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2 15:37:48
序論:在您撰寫財務風險摘要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至今為止的研究成果表明,源自國債和赤字的財政風險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國債余額和赤字分別占當年GDP的比重;二是政府的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狀況。2002年3月,財政部在向人大做的2001年決算和2002年預算的報告中,明確公布了國債負擔率和赤字率兩個指標。2001年中央財政赤字259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債務余額15608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6.3%。從這兩個指標來看,與國際上許多經濟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相比,財政風險并不是很大。從政府的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來看,現有國內的研究成果和國際組織、經濟學專家對中國的研究成果表明,這部分債務占GDP的比重約為75~125%左右(世界銀行:1998年,劉成:2000年)。將這部分債務進行國際比較,隱性及或有債務的指標也不是很高。以美國為例,大致與我國公布的國債負擔率和赤字率同一口徑的聯邦債務率,目前在50%左右,1993年底的聯邦債務大約為3.2萬億美元,但是如果考慮隱性債務,聯邦債務幾乎是官方數字的3倍(哈維·S·羅森:《財政學》)。國內的研究成果反映,許多國家政府隱性及或有債務規模都很大(劉成,2000年),與此相比,中國政府的財政風險并不是很大。
上述的判斷已經基本形成共識,無論從官方公布的數據,還是經濟學界研究的成果,可以說已經為人所認識的政府赤字和債務表明,盡管隨著債務的擴大,財政風險在積累,但是短期來看風險不大。
二、沒有認識和計算的政府財政赤字
首先,需要從基本概念說起。重溫什么是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現代經濟學、財政學理論中的定義是,財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數量。當政府形成財政赤字時,它就必須向公眾舉債來支付其款項。為了借債,政府需要發行債券,即用以承諾將來償還的一種借據。政府債務指政府借款總額或累計額。理解赤字和債務的關鍵點在于:政府債務是政府應付款的存量,而財政赤字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而形成的新債務流量(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宏觀經濟學》,第16版)。我國自1993年起,規范了財政赤字的彌補辦法,即全部由發行國債來彌補赤字,而不準許向銀行借款和透支,自此上述定義完全可以適用于我國。
按照上述的定義,我們從下面的表格數據中會發現一個重要的矛盾和問題。
表1
我國1998年以來的財政赤字、國債規模與增長率一覽表?
對于上表中的數據要做如下說明:表1中的財政赤字和國債的絕對量是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匯總后的數字,即不是中央財政赤字,國債中包括中央代地方發債的數量。另外,1998年和1999年的赤字數口徑與2000年、2001年有不可比之處,原因是前兩年的赤字中不含國債的利息支出,自2000年起,每年的國債利息支出改為列入財政支出,作為財政赤字。如果按照1998和1999年的赤字口徑計算,將形成表2的情況。
表2
按可比口徑計算的財政赤字及增長率
從上述兩個表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矛盾,財政赤字與政府債務呈現反向變化,即財政赤字的增長率自1999年起明顯趨于降低,2001年甚至是負增長;而國債的增長率卻呈現提高的態勢。下面圖形反映的更為直觀。
圖1
赤字增長率與國債增長率
對于這個矛盾如何解釋?從理論邏輯推理來看,國債發行的總規模包括彌補當年赤字和當年需要還本付息的數額,如果國債總規??鄢€本付息的數額后,彌補當年赤字的國債數應該與財政赤字數額大體一致。我們看一下表3。
表3
扣除還本付息后的國債數額與財政赤字的比較
注:為了計算和比較的方便,小數點后四舍五入,不影響基本結論。
從表3中可以看出,歷年的扣除還本付息后的國債數額都明顯大于當年的財政赤字數額。那么這些差額應如何解釋呢?顯然,國債只能用于彌補財政赤字,按照基本的理論概念,我們只能推斷,在年度的國債發行總額中有一部分赤字沒有反映在財政赤字總額中。那么哪些國債沒有反映為赤字呢?我們分析的結果是,由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務,反映在總債務規模中,但是這部分地方政府債務背后的財政赤字卻沒有反映在赤字總規模中。詳見表4中的數字對比。
表4
地方政府債務與表3中差額的比較
從表4中看到,除了2000年的差額數小于中央代地方發債的數額外(對此目前筆者還沒有很好的解釋答案),其余3年的差額數均大于中央代地方政府發債的數額。筆者認為,從理論上講,中央代地方政府發債,實質上就是中央代地方政府打了赤字。這些赤字肯定沒有記入中央財政赤字,關鍵的問題是它們有沒有作為赤字在地方預決算中進行計算和匯總。我國歷年來的地方財政匯總都是收支平衡或略有結余的,從來沒有赤字。這里存在兩種可能的情況:一是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發債的數量根本沒有作為地方政府的赤字計算;二是已作為地方財政赤字計算后,地方財政匯總是平衡或結余的。從前面分析和表4的情況推斷,筆者認為第一種情況的可能性很大,根據對財政機關的官員調查,證實了筆者的推斷。由于地方債務計算在債務總規模中,而地方債務彌補的赤字沒有計算為地方財政赤字,因此年度的政府債務總規模就大于了財政赤字規模。
如果上面的推斷成立,那么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相互有聯系的結論:一是目前我國公布的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匯總后的財政赤字沒有包括地方財政赤字,因此公布的赤字數和赤字占GDP的比重可能被低估了;二是地方財政的平衡或結余是虛,而存在赤字是實。
三、財政的風險將出在缺乏有效管理的地方政府赤字和債務
為什么不將地方發債計算為地方財政赤字?首先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預算法》的約束。我國《預算法》中規定,地方財政必須實行收支平衡,不能出現赤字。排除近年來基層財政的債務等情況不說,僅就中央代地方發債而論,由于這筆債務的償還主體是地方政府,即債務人是地方政府,其實質應作為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如果因為《預算法》規定的原因,將地方政府債務不明確作為地方財政赤字,這勢必會人為地縮小國家財政赤字的規模。其次,與目前政府預算會計實行的是收付實現制,而不是權責發生制有關。由于收付實現制是以現金的實際收付作為確認當期收入和支出的依據,在這種記賬基礎下,財政收支只包括以現金實際支付的部分,并不反映那些當期雖已發生,但尚未用現金支付的政府赤字和債務。這樣既不利于準確地反映地方政府財政的整體狀況,更不利于防范財政風險(“我國預算會計制度的深化改革”,政府會計權責發生制課題組,2002年第5期《財政研究》)。
從目前的地方政府財政狀況看,我國許多地方政府尤其是中西部的地方政府可能將長期存在赤字和借債情況,這就需要各個地方政府在財政預算中對赤字及引發的債務實行嚴格和科學的管理,如同中央財政對中央債務的管理一樣,要有相應的管理機構和一套專門的管理和運作辦法。據我們2001年對江蘇、陜西、山東、浙江、遼寧等省的初步調研,目前許多地方政府已經對其自身的政府債務管理引起了高度的重視,并采取了一些管理的辦法。但是,由于預算法及現有預算會計管理制度跟不上新產生的政府借債融資的情況,多數地方政府的做法是將債務的借與歸還在預算收支表的線下進行反映,財政廳(局)內也缺乏專門人才進行債務籌劃和管理。
另外,地方政府的債務歸還問題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中央債務多數是通過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歸還的。地方政府沒有舉債權,目前中央轉貸給地方政府的世界銀行部分貸款已到期,許多地方各級政府是通過當地的稅收、收費、以及出售政府資產來歸還貸款。對于中央代地方發行的國債,投資有效益的項目,其收益可以作為還債的資金來源,但是有相當多的投資項目只有社會效益,恐怕還債的資金主要還是來自當地的稅收或收費,或者采取出售政府資產、借新還舊進行運作。總之,地方政府在債務的歸還上,與中央政府相比,其可操作的空間相對有限。這就更加提醒我們要關注地方財政的債務風險,既便目前僅就中央代地方發債這部分債務總量大約在1700~2000億左右(不包括縣、鄉基層財政的債務),規模不是很大,但其積累的速度和由于體制、法律約束而造成的管理空隙,值得引起高度重視。否則,在中央財政風險不大的“高枕”上“無憂”,地方財政的潛伏風險一旦突發,帶來的將是整個國家財政的風險。
四、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和結論,為了防范財政風險,特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 修改《預算法》。由于近年來預算管理辦法和體制的實際變動較大,現有《預算法》中的一些條款規定脫離了實際預算管理活動的需要,使得這些法律成為建立規范的新的管理制度的桎梏。規定地方政府要作到財政收支平衡、不準出現赤字就是比較明顯的例子。為了增強地方財政收支的透明度,建立規范、嚴格的債務管理制度,防范地方財政風險,乃至整個國家的財政風險,應該對《預算法》中的相關條款進行修改。最起碼,中央代地方的發債應體現為地方財政赤字,并且在中央與地方預算匯總時,這部分地方財政赤字也應計算在內。
關鍵詞:醫院 負債經營 融資 財務風險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5-183-03
今天的醫院正處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之中,尤其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醫療市場逐漸開放,民營、外資和合資醫療機構陸續興辦,使我國未來醫療市場的競爭將更為激烈。而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的醫院以公立醫院為主,作為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業單位,不能僅僅考慮自身的利益,更要考慮其社會效益。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自有資本相對短缺而政府投入又十分有限的新形勢下,醫院要謀求發展,提升服務水平,解決資金短缺的難題,采取負責融資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手段。目前,負債經營已經廣為我國醫療機構所用。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所選取城市醫療機構的資產負債率均在20%以上,其中湖南更是達到了34.69%??梢?負債經營已經成為醫院一種重要的運營方式。但負責經營必然帶來的是財務風險的增加,一旦負債融資失控,出現無法按時支付到期債務、甚至資不抵債的狀況,將會嚴重制約著醫院的發展,甚至導致醫院的破產。因此,醫院在負債經營中,如何進行財務風險控制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醫院負債經營的必要性
1.宏觀環境的變化促使醫院實行負債經營。隨著衛生體制改革的推進,醫院早已脫離了靠政府政策支撐運營的年代。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沖擊下,醫院不可避免的要進行一次轉型。計劃經濟模式難以適應市場的發展,取而代之的是市場經濟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資本運營作為市場經濟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醫院的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拓寬醫院的融資渠道,對醫院抓住機遇快速發展,加快科技進步,提升服務水平,存在著積極的意義。與此同時,當前醫院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事實是政府衛生事業的主要投入方向由從醫療服務等個人衛生服務轉變為疾病控制、衛生監督、婦幼保健、醫療保障等公共衛生服務,大多數醫院從政府得到的財政補助資金正逐步減少。資金的短缺也迫使醫院必須采取負債經營的模式。
2.實行負債經營可以提高資金的效用。首先,醫院實行負債經營可以在短時間內籌集到較多的資金用于擴大醫院規模,更新醫療設備,提升服務水平;同時,籌集的資金可以彌補由于醫院補償機制不足所帶來的資金短缺,減輕醫院因政府財政撥款和醫療價格調整所帶來的壓力。其次,負債經營可以有效的利用財務杠桿的效用,提高醫院的利益。由于醫院支付的債務利息是一項與醫院收益無關的固定支出,當醫院總資產收益率發生變動時,將會給凈資產收益率帶來更大幅度的變動。最后,負債經營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帶來的損失。當宏觀經濟處于通貨膨脹嚴重時期,貨幣必然發生貶值,而醫院的債務是以賬面債務為準的,這就將貨幣貶值的風險轉移到了債權人的身上。
3.實行負債經營可以增強醫院的活力。醫院實行負債經營,會給其帶來內在的動力和外在的壓力。一方面,醫院獲取了更多的資金,加快了資金的流轉;另一方面,固定的債務利息以及到期還款的壓力,會迫使醫院的管理層更加重視醫院投資項目的經濟效益,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采取多種方法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二、醫院負債經營的財務風險成因
1.醫院所處環境以及運營機制導致大量舉債。醫院作為一個經濟實體,舉債經營必然會帶來財務風險。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快速推進,就醫需求呈幾何級數上升,導致醫院供應不足,而醫院承擔部分社會責任,不得不大量舉債擴張,擴張債務不一定能取得相應的效益,這就導致了財務風險的增加。
從機制上來看,醫院大量負債是委托和道德風險的體現。大多負債經營的醫院是公立醫院,公立醫院的委托人是政府或直接管理機構,人是醫院管理層。一般來講,人存在兩種風險,一是逆向選擇,即醫院的管理層出于職業升遷、甚至政績考慮,最優選擇是大量的舉債。因為管理層只有在任期間取得良好的政績(擴大醫院規模,提高技術水平等),才能凸顯其管理能力。而要獲得這些好政績,最好的方式就是大量舉債,而不管負債是否合理。二是道德風險,由于職業生涯的不連續性,醫院管理層大量舉債,可能并不是為了醫院經營發展的需要,而是通過財務現金流、項目控制財務“漏出”,獲取私人利益。因而,委托機制造成了財務風險的增加。
2.盲目制定投融資計劃,外債過多。目前,我國醫院大都缺乏對投融資計劃的深入分析,往往只是憑借個人的主觀臆斷和經驗主義進行決策。由于在決策過程中缺乏對項目可行性的周密分析及所依賴的信息不全面,加之過分強調融資的效果而忽視自身的還款能力,很容易造成盲目舉債,導致醫院資金結構不合理,外債資金占總資金的比例過高等問題。此外,同城醫院互相攀比的現象比比皆是,醫院不根據自身情況而盲目引進先進設備,既浪費資金又難以收回成本,造成資源的浪費。一旦醫院出現大量壞賬,資金回籠慢時就極其容易引發巨大的財務危機,嚴重制約醫院的可持續發展。
3.醫院管理人員的財務風險意識淡薄。作為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在進行經濟活動中,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而負債經營更是會擴大財務風險。但在現實的工作中,很多醫院管理人員并沒有意識到這點,認為有錢在手,管好現錢就不會產生財務風險。風險意識的淡薄使得他們在資金的使用上往往過于隨性,出現財務危機時又沒有預先做好準備,難以化解危機,從而使醫院的經營陷入困境。
4.醫院角色定位模糊,市場競爭力不強。在我國,大多數醫院都是屬于公立醫院,是帶有公益性的事業單位,從理論上講是屬于非盈利性的組織。但是另一方面醫院要生存和發展,必須依靠醫療收入和藥品收入來維持,如果在進行負債經營的過程中,未來的盈利不足以彌補借入的資金成本,醫院就難以生存。在現實生活中,政府對醫院的定位偏重于公益性組織,為了解決群眾“看病貴”等問題,政府是不允許醫院有大量的結余的,在財政撥款十分有限的條件下,醫院這種半公益性半市場化的角色定位,無疑會大大增加財務風險。
5.宏觀環境復雜多變。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是醫院財務風險形成的外部原因,也是不可避免的原因。作為社會經濟體的一部分,醫院必然會受到它所處的宏觀環境的影響,尤其是經濟環境的影響。醫院融資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銀行借款,當遇到金融緊縮,銀根抽緊,借款利率大幅度上升時,必然引起利息費用劇增,醫院收益下降。這種由于宏觀環境復雜多變所帶來的收益不確定性,是造成醫院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財務風險控制策略
1.選擇適合的財務結構,改革醫院機制。財務結構分為三種:穩健型的財務結構,保守型的財務結構和激進型的財務結構。醫院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財務結構,不應為了盲目追求經濟效益而選擇激進型財務結構。醫院機制的設計關乎醫院的切身利益,醫院應多從降低財務風險的角度考慮去改革醫院機制。如績效考核制度的改善,醫院應該加強績效考核,不單一以利潤為考核指標,應結合其他諸多因素。否則醫院的銷售代表可能為了增加業績,盲目擴大銷售,對一些沒有償還能力的客戶進行銷售。表面上看利潤得到增加,其實已成壞賬。非但對醫院沒有效益,更會增加財務風險。
2.明確負債經營的目的,確定合理的籌資結構。醫院負債經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補償政府投入的嚴重不足,通過借債改善和提高醫院的醫療條件和技術水平,實現自身的升級,獲取更大的社會效益。這就表明只有當醫院借債所獲取的利潤足以補償其利息費用時,負債經營才是可取的。否則,一旦資不抵債,醫院很容易陷入經營困境,甚至破產。在明確負債經營的目的后,還必須確定合理的籌資結構。目前,醫院融資的渠道主要包括銀行貸款、融資租賃、職工集資等,醫院在選擇融資方式時,應該充分考慮融資的目的和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融資方式,以期最小化利息費用,減少負債所帶來的財務風險。
3.提高科學決策水平,適度控制舉債規模。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依據經驗主義拍板的方式早已行不通。一個正確的決策,可以讓醫院起死回生;一個錯誤的決策,也可以讓醫院破產清算。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才能夠讓醫院籌集的金額用到最緊急的地方,讓資金的效用最大化。在作出決策前,醫院管理人員應該廣泛聽取員工的意見,實事求是,充分衡量舉債的效益和風險,既考慮醫院的眼前利益更要兼顧長遠的發展。舉債規模不足,難以帶來財務杠桿的效益;舉債規模過多,醫院會疲于應付利息費用而阻礙其發展。適度的舉債規模才能既有效的控制財務風險又充分的利用財務杠桿,從而獲取更大的收益。
4.增強全員風險意識,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由于外部環境處于不斷變化當中,醫院必然會出現實際效益與預期效果發生偏差的時候。當發生重大財務危機時,醫院如果沒有任何防備,就極其容易無法按期支付款項,不但影響醫院商業信譽,嚴重時更會導致醫院破產清算。因此,醫院的全體員工,尤其是管理人員,應該正確的看待財務風險,樹立強烈的風險意識。當醫院賬面利潤增加時,不能盲目樂觀,應該認真分析利潤來源,控制應收賬款量,并且科學的估測存在的預期風險。風險管理的重點在于事前的預防,而不是事后的處理,醫院在負責經營的過程中,建立全面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非常必要的。各個醫院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收集財務信息,對醫院的資金流向、運營情況、償債能力、發展潛力等敏感性指標進行全程跟蹤,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風險,有效的將風險遏制在輕微時期。此外,可購買相應的職業風險基金,減低突發事件對醫院的影響。
5.完善會計核算系統,加強內部控制。會計信息是醫院管理人員做出正確決策的信息基礎,也是建立風險預警機制的基礎,會計信息失真是造成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原因。然而在現實當中,會計基礎工作并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某些小醫院甚至沒有專門的財會人員。醫院要在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中降低自身的財務風險,第一步就必須把會計基礎工作做好,注重加強管理會計職能的發揮,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方面應有意識的向財會工作傾斜,充分發揮財會人員的管理職能。另外,醫院應制定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并保證實際中的工作按照計劃有效的運行。比如醫院應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盤點存貨和固定資產,以保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同時醫院應加強內部機構的設置,條件允許的,應單獨設置內部審計機構,加強對會計和財務工作的監督,降低財務風險。
6.強化醫院的資產管理,保證現金的流動性。醫院的資產主要包括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固定資產是醫院開展醫、教、研的基礎,也是醫院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固定資產的購置金額比較大,一般多采取分期付款或融資租賃的方法。因此,醫院除了要做好詳細的投資計劃,規劃好現金的分配之外,還是加強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增強其使用壽命。流動資產管理與醫院的日常經營緊密相關,是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環節。醫院的流動資產周轉速度快,說明其資金流轉狀況良好,短期償債能力較強。為了加快流動資產的周轉速度,一方面醫院要加強對應收賬款的管理,根據病人的實際承受能力以及病情輕重來進行治療,避免出現過多的欠費,同時加強對住院病人的預交金管理和做好催交欠費工作;另一方面,醫院要避免過多的存貨,通過有效的信息系統判斷各類藥物的需求量,以提高藥物存貨的周轉速度。
參考文獻:
1.趙紅梅.醫院負債經營中的財務風險預警與管理[J].會計之友,2009(7)
2.高潔.國有醫院負債經營的幾點思考[J].中國衛生經濟,2003(8)
3.韓燕.醫院資金緊缺的原因及對策[J].中國衛生經濟,2003(9)
4.郁慶意.醫院負債經營與償債能力的初探[J].衛生經濟研究,2000(9)
5.郁志飛,王旋.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衛生經濟,2003(12)
財務風險是企業風險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它強調風險主體是市場經濟的參與者和競爭者。對企業財務風險的理解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財務風險通常被稱為舉債籌資風險,是指企業用貨幣資金償還到期債務(即償還到期的本金加利息)的不確定性。這種觀點認為財務風險只與負債經營相關,沒有債務也就不存在財務風險。
廣義的財務風險就是指企業財務活動由于受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實際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籌資風險,還應包括投資風險、資金回收風險、收益分配風險等。
企業外部環境的復雜性是財務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外部因素影響包括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市場因素等,它們是對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產生影響的外部條件,外部因素的變化對企業來說是難以準確預見和把握的,具有不確定性,勢必會給企業帶來財務風險。自然因素的影響。自然界總是處于一種運動變化之中的,而自然災害往往對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破壞性的影響,這些最終都要反映到企業的財務成果上來。社會因素的影響。企業生存的社會環境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如國際國內政治形勢、社會制度與文化、顧客的消費習慣與價值尺度、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財政信貸政策、宏觀經濟狀況等因素的變化,都有可能使企業的財務風險加大。市場因素的影響。市場是企業生存的基礎,但市場總是處于高度的變化之中的,市場信息的不確定性是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價格水平的升降、各國匯率的變動、競爭對手的策略調整,以及市場信息的不對稱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強。
內部因素的影響。在企業內部,為了適應市場的要求和加快企業的發展,現代企業的財務活動日益復雜化和多樣化,在資金籌集、資金投放、資金運營、收益取得等方面的風險日益加強。同時,企業的管理水平、產品或服務質量、經營條件、工作效率、員工素質等也會給企業財務管理活動帶來風險。
2、防范財務風險,使企業的財務風險減少到最低
第一要樹立風險意識。加強企業管理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企業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增強他們在認識風險、分析風險和防范風險的能力,提高管理決策水平。基于財務人員在企業財務風險防范中的重要地位,對企業財務人員的培訓不應只局限于會計繼續教育,還要全面提高企業財務人員的素質,掌握企業風險管理理論,能夠準確地分析企業的外部環境及其變化,時刻關注國家的經濟政策調整,以便能夠及時做出防范措施,以減少企業的財務風險。
第二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系統。建立財務預警系統是財務管理制度創新的必然選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經營面臨著巨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經常有企業發生財務風險甚至破產。歷史情況表明,財務風險并非在一朝一夕內形成,而有一個較長的潛伏時期,因此有必要建立財務危機預警系統,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監測、信息反饋,在財務危機的萌芽狀態預先發出危機警報,促使經營者及時采取有效對策,改善管理,防止企業陷入破產的境地,以保護各相關主體的利益。
第三要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為防范財務風險,企業必須理清內部各種財務關系。首先,要明確各部門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應承擔的職責,并賦予其相應的權力,真正做到權責分明,各司其職;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應兼顧企業各方利益,以調動各方面參與企業財務管理的積極性,從而真正做到責、權、利相統一,使企業內部各種財務關系清晰明了
第四要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財務風險本質是由于負債比例過高導致的,因此企業不但應該設計合理的資金結構,保持適當的負債、降低資金成本,而且還要控制負債的規模,保證謹慎的負債比率,避免到期無力償債或資不抵債,從而來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為自己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吸引各方投資。
3、總結
企業的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預見和進行控制的。企業只有在對財務風險有了一定認識,在制定決策時考慮到財務風險,定期對企業各類財務信息加以對比分析,找出企業潛在的風險因素,建立起財務風險防范體系之后,才能夠使企業最大限度地避免財務風險,實現最終的目標,獲取更多的收益,健康持續地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 財務風險管理 問題 控制策略
在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的大背景之下,現代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機遇,但同時也面臨發展的挑戰。財務風險管理是企業內控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企業經營生產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但從實際來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淡薄、籌資風險突出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對企業戰略性發展造成干擾。本文立足財務風險管理現狀,就如何強化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做了如下闡述。
一、企業財務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意識淡?。贺攧诊L險管理意識淡薄,缺乏主觀能動性
財務風險管理是企業內控管理的重要內容,良好的風險管理意識,是提高管理行動的重要基礎。但從實際來看,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意識淡薄,管理共組的組織開展落實不到位。首先,趨利性是企業的天性,企業在戰略性謀劃的過程中,過于強調短期經濟效益的追求,而忽視了可持續發展下科學規避財務風險的重要性。企業領導層對財務風險管理重視程度不夠,財務風險管理尚未形成常態化;其次,企業對財務風險管理認識不到位,片面的認為財務風險管理只要控制好現金流,就可以規避財務風險。于是,在財務風險管理中,表現出較大的被動性,對財務風險的規避管理缺乏積極主動性。
(二)結構不合理: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存在籌資風險
多元化的市場經濟環境,對企業經營管理有了更高要求,強調企業要科學配置資金結構,確保企業經營活動的有序開展。但是,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往往會出現資金結構不合理問題,造成企業資金周轉困境。一方面,企業在籌資決策中,由于決策失誤,抬高了企業資產負債率,高負荷的企業財務負擔,不利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另一方面,企業償債能力有限,資金結構的不合理性,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經營,導致財務風險、生產困境等問題的出現。
(三)水平較低:財務管理人員水平較低,管理工作不到位
財務管理人員良好的綜合素質,是有效開展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但是,財務人員專業水平較低,財務部門“一肩挑”的管理現狀,弱化了財務風險管理的實效性。首先,財務管理人員業務能力欠缺,在財務風險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工作開展;其次,財務管理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能力培訓,在管理方法等方面,表現出較大的滯后性;再次,財務風險管理由財務部門“一肩挑”,缺乏多部門的協調配合,進而導致企業財務風險管理落實不到位。
二、新時期強化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策略
(一)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實現財務風險科學控制
在新的歷史時期,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控制的有效落實,前提條件在于提高財務風險管理意識,優化內控管理環境,實現財務風險科學控制。首先,企業要強化財務風險管理在內控管理中的重要性,從組織開展,到人員到位,都應確保財務風險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實;其次,企業上下要正確認識財務風險管理,將財務風險管理貫穿于財務管理的各個環節,提高財務風險管理的主觀能動性,創造良好內部環境;再次,企業要制定財務風險管理制度,依托制度保障,確保財務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從財務風險管理職責的明確,到崗位職能的細化,都應在制度化建設的基礎之上,推進財務風險管理建設。
(二)構建財務風險預警體系,構建風險預警機制
為了更好地財務風險防控,企業應著力于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構建,強化財務風險的防控能力。如圖1所示,是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結構圖。從中可以知道,在不同時期,應采取相應的預警機制,確保財務風險預警的時效性,能夠為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統。首先,財務風險管理是一項系統工作,要求構建風險預警機制,實現風險控制制度化、常態化;其次,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由兩大板塊構成:一是基于定性分析下財務預警警兆識別系統,強化對財務風險的定性分析;二是基于定量分析下財務預警指數測度系統,實現對財務風險因子的定量分析,以更好地采取風險控制措施;再次,以企業財務報表、經營計劃為預警依據,運用數學模型、比例分析等方法,及時發現財務風險,并進行風險預警,強化財務風險管理。
(三)優化企業資金結構,加速資金周轉速度
當前,企業財務風險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在于企業資金結構不合理,資金周轉不良所致。為此,在財務風險防控的過程中,一是要求企業要強化資金結構的合理配置,確保企業經營活動中所需的資金流;二是優化企業負債率,在確保經營活動的基礎之上,提高企業的償還能力;三是加速企業資金周轉速度。在多元化的市場環境之下,企業戰略性發展的構建,強調有序的資金周轉速度,進而支撐企業的經營發展;四是企業應協調各部門,強化對企業資產管理比率的考核,并通過流動資金的投放管理,有效提高資金的周轉率,進而提高企業的變現能力和償還能力。
三、結束語
新的市場經濟環境、激烈的行業競爭,強調企業在戰略性發展的構建中,應推進財務風險管理建設,落實財務管理現代化發展。在筆者看來,強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控制,關鍵在于優化內控管理環境,實現財務風險科有效落實;構建風險預警體系,實現科學防控。
⒖嘉南祝
[1]王麗萍.新時期企業財務風險管理及控制策略分析[J].北方經貿,2015,(06).
[2]黎思.淺析新時期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風險管理與控制策略[J].經營管理者,2016,(35).
進入二十一世紀后,我國上市公司的數量激增,上市公司財務風險失控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產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為了避免上司公司出現快起快倒的風險,必須要重視財務管理,必須要通過科學的財務管理手段規避財務風險。本文主要主要從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角度著手,探析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規避。
【關鍵詞】
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規避
一、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內涵
在上市公司的經營和發展過程中,會面臨各種突出的財務風險狀況,如果不能夠及時的處理這種狀況,可能會造成各種財務風險的出現,最終會影響上司公司的生產活動和正常經營。而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即指的是通過構建一個完整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來提前識別公司可能面臨的財務風險,并針對這些風險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達到規避風險,保證上市公司正常經營和資金安全的目的。
二、上市公司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構建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意義深遠,它能夠讓公司及時的發現財務危機,并能夠及時采取彌補和應對措施,能夠保證企業的正常經營,可以及時消滅隱患,具體來說其重要性表現在以下方面: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能夠及時識別財務風險因素,當這些風險因素露出苗頭之時,風險預警機制中的某個系統會發出警告,能夠讓上市公司的相關管理者迅速作出反應,能夠有效減低財務損失;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不但能夠對風險因素進行識別,發出警告,還能夠較為準確的分析出造成這些風險的因素,能夠讓上市公司管理者在第一時間找準公司財務管理的薄弱環節或風險環節,便于抓住要害,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風險進一步惡化的措施;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還可以完整的記錄風險發生的原因、風險處理的過程及風險的處理結果,可以形成風險反饋機制,便于上市公司以此為鑒,在日常的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杜絕此類風險隱患的發生。
三、上市公司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具體對策
一個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應該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即:專業的財務風險分析和預警機構、配套的財務風險識別和評價體系、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制度、先進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只有具備這幾個要素,才能形成相對完善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一)專業的財務風險和預警分析組織機構。沒有專業的財務風險及預警分析機構,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構建將很難落到實處。而一個專業的財務風險及預警分析機構,能夠有效的識別和衡量公司的財務風險,能夠針對風險迅速作出反應,拿出應急策略,可以減少公司的損失,從而輔助公司實現財務目標收益。這個財務風險及預警分析機構,人員構成應該是自上而下的,要包括公司的經營者――企業公司財務部門負責人――財務部門高端技術人員――公司外聘專家。這其中,企業財務部門作為主要的參與者,要承擔起預警機構的日常工作。這個機構中的人員要定期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測評,要主動分析公司是否存在潛在風險,并不斷修正和完善公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
(二)配套的財務風險識別和評價體系。
1、財務風險識別體系。要進行財務風險預警,必須要先識別上市公司是否存在財務風險。這就需要上文提到的財務風險預警機構相關人員準確把握上市公司的構成、上司公司所處的市場環境等,并能夠預判上市公司日常經營所需要的資源中是否存在風險因素,要通過多種途徑,對可能使上市公司出現財務風險的因素進行分類,然后針對各種潛在風險,確定合理的識別辦法。在風險識別中,還有一個因素是不能忽略的,即與上市公司經營范圍相似的公司財務風險記錄的收集,要通過這些公司財務風險實證找出財務風險的規律性,讓風險識別體系更科學。上市公司需要不斷的充實風險識別體系,確保風險識別的全面性。
2、財務風險評價體系。該體系建立在風險識別體系之上,其主要是通過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資料與數據,來推算出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的頻率及可能造成的損失度。一個科學的財務風險評價體系,必須要包含以下要素:針對上市公司經營中出現的各種財務風險事件,分析這些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準確的財務風險的變數值;風險因素影響程度值。同時,還要靈活的運用定量和定性評價方法對風險后果進行預估評價,以便確定哪些風險需要立即采取措施,哪些風險可以忽略。
(三)先進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當前,由于市場競爭環境的日趨激烈,各個企業都開始重視財務風險管理,各種財務風險預警模型也相繼出現。每個公司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能力、經營能力都不同,這決定了他們財務狀況的差異,在確定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時必須要考慮到這種差異,要選擇與上市公司相匹配的模型。當前,采用比較普遍的財務風險預警模型有簡單的單變量的判定模型、多變量的多元線性判定模型、風險事件發生概率的概率模型以及神經網絡模型等。上市公司應該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根據自身的財務管理能力選擇適合的模型。并根據模型中的各個指標,完成對公司財務風險的準確分析,及時做出預警。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構建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建立一個專業的財務風險預警分析機構,圍繞企業的財務目標進行財務風險分析,建立科學的風險識別和評價體系,對風險的影響因素和危害程度進行宏觀把握,并采用先進的預警模型,發出預警信號。才能夠提高上市公司識別風險和規避風險的能力,才能夠讓上市公司在白日化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參考文獻:
[1]王艷玲,王漢保.上市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模型研究的文獻綜述[J].中國集體經濟.2011(24)
關鍵詞:財務風險;預警防控;應急處理
全球金融危機與國內周期性結構的調整使企業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經濟形勢,遭遇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面臨空前復雜的經濟形勢,防范、化解好處置企業財務風險,保證資金鏈安全好現金流暢通,已是企業面臨的首要任務。而企業集團因成員單位多、產業跨度大、產業鏈長、管理層級多,需要構建更加完善的財務風險防控體系有效防控財務風險。
根據企業集團的特點,實際工作中,企業內部可以按以下幾個方面為重點,著手構建財務風險防控體系:
一、提高控制財務風險的認識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企業經營范圍和規模逐步擴大,面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面對的風險因素不斷增加,宏觀經濟形勢更加多變,提高財務風險控制認識、加強企業財務風險控制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
通過財務風險控制可找出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和缺陷,促進企業完善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實現科學決策、科學管理,形成完整的決策機制、激勵機制好制約機制,提高風險敏感度,做到及時分析,準確評價和有效控制公司的財務風險。
通過財務風險控制可促進企業樹立現金至上意識,正確分析,科學應對復雜經濟形勢,優化資本結構,保持資本的流動性。通過財務風險控制,促進企業增加收入,節支降耗,壓縮應收財款與存貨資金占用,及其他非生產性支出,以保障現金循環順暢,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通過財務風險控制,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及時發現財務風險的征兆,及時采取風險處理措施,避免和挽回財務風險帶來的損失,保證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和經營活動高效有序進行。
二、加強對控制財務風險的組織領導
企業應成立財務風險控制工作小組,負責組織開展企業的財務風險防范、預警和處置工作。財務風險控制工作小組由企業總會計師或財務總監牽頭,各責任部門負責人參加。財務風險控制小組應按以下四項原則開展工作:
(一)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集團型企業母公司應全面負責財務風險控制的組織、協調和領導工作。各所屬公司分級負責管轄范圍內的財務風險控制工作。
(二)及早預警,及時處置。對財務風險應做到早發現、早報告,并采取果斷措施,及時控制和化解,防止風險擴散和蔓延。
(三)各司其職,團結協作。企業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積極籌劃落實各項防范、化解和處置財務風險的措施,相互協調,共同防范,化解和處置風險。
(四)防化結合,重在防范。加強對財務風險的監測,督促企業各級財務風險責任部門及時提供相關信息,監控要做到及時有效,以提高應對各類突發性風險的能力。
三、加強控制財務風險日常管理
(一)強化現金管理
規范資金預算網絡化申報及審批流程,加強付款審批和資金集中管理,確保企業資金鏈安全并實現良性運轉。
(二)加強全面預算管理
堅持一切經營活動受控于預算管理,擴大預算控制范圍,健全預算預警機制,規范預算調整行為,完善預算管理手段,強化預算過程控制,凡預算外資金一律不準支出。
(三)強化兩金占用管理
除正常長期戰略用戶滾動結算外,其他用戶一律不得賒銷。嚴禁為確保開工組織生產,為確保銷售進行賒銷,對客戶信用品質進行評價并建立信用檔案,分類管理。動態調整客戶的信用等級。在企業主管部門統一協調下,與司法機關配合開展法律清欠工作,主動采取財產保全和強制執行工作。做好存貨管理工作,分析存貨結構,分清正常儲備及非正常儲備。實行市場決定生產原則,以銷定產,避免產品積壓;嚴格追究產品殘次責任人責任。
(四)嚴格成本費用控制
全面實施成本費用定額管理,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強化成本費用監控,以單耗管理為總抓手,做好主要產品成本控制工作。
四、做好控制財務風險的預警
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是控制財務風險的重要內容,決定著財務風險控制系統的運行質量。企業應對所屬公司進行分類指導、重點監控、定期報告。通過分析財務風險形成過程,采用定性預警分析和定量預警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建立切實有效的防范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做到早發現、早啟動、早處理。
(一)分類指導,重點監控,定期報告
根據盈虧和現金流情況,集團型企業可將所屬公司分為一般風險單位、較大風險單位、重大風險單位、特大風險單位四類進行財務風險控制。
通過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企業對較大、重大和特大風險單位進行重點監控。對于較大風險單位財務風險情況采取月度報告制度,對于重大和特大風險單位的財務風險情況采取每周報告制度。
(二)預警信息收集和傳遞
企業應以信息化系統為信息收集和傳遞的平臺,及時掌握財務風險預警所需的各類資料,資料的來源應是開放式的。預警信息系統不僅包括預警資料的收集,還要包括對收集資料的加工處理、分析判斷和防范、處置措施等信息診斷企業潛在的財務風險并及時消除財務危機的專家咨詢系統。對收集、加工、分析和整理后的資料和措施建議等信息,要及時逐級匯總和上報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小組。對需企業批準的事項應逐級進行上報和批復。
(三)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預警指標體系
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應采用定性指標主要包括: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出現負數、主要財務指標顯示財務狀況惡化和部分定量預警指標對財務風險進行預警監控。定量預警主要指標包括:限定速動比率、已獲利息倍數、資產負債率等。各單位可結合單位實際,適當增加一定數量的定量預警指標,提高預警質量。
企業要根據自身實際,參照國家行業標準對上述指標進行細分和量化,以滿足財務風險預警的質量要求,確保財務風險預警的準確性。
(四)預警分析
預警分析人員首先通過預警分析快速排除影響小的財務風險,將分析人員的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有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財務風險上。有重點地分析財務風險的成因,評估其可能造成的損失。根據財務風險成因,針對性的制訂處置財務風險的應當措施。
財務風險預警指標出現重大異常之一的,企業應立即進行財務風險應急處理。
五、控制財務風險的應急處理
在財務風險應急處理過程中。應結合企業實際,制訂出防止財務風險擴大的、具有針對性的應急處理措施,包括推遲或減少付款、加速貨款回收、擴大關聯貿易、實施資產重組、債務重組、尋求獲得新的投資、售后回租資產、根據經濟形勢和市場預測情況,企業應對部分特大風險單位施行關、停、并、轉。不能關停的按最經濟產能安排生產和其他有利于增加現金流入和減少現金流出的措施。
六、財務風險應急處理的自我完善
關鍵詞:財務風險、籌資風險、生產經營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現代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外部競爭,財務風險便隨著企業外部競爭的加劇應運而生。尤其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不健全的情況下,財務風險更是企業所不可避免的,因此加強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對企業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現實中無論理論界還是實踐工作中都片面的強調了如何有效的規避和防范財務風險卻忽視了對企業財務風險的最基本的認識。因此本文就首先從對財務風險的基礎認識開始,逐步加深對財務風險的認識。
一、財務風險認識中的幾種不同觀點
現實工作中要想有效的防范財務風險的發生首先應該對財務風險有個明確的認識。現論界對企業財務風險認識的研究主要體現在以下三種的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財務風險又稱籌資風險,它是企業在籌集資金過程中,由于未來收益的不確定性而導致的風險。財務風險的實質是企業負債經營所產生的風險。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借入資金,這個企業就不會發生財務風險,而只有經營風險;如果企業有借入資金,這個企業就存在著財務風險和經營風險。企業借入資金必須按期還本付息,在未來償還債務能力不確定的情況下,就會相應增加企業的壓力和負擔,使企業面臨著資不抵債的潛在風險,這也就形成了企業的財務風險。但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為達到規模經濟,實現企業經營目標,又不得不想方設法籌借經營性資金,進行負債經營。因此現代企業中財務風險是企業必須面對的客觀現象。
第二種觀點認為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造成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企業財務活動的組織和管理過程中的某一個方面和某個環節中出現問題,都可能促使這種風險轉變為損失,導致企業盈利能力和償債能力的降低。企業財務活動一般分為籌資活動、投資活動、資金回收和收益分配活動四個方面,相應的也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財務風險需要企業去面對。
第三種觀點認為財務風險是資本流通過程中的產物。從資本運動的角度看,在G―W……P……W’―G’的資本運動過程中,資本流通的始極是貨幣本金的墊支,終極是得到價值量增加的貨幣本金收回,財務是為了重新獲得貨幣而墊支貨幣所進行的運動。所以財務的風險萌芽于本金墊支之時,只要籌集貨幣并把貨幣作為資本來使用,資本就具有無法得到價值增值的風險。資本的流通過程,既是財務風險的轉移過程又是財務風險的積聚過程,某一資本形態的風險不僅接納了上一資本形態的風險,同時又吸收了本形態新的風險。這樣的過程使財務風險不斷形成和積累,最終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影響。企業經營活動狀況和財務活動的組織與管理業績如何,必然會體現在企業資金運動的狀況和結果上,表現為企業財務狀況的好壞和財務成果的大小。
本文認為第一種觀點對企業財務風險的認識帶有片面性,只是注重了財務風險的本質,而忽視導致本質產生的其他方面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種觀點雖然對財務風險的內涵和外延認識不同,但是它們都能夠從總體上全面把握財務風險,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實踐具有指導意義。
二、從風險認識角度來分析財務風險的影響因素
只有清楚認識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在實踐工作中也就能更好的防范財務風險,從而達到規避風險提高效益的目的。在這里根據上述后兩種觀點概括出以下幾種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
1.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債務比例過高。
企業的資產結構中債務比例過高導致企業無法償還到期債務,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困境之中。這種過高的負債比率不但使企業有利息負擔而且到期要償還高額債務本金,在企業經營狀況較差的情況下還會導致企業資不抵債,面臨破產清算的危險。這是從財務風險的本質來認識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的。
2.企業的資產流動性弱。
企業在債務融資后必須保證有足夠的現金以償還到期的債務和利息,如果企業的資金流動狀況較差變現能力不強而無法保證足夠的現金,這些都會導致使企業財務風險由潛在的變成現實的,從而使企業陷入財務危機,最終導致企業經營的失敗。這是從企業經營的動態角度來認識財務風險產生的原因的。
3.企業的財務決策失誤導致企業經營管理不善。
由于企業財務決策缺乏科學性,投資決策失誤導致企業投資收益率低于企業的籌資成本,使得企業的財務狀況惡化威脅到企業到期債務的償還,增大了企業靜態財務風險產生的可能性,最終導致財務風險的產生。通常財務決策失誤導致企業經營不善是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
4.外部環境的復雜多變導致各種不同財務風險的產生。
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環境包括國家宏觀經濟、法律以及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這些因素存在于企業之外是企業所無法控制的,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產生重大影響。由于這些因素的復雜性和多變性,增大了企業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三、財務風險的防范策略
1.建立合理的資本結構,創造良好的籌資環境。財務風險本質是由于負債比例過高導致的,因此企業不但應該設計合理的資金結構,保持適當的負債、降低資金成本,而且還要控制負債的規模,保證謹慎的負債比率,避免到期武力償債或資不抵債,從而來有效防范財務風險。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為自己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吸引各方投資。
2.進行多角經營,分散投資風險。即將企業籌集來的資金投放于多個項目,這樣就能使各個盈利和虧損程度不同的投資項目互相彌補,減少風險。這種分散風險的思想體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是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這種防范方法還需要企業領導者的謹慎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