,就其現狀,參考發展對策進行改進。
關鍵詞:老年大學;模式;對策
參考文獻
[1]萬本根,許改玲.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與“銀色產業崛起的機遇”[J].經濟體制改革,2001(3):86-90.
[2]張運剛.人口老齡化與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國老年教育與借鑒-對發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環節-─日本的經驗和啟示[J],成人教育,2006,(12).
[5]楊佳,陳瑤.老年大學發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
關鍵詞:老年大學;模式;對策
1人口老齡化趨勢
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無法回避的共同趨勢。按照國際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人口占總人口的10%或6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7%時,就標志著該國或地區已經進入老齡社會。以60歲為標準,1995年,我國老年人口為1.14億,2000年為1.29億,2010年為1.52億,2020年為2.01億,2030年為3.42億,2040年為4.09億,2050年為4.38億。由此可見,我國老年人口規模之龐大。我國老齡化速度極快。比較世界部分國家60歲以上人口百分比從9%增加到18%所需要的時間,中國為25年,英國為45年,美國為66年,瑞典為85年,意大利為100年,法國為140年。這表明在世界人口老齡化加速過程中,中國的加速度最高。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既是一個挑戰又是一個機遇。世界各國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與探索,老年大學就是其產物之一。實踐證明它將是解決老齡化社會問題的積極、合理、有效的模式。
2老年大學的發展模式
老年大學最先于西方發達國家,主要有英國模式、美國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種。
(1)英國模式。
英國在193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是世界上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之一。英國的老年教育起步早,發展較為完善。根據提供教育資源的渠道,英國的老年教育可以劃分為高等教育系統、地方教育當局系統以及志愿團體組織系統。在前兩者中,老年人是以普通成人的身份與其他年齡段的成人共同參與教育,而后者則是專門針對老年人開展的特殊老年教育,并以“第三年齡大學”的辦學形式為主。
(2)美國模式。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美國社會也越來越重視老年教育的問題。總體說來,美國老年大學的主要由兩類機構提供:其一是各類大學,包括國家級、地區級和社區大學;其二是專門負責老年活動的非營利機構。老年大學的教育形式多樣,可以是課堂學習,也可以是戶外運動(登山、旅游、參觀等),時間可長可短。目的是寓教于樂,讓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意義和樂趣。
(3)日本模式。
日本老年教育的實施形態主要有:政府和地方公共團體等公共機構實施的形態、民間團體等實施的形態、利用通訊媒體進行函授教育的形態。前兩者可稱為設施利用型,后者稱為媒介利用型。日本老年教育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來實施:高齡者學級、高齡者教室;發揮高齡人才作用事業;老年人大學、大學院及長壽學院。
我國老年大學的辦學模式脫胎于計劃經濟體制,老年大學主要依附于政府、教育系統和國有企業,其政治意義強于教育意義。
3我國老年大學的現狀
1973年,法國的皮埃爾·維勒斯教授在圖盧茲大學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學,亦稱“第三年齡大學”。此后,各類老年教育學校在世界各地蓬勃發展,并逐漸形成了三種典型的模式政府投資型模式、自治自主型模式與社區型模式。我國的老年大學在世界潮流的引領下也得到一定發展,1983年6月4日,山東省率先創立了中國第一所老年大學——山東省紅十字會老年大學,標志著我國老年教育邁出了第一步。1984年3月1日,廣東省建立了我國第一所民辦老年大學-廣東領海老年大學;1995年與2000年,上海市老齡委、上海老年大學、上海電視大學先后聯合創辦了上??罩欣夏甏髮W與上海網上老年大學,現代傳媒手段與信息網絡技術被運用到老年大學中。目前,我國已擁有各類老年大學和老年學校2.6萬余所,在校學員超過230萬人,每位100老人中就有2位接受過老年教育。上海市這一比例接近10%,位于全國前列。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正處于初級階段水平,再加上它還是一項新事物,因此,在其蓬勃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問題。
4我國老年大學存在的問題
在中國老年大學的發展中,由于國家對老年大學教育的認識不斷提高,促使中國的老年大學教育不斷地走上發展的道路。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對此,一些學者提出了很多關于老年大學教育發展中的問題,如:教育形式單一、教育設施設備不齊全、教育內容不豐富等等。但中國在發展老年大學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的幾個根本問題:
(1)經濟支持不足。
一是國家經濟實力不足,對老年教育的投入跟不上老年社會的發展;
二是居民生活水平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阻礙了老年人參加老年教育。
許多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的時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在10000多美金,而中國仍屬于中等偏低收入水平的國家,中國應對老齡化的經濟實力還比較薄弱。
(2)社會重視不夠。
我國當前教育發展重點在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因此,老年大學事實上處于教育的邊緣地位,這種地位導致其管理混亂。目前老年教育工作由文化、教育、民政、人事等部門多頭管理,但在實際操作中責任分散化資金匾乏,老年大學是非盈利性社會福利機構,需要財政部門的支持,但沒有足夠的投人改善老年大學的硬件設施隊伍渙散,缺乏專門的老年大學管理與教學人才,高等院校沒有設置相關專業,老年科學研究機構屈指可數。
(3)老年人認識不夠。
目前,人們對老年教育認識還不統一,有的重視,有的不重視。有的認為老年教育是提高老年人口素質、促進社會進而使真正能夠參與到老年大學中的老年人不多。老年大學實際上所針對的主要還是文化層次比較高的離休、退休干部等教育對象。
5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對策
老年期是個體生命的最后階段,個體將在此階段度過三分之一的生命歷程,但人們往往忽視了這個資源和市場。這勢必造成我國老年大學在社會上的影響和普及程度還不夠。究其原因,師資匱乏、經費不足、產權虛置是制約老年大學發展的桎梏。隨著該群體規模在逐漸擴大,辦好老年大學已經成為當前及將來一項緊迫的社會課題,現提出若干對策以促進老年大學的發展。
(1)更新觀念,加大宣傳,使社會重視老年大學的生存與發展。美國學者埃里克森(EH·Erikson)指出,人到老年,往往會處于自我完善和自我絕望兩端之間。因此與一般的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相比,老年教育更應側重于人生最后階段的自我完善教育,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意義。
(2)改善老年大學的教學條件,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認識到老年大學對老年個體和整個社會有巨大的意義與價值,可以因地制宜成立老年教育管理機構,引進專業人才、實施專門管理,逐步形成一個由政府統籌規劃、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業務指導、涉老部門參與操作的齊心協力共謀發展的格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老年教育經費開支列入財政預算。此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政府還可成立專門研究老年教育管理與教學工作的機構。
(3)運用各種辦學力量,形成多元化格局。傳統大學面向老年人開放,老年學員可以以非注冊學生身份旁聽課程以及公開講座;開放大學吸引大量的老年人參與學習。地方教育當局可以通過直接開辦課程等形式來促進老年教育的發展。自主自治辦學突出表現為第三年齡大學,全部是由老年人自發成立、自行組織、自助分享。(4)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師資力量。
老年大學絕不僅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養老場所,也是滿足老年人日益強烈的“職業技能提高需求”與“自我發展需求”的再教育基地。原有的娛樂型課程已略顯老套,因此開設計算機、英語、法律、金融、現代科技等課程刻不容緩。強化師資力量的措施主要有部分高等院校可開設老年教育學等相關課程,為老年大學輸送教學人才選聘熱衷于老年教育事業者,對其進行培訓,使其把握老年人生理、心理與學習特點,開展教學活動。
(5)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方便和擴大受教育群體。
老年大學的教學方式不再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教學,而是極其靈活多樣。①正規教育、非正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三種形式并行發展。②自主教育形式受到普遍關注。老年大學應注重小組學習和分享型學習,所有的學員都是平等的、互助的。③廣泛重視和發展遠程教育。隨著網絡在我國的普及率越來越高,網絡擴展到鄉鎮一級,在沒有老年大學的鄉村以及邊遠地區,老年人同樣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上老年大學也不再是體弱多病的老者渴望而不可及的事,他們足不出戶,就可接受教育。由此可見,發展網絡教育無疑是關注弱勢群體中的老年群體的有效途徑,為我國構建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步入真正的學習型社會提供重要保障。
6結束語
世界已經步入老齡社會,中國的腳步更快。由于中國老齡人口的數目大,老年大學教育的缺口也相應較大。發展我國老年大學是解決老年人口教育的根本途徑,其發展模式靈活多樣,其發展對策主要是針對當前問題,提出適宜的建議和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萬本根,許改玲.中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與“銀色產業崛起的機遇”[J].經濟體制改革,2001(3):86-90.
[2]張運剛.人口老齡化與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2(2):18-23.
[3]郭美玉.美國老年教育與借鑒-對發展老年教育的思考[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4]杜智萍.老年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環節-─日本的經驗和啟示[J],成人教育,2006,(12).
[5]楊佳,陳瑤.老年大學發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