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6 17:06:46
序論:在您撰寫簡述人口老齡化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人類步入21世紀以來,老齡化問題愈加嚴重,據有關調查顯示,我國60、70年代人口之和占據我國總人口的42.6%,而50年代人口占據18.7%?,F如今,50年代人群已經完全成為老年人群,60、70年代人群正在步入老齡化,這也是現如今我國需著重解決的問題。本文重點以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作為出發點,進而提出人口老齡化的基本特征,希望對我國社會發展有所幫助。
人口老齡化過度老齡化問題特征
“人口老齡化”是現如今耳熟能詳的詞匯,但是在人們認識上卻存在很大差異。部分人認為,人口老齡化是中年人轉向老年人的過程;也有人認為,人口老齡化就是老年人的比重上升?,F如今比較主流的觀念是指,中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數量比例偏移,即老年人口上升、中年人口下降。但如果辯證分析,這些觀念都是成立的,但也都是不瀾韉摹1982年,在維也納召開了“世界老齡問題大會”指出,老年人的年齡標準在60周歲,現如今,國家、地區評判人口老齡化是:國家、地區中60周歲人口達到該地區總人口的10%或65周歲人口比例達到7%以上時,即被稱之為老齡化地區。老齡化會給社會生產帶來巨大壓力,同時也帶來很多風險,因此,我們必須要找出相應的措施,出臺一系列的有效政策,進而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
一、人口老齡化簡述及所帶來的問題
(一)適度老齡化與過度老齡化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平均壽命大幅提升,現如今80周歲人口到處可見,人口老齡化是必然趨勢。從客觀角度分析,人口老齡化是自然現象,是不可回避的問題。以當今人口老齡化定義分析,可以劃分為適度老齡化和過度老齡化。以穩定人口理論可以推導出生育率更替水平,即如果人類平均壽命在60歲左右,那么發展下去人口老齡化將在21%左右,理論上可以稱之為60歲條件下適度老齡化水平。同理,可以推導出70歲在22%左右、80歲在26%左右。根據此類方法推導,如果生育率小于1.5,那么發展下去的老齡化水平就已經達到過度老齡化。
(二)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
我國老齡化問題正處于初期階段,老齡化的問題還沒有完全彰顯,但從發達國家老齡化問題分析,老齡化無論是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會產生非常深刻的問題??傮w來說,人口老齡化并不是全是消極影響,但消極影響大于積極影響是不爭的事實,隨著老齡化分口不斷增多,其影響程度也會不斷增加。具體來講,人口老齡化會造成人口規??s減,致使勞動力缺乏、有效勞動力下降、儲蓄率下降,引起養老、醫療保障支付困難,加重國家公共財政支出壓力,削弱經濟增長步伐,進而演變出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甚至是政治問題。
以我國人口年齡布局來分析,我國正在醞釀過度老齡化風險。以理論推導分析,計劃生育是導致如今我國人口老齡化嚴重的主要因素,兩個完整的計劃生育家庭結構中,中老年人占據半數以上,即雙方父母4人、夫妻2人、孩子1人或2人,一旦生育率降低到1.5,那么扭轉生育率下降的趨勢將極難逆轉,計劃生育期間我國一直處于低生育水平,假設我國生育率在1.5,那么未來我國穩定人口會每54年折一半,到21世紀中葉老齡化將高達38%;21世紀末達到40%以上。過度老齡化會造成我國人口極速縮減、公共財政危機、經濟下滑、老年保障降低等問題。因此,現如今雖然我國開放二胎政策,但以當今人們生活情況分析,二胎家庭少之又少(城市)。
二、人口老齡化的基本特征
(一)原因復雜性
影響人口老齡化的因素非常多,例如經濟宏觀因素,終身發展、全面發展的微觀因素等。其中,主要原因是經濟因素與社會因素,例如產業結構不適應、公共服務體系落后等。這一系列原因,有的屬于內生性的,反之,也有一些是外部因素引起的??傊丝诶淆g化問題是非常復雜的、不可避免的。
(二)傳導機制模糊性
隨著人類社會愈加復雜,人口老齡化問題也變得更加系統、更加復雜,與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聯系,雖然其實質關系非常復雜,但卻非常模糊,即不相關現象。特別是一些內生聯系,其產生環節極其難以察覺,看似不相關的兩種現象,卻有可能是一種共生關系,并非是因果關系。筆者以人口老齡化對經濟增長影響為例,看似老齡化與經濟并無直接關系,但中間傳導環節依然與國家人口、勞動力人口有著直接關系,同時也受國家傳統、國家制度、國家發展階段、國家產業結構等諸多因素影響。強調一點,人口老齡化影響經濟下滑的途徑不是單一的(直接影響),而是諸多影響因素交織在一起的(間接影響)。
(三)發展長期性
解決一個階段的人口問題往往需要一個世紀,甚至是更多的時間。由此可見,在宏觀人口的條件下,人口老齡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樣也是不可逆轉的問題。以我國當今人口老齡化問題為例,當今40~60的人口比例最大,受計劃生育影響,80后、90后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并且如今的80、90后大多數都是“一家三口”。由此可見,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會貫穿于21世紀之中,各個階段老齡化問題不斷積累、展現,甚至是爆發。以老齡化問題分析,老齡化是不可逆轉的問題,這個問題將終身積累。
(四)風險累積性
如果老年人疾病增多、安全事故增多等問題突然爆發,會給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由于老齡化問題具備模糊性、隱蔽性、累積性等特點,一旦爆發老齡化危機,那么就意味著要投入大量的生產力,并且也無法保障取得預期效果。同時,風險累積性也體現在不同年代,60、70后受計劃生育影響,那么80、90后也會形成這種意識,也被稱之為風險沉淀。以我國為例,如今我國是由適度老齡化向過度老齡化過渡階段,雖然我國想要彌補計劃生育帶來的弊端,提出二胎政策,但其效果甚微,很多家庭為了減輕家庭壓力而放棄二胎,或者人們沒有二胎意識,我國生育水平仍然低迷,人口老齡化問題依舊沒有緩解??傊?,老齡化問題必須要做到一定的前提性,即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三、結束語
隨著我國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社會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造成人口老齡化的因素有很多,同時人口老齡化也會給社會發展帶來諸多影響。相關部門必須要采取相應的政策支持,調整人口結構來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經濟社會 保障體系
一、人口老齡化簡述
聯合國認為: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總數的7%以上,那么這個國家就已經屬于人口老齡化國家。據2009年第5屆全國老人院院長論壇獲悉,截至2008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1.69億,約占總人口的12%,且還在以每年近1000萬的速度增加。顯然,這已超出了聯合國對人口老齡化的界定。造成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為了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減輕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壓力,自20世紀70年代起我國實行了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大大降低了全社會的生育水平;二是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科學技術的進步,醫療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致使人類在健康和長壽方面取得了驚人的成就,人口壽命大大延長。由于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在中國全社會人口中,年輕人口比重與老年人口比重出現了明顯的失衡,表現為全社會中老年人口過快的增長,即中國人口老齡化社會提前到來。
二、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
無論是自然因素或是人為因素,人口老齡化給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影響,尤其是對經濟活動過程中的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等環節的影響。
1、人口老齡化改變了人口的撫養比。據預測表明,1990年中國每100個勞動年齡人口撫養13.74個老年人,2000年撫養15.60人,2025年撫養29.46人,2050年撫養48.49人;總撫養比相應上升,從2025年的59.5%上升到2050年的76.8%。顯而易見,被撫養人口的增加加重了現有勞動人口的負擔。
2、人口老齡化減緩了經濟發展的步伐。經濟增長主要取決于3個因素,即勞動力、資本和技術進步。老年人口增多、勞動力人口下降,對以粗獷的勞動力投入為主的中國經濟來說無疑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此外,隨著養老負擔的日益沉重,必然會帶來生產基金的減少,而資金的減少必然會影響資本積累,從而影響經濟的增長速度。
3、人口老齡化削弱了社會的生機和活力。老年人口的增多,整個社會逐漸缺乏應有的生機與活力。源于老年人的生活節奏、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等均與青少年有明顯不同的原因,在各個社會組織、團體等人員構成中,因年輕人比例的相對減少,致使行業的運作缺少了生機與活力。
4、人口老齡化增加了老年社會保障的費用。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高齡老年人口的猛增,各項費用將進一步上升,給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帶來巨大的壓力。衛生部曾有過統計,60歲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傷殘率是全部人口傷殘率的3.6倍。60歲以上老年人余壽中有2/3的時間處于帶病生存。老年人消耗的衛生資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衛生資源的1.9倍。全國幾次大規模調查數據也表明,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余壽中有平均1/4左右的時間處于肌體功能受損狀態,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護理。調查還表明,5%的老年人有入住養老機構的愿望,且將逐步增加。發達國家養老床位數約為老年人口總數的3%~5%,而我國目前共有各類養老床位數168萬張,僅占老齡人口總數的1.17%。許多地方排隊入住養老院的現象十分普遍,特別是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
5、人口老齡化改變了現有的產業結構。隨著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斷提高,少年兒童的比重將不斷下降,這種年齡結構的變化必然會導致消費需求結構的相應變化。在這樣的形勢下,為了滿足老年人口對物質和精神文化特殊的需要,社會不得不為他們提供必需的老年產品和服務,也就是說,調整產品和服務結構勢在必行。
三、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
1、增強危機意識,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據中國老齡協會的一份統計表明,目前我國勞動力和退休人員的比例是6:1,但是到了2030年和2050年之間,這個比例將劇減到2:1,即每兩個成年勞動力要養活一個退休老人。一直以來,中國素以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為自稱,然而人口老齡化的提前到來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我國的“人口紅利”(即指一個國家的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較大,撫養率比較低,為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人口條件,整個國家的經濟成高儲蓄、高投資和高增長的局面)正在面臨挑戰,甚至是行將枯竭。只有實現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核心競爭力,規避人口紅利枯竭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帶來的巨大風險。而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必然對勞動力提出更高的技能和知識要求,因此要加大人力資本投資、提高人口素質、做好各類人才的教育和培訓,在人口出生率和老齡化之間找到均衡點,適當的調整生育政策以應對我國未富先老這一嚴峻形勢。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人口結構:婦女生活
一、相關概念簡述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的通??捶ㄊ?,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
二、我國老齡化現狀
第六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總人口性別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為105.20(以女性人口為100.00)。2015年2月26日,國家統計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l 24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5.5%;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3755萬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
而且女性老齡人口在總老齡人口中的比重越來越大,以北京市2013年做的一次老齡人口普查為例:在百歲老人中,性別比例相差非常懸殊,其中男性僅190人,女性399人,男性不到女性的一半。而在60歲以上人口中,男性與女性的比例為92.7:100。事實上,80歲以上老人中,男性就已經只有大約女性的一半。除了復雜的性別基因等原因,有健康專家分析,男性壓力普遍大于女性,男性更加不注重健康養生,也導致高齡男性大幅少于女性。
三、老齡化趨勢下婦女生存發展狀況
婦女作為老齡化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生理和文化傳統等原因,在家庭生活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城市老年婦女的弱勢現狀備受關注。同時,年輕的婦女其生存發展狀況在老齡化的趨勢下也講遭受嚴峻挑戰。
(一)老年婦女的生存發展現狀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重,老齡婦女的數量也不斷上升。因為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這些年老的婦女習慣了之前的忙碌與操勞,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們已經無法像之前那樣為家庭和兒女忙碌。婦女區別于男性的心理敏感性,使得他們更易產生自卑心理,怕給兒女添負擔。所以,這些老年婦女的心理壓力相對于男性老年人口而言會更大。
老年婦女對親情和情感的要求更高。所以,她們更多的關注子女的生活和工作,有更強烈的意愿想融入到子女的生活中。但是,因為老年人和年輕人之間對待事物的態度和生活方式不同,尤其是在婆媳相處過程中,更易產生沖突和家庭矛盾。之前曾經有關很多案例,甚至因為家庭矛盾和婆媳關系最終導致命案。
(二)已婚青年婦女的生存發展狀況
婦女在中國傳統的家庭結構模式中的地位,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發生根本變化,那就是:這些已婚婦女既要工作,還要承擔絕大部分的家務,同時要擔起照顧老人和孩子的責任。
而老齡化趨勢的加強,加之目前很多青年人都是獨生子女,往往一個家庭就形成了“一、二、四”的結構:上面有雙方的4名老人需要贍養,下面有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家庭中的男人一般只負責在外打拼,而贍養老人和扶養子女的重任便落在這些青年婦女身上。
來自家庭養老扶幼和工作的雙重壓力,會使得這些婦女在身體和精神上遭受巨大折磨,而又得不到及時的心理指導和宣泄。所以,這些青年婦女患心理疾病的概率不斷上升,女性癌癥患者的比率也不斷攀升,生存現狀堪憂。
(三)老齡化給婦女就業帶來的機遇
人口老齡化使得需要照顧的老齡人口不斷增多,為老社會服務需求不斷攀升。而女性細膩的情感和內心,以及天生容易取得老年人信任的特點,使得婦女在老齡人口服務工作中十分受歡迎。
當今,對老年人的家政服務逐步興起,而且市場需求逐漸火爆,工資收入也很可觀。但是很多老年人的家政服務崗位主要招聘的是婦女。如針對老年人生活的護工崗位、老年社區服務人員、老年大學工作人員等都比較偏向于女性工作者。所以,人口老齡化能夠為婦女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和工資收入,有助于實現女性的人生價值。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一個社會廣泛關注的課題。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日益顯著,在發展如何搞好人口老齡化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為此本文理論聯系對老齡化的社會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老齡化;社會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
人口老齡化是個漸進的、有規律發展的過程。當一個地區老年人占總人口數達到或超過一定比例時,這個地區就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按照國際通行標準,當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大于7%時,這個地區就進入老齡化社會。中國老齡辦《2010年度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稱,201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7765億,占總人口的比重達13.26%。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1883億,老年撫養比為11.9%。當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人口老齡化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聯度和影響力與日俱增,在當今社會中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醫療服務機構如何更好的為老年病人服務備受關注。
社會醫療服務要做到貼心、合理、到位,使病患者有一個舒適高雅的就醫環境,應配備良好的定點醫療機構,讓退休職工能在初級醫院就醫時,既心情愉快又節約費用和醫療資源。當病情發展到定點的初級醫院不能醫治時,即便到了定點的上等醫院就診或住院也能順心無阻。但是,這種社會醫療服務體系在我國很多地區還是空白。除此之外,就醫過程中的服務失信也困擾著患者。如醫療環境差、設備簡陋,醫務人員職業道德不規范、技術水平有限,病患者不愿選擇,是服務“短板”中的“短板”;還存在以藥養醫、以藥獎醫,開大處方按藥價比例提成拿回扣等現象;或者用高端設備檢查、診斷,非藥品目錄用藥,擴大藥費支出,抬高病患者住院的押金,出臺煩瑣的進出院手續等,嚴重地影響了老年人就診住院。
一 法國的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經驗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法國的醫療服務體系現狀。
(一)法國從1945年開始成立社保機構。從成立社保機構開始法國政府規定每人在14歲至65歲之間每年必須交納一定的費用用于醫保和養老。社?;鹬Ц斗秶鸀獒t保經費和退休人員的養老金,65歲以上的退休老人所有的養老金和醫療費用都能得到保障。
社?;鸬膩碓粗饕莻€人和單位每年按照一定比例交納的費用、社會保障費(法國新開征稅種)等。新開征的社會保障費規定無論有無固定工作都要交納,主要是為了彌補社保基金日趨增加的赤字。因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需要支付的醫療費用越來越多,從2009年開始法國政府社保機構支付的醫療保險支出超過了支付的養老金總額。
(二)政府對醫院資金投入情況: 2009年法國醫療總費用1757億歐元,人均醫療費用2724歐元,占到了GDP的9.2%,而2008年醫療費用才占GDP的8.7%,2009年人均醫療費用同比上年增長4.4%。2009年法國醫療總費用中用于預防醫學的很少,藥品支出占總費用的43.3%。發生的醫藥費用由醫?;鹬Ц?9.7%,病人自負9.4%,互助基金支付7.7%,其他商業保險支付3.6%。支付的社保經費中90.6%用于支付住院費用。
法國政府特別對急診、高端的醫療新技術、收費相對低廉的醫療服務在政府投入上予以傾斜,以上的特別醫療服務項目導致的虧損有加權支付經費支持。同時對特殊人群、特殊病種的收費問題,法國政府采取鼓勵醫院提高收費標準。老年病收入較低,為老年人服務的醫療機構的收費項目價格相對于普通病人的收費項目價格要高;老年肺炎治療收費項目價格比成年人肺炎治療收費項目價格要高。
二 我國現階段老年病醫療服務現狀
截至2010年底中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4.3263億,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口8.36億,參合率達96%。中國共有各類老年福利機構39904個,比上年增加233個;床位314.9萬張,比上年增長9.0%。此外,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但我國現行醫療體系一般以綜合性醫院、各類??漆t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專門的老年病醫院很少。而現階段我國老年人口快速增長,對醫療服務提出了新的需求。雖然各類老年福利機構同比上年有所增加,但醫院的老年病房常常供不應求。
三 對完善老齡化社會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議
縱觀我國的醫療管理體制,現正處在改革的半路中,正在朝全民醫保覆蓋方向邁進。但改革的道路還很長,在這一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意外情況。
(一)加快老年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是應對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基礎。繼續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促進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制度規范化。探索實施新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努力擴大覆蓋面。要逐步構建城鄉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這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
(二)進一步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切實解決貧困老年人醫療和基本生活問題。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建立無社會保障的老年人的生活補貼、高齡老年人生活補貼、老年人長期照料補貼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補貼制度。
(三)因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慢性疾病、復合性疾病較為多見,應建立專門的老年病醫院,使老年病人可以得到更好、更專業的服務,使老年人安心頤養天年。
(四)切實加強農村老齡工作,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點。我國大多數老年人生活在農村,保障和改善農村老年人的生活問題,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中之重。應把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放在首位,加快制度建設步伐。根據各地農村不同情況,要加大農村為老年病人服務的醫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制訂新農村公共事業總體規劃時,應考慮為老年人服務的相應設施的建設。要重視解決農村中高齡、失能、貧困、空巢老年病人的實際問題。
四 結語
人口老齡化問題在不同程度的影響國家財政支付能力,這已經是一個全球化問題。在中國剛進入老齡化社會之時未雨綢繆,改革我國的醫療體制,合理增加財政對衛生事業的投入,增加老年病房,為以后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作好充分準備。要按照醫療服務項目標準和要求,提高職業道德水平,落實醫風建設舉措,消除醫患之間潛在的危機,化解不良溝通演變成的醫療糾紛,密切醫患之間關系。推行服務標準化,樹立“病患者至上”的觀念,做到以醫德感人,以醫術服人,以療效取信于人,打造醫療服務名牌產品。
參考文獻
[1] 魏張弦. 老齡社會日益迫近 養老設施嚴重滯后[J]. 浙江人大, 2010,(09) .
摘要:本文圍繞新疆人口老齡化這一社會現實問題,簡述了新疆本地老齡化的特殊現狀及老齡化出現產生的問題,從政府、市場和社會的角度出發,探討這些主體在實行積極老齡化中所能夠承擔的責任,并提出如何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 :新疆 人口老齡化 積極老齡化 措施
一、概述
隨著2013年兩會的召開,養老開始成為今年兩會上的焦點話題之一。近些年國家極其重視推動新疆經濟的發展,新疆的經濟確實在加速的發展。隨著這些年新疆已邁入老齡化階段,雖然新疆人口進入老齡化社會相比全國而言晚近11年,但是到2050年新疆將與全國同步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由此可見,新疆人口老齡化在以后的幾年里,發展速度將大大加快。因此,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新疆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以及解決老齡問題的任務將越來越重。
“積極老齡化”是指老年群體和老年人自身在整個生命周期中,為了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使他們健康、參與和保障的機會,盡可能發揮它們最大效益,從而繼續為社會做出有益貢獻的過程。(不僅在社會、肌體,還是心理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狀態,而且積極地去面對晚年的生活,作為家庭和社會的重要資源。)其目的在于使進入老年的人,包括那些殘疾、虛弱和需要別人照料的人,都能提高他們生活質量和他們健康的預期壽命。
二、新疆老齡化面臨的問題
1.經濟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養老問題較為突出由于近些年新疆城市經濟發展較快,農村發展相對緩慢,導致城鄉發展差異越來越大。而人口老齡化將會導致農村勞動力不足,進一步阻礙新疆農業生產的發展,人口老齡化會帶來家庭養老負擔的加重,老齡人口貧困問題的繼續惡化,貧富差距進一步加大。由此可以看出,人口老齡化對新疆經濟發展帶來諸多影響,但從長期發展穩定的趨勢來看,其消極影響超過積極影響。
2.社會穩定方面
由新疆特殊的區情決定。影響新疆社會穩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新疆作為西部重要的邊疆省區和少數民族聚居區,人口問題非常復雜。目前新疆基本上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在未來40年內,新疆人口老齡化形勢會越來越嚴峻。與沿海發達地區不同的是,新疆是在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高的情況下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是新疆將要面臨的重大人口社會問題。同時,多民族聚居使得人口問題更加復雜,這些因素導致了新疆老齡化趨勢具有特殊性。
3.養老服務體系相關政策不健全
國家相繼出臺了“十二五”規劃及實施意見,而適合當地的具體政策還未出臺。縣市財政用于社會養老服務的投入十分有限,工作制度、考核制度不健全。各級政府沒有將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納入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和綜合目標考核內容中,養老服務機構的布局與市場需求脫節,新建小區沒有預留養老服務站,援疆資金列入民政項目較少。
三、如何積極應對新疆老齡化
1.加大敬老教育宣傳
新疆作為一個多民族集聚區,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道德、宗教、價值觀、風俗習慣、家庭的結構和生活的方式,在長期生活和工作中,新疆各民族的文化相互影響、相互融合、相互輻射,逐步形成了以孝敬父母、尊老敬老、互助互愛為基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養老文化。
首先,對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的調查,從中發現一些有利的文化元素,加以保護并宣傳到新疆各個地區,這對全國的養老事業都有積極的作用。
其次,各少數民族鄉村可以在制定村規民約的時候,對尊老、愛老、敬老、養老這些內容加以強調,還可以規定如果不遵守這些內容就可以進行懲罰,對優秀者進行表揚獎勵;隨著少數民族地區法制意識的增強這種方法將十分有效。如果在少數民族地區形成了尊老、敬老的氛圍,在人們的意識中不尊老、敬老的行為就會受到鄙視,甚至會遭到冷落。所以,在少數民族地區中形成尊老、敬老的氛圍十分重要,可以通過干部的教育宣傳、電視節目的教育等方法進行。
目前社會養老文化構建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吸取傳統的合理成分,弘揚各民族優良的養老傳統,而且要讓它包含更多時代特征,堅持傳統的養老文化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的養老氛圍。
2.大力發展經濟,應對“未富先老”問題
近些年在國家的幫扶下,新疆經濟發展較快,但由于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基礎薄弱等原因,相對發達地區還是落后很多,尤其貧困落后的農村地區“未富先老”問題更為嚴重。首先,從人口老齡化方面來說,人口老齡化促進老齡產業的發展,人既是消費主體,又是市場活動的直接承擔者。新疆老齡人口的增加,為老年人的婚姻介紹、老年人的醫療保健、老年人的生活服務市場的產生,創造了客觀條件。老年人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及農村老年社區服務市場的開拓,將會促進老年保健,醫藥、老年人的休閑娛樂場所、旅游業、老年人用品市場等老年人服務業的發展,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增長點,在農村地區脫貧致富奔小康,發展新疆經濟方面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應加大農業機械化的投人力度,大興水利基礎設施,大力搞好生態農業和特色畜牧業,采取切實可行的方式增加農民收人,逐步提高家庭養老的功能,從而有效緩解人口老齡化對農業生產所帶來的壓。
3.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應對人力資源不足現狀
(1)開發農村“銀色”人力資源,推動農業現代化。新疆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及農村勞動力的不足必然促使增加教育、培訓等人力資本投資,為大力開發農村“銀色”人力資源,讓更多的有能力的老人參與新疆經濟社會建設創造非常有利的社會環境。人口老齡化會推動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為新疆新農村建設打好良好的物質基礎。
(2)彈性延遲退休年齡。對于那些身體較好而又有特殊任務的同志還可以適當通過“延聘”或“返聘”等方式延長其工作年限,在人員編制上可以不占名額,讓老年高知人才能充分發揮其“余熱”,為國家和社會多作貢獻。對于那些年老體弱的同志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個人意愿,準予提前退休。
(3)建立和完善老年高知人才的市場開發機制。人事部門應該在調查的基礎上,結合辦理離退休手續的部門,逐步建立老年高知識人才資源信息庫,進行分類管理,并積極建立和完善高校老年人才市場,提供優質服務,創造有利環境和機制供老年高知識人才充分發揮作用的平臺。幫助老年高知識人才解決在發揮“余熱”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困難,保護老年人才的合法權益,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潛力,在現代化建設中再立新功。
4.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及相關政策
對于新疆的老年人來說,服務體系發展滯后,社會養老當前急需解決的是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問題。因此,要清醒地認識到新疆的人口老齡化嚴峻形勢,早做謀劃。采取各有側重的戰略解決城市和農村老年人的需求差異,可能是當前解決新疆人口老齡化問題和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最佳選擇。
完善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健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農村老齡事業的發展,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諸多領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共同努力。而建立完善農村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是農村老年事業發展的關鍵。高齡農民作為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他們的養老保障涉及到多數人的切身利益及新疆農村經濟的繁榮和發展。若沒有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步入老齡社會以后,老人面臨既不能依靠家庭養老又不能依靠國家養老的兩難境地,生活更加陷入貧困,若不能妥善解決,可能會引發社會危機,完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迫在眉睫。
四、結論
考慮到新疆經濟基礎較薄弱,因此既不能照搬西方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政策,又不能仿效蘇南模式,只能從新疆實際出發,堅持個人、集體、國家共同承擔、分類推進、因地制宜、個人賬戶及社會統籌相結合原則,建立一套可持續、求適度、行得通、符合新疆區情的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權利與義務相對應、管理服務社會化的農村養老保險模式,以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老年人的養老需要。繼續加大農村醫療衛生服務及農村老年福利事業的投入力度,繼續改革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及藥品流通體制,積極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建立以社區衛生所為主的多元化農村醫療衛生服務網絡,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1]王朋崗. 基于“六普”數據的新疆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思名[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
[2]阿里木江·阿不來. 新疆少數民族傳統養老文化與新疆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關系研究[J].西北人口,2009
[3]李依諾. 高校老年人才資源開發研究——以南京W大學為例[D].南京理工大學,2013
[4]吐熱尼古麗·阿木提. 新疆農村人口老齡化趨勢預測及其影響分析[J].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2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組織行為 影響
一、組織行為學的概念和研究對象
組織行為學是一門綜合運用與人有關的各種知識, 來系統研究組織中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學科。目標是研究在一定的組織行為中人的心理與行為的規律。它主要探討了個體、群體以及結構對組織內部行為的影響, 以便應用這些知識來改善組織的有效性。組織行為學的研究內容包括了個體行為、群體行為和組織行為三個部分。組織行為指組織中的個體行為與群體行為。對組織行為的研究, 主要涉及組織中的社會心理動力、人際動力以及行為動力。
對員工的個體心理的研究, 就是研究個體的社會心理, 即個體在特定的社會部門和組織系統中, 因其所處的社會地位而表現出來的心理現象。組織中的人總是處在一定的相互關系中, 由于這種關系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群體, 要有效地達到管理目標, 就必須研究群體心理與行為等, 使管理者能掌握群體行為形成的原因, 并進行有效的協調與控制。
二、老齡化對組織行為的影響
1.老齡化對組織人力資源的影響。老齡人力資源是寶貴資源。首先,老齡人力資源中有相當數量的專家、學者、工程技術人員、醫學人員以及能工巧匠,他們積累了相當的知識、技術、技能和管理工作經驗,這是社會的巨大財富。而且,當他們一旦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后,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對以往的工作、經驗、知識、技術進行總結和體會,如果在一種比較寬松、彈性較大的組織中繼續從事適當的工作,其對經濟社會的貢獻是不小的。其次,以目前我國退休年齡男60歲、女55歲為標準,這一年齡階段的勞動力在體力上還存在很大的潛力,特別是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退休勞動力的體質狀況不斷改善,人們的體力、智力并不會因為退休而突然消失,因此,適度開發老齡人力資源,其前景很廣闊。
2.老齡化對組織文化的影響。從人口結構上來說,老年人口比例在社會總人口中提高,形成有規模的群體,這部分群體依然活躍在很多工作的舞臺上。我國有著較為悠久的尊老敬老的傳統,老年群體的榜樣作用為社會成員所廣泛認可與接受。老齡員工會將自己的價值準則、道德規范和生活信息傳達給年輕職員,進而會影響組織成員與顧客或其他外界成員交往的方式。人們也往往認為老年人經驗豐富,很容易把他們的觀念當做組織中價值目標的導向,這樣人口老齡化在組織主導價值觀方面也會對組織文化產生影響。
3.老齡化對組織結構的影響。組織結構是指組織內各構成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 它描述組織的框架體系。它主要涉及企業部門構成、基本的崗位設置、權責關系、業務流程、管理流程及企業內部協調與控制機制等。組織結構直接影響著企業內部組織行為效果和效率, 從而影響著企業宗旨的實現。
組織成員結構方面呈老齡化趨勢,必然導致組織出現中青年人才斷層現象,中青年人才是任何社會機體所需的最富活力的影響因素,作為活躍在商業舞臺的組織而言,需要相當數量的中青年成員是必須的。但是組織成員的老齡化,必然使老中青人員在組織結構上呈現出倒金字塔形式。成員結構老齡化,老齡員工身居要職,必然不利于中青年骨干的培養,組織會缺乏活力,影響組織生產效率。若組織沒有足夠的中青年人才儲備,在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時,很可能陷入困境。
4.老齡化對組織激勵制度的影響。組織中的年輕人面臨著買房、買車的巨大壓力,而且消費水平較高,所以對組織中中青年的激勵應多采用薪酬和晉升等手段。但老年人往往不用面對車房的壓力,而且較之年輕人而言,消費能力強,儲蓄較多且欲望不是很強烈。所以,對組織中老齡成員的激勵,應采取互動式的關愛,是他們獲得人的社會方面的幸福感。以此激勵他們的積極性和為組織奉獻的主動性。
5.老齡化對組織創新的影響。組織中上了年紀的成員通常受到其他組織成員的尊重,又往往身居重要職位,得到組織的重視。他們經常靠過去的經驗辦事,導致組織創新水平下降。由于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加上“經驗主義”的盛行,組織在科研中缺乏創新型的中青年骨干,由此引起的絕非是簡單的生產效率的短期負效應,甚至會導致組織長期發展戰略出現嚴重問題。對一個組織而言,沒有一個健全完善的創新體系,就失去了在未來競爭中獲勝的法寶。
三、對策建議
1.培養中青年人才,應對老齡化人才流失。中青年人才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也是富有創新精神的一代,因此組織應給予中青年有潛質的員工更多的培訓機會,更多的晉升機會,使他們有廣闊的施展個人才華的舞臺。這不僅可以應對老齡人力資源退休時的人才流失,也可以提升組織員工整體素質,提升組織創新能力。
2.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很多組織中都存在工資和工齡掛鉤的現象,收入按資排輩。要激發年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應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績效評估系統。這不僅有利于個人和組織績效提升。而且可以實現薪酬內部公平和效率目標。根據績效付酬,不僅有助于打破老年員工大鍋飯、平均主義的思想,而且可以鼓勵青年員工多勞多得,因而實現薪酬的內部公平以及提高效率這兩個目標。
3.提高老齡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充分利用人才。應提高老年員工的幸福指數,提高他們的滿意度,鑒于老年員工的精神需求大于其物質需求,而且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遠低于中青年員工。所以要激發老年員工的工作熱情,不僅應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還應該給予他們真誠的關心,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給予老年員工良好自我表現的舞臺,學會通過表揚及合理的績效考核方法,來增加他們的成就感、培養老年員工的主人翁精神和歸屬感,使他們更積極的為組織奉獻余熱。
4.建立完善的養老保障體系。老齡員工最關注的問題是“老有所養”,而建立健全養老保障制度是實現“老有所養”的根本保證,也是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戰略措施。組織在有條件的基礎上,應積極建立補充養老保險和個人儲蓄養老金制度,使勞動者退休后有較高的保障水平。
參考文獻:
[1]元佳.簡述人口老齡化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J].知識經濟,2009,18.
左、右兩圖分別為2010年我國部分省區人口總數、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統計圖。讀圖,完成1~2題。
1. 根據圖中數據,可知( )
A. 北京新增人口最多
B. 出生率、死亡率均最高
C. 寧夏的遷入人口高于江蘇
D. 江蘇死亡率特征與人口老齡化有關
2. 江蘇承載人口遠遠高于,主要原因是江蘇比( )
A. 資源條件優越 B. 生活消費水平高
C. 國土面積遼闊 D. 對外開放程度高
下圖為我國省級行政區1995~2003年各地區凈遷移人口(停留期90天以上的遷入和遷出人口差值)占該地區總人口的比例圖(未包括港、澳、臺統計資料)。讀圖,回答3~4題。
3. 圖中各省級行政區( )
A. 人口遷入量由東至西遞減
B. 人口遷出量從內陸向沿海遞減
C. 直轄市以人口遷入為主
D. 少數民族自治區以人口遷出為主
4. 以下省區人口遷移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江西人口遷出的主要原因是紅壤貧瘠
B. 四川人口遷出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不便
C. 新疆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是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的需要
D. 北京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鼓勵
下圖為“世界某國家移民接納標準變化圖”,讀圖,完成5~6題。
5. 按百分比由多到少,該國家移民接納標準的排列順序是( )
A. 經濟—家庭—人道主義
B. 家庭—人道主義—經濟
C. 人道主義—家庭—經濟
D. 人道主義—經濟—家庭
6. 該國家可能是( )
A. 尼日利亞 B. 印度
C. 巴西 D. 加拿大
2012年是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重點治理年。人口性別比,通常是指每100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人數。下圖為1998~2000年我國遷移人口和未遷移人口的性別比。讀圖回答7~8題。
7. 1998~2000年期間,遷移人口中女性多于男性的年齡段大約是( )
A. 0~13歲 B. 13~23歲
C. 23~40歲 D. 40~65歲
8. 河南省是勞務輸出大省,人口外遷將使該?。?)
A. 城市化水平降低
B. 糧食商品率降低
C. 生態環境惡化
D. 農村男性青壯年勞動力減少
聯合國指定2011年10月31日為“世界70億人口日”,向全世界敲響了人口警鐘,引起了各國關于人口問題的憂慮。閱讀下表,回答9~10題。
9. 以下國家中,對于人口問題的憂慮內容明顯不同的是( )
A. 中國 B. 俄羅斯 C. 印度 D. 巴西
10. 2000~2010年間,關于中、美兩國人口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中國人口增長率高于美國
B. 鼓勵中國男性移民美國是解決兩國性別構成不合理的可行措施
C. 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快于美國
D. 中、美兩國15~64歲年齡段的人口比重都很高,勞動力都很富余
二、非選擇題(共40分)
11.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日本,大到內閣官員,小到平民百姓,上上下下都充滿了危機感。有分析人士稱,這種危機感與大多數日本人有著復雜且敏感的“島國情結”密切相關。
材料二 隨著日本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現象的日益嚴重,日本務農人口更是呈現出快速老化的趨勢。有統計資料顯示,如今在日本的農民中,6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七成,70歲以上的老人也占據半壁江山,只有8.5%的農民在39歲以下。
(1)從自然地理角度分析日本人存在著嚴重危機感的原因。
(2)日本農民老齡化特征明顯的原因有哪些?
(3)農民老齡化給日本農業發展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12. 根據下列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真實的省級行政區城市化貢獻率(R率)只與農村人口遷入本省城市的數量成正比。受統計技術、手段、實施難度等因素的限制,R率目前以城市人口比重為依據進行計算,且與城市人口比重成正比。這就導致統計出來的R率(%)與真實的R率(%)之間存在偏差。當統計出來的R率(%)高于真實的R率(%),為虛高;否則,為低估。
(1)簡述河北省因吸納外省遷入人口導致R率被低估的原因。
(2)選擇一個R率存在虛高的省級行政區,簡述其R率虛高的原因。
(3)分別判斷①、②兩省R率今后的升降趨勢;并任選其一闡釋判斷的理由。
13. 讀“1850年以來美國本土人口遷移的主要流向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20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東北部老工業區的人口大量遷往西部和南部,該工業區對其的推力是 。
(2)圖中反映的人口遷移類型是 (按是否跨越國界劃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