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6 14:49:28
序論:在您撰寫互聯網時代的優勢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企業就好像一個生態系統,如同凱文凱利所言:生態系統進化而非成長。
成長總是自我限制,而進化則沒有限制。進化是無限的游戲,它會不斷從內重造自身,因此其增長不可能被追趕上或陷入停滯。
“企業無邊界、管理無領導、供應鏈無尺度”,這是60多歲的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當下互聯網狂飆突進時代提出的先鋒觀點。“平臺經濟、交互價值、員工創客、用戶個性化、互聯網時代硬件軟件化、網器淘汰電器”等等,一系列新經濟詞匯已經錄入到海爾的2014新辭典。
隨著未來企業的發展,互聯網無組織力量、個性化需求、無界的供應鏈等等,所組成的是一個平臺型的商業系統。
在這個系統中,內部高度扁平化,層級結構逐漸取消,自主經營型的阿米巴組織成為企業的組成部門;未來的企業,邊界已經模糊——外部能夠吸收多方知識資源、資金資源、創意資源、設計資源、渠道資源等,原來的供應方成為利益相關者,與阿米巴組織相連,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成為企業的一個部分。
傳統的企業未來將演化為一個商業生態系統。因為企業掌控某一核心能力,在利益共同體里面,吸引并組織大家在一個價值鏈上共同創造價值。
所謂,十億美金做公司,百億美金做平臺,千億美金做生態。在生態戰略的布局之下,未來考驗的不是企業單打獨斗的能力,而是與整個生態的協同能力——即聯合“打群架”的組織能力。
如同阿里巴巴所構建的是從用戶購物平臺向生活一體化的生態系統,騰訊所構建的從用戶社交平臺向生活一體化的生態系統,小米系所構建的從系統級別整合“硬件+軟件+云存儲”向用戶生活一體化的生態系統?!按蛟?0家類小米公司”、“投資100家硬件企業”,以及投資眾多不同領域的企業等目標,就是小米用MIUI+電商平臺所支撐的“一個超級大市場”。
在這個生態中,每一個企業和產品有自己獨特的位置和競爭力,不僅僅生態幫助自己成長,自己也為整個生態做出貢獻。當然,因為生態存在,企業自我控制命運的能力也在不斷下降,更多依賴于生態的成長。
給傳統企業、初創公司等沒有融入到生態或者沒有營建生態體系的大多數中小型公司,將會受到互聯網公司巨鱷生態體系,以及快速增長的移動互聯網公司生態夾擊,情景頗為尷尬。是歸順、是自建、是融入、是對抗,是觀望對處于產業鏈上的每一家傳統企業而言,應該到了決斷的時候——或許涉及到生死存亡。
之所以在此處重點提出開放協作,因為自建生態也好,融入生態也好,開放性創新是最好也是最應該邁出的一步——最大程度地擴展協作,互聯網很多惡性競爭都可以轉向協作型創新?;ヂ摼W的一個美妙之處就在于,把更多人更大范圍地卷入協作。
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越多人參與,網絡的價值就越大,用戶需求越能得到滿足,每一個參與協作的組織從中獲取的收益也越大。所以,適當的協作還意味著,在聚焦自己核心價值的同時,盡量深化和擴大社會化協作。
正如海爾張瑞敏所說:“區別于過去封閉的經濟模式,平臺經濟的核心就是開放,平臺的邏輯是一個自演化的生態系統。所謂平臺的框架,就是可以快速配置資源的生態圈。企業由原來做大做強變成做平臺,誰的平臺做得最大誰就最強?!?/p>
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開放、協作、分享,首先因為對他人有益,所以才對自己有益。一個好的生態系統必然是不同物種有不同分工,最后形成配合,而不是所有物種都朝一個方向進化。
實際上,互聯網本身就是無邊界的,互聯網時代下的企業必須打破邊界,利用網絡讓“最聰明的人”為你工作?!毒S基經濟學》中有一章節叫做“世界就是你的研發部”,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不是以生產型為主的傳統企業,對一個新的產品無須大量投資建設工廠或者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即可將創意轉化為現實;制造新產品不再是少數人的專業,而是多數人的機會。
大型傳統公司也無須圈養大量的設計師、工程師,在《無界》(內格爾.格林,2013)中所描述的大量的自由職業者,通過互聯網就能幫助你完成任務。
我們許多人不需要在固定的工作場所工作,也沒有必要為一家企業工作,越來越多的人將不在辦公室上班,更多的在家享受工作的樂趣,更多的為多家企業工作(終于北京的擁堵有了解決之道——早就該支持這種無界的工作了,荷蘭為了緩解擁堵甚至用減免稅收的政策來支持遠程辦公)。
正如查爾斯漢迪發表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的《信任與虛擬企業》一文指出,不管你喜歡與否,未來的企業因為邊界的消失,你和你的同事在一起上班,但是并不在一個屋檐底下。
所以,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之后,企業之間的競爭都可以轉向平臺型發展。利用平臺已有的優勢,廣泛進行合作伙伴間橫向或者縱向的合作。
傳統企業內部,應該推倒部門之間的邊界,圍繞一個市場目標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應該推倒企業和外部之間的“墻”,圍繞共同的競爭力目標,整合全球資源和利益相關方組成一個新的利益共同體。
正如連線雜志主編所說:人們可以使用電腦設計新的產品;人們在全球化的互聯網社區中分享成功,共同開展合作;人們可以通過標準設計給工業制造者,以任何數量規模設計產品,或者使用日趨發達的3D技術、全球化的工廠自行制造。
企業內部外的生態平臺,大大縮短的產業價值鏈條,作用不亞于互聯網為軟件、信息、搜索、社交和內容所帶來的革命。
這給產業經濟領域也帶來巨大的考驗,未來工業的天平并非傾向于最佳的創新模式,并非廉價的供應。工業規?;瘍瀯莺蛢r格優勢并非成為主要左右產業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因素,也并非成為廣東——世界工廠的價格優勢,而在于互聯網模式將成為新工業革命的主宰。
除了對產業經濟和區域經濟的管理者(政府)和研究者提出挑戰之外,對創意領域也是協作主導因素之一。試看——在全球分布式的數字市場中,好的創意通過社群、社區、開源的公共花園,迅速異軍突起、后來居上,黑馬紛呈。
該告別吧,不再是傳統制造業中心或者公司能夠一統天下。個性化、碎片化、長尾市場、規模定制,新時代會終結行業壟斷,侵蝕超級恐龍的消費者,以分解壟斷者的利基市場,一個企業邊界消失、多方協作共享的新工業時代來臨。
在創客一類的領先用戶之外,還有大批量的其他用戶。克萊舍基的《認知盈余》中說,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容的生產者,每個人的認知盈余是新時代最大的紅利。
參加內容產生的分享用戶越多,力量就越大。每個人都能使用廉價的工具,投入很少的時間和金錢,就能在社會中開拓出足夠的集體善意,這在五年前沒人能想象。
但是帶給傳統企業思考的是:如何造就一個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創造、供用戶自由選擇的平臺,這才是重中之重。
整合者得天下,當互聯網已經連接整個世界的時候,多年前,鼓勵單打獨斗式的創新已經難以為續。我們非常明白,Kindle的柔性電路來自中國廣東、電泳顯示屏來自中國臺灣,無線網卡來自韓國……互聯網時代,你只需要研發和銷售兩頭,就可以天下無敵,甚至你只需要提供一個創意,就有產業鏈為你服務。
在傳統的企業架構中,所追求的是一體化的經營,或者是資產的專有性經營,但是企業邊界的模糊,驅動了每一個產業價值鏈趨于一個更為垂直的分工,催生了平臺型組織架構,從而也形成了一個生態圈體系。
垂直一體化,是指在生產或經營過程相互銜接、緊密聯系的企業實現一體化,是一種在產、供銷的兩種不同方向上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增長方式,可分為前向一體化和后向一體化。前向一體化指企業的業務向消費它的產品或服務行業發展;后向一體化指企業向為它目前的產品或服務提供作為原料的產品或服務的行業擴展。
橫向一體化戰略也叫水平一體化戰略,是指為了擴大生產規模、降低成本、鞏固企業的市場地位、提高企業競爭優勢、增強企業實力而與同行業企業進行聯合的一種戰略。實質是資本在同一產業和部門內的集中,目的是實現擴大規模、降低產品成本、鞏固市場地位。
想象一下,互聯網時代,共創、共享、共贏,成為一種時代新特征。在傳統企業,發展動力是規模經濟,強調一體化經營,以爭取更大效率。而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企業間的競爭更多地表現為整體價值競爭,圍繞價值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實現的全鏈條、全節點展開,單一企業因受到資源稟賦的制約,難以獨立創新;唯有供應商、合作伙伴、員工、顧客等利益相關方形成共生的生態圈,敏捷性與協同能力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形成生態圈協同效應,才能增強環境適應性、共享創新溢出。
未來的企業,該告別單打獨斗了,合縱連橫未來的重要趨勢,在企業邊界不斷突破的情況下,如何突破組織的力量,吸收可以吸收的資源,團結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抱團的一個個生態圈,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管理進化和互聯網化轉型的重要方向。
我們來看看,如何在一個生態的環境中,相互依存,相互為對方活著,把一個產品的創意變成現實。
創業公AHHHA的創立宗旨是幫助用戶實現自己的想法,在這里你可以把任何想法以視頻或者文字的形式上傳,通過與網站其他用戶的交流互動,即便是一時天馬行空的臆想也有可能演化成實實在在的產品。
其實,在AHHHA上實現夢想的步驟很簡單,用戶只需要在網站上宣布自己的夢想,之后,會有網友們提出建議幫助改進,并且投票選出比較有商業價值的想法。那些投票比較靠前的想法,有機會得到資金支持,最終轉化成實際產品,實現商業化,并創造盈利。同時,期間提供幫助的人也會擁有分享利潤的權利。實現想法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不過總比坐著空想好得多,雖然并不是每個想法都能商業化,不過整個過程本著雙贏的模式,還是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AHHHA已經有多件產品成功問世,并且成功實現了商業化,四名只是抱著試一試想法的用戶已經實現了他們的夢想。其中,有個叫做“睡眠套袖”的產品就很有意思,某位大叔有一天在車里午睡時被自己的手臂硌著了,于是萌生了設計這件產品的想法。其實就是一個套在手臂上的棉花套子,但實用性受到廣大網友的一致肯定,于是得到了大批量生產的機會。其余三個成功的產品分別覆蓋了科技、公益和創意領域,雖然數量不多,但是極具代表意義。
另外,網站方面還透露了成功產品的具體分成比例,原創可以提取10%的利潤,網站要收取10%-25%的費用,剩余金額則由其他參與者按照貢獻多少來分成。
未來的世界,個性化的產品,規模化的定制,在某種意義上,以前大規模的生產已經具備規模上的不確定。冰箱500臺起批,5000臺生產的時代已經過去,柔性化的生產、模塊化的生產,會讓很多工業能接受任何規模的訂單,而且溢價還更高。個性化產品的價格相對于少量生產,變革后的柔性化生產將會變得無關緊要,全球的供應鏈、生產鏈終于與個人對接。
當企業的邊界消失,創新的生態系統規模決定資源的控制和效益,生態中的協同速度決定企業響應速度,創新生態系統擴展著企業的邊界,融合不同的資源成為一個互利的新共同體,整合成一個特定目標的價值創造系統,從而幫助企業建立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當互聯網絡被視為21世紀決定國家競爭力的基礎設施,全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莫不全力建設其國家信息高速公路(NII),做為發展大國的中國,也不能落后于其他國家。如今互聯網絡迅速發展,已由學術轉變為商業,并且成為全球企業的利器與企業經營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最新媒體――互聯網絡
互聯網絡的形成并非來自于全球性的系統規劃,它之所以有今天的規模,實在是得力于本身的特質:開放、分享與價格低廉。在互聯網絡上任何人都可以享有創作發揮的自由,所有信息的流動皆不受限制。沒有任何時間與距離的限制,任何人都可加入互聯網,因此網絡的資源是共享的。由于互聯網絡是由學術交流開始,人們已習慣于免費使用,所以當商業化以后,各網絡服務供應商(ISP)皆采用低價策略,因此更造就網絡使用者的蓬勃發展。
三、網絡銷售的特性
銷售的定義是指,為創造個人與組織的交易活動,所計劃與執行的創意、產品、服務觀念、推廣、渠道等過程。由這個角度看,互聯網絡實際上具備許多銷售的特質:
1.互聯網絡無遠不及,其超越空間限制與多媒體聲光功能,正可發揮銷售人員的創意。
2.互聯網絡可以展示商品型錄、聯結資料庫提供有關商品信息的查詢、可以和顧客做互動雙向溝通、收集市場情報、進行產品測試與消費者滿意調查等是產品設計、商品信息提供,以及服務的最佳工具。
3.互聯網絡上的促銷是一對一的、理性的、消費者主導的、非強迫性的、循序漸進式的,而且是一種低成本與人性化的促銷,因此符合分級與直銷的發展趨勢。
商業企業也有必要改變傳統的組織形態,提升新媒體部門的功能,引進兼具銷售素養與電腦科技的人才,未來才能具備市場的競爭優勢。
四、網絡銷售的應用與策略
象征“網絡銷售”的奧斯卡金獎,2006年的企業首次由聯邦快遞公司獲得。這項最新穎的市場獎,是由特納葛公司主辦,邀請網絡銷售學者專家擔任評審。評審的標準有三項:(1)成功使用網絡銷售,創造豐厚的利潤者;(2)運用網絡銷售對于企業帶來明顯正面影響者;(3)對于促進網絡銷售有卓越貢獻者。
聯邦快遞巧妙地將全球網首頁變成24小時客戶查詢系統,使用者只要輸入包裹號碼,就可以立即在網絡上查出目前包裹所在地,以及未來可能到達的時間。聯邦快遞并且在網絡上提供軟件,免費讓顧客使用,這些軟件可協助列印托運標準文件與條碼,方便顧客在自己家中處理包裹。評審委員認為:“聯邦快遞以科技實力,整合企業內部資料庫與互聯網絡線上查詢,成功地服務顧客,展現企業形象與風格?!币虼耍C予2006年全球網絡銷售大獎。
五、互聯網絡未來的發展趨勢
世界知名預測大師約翰?奈斯比在最近指出,互聯網絡科技將帶領人類進入數字化生活與全民經的世界而電腦網絡相當于20世紀的公路網與電力網,成為21世紀影響世界成長的最得要基礎建設??梢灶A期,互聯網絡也會為21世紀的世界經濟創造更多的新興產業與商業機會。
目前的發展與應用還只能說是在萌芽的階段。我們則更是處在萌芽的初期,對于互聯網的應用與發展,還有許多要認識與學習的,以下我們將互聯網絡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幾點歸納。
1.網絡使用者持續快速成長。全世互聯網絡使用者的年成長率,大致維持在50%;服務器主機的數量在過去3年平均年成長率則在100%。一般估計在未來5年內,全球網絡使用者的人數將可達到2億人,使用者的背景以經濟發達地區的青年中產階級為主是最具有購買力的消費群體。2010年全球互聯網絡使用者數量會高達20億人,占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全部發達國家與亞洲新興經濟發展地區將是主要的使用市場。
2.網絡科技發展一日千里?;ヂ摼W絡的主要兩項硬件設備――電腦與網絡設施,單位功能的成本將呈指數下降,使得率擴及大眾。其中骨干網絡寬頻化將持續提升,光纖服務普遍化,壓縮技術更使得多媒體資料也可經由一般電話線傳輸。網絡專用電腦的開發,可輕易處理復雜動畫與虛擬實境的應用需求,再加上搜尋工具與多媒體視訊軟件的開發,更使得網絡電腦功能百倍于今日。
3.商業交易成為網絡的主流。雖然網絡的發展起始于學術應用,但最為蓬勃發展的還是商業交易的專業網絡。據估計網絡上的交易成本約等于傳統銷售成本的十分之一,未來普及化后, 這項成本比例還會降低。因此世界各國政府均將發展電子商業交易應用,視為投資國家信息網絡的主要目的。未來以商業交易為對象的專業網絡數量會大幅增加,電子貨幣(E-cash)、智慧卡、網內防火墻(Firewall)等等商業交易技術的發展,將使電子商業交易更為便利可靠。電子商業交易存在的巨大市場利益,是帶動互聯網絡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也是未來網絡舞臺上的主角。
科技確實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富國之源,與經濟結合的科技發展才是中國化應有的科技政策?;ヂ摼W絡是當前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科技發展,也是最具經濟潛力的應用科技,當世界各國均將網絡基礎建設與技術發展視為21世紀國家競爭力的來源,做為世界經濟大國的中國,不能停滯落后于這個歷史潮流,更不能被排除在未來全球經貿信息網絡之外。目前中國雖然在互聯網絡的發展上稍落后于他國。但只要在未來歲月中,以更開放的胸襟與更開闊的眼光,相信必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迎頭趕上,用互聯網絡將中國市場與全球市場相結合,進一步加速實現中國的現代化。
參考文獻:
[1]周文勇:網絡銷售的成本效益分析[J].商業研究,2000年04期
[2]邵培基:中國電子商務分析與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年02期
關鍵詞:互聯網 電視傳媒 受眾 信息
引言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作為事業單位我國電視媒體,宣傳注重政治和文化傳播,運營依靠財政撥款,業務構成單一刻板。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這些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具體表現在電視互動性、即時性以及多元化特征日益凸顯;受眾由以前被動的接受者,成為媒介命運的決定性力量。如今在全球范圍內,互聯網正以一種不可阻擋的勢頭迅猛發展?;ヂ摼W時代將人們帶入一個全新的生存環境,而網絡媒體作為21世紀的主流,在給電視傳媒延伸產業鏈條、拓展業務空間帶來新的契機的同時,正在給傳統電視媒體帶來歷史性的沖擊。
在這種情況下,電視媒體發展必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這并非意味著電視媒體將走向終結,正如廣播代替不了報紙,電視代替不了廣播,同樣的網絡也代替不了電視??v觀媒體發展的歷史,每當一種新興媒體崛起的時候,必然會對傳統媒體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其實任何一種媒體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盡管后來的媒體有很強的優勢,但永遠也代替不了已經存在的媒體。電視傳媒依然擁有自己的價值、優勢和導向。
一、互聯網時代電視傳媒的價值、優勢
1.電視媒體在強制性、全面性、深刻性、權威性等方面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由于電視的選擇幾乎是不受控制的,人們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和自我克制才會選擇去不去看或看某個電視節目,這也是,在現代社會之所以很多人不能夠避免電視吸引的原因。電視已經成為一種傳媒力量的放大器、一種向接受者施放強烈信號的工具。網絡時代,眼花繚亂的網絡信息雖然及時、豐富,但大多個人化、簡單化、隨意化,尚不能滿足公眾深入了解事實的需求。同時網絡媒體把關制度相對寬松,自身既沒有新聞采訪權也沒有專業的新聞采訪隊伍,導致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而作為傳統的主流媒體的電視,有著規整的管理機構和審核制度,信息權威、輿論影響力強,因此大眾對于電視的信任程度較之網絡是更高的。電視媒體在報道的強制性、全面性、深刻性、權威性等方面的價值,未來將成為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相抗衡的重要優勢。2.在網絡時代,電視的現場直播價值是其獨具魅力的優勢。電視直播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第一時間了解事件,獲取信息的需要。在第一時間讓受眾親眼目睹新聞現場所帶來的震撼,這是任何其他媒體所無法比擬的,是最能展現電視優勢的一種直接、迅速的新聞報道方式。雖然網絡也可以進行直播,但目前網絡媒體還沒有單獨的信號采集權,信號來源受限,更多的內容選擇依賴于傳統的電視媒體,節目的制作角度和播放水平也和電視緊密相關。另外,更多的網絡資源沒有實現最大程度的共享。網絡傳媒還無法替代電視現場直播的現場感和真實感。
二、互聯網時代電視傳媒的導向
基于電視具有的價值和優勢地位,充分發揮其優勢十分必要。電視傳媒一定要充分利用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不斷創新形式,滿足百姓對節目不斷變化的需求。
傳統電視媒介的傳播大多局限于特定的國家和地區,而互聯網卻打破了地理和時空界限,使信息的傳播觸及到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但互聯網帶給電視傳媒的并不僅僅是挑戰,還帶來了發展的新機遇。互聯網的覆蓋面廣、允許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在網上自由流通,使它具有包容大眾輿論的巨大潛能。電視媒體可以利用網絡,建立立體式多維傳播渠道,提升電視媒體的影響力。這為電視傳媒利用網絡改進自身的工作,謀求自身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條件。我國政府已經制定了發展數字廣播電視的規劃,很多大型電子公司也開始探索參與通過互聯網絡進行的大眾輿論傳播活動。由于互聯網的介入,目前電視傳播中已開始出現錄像點播、互動式電視、自選電視等新技術??梢灶A想在不遠的將來,節目的種類將以菜單形式顯現在屏幕上,觀眾能夠像操作電腦一樣操作電視機。
互聯網金融概念最早由謝平教授提出,他把“互聯網金融模式”定義為:既不同于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 金融融資模式。他認為互聯網金融其特點是:“在這種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場信息不對稱程度非常低;資金供需雙方直接交易,銀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達到與現在直接和間接融資一樣的資源配置效率,并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大幅減少交易成本?!?/p>
互聯網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計算、社交網絡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一種新興金融,本質是金融電商化。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銀行業務的影響
2013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推出的余額寶,以1元起購,活期也能理財,并且具有操作簡便、低門檻、零手續費、可隨取隨用的特點,還兼具購物、轉賬、繳費還款等消費支付。余額寶的這些優勢不但得到了阿里巴巴電商平臺海量用戶的認可,也俘獲了社會大眾的芳心,使其在不到 1 年的時間里,余額寶的用戶規模便輕松達到 1.49 億人,余額寶銷售余額達到 5349 億元,開啟了金融變革的新時代。余額寶的成功讓人們認識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巨大威力,促使傳統商業銀行更加重視互聯網金融業務,并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金融產品。盡管如此,互聯網金融還是給商業銀行經營的傳統業務帶來了深遠影響。
商業銀行經營的傳統業務主要有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在金融互聯網時代,除表外業務外,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中間業務均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威脅。
在負債業務方面。互聯網金融業務不斷爭奪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逐漸蠶食商業銀行的個人活期存款、個人理財資金,甚至個人定期存款也受到了影響。導致商業銀行組織資金的難度加大,傳統商業銀行不得不提高負債類產品的收益,通常采取的手段就是提高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或者直接最大限度地調高各種期限存款的利率。最終,造成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增加。
在資產業務方面?;ヂ摼W金融的各類融資平臺,加劇了金融脫媒現象。 互聯網融資業務借貸平臺分為機構借貸平臺與個人借貸平臺,主要業務對象有個人與小型公司,因而,互聯網融資業務搶奪了商業銀行的零售貸款客戶,主要包含個人經營性貸款客戶、個人消費性貸款客戶以及小型公司貸款客戶。商業銀行零售貸款業務單筆貸款額度小,但客戶數量龐大,風險分散且整體較小,議價能力強,收益高等優點,成為商業銀行競相追逐發展的業務。如今,商業銀行必須面對零售業務被互聯網金融瓜分的現實。
在中間業務方面。支付結算類業務是商業銀行最重要的中間業務,也是商業銀行功能的直接體現。然而,伴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加速了第三方支付產品的發展壯大,第三方支付產品的信用度不斷得到增強。國內主要的第三方支付產品支付寶、微信支付、百度錢包從線上支付擴展到線下支付,推出了移動支付工具,如掃二維碼支付。導致的必然結果是第三方支付產品從線下線上全面滲透到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領域,弱化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功能。
商業銀行主要有信用中介功能、支付功能、信用創造功能、政策調解功能、服務性功能,前三個功能是商業銀行安生立命的根本,卻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挑戰。
三、互聯網金融對邊遠農村地區的銀行傳統網點影響不大
互聯網金融即“互聯網+金融”,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金融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模式?;ヂ摼W金融給商業帶來了巨大挑戰,商業銀行的凈利潤增長乏力,2016年上半年工行、農行、交行凈利潤增長率繼續維持在“零”水平,中行凈利潤增長率在五大行中最高,也只有2.52%。2011年民生銀行行長洪崎曾向媒體表示“賺錢賺得不好意思”,然而, 5年過后民生銀行的凈利潤增長率回落到只有1.66%。因此,從宏觀上看,互聯網金融確實給傳統商業銀行造成了巨大沖擊,但是從微觀角度來看,互聯網金融對邊遠地區的銀行傳統網點影響不大。這是因為互聯網金融要發揮其巨大的威力至少需要先滿足三個前提條件,一是要有互聯網,二是要有人使用互聯網,三是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產生大量有利于分析個人信用狀況的數據。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墊江支行JF分理處地處墊江縣原JF鄉(已被合并,下文將以JF鄉表示JF分理處主要服務的6個村)的邊遠農村地區,距離縣城42公里,與中心場鎮相距6公里。JF鄉共6個村,派出所的戶籍系統顯示全鄉共17674人,匯總各村(居委)統計的常年在家的人共11924人,以“老弱婦幼”居多。JF鄉人口構成基本情況表如表1所示。
表1.JF鄉人口構成基本情況表
村別
人口
外出務工人口
常年在家人口
75歲以(含)上人口
60歲(含)以上人口
40-50歲(不含)人口
18-60(不含)歲人口
18歲(不含)以下
九龍居委
4535
1558
2977
126
884
981
2704
947
龍溪
1744
386
1358
61
359
393
1005
380
登陵
1589
543
1046
48
308
328
936
345
聯合
3550
1233
2317
113
635
756
2143
772
楊柳
1189
408
781
39
237
259
708
244
古佛
5067
1622
3445
147
974
1102
3068
1025
原JF鄉
17674
5750
11924
534
3397
3819
10564
3713
整個中心鎮
48961
注:數據來源于當地派出所戶籍人口系統數據及村(居)委統計數據
常年在家的11924人中有很大部分從未使用過互聯網。在使用互聯網的人中,極少有在電子商務平臺購物、網上虛擬交易的人,但都安裝了微信,并經常使用。如表2所示。
表2. 調查部分JF鄉常年在家的人使用互聯網的情況表
姓名
年齡
工作單位
常住地
是否(常)在JF分理處辦業務
業務辦理習慣
金融資產余額(萬元)
是否使用微信
前海微眾銀行的微粒貸授信額度(萬元)
使用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額度
使用支付寶的頻率(次/年)
在電商平臺購物的頻率(次/年)
羅華英
35
JF當地XX居委綜合服務崗
JF當地
是
自助
3.8
是
0.15
3
3
汪陽生
42
JF當地XX居委書記
JF當地
是
自助
35
是
汪一林
53
JF當地XX居委主任
JF當地
是
自助
5.89
是
劉定榮
54
JF當地XX居委綜合治安崗
JF當地
是
柜面
4.76
是
王強
37
JF當地XX村委書記
JF當地
是
自助
5.41
是
0.3
9
9
黃國慶
51
JF當地XX村委書記
JF當地
是
柜面
3.87
是
黃發奎
51
JF當地XX村委書記
JF當地
是
柜面
0.008
是
羅興祿
52
JF當地XX村委書記
JF當地
是
柜面
5.73
是
夏德平
52
JF當地XX村委書記
JF當地
是
柜面
3.39
是
周世海
53
JF小學教師
JF當地
是
柜面
0.98
是
周興芬
48
JF小學教師
JF當地
是
柜面
49.57
是
夏萬柏
50
JF小學教師
JF當地
是
柜面
0.67
是
夏維霞
36
JF小學教師
JF當地
是
自助
6.23
是
0.8
78
130
蔣仕國
46
承包魚塘
JF當地
是
柜面
77.28
是
胡勇
43
承包JF小學食堂
JF當地
是
柜面
49.78
是
趙光會
43
養殖戶
JF當地
是
柜面
44.77
否
黎開洪
45
裝修工
JF當地
是
柜面
43.61
是
劉國舅
51
個體戶
JF當地
是
柜面
40.89
是
上表中接受調查的人有:村干部、教師、金融資產余額大于40萬的當地富有客戶。共計調查了18人,在接受調查的人中有17人正在使用互聯網,他們全都在使用騰訊公司的即時通訊工具——微信;在電商平臺購物的只有3人,只占16.67%,他們都獲得了前海微眾銀行微粒貸的主動授信邀請,累計授信額度1.25萬元,獲得微粒貸授信額度最高的是JF當地小學的一名教師,額度為0.8萬元,她是所有調查者中使用電商平臺頻率最高的一位;被調查的人中都沒有使用余額寶等互聯網理財工具。在調查中還了解到,農村60歲以上的人很少使用互聯網,本次調查也發現,JF鄉使用互聯網的人全都在60歲以下,從表1可知60歲以上的人有3379人,占JF鄉總人口的19.11%。如果不是調查之前排除了這些完全不接觸互聯網的人群,在電商平臺購物和獲得微粒貸授信的人比例將更小。
常住JF鄉的人在使用電商平臺購物頻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無快遞公司。只有郵政快遞EMS的派送范圍包含了JF鄉,且僅限JF場上范圍內。墊江縣內的28家快遞公司無一家的派送范圍覆蓋了JF鄉,只有天天快遞、順豐快遞的派送范圍覆蓋了JF鄉所在的中心場鎮,不包含中心場鎮街上以外的地方;二是消費欲望不強烈,無網上購物習慣;三是對網上虛擬交易有畏懼感;四是不會熟練使用互聯網。
“微粒貸”是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騰訊微眾銀行面向微信用戶和手機QQ用戶推出的純線上個人小額信用循環消費貸款產品,2015年5月在手機QQ上線,9月在微信上線。“微粒貸”采用用戶邀請制,受邀用戶目前可以在手機QQ的“QQ錢包”內以及微信的“微信錢包”內看到“微粒貸”入口,并可獲得最高30萬元借款額度。目前,微粒貸主動給客戶授信的規則暫處于保密狀態。不過,筆者通過電話咨詢前海微眾銀行的客服工作人員了解到微粒貸的一些授信規則,主要是提取客戶的工作、年齡、征信記錄、網購記錄、互聯網理財記錄、朋友圈等數據,采用建立信用評估模型對上述“大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確定客戶信用等級,最后,主動給客戶一定的授信額度。微粒貸現在尤其重視客戶是否有正式工作、是否有不良征信記錄。以筆者親身經歷為例,微粒貸給筆者的主動授信額度為5.6萬元,筆者申請了一筆500元的微粒貸,在5分鐘內便將貸款資金打入了關聯在微信上的銀行卡賬戶。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JF鄉的人上網比例相對較少,且極少在電商平臺購物,或者在網上進行虛擬交易,上網的基本都會使用微信。JF鄉常年在家的人只有極少數人有正式工作,且以“老弱婦幼”居多,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和意識差,很少有人在互聯網上留下有利于分析個人信用狀況的大數據,導致互聯網金融業務未能在JF鄉大面積推廣。因此,互聯網金融對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墊江支行JF分理處的業務影響不大,但是也要看到互聯網金融業務在JF鄉已經有了“星星之火”。
四、傳統銀行的優勢
與完全虛擬化的互聯網金融相比,傳統銀行存在以下優勢:
體驗感強。傳統銀行物理網點可以面對面給客戶辦理業務,這是互聯網金融服務無法提供的。許多金融消費者非常注重親身體驗感,堅信“眼見為實”的道理,沒有親身體驗過就不會做決定。同時,很多金融消費者只對實體渠道高度信任與依賴,需要個性化、差異化的服務體驗,尤其針對復雜金融產品或高風險業務,需要更充分的面對面交流。據權威公司的調查發現,即使在IT技術先進的美國,仍有超過85% 的客戶習慣通過傳統網點獲得銀行的服務。
權威性。這是商業銀行在特殊地位和作用決定的,金融是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商業銀行是現代金融體系中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在市場調節和政策傳導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同時,商業銀行處在信用融資中心的地位,在保障社會資金安全性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
專業性。商業銀行是商業信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商業銀行屬于高風險行業,風險管理是商業額銀行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以安全性、流動性、營利性為經營原則,在實際經營的操作過程中,三者之間有較大的矛盾:首先,要提高安全性和流動性,往往就會削弱其盈利性;而提高了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動性又要受到影響。要處理好這些矛盾,是十分困難的,但又是無法回避的。商業銀行一方面管控面臨的各種風險,包括政策風險、信用風險、利率風險、法律風險、國家風險、資本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另一方面業務經營過程中,還得協調安全性、流動性、營利性三者之間關系,使它們之間達到一個最佳的組合狀態。
五、JF分理處優勢受到制約的表現及原因
JF分理處作為商業銀行最基層的銀行傳統物理網點,是組成傳統商業銀行無數細胞中的一個,是零售銀行業務發展的重要平臺。從單一的銀行物理網點來看JF分理處的優勢,表現最充分的是體驗感和權威性。在專業性方面表現得不是很明顯,這主要是因其承擔的職責不同。因此,JF分理處也擁有商業銀行的體驗感、權威性及一定的專業性優勢。而JF分理處在實際經營過程中,擁有的銀行傳統物理網點優勢受到了制約,具體表現形式和原因如下:
1.體驗感減弱。一是業務辦理集中。JF鄉的絕大數客戶都是利用每月固定的趕集日到JF分理處辦理業務,業務辦理集中在趕集日的上午,造成趕集日上午的排隊擁擠現象,客戶體驗較差。統計顯示,JF分理處趕集日上午的平均業務量為82筆左右,而非趕集日全天的平均業務量為38筆;二是無法將持存折類的客戶分流到自助柜員機。持存折類的客戶中社保客戶占了絕大多數。統計顯示,趕集日上午存折存取款金額在1000元(含)以內的業務平均為36筆,存折存款趕集日上午平均只有7筆。
2.權威性受質疑。JF分理處作為傳統銀行的物理網點,在JF鄉得到當地村民的絕對信任,有著極高的美譽度。近年來,也出現了很多質疑JF分理處權威的聲音。最主要的原因是JF分理處為完成上級行下達的任務,存在向客戶過度宣傳代銷保險產品的嫌疑。如前幾年代銷的XX保險公司分紅型保險產品收益率過低,與JF分理處銷售時宣傳的預期收益率相差甚遠,甚至還低于當時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很多客戶反映當初購買XX保險公司分紅型保險產品是在JF分理處柜員地大力宣傳產品收益率,并一再勸說下做出的購買決定,自己根本就沒有打算購買XX保險公司分紅型保險產品。
3.專業性有待升華。銀行傳統物理網點多注重對員工某一單方面操作性技能的要求,如要求柜員掌握一定柜面業務系統操作方法、柜面業務有關的規章制度,要求客戶經理熟悉營銷的某一類銀行金融產品。很少有銀行傳統物理網點的員工能全面熟悉大金融類產品(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及相應的基本運作原理。很難找到能為客戶科學制定綜合理財方案的員工。當然,現階段我國農村地區也很少有需要制定綜合理財方案的客戶。
六、發揮JF分理處傳統銀行物理網點優勢的措施
當前,互聯網金融對JF分理處的影響并不明顯,但并不表明互聯網金融對JF分理處永遠都不會產生影響?;ヂ摼W金融的到來是不可阻擋的,傳統金融包括銀行傳統業務,肯定會受到很大影響和沖擊?,F在JF鄉常住在家里60歲以上的人基本沒有接觸過互聯網、辦理互聯網金融業務,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類人群會逐漸減少,直至消逝。在10—20年之后,出生在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的人們將會逐漸成為創造社會財富的主力軍,這一代人毋庸置疑是在互聯網的世界中成長起來的,“互聯網+”是他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即使是在邊遠農村地區會使用微信、網購、互聯網金融的人們將會不斷增多,并最終使互聯網全面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10—20年之后,互聯網金融在邊遠農村地區也必然會從現在的“星星之火”發展為“燎原之勢”。
因此,JF分理處的短期目標是進一步提升銀行傳統物理網點的優勢,應對來自同業的競爭。長期目標則是轉型為智能化的輕型網點,適應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結合JF分理處的長短期目標,我認為發揮JF分理處傳統銀行物理網點的優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分流持存折類客戶到自助柜員機辦理業務
持存折類客戶大多是社??蛻?,占用了大量銀行柜面資源,卻只給銀行帶來了很少的收益。根據“二八定律”JF分理處應該將更多柜面資源用于20%的高凈值客戶。由于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有著大量的社保客戶,采取一定措施將社保類客戶分流到自助柜員機辦理業務,有著非常重要現實意義。對于持存折類客戶我認為可以用如下方式解決。
1.商量客戶將存折換為銀行卡
最徹底的解決方式就是商量客戶將存折換為銀行卡。銀行還可以定制“對賬折”,來滿足對使用存折有特殊偏好的客戶?!皩~折”的功能僅限于補登賬戶明細,沒有存取款、轉賬等功能。
2.將現有自助存取款機升級
將現有自助存取款機升級改造為可以支持存折取款的自助柜員機??梢試L試的一種方案是,在現有自助存取機上增加存折取款模塊,業務辦理流程設定為:客戶依次輸入存折賬號存折憑證號正確的密碼取款金額吐鈔。如果在自助存取機上增設存折取款模塊影響銀行卡業務,或是存在合規風險,可以將存折賬戶設置成單戶全年累計取款金額不得超過1500元,社保戶全年獲得的金額也不會超過1500元,即將辦理此類業務的客戶嚴格限制在社保客戶范圍內。
3.投放卡折通用存取款機
2014年5月14日臺州日報報道了一則《存折也能在自助ATM機上取款了》的新聞,“2014年5月7日臺州銀行在臺州市投用首臺卡折通用取款機,卡折通用取款機在普通ATM機的基礎上增加了存折取款、查詢、補登折等業務,24小時為市民提供服務?!臂粗葶y行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年初鄞州銀行投用了4臺卡折通用存取機,儲戶可以通過卡折通用取款機完成存折取款、密碼修改、存折補登、卡折轉賬等自助交易。每張存折每天最多可取5000元。這些都說明卡折通用存取款機早已問世,且不存在運營上的合規問題。目前,廣州御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生產卡折通用存取款機,包括大堂式和穿墻式。同樣,可以將卡折通用存取款機設置成單戶存折全年累計取款金額不得超過1500元,辦理此類業務的客戶嚴格限制在社保客戶范圍內。
(二)與同業競爭對手進行非正式對話
當前處于同一區域的商業銀行為搶占市場份額,采取了輸送利益、加強宣傳、定制專屬金融產品、提高存款利率等方式來爭搶有限的客戶資源。邊遠農村地區的同一個地方通常有重慶農商行和郵政銀行兩家銀行金融機構,兩家金融機構為了不在競爭中處于下風,都采取了發放禮品的方式營銷或維護客戶,彼此不斷增加發放禮品的次數和數量。這些都看似高明的手段,但都會受到對方的反制措施,“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長此以往,將會陷入惡性循環,既不利于金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也不利于雙方盡早進行銀行傳統物理網點智能化改造。因為從短期來看,是傳統銀行之間的競爭,但從長期來看,則是來自互聯網金融的競爭。為避免“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悲劇發生,重慶農商行和郵政銀行兩家有非常相似性的金融機構,雙方可以選擇在支行或總行層級進行非正式閉門談話,互相承諾至少在只有重慶農商行、郵政銀行兩家金融機構的地方停止類似的“自殺式”競爭,雙方靠優質的服務、優良的金融產品、優美的營業環境制勝。
(三)合規銷售代銷金融產品
JF分理處代銷金融產品現階段只有保險產品(萬能型或分紅型),重慶農商行取得《保險兼業許可證》的網點都在代銷保險產品。保險公司選擇銀行進行代銷,除了想借助銀行增加銷售渠道,實現交叉營銷的目的外,還看中了銀行信用在社會公眾眼中的權威性。由于在廣大邊遠農村地區的居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對自身的金融消費需求難以正確判斷,大多數人第一次購買非存款類金融產品時,都是出于對銀行的高度信任。在銷售過程中,網點工作人員應明示產品的代銷屬性,充分揭示代銷產品風險,不得采取夸大宣傳、虛假宣傳等方式誤導客戶購買產品,并應當根據有關規定實施錄音錄像。
(四)做好混業經營的準備
混業經營是指商業銀行及其它金融企業以科學的組織方式在貨幣和資本市場進行多業務、多品種、多方式的交叉經營和服務的總稱。金融混業經營是世界金融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最終目標之一。從國內外的情況看,混業經營有諸多公認的好處,比如:為資金更合理的使用、更快的流動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助于金融各個領域之間發揮協同作用,減少或避免拮抗作用;有助于對風險的系統監管等。只有混業經營才有助于對風險的系統監管。因此,JF分理處的員工要及時充電,深入學習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托等大金融領域的知識,爭取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為即將到來的混業經營做好知識儲備。
(五)申請以JF分理處為名的微信(公眾)號
分析表2數據得知,邊遠地區接觸互聯網的農村居民基本都在使用微信。申請以JF分理處為名的微信(公眾)號,并在JF當地推廣后,有利于JF分理處及時與客戶進行互動,了解客戶的金融消費需求;有利于JF分理處根據當地客戶群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推薦重慶農商行互聯網金融產品;有利于JF分理處與客戶保持更加良好的關系。
(六)重視大數據,提高獲取能力
互聯網金融在互聯網交易方面的大量數據的有力支持下得到使得快速發展,金融公司能夠利用互聯網管理平臺以較高的效率與較低的成本對大量的信息數據進行深入的挖掘與分析,對顧客交易方面的信息有了更加充足的了解,從而有利于顧客金融風險與需要的評估與分析。針對于互聯網金融公司在該方面的優勢,商業銀行就應當加大互聯網新業務的發展力度,提升當前業務和服務能力,融合線上線下業務轉化和發展,重視客戶群體建設,加強與顧客的便捷溝通,對當前已有的客戶群體進行鞏固。
對于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說,商業銀行將會具備獨特的的發展優勢,例如:具備較多的柜臺網點與比較龐大的人員數量,具有比較全面專業的金融知識體系,在監督管理方面較為嚴格,內控制度健全,顧客對銀行形象認可,這些方面的各種優點對于互聯網金融公司來說,在短期內是無法逾越的。具備這些天然優勢,商業銀行能夠在互聯網領域大展身手,構建了更加符合顧客們的需求、強化與顧客們合作粘性、全方位了解顧客們的資信狀況的電商的平臺,同互聯網金融公司相互競爭。
利求同:20世紀中葉,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利克萊德(J.C.R. Licklider)提出了“計算機功能分享”的愿景,互聯網就是這愿景的實現?;ヂ摼W的崛起,其實是一場信息革命。不久前,人類儲存的信息已高達295EB(Exabyte,百億億字節),如果存入光盤,光盤會堆至月球都不止。1986年至2007年, 世界范圍計算機能力的年增長率為58%。2002年,數碼信息儲量首次超過了各類傳統載體的總和。五年后,全球約94%的信息“記憶”,已變為數碼。大家都受益于這個奇跡,并為之折服。但同時,互聯網又帶來了全方位的挑戰,我們習以為常的知識生產、管理、傳播、學習、使用的方法跟習慣,都動搖了。
在個人層面上,首先是知識信息的質量變得良莠不齊,難以控制。互聯網通過服務器、寬帶、超文本等手段集合眾多分散獨立的信息源,形成兩百五十多億個可標引網頁。這龐然大物信奉民主,鄙視內容審查,原則上,任何人都可以實名或匿名,上載下載文獻,隨時更新內容。在虛擬世界里,正如蘇格拉底擔心的,知識信息與作者的關系變得松散模糊,文字內容同作者的行為、榮譽及品格不再關聯。網上信息的內容“海量”重復,真假難辨。這就要求互聯網使用者,如果審慎的話,要對所得信息仔細甄別與篩選。
其次,信息保存的難度加大了?,F在我們發短信、寫電郵、起草文件、分析資訊等等,一切都數碼化了,必須使用閱讀裝置才能處理。但同時,軟硬件技術迅速更新,制式標準不斷換代,這些數碼化記錄很快就沒法閱讀了,除非請專業人士協助“破譯”,非常費工,且不安全。這問題讓公司和政府部門很頭痛,數碼信息維護成本高,稍不留意就丟失了。
第三,更為嚴峻的是,“互聯網大腦”對深度閱讀思維跟創新能力的威脅。面對信息轟炸,我們的大腦容易超負荷運作,無謂地損耗注意力?;ヂ摼W是個鏈接世界,讀者跟著鏈接到處瀏覽,系統而連貫的閱讀,就難以延續了。久而久之,養成一種蜻蜓點水、跳躍式的閱讀習慣,導致推論、分析、批判、洞察等高級認知行為來不及調動,閱讀思考便提前結束。這個傾向令人擔憂,會不會阻礙科學探索、知識創新呢?西方學界做了不少研究,詳細的討論,請參閱拙文《互聯網大腦,能閱讀思考?》(《書城》2011.4)。
在社會和歷史層面,則是知識管理何去何從的問題。知識管理是知識生產鏈上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兩千三百多年前,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亞歷山大城圖書館,創立了以圖書館為中心的知識管理模式,沿用至今(參見拙文《心智的圣所》和《Pinakes》,載《書城》2010.9 & 11)。圖書館收藏書卷抄本等各樣文獻,分類著錄整理校輯,供學者、科學家和普通讀者使用,達到知識傳承的目的。傳統圖書館是圍繞著書籍這一知識載體而運作的。印刷術雖然大大促進了學術交流和教育普及,但書籍的傳播范圍和速度還是很受限制的。印刷品一般只能在一時一地閱讀使用。所以,圖書館要按照社區分布,根據讀者的需求收藏復本,才能做到知識分享。而出版物一旦入藏,圖書館就永久擁有其產權,并藉此實現館藏的管理和借閱流通,形成一個多重子系統、互為后備的分散式組織結構。這技術是看得見、摸得著的。
圖書館還有一個更為根本的社會功能,它不僅收藏知識,還要確保知識的公有共享。因此現代圖書館多取非營利的組織形式,無論官辦私立。公立圖書館納入國家、地方政府、學校或研究機構,給予財政預算;私立圖書館,則有專門設立的基金做后盾。這樣,不以營利為目標,少受市場動機(包括知識產權)的干擾,在知識四周筑起一道圍墻,保證了全社會對知識相對自由的使用,實現公有共享。歷史證明這是有效的。
互聯網的崛起,信息載體和傳遞方式數碼化了,知識管理進入了一片新天地。信息的收藏、整理、傳播、使用不再受地域和傳統載體的限制,分享可以異地、共時、隨機并大規模地實現。比如,在中國偏遠地區查閱美國Westlaw的判例文獻,已無技術上的障礙?;ヂ摼W極大地便利了知識共享。相比之下,傳統圖書館盡管引入了數碼技術,但它代表的知識管理方式在新技術面前顯得笨拙,效率低。近年來,世界范圍內,圖書館,尤其是研究型圖書館的使用率普遍下滑。據(美加)研究型圖書館學會(ARL)2008年統計:與2005年相比,成員館的使用率下降了35%-50%;研究型(參考咨詢)服務的利用率,則從1996年的頂點下跌了63%。連一流大學也不能幸免,例如耶魯大學圖書館網絡目錄的使用率,2008-200年較前一學年下滑21%。這一趨勢,跟互聯網的擴張剛好同步而成反比,顯示出人們獲取知識的來源和方式變了。圖書館的讀者在減少,社會對它提供的知識信息的依賴程度在降低。圖書館作為知識管理核心機構的崇高地位,從技術上被動搖了,面臨兩千多年來最大的一次危機。
互聯網對傳統圖書館的沖擊這么大,您認為會取代后者嗎?為什么?
利求同:互聯網取代圖書館,成為信息儲存管理和使用的中心,這在技術上已沒有懸念,事實上也正在發生。九年前,埃及的新亞歷山大城圖書館開館,意大利符號學家艾柯先生應邀發表演講,論及圖書館正在“成為博物館,保存的是印刷時代的遺產,供人參觀”。這個觀點有相當的代表性,但我以為不必太悲觀。畢竟,知識公有共享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而圖書館原是這一理念的體現。只要我們堅持公有共享,追逐利潤的互聯網公司就難以取代圖書館的傳統職能,尤其是公共圖書館。知識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財富,不管是誰創造的,都應該而且必須為社會共享,這在全球化的時代尤其重要。
也許有人會提出:如何解釋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給予作者、發明人等權利人的產權和保護,是有期限的,并受到公共利益(言論自由、學術研究、公平競爭、生物品種及文化遺產保護等等)的限制。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妥協,即知識倫理對私有產權的讓步。雖然數碼技術給知識共享帶來許多便利,但互聯網信息服務的“巨鱷”,是谷歌、百度那樣的公司。他們日常的營運,便是在市場利潤的驅動下,在信息領域圈地,將知識轉化為私人財富,即商品。不過有時候,那商品化做得比較隱蔽,如搜索引擎對信息分類排序及收費的商業策略。在不知不覺之中,公共利益就讓位于商品交易規則,知識共享成了附加種種條件的商業行為。更讓人擔心的是,互聯網的技術進步使得知識管理領域開始具備自然壟斷的經典要素,呈現了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發展趨勢。當巨鱷們利用知識產權來阻止市場競爭,假如司法或行政上的反壟斷干預不力,后果便是知識共享的終結。谷歌圖書計劃便是一例。谷歌企圖通過與美國出版商和一部分作者達成協議,掃描世界各大圖書館的藏書,建立一個空前絕后的巨無霸數碼圖書館。它畫了一幅誘人的前景:谷歌圖書館乃是“我們的圖書館”,仿佛公司的目標不是為了賺錢――排除競爭,獨家賺錢。
幸好,公共圖書館使用率的增長,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參見拙文《借圖書館對大蕭條說“不”》,載《書城》2011.2)。公共圖書館對社區文化建設、公民教育和民主政治,都是舉足輕重的。慈善家卡內基認為:“世上的民主搖籃,非免費公共圖書館莫屬。在這個知識理想國里,無論等級官階還是財富,一概無須考慮?!?正是由于這一理想,虛擬世界還無法取代公共圖書館。哈佛法學院桑斯坦(Cass Sunstein)教授的研究表明,互聯網對民主具有一種極端化效應。網上的言論環境可以瞬時匯聚大量用戶的意見表達,但這類虛擬“部落”的形成往往有很強的自我選擇傾向,造成“人以群分”的局面,多元化視角迅速消失,會扭曲甚至壓制言論自由。因此,人們需要有不加選擇而相遇的機會,尤其是各種迥異想法和論題之間未必愉快的碰撞,通過理流,達成共識。公共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的一大功能,便是提供這樣一個真實的社群空間。
當然,這次西方的金融危機,公共圖書館的日子也不好過。在英國,政府不得不削減經費,今年年初決定關閉四百多個公共圖書館。公眾大嘩,2月5日舉行全國抗議日,表達對知識公有共享和真實社群空間的理念的堅持??梢?,民主政治也是抗衡互聯網大公司劫持知識管理的主要力量。
那么,圖書館是否可以像以往入藏圖書一樣,通過購買數據庫,繼續保存、傳布知識呢?
利求同:這正是圖書館的一大困境?;ヂ摼W數據庫正在逐步解除圖書館的基本技術功能。在美國,圖書館的收藏,數據庫的比例越來越大。據ARL統計,至2007-2008學年的過去十年,成員圖書館電子文庫的采購費用,已超過采購總額的50%。但是,購買的數據庫并不為圖書館所有,因為商家出售的只是“時間”,即某一時段的若干戶頭,通常是一年內對數據庫的有限使用權。到期不續,使用權作廢,數據庫即拒絕訪問。圖書館的數據庫收藏,因此不像入庫的傳統書籍,只是一份允許訪問、查閱、下載和打印文獻的使用合同。數據庫完全改變了館藏的意義。圖書館不再是知識的收藏與管理機構,變成了知識管理者和使用者間的服務中介,而這中介的地位,因為知識管理的商業化壟斷,也已岌岌可危?;ヂ摼W為自己制造了高度依賴的使用者,買方的需求彈性很低,賣家的價格彈性也低。比如,荷蘭Elsevier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科技和醫學期刊數據庫出版商,僅購買它某些產品一年的使用權,我國幾大研究型圖書館就花費了兩千七百萬美元。其中中科院圖書館在過去三年中,為Elsevier數據庫支付的費用上漲了48%,而Elsevier未來三年的要價,還要再飆升48%。這是數據庫出版商夢寐以求的市場壟斷,更是圖書館、科學界和讀者的噩夢。
谷歌的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在谷歌圖書計劃協議被法庭駁回之后,發表聲明說:偉大的亞歷山大城圖書館曾經收藏了巨量的人類知識信息,但這些珍貴的文獻都毀于天災人禍了。谷歌不希望悲劇重來,要讓全世界的知識都得到安全妥善的保管,而谷歌圖書計劃就是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問題是,我們愿不愿意讓一兩個追逐私利的公司將知識,尤其是高端知識,轉化為商品,替我們保管?這事太重大了,應當由公眾通過民主程序來作出選擇,而不是“被選擇”。
除了對圖書館的沖擊,互聯網時代知識的隱憂還表現在哪些方面?
利求同:隱憂是多方面的。有幾點需要特別指出。第一,高端知識被剝離出公有領域,對科技和經濟的均衡發展,以及公平競爭不利。傳媒大亨默多克的新聞集團認為,互聯網必須區別對待信息:娛樂、新聞和八卦信息免費開放,財經等領域的深度分析卻放在收費墻(paywall)內,實行論價準入。又如,STM(科技和醫學)出版物也是商家的賺錢機器,決不會跟不易壟斷的低端信息,如大眾娛樂、體育評論和新聞報道同一價格。這樣,互聯網上大家免費或花很少錢即可獲得日常生活方面的信息,營造出知識分享的樂園景象;而高端的科技、金融和各領域的競爭信息卻日益昂貴,連研究型圖書館都在大叫買不起。對普通百姓來說,高端數據庫原本就離他們的生活很遠,似乎貴一點不是什么問題。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就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買不起高端知識,教育科研和經濟發展都會受阻。
全球化的今天,政治與經濟自由的保護及文化發展,越來越依靠技術支撐。有數據顯示,進入互聯網時代,貧富差距或所謂“數碼隔閡”正在擴大;盡管電腦、手機日益普及,人們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反而更加不平等了(見 《Science》2011.2.10綜述)。按理說,高端知識的商業壟斷是最不可取的選擇。重大科研成果的開發,多數有政府的支持,包括互聯網本身就是美國國防研發計劃和經費投入的產物。本該公有的知識成果,僅僅由于出版和信息服務商家的收集與組織加工,公眾乃至知識創造者群體就不得不接受高價使用,這不能說是合理的社會秩序。
至于我國的學界現實,還有另一個隱患:學術期刊出版在向電子版轉移。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目前國內學術期刊的信譽不高,學術評價體系基本官僚化了。所以,較為優質的研究成果,作者都會爭取在國外期刊上發表。現在的科研獎勵政策,似乎也鼓勵這么做。而國外學者的論文,一般也不會向中國期刊投稿。于是,高端知識出版物的產權和管理權全部落在了發達國家,主要是英語國家手里,而電子出版使得發達國家對高端知識的控制和導向,變得更加容易。與此相關,另有一個弊病,就是科研人員為了迎合國外期刊的發表導向,必須放棄一些本土所需的研究,而致力于西方的“主流”或“前沿”學術。這就涉及國家的發展戰略了。
那就需要調整一下科研政策了。
利求同:可不是嘛。再比如個人隱私的問題,如今Facebook、微博之類大行其道,用戶的網絡行蹤、個人和家庭資料,都被網絡服務商永久保存,隨時取用(包括出售、泄漏)。事實上,這些大公司比我們自己、比政府更了解我們,因為掌握了我們的長期行為細節,甚至心理習慣。根據這些細節和習慣,可以量身定做商品推銷的廣告,當然,保險公司也可以重新計算風險,拒絕我們的商業醫療保險申請。面對互聯網,我們毫無隱私可言,只能寄希望于商家的“仁慈”,沒有人可以例外。當大公司掌握了政客的私密,公眾就很難期待他們為自己說話,代表自己的利益了。
再一個宏觀隱患,是語言優勢?;ヂ摼W世界是英語主導,別的語言難以匹敵。以谷歌搜索引擎為例,英語文獻的搜索結果在排序上優先。所以,好些歐洲國家,包括法國、德國,對此都十分敏感,非常警惕自己的知識信息,乃至語言文化,被英語互聯網收編而降格的可能。這方面中文比較特殊,不是拉丁字母,又有跟谷歌競爭的中文搜索引擎,這給漢語文化安了一條屏障?;ヂ摼W時代,方塊字的一個強項,在文化防衛功能。
面對這些隱憂,您覺得有什么解決之道嗎?
利求同:互聯網不會消失,將與我們同在,而大公司是進攻型的。因此,公眾個人需要提高警覺,注意保護自己的閱讀思考能力,及個人和家庭資料安全。全社會則需要認真考慮,決定未來的知識管理模式。無論是否由圖書館繼續擔當知識管理核心機構的職能,有幾個問題不容忽視。首先,互聯網“巨鱷”的財力和能量極大,只有“國家”才能與之抗衡。一個服務公眾的數碼圖書館應該“國有”,即由國家財政來支持。第二,爭取實現學術與科技文獻的“開放準入”(open access),讓高端知識在互聯網上免費或低價使用。開放準入將最大限度地實現知識成果的公有共享。這就需要重建學術評價體系,與有力的反壟斷法規齊頭并進。第三,在技術、經濟、立法之外,還應加強對互聯網的社會、歷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綜合研究,探索這一新科技領域的方方面面,以求消除“數碼隔閡”,確保高端知識留在公有領地。
“互聯網+”涉及行業整體形態的改變。它需要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出版領域中,進而重新定義出版業和編輯,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發展新形態。它需要我們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產品、用戶、市場、營銷等組成的整個產業鏈乃至整個產業生態圈運用互聯網思維進行重新審視、分析、對待。
具體到實踐中,“互聯網+”時代的編輯,應既有堅守又有改變:堅守出版人向社會提供優良的精神食糧的責任;改變思維,應時而動,充分利用和發揮互聯網優勢,完成新時代下的編輯使命。
一、始終堅持內容為根本
互聯網時代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對信息進行提煉、加工與整合,最終將優質內容奉獻給需求者,在整個過程中,始終堅持內容為根本,這才是編輯的職責所在。
鑒于此,我們應充分利用多年積累,來為讀者提供好的內容。
第一,利用作者資源的積累,為用戶提供獨特的內容。每個編輯工作多年之后,手上都會積累一批優秀作者。這些作者都經過市場考驗,內容質量有保證,且具備個人風格,并具備一定口碑。所以,在“互聯網+”時代,編輯應發揮作者優勢,最好能夠形成粉絲集聚效應,再以粉絲帶動出版,進而形成良性循環。
第二,利用編輯自身對相關專業領域的積累,為用戶提供專業的內容。一方面,編輯能夠篩選出真正的“干貨”,另一方面,編輯了解內容的內在的邏輯性,能夠合理規劃內容。而這種專業性,也是編輯的核心競爭力,同時也是一般技術公司所不具備的。
第三,利用出版社多年來的資源積累,提供系統的內容。網上的許多內容是分散的,專業編輯團隊則可以開發大型出版工程,尤其是復合出版工程。在許多細分專業領域,只要構成宏量信息規模,就可成為優勢內容。這樣不僅可作數據庫銷售,還可以源源不斷地派生紙質產品。
二、善用互聯網創新內容生產
面對新的變化,編輯既要保證內容質量,又要活用互聯網思維,善用互聯網優勢,改變傳統生產模式下所形成的慣性思維,進行創新性的內容生產。
通過互聯網可以發現選題。選題決定內容。首先,互聯網使我們調研手段變得多樣化、高效化。我們可以在網上發放調查問卷,可以到論壇、貼吧和網友互動收集素材,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等開通自己的互動平臺。其次,大數據的應用,使我們的選題發掘和論證更有據可依。例如利用開卷數據分析,可以了解圖書零售市場整體和細分的態勢走向,找尋市場熱點和空白點。
通過互聯網可以發現作者。作者是內容的來源。不同于以往約稿、坐等投稿的方式?,F在有創作欲的人更會借助互聯網來表達,編輯甚至可以從創作者的個人空間看到其一系列過往的作品,為選擇提供充分參考。
通過互聯網可以發現和組織內容。新時代人人都能成為內容創作者,我們完全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尋找內容。前兩年興起的“微博出書”便是例證。張嘉佳在微博寫的睡前故事出版半年即銷售超過200萬冊。
通過互聯網可以改進內容。積極主動的用戶,自然會通過出版社的網站、微信等平臺、甚至購買評論留下反饋意見;而即便是對惰性用戶,我們也可以通過大數據采集,獲得其在網上留下的閱讀偏好痕跡,再應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便能得出圖書的改進方向,或從中挖掘到下一個新選題。
三、為產品選擇最適合的產品形式
互聯網時代下各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原來單一的紙書形態拓展出無數可能。但無論何種形式,其本質都是積極尋求一種更合理的途徑,旨在為讀者更有效解決問題或提供更優質服務。編輯則要綜合讀者、市場、產品需求和閱讀體驗等,為產品選定適合的形式。例如紙書配套增值服務,隨書掃二維碼聽音頻看視頻,配備在線題庫、智能批改應用及學習報告推送應用等。紙書碎片化后再生的數字產品,則有著更多的發展可能:可檢索的數據庫資源是較為基礎的應用,思維走得更遠的則直接選擇了跨界。目前比較成熟的合作案例是景點與旅游圖書:通過掃描旅游經典的二維碼,可以讀出相關經典介紹;而掃描書上的二維碼則能預定相關景區的酒店,或者購買門票,參與優惠活動等。這亦能成為新的出版盈利模式。
隨著互聯網時代信息量增大,更為直觀、形象的“可視化”手段更容易被大眾接受。比起大段文字,“圖說”“圖解”類內容越來越深入人心。且這一特色正逐漸由新聞媒體向紙質圖書滲透。例如人民出版社的圖解“兩會”系列圖書,就引起了不錯的市場反響。通過總結這類圖書共同的特征,我們發現,這類圖書之所以能獲得讀者的肯定,其原因就是做到了將抽象的文字概念完美圖像化,“圖”再并非單純的點綴,而是已上升為一種表達形式,所以如何通過“圖表達”準確傳達信息,這就對編輯的信息抽提能力及圖形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注重細節,優化體驗
互聯網時代的用戶群體普遍具有“浮躁”和“快”兩個明顯的特點。
具體表現為目前用戶群體在了解產品的過程中所投入的時間成本持續減少,且對產品做出判斷的標準也趨于感觀化,同時在互聯網時代下,過多的共享資源已經縮小了產品硬件的差距,所以優秀的細節和體驗成為贏得用戶的關鍵。
所謂優質的用戶體驗,是在尊重用戶使用習慣的基礎上,合理設計技術架構,保證用戶流暢的操作和使用。使產品和服務既能滿足用戶基本需求,又能在細節處體現出人性化,給用戶帶來使用上的驚喜或享受。
從許多注重細節和用戶體驗而成功的產品案例分析來看,優質的細節和體驗最終會在一定程度上轉化為用戶粘性,成為品牌號召力。對傳統出版而言,細節成就內容,內容成就體驗。許多細節的疊加才能成就一個產品。這樣的產品才不容易被模仿和超越,站在用戶的角度去理解和掌握細節,并創造優質的體驗效果,是互聯網時代編輯所需要長期學習和實踐的一門重要的課程和任務。
五、讓互動貫穿于產品的各個環節
傳統出版中,讀者處于被動接受信息的一方,而在“互聯網+”時代,用戶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送者。所以在“互聯網+”時代,用戶才是最寶貴的資源,贏得用戶就是贏得未來。當今的出版市場領域,讀者是構成價值核心的重要部分。他們愈發增強的參與意識和話語權,直接反作用于出版過程。相應的,互聯網時代的產品在承載功能的同時還承載了情感,這種情感存在于出版社與讀者的互動當中,貫穿于產品生產前后的各個環節。
生產環節互動:小米手機的成功原因之一是參與感。其經典案例便是在生產階段召集核心用戶參與內測。這一行為也可有條件地轉化并應用到圖書出版行業中,例如教輔出版。通過用戶參與生產,增進用戶對產品的了解,提高了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同時用戶由于參與生產而帶來的滿足感,使之自發推動擴大產品口碑,形成人群廣告效應。
營銷環節互動:內容營銷已漸成新時代的主流。出版產品本身是一種內容,內容營銷所分享的是內容之外的內容。當產品內容足夠優質之時,內容之外的內容就自然成為用戶目光的聚焦點之一。如果這些營銷內容緊扣當下流行元素的特征,符合市場規律,其就能直接充當媒體,引起廣泛的傳播。
售后環節互動:傳統出版時代圖書缺少售后環節,而“互聯網+”時代的編輯可以隨時接受讀者意見。一方面,讀者反饋可以促進我們內容的再生產。另一方面,迭代慢的紙書,可以獲得即時更正的機會,避免讀者對產品產生負面印象;數字內容或表現形式則可進行修改,隨時優化。
六、完成從“作品思維”到“用戶思維”的思想轉變
從“作品思維”到“產品思維”,究其本質是服務。在“互聯網+”時代的讀者所需,不再僅僅是代表“知識”的書本,更多的是代表“學習”“享受”“解決問題的方案”等方面的個性化服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將“以人為本”全面貫徹到我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當中。
企業互聯網應用領導者
創立26年的用友經過三個發展階段。在早期的部門信息化時代,用友主要做財務軟件,那是十億級的市場;在后來的企業管理信息化時代,用友主要做ERP,那是百億級的市場;而現在開始的企業互聯網化時代,用友的業務體系將是企業應用軟件+互聯網服務+互聯網金融,并將打造一個公共服務平臺,那會是一個千億級的市場。正是洞察到企業互聯網時代的悄然來臨,用友未雨綢繆,于2014年年初成立用友優普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用友優普)。
企業互聯網時代有什么特征呢?在用友優普助理總裁吳平看來,主要是商業價值鏈的變革。之前以BAT為代表的個人互聯網時代,本質上都是以B2C、C2C模式為核心,現已達到頂峰狀態。但是企業互聯網是以B2B模式為核心的,它打通了后端制造型企業中間的流通服務,并延伸到消費者。甚至有一些企業已經開始把中間的流通服務去掉了,直接加強了后端制造型企業和消費者的聯系,即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模式。目前來看,C2M模式已經具備了一些基礎。比如紅領集團用了10年時間跳出傳統的批量生產模式,開創了大規模、個性化定制模式,就是C2M模式的典型應用。在服裝企業飽受高庫存煎熬的2014年,紅領集團靠定制服裝實現了150%以上的同比增長。這種趨勢蘊含著用友進軍企業互聯網的巨大機會。
吳平認為,企業互聯網很重要的一點是,一定要打通企業內部的管理和數據與外部企業間的融合。如果僅打通企業間的連接,很難實現真正的融合。相較于互聯網公司轉做企業互聯網而言,用友20多年的積累,在企業信息化管理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這就像理科生轉文科生相對比較容易,而文科生轉理科生難度就比較高。為什么?互聯網公司的人才都是80后、90后為主,要讓他們深刻理解企業管理,難度比較大。
從用友優普一年實踐的項目來看,目前已經實現了互聯網業務的收費,比如企業空間和U網銀等業務,這也是很重要的。另外,用友優普擁有60萬家非常有活力的中型企業客戶,它們會帶來巨大的互聯網機會?!凹扔惺召M的基礎,又有規模,所以現在是進入企業互聯網最好的時機?!眳瞧酵嘎叮壳坝糜褍炂沼惺鄠€互聯網項目正在運行,其中有3個殺手級的項目,一是企業空間。企業空間是把社交化和結構化ERP進行了融合,最后展現出一種虛擬企業;二是U網銀。U網銀也可以理解為企業支付寶;三是Open API平臺。“我們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創富,一起成為企業互聯網富一代?!?/p>
打響互聯網人才爭奪戰
2014年,用友優普率先了企業互聯網應用模型,在USMAC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包括了企業空間,微信營銷,還有移動端的ERP,但是也僅僅邁出了萬里的第一步。從2015年開始,用友優普會在互聯網服務業務上全面發力。但是在做整個業務規劃的時候發現,互聯網業務研發和推廣人員奇缺。
在做軟件管理業務的時候,用友優普在營銷、實施、運維和開發人才方面,已經儲備了大量的管理專家和技術型專家,但是轉做互聯網業務的時候就會發現,同樣是研發人員,互聯網人才更關注的是互聯網產品的客戶體驗,而傳統軟件人才更追求的是先進的技術和架構實現。另外,互聯網產品的營銷模式也會有很大的變化。這直接導致用友優普在營銷和開發端對于人才的極大需求?!坝糜褍炂赵诨ヂ摼W運營、產品經理和開發方面都有很大的人才缺口,一共有四類十八個職位,200個崗位的整體需求。尤其急需技術型人才和運營人才,我們打算花300萬年薪聘請一位互聯網界的CTO,花100萬年薪聘請一位運營總監。除了年薪,他們還將獲得項目成果和收益的分享?!弊鳛橛糜褍炂杖肆Y源部總經理,劉莉深感壓力巨大,“現在市場上互聯網人才的供需是非常緊張的,甚至可以用‘人才戰爭’來形容。”
用友優普將怎樣開展互聯網人才招聘呢?劉莉介紹說,首先借助互聯網思維和手段,從渠道選擇上拓展了互聯網人才的垂直渠道和社交化渠道,包括與拉勾網、內推網、周伯通這三大網站都有合作;其次是借助自有的官網、官微,推出人才招聘專題。比如針對聚集的10萬U粉,用友優普就發起了一次“聚才行動”,請U粉推薦人才、聚合人才,并提供一個百萬“伯樂基金”。如果U粉推薦的人才最后入職、轉正了,會有“伯樂基金”獎勵,最高金額上萬元。
在招聘的做法上,用友優普也會在地鐵站開通面試直通車,來回在園區和地鐵站之間運送候選人。“我們有一個定位,把候選人當成客戶。我們推出了定制面試,候選人可以定制時間、定制地點、定制方式。我們可以上門到候選人方便的地點面試,也可以用遠程面試方式。我們還提出極速入職,從面試到發Offer,24小時之內解決。在招聘的時候,不是我們考候選人,而是和候選人一起做一個深入的溝通和交流。我們也會和候選人建立面試官評價機制,候選人在面試之后也可以給我們留言,跟面試官溝通他對業務方向的看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