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6 14:51:55
序論:在您撰寫對教學環境的建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網絡環境;課堂教學;自主性;傳統教學;資源
中圖分類號:H31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2) 14—0000—02
網絡環境下,教學系統的快速發展對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和推進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積極的推動作用。盡管已經充分看到了網絡教學的優勢,但是沒有弄清網絡教學的特點就不能實現網絡教學和傳統教學優勢互補,網絡教學的優勢則難以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上不能因為網絡教學突破了時空限制,徒增學生課外負擔,不重視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因而,為了在網絡教學環境下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高,下面對此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突出學生自主性的同時,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教學,學生的自主性、個性化會非常突出,原因在于網絡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余地。與傳統教學所提供的資源相比,網絡資源豐富多彩、圖文并茂、形聲兼備,學生有了更大、更為自由的選擇空間,選擇的自由使學生具備了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網絡教學環境下,學生不再被教師、教材所提供的僅有教學資源牽著走,可以從網絡廣泛的信息源中選擇他們需要的學習材料;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合理設計、安排學習,使自己成為學習的主體;可以使信息的接受、表達和傳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自身表達和傳播對象獲得成就感,進一步刺激自身進行自主學習。
傳統教學很大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創造力,各種教學活動都是把學生置于共同的影響之下,讓他們讀相同教材,聽相同講授,參考相同資料,習慣于利用統一的內容、固定的方式培養同一規格的人才,學生的個性得不到有效培養更的不懂充分發揮。網絡環境下,學生完全可以根據教師的安排和自己的實際情況設計和安排學生,有效克服了傳統教學中的“一刀切”的人為現象。網絡為教學注入發展“血液”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一些自控能力不強的青少年學生經常出沒于網吧,沉迷于網絡,為此,網絡環境下的教學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監控,即突出學生的自主性的同時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否能夠充分發揮關鍵取決于網絡課堂教學模式的選取和網絡課件的設計思想,突出網絡的可選擇性和交互性的同時又要控制選擇的自由度,才能保證實現教學目標。第一,課件設計要有先進性。課件設計要能體現先進的教學思想,既有豐富的內容,又要突出重點,不僅要激發優秀學生的探究熱情,更要使所有學生輕松掌握必修內容;第二,課件設計要有層次性。所謂層次性就是學生在網上活動的范圍要有明確的規定,課件層次性大體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為互聯網,第二層為校園網,第三層為本課件。課堂教學時,學生首先要在第三層進行學習,通過課堂測試后便可進入第二、第三層次學習;第三,教師要對課堂進行即時監控,即及時回答學生的提問、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程,及時對學生進行集體或個別指導,確保課件教學效果得到充分發揮
二、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的同時,重視本地資源的開發
隨著互聯網技術越來越成熟,互聯網上的教學資源日漸豐富,不同主題的教育網站不斷涌現,各種形式的網校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因此,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上的教育資源,同時,重視本地資源開發,以便滿足廣大師生的需求。
互聯網上資源確實不少,但優質資源卻很少,商業網站炒作成份居多,免費網站的資源質量得不到保證。除此之外,網上存在的優質教育資源比較分散,不易查找和獲取,如果遇上網絡擁堵,更會失去查找的耐心。出于資源充分利用的目的,利用互聯網資源的同時要重視本地資源的開發,利于消除網絡資源的一些弊端。那么,如何進行本地資源的開發與建設呢?第一,采用教育軟件開發商提供的教育資源庫,即使存在一些問題,但應用起來較為方便,軟件升級、維護有保障,成為了本地資源開發的重要途徑;第二,從教育網站上下載資源后加以整理、改造、歸類,形成一定規模的教育資源數據庫,不僅建設成本低,應用上也較為便捷;第三,利用一切自建資源庫。由于這是一項艱巨而浩大的系統工作,僅憑一個人、一個學校難以完成,為此,應由教育主管部門組織,各個學校分工建設,確保資源庫滿足課堂教學需要、符合教育特點和規律;第四,將上述三種方式結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每一方式的優勢,使本地資源得到有效開發。
三、應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同時,重視傳統方法的運用
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試驗修訂本·必修)生物第一冊》(以下簡稱新教材)在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中增加了“內環境與穩態”一節。內環境與穩態是生物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尤其是穩態概念在現代生命科學中已成為普遍使用的一個基本概念,它描述了普遍存在于生命過程中的一個共同規律。增加這一部分內容對于幫助學生認識生命本質和規律具有重要意義。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學生準備知識不足,難以充分理解穩態的本質內涵,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教學建議供參考。
1 增加“內環境與穩態”概念的發現史
“內環境與穩態”概念的發現史,對于學生理解內環境與穩態概念的本質及意義有一定幫助。19世紀法國著名生理學家伯爾納(Claude Bernard)發現,一切生命組織都有一個奇妙的共性,這就是它們的內環境(包括組織液、淋巴、血漿)在外界環境發生改變的時候,能夠保持穩定不變。伯爾納認為:“內環境恒定是機體自由和獨立生存的首要條件。”“所有生命機制不論如何變化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在內環境中保持生命條件的穩定。”他的這些觀點在50年后被美國生理學家坎農(W.B.Cannon)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厕r認為:內環境并不是處于一種靜止的、固定不變的狀態,而是處于一種可變的、可動的相對穩定狀態,并且用穩態(homeostasis)這一術語概括。在教學中增加這些內容,將有助于學生理解穩態概念提出的前提條件,理解穩態概念的動態實質,在有所鋪墊的前提下進一步了解內環境、穩態的概念內涵,將有利于學生有意義學習。
2 降低知識難度,突出穩態的概念內涵
新教材中用緩沖物質對內環境pH值的調節作用來說明穩態現象,可結合高中化學知識幫助學生理解緩沖物質的作用機理,但不必研究過細。由于課時有限,必須把重點放在對穩態概念內涵的理解上。其實,穩態概念內涵在于突出機體處于相對穩定狀態的現象和機制。穩態現象是十分豐富的,新教材在前一節中所探討的血糖含量的相對穩定狀態和肝臟活動之間的動態關系就是一個很好的實例。
傳統的生理學觀點認為,穩態的形成機制是在神經系統和以內分泌系統為主的體液調節的共同協調作用下,通過機體各個器官系統的統一活動而達到維持內環境相對穩定的作用。但現代生物學認為,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調節網絡才是使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機制。因此,筆者認為,突出機體器官系統之間的平衡和網絡調節作用,其意義更為重要。
3 在教學中滲透機體整體性、開放性以及系統觀、信息觀等現代生命科學思想
近幾十年來,分子生物學飛速發展,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成果大大豐富了人們的認識,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不斷滲透到生命科學的各個研究領域,使人們對生命現象的理解上升到全新的高度。在穩態現象的機制問題上,現在已經證實,機體至少有三大調節系統參與到穩態調節中,即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前兩者的調節作用早已被公認,成為經典的傳統的生理學對穩態機制的解釋,而后一種調節作用正是當今生命科學的研究熱點之一——神經免疫內分泌學的研究范疇。免疫系統通過游走的免疫細胞感受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所不能感知的其他類型的刺激(比如異物或外來抗原之類的刺激),并且通過釋放細胞因子(CK)或形成致敏淋巴細胞,消除這一類引起內環境波動的因素?,F代分子生物學揭示,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之間有著共同的語言——信息分子共享,這些信息分子除了體液因子之外,還有許多生物活性分子(比如多肽激素等等),它們參與機體穩態調節,各自發揮著自身特有的作用,各系統之間通過反饋調節協調一致,維持機體的統一性和整體性。
關鍵詞:城邊村;學校環境;英語教學;城鄉結合部
中圖分類號:G40-052.4;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34-0022-01
所任教的學校,地處城邊,有人把它叫“城邊村”學校。因為這個特殊環境,學校的學生來源不同,學生的層次不同,知識基礎也不同。自任教以來,問題很多。英語新課標明確指出,英語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聽說和應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而在“城邊村”學校,英語教學起步慢,教學效果不好。本文研究“城邊村”學校周邊環境對英語教學的影響與建議。
一、歷史原因造成觀念的不同
由于城市不斷發展,“城邊村”產業結構基本脫離原來的模式,由農業為主轉變為非農業為主。雖然“城邊村”產業結構發生變化,但它的性質仍屬于農村性質,部分“城邊村”的管理沒有納入城市管理體系,人口、土地、文化基本保持農村面貌?!俺沁叴濉钡拇迕裆钤谠瓉淼牧曀桌铮邆滢r民的特色,分散性、個性化很強,有時缺乏集體觀念。“城邊村”的土地在城市發展的帶動下變得越來越昂貴,村子依靠出售土地或者出租房屋獲得不菲的收入,這樣,有時就出現少數游手好閑的人(也就是“城邊村”學校部分學生的家長)。他們沿著祖輩的特定方式生活,從出生起就與全村人一起生活,朝見父母,晚見妻兒。有的本身文化素質不高,生活范圍狹窄、固定,育兒的方式簡單粗暴,對孩子的學習幾乎沒有幫助,有時甚至起副作用。有專家指出:學習者的個體差異因素,在語言系統中起著直接或間接作用,影響著第二語言的學習效果。也就是說,“城邊村”學校學生的學習英語能力與父母居住環境有著直接或間接關系。
二、家庭學習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首先,部分家長疏于教育管理孩子。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城邊村”大部分家庭都可以做到,但是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卻很難做到。部分家庭缺乏書香氣息,家庭的藏書量幾乎是空白,更別說新興的學習媒體。事實上,多數家長對此感到“束手無策”“無能為力”。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這些勤于耕耘田地的村民們,靠出售土地或出租房屋賺錢過日子。到目前為止,物質生活富足,養尊處優,有的開始追求低級趣味,甚至是墮落的生活方式。告別“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的村民,少數抱著“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無米明日愁”的心態,在“城邊村”隨處可見酣戰方城的男女,隨時可以聽到麻將聲。為了打麻將,有的人不管孩子的飲食起居,更不用說教育管理。另外,由于各鄉鎮學校合并,一些農村家長就在“城邊村”租房屋,方便孩子上學。有些為了謀生,就去更發達的城市打工,而將孩子交由爺爺奶奶照顧。家長對孩子的早期教育不完善,甚至可以說基本沒有,這樣嚴重影響孩子的后天語言能力發展。生活在單一的文化環境中的學習者,缺乏接觸外語的機會,因此,這些學生在外語學習中一直處在比較困難的境地。缺乏外語學習氛圍,缺少語言交際環境,缺少有針對性的外語視聽和閱讀材料,這些原因造成“城邊村”學校學生英語能力弱,自信心不足。其次,部分家長缺少文化底蘊。在“城邊村”,失去土地以后,部分人到附近單位工作,部分人自謀職業,還有部分人游手好閑,不重視孩子的教育,也不注重自身文化素質的提高。現在是信息時代,為了讓孩子適應時代要求,有些家長舍得花錢,將電腦捧回家。然而,部分孩子自制力差,幾乎將電腦當成一臺高級游戲機來使用。而部分家長苦于不懂電腦,只好束手無策。再次,家長的不合理期望。合理的期望可以促使孩子樹立自信,強化學習動機,進而好好學習。但是過高的期望與粗暴的壓力,只能讓孩子越來越望而生畏,從而產生厭學心理,造成精神負擔,影響英語學習興趣,給英語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
三、學校環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主陣地?!俺沁叴濉睂W校的教育環境存在如下一些問題:一是校園規模小,校園周邊環境不夠好。二是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太合理,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動力不足。一些學歷高、素質好的教師,基本上很快就調走。三是一些教育行政部門對部分“城邊村”學校的資金投入較少,造成學校教學設施單一,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
四、改善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建議如下:一是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合作,營造一個健康和諧的育人環境。二是抓好家長學校的教育工作,提高村民素質,改善家庭育人環境。三是教育部門應盡快加大力度對學校的環境進行改善。要加大對學校硬件、軟件的投入力度,有計劃地、合理地進行規劃,合理地流動教師,激活教育資源。學校要注重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比如增加英語系列活動,像單詞默寫、朗讀比賽、英語廣播、英語美文欣賞,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
參考文獻:
[1]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教委課題組.城鄉結合地區小學學習困難兒童研究[J].教育研究,1995(03).
[2]姜琳.自然拼讀在城鄉結合型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6(03).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環境;體育教學
教學環境是教學活動所必備的各種物質因素和師生關系、課堂氣氛等社會心理因素的復合系統。教學環境研究是近年來引人注目的一個嶄新研究領域。體育教學環境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好壞直接影響的學生的學習情趣、主動性及學習效果。體育教學環境可分為物化環境和人文環境。物化環境包括各種體育教學設施、班級規模、社會信息等,人文環境主要包括校風、教風、學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教學管理制度。
一、高職院校物化教學環境現狀及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1.體育館和各種體育場地數量欠缺
近幾年來,雖然國家非常重視高職院校體育場地與設施的建設,曾多次頒布和規定學校體育場地與器材配備的標準,并且各省都組織專家對高職院校進行評估,標準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在不斷的變化。然而,受各種因素的制約,高職院校的場地仍很尷尬,特別是近幾年學校規模增大,而體育設施建設緩慢,體育教學受到一定影響。只有部分院校設施比較完善,基本能夠滿足體育教學要求。但大多數高職院的設施簡陋,如網球、游泳這些課程根本無法開展;室內體育場地的欠缺,尤其是陰雨、風、雪天無法進行教學,無形中造成課時減少,致使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影響課程的教學質量。有的學校室外場地也少,無法滿足學生的課外活動鍛煉的要求。
2.缺乏信息交流
一部分的普通高職學校,經濟條件比較差,地理環境也偏僻,在信息交流方面很少,特別是偏遠落后地區的高職院校幾乎沒有與外界交流的機會,雖然全國各省高校每年都組織大學生體育系列競賽,給各高校的學生提供一個很好交流的平臺,但是,部分高職由于經濟條件或者不重視交流只重視名次等其他因素,只參加部分項目,有的干脆不參加,直接影響了學生學習的動力和積極性。
二、高職院校人文教學環境現狀及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1.校風、教風、學風現狀及影響
(1)校風疏于規范
目前,個別普通的高職院校存在著一些陋習。例如:一些層領導不是以學校的發展為己任,而是;公共場合說一些不利于學校發展和團結的語言;個別教師不能做到一身作則,為人師表,上課懶散;開會期間接打電話竊竊私語不斷;公共場所衛生差;學生沒有以校為家的意識,果皮紙屑隨手即扔;在校園內學生見了老師沒有禮節;夏季在校內穿拖鞋的學生隨處可見;校園內的沒有統一的學院標志和道路指示牌等等。校風疏于規范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教學目標的達成,也和企業嚴格的管理制度相違背。
(2)教風不夠嚴謹,課堂氣氛缺乏激情
由于高職院校的教師進修機會少致使知識更新慢、教學方式陳舊,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高職院校體育教師不同于體育專業院校的教師,他們在授課過程難免會出現在專業能力受限制,導致體育教學對付著進行的現象。例如:有些學生在體育舞蹈方面較突出,有些學生酷愛街舞、國標交誼舞等,但是沒有專業的授課老師,無法進行深入輔導,只能上課對付,致使學生對課堂教學不滿意,心理產生厭學的情緒,導致教風嚴謹、課堂教學氣氛缺乏激情。
(3)學風松懈
隨著近幾年的擴招,高職院校的生源素質明顯下降,由于高考分數低,學生到了高職自卑心理嚴重,學習情緒低落,加之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專業,學習目標不明確,加之學生意識不到全民健身重要性,缺乏學習興趣上課遲到、早退、逃課的現象普遍。開學選項第一節課學生就到不齊,個別有的到了選完就走了,期末考試還要班長電話通知,這種現象不難看出高職學生的學風松懈。
2.學校體育教學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通過調查得知,有些高職是通過中專和升上來的,有些是學校合并在一起的,所以體育教學管理制度不夠完善。但是通過最近幾年國家對高職院校各個專業的評估,迫使學校制訂了符合國家要求的規章制度,如:教學管理的基本文件和基本規范;教學的計劃;教師教學管理制度;對學生的考勤和考試考核制度,但是大都是文字形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執行力度不夠。如大學生每年的體育成績及格與否無所謂,不列入期末考試成績單;每年國家要求的體質測,待學生畢業時必須裝入學生檔案袋,通過調查,幾乎沒有一個學校能做到。因此,造成體育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的現象。這也是影響體育教學任務完成質量的主要因素。
三、建議
1.克服困難改善體育場館、器材等硬件設施的建設
建議各高職院校領導高度重視體育教學,克服困難努力完善場館、器材等硬件設施的建設,使體育教學能保質保量的完成教學任務,并確保《全民健身計劃》在高職院校順利開展。
2.多提供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的平臺
建議學校多給體育老師提供出外交流學習的機會,吸取先進的教學經驗,開展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新興的、能廣泛推廣的體育項目。積極參加省、市組織的各類體育系列競賽,即給更多的老師和學生一個與外界信息交流學習的平臺,同時也打開一扇展現、宣傳學校的窗口。
3.樹學院新風,提升學校品味
針對校風、教風和學風不正的種種現象,建議引起各個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樹立良好的校風、教風,引導學生培養積極向上的學風,從而提高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接班人的培養質量,提升學校品味。
4.結合企業,制定并執行與企業相通的管理制度
針對高職高職要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人員為目的,就必須強調管理、強調紀律性。建議高職與企業緊密結合,制定并執行與企業想通的管理制度,這既有和企業管理相通的因素,又是客觀現實的需要。不僅是對學生,對教師的管理也是如此,這樣才能教好、管好學生。
【參考文獻】
[1]王軍.論體育教學環境[J].南京王程學院學報,2001,(2).
[2]姚蕾.體育教學環境的構成要素、功能與設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5).
[3]孫軍.長沙市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環境對體育教學影響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碩士論文.
環境科學基礎的一大難點就是該課程涉及到眾多相關學科多。它是建立在《生物學》、《生態學》、《分析化學》、《氣象學》等學科的基礎上的一門綜合學科。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則強調學生原本掌握知識的激發以及和新知識的相互作用,學生在交互作用中掌握新的知識。課堂教學中,需讓學生復習已學習過的知識。通過復習,加深學生對已掌握的知識的理解,利于在后續學習中更嫻熟地應用相關的知識,同時,教師需要串聯相關學科知識并提出合理的問題,培養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交互作用的發生,當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不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時,就產生了認知沖突。而認知沖突的形成會讓學生感到學習新知識的必要,并且也感到已掌握的知識對一些問題的解決確有幫助。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認知的需要。認知沖突的設置要采取適度的原則。如果沖突設置得太激烈,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根本找不到任何解決問題的希望,也許學生會感到絕望。比如,如果設置的認知沖突是本學科發展前沿的一些難點,很多專家學者都在為此討論、研究其解決方法,這樣就有可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沖突也不宜過多設置,而是應逐步地呈現出來,否則學生容易望而生畏。因此,只有合適地設置認知沖突才能達到設置沖突的目的。
二、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的意義建構過程,提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根據建構主義教學論,我們在進行教學安排時,要著眼于學生的主動學習,教師應善于利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例如,在講到大氣污染及空氣污染時,可以講述熱點新聞事件,如,在北京,一些搬遷新居不久的家庭中的小孩患上了白血病。此種熱點事件,都會引發學生的議論,然后就可以通過講述空氣污染產生的危害等來啟發學生尋求該知識點與熱點事件的關聯,揭開空氣污染的神秘面紗。另外,盡可能創造不同的情景讓學生去應用掌握的知識;還要指導學生善于利用各種信息,收集相關資料,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傊诃h境科學基礎的教學過程中只有將學生置于學習的主置,才能充分發揮學習者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否則,教師便會走入“填鴨式”的教學誤區。
三、創設教學的情境性,利用多媒體技術,善于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
情境式教學以其教學形式的現場性、內容的豐富性、方法的靈活性和過程的趣味性,可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環境科學基礎課程介紹的內容較多,涉及到社會、經濟、法律、生活等方面。由于其內容的繁雜及以教師為中心的說教式教學,會讓學生感到無趣,使學生理解出現偏差,從而使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在備課、授課等環節中,教師可先利用計算機網絡來收集各種資料,然后將其整理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隨后在該課程的教授過程中,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要求,選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的多媒體信息要素,利用計算機技術對其進行處理和控制,把抽象的、闡述性的教學內容轉變為生動形象的感性素材,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加深對枯燥乏味的知識點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
四、建構新知,協作學習,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教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知識的灌輸者和傳授者。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學習情境完備,學習目標明確后,學生在學習小組中借助教師和同伴的幫助,會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和材料自主進行新知識的構建。因此教師可通過組織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小組討論,以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課本基礎知識的掌握。在協作學習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能替代學生的思維,切忌直接告訴學生該做什么。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表現做出恰如其分的評價;同時學生們也要對自己及他人進行評價,包括信息的來源與可靠性、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等。協作討論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現學生的知識外化和自我反饋;同時協作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團隊精神。環境科學基礎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隨著科學技術與環保技術的迅猛發展,環境科學領域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因此,教學一線的教師不僅應及時了解學科前沿新知識和新技術在環境工程中的應用現狀和發展前景,并將其吸納和融合到教學中來,而且為使教學能密切聯系工程實踐,教師應利用盡可能的機會到工廠去了解工程問題,并創造機會讓學生離開課堂,到環境保護單位,比如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等去參觀,增強其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找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充分重視教學的社會性
關鍵詞:生態茶場;環境藝術;實踐
1生態茶場的相關論述
生態茶場是一個生態系統工程,通過對茶樹的生物特征進行分析,采用立體符合栽培的方式,確保茶葉的原生態,并且采用泉水進行灌溉,茶場在管理中采用的是人工除草的方式,采用有機肥料。生產茶場的生長環境、空氣和土壤必須是自然的,而且茶場的布置應該符合生態學的相關規律,采用農家肥,達到保水和保肥的生態效應。
2生態課程教學的理念
生態課程教學是有生態學家Odum提出,生態學是在生物學的基礎上發展的,可以對生物、環境和人類的關系進行研究,是一類獨立的學科。其研究了景觀生態學和全球生態學等,并且實現了與社會科學發展的協調,與環境科學密切相關。在生態學研究的基礎上,并且通過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在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專業中,要對學生進行生態學的教育,特別是針對景觀生態學方面的教育勢在必行,可以讓學生對生態學方面的基礎理論掌握得非常牢固,也能幫助學生在設計的環節中養成生態意識,采用各類智能化的生態技術,在生態設計的過程中,采用環境設計的方式,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
3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中生態茶場設計課程教學的必要性
3.1國內現狀調研分析通過對我國各大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課程調查分析,發現在國內的環境藝術課程教學中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學內容僅講述生態方面的問題,但不能對生態茶場設計的理念進行分析。教學方法上一般采用多媒體教學,將生態茶場設計的概念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是大體的了解,但不能親自實踐。在課程設置環節中,生態茶場設計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不能進行系統化的教學。針對上述的問題,學者針對景觀設計專業的教學進行了相關的改革,形成了完善的教學理論。3.2國外現狀調查分析在德國首先對景觀生態學進行分析,涉及了大量的生態茶場設計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層面,德國會針對這門學科的特征,將地理學和生物學融入到這門課程中,從而可以突出其實踐性效果。在教學方法層面,德國的生態茶場設計教學中,涉及了大量的野外實踐的內容,而且可以針對時間長短的不同,分成國內短途實習和國外長途實習兩種形式。國內的短途實習主要是圍繞一些生態專題進行,一般是三天左右的實踐,國外長途實習的實踐更長,可以使學生親自體現生態茶場設計的內容。在課程設置層面上,德國生態茶場設計課程可以針對專業課程的比例,結合應用系統生態學、土壤學等內容,從而可以使學生對生態茶場設計這門課程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讓學生在掌握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還能提高實踐能力。3.3國內外調研分析比較綜述通過對國內和國外生態茶場設計課程的比較,可以看出國外的生態茶場設計課程更加注重形式的多樣化,并且增加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體驗,可以完善對生態茶場生態結構的分析,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統的個技術。這種教學方法非??茖W,也非常的先進,使學生具有良好的生態意識,可以在生態調研的基礎上,對生態分析,并且提出自己的應對策略。在國內的生態茶場設計課程,僅僅是在專業理論上進行的延伸,不能對這門課程進行體系化的研究。
4環境藝術設計中生態茶場設計教學的作用
4.1生態茶場設計課程的教學目標在意識層面上,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生態意識,讓學生更加全面的分析各類生態問題。在知識層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生態方面的知識,增長經驗。在技能層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專業技能。在參與度角度,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調研工作中,通過論證的方式,可以解決更多的生態問題。4.2生態茶場設計的教學內容生態茶場設計這門課程具有跨學科型特征,而且非常的復雜,所以,在教學中,應予以重視。一,要對生態茶場設計的導論進行講解,而且讓學生通過野外生態調查的方法對相關的內容進行研究。二,讓學生通過野外實習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對相關的地質、水系和植物進行了解。三,要對生態茶場周圍居民的生活方式和自然景觀進行了解。四,學生應該通過試驗的方式對當地的土壤、植物和水質進行鑒定。五,老師應該與學生進行討論,分析生態景觀系統和景觀的保護工作。六,應該通過練習的方式,對環境生態進行優化。七,通過生態建模的方式,建立環境生態保護機制。八,老師與學生進行課程的總結。4.3生態茶場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在生態茶場設計教學的環節中,應該讓學生對生態茶場設計的思想進行分析,并且對環境進行規劃設計,從而可以為環境保護做出貢獻。在生態茶場設計教學中,應該堅持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式。4.3.1戶外教學法在生態茶場設計教學中采用戶外教學法,其主要是通過環境資源的引入,使得學生獲得與自然環境相接觸的機會,在環境當中去了解,去感受,去習得生態茶場設計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令學生走進真實的教學情境當中,通過實踐獲得體驗,從而可以形成正確的生態價值觀。4.3.2實驗法實驗法結合了相關的課程內容,學生可以采用科學的儀器,從而可以掌握生態茶場設計的過程,通過對自然現象模擬的方式,學生可以有效的解決各類生態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到各類知識,通過試驗的方法進行觀點的驗證,采用研究性試驗和綜合性試驗結合的方式,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個環節上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4.3.3隱形教學法這種教學的方法指的是學校應該通過設計情境的方式,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從而獲取相關的經驗。
5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原則
5.1堅持尊重科學的原則在教學中應該遵循科學,要注重人與自然的協調,要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其中,在教學中完善生態保護的理念,實現科學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環境藝術設計的教學中,通過發散思維教學的方式,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培養,在教學中集思廣益,將各類邏輯設計的方式應用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在設計階段,應該不斷的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并且讓學生總結經驗,形成良好的設計思維方式,實現由簡入繁、由淺入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的設計能力得到切實的提升。5.2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環境藝術設計實際的教學中,應該滲透人文性特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而且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專業素養。學生在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和完善的創新精神中可以提高創新的能力,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得到切實的提升。在教學中還應該注重多元性特征,引導學生多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通過案例教學的方式,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切實的提升。5.3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老師應該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要經過嚴格的訓練,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經驗和實踐能力。其次還要注重審美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審美特征,按照學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應該組織完善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能力,可以主動的進行學習。5.4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環節中,老師應該注重實踐性教學,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分析,通過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分析,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而且教學方法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結語在進行環境藝術教育的環節中,應該結合生態茶場設計的內容,體現出生態的主旋律,從而可以完善生態的知識理論,實現教學內容的完整性,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一對一數字化;教學模式;變革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084-01
2011中國教育信息化峰會上,英特爾全球教育總監Brian Gonzalez發表了題為《教育變革-全球趨勢和經驗》的主題演講。對于這種新的教育模式,Brian Gonzalez表示:“未來有個很大的趨勢,我們把它稱之為――顛倒的教室?!边@一觀點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結合學校目前正在探索的一對一數字化教學模式研究,筆者也深刻地感到我們的教育在發生著快速的變革,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在教學中越來越凸顯其優勢。因為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部學習終端,更重要的是給予了我們一種全新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方式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灌輸式”學習的不足,在教學中越來越凸顯其優勢。那一對一數字化課堂與常規課堂相比,它究竟能夠改變什么?一對一數字化環境下的教學模式又有哪些有效變革呢?下面筆者就結合學校一對一數字化環境下數學教學模式來進行具體說明。這是學校初步探索出的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數學教學模式框圖。
基于網絡環境下一對一數字化學習數學教學模式框圖
這種教學模式是小學數字化學習的創新與發展,它是從網絡信息技術帶給人類活動方式的深刻變革入手,實現了網絡信息化教育模式建構的新突破。它追求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的人才,以適應數字化社會的需要。一對一數字化環境下數學教學模式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變“單向灌輸”為“多維互動” 。二是從“大眾化”到“個性化”。 三是由“封閉式”教學到“開放式”教學。四是由注重“學習結果”到關注“學習過程”。下面筆者就來具體解析一下這個教學模式的幾個構成環節。
環節一:課前網絡自學。教師課前布置學習任務,提出自學要求。學生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自學,并在微博上進行交流。教師及時瀏覽回復學生的問題,有針對性做好課堂面對面的教學活動設計。通過課前網絡自學,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給學生創造了交流互動的機會,提高了學習的效果。教師則通過對學生微博的瀏覽回復整理,有針對性的進行了深度備課。
環節二:交流展示。師生共同交流展示課前自學的內容、收獲,對教學內容進行總結、梳理。通過交流展示,提高了學生的歸納整理和語言表達能力,獲得了自主學習的成功體驗。
環節三:問題討論??梢允菍W生在微博或課堂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也可以是教師有目的地提出一些挑戰性、拓展性的問題,師生討論。通過問題討論,一方面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發展了數學思維。
環節四:分層訓練。教師給學生發送練習題或讓學生直接進入專題網站進行進行不同層次的練習,教師遠程監控了解學生的練習情況,對學生的練習情況當堂進行評價、分析、指導。通過分層訓練,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給學生創造了個性化學習的空間,讓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環節五:應用拓展。這個環節主要是補充數學在生活、社會中的應用事例或知識延伸、拓展的題目。通過知識的應用拓展,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數學眼光,發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環節六:總結交流,微博互動??梢允墙處煱l起課后拓展話題,師生互動交流。也可以是學生發起話題,師生互動交流。在課后微博的交流互動中,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生活、學習的動態,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更好地引導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