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3 17:58:14
序論:在您撰寫財務部實習心得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既體現了中國移動獨有的特質,又闡釋了中國移動歷來的信仰?!罢潞裆?臻于至善”就是要求我們以人為本打造以“正身之德”承擔責任的團隊,就是要求我們成為以“厚民之生”兼濟天下、承擔社會責任的優秀企業公民,就是要求我們培養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氣質,鍛造勇于挑戰自我,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
“折舊歲月,增值人生”
這是財務部會計核算室的口號. 從好奇到認知,再從認知到感悟.每天,我都快樂地享受著各位同事給我帶來的那份進步的欣喜。我在財務部實習的過程中,一些看似平凡、不經意的小事,都被這種巧妙精神注入了另一種新的詮釋:具備掃一屋的能力,才能培養起掃天下的雄心與壯志,量的累積才會孕育出質的飛躍。雖然在飛躍的過程中歲月不知不覺地流逝,但是,在歲月流逝的縫隙中人生卻已悄然升華.
“先做人,再做事”
在我們剛剛離開純真的校園參加工作時,我們要思索:自己到底要做個怎樣的人?我覺得,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我們需要謹慎的做自己,從德從禮,然后再做事,讓自己、給領導、給同事、給所有人都留下一個好印象。萬事德以先,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
“活到老,學到老”
實習的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偷師學藝的過程,因為作為新員工,不可能有太多實質性的工作交給我們來做,老員工多半人都有一大堆自己的工作,也沒有太多空閑來教我們,因此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學會自己去看去揣摩,通過觀察別人來自己學習。
論文關鍵詞:財務管理 高校 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對稱廣泛存在于社會經濟活動中,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在其生存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種種會計信息不對稱現象,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降低了管理效率,甚至影響決策的正確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高校教育功能的發揮。本文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分析了高校會計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形式、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高校會計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形式
(一)高校與外部各相關部門的信息不對稱
1.教育財政投入、建設經費投入與使用的信息不對稱。從高校的教育財政投入與建設經費投入情況來看,由于高校隸屬于不同的行政部門,其財政投入經費也來源于多種渠道。一般來講,高校的教育與建設經費大多來自于國家或省市各個教育管理部門的財政投入,各個管理部門多是從宏觀角度對高校進行管理和監控,而對高校建設與教育具體信息缺乏足夠的了解,尤其是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速,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對高校的招生規模、專業設置及其擴建經費需求等缺乏細致調查與信息跟蹤,對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硬件設施投入也缺乏足夠的了解。而高校對自身的財務投入與使用擁有詳細的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校財務活動的隨意性和財務管理的混亂,資金投入與使用情況沒有一一對接,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不對稱。
2.科研經費的投入與使用的信息不對稱。從高??蒲薪涃M的投入與使用狀況來看,近年來,國家和相關部門加大了對高??蒲薪涃M的投入力度,但在對科研項目申請、管理和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管方面卻存在嚴重問題。科研項目申請中,學術等級思想嚴重,一些有學術頭銜的,在科研項目申請中處于強勢地位;個別主管部門在科研經費的申請和管理上還存在門戶之見,優先照顧本系統內的高校和申請者。在科研項目的管理上,重立項輕結果;科研人員申請項目時,認真填寫各種需要的申請資料,而一旦經費申請到手,便轉給自己指導的研究生們操作,或從別處引用他人的成果。在科研經費使用上,存在大量浪費和挪用情況,一些單位科研經費中直接用于課題研究支出的不到四成,其他的都被用作管理費用、人員經費、差旅費等,甚至科研人員個人的手機電話費、交通費、餐飲招待費、私家車保險費和維修費也從中列支。個別高校甚至將科研經費用于償還學校外債。
(二)高校內部的信息不對稱
高校財務管理部門是財務流動最集中的部門,承擔著財務信息服務與監督的雙重角色,在高校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推進,高校財務管理部門的服務能力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高校財務主體與其他相關利益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情況的存在,已嚴重影響了各相關利益主體信息的溝通,利益的權衡,以及和諧財務關系的創建。高校內部信息不對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1.財務管理部門與校級領導部門的財務信息溝通不暢,缺乏有機的資金調配和全面的監管體系。一般而言,校級領導部門擁有的經濟運行與財務管理信息通常更宏觀、具有全局性。而財務部門擁有的經濟運行與財務管理信息則明顯比校級領導部門擁有的更細致、更完整、更準確。因此校級領導部門的相關指令勢必會對財務部門的正常運轉產生影響。
2.財務管理部門與各二級行政管理單位缺乏有效的財務溝通與信息互動。雖然各二級行政單位都是在學校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但是各部門的財務預算與使用均立足于本部門的利益和規劃,缺少了財務管理部門的協調與統籌,導致各部門之間的財務信息難以溝通,資金投入與使用不當。財務管理部門在制定和執行各項財務計劃時,不可避免要與各二級行政管理單位產生一定的沖突,形成博弈,勢必造成經費流失和浪費。
3.財務管理部門與廣大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財務溝通。高校財務管理部門是與廣大師生利益密切相關的部門,在高校內部的財務活動及其財務關系中,廣大師生由于缺乏了對相關財務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不熟練財務流程和操作,不了解學校的財務信息,無法實施財務監督與合理使用經費。但財務部門又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財經法規和學校財務規章制度,勢必會使教職工在辦理相關業務時產生一些個人損失,大大降低了辦事效率,部分教職工將相當部分精力花費在辦理報賬等業務上,從而影響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二、高校會計信息不對稱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財務管理中的宏觀政策和微觀實踐的沖突
從各級行政管理部門來說,政府與高校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高校的生存與發展依附于主管部門資金投入。通常,高校主管部門對各管理對象發展內部信息有一定的掌控與了解,但在統一的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卻缺乏微觀細致的信息規劃。作為被管理者——高校又必須要遵照管理部門各種政策,不管是否科學合理,進而導致資金投入方與使用方,需求與被需求關系失衡,為了能夠申請更多的經費,一些高校不惜盲目的擴張建設、擴大招生規模,進而導致高校建設同質化的傾向,資源嚴重浪費等。如高??蒲薪涃M項目申請與經費使用,就出現資源嚴重不平衡,科研產出效率低的狀況。
(二)高校內部部門之間的利益博弈導致財務管理中不對稱現象放大
高校內部各部門之間由于缺乏了長遠規劃與統籌合理安排,各部門在資金使用上仍立足小團體,本位主義嚴重,進而影響了各項經費配置無法滿足教學科研的實際需求。通常財務管理人員偏重于會計核算及財務分析,無法對學校里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濟運行的各方面都熟悉精通。這樣財務部門制定的預算方案通常無法完全滿足相關職能部門的要求,同時相關部門在使用經費時,沒有系統的計劃和方案,導致經費的嚴重超支,從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
(三)高校財務信息宣傳不力,導致不對稱現象長期存在
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僅局限于高校領導層或相關財務利益者,缺失了廣大師生參與財務信息的群策群力。廣大教職員工應該知道的信息包括每個月的工資、津貼、公積金、會費、個人所得稅情況等;學校的預算收入與正常經費支出、學校科研經費支出與結余情況等。這些信息普通教職員工由于通常不能及時了解,所以導致他們無法對學校的財務情況進行監督和建議。
三、解決高校信息不對稱的策略
(一)強化高等教育主管部門的宏觀調控與充分發揮微觀監督職能并舉
對高校的經費投入與管理要立足于各高校的招生規模、專業建設等現狀,充分論證發展規劃需求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再遵循各種管理政策合理投入,并加強對經費使用效果的論證與監管。進一步增強項目規劃、經費投入與使用、經費監督等各個環節的信息交流意識,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影響。
(二)完善高校內部各部門經費規劃與使用的調控機制
高校的財務管理活動與信息傳遞和交流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增強信息溝通、交流的意識,采取切實措施,降低、限制其不利影響。需要采取相關的教育和培訓措施提高管理人員和財務管理主體的專業勝任能力以及獲取相關財務管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加強高校內部財務信息的溝通,健全內部調控體制,從不同的角度、路徑收集基金需求與使用信息,合理地整合并建立完善科學的財務管理與監督制度。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學校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對學校各級部門層次的信息傳遞與溝通實施獨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管理建議與措施,督促整改,以減少財務管理信息的不對稱風險。
(三)分別對不同的財務主體普及財務知識
由于不同的財務利益主體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所處的地位與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普及財務知識需要建立層級體系,如,對具有審批權的人員,包括學校領導,二級行政單位的經費負責人,科研項目負責人,財務部門負責人,應普及各種財經管理制度,經費使用管理規定,各種經費使用文件等,以使財務經費審批人對各項經費的使用范圍及用途有著明確的認識;對二級財務核算人員應熟知學校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常規性的財務管理操作流程等,以使二級財務核算人員能夠承擔日常業務報銷和業務辦理手續以及財務信息溝通交流工作;而對于一般的教師和學生也必須要了解相關的經費管理文件與經費報銷與審批流程,以方便他們維護自己財務利用,監督學校的財務使用等。
(四)利用網絡平臺互動相關財務信息
論文關鍵詞:財務管理 高校 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各類人員對有關信息的了解是有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往往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貧乏的人員,則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對稱廣泛存在于社會經濟活動中,高校也不例外。高校在其生存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種種會計信息不對稱現象,造成了資源的浪費、降低了管理效率,甚至影響決策的正確性,這在很大程度上妨礙了高校教育功能的發揮。本文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分析了高校會計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形式、形成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一、高校會計信息不對稱的表現形式
(一)高校與外部各相關部門的信息不對稱
1.教育財政投入、建設經費投入與使用的信息不對稱。從高校的教育財政投入與建設經費投入情況來看,由于高校隸屬于不同的行政部門,其財政投入經費也來源于多種渠道。一般來講,高校的教育與建設經費大多來自于國家或省市各個教育管理部門的財政投入,各個管理部門多是從宏觀角度對高校進行管理和監控,而對高校建設與教育具體信息缺乏足夠的了解,尤其是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速,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對高校的招生規模、專業設置及其擴建經費需求等缺乏細致調查與信息跟蹤,對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硬件設施投入也缺乏足夠的了解。而高校對自身的財務投入與使用擁有詳細的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高校財務活動的隨意性和財務管理的混亂,資金投入與使用情況沒有一一對接,經費投入與使用信息不對稱。
2.科研經費的投入與使用的信息不對稱。從高??蒲薪涃M的投入與使用狀況來看,近年來,國家和相關部門加大了對高校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但在對科研項目申請、管理和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管方面卻存在嚴重問題。科研項目申請中,學術等級思想嚴重,一些有學術頭銜的,在科研項目申請中處于強勢地位;個別主管部門在科研經費的申請和管理上還存在門戶之見,優先照顧本系統內的高校和申請者。在科研項目的管理上,重立項輕結果;科研人員申請項目時,認真填寫各種需要的申請資料,而一旦經費申請到手,便轉給自己指導的研究生們操作,或從別處引用他人的成果。在科研經費使用上,存在大量浪費和挪用情況,一些單位科研經費中直接用于課題研究支出的不到四成,其他的都被用作管理費用、人員經費、差旅費等,甚至科研人員個人的手機電話費、交通費、餐飲招待費、私家車保險費和維修費也從中列支。個別高校甚至將科研經費用于償還學校外債。
(二)高校內部的信息不對稱
高校財務管理部門是財務流動最集中的部門,承擔著財務信息服務與監督的雙重角色,在高校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推進,高校財務管理部門的服務能力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高校財務主體與其他相關利益主體之間信息不對稱情況的存在,已嚴重影響了各相關利益主體信息的溝通,利益的權衡,以及和諧財務關系的創建。高校內部信息不對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
1.財務管理部門與校級領導部門的財務信息溝通不暢,缺乏有機的資金調配和全面的監管體系。一般而言,校級領導部門擁有的經濟運行與財務管理信息通常更宏觀、具有全局性。而財務部門擁有的經濟運行與財務管理信息則明顯比校級領導部門擁有的更細致、更完整、更準確。因此校級領導部門的相關指令勢必會對財務部門的正常運轉產生影響。
2.財務管理部門與各二級行政管理單位缺乏有效的財務溝通與信息互動。雖然各二級行政單位都是在學校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但是各部門的財務預算與使用均立足于本部門的利益和規劃,缺少了財務管理部門的協調與統籌,導致各部門之間的財務信息難以溝通,資金投入與使用不當。財務管理部門在制定和執行各項財務計劃時,不可避免要與各二級行政管理單位產生一定的沖突,形成博弈,勢必造成經費流失和浪費。
3.財務管理部門與廣大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財務溝通。高校財務管理部門是與廣大師生利益密切相關的部門,在高校內部的財務活動及其財務關系中,廣大師生由于缺乏了對相關財務知識的了解和掌握,不熟練財務流程和操作,不了解學校的財務信息,無法實施財務監督與合理使用經費。但財務部門又必須嚴格執行國家財經法規和學校財務規章制度,勢必會使教職工在辦理相關業務時產生一些個人損失,大大降低了辦事效率,部分教職工將相當部分精力花費在辦理報賬等業務上,從而影響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正常進行。 二、高校會計信息不對稱的成因分析
(一)高校財務管理中的宏觀政策和微觀實踐的沖突
從各級行政管理部門來說,政府與高校是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高校的生存與發展依附于主管部門資金投入。通常,高校主管部門對各管理對象發展內部信息有一定的掌控與了解,但在統一的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卻缺乏微觀細致的信息規劃。作為被管理者——高校又必須要遵照管理部門各種政策,不管是否科學合理,進而導致資金投入方與使用方,需求與被需求關系失衡,為了能夠申請更多的經費,一些高校不惜盲目的擴張建設、擴大招生規模,進而導致高校建設同質化的傾向,資源嚴重浪費等。如高??蒲薪涃M項目申請與經費使用,就出現資源嚴重不平衡,科研產出效率低的狀況。
(二)高校內部部門之間的利益博弈導致財務管理中不對稱現象放大
高校內部各部門之間由于缺乏了長遠規劃與統籌合理安排,各部門在資金使用上仍立足小團體,本位主義嚴重,進而影響了各項經費配置無法滿足教學科研的實際需求。通常財務管理人員偏重于會計核算及財務分析,無法對學校里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和經濟運行的各方面都熟悉精通。這樣財務部門制定的預算方案通常無法完全滿足相關職能部門的要求,同時相關部門在使用經費時,沒有系統的計劃和方案,導致經費的嚴重超支,從而影響了正常的教學科研工作。
(三)高校財務信息宣傳不力,導致不對稱現象長期存在
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僅局限于高校領導層或相關財務利益者,缺失了廣大師生參與財務信息的群策群力。廣大教職員工應該知道的信息包括每個月的工資、津貼、公積金、會費、個人所得稅情況等;學校的預算收入與正常經費支出、學??蒲薪涃M支出與結余情況等。這些信息普通教職員工由于通常不能及時了解,所以導致他們無法對學校的財務情況進行監督和建議。
三、解決高校信息不對稱的策略
(一)強化高等教育主管部門的宏觀調控與充分發揮微觀監督職能并舉
對高校的經費投入與管理要立足于各高校的招生規模、專業建設等現狀,充分論證發展規劃需求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再遵循各種管理政策合理投入,并加強對經費使用效果的論證與監管。進一步增強項目規劃、經費投入與使用、經費監督等各個環節的信息交流意識,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影響。
(二)完善高校內部各部門經費規劃與使用的調控機制
高校的財務管理活動與信息傳遞和交流密不可分,因此需要增強信息溝通、交流的意識,采取切實措施,降低、限制其不利影響。需要采取相關的教育和培訓措施提高管理人員和財務管理主體的專業勝任能力以及獲取相關財務管理信息的能力。通過加強高校內部財務信息的溝通,健全內部調控體制,從不同的角度、路徑收集基金需求與使用信息,合理地整合并建立完善科學的財務管理與監督制度。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學校內部控制中的作用,對學校各級部門層次的信息傳遞與溝通實施獨立的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管理建議與措施,督促整改,以減少財務管理信息的不對稱風險。
(三)分別對不同的財務主體普及財務知識
由于不同的財務利益主體在財務管理過程中所處的地位與扮演的角色不同,所以普及財務知識需要建立層級體系,如,對具有審批權的人員,包括學校領導,二級行政單位的經費負責人,科研項目負責人,財務部門負責人,應普及各種財經管理制度,經費使用管理規定,各種經費使用文件等,以使財務經費審批人對各項經費的使用范圍及用途有著明確的認識;對二級財務核算人員應熟知學校各項財務管理制度,常規性的財務管理操作流程等,以使二級財務核算人員能夠承擔日常業務報銷和業務辦理手續以及財務信息溝通交流工作;而對于一般的教師和學生也必須要了解相關的經費管理文件與經費報銷與審批流程,以方便他們維護自己財務利用,監督學校的財務使用等。
(四)利用網絡平臺互動相關財務信息
一、信息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中內部控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主要包括環境控制、經營控制、決策控制、會計控制、預算控制及內部審計等內容,其中會計控制能夠對企業資金來源及運用進行有效控制,屬于財務管理的基本職能和重要環節。根據實際工作經驗,認為在信息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財務從業人員自身水平有限,會計內部控制不到位
隨著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小企業蓬勃興起,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財務從業人員的需求。但是,現階段我國多數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知識與技術操作能力偏下,且良莠不齊,制約了內部控制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國多數企業普遍存在會計內部控制不到位的現象,主要原因是企業對內部控制工作重要性認識不足,且對內控知識無正確認識和了解,使使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并出現嚴重的財務問題。
2.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相應監督約束機制
針對我國現階段而言,仍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未能很好的把會計內部控制工作在所有業務流程中覆蓋,很多企業出納、會計和資產管理通常由一個人負責,且無會計內部控制制度,使記賬、對賬以及款項支取出現混亂。同時,針對重要票據領用,也未能形成嚴格管理和約束機制,不能做到定期對資產進行盤點,各部門間辦理事項缺乏調撥手續。很多企業仍然沿用傳統工作方式,且經驗主義嚴重。另外,缺乏民主監督,社會大眾對企業經營、管理行為約束、監督作用較小,導致內控制度流于表面,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屢禁不止。
3.機遇與挑戰并存,信息化應用程度有待加強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企業經營管理逐漸與信息技術特點相互交融,在這個過程中,信息技術多元化使得企業管理運行機制發生根本性變化。傳統內部控制方法不能滿足新時期企業發展需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但是,現階段企業在信息時展趨勢下,無法及時對自身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做出完善和調整。這種現狀勢必導致企業經營管理重要數據存在安全隱患。
二、完善信息時代下企業財務管理中內部控制的策略
在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推動下,企業財務內部控制工作逐漸趨于靈活與方便。但是,新技術的廣泛應用也使得企業內部控制運行環境更加復雜??梢哉f,信息時代下,完善企業財務管理中內控體系建設工作機遇和挑戰并存。在當前信息時代的環境中,企業財務管理內控的完善構建應當以內控制度的健全性作為構建重點。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企業的內控制度的制定難免會有一定漏洞與不足,而這些因素也制約著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無法及時對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不良問題及時處理?;诖祟惽闆r,企業財務管理的內控體系需充分結合信息技術,不斷完善信息系統對于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各類數據的收集與分析工作,并利用信息傳遞系統,使信息能夠及時實現企業內部的資源共享。此外信息系統還可對內控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原因,并根據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的改善措施,使財務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優化,有效提升企業價值。
1.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增強會計內部控制意識
財務從業人員是企業開展會計內部控制的重要影響因素,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至關重要。定期對相關人員開展培訓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掌握對會計工作相關理論,強化會計工作實踐技能。注重對從業人員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普及,使其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與能力。同時要提升其道德品質,使會計人員能夠嚴格遵照會計法進行工作。全面提高會計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使其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術能力、法律意識及職業道德操守。做好企業內部控制工作,應提高對內部控制制度的認識,形成良好內部控制意識。提高思想認識,嚴格要求企業財務管理負責人,在企業內部實行經濟責任制,從根本上轉變內部控制制度落后觀念。
2.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大內控監督力度
良好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能夠保證企業會計內部控制工作有序開展,應結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和需要,對當前市場競爭環境進行預測,以此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內部控制制度。明確財務管理崗位職責,使各項內部控制工作有制度保障,且具備參考標準和依據。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每個部門之間的溝通,進而提高財務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企業內部控制屬于動態化過程,需要特定監督體制來保證其順利實施。企業運行過程中,應對業務流程進行全面分析,將會計監督劃分為兩個部分,即預算監督和執行監督。針對預算編制環節,應嚴格遵照法律,對內控質量、效果予以嚴格監管。加大檢查力度和懲處力度,一旦出現違規操作行為,應嚴厲查處,做到違章必究。
3.圍繞財務管理目標,創新內部控制體系,夯實財務管理工作
財務管理目標是指對企業財務行為進行管理,是信息時代下企業財務活動是否正確、科學而確定的控制標準,也是對市場財務經濟環境變化的總體反映。財務管理目標可以對財務內部控制管理、運行產生約束作用,并對企業未來發展提供指導方向。因此,制定財務管理目標應遵循科學、合理原則,并對對企業經濟財務行為和內部控制進行優化,促進財務管理良性循環。例如,對企業資產狀況和會計信息質量進行監督,并在開展財務管理時做好基礎會計工作。同時,可通過定期專業培訓提高內部控制人員會計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及專業操作技能。推行信息公開制度,確保企業財務核算真實準確。
4.完善企業信息系統,保證財務信息安全性
為保證企業各項經濟活動順利開展,保證會計信息準確性和資金流通的安全性,進一步防止糾紛發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創新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內控制度的建立需要根據企業實際發展情況而定,是企業經濟管理行為的需要。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到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能夠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整體提升,但不能忽視由其帶來的經營風險問題。實際上,多數企業在開展財務管理時,均不可避免會出現經營管理數據能夠在局域網網絡或互聯網網絡中查詢得到的現象。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安全管理,確保企業關鍵數據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例如,企業應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財務系統專門用戶,制定有效口令,規定準入許可制度。將風險防范放在首位,突出內部控制和管理的作用,進一步降低企業財務風險。
摘 要 近些年,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沿用以往由計劃經濟體制所生成的經營方式、管理模式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體制改革的需要,不利于企業的生存、發展。在信息技術時代的背景下,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亟待改革,推進系信息化建設,提高各項管控工作的效率、質量,才能進一步提升其市場競爭力。本文就信息時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作簡要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 信息時代 企業經營 財務管理 內部控制
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其主要是在經營、生產的過程中針對內部各個部門所形成的一種約束性標準、規范、組織形式、權責分配機制,直接作用于企業經營管理的加強、經濟效益的提高。雖然不同企業自行建立的內控制度有所區別,但其根本目標在于明確財務管理的標準及內容、規范財會人員的業務操作與個人行為,以此保證企業資產的完整、安全,提高企業經營各項財務數據、信息、材料的準確性、真實性?,F代企業應用電子計算機技術與網絡信息系統實施財務管理、內部控制,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各財務活動的實際情況,提高信息傳輸、意見回饋、指令下達的速度,有利于問題的處理、風險的防范與應對,保證企業的良性運作、資源的有效使用。然而,受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一些企業的高層領導、財務人員普遍存在管理意識不足、思想落后、方法陳舊等現象,不僅無法有效落實內控制度,同時也難以發揮信息化管理的應有作用。以下,本文就信息化時代對企業的影響與問題進行分析,同時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信息化時代對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影響
在信息化時代,企業的財務管理應用電子計算機技術與網絡信息系統,雖然為內部控制制度的落實帶來了方便,但也為內部控制活動創造了全新的復雜環境,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逐步推廣與應用,企業需要防范的風險隱患也相應增多。然而,在企業的經營發展、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等工作中,大量的財會應用軟件、管理系統、監控系統的應用大幅提高了各項活動的效率、質量,有助于企業及時了解、掌握其內部運作情況與市場環境信息,而會計電算化操作更是提高了成本核算等財會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由此可以看出,現代企業信息化建設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影響,企業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業務需要、管控目標,正確處理、協調好經營方式、管理模式與信息技術的關系,充分發揮信息網絡系統與電子計算機的應有作用。此外,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對于財會人員、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結構與業務操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目前我國部分企業的財務人員并不具備電算化操作能力,更無法合理使用各種應用軟件,以至于信息化建設流于形式,不利于企業的改革、發展。
二、現代企業信息化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財務管理缺乏完整、有效的約束機制
現在企業在應用信息化技術實施財務管理的過程中,雖然提高了會計處理、內部控制等工作的效率,但也增加了一定的決策、財務、經營風險,例如:現代企業在進行經營籌資時,不僅需要針對可能發生的投資風險、存貸風險進行全面、仔細的預測,同時還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而一些企業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影響下沒能建立合理、完善的監管體系,以至于風險失控。此外,作為信息化技術的使用者,一些財會人員、管理人員的職業素養較差、操作水平較低,沒能有效使用監控設備與計算機系統,從而難以形成強有力的監督機制,以至于內部控制不到位,引發會計信息失真、失準現象。近些年,隨著電子計算機與信息網絡系統的普及應用,在企業實施信息化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過程中,由于對各項業務活動、管控工作缺乏監督,導致違規、違法的行為與操作越發高明、嚴密,甚至能夠篡改計算機數據,嚴重損害了企業的經濟利益。
(二)企業的產權理論與財務管理制度不相適應
目前,我國一些企業財務管理部門的管理層次和結構相對來說缺乏靈敏、高效、快速的特點,財務管理人員的觀念跟不上時代的潮流,理財知識和手段受到限制,掌握科學技術信息的主動性不夠。另外,現存部分企業仍舊過于重視有形資產的作用,而忽略了無形資產的價值,已然是通過擴大生產規模等傳統、陳舊的方法提高經濟效益,而這種老舊的財務管理理論與思維模式已無法滿足信息時代的經濟發展需要。加上企業的產權對企業經濟行為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在部分企業中,現有的產權理論和制度依舊停留在“兩權論”即“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上,維護的是業主產權論”,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信息時代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因此對企業的財務管理也造成較大風險。
(三)現代企業復合型人才的短缺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我國財會人員的需求量逐年遞增,供不應求的市場趨勢,造成許多企業的職員招聘沒能嚴格審核其有關資質,從而無法保證財會人員的職業素養與業務能力。在長期的經營、發展中,我國許多企業并未設立完整、系統的教育培訓機制,使得財會人員、管理人員的業務操作技巧停留在同一水平,以至于無法適應企業的信息化建設,難以正確使用電算系統等各類應用軟件,削弱了信息化管理的應有效果。
三、加強企業信息化財務管理的具體措施
(一)提高信息系統的安全性
現代企業在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實施財務管理的同時,也增加了一定的經營風險。在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中,各項財務數據、信息、材料可以在局域網中查看,甚至可以通過互聯網的連接來獲取。對此,企業應升級管理系統,增設密鑰、輸入口令、身份驗證等安全關卡,采用專機專人使用的方式,以保證企業信息、數據的安全使用。
(二)組建內部審計機構
為保證各項財會處理活動、財務管控活動的規范性,企業應組建獨立于各部門的內部審計機構,對所有部門的業務活動、管理工作采取實時監控、定期評價、不定期檢查。內部審計部門,不僅能夠監督財務管理、內控制度落實情況、執行效果,同時能檢驗、核對各項財會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通過對各項業務活動、管控工作的監督,規范在崗人員的行為、操作,保證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
(三)加強現代化人才的建設
現代企業的信息化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其在崗人員不僅需要具備財會專業的知識與技巧,同時還要對管理、計算機專業的知識與操作技術有所了解。企業應定期組織員工進行系統的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在崗人員的業務水平。在財務管理的內部控制工作中,應同步實行崗位輪換制、績效考核制、競爭機制、責任機制,以此充分調動在崗人員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責任心,提高管控活動的效率與質量,保證信息化技術的有效使用。
(四)不斷改進、完善內控制度
在信息時代下,對于企業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存于的漏洞與不足,應綜合考慮企業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內部運作情況,結合企業的信息化程度與市場經濟環境,及時加以糾正、改進并完善,充分利用電子計算機與信息網絡系統,實時了解內控制度的落實情況、執行效果并進行分析、總結、評價,制定合理、完善的整改方案與措施,保證財務管理、內部控制的效率與質量,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技術的迅速開展,給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也給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開展設置了復雜的環境,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作為企業內部管理的手段、方法,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企業的管理者要轉變觀念,切實看到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長遠發展的意義,要主動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使得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切實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蒙文翰,曾繁榮.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探析.會計之友(上旬刊).2010(03).
[2]鄧敏.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問題及對策研究.現代商貿工業.2010(04).
[3]郭明明.企業內部控制評價問題與對策探討.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0(02).
[4]李春榮.論電算化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控制.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02).
20世紀80年代以來,為了擺脫嚴重的財政困境,新西蘭公共部門一直極度重視提升績效,由原來只注重投入控制轉變為關注產出績效,由此確立的新公共管理框架也強調更明確的目標及責任劃分、更大的管理自由度以及對結果的受托責任,并且需要利益相關者信任的良好的績效衡量機制(Treasury,2005)。為此在財務報告方面,新西蘭的有關法律規定,作為報告主體的所有公共部門應當遵循由獨立的準則制定者審批的公認會計準則(GAAP),使用應計制基礎編制財務預測和報告,并由獨立審計人員對年度財務報告進行審計。目前,新西蘭已成為應計制政府財務信息披露最廣泛的國家之一(Piana and Tones,2003)。盡管難以獲得充分體現應計制改革成果的確鑿證據(Pallot,2001),也無法確定應計制會計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程度(Champoux,2006).但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對公共部門會計和財務報告進行應計制基礎改革的國家,新西蘭的改革模式和經驗已引起了廣泛關注,對其他西方國家的改革實踐也產生了極大的示范效應。
二、新西蘭公共部門財務報告改革的特征
(一)新公共管理框架下的財務報告改革 研究表明,新西蘭應計制基礎的公共部門財務報告是被作為廣泛的公共管理框架的副產品引入的,目的是為實現管理控制和計量政府主體績效而提供相關的管理決策信息(Lye,Perera and Rahman,2005)。這表明,新西蘭采用應計制基礎財務報告的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Carlin,2003),因而將其置于以提升績效為目的的公共部門管理變革的大環境中去理解能夠獲得更清晰的認識。
在新公共管理框架下,新西蘭公共部門以基于購買權和所有權的契約易取代了基于官僚制結構的等級權力關系。首先,作為新西蘭政府法人代表的內閣,一般負責確定其政策結果的優先次序以及希望購買何種產出,并原則性地提出部門執行長官的績效要求,而內閣大臣則具體實施從議會獲取撥款以購買各部門或其他供應商生產的產出。從購買產出的角度講,內閣大臣實際上與部門執行長官簽訂了供應服務的購買權契約,部門執行長官則按照契約要求提供這些服務以及享有必要的管理決策權力。充當顧客的內閣大臣們需要相關的財務信息,以評價各部門是否按照契約或預期提供了公共服務,并將其做為訂立新一輪購買權契約的重要依據。其次,從所有權契約角度看,內閣是各部門的直接所有者和委托人,發揮著治理委員會的作用,而作為受托人的各部門執行長官負有獲得預期的投資收益、保全資本、確保財務彈性等方面的責任。
購買權和所有權這兩種契約關系對包括政府整體和各部門在內的公共部門財務報告產生了重大影響(Simpkins,1998)。I-FAC(1994)認為,由于區別購買權和所有權契約,明確界定產出及其所耗費資源的完全應計制基礎會計和財務報告都是必不可少的:購買權契約直接產生了對應計制成本信息和經審計的服務業績報表的管理需求;滿足所有權契約的目的導致了提供投入資本信息的需要,包括資產負債表類型的信息。引入應計制會計和財務報告是為了支持以明確的目標、良好的績效信息、激勵和管理自由為基礎的管理系統(Lye,Perera and Rahman,2005),使利益相關者能夠運用財務信息監控公共部門的契約履行情況以及管理績效。
(二)公共部門財務報告改革的漸進性 新西蘭公共部門財務報告改革是在一系列相關法案的推動下進行的。從立法實踐的發展歷程來看,新西蘭對公共部門財務報告產生重要影響的法案主要包括:(1)《國有企業法案》(1986)。該法案明確了國有企業運作的主要治理原則及受托責任要求,賦予管理者更大自以及相應的責任,其頒布標志著新西蘭應計制基礎的公共部門財務報告改革的開始,并率先在國有企業中引入了應計制基礎。(2)《公共財政法案》(1989)。為了衡量部門的產出績效,該法案規定所有報告主體都應按照GAAP的要求,提供包括財務和非財務績效信息的應計制基礎財務報告。由此形成了中央部門財務報告改革的基石,使核心政府部門轉向了應計制基礎。(3)《財務報告法案》(1993)。該法案確立了新西蘭法定的會計準則制定程序,強化了公共部門對GAAP(主要是應計制會計基礎)的應用。(4)《財政責任法案》(1994)。該法案規定,公共部門應當按照GAAP編制財務狀況預測報告,定期提供有關政府預算政策、財政戰略方面的全面完整的報告,從而實現了事后報告向事前報告的轉換以及兩者統籌兼顧。
盡管新西蘭公共部門財務報告改革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但實際上也帶有較為明顯的分階段逐步擴展的特征。這種改革首先在國有企業中進行,待取得成效后才應用于核心的政府部門;應計制會計是先在單個政府部門中進行試點后才被引入整個政府中;政府部門只有適應了以應計制為基礎的財務報表,才在預算中再采用應計制(Pallot,2002)。
(三)公共部門財務報告制度的獨立性 新西蘭建立了以公共法案和GAAP為核心的公共部門財務報告制度。盡管《公共財政法案》初步奠定了新西蘭公共部門應計制基礎財務報告的基本框架,要求政府整體和各部門的財務報告都必須按照GAAP進行編制,但卻沒有直接確定由某一政府部門負責制定具體的財務報告準則。事實上新西蘭政府并沒有掌控著GAAP的制定權,而是交由獨立的會計準則咨詢理事會(ASRB),行使審批GAAP以及作為核心的財務報告準則的權力,其目的是為了確保使用者高度信任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在新西蘭,GAAP是治理公共和私人部門財務報表要素(包括資產、負債、收入和費用)確認、計量和報告的獨立客觀的一系列規則,根據《財務報告法案》的規定,通常包括由ASRB獨立審批通過的準則,以及當不存在已審批準則時對報告主體適用且獲得會計職業界權威支持的政策。這意味著新西蘭公共部門財務報告能夠被更廣泛的人們較為容易地理解,有利于會計職業界向公共部門的滲透并提高會計水平,也提升了會計師在不同部門之間進行轉換的能力。
(四)公共部門財務報告內容的完整性 新西蘭公共部門財務報告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即部門財務報表以及由其合并而來的政府整體報表。政府整體報表是依據《公共財政法案》要求納入政府法人報告主體中的公共部門的合并財務報表,除了按照GAAP的要求提供財務業績表、財務狀況表、現金流量表、權益變動表以及報表附注外,還可能涉及一些反映政府運營環境性質的附加報表,主要包括借款表、承諾表、或有負債和或有資產表、分部報表、會計政策表、未撥費用和資本支出表、應急費應和資本支出表、受托資金表以及其他能夠公允反映政府財務狀況和業績的附加信息。部門財務報表也應當按照GAAP編制并提供關鍵的財務業績表、財務狀況表和現金流量表,并披露所使用的會計政
策以及對或有負債等項目進行附加注釋。而且,各部門還應在其年度財務報告中呈報財務預測表并將預測數和實際數進行比較,報告每項撥款和每類產出的實際耗費,以及報告所有未撥費用和資本支出并逐項予以解釋。由于已采用了完全的應計制會計基礎,新西蘭公共部門財務報告可以提供更全面完整的財務信息,能夠更好地滿足使用者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三、新西蘭公共部門財務報告改革的啟示
(一)從公共管理框架的角度考慮政府財務報告建設 從新西蘭的經驗看,只有置于公共管理的框架內,報告目標、使用者、報告主體、信息質量等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才能被明確,從而為政府財務報告改革指明方向。新西蘭現行的公共部門財務報告正是在契約型的新公共管理框架下發展而來的,目的是為監控公共部門的契約履行情況及管理績效提供財務信息,方向明確是影響這方面改革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改進預算會計報表、建立政府財務報告的問題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但在如何建設完善的政府財務報告方面還存在不少分歧。我國可以借鑒新西蘭的做法,圍繞改進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的要求,對現行預算會計制度做出全面的評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革以建立起適應我國具體國情的新型政府財務報告,絕對不能盲目追隨國際上政府財務報告改革的潮流。
(二)建立統一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 新西蘭公共部門按照相關的公共法案和已在私人部門應用的GAAP編制財務報告,為規范報告主體的財務信息披露行為提供了一種途徑,保證利益相關者能夠對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產生合理預期。建立一套為所有報告主體所遵循、體現公共管理框架要求和加強公共財務資源管理需要的財務報告制度,是公共部門財務報告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因素。目前我國現行的預算會計制度對預算會計處理實務做出了具體規定,但卻忽視了預算會計報告。年度預算報告的編制是依據財政部門和上級單位下達的有關決策編審規定組織進行的,各報告主體沒有統一的政府財務報告制度可循,因而也就無法編制完整地反映政府整體受托責任并有助于決策的財務報告。因此,為了建立完善的政府財務報告,我國可以借鑒新西蘭的做法,打破按組織類別分別制定預算會計制度的現狀,針對會計交易和事項制定為各單位遵循的統一的財務報告制度,進而為編制合并的政府整體財務報告提供便利條件。
(三)將預算會計報告擴展為政府財務報告 新西蘭公共部門財務報告的內容相當全面、詳盡,除了提供有關政府年度預算執行情況的信息,還包含了大量有關政府財務狀況、運營業績和現金流量情況等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既有財務信息,也有非財務信息,幾乎涵蓋了政府所有財務和非財務活動的詳細情況,能夠讓使用者更好地評價報告主體及其管理當局的服務業績和受托責任履行情況,并做出相關的決策。新西蘭引入完全的應計制基礎實際上是為公共部門財務報告能夠涵蓋更廣泛的績效信息提供技術支持。目前我國提供政府財務信息的對外報告主要是“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報告”,由于強調為預算管理服務,除了反映年度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及其結果外,并沒有提供更多的與預算收支無直接關系的重要財務信息,因而無法反映政府部門的財務狀況、運營業績、公共服務成本以及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更無法滿足我國政府改進管理方式、加強公共財政管理的需要。因此,我國應當將現行的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擴展為政府財務報告,建立包括基本會計報表及其附注、其他附表和必要的補充信息的全面完整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并考慮相應地增加政府財務信息披露的內容,使其能夠涵蓋所有相關的政府財務收支活動及其結果,同時用特定的議題、圖形、圖表和表格等形式,對涉及財務、非財務的事項及相關的公共受托業績加以描述。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國首先必須分項目、分階段地實施應計制基礎,擴展政府會計的核算對象和內容,建立健全的政府會計核算體系。所以,我國改革預算會計報表、建設政府財務報告將是一項任務艱巨的系統工程。
參考文獻:
[1]對政部會計準則委員會:《政府績效評價與政府會計》,大連出版社2005年版。
[2]陳小悅、陳立齊:《政府預算與會計改革――中國與西方國家模式》,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3]樓繼偉:《政府預算與會計的未來:權責發生制改革縱覽與探索》,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年版。
[4]IFAc,Implementing Accrual Aceounting in Government:The NewZealand Expericence,Occasional Paper 1,October 1994
[5]Joanne Lye,Hector Perera and Asheq Rahman,The Evolution ofAccrual-bosed Crown(Guvemment) Financial Statements in New Zealand.Accounting,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2005.
[6]June pallot,A Decade ln Review:New Zealand’s Experience withResource Accounting and Budgeting,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Manag-ment,17(4),Novermber 2001.
[7]Kevin Simpkins,Budgeting and Accounting Issues-NewZealand Presenration to the Intematia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Pub-lic Sector Connnlttee Execurive Forum,April 1998.
[8]Mark Champoux,Accrual Accounting in New Zealand and Aus-tralia;Issuse and Solutions,Harvard Law School Federal Budget PolicySeminar Briefing Paper No 27.2006.
[9]piana,V.and Tones,L,Reshaping Public Sector Accounting:AnInternatioal Comparative View.Canadian Joum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ee,2003.
摘 要 內部控制是經營管理和治理公司的基本制度,在企業發展和生存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因內部控制制度的不當,而導致了財務風險、資產流失現象頻發。本文從控制財務風險理論的角度看,結合企業自身控制的基本規范和相關要求,分析企業內部控制對其在財務風險控制相關領域的影響,同時,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提出強化財務風險控制的意見建議。
關鍵詞 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規范 財務風險控制
一、引言
建立完善健全的內部控制體系,是控制財務風險、規范企業自身治理結構的重要手段。2008年,我國證監會、審計署和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頒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下簡稱《基本規范》)。《基本規范》的頒布為科學合理構建一套風險評估科學、內部環境優化、監督制約有力、控制措施得當、信息溝通迅捷的內部控制體系提供了制度保障;該內部控制體系有效的增強了管理信息和其他財務信息的質量,增強了信息管理利用和企業資源的安全性,為社會公眾的利益與維護投資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有助于強化內部控制監管效益、減少監管成本,有利于增強競爭實力和優化企業管理。
二、財務風險控制和內部控制之間的關系
《基本規范》中,第三條指出:內部控制是由企業經理層、監事會、董事會以及全體員工共同實施的,目的在于實施控制目標的全過程。內部控制體系的目標是保證企業的經營管理合乎法律法規、財務報告和有關信息完整真實、資產安全, 經營效率提高和效果增強、幫助企業實現發展的戰略。財務風險則是在財務活動過程中,因無法或難以預計和控制的企業內部經營條件和外部經營環境的不確定因素的作用,而導致的公司預期收益與實際效益發生偏離,進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和機會。財務風險的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管理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實質上就是通過一系列內部財務控制使企業內部制定的制度規章得以執行,使管理措施得到切實落實,使各項經濟業務能夠預期進行。財務風險最直觀具體的體現是現金的流入小于現金的流出,進而導致存量的現金受到一定影響。在某種層面來說,存量現金不能滿足經營業務的需求,這是財務風險發生的重要表現,然而引發存量資金發生波動的原因是發生偏離的業務。經濟業務流程風險將最終轉化為財務風險,這是一個已被廣泛接受的理念,所以說,控制流程的風險也是控制財務的風險,它就要求企業內部所有員工都參與到流程風險的控制中,從而完成財務風險控制的既定目標。當企業建立與完善內部控制框架時,應當包括以下五個要素:風險評估、內部環境、信息與溝通、控制活動和內部監督。它們從根源上減少了財務風險,在財務風險的發生、傳輸和作用等各個領域解決了財務風險控制問題。財務風險的控制不僅僅是財務人員的事情,也不單單是經理層等企業高層執行者的工作,而是自下而上涉及從企業全體員工、企業經理、監事會到企業董事會在內的全員、全程、全面的風險控制。綜上所述,財務風險控制和內部控制之間有著緊密聯系。因此,加強企業內部控制之于控制財務風險有著非凡的意義,加強財務風險控制也是企業內部控制健全完善的重要措施和必備條件。
三、有關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的思考
企業最根本的目標即利潤最大化,相反,戰略目標則是依據價值創造而確定的, 其他目標與戰略的實施間接或直接相關聯。但是,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時,卻總存在著損害價值創造的一些行為。筆者認為,借《基本規范》實施的契機,企業應該在實行財務風險內部控制的相關領域,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規范內部環境,調整治理結構
控制的環境是相關內部控制情況的綜合反映,它既反映了總經理階層、董事會、業主的態度和認識,也反映了其他人員對內部控制的行動。控制環境決定了一個企業的控制基調,不僅影響企業內部全體員工的控制意識,也是其他相關要素的基礎。它對于企業目標設立、風險評估方式和行為架構、控制活動、監督行為以及信息溝通系統都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無效的控制環境則會造成財務的損失, 公眾形象受到影響甚至導致企業的破產。企業管理層次眾多和機構臃腫的現象,都有礙于信息的流通。公司治理結構是否合理,是許多財務風險問題的能否發生的關鍵因素。
(二)建立財務風險識別的體系
財務風險識別的體系,是通過風險識別系統、風險處理系統和風險計量系統三部分有機而組成的整體,是一種完整而系統的風險管理方式。建立財務風險識別的體系是企業評估、識別和控制風險的一項重要措施。財務風險識別體系的建立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1.通過設立專門組織實行財務風險識別的機制
如果財務風險識別的機制想要充分發揮其監控與預測的作用,就一定要對企業的全部財務管理甚至企業的整個生產經營過程實行實時的控制和監督,因此必須要建立專門的機構,以便組織和實施各項工作的開展。企業可成立財務風險識別的管理委員會,按照職權獨立,責任明確的基本原則,來實行對財務風險的計量和分析,以確保財務風險識別的工作能夠有效而獨立的開展。
2.依據控制的目標建立風險識別的方案
設立目標是風險識別和評估的前提條件,目標應該建立在一定的戰略高度上,為企業遵循的目標、財務報告的目標和運營的目標打下一個良好基礎。風險識別是個人和經濟單位對其所面臨的或潛在的風險的歸類整理、判斷和對其風險性質的鑒定過程。企業不僅要意識到潛在的風險,還要能夠識別風險的類別和特征。
3. 建立風險計量的系統以便準確分析和評價風險
根據風險識別判斷財務風險的危機程度就是風險計量,風險計量后企業可以采取相應措施。風險計量是否恰當準確能夠反映一個企業對風險的判斷和認識能力,同時也影響著風險的處理效果。企業可以根據財務指標和其他相關指標,來建立一個財務風險評價的指標體系,利用這些指標可以客觀、科學地分類和計量財務風險。企業應采取定量和定性結合的方法,按發生風險的可能性以及它們的影響程度對財務風險進行排序和分析,以確定要優先控制和重點關注的風險。當企業開展風險分析時,要充分接納專業人員,形成風險分析的團隊,嚴格規范程序,以確保風險分析結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4. 建立內部財務風險處理系統以便及時排除風險
內部財務風險的處理是對已經發現的或潛在的風險采取措施,并予以糾正和補救。財務風險的處理重點要關注企業應該選取何種方法和措施來避免或者解決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財務危機,將財務風險消滅在萌芽中,一旦財務風險發生,盡快采取措施來防止風險的擴大,同時采取相應措施降低損失。財務風險處理的系統應包括科學的風險應對方法,有效的風險應變措施,靈活的風險處理程序等。
(三)加強制度的建設,完善內部財務風險控制的機制
財務風險的識別體系能否有效運行,還依賴于是否有一套科學合理的機制作為保障。加強制度的建設,建立健全內部財務風險控制的機制,一是要完善管理客戶體系,強化對客戶信用的甄別和調整。對于那些信譽不佳的客戶,應盡量避免與之合作,對那些資不抵債的企業應及時收回貨款,同時盡可能停止供貨,建立形成一套適合于企業自身的風險預防制度,將財務風險減至最小。二是要建立起統計分析的制度。當前形勢下,雖然許多企業采取多形式投資、盤活存量資產、多渠道籌資和異地經營的形式,但尚未有規范集中的會計統計資料將其顯示出來,也沒有做經常性和長期性統計財務的分析。因此,企業應通過健全完善的統計分析,及時地發現問題,采取相應有效措施以解決問題。三是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內部決策制度。對風險較高的財務活動和經營決策,應該在企業的內部各職能部門,開展嚴格的評估、審查和論證,集思廣益,盡量減少由于個人決策的失誤而產生風險。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