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3 14:46:58
序論:在您撰寫能源產業規劃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2011年4月的上海車展終于落幕,展場規模無疑又創新高,參觀人數也再創紀錄,豪車一如既往地成為新聞熱點。廠家為了表現對世界第一大市場的重視,各國CEO們即便在日本地震影響全球生產時也毫不猶豫地來上海捧場:媒體們更津津樂道于紐約車展不得不因為上海車展而把自己的媒體日延后一天,以便CEO們能排開行程。喧囂的展場與2011年落寞的車市形成鮮明的反差,更透出難以名狀的虛榮和浮躁。好在還有“節能和環保”――這個汽車行業永恒的主題使車展區別于一般地區展銷會。
如果一定要說亮點,那就是86款新能源車。每個廠家都推出了不止一個新能源車型,規模稍大的車企至少有3個以上的新能源車型參展,很多車型已經不再是以前那種純概念式的原型車,而是量產或接近于量產的車型。配合中國新能源車規劃,多數廠家都把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推在最前臺的位置。
從長遠來看,沒人懷疑二、三十年后新能源車的前景,但中短期前景到底如何是個奇詭的問題。行業里的人絕大多數都相信動力電池技術還遠沒有到大規模量產普及的階段,但不相信歸不相信,產業的投入卻早已經超出了對某種前沿新技術預先研發的階段,就如同馬上就可以量產進入千家萬戶那般。所以詭異之處就在于自己不相信的事情卻做得如同百分百相信一般,于是國家的鼓勵和補貼成了翹首以盼的風向標和救命稻草。
4月7日,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節能和新能源汽車規劃即將出臺,未來十年產業核心技術投資將達千億元。
歷史上國家涉及汽車產業的規劃無一例外地全部落空,沒有一次達到規劃要求的產銷量或市場份額。但這一次不同,至少到2015年的目標看起來有希望達成。以前的規劃都只是“純規劃”,里面充滿了“應該如何如何”以及“鼓勵達到”等等表述,很少提及應該如何達成目標的具體手段。可這個新能源規劃是有真金白銀做后盾的,只要中國各大城市都執行政策,到2015年之前平均每年全國銷售10萬輛新能源車的目標并不艱難。
比如在三月的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上,有車企高層公開提到未來三年北京市將采取有力的舉措推進新能源車試點。北京市3000輛環衛車未來3年都換成電動車:公交也開始推電動大巴;延慶和房山區將推電動出租車試點;政府公務用車也開始采購電動車;城市內部物流用車也逐步更換成為電動車。相信中國25個新能源車試點城市以及其他計劃單列市都積極行動的話,2015年的目標實現單只依靠政府采購就已經不遙遠了。
可到2020年達到500萬輛的目標就另當別論了。國家財力肯定不足以支撐這么大規模的采購,必須要依靠市場和消費者。但即便在最高6萬元的補貼下電動車離消費者還是“很貴族”。而且把電動車賣給成百上千的消費者和把車賣給機構車隊舊比較顯然風險巨大,一旦質量和安全性出問題,廠家很難控制局面。所以就容易理解有些廠家就等著中央政府6萬元和地方政府最高3萬元對消費者的補貼,把本來想定價20萬的電動車定成26萬-29萬元的市場價,然后再道貌岸然地批評政府的補貼不足以啟動市場,卻不會提及自己新能源技術的低劣和工藝水平不足以達到大規模生產的地步。
明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技術路線
有關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路線的討論經歷了不短的時間,作為國家層面的提法終于塵埃落定。規劃里明確了以新能源汽車為產業技術轉型主要戰略取向,同時發展節能汽車以提升汽車產業整體技術水平。
我的理解是:純電驅動代表看汽車產業未來的重要方向,也是解決汽車普及過程帶來的能源與環境問題的根本性措施,具有戰略性意義。而燃油、天然氣等能源還會長時期扮演汽車主要能源角色,以混合動力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節能汽車技術是實現大幅度節能減排的有效技術路徑,況且深度混合動力技術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重要的技術基礎。
提出了近5年與10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數量目標
規劃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我的理解是:“力爭”而不是“必須”,隱含著這些數量目標實現存在一定難度與不可預測性。有記者采訪我時關注2020年的500萬輛目標能否實現?我倒是認為2015年的50萬輛是最難的。雖然這50萬輛里可以包含一定數量的比較易于實現的公共領域的車輛,但多數還是要依靠私人購買來實現,難點諸多。
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指標將起到綱舉目張的作用
規劃要求,到2015年,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L/100km,節能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降至5.9L/100km以下。到2020年,當年生產的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L/100km,節能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降至4.5L/100km以下。
我的理解是:根據規劃的要求,主管部門還要制定相關的標準與獎懲政策,促進與引導汽車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結構調整。一個企業要達到規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要求,可以采取多種措施,如:調整車型結構,采用先進內燃機技術,采用先進底盤與車身技術,發展柴油機汽車,發展天然氣汽車,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發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發展電動汽車。
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是中心環節
同年11月25日,由國家發改委會同環保部等部門編制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已經通過國務院批準。作為十二五時期7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之一。《規劃》指出,將對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循環利用產業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等支持,促進綠色經濟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
上升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愿景地位
據了解,戰略性新興產業2010年占GDP的比重為3%,而按照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提出的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一般產值要占GDP重速7%以上的標準,我國目前的經濟支柱行業是以房地產、鋼鐵行業等為代表的第二產業為主。此次4個支柱產業,3個先導產業的提法,體現出中央調整產業結構的決心。
據一位參與《決定》規劃的專家介紹,確定7大產業為中國的戰略新興產業,主要是從這些行業的技術發展趨勢,可持續發展以及廣泛的就業帶動效益等方面考慮。這些產業有些在近期能發揮帶動作用。有的則是在近期有較大發展或具有中長期戰略意義的產業。該專家表示:“雖然目前這些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此重很小。但是行業的前瞻性和發展潛力不可小覷?!?/p>
“積極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其他新能源。促進分布式能源系統的推廣應用?!?/p>
“以、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區為重點,建成太陽能電站500萬千瓦以上?!?/p>
“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重點在東部沿海和中部部分地區發展核電。加快沿海省份核電發展,穩步推進中部省份核電建設,開工建設核電4000萬千瓦?!?/p>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描繪的未來5年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藍圖。
經濟轉型需要
國家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2.5億噸標準煤,比2009年增長5.9%。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十二五”時期,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7%。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進一步增強。
“發展新能源產業,不僅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我國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途徑?!毕嚓P專家表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長期過度依賴不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費結構明顯不合理。
2009年,我國的全部化石能源消費約占一次能源總消費量的90%。以煤炭、石油為主要燃料,導致對環境的污染,加上化石能源儲量有限,繼續依賴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
“大力發展新能源,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戰略步驟?!比珖ど搪撔履茉瓷虝绦袝L張征宇表示。
據了解,目前我國已建成10個規模較大的新能源基地,有近百座城市提出要把太陽能、風能作為當地的支柱產業發展。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新能源產業將重點發展新一代核能、太陽能熱利用和光伏光熱發電、風電技術裝備、智能電網、生物質能。
“我國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使支撐經濟增長的能源需求越來越具有剛性?!睆堈饔畋硎荆环矫婺茉葱枨笤鲩L加劇,另一方面傳統化石能源總量有限。國民經濟發展的能源需求不可避免地要尋求新的供給渠道,新能源正好適應了這一歷史需求。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我國新能源產業實現跳躍式發展,到2010年年底,新能源年利用總量達3億噸標準煤,占當年能源消費總量的9.6%,為降低排放做出了巨大貢獻。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要求,到“十二五”末,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1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要提高到11.4%。新能源產業迎來巨大政策效應和經濟效應,因此新能源領域的產業革命代表著未來經濟轉型的方向。
規劃美好未來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6個陸上和2個沿海及海上大型風電基地,新建裝機7000萬千瓦以上。專家認為,與近幾年的實際發展速度相比,這個目標并不高。
統計數據顯示,2000―2005年,我國風電裝機容量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特別是2005年,我國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了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方向,極大地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2005年我國開始了百萬千瓦級風電規劃,2008年啟動了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規劃和建設工作。2008年,全國新增風電裝機容量630萬千瓦,排名全球第二,占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22%;2009年,全國新增風電裝機1202萬千瓦,排名全球第一,占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33%。至2009年,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由126萬千瓦增長到近2412萬千瓦,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發展,遠高于世界風電平均發展速度。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2011年1月聯合的《中國風電發展報告2010》顯示,2005―2010年,國內風電裝機經歷了5年的翻倍增長。截至2010年年底,我國風力發電裝機容量達4183萬千瓦,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風電大國。
在發展太陽能方面,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以、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云南等省區為重點,建成5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電站。
“對于我國太陽能資源來說,這個目標并不高?!睂<冶硎荆覈柲苜Y源被分成4類地區: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太陽能資源很豐富的地區、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太陽能資源一般的地區。最豐富的地區,比如、新疆南部、內蒙古等地區;第二類的比如華北地區,甚至我國的大部分地區;稍微差一些的,比如云南、四川、貴州??偟膩碇v,太陽能資源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比較充裕,都可以安裝太陽能電池,只不過發電小時數有些區別。在我國,太陽能資源比水電和風電更加均勻,幾乎所有地方都可以安裝太陽能電池。
針對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核電發展目標,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張華祝表示,“十二五”期間,就運行核電規模來說,我國將進入世界核電大國行列。今后5年,將會有30臺左右核電機組建成投產,我國核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核電年發電量將達到3200億千瓦時,核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2%。
近日,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因強烈地震導致的核泄漏事故引發人們對核電安全的擔憂。我國目前核電發展已駛入快車道,核電安全問題至關重要。此前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核電發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業內專家表示,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高效發展核電,實際上已指明了我國核電發展的方向。
據了解,2010年我國建成兩臺新的核電機組,投入商業運營的核電機組增至13臺,總裝機容量達到1080萬千瓦,占世界核電總裝機容量3.75億千瓦的2.88%;2010年我國新開工建設10臺核電機組,在建核電機組達到28臺,總裝機容量為3097萬千瓦,占全球在建核電總規模的40%以上。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雖然近年來我國在風能、太陽能、核能幾大新能源領域發展迅猛,多項指標已經跨入世界前列,但同時也衍生出一系列問題。比如,由于政策效應引發的風能與太陽能產業重復建設和分散經營,進而導致的相對產能過?,F象在全國已相當普遍,這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直接影響了新能源產業的規模化進程與整體研發水平。
“與常規能源成熟的技術和龐大的市場規模相比,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成本普遍偏高?!睂<冶硎?,如果燃煤發電成本為1,則小水電的發電成本為1.2,生物質(沼氣)發電為1.5,風力發電為2.3,光伏發電為4。高昂的成本是阻礙新能源市場化和商用化的直接原因。
“光伏電池在我國普通消費者中幾乎沒有市場,這與光伏發電的高成本有很大關聯?!睂<冶硎荆覈夥姵禺a量占據全球市場1/3的份額,但有近90%銷往國外,國內難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一、概述
工業企業是能源的直接使用者,我國的工業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75%以上。由于企業內部相當數量的用能設備是五、六十年代的老產品,因此能耗高、效率低是普追存在的問題。同時,由于企業管理水平的落后,也造成了能源的極大浪費,有關統計資料表明,在我國所浪費的能源總量中,約有三分之一是由于管理不善所致。因此搞好節能工作的關鍵在企業。企業實行科學管理,采用節能先進技術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兩個基本手段。在我國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加強企業能源科學管理,制定正確的發展規劃,是獲得節能效果的重要途徑。實現能源的科學管理,一條主要的途徑是逐步從傳統的管理方法過渡到系統工程的管理方法,全面地、系統地分析本地區本部門的用能過程和規律、系統地采集數據,運用數學模型方法和電子計算機等手段,實現能源管理的定量化、最優化。以最少的能耗,獲取最大的經濟效益。近年來,世界各國對能源系統工程的研究十分重視并取得迅速進展,紛紛開展對能源規劃、能源需求與供應、能源政策與戰略的研究,制定了國家、地區、部門的能源規劃,相應地建立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數學模型,有的已成為制定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t2.3〕。我國在能源系統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已初步建立了國家能源模型及一些分地區、部門的能源模型〔。所有這些研究為促進我國能源管理的科學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運用能源系統工程的基本原理,探索一種利用計算機進行企業宏觀生產一能源規劃及管理的科學決策方法,建立一個針對企業特點、功能全面、求解方便、實用型的企業能源一經濟規劃模型系統,其目的是使企業以最小的能源,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本文在將能源系統工程研究方法用于企業的生產、用能管理方面進行了初步的嘗試。
二、企業能源經濟規劃模型總體結構
企業能源經濟規劃模型(EEEPM)的總體結構如圖1所示。這是由企業宏觀生產指標,企業投入產出模型(EI/OM)、企業能源經濟綜合優化模型(EEEOM)和政策分析與方案評價模型(PAPEM)所構成。EEEPM系統是將企業的生產指標向量,輸人投人產出模型,用來求出在計劃年份為滿足生產所需要的能源及原材料總量,以及本企業產品對各種能源的直接和完全消耗,明確企業各生產環節的能耗情況,用以分析生產系統內部的薄弱環節,明確節能改造途徑。同時投人產出模型可求得產品的能值(完全綜合能耗系數),以作為優化模型中的目標函數之一—能耗目標的指標系數。在企業能源經濟綜合優化模型中,綜合考慮了企業產值(或利潤)、能耗及環境保護等多個目標,可求得在滿足環保要求下產值(或利潤)及能耗指標均較理想時企業的產品結構—最佳生產結構。將這一信息反饋給投入產出模型,求得在最佳生產結構下能源需求預測值。最后的政策分析與方案評價模型,則是分析各種政策變化、市場變化、企業內部技術革新和技術改造等,對企業最佳生產結構的影響,以求得在內外部情況變化時新的最佳生產結構。EEEPM具有如下功能:1.模擬企業生產過程,建立產品的投入產出表、進而進行投人產出分析,求取產品的能耗,找出系統內部的薄弱環節,明確系統節能改造途徑。2.迅速、準確地提供不同條件和不同目標下的最優生產方案。同時可以優選出使企業經濟指標和能耗指標均較理想時的滿意解,為企業年度生產計劃的安排提供參考方案。3.對給定方案或現行政策進行分析評價。預測產品的市場突變及某些政策、措施的執行對最優方案所帶來的影響,為決策者提供應變的參考。4.分析由于企業內部的技術改造、設備更新等節能措施實施后對企業最佳生產結構的影響,輸出各能流的影子價格,評價各節能措施的可行性。
三、子模型的建立
1.企業投入產出模型(El/OM)投人產出分析是能源系統工程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EEEPM中投入產出模型的主要功能是建立企業的投人產出表;預測企業生產對各種能源及原材料的需求量;分析主要產品的直接能耗和間接能耗,以便尋求系統的薄弱環節;計算產品的綜合能耗系數和產品能值,以作為能源經濟優化模型中能耗目標的指標系數。所有這些分析均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在El/OM中采用實物型投入產出表,其表式如表l所示。表中各元素的下標ij表示第j種產品生產中需消耗的第i種產品(或能源、或外購物資)的數量。表中的從N、L分別表示企業產品、能源及外購物資的數目。投人產出模型的基本數學表達式為(式略)式中X為企業總產品列向最,I為kxk階單位陣;Y為企業最終產品(商品)列向量;G二為能源需求列向最,GL為外購物資需求列向量,A為產品的直接消耗系數矩陣,E為對能源的直接消耗系數矩陣,D為對外豹物資的直接消耗系數矩陣。幾只要已知企業最終產品產量指標即企業宏觀生產指標Y,就可借助于式(「l)完成投入產出分析過程。2.企業能源經濟編合優化棋型(EEEOM)EEEPM系統中的能源經濟綜合優化模型(EEEOM)是以實際的生產流程系統為基礎,以反映生產系統中各物資平衡關系的投人產出表為出發點,采用多目標線性規劃模型,綜合考慮企業生產的經濟(產值或利潤)、能耗、環保等多個目標,其實質是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確定較為合理的生產結構,使各目標綜合考慮的效果最佳。在該模型中,以投入產出表中企業中間產品的產量作為決策變量,考慮了產品的市場需求、能源的供應和需求、外購原材料的供應和需求、生產過程的物料平衡、設備的生產能力及決策變量非負等六大類的約束。模型的數學表達式為(式略)3.政策分析與方案評價模型(PAPEM)EEEPM系統中的政策分析與方案評價模型(PAPEM)的主要功能是在EEEOM給出的滿意解之后,分析某種政策的改變或某些措施的實施對最優解的影響,與EEEOM相關聯,.重新給出改變后的最佳生產結構。政策的改變和措施的實施主要指生產指標的變化,能源政策的變化,產品價格的市場突變、生產工藝的改進、節能設備的利用或其它節能措施的實施等。PAPEM的特點是與決策者密切相關,通過人機對話的形式與決策者或系統分析人員不斷交換信息。由于PAPEM所要解決的問題很難用一組數學式子來表達,在本模型系統中,借助于投入產出消耗系數表及EEEOM,將生產過程及外界的突變轉化為EEEOM中各項參數的變化,以人機對話的形式,按決策者的要求輸入所改變的參數值及其在EEEOM中的位置,返回EEEOM,求得參數改變后新的最佳生產結構。在算法及程序設計中,設置了多方案運算軟件,以完成PAPEM的功能。該模型的思路及求解過程,(圖略)
四、多目標線性規劃模型算法及程序設計
鑒于上述,企業能源經濟綜合優化模型共用三個目標函數,且目標函數之間是相互予盾的,不可能求得絕對的最優解,問題的關健在于用簡單有效的方法找出符合實際的滿意解。多目標決策方法很多,有的用千求解大規模能源規劃模型被證明是行之有效。本文針對所構造的EEEOM,設計了改進的目標參數規劃(MGPP)法,可以利用一般的線性規劃單純形兩階段法,計算出同時考慮兩個目標的一系列可行解。該法尤其適用于不帶有MPS數學規劃軟件包的小型徽機,對于求解大規模雙目標線性規劃能源模型,易有獨特的優越性。運用MGPP法求解EEEOM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將三個目標中的污染目標化成約束,取一污染物的最大允許排放最作為約束值,從而使原問題(2)化成雙目標問題。而后用MGPP法,求解該雙目標問題的一組非劣解。MGPP算法的實質,是首先分別求解出僅考慮一個目標函數時的最優解(理想點),使實際目標值與理想點的偏差作為新的目標函數,再考慮兩個目標的要求程度不同,加入一組目標參數(權系數),求得一組(全部的)有效解。運用MGPP法,最終將原問題(2)轉化為求解下述單目標線性規劃問題。(式略)利用式(3)的模型,可以很方便地求得原問題(2)的一組或全部有效解,其有效解的集合如圖(3)所示,圖中D點為由Pmax和Emi。組成的理想工況,曲線AB為有效解的集合,決策者可以由此選取滿意的有效解,圖中的C點為距理想點偏差最小的有效解。MGPP模型能方便地將雙目標線性規劃模型化為單目標線性規劃模型,可利用一般的單目標規劃的算法及軟件解決雙目標問題。同時,線性規劃的對偶理論及靈敏度分析,也可用于MGPP的求解過程。該方法概念簡單,求解方便,特別對于求解大規模雙目標線性規劃模型,具有獨特的優越性。根據上述模型,作者編制了大型多功能單目標線性規劃軟件(LP)及雙目標模型算法軟件(MGPP)。設置LP軟件的目的是為了求解問題(4)、(5),MGPP軟件用于求解問題(3)的全部有效解。該軟件系統用FORTRAN一77語言編寫,共有語句2381條。在程序調試過程中通過不同規模的單目標和雙目標線性規劃問題的反復求解和調試,現已在IBM一PC/XT及其兼容機上投人使用。實踐證明,該軟件適用于求解任何規模(只要內存足夠)的單目標和雙目標線性規劃問題,同時可提供大t的后驗分析信息,進行多方案運算。
為了讓更多的LED燈具走出國門,照亮世界,江西檢驗檢疫局南昌高新區辦事處(以下簡稱高新辦)積極策應南昌高新區,全力打造以LED產品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不斷創新工作思路,主動融入,加快轉變監管方式,全面對接,大力助推高新新能源產業集聚發展。
加快重點項目服務
目前高新區LED產業鏈制造企業有晶和照明、晶能光電、聯創光電、唯冠國際、榮晶科技等一批大型企業,產業集聚規模初步形成。為幫助LED產業鏈企業加快引進國外先進生產設備、檢測、研發儀器和專業模具,高新辦建立并完善了“領導掛鉤聯系”制度,縮短工作流程,加快驗放速度,量身打造服務舉措,提高工作效率,為企業及時投產和推進科技研發提供便捷。
MOCVD是LED照明光源核心設備,企業需從國外大量進口。高新辦一方面為企業詳細介紹檢驗檢疫政策法規和進口設備檢驗流程,另一方面及時指出設備中不符合我國強制性技術法規要求的內容,同時提出整改方案,使企業設備早投產、早運行。據統計,相關企業進口的此類設備已達4000萬美元,目前均運行穩定。
幫助企業突破壁壘
近幾年世界各國不斷提高LED產品進口門檻,如美國對進口LED照明產品除了安全、電磁兼容要求外還提出了能效要求;歐盟要求進口LED產品必須通過CE認證,符合RoHS和WEEE指令的環保要求以及ErP指令中的能效要求等等。
高新辦充分利用部門信息優勢,幫助企業收集國外相關技術指令和法令法規,指導企業按照進口國認證要求準備申報材料、送檢樣品、迎接國外機構考察,通過獲得國外的“認證認可”來跨越出口貿易技術壁壘。
提高質量管控水平
針對部分LED照明產品生產企業對質量控制不明確、標準要求不熟悉的特點,高新辦主動派員深入企業一線開展檢驗標準培訓、進行現場指導和分析講解,幫助企業梳理原材料采購、進料檢驗、關鍵工序控制、成品把關等環節的制度流程,提高企業自檢自控能力和質量管控水平;依托中檢集團江西分公司的技術平臺,幫助企業建立質量體系,完善質量管理水平;利用半導體光電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的檢測資源,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對出口和退運產品實施動態監控,及時發現產品質量安全隱患。
同時,加強檢企在標準研發、科研攻關方面的深入合作,優勢互補,為企業新產品開發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提高貨物驗放效率
第一句話:產品是基礎、隊伍是保障、決勝在終端、核心是品牌。
第二句話:只有通過有效規劃,才能夠有效放大產品資源。
放大產品,簡單的說就是把產品賣出去,更多的賣出去,只要賣得多,銷量大,產品資源就得到了放大。
產品要賣出去,需要有人去賣,這就需要有隊伍。一支有戰斗力的銷售隊伍是產品資源得到放大的保障。
隊伍要把產品賣出去,就要把產品進到終端,再通過各種促銷方法幫助終端把產品更快、更多的賣給消費者。終端之戰是戰術之戰,是“持刀見紅的肉搏戰”,是單兵作戰的“巷戰”,同時也是促銷戰術實施的團隊之戰,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終端開發方法和促銷方案,終端產品將處于自然銷售狀態,盡管依靠有戰斗力的單兵作戰將產品進入了終端,但也將難以實現產品銷量的大幅提升。
產品要賣出去,就要有人去買,消費者教育就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而,如何選擇主品,如何將主品打造成品牌產品,提高消費者的認知度和忠誠度,進而達到帶動整個企業產品銷量提升的目的,這將取決于高層領導的戰略規劃能力和整個公司的戰略執行能力。
1、 產品是基礎。
產品是資源,是終端作戰的“武器”,是消費者對企業認知的載體,是實現企業對消者者承諾的載體,沒有產品,就沒有一切。
產品是資源,但并不是拿來什么產品都可以去賣,都有可能在終端上量的。終端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哪些產品適合你的終端?哪些產品不適合你的終端?零售終端需要哪些的產品?醫療機構終端需要哪些產品?這些產品公司是否有批文?是否可以生產?不能生產是否可以委托加工?
沒有的產品怎么辦?是否需要OEM?哪些產品需要進行OEM?OEM產品什么時候能夠到位?
自有產品和OEM產品在你的產品中的比重是多少?如何進行平衡?
哪些產品線是重點產品線?哪些產品線是次重點產品線?
在產品線中,哪些產品是重點產品?哪些產品是利潤產品?哪些產品是銷量產品?哪些產品是阻擊產品?
如何選擇主品?如何規劃主品,打造主品?如何對主品進行品牌規劃?
要想有效放大產品資源,你就不得不回答上述的一系列問題。否則,你就會發現,你的銷量做起來了,但卻是眾多產品的堆砌,沒有特別突出的產品;有銷量的產品卻難以成為主品;做重點產品的產品卻難以打造成品牌產品;有些產品銷量起來了,缺突然面臨斷貨,這時才發現是OEM產品;零售終端的產品,你卻規劃了尚未成為普藥的處方藥產品,業務員不愿意推,終端也難以產生銷量。也許,只有到這個時候,才會發現產品規劃是多么的重要!
2、 隊伍是保障。
賣產品,需要有戰斗力的隊伍。
在隊伍的不同層面,需要不同的能力。
在這里,我們可以拿戰爭做個比喻,終端開發猶如巷戰,凸顯的是單兵作戰能力;終端上量猶如攻城戰,需要的是團隊作戰能力;而一個企業整體產品資源的放大,則猶如“”,要“進行三大戰役”,要“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這不僅需要單兵作戰能力,不僅需要團隊作戰能力,更需要的是戰略規劃能力和戰略執行能力。
我們的隊伍是多品類混合的“雜線”隊伍,還是按產品線劃分的單產品線隊伍?
雜線產品品類豐富,終端容易接受。但多支隊伍都是雜線必然會產生內部競爭,產生資源內耗。
單產品線隊伍產品品類較少,在終端銷售上量較難,需要銷售隊伍付出更大的努力,對隊伍的戰斗力要求更高。
隊伍體系如何建設?保證隊伍能夠發力的市場體系如何建設?隊伍各層級需要什么能力?這些能力如何能夠快速提升?
這些又是規劃的問題。
3、 決勝在終端。
產品是在終端賣出去的,終端必然成為競爭的焦點,是產品變成錢的最后階段,是“臨門一腳”的關鍵時刻。
產品進入終端后,終端動銷必將成為終端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動銷?
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終端推薦,二是面向消費者的終端促銷活動。
終端推薦的根本是利益驅動,推薦成功率的高低則取決于終端營業員推薦技巧的高低,期間的紐帶是終端業務員的客情工作。利益驅動需要根據市場實際情況設置,而終端推薦則需要有產品培訓和業務員持續、有效的跟進。
終端促銷活動的成功率則取決于能否吸引消費者,能否讓消費者即時消費。
這兩個方面所有的廠家都在搞,為什么有的見效,有的不見效,有人用見效,有人用不見效?
關鍵有二:一是針對性、二是可參考的標準化方案。
為什么是可參考的標準化方案?
因為,各地的實際市場情況都會有所差異,任何方案都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都需要本地化,標準化方案總體不會變化,但其中的一些細節需要因時因地不同而略作調整。
像某企業的“鄉村診所推廣會方案”、“一鎮一店消化線產品推廣會方案”就是標準化方案的案例。
但,標準化方案不僅僅限于大型活動方案,日常中小型活動同樣需要標準化方案,如抽獎活動、買贈活動、鄉村藥店放電影活動等等。
業務員的跟進同樣需要標準化方案的指導和規范。
再進一步說,業務員的日常工作是否需要標準化范本?終端經理、地總、省總的工作是否需要標準化范本呢?
要想解決以上這兩個關鍵,必須建立一個有效的市場支持體系,包括市場策劃體系和培訓體系。
4、 核心是品牌。
有了產品就要做大,這是一般企業都會想到的,但是優秀的企業還會問這樣的問題:我們如何能夠保持我們的產品能夠持續做大,做到領先,并持續保持領先?
這就要設置競爭壁壘,抬高競爭者進入的門檻。
這個壁壘就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