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8 15:12:32
序論:在您撰寫碳中和對普通人的意義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低碳不低調的杭州“范兒”
“2006年的時候,我和身邊的人聊起低碳生活這個話題,大家都不知道低碳是什么。市民普遍的反應是‘這一切都與我無關’。憑什么我就不能開大排量的汽車?憑什么我就要多騎自行車多走路?憑什么我就要少用空調少喝瓶裝水?憑什么我好日子還沒過上,就到低碳時代了?”杭州市科協副主席張貴書感嘆地說,“這些都是我們當時聽到的聲音。于是,從2007年開始,我們大力開展了低碳科普工作。2008年,杭州正處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啟動階段,市里也正準備要建科技館。我們最初的想法是要建一個綜合場館,報到市里以后,當時的市委決定要建一個以低碳為主題的場館。從建設思路的轉變中,也體現著未來社會發展、科技發展、生態發展的總方向?!?/p>
這項工作具體落到了杭州市科協的肩上。為了讓市民對“低碳”這個新鮮的詞兒和理念有初步、科學的認識,從2009年開始,杭州市科協先后印制了《邁向低碳生活》和《低碳生活智慧》等市民叢書,分發到各個社區。還召集組織市科普講師團進社區、進校園活動,甚至在很多社區進行“點餐式”服務,即每個社區可以根據自己社區民眾的“特殊需要”來點有關低碳的主題,并讓專家團進行專門的講解。不難看出,為了推動低碳生活理念的宣傳,杭州市科協可真是使出了各路招數。
幾年的努力下來,低碳經濟、低碳生活、低碳城市等概念在杭州市民心中由陌生變得流行。
經過四年建造,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于2012年7月正式開館,成為中國第一家低碳主題的大型科技館。杭州低碳科技館以“體驗式”“沉浸式”“互動式”為呈現手法,向觀眾展現了低碳的生活方式給人類帶來的益處,以及在工業化進程中人類對自然環境帶來的破壞。
低碳科技館自開放以來,已迎接22余萬的游客,也正逐漸成為杭州老百姓特別是青少年了解“低碳經濟、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的“第二課堂”。杭州低碳科技館作為中國唯一一個以低碳為主題的科技館,經過近一年與市民們的“互動”,于今年4月,經過為期一個多月的社會推薦、市民投票、先鋒體驗、專家評審等層層篩選,杭州低碳科技館榮獲2013杭州市民體驗日“最具品質體驗點”的稱號。
在這里,低碳的主題不僅覆蓋了整個展廳,科技館的工作人員也在身體力行。上到館長的名片、手帕都是可再生的,下到物業清潔時一桶水可以拖一層樓。吉京杭館長說:“低碳并不是過苦行僧的生活,而是改變生活模式。低碳館開館時給市民發放三寶:手絹、便攜餐具、扇子。東西不貴,就是想讓市民養成少用一次性用品的習慣?!?/p>
培養零排放的時尚公民
“在長期的低碳科普活動中,科協的創新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從開始的簡單低碳知識講座,到現在力爭切切實實地影響每個市民的行為習慣,我們著實花了一番工夫。比如,城市居民一些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產生了可觀的能源消耗量和溫室氣體排放量。我們要通過有效的方法,幫助每個市民都計算自己的‘碳足跡’?!?/p>
張主席給記者拿出了“碳中和計算羅盤”。這個羅盤可以清楚地計算出個人的“碳足跡”。記者看到,這里記錄著日常的碳排放指標。比如,乘坐飛機飛行1000公里的碳排放約為140公斤;開車100公里碳排放約為16公斤;平常家庭用電100度的碳排放約為96公斤。
除此之外,羅盤上還列明了中和碳足跡需要的“碳匯”量。以小轎車行駛20000公里為例,記者將旋轉表盤的“小汽車”與20000對齊,顯示碳排放量為“4500公斤CO2”,此時“碳匯”項為20,也就是說,為中和碳足跡需要種20棵樹;如果購買100件衣服,碳排放量則是“640公斤CO2”,對應的“碳匯”量是3,即需要種3棵樹,才能中和掉碳排放量。
張主席告訴記者:“接下來,我們會將羅盤的碳中和計算方法普及到廣大市民,公眾可以明確了解自己的碳排放量。當市民了解了日常碳排放指標,就能夠以植樹的形式,吸收二氧化碳,進行碳中和,讓自己成為‘零排放’的時尚公民?!?/p>
如果要實現公民的碳排放交易,這就需要建立一個“碳匯交易平臺”。所謂的“碳匯交易平臺”,就是通過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減少毀林等活動,吸收或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與政策、管理和碳貿易相結合的過程、活動和機制。
目前,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是浙江省內唯一一家從事林權交易,林業碳匯交易的森林資源交易平臺。杭州市科協和杭州低碳科技館正與其開展更為廣泛的合作。
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戰略發展部經理林瑩告訴記者:“我國目前的林業碳匯交易只是一種基于自愿的購買行為,還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市場交易行為,但未來有轉變成交易行為的可能性。我國有十幾億人口,如果每個人購買1元錢的減排指標,將會是一個龐大的減排量?!倍遥瑐€人購買碳交易不只局限于經濟意義本身,這種行為還可以促進個人自覺形成低碳、綠色的環保意識,從而產生連帶效果,推動更大范圍內的碳減排。比如,個人購買碳指標有可能抵消一年來在工作、生活、旅行等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進行碳中和,甚至達到零排放。
吉京杭館長也對記者說:“低碳科技館作為低碳科學普及中心、綠色建筑展示中心、學術交流中心以及低碳信息傳播中心,與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有著諸多的共同理念及廣泛的合作空間。比如下一步,低碳館還會設置專門的大屏幕,滾動顯示市民某某在哪里種了幾棵樹,可以中和多少公斤碳,現在樹木的生長情況,樹木的具置,等等。”
文化科普 垃圾也生態
杭州是出名的“東方品質之城”,你會發現連垃圾處理也帶著科技文化味兒。
張主席向記者介紹了一句杭州的流行語,那就是“金山銀山不如青山綠水”,在他眼中,各種固體廢棄物混合在一起是垃圾,分選開就是資源。“垃圾資源化潛力隨著生活水平和經濟的發展不斷增長。因此,杭州市科協會同市相關部門開展了垃圾分類宣傳進社區活動。讓更多的市民了解到:可直接回收利用的資源,占垃圾總量的42.9%。且直接回收利用率不低于33%,所以說垃圾山可以變成金山?!?/p>
此外,杭州還開創了“跟著垃圾去旅游”這個品牌,用“垃圾文化”推行低碳環保的理念。
杭州市環境集團副總經理曹宏說:“開出垃圾旅游路線的目的,是為了讓廣大市民近距離了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公眾一般對垃圾處理的理解是:骯臟、臭氣熏天、污水遍地、蒼蠅亂飛,而我們現在將整個垃圾處理過程對市民公開,市民自由參觀整個垃圾的處理過程,不是為了作秀,是使市民成為監管的主體?!?/p>
吳正浩是天子嶺垃圾填埋場一名普通工人,他驕傲地告訴記者,面前這個占地約1740畝的生態園,就是天子嶺一期垃圾填埋場。我們很難想象,走過的每一步腳下踩的都是垃圾。
返璞歸真 向傳統文化取經
杭州的低碳同樣注重挖掘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離開喧囂的杭州市區,一路向南65公里就是桐廬縣的深澳古村落。深澳古村落歷史悠久,有記載的始于南宋,存有大量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筑。深澳村至今還保持著一套獨立的自然水系,由暗渠、明溝、坎兒井、水塘、溪流組成。暗渠的構造尤為巧妙,它長800米、深入地下約4米、寬1.5米、高2米,貫穿整個村莊。深澳的“澳”字就此而來。村內每戶人家門前都可以采到水,在沒有自來水的年代,這就是他們所有生活用水的來源。天井里蓄的雨水流入門前的水溝,同時帶走生活污水。
桐廬縣科協副主席嚴亦慈向記者介紹,目前全村還有17口坎兒井,12個水塘,完整的水系使深澳村免受水旱災害的侵犯,這在一千多年前的建村規劃時是非常有遠見的。深澳的優美生態環境讓村里的長壽老人格外多,隨便走走就能碰到百歲老人。
深澳村因保持著悠久歷史文化而聞名,而一走進緊鄰它的環溪村,看到的是一幅新農村的美麗風貌。在這里,記者發現了一套特殊的污水處理系統,它采取無動力厭氧+人工濕地的處理模式,經過處理后的污水可以回用灌溉,而沉淀池里的有機質底泥可以放入堆肥場,堆肥熟化后還可當作有機肥再利用。這樣一套設施,既緩解了污水亂排的現象,也使其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再利用。
讓創新與傳統完美統一,融科學與文化于一體,就這樣,杭州在踐行生態文明建設上,交出了屬于自己的答卷?!?/p>
杭州市科協副主席張貴書
低碳理念具體落實有難度
科技生活周刊:
如何看待低碳理念?
張貴書:低碳是一種思想指導下的行為,一種習慣,更是責任。一種行為、習慣的形成需要一個群體的認同,現在公眾的素質參差不齊,只有從思維方式上形成自覺的模式,在行為上養成習慣,才能形成生態文明的自覺行動。
科技生活周刊:現今低碳理念流行起來的現實意義是什么?
張貴書: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環保、低碳理念正在改變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它甚至成為一種生活時尚,“今天,你‘低碳’了嗎”已成為杭城環保人士新的問候語。
以華東林業產權交易所為代表的市場的無形“手”,除了引導企業自覺走上低碳經濟的道路外,其外延也正在不斷擴大,并日益對普通居民的低碳生活起著引導作用。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個人購買碳交易指標對節能減排的意義即在于此。華東林交所將低碳理念融入市場經濟機制,且與中國杭州低碳科技館優勢互補,為打造“低碳城市”,加快“森林浙江”的建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科技生活周刊:
實際工作中,遇到的最大難點有哪些?
張貴書:最大難點就是,科學傳播,從傳統科學普及到公眾理解科學,公眾反思科學,參與科學以及公共科學服務上是一個逐步遞進的過程。落實到具體的操作卻有一定難度。比如,我們大家都知道LED燈節能,但制作LED燈的過程是否節能呢?再比如,高晶硅應用于太陽能方面,但太陽能企業也是碳排放大戶。也就是說,宣傳和實際情況是脫節的。我們都知道寫字樓等大廈地下室的燈都是24小時開著的,大家都考慮換成節能燈,但更換的成本高,導致實施困難。要想解決這些矛盾,需要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在推廣低碳理念的過程中結合獎勵機制,以及公眾的理解與自覺,才能把科普宣傳落到實處。
科技生活周刊:杭州市在大力建設“智慧城市”,這和低碳城市建設有什么關系?
張貴書:“數字城市”“物聯網”“云計算”“智能交通”“泛在網”“智慧城市”就像低碳的概念一樣,必然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一個被智能終端改變生活方式的時代。比如,浙大中控集團制作了濱江區的一個智慧交通系統。從濱江區江南大道上,假設把速度定在80公里/小時,能夠保證一路綠燈,把行車速度和紅綠燈聯系在一起,實現時間節省最大化,這個就是“智慧杭州”體系中一個非常有特色的項目。無論是低碳生活還是智慧城市,最終的落腳點是幸福生活。何為“幸福生活”?既要有精神層面的體驗,又要有物質層面的保障?!暗吞忌睢背酥该髁私洕l展的方向外,也強調了環境對老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性。
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但你千萬別以為這只是工廠或汽車排放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為世界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如:
你中午在麥當勞吃了一個漢堡包,那就等于制造了3.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包括這個漢堡包形成過程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的總和;
你隨身攜帶的iPod,在整個使用壽命期內會產生30.8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你每天用的電腦,一個月就會產生83.25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你從廣州到巴黎坐一趟飛機,更會造成2000多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排放量;
……
我們的生活過程的每一步,都會留下或輕或重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所謂“碳足跡”,是一種用來測量個體或團體因消耗能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對環境影響的指標。在全球每年276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中,有我們每個人留下的“碳足跡”。
今年7月,《芝加哥論壇報》公布了一項“不環保名人排行榜”,貝克漢姆與維多利亞夫婦名列榜首,他們一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普通人的18倍,包括他們的26輛大排量名車以及40萬公里的飛行里程(相當于繞赤道飛行10圈)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有關資料顯示,2004 年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 4.18 噸,其中美國人均排放 19.73噸、中國人均排放量 3.65 噸。而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2007/2008年人類發展報告》預測,到2015年,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達到5.2噸。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今天究竟產生了多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請使用國際上通用的“碳計算器”,其基本公式是:
家居用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 耗電度數×0.785;
開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數×0.785;
乘坐飛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Kg):200公里以內=公里數×0.275;200~1000公里=55+0.105×(公里數-200);1000公里以上=公里數×0.139。
你有沒有“碳中和”?
在過去40萬年,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約為180~280ppm(每百萬個空氣分子中二氧化碳分子的數量),但工業革命以來,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到2004年已達到379ppm,為侏羅紀時期發生嚴重溫室效應時二氧化碳濃度的四分之一。科學家預測,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25%,近地面氣溫將會升高0.5℃,如果二氧化碳的濃度得不到控制,到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會升高6℃。這是個什么概念呢?如果氣溫上升2.5℃,全球30%的物種將會滅絕;如果上升3.5℃,則有70%的物種將會滅絕……
另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7/2008年人類發展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平均氣溫將會比1961年~1990年間提高1.1℃~2℃。如果目前的排放模式繼續下去,中國三分之二的冰川將會在2060年前溶化,而剩下的三分之一也會在本世紀結束前消融。我們的珠穆朗瑪峰,從1996年到1999年,已從8849.75米降低到8848.45米,降低了1.3米!
為降低二氧化碳對環境的影響,“碳中和”(carbon neutral)一詞應運而生,并成為牛津英語字典2006年評選的“年度詞匯”,意思是指通過植樹等救贖方式,把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吸收掉,也就是擦掉你留下的“碳足跡”,以達到環保的目的。正如中國古代圣賢在《中庸》所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p>
“碳計算器”按照一棵30年杉樹可吸收111公斤二氧化碳的自然規律,簡潔明了地列出一個“日常消費二氧化碳排放量碳補償”鏈條:如果你使用了100度電,等于你就排放了78.5公斤二氧化碳,為此你需要種一棵樹來補償;如果你自駕車消耗了100公升汽油,等于你排放了270公斤二氧化碳,為此你需要種三棵樹;如果你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等于你排放了278公斤二氧化碳,為此你又需要種三棵樹……例如英國酷玩樂隊(Coldplay)在2002年發行第二張專輯《A Rush of Blood to the Head》的時候,就出資委托一家叫做“未來森林”(Future Forests)的慈善機構在印度卡納塔克邦認植1萬株芒果樹,取名為“酷玩森林”,以吸收他們制作、售賣新專輯以及巡回宣傳演出活動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2005年他們又為新專輯《X&Y》的發行出資10.5萬英鎊,在墨西哥恰帕斯州認植5萬株樹木。
2006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啟動“10億棵樹計劃”,倡議在2007年內在全世界種植10億棵樹。“10億棵樹計劃”得到社會各界的積極支持,包括拜耳、豐田、Tesco Lotus超市、Accor酒店集團等跨國公司,計劃啟動18個月內已完成種植20億棵,包括埃塞俄比亞7億棵、土耳其4億棵、墨西哥2.5億棵和肯尼亞1億棵。于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提出“70億棵樹計劃”新目標,擬于2009年底前在全球推動植樹70億棵,相當于目前地球人口每人要種一棵樹,目前的承諾種植數已近39億棵。此項活動的支持者、2004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旺加里?馬塔伊教授說:“當我們種下一棵樹的時候,我們即播下了和平與希望的種子。”
為自己買一份“碳信用額”
在理論上,樹木每增長1立方米,就能吸收1.83噸二氧化碳。按照全球人均4.18 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人每年需植樹1畝,方可補償自己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據估計,森林吸收了大氣中超過50%的二氧化碳,世界森林生物量的碳儲存量達283千兆噸。
不過,美國杜克大學和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BNL)一項聯合研究顯示,人們可能高估了樹木吸收溫室氣體的能力。從1994年6月開始,該研究小組就在他們的“自由空氣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實驗田”種植火炬松,時間長達13年的研究結果表明,只有那些生長在水資源和養分富足地區的松樹才能真正吸收足夠的二氧化碳。研究小組負責人拉姆?厄倫表示,樹木增多并不等于二氧化碳減少,他甚至擔憂植樹時“大量施肥導致的污染將比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的后果嚴重得多?!?/p>
況且,我們的土地資源有限,地球上哪有那么多地方植樹呀?比如對于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8000萬噸的英國石油公司來說,這意味著他們每年應該植樹50萬英畝,該往哪兒種呀?而且環境需要綜合治理,全部植樹或許還會引發新的生態不平衡。
因此,植樹只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的精神救贖,我們還可以通過更加靈活多樣的其他方式去補償,比如“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就在2007年發起一個倡議,呼吁所有參加北京奧運會的運動員通過購買“碳信用額”(carbon offsetting credits),來抵消自己乘坐飛機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人均4噸)?!笆澜缱匀换饡蓖扑]了4個可供購買“碳信用額”的環保網站,公眾購買的“碳信用額”費用將由環保組織統一支配,用于投資新型清潔能源或處理環境污染等多種國際項目,或是阿拉斯加、馬達加斯加或土耳其的某個風力發電項目,或是厄立特里亞或哥斯達黎加的某個太陽能項目,或是印度的某個養牛場的沼氣池,都可作為“碳信用額”的投資對象。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芮成鋼就在去年8月8日通過一家名為Climate Friendly的環保網站,為自己那輛私家車購買了一年的“碳信用額”,按每周平均行駛200公里計算,他一年因開車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2.39噸,為此他支付的“碳信用額”為人民幣315元。芮成鋼表示:“僅僅這樣做當然還不夠,購買碳排量有些像是在給我們自己贖罪,我們更應該從源頭做起,不僅對自己的碳排量負責,更能自覺地在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里減少碳排量,減少污染和浪費。因為虛榮而開大排量汽車,空調溫度過低,洗澡時讓水白流,隨意開著電視機,使用能耗過高的冰箱、電腦、手機……在任何環節去用綠色的方法使用綠色產品,就能夠切實可行地控制自己的碳排放。”
選擇“低碳生活方式”
如果你懶得使用“碳計算器”,覺得購買“碳信用額”太麻煩,請直接參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今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的《改變生活方式:氣候中和聯合國指南》,選擇“低碳生活方式”:
用傳統的發條式鬧鐘替代電子鐘,每天可減少48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用傳統牙刷替代電動牙刷,每天可減少48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少用15分鐘的烤箱,可減少170克二氧化碳排放量;
把在電動跑步機上45分鐘的鍛煉改為到附近公園慢跑,可減少將近1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搭乘火車或地鐵來取代開車,在8公里的里程內可減少1.7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不用洗衣機甩干衣服,而是讓其自然晾干,可減少2.3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將60度的燈泡換成節能燈,可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4倍;
在午餐休息時間和下班后關閉電腦及顯示器,可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三分之一;
改用節水型淋浴噴頭,不僅可以節約10公升水,還可以把3分鐘熱水淋浴所導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一半;
“今天你低碳了嗎?”低碳,繼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哥本哈根的舉行更加速了這一詞匯的風靡。二氧化碳是全球氣候變暖的“殺手”,這一命題已經不可否認。摒棄氣候變化陰謀論后,只有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才是最后的出路。在阻止全球變暖的行動中,不僅政府、企業需要制定有效的對策,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每一個普通人也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
引導低碳消費
當“低碳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最佳模式之一時,低碳消費方式則成為其重要環節。低碳經濟發展的終點終歸是要回到消費上的。2010年3月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奔窗l展低碳經濟要“兩條腿”走路,低碳生產和低碳消費缺一不可。低碳產業有賴于低碳消費,而如何引導消費者樹立低碳消費方式,成為當前消費領域的一個重要課題。
6月1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了《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實施細則正式出臺。這也正符合總理報告中的引導消費。在《通知》中對新能源車補貼細則做充的補充,其中補貼種類包括純電動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1.6升及以下節能車型。純電動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1.6升及以下節能車補貼3000元。
這一鼓勵政策對產業而言毋庸置疑是積極正面的,對中國汽車工業及市場向正確的方向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其象征和指引意義遠遠大于實際的推廣鼓勵作用。各部門將政策公布日選在了“六一”這一天,不知是不是象征著中國低碳消費有如兒童學步一樣,步步蹣跚,但終會有獨立行走的那一天。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所必須經歷艱難變革。
算算你的“碳足跡”
人們每天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在什么過程中排放的?如果不是近幾年低碳觀念的普及,或許沒有人去思考這樣的問題。
在2010首屆低碳消費?中國影響力峰會(以下稱“低碳消費峰會)中,來自北京凱來美氣候技術咨詢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并沒有馬上介紹其企業的低碳路徑,而是做了一個有意義的調查,“你是以怎樣的方式來參會的?”通過所乘坐的交通工具來算一算我們的“碳足跡”。
例如,乘飛機200公里以內短途旅行:二氧化碳排放量(kg)=飛行公里數×0.275;200~1000公里中途旅行:二氧化碳排放量(kg)=55+0.105×(飛行公里數-200);1000公里以上長途旅行:二氧化碳排放量(kg)=飛行公里數×0.139。也就是說,如果你乘飛機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為此你需要植三棵樹才能抵消。同樣的,如果你用了100度電,那等于你排放了大約78.5千克二氧化碳,需要種一棵樹來抵消。
細心的凱來美公司同時為參會的每位企業家發了一份簡易轉盤式計算器,只要將消費方式、公里數相對,你就會知道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時需要幾棵樹抵消。
這種計算方式在一些歐洲國家早已不是新鮮事物,在許多飛機票上,乘客就會看到此次飛行所付出的代價。機票上面清楚此次飛行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和需要植幾棵樹進行碳中和。也正是這種方式在不停的喚醒人們低碳的意識,成就了許多發達國家人群的低碳習慣,無論是在節能環保上還是選擇新的低碳產品。盡管我們的生活方式與國外有很大差異,國外公共服務的環保成本與我們也不盡相同。但是減少碳排量是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碳排放量的多與少其實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
悄然興起的低碳一族
如果問誰是低碳一族的鼻祖,那就不得不說說現任的英國首相―卡梅倫。在未搬入唐寧街10號之前,卡梅倫為了和自己給新保守黨提倡的環保主張相適應,也為了時刻彰顯平民化的風格,貴族出身的卡梅倫經常從他位于諾丁山價值不菲的公寓出來后騎自行車。英國市民對此早已見怪不怪。當新內閣組成后,副首相克萊格也緊隨卡梅倫的親民路線,而且更有“創意”搭乘倫敦地鐵上班??巳R格副首相在擁擠的地鐵里看報紙,他的夫人米利亞姆則在站臺上耐心地等車。這對夫婦看起來和普通上班族一樣。
盡管被有些人稱之為作秀,是一種政治手段。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卡梅倫選擇的這種低碳生活正是這個地球所需要的。正如許多評論所說的那樣,低碳是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的第三次革命。如果說互聯網的出現讓世界成為一體,那么低碳則是將人類帶入新文明、新生活的開始。而這一切就要從“戒碳”開始。
在喬治?馬歇爾《戒碳》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當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的事實之后,關鍵在于如何讓人們面對現實做出改變,而不是搖擺于心血來潮和義務之間?!边@也就是說,空喊口號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
對于許多時尚的女孩兒來講,要問起2008年最為時尚的背包是什么,她會告訴你不是愛馬仕的Birkin、LV這些國際品牌,而是英國頭牌設計師安雅?辛德瑪奇叫“我不是個塑料袋”的手提袋,她告訴你5英鎊的也是奢侈品。這個產品在2008年4月25日在英國限量銷售的那一天,狂熱的人們從凌晨2時開始扎營排隊,到上午9時2萬個手提袋就一掃而光。同樣的景象還發生在7月的臺灣和香港。之所以受到關注,它不僅具有時尚的外觀,同時還有容量大的功能。這也是我的第一筆低碳消費。即使在逛超市遇到“撞衫”的情況下,也并不尷尬,因為我們的目標是一個:轉變消費觀念,拒絕塑料袋。
像卡梅倫或者是使用了“我不是個塑料袋”的這些人,都是“低碳一族”的成員。盡管不能否認的是,低碳要付出昂貴的成本,低碳產品比普通產品貴這一事實。但如果有支付能力的人群如果更多地選擇這類產品,必會有效帶動新能源、環保產品擴大市場分額,降低成本。如果沒有,那就從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
對低碳生活的向往
可見,低碳消費能帶我們的不僅僅只是一件綠色的產品這么簡單。而是將低碳作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消費方式,以至于最后會變成一種文明。只不過這種文明需要太久的時間?;蛟S這也是為什么許多發達國家工業化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接近尾聲的時候提出低碳生活的原因,當一個國家不再需要傳統經濟增長模式時,他會邁向一個新臺階。如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在城市建設方面,就有著嚴格的節能建筑標準,墻壁厚達三層,中間層是特殊的溫材料,夏天隔熱,冬天防寒,晚間通往郊外的路上沒有設置任何一盞路燈。在日本和歐盟也已經全面禁止使用白熾燈,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照明和日常使用,雖然這樣做單位成本高出幾倍,但比用煤來發電更加環保。中國,其實正在經歷這個蛻變過程。
在2010上海世博會上,就對未來低碳生活演繹的美妙絕倫。許多低耗環保的新型材料也一一亮相,會“呼吸”的墻壁、地板隨處可見。自然通風、太陽能照明、智能家居,讓我們對未來中國低碳生活充滿了向往。
低碳,是指降低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的排放量。相應地,低碳經濟則指以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形式;而低碳生活則是指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生活方式,或者說是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為特點的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其實并不只是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而是與人們的健康息息相關的,所以低碳生活的另一個重要理由是,有利于人們的健康。人的基本生活內容無非衣、食、住、行四方面,本文就從食、衣兩個方面來談談低碳與健康的內在關聯。
飲食:低碳更益于健康
我們消費的食物需要人類的各種勞動和資源消耗來生產。調查和研究發現,生產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如肉類,比生產谷物類食物消耗的能源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多。這里所說的高碳食物和低碳食物是以食品生產過程中的能耗高低,主要是排放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多少為衡量標準的。低碳食物就是在食品的生產過程和人們在消費食品的過程中(包括加工和運輸)耗能低、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出量少的食物,反之即是高碳食物。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計算表明,生產1千克的牛肉,需要10千克的谷物;生產1千克的豬肉,需要4到5.5千克的谷物;生產1千克的雞、鴨肉,需要2.1到3千克的谷物。同時,生產1千克牛肉相當于排放36.4千克二氧化碳,生產過程中使用的化學肥料相當于釋放340克的二氧化硫和59克的磷酸鹽,耗費1.69億焦耳的能量,足以點亮1個100瓦的燈泡20天??梢钥闯?肉類食物的生產過程耗能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多,是高碳食物,而谷類等碳水化合物則是低碳食物。
另一個比較更能說明問題。德國研究人員的研究表明,生產各種農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差異極大,如果以BMW 汽車(118d)行駛里程的排放量來表示,生產1千克農產品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由小而大,依次為冬小麥、牛乳、豬肉、乳牛肉、奶酪、公牛肉。而且,依據生產糧食產品的不同方式,主要是有機農產品和傳統農產品兩種方式,也得出相同的結果。
顯然,選擇吃牛肉、豬肉等相當于讓汽車跑的里程更多,排放的二氧化碳更多,是高碳生活;選擇吃谷物,如麥面和稻米則是低碳生活。這兩者對人健康的促進和影響是不一樣的。
從總體上來看,肉類食物由于蛋白質、脂肪含量較高,過量攝取會導致人的許多疾病,如心血管病、糖尿病、腎病、癌癥等。例如,肉類和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及低密度脂蛋白較多,可導致心腦血管病和癌癥;而谷物類食物中由于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膳食纖維和一些微量元素含量豐富,因而能減少和預防心血管病、糖尿病、腎病、癌癥等。
以紅肉為例,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從1995年開始對54.5萬名50歲至71歲老人進行膳食和營養的調查,并持續了10年。結果發現,過量食用紅肉(如豬、牛、羊肉等)和加工過的肉(如漢堡、熱狗、培根、冷盤等),如每天吃90克(1.8兩)紅肉,與每天只吃20克(0.4兩)紅肉的人群相比,10年后,因為心臟病導致死亡的風險,男性增加27%,女性增加50%;因為癌癥導致死亡的風險,男性增加22%,女性增加20%。每天食用紅肉超過160克的人與那些盡可能少吃紅肉的人相比,患結腸癌的風險高出30%,患直腸癌的風險高出40%。
紅肉(牛、豬、羊肉等)也即高碳食物,其不利于健康的原因在于,紅肉含有大量容易引起乳腺癌和腸癌的飽和脂肪;人們多吃紅肉極易造成身體高血壓和高膽固醇而患上心臟病;紅肉中含有血紅蛋白及肌紅蛋白化合物,在加工過程中容易形成亞硝胺等致癌物;紅肉里含有較多的雌激素,會增大女性乳腺癌的風險;紅肉消化后產生的食物殘渣較少,使腸蠕動減弱,會使有害物質在腸道內停留時間增長,增大患直腸癌的風險;另外,飼料里面的農藥殘留等長時間在動物體內積蓄,形成危害極大的毒素,攝食紅肉過多對健康不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也指出,應食物多樣,谷類為主。谷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也是最經濟的能源食物。魚、禽、蛋和瘦肉均屬于動物性食物,是人類優質蛋白質、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動物性食物中蛋白質不僅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組成更適合人體需要,尤其富含賴氨酸和蛋氨酸,如與谷類或豆類食物搭配食用,可明顯發揮蛋白質互補作用,但動物性食物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過多可能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危險性。肥肉和葷油為高能量和高脂肪食物,攝入過多往往會引起肥胖,并且是某些慢性病的危險因素,應當少吃。
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改善,人們傾向于食用更多的動物性食物和油脂。根據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的結果,在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中動物性食物的消費量已超過了谷類的消費量,這類膳食提供的能量和脂肪過高,而膳食纖維過低,對一些慢性病的預防不利。堅持谷類為主,就是為了保持我國膳食的良好傳統,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的弊端。人們應保持每天適量的谷類食物攝入,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250克〜400克為宜。
衣飾:高碳對女性有害
低碳生活的另一個重要體現是人們的服裝和服飾。從二氧化碳的排放來看,可以將服裝分為低碳服裝和高碳服裝,前者指的是以棉麻絲等天然纖維為材料制成的服裝,后者指的是以化纖合成纖維材料制成的服裝。
根據服裝的碳排放指數可衡量每件衣服的使用年限、生命周期內的碳排放總量,以及年均碳排放量。計算表明,一件純棉衣物一生大約造成7千克的CO2排放量,一件化纖衣物在其生命周期中排放的CO2約為47千克,遠遠大于純棉衣物,但化纖衣物的壽命較純棉衣服更長。因此,低碳裝也泛指可以減少個人在穿衣消費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總量的方法,而一衣多搭、增加每件衣服的使用率,選用可循環利用材料制成的產品等方式是降低服裝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徑。
穿著和消費純棉服裝不僅耗能少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而且有利于人體健康。純棉服裝中的棉纖維具有較好的吸濕性,在正常情況下,棉纖維可從周圍的大氣中吸收水分,其含水率為8%〜10%,因此純棉服裝會讓人的皮膚感到柔軟而不僵硬。同時,如果棉布濕度增大,周圍溫度較高,纖維中含的水分會蒸發散去,使織物保持水平衡狀態,也使人感覺舒適。
純棉服裝還具有保暖性和抗靜電性,因為棉纖維是熱和電的不良導體,熱傳導系數很低,而且棉纖維本身具有多孔性,彈性較好,纖維之間能積存大量空氣,所以,純棉纖維紡織品具有良好的保暖性、抗靜電性,穿著純棉衣物讓人感覺溫暖舒適。而且,由于棉纖維是天然纖維,其主要成分是纖維素,還有少量的蠟狀物質、含氮物和果膠質,對人的肌膚無任何刺激及副作用,久穿對人體有益無害,衛生性能良好。
另外,純棉衣服的耐熱性和耐堿性也讓衣服可以經久使用,讓人們少消費衣物,從而做到低碳生活。例如,純棉衣服的耐熱性能良好,在110℃以下時,只會引起織物上水分蒸發,不會損傷纖維。所以在常溫下穿著、使用、洗滌、印染等對純棉織品都無影響,由此提高了純棉織品耐洗耐穿耐熱性能。而且,棉纖維對堿的抵抗能力較強,在堿溶液中,棉纖維不發生破壞現象,該性能有利于使用后對污染的洗滌,消毒除雜,也有利于人的健康。
然而,化纖產品制成的高碳服裝則對人的健康有諸多不利,尤其是女性。
首先,化纖服裝容易引起女性少奶無奶、感染甚至易患乳腺癌,主要是因為化纖衣服或乳罩的纖維堵塞乳管。此外,化纖衣服可引起過敏性皮炎、皮膚瘙癢癥,表現為丘疹、紅斑等,女性、老人和兒童發病率明顯高于男性。老年人皮脂腺和汗腺萎縮,皮脂和汗液分泌減少,皮膚干燥脫屑,免疫功能下降,而化纖衣服吸水性差,汗液吸附在皮膚上易導致微生物繁殖和腐敗,造成瘙癢,誘發過敏和濕疹等。特別是合成纖維生產過程中混入的各種原料,如氨、甲醇等微量化學成分,對皮膚過敏的人尤其是對兒童刺激性較大?;w衣物在制造過程中會加進許多添加劑,如甲醛樹脂、防皺處理劑、柔軟加工劑及熒光漂白劑、柔順劑等,這些化學物質極易被皮膚吸收,時間長了就會引起濕疹、接觸性皮炎、異位性皮炎、蕁麻疹等癥。
化纖衣服還容易誘發膀胱炎,這在從內褲、胸罩、內衣到襯褲、外褲都穿化纖制品的女性中較明顯。因為,化纖布內褲極有利于尿道口細菌的生長和繁殖,化纖衣服也容易導致外陰瘙癢,因為化纖內褲是較強的過敏原,如果本身對化纖織物過敏,內褲又過于緊小,癥狀更為嚴重。
當然,化纖衣服的另一個不利健康之處是容易產生靜電,給人體帶來一定的危害?;w衣服產生的靜電可以改變人體體表的正常電位差,影響心肌正常的電生理過程及心電在無干擾下的正常傳導,例如靜電能使病人加重病情或誘發早搏等,持久的靜電還會使血液的堿性升高,導致血清中的鈣含量下降,鈣的排泄增加,從而引起皮膚瘙癢、色素沉著,影響人的肌體生理平衡,干擾人的情緒等。
凡此種種皆表明,低碳服裝比高碳服裝更有利于健康。
網絡鏈接:低碳生活的實現細節
低碳生活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能力,而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綠色生活方式。我們應該積極提倡并去實踐低碳生活,從點滴做起。
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包括以下一些良好的生活習慣:
冰箱
冰箱內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8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
食品之間、食品與冰箱之間應留有約10毫米以上的空隙。
用數個塑料盒盛水,在冷凍室制成冰后放入冷藏室,這樣能延長停機時間、減少開機時間。
空調
空調啟動瞬間電流較大,頻繁開關相當費電,且易損壞壓縮機。
將風扇放在空調內機下方,利用風扇風力提高制冷效果。溫度設置在23℃最省電。
空調開啟幾小時后關閉,馬上開電風扇。晚上用這個方法,可以不用整夜開空調,省電近50%。
將空調設置在除濕模式工作,此時即使室溫稍高也能令人感覺涼爽,且比制冷模式省電。
洗衣機
在同樣長的洗滌時間里,弱檔工作時,電動機啟動次數較多,也就是說,使用強檔其實比弱檔省電,且可延長洗衣機的壽命。
按轉速1680轉/分(只適用渦輪式)脫水1分鐘計算,脫水率可達55%。一般脫水不超過3分鐘。再延長脫水時間則意義不大。
微波爐
較干的食品加水后攪拌均勻,加熱前用保鮮膜覆蓋或者包好,或使用有蓋的耐熱的玻璃器皿加熱。
每次加熱或烹調的食品以不超過0.5千克為宜,最好切成小塊,量多時應分時段加熱,中間加以攪拌。
盡可能使用“高火”。
為減少解凍食品時開關微波爐的次數,可預先將食品從冰箱冷凍室移入冷藏室,慢慢解凍,并充分利用冷凍食品中的“冷能”。
計算機
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電腦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關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機等設備;少讓硬盤、軟盤、光盤同時工作;適當降低顯示器的亮度。
用筆記本計算機要特別注意:電池應完全放電;盡量不使用外接設備;關閉暫不使用的設備和接口;關閉屏幕保護程序;合理選擇關機方式:需要立即恢復時采用“待機”、電池運用選“睡眠”、長時間不用選“關機”;電池運用時,在WindowsXP下,通過SpeedStep技術,CPU自動降頻,功耗可降低40%。
燃氣
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調時間短,可以減少熱量散失。但也不宜讓火超出鍋底,以免浪費燃氣。
夏季氣溫高,燒開水前先不加蓋,讓比空氣溫度低的水與空氣進行熱交換,等自然升溫至空氣溫度時再加蓋燒水,可省燃氣。
燒煮前,先擦干鍋外的水滴,能夠煮的食物盡量不用蒸的方法烹飪,不易煮爛的食品用高壓鍋或無油煙不銹鋼鍋燒煮、加熱熟食用微波爐等等方法,也都有助于節省燃氣。
其他
開短會也是一種節約,照明、空調、擴音用電都能省下來。
即將過期的香水,可噴灑在塞入枕頭的干燥花上、洗衣服的水中和拖過的地板上。
任何電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頭。
盡量選用公共交通,開車出門購物要有購物計劃,盡可能一次購足。多步行,騎自行車,坐輕軌地鐵,少開車。
開車節能:避免冷車啟動,避免突然變速,選擇合適檔位避免低檔跑高速,定期更換機油,高速莫開窗,輪胎氣壓要適當。
最近的十年間,科技領域的創新速度大大加快,新的科技成果層出不窮且迭代加速,這也使得高新技術成果在民用領域的推廣和應用大大加速。展望2014年里最值得期待的新科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來的每個人的身邊。
激光傳輸海量數據
2014年1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9年6月成功發射的迄今為止最年輕的月球探測器――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LRO)接收了一個有歷史意義的信號:NASA利用激光器,將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傳輸到了其上,這是人類首次利用激光在星際間進行圖像數據傳輸,這一奇跡有望讓星際間的信息流動呈指數級增加。NASA專家戴維?史密斯說:“不久的將來,這種簡單的激光通信技術,可能會成為衛星無線電通信的補充;而未來有望實現比現有無線電通信線路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
過去50年,飛離地球的太空飛行器都是利用無線電通信,但無線電有自己的局限。首先是頻道擁擠,隨著數據容量需求的持續增加,頻率將達到極限;其次,信號會隨著距離的增加而衰減,因此傳輸需要非常耗能的發電機和巨大的天線。而激光的波長非常短,因此每秒鐘可以發射出更多的波,這也意味著其能攜帶更多信息。另外,激光信號的強度并不會隨著距離而減弱,因而發射器需要的能量更少。而且,太空飛行器攜帶的設備越小,其發射成本也越低。
2013年9月6日,NASA向月球發射了月球大氣與粉塵環境探測器(LADEE),它搭載了一個激光通信終端(LLCD),將進行距離最遙遠的深空激光通信試驗。10月,該探測器成功地進行了另外一個測試:在三個不同的地球接收器之間發射包含有高清視頻的激光脈沖。如果一切進展順利,未來有一天宇航員將從另一顆星球上發回高清視頻,宇航員之間將能進行高帶寬通信。
在月球激光通信演示之后,NASA的下一步是構建激光通信中繼演示(LCRD)系統,其將于2017年發射;于2013年7月25日成功發射的歐洲空間局的Alphasat衛星也將使用激光中繼從其他觀測地球的衛星獲得的數據。
如果空間激光通信取得成功,它將改變人類探索太陽系的方式:“好奇”號火星車有望搭載更多工具并發回更多數據。高清視頻流也使科學家們能追蹤土星上的風暴。當然,更貼心的是,宇航員們能同家里人進行視頻聊天。
喚醒“羅塞塔”探測器
歐空局2013年12月10日宣布,將在2014年1月20日,把目前處于休眠狀態的“羅塞塔”號(Rosetta)探測器喚醒,讓其向名為67P的彗星進發,并于2014年11月11日釋放一個著陸器,登上這顆彗星冰封的表面進行取樣分析??茖W家希望借此能更好地了解彗星的組成成分以及它們在太陽系形成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計算機解碼人腦
2013年10月7日,迄今為止最野心勃勃的大腦研究項目在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正式啟動。這個名為“人類大腦項目”的計劃獲得了歐盟提供的12億歐元的資助,250多名研究人員將朝著一個目標進發:用超級計算機完整地模擬大腦的工作原理。過去10年間,我們所獲得的與大腦有關的一切信息和知識都將用計算機來建模。最終,虛擬的神經細胞甚至會接受虛擬藥物的治療。
而美國政府主導的“基于神經科學技術創新的人腦研究”(Brain Initiative)這一計劃也將實現自己的“第一次”:繪制出一副囊括大腦所有活動的詳圖,其最終的臨床應用包括通過直接改變神經通路來診斷和治療疾病。其他將于2014年啟動的項目還包括一個為期5年、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牽頭,有8所研究機構參與的項目:在硅內模擬視覺皮質。
人類大腦由100多億個神經細胞組成,目前的技術僅能描繪出其大概輪廓,至于密如繁星的腦細胞如何搭構出一張精巧而縝密的網絡、如何彼此互動甚至聯動尚不可知??胺Q第二個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大腦研究計劃,注定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工程。
盡管2014年科學家們并不能完全繪制出和模擬出整個人腦,但2014年所有這些事情將開始走上正軌。
控制鎮靜劑的濫用
2014年,監管機構可能會制定并啟用更加嚴苛的規則,控制包括維柯?。╒icodin)在內的麻醉劑和鎮靜劑的使用,從而減少由于濫用和過度服用這些藥劑所導致的死亡人數。自1999年至今,這些藥劑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翻了4倍。
機器人對決
2014年12月,幾十個研究團隊會攜帶自己研制的自主機器人,參與到美國國防部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的機器人挑戰賽中決一雄雌,在一個模擬的災難中完成各項操作。
2013年12月,來自全球的17團隊攜他們研制的機器人在佛羅里達州參加了美國國防部預先研究計劃局的機器人挑戰大賽預選賽(DARPA Robotics Challenge Trials)。大賽設有八項任務供參賽者挑戰,以測試能在自然災害后展開救援工作的機器人,包括駕駛汽車、穿越崎嶇地形、爬梯子、清除殘骸、開啟一系列門戶、在墻上鉆洞、打開閥門和卷起軟管等。
參加大賽的團隊可以設計生產自己的機器人,也可以編寫能在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Atlas機器人上運行的軟件。
經過兩天的比賽,由日本公司Schaft生產的HRP-2類人機器人最終勝出,這家公司已在2013年早些時候被谷歌收購。其實HRP-2奪冠并不令人感到驚訝,因為該公司在賽前就已經提前了視頻,展示了這種機器人能完成上述所有任務。這場大賽的滿分為32分,而Schaft得到了 令人難以置信的27分。另一方面,DARPA是在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之后,提出了舉辦機器人賽事,重點就是研究在未來的災難中更多地讓機器人參與救援。
分解化學武器
2014年,美國軍方將建成名為“野外展開式水解系統”(FDHS)的移動凈化實驗室,這種實驗室能快速中和沙林等化學戰劑,在敘利亞這樣的國家尤其可以派上用場。
中和化學武器的具體步驟如下:首先,在實驗室的鈦箱內,用水稀釋給定數量的化學武器藥劑,然后再朝其中添加漂白劑(次氯酸鈉)和堿液(氫氧化鈉)。接著將裝有混合物的鈦箱加熱到讓液體剛好沸騰的狀態,并持續三個小時,屆時,漂白劑、水、堿液會將99.9%的化學武器藥劑水解。最后,將副產品轉移到一個油罐車內并運輸到有害廢物處理廠進行處理。
FAA對無人機“大開綠燈”
據美國媒體2013年12月17日報道,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表示,在全美挑選6個州進行試驗,并為不到55磅(包括絕大多數商用無人機)的無人機制定飛行準則,以便在2015年把無人機納入美國國內的航空飛行計劃中。計劃于2014年進行的飛行測試將塑造無人飛行器未來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形態、面貌和格局。
為了爭取這6個實驗,美國已有24個州提出申請,要求在本州設立無人機飛行的試驗基地,以觀察無人機究竟能否在航空業與傳統客機共存。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下一代航空運輸中心的負責人凱爾?施奈德表示,2014年,無人機的活動將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像他目前負責的中心這樣的機構正持續不斷地為無人機系統(UAS)研究人員和FAA收集測試數據。對于農民、地產中介等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而對于那些仍然害怕機器人在頭頂飛過的人來說,“入侵”已然發生。
癌癥診斷過程更“溫柔”
癌癥治療面臨很多令人頭疼的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診斷。對于大多數癌癥來說,活組織檢查是唯一的萬全之策,但這種方法具有侵入性,讓病人疼痛難忍,且會導致感染??茖W家們正在研制的以外切體(Exosomes)為載體的診斷工具,有望使癌癥診斷更簡單、更“溫柔”。
身體內的外切體是多種活細胞體內分泌的小囊泡體, 表面含有大量與其來源和功能密切相關的蛋白質和脂質成分,其會在液體(例如血液、尿液以及唾液)中來回穿梭,在細胞之間運送遺傳物質和蛋白質。美國分子診斷測試公司Exosome Diagnostics的首席執行官詹姆斯?麥卡洛表示:“我們將其稱為身體內的‘聯邦快遞系統’?!?/p>
麥卡洛的公司研發出了一種測試方法,可以捕捉這些信使并分析它們所包含的RNA,其標示的變異表明出現了惡性細胞。而關注個性化醫療的卡里斯生命科學(Caris Life Sciences)公司則專注于在與某些腫瘤有關的外切體表面搜尋蛋白質。
這兩家公司都希望能在2014年提供首例外切體檢測。Exosome Diagnostics公司希望通過尿檢,提供針對前列腺癌的檢測;而卡里斯生命科學公司則希望通過血液測試,提供針對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的檢測。
重要的臨床研究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Exosome Diagnostics公司的技術在血液中探測到了指示腦癌的變異,有18個醫學中心正在對這一方法進行評估。另外,Exosome Sciences公司也將開始早期臨床研究,使用從尿液中隔離出來的外切體來探測艾滋病病毒(HIV)、乙肝和丙肝。
外切體測試這項技術可在多個領域大展拳腳,淋巴瘤、肺結核和帕金森氏癥都是診斷目標;這一方法也有望用于追蹤疾病的發展過程并監測治療的效果。
氣候優先
美國環保局局長吉娜?麥卡錫說:“今天,我們應該將削減碳排放作為提供就業和強化經濟的方式,同時,也給生命一條生路?!?/p>
名人太空游
維珍銀河公司計劃于2014年開始開展太空旅游業務,使用該公司的飛船“太空船2號”飛船攜帶包括美國著名流行女歌手凱蒂?佩里在內的6名付費乘客前往太空。
“好奇”號前往夏普山
在推遲啟動任務許久之后,NASA終于在今年7月初下達命令,指揮“好奇”號火星車奔向它在火星上的主要任務地點――高約5千米的夏普山。
夏普山位于蓋爾隕坑的中心,由層層疊疊的沉積巖組成,科學家認為,它的巖層將提供遠古火星環境隨時間推移而蘊含的信息。NASA于2013年7月8日稱,目前“好奇”號距夏普山約8千米,按專家們的估計,這段路程可能需要“好奇”號走上10個月到1年。
科學家們希望,“好奇”號能在2014年年中到達夏普山,這里的粘土礦或許能讓“好奇”號看到更早、更濕潤的火星。
福島核電站建造“冰墻”阻擋泄漏
2013年8月20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發表消息說,遭受地震損壞的福島第一核電站的一個儲存罐每天會泄漏大約300噸放射性核污水進入海洋中。為了阻止泄漏,該公司計劃于2014年在受損核電站底部創建一堵“冰墻”。
據介紹,工作人員將會在該“冰墻”下安裝大量的薄管,然后再往里面注入零下40華氏度的冷卻劑(氯化鈣),這將使得地面100英尺下的泥土被凍結,從而可以阻止水進入到核電廠的反應堆和渦輪機中,進而防止更多的污染水泄漏到海洋并污染干凈的水源。
離岸風力發電成為現實
美國海角風力公司位于馬薩諸塞州的離岸風力發電廠和深海風能發電公司位于布洛克島附近的項目,都希望自己能成為美國的第一個離岸風力發電廠。這些項目也都計劃于2014年開始建造。
物理學家制造出“無法破解”的密碼
2013年,美國國家安全局(NASA)引發的多起監聽門事件警告世人,我們需要更加安全的數據,而量子密碼技術有望做到這一點。
量子密鑰分配是一個“無法破譯”的加密協議。在一個基于量子密鑰分配系統中,一個隨機生成的密碼被光粒子加密,并通過光纖共享,隨后,被用來加密敏感的數據。任何試圖探測這個密碼的嘗試都會改變其光子,這就暗示著,這一傳輸已經被攔截,需要新的密碼。
迄今為止,量子密鑰分配一直局限在光纖網絡;它也需要大型的發射器和探測器?,F在,研究人員正試圖讓這些設備小型化:諾基亞公司和英國布里斯托大學在攜手進行研究,希望創建一個足夠小的密碼系統,可以安裝在手機內;加拿大安大略省滑鐵盧量子計算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正在研發能在全球范圍內發射加密的光子的微型衛星。
但最吸引人的技術或許來自GridCOM技術公司。為了演示首個無線設備使用的量子密鑰分配(QKD)系統,該公司計劃于今年年底,在兩部手機之間發送一個“無法破解的”信息。該公司也計劃于2014年9月首個商用量子加密數據網絡。該公司的聯合創辦人鄧肯?厄爾希望其能在手機和個人電腦上使用。厄爾說:“在5年之內,這一技術將處處可見?!?/p>
傳染病卷土重來
1900年,美國傳染病導致的死亡率是現在的40倍。盡管上世紀人們在對抗傳染病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但不幸的是,很多疾病開始死灰復燃。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主任湯姆?弗里登指出,人們的旅行和食品貿易與日俱增,通過注射疫苗來預防疾病方面做得不到位,抗體管理不當等都是原因。
關鍵詞:化學課堂;實效性;有效教學;實踐探索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方式都已經發生了變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現代教學方式已廣泛運用于中小學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逐漸活了起來。然而,用心觀察仍可發現,某些所謂的“新課堂”仍明顯帶有師生劇本化的表演痕跡,不少冠以“活動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稱的課堂教學在本質上仍沿用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教學缺乏有效性是新一輪課改必須直面的一個問題。因此,對化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有效性缺失問題進行診斷并提出創新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解讀有效教學
目前,對有效教學的界定,學術界尚未形成共識。有專家認為,有效教學是教師在完成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有專家認為,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可能少的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為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要而組織實施的活動。
不管專家如何定義有效教學,有一點可以肯定,即教學的有效性總是指向兩個維度:第一,教學的質量如何;第二,教學的效率怎樣。根據專家的觀點和新課程理念,我們對有效教學的解讀是:一是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指標;二是以教師教學方法的優化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為條件,促進學生有效學習;三是關注教學效率,要求教師有時間和效益的觀念;四是以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和關注自身的發展為基礎,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
三、化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關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已有許多研究。葉瀾教授認為“課堂教學缺少生命和活力”;宋秋前教授根據多年來課堂教學研究經歷,認為現代課堂教學問題主要表現為有效性缺失、創造性缺失、主體性缺失、情感性缺失四個方面。在這里,筆者通過多層面的調查和觀察,認為當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課堂設計僵化
通過對化學教師備課本的檢查,發現絕大多數教師在備課時只寫上這樣幾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最多加上實驗準備。這一現象反映了當前教師還是以知識為本位進行教學設計。備課時,一般教師只注意思考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忽視整個教學單元或者教學長段的整體研究和規劃。即使是一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師經常是注意思考教學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忽視對學生多方面發展和需要的研究??偠灾?,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往往只注意局部而忽視了整體。
2.課堂提問死板
近年來,隨著教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廣大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課堂提問的質量和效果有了顯著的改進。但是,必須看到,目前化學課堂教學提問還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缺陷,有些問題還相當嚴重。很多教師在提問中重結論、輕過程,只追求正確答案,漠視學生的求異思維,提問模式單一,而且缺乏恰當的總結和鼓勵性的評價。
3.課堂探究濫用
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濫用探究教學法,誤認為一切知識都應通過探究的方式獲得。其實課堂上教師首先要使學生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而探究式學習受計劃性差、過程較長、耗時較多的限制,有些內容并不適用。在當前的化學課堂中,熱鬧的小組合作學習隨處可見,但是合作探究顯得蒼白無力,小組成員間缺少明確的分工,只是一場讓優秀學生更優秀的游戲。
4.課堂反思缺失
這里,課堂反思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對課堂教學進行時的反思,也就是對課堂調控的反思;二是對課堂教學過去時的反思,也就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第一方面的缺失表現在教師對教學進行狀態感覺不靈敏,感受和感知反應遲鈍。第二方面的缺失表現在教師不能及時地通過觀察、回顧、診斷等方式,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教學”與“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效率。
四、優化化學課堂有效性的實踐策略
1.優化教學環節,構建互動課堂
新課程的課堂是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交互作用而形成的一個“生態系統”。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要注重教與學的時間分配,教學時間的利用率盡可能向著“規定教學時間有效教學時間主動教學時間成功教學時間”的方面轉化。
因此,面對新課程教學時間的有限性,提高化學課堂的有效性既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又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教學設計能夠真正成為有效、成功的教學。
(1)精心設計教學,減少低效環節
課堂中的幾個大步驟又分幾個環節,哪些環節比較重要,哪些環節屬低效、無效環節,在教學設計時,要做到心中有數,靈活增刪,精心設計。
案例1:“甲烷”引課教學片段。
學生活動:表述碳原子和氫原子的結構特點。
探究:已知甲烷僅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其中碳的質量分數為75%,氫的質量分數為25%,請同學們計算甲烷的化學式?(教師給出2分鐘的自主研究時間,其實學生在初中就學過甲烷的分子式)。
學生活動:異口同聲地回答甲烷的化學式為CH4。
教師活動:甲烷結構、性質……
這樣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仍然假設學生沒有學過甲烷,“虛擬”由探究活動導入,經教師這么一“引”,學生有可能不是“進入”學習的情境,而是“淡出”了學習的體驗,教學環節設計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也不會激起學生的興趣。實際上,造成這種問題的原因是教師對整個教學體系的不熟悉。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應建立在對整套教材和教學目標十分熟悉的前提下,做到詳略得當。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換用一種比較直接的方式。
教師活動:大家在初中就學過甲烷的分子式,還記得嗎?
學生活動:異口同聲地回答甲烷的化學式為CH4。
教師活動:很好。那么甲烷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間是如何分布的呢?
學生活動:猜測可能有兩種結構──平面正方形結構和正四面體結構。
教師活動:究竟甲烷的空間結構是怎樣的呢?(實物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由結構過渡到對甲烷性質的學習中。
經過這樣的設計,課堂教學很快進入學習的重點,不但有效完成了教學目標,師生的互動也比較好,也為接下來的學習打好了基礎,并贏得了更多的有效時間。
(2)突出生本意識,激活學生思維
在有限的課時內,模塊知識容量大,各模塊間既有相對獨立性,又有一定聯結點。要體現學生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教學的主人,必須把教學過程本身建構成學生主體性的開發、培養、提高的過程,而且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選擇合適的素材,講究一定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去自我發現,在問題解決中自主構建知識,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智慧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
案例2:氯水成分的探究學習。
教師演示:氯氣溶于水得新制氯水,然后將新制氯水、氯氣和蒸餾水放在一起進行對比。
教師設問:進行對比,有何差異?
教師設疑:氯氣溶于水時有沒有與水發生化學反應?如何用實驗證明?
學生探究:實驗1,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試紙上,觀察現象。現象為試紙先變紅,然后慢慢褪色。
教師設疑:試紙變紅說明氯水呈酸性,證明氯氣與水發生了化學反應,那么生成什么?
學生回答:鹽酸。
教師追問:如何證明?請設計實驗并驗證。
學生回答:檢驗Cl-,加入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
學生探究:實驗2,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mL新制氯水,再向試管中加入幾滴硝酸銀溶液和幾滴稀硝酸,觀察現象。現象為產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結論是有Cl-生成。
教師設疑:實驗1中試紙褪色,那么新制氯水能不能使其它有色物質褪色呢?
學生探究:實驗3,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mL新制氯水,再向試管中加入兩滴品紅溶液,觀察現象?,F象為品紅溶液由紅色褪至無色。結論是氯水具有漂白性。
教師追問:實驗3進一步證明氯水具有漂白性。那么,什么物質有漂白性?鹽酸嗎?
學生探究:實驗4,用玻璃棒蘸取稀鹽酸,滴在pH試紙上,觀察現象?,F象為試紙變紅不褪色。結論是呈酸性,不具有漂白性。
學生探究:實驗5,在潔凈的試管中加入2mL稀鹽酸,再向試管中加入兩滴品紅溶液,觀察現象?,F象為品紅溶液不褪色。結論是進一步證明鹽酸不具有漂白性。
學生探究:實驗6,將干燥的氯氣依次通過放有干燥紅紙條和濕潤紅紙條的集氣瓶,觀察現象。現象為干燥的紅紙條不褪色,濕潤的紅紙條褪色。結論是干燥的氯氣沒有漂白性,氯水具有漂白性。
師生總結:通過對氯水成分的探究,可知氯水的成分有Cl2、H2O、HCl、HClO。新制氯水具有多重性質,即強氧化性(含氧化劑Cl2、HClO)、酸性(HCl的強酸性、HClO的弱酸性)、漂白性(含HClO)與不穩定性(HClO見光分解),與AgNO3發生反應(含Cl-)
在教學中,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體驗和探究,去體驗和感受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能讓他們內化與問題有關的知識,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思維。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培養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為自主學習,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既較扎實地獲取了有關氯水的知識,又訓練了以實驗為手段的探究化學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學生在自我發現、自主探究的學習中,激發了學習動機和興趣,有利于學生在緊張而又愉快的氛圍中獲取新知,發展智力。
2.突出主干知識,優化教學時間
(1)精講重難點和關鍵點。舊的課堂教學,由于教師講得過多、過細,擠掉了學生大量的寶貴時間,學生訓練時間得不到保證,結果收效甚微。因此,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教師要根據課程目標和學生生活經驗,對教材內容進行恰當地取舍或調整,抓住教材的重點、教學的難點、問題的關節點和學生易錯易混知識點。講清知識的含義、結構、層次,講清知識運用的方法步驟,強調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要求,這樣就能很好地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案例3:有關“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學習
教師活動:讓學生直接觀察1mol不同狀態物質的體積,然后引導學生討論。
討論交流1:決定物質體積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討論交流2:在物質的量一定的前提下,哪些因素影響氣體體積的大?。咳绾斡绊??
學生活動:概括出“氣體摩爾體積”的概念。
教師講述:重點闡明這個概念的四個要素,即條件、物質的量、物質狀態和體積。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關注在“標準狀況”這一特定條件下的氣體摩爾體積。
這樣教學思路清晰、層次鮮明、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步步深入,使學生快速掌握了重要的概念和理論,教學效果遠比平鋪直敘要好。
(2)選擇核心內容探究。課堂的探究性學習,目的在于通過親歷探究活動,讓學生既學到科學知識,又培養探究能力,同時加深對探究的理解。但考慮到時間的限制,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將所有的內容都設計成探究性的。但是核心內容、重要環節等設計成探究活動,使學生對這些知識有一個理解、消化和吸收的過程,對學生學習化學知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案例4:酸堿中和滴定實驗教學
教師活動:
①提早布置作業,用0.1mol/L NaOH中和20.00mL 0.1mol/L
HCl時,加入不同體積的NaOH溶液的pH值。
■
②課堂上按計算結果描點。
③設計系列問題啟發。
思考一:在滴加到19.98~20.02mL的過程中pH變化了多少?
思考二:求NaOH滴到19.98mL時鹽酸被中和的百分數。
思考三:由此判斷滴定終點是否需要pH=7?
思考四:滴定終點在多大的pH范圍內,實驗誤差其實是很小的?
學生活動:在計算作圖描點問題思考討論體會突躍的原因,從中和滴定過程的pH變化與所加NaOH體積的變化規律中感受到,只要選擇在突躍范圍內的指示劑,都不會產生大的誤差,為實驗化學中強堿滴弱酸的指示劑選擇打好認知基礎。
整個過程中把想的時間交給學生,這比教師費力地講解效果好得多。最值得探究的內容,應該是對學科來說具有核心和基礎地位的概念和規律性知識,因為學生真正理解了這樣的知識,就等于掌握了學科知識的主干,形成了擴充和擴展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能力。
(3)建構知識網絡體系。學習化學,要記憶的內容很多,不可能見什么記什么,見多少記多少,可以對基本知識建構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有利于學生理清思路、整理知識,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有效途徑。
案例5: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轉化的教學片段。
教師引導:硫元素的主要化合價有哪些?列舉一些含硫元素的物質,并按硫元素的化合價進行分類。
學生活動:學生完成教材93頁交流與討論1。
師生總結:主要化合價有:-2、0、+4、+6。
-2 0 +4 +6
S S S S
H2S S SO2 SO3
H2SO3 H2SO4
Na2S Na2SO3 Na2SO4
HgS CuSO4
教師提問:人類對硫元素的利用,從本質上看,就是實現硫與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轉化,如何實現它們之間的轉化呢?
學生答案:學生逐一回憶:元素處在最高價(+6)只有氧化性,處在最低價(-2)只具有還原性;中間價(0、+4)既態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還原性。
(學生思考、討論,提出各種制備路線,教師小結)
■
教師引導:寫出每步轉化的反應方程式。
學生活動:……
通過歸納、概括等方法,將內容廣泛、題材新穎,類別多、名稱多、反應多的化學教材內容體系化、網絡化,大大簡化了教學內容,減輕了學生的記憶負擔,既能達到教學的效果,又能節省教學時間。
3.優化問題設計,提高課堂效率
(1)內容情境化。將課程目標要求的、學生需要并能夠掌握的知識內容蘊含在一定學習情境中,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情境中,通過探究活動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和自我發展。
案例6:有關“氯氣的性質的應用”教學片段
背景材料:某自來水廠一車間內發生氯氣泄漏,而自來水廠附近就是一所中學和居民區,將氯氣的性質應用在自救或救人的場景中。
情境設置1:當氯氣泄漏時,空氣中彌漫著刺鼻的味道,呼吸感到困難,人群躁動起來,居民非常恐慌。假如你在現場該如何自救?
教師追問:往上風向跑還是下風向跑?往地勢高處跑還是向地勢低處跑?
情境設置2:當時沒有防毒面具,可以用濕毛巾護住口鼻,毛巾沾上哪種物質(氫氧化鈉、小蘇打、氯化鈉、氫氧化鈣)的溶液效果會更好?
小組討論:選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呼聲較高,并說出自己理由,選擇氯化鈉的其次,選擇小蘇打的較少。最后經綜合分析,得出最佳答案。
情境設置3:這危難的時候如何幫助那些不懂化學知識的普通人,讓他們脫離險區?
學生活動:議論紛紛,想各種辦法,也深感責任的重大。
最后質疑:當有人氯中毒呼吸困難時,能否采用徒手式的壓胸等人工呼吸方法幫助搶救?到了安全地帶后能否做劇烈運動?為什么?(課后請學生查閱資料,相互交流)
情境化的處理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并且印象深刻,還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上也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內容生活化。遵循“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思路,精心選擇那些學生熟悉的并蘊含多種知識生長點的物質或現象作為“生活原型”進行教材整合。
案例7:“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中“碘的提取”教學
質疑1:怎樣使海帶中的含碘物質溶于水?
質疑2:海帶中的碘元素以何種形式存在?如果以I-離子形式存在,怎樣使其轉化為I2?何種氧化劑比較合適?
質疑3:如果海帶中的碘元素以IO3-離子形式存在,怎樣使其轉化為I2?何種還原劑比較合適?
質疑4:怎樣檢驗生成的I2……
這些問題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圍繞海帶的去污灼燒溶解過濾氧化檢驗等實驗環節,相互交流,相互合作,教學效果較好。
(3)內容原型化。所謂原型,指學生頭腦中已經擁有的問題解決經驗、水平和知識內容?;瘜W知識間或多或少存在著相互聯系,尤其是同類物質具有相似性質,類似操作具有相似原理。因此,在內容廣泛、題材新穎的化學教學中,要善于捕捉物質性質、原理的相似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縮短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案例8:“電解池原理”教學
復習:原電池基本概念,如電極的反應方程式、正負極判斷、形成條件等。
學生回憶:原電池問題解決的一般方法,“原電池”原型。
教師引導:逐步學習“電解池原理”的基本概念。
師生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原電池)為原型基礎,采用與其類似的教學策略,能使學生更快地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生引用原型中所含知識的能力來學習新知識,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五、優化化學課堂有效性的實踐反思
通過實踐探索,筆者感到教學內容的豐富性與課時教學時間有限性的矛盾,作為化學教育工作者,在優化、整合、創新課堂教學實踐中做出更多的思考。
1.研究教材,做好鋪墊工作
課時有限,教師必須合理把握教材的深廣度,除了研讀課程目標、查閱后續教材外,在必修模塊的實際教學中,面對學生的真實基礎,還要做一定程度的鋪墊工作,有時是對本堂課的學習做鋪墊,有時是為后續學習做鋪墊等。鋪墊合理才會對教學的有效性起促進作用,若鋪墊不當容易背離教學目標,又浪費時間。
2.研究課堂,學會多方位預測
新教材中探究活動較多,學生知識、能力的建構,很多時候需要以實驗為基礎,倘若出了意外,教師應如何引導學生?當面臨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質疑時,教師如何抓住現成資源進行導學?遇到此類問題,教師應做到心中有數。
3.研究學生,注重情感交互
一個班級中,學生的知識、技能、方法水平等存在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基礎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在教學中要重視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教師用真心、用真情去感悟學生,有時比多上幾節課還要有效。
智慧來自反思。反思有利于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回溯性的研究,一個教師只有做到勤于反思,善于總結,才能從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從而反思問題產生的根源,探尋問題解決的對策,改進自己的工作,不斷積累經驗和智慧,在教學中獨樹一幟,逐步向專家型教師的方向發展。
課堂,無論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最豐富、最富有意義的舞臺。要讓課堂成為精彩的舞臺,教師就要從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做起,在新課改不斷邁向深入的過程中,化學教師應解讀理念的實質,借助自身的反思,通過實踐的歷練,真正走出新課程教學的種種誤區,教學中因“材”而異,因人而異,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璐.略論有效教學的標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11).
[2]王祖浩.教學情境設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