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9 14:50:50
序論:在您撰寫重金屬污染的來源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43-0341-01
引 言:重金屬污染物會長時間停留在土壤中,且隱蔽性較強,毒性大,很容易通過不同的形式,轉化為其它危害人體健康的因素,所以在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明確治理重金屬污染問題的嚴峻性。
1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來源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來源主要包括工業,農業和交通過程所產生污染。
1.1 農業污染
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和有機肥的不合理使用以及使用污水灌溉農田的行為都會造成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在現代農業過程中,許多農藥,如殺蟲劑、殺菌劑、殺鼠劑、除學劑的大量使用引起土壤中As,Cu等污染。
1.2 交通污染
隨著城市化發展,交通工具的數量急劇增加,汽車輪胎及排放的廢氣中含有Pb,Zn,Cu等多種重金屬元素,進入周圍的土壤環境,成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
1.3 工業污染
礦產冶煉加工、電鍍、塑料、電池、化工等行業是排放重金屬的主要工業源,其排放的重金屬可以氣溶膠形式進入到大氣,經過干濕沉降進入土壤;另一方面,含有重金屬的工業廢渣隨意堆放或直接混入土壤,潛在地危害著土壤環境。隨著城市化發展,大量污染企業搬出城區,原有的企業污染用地成為城市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突出問題。
2 重金屬污染物及其危害
土壤的主要金屬污染物為鉛(Pb)、汞(Hg)、鎘(Cd)、鉻(Cr)和類金屬砷(As)。
2.1 鉛(Pb)
鉛是重金屬污染土壤中分布較廣、具強蓄積性的環境污染物。土壤中的鉛主要來源于頻繁的人類活動。雖然世界各國和地區都開始認識到鉛已成為土壤污染的主要成份之一,并開始有組織的治理。但隨著采礦業、冶金業、IT業、農業、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各種污水的排放,鉛污染的情況并沒有得到好轉,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在進入土壤后,鉛大部分只停留在土壤表層,與土壤中的有機物結合,極難溶解。過量的鉛會導致植物的葉綠素含量降低,光合作用速率下降,造成植物生長發育停滯。大田表現為植株矮小,葉片偏黃,產量明顯降低。鉛的富集性很強,當人食用帶有過量鉛的食物后,體內的鉛會不斷富集,然后與人體內的多種酶結合,從而破壞正常的人體機能。
2.2 汞(Hg)
汞,又名水銀,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極其豐富,大氣、水體和土壤中都存在著不同形式的汞并可相互傳播。人類排放汞的形式主要是燃燒,包括生活垃圾、醫療垃圾、石化燃料等,其燃燒過程中產生大量的含汞化合物,已占人類汞排放的80%。絕大部分的汞在進入土壤后都會很快的被固定,積累在表層土壤和耕層中,不再向下遷移。
對動植物及人體構成直接威脅的通常是甲基汞(MeHg),其不僅可以造成作物產量降低甚至死亡、造成皮膚灼痛、肌肉運動失調、神經損傷,還可以造成胎兒出現嚴重的缺陷,如失明、大腦性麻痹、智力遲鈍等癥狀。歷史上汞中毒的事件已經屢見不鮮,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
2.3 砷(As)
砷元素的毒性極低,但含砷的化合物均有毒性,土壤中的砷除了來自工業生產的廢渣外,含砷農藥的使用也是主要的來源。砷在自然條件下可以被作物吸收,而進入人體。日本歷史上曾發生過砷中毒的惡性事件,當時有12100多人中毒,130人因腦麻痹而死亡。
3 傳統的土壤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
3.1 農業化學修復技術
農業化學修復技術就是采用大面積種植一些可以對重金屬物質進行有利吸收的農作物,從而利用植物自身的吸收作用將土壤中的一些化合態和游離態的重金屬離子進行吸收或者進行有利的化學轉化,從而降低重金屬離子對周圍環境的污染。植物吸收重金屬物質的過程大致是,首先植物利用自身的根系和植物根尖部分的內外層水分平衡的作用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其次由根尖生長區和分生區向上將水分運輸,從而將水分中含有的重金屬離子運走,是根尖部分內側始終保持較低的重金屬離子濃度,從而使根尖內外產生濃度差,使根尖繼續大量吸收重金屬離子。
3.2 物理化學修復技術
物理化學修復過程即通過各種物理和化學手段從土壤中除去或者分離含重金屬的污染物,比如利用淋洗液將土壤中的固相重金屬轉移到土壤的液相中,再利用絡合或者沉淀的方法使土壤富集,然后將富集液中含重金屬的沉淀進行過濾并除去。在進行淋洗時,淋洗劑的選擇是非常關鍵的問題。除此之外,可以用電動修復的方法,就是在固液相的土壤中插入電極,利用重金屬導電性的原理,充分在電場的作用下引導并從土壤中移動出。然后進行篩選和過濾。也可以利用重金屬與某些非金屬陰離子在土壤中化合形成化合物的方法,在土壤中摻入適量的含有非金屬陰離子的物質,使重金屬陽離子和非金屬陰離子不易分解的無害的化合物,或者可直接分離提取的化合物[2]。
3.3 有機物吸收重金屬離子作用
有機物吸收重金屬離子作用就是利用某些有機物或者是有機物的堆肥可以與重金屬離子產生一定的反應,從而使重金屬物質失去對生物和其他環境破壞性的原理,對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壤進行修復。一些有機物如動物的糞便、植物的秸稈堆肥產物等可以與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產生非常強烈的絡合作用或者螯合作用,通過這些作用可以使重金屬離子大大減小甚至失去一些本身的性質,比如對周圍環境的生物毒性和破壞性,從而降低重金屬危害。比如蚯蚓糞或者奶牛的糞便可以有效減少周圍環境中的鉛的毒性效果,而咖啡豆的果皮和果肉對于降低鉛的生物毒性作用具有更好的效果。
4 新型的重金屬污染修復技術
4.1 化學淋洗和化學固定
化學淋洗和化學固定的方法都是單純利用化學技術對土壤中的重金屬物質進行固定和分離?;瘜W淋洗是通過化學洗脫作用將重金屬物質從土壤中洗脫出去,從而達到清潔土壤的作用。采用這種化學洗脫的方法即相當于利用另一種化學試劑將原本土壤中的許多種金屬物質進行替換和洗脫,從而將重金屬物分離出來。近幾年的實驗證明這種方法非常有效,可以大量的洗脫出一些重金屬物質,但由于洗脫作用,也是的土壤中原本有的一些金屬離子一同被洗脫出來,所以經過洗脫后的土壤一般不能在種植任何農作物。化學固定就是在土壤中加入適當的化學試劑使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的遷移性降低,或者直接由游離態轉變為固定的化合態。在轉變的過程中,就會使重金屬離子的生物毒性大大降低。
4.2 微生物修復技術
微生物修復技術是指某些微生物在進行自身新陳代謝過程中,需要吸收一些特定的重金屬離子并將其轉化為自身所需化合物的方法,利用這種方法可以有效針對土壤中的一些特定的重金屬離子進行修復和處理。微生物的金屬離子吸收過程基本就是利用重金屬離子完成自身的氧化和代謝作用。通過微生物體內代謝作用的一系列轉變,使得重金屬游離態物質轉變為對周圍環境毒害作用減小的次級代謝化合產物。
5 結束語
總之,隨著土壤重金屬污染日益加劇,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已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土壤重金屬污染具有高累積性和不可逆轉性,污染一旦發生,僅依靠切斷污染源的方法難以進行徹底恢復。目前,己有一些污染土壤治理的方法,但從其發展和需求來看,還須發展更加有效的治理技術。
參考文獻
[1] 林帥.重金屬土壤污染修復技術初探[J].科技信息,2012(05).
[關鍵詞] 重金屬 工業污染 離子交換 電解 吸附
中圖分類號:X75; TQ170.9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崇尚工業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這種理念已不斷滲透到各學科之中,在治理污染技術的開發上也應該尋求這種綠色產業。充分發揮自然界的天然自凈化功能,是在污染治理與環境修復領域開發綠色環保技術的體現,更是完整地利用天然自凈化功能的反應。本文闡述了重金屬的危害、來源及其存在形式,并重點論述了處理重金屬污染物的方法。
二、廢水中重金屬污染物的來源
1.鉛的來源。鉛常被用作原料應用于蓄電池、電鍍、顏料、橡膠、農藥、燃料等制造業。鉛板制作工藝中排放的酸性廢水(pH
2.鎘的來源。鎘是一種灰白色的金屬,自然界中主要以二價形式存在。鎘電鍍可以為鋼、鐵等提供一種抗腐蝕性的保護層,具有吸附性好且鍍層均勻光潔等特點,因此工業上90%的福用于電鍍、顏料、塑料穩定劑、合金及電池等行業,含鎘廢水的來源還包括金屬礦山的采選、冶煉、電解、農藥、醫藥、電鍍、紡織印染等行業的生產過程中。
3.鎳的來源。廢水中鎳的來源廢水中的鎳主要以二價離子存在,比如硫酸鎳、硝酸鎳以及與許多無機和有機絡合物生成的鎳鹽。含鎳廢水的工業來源很多,其中主要是電鍍業,此外,采礦、冶金、石油化工、紡織等工業,以及鋼鐵廠、印刷等行業排放的廢水中也含有鎳。
4.銀的來源。常見銀鹽中唯一可溶的是硝酸銀,也是廢水中含銀的主要成分。硝酸銀廣泛應用于無線電、化工、機器制造、陶瓷、照相、電鍍以及油墨制造等行業,含銀廢水的主要來源是電鍍業和照相業。
三、重金屬污染物在環境中的存在形式
重金屬污染物在大氣、水、沉積物、土壤、植物等體系中均有分布,在不同體系中的存在形式不同。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式、土壤重金屬污染主要是由于使用污泥和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水中工業廢水占60%~80%,且成分復雜,都不同程度含有生物難以降解的重金屬。
1.重金屬在水中的存在形式。近年來,中科院等對長江水環境中重金屬的背景值進行了較深入的考察,結果表明河水中大部分元素主要以懸浮顆粒態存在,而溶解部分的重金屬濃度較低,并且總量越是偏高的元素,以懸浮顆粒態存在的比例也越高。這一特征與區域條件有密切聯系,當地理風化強烈時,懸浮質含量直接影響水環境中元素濃度分布。同時,化學風化微弱使元素難以釋放,河水堿性偏低更使溶解態重金屬濃度偏低。
2.重金屬在沉積物中的存在形式。通過各種途徑進入水環境的重金屬,絕大部分隨物理、化學、生物及物理化學作用的進行,迅速轉移到沉積物中或通過懸浮物轉移到沉積物中。沉積物中重金屬賦存狀態及特征為:Pb主要趨向于同Fe/Mn水合氧化物、碳酸鹽相結合,Cu主要形成殘渣相和有機質相,而Zn易同Fe/Mn水合氧化物、碳酸鹽相結合;Pb、Zn以非殘渣相為主要成分,Cu以殘渣相為主要成分。
四、常用的重金屬廢水處理方法
重金屬廢水處理的方法有很多,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使溶解性的重金屬轉變為不溶或者難溶的金屬化合物,從而將其從水中除去。另一類是在不改變重金屬化學形態的情況下進行濃縮分離,例如反滲透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蒸發濃縮法等。
1.氫氧化物沉淀法。該方法是通過向重金屬廢水投加堿性沉淀劑(如石灰乳、碳酸鈉液堿等),使金屬離子與輕基反應,生成難溶的金屬氫氧化物沉淀,從而予以分離的方法。
2.硫化物沉淀法。該方法是通過向廢水中投加硫化劑,使金屬離子與硫化物反應,生成難溶的金屬硫化物沉淀從而得以分離的方法。硫化劑可采用硫化鈉、硫化氫或硫化亞鐵等。此法的優點是生成的金屬硫化物的溶解度比金屬氫氧化物的溶解度小,處理效果比氫氧化物沉淀更好,而且殘渣量少,含水率低,便于回收有用金屬。缺點是硫化物價格高。
3.還原法。該方法是通過向廢水中投加還原劑,使金屬離子還原為金屬或低價金屬離子,再投加石灰使其成為金屬氫氧化物沉淀從而得以分離的方法。還原法可用于銅、汞等金屬離子的回收,常用于含鉛廢水的處理。
4.離子交換法。離子交換法是利用離于交換劑的交換基團,與廢水中的金屬離子進行交換反應,將金屬離子置換到交換劑上予以除去的方法。用離子交換法處理重金屬廢水,如Cu2+、Zn2+、Cd2+等,可以采用陽離子交換樹脂;而以陰離子形式存在的金屬離子絡合物或酸根 (HgCl2-、Cr2O72等),則需用陰離子交換樹脂予以除去。
5.鐵氧體法。鐵氧體是由鐵離子、氧離子以及其它金屬離子所組成的氧化物,是一種具有鐵磁性的半導體。采用鐵氧體法處理重金屬廢水是根據鐵氧體的制造原理,利用鐵氧體反應,把廢水中的二價或三價金屬離子,充填到鐵氧體尖晶石的晶格中去,從而得到沉淀分離的方法。
6.電解法。電解法是利用電極與重金屬離子發生電化學作用而消除其毒性的方法。按照陽極類型不同,將電解法分為電解沉淀法和回收重金屬電解法兩類。電解法設備簡單、占地小、操作管理方便、而且可以回收有價金屬。但電耗大、出水水質差、廢水處理量小。
7.膜分離方法。該方法是利用一種特殊的半透膜,在外界壓力的作用下,在不改變溶液中化學形態的基礎上,將溶劑和溶質進行分離或濃縮的方法。膜分離法包括反滲透法、電滲析法、擴散滲折法、液膜法和超濾法等。
8.吸附法。該方法是利用吸附劑將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除去的方法。吸附法由于占地面積小、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無二次污染,特別適用于處理含低濃度金屬離子的廢水。
五、結語
重金屬的污染問題已成為今世界各國共同關注的問題,國內外對重金屬的處理方面的研究正在全面進行中。我國也在這方面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參考文獻:
[1]任高平.化學法治理銅件酸洗廢水并電解回收銅[J].工業水處理, 1986,(06).
[2]宋世林,趙玉娥.化學法處理含鉻廢水試驗[J].電鍍與環保, 1984,(02).
[3]顧雪芹,曹國良.槽邊循環電解法從酸性鍍銅廢水中回收銅[J].電鍍與環保, 1984,(02).
[4]姜玉蘭.含銅鋅重金屬廢水處理[J].工業水處理, 1987,(01).
關鍵詞:大氣降雪;重金屬;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蘭州市
中圖分類號:X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4-0650-04
重金屬可通過化石燃料燃燒、汽車尾氣、冶金企業煙氣粉塵、揚塵、風沙等進入大氣,吸附在氣溶膠上。進入大氣中的重金屬又可以通過干沉降或濕沉降的方式沉降到地面,并通過水循環進入土壤和水體中。雪水與大氣重金屬的關系特別顯著[1,2],雪水中重金屬的研究可以反映大氣污染、地表水污染的信息,幫助判定大氣重金屬的來源,并進行污染控制[1]。因此,研究雪水中的重金屬元素迫在眉睫。
重金屬在人體內能和蛋白質及各種酶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使它們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體的某些器官中積累,如果超過人體所能耐受的限度,會造成人體急性中毒、亞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危害。生物從環境中攝取重金屬可以經過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在較高級生物體內成千萬倍地富集起來,然后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在人體的某些器官中積蓄起來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體健康。水體中的某些重金屬可在微生物作用下轉化為毒性更強的金屬化合物。重金屬及其化合物毒性較大,進入人體后會引起各種生理變化,尤其對神經和心血管系統有嚴重的危害性[1-3]。
中國的北方降雪量相對較多,而干沉降是控制化學物質從大氣層向地表傳輸的兩種方式之一。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酸雨和相關的大氣過程情境下,研究者開始采集和分析降水的化學組成及變化特征,大氣降水中的污染物由于人類工業活動的排放而增加[3]。大氣降水成分包括重金屬元素、化學離子、粉塵微粒及膠體等物質,各組分含量的測定成為探討污染源的有效途徑,所以大氣降水的化學組成能夠反映大氣環境特征及其污染狀況[4]。不同區域的降水中各組分含量不同,反映了區域的工業釋放特征、土壤酸堿性特征等的差異[2,5]。
目前,國際上關于雪水中重金屬的研究已開始受到重視,但在中國西北內陸干旱區相關研究鮮有報道。鑒于此,本研究通過測定蘭州市市區和郊區雪水中10種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對比分析蘭州市市區和郊區大氣污染情況,以及導致重金屬含量不同的原因,揭示大氣降水中重金屬元素的可能來源及污染物質的傳輸路徑,對雪水中重金屬離子的控制因素、變化規律及環境影響進行探討。
1 材料與方法
1.1 樣品的采集
根據GB13580.2-92中關于大氣降水樣品的采集與保存方法[6],采樣的塑料瓶預先用硝酸浸泡24 h以上,再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以除去可能存在的金屬離子。每次降雪開始,即將采樣瓶放置在預定的采樣點上(固定好,距離地面至少1 m以上)。每次降雪取全過程雪樣,樣品采集后,貼標簽、編碼,同時記錄采樣日期、起止時間、降雪量等。
在2015年典型降雪月份1~2月,降雪量約300 mL,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近代物理研究所5#樓頂共收集5場降雪樣品。用小塑料廣口瓶收集降雪全過程的雪水,加酸后放入冰箱保存,以除去可能存在的金屬離子。采樣器平時蓋緊,以防灰塵影響,下雪時打開蓋子。采樣點高于地面3~5 m。同時采集蘭州市郊區的5場降雪樣品作為對比,收集地點為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樹形源B樓頂,遠離蘭州市市區(15 km左右)。蘭州市采樣日期及降雪量見表1。
1.2 樣品預處理
由于降水樣品中常含有塵埃顆粒物、微生物和酵母等顆粒,所以除測定pH和電導率的大氣降水不過濾外,分析Pb、Fe、Cu等項目的水樣均需過濾。降水樣品的過濾介質有濾紙、玻璃沙芯漏斗和有機微孔濾膜等,由于玻璃沙芯漏斗的孔徑(10~40 μm)和濾紙的孔徑(2~10 μm)都很大,并且含有羥基和羧基,可與降水樣品中的化學成分發生吸附和離子交換作用,造成待測成分的不準確。目前國際上把能通過孔徑為0.45 μm濾膜的部分稱為水中可溶性成分,阻留在濾膜面上的成分稱為懸浮態。因此,選用0.45 μm的乙酸和硝酸混合纖維素濾膜。該濾膜的孔徑均勻、孔隙率高、過膜速度快,是一種惰性材料,很少有吸附現象發生[7]。
取部分雪水置于實驗室,待分析。將10 mL的聚乙烯試管用硝酸浸泡24 h,再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除去可能存在的金屬離子。之后用0.45 μm的乙酸和硝酸混合纖維濾膜過濾雪水樣品于已清洗的聚乙烯試管中,貼上標簽待分析[2,7]。
1.3 樣品分析
樣品的重金屬含量均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AAS),儀器型號為日立AA1700(浙江福立分析儀器公司),精密度和準確度均符合要求;pH的測定采用pH酸度計,型號為PHS-25。降水的pH在樣品收集后用玻璃電極法立即測定;試驗過程中的稀釋液和定容液均用去離子水。
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標準曲線定量法測定Cu、Cd、Mn、Pb、Zn、Fe、Cr 7種元素的含量,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峰面積積分法測定Hg、Al、As 3種元素的含量,并進行平行樣分析。
以上試驗均在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地質工程系地勘實訓中心地球化學元素測定實訓室完成。
2 結果與分析
2.1 蘭州市市區與郊區大氣降雪的pH情況
2015年蘭州市市區與郊區典型降雪月份1~2月5場降雪樣品的pH情況見圖1。由圖1可知,蘭州市市區降雪樣品的pH為2.7~3.1,平均為2.9,而郊區降雪樣品的pH為3.8~4.2,平均為4.0,總體上表現為蘭州市市區降雪樣品的pH均低于郊區,且市區和郊區處理間差異均達顯著水平。
2.2 蘭州市大氣降雪中的重金屬元素含量
蘭州市大氣降雪樣品中常見的10種重金屬元素的含量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大氣降雪樣品中Cu、Hg、Cd、Mn、Al、Pb、Zn、Fe、Ni、Cr的含量總體表現為市區大于郊區,且這10種常見重金屬元素含量市區比郊區分別高出了54.45%、40.98%、26.80%、86.22%、1.74%、43.99%、30.28%、54.70%、36.22%、48.94%。其中,Pb元素含量最大,重金屬Pb主要來源于冶煉、燃煤和汽車尾氣等,這與前人的研究一致[3,7]。
此結果明顯高于大量使用燃煤的焦作市[7]、上海之類的大城市[8]、降水充足的長江中下游鄱陽湖區域[9]以及其他的國家[7,8],這反映出蘭州地區大氣污染狀況非常嚴重,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已顯得刻不容緩。
大氣中重金屬元素的含量是衡量大氣環境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重金屬的吸入對人們的健康有嚴重影響。因此,雪水中重金屬含量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受到廣泛的關注。重金屬元素在降水、大氣氣溶膠的平衡中,不僅受到重金屬元素本身性質的影響,也受到pH的影響。結合圖1與表2可以看出,pH對重金屬含量的影響非常明顯,低pH時雪水的重金屬含量明顯較高;而高pH時則其含量相對較低。這與周靜[7]的研究一致。
2.3 蘭州市大氣降雪中重金屬元素污染來源分析
眾所周知,不同的污染源由不同代表性的化學元素組成,利用富集因子分析法,并結合以往研究成果,討論各種重金屬元素的可能來源[6,10]。可知蘭州市大氣中常見的重金屬來源主要有如下三點。
1)工業性來源。蘭州是一個工業化進程非??斓男滦凸I化城市,冶金業、建筑業、礦業開采、石油煤炭和化工化學等工業的迅速發展使得大氣中的重金屬含量增高。
2)生活中重金屬的來源。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產生大量的重金屬,通過進入到水體和空氣中,進而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例如土壤中肥料、農藥通過灌溉用水進入到飼料、牧草中,而油漆、藥物及土壤和局地揚塵等通過揮發或風進入到空氣中。
3)交通工具。近幾年來,由于城市車流量的猛增,汽車尾氣對城市大氣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重金屬是其中主要的成分之一。
3 小結與討論
通過測得2015年1~2月蘭州市市區和郊區雪水中常見重金屬元素的含量,得知蘭州地區雪水中重金屬含量高于中國其他城市乃至世界上其他國家[7-9],重金屬污染非常嚴重,市區顯著高于工業和人群稀少的郊區,且Mn元素高出量最多,高出86.22%。可見,蘭州市市區雪水中重金屬含量較高,其大氣受到嚴重污染。其含量主要來源于石油、燃煤、化工和冶金及汽車尾氣等作業中重金屬的排放等人為源,此外還與蘭州特殊的盆地地形等天然源有關。這些重金屬進入到大氣中影響大氣環境質量,并且能通過水流和食物鏈進行遷移,形成循環危害。
因此,蘭州市調整工業結構是當務之急。要依據地形搬遷化工、冶煉、煤炭等工業的位置,提高技術有效控制大顆粒物、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等的排放,為了改善生存環境,應該全面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引導企業實現節能、降耗、減排、增效[9]。因此,研究該項目為蘭州市市區大氣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大氣降雪樣品中重金屬的影響因素很多,包括季節(季風期和非季風期)、時段、降雪量、降雪間隔時間、風力風向、污染源排放等都會影響其含量,致使其變化非常復雜[2,7]。本試驗在樣品收集過程中有些原因會導致數據偏差,例如采樣點位于樓頂,周圍高層建筑、植被較多,大風天氣時雪水在進入采樣器之前可能已經受到了污染;另外,由于小塑料廣口瓶密封性較差,在冰箱中保存時也易受到污染;試驗只采集了2015年1~2月的降雪樣品,市區和郊區各布設一個點,布點較少;沒有考慮降雪時的風力風向和降雪間隔,不能進行季節性(季風期和非季風期)分析。因此,今后還可以通過測定雪水電導率(EC)、總溶解固體(TDS)含量、雪水中的常見的陰陽離子含量、不溶粉塵微粒以及同位素含量等進行環境分析研究。
參考文獻:
[1] LOPPI S,FRATI L,PAOLI L,et al. Biodiversity of epiphytic lichens and heavy metal contents of Flavoparmclia caperata thalli as indicator of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ir pollution in the town of Montccatini Termc(central Italy)[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04,29(1-3):113-122.
[2] NIU H W,HE Y Q,ZHU G F,et al. 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f the snow chemistry from Mt Yulong,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3,313-314(5):168-178.
[3] 胡 健,國平,劉叢強.貴陽市大氣降水中的重金屬特征[J].礦物學報,2005(9):256-262.
[4] 楊復沫,賀克斌,雷 宇,等.2001~2003年間北京大氣降水的化學特征[J].中國環境科學,2004,24(5):538-541.
[5] 李建剛,李 軍.烏魯木齊市大氣降水的化學特征分析[J].干旱環境監測,2006,20(4):227-230.
[6] GB13580.2-92,大氣降水樣品的采樣和分析方法總則[S].
[7] 周 靜.焦作市大氣降水重金屬研究初探[D].河南焦作:河南理工大學,2009.
[8] 蔣曉鳳,趙一先.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大氣降水中鎘鎳鉛[J].環境監測管理與技術,2008,20(6):47-48.
[關鍵詞]農村耕地 重金屬污染 來源 治理
[中圖分類號] S341.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4)-1-161-1
0前言
科學技術的發展,帶動了經濟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也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尤其是重金屬對于農田土壤的污染,使得我國的耕地面積不斷縮減,影響到了農作物的生長,同時還可能對人體造成相應的危害。因此,要充分重視起來,加強對于農田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力度,切實保障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
1重金屬污染概述
重金屬污染,指由重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們的生產活動,如采礦、廢氣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屬制品等人為因素造成的。重金屬污染的危害程度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取決于其在環境、物體中存在的化學形態和濃度。通常情況下,重金屬污染主要表現在水污染方面,氣體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相對較少。
重金屬具有富集性,很難在環境中降解,因此,容易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加上其具有不易移動溶解的特性,進入生物體后不能被排出,會造成慢性中毒。例如,日本爆發的骨痛病,就是由于重金屬元素鎘與人體內部的蛋白質和各種類型的酶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從而導致其失去活性,造成重金屬中毒,對骨骼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引發劇烈的疼痛。
2農村耕地中重金屬污染的來源
目前已經發現的,自然界存在的重金屬元素有45種,而對于農村耕地影響較為嚴重的重金屬,則主要集中在汞、鎘、鉛、鉻、砷物種元素,其并稱為“五毒”。每年因重金屬污染所造成的農業經濟損失不計其數,不僅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更使得糧食產量大幅下降,影響社會的穩定。對于農村的耕地而言,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包括:
2.1污水
重金屬污染主要表現在水污染方面,因此污水是導致農田重金屬污染最主要的原因。由于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許多企業并沒有對排放的污水進行處理,而是直接排入河流或者土地之中,一方面,使得河流污染嚴重,農民在引水灌溉的過程中,將污水中的重金屬帶入農田,從而引發重金屬污染;另一方面,污水深入地下后,重金屬元素卻不會很快講解,在不斷的富集過程中,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屬含量不斷增加,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影響。
2.2大氣
大氣中的重金屬主要來自于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氣、汽車尾氣等,如果沒有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理,重金屬就會以氣溶膠的形態,進入大氣之中,在自然沉降和降水的作用下,最終進入土壤,從而造成農田的重金屬污染。一般來說,大氣污染對于農田的影響程度取決與當地的經濟增長方式和工業化程度,以及人口的密度和經濟發展程度等。
2.3固體廢棄物
主要指來自含有重金屬的工業企業以及礦業企業廢棄物,也包括城市的生活垃圾。這些固體廢棄物含有的重金屬元素會在存放和處理的過程中,進入土壤,造成污染。例如,重金屬礦業企業在對礦渣進行處理時,通常都是采用統一處理或掩埋的方式。在堆放的過程中,會受到雨水沖刷等的影響,使得重金屬元素流入水體或土壤;而在掩埋后,礦渣中含有的重金屬元素也不會分解,而是逐漸向周圍的土壤擴散,不斷的富集,進而導致土體中重金屬含量超標,造成污染。
2.4化學農藥和肥料
一方面,部分化學農藥的質量不達標,含有超標的重金屬元素,在使用的過程中會隨之進入土壤,從而引發重金屬污染;另一方面,為了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往往會長期使用化學肥料,提供農作物生長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肥料中的重金屬元素卻在不斷富集的過程中,出現污染現象。例如,如果某塊農田長期使用磷肥,則可能導致土壤中的鎘含量超標,從而引發重金屬污染。
3農村耕地中重金屬污染的治理對策
3.1對污染源進行控制
對于農村耕地中重金屬污染的治理,首先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對污染進行控制,減少污染源,之后才能對其進行處理,以免污染的重復發生。對于重金屬污染源的控制,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對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的排放進行控制,確保處理后排放,將其產生的污染降到最低。針對含有重金屬元素的污染物,更要加強管理力度。
②對農藥肥料等的使用進行限制,對其成分進行改良和創新,盡可能減少農藥中重金屬元素的殘留。
③對農田土壤進行質量監測,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做到防患于未然。
3.2物理換土法
由于重金屬的治理成本大、耗時長,難度大,從經濟角度出發,對于污染較為嚴重的農田土壤而言,可以采用換土的方式進行處理,其優點在于徹底、穩定,雖然施工量較大,但是相對而言速度較快,而且操作簡單,不影響農作物的種植。
3.3化學調節法
主要是利用相應的化學藥劑等,對農田土壤的有機質、水分、pH值等進行調節,改變重金屬的水溶性和擴展性,從而降低污染的擴展速度以及其對于農作物的影響。
3.4生物修復法
指利用植物、動物、微生物等,對土壤中的重金屬進吸收和轉化等,從而消減重金屬污染對于農田的影響。例如,向日葵可以吸收重金屬,進而通過自身的作用將其排入空氣中,降低土壤重金屬的含量;部分藻類和蚯蚓等動物也可以對重金屬進行吸收。
4結語
總之,重金屬污染對于農村耕地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農業技術人員要加強對于重金屬污染來源的分析,通過預防和治理相結合的方式,解決土壤重金屬污染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蔣利萍.國內土壤重金屬污染現狀及治理修復[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5(z2):471-473.
鉛 食品中鉛的來源
鉛廣泛分布于自然界,食品中的鉛相當一部分是被植物從土壤中吸收再進入食品中。瓷、搪瓷、馬口鐵等食具容器的原料中含有鉛;食品加工用的機械設備、管道等含有鉛,有些非金屬如聚乙烯塑料管材用鉛作穩定劑時,可造成食品中鉛的污染。食品加工時,雖然不接觸鉛,但可隨時間延長逐漸滲透。另外,染料、油漆、陶瓷器等都能造成食品污染。
鉛對人體的危害
鉛對人體是有害物質,進入機體中的鉛大部分通過糞便排出體外,但也有部分殘留于體內,長期積累可造成慢性中毒,成年人血鉛可達0.20μg/mL,如果超過0.80μg/mL臨床上會出現明顯癥狀,造成血管痙攣、腰肢疼、視網膜小動脈痙攣、高血壓等癥。
食品中鉛的檢測方法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5009.12-2010《食品中鉛的測定》,第
法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檢測限為0.005mg/Kg:第二法氫化物原子熒光光譜法,檢測限固體試樣為0.005mg/kg、液體試樣為0.001mg/kg:第三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檢測限為0.1mg/kg:第四法二硫腙比色法,檢測限為0.25mg/kg:第五法單掃描極譜法,檢測限為0.085mg/Kg。
原子吸收光譜法與其他檢測方法相比,干擾少、準確、操作簡便、靈敏度高(火焰法可測mg/kg級,石墨爐法可測μg/kg級)、測定含量范圍廣適于微量分析等,故列為標準方法之。但是,所用設備昂貴,測一種元素更換對應的空心陰極燈,分析復雜樣品干擾較多,故使用上受一定限制?,F在使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ICP法,可同時檢測多種金屬元素含量,但設備也很昂貴。
砷 砷的來源及其毒性
砷屬半金屬元素,廣泛分布于自然界,砷化合物在人體內有蓄積作用,能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常見的三氧化二砷毒性極大,俗稱砒霜。砷化合物以往曾用于殺蟲劑、殺菌劑、毒鼠劑等,工業方面主要用于燃料、玻璃、搪瓷、木材等的生產。海產品有機砷含量較高,淡水魚、家禽畜肉類以及糧食、蔬菜、水果等砷含量相對較低。
砷對人體的危害
生物體內存在的砷大部分是有機砷,各種形態的砷對人體毒性有很大的差異。一般認為有機砷在體內需經轉化為無機砷而起毒性作用,至于生物體內的有機砷是否會由于加工處理或代謝轉化成為毒性較大的無機砷等還需進一步的研究。砷化合物吸收到體內后,可與細胞酶蛋白的疏基(-SH)結合,抑制酶的活性,從而影響組織的新陳代謝,引起細胞死亡,也可導致神經細胞代謝障礙,造成神經系統病變。
砷對消化道有直接腐蝕作用,被吸收后,一方面麻痹運動中樞,一方面直接作用于毛細血管,使腹腔臟器的微血管麻痹、擴張和充血,以致血壓下降。吸收后的砷部分留在肝臟,引起肝細胞退行性病變和肝糖原消失。砷進入腸內可導致腹瀉,其他臟器往往引起缺血。
砷的排出比較緩慢,故常因蓄積作用而致亞急性和慢性中毒。
食品中砷的檢測方法
根據國家標準GB/T 5009.11-2003《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第法氫化物原子熒光光度法,檢測限為0.01 mg/Kg,線性范圍為0~200ng/mL:第二法銀鹽法,檢測限為0.2mg/kg:第三法砷斑法,檢測限為0.25mg/kg:第四法硼氫化物還原比色法,檢測限為0.05mg/Kg。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對食品中無機砷的允許限量指標規定為0.1~0.5mg/kg,銀鹽法測定無機砷含量的分析方法干擾大,可能存在靈敏度達不到要求的問題。
鎘 鎘的來源
食品中鎘的來源主要有3個方面:含鎘工業“三廢”的排放直接污染土壤,農作物從受污染的土壤中吸收鎘并把它富集于機體;生長于鎘污染水體中的水產品可將鎘濃縮于機體;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大量使用含鎘農藥、磷肥等。此外,在食物生產過程中,使用表面鍍鎘處理的加工設備、器皿時,因酸性食物可將鎘溶出,也可造成食物的鎘污染。
人體內鎘的來源是食物、水和空氣。由于現代工業生產活動造成的工業煙塵、煤和石油產品的燃燒,使空氣成為人體一個重要鎘源。
鎘的毒性及對人體的危害
鎘被美國毒物管理委員會(ATSDR)列為第6位危及人體健康的有毒物質。腎臟是鎘最重要的蓄積部位和靶器官,般認為鎘所致的腎損傷是不可逆的。鎘對腎、肺、肝、、腦、骨骼及血液系統均可產生毒性。
人體鎘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對腎的損害,引起再吸收障礙,臨床表現為高鈣尿、蛋白尿、糖尿、氨基酸尿,并導致負鈣平衡,引起骨質疏松癥。
鎘的檢測方法
根據國家標準GB/T 5009.15-2003《食品中鎘的測定》,第法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檢測限為0.01μg/Kg;第二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檢測限為5.0μg/kg:第三法比色法,檢測限為50μg/kg;第四法原子熒光法,檢測限1.2μg/Kg。
在國內對鎘的測定也有許多研究,分別為試紙法、電化學測定方法、分光光度法、熒光光度法、原子吸收、電感耦合等離子體電、共振光射法和液相色譜法。
汞 汞的來源
汞及其化合物分布廣泛,人類開采利用歷史悠久,汞元素性質穩定,環境自凈效果微弱,污染廣泛而持久,已引起持久的關注和重視。汞生物富集效應明顯,有機汞能隨食物鏈濃縮100000倍以上,給人及生物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
汞的毒性及中毒癥狀
汞單質和化合物有毒,其中汞蒸氣、+2價汞鹽及有機汞劇毒。人類生產活動中排放的無機汞在環境微生物作用下能轉化為以甲基汞為主的有機汞類,毒性顯著增強,1mg甲基汞即可使人體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嚴重損害。乙基汞的人致死量僅為數毫克,是已知毒性最強的物質之一。+1價汞鹽毒性相對較低。
常見汞的中毒癥狀有頭暈、失眠、乏力、面部震顫,肝腎損害、胚胎毒性等,有機汞中毒則以知覺障礙、運動失調、聽障礙、語言障礙等神經癥狀為主,同時伴隨致畸作用。
食品中汞的檢測方法
根據國家標準GB/T 5009.17-2003《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總汞的測定:第一法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法,檢測限為0.15μg/kg,標準曲線最佳線性范圍為0~60μg/L:第二法冷原子吸收光譜法,其中壓力消解法檢測限為0.4μg/kg、其他消解法檢測限為10μg/kg:第三法二硫腙比色法,檢測限為25μg/Kg。甲基汞測定:氣相色譜法、冷原子吸收法,最低檢測限為0.02μg/mL。
【關鍵詞】: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來源、控制建議
一般來說,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物是很難被降解的,因此,當人體吸入這種污染物時,就會造成人體出現各種功能障礙,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人體出現各種疾病。在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物中很多元素對于人體都能嚴重傷害,有的元素甚至具有致癌的能力。我國近年來,經常出現這種污染的情況,并且現在不管是國家、政府還是個人對于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物都有一定的認識,但是由于對污染的控制技術還不夠,因此,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對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進行有效控制的方案體系。[1]因此,本文主要探討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的來源以及相關的控制建議,以期使得我國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情況得到有效的控制。
一、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的主要來源
我國近年來的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情況越來越嚴重,主要的原因有;首先,重工企業的污染。有研究顯示,一些鋼鐵行業的重金屬排放量是很驚人的。另外在鋼鐵生產的過程中,燒結工藝的使用也會產生大量的重金屬污染物,這對于大氣顆粒物中的重金屬含量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并且通過一些鋼鐵生產企業的重金屬排放已經成為了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如圖一。而我國是一個鋼鐵的生產大國,每一年的鋼鐵生產量已經達到全世界鋼鐵生產總量的一半以上,并且很多的重工企業都位于一些人口稠密、經濟發展的城市周邊。因此,由重工企業造成的重金屬污染情況已經不容忽視。[2]
其次,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也是重金屬污染的重要來源,如圖二。一般來說,機動車排放重金屬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機動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所產生的汽車尾氣、車輛行駛過程中所造成的揚塵、機動車燃料中所添加的化學物、機動車油中所添加的化學物、輪胎磨損所產生的重金屬污染以及機動車的配件磨損之后所造成的重金屬排放。這幾種方式是機動車排放重金屬元素的造成大氣顆粒物中重金屬污染的主要方式。
另外,除了重工企業以及機動車排放這兩種方式之外,還有垃圾秸稈的焚燒、陶瓷水泥行業以及有色金屬的冶煉等等。但是就目前來看,對于我國的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的治理情況還很不樂觀,缺乏對重金屬污染進行控制的有效手段。[3]
二、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的控制建議
近年來,我國的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嚴重,但是就目前來看,還沒有有效的控制措施。下面本文就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的控制問題提出一些控制建議,以期達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從而減輕我國的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的程度??偟膩碚f,控制建議有以下幾點:首先,對于我國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展開詳細的調查監測,對于我國重金屬的具體情況以及區域特征都進行詳細的收集分析,為更好地治理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提供參考依據。其次,對于對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源進行詳細的摸查,對于一些重化工企業更是要進行重點監測,并且對于機動車尾氣及其他方式帶來的重金屬污染也要進行重點監測。另外,對于大氣中的重金屬排放量也要進行精確合理的測算,從而使得我國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排放量被詳細了解,從而對于我國重金屬排放量進行有效的控制。[4]再次,在技術方面,要給予治理重金屬污染有力的技術支持,從監測技術到治理技術都要進行積極的開發,使其是和重金屬污染治理的需要。第四點,對于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排放量制定一個詳細的標準,并且建立健全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污染排放的制度體系,讓重金屬排放處在一個可控范圍之內。最后,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我國近年來也在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工作,力圖使得我國的環境污染得到改善,并且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節能減排工作開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很多企業把節能減排僅僅當做一句口號,并沒有具體去貫徹這個工作。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對于節能減排工作的落實情況,改變能源的結構,對于大氣顆粒物重金屬排放進行控制,進而使得我國的重金屬污染情況得到切實改善。
結語:
通過對我國重金屬污染來源的分析,提出了幾條對重金屬污染進行控制的建議,以期我國的重金屬污染情況可以得到切實改善,減少霧霾等極端惡劣天氣的出現,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作者簡介:姓名:鄧皓天、性別:男,民族:漢,出生年月日:94-02-27:籍貫:四川,學歷: 本科,研究方向:地球化學
參考文獻
[1] 鄭乃嘉,譚吉華,段菁春,馬永亮,賀克斌.大氣顆粒物水溶性重金屬元素研究進展[J].環境化學,2014,12:2109-2116.
[2] 張霖琳,薛荔棟,滕恩江,呂怡兵,王業耀.中國大氣顆粒物中重金屬監測技術與方法綜述[J].生態環境學報,2015,03:533-538.
【關鍵詞】化工行業;水體及土壤污染;重金屬污染
隨著化學工業的飛速發展,人們對金屬礦產品的需求也呈現日益增長的趨勢。小到餐廳廚房的炊具以及珠寶首飾,大到核工業的核能物質。而由金屬污染引發的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其對生態系統中水體及土壤的破壞基本上難以修復,并且人為的改造和維護也很難進行。尤其是前段時間的“牛奶河”事件再一次為我們敲響了環境保護的警鐘以及讓我們清楚地看到化工行業引起的水體及土壤重金屬污染的現狀和不爭的事實。
一、重金屬污染的種類及來源
所謂重金屬污染,是指由重金屬及其化合物引起的環境污染。尤其是由化工行業引起的水體及土壤重金屬污染具有永久性以及明顯的累積效應。如下圖為重金屬在水體及土壤中的遷移轉化機理[1]。
1.1 水重金屬污染
重金屬在水體中積累到一定的限度就會對水體-水生植物-水生動物系統產生嚴重危害,并可能通過食物鏈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人類的自身健康[2]。對水質產生污染的重金屬主要有Cd、Pb、As、Hg、Cr和Co等。其中以Hg的毒性最大,Cd次之。此外,As由于其毒性可將其歸為重金屬污染。
1.2 土壤重金屬污染
土壤重金屬污染是指由于人類活動將重金屬帶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屬含量明顯高于背景含量、并可能造成現存的或潛在的土壤質量退化、生態與環境惡化的現象[1]。污染土壤的重金屬包括生物毒性顯著的元素如Cd、Pb、Hg、Cr、As,以及有一定毒性的元素如Cu、Zn、Ni。
1.3 重金屬污染的來源
重金屬的污染主要來源化學工業污染,污染源主要有冶煉、化工、電鍍、電子、制革等行業排放的“三廢”等以及民用固體廢棄物不合理填埋堆放和大量化肥、農藥的施用,使得各種重金屬污染物以單質或離子形態進入水體、土壤以及人體[2]。
二、重金屬污染的防治措施
2.1水體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對策
2.1.1 控制水體重金屬污染源
控制重金屬污染源,預防水體的污染。一方面要加強水資源的管理力度;另一方面要嚴格控制各種污水的排放源頭以及監督、管理和控制有關工業部門和改革其生產工藝[3]。
2.1.2 水體重金屬污染的工程治理
目前常用的治理水體重金屬污染的工程工程措施主要有三類,即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及生物處理法[3]。
2.1.2.1 物理和化學方法
物理和化學方法屬于傳統處理重金屬污染水體的的措施,包括沉淀法、螯合樹脂法、高分子捕集劑法、天然沸石吸附法、膜技術、活性炭吸附工藝以及離子交換法等[4]。物理和化學方法具有凈化效率高、周期較短等優點;但存在選擇性小、流程長、操作麻煩以及處理費用高等缺點。
2.1.2.2 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相對常規水處理法有投資小、成本低以及工藝簡單等優點而得到廣泛應用。國外,Groudeva等[5](2001) 對用生物修復水體的重金屬污染作了最新的綜述??傊w有害重金屬的生物修復技術有著廣泛、低廉的原材料及很好的前景。
2.2 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防治對策
土壤受重金屬污染后,蓄積在土壤中的有害重金屬能遷移到水、空氣和植物中難以消除[6]。因此,土壤受重金屬污染應以“預防為主”。
2.2.1 綜合防護措施
控制和消除土壤的重金屬污染源,同時采取消除土壤中的重金屬污染物或控制重金屬污染物遷移轉化的措施,使其不能進入食物鏈[6]。
2.2.2 生物防治
土壤污染物質可通過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凈化土壤。如羊齒鐵角蕨植物對土壤中Cd的吸收率可達10%,多年可使土壤Cd含量降低50% [7]。
2.2.3 施加抑制劑
土壤施加某種抑制劑,可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減少作物吸收,如使用石灰可增加土壤PH,使Cu、Zn、Hg、Cd等金屬或氫氧化物沉淀。研究表明,施用石灰后稻米含Cd量可降低30%[6]。
三、結論
隨著水體及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日益嚴重化以及重金屬污染物進入生態系統后造成難以修復的危害,其正越來越為人們所了解和重視。目前重金屬污染的治理方法以物理化學方法為主,生物修復技術作為經濟、高效和環保的治理技術在治理和防治重金屬污染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新型高效的水體及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措施有待優化及創新。
【參考文獻】
[1]孫鐵珩,周啟星,李培軍,等.污染生態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2]鄧志瑞,余瑞云,余采薇,等.重金屬污染與人體健康[J].環境保護,1991(12):26-27.
[3]賈燕,.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的概況及前景展望[J].中國西部科技(學術版),2007 (4):10-13.
[4]張劍波,馮金敏.離子吸附技術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和發展[J].環境污染治理技術與設備,2000(1):46-51.
[5]Groudeva, Guthrie EA, Walton BT. Bioremediationin the rhizosphere[J]. Environ Sci Thechnol,1993,27:2630-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