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31 10:52:41
序論:在您撰寫校園出現的原因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校園暴力;精神邊界
中圖分類號:G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0278(2012)04-152-01
近些年來,我國校園暴力現象呈現惡化的趨勢,各地連續發生了不少重大校園暴力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來自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僅2004年公安機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學校及周邊治安秩序集中整治行動中,就破獲侵害師生人身財產安全的違法犯罪團伙1,358個,查破刑事、治安案件18,433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3,669名。2004年湖南省湘潭市第二技工學校的命案、2003年發生在云南大學的“馬加爵”命案的報道出現在報紙、電視等新聞媒介時,使我們無不驚愕。為什么這些案件的“主角”都還是正在讀書學習的學生,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校園暴力的相關定義
美國預防校園暴力中心將校園暴力定義為:“任何破壞了教育的使命、教學的氣氛以及危害到校方的預防人身、財產、、槍械犯罪的努力,破壞學校治安秩序的行為?!北疚乃^校園暴力是指未成年學生以校園或者校園周邊的社會環境為背景,憑借個體的自然力或借助一定的、具有殺傷性能的器械以手段或以其他危險方式,對人或物施暴,給受害者造成了一定物質、身體、精神和心理上的損害或有造成損害危險的嚴重危害行為。
二、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
(一)政府方面的原因
政府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是校園暴力產生的原因之一。現實社會中,中小學生擇?,F象比較突出,一些優秀的生源和教師資源相對集中于“名牌”學校,而部分素質較差的學生也相對集中到較差的學校。習慣上所稱的“差生”作為一個弱勢群體,在學校內得不到恰當的引導,從而產生了自卑感和厭學情緒,矛盾激化而得不到正確處理時就可能導致校園暴力的發生。
(二)學校教學和政治管理方面的原因
形成校園暴力的學校因素包括以下方面:雖然國家一再出臺各項政策校區學校給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而學校在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方面措施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尤其是德育和法制觀念教育;在長期的應試教育的理念下,老師的教育觀念已經形成了一種套用的模式,而對學生的個別化教育重視不夠;學校教育內容缺乏吸引力,片面重視學業成績,致使某些學生產生挫折感,而老師又沒有及時的對其進行心理上的輔導,因此學生在潛意識中尋找發泄的目標;學校沒有心理方面的輔導老師,或者沒有充分發揮這些老師應有的作用,沒有及時對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暴力傾向進行疏導,對已經具有偏差行為的學生缺乏進行矯正,對侵害他人的校園暴力事件處理不及時或者處理方法不合理等。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的教育功能不足,父母忙于工作,親子關系疏離;部分父母常常采取批評、指責、諷刺、挖苦、嘮叨、羅嗦、壓制、強迫、暴力手段,以及用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比較等,嚴重侵犯了孩子的尊嚴和精神邊界。人在成長過程中,隨著身體和心理的不斷發展,逐漸塑造了自我,同時形成了自己的精神邊界,精神邊界受到打擊,超出可承受的范圍,就會感到被壓垮或是被生活拋棄,都會讓情緒處于失控狀態。這也就在一個處于成長起的孩子心里注入了發展校園暴力或者趨近校園暴力傾向的激素;家庭內部存在暴力傾向,父母染有惡習或有違法犯罪行為,子女耳濡目染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
(四)個人的原因
學生所承受的壓力過大是產生校園暴力的一個原因。主要有學習壓力、考試壓力、升學壓力、家長壓力、未來就業壓力等。中學生處在青春期,身體和心理的變化較大。一方面隨著體能大幅增強,提高了他們展現暴力行為的能力;另一方面,青春期情緒不穩定,易受到環境的引誘而產生暴力傷害。從生理角度來看,青少年正處于尚未成熟的發育期,個人行為的穩定性差,很容易做出沖動性的過激舉動。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在生命和安全能夠得到保障的基礎上,人的需求就主要是精神需求或心理需求,而在精神需求中,最根本、最主要的就是尊重需求。對尊嚴的傷害是讓人最不能接受、最不能容忍的。誰傷害了我的尊嚴,誰就是我的敵人。這是人際交往中最基本的原則,這一原則是沒有道理可講的,是無條件成立的。對尊嚴的傷害必然導致怨恨和憤怒情緒的產生,中學生長期積累的怨恨和憤怒如果不能通過正面對抗等方式及時疏導或釋放,就會形成逆反心理。
三、處理校園暴力行為迫在眉睫
校園暴力事件對學校來說,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學校的和諧穩定狀態,使學校師生人心惶惶,并可能使學校面臨各方面的社會壓力。校園暴力形成的原因錯綜復雜,對其必須標本兼治,實行綜合治理。所謂綜合治理,即必須充分運用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資源,分工有序、職責明確、責任到位,形成校園暴力治理的合力。政府應當起主導作用,學校、社會、家庭應當積極參與,各司其職。
參考文獻:
[1]張志強.命案凸現校園文化暴力危機[N].瀟湘晨報,2004-06.
1、鄉土小說作家多大都是直接受魯迅的影響并有意識地模仿魯迅而開始創作的,大部分師承了魯迅小說的批判國民性特點,較少造作,克服了概念化,以一種質樸和真實的面貌為當時小說創作界吹進一股清風;
2、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審視故鄉風習,對愚昧、落后進行尖銳的諷刺與批判。其次,鄉土小說作家往往懷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復雜情緒描繪生活與苦難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鄉人,同情與批判,諷刺與哀憐相互交織;
3、在批判和描繪故鄉愚昧習俗、麻木人性、凄涼人生時,就出現了鄉土小說。
(來源:文章屋網 )
1、家長方面。愈來愈多的家長認為衡量一個幼兒園的好壞,只看孩子在幼兒園認了多少字、會背多少詩、能做多少算術題等,家長這種“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急功近利思想。
2、幼兒園方面。教師只重視自己所教,沒有顧及到幼兒所學,在具體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過程的設計時,過多地考慮如何教得順利,很少考慮如何把學習方法教給幼兒。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專業設置 趨同現象 策略
高職教育是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一個重要舉措。目前,全國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含職業技術學院、高等??茖W校、成人高等學校)已達1467所,占高??倲档?9.5%;招生人數與本科持平,達到313.4萬人;在校生合計964.8萬人。高等職業教育在短短的三十幾年的時間里,有無到有,由小到大,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大批急需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同時也滿足了不同群體接受高等教育的強烈需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但也應看到,高職教育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不容忽視的問題——專業趨同異常嚴重。這個問題如不盡快加以解決,必然會致使高職教育缺乏活力,導致社會認可度下降,影響高職教育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趨同現象”的現狀分析
所謂“趨同現象”是指系統演化過程中的一種機制,使得不同主體之間相互影響,進行相同或相近的適應學習活動。這種現象在高職院校表現尤為突出,如在專業設置方面,許多院校極為相近。有學者曾對28所示范性高職院校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幾乎所有學院都開設了如下一些專業:電算會計、市場營銷和計算機應用技術等,而且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體系安排方面相似度也極高,存在十分嚴重的趨同效應。①據統計,湖北省有1254個專業點集中分布在35個專業類中,趨同專業特別集中在計算機應用技術、英語類、文秘、會計、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專業。②無獨有偶,安徽省2006年高職高專招生專業1476個,專業比較集中的前十位竟然占了專業總數的25.95%,處于改革前沿的廣東省情況也不容樂觀,在專業比較集中的前十位當中,它們的總數達到全部專業點的29.54%。③這種現象顯示,許多高職院校都在盲目追隨大流、追捧熱門專業。最為直接的后果就是導致各個高職院校缺乏辦學特色,形成“千校一面”的局面,不利于學生的就業和高職院校的長遠發展,甚至將會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二、專業設置“趨同現象”產生的原因探析
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趨同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職業地位觀的阻礙。自古以來,我國對職業就有“三教九流”之分,體現某一職業在社會中所處的等級、地位及綜合排名,對社會成員的職業選擇有強烈的導向作用。這種職業地位觀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政治地位、經濟地位和職業聲望。當前最為突出的是,人們在職業選擇中總是趨向高收入、穩定、工作環境好的職業,背離低收入、不穩定、工作環境惡劣的職業。特別是現階段,由于我國國民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有較大的提升,大部分已進入小康階段,在教育上也相應有了較高的消費要求,特別是以獨生子女為主體的受教育者對此更是有著強烈的要求。如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電子技術、商貿英語、文秘、會計、物流管理等專業在大多數高職院校都有開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而這些專業都有一個基本的特點,即就業崗位絕大部分不是藍領,而是屬于白領。相反,如美容美發、保健按摩、殯葬服務員、女性獸醫師、男性婦幼保健員甚至連男性幼兒教師等職業和崗位則被民眾所歧視。因此,具有尊卑精髓的職業地位觀對社會成員的擇業、就業觀念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也是造成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出現趨同的重要原因。
2.高教管理體制的制約。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對高職院校統得過死、管得太嚴,高職院校自然就形成了“等、靠、要”的辦學邏輯——過分依賴政府及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自身的辦學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而且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高職院校的管理也事無巨細,高職院校的辦學自難以得到真正的落實,如在專業設置上,其權力全部都集中于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各個學校設置專業時只能按照教育部所頒發的專業指導目錄去申報,導致高職院校不能根據新時代人才變化需求,找到學校教育與社會的結合點,設置一些新專業,辦出自身的特色。而辦學自的缺失使高職院校對專業和課程內容不能迅速、靈活地做出相應的調整,專業設置出現模式化、呆板化,直接為專業設置的“趨同現象”埋下了伏筆。
3.過于依賴市場,產生盲目性。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認為:“市場不是理想的,存在著市場失靈?!币簿褪钦f,市場不是萬能的,它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所謂市場盲目是指由于市場機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條件的限制,而使得單純的市場機制無法把資源配置到最佳的狀況。④這種盲目性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校辦學行為不謀而合。如每所學校都根據勞動市場需要來設置專業,目前我國勞動市場尚處于初創階段,其自身還不夠完善,所傳遞的信息也不對稱,這種缺陷必然導致各個高職院校追逐市場熱捧的專業,形成專業設置的趨同。二是在高職教育發展過程中,學生對專業的選擇對專業設置產生制約作用,最為明顯的是一些學生受個人興趣、愛好、家庭及輿論影響,只注重利益取向,不顧及個人的能力趨向,導致專業供需的結構錯位,也在誘導著專業設置趨向集中。據調查,某省的高職院校中竟有80%的學校幾乎年年換專業,專業變化頻繁。這種過度依賴市場,唯市場論直接導致專業設置陷入盲目,專業設置出現“趨同現象”。
4.學校自身的條件限制。如果說前面三個原因都可以歸屬于外部因素的話,那么學校自身條件的限制就屬于明顯的內部因素。一般來說,辦好一個專業,不僅要有一套完整、科學、適用的教學計劃及課程設置體系,具備一支有實力和水平的師資隊伍,還要有滿足專業設置需要的圖書資料、實驗儀器設備、實訓基地和其他經費投入,尤其是特色專業或品牌專業的建設更需要上述條件的成熟。而當前許多高職院校辦學面臨著困難:一是經費嚴重不足。這種不足主要表現在財政投入沒有達標。許多高職院校的財政撥款所借鑒的基數還停留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標準,國家規定4%的比例還遠未實現。二是師資儲備不夠。許多高職院校原有教師隊伍的基礎過于薄弱,師資培訓渠道不夠通暢,形式單一,課程與教師比例也不合理。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師生比嚴重失調,大部分專業教師超負荷工作。因為經費的限制和師資的匱乏,許多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只能考慮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及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走“趨同化”路徑。
三、加強專業建設,祛除 “趨同現象”的基本策略
當前,由于高職教育已從規模發展走向內涵發展,因此這種專業“趨同現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如果任由其發展下去,將會對高職院校的健康發展產生極為負面的影響。
1.加強社會輿論引導,進一步轉變社會的職業觀。解決專業“趨同現象”,轉變國民觀念很重要。當今社會,職業之間本不存在高低貴賤之分,不同的只有社會分工,而且社會要得到發展,就必須要有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社會分工。如果每個人都處在管理崗位上,都想成為白領,那么多姿多彩的物質和精神世界將由誰來創造?各行各業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們能滿足社會的各種需求,從事艱苦、冷僻的崗位并不意味著社會地位就一定低人一等,現在整個國家都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和諧社會需要各行各業。教育需要培養社會所需的各種人才,最終發揮出教育本身最大的潛能,這就必須科學引導社會大眾轉變職業觀念。
引導國民轉變職業觀念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需要國家宏觀政策的強力支持,努力提高處于劣勢的各種技能人才的經濟待遇和社會地位,形成有利于他們成長的激勵機制;二是要樹立職業教育的自身品牌,合理設置專業,辦出特色,同時還要引導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提高就業質量,讓國民看到不同職業都有一個美好的前景,心悅誠服地去選擇接受不同的職業教育;三是要大力加強輿論引導,渲染職業平等的氛圍,改變國民對某些職業、行業的歧視。西方有些國家認為,職業教育不但能使整個國家的各種崗位上的技能不斷更新,能使整個社會的技術含量、智能含量和精神價值含量不斷提升,而且還能從整體上提高一個國家的民族素質。因此,在那些國家,職業教育一直都很受重視,甚至被一些人喻為“使社會走向博雅的杠桿”⑤。而在我國,職業教育雖然沒有達到上述國家的水平,但是技術工人創造的社會財富也是有目共睹的。如果國民逐步轉變傳統的職業地位觀念,重新認識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相信我國的高職專業設置會走出一片新的天地,為國家的發展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各種技術人才。
2.創新專業設置管理體制。從管理學角度來說,體制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機構設置和管理權限劃分及其相應關系的制度,也是各個組成要素之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配置方式。⑥我國高職教育管理體制反映的是政府與高職教育之間優化配置的形式。由于高職院校的生源大多數都在省內,因此必須對于原有的高教管理體制進行創新,確立以省、市地方為主的管理體制。在專業設置上,省、市主管部門要把自下放到底,支持高職院校根據校際資源靈活進行專業設置,高職院校既可以在專業目錄范圍內設置專業,也可以從實際出發設置新專業,還可以根據崗位或崗位群所需技能的變化,適時調整專業教學計劃。
3.建立專業設置和人才供求的預報與預警機制。市場是優化資源配置、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但市場也有其弱點和消極方面,主要表現為它的盲目性。專業設置的趨同化與其不無關系。因此,及時通報高校的專業設置和人才市場供求狀況,并由此建立相應的警示機制,對減少高校專業設置趨同現象有重要意義。
教育部應當建立專業設置信息庫,及時向高職院校公布,動態顯示出某一專業設置點數占所有高職院校總數的比例。當某一專業的設置點數低于高??倲档哪硞€比例時,表明專業設置情況良好;當某一專業的設置點數占高??倲档谋壤^某個極限時,就要警示各辦學主體,說明該專業設置比較密集,若新增設該專業,畢業生可能存在較大的就業壓力,應嚴格控制增設。⑦教育部也可以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庫,及時公布勞動力市場上人才需求變化信息。當某一專業的就業率在某個數值以上時,表明就業情況正常;當某一專業就業率低于某個數值時,也要警示各辦學主體,說明該專業畢業生已經明顯供過于求,要就業的話就會變得相當困難。⑧因此,高職院校在準備增設某一專業時,就可以參考該專業的上述數據、情況進行分析論證,預測未來幾年所需人才的層次、規格和數量,然后再決定專業的取向和專業的設置,同時也可以對現有的專業進行調整。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曾在20世紀90年代初,根據論證,沒有開設一般的“商業管理”專業,而是針對當時深圳商場建設速度快、規模大,商場管理人才缺乏的狀況,首創“商場管理”專業。⑨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避免盲目設置專業,減少專業設置趨同現象的發生。
4.根據區域經濟的特色和優勢,發展優勢專業。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資源的優勢,按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設置專業,是高職專業設置的基本原則,也是解決專業“趨同現象”的必由之路。每一區域經濟都有相應的特色行業和優勢行業,而且每一區域的特色行業和優勢行業可能都不一樣。優勢行業一般都是屬于支柱產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高職院校針對這些行業辦好相應的專業,既能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推動經濟發展,又能解決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如針對廣州的優勢行業——旅游業,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就設置了旅游專業,并實現了該專業的高就業率。⑩而對于特色行業而言更是如此,其他學校可能都沒有開設相應的專業,高職院校就可以憑借地域優勢,根據差異化原則,設置與之相適應的特色專業。如廣東番禺曾是我國玩具產業的重要基地,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審時度勢,根據該地區的特色,設置玩具專業,很好地滿足了該行業對人才的需求。11又如蘭州資源環境職業技術學院提出“錯位設置、非均衡發展、星級管理、專業群建設”的專業建設理念,形成了以煤炭、氣象為主體的專業特色。這些專業的設置充分考慮了地區的經濟特色,效果非常好,并很好地避免了專業設置的“趨同現象”。
5.挖掘學校歷史沉淀,突出專業建設的特色和重點。趨同化是外在表現形式的相似性和一致性,12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缺乏對高職院校自身歷史沉淀的挖掘。英國著名的高等教育學家阿詩達曾說過“任何一所大學都是遺傳的產物,具有學院特色的遺傳特征是不變的”13。由于每個高職院校的歷史淵源不同,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形成專屬自己的歷史積淀。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要結合學校的歷史和自身的辦學優勢,努力發展某些優勢專業。這些專業應與學校包括校名相近,與學校文化相協調,能融通,并適應行業、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容易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從而提升學校的知名度。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鏟除“趨同現象”的生長根基,促進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多元化的、各具特色的發展。
四、結論與建議
我們認為,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總的要求是符合社會需求,特色鮮明,結構合理,具體情況則不盡相同,各個學校也各有差異,但絕非盲目設置。高職院校專業“趨同現象”的解決,不僅需要高職院校對社會發展背景、行業背景等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科學周密的分析及論證,還要準備好充足的教育資源。這樣才能有效地減少趨同現象,共同開創健康、多樣化的高職教育發展之路,創造出和諧發展的高職教育新局面。
[注釋]
①粟荔.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研究[D/OL].http:///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2&recid=&filename=1011167097.nh&dbname=CMFD2011&dbcode=CMFD&pr=&urlid=&yx=,2011-10-08.
②③閔建杰.湖北地區高職院校趨同狀況及其優化問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32):46,46.
④伍柏麟.社會市場經濟學教程[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317.
⑤劉堯.國際職業教育改革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職教論壇,2008(5):53.
⑥12李帥軍,盧盈.從“趨同現象”審視我國高校的發展[J].高教探索,2012(3):142,142.
⑦⑧鄧岳敏.我國高校專業設置趨同問題探析[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2):6,7.
⑨劉蘭明.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辦學特色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156.
中圖分類號:G467.8文獻標識碼:A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Strategies of Fake Needy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ZHAO Lianfa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AbstractThe more attention the government have paid to the needy students, the more aid they have granted. Because it is difficult to quantify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qualification of aneedy student, and this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fake needy students.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the deep investigation of the typical class which has quite a few needy students. The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auses that lead to the phenomenon of fake needy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ratios of the fake needy students to the real ones,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of the fake needy students and bring up with feasible strategies.
Key wordsuniversities; fake needy students;strategies
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經濟壓力問題一直是國家關注和重視的工作,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資助力度。2007年以來,國家加大了對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力度,面向貧困生的獎學金、助學金種類增多,金額加大,每年用于助學的財政投入和各高校配套投入的助學經費也逐年增多。國家助學金分為一等、二等兩個檔次,對品學兼優的貧困生設立了國家勵志獎學金,其額度達到每年5000元。從2010年起,國家又再次提高了資助金額,一等國家助學金提至每月450元,二等提至每月230元。資助力度的加大,金額的提高,使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得到了有效的資助,大大緩解了貧困生的經濟壓力,保證了接受教育的公平性。然而,在貧困生的資助和認定工作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現象,申請人數逐年急劇上升,甚至有些班級出現了絕大多數蜂擁申請的情況,有些家庭經濟并不太非常困難的學生,為了利益的驅使,也努力加入到貧困生的申請隊伍之中,這就出現了“偽貧困生”。針對這種現象,筆者對申請比較集中的班級和學生進行了調查,以進一步摸清偽貧困生的申請原因、動機,掌握偽貧困生所占的大致比例,有助于資助工作的順利開展。
1 申請貧困生認定的情況
經過對122名申請貧困生認定的大學生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有89名同學確因家庭經濟困難難以支付學費和生活費;有19名學生表示家庭經濟尚可,申請到國家助學金會減輕經濟壓力;有14名學生表示獲得國家助學金能顯著提高在校期間的生活質量。通過調查,初步估算真正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占到73%,后兩種情況的貧困生可以歸為“偽貧困生”,占到27%。
在偽貧困生中,同學們普遍認為,申請貧困生認定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情況:為了獲得貧困生身份,以便有資格申請勤工儉學崗位;為了獎學金能翻倍;別人申請我也申請,開證明交材料又不復雜;助學金白給,不要白不要;為了明年能獲國家勵志獎學金等。
2 偽貧困生現象出現的原因
分析偽貧困生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貧困生的認定工作難度較大,開具家庭經濟困難證明時人為因素影響較大,地方政府部門往往不能很好地審查把關,給學生造成了可乘之機。目前,高校申請家庭經濟困難認定需要提交的材料,一般都是需要提供村、鄉或者社區、街道兩級蓋章的證明材料。由于地方政府不需要承擔責任,或者出于對當地生源學生的保護和偏愛,在基層開具的證明材料,往往流于形式而不能嚴格審核把關。造成提供的困難證明材料中,相當一部分可信度并不高。
二是由于地區差異和每個家庭的情況不完全一樣,貧困生認定很難用統一的標準進行量化。由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收入和消費水平差異很大,每個家庭的成員情況、收入來源、經濟負擔等情況也有很大差別,在家庭經濟困難程度的評定中,不可能用統一的絕對數值去比較。
三是學生自身的不良心理因素,虛榮心、從眾心理、占便宜心理、不平衡心理等。虛榮心導致物質上的攀比,攀比吃、穿、玩、消費用品的檔次等,從而引起生活費用支出的增加,所以就會產生通過申請貧困生獲得國家助學金的方式來補充每月的生活支出。當看到其他同學紛紛提交貧困生申請材料后很多都獲得了資助,從眾心理驅使他也會想辦(下轉第31頁)(上接第28頁)法去開家庭經濟困難證明,蒙混過關。有些學生,雖然家庭經濟不太富裕,但也不至于貧困到難以負擔其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的地步,他們會認為國家助學金不要白不要,自己不拿給了別人就吃虧了。
3 防范偽貧困生現象的對策建議
(1)加大宣傳教育,樹立大學生誠信意識。誠實守信是做人的一種品質,是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基礎性道德規范,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能夠促進校園和諧。從低年級學生開始加強誠信教育,逐步完善大學生誠信制度規范體系,將誠信納入評獎評優的重要參考條件,比如三好學生的評定、優秀學生干部的選任、獎學金的評選等,都要體現誠信的基本內涵。
(2)按照家庭經濟情況做好班級內的排序,在班級把好第一道關口。從班級入手,讓班導師和班委切實領會國家資助政策的用意,避免一些錯誤評定觀念和做法,比如,輪流坐樁、按成績排序、班內投票選舉等不太完全正確的做法,在班級內切實把好第一關。
(3)助學和育人相結合,克服不良心理的產生。助學的最終目的在于育人,在助學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進行感恩教育,獲得資助的同時能夠感恩,有助于克服因家庭經濟困難而產生的心理障礙,有助于減少偽貧困生現象的發生,真正發揮出資助工作的作用。
(4)進一步完善資助體系和貧困生認定程序。根據國家資助政策,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進一步探索更為科學合理的貧困生認定辦法,嚴格審查申請材料,低保、低收入證等證明材料在提交復印件時需同時查看原件,避免造假行為。
(5)適當降低貧困生身份附加的其他經濟利益。隨著國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注和資助力度的加大,高校也高度重視貧困生資助工作,很多高校也都建立起了一整套“獎、貸、勤、助、補、減”的完善助學體系,對于貧困生的受教育問題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完善的資助體系內,絕大多數資助項目都和貧困生的身份有關系,這就加劇了學生爭搶貧困生身份。
綜上所述,高校資助工作中偽貧困生的產生有著錯綜復雜的原因,影響了國家資助工作的有效性和校園的和諧。在資助工作中,只有深入研究偽貧困生產生的原因,積極引導教育,并不斷完善各項資助體系,偽貧困生現象必然會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使資助工作發揮出更好的效果。
本研究受到北方工業大學2010年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金資助
參考文獻
[1]薄愛敬.淺談高校貧困生評定與助學金發放的公平性.教育與職業,2009(23):154-155.
[2]鄒全,虞怡鳴.淺談高校貧困生與偽貧困生問題.教育政策研究,2010(10):53-54.
[關鍵詞]武術 高校 內因 外因 對策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武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武術以其獨特的運動方式、優美的技術動作、豐富的文化內涵深受學生的歡迎。這樣一個優秀的項目在傳承和發展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問題。高校武術教學陷入困境的的原因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內因即內部的,自身的,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起決定因素。外因即外部的,在事物發展中對事物的發展起增速和減緩的作用。事物變化發展是內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堅持內因和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1 造成高校武術教學陷入困境的外因問題
1.1域外搏擊項目的沖擊
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各國文化之間也形成了一定的交融。中國人走出中國到外國去發展,與此同時外國的一些項目也進入中國。目前跆拳道在國內發展較好,其對武術在國內的發展發起了強大的挑戰。胡凱,楊漢等對湖北、北京、江蘇、廣東、湖南、上海、寧夏、等44所高等院校就武術及跆拳道開課情況、武術和跆拳道協會開展情況等進行調查。在被調查的學校中,既開設了跆拳道課又開設有武術課的28所學校中有18所學校跆拳道選課情況好于武術,有10所學校武術選課的情況和跆拳道選課情況相比差不多,且跆拳道協會比武術協會辦得火的學校所占比例頗大,達到有協會學校數量的85%,說明學生更喜歡去練跆拳道。
1.2可供學生選擇的體育項目較多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生活條件逐漸提高,可供大家娛樂和觀賞的體育項目也隨之增多,很多時尚項目被廣大高校學生所接受。武術已經有些跟不上潮流,不能引起期少年的興趣。在對陜西5所高校的50明男生體育運動選擇情況的調查中,其中籃球和乒乓的小球項目比較受歡迎,表示對于武術有興趣的26人占總數的52%練習武術的人數為2人僅占總人數的4%,其中主要原因是武術趣味性不足,而且比較難學。加之學校沒有練習武術的氛圍,等因素造成了學生喜歡武術確沒人練習的現狀。
1.3升學壓力增大對于武術教學的影響
想解決高校武術發展的問題還要從根源做起,讓孩子從小接接納武術形成練習習慣。對陜陜西5所小學的50名小學生業余時間從事活動情況的調查表明,學生在業余時間除了寫作業外還在上英語、數學等的輔導班,同時進行一些鋼琴等藝術項目的學習,能從事體育活動的時間有限。88%的家長愿意學生從事體育活動,但是真能從事體育活動的只占32%。這說明體育運動在今天學生強大的社會壓力和升學壓力面前,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
2 造成高校武術教學陷入困境的內因問題
2.1高校以及學生自身對于武術的重視程度不夠
從目前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現狀來看,武術課在各高校整個培養方案中的課時有限,內容比例在8%左右。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武術課,但項目很單調學生基本是不選擇武術課程進行學習。高校學生在打籃球,以及踢足球的同時幾乎意識不到武術是優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造成今天這樣的局面,高校以及學生自身對于武術的重視程度不夠是其中的一條主要因素。加之以跆拳道等為代表的域外搏擊項目的沖擊,使得武術在高校的發展不盡如人意。
2.2武術項目自身特點以及考評制度的限制
武術是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斗為主要運動形式,并注重內外兼修的傳統體育項目。武術的內容非常豐富,但是技術復雜方向變化較多。武術課學生考試成績的評判多為學期末的“技術考試”為主。造成學生片面的重視技術的學習而忽略的文化的傳承,而對于不影響成績的理論課程視而不見。以至于學生學習了很久的武術,但是對于武術的基本理論、文化內涵等以及武術特有的健身原理和功能知之甚少。
2.3優秀武術師資缺乏以及教材的限制
武術項目不同于其他項目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重內外兼修,比較側重于內修。高水平武術師資的匱乏,嚴重的影響了教學效果。從各個學校的調查研究可以看出,大部分高校開展武術課的內容為初級長拳第三路和24式簡化太極拳,部分高校教授初級劍。部分學生反映渴求學到更多的武術項目以及知識,但由于學校的課程和教材安排,進而造成武術項目的選擇面不寬缺乏吸引力,使得學生上課時學習情緒不高。對陜師大體育學院各專業2010年研究生導師師資調查情況,表明民族傳統體育學(武術)師資還相對薄弱。
3 如何解決高校武術教學困境的建議
3.1加強武術的宣傳包裝,提高民眾對于武術的認可度
想要解決武術在高校發展的整體問題,眼光必須放在整個社會。首先要提高武術在民眾心中的認可度,人大多數人尤其是社會的高層先重視武術。只有這樣,武術才能被更多的人多接納,才能在社會上發展,以致影響到高校學生。解決高校武術教學問題關鍵不單純在于高校,還在于整個社會的態度。只有解決好了社會對于武術的認可度和重視程度,才能解決好高校武術教學的問題。
3.2充分發揮高校武術社團的作用
高校當中形形的社團對于相應項目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很多同學對于武術的學習很有興趣,只是沒有人引導往往就荒廢掉了。社團在高校中起到了一個團結這些有共同愛好的人,把喜歡武術的同學組合到一起互相進行學習和了解的作用,同時也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
3.3武術的推陳出新,讓武術時尚起來
武術在中國發展了幾千年,其中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解決當前的問題就是既要發揚又要繼承。繼承前人留下的經典的文化,和傳統養生知識等。同時為了適合這個社會的需要又要做出一定的改變,開發出適應今天社會發展的項目。因此在武術服裝的設計上應該做出一定的改革,設計出適用且時尚的武術服裝。最后加強廣告宣傳,促進武術文化的培育。
3.4解決好武術發展的內因問題
首先提高教師素質,加強武術文化的引導和教學若是想學習好一門知識必須先了解其背后蘊藏的文化,武術作為傳統項目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其次武術課教學形式的改變現在的高校武術課程重技能輕文化,上課的強度和負荷較大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后,提高高校武術教學的科學性,不過分的強調基本功。武術動作的學習應該是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學習。
武術想要在中國繼續發展就要保持自己的先進性讓自己在這個時代中處于優勢地位。在培養出屬于自己的強勢文化的同時又要迎合時代的潮流發展自己,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胡凱,楊漢.應對域外搏擊項目對中國武術的沖擊.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邱丕相.文化爭奪的時代:傳統武術的無奈[J].西安體育學學報,2006,(5).
[3]邱丕相,馬文國.關于中國武術發展戰略的幾點思考[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5,22(6):1-3.
[4]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我國中小學武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
[5]王崗,邱丕相.重構中國武術教育體系的理論研究[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32(3):61-66.
[6]楊建營,邱丕相,楊建英.生態文明視域下武術培育民族精神的理論及實踐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8,44(6):31-35.
關鍵詞:孝 愚孝 二十四孝 批判繼承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1-0000-01
一、孝與愚孝的區別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在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中國古代社會,“孝”是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所共同遵循的一項行為準則和倫理規范。時至當今,我們也倡導弘揚中華孝道,構建和諧社會。什么是孝呢?《說文解字》中:“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雹佟稜栄裴層枴芬矊ζ浣忉專骸吧剖赂改笧樾ⅰ薄?狄笤凇段淖衷戳鳒\說》中分析為:“‘子’用頭承老人行走?!边@就是說子女對父母愛敬、善養的行為就可稱之為孝,這是子女對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孝現象出現于原始社會時期。儒家在繼承原始社會孝觀念的基礎上完善了孝道理論,提出“父慈子孝”的主張。作為儒家經典之一的《孝經》提出“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②的觀點,使孝躍出家庭倫理的苑囿,融入政治生活,擴展為社會規范。為鞏固封建統治,維護統治秩序,歷代君主多推崇儒家孝道觀,期望以倫理道德教育為政治服務,達到“以孝勸忠”的目的。統治者甚至以法律手段強化孝道,使其成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的工具。為迎合統治者的需求,歷代思想家也對儒家孝道觀進行加工、引申,使之更好地維護封建專制統治。歷經一代又一代思想家的闡述、深化和統治者有所側重地倡導、宣揚,儒家孝道被篡改利用,不斷扭曲,內涵出現了異化,最終被推向極端,成為愚孝。
何謂“愚孝”?愚孝就是盲目不清、失去理智的孝。與謹慎、理智的智孝相比,愚孝就是專制化、絕對化、迷信化的代名詞。如信奉“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的觀念,侍奉父母,不論對錯、曲直,絕對順從;相信做出“至苦至奇之事”才是孝敬父母,競相以割股療親、殺子奉母、隨父同死等等野蠻、殘忍的舉動行孝道。在統治者的宣揚下,愚孝被普遍視為美德,并在社會上產生相互攀比的現象。
二、愚孝產生的原因
我國古代愚孝扭曲人性,甚至日甚一日、泛濫成災,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何在?筆者對中國古代愚孝出現的原因進行了簡要分析。
1、古代思想家對儒家孝道思想曲解的結果
春秋時期產生了儒家“孝”觀念,孔孟孝論中父與子是“父慈子孝”的對等關系。西漢大儒董仲舒提出“三綱”理論,使“父慈子孝”的對等關系絕對化,曲解了儒家的孝道理論。在封建統治者的推波助瀾下,“父為子綱”逐步被涂上神學色彩,之后歷朝歷代思想家對三綱的釋義加強了其神圣化的趨勢。至宋代二程朱熹提出“理學”思想,將孝道提升至“天理”的高度,提倡子女對父母的絕對服從。此時的父子關系已經由孔子所倡導的的“父慈子孝”發展為“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父叫子死,子不得不死”的愚孝思想。經過二程、朱熹等古代思想家的演繹和闡述,孝的內涵被嚴重扭曲、異化。而異化的封建孝道思想迎合了統治者的治國理念,在統治者的倡導之下,愚孝思想轉化為實際行動,以至“至苦至奇”的愚孝行為觸目皆是。
2、歷代統治者對孝道篡改利用的結果
以“導民以孝,則天下順”③為導向,為達到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實現以孝勸忠的目的,統治者高度重視、大力倡導孝道。
隨著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統治的強化,到了封建社會后期逐步建立起以“三綱五?!睘闇蕜t的統治秩序。孝道逐步成為封建統治者維護封建專制統治,穩定社會秩序的工具。尤其是統治者對孝道的篡改利用,使孝的內涵發生質變、逐步異化為愚孝。
統治者從維護封建統治秩序出發,極力倡導“冠冕百行莫大于孝”《宋史孝義傳》的思想。孝道思想在統治者的篡改利用下產生了愚孝,甚至將愚孝當做教材向人們灌輸。如《二十四孝》的晉人王祥臥冰求鯉,郭巨埋兒等。在中央集權高度集中的封建社會,統治者對愚孝的大力倡導和宣揚,使之形成了政策性導向,誤導人們信奉愚孝、踐行愚孝,于是“至苦至奇”的愚孝現象在社會上出現了。
3、神異靈驗的孝感傳說對孝子的誤導的結果
古代封建社會迷信思想盛行,《孝經感應章》直截了當地宣傳了迷信思想:“宗廟致敬,鬼神著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④無限的夸大了孝的作用,必然對人的行為產生誤導。江西鳳t書院的學規記載“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如此方盡得孝弟分量,何莫非愛敬之心所由推暨也?!雹菖c《孝經》一脈相承,向人們傳達行孝悌之道便可與神明相通的迂腐思想。廣為流傳的《二十四孝》更是向人們宣傳荒誕的神異靈驗的孝感傳說,如“嚙指心痛”“為母埋兒”“臥冰求鯉”“孝感動天”和“賣身葬父”等等荒誕的神話故事,渲染了孝行的上天感應。當時人們在封建思想的鉗制下,愚昧至極,輕信封建迷信,有些人甚至喪失人性,做出愚孝行徑。
4、百姓沽名釣譽的結果。
中國古代歷史上,統治者重視孝道,甚至制定一整套的褒獎孝行的機制,如開設“孝悌力田”選士科目,盡孝的子孫予以褒獎和宣揚,甚至受官、賜物、旌表門閭等,社會上多有“以孝聞于世”的孝子賢孫。統治者甚至對慘無人道的“割肝l股”等愚孝予以表彰。《宋史孝義傳》記有劉孝忠割股療親,甚至“斷左乳以食母”;楊慶割右乳“以灰和藥”以救母;呂生“剖腹,探肝”救父親眼疾,且都受到宋代皇帝的褒獎,甚至還“召見慰諭”。
人們逐步發現統治者以孝取人的規律后,為求取皇家恩惠、官府獎賞或為謀得一官半職,愚鈍小民便做出“勇者割股,怯者廬墓”等等至苦至奇的舉動。
由于上述原因,不少人以行“至苦至奇”的“奇激”行為為榮、為高,競相做驚人之舉,以獲取嘉獎、榮耀。此等思想、行為不禁令人汗顏,愚孝泯滅人性、摧殘生靈,著實令人發指。
余論
“孝”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經過兩千多年的繼承和發展,尤其是在歷代思想家們的闡述、引申和統治者有側重的宣揚、利用下,孝道思想變得扭曲、異化,并逐步成為封建禮教的幫兇,淪落為統治階級奴役人民的工具。愚孝成為古代人們的精神枷鎖,信奉“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使人們不論是非曲直絕對順從父母。甚至競相攀比,做出殘害身體的驚人舉動。
自“愚孝”出現之日即有學者對其進行否定,唐代詩人皮日休曾作《鄙孝議》一文批判割股、割肝等類愚孝。也有賢明君主批判愚孝、守衛人性的事例,如明朱元璋“命禮部定議《旌表孝行事例》行于天下”??梢姽湃艘颜J識到了“愚孝”的弊端。
在法律地位平等、文化價值多元化的當今社會,卻仍然存在愚孝的影子,比如丈夫一味順從父母,忽略妻子的感受,甚至根本不顧及妻子,凡事遵從父母的要求,從而破壞了夫妻之間的和諧,進而影響大家庭的團結和睦,工作也是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這就要求我們應以馬列主義為理論指導,以辯證的態度審視傳統孝道,對其進行實事求是的分析判斷。我們做到批判繼承中華民族傳統孝道,并賦予其時代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國民素養,促進家庭和睦,更好地應對當今老齡化社會所提出的挑戰,促進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也有助于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促進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繼承。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2]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3]生.孝經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4]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5]朱熹.四書集注[M].長沙:岳麓書社,1985.
[6]徐儀明.孔孟仁孝觀與宋儒的重醫傾向[J].孔子研究,2000(5):96-106.
[7]張曉松.”移孝作忠”-《孝經》思想的繼承、發展及影響[J].孔子研究,2006(6):87-92.
[8]譚寶剛,李朝暉.中國古代儒家孝道觀淺探[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5):223-228.
[9]肖群忠.儒家孝道與當代中國倫理教育[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1-6.
注解
①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第248頁.
②生譯《孝經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1頁.
③[東漢]班固撰,《漢書》,卷8,《宣帝紀》,第25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