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5 17:08:46
序論:在您撰寫綠色礦業產業概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礦業;綠色轉型;動力;影響;路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F42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9-0-01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礦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但是由于人口不斷增加,目前在礦業仍舊存在一些生態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生不僅對礦業的生產造成制約,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我國經濟水平的有效提升。
一、對礦業綠色轉型的概念的分析
綠色轉型是站在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的,它是一種經濟型的轉變。早在20世紀初,就有一些學者對綠色轉型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認為,綠色轉型是指行業提供的某項服務所發揮出的價值能夠被持續利用,并將綠色經濟作為資源節約型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通過采用這種模式改善生態環境。
二、對礦業轉型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
目前我國河北省承德市的一些礦業正面臨產能過剩,產量增速快,創新技術有待提高,出口量大,資源浪費嚴重等巨大壓力。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作為礦業的管理人員要及時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重點是研究出綠色礦業轉型的主要影響因素,以便于從實際出發,更好的解決問題,促進礦業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推動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
(一)綠色轉型的動力
1.環境政策。環境政策與礦業的發展息息相關,成為礦業成功轉型的一個主要影響因素。由于我國相關部門對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使得人們對環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圍繞節能減排、資源利用等方面,我國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環境政策,但是因為污染控制和技術創新是難度較大的工作,這兩個方面成為市場失靈的重要方面,對環境污染的控制是具有一定外部性的,然而綠色創新則具有正向外部特征,所以,一旦缺乏了無法控制市場失靈的相關政策,那么,礦業污染就會很多,相應的綠色創新就會很少。環境政策主要是通過采用控制的手段成為礦業的生產邊界,為其提供合理的r格信息,因此應當將外部性及時納入礦業生產的相關體系之中。所以,可以說,環境政策對礦業的可持續發展來說,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外,有人員發現,稅收對礦業實現綠色轉型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環境管制等市場工具有較好的靈活性,可以讓礦業采用最合適的方法來實現成功轉型。稅收與綠色發展緊密相關,同時稅收通過改革體制,建立完善的GDP核算體系,從而對生態補貼政策作出完善,不斷加大其采購力度,促進礦業綠色轉型的發展進程。
2.綠色技術。礦業面臨的市場競爭比較大,因此為了避免產品價格戰爭,要采用關鍵的綠色技術,盡量縮小技術差距,通過提升綜合實力,超越競爭對手,提升產品的知名度,獎品牌產品做好,做強。打造產品的自主品牌是礦業成功轉型的關鍵一步。對礦業來說,核心技術主要包括推廣技術和探討技術等,在推廣技術,創新技術的基礎上,凝練出引領性的系統工程,例如環保工程,產業生態鏈工程,智能化改造工程等,通過這種方式不不斷加強對核心技術的推廣和創新,快速實現礦業的綠色轉型。要實現綠色技術的不斷發展就意味著創新驅動普遍存在。在近年來,礦業已經大規模使用節能技術,煤氣發電技術,干熄焦技術等,以節能減排為目的,通過對節能技術的廣泛應用促進礦業的更好發展。
(二)關于綠色轉型阻力影響的分析
1.地方性政府和中央政府目標不一致。一些地方性的政府將經濟發展放在首要位置,因此,在施工過程中以經濟發展作為基礎;同時一些礦業也存在政策無法實施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礦業內部結構僵化,從而造成綠色轉型施工不靈活,一些工作做得不到位,最終導致綠色轉型沒有實質性的成效。
2.資源缺乏。在礦業內部因素中,資金和人才成為礦業實現綠色轉型的主要因素。因為要實現轉型是需要一定資金的,資金問題成為中小礦業成功轉型的主要影響因素,對于他們來說,轉型具有一定的風險,同時需要對礦業的設備進行更新,置換,不斷的研發新技術,引進專業型的人才。再加上相關人員對綠色轉型的認識不夠,重視不足,如果因為資金缺乏而被迫中止,這樣的話會給礦業帶來不可預想的經濟損失,同時也會制約到礦業的持續發展。
3.礦業人員的綠色意識較為淡薄。傳統的礦業最在意的是企業的利潤,由于過于重視利潤,從而忽略了企業實現轉型的需求,主要表現為缺乏綠色意識,有害的工作環境已經成為礦業發展的病態,這顯然已經違背了綠色轉型發展的基本要求。部分的企業存在僥幸的心理,出現跟風情況,這種情況的發生使得礦業中高污染,浪費資源的現象愈發嚴重。加上管理人員監管不到位,同時對綠色轉型的宣傳較少,就造成礦業綠色意識淡薄,從而阻礙了礦業的成功轉型。
三、對綠色轉型路徑的相關分析
(一)加大相關政策的扶持力度
針對目前河北省承德市一些礦業存在內部資源的問題,地方政府應當對目前的這種情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通過制定合理的發展制度來推動綠色轉型的發展進程,例如不斷完善綠色轉型產權保護制度,對礦業的外部收益做出補償。對地方政府的職權進行規范,將綠色轉型的相關政策落實到位,加大對礦業資金的投資力度,全力支持綠色轉型。
(二)充分利用先進信息技術
由于傳統礦業的管理方式比較落后,尤其是缺乏對生產環節污染排放量的準確測量,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礦業綠色轉型提供了有利的數據支持,所以,礦業的相關人員要利用好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的優勢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確保數據測量的精確度。
四、結語
環境政策,綠色技術和企業的內部資源成為河北省承德市礦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力量,同時也是成功實現綠色轉型的主要影響因素,管理人員應當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不斷創新,促進綠色轉型的發展進程。
參考文獻:
[1]廖中舉,李矗黃超.鋼鐵企業綠色轉型的影響因素及其路徑[J].鋼鐵,2016,51(4):83-88.
[2]解u妍,周進生,宋偉,等.承德資源經濟發展轉型模式研究[J].中國礦業,2014(8):71-74.
關鍵詞:綠色;礦山;建設;經濟
中圖分類號:TD-05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9166(2010)014(C)-0217-01
一、概述
1、綠色礦山就是要將先進的采礦裝備、先進創新的科學技術、先進的現代管理理念和綠色礦業的概念融合,是在新形勢下對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和礦業發展道路的全新思維,是礦產資源管理理念的一個飛躍,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體現,是以保護生態環境、降低資源消耗、追求可循環經濟為目標,將綠色生態的理念與實踐貫穿于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全過程(礦山勘探、規劃與設計、礦山開發、閉坑設計),體現了對自然原生態的尊重、對礦產資源的珍惜、對景觀生態的保護與重建,它著力于按科學、低耗和高效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并盡量減少資源儲量的消耗,降低開采成本,實現資源效能的最佳化。因此,從本質上講,綠色礦山應成為循環經濟的倡行者。
2、綠色礦山的標準。建設綠色礦山應達到如下標準與需求:(1)礦山資源開發利用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產業政策,應制定礦產資源規劃、地質環境保護規劃。并做到不在生態功能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及其附近采礦,且礦山開采不能造成對主要交通干線和旅游公路兩側直觀可視范圍內的地貌景觀造成不良影響和破壞。(2)礦山建設項目應按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地質災害評估,制定相應的保護方案。(3)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應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有利于生態保護的生產方式。(4)礦山開采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有一定的處理措施,確保達到國家和省的有關標準。(5)閉坑礦山應實行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
綠色礦山建設是近幾年才提出的,雖然不少省市制定了各不相同綠色礦山建設標準,但在實施之中,不僅需要有綠色礦山創建的標準,而且需要相應的考評指標體系,否則,無法將標準中模糊的考核指標量化,使標準缺乏可操作性。
3、綠色礦山建設的若干建議。礦山企業應對綠色礦山建設予以高度重視,要把它作為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切實抓緊抓好。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制定綠色礦山建設規劃,要目標明確,任務具體,資金到位,措施得力。各級政府地礦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好政府的引導、調控作用,指導企業開展好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同時,要督促和要求礦山企業對落后生產工藝技術與設備、落后產能,實施嚴格地淘汰或更新措施,不斷提高企業資源利用水平和對礦區生態環境的保護水平。
對老的國有大中型礦山企業,在計劃經濟時間所造成的礦山環境污染問題、土地荒置問題等歷史欠賬,國家應對礦山企業予以資金支持,促進礦山企業有計劃的進行礦山環境治理和土地復墾與生態環境重建工作。
礦山采礦用地不同于一般建設用地,應根據其特點及地方政府、企業和農民的共同利益,不斷深化礦山采礦用地改革,探索新的供地―用地―復墾―土地流轉模式,以有利于提高企業土地復墾的積極性,有利于綠色礦山建設和企業持續發展。
對擬建的新礦山,政府主管部門應按照綠色礦山建設要求,嚴格采礦權的準入條件,對礦山生產建設設計規劃方案、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土地復墾與生態環境重建方案等,實施嚴格評審,不具備現代先進礦山條件的,一律不允許建礦。
針對目前我國礦業開發秩序現狀,除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深入開展礦業秩序治理整頓,嚴厲打擊和禁止無證開和越界開等非法采礦行為外,要通過強化資源整合、資產重組,關停并轉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礦山企業,花大力氣組建地、采、選、冶、深加工、產銷一體化的大型礦山企業或集團公司,徹底進行生產結構調整,改變生產經營模式,實施科學化、規?;?、集約化生產,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現代化綠色礦山。
在政府部門指導下,委托礦業行業組織(如中國礦業聯合會)在全國開展“綠色礦山”評審與命名工作,通過樹立典型,發揮先進樣板的模范代動作用,必將會更加有力地促進綠色礦業的建設與發展。
對獲得綠色礦山稱號的礦山企業,在國家政策允許范圍內,經依法申請和審批,建議對礦山企業在礦業權獲取、土地手續辦理、專項工程項目申報與審批、專項評價、礦產資源開發的財政信貸,以及礦產品價格、稅費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優惠和便利條件。
綠色礦山建設是礦山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途徑,其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因此,必須建立綠色礦山激勵機制,對礦山企業在獲得綠色礦山資格后可享受優惠政策,實施“綠色稅收”。凡有利于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少收稅多補貼,不利于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就多收稅少補貼,激勵礦山企業自覺走礦業開發與環境保護并重的綠色礦山之路。
結束語:綠色礦山建設著力于科學、有序、合理的開發利用礦山資源的過程中,對其必然產生的污染、礦山地質災害、生態破壞失衡,最大限度的予以恢復治理或轉化創新,它代表了一個地區礦山開發利用總體水平和可持續發展潛力,以及維護生態環境平衡的能力。隨著綠色礦山建設工作的推進,礦業經濟發展將進入一個更加科學、更加理智、更加具有全局性、長遠性和創造性的嶄新階段。
作者單位:淮南礦業集團張集煤礦
參考文獻:
[1]張幼蒂.采礦系統工程[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礦業城市 低碳經濟 低碳產業 低碳技術 發展規劃
1、引言
在高度的經濟增長與城市化進程之下,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受到來自環境、社會、區域的種種壓力。如何在保持經濟高速穩定增長的同時,又能夠解決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矛盾,尤其是減少城市能源消耗與廢棄物的排放成為中國政府非常關注的問題。2003年英國政府將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觀寫入政府白皮書。之后許多城市開始以低碳城市作為城市發展目標。礦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適宜的產業發展規劃、城市建設規劃等,尤其是在全球低碳經濟大潮中,更需要資源的綠色開采與開發、引導城市產業機構的調整、促進綠色循環經濟的發展、應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采用嚴格的環保措施。
2、礦業低碳城市的規劃方法
2.1 礦業城市規劃相關概念
礦業城市規劃是指研究礦業城市未來發展、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是未來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藍圖。礦業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的基本任務是根據國
家城市發展和建設方針、經濟技術政策、國民經濟和礦業經濟發展規劃、資源和社會長遠計劃、區域規劃來確定礦業城市性質、未來發展方向,綜合部署礦業城市經濟、資源、文化、社會、基礎設施等各項建設,保證城市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保證城市有序、和諧、可持續發展。
2.2 礦業城市低碳發展規劃方法
在規劃之前我們首先建立低碳經濟模型:
W(CO2)=P×××—F
根據此模型,其中,E為不同類型能源使用量,可按標準統一折算為標準煤;W(CO2)為CO2排放量,系數K為碳排放強度或者碳排放系數。不同地區、不同技術條件及能源結構的K是不等的。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所以K約等于2.45(燃燒1噸標準煤排放CO2約為2.45噸)。在這一公式中,假設K值恒定,低碳問題就可以轉化為能源利用問題的核算。城市能耗包括家庭能耗E1,交通能耗E2,公共建筑能耗E3,生產性能耗E4。但是我們的城市自由吸收CO2的總量需要減去,一般我國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都采用森林碳匯的形式,1立方米木材大約可以吸收1.83噸CO2,溫帶地區森林每年每公頃吸收2.5—27噸CO2,我們通常按照15噸來計算,取F來代表。
3、低碳經濟規劃視角下的礦業城市可持續發展
3.1 礦業城市低碳產業發展規劃
礦業城市產業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包含四大體系:第一是依托礦業城市主導產業形成的產業集群,通過對主導產業的培育、加強,可以實現礦業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壯大礦業城市經濟力量;第二是以礦業城市產業集群體為基礎,通過產業中的企業間的技術鏈、知識鏈、價值鏈、信息鏈和市場鏈建立低碳經濟體系,以此來實現產業升級和低碳發展;第三是由技術、經濟、管理和政策來提高產業內各個企業的資源開發利用率及節能減排技術研發與利用,這是低碳經濟體系的保障;第四是礦業城市產業低碳經濟運行模式中的資源、人口、環境和社會作為礦業城市低碳產業發展的支撐體系,與產業間發生物質、能量、信息等多方面的交互作用,為礦業城市低碳產業發展提供宏觀的支持。
在此模型基礎上,我們基于礦業城市的發展現狀和特征,可以從產業運行模式中設計出礦業城市典型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一,通過核心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帶動上下游企業加入產業鏈,形成資源到中間產品再到最終產品的低碳產業鏈條;二,在礦產資源富集區域,建立資源綜合利用示范區、節能減排示范區、資源高效開發利用基地為主的產業集群;三,通過建立低碳產業園區、低碳科技園區、低碳工業園區等,把資源型企業或科技企業集中在園區內,按照高起點、高科技、高產業鏈、高附加值、高節能環保的新型工業化要求發展資源—科技型產業集群;四,以產業鏈為延伸,以資源產業鏈上不同環節的產業集群體為核心,建立產業延伸性低碳經濟產業集群體系。最終通過實現產業低碳化發展來促進礦業城市可持續發展。
3.2 礦業城市低碳技術發展規劃
3.2.1 礦業城市低碳技術發展系統
低碳技術包含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資源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炭層的勘查開發、二氧化碳捕獲與埋存等領域開發的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技術,除礦業經濟部門以外,還涉及電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汽車等眾多部門。礦業城市的低碳經濟系統是由企業層、產業鏈層、產業集群層、礦業城市層等不同層面構成的集合體,這意味著,整個低碳經濟系統的技術支撐體系同樣存在著不同的層次。企業的技術體系是基礎,尤其是企業資源高效開發與利用、清潔生產工藝和循環技術應用;產業鏈層和集群層是基于整個產業或資源富集區、園區低碳技術使用;礦業城市層主要是從城市整體,通過系統的規劃、設計和選擇、實施來建立礦業城市低碳經濟宏觀技術體系。
礦業城市低碳技術支撐系統是由高效利用技術、再利用技術、減碳技術、去碳技術和無碳技術五大部分構成,它是一個涉及資源環境、社會經濟生活各個方面的三維系統。技術系統的手段以此為開源化、再利用、減量化、無害化;作用對象以此為初級礦產品、廢棄礦物、新能源、新型可利用礦品;作用領域以此為資源領域、生產領域、消費領域、環境領域。
(1)礦業城市低碳經濟的高效利用技術體系。高效利用技術體系是礦業城市實施低碳經濟最為重要的手段,因為它涉及到礦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有效轉型。對于礦業城市來說,只有有效地降低單位產品資源消耗、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廢物生產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城市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礦業城市高效利用開發技術體系包括:產品生產過程中的資源節約技術;伴生資源、伴生有益組分的利用技術;清潔生產技術;采選冶過程的高回收技術等,通過降低單位產品的資源消耗、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浪費、提高資源利用過程中的資源回收率、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廢物產生等途徑,實現礦業城市產業運行中的資源高效利用。
(2)礦業城市低碳經濟的再利用技術體系。再利用技術是礦業城市低碳發展的重要環節,主要包括:煤矸石、廢礦石的再利用技術;尾礦、尾液的綜合回收和利用技術;礦坑廢水、洗選廢水的再利用技術;瓦斯、冶煉煙塵的再利用技術等。通過再利用技術的使用,可以實現廢棄物的資源化,減少最終廢棄物排放的規模和強度,有效的降低系統內產品生產的綜合消耗。
(3)礦業城市低碳經濟的減碳技術、去碳技術和無碳技術體系。礦業城市的減碳技術、去碳技術和無碳技術的應用,是實現城市低碳發展的關鍵。減碳技術包括煙氣脫硫等大氣污染防治技術;采礦土地復墾及造林技術;旨在提高化石燃料內在使用率的超燃燒系統技術,超時空能源利用技術,高效節能建筑技術,高效電網傳輸技術,高效火力天然氣發電技術、熱電聯網技術等。去碳技術目前只要指碳捕捉技術,目前積極采用的是CO2重新注入油井以增強抽油壓力,甲烷回收,CO2制成干冰投擲入海,CO2泵入深海等技術。無碳技術主要包括清潔能源利用技術。這些措施都是實現礦業城市經濟、社會、環境和諧發展的關鍵,可以將礦業城市生產運營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或者增加城市碳匯。
3.2.2 礦業城市低碳技術發展政策
由于低碳技術在我國剛剛起步,相關政策體系極不完善,所以,首先,應該制定相對完善的配套政策,如碳稅、排放權交易政策;其次,有針對性的扶持低碳技術研發,促進低碳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加強產學研結合;第三,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第四,通過綠色證書交易、政府采購等措施引導企業研發和采用低碳技術;第五,加快低碳產業示范區、低碳科技園區的建設,在園區內部給予企業優惠措施;第六,建立低碳技術創新平臺,通過城市統一規劃、規范管理、設立專項基金、集聚人才、整合資源等;第七,推動多元化投資,鼓勵風險投資;第八,加強國際低碳技術的交流與合作,礦業城市要大膽走出去,學習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共享成果,為我國礦業城市低碳技術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閆軍印.礦業城市循環經濟系統設計與優化[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9年11月.
[2]蔡博峰.低碳城市規劃[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年6月.
[3]婁偉.低碳經濟規劃理論、方法、模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3月.
[4]熊焰.低碳轉型路線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年2月.
[5]牛冬杰.低碳城市建設理念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年9月.
關鍵詞:核心價值體系 規范 煤礦管理
煤礦產業屬于消耗型行業,其生產對象的有限性及短時間內不可再生性,決定了煤礦產業是一個對于財務管理要求極高的行業。規范、高效的財務管理可以延長煤礦產業的生存周期、增強產業的持續競爭力。冀中能源邯鄲礦業集團自改創以來,始終堅持科學發展的理念,積極嘗試,勇于創新,一系列工作卓有成效;構建煤礦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為冀中能源邯鄲礦業集團改變傳統邏輯型管理思想、規范煤礦管理提出一個全新的思路,對于實現邯礦發展更大跨越亦是一個極具意義的創新。
1.精神的路燈——行業核心價值體系概念界定
所謂行業核心價值體系,是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神內核為指導,根據該行業自身特色,引申衍化出的具有該行業精神特質及指導意義的價值體系。目前對于煤礦行業的核心價值體系概念并沒有一個統一確切的說法,筆者基于多年工作經驗,結合冀中能源煤礦邯鄲礦業集團的企業文化特質,認為最適宜的煤礦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容是:節流降耗集優化、艱苦奮發敢創先、科學綠色可持續、團結一心共發展。這一煤礦行業核心價值體系,揭示了新世紀煤礦產業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的一般趨勢,具有時代感和人文關懷;它強調了煤礦行業生產過程中人這一個體艱苦努力敢為人先的重要性,也強調了企業中各個單元團結共生對于產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體現出人性和天性的統一。
2.管理的助推器——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作用
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作用體現在精神層面,其先于格式化的規章制度,將行為準則融合至人的日常意識形態中。煤礦產業的分工繁雜,部門功能交錯,權利的使用和命令的執行牽涉多個環節和大量工作人員,應付式地完成管理要求不利于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健康性。而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將有利于激發人們內心的自我意識,推進管理決策的執行,其功能性主要表現在任務執行的自愿性和參與決策的自主性。
2.1任務執行的自愿性。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積極作用首先體現在人們對于各項財務管理措施不是被動執行,而是自愿參與執行。我們以冀中能源邯鄲礦業集團下轄的一個班組組織開展的一次關于節約開支的管理活動為例,對行業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積極作用作簡要分析:該班組為節約能耗,開展了以節能、降耗等為主題的大行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管理辦法及考核條例以保證活動的正常開展。這些管理措施確實讓員工在危機意識的影響下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活動一旦結束,記憶彈簧又回到原來的位置。而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直接改變人們的意識經驗,對機器進行日常維護以延長其使用壽命、對施工材料進行挑選整合、重復使用以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等節約行為。相較之下,行業核心價值體系對于行業管理的推進作用更持久、更有效。
2.2參與決策的自主性。所謂自主性其實強調的是行業中成員的主人翁意識。在財務管理學中,有這樣一條理論:當出現少數人管理多數人執行的管理模式時,管理決策的功能將受到削弱。因為占據絕對比例的多數人未能參與決策,對該項決策缺乏認同和存在感,在實際操作中并不會盡力按照管理決策進行工作。而如果決策是多數人參與,各個環節均感覺與決策息息相關,人們便會擁護和盡力執行該管理決策。行業核心價值體系正是能有效激發員工的這種主人翁意識,讓其自主地參與決策的各個環節,以企業核心利益為自己最高利益,在點滴行事中節約儉行,在財務處理的關鍵問題上不會出現偏頗、錯誤,在需要員工創新敢為時,能夠積極參與,建言獻策,提出各種金點子。
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還可以影響企業員工其它精神文化層面,幫助企業管理更加高效有序進行。
3.潛移默化——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
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是一項需要長期實行、不斷推進的工作,它的影響力和作用力主要依靠潛移默化的精神影響。它的構建須以企業的文化特質和精神內涵緊密結合。構建行業核心價值體系,可以從一下幾方面入手:
3.1愛崗奉獻,不計得失的崗位教育。崗位意識和奉獻意識是勞動價值與個人價值的有機統一,礦業崗位工作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培養員工的愛崗敬業精神是構建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
3.2奮發敢為,忠于職業的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是一個人規范自身行為、進行價值選擇和判斷的重要道德標準,培養員工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是行業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的核心方式與手段。
崗位和職業道德的教育培養,可以說是構建礦業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與精髓。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樹典型、獎先進等方法逐步構建行業核心價值體系。
總之,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是規范冀中能源邯鄲礦業集團財務管理的一個全新思路,是冀中能源邯鄲礦業集團實現未來四年煤礦總產量超過2300萬噸,創收180億這一偉大目標的重要推動力。但是它的構建和形成卻并不容易,需要企業的管理者和決策者有充分的耐心逐步進行體系構建,創新各種方法,以員工喜愛的方式讓它們慢慢接受體系中的核心價值觀念,并影響他們的行為,進而推動產業管理決策的推進實施。
參考文獻:
[1]曾景華、李宗影.水行業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J].北京水務,2008.02
【關鍵詞】綠色;綠色開采;綠色礦山;礦產資源
一、綠色開采與綠色礦山的涵義
綠色開采其真正精髓在于“綠色”,究其何為“綠色”?根據中央提出的循環經濟――在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新構建經濟系統,將經濟開采礦山活動高效有序地組織成一個“資源利用――綠色工業――資源再生”的封閉型物質能量循環的反饋式流程,保持經濟開采的低消耗、高質量、低廢棄、少污染,從而將經濟開采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破壞減少到最低程度,最終形成綠色礦山。因此,“綠色”就是實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滿足經濟開采活動的需要又保證自然環境得到有力保護。相對于粗放型的傳統礦山經濟開采――高開采、低利用、高排放,綠色開采是形成“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的開采技術。不可否認,我們國家現在的礦山開采的確距離綠色開采還有一段路程。我們提倡綠色開采并不是對現有的開采理論、方法以及技術的否定,而是在現有的基礎上發展與創新,努力尋求一套具有更加豐富技術內涵與經濟原則的綠色開采方案。鑒于此,近幾年來我國很多學者提出了綠色開采理念及其技術,他們根據我國礦產開采的現狀指出綠色開采是一種以資源利用最大化,環境損壞最小化為最重要的目的,并且安全、高效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礦產開采技術體系,這對建設綠色礦山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綠色礦山與環境保護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人們都是以擴大開發自然資源和無償利用環境做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這一方面創造了人類空前巨大的物質財富和前所未有的社會文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全球性的資源短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等重大問題,因此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尖銳化。在倍受全球礦業界廣泛關注的2006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中國國土資源部部長在會上首次提出了“堅持科學發展,建設綠色礦業”的口號,從此堅持科學發展,建設綠色礦業逐漸被世界礦業領域的業內人士所認同,并且成為我國礦產業的目標與開采原則。由此可見,建設綠色礦山的目標之一就是保護環境,使得礦山的開采逐漸與環境保護接軌最終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礦產資源開發開發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對礦區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和破壞,如果不及時減少這種環境的負面影響,那么它的影響范圍會不斷擴大到礦區周圍,造成大面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蛻變。因此加強礦區的環境保護,不只是關系到礦山本身能否持續發展的問題,而且是關系到全局或全社會能否持續發展的問題。一方面,應該合理選擇生產技術工藝,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減輕礦區環境負荷;另一方面,切實加強礦區環境保護工作,使因礦產資源開發而導致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和恢復。
建設綠色礦山的主體是礦山企業,無庸置疑礦山開采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重任是落在礦山企業的身上。礦山企業是我國礦業的核心組成部分,但我國12萬多家礦山企業的情況卻令人不甚樂觀,在12萬家礦山企業里雖然有大型企業,但占大流的卻是那些中小型企業。雖然有國有企業但也不乏各種體制下的非公有企業,但不管是大型礦山企業還是中小型礦山企業,不管是國有還是非國有,他們的技術水平大都落后于世界先進水平,而且都面臨著管理上、資源上等各方面的問題。據統計,我國現擁有三百多座礦業城市,但由于資源的不合理開采與利用造成對礦山及其周圍環境嚴重的破壞與污染,這不僅違背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原則,更危害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危,也嚴重制約了我國各方面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環境的保護有賴于對礦山企業的監督與考驗。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來自人口、資源、環境等各方面矛盾的壓力,礦業面臨著時代賦予的機遇與挑戰,這一切綜合起來都對我國礦業提出更高更遠的要求與期待,因此走綠色礦山道路迫在眉睫,也只有建設綠色礦山,才能最終促進我國綠色礦業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實現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業,必將成為人類科學永不停步的堅強后盾,成為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保證,對國家的發展、人民子孫后代的繁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三、綠色礦山的經濟效益分析
我國礦產資源的特點是資源總量大,礦種比較齊全,但人均資源量少,部分資源供需失衡,而且優劣并存。據統計,我國有關礦山類企業不少于12萬家,而單礦業城鎮就達到300多座,礦業為我國解決的就業人口至少2100萬人次,其中涉及開發的礦產包括10多種能源礦產、54種金屬礦產、91種非金屬礦產、3種水氣礦產等158種,而這個數字也在不斷增長。就經濟發展需要來看,目前我國92%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以上的工業生產資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30%的工業總產值和33%的工業增加值都來自礦產資源,可見礦業對促進我國的經濟的迅速發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日前我國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率卻令人擔憂。據估算,全國礦產資源的總回收率僅有30%~40%,低于國際水平10~20個百分點。隨著礦業全球的一體化,礦產資源市場競爭激烈,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創造礦產資源的最大效益。綠色礦山以保護環境為基礎,與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相協調,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質量為目標,與社會進步相適應,注重礦產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礦山首先以合理的開發方式開采礦產資源,由于礦產資源為國家所有,因此必須堅持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有償開采,這不僅可以增加我國的財政收入,也可以根據國民經濟需要對礦產資源的限量定量的開采,使礦產資源的開采更加靈活也使得礦產資源在創造財富的同時得到一定的保護;建設綠色礦山必須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方法,從資源的開采、運輸再到綜合利用水平的整個礦業生產流程都堅持科學的、綠色環保和節能的理念,從通過合理的生產工藝、調整生產格局、研究開發和投入運用新技術,提高礦產資源的利用率避免造成浪費,統籌全局,使資源實現的效能達到最大化,而在整個過程中對人類的生存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不產生負面的影響。綠色礦山要求我們遵循“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再發展”的原則,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生活上都要努力實現從“廢物排除”到“環境凈化”再到“廢物利用”的綠色礦山發展方向,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四、綠色礦山的可持續發展
(1)保持礦產資源的持續利用。礦山最重要的就是礦產資源,礦山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礦產資源的持續利用為基礎。而礦產資源是一種非再生性的自然資源,而其總量是有限的,所以保持礦產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即盡可能延長其耗竭的時間。這完全依賴于礦產開采行為的合理性。(2)礦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礦山的可持續發展要以經濟效益為效益為核心,無論從維持簡單生產、提高裝備水平、進行工藝改造的角度,還是從礦區環保、污染物的控制與處理的角度來看,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只有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才能為持續、穩定的生產積累必要的資金。(3)經濟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綠色礦山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注重發展的協調性。礦山發展雖然強調以本身經濟發展為核心,即在資源開發過程中,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但同時又必須充分發揮資源效益和客觀評價生態環境效益,使綜合效益達到最佳,只有這樣礦山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的。
總之,堅持綠色開采,建設綠色礦山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程,需要國家多個部門的參與與相互協調,只有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才能使這項工程逐漸推進并擴大。
參考文獻
[1]劉軍,劉麗涵,吳海娟.關于建設綠色礦山實現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論述[J].黑龍江環境通報.2006,30(2):9~10
[2]黃敬軍,倪嘉曾,趙永忠等.綠色礦山創建標準及考評指標研究[J].中國礦業.2008,(7):36~39
>> 循環經濟模式分析 寧波發展循環經濟模式探析 區域循環經濟模式初探 試述礦業循環經濟模式 循環經濟模式:經濟增長新觀念 煤炭企業實現循環經濟模式的探討 企業循環經濟模式與實踐發展 論循環經濟模式下新農村建設 魯北化工集團循環經濟模式研究 循環經濟模式下包裝產業發展路徑選擇 我國縣域循環經濟模式的探討 新形勢下循環經濟模式的探討 淺談循環經濟模式下的綠色物流發展 工業區循環經濟模式初探 山西煤炭企業實施循環經濟模式研究 循環經濟模式的產業成長特征研究 龍橋鐵礦的礦業循環經濟模式 建筑業發展循環經濟模式研究 循環經濟模式下的環境會計概念框架 燃煤電廠建立循環經濟模式的對策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石井邦宜.20世oの日本h境史[M].|京:bIh境管理f會,2002.
[4]物のI理及び清撙碎vする法律[EB/OL].1970[20160613]..
[5]h境基本法[EB/OL].1993[20160613]..
[6]h境基本[EB/OL].1994[20160613]..
[7]循h型社會形成推M基本法[EB/OL].2000[20160613].
[8]近藤加代子,谷正和.循hから地域をる:自然循h型地域社會のデザインに向けて[M].福:海B社,2010.
關鍵詞:煤炭產業;綠色化;對策
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傳統的發展模式對于自然界而言毀壞多于建設。大自然為人類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而人類更多的帶給大自然毀滅。一方面,人類依靠大自然提供的資源生存發展而很少回饋自然;另一方面,人類生存發展所帶來的廢物污染品卻毫無顧忌的留給大自然消化處理。人類不自覺的活動經過時間的積累造成了我們當前自然環境惡化、環境道德匱乏、自然資源枯竭等的嚴重局面。
在工業社會不斷深化、環境問題逐漸惡化的同時,諸如“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等概念相繼出現,這些理論大多有著共同的宗旨,即追求解決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問題。隨著諸如此類的理論不斷出現,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經濟與生態平衡發展的意識逐步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思考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一、綠色經濟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綠色經濟強調經濟、社會和環境的一體化發展,強調經濟、社會以及環境發展的平衡與統一。所謂綠色經濟,是以生態經濟和知識經濟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與環境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為目的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是產業經濟為適應人類環保與健康需要而產生并表現出來的一種發展狀態[1]。狹義綠色經濟是指綠色產品的生產和消費,綠色產品既沒有受到污染,也不會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廣義綠色經濟是指在產品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各個環節都對生態環境不造成任何危害[2]。
發展綠色經濟,可以引起經濟、社會以及生態環境的巨大變革:首先,經濟領域,傳統的以最大限度追求利益、毫不顧忌環境的生產方式將轉變為以消除或減少環境污染為中心的可持續發展生產方式[1];其次,在社會領域,綠色經濟理論的盛行將推動社會學理論新分支的發展,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平衡等問題的研究將推動社會學新領域的出現與發展;綠色經濟理論所帶來的綠色生產、綠色流通以及綠色消費意識將從根本上提高人類社會整體素質。最后,在生態環境領域,木材非法采伐與貿易等資源環境犯罪問題將受到更有有力的打擊,對于環境道德的改善會有很大的推動力。
由此可見,發展綠色經濟,是對工業革命以來幾個世紀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是21 世紀世界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山西省煤產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煤炭資源相對豐富, 在探明的能源資源總量構成中, 煤炭占8714 %,煤炭保有量居世界第3 位。其中,山西煤炭的儲量、產量和銷量均為全國之首[7]。截至2004 年底,山西省已探明煤炭儲量為2724.99億t,產量占到全國的四分之一,全國70%以上的外運煤來自山西。到2005 年底, 全省共有各類生產煤井3811 礦/4278 對井, 核定生產能力5.92 億噸/ 年,其中, 國有重點煤礦103 對, 核定生產能力21175 萬噸/ 年,地方國有煤礦461 對, 核定生產能力10285 萬噸/ 年,鄉鎮集體煤礦3714 對, 核定生產能力27779 萬噸/ 年。
然而,由于煤炭產業的高污染性,使得煤炭這個本該是山西省支柱產業的資源給山西省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在當前這樣一個倡導綠色經濟的大環境下,煤炭產業發展的阻力越來越大,迫切需要一定的改進,以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要求。
第一,采礦業傳統運作模式急需改進。傳統模式中,人們隨挖隨采,設備簡陋, 采煤方法落后, 特別是承包給個人經營的那部分煤礦, 由于經營者大多急功近利, 短期行為十分嚴重,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資料顯示,山西省國有重點煤礦目前共有矸石山104 座,堆積量1.6 億噸,占地447 萬m3,每年廢氣的排放量高達358 億m3,其中二氧化硫排放量3.07 萬噸/ 日,煙塵排放量1 萬噸/ 日[9]。
第二,綜合利用率低下,在煤炭資源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共伴生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不到20 % , 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只有30 % [3]。不論國有煤礦還是個人承包經營煤礦都存在僅開采優質煤層,而對劣質煤和薄煤層的開采力度則比較小,而部分礦井因綜采支架與煤層厚度不匹配, 有的煤層采動損失竟達一米以上。
第三,煤炭資源深化加工程度低,在山西省煤炭產業,絕大多數產值來自于原煤出售,對于所開采資源的加工較少,不但造成環境的污染,還導致利潤的轉移。盡管煤電、煤焦、煤化、鹽化等非煤產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發展, 但從提高產品附加值的角度來分析, 仍需進一步提高[3]。
第四,安全隱患嚴重,相當一部分礦井技術落后、安全隱患嚴重, 尤其是最近幾年間,山西省煤礦重大安全事故時有發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5]。僅孝義市在近20年里共發生各類煤礦安全事故29 起,累計造成240人死亡, 16 人受傷[8]。
第五,不可否認,在原煤運輸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污染?;疖?、貨運車等運輸工具都會在運輸途中遺留大量的煤塵,污染著道路兩旁的環境。
因此,煤炭產業嚴重的污染著環境以及從業者,而且對于山西省煤炭產業來說,經濟利益的外流與嚴重的污染造成強烈的反差,這樣的不平衡即造成了環境的破壞而且沒有得到與之相對應的經濟收益,亟待改進。
三、煤炭產業 “綠色化”的措施
顯然,目前煤炭產業的現狀與綠色經濟理論、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在人們倡導綠色生產、綠色流通、綠色消費等的背景下,山西省煤炭產業必須采取適當措施,調整制度政策框架以便減少對環境的毀壞,逐漸向經濟與生態的平衡發展靠近。
第一,制度安排得調整,制度經濟學家曾指出:制度的變遷對經濟增長起到關鍵的作用,有效率的經濟組織是經濟增長的關鍵;…有效率的組織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確立所有權以便造成一種刺激,將個人的經濟努力變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會收益率的活動。因此,必須對現有制度進行一定的創新。通過質量、環境、安全體系一體化運作,實現管理體系相互補充、相互支持、有機結合的整合管理,保證產品質量,提高企業信譽。
第二,資源稅:我國目前煤礦開采浪費和破壞嚴重并且煤炭開采安全性問題突出,而資源稅,特別是2004年7月1日開始對山西等地煤炭業資源稅的調整一方面有助于煤炭產業生產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杜絕浪費并且提高煤礦生產安全系數。有利于規范煤炭企業的生產環境和競爭秩序, 還可以增加政府財政收入, 有利于形成煤炭生產的良性循環。
第三,加強技術創新,在經濟活動的源頭節約資源并減少污染,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生態化和綠色化,重點開展機電一體化高效選煤關鍵技術、細粒煤高效脫水脫硫降灰技術、生態環境的控制等技術研究[6]。
第四,注重煤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率,減少浪費。例如,利用礦井排放的瓦斯發電:經試驗證明: 1m3 瓦斯可獲得3~5kW •h 的電力,如果山西每年礦井排出的瓦斯全部用于發電, 每年可創造經濟效益約20~30 億元。
第五,縱向延伸煤炭產業鏈,開發煤炭深加工產品,減少運輸污染。建設高效安全礦井,提高煤礦采掘機械化水平,提高生產效率,推進原煤的精加工、深加工,加大煤炭洗選比例, 提高商品煤質量, 降低了灰分和硫分, 減小有效運輸量等等措施都能有效地減少污染,提高收益率。
第六,綠色化需要思想觀念的根本性變革:綠色化即要求不能片面追求GDP的增長,而應綜合經濟、社會與生態而形成可持續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因此要求樹立以人為本、和諧可持續的發展觀念。
四、結束語
建國以來,山西省即以煤炭的生產、銷售建立本省的經濟發展體系,煤炭的開采與買賣稱為經濟的主要支柱。但在傳統運作模式下,簡陋的工作環境、粗糙的工藝流程、運輸中的污染、廢棄物的直接排放等非“綠色”的行為造成了山西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嚴重失衡,矛盾日益嚴重。在人們大力倡導綠色經濟的大環境下,山西省煤炭產業必須對制度、生產模式、流通等等方面進行改革,利用政策、經濟、制度以及人文等等手段改善煤炭產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煤炭業的“綠色化”。
作者單位:趙濟萍山西省太原日報社
郝令文太原房地產管理處
參考文獻:
[1]唐倩.發展綠色經濟的價值與制度分析.政法論叢[J].2004,3:65-69.
[2]葉京京.發展綠色經濟 促進四川跨越式發展.成都行政學院學報[J].2003,5:66-67.
[3]王春,王麗萍,朱玉麗.煤礦區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構建與探索.中國礦業[J].2006,10:37-39,43.
[4]林鳳廷.煤礦企業發展循環經濟的路徑及要件.科技咨詢導報[J].2007,7:177.
[5]張嗣超,王立杰,宋梅.煤炭產業發展政策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中國礦業[J].2007,4:1-3.
[6]吳明有.煤炭礦區發展循環經濟的探索.煤炭工程[J].2006,10:53-55.
[7]蘭格鋼鐵.煤炭稅調整對晉煤炭產業的影響.china.省略/Info/94290/Index.shtml. 20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