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8 11:24:59
序論:在您撰寫微創手術的益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婦科腹腔鏡手術;圍手術期;臨床護理
1.前言
腹腔鏡手術是一種外科新技術,集檢查、診斷、治療于一體,以微創、出血量少、患者恢復迅速等優點著稱。最近幾年,婦科腹腔鏡手術在臨床上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對婦科疾病的診斷具有積極作用,同時還能對疾病予以治療。筆者所在醫院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間一共對486例患者實施婦科腹腔鏡手術,現將該手術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體會作如下報告。
2.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486例,患者年齡在17~63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約36.2歲。其中異位妊娠患者127例、子宮肌瘤患者113例、卵巢囊腫患者148例、其他患者98例。方法: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和氣管插管,并建立人工氣腹,置入手術操作器械開始操作。腹腔鏡手術結束后對切口進行縫合,視患者情況決定是否放置引流管。對本組患者進行術前術后護理,重視術前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患者術后出院做好院外隨訪工作,486例患者婦科腹腔鏡手術順利,平均住院時間約4天即康復出院[1]。
3.術前術后護理
3.1患者術前心理護理
目前,患者及其家屬對婦科腹腔鏡手術認識比較片面,難免產生恐懼焦慮等情緒。因此在術前和患者住院期間應做好心理護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患者入院時,熱情禮貌接待,為患者介紹病區環境,建立醫患信任關系。②幫助患者了解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微創、出血量少等,讓患者對腹腔鏡手術有基本認識、積極配合手術。③部分患者可能在術中轉為開腹手術,在術前應做好解釋工作,避免醫療糾紛。④向患者介紹術前注意事項以及手術室環境,減少其緊張焦慮感、⑤部分患者在術中可能會切除卵巢、輸卵管,導致其減少和喪失受孕機會,護理人員在溝通時應避免涉及敏感問題;部分患者對該手術存在認識誤區,醫護人員應向其解釋術后并不會對夫妻生活產生影響,并提供有關術后性生活資料。
3.2 患者術后常規護理
3.2.1全身麻醉術后護理
首先對患者予以全身麻醉,再進行腹腔鏡手術,待手術結束患者麻醉完全清醒拔管之后,由醫護人員將病人送回至病房,嚴格執行全身麻醉術后護理常規。使患者去枕平躺8小時,患者頭部保持側偏,目的是為防止嘔吐物誤吸導致窒息。
3.2.2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測
腹腔鏡手術結束后,嚴密觀察患者呼吸變化、脈搏、血壓等情況,呼吸為每30分鐘1次,一共四次,確定無異常者后改為1小時1次,一共四次;如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血較多,應加強心電監護,待其生命體征恢復平穩水平才可撤除[2]。
3.2.3患者術后活動護理
患者在腹腔鏡手術結束之后,臥床休息8小時左右即可翻身活動,因為腹腔鏡手術不同于開腹手術那樣劇烈疼痛,這樣能減輕患者腹脹等不良癥狀。鼓勵患者盡快自行活動,向患者說明盡快自行活動的重要性,有助于腸道蠕動、減少腹腔腸粘連發生。
3.3患者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
3.3.1腹腔引流管護理
部分患者在術后可能需要放置引流管,便于將盆腔內的殘留血液、沖洗液等引流至體外,及時發現患者有無內出血;將引流管加以固定,放置扭曲、受壓和脫落,確保引流管暢通?;颊呗樽硗耆K醒后,使其保持半臥姿勢,同時注意觀察引流液性狀、顏色等,并做好記錄。引流袋每日更換一次,如發現引流袋內部無液體引出時,應在24小時~48小時之后拔除。如發現患者血壓持續下降,引流液顏色鮮紅等不良癥狀,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處置[3]。
3.3.2 臟器損傷護理
對患者實施婦科腹腔鏡手術可能會對臟器造成一定損傷,且多為膀胱、腸管及輸尿管的損傷,一般在進行病灶分離時會出現上述情況。因此,醫護人員在腹腔鏡手術結束后應與患者保持良好溝通、耐心傾聽,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與各項生理指標,觀察脈搏、血壓等,診斷有無腹膜刺激發生,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反饋、實施搶救。膀胱及輸尿管損傷:一般癥狀是術后尿出血等,可能還伴有發熱、腹痛等,需進一步檢查,加以確定;腸管損傷:一般癥狀是持續劇烈腹痛、惡心嘔吐等、肌緊張等,應考慮是否為腸管損傷[4]。
4.小結
相對于傳統的開腹手術而言,腹腔鏡手術解決了以往創傷大、出血多、恢復周期長等難題,減輕患者痛苦、節省醫療成本,此外還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腹腔鏡手術能盡量減少對內環境的影響,減少術后腹腔粘連。腹腔鏡技術在不斷發展進步,對操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學習新技術、總結經驗,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才能做好腹腔鏡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護理工作,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吳忠秀、黃勇.婦科腹腔鏡術后患者焦慮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14-317.
[2]鄒春華.婦科腹腔鏡手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13):256-258.
【關鍵詞】圍手術期;小切口白內障囊外摘除;視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864―01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是一種嚴重危害老年人視功能甚至致盲的晶狀體疾病,在全球范圍內,白內障仍然是致盲的首要原因,多見于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手術是目前治療白內障的惟一有效方法。主要的手術方式有:囊外摘除術、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術及超聲乳化吸除術等,這類手術時間較短,多采用局麻的手術方式,手術本身是一個低風險的過程。但是在基層醫院因為條件限制多采用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的方式,我們發現很多老年患者即使進行了成功地手術,有些病例視力恢復往往也不滿意。我們認為除了手術時機、方法、晶體選擇等因素外,圍手術期對患者正確的處理,對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視力恢復具有重要臨床意義?,F將我院2012年1月~~2012年8月40例(40眼)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圍手術期期處理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圍手術期處理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我院2012 年1 月~ 202 年8 月完成40 例40 眼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病人小切口非超聲乳化摘除, 人工晶體Ⅰ期植入術, 年齡60 歲~ 90 歲, 平均75 歲。男24 例( 24眼) , 女16 例( 16 眼) 。全身一般狀況較好者28 例, 伴有其他疾病者12 例。術前常規心電圖、胸透、血尿常規、血糖、出凝血時間及肝功能及表面抗原檢查未見異常。
1.2 對象 病人術前1 d 住院, 手術時間15分鐘, 術后住院2~3 d, 病例隨診3 個月至1 年, 病人手術前后視功能見表1
1.3 方法
1.3.1 集中講授與個體化指導相結合。集中講授:入院后集中患者及家屬,進行年齡相關性白內障術前知識的學習及指導,對個別理解有問題的患者進行單獨輔導。
1.3.2 量化指導與隨機指導相結合。量化指導:在規定時間內對每一個患者進行完一定的健康教育內容;隨機指導:醫生根據經驗和體會對不同患者不同時期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
圍手術期指導內容
1.3.2.1 健康教育 通過語言、圖片、模型、多媒體課件讓患者及家屬了解年齡相關性被內帳的病因、病理、及手術治療等基本知識,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對有難度的患者可反復多次講解直到患者及家屬掌握了解。
1.3.2.2 心理指導 年齡相關性白內障病人特別是一些文化較低的老年患者往往心理障礙比較重,對手術預后存在一定的恐懼心理,因此在術前進行相應的心理指導是十分必要的,經常請一些已經做過手術的年齡相關性白內障患者與即將手術的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使患者消除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迎接手術。
1.3.2.3技能指導 ( 1) 指導病人正確的滴眼藥 ( 2) 控制咳嗽或打噴嚏 ( 3) 訓練眼球轉動
1.3.2.4 飲食指導 術前合理飲食, 防止術后大便干燥, 以免用力排便造成術眼出血或晶體移位等。
1.3.2.5 休息活動 術后避免彎腰低頭, 防止咳嗽打噴嚏,以免引起眼內壓升高, 致使人工晶體移位。
1.3.2.7視功能訓練 弱視訓練尤為重要, 術后驗光配鏡是關鍵一步, 老年患者一般都會有程度不同的屈光不正,特別是手術導致的術原性散光,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視力恢復,所以說應建議患者佩戴框架眼鏡, 矯正殘余屈光不正,改善患者視功能。
1.3.3 圍手術期管理流程:(1)術前嚴格篩查(2)術眼清潔(3)術后常規用藥及復查,小切口白內障手術主要在基層醫院開展,因此也使眼內炎的高發成為可能,因此,圍手術期管理主要為眼內炎的管理。有研究發現造成眼內感染的致病菌80% 來自患者自身結膜囊及瞼緣[1]。術前結膜囊涂片及前房抽取液中最常見的細菌種類為凝固酶陽性的葡萄球菌[2] 。Heaven 等[3] 對32 例白內障囊外摘出術后眼內炎患者的回顧總結中發現,55% 的致病菌為葡萄球菌??梢姡變日鲜中g過程中及術后來自患者自身結膜囊及瞼緣致病菌可進入眼內導致術后眼內炎的發生。我們采取的方案是:術眼清潔:在手術前給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10min 一次,點術眼,保證術前點藥不低于6 次,在進行術前處置過程中給予20g/ L 聚維酮碘溶液(聚維酮碘原液為4. 5 ~5. 5g/ L 有效碘含量)擦洗瞼緣并沖洗結膜囊,經嚴格術前準備可手術者,術前30min 內再次用20g/ L 聚維酮碘溶液沖洗結膜囊及淚道,在手術準備間用聚維酮碘原液術眼手術區消毒[4]3 遍,進入手術間后再消毒3 遍,手術無菌貼膜嚴密覆蓋瞼緣及睫毛,手術開始前用20g/ L 碘伏溶液再次沖洗結膜囊。術后給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點術眼
2 討論:
2.1 圍手術期指導的重要性 圍手術期是從確定手術治療時起,至手術相關的治療基本結束為止的一段時間。手術治療既是治療的手段也是一個給患者帶來創傷的過程。因此很多老年患者懼怕手術,因此應激反應也會相應增強。所以高度重視圍手術期指導,對保證病人安全,提高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本組病人的結果來看,圍手術期指導對病人來說非常重要,可以說如何強調圍手術期指導的重要性都不過分。
2.2 基層地區老年患者的衛生意識較差,術前徹底的眼部清潔及術后的正確用藥至關重要。因此針對該患者群術后宣教,保持眼部清潔,按時用藥極為重要。聚維酮碘對大多數微生物有快速殺滅能力,國外有報道[5]50g/ L 聚維酮碘清潔結膜囊,可以有效地減少白內障術后眼內炎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針對基層醫院開展小切口白內障復明手術,我們制定嚴格的圍手術期指導與管理流程安全可靠,可以最大程度保證病人安全, 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Speaker MG,Menikoff JA. Prophylaxis of endophthalmitis with topical povidone-iodine. Ophthalmology 1991;98(12): 1769-1775
[2] Chitkara DK, Manners T, Chapman F, et al. Lack of effect of preoperative norfloxacin on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of anterior chamber aspirate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Br J Ophthalmol 1994;78(10): 772-774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6-0219-02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出血,小量出血(10ml以內)可經保守治療痊愈,當出血量大于30ml時,我院神經外科采用了鉆顱穿刺引流術,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并縮短了住院時間。2008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治療腦出血患者70例,效果良好,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70例患者中,男40例,女30例;年齡10-70歲;其中高血壓腦出血60例,腦血管畸形6例,顱內動脈瘤4例。
1.2 穿刺方法 經CT定位后,剃除頭發,測量定好頭皮穿刺點,以龍膽紫棉簽作標記,用特制骨鉆垂直顱骨鉆孔,在特制穿刺針芯引導下插入置管,見有血性液體流出,再注入尿激酶1萬U,生理鹽水2ml溶解血塊,接引流瓶于床頭。
2 治療效果
患者出院時,生活自理20例,偏癱48例,死亡2例。
3 病情觀察
3.1 生命體征的觀察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15-30min測1次P,R,BP。若血壓升高,心率減慢,脈遲且有力,應采取降壓措施,以防再出血。每4h測體溫1次,并準確記錄,如有異常采取相應措施。
3.2 神志的觀察 患者神志清醒與否是衡量病情輕重的標志,當患者出現頭痛、頭暈、嘔吐、呼之不應、壓眶無反應時,則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觀察神志的方法有呼喚患者的姓名、針刺皮膚、壓迫眶上神經等。
3.3 瞳孔的觀察 正常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若雙側瞳孔進行性散大,對光反射消失,提示顱內再出血,有腦疝形成的趨勢,若雙側瞳孔縮小多變,對光反射消失,提示有腦干出血,觀察瞳孔時,用手電筒照射一側瞳孔后立即照射另一側,并應反復比較。
4 護理
4.1 血壓的護理 迅速建立靜脈通路,腦出血患者多由于血壓升高,而顱內壓增高,應加壓快速滴注20%甘露醇250ml,以降低顱內壓15-30min滴完效果最好,其他藥物應40-60滴/min為宜。并給予高流量吸氧2-4L/min,以改善腦缺氧癥狀。
4.2 穿刺針及引流管的護理 穿刺部2-3d常規換藥1次,每日觀察引流液的顏色與量的變化。引流瓶平放床頭,床頭抬高15-30°,注入尿激酶1萬U,生理鹽水2ml,2次/d,保留4-6h,以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引流管的保留時間一般為3-5d,待復查CT血腫明顯減小時即可拔管。
4.3 呼吸道的護理 ①③腦出血患者長期臥床,抵抗力差,肺部感染的機會比較多,要重視空氣消毒,用84消毒液進行空氣噴灑法和紫外線照射消毒法,殺滅空氣中的微生物,并減少陪護人員的探視,必須堅持2次/d的通風換氣。②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痰液,昏迷患者應頭偏向一側,有舌后墜現象時應及時將舌拉出,吸痰時先翻身扣背以松動痰液,操作動作應輕柔,適當控制負壓,以免損傷氣管黏膜。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s,在吸痰前提高吸氧量,以免缺氧窒息,吸痰要定時徹底,有痰鳴音時隨時吸痰,若痰液黏稠不易咯出或不易吸出時,可用生理鹽水10ml,a-糜蛋白酶4000U、慶大霉素8萬U、氟美松5mg霧化吸入2次/d,并刺激患者咳嗽,有利于肺膨脹,使P(O2)達到90%以上。吸痰管每次1根,并防止墜積性肺炎的發生。
4.4 飲食的護理 當患者神志清醒后,應鼓勵其早進食,若起病24-48h仍不能進食者,遵醫囑給患者插鼻飼管,每次鼻飼量≤200ml,間隔時間≥2h。每日攝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的流質飲食,如奶粉、米湯、雞湯、骨頭湯,增強抵抗力,切忌酸、辣、生、冷食物,多食蔬菜。
4.5 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①預防口腔感染:每日做口腔護理2次,及時消除口腔內的分泌物及痰液,以消除口臭、口垢,促進食欲。②協助翻身、拍背,每2h1次,保持皮膚清潔衛生,床褥干燥、平整、無皺折,應用充氣床墊,并按摩骶尾部,防止糜爛,預防褥瘡的發生。③對小便困難者,應持續導尿,鼓勵多飲水,應加強會的護理,尿道口周圍不應有血跡和分泌物,每日用0.5碘伏棉球從尿道口向外擦洗2次,每次大便后清洗會陰及擦洗尿道口,以免糞便中的細菌侵入泌尿系統,留置尿管3h以上的患者要間斷,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如出現膿尿時,應用生理鹽水100ml、慶大霉素8萬U膀胱沖洗2次d。
4.6 出院指導 ①恢復期的治療主要是要有計劃,定時、定量加強癱瘓肢體的被動活動,也可以配合針灸、理療,以促進功能的恢復。②繼續控制高血壓是防止再出血的關鍵,生活要有規律,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多食蔬菜、水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③應定期行體格檢查,了解血壓情況。
參考文獻
[1] 余愛珍.基礎護理學[M].南京: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64.
[關鍵詞] 胃癌;胃全切除術;胃部分切除術;臨床預后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9(b)-0038-03
[Abstract] Objective Discussion prognosis of gastric stomach difference resection surgery and part of the stomach after surgery patients.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 will be in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5 in 132 cases of gastric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partial resection group (76 cases) and resection group (56 cases), partial resection patients taking part of the stomach resection, subtotal resection patients take treatment of gastric resection, and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ventilation,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postoperative gastrointestinal immunity as well as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Partial resection group ventilation time in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 hospital stay, postoperative CD4 + / CD8 + and serum albumin were (3.0 ± 0.6) d, (1.3 ± 0.4)d, (6.0 ± 1.1) d, ( 1.5 ± 0.3), (3.1 ± 0.2) g / L, respectively resection patients (3.9 ± 1.2) d, (2.6 ± 1.3)d, (7.9 ± 2.5) d, (1.0 ± 0.1), (3.8 ± 0.4) g/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 Gastric cancer; Gastric resection; Gastrectomy; Prognosis
胃癌是全球范圍內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疾病,中國胃癌患者的人數也呈現出不斷增加的趨勢。目前胃癌治療的常見方法為手術切除治療,然而采取何種手術術式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爭論。Schlatter于1987年首次提出胃癌全切除術,并獲得成功,到1943年全世界共有303例患者采取胃癌全切除術,但死亡率達到了40%。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發展以及術前術后護理的改善,全胃癌死亡率明顯降低,但是全胃切除術依然會引發的一系列并發癥,如反流性食管炎、體重減退、營養不良等[1]。該院對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住院時的76例胃癌患者實施胃癌部分切除術治療,同時與采用胃癌全切除術治療的56例胃癌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發現胃癌部分切除術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較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在該院住院時實施胃癌部分切除術治療的76例胃癌患者作為部分切除組,同時選取采用胃癌全切除術治療的56例胃癌患者作為全切除組,所有患者臨床診斷明確,具有手術治療指征,且入院時生活基本自理,無明顯系統性疾病和神經障礙性疾病。部分切除組患者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分布在30~78歲,平均年齡為(55.0±1.7)歲,病程時長為1~12個月,平均病程時長為(2.0±1.7)個月,平均腫瘤直徑為(4.1±1.0)cm;全切除組患者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分布在25~80歲,平均年齡為(54.8±1.9)歲,病程時長為1~10個月,平均病程時長為(2.2±1.9)個月,平均腫瘤直徑為(4.3±1.1)cm。兩組患者上述指標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該文采取回顧性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兩組患者臨床病例資料。在該文研究包括的時間范圍內,所有行胃切除術的人員以及技術均未有顯著變化。全切除組患者采用根治術胃全切除術治療,胃切除范圍包括全胃以及食管和空腸吻合,同時對鄰近淋巴結進行清掃。部分切除術組患者實施根治性胃部分切除術治療,手術切除范圍包括胃壁切線離胃癌腫瘤體5 cm位置以及胃癌腫瘤本身,同時對周圍淋巴結進行清掃[2]。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以下3種:①手術情況比較,手術情況包括患者通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②比較兩組患者術后胃腸道免疫功能,主要是考察患者術后常規實驗室檢查數據,如T細胞亞群分布和血清白蛋白;③比較術后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感染、腸梗阻、腹腔感染[3]。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通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術后胃腸道免疫情況以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數據進行處理,上述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部分切除組和全切除組患者手術治療情況比較
部分切除組患者通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等手術治療情況均顯著優于全切除組(P
2.2 部分切除組和全切除組患者術后胃腸的免疫功能比較
部分切除組患者術后CD4+/CD8+和血清白蛋白指標均明顯優于全切除組(P
2.3 部分切除組和全切除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部分切除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感染1例、腸梗阻0例、腹腔感染0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3.9%,全切除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感染1例、腸梗阻1例、腹腔感染3例,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為14.3%,部分切除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全切除組(χ2=4.5113,P=0.0337)。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在獲得及時有效處理后均康復。
3 討論
胃癌是中國最為常見的一種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疾病,隨著大眾生活結構的不斷改變,胃癌患者人數不斷增加。目前臨床上對胃癌致病機制的研究還無法清楚地闡述胃癌的發生和發展過程,然而多篇文獻報道胃癌與遺傳因素、癌前病變和地域情況等密切相關[4-6]。腺癌是我國最為常見的一種胃癌,患者早期一般情況下未表現出明顯癥狀,一旦因病就診常常已經發展為中晚期,因此臨床治療和預后效果較差[7]。雖然目前胃癌治療的常見方法為手術切除治療,然而采取何種手術術式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爭論。對胃癌手術治療術式進行選取時,科室臨床醫生需從多方面進行考慮,如考慮其臨床治療效果,考慮手術本身會對患者身體所造成的損害以及經濟衛生學等。
該院對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住院時的76例胃癌患者實施胃癌部分切除術治療,同時與采用胃癌全切除術治療的56例胃癌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部分切除組患者通氣時間、術后下床時間、住院時間等手術治療情況均顯著優于全切除組(P
綜上所述,與胃癌患者實施胃全切除術相比,胃部分切除術有助于減輕患者手術損傷,保證患者腸道免疫功能,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該方法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國敬,李若彤,趙智成,等. 胃癌根治切除聯合膽囊切除的可行性研究[J]. 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6,31(1): 40-42.
[2] 曾麗霞,馬韻,龍喜帶.532例胃癌切除術后患者預后的多因素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6): 1465-1467.
[3] 陳凜,馬連港,郗洪慶. 不可切除胃癌的轉化治療[J]. 中華外科雜志,2016, 54(3): 169-171.
[4] 張斌,姬社青,花亞偉,等. 兩種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近端胃癌切除術中的應用[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3, 28(6): 477-478.
[5] 周曉剛,陳力. 脾臟切除對胃上中部及全胃癌患者手術療效的影響研究[J]. 重慶醫學,2014,43(11): 1281-1283.
[6] 劉權溢,阮荻行,林灼怡.腹腔鏡與開腹胃癌切除手術的對比研究[J]. 現代醫院,2011,11(7): 30-32.
[7] 薛英威,于雪峰.近端胃癌切除術后消化道重建方式[J]. 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4,29(5): 424-426.
關鍵詞:腦腫瘤;抑肽酶;圍術期;出血;腦水腫
腦腫瘤切除術術后并發顱內出血及水腫是一種嚴重的術后并發癥,據文獻報道[1],腦腫瘤手術術后因出血、腦水腫需再次進行開路手術的患者約為4.5%,且死亡率高達20%~32%。目前,臨床上對腦腫瘤手術時不僅要求盡可能減少術中出血,同時需要盡量減輕腦水腫的發生率。本文采取隨機對照研究的方法,探討抑肽酶對減少腦出血及腦水腫效果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行腦腫瘤手術的84例患者,其中男40例,女44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52.3±8.7)歲;其中垂體瘤11例、膠質瘤30例、腦膜瘤43例。所有患者術前均抽血化驗結果顯示血小板功能正常,且術前2w未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及阿司匹林。排除合并心、腦血管系統疾病者、造血系統疾病以及合并肝、腎疾病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腦腫瘤類型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據CT、MRI檢查情況給予合適的手術操作方式。對照組術前及術后給予林格氏液(天津百特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83037)靜脈滴注,補充血容量。觀察組術前12h至術后24h給予林格氏液連續靜脈滴注,并在其中加入7×103KIU/kg抑肽酶(廣東天普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4027)。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不同腫瘤術中出血情況,出血量計算方法:采用吸收器瓶收集術中出血,術中主要出血量=瓶內液體血紅蛋白濃度×總量÷術前血紅蛋白濃度,然后加上吸血紗布的血量即為術中總出血量[2]。同時記錄兩組患者不同腫瘤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評分結果。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出血量、道格拉斯評分等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患者不同腫瘤術中出血情況比較 觀察組垂體瘤、膠質瘤、腦膜瘤以及平均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
2.2 兩組患者不同腫瘤術后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比較 觀察組垂體瘤、膠質瘤、腦膜瘤及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顱內腫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疾病之一,大部分起源于顱內組織原發性腫瘤。目前,顱內腫瘤治療的最基本且最有效的方案是通過手術切除,但由于腦腫瘤所處的位置具有特殊性,即腫瘤的顱內外具有雙重血液供應,同時腫瘤周圍容易形成密集環形血管網,導致手術過程中具有較大出血量,且止血較為困難。同時術后由于顱內壓力降低引起腦灌注壓力增高,大量血液會注入周圍低灌注區域,血管由于被麻痹而不能進行有效的反應性收縮,導致正常灌注壓力下因過度灌注以及血流突破毛細血管床,而發生出血[3]。
抑肽酶是以動物臟器提取的堿性多肽結晶,其能夠對多種蛋白酶起到抑制作用,也是纖溶酶原活化素競爭抑制劑,能夠直接抑制纖溶酶;并且抑肽酶還能夠有效抑制肥大細胞分泌物及組織溶解酶,舒張血管和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有效保護微循環。抑肽酶對降低腦水腫的作用主要是通過抑制肥大細胞分泌產物及舒血管素活性,使血管擴張及滲出有效堅強;通過抑制組織溶解酶活性,使腦水腫得到有效減輕;通過降低術中及術后出血量,而有效減輕血性因素所致的腦血管痙攣,而使得繼發性腦水腫得以降低;通過抑制血腫細胞及其有形成分的崩解速度及崩解釋放物活性,使得術后腦水腫程度得以間接性減輕[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垂體瘤、膠質瘤、腦膜瘤以及平均出血量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垂體瘤、膠質瘤、腦膜瘤及平均格拉斯哥昏迷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表明,抑肽酶對降低術中出血量、提高格拉斯哥昏迷評分、降低腦水腫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腦腫瘤手術圍術期應用抑肽酶,可有效減少術中出血量,改善腦水腫情況,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簡新革.圍術期應用抑肽酶減少腦腫瘤手術出血及腦水腫的臨床研究[J].醫藥前沿,2013, 1(34):205.
[2]焦文峰.淺析抑肽酶對腦外科手術患者的血液保護作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4):119-120.
關鍵詞:手腦并用 合作交流 啟發點撥
現行蘇科版初中數學教材,在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中,增設了一些“想一想”、“試一試”、“議一議”、“做一做”等數學活動內容,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有利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式的數學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此,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設計和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操作、思考、猜測、合作與交流,在學生學習活動困難時,教師要給予啟發和點撥,鼓勵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效開展數學活動。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在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手段。
一.“手腦并用”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
【案例1】蘇科版九年級(上)數學教材,在“圖形與證明(二)”一章的最后有一個數學活動:“折紙與證明”。活動內容有三項:1.用一張長方形的紙片折一個正方形;2.用一張正方形的紙片折等邊三角形;3.用紙條折一個正五邊形?;顒忧埃屆课粚W生準備長方形紙片若干張、剪刀、刻度尺、三角板、量角器,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分組活動;活動中,讓學生先按教材上提供的視圖折疊、剪裁紙片,再驗證它們是否是正方形、正三角形、正五邊形。由于教材分別給出了每種折紙方案的步驟和視圖,所以學生操作起來并不困難,難在說理與證明。要突破這一難點,就要在活動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手腦并用”,既要動手折疊,同時又要動腦思考;既要動手測量,同時還要動腦驗證,這樣,學生才能順利地完成操作,同時理解操作的合理性,才能克服了說理證明的困難?!笆帜X并用”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常常會有新的發現。
陶行知先生說:“手和腦一起干,是創造教育的目的。要讓學生走向創造之路,手腦并用,勞力上勞心,結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被顒诱n上,學生邊動手操作,邊動腦驗證。手腦并用,使學生的“外”與“內”和諧,“力”與“心”和諧,“力”能喚“心”,“心”能動“力”,心力合一,才能激發潛能、靈動思維,萌發創造。本活動中,學生創造性地提出與教材不同的5種剪拼方案,說明“手腦并用”可以促進學生很快進入一個較佳的學習活動狀態,從而學生的潛力被激活,思維得到進一步提升,所以說“手腦并用”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
二.“合作交流”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環節。
【案例2】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一課的教學中,有兩個剪拼活動:(1)將一張三角形紙片剪拼成兩部分,并把它們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2)將一張三角形紙片剪拼成一個矩形,并使這個矩形的面積與原三角形的面積相等。要學生獨立完成這兩個剪拼活動是有一定困難的。如在活動(1)中,(如圖2-l)折痕DE是怎樣得到的?教材上沒有明確說明,學生也不知道怎樣折,這時就需要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合作交流”式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合作與交流中領悟到:要折出中位線DE,就要先折出高AH,再折疊使A與H重合,才能得到折痕DE(如圖2-2);在活動(2)中,教材上已經給出了剪拼的視圖,學生在活動(1)的基礎上,按視圖的方法不難得到一種通過剪拼來證明“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方案(如圖2-3);
但是,還有另一種設計方案學生就不容易想到了,此時,教師要啟發學生:能否剪拼出一個與中位線和高等邊的矩形昵?讓學生繼續“合作交流”。在教師的啟發和引導下,學生又得到了另一種剪拼的方案(如圖2-4),同樣可以證明“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接下來的例1是證明“梯形的中位線性質”,仍然可以用剪拼的方法證明,教師可以繼續讓學生“合作交流”。學生在活動(2)的經驗基礎上,利用手中現成的工具和在活動(1)中剪得的梯形紙片,很快得到另一種證明“梯形中位線性質”的方法(如圖2-5)。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還可能根據活動(1)的經驗,得到另外一種剪拼的方案(如圖2-6),只是證明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也要給予表揚和鼓勵。
“合作交流”是學習活動中的一種較好方式。在本課中,教師把“合作交流”貫穿在學習活動的始終,使學生不斷地產生新發現、新思想,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討論交流”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學生是擁有不同知識、經驗的個體,按新課程理念,學生應在相互溝通與合作學習中,交流、碰撞、互補,形成學習的共同體。共同體產生的學習效果比個體更加豐富而深刻,一個人對知識的感覺和體驗是不夠的,經過學生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共同構建的知識,才有可能趨于完善,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相得益彰,這也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教學方法。因此“合作交流”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環節。
總之,在探索性學習活動中,每當學生的思維產生障礙時,教師應及時給予啟發點撥,使學生的思維暢通,為學生的思維走近創新階段鋪平道路。同時“啟發點撥”使教師本身也成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合作者,這樣,師生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就產生了默契,學生的創新思維將會異常的靈動、活躍,因此“啟發點撥”是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動力。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華人發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腹腔鏡手術;臨床效果
相關醫學文獻報道,異位妊娠,是一種婦科常見急腹癥,采用常規開腹手術治療,效果滿意度較低,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在臨床中以積累一定經驗及搶救技術,臨床效果滿意【1】。本研究對近兩年來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觀察探討腹腔鏡手術治療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對我院從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間收治50例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且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疾病相關診斷標準,患者也均經臨床查體,經過超聲影像學檢查確診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中年齡為22歲~40歲,患者平均年齡在(21.3±3.8)歲;然后,可以依據隨機數字表分配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25例)和對照組(25例),其中,研究組患者年齡(21.3±3.8),患者病程在1-3個月;對照組患者年齡(21.3±3.8)歲,患者臨床病程也為1-3個月,其兩組資料對比,不存在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開腹手術治療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保持呼吸道暢通、輸血等補充血容量抗休克同時,取下腹正中縱形切口,找到異位妊娠病灶切除止血,吸凈腹腔積血,并按照常規的要求縫合患者切口,完成手術。研究組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輸血等補充血容量抗休克同時,應用腹腔鏡診斷,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使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取臍緣中長約1cm的縱切口,氣腹針穿刺充氣,充入CO2氣體,使壓力維持在12~13mm Hg,氣腹形成后,插入腹腔鏡,于下腹麥氏點及其左側相應部位分別置入5mm,5mm的Trocar??筛逦^察腹腔內出血、粘連等情況,找到異位妊娠病灶,雙極電凝并切除止血,吸凈腹腔內積血,分離粘連,恢復盆腔正常解剖位置,應用生理鹽水沖洗盆腔,用標本袋經臍部取出胚胎組織,術畢。最后,觀察分析兩組治療療效。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術后病情變化進行觀察、比較,依據患者臨床癥狀,滿意:對臨床治療滿意;一般:患者對治療基本上滿意;不滿意:患者對臨床治療效果不滿意。
分析臨床兩組患者療效,對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針對其術中出血量、排氣、術后發熱、術中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中輸血量、術后血β-HCG轉陰、術后是否應用鎮痛劑、住院天數進行分析對比,評定兩組的臨床治療效果。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采用SSPS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研究所涉及到的資料,其中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且以P<0.05表示有差異,意義“顯著”;P>0.05,差異無意義。
2結果
2.1術后患者臨床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經腹腔鏡手術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得到很大改善,滿意率達到92.0%;對照組滿意率68.0%;兩組對比存在差異,且(P<0.05),有統計學方面意義。如下表1所示:
表2兩組患者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術后滿意度對比
2.2術后治療效果對比
對于研究組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之后,臨床效果要高于對照組,患者情況得到很大的改善,患者在術中輸血量、術后血β-HCG轉陰對比無差異,在術中出血量、排氣、術后發熱、術中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術后是否應用鎮痛劑、住院天數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數據如下表2中所示:
表2兩組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術后效果對比
3討論
據悉,在臨床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治療中,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創傷大、出血多,并且容易造成術后粘連,術后患者恢復慢,住院時間長,而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診斷治療雙重作用,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將會取得滿意療效。
腹腔鏡手術治療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可以降低臨床中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手術出血量,改善患者臨床療效,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滿意度【2】。腹腔鏡治療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不僅住院時間短、創口小、并發癥較少,同時患者滿意度也較高,應用腹腔鏡不僅觀察到微小病灶,還可以徹底清除患者異位妊娠,在診斷疾病的同時又制定合理治療方案,可以有效避免患者術后并發癥,縮短治療時間。
腹腔鏡手術治療失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較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具有臨床價值【3】。休克型異位妊娠臨床治療中,應用腹腔鏡手術,療效顯著【4】。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盆腹腔干擾小、創傷小、出血小,術后恢復快,患者住院時間短。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還可以降并發癥的發生率,還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在臨床治療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中副作用較輕,改善臨床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療效,提高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治愈率。腹腔鏡手術治療休克型異位妊娠,臨床中發揮有效性,手術視野清晰,及時處理病灶,減輕患者痛苦,提升手術安全性【5】。腹腔鏡治療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不僅可以提高臨床對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疾病的鑒別診斷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生活質量,提高治療成功率,大大降低患者切口的感染率,提升手術治療的成功率,降低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術后并發癥機率,較傳統開腹手術有明顯優勢,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生活質量方面,有效減輕腹痛,改善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治病療效。
本研究結果充分證實了對于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患者,應用腹腔鏡手術,可以提升患者臨床治療療效,提高患者臨床滿意度,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預后降低患者機體損傷,值得在實際中應用。
參考文獻:
[1]任小川.腹腔鏡手術治療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的臨床研究 [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14, (05), 392-395
[2]李易美.腹腔鏡手術治療出血性休克型異位妊娠108例臨床分析 [J].中外醫療, 2011, (30), 25-27
[3]田紅雨.腹腔鏡手術治療休克型異位妊娠的臨床分析 [J].中國實用醫藥, 2011, (09), 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