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4 17:04:47
序論:在您撰寫競技體育的地位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體育本身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功能與價值都沒有被人們所接受與認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人們對體育的研究不斷深入,體育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展現地更加鮮明。發展體育經濟不僅能夠增加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甚至對于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后,大眾體育與職業體育的興起與發展,體育產業已經被譽為我國的“朝陽產業”。因此,體育經濟作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與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體育經濟的效用,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一、 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的表現形式
體育經濟的表現形式一般被分為兩種。第一,直接提供體育產品與服務帶來的經濟效益被稱為有形形式。第二,通過體育鍛煉使得國民的身體素質,國民生活質量提高被稱為無形形式,這也是社會效益的表現形式。但是任何一種表現形式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擴大市場、拉動體育經濟或相關產業發展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就體育經濟效益來說,它與體育在國民經濟的表現形式極為類似,也被分為直接經濟效益與間接經濟效益兩種。直接經濟效益指的是通過舉辦奧運會,亞運會等體育賽事獲得門票收入、體育紀念品收入以及其他體育用品收入等較為直接從體育本身中獲得的經濟收益。而間接的經濟效益則指體育能促進不同國家間的不同文化交流,提高國家知名度與國家旅游酒店行業發展等一系列潛在的經濟效益。
二、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
很大程度上來說,體育經濟與國民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體育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體育經濟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就我國的經濟發展看來,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經濟水平都有了很大地提升,這成為了我國申辦北京奧運的基礎。而在成功舉辦奧運會后我國的知名度,經濟發展水平等也獲得了顯著的提高。就我國目前的體育經濟發展看來,我國體育產業創造的經濟產值與一些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就體育產業創造價值所占GDP來看,我國僅為0.6%,而美國卻高達5%。而我國體育產業創造經濟產值較低的原因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察,首先,我國體育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還較低下,這是因為我國的體育經濟發展時間較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其次,體育資源的綜合利用利用率較低,相關產業尚未有效配合,體育市場沒有獲得良好的發育。在新的時期,要使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獲得提升,發揮體育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社會就業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從多個方面出發,如擴大政府部門在體育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投入,完善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盡快建立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體育市場管理機制,使促使體育的資源利用效率達到最大化。
三、體育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很大程度上來說,體育經濟的發展與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帶來的不僅是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幅提升,還未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市場條件,因此,體育經濟在這一時期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成就。體育經濟與 市場經濟緊密結合不僅是體育經濟的重要特點之一,更是體育經濟的一種常態。在計劃經濟時期,體育的生存與發展往往取決于國家的統一部署安排,不管是從資金的來源和體育的總發展方向都由國家進行統一調控,體育經濟高度集中,這時期的體育經濟更多被認為是福利性事業。而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轉變了傳統體育產業的地位以及人們對體育的看法,體育不僅具有公益性同時也包含了一定的商業性。
體育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時期更加多元化,不僅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社會效益。國家對體育在經濟與政策方面給予的扶持,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體育經濟的發展,如今,體育產業已經被認為是我國的“朝陽產業”。這是因為體育產業更具備持久發展的潛力,在經濟較為低迷的時期,通過舉辦奧運會等體育賽事能夠對國內的旅游業,酒店服務業,商業等多個相關產業起著良好的拉動作用,使得國家盡快的擺脫發展的頹勢。而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對于吸納勞動力,提高全國就業水平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體育業與很多其他產業聯系較為緊密,對其他相關產業的促進作用十分明顯。這些相關產業不僅包含了制造業、服裝業、信息業、交通運輸業,甚至包含了金融業、廣告業等多方面的內容,帶動這些產業的發展對于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國民生產總值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偟膩砜矗w育已經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發展,它還將展現更大的發展潛力,作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我國應該提高對體育產業的關注與扶持。
四、發展體育經濟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體育已經能夠直接創造經濟價值并能夠有效地促進就業,擴大社會需求的同時,還能刺激消費,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應該積極發展體育經濟并使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到達一個新高度。通過奧運會的舉辦我國就可以從中獲取一定的經驗,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舉辦前,韓國的國際形象十分微弱,戰爭產生的負面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舉辦奧運會后,韓國的經濟不斷發展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樣影響深遠,政府在申辦前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北京的交通、能源基建、城市環境、體育館優化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造,促進了我國就業率的提升,且在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現了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科技水平法同時,大量游客和參賽隊伍的涌入也使得北京的國際知名度,旅游業,酒店業等獲得了較大的發展與提升。通過這些案例可以看出,體育的發展壯大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要使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潮流,就要調整利益關系,同時加強對公共體育事業的管理。
結束語: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國,有著較高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在新的時期,要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就需要緊緊抓住體育產業這一經濟的重要增長點,通過政策,經濟相關的扶持,發揮體育在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作用。體育經濟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學院科技學院)
參考文獻:
[1] 劉晶.論政府在民營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9.
[2] 黃捷榮.論體育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特定地位和作用[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87,03:6-9+5.
關鍵詞:田徑;教學;質量
1.田徑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地位及其對于大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
田徑項目在高校體育教學項目設置和教學方案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被稱作是各種運動項目的運動之母,可見其基礎作用和地位,田徑運動具有的健身和教育功能是其他運動項目所不可替代的,它對于青年學生的作用和價值及其對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作用較其他項目具有先天的優越性,這種功能和作用是由田徑運動本身的屬性和教學對象自身即大學生自身所處的心智發展階段所決定的,因此,目前我國眾多高校的體育教學中都將田徑項目作為必修的課程予以頒布和統一測評考核,其地位和作用在不斷地得到加強和顯現。
田徑運動的本質功能是其健身功能,即進行田徑項目的學習具有明顯特殊的鍛煉價值。走、跑、跳、投項目可以有效的增進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是傳統體育訓練的基礎和常規手段。另外田徑運動對于學校硬件設施投入的依賴性也比較小,再加上其簡單易學的性質,因此其不受年齡、人數、性別、場地和器材的影響,成為了高校大學生理想的健身項目。鑒于田徑運動的這種優勢和特點,成為了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基本內容和項目。根據一項對比研究分析顯示,大學田徑體育教學開展的水平和質量高低對于學生總體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相關度呈現出較高的正相關關系,通過對若干個樣本的抽樣分析及其相關的課程成績顯示,這些數據都有力地佐證了田徑體育教育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身心水平都有著直接的相關關系。
2.加強和提高高校田徑體育教學水平和質量的建議和對策研究
根據田徑教學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地位及其對于大學生健康成長意義的概述,在分析了目前高校田徑體育教學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原因的基礎上,參考國內外關于田徑運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論知識,從下面幾個方面提出加強和提高目前大學體育田徑項目教學水平和質量的建議和對策。
2.1高校田徑項目體育教學中應該注重田徑項目中的趣味性,把現代娛樂性題目項目的合理因素和屙陛引進并有機地導入到田徑體育項目中,以改變目前田徑項目體育教學的形式簡單和內容枯燥的局面,以此來適當地調節課堂氣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田徑教學中,教學效果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直接關系,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對提高田徑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興趣是激發人做好某件事情的動力,并使人克服困難向指定目標奮進,在田徑課教學中,教師應靈活運用教學手段,營造一個生動活潑的田徑教學氣氛,教師的講解要生動有趣,能吸引學生,示范要準確優美,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教學方法要經常變革,切忌單一,應根據田徑項目的特點,選用既能達到教學目的又能激發學生興趣的練習形式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其通過互幫互學積極參與到學、練活動之中。在田徑項目的體育教學中,老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激勵性評論和鼓勵能夠有效地提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從而調動其內在的動力和學習熱情。
關鍵詞:體育產業;國民經濟;商業性
中圖分類號:F014.35 文I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7-0055-02
體育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產業指的是為社會提供體育產品和服務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集合以及同一經濟部門的綜合。體育產業既從國民經濟發展中受益,同時也能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一、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表現形式
就表現形式而言,體育產業以不同面貌呈現于國民經濟之中。具體來說,其形式主要包括:第一,借助于體育產品和服務的提供,滿足市場需要,增加就業機會,增加創匯,聯動產業發展等。第二,促進我國居民體質和素質的提高,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生活質量,間接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概括言之,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表現形式有有形和無形之分,有形形式即直接的、可見的經濟價值,無形形式即間接的、潛在的社會價值。
從效益的角度看,體育產業可產生兩種類型的效益,一種是直接經濟效益,另一種是間接社會效益。一方面,通過開展體育活動直接獲得的經濟收益是直接經濟效益,如體育館使用費收入、體育賽事門票收入、體育紀念品收入、體育訓練用品收入、體育廣告費收入等;另一方面,因體育活動及其社會影響力而使其他部門與行業獲得的效益即是體育產業的間接社會效益,如體育的廣告效益、旅游業收入、促進文化交流等。
值得注意的是,體育產業的有形表現形式與直接的經濟效益之間不能畫等號,相應地,無形表現形式也不等同于間接社會效益。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有形與無形主要以表現形式分類的,指能否能看得見、摸得到。譬如舉辦冬奧會、網球公開賽、體育研討會等,無形則不可觸摸、不可見、無實體。但不能忽視冬奧會的舉辦對于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網球公開賽對于網球產品商譽價值的提升、各類運動會給我國居民帶來的精神愉悅、體育研討會對于我國居民身體素質增強的積極意義。
二、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社會發展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此基礎便是經濟。在經濟的大蛋糕中,體育產業是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它一方面直接產生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則與相關產業相聯系,可帶動、促進相關產業發展,并從相關產業發展中獲益。從大的方面來說,體育產業發展需要以經濟發展為前提條件;從較小的方面來看,體育社團、組織、協會的發展會受到經濟因素的影響;從微觀的視角出發,即對于個體的人而言,其參與體育和運動的能力和水平將會受到個人經濟狀況和家庭收入的影響并突出表現在所參與的體育運動的選擇范圍上。
將近40年的改革開放不僅改變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面貌,而且我國體育產業也從中獲益,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且與經濟的飛躍式發展密不可分。近10年來,多個大型國際賽事在我國圓滿舉辦,如北京奧運會、山東全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等,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對于體育產業發展都極為重視,對體育事業的財政投入明顯提高。與此同時,重大賽事的舉辦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例如,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擴大體育市場需求、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同時,也拉動了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的深入融合,并有效推動了我國體育產業的全球化進程。
然而,在認識到體育產業對于國民經濟發展巨大促進作用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現階段內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最近幾年,在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中,體育產業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僅占到0.57%,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的1%―3%。在世界范圍內,美國是體育產業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其體育產業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
總體而言,我國體育產業起步較晚,發展水平較低,尚處于由起步到成熟過程中的初級階段,存在著市場發育失衡、總體水平不高、體育資源配置效率較低等特點,尤其是資源配置效率問題,具體包括體育資源分配問題、體育資源綜合利用問題、體育資源流轉問題以及體育資源再生能力有限這一問題。除此之外,在實踐中,我國體育產業還存在其他不足,包括產權關系不明確,市場發育不成熟,經紀人才隊伍較小,資產管理不順和主體投入不足,管理質量較差等問題。就體育產業所創造經濟增加值而言,在我國,其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后者通常能夠達到4%左右,由此可見我國體育發展的產業化水平較低。
三、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
(一)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中最具活力的增長點之一
在過去的近40年里,中國經濟的發展有目共睹,國內生產總值維持總體較快增長。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2001年是“十一五”計劃的開局之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為95 933億元(同比提高7.3%),在世界各大經濟體排名中上升一位,居第六名的位置;次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第一次達到10萬億元,為102 398億元;200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17 390.2億元,同比提高9.5%,是1997年后提高最多的一年,與此同時,當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第一次達到1 000美元;2004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6 875.9億元,比2003年提高9.5%,提前一年實現“十一五”計劃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兩大任務。按照十報告中的數據,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47.3萬億元,并成功躍居世界第二位,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其中,體育產業發展的功不可沒,與此同時,總體經濟實力的提升必然會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
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體育與市場融合的產物,也是融合最容易也較快的領域。在計劃經濟體制中,體育產業具有高度集中的特點,體育在一定意義上成為福利型事業,其發展水平要由國家財政投入來決定。而市場經濟體制中的體育產業與之有很大不同,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位置有所改變,獲得了應有的發展地位和正確的發展方式,一方面保留了其國有的公益性,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其應有的商業性,兩種性質合二為一,使體育產業發展走在正確的軌道上。1995年,《體育產業發展綱要》(1955―2010年)正式,體育產業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基本政策等得到明確,要求其應當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在發展中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培育體育健身休閑市場、競技表演市場,促進體育用品生產經營,鼓勵多種所有制形式發展。此后,《2001―2010 年體育改革與發展綱要》出臺,也在政策層面指導體育產業發展。
在國民經濟發展中,體育產業占有特殊位置,并具備較為明顯的產業優勢。在我國國民經濟中,體育產業可謂是“朝陽產業”,尤其在國際經濟局勢不明朗的大背景下,與其他產業相比較而言,體育產業發展潛力大、發展動力足,市場需求廣闊,同時也能夠對國民經濟產生更大、更有益的影響。
(二)體育產業在優化產業結構,帶動相關行業發展
體育產業能夠對其他產業起到巨大的帶動作用,這其中以商業、旅游業、運輸業、服務業、廣告業、通訊業、金融業等行業的收益最大。例如,體育用品業是我國體育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體育用品出口量較高,特別是排球、籃球、足球的出口近年來達到了每年上億美元的貿易額。體育產業無疑屬于第三產業的范疇,其創造就業機會的能力很大。以舉辦奧運會為例,洛杉礬奧運會為當地增加2.5萬就業崗位,漢城奧運會創造了3.4萬個就業機會,亞特蘭大因舉辦奧運會而新增7.7 萬個就業崗位;在我國,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10萬人有了工作。
(三)體育產業提升國民素質,促進社會和諧
對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和“中國夢”的實現,體育產業也能夠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產業能夠產生“安全閥”效應,隨著其不斷發展,社會健康度會有所提升,有利于調節社會矛盾,對于“中國夢”的實現意義深遠。當前,我國國民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發展進入關鍵期,這必然導致社會矛盾激化可能性的增加,人們的心態容易失衡并產生過激行為,這對社會長期穩定與發展來說十分不利。體育產業的發展對于該問題的解決十分有益。體育心理學認為,體育鍛煉是個體釋放壓力的有效手段,參加體育活動有利于個體擺脫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與此同時,在觀看激烈的大型比賽的過程中,個體會出現歡呼、吼叫、手舞足蹈等行為舉止,這些行為舉止可以削弱個體的攻擊心理,對于健康心理的保持十分重要。毫無疑問,個體心理的健康必會促進社會心理的健康,體育產業發展的“安全閥”效應由此形成。如前所述,這是體育a業社會效益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表現形式。
(四)體育產業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
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功能是促進勞動力素質的提升。這將會間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研究表明,是否具有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對于勞動者的生產效率影響極大,有該習慣者比沒有該習慣者的勞動生產率要高0.6%―1%。因此,要想提高勞動者的生產效率,除了加強知識和技能培訓外,還可借助于經常組織開展體育活動來實現。
結語
體育產業發展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有重要比重,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最具潛力與活力的增長點,對于產業結構的優化、相關行業的帶動能夠發揮較大的積極作用,在吸引外資、拉動內需、擴大就業等方面潛力巨大,同時也可促進社會和諧、增強全民體質、提高勞動生產率。然而應當注意的是,我國體育產業起步較晚,發展水平較低,體育產業對于國民緊急發展的巨大推動力量尚未完全發揮出來,因此要加快體育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永祥.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3,(10):44-45.
一、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的表現形式
體育經濟的表現形式一般被分為兩種。第一,直接提供體育產品與服務帶來的經濟效益被稱為有形形式。第二,通過體育鍛煉使得國民的身體素質,國民生活質量提高被稱為無形形式,這也是社會效益的表現形式。但是任何一種表現形式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擴大市場、拉動體育經濟或相關產業發展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就體育經濟效益來說,它與體育在國民經濟的表現形式極為類似,也被分為直接經濟效益與間接經濟效益兩種。直接經濟效益指的是通過舉辦奧運會,亞運會等體育賽事獲得門票收入、體育紀念品收入以及其他體育用品收入等較為直接從體育本身中獲得的經濟收益。而間接的經濟效益則指體育能促進不同國家間的不同文化交流,提高國家知名度與國家旅游酒店行業發展等一系列潛在的經濟效益。
二、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
很大程度上來說,體育經濟與國民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體育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體育經濟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就我國的經濟發展看來,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經濟水平都有了很大地提升,這成為了我國申辦北京奧運的基礎。而在成功舉辦奧運會后我國的知名度,經濟發展水平等也獲得了顯著的提高。就我國目前的體育經濟發展看來,我國體育產業創造的經濟產值與一些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就體育產業創造價值所占GDP來看,我國僅為0.6%,而美國卻高達5%。而我國體育產業創造經濟產值較低的原因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察,首先,我國體育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還較低下,這是因為我國的體育經濟發展時間較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其次,體育資源的綜合利用利用率較低,相關產業尚未有效配合,體育市場沒有獲得良好的發育。在新的時期,要使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獲得提升,發揮體育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社會就業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從多個方面出發,如擴大政府部門在體育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投入,完善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盡快建立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體育市場管理機制,使促使體育的資源利用效率達到最大化。
三、體育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很大程度上來說,體育經濟的發展與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帶來的不僅是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幅提升,還未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市場條件,因此,體育經濟在這一時期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成就。體育經濟與市場經濟緊密結合不僅是體育經濟的重要特點之一,更是體育經濟的一種常態。在計劃經濟時期,體育的生存與發展往往取決于國家的統一部署安排,不管是從資金的來源和體育的總發展方向都由國家進行統一調控,體育經濟高度集中,這時期的體育經濟更多被認為是福利性事業。而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轉變了傳統體育產業的地位以及人們對體育的看法,體育不僅具有公益性同時也包含了一定的商業性。體育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時期更加多元化,不僅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社會效益。國家對體育在經濟與政策方面給予的扶持,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體育經濟的發展,如今,體育產業已經被認為是我國的“朝陽產業”。這是因為體育產業更具備持久發展的潛力,在經濟較為低迷的時期,通過舉辦奧運會等體育賽事能夠對國內的旅游業,酒店服務業,商業等多個相關產業起著良好的拉動作用,使得國家盡快的擺脫發展的頹勢。而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對于吸納勞動力,提高全國就業水平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體育業與很多其他產業聯系較為緊密,對其他相關產業的促進作用十分明顯。這些相關產業不僅包含了制造業、服裝業、信息業、交通運輸業,甚至包含了金融業、廣告業等多方面的內容,帶動這些產業的發展對于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國民生產總值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偟膩砜?,體育已經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發展,它還將展現更大的發展潛力,作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我國應該提高對體育產業的關注與扶持。
四、發展體育經濟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體育已經能夠直接創造經濟價值并能夠有效地促進就業,擴大社會需求的同時,還能刺激消費,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應該積極發展體育經濟并使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到達一個新高度。通過奧運會的舉辦我國就可以從中獲取一定的經驗,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舉辦前,韓國的國際形象十分微弱,戰爭產生的負面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舉辦奧運會后,韓國的經濟不斷發展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樣影響深遠,政府在申辦前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北京的交通、能源基建、城市環境、體育館優化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造,促進了我國就業率的提升,且在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現了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科技水平法同時,大量游客和參賽隊伍的涌入也使得北京的國際知名度,旅游業,酒店業等獲得了較大的發展與提升。通過這些案例可以看出,體育的發展壯大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要使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潮流,就要調整利益關系,同時加強對公共體育事業的管理。
結束語:
關鍵詞:體育經濟 國民經濟 發展 地位 分析
一、前言
我國國民的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體育產業亦取得較快的發展,而人們亦逐漸重視體育所蘊含的經濟功能以及價值,尤其為21世紀的今天,人們對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亦有更清晰的認識。我國在2008年成功舉辦了全運會、亞運會以及奧運會,而體育行業因此被我國民眾比喻為朝陽產業,其在我國國民的生產總值中具有越來越大的比例。
二、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體育經濟所具有的地位分析
我國近三十年來不斷改革經濟與政治,社會與經濟得到高速發展,而國內的生產總值亦逐步提升,直到2011年中國經濟在世界占據第二位。而體育產業所貢獻的極大經濟價值亦包含在里面。
1、在經濟的增長中體育極具區域優勢,國民經濟中其他行業大力的支持是我國體育產業不斷發展的基礎,而體育產業不斷壯大與成熟亦可對其他產業不斷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體育產業是當今世界重要的朝陽企業之一,尤其為世界經濟的整體處在低迷的階段,但同其他行業相較而言,體育產業持久發展潛力更強,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大于其他產業。此外,體育產業對于其它產業所具有的聯動的作用更強,一定條件下其的高速發展對于金融業、信息業、通訊業、服務業、制造業、廣告業、商業、運輸業、旅游業等行業發展起帶動作用。且作為我國第三產業的體育可將較多勞動力有效容納。例如我國的體育用品業具有較大的出口,在1998年的時候通過海關進行直接出口體育用品高達45.98億元左右,僅排球、籃球以及足球三大球類出口額亦達到8011萬美元左右。國外的情況亦如此,英國在1990年的時候有差不多50萬人從事于體育產業以及體育運動行業,將農業從業人口大大超過;而在德國有300萬人從事休閑的服務業,4000億馬克是該國年營業額;美國洛杉磯的奧運會為該座城市2.5萬人創造了就業的機會;韓國漢城的奧運會將就業機會提供給3.4萬人;美國亞特蘭大的奧運會將7.7萬個的就業機會提供給該州人員;我國2008年北京的奧運會將差不多10萬個的就業機會提供給北京市[1]。
2、我國體育經濟不斷的發展在社會和諧的促進方面有利。在體育經濟不斷實現的整個過程中可有效緩解社會的矛盾、維護社會的健康,亦在構建和諧社會方面起重要作用。我國當前經濟進入往前發展關鍵的階段,不僅為關鍵發展的階段,而且為社會矛盾的爆發階段,人們在這個時期亦更易具有過激行為發生,不斷激化社會的矛盾,對社會的穩定造成極大的威脅。據社會學以及體育的心理學相關的研究顯示,多參加體育的活動可將壓力有效緩解,利于將煩躁、焦慮以及抑郁等不良的心理消除。而同時,當人們對大型的體育比賽進行觀賞,尤其為觀賞大型的比賽時,其手舞足蹈、吼叫、歡呼的同時緩解了心理壓力,將民眾的心理削弱。而上述這些為體育經濟當中社會效益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當中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
3、體育主要的作用之一為將勞動力的素質提高,參加體育運動可將勞動者的素質有效改善,將其勞動的生產率提升。據國外學者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如果勞動者經常的參與體育勞動,那么同那些較少參與體育活動者相比較,前者勞動的生產率較后者平均高出1%左右[2]。生產力中首要的要素為勞動者,而其智力素質以及身體素質提升之后,可提高其勞動的生產率,而這是經常性開展體育活動可達到的功效。目前,我國國內的學者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中體育經濟所占有的作用以及地位進行研究時均一致表明,當九五期間我國宏觀經濟不斷發生通貨緊縮現象,整體處于投資需求以及消費需求均較弱的經濟環境當中,然而體育消費亦出現持續火爆現象,體育產業中整個效益、質量、結構以及規模均取得飛速提升。由此可知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體育經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首先,國民經濟當中極具活力且新的一個增長點為體育經濟。其次,我國體育經濟近年來在對國家產業的結構進行優化,對其他行業的發展進行有效帶動方面作用顯著提升。再次,在拉動社會的就業、吸引社會資本以及外資,我國體育經濟的作用較大。最后,我國體育經濟亦為將國民生活質量與素質提升、以人為本、建構和諧的社會重要的行業之一。
三、結束語
當今世界,我國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體的國家,顯著提升了綜合國力。且在網絡的社會化、信息的時代化以及經濟的全球化等各方面均飛速變革的今天,我國在各族人員均得到發展的背景之下要與時俱進的發展體育經濟,重視其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當中重要的地位以及作用。而體育經濟在這樣的環境與背景之下一定會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以及我國經濟的不斷的發展起更大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體育經濟;國民經濟;發展;地位
在我國新形勢下,體育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其具備的經濟價值能促進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在社會中也能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對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進行分析,具備借鑒意義。在文章中,根據對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下的體現、組成部分進行思考,研究其在發展中的地位,以保證認識到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展現
當前,我國體育經濟在逐漸進步和發展下,體育產業的表現形式也更為多樣。在總體發展趨勢上看,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有形的表現形式,該形式主要是基于體育產業發展形成的增值產品、體育服務等,在當前的競爭市場下,不僅能帶動其他產業的進步,也能增加就業量,維護整體進步。第二,無形的表現方式。該方式下的體育經濟價值不僅是社會效益的展現,也是國民經濟下的直接效益,它不僅能提高公民素質,也能維護國民的整體水平。具體形勢下,直接效益是體育產業、從事體育的各個行業直接獲得的經濟效益。如:體育廣告、體育產品等,這些收入都能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對于體育產業下的社會效益,是體育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展現的影響力,在積極發展下,也能帶動其他行業的進步,使其他行業也能獲得經濟效益,從而在整體上展現出社會效益。例如:在某旅游地點舉行比賽,使該地區獲得一些經濟收入,也在整體上增強了國民體質。
二、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部分
在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下,其最為核心動力是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體育經濟為其中的主要部分,在其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诤暧^角度進行分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體育經濟為其中的基礎條件,國民經濟的積極進步,也是體育經濟的有力提升?;谖⒂^角度進行分析,在國民經濟發展中,體育產業為內部的從屬產業,在逐漸進步下,能在體育活動中增加公民消費。當前,社會進入到大背景時代,體育產業創造的經濟價值在逐漸增長,其占有的GDP為0.6%。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將我國的體育產業和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經濟價值進行比較。比如:美國的體育經濟價值在國民經濟中占有的比重為3%。在美國,體育產業發展效果最好,每年的體育經濟GDP都在逐漸上升。所以說,根據與發達國家的對比和分析,我國還處于明顯的落后狀態。主要是我國的體育產業資源在配置工作中以及對資源進行綜合利用方式下,還存在較大不足。同時,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體育產業下的產權關系不夠明確,其投入主體也不夠。對于資產管理工作,不僅不夠清晰,也無法保證工作的規范性。體育市場發育也不夠健全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為其帶來較大限制條件。所以,根據我國在當前面對的各項問題,為了對其改進,需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積極爭取國家和政府的支持,保證能為其投入更大動力,加大力度實現體育產品、體育設施以及體育精神的宣傳,保證人們都能積極參與到體育活動中。
三、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體育產業的積極發展,促進我國體育經濟價值的體現。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體育經濟具備強大動力,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國體育產業在當前發展過程中,受各個因素的限制,在各個方面還不夠完善。所以,為了凸顯出體育產業的巨大價值,不僅要明確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還需要在實踐工作中,促進工作的整體進步和經濟水平的提升。
(一)體育經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
體育經濟促進當地的經濟,是地區體育產業優勢的發揮。體育經濟發展,需要國家和相關產業的支持,與其他產業的也存在較大關系。所以說,體育產業也能帶動其他產業的進步發展。體育產業為當前的新興產業,其發展能促進地區旅游、運輸以及服務通信行業的進步。同時,體育產業能容納較多勞動力,解決了當前的就業問題。如: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帶動了北京、天津等地區的旅游行業,也解決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
(二)體育產業能提高勞動力素質
體育活動的開展,能鍛煉人們的身體素質,也能保證生產力水平的提升。經濟發展與社會勞動力存在緊密聯系,為了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需要積極參與到體育產業中,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帶動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在對國民經濟中的體育經濟發展地位進行分析過程中,當處于投資需求不夠理想的環境下,體育經濟也能得以發展。所以說,體育產業不僅是社會上普遍關注的焦點,也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勞動者的素質,維護我國國民經濟水平。
四、總結
總之,我國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較大地位?;隗w育經濟在我國的發展趨勢,促使其積極發展,能為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成云.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J].體育文化導刊,2013(04):101-105.
[2]王浩愷.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J].勞動保障世界,2013(20):176.
[3]楊大銘.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4(12):62.
關鍵詞:區域經濟一體化;地方政府行為;職能轉變
中圖分類號:F06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08)02-0078-02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市場經濟的內在需求,隨著我國市場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成為必然的趨勢。但是,目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程度還很低,發展的速度還比較慢,尤其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行政區劃存在矛盾和沖突。在現有的行政體制內,每一個行政區劃就是一個政治經濟實體和地方利益主體,這樣就勢必構成貿易壁壘和行政壁壘,影響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阻礙了區域統一市場和區域經濟的形成和發展。打破行政區經濟,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必須優化地方政府的行為。
1 發展行政區經濟給區域經濟一體化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1)導致地方保護主義的盛行,妨礙統一、競爭、有序市場的建立。打破計劃經濟條件下市場的行政分隔,建立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而當前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搞地方主義,大力發展行政區經濟直接成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一大障礙。行政區經濟的一個主要特征就是企業競爭中滲透著強烈的地方政府經濟行為。市場經濟下的分權使地方政府成為相對獨立的利益主體,有發展地方經濟和增加地方財政的責任,成為地方政府積極主動地推動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但同時各地方政府紛紛采取地方保護的政策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為保護本地企業,會以政府行為介入市場競爭,運用行政手段防止資源流出,從而限制統一市場的形成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有關部門發現,目前地方保護行為已經由過去禁止本地資源外流主要轉變為限制外地產品進入當地市場為主;保護手段則由直接下發“紅頭文件”為主轉變為制定一些當地產品才具備的所謂的技術、質量、環保和安全標準,達到限制外地產品的目的;保護范圍從產品擴大到勞動力、資金等生產要素。地方政府為了自身利益,各自制定所轄區的經濟政策,為了自身利益封鎖市場,導致“行政區經濟”現象愈加突出,區域經濟格局難以形成。
(2)地方政府的短期行為造成重復建設、產業結構趨同化現象嚴重。地方政府的行為取決于擁有實際決策權的地方政府官員,他們追求的是政績的最大化。而行政性分權與地方政府職能的加強把地方政府培育成強有力的投資主體,同時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約束。于是,在政績最大化而又缺乏約束的條件下,各地方政府掀起了“投資熱”、紛紛上項目、搞形象工程。各地方政府在效果上急功近利,熱衷于周期短、效益快的項目投資,而農業、交通設施等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這就必然造成了重復建設、結構趨同和效益低下。
(3)地方政府的“反宏觀調控”行為阻礙區域經濟統一、協調發展。如果說地方保護主義是地方政府橫向上對區域市場分割的話,那么,反宏觀調控行為則是在縱觀上對經濟權限的限制。為了保證國家宏觀經濟發展以及區域經濟協調統一發展,中央政府根據不同時期和不同地區制定了不同的經濟發展政策,如產業布局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以及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在目前市場經濟還不發達的情況下,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能夠彌補市場缺陷,促進市場體制的完善和市場機制的健全。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乃至全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利用自己能調控地方經濟發展的權力,對中央的政策予以“變通”,實行有利于發展本地區經濟的政策。地方政府這種經濟行為嚴重影響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在地方的有效貫徹實施,不利于區域經濟的統一協調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地方政府以行政區劃為界發展“行政區經濟”逐漸成為我國經濟一體化的障礙。阻礙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根本原因,不是行政區劃而是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地方政府經濟行為異化。
2 打破“行政區經濟”,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優化地方政府經濟行為的對策
(1)轉變地方政府職能,建立服務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有自己準確的角色定位,使地方政府從傳統的角色中解放出來,從“全能政府”到“有限政府”、從“管制政府”到“服務政府”、從“權力政府”到“責任政府”。當前地方政府職能轉變主要是弱化地方政府的經濟職能,強化政府的社會職能。
地方政府的基本職責是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框架下推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增進當地居民的利益。地方政府應該通過提供各種公共物品,間接地達到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目的,而不是直接推進當地經濟發展。地方政府必須擺脫運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預市場的做法,盡快退出經營、競爭性的投資領域,建立面向市場、以市場為導向的服務型政府。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各種社會事務不斷增加,地方政府社會管理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必須迅速、有效地增加社會管理和服務職能。
在地方政府與企業關系上,地方政府不應該對企業進行直接的管理與控制,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責是制定符合市場經濟環境的“游戲規則”和公平的競爭機制。地方政府主要通過區域發展戰略的制定、區域經濟指標的、重大競爭性項目的落實來對企業進行宏觀的指導。地方政府還應該督促有關部門依法維護當地的市場經濟秩序,建立有效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激勵機制、監督機制和契約機制來確立地方政府與企業的委托-關系,努力克服自身的“準市場行為”,減少各地行政力量對企業的控制。
地方政府應大力發展第三部門,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治理和服務社會。第三部門的發展使轉變政府精簡和職能轉變變得容易。由于社會的復雜化,地方政府必須縮小職能范圍,做好自己的應做的基礎性工作,而第三部門的非營利性、組織性、自愿性等特點成為地方政府理想的合作者以及地方政府分離出去的職能的承擔者,可以代替地方政府對企業活動進行監督和提供服務等。地方政府要加快向社會組織轉化政府的一部分職能,將政府目前所承擔的技術性、行業性、服務性、協調性職能轉交給社會中介組織、社會公共服務組織和社會自治組織,合理地界定政府和社會的功能“邊界”。這樣就使地方政府擺脫了很多具體事務,提高宏觀調控的和監督管理的能力和效率,還能協調政府與社會、政府與企業的關系。由此,地方政府要在給予第三部門適當的資助和進行必要監管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社會力量治理社會和服務社會。
(2)加強對地方政府行為的剛性約束。在當前市場作用還不盡完善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在本地區內做出一些不合理的經濟行為,大力發展行政區經濟是影響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其原因除了一些制度性的因素外,還和地方政府的約束機制不力有關。為了規范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不合理行為,促進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必須建立地方政府的剛性約束機制。
①法律約束。即通過健全法律法規,運用法律手段對地方政府進行強有力的約束。當前,隨著地方政府職能的擴張,地方政府具有在現有的制度體系內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動力和手段,如果不對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進行約束,極易導致地方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非理。當前,造成我國地區壟斷的主要原因則是缺乏對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有效的法律約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應盡快制定出若干針對地方政府經濟行為的有關法律、法規。
②風險約束。在我國,地方政府的經濟行為一般不必承擔因決策失誤而帶來的風險成本。我國地方政府的官員作為中觀決策者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機構的決策者有著本質的不同,企業的決策者必須對企業的生死存亡負責,企業的利潤關系著決策者的前途,而地方政府官員的不必負擔經濟上的盈虧責任,個人的升降獎懲也不是依靠市場來評定,這就助長了地方政府在處中央和地方關系、地方與地方關系中的博弈心理。于是在發展區域經濟中,各地方政府總是選擇自認為對本地區最有益的經濟行為,而不顧區域經濟的整合發展。因此,在當前的體制轉軌時期,必須構建一種有效的風險約束機制,防止地方政府因風險約束不力而采取的博弈行為。
③組織約束。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形成必須突破行政區劃的限制,建立跨行政區的行政組織,避免各地區追求短期利益的行為,實現區域經濟的整體利益。當前,由于地方政府的職能轉變并不到位,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必要組建由地方政府組成的跨行政區的經濟協調管理機構,并以法律的形式規定其職責和權限,使地方政府的相關職能向經濟協調管理機構轉移。比如區域經濟發展政策的制定、市場規劃、重大項目決策方面的協調統一;統一規劃和管理區域公共資源;統一進行開發項目融資和投資管理,統一規劃區域內重大基礎設施體系和生產環境保護與建設等。
3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完善政績考核機制
在過寬的政府職能下形成的地方政府官員考核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導致地方政府發展行政區經濟的原因。因此,要在“服務型政府”的前提下,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改進現有的政績考核機制,打破行政區經濟,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快速形成。
以往我國地方政府及其官員考核中過分注重經濟增長指標的考核辦法,不可避免地導致地方政府直接干預經濟活動,過分追求任期內直接的、看得見的短期經濟效益,大力發展“行政區經濟”,而忽視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當前,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建立科學的地方政府考核指標體系。不僅要關注區域的經濟增長的數量指標,更應該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社會效益、社會公正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指標;應該把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減少地區之間矛盾和沖突列為對地方政府官員進行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以避免地方政府短期行為,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地方政府必須把人民群眾的關注點作為地方行政的著力點和政績考核的側重點,唯有如此,政府才能取信于民,鞏固自身存在的民意基礎,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人民群眾的關注點會有所轉移,因此,地方政府的政績考評的具體內容必須作及時相應的調整。
參考文獻
[1]楊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政治分析[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
[2]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統一市場建設”課題組.中國國內地方保護的調查報告-基于企業抽樣調查的分析[J].經濟研究資料.2004,(6).
[3]姜德波.地區本位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