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11 16:05:11
序論:在您撰寫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解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過去,在長期應試教育的束縛下,為了應付考試,為追求升學率,高分數造成學生苦學,教師苦教,家長苦管的局面,導致教學方法刻板,學生負擔過重,費時多效果差等諸多問題。近幾年來,學校教育正逐步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許多語文教師已開始利用語文教學這塊陣地對學生實施全面素質教育。全面素質教育包括政治素質教育、思想素質教育、道德素質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文化素質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審美素質教育、職業素質教育等方面,如此豐富的內涵,語文教學最適合不過了。因為語文學科不僅自身具備語言、文學的知識系統,還廣泛涉及數、理、化、史、地、政、生等各門學科的知識。語文教學目的的多元性,教學功能的多重性,教學內容的廣泛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要通過這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來對學生進行全面素質教育,只憑單一的“黑板加粉筆”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是難以實現的??茖W技術的發展,教育的進步,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在采用傳統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的同時,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可以使學生形象深刻地感知學習內容,領略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使之各方面的素質均衡發展。
目前的中學生多是獨生子女,有些獨生子女,在思想觀念,道德情感,社會心理,職業意識,審美水平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怕苦怕累,盲目追求,自理能力差,缺乏同情心等,素質發展不全面。語文教學應在現代化教學理論和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下,用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進行教學信息交流,優化教學過程,使受教育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高效率,高質量的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克服弱點,完善自我,形成優良的個性品質。如在教學《人民解放百萬大軍橫渡長江》等記敘歷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事跡的課文時,結合播放愛國主義教育影視片的鏡頭片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培養其堅強勇敢的意志和為祖國為人民勇于獻身的忘我精神,學習《濟南的冬天》等寫景散文,可借助多媒體來展示課文所描寫的自然景象,引導學生追求美好事物,培養審美情感;在分析《“友邦驚詫”論》等一些諷刺性較強的議論文時,可制作一些諸如漫畫等幻燈片,使學生便于理解與認識,同時培養他們愛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之中,不僅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作指導,也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
一、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必須遵循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育理論,二是設計制作。
教育理論,這里主要指當代的學習理論和語文學科教學的基本理論?,F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必須以最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從現代教育技術(計算機)應用于教育的歷史考察,學習理論與之相隨相伴,并促進了教育技術教育應用的發展。學習理論作為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理論基礎曾有過三次較大的演變:
第一次是以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時間是從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這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初級階段。
第二次是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時間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這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發展階段。
第三次是以建構主義作為理論基礎,時間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至今,這是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的成熟階段。
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但知識不只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由于學習是在一定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幫助,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景”、“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環境中的四個要素或四大屬性。
科學性原則還包括設計制作的科學性。設計和制作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結構合理,操作便捷。不論是利用網絡還是設計課件,都是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教學目標的,完成資源素材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確定,并就結構安排呈現方式提出最佳方案,最終完成制作。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應用必須遵循適用性原則
適用性原則包括教育技術的適用性和教學過程中的適用性兩方面。這里著重研究教學過程中的適用性。
所謂“教育技術的適用性”指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技術手段、呈現方式。還要根據教育資源的實際條件,因地制宜。這里著重研究“教學過程中的適用性”問題。所謂“適用性”主要指多媒體的選用和課件使用的時機設計等。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美術;教學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投影儀、視頻展臺、交互式電子白板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陸續進入到各個學校的課堂中,大量豐富了學生課堂,尤其是在美術教學中,這些教學手段的使用使美術課堂更直觀,教學方式更為多樣,在促進資源共享、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為新課標教學的結構和模式提供了可能和基礎。本文根據美術課堂的教學實際,針對現代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對實際教學的積極作用做一個簡單的小結。
一、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及現狀
現代教育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主的信息產業技術在教學中的實踐和應用。主要包括多媒體、投影儀、視頻展臺等。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大大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它的出現極大的活躍了課堂的氛圍,有利于老師課堂教學情境的創建。目前來說,我國大中城市的課堂基本已經普及了這些教學技術,但小城市及農村地區的學校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師手寫教學模式。就大中城市的學校而言,他們的教育技術硬件設施基本已經初具規模,但在實際應用這些技術的方法上還存在一些缺陷,甚至有些老師因為對這種教學方式的實際教學效果產應誤解或根本不習慣而放棄使用這些教學技術,將它們束之高閣,依舊使用手書的教學方式。使現代教學技術在教學中的實際教學應用效果受到了不好的影響。種種不良現象都需要學校切實普及這些教學技術的使用方法,使教學效果達到應有的水平。
二、現代教育技術對美術教育教學的影響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美術教學資源的收集
美術是視覺藝術,實際教學中離不開情境教學,受以往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以前的美術教學大都是依靠課本上有限的圖片資源,或者是老師用語言構造一個情境,讓學生在腦海中虛擬一個場景,或者以人體、實物當做模具讓學生描摹,很多時候學生并不能充分理解老師構造的情境,教學資源的短缺對于美術基礎的學習實際上是很不利的?,F代教育技術的出現,讓老師有辦法充分利用網絡查找相關的教學資料,在課堂上應用多媒體教學實際展示,語言與圖像相結合,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教學內容,教師和學生實地考察時,運用照相機或攝像機進行記錄,配以文字、音樂制成ppt保存下來,豐富了教學資源。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愛因斯坦曾說“興趣是打開科學大門的導師”,無論什么學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最好的方法?,F代教學技術以圖像、動畫、聲音、影像的方式展示教學內容,使用使美術課堂更加具體、生動、形象,使靜態的美變為動態的美,將教材中的藝術美充分的展示出來,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多重感官,提高學生的興趣。舉例說明,中學美術課程中有部分具象美術作品的教學和抽象美術作品的教學。傳統教學中,具象教學可以采用臨摹實物的方法來學習,抽象美術教學要求學生發揮藝術想象力,把握抽象藝術的造型方式和特點,這個時候傳統教學就很難表現出來,老師干澀專業的講解學生也很難體會,自然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這個時候如果將抽象的藝術繪畫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分析,則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畫的表現技巧。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教學內容、學生興趣點有效的整合,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美術教學課堂效率。
(三)現代教育技術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素養
美術創作需要畫者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很多偉大的繪畫作品都是畫者天馬行空的想象,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在表現記憶的基礎上形成的更復雜更高級的認識過程,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豐富的想象力是繪畫靈感的源泉。要想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率,首先要豐富學生的想象力?,F代教育技術進入課堂,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圖文、影像信息,現代教育技術與美術交叉影響,三維動畫與二維平面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靈動思維,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大門。
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使學生能夠綜合的系統的接受美術作品的熏陶。學校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更多的時更多的只能說好不好看,只是一個大概的模糊的感官,但具體好在什么地方,畫面經過了怎樣的藝術處理,很難有人可以說清楚,運用多媒體技術將作品畫面細節稍微改變,再結合作品本身,深入的講解繪畫作品的歷史背景,畫家當時的人文環境,就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形式美,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審美。
三、現代教育技術應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與傳統教學相比,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確實有很多的優點,但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知識和技能,古語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告訴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多媒體、網絡課件的大量使用,代替了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使課堂變成了“人機交流”,大大弱化了老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實際教學中,老師的示范演示是課件、圖片、影像不能代替的,因此,現代教育技術的使用應合理,課堂必須以師生交流為主,不能弱化老師在課堂上的作用。
四、結語
總之,在新課標改革的指導下,合理高效的使用現代教育手段,能夠有效提高美術課程教學效率,但具體的適用方法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實踐,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宋保華.應用 反思 探索 提高――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美術教育教學質量效益研究[J].大眾文藝,2011(17)
[2]邱興雄.論高等美術教育課程中現代教育技術的作用[J].浙江師范大學報,2010(05)
【關鍵詞】 現代教育技術 物理課堂 教學環節
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已進入很多學校,多媒體教學也進入普及階段。利用多媒體輔助物理教學,可以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地化解知識難點,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律。由于我校物理教師積極參與多媒體課件的開發和應用,十多年來,我們掌握了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思想和技術,蘊育長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象高峽之水,一瀉千里,不可遏制。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師中的普及應用,學生的創造性能力被極大地激發出來 ,教學相長,有些學生創造的課件,充滿了新意,令教師都感到十分驚奇。多媒體是一種技術,一種工具,它既能為素質教育服務,也能為應試教育服務。多媒體能擴大課堂教學容量,節省教學時間。課堂教學是師生共渡的生命過程,再好的教師,再好的課堂,由于面對不同的學生,面對活生生的教學過程,用粉筆和黑板會顯得缺乏生氣和蒼白無力。多媒體課件由于它的可選擇性和良好的交互功能,為每一位教師獨立自主地上課提供了一位可以信賴的幫手。師生共同參與多媒體教學,不僅產生了物化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培養和鍛煉了一批勇于進取、不斷探索的高素質的教師和學生,而這正是我們民族自強不息、勇于創新精神的體現。
一、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新課導入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傾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教育技術的合理運用能夠使教學過程呈現出情景交融、形聲并茂、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非常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能夠充分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從而很好地激發其學習興趣。新授課前的導入,目的是回憶與新課有密切聯系的知識,為學習新內容做好準備,導入內容一般不需要保留在黑板上這時可利用多媒體,因多媒體有再現性:設置返回按鈕,退出后可重新返回,所以多媒體可以隨時提取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相關知識,溝通彼此知識間的聯系,既節省板書時間,又不占板面。對于十三、四歲的中學生來說,受他們的生活閱歷的限制,某些自然界生產和生活中存在的現象,只是在頭腦中有很粗淺的認識,情境不夠完整,細節不夠豐富。而且自然界的現象,又有很多不可能直接在物理課堂上原樣展示。而應用課件的手段,可以生動、豐富地虛擬情境,可以用電腦展示靜態的文字、畫面。還可以展示動態的錄像片段、動畫片段,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學生從日常生活,自然現象等來發現問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聯想思維,讓學生在生活、自然情境中發現有趣的物理問題。
二、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講授新課,突破難點,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利用多媒體提供有指導性的畫面,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形象的說明道理,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識。例如“大氣壓強”這堂課是初中物理的難點和重點。一般 來說,教師講授馬德堡半球實驗時,把兩個馬德堡半球合在一起,抽掉里面的空氣后叫一個學生拉一下,拉不開,就證明大氣壓強的存在。但是,究竟大氣壓強有多大?學生沒有感受,印象不深。采用多媒體,可以在課堂里模擬300多年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分拉兩個半球的馬匹從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緊張而 有節奏的馬賽進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聲,把兩個半球拉開,聲像并茂,把學生帶入了現場實驗情景,所 有學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體對馬德堡半球進行剖析講解,強化了學生對大氣從四面八方施壓給半球的基本 概念的理解。以往教師做測量大氣壓強量值的托里拆利演示實驗時,由于無法改變教室里的大氣壓強,只能憑嘴講:隨著大氣壓強的變化,管內水銀柱的高度也會發生相應變化。而運用多媒體后,就能模擬這一過程。利用計算機的存儲功能可以反復多次演示某些內容而避免板書和擦黑板的不方便,為課堂教學增加知識容量,這樣大大豐富了教學手段,拓展了師生交流的渠道,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達標測評,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激發探索精神
現代教學不僅講求高質量的“講”,更講求高效率的“練”,多媒體具有高效性,可作為課堂教學的達標手段。對于判斷改錯題、填表揭示規律題、看圖列式題、課外思維發散題等,若使用多媒體實可拓展視野,增強觀察效果,同時還可獨立操作多媒體,增長了學生使用電腦的技能。傳統教學的反饋形式通常是板演、課練或提問,這樣的反饋缺乏多向性和高效率,利用多媒體反饋可以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讓學生在電腦上演算,可以及時反饋和批評,使盡量多的同學得到嘗試的機會。眾多教師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的達標測評可使課堂效率提高到傳統課堂的兩倍多?,F代教育技術能夠提供具有新奇性、啟發性和趣味性的材料,可以充分展現思維過程,包括概念的形成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問題的發現過程、規律的提示過程等,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并在這個發現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從而有效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比如:在講解相對運動的內容我們即可應用多媒體課件來演示空中加油的情境和等速救護的過程,配上聲音的效果,把存在于頭腦中的想象情境形象地顯示在學生面前。利用動態的變化,立體的感覺表達出語言所不能表達的意境,從而誘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教師運用高新技術,其本身就是對學生創造性求知欲的啟發和最好的榜樣。從表現形式上來看,多媒體展現的物理過程和控制條件下形成的物理變化以及通過三維立體圖像展現的物理情境都會給同學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與發揮創造性思維的空間,教師只需稍加點撥,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和可能,效果自不待言。
總之,在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教學中,不論是有形教學資源還是無形教學資源,都是學生認識的媒介,它們對學生的學習都能起到輔助作用,各有優劣。在課堂教學中,應對各種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在課堂上找準使用多媒體的最佳時機,把握好使用的“度”和“量”,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功能,從而進一步優化物理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 物理教學 現代技術 學習興趣 教學效率 實驗教學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笨梢姡F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既是對教育的挑戰,又是教育改革的最好契機,將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的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改革的新視點,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它與傳統的學科教學既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又具有相對獨立特點的綜合性,它的研究與實施為學生主體性、創造性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探索知識的內驅力。要想學好物理,必須使學生喜歡這門學科,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圖片、視頻、動畫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可使學生身臨其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進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恒定電流》的教學,電流的概念比較抽象,通過動畫模擬生動地展示其過程,課堂氣氛活躍。又如《萬有引力》的教學,天體的運動不便于直接觀測,可望而不可即,通過錄像材料生動地展示天體的運動情況,學生放眼觀之就會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就能更清楚地了解天體的運行情況,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再如《向心力的分析》一課中,對于水流星這樣瞬間完成的實驗進行實際錄像,運用現代微機技術,使其轉變為視頻信號輸出,放大可視范圍。同時還可以隨意定格瞬間物理過程,為學生創設生動的物理情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向心力的分析,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與主動學習精神,是當今物理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利用多媒體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學生學習更加刻苦,其探索欲、創造欲更加強烈,學習效果更佳。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把信息傳遞給學生,多采用“粉筆加黑板”的手段,技術的落后限制了信息傳遞的容量。而采用計算機等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大大節省教師板書的時間,從而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用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同時更有利于擴大課堂的容量,高效地利用課堂時間。例如在學習《磁場》時,課堂教學中需要補充許多課外的例子,還要做一些課堂練習,板書內容很多;而利用信息技術可避免在課內書寫大量的板書,從而節省大量的時間,增大課堂教學容量。尤其是在復習課上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會使課堂效果更加優化。在復習課上,利用屏幕展示靜態的例題、利用模擬實驗動畫重現實驗時的動態情景,這樣既能擴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又便于學生回憶在新課學習時實驗的情景,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這樣可以利用節省的時間講更多相關知識和現實應用,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滿堂灌”的弊端,給學生較多時間復習鞏固,強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增加了課堂信息量。
三、利于實驗教學
首先,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可以模擬不便于直接操作的實驗,突破時空限制,開闊學生視野。如托里拆利實驗、低溫超導、固體擴散、電源短路、高壓觸電等不宜直接實驗,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模擬實驗演示,變抽象為具體,深入淺出地讓學生超越時空界限,突破思維障礙,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其次,可以利用視頻的慢放或快放展示一些難以觀察到的現象,如子彈穿透蘋果的瞬間,分子的熱運動,飛機投彈,彈性碰撞瞬間,慣性現象,內燃機工作原理,等等,使學生興趣倍增、感知敏銳、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記憶牢固、學習效率高。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在老師的主導作用下,使學生以最簡捷有效的方法獲得科學知識。學生跟著多媒體動畫課件,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將教學內容的文本、音響、動畫、錄像等信息一起傳輸給學生,這些信息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同時調動了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促使學生主動記憶,認真思考,努力探索,積極參與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必須動手動腦,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對問題產生好奇、提出疑問,解決問題后,表現出克服困難、自覺學習的堅強意志。使學生在學好知識的同時,在認識、情感、意志等方面受到良好的訓練,培養學生嚴謹求學、探索物理規律的基本素質。
運用多媒體教學,促使教師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更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更多更廣的知識和信息,同時大大提高了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課堂教學軟件既是對現代教育理論的延伸,又是對傳統教學手段的改革。在信息科技飛速發展的二十一世紀,多媒體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越來越受教育者的關注。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其主體是物理課程而非信息技術,不是簡單地應用與教學,而是以物理課標為最根本出發點,合理地利用信息技術創造師生互動的學習環境,營造自主合作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探究能力,使信息技術成為學生獲取信息、探索問題的認知工具,并熟練利用信息技術這種工具進一步了解科學、技術、社會,從而使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高度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2]王邦平,任偉然.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
一、物理教學使用多媒體,能以新穎的感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是一門嚴密的、有著公理化邏輯體系的科學理論,許多物理知識的理解是要依靠直觀的實驗做基礎的,然而受到時間和空間等客觀條件以及儀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實驗效果不理想,有一部分實驗,尤其是微觀實驗,是無法實現或較難實現的,而不做實驗就會對學生掌握知識以及教學效果帶來很大影響。隨著音、圖畫、色彩、動畫等形式的多媒體靈活恰當的運用,改變了傳統的“五個一”(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的教學授課模式。多媒體課件的進一步開發,應用技術逐步走向成熟,必將對教育教學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利用多媒體可以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機械抽象為生動具體,使本來看不見或者看不清的東西變為具體形象的動畫片,利用動畫作為中介,逼真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識,從而可以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概念,深刻理解較抽象和較復雜的教材內容,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去學得知識,將學習物理當成一種樂趣,而不是枯燥乏味地去完成任務。例如,在學習《布朗運動》這節課時,學生通過觀看布朗微粒在液體中的運動,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分子做永不停息的無規則的運動;另外,在增加溫度的情況下,布朗微粒的運動就變得更加劇烈。——把學生帶入一個嶄新的視覺氛圍之中,優化了課堂教學,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物理教學可利用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增強教學效果。
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形象直觀,視聽結合,形式新穎,容量較大。物理課件不僅要有簡潔的文字、公式,清晰的圖線、圖表,還要有豐富的精美圖片和巧妙的動畫,清晰、直觀地展示物理圖像,生動形象地表現物理過程,必要時還要插入一些視頻材料,真實地再現物理現象、相關實驗或某些應用。特別是對于一些難以用語言或傳統教學手段描述清楚的復雜的、微觀的、瞬變的或抽象的物理過程,要通過巧妙的動畫設計,形象、直觀地表現出來,讓學生一目了然、深刻掌握。設計制作課件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及相關軟件的特長,最大化地顯現多媒體的特點。又如在直流電路中,學生遇到的困難常常是不能看出電路的串并聯關系,如何培養學生的這種分析和想像能力呢?借助于計算機動畫,使電路圖從難以辨別的方式漸變到容易識別的方式,就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電路的結構特點。當學生將這種方法掌握熟練了,它將轉化為一種學習能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當中能夠把很多的知識融會貫通,達到教學的目標。模擬實驗規則不允許操作或進行的技能訓練。模擬物理實驗不受實驗一般規則的限制,學生可自由地進行模擬實驗的“操作”。在虛擬物理實驗室中利用相關課件,可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去獨立“操作”。例如觀察課件所模擬的電流表或電壓表的接線柱接反、測量值超過了量程、電源短路等誤操作情況下發生的現象,既保護了儀器又規范了學生的操作習慣。虛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開放性的操作環境,如學生在虛擬場景中拆解游標卡尺,練習測量(如測量圓柱的直徑、圓桶的深度和內徑等),根據得到的反饋信息(測量方法和讀數)進行針對性訓練,完成了對游標卡尺的結構、測量方法及讀數的意義建構。
三、物理教學利用多媒體在課堂教學中提高了做練習題的效率。
前蘇聯教育科學院院士巴班斯基說:“教學過程的最優化就是老師和學生在耗費最少的必要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獲得最好的效果。”在素質教育年代,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們都在關注如何減輕學生的負擔問題,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有限,就需要我們從課堂上要質量。
關鍵詞:網絡課程;理解教學;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15)20-0120-03
目前網絡課程比較重視資源的數字化、多媒體化、網絡化呈現,但這些資源大多數以直觀呈現教學內容來進行設計,而忽視了網絡課程中學習者和學習活動這兩個重要的維度,不利于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解決不了“促進學生理解”這一教與學的本質問題。如何根據網絡課程的特點,從學習者出發來設計網絡課程,促進學習者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是目前網絡課程建設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實踐中,我們從“促進學生理解”這個視角出發,以“為理解教學模式”為指導,從網絡課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及學習評價等方面,對“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的設計和開發做了一些嘗試性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理解視角下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教學設計
“理解”從字面意義上講就是“明白、了解、懂得”。從教育哲學的觀點來看,理解是一種傾向和能力。[1]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或技能,還要使學生理解知識、生命及生活的意義,所以理解本身就具有教學價值,知識、技能、理解這三者共同構筑起我們的教學目的。讓學生理解知識,應是教學的最高追求。注重理解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設計的宗旨應是為學習者提供機會,真正地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使學習者能夠深入地理解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0世紀90年代由斯賓塞基金資助的零點項目和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研究開發了“為理解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包括啟發性論題、理解目標、理解活動和持續性評價四個組成部分,該模式解決了理解教學中“為什么要理解”“理解什么”“如何理解”“是否理解”這四個理解教學的基本問題。[2]注重理解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設計,應從該模式出發,結合網絡課程特點,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選擇具有理解價值的主題,設計、完善學生積極參與能有助于形成理解的學習活動,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
網絡課程內容設計:以理解的維度安排課程內容
網絡課程的內容設計是課程設計的核心,它包括功能設計和知識內容設計兩個部分。注重理解的“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內容也應從這兩個方面去設計。
1.網絡課程功能設計
網絡課程功能設計以“為理解的教學模式”為導向,圍繞“為什么要理解”“理解什么”“如何理解”“是否理解”這四個理解教學的基本問題來進行。設計時將功能分為理解學習引導、理解學習、理解學習支持、理解學習評價、理解學習深化這幾個模塊,其中,理解學習模塊是核心,其他模塊對該模塊起幫助和促進作用,通過這幾個模塊的組合全維度地促進理解目標的達成。各個模塊的關系如圖1所示。
以該結構為導向,設計“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的功能模塊為:①理解學習模塊是網絡課程實現理解學習的關鍵,通過理解性學習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習者對課程內容進行自主理解學習。它包括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學習活動、參考資料等幾個組成部分,用學習活動引導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的開展。②理解學習引導模塊是在學習前對學習者進行啟發引導,讓學習者帶著理解的目的有備而學。③理解學習支持模塊是學習者在理解學習過程中,針對理解主題,自由討論、交流,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學),并可通過該模塊以合適的方式向教師和同伴求助(助學)。④理解學習評價模塊是對學習者網上學習活動進行實時適當的評價,幫助學習者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為其后續學習指明方向。⑤理解學習深化模塊是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興趣,選擇本課程的拓展學習內容對某一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理解性學習。
2.網絡課程學習內容設計
格蘭特?威金斯將理解分為解釋、釋義、應用、洞察、移情和自我實現六個維度。[3]每個維度代表了理解的不同層次,理解水平決定了學習內容的安排,理解是一個動態的實現過程。首先,要選擇那些有理解價值即在課程內容中處于核心地位、具有持久性的價值,能夠激發學習者學習潛能的理解主題。其次,一門課程理解的主題肯定不止一個,選擇出那些具有理解價值的主題后,將主題根據理解的層次和水平進行區分,按理解水平成遞增趨勢排列、組織課程學習內容。
“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的具體學習內容設計采用的是“模塊―主題―問題”的結構:一是根據課程理解目標和知識的特點,將學習內容分成六個模塊,每個模塊相對獨立,又呈遞進關系;二是根據每個模塊的理解目標,確定具有理解價值的主題。
理解性學習目標的設計:以理解為教學的最高目標
以理解為目標的網絡課程設計,在引導學生達到知識與技能目標的同時,將理解目標作為知識與技能目標的更高層次目標,將學生學習的重心放在對知識與技能的深層次理解上,在理解中實現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
理解性目標不是教材目標的形式化,而是要具體地界定教學中使學生理解哪些觀念、關系或問題,以及要達到什么程度。知識的理解是一個過程,因此,理解性目標要注意分層級地進行,且目標之間要相互關聯和不斷深入,這樣才能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由淺入深地達到對知識的全面理解,如可設計理解性目標為從基于問題理解目標到主題理解目標,再到模塊理解目標的遞進結構。
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的理論教學部分,設計知識目標和理解目標的雙目標引導方式;對于實驗教學部分,設計技能目標和理解性目標的雙目標引導方式。理解目標要在學習活動之前公開呈現給學習者,讓學習者帶著目標進入學習活動。下頁圖2是理論教學部分模塊四――主題1教學設計概述的雙目標引導式學習目標設計。
學習活動設計:以學習活動開展理解過程
網絡課程的學習活動應是網絡課程開發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習者利用已設計好的網絡資源與網絡教學環境,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在以理解為目標的網絡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是主體,學習過程是作為主體的學習者主動內化知識、構建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學習活動的開展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
首先,學習活動的設計要以知識、技能、理解三個目標為引導,圍繞理解的維度,對學習活動進行排序和結構化,形成學習活動序列,以促進更有效的學習。可根據理解維度將學習活動分為初級理解學習活動、中級理解學習活動和終極理解學習活動三類。初級理解活動主要適合解釋或詮釋維度的理解目標實現,其活動方式主要是交流討論;中級理解目標適合應用維度的理解目標的實現,其活動方式是一系列探究活動;終極理解目標能夠涵蓋前面理解活動所要達到的理解層次,其活動方式主要是協作應用。
其次,要根據知識類型的特點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任務,促進學生理解知識。例如,自然知識的學習活動設計要圍繞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幫助學生形成假設,引導學生搜集、分析、整理資料,誘發學生得出結論,以及引領學生展開驗證等基本環節進行;人文知識的學習活動設計要引導學生理解與建構符合時代精神、社會需要以及個人生活的知識,從而真正學會做人;社會知識的學習活動設計要通過合作交流引導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建立正確的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達到社會知識學習的理解性目標。[4]
從任務情境的設計、學習過程的建議和任務成果的設計這三個方面說明“現代教育技術”網絡課程學習活動設計方法:①理論教學的學習活動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將問題情境化呈現,在交流、反思中達成知識理解的目標。由于學生經歷了體驗、移情、理解、對話、反思等五個環節設計活動過程,所以活動的過程成為一個引領學生反思各種思想、反思現實和反思個人的過程?;顒映晒O計是讓學生體驗、反思,形成自己的認識反思成果,而不是對一些觀念和立場的機械強化和匯總?;顒拥男问桨ㄩ喿x、交流討論、反思等。②實驗教學的學習活動以任務為驅動,在虛擬情境中進行實驗和體驗,在完成成果中達成應用技能的目標?;顒映晒O計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為目標,如可以設計讓學生寫研究報告、創作作品等?;顒有问桨w驗虛擬情境、網絡探究、作品創作等。
結語
本文從促進學生理解這個視角出發,提出了注重理解的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的思路和主張,希望能為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改革提供一些幫助。網絡課程的設計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如何讓網絡課程更好地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還需要我們在實踐中進一步探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參考文獻:
[1]陳明選.論網絡環境中著重理解的教學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4(12).
[2]王會,張琨.哈佛“為理解的教學”模式及其應用實例探析[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0(1).
[3]Grant Wiggins & Jay Mc Tighe.理解力培養與課程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3.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現代信息技術;結合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5-00-01
將現代信息技術引入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有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高效理解。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結合課程需要將音頻、圖畫以及視頻等插入課堂教學內容中,將課程內容直觀表達出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一、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創造合理有效的物理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情境的合理創設能夠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物理知識,現代信息技術通過不同方式可以創造出更加合理有效的物理教學情境,結合現代仿真教學技術,讓學生在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教學體驗,開拓學生將現實生活與物理知識想結合的聯想思維,幫助學生更為透徹地了解物理知識,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記憶,能夠有效提高物理教學的質量。學習始于疑問,學習后有所思考,思考之后有了一些疑問,有了困惑當然就想要解決,就會提出問題,這是學習知識的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疑問是學習知識的前提條件,因此,高中物理教師要善于在物理教學中結合物理課程知識點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造合理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從引起學生的興趣入手進而引發學生的驚奇和疑問,讓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高中物理新課標教學理念的要求。
二、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優化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獲得直觀教學體驗
在物理教學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優化物理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知識的學習中,通常需要做很多物理實驗,其中有許多實驗是使用實驗器材無法完成的。而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不僅能夠模擬高難度物理實驗,還能加快實驗速度,提高實驗質量。比如在學習原子的核式結構時,由于空間限制,使用傳統的實驗器材無法做a粒子的散射實驗,學生沒有辦法得到直觀的教學體驗,理解起來也就比較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制作課件的方式,使用多媒體動態畫面展示實驗過程,讓學生得到身臨其境的教學體驗,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物理知識?,F代信息技術能夠突破時間、空間限制,模擬高難度物理實驗,實踐證明,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F代信息技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夠使得物理教學在原有基礎上更加直觀化、形象化、科學化,實驗質量更高。比如在學習牛頓第三定律知識點時,需要理解并區別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這兩個知識點。傳統的實驗方式是將兩個彈簧稱對拉,通過彈簧稱的讀數對比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大小?,F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將計算機和兩個力學傳感器進行連接,學生通過計算機采集的數據就能夠發現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數值是一樣大的,這樣的實驗方式更為直觀、科學,效率更高?,F代信息技術還能夠提高實驗速度,比如在學習探究牛頓第二定律知識點時,高中物理新課標教材要求通過以打點計時器為主的實驗器材進行多次計算,然后采用作圖法得出a-1/m圖像和a-F圖像,進而印證加速度和質量成反比、和合外力成正比的物理理論。但采用這種方式計算量龐大、實驗過程非常復雜,操作實際成效不大,在一定的時間內很難得到實驗結果。如果將現代信息技術導入物理實驗教學中,使用氣墊導軌和光電門將數據直接輸入Excel表格,得出a-1/m圖像和a-F圖像,就能夠將實驗過程簡單化,加快實驗速度,大大提高實驗的效率。
三、現代信息技術能夠突破物理教學難點、重點問題,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物理知識
物理知識、概念都偏抽象化,很多重難點知識的學習需要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比如電磁振蕩知識點,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理解力。在傳統的實驗中演示LC回路中線圈里的電場能、電容器兩極板之間的電壓、電流強度以及磁場能都在發生周期性變化時,只能看到電流表指針在擺動,其他的如電流、電壓等等都看不見。但新技術的使用實現了電場能、磁場能等的可見性,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將電流這些物理量表示出來,使學生能夠直觀看到,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能夠使得不可見的物理量可視化,還能夠通過將重難點問題圖景化進而突破物理教學局限。比如在學習回旋加速器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粒子和電廠之間的周期性的變化的對應關系制作成動態課件,學生通過觀察回旋加速器中粒子的運動情況充分明白交變電場和粒子旋轉同步的物理理論知識。教師可以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物理問題轉化為有步驟、有規律、順應思維特點的物理動態圖像,幫助學生建立一副清晰直觀的物理動態圖景,進而有效理解物理重難點知識。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要巧妙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多種方式,將偏概念化、抽象化的知識形象化,以幫助學生更為透徹地理解知識為前提,展開高中物理教學工作。
四、結語
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高中物理教學、與物理教學緊密結合是科技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現代教育教學發展的趨勢。實踐證明,現代信息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能夠取得較高的教學效果,是一種新型的比較可靠的教學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學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能夠為學生創造合理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優化物理實驗教學,讓學生獲得直觀教學體驗;能夠突破物理教學難點、重點知識,幫助學生有效理解物理理論。
參考文獻
[1]覃天奇.高中物理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