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02 14:59:28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語文大概念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高中語文及其人文性再思考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這是毋庸置疑的。那我們為什么說它是基礎學科呢?可能更多的時候我們只是基于感性認識而缺少相對深入的思考。課程標準提出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我們才對語文有了一個相對清晰的認識;再從經驗的角度來看,高中語文教學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小學、初中及其課后獲得的語文素養的基礎上的,而這種基礎性往往更多地給我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從這個角度講,其與課程標準是吻合的。
我們還可以先來看這樣一段話,其來源于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五的“致同學”:在本冊教科書中,我們將追問科學的意義;嘗試解釋一些人生難題,探討生與死的價值……萬紫千紅的語文天地給你們帶來什么?是思考的凝重,還是情感的愉悅?是思想的自由,還是交流的暢達?……從這些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人生的難題、科學的意義、人生、生死、情感、思想等,哪一樣離開了人文?而我們看到的這些文字提供給我們的信息,豈不又正是工具性體現?
所以說,今天我們來理解語文,就是要給學生提供適合高中階段學生接納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語文,而對高中語文的理解,亦如“致同學”所給我們的提示:更多的應該是人文性?;蛘咴僬f得更明確一點,高中語文應當為人生觀、世界觀處于成型萌芽期的高中學生提供更多的人文思想。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性實現的策略再思考
人文性并不是天然地呈現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的,要想真正實現這一目標,筆者以為可以考慮如下一些策略:首先需要我們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使自己能夠在高中巨大的應試壓力中解脫出來,著眼于學生長遠的發展,為學生的思想成長奠基。更新教學觀念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不簡單。且說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在我的高中語文課堂上是否還存在“思想霸權”現象呢?恐怕不同程度上還是有的(應試形態下的標準答案意識是造成這一現狀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這種思想霸權的影響下,人文性就缺少生長的土壤,即使萌芽也會被扼殺。所以,要想期待人文性能夠在我們的高中語文課堂上能真正實現,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更新我們的教學觀念,允許學生思想的多元性,只要其符合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其就是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其次是對教材的處理。除了教學觀念的更新之外,教師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我們“不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這句話該如何理解呢?結合人文性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的實現來看,筆者以為可以這樣理解:教材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范本,告訴我們可以怎么做,但不是告訴我們一定要怎樣做。因此,無論是《南州六月荔枝丹》,還是《足下的文化與野草之美》,我們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解讀;無論是“浸著血淚的愛國詩篇”,還是“秉筆直書的史傳”,還是“與舊世界決裂的宣言”,我們都應該基于學生的實際需要而賦予它們以新的意義。第三,是注重課堂上的生成。我們說高中語文課的一個精彩之處就是課堂上的生成,尤其是那些能夠將師生推向高峰體驗的生成,其中往往又蘊涵著大量的豐富人文因子?;仡櫸覀兊恼n堂教學實際,我們可以回顧出相當的一部分這樣的精彩課堂或者片段,分析其中的原因,其實也不令人意外,因為課堂教學是師生的交往活動,而作為教學的兩個方面,師生都是具有不同思想基礎、不同思維特點的人。由于思想基礎不同——我們應當注意到高中學生的思想是十分豐富的,也是十分多元的,所以我們的高中學生在課堂上往往都能迸發出許多思想的火花;由于思維特點不同,所以我們的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都能綻放出思維的花朵。
如當學生面對魯迅先生筆下的劉和珍時,學生固然能夠感受到這是“真的猛士”,也有少數學生基于生命第一的認識,質疑是否需要這樣的真的猛士。面對這一質疑,我們應當如何引導?不顧學生實際給學生灌輸同一觀念肯定是不行的,但面對這樣的認識我們又該如何處理呢?筆者的辦法是重述民國十五年左右的社會背景,讓學生比較那個時代下作為一名有擔當的學生,應當在茍活與斗爭之間做出怎樣的抉擇。而當有學生提出“作為學生,我們也可以其他的斗爭方式”時,我肯定了他的觀點,并指出每個人都有選擇實現自身價值的不同方式,只要于國于社會有利,都是值得肯定并贊賞的。
人文性是一個大概念,內涵與外延都十分豐富,上述策略于大家面前可能只是一種小技巧。盡管如此,作為來自于筆者實踐的一點思考,可能還是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三、高中語文課堂上人文性實現的階段性思考
回首筆者對高中語文課堂上有效實現人文性的一點探索,應當說是有一定的經驗累積的。例如在對人文性的認識當中,筆者只是認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只要是非工具的,那就肯定是人文的。其實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因為我們的語文從來就不是這種簡單的二元組合。再如對語文教學的設計與構思如何才能彰顯人文性的思考,筆者曾經以為人文可以是一個單獨呈現的環節,可通過教學實踐我才發現其只有基于一定的知識基礎,基于必要的文化背景,才能讓學生生成我們期待的人文性認識。又如對課堂上學生的生成,我們曾經有過既期待又害怕的心態,尤其是對于人文性而言,我們不知道現在的高中學生會冒出什么樣的奇怪的想法,而現在我們知道多元思路下的高中語文課堂不光期待人文生成,更能促進我們自身專業素養的提高和人文視野的擴大。
“積累與整合”是新課標對高中語文學習的一個基本要求,是整個語文學習的基礎。而基礎知識的掌握,又是這一基礎的核心。積土成山,厚積薄發,知識記憶是掌握強化高中語文基礎知識的重要手段。
高中階段語文基礎知識是一個廣泛的概念,它包括語音、字詞、成語、病句、語法、修辭、標點符號、文化文學常識、寫作常識、詩文背誦等。內容繁多,分類復雜,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同時,高中語文基礎知識幾乎又是高考的必考點,基礎知識的掌握也是語文能力提升的基礎。根據心理學知識可知,掌握基礎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與遺忘作斗爭的過程。通過教學實踐可知,知識記憶是掌握基礎知識的一種有效方法,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重要。
首先,我們需要系統整理記憶內容,科學歸納,并且有計劃地、分階段地設置記憶內容。高中語文基礎知識繁多復雜,如果不加以系統地整理,科學地歸納,學生掌握起來就會比較混亂吃力。計劃是行動的指南,也是實現目標的基本保證。學習語文的時候一定要制定學習計劃,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有序性,避免盲目性。只要我們能制定一份詳細、周密的學習計劃,并且按計劃主動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能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可以根據一定的原則,比如高考語文的考查順序,大概將基礎知識進行分類 ,這樣學生掌握起來就條理清晰了。同時學習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忌好高騖遠,急于求成。我們需要有計劃,分階段地設置記憶內容,組織學生進行知識記憶。比如第一、二周,我們先設置基礎的語音知識,明確要求學生在這兩周的任務就是掌握它們。而后可以設置字形、成語、病句等。循序漸進,根據學生的認知接受情況,靈活處理。這樣,學生掌握起來不再那么茫然,不再那么混亂,科學有效地記憶安排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掌握。
其次,整理相關記憶清單,安排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記憶,讓學生自主消化,同時,可采取不同的小測驗方法使學生加強積累?!皶r間緊、任務重”是高中學習的主要特點,如果讓學生下課、放學后去記憶,效果是非常不理想的,因為學生很難摳出時間來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記憶。教師可以設置課堂時間來讓學生記憶,如下午的第三節課,分發知識記憶清單,明確記憶范圍和要求,先引導學生通過誦讀,討論等方式開展自主記憶,然后可以利用十來分鐘進行相關知識的小檢測。通過檢測掌握學生的記憶情況,適當加以補充、訂正。如果在規定時間內學生沒有掌握好,可以靈活地在其余時間引導學生記憶。知識的鞏固,必須給學生時間主動去消化,知識是智能的基礎,記憶是思維的基礎,可見知識的記憶積累在高中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
再次,教師要對知識記憶的方式方法加以科學引導。好方法勢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應該培養學生運用有效的知識記憶方法,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而不是費時費力機械地死記硬背,做一個“好學、善學”的人。
理解記憶法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個根本方法。無論是對字音、字形、成語的掌握,還是對修辭、語法等概念的掌握都離不開理解,理解是記憶的基礎。所謂理解記憶就是要在抓住特征、理解本質的基礎上去進行記憶,這樣記憶的效果才會更持久,遺忘的速度才會更慢。如“供銷社”中“供”的讀音,正確的應該是“gōng”,實際上很多學生都錯認為其應該讀“gòng”。我們可以利用理解記憶法來記住這個詞的讀音,“供銷社”中“供”是“供應”的意思,所以它應該和“供應”的“供”讀音一樣,都讀“gōng”。
聯想記憶法也是知識記憶的一種重要方法,它主要的特點就是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關的概念。運用聯想記憶的方法可以把許多相關的知識聯系起來,由此及彼,形成一個脈絡明確的知識網絡,利于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擴大了記憶的范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記憶效果。如我們在記憶“急躁”的“躁”時,記住了它的偏旁應該是“足”,它有“性急,不冷靜”的意思。以此聯想開去,“浮躁”、“焦躁”、“煩躁”都有“性急,不冷靜”的意思,所以這三個詞它們的偏旁應該都是“足”。又如記憶成語“不名一文”,它的意思是“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我們可以觸類旁通聯想記憶同樣有“貧窮”意思的成語,如“身無長物”、“別無長物”、“家徒四壁”、“阮囊羞澀”等。這樣,由此及彼地擴大了記憶的范圍,記住了所學的相關知識,記憶積累的效果會更好。
比較記憶法也是知識記憶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有效方法。記憶時,可以將同類的概念作比較,分析它們的異同,加強辨析,加深印象。如修辭手法中的“類比”和“對比”,這兩個概念學生經常弄混淆,不易掌握。如果我們采取比較法記憶起來就非常簡單了?!邦惐取焙汀皩Ρ取?,它們的相同之處,都具有作比較的意思;它們的不同之處,“類比”著重于對事物間共性的展示,而“對比”則重在對事物間差異性的揭示。通過比較,明確了二者的異同,記憶起來就更簡單、明確了。學生明確了這兩個概念,才能更好地加以運用,從而提高語文的應用能力。
知識記憶的方法多種多樣,運用好的方法能讓我們掌握語文知識更輕松,并且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記憶更多的內容。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以引導,使學生掌握有效的方法去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記憶。
一、反饋教學法的基本理論
反饋教學法的基本理論包括反饋教學法的概念、原則和具體分類,對這些基本理論的研究關系到反饋教學法能否更好地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只有通過對反饋教學法基本理論的梳理,結合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才能總結分析出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用策略,切實有效地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1.反饋教學法的概念
反饋教學法是教學實踐中重要的教學方法,廣泛應用于不同種類的學科。反饋教學法的實質就是建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反饋機制,具體表現為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接受了某一類型的知識或者聽到教師的講解之后會有一系列的外在表現,而教師要注意這些細微的變化和表現,把這些行為轉化為教師高效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信息來源。反饋教學法把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給教師,教師進行評價、總結和調整后再反饋給學生,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及時的更正,便于更好地開展下一次的教與學。將反饋教學法科學合理地應用到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反饋教學法的原則
在實際課堂活動中應用反饋教學法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則:其一,互動原則。反饋教學要將課堂教學活動中所有與教學有關的信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循環反復的傳遞,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依賴的過程就是互動。其二,情感原則。反饋教學的實質是一種信息傳遞機制,無論是信息的輸入還是輸出,面對的都是人而不是機器,尤其在教學活動中,當教師看到學生的進步時要及時鼓勵,同時遇到學習不認真的學生時也要及時引導,加強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其三,評價原則。反饋教學的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進一步的整合和運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能夠給學生指出正確的學習方向,使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提高學習效率。
3.反饋教學法的分類
反饋教學法主要有正反饋、負反饋、直接反饋和間接反饋。正反饋就是對教學活動起到促進作用的信息反饋過程;而負反饋則是與之對應的對教學活動起到阻礙作用的信息反饋過程。前者會更好地激勵學生,后者則有可能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反饋就是教師通過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得到反饋信息;間接反饋則不僅僅要靠課堂上的信息,還要借助一些課堂外的信息來進行有效的反饋。
二、反饋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策略
基于對反饋教學法基本理論的研究,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制定科學合理的實踐策略。
1.課前反饋――鼓勵學生自主預習
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課前的自主預習,從而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獲得課前反饋信息。一方面,教師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學習問題和困難能有大概的了解,可以在正式上課前更改課堂設計環節;另一方面,教師也能對哪些學生學習比較吃力,哪些知識學生容易混淆了然于心,便于教師對這些學生給予及時指導。進行課前反饋,能夠充分降低課堂失誤率,優化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時,原文是文言文,涉及一些傳統文化的背景知識,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比較困難。教師應該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并為學生布置問題來引導學生正確進行預習。如“關于文章的題目,為什么順序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而不是其他別的順序?”“文中四人談論的內容不盡相同,為什么孔子只對曾皙的言論表示贊同:‘吾與點也。’”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教師能從學生的回答中得到反饋,可以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
2.課中反饋――有效的提問促進與學生的交流
課堂上學生的行為表現是反饋教學中主要的信息來源,教師甚至能夠通過學生上課時的表情來判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態度和掌握情況,所以教師一定要抓住課堂中的機會進行反饋教學,通過有效的提問促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教師不僅要問有意義的問題,還要注意提問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取對反饋教學有用的信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楊絳的《老王》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變式提問,引導學生一步步總結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師如果問學生:“作者為什么有愧疚之情?”那么學生可能只會淺顯地回答:“因為作者吃了老王的香油和雞蛋?!钡侨绻處熖釂枺骸霸谧髡吆屠贤踔g的關系中,對彼此的情感是怎樣的?”那么學生就會挖掘到老王對楊絳的關心和楊絳對老王的同情這樣深層次的情感內涵。
3.課后反饋――及時記錄課堂教學的優點與不足
在反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要關注課前反饋和課中反饋環節,更要在課后堅持進行反饋教學記錄,包括課堂中學生和教師思維的火花及課堂中出現的缺點和不足,所有信息都會促進教師日后的教學。如果教師能夠長期記錄下這些反饋教學中的信息,對于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高中語文;學會獨立
愛默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靠承襲別人的思想而活在世上,或墨守自己的主張而遺世獨立,這都不是什么難事;然而,那種鶴立雞群而獨保自主之芬芳者,才是了不起的。”我們不能保證成為教學工作中的佼佼者,但是希望教師在工作中學會獨立,創新語文教學,教出專屬自己的語文教學。下面筆者將分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闡述關于高中語文教學的獨立教學。
1 學會獨立教學
的確,在語文教學中我們發現,集思廣益能讓更多更優秀的教學經驗和語文教師聚集在一起,且從中我們可以得到更多的教學信息,能夠見識到更優秀的教學方法,能夠接觸到更為創新的教學方式。但是,為語文教師所忽略的是,這種方式方法是適合每一個集體的嗎?是適合自己教學性格和學生性格的嗎?這些經驗和創新是其他教師根據他們的實際教學情況所得到的。他們經歷了,實踐了,改變了,總結了,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創新的、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式。但是這并不代表這種教學方式是通用的,也并不代表這種教學方式是萬能的。因而,對于高中語文教師而言,學會獨立教學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實際的。學會獨立教學,我們才能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做出對策。在面對語文教學時,每一位教師面對的情況都是有所差異。不同的教學環境、不同的學生性格、不同的學校風格,這些因素都是處于不斷變動之中的。學會獨立教學,教師才會在實際教學工作中考慮到這些情況,才不會一味地套用其他教師的教學手法,才不會在教學中始終處于被動的位置。學會獨立教學,當遇到教學問題時,教師更多的時候會選擇獨當一面,去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往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才會醒悟,才會發現一些新的教學信息。這就是教學中的創新,而就是憑借這樣的創新,教師才有所成長,才更強大。當然,筆者并不反對教師的經驗交流,關鍵是要學會將這種經驗交流獨立化,從中悟出一種專屬于自己、適合自己的東西。這才是達到經驗交流的最高境界和最終目的。當然教師獨立的性格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讓他們也學會獨立,慢慢地脫離依賴。這也將是教師學會獨立教學的一大重要意義。語文教學就是如此的廣泛,教學知識,教育情感,影響性格,影響人生,這就是語文教師的魅力。
2指導獨立學習
高中生經歷了小學、初中的學習教育,他們開始漸漸地成長,也開始逐漸地成熟。在高中語文的教學階段,教師不能再局限于教學學生語文的基礎知識,我們還應當傳遞一些更重要的東西,一些能夠讓學生受益一生、學習一生的東西。這種寶貴的財富需要學生在獨立學習中去體會,去領悟。因而,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進行獨立學習。下面筆者將從兩個方面闡述關于指導學生進行獨立學習的問題。
2.1獨立完成作業
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起碼的要求,但是確實也是實際教學工作中最為頻繁的問題。高中語文的教學其實并沒有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在他們看來,不管學習語文是否認真,好像語文知識水平并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確實,語文是學生從小就接觸到的學科,從牙牙學語開始到現如今的語文系統學習。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穿梭在生活與課本中。學生認為就自己對語文的理解,足以應對作業、考試。因而,在處理語文教師布置的作業時,他們往往以一種不認真的態度對待。語文不同于其他的學科,例如數學作業中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但是語文的解答確是自由的、廣泛的。很多的學生在面對語文作業時,他們覺得都差不多就這樣,而且好像自己都會做。也因此,在完成作業時他們總是不愿意自己動腦筋,而是模仿其他同學的答案,然后交上去給教師評閱。面對這樣的答卷,教師當然明了于心。其實往往這樣的學生,他們在語言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上卻存在問題。因為習慣模仿別人的東西,他們會忘乎了自己的思考方式。因此,在處理這樣的學生問題時,教師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獨自發揮。比如在學習詩歌鑒賞的時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就作者的思想情感提問,讓學生口頭闡述答案。這是一種及時的、獨立的思考,不需要停留太多的時間給學生,給他們產生一種思想上的緊迫感。這樣既能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又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關鍵是教師要借這樣的機會讓學生明白: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才能夠在考試中獨當一面。作業、學習并不像學生想象中的那么簡單,只有設身處地地去學習、去做,才能明白其過程的演變,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東西。獨立完成作業,并不是獨立完成一份任務,而是獨立完成了一份擔當。
2.2獨立完成思想
【關鍵詞】高中語文現代閱讀提升方法
高中語文屬于一種非常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同時還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相互統一結合體。而高中語文能夠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促使學生擁有更強的語文應用能力以及一定的語文審美和探究能力,可以給開展終身學習以及個人的有個性的發展打下基礎。下面就談談新時期高中語文教學中現代文閱讀教學的提升方法。
1.增強學生語感
語文教材中選用的文章,大部分都屬于文質兼美的名家名作,在學生學習語言的過程中供給學生十分豐富的材料。授課過程中,教師怎樣充分使用教材,在學生朗讀過程中進行指導,可以幫助學生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增強其語感。比如閱讀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筆下的江南冬景:灰云被掃盡、落葉鋪滿街、晨霜白得如同黑女臉上的脂粉似的,早上,太陽升上屋檐,鳥雀在枝頭吱叫不停,泥地里同時散發出水蒸氣來,老人小孩、曝背談天等等細節,這些均促使學生能夠從細節去體會課文的意境美,與作者一起感受江南冬景晴朗的情調。如此學生就能夠全面認識作者的表現功力,欣賞作品中的語言和形象美,由此真切體會作者透過將南方的冬景和北方以及德國的冬景進行對比,重點突出作者所鐘愛的江南冬景的特征,表達了其對江南冬景的喜愛之情。
2.掌握學習方法
新穎的教學理論對教師們產生的新要求主要有,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教會其學習方法。由此,教師在現代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幫助其可以做到舉一反三。通常來說,閱讀主要有包含下面的幾個步驟:(1)瀏覽[1]。此也可以稱為略讀。主要指使用非常短的時間將大概通讀文章一次,對其基本了解,為接下來的精讀做好充分準備。(2)提問。學生通讀一次課文后,便會形成一些疑問。此時,學生需要仔細記錄好疑問,然后帶著其進行第二次的精讀。(3)精讀。其也可被稱為細讀。其閱讀步驟中十分關鍵的一步。學生需要進行認真閱讀課文,理清句子的意義,逐段理解文章的內容與線索,抓住主題,處理自己在略讀過程中形成的疑問。
3.閱讀時感情求實
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提倡個性化閱讀,需要學生自己通過閱讀獲得真實體會,而不是深受到老師與參考書的不斷影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均可形成獨特的感受,其就是教師倡導的求實。比如,講授韓愈的《師說》時,學生對尊師重道產生了意見上的分歧:有些學生認為尊師重道,是圣愚分野的關鍵所在但有些學生卻認為尊師重道,并不是圣愚分野的關鍵所在[2]。此時,教師不可以急于講出自己的見解,而應該借此機會,不斷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講述個人特別、個性以及有價值的體會,流露出其真實情感,進一步幫助學生深入地認識作者和文章的主旨。
可是此方法需要注意一些地方,教師不不可以對學生進行放任自流,而是應該充分發揮引導者的功能,帶領學生從每個角度去理解與欣賞文章,進一步促使學生真正處在學習主體的地位中,增加其學習的興趣,可獲得令人滿意的事半功倍教學效果。
4.充分展開學生思維
閱讀教學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還必須培養其探究能力,幫助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更為正確與深入。學生的探究能力主要由教師在閱讀過程中對其開展思維訓練所獲得的結果。學生思維主要包括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其中形象思維屬于一種和直觀性以及形象性嚴密聯合的思維形式。形象思維能力是學生天生就擁有的,而想象則是其主體。比如,講授的《沁園春長沙》時,教師需要領導學生想象當時作者寫此詩的背景,切實進入到虛景當中,把虛景轉化為實景,將抽象轉化為具體。例如,講授張潔的《我的四季》,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仔細領會作者的觀點,從中感悟到四季是生命的四季,生命的四季需要充分想象,由此,必須增加形象思維的培養[3]。而邏輯思維主要指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在概念、判斷以及推理的幫助下將現實如實反映的過程。其與形象思維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依靠使用科學里抽象概念將事物的本質如實反映,描述認識事物的結果。學生擁有的邏輯思維能力依靠學習而獲得,教師需要不斷增加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在邏輯思維能力的內容中還包含發散思維能力,其主要指以基本點為出發依據,從多個方位與層面將思維充分展開。發散思維能夠幫助人類更加全面與完整地掌握事物的特性、狀態以及規律,推敲了解事物原來的面目,預測其未來的發展方向,靈巧和快速地處理實際的問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積極促進學生極力地發散思維的點是其最關鍵的步驟,同時經過老師的點評和引導,令學生體可以充分會到其樂趣,從而致使其逐步養成習慣。
綜上所述,現代文在高中語文的內容中,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高中階段很有必要進行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培養與增強。對此,教師需要提高現代文閱讀教學,不斷對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行積極的培養,從而獲得令人可觀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羅秉欣.探索當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創新導報,2010,10(30):256-257.
微課作為現代教學的重要資源,借助網絡傳播的優勢,近幾年在國內外迅速發展。高中語文作為高中教學的重點學科,引進微課教學模式,能夠實現語文的高效教學,對此,從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上進行闡述,并對高中語文教學中微課具體使用策略進行分析,希望為高中語文教學提供有利參考。
[關鍵詞]
高中語文;微課;使用價值;實施策略
語文是我國文化的精髓,承擔著傳承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重任,但是,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往往枯燥、效率低下,這使得學生的文學水平不能有效提升,因此迫切需要轉變這種教學模式。微課作為互聯網時代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如果應用到現代高中語文教學中,相信無論是在提升課堂學習氛圍以及語文高效教學上都有重要意義。
一、微課的基本概念
“微課”最早出現在美國,其雛形源于1993年美國北愛荷化大學A.McGrew提出的60秒課程,但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微課程”實際上是2008年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高級教學設計經理DavidPenrose提出的,在課程概念定義上,他將“微課程”看做是一個提供知識挖掘的平臺,每個人在這個平臺中都是平等自由的,學生在平臺中能夠獲得充分的主動權,可以自主挖掘知識點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在國內,“微課”主要按照新課程標準以及實際教學實踐進行定義,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具體反映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一知識點或者某一教學內容進行的資源整合教學,概念形成的基礎是基于國外對“微課”定義上的進一步深化與研究。然而雖然我國在“微課”的定義上有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具體實踐方面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現階段要重視“微課”的實踐研究。
二、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從現代教學方面分析,課程教學的優化主要從兩個方面分析:一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就是教師的教學能力;二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個性化學習。微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能夠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原因是微課資源中的名師課堂教學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可以結合自身發展需求與實際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名師,通過觀摩學習并結合具體實踐來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除此之外,還提供教學課堂設計、課件、講課方式、專家評價等,這對教師全方位教學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通常而言,高中語文教師在文學修養上需要具備一定的水平,教師通過日常自我閱讀往往具有較大的盲目性,而微課利用強大的資源整合與分類功能,滿足了教師這一需求,比如,教師在講解某節文學課程時,為了盡可能完善知識點,教師需要對課程涉及的文學內容充分了解,此時微課資源提供給教師的幫助就是能夠充分整合某一類資源,將知識點整合完善,有利于課堂教學的完善。微課能夠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個性化學習主要源于平臺高度的自由性,學生能夠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學習,由于學生在知識理解方面的不同,相同的課程知識下,有的學生需要多節課來進行知識的理解,有的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基本掌握知識重點,但是受課程教學設計,教師不可能將課程知識拆分為幾節課,此時,微課的作用就真正體現出來。學生可以通過根據課程需求選擇完整的學習視頻或者某一片段的知識點視頻,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比如對知識點掌握不深入的學生,通過完整的知識點整合,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識,而對于一些已經理解課程大概要義,但是部分重點仍不明確,為了提高理解效率,通過重點分類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內容。綜合微課在教師能力提升與學生理解水平提升方面的應用,可以看出微課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因此,開發微課在實際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三、高中語文“微課”教學的應用策略
由于微課主要作用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微課資源設計上也要進行分類,按照用戶層次的不同進行合理設計。為了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個性化學習的需求,高中語文在微課視頻資源設計上必然與課堂實錄不同,在課程知識與學習模式上進行了有效的歸納與整合,并且形成有針對性的講解視頻,通過這類視頻,學生能夠得出對知識的完整理解。在微課學習設計上,微課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分為兩種學習方式:一是實際上課前進行課前預習,對即將進行的語文教學做實現準備;二是在課程上完后進行預習,鞏固與加強,并且為了方便學生更好地使用微課資源,在知識點的設計上要根據課程內容進行具體制作。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傳統語文教師通常是先讓學生閱讀文章或者詩詞的大致內容,教師再花大部分時間進行講解,然而,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會使得課堂變得枯燥,高中語文文章往往是幾千字以上,學生往往不能集中精力去深入理解文章,因此后續教師的講課也完全是建立在學生不通透全文的基礎上,很難實現高效的教學。因此,在設計制作微時,要盡可能地在學生能充分理解文章具體內容的基礎下完成制作,比如在講《雷雨》這一課時,設計微課的講解時間應在5分鐘以內,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具體了解文章的大致內容;在具體講解上,可以在講解過程中穿插2~3個長度在3分鐘以內的微視頻,對重點知識進行概括講解,如文中周樸園對魯大海的沖突是文章的一個部分,利用微視頻對這部分進行還原,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之后再展示魯侍萍與周樸園的相逢,通過兩個課程關鍵階段的微視頻展示,能夠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深刻了解《雷雨》中隱含的心理矛盾與階級沖突,加深理解。一般而言,在課程中,微課資源的使用時間不宜過長,并且不能太分散,防止知識點混亂,最好的實現過程是以集成方法將微課資源進行連接,并且結合學生自身的需求進行課程配套視頻資源學習;同時也可以采取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微課資源,方便學生逐漸形成高效率的學習方法。教師講解類型的微課資源應用,主要是針對高中語文教師講課方法的不同進行設計,在語文教學中,微課教學資源具體可以分為結果講解式、來龍去脈式與智慧講解式。結果講解式主要是將課程內容的定義以及知識整體講解出來,比如《老人與?!分餮葜v的是什么,中心含義指什么;來龍去脈式就是教師不但要明確知識將的是什么,還要明確它是怎么來的或者是在什么情況下創作的;智慧型講解主要是能夠結合實際中的具體應用進行課程知識的講解。針對微課的三種教學方式,教師在具體應用時要集合自身教學的特點進行合理的選擇,通過合理利用微課資源,達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最終目的。比如,語文教師利用來龍去脈式的微課資源進行教學,微課設計上應講清楚文章創作的基本原則、實際背景、內容概要、中心思想。在微課資源的制作上,先按照實際課程的需求設計好微課的解說詞,明確微課資源的具體用途,在微課語音要求上,要保證解說員吐字清晰,環境安靜,語言親和,并且配有相對舒適的音樂,微課屏幕顯示的畫面應與解說詞同步,畫面布局合理,文字簡短精練,圖片具有強烈的代表性,能夠反映課程內容的主體,使得使用者能夠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微課的輔助材料可以包括課程內容的創作簡介、學習指導、課后復習、鞏固加強與相關資源鏈接等內容,在課后測試題與鞏固題的設計上,應該設計的盡可能生動、有趣,吸引學習者進行主動思考,而相關鏈接不能過多,應該尋找重點的2~3個鏈接資源,主要是連接網絡上的相關信息資源,加深學習者的理解。
綜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嚴重制約課程目標的實現,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與學生學習效率,必須不斷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資源,在現代高中語文教學中逐漸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不斷研究與探索微課的實際應用,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最終目的。
作者:齊兵 單位:大連市102中學
【參考文獻】
[1]劉銳,王海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和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4(5).
(一)在語文課堂講授中只注重書本內容,忽視了課文之外語文能力的培養。在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無視學生智力差異,不顧學生知識水平的高低,同一標準,同一要求,同一習題的現象較為突出。雖然原因不全在老師,比如學生人數眾多,老師無暇顧及,這是老師無法改變的現實。但筆者還是認為應該對一些有能力的學生因材施教,將他們從作業堆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到課堂之外的知識海洋中去自由翱翔。
(二)教師自身的修養、素質、能力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由于歷史原因,有些高中語文教師學歷較低、年齡較大,雖然經過這些年來的不斷培訓、進修,但與現代社會實行素質教育的合格教師標準還有較大差距。而年輕教師,雖然在學識上、學歷上好于其他教師,但在教學經驗、課堂把握能力、敬業精神上也存在差距。這些都對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要求形成極大挑戰,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
二、高中語文素質教育努力的方向
柳斌在《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是實施素質教育》一文中指出:“面向二十一世紀基礎教育的緊迫任務應該是走向素質教育。要從現在起步,走向素質教育”。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個人認為,高中語文素質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切實把提高自身知識和教育教學素質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大概來講,分這幾個方面:1.實現知識的更新換代。特別是年輕教師,更要廣發閱讀、深入思考,不能僅僅依靠參考書和教參,授課內容要有變化,要充分挖掘出語文課文的內涵,盡可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更新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起以聽、說、讀、思、議、寫為主,以培養學生的語言素質為核心的現代語文閱讀教學觀。可以說,僅靠幾冊課本和一天一節的語文課,企圖就能讓學生學好語文,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很難很難,語文教學只有在社會大課堂這樣的廣闊背景下,在學生廣泛的閱讀中才會產生活力。這無疑需要語文教師的引領,需要語文教師改變自己的教學模式。3.轉變考試觀念。這對普通老師來講很難,因為有高考這個杠杠在。但我們可以有限地在自己的課堂上來實施,做一些有益的嘗試。盡力地將語文教學自然地與現實生活聯系到一起。而我們的新大綱、新教材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正式提出了語文與生活的聯系,在這一點上,特級教師余蕾提出的“淡化課文、突出能力、注重運用”的命題思路值得我們借鑒。
(二)把握課堂教學,加強引導,轉變學生觀念,把學生帶入素質教育的新天地。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教與學必須和諧統一,缺一不可。我們所謂的素質教育必須以教師善教和學生會學樂學并重、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并重為最終旨歸。因此,如何讓學生動起來,將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話題。筆者覺得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1.教師要善于啟發誘導。這是引領學生會學的前提,是學生語文素質和能力培養的基礎。2.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語文學科有著以美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得天獨厚的優勢。當然,不同的題材作品有不同的審美角度和不同的思考方向,教師創設的問題,必須切合文意文理,從而才能逐漸形成學生自身對作品的審美認識,才能達到導與學的和諧統一。3.要讓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良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他們具有探究性的思維方式,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