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2 16:04:07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生創業的思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 困境 建議
一、大學生創業的意義
創業是創業者通過研究發現和識別商業機會,利用各種資源,成立活動組織,提品和服務,以創造價值的過程。隨著全球商業經濟的高速發展、知識經濟和技術經濟的迅猛來臨,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入到創業的浪潮中,大學生創業也成為現代大學生的熱門的話題與熱門活動之一。創業主要是由在校大學生和畢業大學生群體組成,現今大學生創業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
1、改變傳統就業方式
目前,我們國家提倡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并為此出臺了一系列包括工商、稅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提倡大學生創業、舉辦創業比賽競賽,引導大學生要具有一種敢于開拓的精神。當前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也自然成為了大學生就業之外的新興的現象。對于一部分大學生而言,創業是就業的另一種模式,不同的是創業者不是被動地等待他人給自己就業機會,而是主動地為自己或他人創造就業機會。
2、創業是一條很好的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途徑
大學生在學校里學到了很多理論性的東西,有著較高層次的理論水平與技術優勢。目前,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技術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學生創業從一開始就必定會走向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領域,用智力換資本是大學生創業的特色和必然之路。另外,大學生創業,可以在一定條件下與范圍內,展示個人所學專長,把理論轉化實踐、把個人專長很好的發揮出來。
3、創業帶來更多的財富
大學生創業,相比就業的大學生,可能在一定的時期內,創造出更多的個人與社會財富。大學生創業畢竟是相對較高水平的、融合團隊智慧的結果。即便部分大學生創業失敗,給大學生帶來的是人生經歷的寶貴財富,為以后的工作或者再次創業同樣是積累一筆寶貴財富。
二、大學生創業的困境
1、資金缺乏
資金缺乏與資金風險在創業初期會一直伴隨在創業者的左右,大學生也不例外。能否有足夠的資金創辦企業是創業者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好的創業思路能否有效的按照預先設定的思路發展,資金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企業創辦后,更應該考慮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企業的正常運行。對于初期創業的個人或者企業來說,期初的現金流壓力是非常大的。筆者走訪過創業的老師,他們創業初期考慮的不是這個月盈利多少,而是這個月的員工工資與公司日常開銷的錢從哪里來!如果連續幾個月入不敷出或者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現金流中斷,會給企業的運行帶來極大的威脅。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與非常好的資金回籠項目的話,對于大部分創業大學生而言,創業只能停留在設想階段。
2、項目可行性論證不足
現代很多企業或者是其他單位會舉行一些創業計劃書的設計比賽。有些大學生參加獲獎后,一時沖動,很想把創業計劃的內容轉換成現實。筆者身邊的一個學生團隊創業項目是做服裝零售,問她為什么要做這個項目,學生的回答著實有意思,她說自己喜歡。創業不是創業計劃書,計劃書只是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錯了可以改,項目不行可以換;創業是真槍實干,錯失了或者失敗了,會給學生本人或者家庭帶來一定的負擔。很多大學生創業初期不進行認真的機會與環境分析,缺乏必要的前期市場調研和論證,只是憑自己的興趣和想象進行創業項目的決定,其后果是很難預料的,不確定的因素會明顯加劇。
3、缺乏實際運營經驗
由于各高校的教育模式,大學生在校期間,真正對于工作的實際經歷相對來說比較少,更談不上工作經驗積累了。即便是有些同學參加了各類社團,平時積極參加勤工儉學,有一定的經驗,但是對于一個企業的正常工作開展運行,為公司的某些方面決策掌舵來說,積累的經驗相差甚遠。一些大學生創業者在理論方面沒問題,甚至是成績優異者,但對于實際的公司理財、經營銷售、溝通管理、企業管理等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普遍欠缺。對于市場與外界環境的判斷都缺乏一定的經驗。
4、缺乏廣泛的社會資源支撐
中國有兩句句俗話說一人賺錢幾人花,一個好漢幾個幫。企業作為社會經濟運行的必備要素之一,其運行與發展離不開外界環境。這個環境是開放的,企業的創建、市場的開拓、產品推介、工作人員的招聘等工作都需要社會資源的支撐。大部分大學生都是在學校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面對企業所處的紛繁環境應對起來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三、大學生創業的幾點建議
1、利用好國家政策
近年來,我國對于大學生的創業非常重視。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如創業貸款、稅收優惠政策、企業注冊登記程序簡化、優先貸款支持、適當發放信用貸款、簡化貸款手續、利率優惠、員工聘請和培訓享受減免費優惠、人事檔案管理免2年費用、社會保險參保有單獨渠道等優惠與扶持政策。大學生創業一定要合理利用好國家的政策,為企業初期的運行與發展降低阻力與難度。
2、學生自身創業條件準備
加大創業調研力度。市場調研有利于企業發現市場機會,開拓新市場、有利于準確的市場定位,更好的滿足顧客的需要,增強競爭力、有利于為企業的決策和調整策略提供客觀依據、利于企業建立和完善市場營銷信息系統,提高企業的經營。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初期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在了解市場的基礎上創業,這樣成功的幾率相對要大一些。
創業初期,量力而行。一般來說,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者資金實力較弱,建議選擇啟動資金不多、人手配備要求不高的項目,從小本經營做起比較適宜。大學生可以借小本經營努力鍛煉個人能力,可以很好地體會到企I的管理與經營,為日后更好的項目奠定良好經驗基礎。要想創業成功,大學生創業者必需技術、經營、溝通、決策等方面的能力,還需要有一定的法律常識,可從合伙創業、家庭創業或從虛擬店鋪開始,鍛煉創業能力,也可以聘用職業經理人負責企業的日常運作。小本經營即便創業失敗,對于個人和家庭的影響不大。另外,資金不多的大學生可以借小本經營進行資本積累。
加大個人的社會交際能力,擴大交際圈。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外界資源的支持。資源的交換是平等的,要得到別人的資源或其他更好的資源,自己需要擁有支配資源的實力與別人愿意交換資源的誘惑力。大學生在認真學習的同時,要努力提高個人修養與業務素質,平時還要多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努力擴大自己人際交往的范圍。創業前,可以先到相關行業領域工作一段時間,通過這個平臺,為自己日后的創業積累經驗與人脈。
爭取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大學生創業本來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很重要;大學生創業需要家人的鼓勵與支持,需要家人精神上的慰藉。
創業初期,設定虧損界限。創業是一朵美麗的帶刺的玫瑰,稍有不慎會被刺傷。創業初期由于諸多因素虧損是常有的,初期需要設立虧損的界限,突破某一界限需要采取的應對策略,突破另一界限需要終止,以避免給自己與家人生活上帶硌沽Α
加強創業前的體驗生活。大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積極參加校內外舉辦的各類大學生創業計劃書大賽、創業設計大賽等,也可以在校期間進行一些勤工儉學活動,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增加實際操作經驗。也希望大學生在實踐的時候帶著謙虛與挑剔的眼光進行,認真學習好經驗與做法,也認真反思更好的做法,為未來的創業管理積累一定的基礎。
3、學校提供一定幫助與后續跟蹤培養機制
目前,大部分學校有自己的實踐實習基地、實訓室或者實踐合作單位。學校對于本校畢業的大學生或者在校大學生提供給一定孵化機制。學生創業初期,作為學校應該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學生的前期調研準備工作,提供一定金額的資金資助甚至是經營場所的支持。學校老師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比較學生而言,要豐富得多,對于學生的初期創業可以提供一定指導意見,也可以適當的參與其中。如某學校對于其畢業學生創業初期提供的免費經營場所是很值得提倡的。從筆者身邊的情況來看,大學生創業初期,由于學生的項目在短期內比較新穎,競爭不是很激烈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收益。但是學生離開學校獨立開展企業管理后,學生由于經驗不足,有點成功后沾沾自喜,盲目決策,最終導致創業失敗。其實,學生離開學校后,學生可以向學校要求或者學校主動關注提供相關的指導服務,對于學校的經驗積累與學生的創業發展都是有益處的。因此,學校對于學生創業的培養要延續到學校外,要有對應的跟蹤機制。
四、結束語
俗話說,打鐵還靠自身硬。君子藏器于身,待機而動。創業,不僅需要個人能力、膽識與魄力,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創業做事要量力而行。相信在政府及相關政策的關注下,學校的重視下,大學生的努力下,大學生創業一定會是一個美麗而現實的神話。
參考文獻:
[1]林燕.淺析建設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重要意義.華章,2013(16).
關鍵詞:高等院校;創業;女大學生
自從1999年實行高校擴招以來,高校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加,女生比例也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同時,大學生再也不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了,所以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不單單是高等教育行業關注的難點,也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女大學生由于自身因素、社會因素就業尤其難,隨之在如何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的種種措施中,創業就成為了一個新的突破點。
一、女大學生創業的意義
1.解決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
大學生考入高校接受國家的高等教育培養,無非是想學有所成、成為所用,就業是實踐的過程,是檢驗學有所成的效果,也是檢驗是否成為所用。而創業也是就業的另外一種形式,面對女大學生就業難的局面,與其坐以等待各個企事業的挑選,甚至干脆連被挑選的機會都沒有,倒不如變被動為主動,利用自己的學有所成、學有所長去自我創業。
2.挑戰自我,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創業雖然也是就業的另外一種形式,但相對就業而言有更多的難度。就業之初無非是按各個單位的計劃安排和自主意識去實現計劃內的單一任務指標,遠沒有創業復雜。而創業需要多方面的綜合能力的結合才會出成效,比如資金整合能力、長期創業的熱情和堅持創業的毅力、綜合的企業管理能力、財務常識、法律法規常識以及人員管理能力等要面面俱到,面面想到。所以,選擇創業的同時也是選擇了提高自己,鍛煉自己具備這些能力,這其實也是對自身的一種挑戰,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
3.有利于健全女大學生的人格
面對就業難的形勢,尤其女大學生就業更難的情況下,一些女學生完全靠等過日子,等待家人和朋友為自己奔波忙碌,一副小女人弱不禁風的態勢;也有的女大學生心存抱怨,一味地抱怨社會不公、男女不平等的舊社會觀念,不曾記得巾幗也能不讓須眉。所以說就業和創業本來就沒有男女之分,主要在自己,在于自己的自信精神和社會的責任感。而創業會使女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增強,也會鍛煉她們更突出的自信、自立、自強的品質,擯棄主動放棄、怯懦、退縮的不良情緒,從而使自己的人格更加健全。
二、女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
1.缺乏創業資金
資金是啟動創業最基本的條件,部分創業者正是由于缺乏必需的資金而放棄了創業之路,從創業的實際過程看,資金也是制約創業規模的重要因素[1]。女大學生當中絕大多數家庭經濟條件一般,有的家庭甚至連支付上學費用都很艱難,更別提資助她們就業和創業了。
2.社會對男女的社會角色期待不同
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根植于人心,使得人們總是把女性定位于賢妻良母,社會對女性的家庭期待大大高于對其社會角色的期待,這種影響制約了女大學生創業的動機。
3.創業政策問題
目前各地政府對畢業生的創業就業行為的有效支持和幫助體系還未完全建立,尤其在對于女性創業方面,幾乎沒有傾斜政策,鼓勵畢業生創業的優惠政策的宣傳力度和執行力還不到位[2]。大部分高校只是開展組織大學生參加挑戰杯活動,培養創業意識,并在就業指導課上講授一些創業理論知識和一些創業成功的例子。
三、女大學生如何更好地進行創業
1.在大學期間培養創業意識
想要創業,必須樹立創業意識,只有提前加強意識和清楚地認識,才能有意識地去刻意培養自己和鍛煉自己,提前培養創業所必須的基礎知識和創業經驗的積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去培養和鍛煉自己。比如在大學期間除了基礎知識的學習外,還可以通過積極參加挑戰杯活動、聽取關于創業的各種報告等來啟發培養自己的創業意識。
2.創業知識的儲備
在自己有創業意識的前提下,就要腳踏實地地進行創業所必須的知識儲備,因為創業知識是學生創業的基本要素[3]。而創業知識又包含著方方面面,比如創業的專業知識、職業知識,職業知識包括財務管理知識、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經營管理知識、法律法規等,創業前必須把這些知識通過書本學習、其他人言傳身教等方式儲備起來,這樣,在創業的過程中才能有備無患。
3.尋找合適的創業項目
在前期的創業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廣泛的積累情況下,如何能夠使創業成功幾率增大,是很重要的。而創業成功很關鍵的因素又在于創業項目,只要創業項目有好的市場前景,成功的幾率就會大大提高,所以說女大學生要想成功創業,首先條件是要選擇一個合適的創業項目。目前女大學生創業多從事商業服務業、餐飲服務業以及以高新技術為工具的現代服務、知識服務業等。利用自己的前期創業積累和對創業的自身優勢及特長,選擇合適的符合自身及自身條件和環境的創業項目,會使創業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例如筆者所帶的一個學生就抓住大學生需求較多的打印、復印和網購業務,自己組織幾個學弟學妹開了一個復印社和一家網店,利用在校期間課余時間既滿足了同學們的需求,同時也靠這種創業解決了自己學習生活所需費用,使父母減輕了經濟負擔,自己不僅感覺自我價值有了體現,也對未來創業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4.關注創業政策,合理利用周邊資源
大學生創業要經常關注創業政策,因為國家或當地政府都有一些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了解這些政策,會使自己的創業借東風之力,更易進入正軌。另外,也要合理地利用自身的周邊資源,比如尋找親朋好友的幫助以及成功創業者的豐富經驗等周邊資源,也是使創業之路走向成功的有利因素。
總之,女大學生創業雖然是就業的另辟蹊徑,但創業的道路仍很艱難曲折,這就要求大學生自己在大學期間就要培養創業意識,進行創業知識儲備,并能尋找到合適的創業項目,依靠堅韌不拔奮力拼搏的精神,才會既可以解決就業難的問題,又能在創業中實現自己更高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 楊惠.對高校女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調查與思考[J].時代教育,2008,(10):93.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力;創業教育;提升路徑
在近年來,國家政府為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制定頒布各項優惠政策,呈現出政府推動創業的一種強勁態勢。受到自上而下的外力推動,大學生創業人數呈現逐年增長趨勢。據麥可思調查數據顯示:2009屆、2010屆、2011屆、2012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分別為1.2%、1.5%、1.6%、2.0%。
但是大學生創業狀況并未出現預期效應。概言之,我國大學生創業呈現出創業人數比例低、創業成功率低的差強人意的狀態。許多學者把這一癥結歸結于將資金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和大學畢業生經驗不足等原因。筆者認為,上述因素固然重要,但其根結在于:源于政府外源性變革和襁褓式的帶動,大多數大學生創業者過于倚重政府的政策支持,并未具備了真正創業力,大學生內在的創業需求不強烈,創業競爭力并未形成,一旦失去外援,就難以應對創業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危機,容易夭折,僅是曇花一現。因此提升大學生創業力是促進大學生創業成功的關鍵所在。
一、大學生創業力及構成要素
在我國經濟飛速發展的三十年里,創業者產生機制主要有生存需求(20世紀80年代),積累需求(20世紀90年代),自我實現(21世紀初)三種機制。作為新生代的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他們的就業生存力毋庸置疑,對就業狀況不滿意是他們放棄就業而選擇自主創業的主誘因素。因為他們需要實現自我價值。
“成功創業的能力或力量”這是MBA智庫對創業力的釋義。根據行為學和心理學理論,動機決定行為。創業行為源于創業需求。筆者認為創業力是創業者源于自我本體的發展需求、在實現創業理想過程中滋長的與社會發展相吻合的內部驅動力。是由創業理念、創業能力、創業資源三元有機構成的綜合體現。
(一)創業理念是大學生創業力的動力源。
創業理念涵蓋創業理想、創業精神、創業知識三方面。首先,創業理想是創業者意圖通過改變自我生活繼而達到改變世界的美好愿望或抱負或宏偉的目標。創業需求的產生、創業動機的形成及創業行為的產生,內在的影響因素就是創業者本身的創業理想,賦予創業者創新精神、成功欲望、冒風險的勇氣。這種創業理想越清晰,創業的欲望和動機就越強烈。比如:比爾·蓋茨輟學創設了互聯網,喬布斯創辦的蘋果電腦公司,馬云立志“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而創建了電子商務平臺。李彥宏放棄國外的舒適悠閑生活回國創立世界最大的百度中文搜索平臺。創業理想所產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驅使著創業者前行,他們懷著對世界有不同的理解,帶著一群人在改變這個世界,讓新的創業想法融入生活,給生活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與眾不同的東西,使社會生活變得美好。其二,創業精神是創業者的主觀認知中,具有開創性的思想、觀念、個性、意志、作風和品質的集合。創業精神的核心價值在于創新。它賦予創業者的事業鮮活的生命力。正如臺灣學者劉常勇教授認為:創業在精神層面上代表一種“一創新為基礎的做事和思考方式”;在物質層面上“將新事物帶入現存的市場活動中”。其三,創業知識是自主創業的前提條件,也是創業者必備的基本素養。在創業過程中,知識正在成為各種生產要素中最突出的要素,而大學生創業的原始積累主要是知識積累。不僅是簡單的倉儲式堆積而是形成一種交叉和同化新知識的認知建構。大學生在創業實踐中,運用自身知識逐步形成一種市場理念,逐漸樹立求真務實的經營理念,尋找變通求新的創業途徑,實現競合共贏的社會效應。
(二)創業能力是創業力的內核素。
創業能力是創業主體發現和捕捉市場機遇以創造新穎的產品和服務并實現其潛在價值的能力。它包含了資源運作力、創業風險管理能力及創業企業運作的制度與文化環境等方面,是一種高層次的綜合能力。大學生創業能力可以分解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管理能力。眾多的大學生創業失敗案例告訴人們,大學生或許并不缺少專業能力,更多的是缺少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管理能力。第一種情況是大學生的決策能力不強,大學生群體對新事物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極快地發現市場機會,但他們的分析和決策能力受制于他們對社會的市場缺乏深度分析和了解。不能準確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市場機會。容易產生盲動和盲從創業,復制別人的做過的事。在此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陷入同行競爭、產品替代、資金短缺的麻煩中,無法生存。第二種情況是大學生社會能力不足,也即常人所言的情商不高。這與政府襁褓式扶持、高校被動式創業教育不無關聯。許多大學生片面認為只要愿意創業,政府就會給資金、給場地、對創業風險估計不足,憂患意識淡薄。歸根到底就是學生的本位意識較重,角色難以轉換。不善溝通、不懂談判、不知變通等等諸多能力缺陷致使創業步履艱難。第三種情況大學生創業管理能力不高,大學生創業中必然遇到的兩大問題一是管人二是管錢。由于缺乏相關的知識積累,不能合理地進行人職匹配,當團隊出現意見分歧時,不能冷靜對待積極溝通,對資金使用的管理無計劃,容易出現資金缺口,資金鏈斷裂造成創業休克死亡。
(三)創業資源是大學生創立力的營養液。
創業需要資源,從外部資源而言,包括政策、法律、技術、資本、信息、市場、社會環境;從內部資源來看,創業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財力資源、技術資源、信息資源。沒有這些創業資源,創業猶如汽車沒有汽油難以起步,農作物沒有土壤難以存活。創業資源大學生創業力度營養液,都是創業成功的基本保證。大學生創業難,難在擁有或獲取創業資源較少,無從起步。
二、提升大學生創業力之路徑
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從20世紀90年代末起步,到如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高校運用多種形式大力開展創業文化建設、創業教育,深入推進創業實踐,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大學生自主創業。但總體來看,我國大學生創業比例還比較低,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2屆也僅有2%的比例,而有影響的成功實例更是很少。
針對這一狀況,當前高校創業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自覺預測變化并積極應對變化的能力和素質為價值取向,提升大學生創業力為核心目標指向,從以下路徑解決三個方面問題
(一)構建完整的大學生創業教育體系
一是加強創業文化建設。讓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形成一種文化力,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寬容失敗的一種精神、意識、觀念的狀態和氛圍。培養學生獨立人格,創新能力,大學生能在大時代中審時度勢,把握社會發展的需要,抓住機會,自覺創業。
二是設置完整的創業教學課程體系,創業活動又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現象。涉及到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經濟學、財務等眾多學科。從初始的識別機會到企業的成長管理,其間所涉及的管理技能和專業知識繁雜多樣。開設系統的創業學系列課程,并與所學專業相結合,使大學生掌握創業知識,完成創業的知識積累,以自身的知識和智力資源為主體資源,以供給創新(產品換代、服務創新)作為創業基本手段,實現創業價值的倍增效應。
三是引入SYB培訓項目(Start Your Business),SYB培訓是由國家人社部將國際勞工組織開發的創業培訓項目引入了高校,從企業及政府中聘請既有實際管理工作經驗又有一定管理理論修養的企業家、咨詢師、創業投資家,組建多元化創業培訓師資隊伍,側重引導大學生了解一些國家的有關政策法規、一些基本的企業經營理念、工商稅務、創業資源的利用等各方面知識;掌握創業實務及技能。
高校創業教育的目標指向是實施創業教育,培養創業意識,提升大學生對創業的自覺認知,完成大學生創業的知識積累,在創業中以知識見長,一改生存創業的局面,以智力、技術開發型創業為主流。
(二)完善大學生創業的社會資源支撐體系
政府部門出臺一系列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但政策惠及面較窄,僅是極少數人,大部分大學生創業資金短缺和創業資源缺乏的現象仍未改觀。這暴露出我國現行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制度的不成熟。其因有二:一是創業扶持政策被部門肢解,割裂,容易滋生權力尋租,導致人們放棄創業的初衷而追逐政策利益,淡化了創業氛圍,二是申報程序繁雜,評審時間較長,多數大學生創業者認為獲得政府創業扶持資金的渠道不順暢。
完善和發展大學生創業的社會資源支撐體系是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深度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大學生就業力提升的不可缺少的外部條件。為此,第一,搭建創業政策信息平臺,施行信息公開,及時公布政府相關政策及各類信息,實現傳播與受眾之間的信息對稱,正確使用公共權力,為大學生提供寬松的創業環境。第二,構建全方位的創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從原來的管制轉為服務,加大政策、信息、市場、技術、資金、人才方面的支持力度,第三,構建大學生創業項目“合作洽談”平臺,積極向社會各界推介大學生創業項目(產品和服務),為大學生創業開辟高速通道。
(三)打造開放式大學生創業實踐平臺
眾所周知,美國高校的創業教育成效十分顯著,尤其是麻省理工學院MIT模式的創業教育體系,為世界推崇。MIT的校友在美國成立了25800多家公司,提供330萬個職位,每年的收益高達20000億美元。
美國MIT模式充分利用大學生群體的自身優勢,著重開啟和挖掘大學生科技創業的潛質,并通過社區聯盟成功將大學生科技成果轉化為創業資本。舉辦大學衍生型科技企業。削弱大學生創業經驗不足的短板效應。培養了一批批可以傳承的大學生創業群體。形成獨特高校創業文化和創業效應。對我國高校加強創業教育,提升大學生創業力具有積極的借鑒價值。
第一,拓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目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和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是全國高校固化的常規性賽事,這兩項全國性競賽活動的發展,極大地帶動高校學生科技創新之風,產生上萬個科技發明和科技創新項目。除了有部分成果轉讓外,大部分成果因諸多原因束之高閣,無人問津。因此高校要為科技競賽獲獎作品搭建一個成果宣傳和轉化的媒介平臺,讓大學生樂于科技創業,在技術轉讓中體驗創業滋味。
第二,開辟學生社會兼職空間,設立大學生校外兼職平臺,有組織地推薦大學生去各用人單位兼職,在兼職中深度認識社會,了解市場,公司組織結構、財務管理,社會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不斷增強,為自身的職業角色轉化奠定基礎。
第三,設立創業體驗園,設有創業沙龍、創業實施區,從創業“好點子”開始,到創業導師講座、創業疑惑咨詢、創業項目設計競賽。從學生中選出一批實踐性強的創業項目,引入創業體驗園,進行創業模擬實踐,對有意經營的學生發放經營許可證,每半年評估審核一次。通過互動性強的“實戰模擬經營+創業導師輔導”模式,幫助有志創業者認識自己、明確自身缺失的創業能力,認識市場,分析、評估和完善自己的創業項目計劃,感悟創業之道,積累行業經驗,提升創業力。
第四,突出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服務指導功能,營造公平和寬松的創業環境。在提供硬件服務基礎上,高??梢詮膶W生中招募志愿者組建創業管理團隊,成立創業孵化基地學生自治管理機構,讓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制度管理、學會溝通,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2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6月版
關鍵詞:大學生 創業 建議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2(a)-0109-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加快以及大學生畢業分配市場化制度的實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客觀事實。嚴峻的大學生就業形勢迫切呼喚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這對于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養實用型人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是培養應用型高級人才的有效途徑。只有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創業人才,才能在更高層次和更廣的領域直接面對全球技術、信息和資本市場的競爭。
1 大學生創業面臨的問題
在大學生創業階段應具備較強的能力和素質。但在這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與困難,在創業道路上還存在阻礙創業成功的瓶頸。
1.1 內因――大學生創業素質分析
創業素質是指創業者創業所必需的各種能力、品性、習慣等各方面的綜合性素質。大學生自主創業有關的創業素質包括創業意念、創業能力、創業特質和創業知識技能等[2]。大學生創業意向性強,但創業準備不足,創業實踐者少。目前大學生對“創業”的認識已達到較高的層次。但只有一小部分大學生選擇堅持創業或者正在創業或做創業準備,絕大部分學生認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肯定會先就業,等待經驗豐富和條件成熟時再創業。他們的創業知識不能滿足創業需要,缺乏必要的創業特質,在創業特質的認知和創業價值取向上存在偏差[3]。對社會責任和分享合作方面的重視程度相對較弱。
1.2 外因――大學生創業環境分析握機遇的能力、領導管理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創業欲望等創業素質,
創業教育滯后,創業政策不完善成為制約大學生創業的最主要的社會環境因素。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還遠遠不能適應大學生的要求,亟待改革教育模式,增加教育內容,增強教育的可行性。與國外相比,我們的創業教育尚未形成系統化的學科體系,教育部印發《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試行)》,要求高校面向全體學生單獨開設創業基礎必修課。不過,到目前為止,創業教育還只是部分高校的零星之舉[4]。當前,大學教育主管部門價值評價、社會輿論導向、學生和家長的期盼等方面都聚焦在提高學生的就業率方面。這種價值導向和我國大學傳統的知識本位價值觀的局限,使得我國大學的創業教育還處在感性的直覺層面,沒有上升到系統化的理念與理論高度上[4,5]。
政策不配套,政策執行力不強。雖然國家再三強調要大力支持和扶持大學畢業生創業,相應的政策早已頒布,但一些地方政府和有關單位以及高校并沒有積極地貫徹執行。缺乏有效的創業資金政策支持,資金條件是限制是大學生創業面臨的最主要困難[6]。
2 大學生創業成功經驗
2.1 國外高校高度重視大學生的創業教育
創業教育有三層目標:分別為:了解創業、通過學習成為具備創業能力的人、通過學習成為經營企業家這三個層次。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成熟的創業教育和創業支持體系,圍繞著創業教育的這三層目標紛紛采取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美國大學生的創業教育[7]。首先,開設以案例教學為主的創業教育必修課程。以案例教學為主,教師將大量的創業成功案例引進創業課堂教育中。如美國亞馬遜書店的案例,微軟公司的蓋茨、艾倫案例,都被大量地引進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課堂,通過對這些案例的討論和分析,使學生不僅培養了良好的創業知識、學到了一定的創業經驗,而且這些案例的成功人士也成為大學生們創業的典范。其次,設置極具特色的高校創業教育中心。各大學紛紛建立專門的創業教育中心,且各具特色。例如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通過創業生態系統推動創業教育。他們利用和整合大學的教育資源,積極吸引外部力量參與,與社會建立廣泛的外部聯系,構建了一個創業教育與創業活動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創業生態系統。最后,廣泛開展創業計劃競賽。目前,美國已經有包括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等十幾所世界一流大學每年舉辦這一競賽。
2.2 國內大學生創業經驗
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起步較晚,早在1998年,清華率先為MBA開設了“創新與創業管理方向”。2002年4月,教育部確定清華大學等9所高校為我國創業教育試點院校,探索我國高校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方法和發展模式。一是依托企業資源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二是依托培訓基地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三是依托創業計劃競賽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4]。近年來,校企合作、創業園和創業基地為大學生搭建創業平臺[8]。我國的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已經成為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的“奧林匹克”。
3 大學生創業的建議和對策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乃民富之源。要積極鼓勵并幫助大學生進行創業,這不僅作為就業策略重要內容的一步,也是擴大就業的一項長效機制,激發經濟增長活力,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3.1 構筑多元化的創業培訓教育體系
充分發揮高校在創業就業中的先導作用,明確“弘揚創業精神、打造創新素質、培養創造能力、推動創業實踐”的創業教育內涵,結合學分制、休學制、轉學制等彈性學制與創業教育配套的教育政策,解決好創業課程與創業實踐、孵化基地與經濟實體的聯系,建立有利于創新創業人才脫穎而出的培養模式,建立人才從單一型向復合型、從職業型向社會型、從傳承型向創新型、從從業型向創業型轉換的培養渠道,從創新基地建設、創業課程、創業大賽、創業組織、創業實踐等方面為大學生建立創業基地,提供創業條件,形成一條富有成效的創業教育體系。
健全高校就業與創業指導體系,建立創業教育評估機制,把創業教育納入高校畢業生就業評估體系。健全社會化創業培訓體系。加強創業培訓師資隊伍建設,組建一支由各高校、各部門專家及成功創業者組成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創業培訓,增強大學生適應社會的生存能力;建立大學生創業基地,建設大學生信用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建立信用檔案、提供信用記錄、開展信用培訓。
3.2 構筑規范化的稅費減免體系
人事部門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畢業生進行登記,享受有關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和個人所得稅的所有優惠政策。減免各類行政事業性收費,減免相關稅收收費,減輕創業負擔和成本。
3.3 構筑強有力的資金扶持體系
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資金扶持體系,健全大學生自主創業風險投資體制,吸引更多的金融機構貸款支持大學生創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加強融資服務力度。設立小額貸款擔?;穑O立“大學生創業專項擔保資金”;加強信貸支持力度;積極吸納民間和社會資金,支持和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
3.4 構筑全方位的創業平臺服務體系
建立大學生創業“綠色通道”。積極創造條件,為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提供優質服務。成立專門的窗口,提供創業指導、政策咨詢、項目論證、小額擔保貸款、跟蹤引導等“一條龍”創業服務。
3.5 建立先進的科技項目創新扶持體系
提供創業項目推介服務。采取政府開發、社會征集、個人提供、有償設計等多種渠道,廣泛征集適合各類人員的創業項目,編制和投資少、風險小、見效快,適合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項目資源庫,使有志于自主創業的大學生能找到適合個人條件的創業項目。
3.6 選好方向并提高自身創業素質
創業市場商機無限,但對資金、能力、經驗都有限的大學生創業者來說,要以冷靜理性的心態面對創業機會與項目,只有根據自身特點,找準“落腳點”,才能闖出一片真正適合自己的新天地。大學生創業必須積累管理和營銷經驗,積累創業知識,接受專業指導,提高創業成功率;面對市場的多端變化和激烈競爭帶來的挑戰、壓力,沒有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沒有艱苦奮斗的拼搏精神,沒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等創業心理素質,大學生創業是很難取得成功的。因此,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心理素質,完善創業人格是非常必要的。
參考文獻
[1] 陳歡,李奇.大學生創業教育淺析[J].沈陽干部學刊,2012(5):44-46.
[2] 陳文娟,姚冠新,徐占東.大學生創業意愿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2(9):86-90.
[3] 李麗.大學生創業勝任力培養途徑研究[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2(5):37-41.
[4] 趙金華,孫迎光.中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22年回顧與啟示[J].現代教育管理,2012(11):83-88.
[5] 鐘春果,李晶晶.當前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2012(3):115-117.
[6] 蔣欣,徐文琴.大學生自主創業及其存在問題的研究[J].經濟觀察,2012(8):24-26.
關鍵詞 大學生 創業平臺 建設
創業教育是指以開發和提高學生創業基本素質為目標,培養他們從事創業實踐活動所必須具備的知識、能力和心理品質等,使其成為具有開創性人才的教育。創業教育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很多潛在自我發展的機會,在創業過程中可以將所學文化知識和科學技術結合并學以致用,在不斷探索和創新中體現自我價值,增加實踐經驗,通過創業活動,形成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培養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同時,還能進一步認識自身缺點與不足,通過向他人請教,深入學習研究,最終成為全面發展型人才。這部分學生走上崗位,無論是選擇就業還是創業,都有望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綜觀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和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態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對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動回應,是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創新舉措。創業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離不開各種實踐教育平臺。要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我們需要建設各類大學生創業平臺,促進教育的實效性。
一、當前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大學生創業和創業教育是在國家不實行統分,就業實行雙向選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只有十多年。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從自身因素上看:(1)缺乏經驗。很多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具備較全面的科學文化知識,扎實的技術但缺乏東西市場變幻的能力,及從市場中獵取有價值的信息的能力、無法全面的掌握市場需求。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適應瞬息變化的市場,創業者必須經過一個漫長的磨練。創業的最終結果是勝者繼續生存,敗者淘汰出局。缺乏社會經驗的大學生缺乏事物的應變能力,市場的變化往往是瞬息萬變的,如果不能經受住市場變化帶來的沖擊,一旦經歷多次的失敗和挫折,沒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不知道該如何改進,從而失去創業的信心,甚至會放棄創業。(2)心態不成熟。創業剛剛起步,很多學生往往會表現盲目樂觀,過分自大或以自我為中心。在判斷失誤的觀點上帶有一定的主觀思想和盲目性,對行業要有深度的審視,對市場更需要深刻的了解,大學生創業除了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術知識,更需要具備好的創業心態,不可視野狹窄、過于自負,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敢于直面挫折和失敗。(3)缺乏綜合能力。大學里的課程安排是以專業劃分的,除了公共課程,不同專業之間的課程差別明顯,大部分學生熟悉的課程只停留在本專業,對其它專業課程較生疏或知之甚少,且大學生需要在大學期間注重能力的培養。如人際交往能力、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大學生不熟悉經營“游戲規則”,技術上出類拔萃,但理財、營銷、溝通、管理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要想創業獲得成功,創業者必須技術、經營兩手抓。從外在因素看:(1)資金問題。缺乏資金往往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頭等問題。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可以來源于銀行貸款、風險投資、典當融資、股權融資和融資租賃等渠道。但當前大學生創業者的資金只能來源于自有資金,親戚朋友的借款或其他私人股權投資,而得到社會資本支持的微乎其微,這樣導致創業啟動金的擁有量極為有限。由于大學生自身沒有資金儲備,創業很難進行,即使有了資金來源,但對資金的利用往往沒有很好的規劃,使用不合理產生的后果將會打擊投資者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信心,阻礙大學生創業的可持續發展。(2)缺乏專業培訓。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課程,激發學生形成自主創業的意識,但由于教師創業的實戰經驗不足,學生在自主創業的過程中不容易得到正確的專業培訓和指導,在自主創業過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3)缺乏實踐機會。學校創造很多的學習機會,但都停留在表面知識學習階段,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所起的效果不明顯。比如,學校組織學生到公司實習,對于公司來說,學生只是一個觀摩者,公司只會提供一些表面的東西或干一些苦力活,不可能了解公司的內部運行機制。
二、搭建大學生創業平臺的建設與思考搭建有利于大學生創業平臺,努力培養促進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環境,通過加強創業培訓和創業指導等措施,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業知識,不斷促進大學生創業,提出對當前大學生創業平臺的建設和思考。1.教育平臺轉變傳統觀念影響,提高大學生創業思想認識。當前大學生多數人形成安于現狀、缺乏開創、拼搏的精神。要把創業意識早進大學生頭腦、進課堂、進實踐,不斷提高他們的技能和綜合素質。一方面,建立健全課程體系,適應市場需求,不斷的創新;另一方面,聘請行業專家和企業總經理到學校舉行講座,他們對市場具有較強的洞察力、精湛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術,通過形象生動、真實有趣、深入淺出的演講,提供給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工作態度,對學生的創業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聘請優秀畢業生回校為學生做“創業教育”的報告,大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應從入校開始抓起,新生入學就進行創業教育,教學和實踐有機結合。通過優秀畢業生的交流和傳授經驗,為在校學生樹立榜樣,樹立創業意識,最終達到良好的創業教育的效果。2.咨詢平臺依托多種咨詢平臺交流學習。招生就業處提供政策、訪談和創業故事、中國大學生創業網等咨詢信息和網絡交流;也可通過創業刊物和教材等交流;充分利用網絡的時代為大學生創業搭建創業實踐平臺和交流咨詢學習平臺。3.培訓平臺提高大學生創業就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大學生不缺乏創業激情,但創業能力普遍缺乏,如職業規劃、職業技能培訓、專利和考證培訓等。全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建立有效的創業教育和指導,使產、學、研有機結合。聘請企業老總為指導團隊,大力開展大學生創業培訓。校企聯合支持學生創業,結合專業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特點,為學生提供一些特色的創業培訓內容,學生結合創業培訓內容和專業特點,各自提出創業計劃,企業對創業計劃進行評審,通過的同學可得到企業的資金支持,或者提供物資供應,企業老總定時對創業項目進行檢驗,并適時給予指導。4.項目平臺開發、整合大學生創業,通過大學生去創業實踐體驗賺錢樂趣。目前,學校創業項目少,創業服務機構少。學校需要整合資源,發揮優勢。一方面,以開展創業項目征集,優秀展示推介活動。通過對往屆畢業生創業項目的收集與展示,讓畢業生了解本專業創業前景。同時對在校學生的創業計劃進行征集,并利用就業服務場所開展常態化的創業項目展示推介,搭建信息交流平臺,是創業項目與大學生創業者進行有效對接。另一方面,學校每年有100項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行動基金資助項目,學生可以自行申報。學院結合專業與昆明正大有限公司和云南神農農牧集團積極探索,成立“昆明正大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和“神農集團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每年共支持50項,學生對項目申報和順利結題,受資助者不僅在其中得到了鍛煉和實踐,并從中獲得較大收獲,取得了良好的效益。5.資金平臺目前,大學生創業的資金來源主要集中在自籌資金、私人的投資和非正式投資等。為了大學生提供資金支持,提供擔保貸款服務是最重要的一環。成立大學生創業基金,落實大學生創業政策。涵蓋了稅費減免、貸款擔保、財政補貼、創業培訓等多方面,基本形成了引導扶持激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體系。并調動多方積極性,多渠道拓展大學生融資渠道,從而使大學生創業資金有渠道,有保障。6.孵化平臺成立創業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系統服務。依靠政府和學校,企業創建“準就業”實習機制。努力為所有的大四畢業生提供一個適合自己專業方向的實習基地?,F在實習基地已經成為學生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縮短了畢業生與社會的差距,彌補了畢業生就業時工作經驗的嚴重不足,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素質。加強預就業見習基地建設,組織學生參加創業實訓。我院聯系多家用人單位,設立預就業實習基地,組織學生利用假期、生產實習等到企業實踐。請企業單位安排每個大學生到各部門滾動學習,了解公司運作流程。7.活動平臺每年暑假組織開展三下鄉活動,完善校企聯合“三下鄉”。為更多學生提供和社會接軌機會。學院加強與更多企事業單位往來,開創一些新的活動,加大“三下鄉”規模,培養學生的“創業、創新和國際競爭能力”,讓學生在學校內就積累更多社會經驗,了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和市場行業情況?!澳M公司”提升創業能力。大學生通過“模擬公司”創業活動,可經歷企業的全部業務操作過程,了解和體會創業過程中的每個環節、每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及相互聯系,而不必承擔任何經濟風險。在虛擬環境中,創業大學生可以驗證創業項目,經營管理創辦的企業,完善企業運營規劃。一旦模擬成功,就可以照搬到現實中來,從而降低創業風險,提高創業成功率和企業存活率。這種活動,對提高學員的實操能力,增強工作經驗,提升創業素質和能力,形成“我要創業――我能創業――我能成功創業”的良好社會氛圍。8.大賽平臺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業模擬沙盤、模擬招聘大賽、簡歷制作大賽、創業辯論賽和各種“挑戰杯”計劃大賽等,吸引更多的在校大學生關注創業,并參與到其中。多組織新穎的、實際的創業比賽,給大學生提供鍛煉機會,形成大學生在校創業氛圍環境,提升大學生創業綜合素質和能力。9.服務平臺搭建服務平臺,促使大學生創業有助力。依托學校、教育廳和政府積極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咨詢、各類扶持資金申請、企業登記注冊、融資、商務等服務,扶助大學生創業發展。法律咨詢及市場開發等方面提供跟蹤服務。創業這條路是很艱辛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從現在做好準備,創業是為了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機遇與風險并存,充滿挑戰,要因人而異的指導。高校搭建各類更多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大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找準創業“切入點”,提高自身的創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就能促進就業和創業成功的機率,促進社會穩定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振軒.就業指導與創業教育[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教育;創業實踐;影響因素;政策導向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3-085-03
創業是社會進步的表現,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內在要求。黨的十七大就明確提出了“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為各類創業者指明了方向。作為社會就業群體中最具創業優勢的大學生。應正視目前的社會現實以及面臨的機遇,創新創業,奮發有為,實現人生和事業的科學發展。
一、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分析
近年來,隨著觀念的轉變和社會競爭的加劇,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高校普遍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以及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為龍頭的創新創業活動,對激活大學生的創業意識也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據最近一項在校大學生調查顯示:有80.2%的大學生認為高校應該鼓勵大學生創業,有55.4%的在校大學生有畢業后創業打算,但實際結果卻有很大的差異,大學畢業生有自主創業意向的比例僅為15.8%,有3.3%的學生選擇“不知道干啥”,1.4%的學生選擇“其他”。而真正能夠堅持下來并成功創業的僅為2%-3%。而發達國家大學畢業生的創業率在20%以上,并且成功率較高,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其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創業教育及創業指導的相對薄弱,影響了大學生創業的發展
創業教育及創業指導是創業的先導,廣泛的認同和扎實的基礎是創業不斷前行的重要條件。就目前各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和創業指導的情況來看,形勢不容樂觀。調查顯示,大學生對高校創業教育和管理基本滿意的僅有37.9%,不了解的占30.8%,不滿意的占19.7%??梢姡髮W生對高校創業教育和管理的認知度和滿意度不高,也可以從側面反映出高校創業資源仍未得到合理的配置。首先,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大多還不夠清晰,多數高校沒有獨立的創新創業教育學科,沒有專門的創業教育方面的教學大綱和固定的教材,開設的創業類課程不系統,與專業結合度低,并且課程的隨意性較大,用創業活動代替創業教育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少高校往往較看重少數學生的創業競賽成績和學生創辦公司的數量,而忽視對大多數學生系統的創業精神的培養。因為,在校創業并且能獲得成功的畢竟是極少數,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在教育資源相對緊張的情況下,高校的創業教育和創業指導帶有功利性就不足為奇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教育和創業指導還沒能很好地落到實處,沒有形成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大氛圍。其次,高校的創業教育和創業指導本身也處于一個尷尬局面,一方面,由于學科地位的不確定,導致資金投入受限,影響創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創業教育和創業指導的師資隊伍也存在諸多問題,專職教師少或根本就沒有專職教師的情況還較為普遍,并且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既有創業教育理論,又有創業實踐經驗的教師更是鳳毛麟角,難以滿足學生創業的求知需求,一些不切實際的指導甚至會誤導學生。在這種格局下,學生的創業往往比較盲目,中途夭折或誤入歧途(傳銷、灰色中介、倒賣車票等)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些都應該引起高校及社會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對思想啟蒙和文化引領者的高校來說,其創業教育和創業指導更顯得任重道遠。
(二)創業氛圍與創業機制的缺失,限制了大學生創業的發展
創業在我國來說,仍屬于一個新生事物,其中有諸多不確定因素,全社會還沒有形成一種崇尚創新、鼓勵創業的良好氛圍。作為一個文化傳統相對保守的國度來說,我國的國民創新創業意識還亟待提升。創業對在校大學生來說既滿懷憧憬又飽含艱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風險投入。一方面,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金等;另一方面,很可能會顧此失彼,除了留下經驗和教訓,其他方面輸得很慘。所以,很多人一開始就不看好在校大學生創業,這其中主要的壓力來自大學生家長和親友。在他們看來,花錢甚至是借錢讓子女上大學是為了將來“找”個好工作的,要“創業”也未必要上大學,更何況創業風險較大,即使要創業那也是以后的事情。同樣,大學生創業也會有來自學校的壓力。近年來,政府和高校都在呼吁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增強創業意識,主要是從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高校就業率以及維護社會穩定出發的,不少高校對大學生創業雖有一些鼓勵政策,但雷聲大雨點小,大多停留在允許學生停學創業、提供辦公場所上,還缺乏支持大學生創業的實質性利好措施,如抵算學分、擔保融資、校內孵化等,其真實想法還是希望大學生畢業后創業,而非在校期間創業,大學生創業大多處在自生自滅狀態。由于大學生創業起點較低,科技含量不高,還可能與所學專業沒有太大關系,因此在不少人眼里仍屬于不務正業的“瞎折騰”。大學生在校期間創業自然是困難重重,捉襟見肘。特別是在創業與學業發生沖突時,領導、教師、同學就會出來做工作,使創業的學生處在一種不利的輿論氛圍和壓力之中,進而使創業更加艱難。機制的缺失也是影響大學生創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到目前為止,國家還沒有一個專門針對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政府部門雖然出臺了不少的優惠政策,但這些政策大多分散在各個地區和部門的文件中,并且主要是針對畢業后創業的大學生,而且政府部門主動地宣傳、服務還不夠,有些政策的主體和職責不明確,可操作性差,有將近70%大學生幾乎不了解這些政策,即使畢業后創業的大學生也很少清楚和很少享受這些優惠政策,對在校大學生就更難得到其實惠了。
(三)大學生自身的局限性,制約了大學生創業的發展
創業對大學生是一個全面的挑戰和艱難的考驗,它對創業者(團隊)的綜合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如敏銳的眼光、過人的膽識、新穎的理念、獨特的項目、優秀的團隊等。然而,當代大學生大多是從學校到學校,所擁有的主要是書本知識,還缺乏實踐鍛煉,社會閱歷淺,人脈關系少,管理能力弱,對創業的艱巨性和復雜性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準備等,是創業大學生存在的通病。好的項目是成功創業的關鍵,“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是創業項目選擇的著眼點,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及其運作能力,如有出其不意的好點子,有擁有知識產權的好項目等,然而這一塊目前還是創業大學生的軟肋。不少大學生的創業還停留在低層次、低水平,不能做大做強的原因就在于此。團隊是影響和制約創業成敗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團隊成員追求的一致性、氣質和性格的相容性、知識結構互補性都直接影響團隊合作的效果,這對身為獨生子女的當代大學生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此外,社會認可程度低,也是大學生創業發展艱難的重要制約因素。目前,大學生創業還處在起步階段,一方面由于宣傳不到位,以及相應的政策法規不健全,使得不少單位和個人對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它所能承擔的社會責任持懷疑態度,因而,大多數不愿意和學生公司打交道,認為可信度低、風險大,學生公司(學生創業)只能在夾縫中生存;另一方面由于社會上誠信意識的缺失,殃及大學生創業,再加上機制的不健全以及大學生創業鮮有成功的先例,大學生創業難以得到風險投資的青睞,也使得大學生創業舉步維艱。
二、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對策思考
大學生創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與創業教育、創辦企業及其運作、政策導向等重要環節有著直接的聯系,梳理并反思這些環節對進一步推進大學生創業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如果說創業的本質是創新,那么,創業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創新創業精神的培養以及創新創業基本技能的訓練,其定位和作用決定了大學的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成為高等教育主流教育體系中的一部分,是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創業教育應該注重兩個結合:一是點面結合,既要注重精英的培養、典型的打造,以發揮其示范及輻射作用,更要注重面上的廣泛受益,培養創新創業扎實的群眾基礎。不能只進行針對少數有創辦企業潛質學生的技能性教育,而應面向全體學生的綜合性教育,為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二是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相結合。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是相輔相成的,忽視系統的創業教育,僅僅局限于操作層面的技能訓練,不利于學生創造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創新創業學科地位的形成;而缺乏創業實踐的創業教育,無異于紙上談兵,勢必影響創業教育的效果,延緩有創業欲望學生積極創業的步伐。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點和方向
大學生創業是一個多贏格局的大好事,它既是時代的召喚,也是大學生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體現,更是高校人才培養的必然產物。因此,高校應義不容辭地擔當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任。首先,高校應明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應以不斷培養大批具有創新創業精神并初步掌握創業技能的人才為重點,以培養更多的、潛在的創新創業者為目標,來開展系統的、全面的創新創業教育,其重點在于轉變觀念,提升大學生創業意識、創業技能及其綜合素質和能力。當然,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意味著倡導和鼓勵大學生畢業離校就去創辦企業,而是培養創新創業素質,一旦時機成熟,就能脫穎而出。其次,高校要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盡快設立獨立的創新創業學科,加大資金投入和師資隊伍建設,編寫本土化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將創新創業課程盡快納入正式課程序列。同時要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加強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和孵化基地建設,以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與水平。
(三)大學生創業的切入點
大學生在創業之初充滿激情,也會得到來自不同方面的一定程度的呵護和支持,但創業者一定要清醒地明白,激情會退去,呵護和支持也會衰減,作為創業者最終要回到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現實中來?!案咂瘘c、高技術、大資金、大規?!钡膭摌I模式固然好,但目前顯然還不適合大學生創業。因此,大學生在創業之初,就應該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立足現實,緊緊依靠母校的指導和社會的支持,積極尋找和打造適合自己的、能夠充分發揮自己專長的、能夠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和少許資金啟動的特色項目,并通過自身的努力,使公司正常運轉起來,并發展下去。只有發展起來了,才有可能爭取更多的支持,拓展更大的成長空間,使創業企業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
(四)政府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中的作用
政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態度及導向直接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發展的生態及質量,政府應從戰略的高度發揮積極的導向作用。第一,政府可以通過明確的導向和創新創業軟環境建設來進_步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如制定全民的中長期創新創業發展規劃,積極打造創新創業文化,樹立創業典型,形成全民崇尚創業、勇于創業、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積極支持高校設立獨立的創新創業學科,適時出臺專門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政策,降低大學生創業門檻和創業成本,提高創業企業的存活率。第二,政府要進一步完善大學生創業的服務體系,積極搭建大學生創業的實踐平臺,建立“一站式”服務,明確各“節點”職責,增加大學生創業者獲得建議、信息、指導、孵化的可能性。第三,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吸引民間資本,以擴大創業投資規模,優化創業投資結構,重點應加快創業投資的發展,從而解決大學生創業融資難的問題。第四,政府應積極建立并完善創業失敗人員救助機制,設立創業失敗人員救助基金,加大社會保障力度,保障創業失敗人員的基本生活。調查顯示,大學生創業者中41%屬于生存型創業,這部分人創業風險的承擔能力比較弱,應加強保障機制建設以減少創業者的后顧之憂,防范不穩定事件的發生。
關鍵詞:創業 實踐活動 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9-0121-02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的就業結構與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之高校不斷擴招帶來的就業壓力,自主創業已經成為大學生就業的新形式。盡管政府和學校均給予大學生創業大力的支持,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概率仍然很低。創業實踐是創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對大學生創業實踐的研究能夠體現創業教育的成果,也能夠對創業教育進行檢驗,并促進創業教育更好的發展。為此,本課題組從對大學生創業實踐案例的分析入手,分別從主客觀兩個角度對大學生創業實踐失敗或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與正在指導的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相聯系,對比總結他們共同的特點,并對學校以及學生如何提高創業實踐能力提出了建議,希望能夠對正在實施的創業訓練及創業實踐起到指導和借鑒作用。
一、明確創業創新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對大學生創業實踐案例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很多的大學生在創業時并沒有創業理論的基本知識,這就使他們在創業時是在沒有理論指導的情況下盲目地開始實踐活動,也導致了在創業過程中沒有有效的管理體系,如團隊管理制度、市場拓展方案和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因此我們課題組在實施大學生創業教育時非常重視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即根據大學生的創業需要,明確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將人才培養目標不僅定位在知識和技能,還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動手能力強,理論知識扎實,敢于創新,有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級人才。
二、構建并實施創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只有通過構建創業創新教育的課程體系和實施大學生創業創新訓練,才能形成創業創新教育體系,實現以構建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精神為宗旨的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在課程體系的設置上,我們加大了課程改革的力度,打破了原先的偏重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課程設置體系,創新了課程內容,使得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創業知識的獲得能夠很好的融合,學生不僅能夠獲得創業知識,同時還能夠提升其創業創新素質與創業創新能力。我們在2014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過程中對知識結構進行了拓寬,以提高大學生的創業創新素質。在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我們在注重創業知識獲得的同時也注重了課程設置的柔韌性及靈活性。
三、組建適應創業創新教育發展需求的師資隊伍,指導并實施有針對性的創業訓練
課題組的全體教師組成了創業指導團隊,分別在11、12、13級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進行試點,我們選擇了有意創業的同學成立了創業小組。創業指導團隊的全體教師進行創業教育相關理論的研究的同時,同時對創業小組進行創業理論的講授、分析創業案例、指導學生市場調研、指導創業計劃書的撰寫,指導學生參進行創業模擬實踐,并作為創業導師直接參與之后的創業活動;同時我們也聘請了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導師,由他們給予創業大學生實踐和政策方面的指導。通過這種方式的指導和傳授,我們向創業小組的學生直觀、生動地展示成功創業者的創業精神、創業方法、過程和規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自主創業意識,樹立全新的就業觀念,原創業小組部分成員現已成功自主創業。
四、 學校應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所需硬件設施的建設并應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
學校應為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施提供場地,如創業實驗室、大學生創業基地、大學生商業中心等。在研究的典型案例中,重慶工商大學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的場地,可以讓大學生在真實的創業環境中不斷積累。對部分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學校應為其提供將創業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如在研究的典型案例中,重慶工商大學根據學生需求,由學校出資為學生成立的書報亭,不僅可以解決大學生的生活困難,同時也為他們將所學創業內容應用于實踐提供了方便。同時,學校還應與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使得大學生的優秀創業項目能夠得到企業的支持并最終走向成熟。
五、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培養其團隊意識
從我們的創業實踐及其他高校的創業實踐案例中可以看出,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不僅需要創業知識的學習,同時還需要自身經驗的不斷積累。擁有良好創業能力及素質的大學生在創業實踐的過程中能夠較好的處理自己的情緒并很好的解決問題,因此大學生應當不斷的提高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例如與人溝通能力、和平相處的能力、互相幫助與協作的精神等。這些能力的培養不能僅依賴學校創業教育,學生自己更是應該在學習生活中有意識的去培養自己這方面的能力。創業小組的學生幾乎都樂于參與學生社團活動、志愿者活動或學校組織的各種大型活動。在參加這些活動的過程中,他們不斷地積累與人溝通的能力、協作的能力,并逐步樹立了自己做事時的團隊意識。通過上述的案例研究我們同樣也可以發現,那些積極參加社團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的大學生在創業的過程中,往往很注重團隊的作用,很懂得與團隊成員的合作。
六、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開拓視野,提升其創業創新能力
我們在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創業實踐活動的同時,還應鼓勵他們參與寒暑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能認識到通過這樣的活動,他們可以了解社會、觀察社會,不斷提高自身的創業實踐能力。通過對創業小組成員的了解及創業實踐案例的調查,我們發現絕大多數創業成功的大學生均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和較為豐富的創業實踐活動經驗,對社會需求及自己所要創業的行業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創業項目的選擇上他們敢嘗試別人所不敢嘗試的東西,而不是簡單半復制別人成功的模式,他們幾乎都是在資金和技術沒有任何優勢的情況下做到成功創業。他們能夠做到在把握好自身學習的情況下多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自身的社會知識,增強自身的創業實踐能力。
七、引導大學生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樹立創業自信心
我們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大學生有創業的想法,但是很少有人去實踐,究其原因,缺乏自信心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我們應當引導大學生應當結合自身所學專業,樹立自主創業的想法,并且通過日常學習中的不斷積累,明確自身的創業方向與優勢,通過自身的不斷積累,創業自信心自然會逐漸形成。
參考文獻
[1]柳雪梅,徐立青,大學生創業與高校創業教育,市場周刊,2011,(3)
[2]張偉東,何智聰,高職生創業創新教育模式探究,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