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7 16:19:08
序論:在您撰寫兒童身心健康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父母雖然與孩子相隔兩地,但經常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是非常必要的。事實證明,家庭教育有時候比學校教育效果更佳。因此,家長在與子女聯系的過程中不要只談生活,僅僅關注孩子的物質生活,而應該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身體和學習等情況,并時時關注孩子的情感動態,對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疏導,讓孩子確實感受到父母的關愛,盡可能地減少孩子離開父母時的孤獨感和無助感。
2.學校要努力做好德育工作
(1)樹立智育與德育并舉的教育理念。學校要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宗旨,樹立智育與德育并重的教育理念,摒棄應試教育重成績而輕德育的傳統觀念,將符合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道德標準滲透到日常教學中,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理想教育狀態,以此彌補家庭對留守兒童教育的不足。
(2)重視留守兒童的情感教育。教育要體現人的生命價值,兒童的情感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學校教育的內在本質要求。離開父母的孩子需要親情的補償,學校需要通過心理教育手段來彌補留守兒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師要和留守兒童建立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時刻把握留守兒童的心理活動和情感動態,當他們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和情感疏導,幫助他們排解情感上的困難和疑惑,保證其健康快樂的成長。
(3)開設心理咨詢平臺,組織各種校內外活動。學校可以開通親情熱線,組建心理咨詢室。老師可以經常家訪,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思想動態,加強與家長的密切聯系和溝通。此外,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微機室、活動室等教育資源,為留守兒童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內外活動,讓校園成為留守兒童生活和學習的樂園。
3.各地政府及教育部T要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
政府及教育部門要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管理工作,努力改善農村學校周邊環境,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為留守兒童創建一個安全良好的社會大環境。
總之, 首先應培養“留守兒童”的個人素質,讓他能夠正確地面對現實中的不足,克服自卑、疑慮的不良心理。其次要增強“留守兒童”的自控能力,提高他們的意志力。最后,要培養“留守兒童”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和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提高他們的思想修養,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組合社會力量,創建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體系。各級政府部門應明確劃分并負起責任,創建家庭、學校及社會共同合作參與到留守兒童的教育中和監護體系中來,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和素質的發展,改善其存在的心理問題,使其身心能夠健康的發展,成為一名健全的社會公民。
關鍵詞:音樂教育;咸寧市;橫溝中學;橫溝小學;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調查報告
中圖分類號:J6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7721(2012)02-0127-09
一、調查的起因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轉型加速運行,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進城務工農民大量增加,有力促進了城市經濟發展。農民的“工人化”再就業,獲得了比農村更多的收入,加快了新農村的建設,促進了農村社會發展。但是,在這個大好的發展環境下,廣大的農民工身后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雙親或單親長期在外務工而孩子被留在戶籍所在地,由單親、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親戚朋友或其他委托人照看,年齡在16周歲及以下的兒童。[1]留守兒童作為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殊群體,由于長期遠離父母,缺少家庭關愛、親子關系疏遠,再加上學校教育資源失衡、教育目標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留守兒童容易出現不健康的性格特征,如果這些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將對留守兒童造成嚴重的心理傷害,對社會而言也容易形成不穩定因素。因此,“留守兒童”問題被社會各界所關注,并成為當前教育領域出現頻率較高話題之一。2004年以來,有關學者和各類工作者,從多視角、多領域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提出了許多有益見解和解決途徑,甚至從理論高度、法制層面做了有益探索。學校教育和教學是兒童接受教育影響的主要途徑,對兒童身心成長有著較大的影響作用。但是,目前少有從課程功能和教學效能方面進行具體實驗研究的,對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案多數顯得空洞和類同。
筆者2009年在做課題“鄂南農村音樂教育狀況與發展對策”時,開始接觸到“留守兒童”現象,通過與受訪學校領導和老師的交流發現有關留守兒童問題,產生了運用“音樂教育”這一特殊的教育功能和教學手段,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研究思路,申報并獲批了《城鄉音樂教育現狀比較及均衡發展對策研究》這一課題。筆者認為,音樂課堂不僅是學習音樂知識的場所,同時也能成為安撫心靈的“保健中心”。我們把音樂課和音樂課外活動作為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通過音樂幫助和引導他們走出心靈的“洼地”,建設“心靈開發區”。音樂教師可以在音樂教育中自覺地體現“教書育人”的思想,充分運用音樂的教育功能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引導,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基于以上想法,筆者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學習、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思想道德品質等方面問題,對音樂教育促進留守兒童身心成長問題進行調查和研究。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了了解留守兒童的身心狀況,我們對受訪學校留守兒童學生做了相關調查。我們發放2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85 份,問卷有效率為92.5% 。從被調查的留守兒童性別和年齡結構來看,在所調查的185名留守兒童中,男童98名,占53% ,女童87名,占47%;年齡最小的5歲,最大的16歲,有60% 的兒童在6歲至12歲之間。從留守兒童的監護人情況來看,97.3% 的留守兒童的監護是祖輩監護型,其中,88.9%的留守兒童監護人由爺爺奶奶承擔,8.4%的監護人由外公外婆承擔,2.7%的兒童無人監護,即父母雙方均外出,兒童獨自在家,可能偶爾會得到親戚或者鄰居的照料,但大部分時間是獨立生活,屬自我監護型。
(一)學習教育方面呈現的問題
1、學習動力不強。留守兒童的學習和教育缺乏父母直接有效的引導和監督,30%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一部分外出打工的家長對子女的成才期望過低;有10%留守兒童從自己的家長和周圍的農村人的身上隱隱看出,學習沒有什么用,因而沒有學習動力。2、學習成績不容樂觀。40%留守兒童的成績屬于中等偏差,一些孩子因長期見不到父母而產生強烈的思親情緒和孤獨感,導致上課注意力分散、聽課效率低下,學業成績不穩定。
(二)心理健康方面呈現的問題
1、缺乏心理支持導致自卑。留守兒童缺少父母在身邊的支持,往往心理比較自卑和脆弱,30%孩子性格普遍較為內向。2、缺少關愛容易引起對抗。由于缺少父母關愛,60%學生容易對周圍的人和事物產生戒備和敵對的心理。20%留守兒童不愿意與同學或老師交流,逃避各種公共場合和活動,有的留守兒童甚至與監護人發生摩擦而產生隔閡,大約5%左右學生面對老師的管教會說:“我父母都不管,你管干嘛?”對老師的教育有明顯的抵觸情緒。3、缺位管護導致薄情和任性。在外出務工的背景下,撫育孩子的責任全部轉移到祖輩或親朋好友身上。有些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外出了,子女對他們比較陌生,“父母”成了一個概念,導致薄情。因隔代育人或受托育人而產生溺愛寵嬌,容易造成兒童任性。還因為祖輩或其他親友的文化背景與閱歷的差異,他們的教育方式和思想觀念,容易使兒童產生逆反心理,而且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變得更加強烈。
(三)青春期教育方面呈現的問題
由于社會生態環境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小學四年級到初中畢業成為兒童的青春期發育的最重要階段,兒童面臨著身體特征和心理特征的不斷變化,生理成熟期到來了,而心理卻沒能同時成熟。80%留守兒童面臨青春期的苦惱,由于家庭教育功能缺位,學校的青春期教育薄弱,使得留守兒童在這一階段往往無所適從。
(四)思想道德品質方面呈現的問題
1、道德觀念發生偏差。家長長期務工在外,對孩子都產生了強烈的愧疚感?!敖疱X+物質”就成了他們用來彌補孩子親情缺失的最直接方式。有些孩子心目中的父母印象,就是那個經常打電話過問學習成績,承諾發給獎賞的人。容易使孩子形成功利主義人生觀,產生“讀書無用論”和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2、道德行為出現異常。據受訪教師反映,大約有2%留守兒童缺乏起碼的自我道德約束,未能建立起對他人的應有尊重,也未意識到其對社會應負的責任。由于長輩的溺愛寵嬌,部分學生很不懂得尊重長輩,甚至認為那種疼愛是他們應得的。在道德行為方面, 6% 的留守兒童經常有違紀行為, 1.5%的有打架偷盜行為, 部分好逸惡勞、奢侈浪費、曠課逃學。
三、音樂教學活動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實驗調查分析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農村基礎教育近年來雖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大部分學校還只能做到“保安全、保工資、保運轉”,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從體制上來解決或許還需要一段時期,因此探索非體制機制的解決方式和方法已經迫在眉睫。為了尋求非政策性、非體制性的有助于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可行途徑,筆者對咸寧市咸安區橫溝中學和橫溝小學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驗研究。
(一)實驗點初期概況及調查問卷統計
橫溝中學和橫溝小學是湖北省咸寧市咸安區橫溝橋鎮直屬的農村重點學校,是咸安區留守兒童教育實驗點。初中有22個班級,僅有1名專職音樂教師,另有3名兼職音樂教師。小學26個班,有1名專職音樂教師,4名兼職音樂教師,有1臺電子琴,還有一些洋鼓洋號,用于大型活動。從該校課程表上看,每班每周安排有1節音樂課,但能否真正上音樂很難說。我們訪問了該鎮橫溝小學校長陳清河①,他說,目前農村學校普遍缺乏音教設備和藝術類師資,教學供需比較緊張,“普九”時配備了一些器材,現在不是舊了就是壞了,藝術教師基本到不了農村。音樂教師呂志遠②表示很想多開展一些音樂活動以滿足孩子們熱愛音樂、快樂學習的心愿,但心有余,力不足。以上狀況與拙文《論音樂教育中的公平問題——以鄂南地區部分中小學為例》[2]的調研分析是一致的。
2010年6月在橫溝中學和橫溝小學,我們向四個年級(四年級、五年級、七年級、八年級)發放了問卷,在每個年級中抽取了20名留守兒童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出80份問卷,收回80份,作廢卷0份。通過數據統計,主要結果如下:
在問及留守兒童們是否能夠承受挫折的時候,15%選擇了“不能”,59%選擇了“有時”,28%選擇了“完全可以”。
在問“你遇到困難或苦惱時,首先會想到誰?”中,有10 %選擇了老師;27%選擇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23 %選擇了同學;32%選擇了父母。
在問“你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中,36 %選擇“讀書升學”,27 %選擇“有好老師、好成績”,還有36%選擇“和父母在一起快樂生活”。
從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中看出,被調查的留守兒童大部分比較坦誠,不同程度的存在自卑、孤獨、內向、說謊等心理問題,與老師平常掌握的情況總體相符;統計數據同時也顯示留守兒童普遍都熱愛音樂,喜歡音樂課,能夠給他們帶來快樂,這是我們感到欣慰的。被調查的學生大多數喜歡并信任音樂老師,使我們深感音樂教育者的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二)實驗概況
橫溝中學和橫溝小學均設立了“留守兒童教育辦”,已經在探索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音樂教學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兩校的“留守兒童教育辦”有名有實,校長親自任主任,建立了工作責任制,幾位音樂老師都是留守兒童教育辦的成員,由此可見該校的留守兒童教育有自己的特色。調研中我們與橫溝小學校長陳清河、音樂教師呂志遠,橫溝中學音樂教師黃蓉③、酒方方④等進行了幾次座談,了解到該校的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如強調成績,心理壓力較大;性格內向、缺乏自信心;群體意識、合作意識較差;對他人防備懷疑,缺乏安全感等等。在該校的調查結果沒有超出我所參閱的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的分析,只是各項目的具體數據不同。這在一定程度上應證了我國大多數農村學校的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也為提高本文的真實性、有效性和指導性奠定了實證基礎。下面是音樂教師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活動的實驗。
實驗一:
形式:合唱隊
年級:小學各年級
指導教師:呂志遠
訓練時間:每周二、四下午課外活動
訓練內容:1、完成當天語、數作業,呂老師代替家長檢查;2、合唱歌曲
呂志遠老師經驗總結:留守兒童不愿主動跟老師交流,但通過合唱隊這個集體活動,對音樂老師有些親善感。因為音樂老師給他們的是輕松愉快而不是學業和管教的壓力。這些留守兒童在心中對她不設防,比較聽她的話,也向她說一些內心的想法。因此,作為音樂老師她不但沒有副科老師的自卑,相反更多感受到的是學生的信任和教育者的責任。根據她的經驗,低年級的孩子們比較喜歡描寫家庭溫馨、色彩溫暖的歌曲;五、六年級的孩子的感情開始復雜起來,需要教師的悉心指導和調節。在日常教學中,呂老師針對不同年級和班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真備課,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側重留守兒童,增加他們感興趣的內容,調減不適合農村學生和留守兒童的教材內容,效果很好。
實驗二:
形式:星星樂隊
年級:初中各年級
指導教師:黃蓉
訓練時間:每周二、四下午課外活動
訓練內容:歌曲、小樂曲。(樂器:古箏、二胡、笛子、葫蘆絲等)
黃蓉老師經驗總結:音樂教育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是積極有效的,留守兒童通過音樂課和參加樂隊學習使一些性格內向、不遵守紀律但是又期待關注和表現自我的男生變得積極自信;使一些膽小內向的女生變得活潑可愛。有一部分男生課堂上經常搗亂不安分,原以為他們是故意影響課堂紀律,對此進行過嚴厲批評。后來通過觀察交流發現,他們的“故意”源自他們渴望表現、渴望周圍的人去認可他們,以至用“搗亂”來證明他們的存在,吸引老師和同學的“眼球”。把握這一心理特點,運用“動態生成”教學思想,在音樂活動中,表演樂器獨奏,大膽的讓他們有序有度地表現。針對部分女生膽小自卑,回答問題時聲音只有自己能聽見的情況,鼓勵她們放開嗓門歌唱,對她們好的表現和進步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樣既全面提高了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自信心,既發揮了個性特征,有培養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實驗三:
形式:留守兒童活動小組
年級:初中各年級
指導教師:酒方方
活動時間:每周五下午課外活動
活動內容:唱歌比賽、野外郊游、音樂游戲、主題演講等。
酒方方老師經驗總結:作為音樂教師,身兼數職,負責學校團委、學生會工作,還要負責“留守兒童教育辦”工作。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基本工具和方法就是——音樂,把教學與教育融合為一體。近年來,該校以音樂活動為基本載體,積極開展學生社團和第二課堂,通過唱歌比賽、主題演講,讓留守兒童從學習中增強自信;通過野外郊游、音樂游戲讓留守兒童從愉快中學會合作與信任。第二課堂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收到積極效果,這充分說明音樂教師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是有積極作用的。
經過一年的音樂教育活動實驗,我們在2011年6月進行了第二次問卷調查(表一、表二)。從統計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通過一年的音樂教育實踐活動,同樣的對象、同樣的問卷,調查結果卻有了明顯的不同。特別是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感減弱,孤獨、自卑、無助的心理狀態好轉,恐懼感基本消除,學生心態整體呈現陽光。
四、用音樂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的幾點經驗
筆者認為音樂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特別是身心健康是有積極的影響和教育作用的。根據橫溝中學和橫溝小學的教育教學實踐,結合音樂教育的功能,可以總結為五個基本作法:
(一)充分運用教材,寓情感教育于音樂之中
音樂教育以情感體驗和形象思維作為審美的主要途徑,音樂教育中培養的情感是一種高尚的情感,他可以使人的思想達到最高境界。由于農村留守兒童普遍處于“生活缺人照應、行為缺人管教、學習缺人輔導、感情缺人安撫”的“四缺”狀態,一些留守兒童產生了“被拋棄感”,導致他們以稚嫩或扭曲的心靈去面對社會。音樂教師可以在歌曲的教學中,利用富有感情的歌詞和旋律對留守兒童進行情感教育,引導他們愛父母、愛家鄉、愛老師、愛同學,培養他們健康陽光的心態。例如:八年級欣賞課《回家》,教學中通過樂曲分析和情景再現,告訴學生“家是最溫暖的地方”。 再如七年級歌曲《在我們生日的時候》、九年級歌曲《兒行千里》,學生們學習時首先會想到父母。通過教師有意識的教育引導,可以拉近留守兒童和父母的心靈距離,教他們學會感恩、學會愛。教師可以選擇一些主題組織教學,如《外婆的澎湖灣》、《父親》、《母親》,對中小學生的親情教育非常合適。結合各地區風土人情、文化背景,選唱或欣賞一些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歌民調補充到教材中,培養鄉情。如《鄉間的小路》、《誰不說俺家鄉好》、《我熱戀的故鄉》;再如具有地方特色的咸寧“名歌”《江南桂花香》、《溫泉河》。選唱教材中的《校園的早晨》、《校園里有一排年輕的白楊》、《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相逢是首歌》、《幸??燔嚒?,可以培養學生愛學校、愛老師和同學間的友愛情感。
實踐證明,經常向留守兒童教唱一些積極向上、充滿親情的歌曲,能使他們感受到社會、父母、老師和同學的關愛和親情,用感情來點燃信心和希望的火炬,這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發揮美育教化功能,在音樂中引導學生立德弘志
根據新課標要求編寫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音樂》教科書,在不同的年齡段安排了一些具有思想品德教育功能的音樂材料。比如,愛國題材的《歌唱祖國》、《一個媽媽的女兒》、《我是中國人》、《讓我們蕩起雙槳》;勵志題材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紅梅贊》、《我怎樣長大》;樹立理想題材的《年輕的朋友來相會》、《我的未來不是夢》。在教唱這些歌曲的時候,要重點介紹歌曲的背景和相關歷史故事,對學生進行理想、道德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三)合理組織教學游戲,引導學生學會合作與信任
國際二十一世紀教育委員會在論述教育的四大支柱時,特別強調“學會共處,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認為“這種學習可能是今日教育中的重大問題之一”。一個優秀的教師,應當善于建設一個優秀的集體,而優秀集體的顯著特征恰恰就是成員之間能融洽相處,善于與人合作。在中小學音樂課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具有很重要的社會和教育價值,音樂課中的群體活動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最佳領域。音樂教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中適當設置一些教學游戲,讓學生們通過互助合作去完成,培養他們相互協作和相互信任的意識,[3]找回自信。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結合音樂教材設計教學游戲,以同桌、同組或其他組織形式開展活動。在音樂游戲活動中使學生加強交往,體驗互助合作的意義和價值,增強自信,發展互信,養成誠實守信的好品質。如在音樂欣賞課《漁舟唱晚》教學中,通過分析與聆聽音樂讓學生發揮音樂想像力,根據自己對音樂不同的理解,利用小組分角色的方法和不同表現形式進行表演。器樂小組:碰鈴代表水聲,三角鐵代表水波中透明、柔和的月色,笛子代表寧靜與安詳,利用器樂重奏的形式表現了樂曲中“明月當空、漁舟泊岸”的意境。小品組:一家四口出海打漁,孩子撒網,父母劃船,通過他們之間的對話及動作來表現樂曲中滿懷喜悅、漁歌飛揚的畫面。舞蹈小組表現“夕陽西下、漁舟晚歸”。還有詩歌朗誦小組、圖畫展示小組、歌詠小組等,要求學生表演大膽,思維開闊,充滿情趣。一堂看似枯燥單調的音樂欣賞課,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不但讓學生體會到了音樂的美,鍛煉了學生音樂表現的才能,而且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以加強。
(四)開拓音樂教育資源和空間,助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發展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生在遇到困難時,首先想到的是老師,而且其中不少是音樂老師,這充分體現音樂的力量。據中小學老師的教育經驗,中小學4-9年級階段學生遇到的最大困難和疑惑是青春期生理和情感問題。在留守兒童教育,特別是女生的青春期教育問題上,女性班主任和音樂老師功不可沒。青春期教育問題本不是音樂老師的職責,也不是音樂課的教學內容,但是“協同教育” 是音樂老師的“課外作業”。音樂老師是學校最好、“最廉價”的“教育資源”,它的開發利用,不僅延伸了音樂課堂時間和空間,而且構建了助力留守兒童心理發展的平臺。在實驗點我發現有一些學生喊“老師姐姐”、“老師媽媽”,讓我深受感動。這正是音樂的魅力和音樂教師價值的體現。因此,我認為音樂課沒有“上下課”,音樂老師沒有“上下班”,完全可以在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中大顯身手。
(五)加強音樂實踐活動,培養留守兒童的集體意識和成就感
藝術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集體意識和成就感的重要途徑和平臺。[4]從橫溝中學和橫溝小學的調研來看,雖然這兩所學校是農村學校,但是非常重視素質教育,并取得了較好成績。特別是橫溝小學比較重視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積極設計和組織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音樂實踐活動,取得了預期教育效果。學校還把這些教育教學活動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每年舉辦“藝術節”或參加市區“學生藝術節”活動,年年都舉行全?!拔乃噮R演”。每逢大型活動,學校邀請鎮村和教育辦干部、學生們邀請家長、親戚朋友觀看表演。從該校校長的介紹中,我真切感受到農村中小學在素質教育和留守兒童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我認為農村中小學應該重視合唱隊、小樂隊和文藝匯演等藝術實踐活動的開展,這既是素質教育和留守兒童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公平的需要。它的價值和意義不在于活動本身的藝術性或場面效果,而是它的教育性和愛的傳遞與輻射!
五、結 論
留守兒童問題是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產物,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將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通過對受訪學校實驗的調查,針對兒童心理狀況有關指標制作了實驗前后效果對比示意圖(圖1)。
從調查實驗中看到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希望,摸索到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教育和教學思路、方法,從微觀層面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通過實驗調查,筆者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對于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我們不能期待有關政策和法規的完善,從宏觀上去徹底解決。但是完全可以從微觀層面有所作為。即使有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政策環境,也需要廣大教育和社會工作者端正教育思想,從點滴做起,在細節中具體落實。2、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是兒童接受系統和正規教育的主陣地與主要途徑,是實施“教書育人”的平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要將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教育列入教學和教育目標。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政府督學機構應該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納入教育評價或考核范疇。3、音樂教育對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教育、引導、鍛煉功能,能夠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如果學校把留守兒童的教育進行系統設計,由各科教師分工實施,留守兒童的身心狀況會更健康。4、各地的經濟發展狀況、文化背景差別很大,留守兒童家庭條件也不盡相同,我們應該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因地制宜、以校為主、以人為本,在教育思想和具體教學措施制定上應體現科學性、靈活性、可持續性。
音樂教育對留守兒童身心成長實施影響還屬于探索階段,筆者期待通過本文,能有更多的有識之士投入到留守兒童的教育事業中,為改善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狀況,促進留守兒童全面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說明: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立項“鄂南農村音樂教育狀況與發展對策”(項目批準號:2011jyte145)。
附件:
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問題與音樂問題的調查問卷
1.你會想念在外打工的爸爸媽媽嗎?
A. 會 B.有時 C.不會
2.你會常常感到孤獨嗎?
A. 會 B.有時 C.不會
3.你現在由誰看護?
A.爺爺奶奶 B.外公外婆 C.親戚或父母的朋友
4.你平時會做家務嗎?
A.會 B.有時 C.不會
5.你會因為自己是“留守兒童”而覺得自卑嗎?
A.會 B.有時 C.不會
6.你平時容易發怒急躁嗎?
A.會 B.有時 C.不會
7.你能夠承受挫折嗎?
A.不能 B.有時 C.完全可以
8.你會莫名的情緒低落嗎?
A.會 B.有時 C.不會
9.你常常感到恐懼嗎?
A.會 B.有時 C.不會
10.你會說謊嗎?
A.常常 B.偶爾 C.不會
11.你會經常感到無助嗎?
A.常常 B.偶爾 C.不會
12.你遇到困難或苦惱時,首先會想到誰?
A.父母 B.老師 C.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D.同學 E.聽音樂
13.你喜歡音樂課嗎?
A.喜歡 B.一般 C.不喜歡
14.你平常喜歡唱歌和聽音樂嗎?
A.喜歡 B.一般 C.不喜歡
15.你覺得音樂課能夠給你帶來快樂嗎?
A.能 B.不能 C.沒感覺
16.你喜歡你的音樂老師嗎?
A.喜歡 B.一般 C.不喜歡
17.你一般會在什么時候唱歌和聽音樂?
A.思念的時候 B.快樂的時候 C.空閑的時候 D.隨便 E.其他
18.你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A.讀書升學 B.有好老師、好成績 C.和父母在一起快樂生活
注釋:
①陳清河,男,46歲,小教高級,咸寧學院87屆畢業,歷任3所農村學校教師,先后擔任過兩所小學校長12年,獲得多項省市級榮譽。
②呂志遠,女,28歲,咸寧學院音樂系2006屆畢業,從事小學音樂教學5年。
③黃蓉,女,25歲,咸寧學院音樂系2008屆畢業,從事中學音樂教學3年。
④酒方方,女,25歲,咸寧學院音樂系2008屆畢業,從事中學音樂教學3年,橫溝中學團總支、學生會指導教師,湖北省優秀支教生。
[參 考 文 獻]
[1]張俊良,馬曉磊.城市化背景下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探討[J].農村經濟,2010(3):102-103.
目前農村中小學每周都開設有2節體育課,但是體育課程普遍不被學校重視,被調換和被占用的情況很普遍;農村學校的專任體育教師緊缺,很多學校都是由其他任課教師中體育專業稍微好一點的來擔任,僅有的專業體育教師也存在著體育知識和技能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教風不夠嚴謹,存在放羊教學的情況;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比較陳舊和缺乏,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體育課外活動和比賽開展情況不容樂觀,僅有的開設了課外體育活動課的學校也只是有體育教師負責注意學生在自由活動時的安全問題,并沒有給學生指導課外鍛煉和提高。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一般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由于無法在思想認識和價值觀念享受到父母的有效引導和幫助,也缺少父母的情感呵護容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甚至有一些會因此而走上犯罪的道路。通過與留守兒童以及農村學校教師的溝通與訪談將農村留守兒童所存在的一般心理問題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性格自卑自責型
留守兒童長時間與父母分離,在家庭或者在學校都沒有父母的陪伴,沒有父母陪自己逛街,也沒有父母陪自己打鬧嬉戲,沒有父母陪自己開家長會或者給自己輔導家庭作業,當看著周圍的同學都有父母在身邊的陪伴時難免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幸福因而產生自卑情緒。在日常生活中犯錯或者在學習上的問題他們感覺會辜負了父母辛苦在外打工的期望,產生深深的自責。
2、性格孤僻、膽小型
長時間的與父母分離,缺少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內心容易產生孤獨冷淡,比較孤僻。當犯錯誤后沒有父母正確的溝通與指導,會產生抵觸情緒,有些事情就不敢去做,怕會再犯錯誤,從而形成了孤僻膽小的性格。在課堂上表現為不敢老師講話,上課不敢積極發言,在生活上就表現為不敢和新認識的朋友交流。
3、缺乏傾訴和發泄,暴力型
大部分留守兒童都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氣,但是也有一部分控制不足,由于父母不在身邊,感覺沒有依靠,缺乏處理對自己不利事件的能力,臨時監護人普遍只關心孩子學習方面,對德育的關注比較少,特別是留守兒童在受委屈、苦悶、煩惱時的關注度不夠,平時可能會搞點小破壞來發泄一下,如果這個時期不能及時制止并加以有效溝通,長此以往會導致暴躁和攻擊性的性格或者暴力傾向。
三、體育教學對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的促進作用
1、體育運動本身的促進作用
體育運動是一個發展身體,增強體質,傳授鍛煉身體的知識、技能,培養道德和意志品質的教育過程;農村留守兒童處在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通過體育運動技能的學習可以使留守兒童在體質發育方面得到提高。另外在體育運動的聯系過程中可以增強學生對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靈敏程度,可以明顯提高身體感知力的準確性,還可以提高大腦的發育和智力發展。
2、體育教學過程的促進作用
(1)增強正面競爭意識。競賽是體育運動最為重要的特點,留守兒童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心理特征具有叛逆和爭強好勝的特點,通過體育教學中的運動競賽、體育測試與評分都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在運動競賽或者測試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比賽和測試規則來進行,要保證公正公平的競賽,違反規則的或者說反面的競爭都不會取得成績和比賽的勝利。這些因素都增強了留守兒童的正面競爭意識。
(2)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在體育教學和體育競賽的過程中都需要團隊合作能力的體現。例如籃球、排球、足球等團隊項目,需要有大家集體來參與,要想獲得比賽的勝利必須要團隊里的每一個人都要貢獻自己的力量,必須大家相互鼓勵、相互幫助、通力合作。由于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性格比較膽小孤僻,不易與人交流,他們在實際生活中的朋友圈子很小,多數時間都是自己在家玩或者和自己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玩,與人交流很少,更談不上團隊合作。體育教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學習體育項目的過程可以改善學生的孤僻不與人交流的缺點,在學習和練習中學會溝通,學會在競爭中求合作,在合作中競爭提高。
(3)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練習者必須是在有簡單到復雜在一定的規則中完成一系類的技術動作,在動作的初學階段、動作的穩定階段以及動作的提高階段都需要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和障礙,在高強度和高難度的運動訓練中尤其需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負荷和生理負荷。農村留守兒童的性格中有自責和自卑心理,他們害怕失敗,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失敗就容易產生自責,抵抗挫折的能力不強。在練習提高的過程中雖然說有失敗,但是有體育老師的悉心指導和糾正,有周圍的同學一起經歷失敗一起學習提高,這樣的磨練對于處在生理和心理都處在發育期的留守兒童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夠磨練意志,才能夠培養留守兒童不怕困難,頑強拼搏持之以恒的優良意志品質。
(4)增強人際交往能力。人際交往是個體在生存和發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能力。農村留守兒童交往的主要對象是家中的親人、學校老師、關系好的玩伴。體育教學是一個良好的平臺,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同學之間的互動可以促使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加充分,更加自然,還可以豐富留守兒童的社交經驗,有利于消除人際交流造成的空虛感和孤獨感。同時,通過有組織、有計劃、有紀律的學校體育課教學,可以幫助農村留守兒童提高自我責任感、群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在平等的規則中學會紀律約束,提高自控力;在共同的目標中學會調整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學會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和相互督促。
四、結論與建議
1、結論
目前農村中小學所開設的體育課程普遍不被學校重視,被調換和被占用的情況很普遍;農村學校的專任體育教師緊缺,很多學校都是由其他任課教師中體育專業稍微好一點的來擔任,僅有的專業體育教師也存在著體育知識和技能陳舊,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后,教風不夠嚴謹,存在放羊教學的情況;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比較陳舊和缺乏,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體育課外活動和比賽開展情況不容樂觀,僅有的開設了課外體育活動課的學校也只是有體育教師負責注意學生在自由活動時的安全問題,并沒有給學生指導課外鍛煉和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育的快速發展時期,由于與父母親情的缺失,缺少父母的精心呵護,極易產生認識關和價值觀的偏離,引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和身體健康問題;學校體育教學不但可以發展身體,增強體質而且還可以培養團隊合作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質、增強正面競爭意識、人際交往能力。
2、建議
關鍵詞:兒童心理健康 教育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01-059-01
一棵小樹的成長,離不開陽光和雨露,離不開土壤和養料,離不開精心呵護與無限關懷。教育學者葉一舵曾說過:“隨著我國社會文化要求的不斷進步,家長和人們更多得會密切關注著孩子身心的和諧發展,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心理教育引導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一件事?!?/p>
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深知教師作為愛的傳播者,培養孩子有一個健康的人格,不僅僅是某一學科、某一位教師的任務,它需要每一位教師、每科教育將它容納進去,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
“在信息時代迅疾變幻的燦爛圖景中,當代藝術教育要堅持在科技與人文這兩道思想護堤的引導下發展。一方面積極利用當代科技給藝術帶來的觀念與創作材料上的多種可能性,在視覺文化的創造上體現時代的新質;另一方面要強調藝術教育的人文價值和內涵,突破傳統藝術教育過分注重技藝化的不足,使培養的人才具有全面素質,使他們的身心得到更好更有利的發展。”(許江:中國美術學院院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貴在潛移默化,貴在“潤物細無聲”,它更多的時候是內隱的、濡染的,而不是外顯的、刻意的。因此,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設定應更多地考慮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應注意心理健康教育與科學知識傳授的同步性,應注重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的營造。即目標設定不宜過于呆板。
那么,怎樣在學校教學中體現健康的心理教育機制,并讓學生感受愛的藝術殿堂呢?
一、通過課堂和課外藝術活動,凈化學生心靈,塑造完善人格
小學生處于未成熟的生長發育階段,這個階段具有發展、擴充和成熟等特點。它需要外界教育以及自身教育不斷地完善,達到心靈的凈化,從而塑造完善的人格。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可以通過心理教育、心理咨詢等多種手段,幫助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通過自我的體驗―領悟―實踐,去不斷地開發潛能,達到自我的完善與發展??紤]到同學間有共同的愛好、價值觀和文化背景,彼此之間容易理解、溝通。我在課堂教學中就時常注重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通常讓他們在課前找好小伙伴,有時也會幫他們搭配組員,課后讓他們寫心得體會,從他們的只字片語中去了解他們的感受與真實想法,創設良好的集體輿論、和諧的人際關系、民主自由的氣氛,來充分開發集體的教育資源,再加上課后及時反饋,可以更快、更好得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而達到心靈上的溝通。。
二、了解藝術和優秀作品,增強民族自信心,激發愛國主義情懷
在小學中、高段的教學中有很多課程的學習讓孩子覺得有些枯燥乏味,學生也不樂意一味聽教師講解,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就不是很理想,于是我就思考是否可以換一種教學方法,簡單地配上詩或者講故事、音樂、舞蹈等手段讓原本枯燥的內容生動化。我就上過這樣一堂課,內容是《白毛女》中的《北風吹》選段,一開始,學生只是邊聽邊興致不高,不是很能理解我講解之意,為了讓班級的課堂氣氛好點,我只能以試探的口吻說:你們想不想聽聽這個故事有一首歌曲?沒想到,話一出口,學生馬上有了熱烈地響應,一個個馬上坐直了腰板,張著大眼睛聽我講《白毛女》的故事配合著這段音樂。整堂課下來,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而且學生對此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讓他們自己收集戲曲資料,小組討論??吹剿麄冞@么熱情地學習,我感到很高興。
在教學中,讓學生了解人類藝術發展的歷史和優秀的藝術作品,通過欣賞、感受和表演優秀的藝術作品,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是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有效途徑。
三、創造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使學生有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人的心理健康發展,主要決定于后天環境因素的影響。所以,只有創造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才能保障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它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協作。
相信我們的教師都有同感,學生對教科書中的歌曲跑調離奇,卻對流行音樂情有獨鐘,而且還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我在這里并不是評論流行樂曲的褒貶,但是我們的孩子們如此瘋狂地迷戀,我深感不妥。前段時間,校內外特別流行街舞,我就琢磨,與其讓學生一味模仿,不如就大膽地讓他們在課堂上正視它,了解它。于是,我設計了《感受HIP―HOP音樂》這節綜合課在五年級進行試上。目的是通過讓學生感受,體驗街舞音樂、舞蹈特點及其相關文化的了解,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街舞的內涵,以及對世界音樂文化所產生的影響,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本堂課受到良好的效果,使我受益非淺。
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沒有固定方法。從教學設計取向看,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人格塑造,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可以問題為中心,理論聯系實際,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也可以活動為中心,加強心理訓練,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從滲透形式上看,有分散式與集中式,集體式與個別式,討論式與寫作式等。從具體滲透方法來看,有移情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游戲法等。在不同取向指導下,各種不同滲透形式和滲透方法的靈活運用便構成了不同的滲透策略。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在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中,許多教師普遍存在“滲透死板”的問題。如我們在各種“公開課”中最常見到的一幕,往往是教師在該節課結束前集中滲透幾分鐘,或者讓學生在稿紙上寫心得給聽課者看。顯然,這樣的滲透方式“痕跡”太重,過于呆板,也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作為引導人必須把握好其中的分寸,創造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使學生有一個更好的藝術成長環境。
四、發展學生潛能,展示個性,培養創造能力
在新課程教學理念中,強調啟迪智慧、陶冶情操、培養審美意識,是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即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高尚的藝術趣味,提高和發展學生的能力、智力的素質教育。
關鍵詞:數學教學;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教材;激發興趣
由于每個小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心理健康程度也有所差別,兒童正處于心理發育的關鍵時期,學校的教育和引導至關重要,小學數學是小學的基礎課程之一,對小學生的心理教育滲透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老師應抓住這一優勢對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
一、注意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學內容
數學教材不同于語文教材在心理教學內容上的直觀,但是數學教材中也蘊含著大量的心理教學內容,作為老師應該注意挖掘這些內容,并將其運用到平時的教學課堂中,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滲透。數學課程主要培養的是學生認真、仔細和良好的耐心。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自己計算的方式,找出結果,發現結論,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快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熱情,同時也能使學生在良好的心情狀態下快樂的學習,思維更加敏捷,思路更加開闊,對學習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使學生能夠完全放松下自己緊張的心情,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夠認識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情感?!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技巧,自主學習,自由探索。使學生不在被動的去接受老師傳輸的知識,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學習,主動尋找問題和解決答案,使學習的過程由被動變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去接受學習帶來的無限樂趣,讓學生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良好的學習氛圍內,既學習了知識同樣也掌握了技能。使學生擁有一個快樂的學習體驗。對兒童的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學生既是教學對象更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學校應該更加注重教授學生學習的方式而不是只注重教學生學習的內容。所以,成功的教學模式首先應注意的不是學生學會了多少知識而是是否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積極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且學以致用,將學習的內容運用到生活當中來,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體驗到學習的目的和樂趣。小學時期學生對于新奇事物比較感興趣,也更容易接受。但是小學的數學教材相對比較抽象,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化抽象為具體,將教學內容形象的講解出來,并讓學生參與其中,自己動手尋求解題思路。在這樣的互動環節中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自主思考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習過的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有目的的指引學生發散思維、創新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心理健康程度。
三、角色互換培養學生尊師重教
數學課程的解題思路比較復雜,老師可以在數學課上請學生講解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使學生在教授別人的同時也能加深自己對解題思路的印象。更讓學生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體驗老師的艱辛付出,更加尊重老師的勞動成果。培養學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多鼓勵學生,激勵學生自主奮發,努力向上的W習熱情。對于學習情況不是很好的學生也應積極的鼓勵和引導,相信學生,給予更多的信心來促進學生不斷進步。例如:當學生能夠給出正確的解題思路時,老師應該對其進行鼓舞,并給予肯定。但是當學生沒有解題思路,不能回答出老師的問題時,老師應該多做鼓勵,給予學生信心。
四、滲透人格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必須開闊自己的思維,將思維完全發散出去,所以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鍛煉學生形成科學系統的思維方式。所以在教授學生數學數學課的時候可以將有成就的數學家的故事和和數學有關的史記講給學生聽。使學生培養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和無私奉獻的熱情。
例如:求橋拱半徑時,可以講關于趙州橋的故事,介紹一些日軍侵華時的歷史史實,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在教授學生無理數的時候可以介紹一下祖沖之的先進事跡,全面激發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在這樣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將心理教育問題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灌輸給學生,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為學生成為高學歷、高素質、高智商、高情商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斷的努力。
心理教育問題不是老師在課堂上簡單講解學生就能完全領悟的問題,是需要老師細致入微的不斷滲透。也不是憑借一個老師就能完成的教學任務,是需要每一老師都能以身作則,不斷的努力奮斗的。課堂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做人、做事的大課堂。所以,兒童心理教育不僅在于數學課上,各科的教學內容都應該緊緊圍繞以培養兒童健康心理為核心,將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作為教學目標和重點任務。學科之間互相滲透,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促進心理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長沙師范學院,湖南 長沙 410100)
摘 要:學前體育教育在兒童的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孩子的智力,更利于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但是學前體育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本文簡要分析了學前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旨在為學前體育教學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 :學前;體育教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意義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3-0214-02
1 前言
學前教育對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學前體育教育,但是到目前為止,學前體育教育仍存在很多的問題,包括缺乏學雄厚的學前體育教育師資力量,缺乏齊全的器材和寬敞的活動場地,而且學前體育教育缺乏規范化的管理,此外人們對學前體育教育的認識不足,包括幼兒園教師及家長,導致了學前體育教育難以發揮其重要的意義,因此一定要加強教師和家長的學前體育教育意識,并強化學前體育教育的實施力度,確保兒童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1].
2 學前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缺乏學前體育教育師資力量
很多幼兒園沒有專業的體育教師,而是由班主任或者保健老師兼任,這些老師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對體育教育沒有深入的認識,在體育教學中僅僅停留在簡單的體育運動和游戲,這些運動及游戲不僅單調無聊而且沒有任何成效,學前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沒有體現出來.即使幼兒園里有專門的體育老師,這些老師有一定的學歷,但同樣沒有專業的體育教育知識,大多都是在實踐中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大大降低了學前體育教育的質量.
2.2 幼兒園缺乏齊全的器材和寬敞的活動場地
一方面,一些幼兒園因為缺乏資金投入,因而導致體育器材不齊全或者質量達標,一些幼兒園甚至沒有體育場地或者場地較小.學前體育教育的成功實施離不開齊全的體育設備和廣闊的體育場地,只有確保了場地和器材,才有有效展開體育教育.由于資金問題,很多幼兒園難以購置齊全的體育器材和擴建體育場地,更談不上器材設備的維護.另一方面,有些幼兒園雖然有足夠的經費,但是卻沒有在體育教育方面加大投入,而是將投入方向轉向美術、音樂、舞蹈等方面,體育教育得不到重視,因此大大降低了學前體育教育的教學質量.有些幼兒園的器材設備和活動場地沒有達到標準,主要是沒有從兒童的角度思考.例如,有些體育場地沒有覆蓋塑膠或者草地,而是以堅硬的水泥地面為主,導致兒童在體育活動中容易受傷.很多幼兒園的活動場地都是室外為主,一旦下雨或其他惡劣天氣就不能進行體育教育,大大縮減了體育教育的時間.此外,部分幼兒園出現了人滿為患的現象,導致原來的活動場地和器材難以滿足較多數量的兒童的需求,而且兒童人數越多,管理的難度越大,出現危險的概率越大,為了方便及暗管管理,幼兒園管理者往往將體育教育時間減少.此外,一些幼兒園的器材比較老舊,而且形式單一,這些體育器材難以滿足兒童的需要,教師也很難實施教學計劃.
2.3 學前體育教育缺乏規范的管理
我國的幼兒園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民辦幼兒園和公辦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就有較規范且科學的體育教學管理,但是公辦幼兒園的數量較少.而民辦幼兒園雖然數量多,但是對學前體育教學缺乏規范的管理,不利于學前體育教育的發展.此外,有些幼兒園的管理者沒有重視體育教學的規范管理,而將重點放在對外的宣傳活動,沒有將體育活動貫徹落實,只有在大型的活動上才會有相關的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因而體育教學得不到落實,不利于學前體育教育的發展.很多家長重視更多的是兒童的藝術特長、英語能力、智力的培養,忽視了體育教育的重要性,而幼兒園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將部分體育時間用在藝術特長、英語能力、智力的培養上,大大縮短了體育活動的時間,導致幼兒身心不能協調成長[2].
3 學前體育教育存在問題的解決措施
3.1 大力培養體育教育師資力量
幼兒園體育教師,不僅要有良好的人格品質,還要有專業的體育教育知識,如果同時擁有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那就更好了.面對幼兒園缺乏優秀的體育教師團隊的現象,需對幼兒園體育教師進行大力培訓,首先幼兒園要先建立并完善教師培養制度,教師在培訓之前不允許參加體育教學.經過培訓之后,鼓勵教師研究出適合幼兒發展的特色體育運動項目,這不僅利于教師提高積極性及提升業務知識,而且有利于兒童的健康發展.此外,幼兒園之間可以經常溝通交流,教師可以學習其他幼兒園教師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個人能力和綜合素質.同時,幼兒園體育教師要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積極研究科學成果,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科學研究成果,將專業化水平提高一個層次.另外,政府和教育部也要借鑒國外的學前體育成功的經驗對幼兒園體育教育進行指導,并加大力度投入教育經費,大力支持幼兒園教師的培養[3].
3.2 加強器材購置和體育場地建設力度
鑒于學前體育教育的積極影響,教育部一定要高度重視幼兒園體育教育的發展,尤其要加強器材購置和體育場地建設的力度,從而將幼兒園的硬件設施建設完善,同時給予幼兒園體育教育專項經費,確保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另外,幼兒園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吸納經費,包括社會團體、社會資金、個人捐助、企事業單位等,以達到建設體育設施設備的目的.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同時又能將孩子的創造性和能動發揮出來,教師需積極研究科學合理的游戲活動,這樣既能豐富孩子的世界,又能達到獲得良好的體育教學效果,促進孩子是身心健康成長.對于幼兒園的體育器材要實行監督管理,確保體育器材符合質量要求,而且環保和規范.在器材選購方面,幼兒園可以由政府統一購置,并且要定期檢查和維護這些體育器材,確保兒童能夠安全使用.
3.3 強化幼兒園體育教育規范管理力度
要想幼兒園的管理規范化,使幼兒園順利展開,首先要完善幼兒園的各項制度,特別是體育教育制度.其次要結合地方特色和兒童實際情況,設計一套符合孩子成長的課程體系,合理安排孩子的學習、生活、鍛煉的時間,以實現孩子的全面發展.此外,教育部門要強化指導及監督學前體育教育的工作,通過專業的指導,將學前體育教學的質量提高,例如教研員要定期到幼兒園聽課,在聽課的過程中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改善意見,將教師的教育水平提高.同時還可以借助網絡平臺展開網上研究討論,通過這樣的方式使體育教學活動完善,使學前體育教育能夠科學操作、規范管理.另外,對于幼兒園體育教學的評價尤為重要,因此幼兒園一定要制定一套合理的評價體系,定期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公正且公開的評估,最終綜合評價幼兒園的教學水平[4].
4 學前體育教育對兒童身心健康成長的積極意義
4.1 學前體育教育利于培養兒童的認知能力
體育活動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活動形式,教師通過指導兒童,引導兒童參加不同的體育項目,在參加這些運動項目的過程中,兒童能夠對外界的物體有所感應,經過大腦神經系統的思考判斷后,迅速做出反應.當然,教師給予幼兒參加的活動一定要科學合理,否則會造成事倍功半的后果.兒童通過參加這些體育運動,久而久之,兒童對外界的知覺和感覺能力會有所提升,從而提高了幼兒的判斷速度和反應能力,兒童會變得更靈活及敏銳.因此,學前體育教育培養了幼兒的注意力、思維能力、觀察能力、想象力及記憶力,大大提升了幼兒的認知能力.同時參加體育活動,又能鍛煉身體,增強體質,因而學前體育教育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5].
4.2 學前體育教育利于培養幼兒的智力
研究表明,多參加體育運動有利于開發兒童大腦的潛力及培養兒童的智力.幼兒的智力發展與大腦神經發育有很大的聯系,具有良好機能狀態的大腦,對于智力的發展有積極的影響.一方面,當兒童進行體育運動時,他們在較短的時間內作出反應并完成一系列動作,肌肉神經活動將反饋信息傳至大腦,從而提高了大腦的平衡性、靈活性,以及培養了大腦的分析能力和綜合能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大腦的各項功能.另一方面,不同的體育項目具有不同的技術動作,兒童要想完成這些技術性動作,就必須在教師的示范中認真觀察及思考,因此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應變能力、思考能力和想象力,這些能力都的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了這些能力也就提高了智力.所以在學前體育教育中,教師要時刻記住培養兒童的這些能力,使兒童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
4.3 學前體育教育利于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信息化社會培養人際交往能力尤為重要,尤其在兒童當中.培養兒童人際交往能力的第一步就是團隊合作.在體育活動中,有些活動的完成需要與他人的團結協作,例如接力賽,兒童在接力的過程中明白,一個人的再努力,跑的再快,不與團隊中其他成員合作也沒辦法獲得成功,因而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這些團隊合作的體育活動中,逐步的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6].此外,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難免會與其他人交流,因此學前體育教育給了兒童一個與人溝通交流的平臺,使兒童在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既收獲了快樂,又培養了溝通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兒童的心理素質,對于兒童的社交能力和情商的成長有很重要的意義.
5 結束語
學前體育教育培養了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能力、認知能力及智力發展,使孩子具備社會適應能力,因而學前教育對孩子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家長、幼兒教師以及教育部門一定要重視學前體育教育的發展,不僅要大力培養體育教育師資力量,還要加強器材購置和體育場地建設力度,最后還要強化幼兒園體育教育規范管理力度.
參考文獻:
〔1〕陳娜娜,韋宏浩.學前體育教育問題初探[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5(09):528-529.
〔2〕解毅飛.試論學前體育的特點、年齡分期、內容和分類[J].浙江體育科學,2011,9(02):523-524.
〔3〕孟云萍.太原市幼兒園體育教育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山西大學,2010,4(20):321-322.
〔4〕董靜,郭敏.學前兒童體育對兒童心理發展影響的探討[J].湖北體育科技,2011,3(02):734-735.
一、舞蹈教育有助于兒童的身體健康發展
舞蹈教育促進兒童生理機能的發展。兒童在接受舞蹈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對體態進行一定的塑造、培養,還可以促進身體健康的發展。舞蹈可以保障兒童的體育鍛煉,以及可以適當的調整兒童的營養結構,提高了兒童的身高機制,為兒童的身體素質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比如,適當的舞蹈訓練有助于兒童骨骼、肌肉和肌腱的發展,可以通過舞蹈的訓練矯正兒童的不良體態,也可以增強兒童的體制。
二、舞蹈教育有助于兒童心理健康的發展
(一)舞蹈教育對兒童的性格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
舞蹈在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能夠促進兒童身心發展,也會對兒童的性格培養產生一定的作用。一個人的性格可以影響他對周圍事物的態度,以及影響他的行為方式取決于他看待問題的方式。而一個人的性格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他所生活的環境。外界因素對他施加的影響發展而來的。在舞蹈教育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兒童的自信心,對自己努力的肯定,形成自我效能感,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培養積極向上的性格。
比如,在各個團體貨單中敢于在人前表現自己,發展自己的優勢。對兒童的身心發展和為人處事,都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還可以創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建立和諧的氛圍,對兒童學習的幫很大。
(二)舞蹈教育可以提升兒童的意志力發展
在舞蹈教育的環境中,舞蹈的持久性和磨練性可以不斷地加強鍛煉兒童的毅力,培養兒童的獨立意志能力,約束自己的行為,并且舞蹈教育它是一個持久的訓練過程,如果過程中半途而廢,想要再重新開始,便是一個艱苦的訓練過程,甚至比重新開始還要難上加難。而舞蹈的訓練環境可以恰恰可以提供一個外部的鼓勵優勢的場所。
通過實際的調查也可以證明,經常參加舞蹈訓練的兒童,在其他項目的活動中,他的獨立性和毅力,受挫能力,都比其他同學要表現的好一些。
(三)舞蹈教育促進兒童的智力發展
舞蹈的訓練中,不只有動作的技巧和規范性,它還具有音樂細胞的熏陶。在兒童努力完成動作的過程中,他要一直的集中注意力識記節奏和動作的配合,甚至還有動作和隊形的變換。他不但有效的提高了兒童的記憶力,并且也鍛煉的兒童的注意力。
比如:在舞蹈的訓練過程中,我們也會時常的對動作進行修改,這就需要兒童一定的創造能力和思維的發散。并且依據兒童的身心發展,他們的想象出來的東西往往讓人煥然一新,想法奇特。并且可以讓他們體會在舞蹈中的自由性和開拓性,對他們的智力發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四)舞蹈教育可以提高兒童的審美情趣
舞蹈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它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美”,身形美、寓意美以及表達的情感美等。在舞蹈的訓練過程中,兒童能夠逐漸意識到動作的規范性和舞蹈帶來的美感。在舞蹈的過程中,開始著重追求美的意識,能夠使自己的形態和動作表情都得了發展,動作的協調性一致。當和沒有參加舞蹈訓練的同齡兒童相比,他們都對美的定義和要求遠遠的高出了他們。審美情趣的提高和培養對他們的長遠發展和判斷事物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
在舞蹈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遵循學生的差異性,對待不同特點的兒童才用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及時的了解兒童的強項和弱項,采用科學正確的教學方法對其加以訓練,提高教的效果,并且對學生的身體損害程度降到最低。在孩子訓練的過程中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礎,練好舞蹈的基本功。
此外,兒童在進行舞蹈教育的訓練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對待孩子練舞額態度也是訓練孩子舞蹈的關鍵性因素。家長的支持有助于孩子對訓練的積極性,并且也為孩子的興趣培養提供了一定的條件。有助于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舞蹈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責任意識也影響孩子的舞蹈發展,老師的教學水平,方法和手段都應當按照兒童的發展規律進行設計。并且在教的過程中貫穿著素質教育,全面發展。營造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舞蹈教學順利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