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8 11:50:32
序論:在您撰寫管理會計業財融合的理解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業財融合;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
一、業財融合背景下構建高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的必要性
(一)滿足高職管理會計人才需求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市場和企業對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目前管理會計人才需求存在巨大的空白急需填補。具體來講當前市場和企業對高職管理會計人才有自己的需求標準,企業的需求從各方面分析其大多要求參照實際需求培養管理會計人才,企業屬于營利性機構,其本質是追逐利潤的,企業對高職管理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更加趨向于實用性和全面性。在以前企業比較看重的是管理會計人才的成本核算能力,而在當前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需求的是全面型的管理會計人才。出于企業的逐利性,對人才的需求本質上是保證自己經營的穩定性與收益,重點是培養能夠為企業帶來利潤的人才。因此,企業對于高職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和需求完全是基于自身利益出發的,把人才能夠為企業實現的利潤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往往是要求實現更高的產出投入比,所以企業看重的并不是管理會計人才的理論知識和能力,更加看重的是實用性和多面性的能力。因此基于業財融合背景,高職會計管理人才的培養要以實現企業價值利潤目標為導向。
(二)符合高職管理會計人才供給
雖然當前市場和企業對高職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巨大,但是由于我國高職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供給體系尚屬于起步階段,高職院校和企業屬于不同性質的機構,加之兩者間信息不對稱,導致人才定位差異其人才培養供給體制和市場需求仍存在不少偏差。機制培養的參照標準存在差異。高職院校屬于教育機構,對學生的培養是必須要涵蓋基礎理論知識的,高職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必須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高職院校的教學設置必須要依據教育部的相關規定,人才培養的方式要符合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標準,和企業注重實踐輕理論的需求有所差距。一方面是當前市場對高職管理會計人才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又是高職院校和企業對人才培訓供給與需求標準上存在的差異,這充分體現出業財融合背景下構建高職管理會計人才培訓體系的必要性。
二、業財融合背景下構建高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目標
基于業財融合背景高職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可以轉化為對知識、能力和素養的要求標準。隨著當前業財融合的不斷強化,企業在人才選擇上傳統的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相比企業越來越傾向于后者,同時對管理會計人才能力的要求是復合型的。相關的業務知識儲備能力是工作的基礎,溝通交往能力能夠便于管理會計與各相關部門進行業務合作,綜合分析能力是直接服務于企業決策層的高級職能。
(一)知識儲備能力
業財融合背景下高職培養的管理會計人才必須具備各種和管理會計相關的知識,建立起一定規模的知識儲備,應當涵蓋金融、投資、融資、計算機、互聯網、外語和寫作等相關知識儲備,只有具備這些知識能力才能以管理會計的視角分析整個企業的情況。
(二)溝通交往能力
和傳統的財務會計不同,管理會計人員必須要有足夠的溝通交往能力,因為他們所面對的不再是單純的數據,相反他們在管理會計工作中要和企業的每一個部門進行充分的溝通。比如管理會計工作職能中的企業預算和決算等工作,這需要企業的每一個部門都要參與到預算的編制與執行和決算的填報中來,管理會計人員不僅要和各部門充分溝通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到工作中來,同時在進行預算和決算的審核中更應該對各部門從事的業務和職能有所了解,這就需要管理會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交往中與各部門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如果管理會計人員缺乏這種溝通協調能力,不能得到各部門的支持,其工作是必然要出現偏差的。
(三)綜合分析能力
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業務和財務相互交融難以分離,更加需要具有綜合分析能力的管理會計人才。一是能夠有效的對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在業財融合下,企業各個業務都會產生出龐大的數據,管理會計人才要能從中挖掘出有效的數據信息,并對其進行整合分析為企業管理決策所用。二是能夠對企業管理風險進行分析識別。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必然會產生一定的風險,如何進行有效地分析正確的識別和防范各種風險也是管理會計的重要職責之一,管理會計人才必須具備這種相應的能力。三是還應當具備對企業戰略實施發展的預判分析能力。企業所有的管理職能最終都要是為企業的戰略發展所服務的,管理會計人員在預算執行時應當及時關注企業整體的發展是否符合企業的戰略目標,二者之間是否存在偏差,如果存在偏差應當及時分析找到偏差存在的原因。因此在當前業財融合的背景下一個合格的管理會計人才應當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能力,能夠及時補充新的知識,能夠有效分析問題并能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同時還應當具備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
三、業財融合背景下高職管理會計培養體系構建
(一)課程體系設置
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目標應以企業實際需求為導向,注重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讓高職畢業生能夠在畢業時適應企業發展的要求,因此結合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其對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定位目標應當是在業財融合背景下的初級管理會計人才,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應當以此作為設置基礎。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應重新界定并合理劃分管理會計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內容。比如投資決策的相關內容更適合財務管理,而標準成本規則更適合在管理會計中解釋。整理相關內容可以有效避免教學內容的重復,節省課時,幫助學生理解課程的連續性。在基礎理論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上還應注意強調不同管理會計工具對學生的應用條件和局限性。也有必要向學生解釋自己不適用的原因以及選擇當前企業的原因,讓學生學習到與社會實際情況緊密聯系的書本知識。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最好在書籍的基礎上介紹最新的國際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與時俱進,讓學生及時掌握學科的最新動態。高職管理會計的教學也應該引入更多的實際案例,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和應用管理會計相關知識,緩解枯燥的理論課堂教學,提高其趣味性,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
(二)教學活動形式
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形式應當是靈活的、多渠道的,特別是伴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高職院校應當開通線上教學課程,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線上教學補充相應的知識能力,同時也要開通相應的線上教學題庫,這種課程設置有助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開展相關業務的學習,增強他們的知識儲備。采用線上題庫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檢查,能夠有效的避免學生抄襲作業的情況,由于線上題庫的題目都是隨機生成的每一個人的題都不一樣,有助于學生認真的完成自己作業從而能夠查缺補漏。在教學活動多樣性上,高職院??梢栽O置更多的有助于管理會計人才培訓的選修課,比如第二外語、軟件編程和心理學等課程,具有針對性的培養當前市場急需的管理會計人才。
(三)師資隊伍建設
業財融合背景下高職管理會計培養體系的構建對師資隊伍的建設尤為重要,首先在師資選撥上一定要摒棄傳統的重理論的思維,應當首重師資的理論與實踐融合能力,因此在師資引進時應當考慮其是否具有一定企業背景的工作經驗和實踐業績,同時在對師資日常培訓和考核中也應當減少理論層面的比重,提升實踐層面的比重。
(四)實踐教學方式
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已經與企業達成實踐教學的初步合作,建立相關實驗基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然而,由于財務會計管理信息對企業的重要性,一些企業不放心將相關工作交給實習學生,學生無法進入專業項目的實踐,只是能進行一些最基礎的實踐性工作,專業實踐能力難以有效的鍛煉。因此高職院校在實踐教學方式上要進一步加強產學研緊密合作,即企業、學校和科研機構強化合作關系。企業從科研機構與高職院校獲得進一步發展的動力;高職院校為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和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科研機構從企業和高職院校獲取更多的資源進行研究,然后將研究成果用于企業和高職院校。三方大力合作將實踐教學方式不斷的豐富化和創新化,實現真正的業財融合培養社會需要的管理會計人才。
(五)考核評價體系
在建立針對業財融合背景下管理會計人才的考核評價體系時,高職院校不能只是從學生的期末試卷成績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還要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特別是對其實踐能力,結合多種方法有效的評價學生。比如對案例實踐考核分數,可以引入案例實踐學生互相考核的形式,將其納入學生平時成績的考核評價,把學生的平時考核成績和實踐考核成績比重提升,降低畢業論文成績的比重,避免有學生采用期末臨時抱佛腳的方式從而影響了正確的考核評價,通過有效的考核評價體系,讓學生在真正掌握知識的同時學會知識的運用。
四、業財融合背景下高職管理會計培養體系實踐與完善
由于業財融合是不斷變化與發展的,因此高職管理會計培養體系應當積極的及時隨同業財融合,以及市場和企業的需求不斷地創新與發展,高職院校在培訓管理會計人才時特別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地完善高職管理會計培養體系,培養出真正社會需要的管理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郭永清.中國企業業財融合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7(15):47-55.
關鍵詞:業財融合 管理會計 指引體系
管理會計是會計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務于單位內部管理需要,是通過利用相關信息,有機融合財務與業務活動,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2014年10月至今,財政部相繼頒布《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和《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為我國管理會計發展指明了方向,為企事業單位實踐管理會計提供了依據。對電信企業而言,如何充分利用并貫徹財政部文件精神,在現有財務管理活動的基礎上,博采眾長,去粗取精,由點及面,自上而下,構建具有電信行業特色的管理會計指引體系意義深遠。
一、電信業管理會計指引體系搭建的政策背景及內在需求
(一)政策背景
2014年10月,財政部下發《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對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現狀進行了評述: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相對滯后,迫切要求繼續深化會計改革,切實加強管理會計工作。《指導意見》在闡述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的基礎上,提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并明確了體系建設應從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建設四個方面加以開展(見圖1)。其中,管理會計指引體系以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為統領,以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為具體指導,以管理會計案例示范為補充。
2015年12月,財政部下發《管理會計基本指引(征求意見稿)》;時隔半年,2016年6月,財政部正式下發《管理會計基本指引》,進一步明確了基本指引的角色定位:基本指引在管理會計指引體系中起統馭作用,是制定應用指引和建設案例庫的基礎,指導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管理會計實踐。(見圖2)
(二)內在需求
從行業發展看,收入方面,網絡質量提升、高流量業務快速發展,電信業移動數據及互聯網業務收入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語音業務方面,語音收入降幅逐漸放緩,但是仍有剛性需求。成本方面,隨著信息技術升級換代,網絡成本逐步下降,電信業提速降費成為常態。用戶需求方面,高帶寬需求越來越大,移動數據流量也將持續增長。市場競爭發面,中移動在4G業務中取得了先發優勢,但伴隨中國電信和聯通大力發展4G業務,行業競爭必將更加激烈。
從內在需求看,隨著轉型發展的不斷深化,資源投入壓力日益增大,原有相對粗放的管理模式已難以為繼,電信運營商需要以精益化管理為抓手,搭建低成本高效率的\營體系,而精益化管理的實施則需要管理會計數據作支撐,從量化的角度客觀地衡量價值和風險。
以中移動為例,“十三五”戰略規劃下,中移動以“十大重點工程”(見圖3)為抓手,推行“戰略―資源配置―行動計劃―考核―反饋調整”的閉環管理,通過集團總部牽頭、上下聯動的有效執行,將“大連接”戰略落到實處。在此過程中,明確資源保障,建立戰略導向的資源配置機制、戰略落實的責任制和績效考核機制,完善戰略執行的端到端閉環管理體系。那么,財務部門如何融入業務一線,發揮自己在閉環管理中的作用,值得深思。
二、電信業管理會計職能與目標
(一)管理會計職能
(1)決策信息的融合職能。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接受信息的渠道和途徑多式多樣,涉及的內容方方面面。其中,既包括企業內部的財務信息(預算、收入、成本、內控、風險等),也包括宏觀政策、行業政策、財稅政策、市場經營情況、消費習慣等非財務信息。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組織層級復雜,部門職責清晰,崗位分工明確,如果分頭匯報,各部門僅僅從單一角度向上傳遞信息,出發點不同,勢必將管理層置于信息的海洋中。管理會計則能夠有效融合財務和非財務信息,多角度、多維度展現信息的內涵和外延,為管理決策提供充分的信息,有效避免管中窺豹的情形。
(2)決策信息的支持職能。除了信息的碎片化特征外,信息本身的可靠性與實用性也對管理層的決策至關重要。管理會計通過全流程的信息的分析、刪選和融合,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支撐管理層了解企業全貌,掌握市場動向,明晰政策動態,進而基于可靠的信息做出決策。
(3)經營活動的管理職能。管理會計是在單位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動,但是管理會計職能的發揮仍然一定程度上依賴于傳統的財務會計的核算與監督。電信運營商目前涉足的業務領域極具多樣性,如何通過政企、市場、投資、維護的角度或者從產品、客戶、營銷和網絡運維的角度去做好信息歸集與使用,管理會計的經營管理職能有待發揮作用。
管理會計可以通過前置到業務一線,通過對財務和非財務信息進行比較分析,尋找資源投放與預計目標之間的差異,提出改善經營活動的措施,提高資源利用的效率,提升企業價值創造的能力。
(二)管理會計目標
根據管理職責,管理會計分為面向公司戰略的管理會計和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
(1)面向公司戰略的管理會計。圍繞公司戰略,制定經營業績規劃,對企業發展所需資源進行籌劃,優化資源配置,并以經營績效考評為抓手,確保公司戰略規劃的達成。
(2)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業財融合是把傳統的相對割裂的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體系,通過業財驅動關系,依托業財系統自動對接,實現業務、財務信息的超細顆粒、超細匹配的業財信息歸集和融合管理體系,支撐管理會計信息需求。通過以具體的業務活動為管理對象,通過深入業務前端,細化整合業務和財務信息,為業務活動在價值提升、風險管控等方面提供專業化、常態化的全流程支撐。
就中移動而言,“十三五”規劃下的“大連接”戰略對資源配置、戰略落實、績效考評等已有清晰的規劃和指向。因此,本文考慮,利用業務與財務數據信息之間的驅動關系、因果關系以及豐富內涵信息,通過加工、計算和整理等,形成滿足公司內部經營管理和經營決策所需的有用信息和數據報表,為公司經營決策提供支撐依據,進而推動十大工程的順利完結更有現實意義。
基于此,本文所指管理會計的目標是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促進業財融合,助力業務發展,實現持續財務支撐和動態業務優化的統一。其中,業財融合是管理會計的基礎和前提,管理會計是業財融合的產出和應用,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三、電信業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建設思路
本文筆者認為,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的構建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理論學習
目前,我國管理會計尚未形成系統、全面的理論體系,理論研究有待深入。如要在財政部指引體系的政策背景下推動管理會計的運用,前期的理論學習必不可少。
管理會要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發揮作用,缺乏理論基礎必定無法長遠,也無法帶來預想的經濟效益。電信運營商如要縮短在實踐中探索的時間,勢必需要一定的理論指導。管理會計的實踐活動以扎實的理論體系為前提,通過系統深入的理論學習,才能將其核心思想、方法工具等與電信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結合。
(二)政策研習
從《指導意見》到《基本指引》,財政部作為我國主管會計工作的政府部門,近幾年大力推動我國管理會計工作的發展,為企事業單位踐行落實管理會計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引。因此,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尤其是作為國有大型企業的三大運營商來說,應當與時俱進,將政策學習作為構建具有電信業特色管理會計體系的路徑指引。
(三)體系建設
如何在傳統的財務會計和財務管理體系下,發揮管理會計的作用是擺在電信企業面前的一大難題。在《基本指引》出臺后,電信運營商應考慮結合當前財務工作的架構體系,搭建自己的基本指引,形成統一的管理會計制度規范。將指引體系建設作為推行管理會計的先行者,一方面可以形成向心力,明確管理會計工作落實的目標和意義;另一方面,可以充分發揮基本指引的統領作用、應用指引的指導作用,規劃工作開展路徑,同時做好管理會計實踐和應用的推廣工作,以點帶面,從下至上輸送優秀成果。
(四)系統構建
相比一般中小企業,電信運營商在客戶關系管理、業務受理平臺、網絡運維系統、財務管理系統、稅務管理系統等方面均較為完善,且形成了跨部門、跨層級的系統集成。電信運營商應該考慮如何在現有系統基礎上,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提高管理會計的信息化水平,實現不同系統之間數據互通,更好地實現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的融合共享,提高管理效率。
(五)人才培養
管理會計工作的開展需要綜合型人才的加入。一方面,需要有一般財務人員的知識儲備,了解電信運營商在財務核算方面的基本常識并對業務知識和流程有清晰的認識;另一方面,需要掌握管理會計的工具和方法,能夠將管理會計理論和電信運營商的業務進行結合??紤],電信運營商業務的復雜性以及收入、成本的獨特性,因此,電信運營商在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方面,可以優先從內部培養入手,通過CMA考試、定期培訓等形式提高有志于從事管理會計工作員工的業務素質和職業技能。
四、電信業管理會計指引體系的應用
(一)應用現狀
目前企業會計工作依然將重心放在財務會計,財務人員并未及時轉變角色和思想,仍將核算和報賬(審核)作為財務工作的全部。財務人員極少運用管理會計的思維與業務部門進行溝通,將財務部門和人員的作用后置。因為出發點不同,對于業務和方案等理解上勢必存在不同,在業務和財務的交叉點上,因財務人員的滯后評價(或因為業務部門的滯后協商)極有可能造成業務和財務部門的矛盾且容易錯失決策的最佳方案。在基本指引的基礎上,搭建應用指引并形成可共享的實際案例,對于電信運營商來說不失為可行之舉。
(二)應用方向
以中移動為例,基于前期對多維度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全過程標桿體系等管理會計工具的應用,通過系統化的梳理,在業財融合背景下,可在調研及試點推行基礎上,對經濟增加值、平衡計分卡、對標管理、價值鏈背景下的成本控制與部門間合作等工具方法進行預判和評價,制定具有中國移動所屬電信行業的行業特色的應用指引。面向關鍵管理應用專題與場景,做到嵌入業務運營的端到端全過程。
實踐案例方面,可在基本指引的框架范圍內,在應用指引的具體指導下,通過與高等院校合作的方式,結合IDC、ICT、電子渠道、營銷案等業務活動的管理特點和實踐工作需求,及時總結、梳理管理會計實踐經驗,提煉、總結具有電信業特色的管理會計應用案例,為管理會計的推廣應用提供示范。
(三)應用案例
IDC(International Data Center,互聯網數據中心),是具備可靠性、安全性、可擴展性和Internet接入能力的電信級數據機房,以豐富的計算、存儲、網絡和應用資源向各類客戶提供大規模、高質量、安全可靠的主機托管、網絡接入及增值業務等一整套信息服務。在寬帶中國、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大背景下,IDC市場將呈現爆發式增長。
為更好地以業財融合為基礎進行管理會計應用的理念,本文未考慮前期的投資建設期,而以IDC項目的業務流程為例,結合財務作用進行闡釋。IDC項目的業務流程如圖4所示。
在當前的業務流程下,責任人基本為政企客戶部的項目經理、產品經理、客戶經理等。即使在收入確認環節,也是依托于ESOP系統,根據報表進行入賬確認;如存在錄入滯后、錯誤等情況,收入確認勢必存在問題。尤其在營改增情況下,在業務洽談、合同簽署和業務受理等環節,如忽視稅務風險,在后期計繳稅金、專票開具等工作中將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
基于業務流程,財務可在以下業務流程中進行融合和前置,做好風險管理、價值評估的工作。
(1)業務洽談。根據洽談環節客戶的需求(產品/服務、數量、金額等),運用價值評估模型,做好效益評估,避免業務部門單從收入視角考慮效益的情況。
(2)合同簽署。在合同管理員的審核基礎上,嵌入經辦會計(政企會計、稅務會計等)的審核環節。
(3)業務受理、收入確認。在業務受理或收入確認的環節,經辦會計應對錄入的準確性和收入分攤的及時性負責,做好系統數據與合同內容的稽核匹配工作。
(4)資金回收、欠費催繳。借助系統平臺,對合同約定的收款時間進行提示,從資金的時間價值角度出發,做好資金回收和欠費催繳的通報考核。
(5)壞賬確認。IDC主要面向政企客戶,即使賬面已確認壞賬,仍應做好資金的追蹤回收工作;同時,針對產生壞賬的客戶,建立全集團信用庫,納入后續業務關系的考核之中。
五、結語
本文在政策背景、內在需求、職能與目標的闡述基礎之上,引出電信業管理會計指引體系建設思路,并以中移動為例,提出后續可能的應用方向。如前所述,在當前“互聯網+”背景下,作為始終走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前沿的國有大型企業,電信運營商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幫助會計人員從傳統的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角色轉變,從而更好地形成財務共享服務、業務反哺財務的協同精細化管理模式,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譚洪益.新常態下企業管理會計體系的構建[J].上海商學院學報,2015(12).
[2]季光偉.加強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研究[J].財會研究,2015(1).
[3]李曉燕.關于企業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探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5(5).
[4]張娜.當前形勢下企業如何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J].中國總會計師,2016(1).
【關鍵詞】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數智技術;高職院校
一、引言
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的驅動下,企業進入了數據價值化、產業數字化和數字化治理、數字化產業的協同發展新階段,形成了數字化商業的新范式,數據+算力+算法將成為企業的核心驅動力,財務活動數字化、自動化與智能化成為智能財務的時代特征。從未來人才需求導向看,傳統核算會計將逐漸讓位于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管理會計,而業財一體數字化核算能力、專業智能化工具應用能力以及大數據分析決策能力將成為數智財務人才的重要支撐,這也是未來會計專業教育的重點和機遇。管理會計作為一種以管理為導向的財務工作方式,管理相關性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必然超越會計本身,是同時兼備記賬、核算、管理、分析、決策功能的會計,其管理思想與方法是天然的業財融合工具,是實現業財融合的重要橋梁與手段;管理會計的另一個核心要求是價值相關性,管理會計需要針對管理行為與價值創造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是管理與價值創造之間一個天然的紐帶。數據顯示,盡管目前我國的會計從業人員已超過兩千萬,但其中能承擔管理會計職能的專業人員嚴重不足,管理會計缺口超500萬,企業亟需管理會計人才。高職院校作為會計人才重要的輸出地,如何緊跟信息技術發展,準確把握企業數智轉型需要,構建融合“數智”理念與新興技術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體系與課程框架,培養符合數智時代需求的“智能型”管理會計人才,是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亟待破解的難題。
二、數智時代管理會計人才需求變化與供給分析
(一)國家宏觀政策和數智技術助推管理會計發展。自2013年以來,財政部將管理會計列為會計改革的重點方向,相繼了《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管理會計基本指引》《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從管理會計制度建設、人才培養頂層設計、企業管理會計實踐、會計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這不僅對企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提出了轉型升級要求,也給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與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隨著“互聯網+”對商業世界的滲透以及數智技術的快速發展,自動化、數據與效率成為企業轉型中的關鍵詞,財務人員角色由會計向顧問轉變,管理會計的重要性更加凸顯,數智技術的應用顯著提高了財務人員工作重心向管理會計轉移的效率和質量,成為管理會計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契機。在政策與數智技術的雙重推動下,管理會計將成為引領會計“升級”,推動“大數據+”戰略落地的有效工具。(二)企業數智轉型對管理會計人才需求迫切?!盎ヂ摼W+”時代,企業經營管理面臨著高度的不確定性,經營環境更加復雜,企業組織形式逐漸從金字塔結構向扁平化演變,各部門之間互聯互通,企業戰略協作層面“數智化”“精準化”與“實時化”的要求是提升“業務→財務→決策”適配性的重要保障。然而,傳統的財務體系存在信息滯后、決策滯后、行動滯后等突出矛盾,與新興業務發展不匹配,企事業單位的智能化財務,將轉變為以管理會計為核心的戰略財務、業務財務與數字化財務,管理會計與數智技術的結合將為“業財融合”“技財融合”“人財融合”構建聯系,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的加持不但能促進交易與分析的融合,提升財務效率與數字化水平,同時其新型智能化財務信息系統還能實現稅務、財政、金融系統信息的集成,會計核算、會計管理與經濟業務的實時、深度和無縫鏈接,對于推動企業創新發展,創造更大的企業價值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數智時代,科技、產業與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催生了新的財務工作環境,新的財務工作環境需要新的財務人才。高職院校作為財務人才的培育基地,必須改變“重財務、輕管理”的人才培養模式,推動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全面改革和創新,著力培養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兼備的“高技術復合智能型”管理會計人才,為企業持續發展及建設提供人才支持(見圖1)。(三)管理會計人才供需匹配情況分析。數智驅動下,企業對于傳統財務會計的需求正在銳減,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數智化人才轉型成為必然趨勢,而當前會計人才的供給與需求是不匹配的,供給數量上整體供大于求;供給結構上低端人才過多,中高端人才供給不足;同時財務會計供給過剩,管理會計人才不足。究其原因,作為大量人才供給單位的高職院校,一方面,人才培養模式不能支撐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傳統財務會計類課程占比較大,管理會計類課程設置單一,缺少業財融合管理能力培養的完整課程體系;而且,管理會計與傳統財務類課程不同的是,其橫跨了管理學和會計學兩個學科,“為企業管理服務”與“會計信息”之間彼此交融、互相補充,數智技術的發展加速了二者之間的融合互動,數智時代的“跨界”和管理會計的“跨學科”的特質,以及專業知識的融合性和職業技能的多元性,對高職會計人才培養尋求在學科交叉、跨界融合上的突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創新與變革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一大挑戰。另一方面,管理會計的應用需要一個高度完善的信息環境,而目前管理會計信息基礎設施滯后,以管理為導向的會計信息基礎與技術建設亟待完善。由此可見,當前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脫節,實踐教學難以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局面尚未形成,這是制約管理會計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三、數智時代高職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轉型路徑
(一)拓展管理會計就業面向,重構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數智時代,企業對價值創造型財務人員的需求劇增,傳統技術技能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已無法滿足新商業時代以“數智”技術為支撐、以業財融合為導向的財務工作需求。為此,需要重新定位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即培養滿足企業財務轉型需求,以管理為導向的,面向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及相關會計信息數據分析等職業領域的,熟練掌握信息數據分析工具的高技術復合智能型管理會計人才。本文參考2019年2月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的《中國管理會計職業能力框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從就業方向、實務要求、所需數智化工具、技能要求、知識儲備等方面構建數智驅動下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要素框架(見表1),以期為高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變革指明方向。(二)建設學科交叉的管理會計課程體系。當會計教育的核心轉變為“業財融合”與“價值創造”后,課程體系也要相應地從單純的業務核算型向以價值為導向的管理型轉型,需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以學科交叉與跨界融合為基本理念,構建涵蓋會計、計算機技術、大數據科學與應用等跨專業的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其中專業基礎課程可以分為財務會計實務、管理會計基礎理論、數智技術理論基礎三個層面,具體涉及財務會計賬務處理與報表編制、管理會計的基礎理論與主要工具方法的運用,以及大數據挖掘、處理與可視化分析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專業核心課程的開設圍繞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規劃、控制與考核五大職能展開,具體包括:數智驅動下管理會計的預測、決策;內部控制與風險管控;財務共享流程的分析與優化;責任會計與平衡計分卡績效管理等。實訓課程以培養學生“業財融合”“流程把控”“決策分析”與“跨界融合”等能力為導向,可以開設企業全景運營仿真項目、大數據財務分析、企業財務共享沙盤模擬、跨專業綜合實訓等課程。專家實務課堂可以聘請管理會計領域或大數據專業領域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校外專家,面向會計專業學生開展不定期的實務案例講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增長見識,提升學習興趣。需要注意的是,校內課堂尤其是實訓課程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提升實務技能的重要載體,需要不斷更新各類硬件,Python、Hadoop等大數據智能處理軟件,以及ERP沙盤模擬與虛擬商業社會環境VBSE系統等,以滿足數智時代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的需要。(三)完善平臺建設,構建管理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普遍存在過分注重會計核算類技能訓練、對企業業務流程認知不夠、企業決策分析類實踐教學不足、數據分析技能缺乏等問題,無法滿足數智時代管理型會計人才發展需要,管理會計實踐教學體系亟待建立。一方面,在實踐平臺搭建上,應以企業真實場景為教學情境,引進覆蓋管理會計規劃、預算、預測、決策及考核等職能,展現整體業務流程的管理會計實踐教學平臺,搭載先進的數智技術,以企業流程、業務經營案例為教學內容,促進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另一方面,在實踐方式上,鼓勵企業更多地參與到會計專業群建設和人才培養中,實現全要素、全過程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建立企業和院校雙育人模式,搭建集教學實訓、生產實踐、產業與社會服務于一體的,相互銜接、補充與完善的產教深度融合體系(見圖2)。即學生完成管理會計理實一體教學實訓后,借助平臺開發面向企業實際工作情境的任務式培養項目,進入真實項目模擬實踐,通過建立系統而完整的知識和技能結構,為生產實踐積累企業真實工作業務與流程的素材和資源,進一步按照標準化流程和體系拆分為教學實訓所需的典型管理會計工作業務與案例,形成開放式的管理會計案例庫,實現教學資源源源不斷地自我生成和補充,實現專業技能提升與教學經驗積累“雙管齊下”,提升會計人才培養質量。(四)打造跨界融合的教師創新團隊。傳統會計專業師資專業背景相對單一,多來源于會計或臨近專業,在數智時代,已無法滿足管理會計跨專業課程體系的教學要求,因此,亟需打造融合會計、企業管理、供應鏈管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等專業教育背景的跨界融合教師創新團隊。同時需積極推進企業實務專家進課堂,探索打造由校內專任教師、企業實務導師共同參與的管理會計精品課程群,以加強會計專業教學與企業實務發展的對接與聯系。(五)改革創新管理會計教學模式與方法。目前我國管理會計類課程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教材內容落后,交叉重復,內在邏輯關系不清,學生無法形成系統的管理會計知識體系;二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主動研究、思考、分析問題能力較弱;三是案例資源的適用性較差,缺少與時俱進的、綜合性的“本土化”案例,學生缺少對管理會計實用價值的切實感受,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較弱。數智時代,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應充分借助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完成傳統“講授式”教學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轉變,并以實際應用為導向,完善基于“探索+實踐”的管理會計教學模式改革與資源體系建設,探索“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PBL)”與“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CBL)”相結合的,搭載項目教學、翻轉教學、體驗式教學等多元混合式管理會計教學模式。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嘗試與修正,重視提升學生在復雜環境中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校企合作,注重提煉中國企業管理會計真實運作案例,努力克服國際管理會計案例與先進教學方法運用過程中的“水土不服”等問題,提高預期教學效果。
四、結語
以數智技術為支撐,以跨界融合為特質的新商業對會計及相關行業影響深遠,對財務人員素質與能力要求更高,傳統財務會計亟待向管理會計轉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應緊跟企業轉型和技術變革,將數智技術與管理思想深層次地嵌入管理會計人才培養過程始終,以需求為導向,從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教學團隊打造等方面全方位創新高技術、復合智能型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會計人才的培養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馬化騰等.數字經濟:中國創新增長新動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
[2]曲曉輝.基于財務云的企業戰略轉型及人才培養[R].教學研討會報告,2018.
[3]周守亮,唐大鵬.智能化時代會計教育的轉型與發展[J].會計研究,2019,(12):92-94.
[4]賀穎奇.管理會計概念框架研究[J].會計研究,2020,(08):115-127.
[5]孫剛.大數據驅動下業財融合導向的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機制創新[J].財會月刊,2021,(02):88-93.2019,(19):44-49.
[6]崔發周,張晶晶.高階能力導向的職教活動課程開發[J].職業技術教育,2021,(04):19-24.
復星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王燦反思道,每次探討一個項目、一個變革,甚至日常的流程梳理,CFO們有沒有想到把它做到極致的心態?在浮躁的今天,很多人做得也不夠,可是,如果年輕的CFO后來者盡可能要求自己做到極致,這就意味著機會、意味著價值。
危機呼喚領導力
從2009年到2016年,全球學習管理會計的年輕人數目每年都是翻倍遞增,管理會計已經走向前臺,參與到日常的業務經營當中。
在黃浦江畔的初冬時節,2016年12月9日,被譽為財界奧斯卡的“CGMA全球管理會計2016年度中國大獎暨CFO高峰論壇”上, CIMA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公會(FCMA/CGMA)首席執行官夏鼎先生多年來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危機,但他卻提醒年輕的財務人,在危機當中,要善于看到很多潛在的機會。
世界的創新中心正在從美國、從歐洲越來越多地轉向了亞洲。不論到哪里,全球的商業界都在密切關注中國,中國企業發生了非常巨大的變化,正創造著非常多的價值和創新。中國本身正處于一個全新的轉折點,中國的制造業不能再僅僅依賴于低的勞動力成本,現在也必須和全球最佳競技者進行競爭,而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財務精英正在積極推動管理會計,以確保長期的競爭力。夏鼎表示,從西雅圖到新加坡,從上海到悉尼,我們真正做到了全球范圍內的研究,同時調查研究了同行業最佳的一些實踐。管理會計所需要的專業技能只是最低的門檻,除此之外,還需要對商業的敏銳判斷、需要駕馭人際交往的能力,最重要的、更需要迫切提升的是創造財務價值的領導力。
作為CFO,在不斷地看到危機時,也要不斷地進行卓有成效的風險預警。在危機時刻怎么提高領導力,首要的是明白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的“孿生之戀”,就像太陽和月亮的關系一樣,其實管理會計才是真正的發光發熱,而財務會計卻只是反射別的星球的光。
對于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業財融合的形象比喻,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會計學講席教授Gary Biddle(白國禮)進一步解釋說,就像大腦分左右兩邊一樣,財務會計如同左腦,要記住很多標準,右側大腦是管理會計,如同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一定要平衡。作為CFO,要用整個大腦來思考。特別是業財融合必須要理解到底公司的業務、威脅和風險在哪里?除此之外,要做好準備,管理這些風險。管理會計扮演著驅動業財融合的關鍵角色。
中國管理會計這些年推進的財務轉型難度很大,還沒有進入到管理會計中間。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副總會計師陳文龍表示,國內會計工具的選擇,它的成效將決定我們能走多遠多深,因為現在企業對價值的要求很迫切。人是公司的資產,但是很不幸的是,人員被認為是一種勞動力支出,可以進行一個追蹤,優質人才到底有沒有留下來、是不是能夠留住優秀的人。如果不關注人才,我們就沒有辦法前進,沒有辦法捕捉業財有機融合暗藏的風險投資機遇。而許留山食品制造有限公司財務總裁、香港總經理陳茂偉則建議,關注平衡計分卡,可以幫助公司更好地了解業務的增長。
“業財融合”是未來管理會計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CIMA與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三方在會上共同CGMA研究報告《業財融合2016―全球的考察和中國的進展》。該報告分別從實踐、理論與人才的角度對業財融合背景下的管理會計新發展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述。根據研究,驅動“業財融合”的4股動力有數據、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利益關聯方的要求,中國的“業財融合”離有機融合的狀態,還有很遠的差距。從業務的角度,雖然現在財務和業務有了比較多的融合,但是財務人員的能力以及積極主動性需要進一步提升,未來財務職能,在業財融合當中要實現技術和人才的結合,在科技運用當中,非常多的科技元素會對未來的業財融合產生影響,包括先進的數據分析和預測、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還有人工智能、云計算、鏈接服務軟件等等,這些都會在未來管理會計的有機融合中發生重大影響。
數字化帶給CFO的新挑戰
現在全球CFO最焦慮的三大問題是:第一,整個團隊能力不能夠達到工作的要求。第二,他們有很多事情在身上,沒有辦法授權出去。第三,缺乏一個很有效的數字化的一些技術跟IT方面的一些支持來幫助他迅速達到數據化,以及對數據的分析。
數字化影響對于不同行業沖擊程度不同,在受訪“業財融合2016”調查的CFO當中,媒體、廣告、娛樂、汽車和交通運輸、清潔能源、綠色農業等行業的CFO,感受到的數字化沖擊最大,這些企業的CFO面臨的挑戰更多。
在今年的業財融合調查中永安大中華區管理咨詢部合伙人王韻表示,CFO這碗飯越來越難端,大家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這些挑戰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58%的CFO認為數字化對于企業運營乃至企業財務運營面臨非常大的挑戰,風險和不確定性,數字化挑戰如何保證信息安全,這是CFO面臨的第一挑戰。數字化具體什么意思?數字化作為一個新的渠道、新的市場、新的市場營銷手段以及銷售的手段,為企業績效、資源分配,以及運營效率等等提出新的一些議題和新的目標,這些對于CFO而言首選的是來自業務層面的壓力。
第二,在互聯網數字化沖擊的環境下,企業對于信息的安全,重視程度將會越來越高。在企業內部信息跟外部信息大量互動時,如何保護企業內部關鍵核心保密信息,這是很重大的挑戰。在業財融合越來越成為一個CFO主要任務的前提下,意味著CFO以及它的團隊掌管的數據越來越豐富,量也越來越大,這些數據如何統一協調一致、如何管理海量數據,從數據當中挖掘信息,這個挑戰不可小視。
關鍵詞:業財融合;課程開發;會計專業
2016年6月,財政部《管理會計基本指引》,明確“單位應用管理會計,應遵循融合性原則;管理會計應嵌入單位相關領域、層次、環節,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等有機融合”?!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職業教育要“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會計實務界提出了新的發展需求——業財融合?;诖?,本文以《基礎會計實務》課程為例,將業財融合課程在重慶XX學院會計專業進行實踐,旨在培養學生從業務的視角學習會計核算,提高學生專業課程理解力,為社會輸送“既懂財務又懂業務”的業財融合復合型財會人才。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及概念界定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1)業財融合的研究現狀。為提供當前業財融合的發展現狀和趨勢的新視角,對理解和掌握業財融合發展的未來提供借鑒,2016年11月19日,上海國家會計學院聯合浪潮集團等共同舉辦了題為“管理會計:融合與創新”的高層論壇。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教授郭永清認為:業財融合涉及財務轉型,財務轉型是從標準型到智能型、從消極型到積極型、從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轉型;業財融合的關鍵影響因素是科技挑戰和人才挑戰。(2)課程開發的研究現狀。20世紀初美國以博比特(J.F.Bobbitt)為代表的科學化課程開發研究使課程成為專門的研究領域,奠定了現代課程研究的范圍和取向。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很多研究者批判泰勒原理的同時提出了新的課程開發模式。湯慧琍認為隨著課程開發理論不斷完善,其實踐也在不斷進行,但在此過程中對課程開發的一些基本關系,缺乏充分的理論論述,課程開發的隨意性比較大。(3)綜述。當前實業界對業財融合進行了大量的實踐研究,其本質是要解決科技挑戰,更要突破人才挑戰;而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怎樣培養既懂財務又懂業務的財務人員,是職業教育應該思考的問題。要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相一致,教育教學就必須有所變革,課程開發應該根據學科中心、社會中心和學生中心關系,反映市場的需求。
(二)概念界定
(1)業財融合。業財融合,是指以業務活動為對象,圍繞運營目標和價值鏈,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的緊密耦合,對業務流、資金流、物資流、信息流等流程進行優化和數據共享,基于價值創造目標做出規劃、決策、控制和評價等管理活動。(2)課程開發。課程開發,是恰當地綜合處理社會需求、學生發展、學科知識三者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具有特定功能的課程產品的過程。
二、業財融合理念下會計專業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以《基礎會計實務》為例
(一)業財融合理念下會計專業課程的開發——以《基礎會計實務》為例
(1)基于業務視角重構課程內容。基于業財融合理念調整《基礎會計實務》課程標準,根據新的課程標準重構課程內容。打破會計課程由“會計理論到會計實務”的傳統章節體系,創新“業務-會計實務-會計理論-會計實踐”的知識結構體系。也就是說先通過業務流程和沙盤實踐了解企業業務,再學習會計核算,然后學習會計基本理論與方法,最后進行實務操練。(2)基于“互聯網+”教育技術數字化處理課程內容。按照會計實際工作項目及業務流程對知識點進行分類,將知識點進行細分,運用拍攝、后期動畫等技術將細小知識點處理成教學小視頻,形成整門課程的微視頻;并將視頻、課前測試等資源上傳到學校的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下載、觀看和學習。
(二)業財融合理念下會計專業課程的實踐——以《基礎會計實務》為例
迎合實務界業財融合發展需求進行專業課程內容的教學改革,實現教學與實務有機融合,是培養具有職業能力與競爭力的專業人員的正確路徑。同時,以“互聯網+”教育技術為重要手段,改革教師教學方式,轉變教師教學行為,改進學生學習方式,能進一步豐富教育教學技術的實踐研究成果。《基礎會計實務》業財融合課程開發完成后,基于藍墨云平臺,在XX高職學院會計專業部分班級開展了業財融合理念下會計專業課程試點。經過一學期學習后,對試點班級進行學習效果評價。分析發現業財融合理念下,以《基礎會計實務》為例的會計專業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上課積極性大幅提高,并且逐漸開始關注專業實務發展態勢、業務流程。深入分析原因發現,業財融合理念下會計專業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具有以下創新點:(1)教學改革思路新。將業財融合理論融入到會計入門課程教學改革中,為社會培養具有業財融合理念的新型財會人才;(2)課程改革內容新?;跇I務視角將會計類課程內容進行重構,創新“業務-會計實務-會計理論-會計實踐”的知識結構體系;(3)教育技術手段新。借助“互聯網+”教育技術,將教學視頻、動畫等教學內容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呈現給學生。
三、研究結論
《基礎會計實務》學習效果的對比分析驗證了業財融合課程的科學性及合理性,為進一步的課堂教學改進及實踐提供借鑒依據,同時提高學生專業課程理解力,為社會輸送“既懂財務又懂業務”的業財融合復合型財會人才。
參考文獻
關鍵詞:業財融合;管理會計;創新;實踐分析
業財融合是由傳統的核算會計向新時代致力于業務發展的轉變,在傳統的核算會計模式下,財務人員對公司業務更多的是事后核算,是典型的事后監督。而業財融合,更多地強調要把財務工作與業務工作結合起來,其外延已經延伸到了戰略管理、運營管理、投融資管理、風險管理等方方面面,是未來企業財務工作發展的趨勢所在,也是財務人員轉型發展的方向。
1業財融合相關理論
業財融合是目前新時代環境下財務人員轉型的一種必然趨勢,它主要是從傳統的會計核算職能轉向會計管理職能,通過財務活動更好地服務于企業的經營業務,參與更多的經營管理事項。也就是說,當企業經營業務完成后,工作人員把相關的業務數據交給財務人員,財務人員在通過核算數據發現企業收入成本、利潤等相關數據中存在的問題,針對企業的整體運營情況進行全面的監管,同時提出有效的應對措施來解決企業經營中的各種問題。
2管理會計在業財融合中的應用必要性
財務部門工作職責與職能同其他部門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其是確保企業經營運作的根本,同時也是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溝通的紐帶。順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需求,企業財務人員在具體工作過程中,應從基礎的賬務處理向管理會計和業務管理方面轉變,使得財務工作更加利于企業經營,加強對企業自身各項管理的掌控,避免財務同業務管理之間相分離的現象存在。一方面,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相融合,使得企業財務體系建設更加完善,并促使財務管理參與到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之中,符合企業相關業務要求;另一方面,業財融合有利于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經濟價值最大化,利于企業經營與發展。管理會計在企業業財融合中的應用,不論是對于自身財務的處理,還是企業的持續經營運作與發展,業財融合都是企業在當今社會經濟中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利于財務職能轉型,也利于提升企業價值。
3當前業財融合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3.1財務基礎工作達不到業財融合
發展的要求長期以來,財務人員形成的固有的財務工作理念指導下的財務工作,一時難以得到根本性的轉變,導致各項財務基礎工作依然是老模式、老套路、老方法。雖然業財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業界共識和財務人員轉型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方向,但仍然有個別財務管理人員思想僵化,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對業財融合發展持觀望甚至抵觸的態度,導致業財融合發展面臨著諸多掣肘。有些企業在推進業財融合發展方面,也效果不佳,尤其是在落實全面預算管理方面,弊端比較突出。預算數據不準確、標準不統一、形式走過場等現象依然存在,導致了全面預算的效果和初衷南轅北轍。部分企業的預算管理不夠精細化,預算執行效果與KPI考核結合效果不佳,導致了“預算是預算”“考核是考核”的“兩張皮”現象突出,財務基礎工作與業財融合發展要求之間的差距還較大。
3.2財務人員停留在傳統的核算型會計階段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已經逐步高效簡化,財務工作者逐步從煩瑣的基礎工作中解放雙手,有更多的力量參與企業的實際管理,充分發揮財務的價值意義。然而,當下很多的企業財務人員的理念還比較老舊,沒有充分理解企業業務活動,有效改善其財務分析水平,增強職業化判斷的能力。財務部是企業生產建設的核算中心,對于財務數據的綜合分析,及時與各部門協調溝通,找出問題及短板,給予管理層建議等,這些都是財務部門非常重要的職能所在。
3.3業務和財務的目標不能有效銜接
目前我國企業在開展業財融合時,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業務目標和財務目標不能有效銜接,部分業務管理部門為了確保企業內的業績能有效實現,并且提高企業內的銷售額,增添新客戶,忽略了財務部門在開展財務管理時,所要求的財務預算以及相關內容。導致財務管理部門與業務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效果難以提升,理念之間存在的差別也導致業財融合效果逐步下降。
3.4缺乏綜合性管理人才
管理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的,其工作與傳統會計的側重點不同。部分企業缺乏綜合性管理人才培養,財務人員未能快速適應環境變化的節奏,主動融入業務,深入全面了解業務全過程,突破傳統會計的局限,導致業財融合難以順利推進。
4基于業財融合的管理會計創新與實踐方式
4.1在企業價值鏈管理中的應用
企業自身具有一定的價值鏈,價值鏈也需要不斷地通過外界活動來補充,使得企業價值逐漸的豐盈化,目前企業多通過營銷策劃、售后服務等使得價值鏈持續運轉,而企業想要增添價值,還需要不斷地通過外界采購、項目合作、技術研究、人資架構組織等進行資源供應,使得企業的人資物資,硬實力軟實力等均能夠在企業已然發展的模式上,得到升華,業財融合可輔助企業始終保持自己的能力,支持企業進行相應的項目活動,不斷地為企業尋求提升價值的機會,企業應圍繞業財融合構建自身的價值供應鏈,不僅要體現出內部價值,更要體現出外部競爭優勢,使得在企業業財融合下,能夠參與市場活動,服務于市場需求,借助管理會計的相應軟件工具、人力資源,深入到業務活動當中去,為企業的業務活動提供有效的決策數據參考,使得管理會計能夠在價值鏈上,成為各個階段的補充者,管理會計成為企業在發展道路上的“加油站”,促使企業的效益最大化。從總體上看,需要管理會計能夠充分的認識到企業的特征,圍繞企業業財融合的實際訴求進行會計問題處理,主動結合企業的運作形態而進行會計分辨,給予企業切實的業務活動幫助。
4.2加強信息化建設水平,補齊短板
在“大智移云”時代即將全面到來的時代,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對于企業的經營發展至關重要。一是要建立實時更新的動態信息系統,實現財務部門信息與業務部門信息的橫向共享,將財務管理系統、物資采購系統、合同管理系統等有機結合,確保各系統之間相互兼容,各數據之間相互共享,確保數據的實時性和準確性,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切實可靠的數據支撐;二是要加強數據的整理分析,將企業不同時期的財務數據與業務數據進行翔實的記錄、分類整理、統籌管理,確保數據的縱向可比,為企業管理層決策提供參考;三是要加快信息化建設的更新換代速度,牢牢把住信息化發展的脈搏,確保始終站在當代信息技術的前沿,將現代科學技術與業財融合發展有機結合,充分發揮科技的力量。
4.3以財務人員業務素質提升為基礎,實現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效融合
財務工作者是企業實現業財融合的重要主體,所以他們必須樹立新的理念,像管理型會計充分轉變,逐步突破傳統財務管理的邊界,財務會計可以體現一個企業的歷史發展情況,管理會計則能夠為企業的管理層在決策及戰略規劃方面提供科學客觀的依據支持,這兩方面的有機結合,可以促進企業價值的實現。財務人員還必須努力提升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增強職業判斷力。近些年國家會計準則及稅收政策變化較大,財務人員必須努力更新自身的業務知識,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具備數據化運用的能力,要對數據進行專業分析,數據和業務的充分結合,才可以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財務部門還要注重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調,為業務開展給予支持,不能夠成為企業發展的阻礙,加強業務溝通,了解業務實際發展的需求,引導其專業合規的工作,幫助業務人員提升財務思維,規范的業務會促進規范的財務,財務部門最先可以發現企業各項環節存在的不足,加強與業務部門的高效溝通,部門間加強互動,才可以實現降本增效,調整優化企業的產品結構,增強企業的經濟效益。
4.4借助全面預算推進業財融合的應用
全面預算管理是始終貫徹于企業的一種重要戰略機制,其對企業整體經營、投融資以及財務管理等工作進行有效的監管與規范。全面預算管理是促進業財融合的重要手段。借助全面預算管理實現業財融合的應用,其首先加強業務合作和合同簽訂預算管理的輔助功效,通過預算管理實現合同管理的業財融合。企業在進行產品采購的過程中,財務部門通過與業務部門合作,其可通過對自制產品所需用成本與外購產品所需用成本進行比較,從而得出最少支出成本的產品,并以此來控制和降低成本支出,同時,對采購合同涉及的增值稅條款和付款方式進行審核,降低采購合同的稅務風險和財務風險。企業在產品銷售過程中,財務與業務應一起商定銷售政策的制定和銷售合同的擬制,財務借助本量利分析模型等管理會計工具輔助業務部門對銷售產品的價格制定,對銷售合同的稅務和收款方式進行審核,降低收入資金收款風險,保障收入預算的實現。
5結束語
關鍵詞:業財融合;經營會計;阿米巴
管理會計(ManagementAccounting)和財務會計是從傳統會計中分離出來的兩大分支,管理會計也稱“分析報告會計”,側重于管理,為決策服務。管理會計起源于一戰后FrederickWinslowTaylor(科學管理之父)的科學管理,當“標準成本”“差異分析”和“預算控制”被引入到成本會計之后,曾被人稱作“管理的會計”。由此可見,管理會計因管理而生。管理有“控制”之意,意為管理的主體為財務,財務主導其他控制活動。然而,沒有經營,沒有業務,管理就沒有對象,管理就失去意義??萍荚賱撔拢a再先進,管理再精益,市場不認可,產品無法實現從交付到交易,造成存貨積壓,一切都歸零。業務指導財務,管理為經營服務,以業務為主導,以市場為宗旨,才是真正的業財融合。一切管理問題最終都是由業務問題來解決,先有業務,再有財務,而不是先有財務,才有業務,所以管理會計應變為“經營會計”。
一、管理會計的理論依據
(一)信息經濟學
(InformationEcono-mics),分為宏觀信息經濟學和微觀信息經濟學,微觀信息經濟學是從企業的角度入手,研究信息的成本和價格,信息的取得需要成本,這否定了管理會計零信息成本的原有假設。
(二)委托理論
(Principal-agentTheory),認為生產力大發展和規?;笊a使得企業兩權分離之后,所有者由于缺乏企業經營能力,需要有時間有精力又有能力的職業經理人來為他們管理企業,這就產生了委托人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委托關系。
(三)行為科學
(BehaviorScience),強調人際關系在群體中的重要性,企業管理也要關注群體性心理。當管理的對象由“事”和“物”到“人”的轉變之后,行為動機的研究就變得至關重要。激勵機制不僅要靠物質獎勵,還要靠持久的精神激勵。這三種理論成果引入到管理會計的研究中來,形成了管理會計的理論依據,發展了管理會計的理論體系。
二、管理會計研究的缺陷
(一)管理會計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管理會計目前的很多技術和方法比如多元回歸分析等屬于純理論性的探討,片面地追求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支撐這些模型的數據取得成本過高,或者令人難以理解。(二)管理會計缺乏完整的理論體系作為支撐。管理會計的對象、目標和原則等基本原理只是零星分布在少數文獻中,不能形成一個整體,并且管理會計缺乏可靠的理論依據。
三、經營會計的優勢
信息經濟學的核心就是委托理論,委托理論和行為科學理論都認識到了人在企業組織中的作用,當兩權分離,委托人與人的利益產生沖突時,如何激勵和監督人就至關重要,激勵人不能只靠物質獎勵,還要靠精神獎勵,更要關注持久性。經營會計起源于日本,作為一套新的管理會計體系,它的目標就是使人人都成為經營者。無論是松下的SBU(StrategicBusinessUnits),還是豐田的經營會計,當一個企業被劃分為一個個獨立的小核算單元時,就是利潤中心或責任中心,實現組織劃分之后,權力下行,各單元管理者基本來自以前組織中的中高層領導,以后可以根據能力和業績在單元內進行選舉,資本型單元還可以獲得企業股權,從而實現人人成為經營者,化被動管理為主動經營,化解了企業員工脫離組織去創業的沖動。胡玉明(2015)認為管理會計的基本特征就是相關信息要適時地提供給相關的人。經營報表實現了周報出甚至日報出,解決了信息不對稱和財務會計信息滯后的問題,實現透明化經營,正好可以實現上述三大理論提出的目標。在企業內部交易中,各個Cell-SBU之間,無論是產品還是服務,都有一個內部價格。如果上游產品的取得成本高于市場價時,可以選擇在企業外部購買,這樣就形成了激烈的競爭關系,從而實現“利潤最大化,費用最小化”的經營思想。這是以前的管理會計所做不到的,實現了真正的業財融合。
四、經營會計的實踐
經營會計最典型的實踐就是KazuoInamori的“阿米巴經營”模式,KazuoInamori創立Kyocera(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拯救JAL(日航),真正實現了ShibusawaEiichi的左手論語右手算盤的經營理念,作為阿米巴模式(AOM)下的京瓷會計是管理會計最成功的實踐和創新,作為京瓷會計學的“七原則”是指導經營會計實踐的管理會計基本原則。管理會計的方法如預測和決策分析中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片面追求復雜的數學模型,獲得模型所需的數據資料成本太高或者模型難以理解,往往缺乏實際的應用價值,而京瓷會計是以費用分攤、內部定價、目標預算和報表實施等成體系運作,核算簡單,成本較低,自成系統??傊?,為了突破管理會計的發展瓶頸,除了加強管理會計基礎理論研究外,經營會計作為發展、實踐和創新不失為一個新的方向。當然在奉行成果主義經營理念的中國社會,有它的局限性和時效性。
參考文獻:
[1]胡玉明.中國管理會計的理論與實踐:過去、現在與未來[J].新會計,2015(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