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5 15:01:42
序論:在您撰寫對生命教育的理解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生命教育;生命體驗;教師生命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5-0104-01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使命不僅在于課程知識與結構的變革,更重要的是通過新課程的實施,來實現理性、健康和完善的生命教育。開展生命觀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從目的來看,生命觀教育就是要培養廣大青少年強烈的生命意識,激發學生關注生命、熱愛生命的情感;培養學生尊重、愛護、珍惜生命的品格;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夠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地發展,成為生命活力充沛,人格健全、個性鮮明和富有創新精神的一代新人。
生命教育作為教育價值的追求即追求真正的人道的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更要對學生一生的生命質量負責,要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北師大著名學者肖川教授認為,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的價值追求,首先是對人的尊重,即尊重個體生命的獨特性、唯一性。一切以犧牲個體生命為代價而換取的所謂“大業”,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應該受到質疑。生命教育作為教育的存在形態,即讓課堂充滿關注生命的氣息,讓生命的活力充分的涌流,讓智慧之花盡情綻放,應該成為所有教學的自覺追求?!白鳛樯慕逃?,生命教育強調用生命去溫暖生命,用生命去呵護生命,用生命去撞擊生命,用生命去滋潤生命,用生命去燦爛生命。”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教育最根本的問題,是教育的出發點。教育要尋求終極關懷,教師要引領學生關心追尋真理,追求人生的高境界,正如孟子所言“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人生一大快樂”。教育是要關注生命的,目的在于使教育活動能夠超越世俗功利,最大程度地實現人的生命活力。近些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更為關注人的地位,更關注學生的生命。在學生的技能、情感得到發展,而教師也不再只圍著書轉的“教書匠”,而是關注學生生命成長,關注學生個體間的差異,為學生提供進行創造的機會,促使課堂中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反饋,能保證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教育藝術家。在生命教育的課堂中,教師和學生能夠高效地實現雙向互動,能夠全身心地投入,他們不僅僅是在教學,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享受著創造的喜悅并從中獲得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品味著人性的燦爛與魅力。教師應該創造一個和諧融洽的氛圍,讓每位學生都能在尊重自己的生命的同時,尊重他人的生命,珍惜彼此。生命觀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到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生命涵養,這樣知識和技能可以為社會所用。以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學生,給學生以真、善、美的熏陶,學生學會了怎樣為人,怎樣去愛這個世界,自然就會懂得尊重生命。
那么,下面談談課堂教學開展生命觀教育的主要策略。
一、提升教師的生命素養
教師在生命教育中起著主導作用,生命教育能否得到貫徹與實施關鍵在于教師,因此,我們日語教師在教學中高度重視對學生生命教育。對學生進行正確生命觀的引導,身教重于言傳。真正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教師必然能夠給學生以積極的正面影響,從而達到感化學生的目的。思于心而行于外,使言傳和身教相協調。
二、注重學生的生命體驗
在生命教育中,使學生更好地認識、體驗,以溝通,交流,關切等作為生命教育的基本方式,增強學生的生命體驗。生命教育要想達到觸及心靈的教育目的,同時感染學生的靈魂,必須通過體驗式教學法來實施。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才能獲得深刻的生命認識,所以以學生為本的生命教育離不開體驗式的方法。通過各種生命體驗活動,提升學生的生命情感。情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行動,豐富的生命情感有助于化作關愛生命的行動。教師在進行生命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創設各種生命情境,讓學生直接感受生命,體驗生命。有了親身體驗以后,學生就能理解他人在某種特定環境下的需求,就能與他人更好的相處,從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三、突出課堂教學愛的教育功能
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教育家烏申斯基也說:“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苯處煹娜烁駥W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要提高生命教育的教學效果,必須重塑教師形象,加強對教師愛的教育,不僅要愛自己、愛自己的孩子和家人、還要愛社會、愛自然界所有的生靈。一個真正有“愛”的老師,必然會傳播愛,讓學生感受到真愛。要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需要以下三個方面:
(1)教師要成為愛的楷模,要成為愛的源泉,關愛和尊重學生,使學生在學的過程中體驗到生命的樂趣,讓愛的源泉流淌;要起到愛的模范作用,無論課內還是課外都要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和對他人無比的關愛。要成為愛的導師,通過交流、小組討論、課堂辯論、故事會、鼓勵和表揚、行為反饋等,給學生提供指導。
【關鍵詞】生命;生命教育;人本主義心理學
20世紀20年代美國學者開始探索有關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50年代末60年代初正式興起,成為教育的一門分支學科,之后隨著研究不斷深入,發展為“生死教育”(life-and-death-education),西方許多發達國家紛紛效仿美國,在中小學開展生命教育,至20世紀末已基本普及。20 世紀90年代生命教育引入我國,于是我國的生命教育起航,在全國范圍內展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研究成果方面也呈現出一定的本土化特色。生命教育的核心是體現身為“人”的本真的價值,就是對生命的關懷。而人本主義心理學它強調人類自身內部動機的主導作用,注重對人的內在價值的研究,對生命教育有著啟示與借鑒,是生命教育的直接理論基礎。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本身的復雜性規定了生命教育豐富的內涵。因研究者所處社會環境、教育背景、價值觀的不同,對于生命的理解也會不同,生命教育的定義與內涵尚未達成共識。
到底何為生命教育?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生命教育做出界定,大致包括兩個層次:一是生存教育。包括生命意識教育和生存能力教育。它著眼于從外在的、自然的向度來定義“生命”,把“生命”看成是人的生命存在,強調人要尊重生命,包括愛惜個體自身及他人的生命,甚至是整個大自然的生命。二是生命價值的教育。站在社會的立場上,關注社會生命與類生命,強調生命意義的升華,以尋求個體與自身、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境界。[1]
基于以上的觀點筆者認為,生命教育是引導學生感悟生命、關愛生命,鼓勵學生珍愛生命;引導學生發覺生命的意義,體驗生命的價值,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生命,提高自身生命質量,形成積極的人生觀、世界觀,健全的人格的一種教育活動。對青少年進行生命教育,目的是使他們既認識到生命的偉大和崇高,又認識到生命的渺小與脆弱;既了解人類的生命價值,又了解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意義;既關注自身生命,又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既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又自覺提升生命的價值。
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主張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主張通過對健康的整體人的潛能、價值的研究,以實現完滿的人性;主張以對個人或社會有意義的問題為中心,呼吁社會對人的關注,以助于改善人際關系等有關社會問題,使人“才能有最好的生活”。主張把理性與情感體驗結合起來,把生命看作一個整體,而教育就是實現“在認知上,在情感和需要上的一種統一性質的學問?!?[2] 代表性的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主張有:
(一)馬斯洛的自我實現心理學
馬斯洛創建了自我實現心理學,以人性觀(性善論或人性本善輪);價值觀(潛能論或機體潛能論);動力觀(動力論或需要層次論)作為自我實現心理學有三大理論基礎。它的需要的層次理論、自我實現理論、高峰體驗論成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代表性理論,也是生命教育的主要理論來源。
(二)羅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學
羅杰斯建構了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實現傾向為動力,以成為充分發揮機能作用的人為目的的人本主義人格理論。他開創了“以人為中心治療模式”或“來訪者中心療法”。
在教育上,羅杰斯體現了人本主義的教育觀,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學習的自由》一書中,被譽為二戰以來最有影響的三大教育學說之一。羅杰斯也認為人有自我實現的潛能,而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實現這種潛能。據此,他把咨詢者與來訪者之間的關系轉移為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把“以病為中心的心理療法”運用到教育中,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或“非指導性教學”,并成為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教學模式。
除此外,奧爾波特倡導的以成熟的、健康人的動機作為核心的健康人格心理學;強調有機體、心與身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的戈爾德斯坦的機體論心理學;強調自我意識的發展和自我選擇的重要性的羅洛?梅的存在心理學;布根塔爾的存在分析心理學;強調通過激發人的內在能量和意識極限促進人的發展的超個人心理學等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都可借鑒并應用于學校課堂教學等領域,與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形成全面發展的人格,創設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生命環境等都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對生命教育的啟發與借鑒
生命教育要求在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想的指導下,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實現學生民主、自由、個性、創造性的發展。要建設以人為本的生命教育,我們需要從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中吸取營養。
人本主義的需要層次理論把人類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中小學生是長身體、積累知識的時代,又是探索未知、充滿好奇的時代,因此在學習中他們會有極強的表現欲望,渴望自己的觀點、思想得到老師的認同,自己的個性、自己的行為得到他人的贊賞,同時更加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因此中小學生的生命教育可以圍繞需要層次展開:
第一,加強學校安全建設,培養學生安全意識。例如,某小學就非常注重消防安全教育,自編了一套消防健身操,既強健了身體,又讓學生時時具有消防安全意識;在每層的樓梯入口都會放置消防安全用品和工具,并展示模擬的消防安全人員的英勇形象,給學生以客觀直接印象,認識生命的可貴,從而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第二,因地制宜地增設生命教育課程。改變以往以語數外等主課程為主而忽視生命教育的課程結構,因地制宜地增設生命教育課程。如重慶市上浩小學,充分利用和創設有效的學習資源開展生命課堂教學,在關于十二生肖的美術課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創造了一件件優秀的十二生肖小動物作品,既突出了學生個性,獲得了成就感,又激發了孩子們對小動物的關愛,從而不斷認識生命的本質、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第三,加強心理健康課程的普及和建設。心理學知識囊括了諸多生命內涵,可以在課堂上把有關生命的內容與學生分享,一起探討最佳的生活方式。還可適當開設野外拓展的營地,定期對學生進行生命生存生活訓練,提升學生對生命的把握能力。
第四,利用校本資源,認識生命歷程。如果有條件可以創建一個生命體驗室,讓學生置身其中觀摩并體驗生命成長的歷程,增強對生命的熱愛,珍惜生命的來之不易,增強他們的生命價值感和培養對父母養育的感恩情懷。生命教育也是一種情感教育,要讓學生在情感上而不僅僅是在認識上感受到生命的意義,體味到生命的價值??傊?,人本主義視角下的生命教育要真正實現教育的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個體生命的全面、可持續發展。
生命是富有整全美追求的,而教育在本質上是生命的,因此,生命教育的目標則在于改善人的生活、充實人的生命。生命教育對于指導師生去追求美好人生、實現美好人生、創造美好人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這也是生命教育的責任和義務,是生命教育的最終追求。[3]它不僅需要從人本主義心理學方面汲取理論營養,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能認識生命,關懷生命,進而超越生命。
【參考文獻】
[1]馮建軍,武秀霞.生命教育:研究與評論[J].中國德育,2008(8).
一、思考與建構
所謂“生命教育”,從內容上講,就是教育學生如何看待生命;從形式上講,就是如何引導學生認識生命,體驗生命,實現生命的價值。
生命教育基于對教育本質的理解,而教育的本質又是“培養人的活動”,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展開生命教育這個課題,建構生命教育的框架時應圍繞著人的特性。
人作為一種自然存在。人作為一種自然存在其意義是重大的。首先,每一個個體的人都是整個人類生命的延續;人的自然生命是精神生命的前提。失去肉體,精神便失去附麗?;谶@種認識,我們的教育應當重視學生的健康,重視對學生的保護。不但要讓學生重視自己的身體,還要讓學生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
人作為一種精神存在。精神是人類區別于一般動物的重要標志。人的自然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但人的高度卻往往決定在于人的精神。因此,生命教育應當有引導學生積極追尋精神價值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價值取向也多樣化。在承認并積極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提下,生命教育應當尊重學生的個性差別,尊重學生的個性追求,并引導學生學會尊重、理解、包容他人。
人作為一種社會存在。人是生活在集體中的,其價值、意義往往也要通過社會來實現。人作為一種社會存在總是希望獲得被認可、被欣賞,在被認可、被欣賞中體驗人生的價值。因此,生命教育應積極創設條件,讓學生發揮個性特長,展現風采,體驗成功。人是屬于集體的,但同時也是屬于自我的。作為個體,人還應懂得自我欣賞,自我認可。這也需要我們在教育中對學生加以引導。
人作為一種情感存在。情感是人與人之間的一條重要紐帶,是人類區別于一般動物的特性,也是人的社會存在的體現。情感教育的缺失導致的嚴重后果是人變得冷漠、叛逆乃至敵對仇視。因此,生命教育也應該包含情感教育的內容。
二、嘗試與實踐
“中學生生命教育實踐研究”課題組針對話題開展了深入的研討,努力建構起富有河浦中學特色的生命教育框架。在這個框架下,我們展開了嘗試與實踐。
開展主題宣傳與教研。我們在學校的宣傳欄、網站、刊物《青青子衿》上都開設了生命教育專欄。如《青青子衿》(2011版)就刊登了《生命的特質》《生命誠可貴》《淺談生命教育在粵教版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等三篇教師文章?!熬G色環保教育”在我校廣泛開展。專題講座和國旗下發言是我們開展生命教育的另外兩個好陣地。國旗下發言每周圍繞一個話題開展,教育效果良好。
開展一般性生存技能的指導與訓練。學校每年都開展逃生演練、防火演練、開設“三情”教育講座、心理健康講座、交通安全講座、學生人身傷害法律講座等活動。
引導學生展現風采與思考生命。學校開展了生命教育主題征文比賽,生命教育主題講座等活動引導學生思考生命價值;開展了校運會、廣播操比賽、主題演講比賽、主題朗誦比賽、“河中之星”棋類比賽、“展現青春風采,唱響生命之歌”校園歌手大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使學生展現風采,體驗成功。
一、利用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中國是具有幾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在這些傳統節日中蘊含著許多禮儀文化。品德課所體現的端午節的由來、七一的誕生、清明的祭掃等孩子們知之甚少,從而對中華傳統節日的蘊含的文化更是了解不多。而在當下對西方的一些節日,非常熱衷,更多地關注,如狂歡節、圣誕日。這是教育的缺失,也是社會環境的不利影響,現在有的父母缺少責任意識,做事不注意中國傳統美德,對孩子過分的溺愛,造成了孩子們依賴感強、自理能力差、不懂合作、無冒險意識,甚至有的唯我獨尊、不知感恩等不良習慣,好的習慣需要在他所生長的環境中,潛移默化地熏陶,形成自覺的行為,為此,在德育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結合課本中的各大傳統節日,加強對學生的“五愛”教育,即“愛祖國、愛大自然、愛班集體、愛勞動、愛學習”,通過開展行之有效的活動,如開展“英雄銘記心中”讀書演講活動,讓孩子們學英雄、展未來、銘歷史、愛中國,初步了解和掌握中國傳統節日所蘊含的深遠意義。對學生的教育抓住每一個環節,在課外讓孩子們查找資料,通過查找的過程,了解我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在課堂上開展資料收集匯報活動,讓學生充分展示,在愉悅中接受教育。如八一建軍節、國慶節、三八婦女節、勞動節、兒童節等,對學生進行銘記歷史、熱愛祖國教育,使孩子們在節日的氣氛中知禮、懂禮、守禮。
二、針對小學生普遍現象,進行課堂延伸,加強文明禮儀教育
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他告訴我們后人,文明禮儀不可少,小學的品德課堂是讓孩子們知禮,懂禮,守禮,有禮的重要環節,所以作為品德教師,要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大力開展德育,規范學生的日常行為。
掌握學生的思想情況,觀察學生的禮儀現狀,采取課內外延伸的手段。向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組織召開學生座談會,與學生進行面對面溝通。以此為基礎,進行個別學生,個別問題,個別現象的教育輔導;學生走向社會開展實踐活動,走出去實踐,請進來體驗,提升學生的德育素質。融品德課堂教學與學生現實狀況有機結合,采取適宜的德育方法,使教育有的放矢,以收實效。
結合教育寓紀念傳統節日的具體活動中。面向社會、家長,拓寬學生良好品行養成的空間,讓禮儀文明走進社區、走進家庭,讓禮儀文明的教育渠道遍地開花。
三、通過活動,利用環境,影響和熏陶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
確立傳統節日專題活動?!傲弧薄叭恕薄扒迕鳌薄岸宋纭薄皣鴳c”“春節”“勞動節”等七個重大節日,開展“做文明守禮的少年兒童”系列主題活動。如“春節”在辭舊迎新的歡樂聲中,感受家庭、親朋、鄰里間互敬互愛的情懷。八月十五月兒圓,吃月餅,感受親人的團聚,家人的溫暖,更愛我們這個社會主義大家庭。通過“端午節”包粽子民間風俗活動,聯想到愛國詩人屈原的經典詩歌,感受愛國愛鄉的思想感情等等,引領了學生的品德行為,在學生的一日行為習慣訓練中與學校的值周值日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強化學生的行為訓練,通過傳統節日的慶祝展演,影響家長的思想行為。如,在“十一”國慶節慶?;顒又?,學生與家長共同參與頌祖國教育互動,學生與家長同臺演出,同臺領獎,共同參與頌歌獻祖國會場布置的全過程,讓學生表演,在品德課堂上所學到的禮儀知識展示給家長,在家長中起到宣傳、教育、引領的作用,從中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讓孩子們充分彰顯良好的個性品質,有一顆感恩的心,知道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感謝我們的黨,感謝我們的祖國,生活在中國感到幸福,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感到自豪?;顒拥拈_展,使禮儀素養在不知不覺中根植于他們幼小的心靈。
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由此才能形成一種自覺的習慣。這項工作僅僅依靠品德課堂教學、學校德育是不夠的,還要家庭、社會這一大環境的有力配合,在社會這個大的環境氛圍中,學生的禮儀文明才能逐漸形成規范,以至于養成一種習慣。因而家長的素質、家庭的文明、社會的和諧、與學校教育共同聯手,形成一種教育合力,是影響和熏陶學生禮儀文明的關鍵,是品德課教學對學生進行禮儀文明教育之余的有力保證。
參考文獻:
一、當前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忽視生命教育,忽視對生命的尊重。一個優秀的班主任既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又要從學生的健康成長出發而開展一系列德育活動。生命教育是一個沉重的話題,又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不管學生在學校里獲得了多少知識,對生命的正確認識,熱愛生命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德育工作首先要尊重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學習的意義。然而,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生命教育并不會出現在試卷上,甚至不少家長和教師也認為小學生年齡太小了,對生命沒有多少感性理解,生命教育成為了邊緣詞。班主任在生命教育投入多少精力無法用尺寸去衡量,學校也沒有專門對生命教育進行測評,家長奕是如此,他們更多關心的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而很少走進孩子的情感世界。于是,一些小學生自殺的事件發生了,雖然概率比較低,但是對生命的漠視卻在逐漸長大的學生中埋下了隱患的種子。對生命的尊重是一切的根本,沒有了對生命的感性理解,德育工作就是空洞的理論說教。
2.忽視生命教育的創新,活動流于形式。生命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但生命教育并沒有系統的教材和教學案例,即使班主任有意識開展生命教育,也只是簡單從網上找一些相關的生命教育資料,然后直接“套用”到本班的生命教育中。由于脫離生活實際,學生無法從中感受到生命教育的真實溫度,特別是偏向理論說教的形式對認知能力有限的小學生來說,生命教育變得非??轁碗y懂。
二、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讓生命教育更“接地氣”
1.用心搭平臺,豐富生命教育內涵。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生命教育是一個重要的話題,特別是中高年級的學生,他們在生活中會對生命有所感知,如親人逝世、網上報道的意外死亡事件等都會觸動學生幼小的心靈。班主任要構建生命教育大平臺,結合早會教育、主題班會、思想品德課堂、學科課堂等滲透生命教育,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中對生命多一份感性理解,進而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如在小學科學的課程中,生命個體從出生到死亡有專門的章節介紹,班主任可以溝通科學教師,通過教材載體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巧妙滲透生命教育,使學生在討論探究中逐步理解生命的意義、體會生命的來之不易。在生命教育活動中,班主任應避免過于嚴肅而失去教育的效果,“親和化”的生命教育反而會讓學生更感性的理解生命,珍惜生命。
2.關心內心世界,讓生命教育更有效。班主任要意識到學生既是生命教育的受眾,又是生命教育的主體,他們對生命的認知就是鮮活的教育案例。教師要把握生命教育的內涵,有效讓學生關注自我,關注內心世界,進而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如挫折教育,它是伴隨著學生個體的終身成長,適當的挫折可以提高學生的承受力,促使學生變得更加理性、堅強。特別是有些優秀生在小學階段可能“一帆風順”,備受教師和家長的關注,但背后隱藏的風險卻沒有被發現。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在成長過程出現的挫折進行溝通,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還原學生的真實想法,化解學生心中的疑惑,使學生理性面對挫折。為了提升整班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成長過程的案例進行分析,使學生對挫折、生命有更強的理性理解,進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3.注入人性因素,讓生命教育真實有效。生命是一個復雜的話題,生命教育離不開學生在參與社會實踐中對生命的深切感受。在生命教育實踐活動中,家庭是學生感知生命的重要單位,因為家庭賦予了生命最感性的色彩,它是學生成長最溫暖的港灣。生命個體存在家庭結構中,每個都非常重要,班主任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家長參與進來,并借助多媒體將家庭結構中的生命個體之間的關系呈現出來。如借母親節活動契機,設計活動讓學生感受母親的艱辛與不易,播放班級學生成長故事,讓學生感受父母對孩子的愛,這份愛將生命與親情的紐帶聯系了起來,學生感受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家?;?、親子互動為實踐活動注入了人性因素,學生對生命會多一層理解,體會了生命的意義、價值。
【關鍵詞】生命教育;關愛生命;探索研究
作者簡介:張柏森(1985-),男,遼寧營口人,小學高級教師,中科院心理所理學碩士,主要從事學校管理與課程教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2-0281-02
2004年共中央國務院了關于改善未成人思想建設的意見,使我們中小學開始關注生命教育。小學是生命教育的基礎階段,在小學時形成的生命觀會直接影響學生以后的成長與發展,也會關系以后學校生命教育的順利實施。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開展,關注生命教育掀起新一輪熱潮,學校教育不僅要注重學生的素質培養,更要注重學生的生命教育。目前我國小學的生命教育相對落后,還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文將深入研究小學生命教育的開展與實施。
1小學開展關愛生命教育的緊迫性
生命教育是由美國的杰·唐納·華特士在1968年首次提出的,他認為生命教育就是通過教育使人們意識生命的可貴,使人們珍愛生命,使人們尊重他人的生命,從而更好地實現生命的價值。他倡導教育者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生命理論和實踐的探索,當生命教育提出后,被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廣泛研究。小學是受教育的開始,加強小學的生命教育關系著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1.1提高小學生對生命的熱愛:人是教育的對象,教育終究是為人服務的,簡言之,教育就是使關愛生命的教育,是關懷人的成長與價值的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對生命的認識還很淺薄,甚至會存在一些誤區。我國很多小學還意識不到生命的重要性,加強對小學生的教育,就能有效地提高他們對生命的認識,使他們更懂得珍愛生命,尊重他人,增強他們生活的信心,提升他們生活的責任感。通過生命教育使小學生開拓視野,增長認識,提高他們對生命更深層次的理解。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曾深刻地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生命力的正常發展,教育就是助長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生命的重要性使小學開展生命教育顯得至關重要。小學生對生命的意義不太懂,通過小學生的生命教育,可以使他們提高對生命意義的認識,從而提升生活品質。
1.2提高小學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由于我國小學生命教育的不足,家長對孩子生命教育的缺失,導致我國小學生不珍惜生命現象越來越多。在我國當前的青少年中,由于不珍愛生命,不懂得尊重他人,意外傷害、自殺率不斷提升,甚至現在小學生的暴力傾向增強。據教育部、公安部、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的權威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每年約有1.6 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1]。由于中小學生對生命的認識不足,生存技能不強,導致意外死亡已經成為危及他們生命的因素。
處于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一些腐朽思想和有害信息嚴重影響小學生的思想。由于小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沒有形成,容易受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加之目前小學生的生活條件優越,他們在家里有求必應,抗挫能力低,容易想不開,容易受他人誤導。小學的生命教育不足,導致小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存在偏差,面對這種現狀,加強小學生的生命教育勢在必行。
2小學開展關愛生命教育的現狀
隨著小學教育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關愛生命教育在很多小學已經開始實施,很多地方通過政府的相關文件對小學生命教育進行了規定,要求小學加強對小學生命的教育。在我國大部分小學都有生命教育的相關內容,一些小學的生命教育開展得很好,使生命教育納入學校的教育體系,定期地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不斷豐富生命教育的內容。然而在一些地區,由于學校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生命教育只是偶爾開展,生命教育沒有形成常態化,導致小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很片面。甚至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地區,生命教育還遠遠沒有普及,很多小學根本沒有開設生命教育的課程,生命教育在這些學校只是空白。
我國一些小學對生命教育的認識不夠,生命教育的開展效果不理想,對生命教育中的內容也把握不好。在大多小學開展生命教育通常是告訴小學生生命如何可貴,要如何珍惜生命,如何尊重他人,卻很少涉及死亡教育。生死是人類的自然規律,是人類不可改變的生長軌跡,但是在很多小學的生命教育中卻存在重“生”輕“死”的現象。由于缺少相關的教育,使小學生無法意識到生與死的變化,無法從另一個角度感受生命的可貴。
3小學開展關愛生命教育的對策
社會在不斷發展,使生命教育的意義不斷豐富,小學生命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小學階段是生命教育的基礎階段,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認為小學開展生命教育需從意識、內容、老師三方面努力。
3.1增強生命教育的意識:只有學校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才會注重小學生命教育。目前我國大部分小學都意識到生命教育重要性,但是在實施中卻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很多學校一個學期只開展一兩次生命教育活動,一些學校從來沒有生命教育活動。由于生命教育意識的欠缺,導致生命教育作用無法發揮。小學的生命教育是學生生命教育的起點,做好小學生的生命教育關系他們一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我國小學一定要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積極開展生命教育活動,使生命教育活動定期化與常態化,提高小學生對生命教育的認識。其次小學要加強老師對生命教育的認識,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作用,提高生命教育的質量。最后學校要通過各種宣傳,通過具體的案例,使小學生增強對生命的認識,使他們懂得關愛生命,關愛他人。
3.2豐富生命教育的內容:要使小學生命教育有效果,一定要豐富與完善小學生命教育的內定。小學要通過不同途徑、不同方式,全方位提升小學生對生命的認識。
(1)認識生命,珍愛生命
在小學的生命教育中,首先要使小學生認識生命,知道人類生長的自然規律,會經過誕生、成長、成熟、衰老、死去。只有他們意識到生命的可貴,才會更寬容地對待他人,更快樂地生活與珍愛生命。在生活有不如意時,會更好地調整情緒,以一種珍惜的態度更好地應對生活。
(2)尊重生命
交流是人的一種基本需求,在學校,小學生要與不同的人溝通。由于每個小學生的認知不同,在交流中會存在差異,通過對他們進行生命教育,會使他們更容易理解個體生命的價值,從而學會理解、支持與包容他人,在尊重他人的基礎上,與其他同學建立良好的關系。
(3)保護環境與自然
生命教育不僅要關愛人,更要保護環境與自然。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環境與自然的破壞日益加劇,環境與人類是相依相存的,小學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可以使他們意識到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重要性[2]。通過生命教育使小學生明白不能為了一己私利而損害環境與自然,要與環境、自然和諧相處,要有保護環境的責任。
(4)升華生命
因為死亡才讓短暫的人生更要活出意義,所以小學的生命教育有死亡教育,使小學生意識到生命升華的重要性。小學的生命教育要使學生確立自己的人生信仰,通過自己的努力創造自己的人生。生命的長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寬度卻是無限的,小學的生命教育要使小學生通過自我學習,不斷拓展生命的寬度,創造生命的價值。
3.3提升教師的素養:小學的生命教育主要是通過老師進行傳播的,老師的素質與意識關系著教學成果。因此,學校要加強對老師的培訓,使老師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當老師意識到對小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才會更用心地關愛小學生,不體罰學生,用心感動學生,用愛溫暖學生[3]。小學老師只有不斷加強學習,用知識提升自己,才能更深入理解生命的意義。當小學老師對生命教育的認識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他們才會更寬容,更有愛心地對待學生,才會通過行動實現小學生命教育的教育學目標。
生命教育是關于對生命認知的教育,是通過教育使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提高學生對生命的認識,提高他們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生命教育是貫穿人一生,是一種終生教育。小學是生命教育的起點,小學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未來對生命的認識,影響學生一生的生命認知。因此,本文建議小學從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老師方面,不斷加強小學生命教育,提升小學生命教育質量,使小學生在教育中更好的體驗和感悟生命的意義,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璇.生命教育:中小學生的必修課[J].成才之路.2011(16)
[2]付進,鐘振乾.中小學生命教育的目標和途徑[J]. 繼續教育研究.2008(09)
[3]侯虹霞. 關注生命教育——為中小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J].山西教育.2008(09)
[4]徐鋒.向往美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核心內容[J].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6)
無論是中文的“生命教育”還是英文的“Life Education”,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理解與詮釋。近年來,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都將生命教育納入小學教育包括幼兒園教育當中,有的幼兒園還邀請家長到幼兒園與孩子們一起上“生命教育”課,指導家長與孩子如何善待生命、保護生命、珍愛生命。
我國幼兒園也進行過關于生命教育的探索,如新華實驗幼托分園、杭州市勝利幼兒園、上海閔行區幼兒園等。上海市青浦三原色幼兒園開展的《幼兒園生命啟蒙教育的實踐與研究》課題研究,通過開展“生命與健康”“生命與安全”“生命與關懷”等活動,增加了幼兒階段生命啟蒙教育這一學習內容,探索在幼兒園開展生命啟蒙教育的策略。
筆者所在的幼兒園對如何開展生命教育進行了調查了解,以期為開展幼兒生命教育提供幫助。
一、調查范圍、內容與方法
(一)調查范圍
幼兒園部分在園幼兒家長,共計237個家庭,其中大班106個家庭,中班85個家庭,小班46個家庭。教師共16人。
(二)調查內容
1.幼兒對生命的態度的現狀調查。
2.教師對生命教育的認識的現狀調查。
3.幼兒家長對教育理念的認識的現狀調查。
(三)調查方法
以問卷調查、訪談為主。幼兒園設計了家長調查問卷,以分層抽樣的方法向237名幼兒家長發放調查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237份。對個別家長進行隨機訪談,了解幼兒的情況以及家長對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的態度及建議。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幼兒對生命的態度的現狀調查
1.幼兒對自我生命的尊重與珍愛現狀調查。
從表1可以看出,幼兒在對自我生命的尊重與珍愛態度方面,大班幼兒、中班幼兒、小班幼兒的差別不大。30%左右的幼兒能夠肯定自己的價值,做到正確地認識和欣賞自己,但大部分幼兒無法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在對自我生命的珍惜和對危險的回避意識方面,大部分幼兒的回答是有時能或不能,而這也是家長希望幼兒得到教師引導的一個方面。
2.幼兒對他人生命的尊重與珍愛的現狀調查。
從表2可以看出,在幼兒對他人生命的尊重與珍愛方面,小班中的大部分幼兒能夠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愛,并通過語言或行動進行表達,在家長身體感到不適的時候,有52.2%的幼兒能夠主動表示關心。此外,有63%以上的幼兒能夠尊重長輩與不同職業的勞動者,有51.8%的幼兒能夠主動向他人問好??墒?,在是否能夠通過協商的方式解決分歧方面,有76.5%的幼兒表示有時候能或不能,這說明幼兒對他人的尊重與珍愛具有一定的認知,但缺乏行動體現。
(二)家長的教育理念的現狀調查
本次問卷調查對象是大班106個家庭、中班85個家庭、小班46個家庭。
分析表3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大部分家長比較重視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大部分家長的育兒觀念比較新;家長與教師的溝通存在一些問題;絕大部分家長對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給予肯定并表示支持;幼兒家長整體素質比較高,為幼兒園開展幼兒生命教育提供了基礎;無關因子的分析。
在設計調查問卷時,課題組假設家長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對幼兒教育的關注程度與家長從事的工作和學歷有關。從調查結果來看,它們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有的家長學歷高、工作忙,但是仍然能夠抽出時間陪伴孩子,與教師進行溝通;有的家長學歷不高或者工作比較輕松,而對孩子教育的問題過問甚少。因此,家長對幼兒教育的態度與其從事的工作和學歷無關,而與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程度有關。
(三)教師對生命教育的了解與認識
本次問卷調查對大班6名教師、中班6名教師、小班4名教師進行了調查。
分析表4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教師對生命教育缺乏了解。
第二,教師對開展生命教育的方式了解不夠全面。
第三,部分教師對生命教育的范疇理解存在偏頗。筆者對各種文獻資料進行匯總梳理后認為,目前國內幼兒生命教育的大致情況是:①有關生與死的教育。②有關自身健康與安全防護的教育。③有利于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教育。④幫助幼兒建立優質生命信念的教育。第五,愛護生命與感恩的教育。
在筆者所在的幼兒園,教師對幼兒生命教育的理解又是怎樣的呢?
在表4中所列舉出的項目均屬于生命教育的范疇,但是有的教師對其中的某些項目并沒有進行選擇。這說明教師對幼兒生命教育還缺乏了解,如對生命教育的意義、內涵、范疇的概念不明確,對開展生命教育的策略缺乏整體規劃與系統構架。
第四,無關因子的分析。在設計調查問卷時,課題組假設教師對幼兒生命教育的了解程度與教師的學歷、年齡、教齡無關。從調查結果來看,它們之間也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有的教師學歷高、教齡長,但是對幼兒生命教育知之甚少,甚至一點兒都不了解。有的教師學歷較低、教齡較短,但是卻對幼兒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教師對生命教育的了解與教師的學歷、年齡、教齡無關,而與學習培訓有關。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幼兒對生命的態度整體情況比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幼兒無法較好地認識到自身的價值;有的幼兒在對自我生命的珍惜、對危險的回避意識方面還需要得到更多的引導;幼兒對他人的尊重與珍愛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在行動體現上缺乏技巧。
2.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第一,教師對生命教育的意義、內涵、方法缺乏了解。第二,幼兒園原有課程體系中關于生命教育的內容比較少。第三,實施生命教育缺乏整體規劃與系統構架。第四,社會上有不少關于生命教育的教育資源,但是沒有進行整合、開發。第五,家長對生命教育的認識存在偏差。
(二)思考與建議
1.提高教師對幼兒生命教育的重視,樹立正確的生命教育觀。教師只有具備正確的生命教育觀,才能更好地開展生命教育,達到保護幼兒生命的目的,釋放幼兒生命潛能,開啟幼兒生命智慧。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生命教育理論的學習,形成正確的生命教育觀,把對生命的理解作為開展幼兒生命 教育的基礎,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引導幼兒建立美好的生命信念。
2.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家長對生命教育的認識,讓家長積極配合幼兒園開展生命教育。幼兒生命教育的目標不是通過幼兒在園的集體教育就能夠達到的,教育的實施者也不僅僅局限于教師。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幼兒園在了解家長的愿望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師進行生命教育培訓、開展戶外親子活動等,促進家長對生命教育的認識,并積極參與到生命教育活動中。
3.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不同的生命教育教學目標。幼兒生命教育的實施要結合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來進行。對于幼兒來說,要理解“愛生命”有一定難度,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不同的生命教育目標,能夠細化生命教育的教學目標,在實施過程中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4.尋找適合開展生命教育的途徑,采用多種方法開展幼兒生命教育。根據幼兒園實際情況,教師充分利用原有的教學資源開展幼兒生命教育。比如,教師可以通過繪本故事開展幼兒生命教育,通過主題教學活動開展生命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滲透生命教育,通過家園共育開展生命教育等。通過角色游戲開展幼兒生命教育,能夠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中模擬生活情境,以一種輕松的心態與人交往,并在游戲中解決問題,更好地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