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4 16:35:12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1.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首先校領導和管理部門缺乏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認識和了解,盡管近幾年國家非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為心理健康教育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認識到現行的應試教育體系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素質教育應該得到提倡,尤其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可是在長期的應試教育影響下,很多學校為提高升學率,只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根本不顧及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這就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很難實施。很多學校只有在上級部門檢查時,偶爾開設課程,檢查過后又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放在可有可無的位置。雖然有些學校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課的必要性,也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之中,但在課程實施時往往不能保證課時,因而其有效實施存在困難,更別提實施的程度。
2.教材存在的問題。教材的偏差存在于價值取向上。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材的價值取向以學科本位或社會本位為主,這種教材只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各種知識點編入,忽視了學生的價值,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抑制學生的健康發展。
3.課程目標、內容存在的問題。從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計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目標、內容理想化傾向比較普遍。課程目標的理想化表現為有些課程目標的制定不符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人為地杜撰,目標過于呆板,沒有意義。課程內容的理想化表現為內容不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
4.課程評價存在問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在實際操作中缺乏相應的理論支撐,采用的評價方式和方法較為混亂。目前對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采用的評價方法都以考試的定量方法為主,這種方法不能反映學生是否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所提高,只能反映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了解和掌握。因此這種評價方法是不能評價出心理健康課程實施的效果的。
二、優化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方法
1.“熱身”法。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始一般用于這種方法。“熱身”就是讓全身動起來的活動,好比運動員參加比賽之前的準備活動。要讓學生盡快地興奮、活躍起來、積極投入到各種活動中是“熱身”的目的,讓學生盡情地參與,大膽地展示自己?!盁嵘怼钡脑O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沒有明確的目標,讓學生開心、興奮即可;有時可以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而設計,它猶如一個序曲或前奏?!盁嵘怼钡男问讲幌?,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場地來設計。
2.情景體驗法。心理課教學是一種情感體驗的過程。情景體驗法就是通過教師對模擬或想象的情境,讓學生進入其中去感受、體驗、分析,在具體情境中獲得情感體驗,明了自己的心理反應狀態,對學生適應能力培養的一種方法。例如,針對有些初中生常出現考試過度焦慮,教師可以設計模擬考試的場景,再現考試的場面,讓學生在場景中反復訓練,不斷強化,逐步消除焦慮;對有些學習自控能力不強的初中生,教師可以帶他們到最熱鬧的地方去看書,地點可以是學?;蛐M?,讓他們討論問題,從而測定和訓練學生的自控能力。通過情景輔導活動,學生辨別哪些情緒情感是消極的,哪些情緒情感是積極的,在學會調節的同時疏導自身的不良情緒,提升健康的情感。
3.討論分析法。討論分析法是多種教學活動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教學方法。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討論分析法要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讓學生針對某一專題各抒己見,通過交換意見或辯論,集思廣益,交流思想和感受,促使問題的解決。討論分析方法通常采用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兩種形式,小組討論的形式較為常用,而且效果比全班討論要好。小組討論時的組合可以是老師隨機指定,也可以是學生自愿組合,一般以自由組合為主。這樣的組合有利于學生廣泛地交往和暢所欲言。
4.心理自述法。心理自述法是讓學生自由地表述自己的心理狀況,也就是自己述說事情的經過和感受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既可以幫助情緒合理宣泄,又可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有關問題,還可以激發學生運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認識自己、分析自己。心理自述法一般遵循自愿原則,在活動中初中生可以講述自己對某些事件的感受、講述自己成長的過程、講述自己的某次經歷、講述自己的朋友、講述自己的家庭等。心理自述法是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課活動的基本方式。所以,活動課要求每個學生通過自述,認識自己、了解別人。在具體運用的過程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表達自己內心的同時還應注意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觸及學生的個人隱私。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素質要求
Value junior high school new course reform bottom of mental state health education
Peng Li
【Abstract】Along with new course reform of implement, tradition the teaching method have already can't satisfy new the lesson change of request, the teacher is face opportunity of also face challenge in the meantime.In this kind of case, the teacher only comprehend education teaching of new principle, control Protestantism to learn technical ability, then can start to carry to promote with maintenance student mental state health of heavy responsibility.Along with our country mental state health education of overall push forward with thorough open an exhibition, mental state health education of importance position and special function be more and more subjected to academic circles and educational circles of height value.Particularly the high school student who is be placed in mind and body development, strengthen it mental state health education seem to be is importance.
【Key words】New course reform;Junior high school mental state health education;Character request
在中學階段,有不少同學心理并不健康,細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家庭、社會、學校教育。比如,學校教育中教師的不斷施壓、學生心理的超負荷、教師對學生的不尊重、教育方法簡單粗暴、體罰學生,這些都使學生自信心、自尊心受傷害。教育體制、教育結構上存在的問題――應試教育也使學生榜上無名時因沒有立即走上社會的心理準備和技能訓練而導致心理的不健康。此外,有些學生個人抱負水準過高,家長對其期望過高,而這樣的抱負和期望又無法實現,長期失望,也會導致心理異常。社會環境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很大的影響,現在的社會環境允許各種思潮、各種生活方式有自己的生存空間,各種媒體尤其是電影、電視中對暴力的顯性或隱性的宣揚,使很大一部分學生對野蠻、粗魯、暴力情有獨鐘,而缺少基本的文明修養,其中,過分沉湎于虛擬的網絡世界也會導致學生們的心理失衡,有時甚至是一種不可逆的永久失衡。此外,地區的文化狀況也對人的心理健康產生一定影響,文化水平低的地區,歇斯底里患者較多,反之,發達地區,憂郁癥患者較普遍。一個地區乃至一個社會普遍的精神文化狀況無形中會影響到學生們的心理。
一、加強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種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甚至會使部分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中學心理健康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刻不容緩,不僅事關學校,而且事關家庭、社會。我們只有把社會、學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調動、聯合起來,才能把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抓好??偠灾?,當代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課改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面對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進和維護初中生心理健康是每位教師值得冷靜深刻思考的一個重大課題。從事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不僅僅要完成“老師”的任務,更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及時更新教學思想,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
(一)更新教學理念
為了適應新課程,教師應從改變教學觀和改變評價觀兩個方面更新教學理念。第一,改變教學觀。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應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以及參與到活動之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理。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充分引導學生。第二,改變評價觀,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初中生對復雜的社會現象還不能了解,又不善于自覺地主動控制和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各種活動以及教學中,耐心、正確并全面評價學生的進步,對于每個學生的質疑,必須耐心的教導,決不能埋怨或者責備學生,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心和鼓勵,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
(二)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
在學校,教師的言談舉止無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這就對教師提出了優化自身心理素質的要求。若教師經常悶悶不樂,使學生緊張、情緒易波動、沒有熱情,甚至先入為主地對學生抱有明顯的偏見,這對學生無疑是一場災難。所以,教師為了在學生的個性發展方面施加有力的影響,以保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必須先培養自身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要以“愛”作為教學的基礎,要對學生有耐心,以公正無私、民主、體諒人的態度對待學生,善于利用表揚的方法。甚至應每天檢查一下自己的儀容儀表,令人有愉悅感,讓學生一聽到鈴聲就有“盼”的感覺,讓學生對教師有信任感,有安全感,有仰慕感。只有在人與人之間、人與集體之間情感交流呈現了積極的狀態,才能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氛圍。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不斷完善自我,竭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表率。
三、在中學階段的教育中,該如何增進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呢?
其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懂得媒體中所宣揚的東西不一定符合現實,那些浪漫的生活情境是與現實有一定差距的,懂得面對生活,確立切實的生活目標的重要性。
其二,要教育學生培養良好的自我意識
1.幫助學生了解自我、接受自我,把生活中的自我與看電影電視時想象的自我區別開來,把追星與切實的生活、學習區分開來,把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區分開來,從而強化現實的自我意識。
2.指導學生確立適當的志向水平。不能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適當的志向水平才有實現的現實可能性。有理想又有實現的可能,這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學生才能有健康的心理。
其三,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1.要多與家長溝通,勸導家長改善教育方式,從而建立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良好關系。當學生犯了錯誤時,家長應耐心地說服、引導,使學生切實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在這樣溫暖的家庭氛圍中,學生們的心理會變得越來越健康。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者必須有積極的情感,對學生能真誠地關懷熱愛,這才能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因為情感的呼應才能生發出學生對教者的信任,有了相互的信任,才能讓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諧融洽。
3.指導學生參加集體活動,豐富生活體驗。聯歡會、文藝會演、運動會、假期社會調查等等,多參加這類集體活動,能讓學生們增強團隊意識,培養集體榮譽感,豐富生活體驗,從而在集體的主導意識傾向中不斷培養積極的心理價值取向,促進心理健康。
其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積極情緒、確立較合適的報負水平。培養學生對集體活動、衛生值日、學習等活動的積極參與情緒,而不是任其處于被動狀態,這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才能使學生心理得到持續健康的發展。同時,在對學生的教育中,還應教育他們樹立切合實際又能激發努力學習的熱情的較遠大的理想,確立較高的抱負水平,心理學家克洛爾、甘特曼通過研究發現,抱負水平低是人的一種保護性機制,它可以逃避失敗,降低不能達到目標的危險,這就引起在完成任務中降低刺激負荷。而樹立一個根本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也反映了逃避失敗的動機,這種高抱負水平同樣會降低刺激負荷,因為建立難以達到的目標有助于原諒失敗,這同樣也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熱情。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專業性、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這就進一步促使教師在對待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進行根本性的變革。作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除了要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行為規范并形成相應的態度和情感外,還應當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優化自身的心理素質;善于引導學生,不斷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更要寓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日常生活之中,與學生建立真正的友誼,以適應新時代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劉志芬.心理健康教育課評價標準的探討[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03).
[2] 徐璇.淺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之結合[M].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論文集(第二卷),2005(11).
一、培養學生“心理健康”意識――打好基礎
要想培養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意識,就要讓他們先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人們常說,“笑一笑,十年少”。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往往和心境密切相關,人的情緒會影響人的行為和生活狀態,積極的心態能讓人充滿活力,從而以健康、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良好的情緒對于取得成功也是很重要的,人在憤怒時往往會失去理智,而很難判斷正確的人生方向,反過來,擁有良好的情緒會讓人心境豁然開朗和清晰,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理智的判斷正誤,找到解決方案并努力解決。另一方面,情緒能影響周圍的人,一個擁有積極樂觀態度的人,往往有廣泛的交際圈,大家都喜歡和他交朋友,這樣人生的道路就更廣闊了。
例如,體育教育可以分為室內教育和室外教育,室外教育重在對學生進行身體機能的訓練,而室內教育則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教學。教師可以每周輪換一次教育方式,讓學生身體、心理同時得到發展。在室內進行心理輔導時,教師可以給同學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如運動經驗、興趣愛好等,讓學生充滿興趣,提高對體育課的上課欲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心理健康”的正確含義。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播放一些有關于體育的運動資料,如奧運會比賽,適當的時候也可以選擇一些有關于心理方面的真實紀錄片和案例,讓學生通過真實的事跡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組織學生“心理健康”訓練――強化教育
體育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多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培養學生的意志力,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意志能控制人的行為,對人的選擇有支配作用,體育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方式,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通過運動,能定期釋放人的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讓人的全身細胞能得到放松狀態,身體和心理都能得到滿足。而且體育運動有一定的規律性,做反復的運動可以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力,達到身體和心理全方面發展。
例如,組織學生訓練,適合在室外課堂教育時使用。教師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其中兩個小組進行拔河比賽,第三個小組在旁邊加油助威,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又提高了心理素質,對培養團結意識也有一定的幫助。還可以把男生和女生分成兩個小組,在跑步的基礎上,進行接力賽,這鍛煉了學生的反映能力和適應能力,也豐富了課堂活動。
三、落實課堂“心理健康”內容――完善教育
在體育課上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也要豐富課堂內容,即讓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意義和特點,從而自主地接受學習和體育鍛煉,從而完善教育。我們常說的“心理健康”,是指身體和心理都良好的健康狀態。心理素質和身體狀態是密切相關的,兩者相互制約、共同發展。心理健康是身體健康的前提和基礎;而良好的身體素質又促進了心理素質的發展與提升。另外,一個人的團結意識也會影響到人的心理健康,因為只有人的情緒呈良好的狀態,才對自己充滿自信,對生活有樂觀向上的積極態度,才樂意與周圍的人相處和交往,才能主動與外界進行溝通和交流。所以體育教師可以多培養學生的集體團結意識,教育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他人共享喜悅和成就。拔河運動是一個能鍛煉學生集體思想和團結意識的體育項目。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在課上進行拔河比賽,能鍛煉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團結一致的精神信念,對于班級良好的集w意識和優良班風的創建有很大的幫助。有了團結意識,學生的心理健康和身體素質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例如,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培養。重在用實踐說明真理。這就需要教師找尋一些真實發生的事件案例,如青少年犯罪、失去理智等的宣傳教育片或紀錄片,然后給學生們做一些介紹,讓學生明白,一個人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心理健康影響到身體健康以及全身心的發展。另外,可以讓學生自主發言,表述出自己對于“心理健康”的看法及理解,讓學生討論學習,樹立自己發展健康訓練的目標,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心理健康”的學習中,正確的培養心理健康意識和理念。
關鍵詞:初級中學;思想品德;課堂教育;塑造性格;完善人格
中圖分類號:G62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5-0060-02
新課標《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四大邏輯框架之一,學習領域之一。可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個性心理品質,是指個人身上經常表現出來的本質的、穩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等,其中以性格為核心。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只要內化為穩定的心理品質,他才能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能擁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當今社會各行各業都發展得很快,尤其是我國加入WTO之后,新的市場經濟運行規則對人們的心理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及其關鍵的環節。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充分重視學生良好性格的培養,以良好性格的培養為核心,整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筆者根據多年教學體會和嘗試,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良好性格的培養。
1.善于了解自己的性格類型
在現實生活中,人的性格是各不相同的。瑞士的一位心理學家曾對人的性格類型進行了多年研究,并把人在生活中與人交往中的性格特點進行分類。他發現:相同性格的人更容易相互交往,不同性格的人則能夠相互補充、通力合作,從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社會。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優點和缺點,如果揚長避短,就能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時,如果一個人了解了自己的性格屬于哪一種類型,就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揚長避短,同時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性格加以改造,使其向良性的方向發展,這樣,將有助于改善親情、朋友及同學關系,使學習和生活更加愉快。但由于性格類型的分類方法不同,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種分類方法,給人們了解性格特點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筆者采用目前世界上用得最多的內曼和科爾斯太特制定的"內外向性格調查表"作為了解性格特點的主要依據,在表的50個問題中,如果你不能確定"是"和"否",可以不答。如果你認為自己的情況符合于提問內容,就在"是"上劃圈;如果不符合就在"否"上劃圈。
內外向性格調查表:
(1)能獨斷專行 (是、否)
(2)快樂主義的人生觀 (是、否)
(3)喜靜安閑 (是、否)
(4)對人十分信任 (是)否)
(5)籌思5年后的事 (是、否)
(6)遇有集體活動愿在家,不參加 (是、否)
(7)能在大庭廣眾中工作 (是、否)
(8)常做同樣的工作 (是、否)
(9)覺得集會樂趣與個別交際無異 (是、否)
(10)三思而后決定自己的行動 (是、否)
(11)不愿別人提出,而愿別出心裁 (是、否)
2.善于學習塑造良好性格的方法
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當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之后,就會急于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塑造良好的性格了。為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向學生說明其實質性的問題:
2.1 揚長避短。①人們性格的優點和缺點常常是相對而言的。②揚長,就是要善于發揮自己性格的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它在日常行為活動中的作用。③避短,就是要努力克服自己性格內向的弱點。要克服自己性格內向的弱點。首先,要正視自己的性格弱點,承認它就是為了克服它和改變它。其次,克服性格的弱點重在行動。再次,克服性格的弱點要有韌勁,要有足夠的毅力。有了這幾條,塑造良好性格是可以做到的。
2.2 在日常活動中要積極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俗話說得好"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從改變習慣到改變性格,是培養良好性格的重要途徑,塑造良好性格的關鍵在于努力培養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
2.3 在日?;顒又幸e極要加強自我教育。自身努力是塑造自己良好性格的內因,教師、家長培養是外因,內因與外因要緊密結合。但主要是學會自我克服,運用自身的力量,約束和克服自己的性格弱點。
2.4 在日常活動中要把自己置身于集體的監督之中,接受集體、他人的幫助、監督,是塑造自己良好性格不可缺少的必然條件。
3.要制訂與實施塑造計劃
教師為了更好地鼓勵、督促學生自覺地在日常生活中堅持鍛煉,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性格,揚長避短,進行自我教育,筆者引導學生擬定一份塑造自己性格計劃表,并落實于行動中,附表如下:
在此同時,為了更好地完成個人計劃,要求學生成立塑造良好性格互幫小組,或結成互助對子。根據自愿互助的原則,可以與同桌、同組或比較親近的同學,自由選擇,雙方自愿,結成對子或三五個人的互助小組,把自己置身于集體的監督之中。這是創造、提供塑造自己性格的外部條件。
〔關鍵詞〕校本課程;積極心理學;初中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7)18-0019-04
一、課程開發背景
1.積極心理學的興起
積極心理學作為新興的心理學思潮,給傳統心理學界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新鮮的空氣[1],在其發展的十多年中,引起了大批學者的關注與興趣,產生了一些研究成果。我國積極心理學處于起步階段,專門的實證研究和實際應用在國內和國外都比較少。目前積極心理學在實踐探索方面,特別是初中教育階段的實踐探索方面的研究較為薄弱,把積極心理學應用到初中階段的實踐研究目前還是一個空缺。因此,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實踐研究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
2.當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
首先,以往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以“問題”導向的,即人們更為關注青少年的問題,而忽視對學生自身優勢和積極心理的培養,可以說是一種“消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而積極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該是關注學生的自我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我潛能,培養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擁有應對生活難題的應變能力[2-3]。
其次,大多數學校的心理課程設置不足。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實現教育目標最有效的載體,當下的中學缺乏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課程,缺乏專職心理教師和專門的教材,有些學校甚至無法開足心理課。這樣的課程設置遠遠不能滿足中學生開發潛能、完善自我、追求幸福的訴求。心理課程的滯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和實效提升。
3.東孚地處城鄉接合部,當地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需求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城鄉接合部已成為城市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特殊區域,由于這個區域人口流動頻繁,生活環境復雜,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等等,這個特定區域內的初中生在心理、行為等方面容易出現問題,主要表現為厭學、人際關系易緊張、情緒不穩定、逆反心理、離家出走等,教育者應當關注城鄉接合部初中生的內心世界,培養他們的積極心理品質,促進他們的積極體驗和積極情緒的獲得,幫助他們健康幸福地成長。
二、課程定位
1.著眼于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和應變力
以往對青少年發展的研究一直明確或隱晦地把對問題行為的描述、解釋、預測和矯正作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取向,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問題”導向,即人們更為關注青少年的問題,學校心理教育模式也比較“消極化”。
與“問題導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的是,我們的校本課程遵循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更加關注學生的積極優勢,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暗示,激發學生積極的情緒,讓他們接納自己的優勢并加以放大,促使學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觀、學會調控情緒、尋求積極正面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積極的問題處理模式,不僅要讓學生能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難題,更要培養他們的積極心理品質,通過潛能的開發,使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追求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健康的人際關系,健全的人格和幸福的精神生活,并最終獲得積極正向的心理力量。
2.師生共同成長
初中生處于人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階段,這個階段既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的重要時期,也是自身人格構建、心理成熟的關鍵時期,對于中學的教師來說,也面臨著健全自身人格、發揮自己生命價值,在有限的教師生涯獲得成就和幸福人生的課題,因為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幸福的學生。為了在實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的過程中增進教師的積極心理體悟,我們針對專兼職心理教師、班主任、全體教師開展了不同形式的積極心理培訓和拓展活動。
三、課程的核心理念和內容設置
1.課程的核心理念和取向
我校的校本課程以積極心理學理念、方法為導向,因此我們的教學模式要比以往的教學模式更注重學生的參與體驗和積極情緒的獲得,通過完整的團體活動,讓學生獲得領導力、創造力、勇敢、開放的心智等積極的心理品質。課程的出發點明確指向“培養積極心理品質”,教育目的明確指向關注學生自身優勢,發揮學生個人潛能。
在校本課程的實施中,我們以一個輔導員十個學生的模式進行,強調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教學的過程和交流,關注學生的心理體悟和收獲,強調心理氛圍和輔導員對學生的積極影響。要求淡化“教師”角色意識,發揮“同伴積極效應”,形成輔導員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良好互動,在課程的評價機制和評價取向上,強調個性積極發展、人格健康發展。
2.課程的內容設置
課程目標:建立良好的自我觀、學會調控情緒、學會尋求積極正面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建立積極的問題處理模式等,能樂觀積極面對生活中各種難題,培養積極的心理品質,通過潛能的開發,具有積極的理想追求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課程內容:涵蓋兩部分內容,一個是由華東師范大學的王衛老師引進的應變力輔導計劃,一個是以培養積極心理品質為主的團體活動。
應變力培養包括:小組破冰活動、建立良好的自我觀、認識個人力量、增強自信、認識RAP模型、保持冷靜、自我對話、用更積極的想法面對生活難題、選擇積極的問題處理模式、識別和使用自己的支持網絡、考慮他人的觀點、與他人保持和睦。
積極心理品質培養課程包括:領導力、創造力、勇敢、開放的心智、堅持、團隊精神、愛與被愛的能力、寬恕和憐憫、自我管理、幽默和樂觀、社交智慧等。
四、課程的實施
1.專家指導
利用學校作為華東師范大學教育與發展心理研究所實驗基地校的優勢,我們邀請了華東師范大學的王衛教授作為心理校本課程開展的指導老師,他在師資培訓、課程安排、課程實施、場地選擇、教師選擇以及課后反饋等多方面,提供了很多幫助和支持。
2.確定課程實施的教師
從學校教師隊伍中選拔出11名兼職心理教師,邀請對心理學有興趣且綜合素質較高的老師參與進來。
3.組織教師培訓
2013年8月20~25日,組織所有參與心理校本課程的老師進行專項培訓。
4.確定課程實施的途徑
利用學校初一、初二年級校本課程的時間,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每節活動課時長45分鐘。
5.確定課程實施的方式
以十個學生一個輔導員的形式進行?;顒訄龅貫樾睦眢w悟中心,有相對獨立安靜的空間。
6.制定課程教學計劃和組織教學活動
每學期初,制定該學期校本課程的實施方案,包括師資安排,備課時間地點安排、課后反饋分析會議等。
7.課程資源的合理使用和開發
圍繞課程開發出與課程配套的相關資源,如教案、活動方案、掛圖、活動道具等。我們倡導課程資源的多樣化和教學設計的多元化,以滿足學生和教師的個性發展的需求。同時做好課后反饋收集,及時對課程進行修改和調整。
五、心理校本n程的教學評估
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評估有異于其他學科,多數學科可以通過利用標準化測試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心理健康教育則無法進行標準化測試,學生的心理發展是一個長期緩慢的過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故而在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很難評估學生的心理發展是否受到心理課程的影響。隨著積極心理學理念的逐步深入和推廣,我認為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效果的監察評估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輔導員對學生整堂課的表現進行記錄和評價
一堂心理活動課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學生是否獲得心理的成長,可以從學生對活動的參與度、心理的開放程度、師生關系的和諧性、學生積極情緒以及積極體驗獲得的多少進行評估,比如在活動課程中,鼓勵每組的十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都能參與發言討論闡述心聲,都能積極參與展示,并且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積極體驗。
2.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問卷調查
對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問卷調查,對活動課的效果進行評估,通過調查了解活動課的內容到底能不能幫助學生獲得積極體驗,體驗積極情緒,是否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真正的幫助。
發放問卷50份,問卷調查對象為參與心理健康校本課程的學生,用SPSS2.0進行統計,其結果如表1。
從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可以看出,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校本課程帶給自己的影響大部分是積極的,約有90%的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校本課程的學習對他們在情緒調節、與朋友家人相處、建立自信心、更好地了解和悅納自己、處理與他人的沖突、應對生活中的壓力、更積極地看待和感受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幫助。
3.學生對課堂的評價
每節課課后,我們會對學生進行訪談,所有校本課程上完之后,我們會讓學生對課堂和輔導老師進行評價,鼓勵他們用紙條的形式寫出內心的真實看法和想法作為課堂反饋的一部分內容。同時老師也對學生的評價和訪談進行反饋,這也是對學生積極體驗的強化。
六、反思與小結
通過此次積極心理學校本課程實踐,我獲得以下啟示,同時,也是我這次研究中需要進一步反思的地方。
首先,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完善心理校本課程的評價機制,用更完善和客觀的方式來評價心理活動課。我此次用的是問卷調查和訪談相結合的方法,與以往的調查的方式不同,這是我的一次嘗試和創新,還需在問卷內容設置方面進行修正。
其次,校本課程建設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教材開發,課程資源應該豐富多彩,它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非文本的,可以是顯性的,也可以是隱性的,需要我們加以整合,使之相輔相成。校本課程建設中的隱性課程,對學生、教師的成長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如學校制度、校園文化的建設(包括文化氛圍、儀式、規章制度、校園環境、學生和老師輿論導向,以及教師的言行、評價等),它同樣具備認識導向、情感陶冶、行為規范等功能。學生心理培養和言行的形成離不開隱性課程的體驗、熏陶、感染。這一點,我們做得尚且不足,需要今后進一步的實踐與研究。
最后,教師觀念的轉變。很多教師認為心理工作是心理老師的職責,其實心理工作和教師的教學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息息相關,心理校本課程中老師想傳達給學生的積極體驗,也同時適用于其他科目老師的課堂,學生的“學”與老師的“教”都可以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同時老師的觀念和言行也是學校隱形課程的一方面,因此,如何讓老師們擁有積極的體驗,掌握與之相關的教學理念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課程實踐是一次嘗試和創新,我們對課程開發的背景,課程的定位,課程的核心理念和內容設置,課程的實施和評估等都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實踐探索,在實施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都一一克服,并且對團隊活動進行設計和不斷修正,通過課后調查和訪談學生,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并將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斷修正和改進。
參考文獻
[1]任俊.積極心理學思想的理論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2]林素鶯.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的中學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 14(5): 23-25.
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三尺講臺主陣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最主要和最有力的渠道。本研究以課程建設為著眼點,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課前后的兩次問卷調查,了解高職生對該課程的心理活動和評價,以便更好地指導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選取寧夏某高職院校2016級部分高職新生共11個班級約485人作為調查對象。
(2)方法。筆者根據研究需要設計了兩份大體相同的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問卷,通過手機客戶端對同一批被調查者在課程開始前和結束后分發問卷并回收數據,進行相應的統計處理。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1.對比學生對課程的喜歡度變化
從表1可以看出高職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認可度較高。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幾乎全部學生都更加喜歡該課程了,這是一個令人開心的結果,說明該課程的學習能給大家帶來不小收獲。
2.學生最喜歡的三種教學方法前后對比結果
由圖1可知,開課前學生最感興趣的三種教學方法是視頻賞析、案例分析、課堂互動。這三種方法最大的特點是沒有深奧難懂的理論知識,更多是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直觀、具體地學習,寓學于樂。要想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上成學生感興趣且愿意學下去的課,就必須走到學生中間,走進學生心里,既要和學生站在同一個認知情感高度,感知他們眼中的世界,從他們分析問題的視角出發,還要從一個更專業的高度引領和幫助學生學會用思辨、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方法去重新構建一個案例并作心理層面的剖析。
由圖2可知,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之后,學生對于課堂互動這一教學方法最滿意,由此可見任課教師在這方面著實做了不少努力且效果明顯,另外兩種方法(視頻賞析和案例分析)的感興趣程度有所下降,這樣的變化提示任課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更重視利用音樂、電視劇、電影、時事熱點新聞和案例等這些學生平時接觸最多、更新速度最快的資源,從中提煉出更多為學生關心的、與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的知識,提高該門課程的實效性。
3.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的期待和課后教學內容滿意度調查對比
從表2統計數據來看,學生對認知自我和認知他人的內容非常有興趣,很希望從這兩方面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和得到更多專業的指導幫助,這既是由他們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所決定的,也是由他們所處的環境因素決定的。另外學生關心的情緒調節、耐挫力抗壓力的提升以及適應大學生活的問題也應當引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足夠重視。
由表3調查結果顯示,經過一個學期有側重點的教學之后,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期待基本實現,關于認知自我和認知他人兩方面的內容前后調查結果基本一致,未來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出努力的是關于“耐挫力抗壓力提升”這方面的知識補充。
4.學生的收獲
調查數據顯示,通過一個學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90.1%的學生認為“很有收獲”或“比較有收獲”;只有9.9%的學生認為基本沒什么收獲。82.9%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心理更加健康;16.7%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沒什么變化;0.4%的人認為自己的心理更不健康。
這一調查結果顯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不只很有必要,而且已基本達到教學目標,學生接受度較高,認為該課程的學習確實給自己帶來了一定的好的改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0.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心理更不健康,這類學生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教師應該給予其足夠的重視,是日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點對象;還有16.7%的被調查者是日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三、相關啟示與思考
1.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在高職生群體中的啟示與思考
通過此次調查數據分析,不難看出學生更喜歡輕松的、生動的、與其每天見聞感受更接近的課堂互動、案例、視頻等,因此任課教師在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時要格外注意這一點,即如何體現課堂的靈活性、直觀性、實效性、情感性很重要;另外,這樣的教學氛圍要在形式上體現出來其實并不難,難的是如何與教學內容恰到好處地結合起來,將理論生動化、情感細致化、內容生活化。
2.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在高職生群體中的啟示與思考
如果說合理的教學方法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骨架,那么教學熱菀歡ㄊ欽餉趴緯痰難肉之軀,要想找到適合高職生心理發展規律的教學內容,發現他們真實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困惑和障礙,既要從全局考慮,也要兼顧個別和重點,這對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個人綜合素質有很高的要求。
3.關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下一步努力方向的啟示與思考
(1)開發和深挖更多具有心理學特色的教學方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同時不可丟失專業性。
(2)教學內容要更貼近學生,既要滿足學生的現實所需,又不可偏廢對未來的指導性。
(3)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考核體系。
參考文獻:
【關鍵詞】 生物教學 心理健康 教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72(2013)09-023-02
教育部2012年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學校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始終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全體教師都應自覺地在各學科教學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將適合學生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有機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睋耍P者結合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就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
1. 心理健康的概念
廣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它以促進人們自我心理調節、發展更大的心理效能為目標,使人們適應社會生活,有效地為社會和人類做出貢獻。狹義的心理健康,是指人們的基本心理活動過程內容的完整、協調一致,主要目的在于預防心理障礙或問題行為的發生。
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表現為智力正常、情緒適中、意志健全、人格統一、人際關系和諧、與社會協調一致及心理特點要與年齡特征相符合等幾個方面。
2. 心理健康教育的涵義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及相關學科的理論與技術,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活動、學科滲透、心理咨詢等多種途徑和方法,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和心理機能健康發展的一類教育活動。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使學生在學習成長發展智育的同時,能不斷提高自身耐挫能力、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刻保持樂觀和積極進取的心境,最終能很好的適應社會。
二、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人們對自己的健康越來越關注?,F代對健康的理解應該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對社會適應的同步提升,是身心統一循序漸進發展的過程。高中生正處在生理、心理急劇發展和變化的時期,他們很容易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諸多心理問題,進而產生對社會和環境的不適應,甚至出現危害自己或他人的過激行為。據對上海六所學校初高中畢業班學生的問卷調查顯示:44.08%的學生覺得學習壓力大,曾有過自殺念頭的學生高達42.75%。據報導,我國每年自殺人數達28.7萬,自殺已成為青少年學生的頭號死因。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高中生物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理想學科之一。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突出了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強調珍愛生命,確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建議中也提出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要保護好學生的自信心。生物學科的研究對象也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密切相關。生物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教材中的許多知識點中蘊藏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F行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無論是編排還是教學內容設計上都滲透了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
四、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
1. 認識生命,珍愛生命
面對陸續報道的中學生跳樓事件,筆者認為,不管事情的原委怎樣,生命的凋零在家人和親友心中是永遠抹不掉的痛楚。不管人生處于什么境地,保護生命都是永恒的話題。針對學生漠視生命的現象,筆者充分挖掘教材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堅強和寶貴,從而珍惜生命,保護生命。
例如,在學習必修2《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時,為了讓學生直觀認識生命的寶貴,筆者在教學中播放了一段生命孕育過程的視頻。視頻從進入產道開始,到經艱難跋涉到達輸卵管前端、在這兒與卵結合完成受精作用,接下來是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胚胎的發育及分娩過程。在學生感嘆生命神奇締造的同時,筆者進行教育滲透:我們在座的每個人都來之不易。為了孕育一個你,幾億個參加了爭奪一個卵細胞的角逐,能靠近卵子的僅約百個,但卻只有活力最強的那個能穿越卵子外殼與卵子結合,最終形成一個未來發育成你的受精卵。接下來,胚胎母親子宮內的發育也充滿了艱辛,稍不留神,你就會夭折或成為怪胎。母親十個月的艱辛懷胎,終于迎來一朝分娩,在母親難于言語的痛苦中,你帶著勝利者的啼哭,降臨到了這個世界。這一路走來,生命的形成是多么的艱辛和不易,生命的延續又是那么的頑強!
又如,學習必修2《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段》時,筆者引導學生關注生命的獨特性,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生命的寶貴。我們人和人之間99.9%以上的基因是相同的,不超過千分之一的基因差異使得我們在外貌、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出現了不同,最終造就了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擁有了獨特的個性和特質。生命世界因我們獨特的存在才變得如此豐富多彩,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輕易從世界上消失。
所以不管現在個人的境況怎樣,我們都應為自己有幸成為生命競賽的唯一優勝者和獨特的生存者而驕傲。生命屬于每個人只有一次,無論什么情況下,我們都要牢記:請不要輕易結束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2. 正視逆境,積極進取
進入高中階段,每個學生都想成為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由于各種原因,有些學生發現自己并不是“佼佼者”,從而自卑、苦惱、不合群,影響正常的學習。這時,在學習生物科學史時,滲透正視逆境,積極進取的相關內容,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引導他們樂觀面對挑戰。
例如學習必修1《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一節時,筆者挖掘有關巴斯德的相關信息,對學生進行耐挫能力提高的滲透。巴斯德通過反復研究提出了細菌致病理論,但法國醫學會的老資格醫生們一點都不相信,反而搖頭大笑,堅持自己的陳舊觀點。面對醫學界的頑固反對,巴斯德沒有泄氣,繼續宣傳他的細菌致病學說,終于取得了年輕醫生的認可,并將之用于醫療實踐。又如學習必修2中《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時,筆者告訴學生:孟德爾花了8年的時間才揭示了遺傳的兩個基本規律,期間,他經歷了很多次的失敗,但他并沒有放棄研究,而是繼續實驗和總結經驗,最終取得了成功。
通過滲透,引導學生認識到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普通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不會一帆風順。面對困境和挫折時,我們不能灰心喪氣,而應像科學家那樣堅持不懈,并總結經驗教訓、勇于實踐。從而讓學生確立這樣的信念:挫折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刻苦勤奮,改進方法,學習成績肯定能持續提高。
3. 適應環境,奉獻社會
現在不少青少年的生活比較安逸,學習上缺乏斗志。他們信奉個人的自由,缺少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很多人只知索取和貪圖享受,當家庭和社會無法滿足其需求時,他們往往仇視父母、危害社會,做出各種不理智的行為。筆者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幫助學生認清自己與家庭、社會的依存關系,引導他們調整心理、適應環境、服務社會。
中學生物的新課程中充滿了適應性思想。地球上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是與周圍環境相適應的。即使是最惡劣的自然環境,也有生物的存在。這是生物與環境共同進化的結果。學習必修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內容時,就是適應性教育的很好的切入點。自然界的生物進化歷程,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結果。挫折和逆境無處不在,它可以推動生物的進化,同樣也可以促使個體的成長。當環境改變時,我們人也要適當改變自己來適應環境。我們人適應社會如同生物適應環境一樣是客觀的、不容改變的事實。
人是社會的一員,在適應社會、向社會索取的同時,還需奉獻社會。這好比組成生物體的細胞,在保持自己相對獨立的同時,還需與其他細胞通力合作,為整體生命的正常運作貢獻自己的力量。筆者引導學生明白:現在在學校努力學習知識,提升技能,發展能力,內化情感,就是為了將來更好地融入社會,適應工作崗位,為家庭和國家服務。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教師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和諧發展的同時,必將促使自己個人魅力的提升,業務水平的提高和專業化的發展,從而實現新課改提出的師生一起成長,共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繼華,胡慶云.現代青年倫理學[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