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5 10:43:27
序論:在您撰寫防范審計風險的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審計風險 形成原因 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2)11-162-02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審計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審計這一職業的責任也越來越大。而社會經濟生活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增加了審計的難度,由此產生了一定的審計風險。加強對審計風險的研究并找出相應防范措施,是當前審計理論和審計工作實踐急需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形成審計風險的主要因素
1.審計人員的經驗和能力的局限性。由于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和審計內容的廣泛性,加上近年來人們對審計意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對審計人員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審計過程中,很多方面需要由審計人員作出專業判斷,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具有豐富的經驗和較高的判斷能力。然而經驗和能力總是有限的,由于審計人員的審計經驗和能力不足,致使審計難以達到社會全部期望,這就無可避免地會在審計過程中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產生審計風險。
2.審計人員沒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審計準則要求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進行合理的專業判斷。然而由于審計人員的個人素質參差不齊,如果審計人員責任心不強,審計中沒有保持應該持有的職業謹慎態度,勢必導致不必要的差錯或者應當執行的必要的審計程序沒有得到執行,進而形成審計風險。
3.審計人員的工作失誤。如果審計人員能夠保證在審計過程中采取恰當的程序和方法,那么風險就會大大降低。然而審計人員的經驗有高有低,駕馭審計方法的能力有強有弱,審計人員的差錯和失誤有時很難避免,它們可能來自于對審計事項的錯誤判斷,也可能來自于對審計程序的錯誤理解等,這些都會導致審計風險的產生。
4.審計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F代審計是建立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礎之上的抽樣審計,所遵循的是成本效益相結合的原則,而這兩者本身就是允許一定審計風險存在的。其一,它有些過分依賴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制度測試,雖然內部控制系統的建立可以減少經濟活動中的一些錯弊,但因為內部控制系統本身固有的一些局限性,使其無法避免所有的錯弊。例如審計單位發生未預料的經營狀況,或者出現了比較特殊的業務,原有的控制措施無法適用;工作程序上本應相互牽制制約的工作人員串通作弊;管理人員或責任心差致使控制系統失效等。所有這些都會使控制系統失靈,產生控制風險。其二,在抽樣審計中,審計人員常常為了用有限的成本達到較高預期的效益,放棄了相當一部分的樣本資料,這就更加大了給出正確審計結論的難度。以上情況均會造成審計結果出現誤差。
二、形成審計風險的客觀因素
1.審計責任的客觀存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審計意見的影響范圍也越來越大,人們的經濟決策對審計意見和結論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如果審計意見有所不適當,與被審計單位的情況有所不符,則對使用者的判斷和決策影響將會很大,使得審計風險也隨之加大。
2.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及審計內容的廣泛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生產經營過程越來越復雜,與此相應的會計信息系統也日益復雜,財務報表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審計范圍也呈現不斷擴大的趨勢,審計范圍擴大到今天,已遠遠超過了傳統審計,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審計的對象越復雜,審計的內容越廣泛,審計的難度就越大,審計風險也就越大。
3.被審計單位外部和內部經營背景。經濟環境、被審單位經濟活動的特點、技術發展趨勢、內部控制制度的強度、管理人員的品質和素質等因素都會對企業的經營風險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審計風險。這也是審計風險模型中首先要考慮固有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現代審計首先要對企業內外環境全盤評估的理由。被審單位內外環境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可以從審計費用充分表現出來,西方審計職業界確定審計費用時,都考慮了審計風險,特別是固有風險和經營風險。
三、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審計風險呈現出擴大化和復雜化的趨勢,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是在保證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防范和規避風險。
1.建立健全審計法律環境。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涌現,審計也面臨著許多新課題、新任務。為此,必須有健全有效的法律制度和審計準則,才有利于合理地界定審計人員的責任。應繼續制定和不斷完善審計法律規范。通過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審計法律法規強化審計質量控制、規范審計操作、避免審計中的隨意性、約束審計行為、規避審計風險,切實做到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進一步轉變觀念、強化風險意識。由于人們對審計期望的越來越高,審計人員的責任和風險也越來越大,審計部門將會更加關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審計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審計成本的同時,高質量的完成審計任務,同時有效地避免審計風險及其損失。因此,審計人員一定要從思想上、觀念上深入理解審計風險、重視審計風險,沖破傳統審計思路的束縛。在執行審計業務的過程中,尋求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審計風險。
3.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應對審計風險的實際能力。審計是一種技術性和專業性都很強的職業,且是一種綜合性、高層次的經濟監督,其工作不但需要一套系統的職業標準指導、規范和約束,同時,還要注意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責任心。各級審計機關均應建立責任過錯追究制,堅持誰違法違紀違規誰負責承擔其責任,包括一定的連帶責任。其目的就是要增強審計機關、審計人員的審計工作責任心,努力把審計風險降至希望值之內。不論是國家審計機關、內部審計機構還是社會審計組織,都要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教育他們嚴格遵守審計法、審計準則和審計規范,堅持實事求是、廉潔奉公、客觀公正,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不斷更新知識,提高分析、判斷、預測經濟活動的能力,成為一支具有一定思想素質、業務技能和文化水平的審計干部隊伍,從而達到主動控制風險的目的。
4.建立良好的內部運行機制,完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這是有效防范和控制審計風險的重要保障。各級審計機關和相關審計主體都要在獨立、客觀、公正、廉潔、嚴謹、保密的原則下建立自律性的運行機制,倡導敬業精神,公正執法,不徇私情,同時還應根據成本效益原則建立自己的質量控制制度,以期為遵循專業標準提供合理的保證。這包括合理運用全面質量控制政策與程序,以保證所有的審計工作均遵照獨立審計準則執行和合理運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程序,確保審計項目工作符合規定的質量標準等。
5.搞好審計風險預測,引入對客戶的評價制度,慎重選擇審計對象。首先,應樹立只與正直客戶打交道的原則??蛻羧绻麤]有正直的品格,則出現差錯和舞弊行為的可能性就大,固有風險就比較高。即使擴大審計測試的規模,審計人員也難以使總體審計風險的水平降低到社會可接受的程度內,出現法律糾紛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因此審計人員在接受委托之前應當采取措施,如與前任審計人員聯系,評價客戶管理高層的品格,一旦發現委托單位缺乏正直品格就應盡量拒絕接受。
6.采用風險導向審計,降低審計風險?,F代審計方法強調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的均衡,抽樣審計方法和分析性復核方法的應用貫穿于整個審計過程中,審計的結果必然帶有一定的誤差。所謂審計抽樣,是指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從審計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的結果,推斷審計總體特征的一種方法。在抽樣審計過程中,決策者是否具備設計和使用抽樣方案的能力,離不開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而在審計時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要由審計人員正確的判斷加以解決。但審計人員對抽樣結果很難進行質量和數量上的評價,很難達到一定的精確程度。風險導向審計是將審計風險概念全面應用于審計過程的一種審計模式,它通過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來確定審計風險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圍內。它主要運用分析性復核的方法,不僅對客戶的控制風險進行評價,同時更要對產生風險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以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這樣就使審計風險與整個審計過程密切聯系起來,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近年來,風險導向審計在世界其他國家已廣泛使用,其原因就在于從審計準備階段開始就考慮審計風險,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從而減輕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降低審計風險。
7.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規避和降低審計風險。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10號審計重要性》第八條指出:“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重要性與審計風險之間存在的反向關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審計風險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審計風險越高?!卑盐者@種反向關系可使審計人員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在接受審計任務時,一方面要考慮審計工作量及成本的大小,另一方面考慮審計風險及影響的高低,合理地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以期達到規避和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
8.在對審計方法的改革與創新中加強審計風險管理,防范和降低審計風險。審計主體在基本的規范要求下,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對審計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提高審計質量,是審計工作中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從本質上說,審計作為兩權分離的產物,是所有權對經營權的一種監督,審計方法是由審計目的和對象決定。在審計方法環節中,審計效率與審計風險的矛盾十分突出,但面對現在復雜而大量的審計工作,客觀上是對審計效率的一種挑戰。從審計主體與審計客體兩方面來看,對審計效率有共同的要求,在這種矛盾運動中,審計風險,準確地說是審計檢查風險就更加明顯地凸顯出來了,審計實踐的矛盾在運動中達到平衡,既可以提高審計效率,又可以避免或降低審計風險。
總之,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最關鍵的是增強審計機關領導和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順應社會發展的潮流,及時建立相關機制,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只要能正視風險,及時采取措施應對風險,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風險。
參考文獻:
1.張新華.論財務造假與審計風險的對應性.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12)
2.王春.試論審計風險的產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7(5)
3.莊啟龍.審計風險及其防范對策.發展研究,2005(11)
4.禹阿平.審計風險的控制與防范.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7)
5.鄒建軍.審計風險的控制與防范措施.現代商業,2009(5)
6.陳思維,王會金,斐文英.審計學.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審計風險是現代審計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法制建設的加強,我國的經濟環境和法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審計風險仍是在所難免。如何加強內部審計風險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正越來越受到審計行業及全社會的關注。
一、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
(一)客觀方面
1 審計模式滯后
國外現代審計方法早已以風險導向審計為主,但目前我國內部審計模式仍停留在財務賬項基礎上,審計風險控制因素考慮較少,審計風險水平相對較低。
2 審計范圍的拓展和審計對象難度的增加
審計發展到今天,其范圍遠遠超出了傳統的財務審計,不僅要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運作效率進行研究和評價,而且還要就企業未來的持續經營能力作出報告。有關這方面信息的不確定性很大,信息風險很高,審計人員做出正確的審計結論難度增加,風險在所難免。
(二)主觀方面
1 審計風險意識淡薄
目前,審計機關雖然有風險意識,但因實踐中現實風險的表現不明顯,所以審計人員在認識上普遍存在著重任務、輕風險的現象,其實這是最大的審計風險隱患。
2 審計人員自身素質的限制
審計是一個需要運用知識和經驗進行判斷的職業。審計人員判斷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審計工作的質量,審計人員采用何種審計方法,收集多少證據,提出怎樣的意見,都直接依賴審計人員的經驗和能力。審計經驗是審計人員應該擁有的一種重要技能,職業判斷能力不僅需要各種專業知識,還需要有實務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審計經驗又是有限的,因為審計人員的經驗是過去實踐的累積,如果面對迅速變化的客觀環境不能及時適應,即使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也會有誤斷的時候。
在審計中,審計人員的責任心和職業關注對審計結論相當重要。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是高層次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必須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必須具有扎實的會計、審計,法律知識和審計基本技能,具有敏銳的分析能力和準確的判斷能力。
3 審計行為不規范,業務管理不到位
從開始立項到落實審計意見和決定,實施審計工作要經過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和審計報告三個階段,每階段都有很多環節,只要某個環節的審計行為不規范,都會產生風險。審計立項超出職責范圍、審前調查不夠充分,審計實施方案缺乏針對性,審計證據不充分、法規運用失當、審計判斷失準、問題定性失誤,審計處理寬嚴失度甚至違規處罰以及濫用審計處理、處罰和強制措施權等等,都會直接引發審計風險。但由于種種原因,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對上述各審計環節的管理并不是很到位,存在著審計風險隱患。
4 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薄弱
被審計單位通過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來防范和及時發現經濟業務中的差錯和舞弊,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薄弱可能造成審計風險加大。如果被審計單位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工作人員同時兼管了不相容的職務,這就增加了舞弊的可能性,這類問題有時難以為審計人員發現而使風險增加。即使一個內部控制良好的單位,也很難保證各個控制環節上的工作人員不會串通舞弊。尤其是某些單位在一些問題上集體舞弊,故意提供虛假資料,致使審計人員得出錯誤的結論,導致審計風險產生。
二、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樹立風險審計觀念,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方法
風險導向審計是將被審計對象置于一個大的經濟環境中,運用立體觀察的理論,從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經營方式和管理機制等內外部各個方面來分析評估審計的風險水平,并把風險意識貫穿于審計的全過程。
1 事前審計風險的評估
為保證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業務中,應對客戶所面臨的現實風險和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判斷,評估,并以此為出發點,制定審計策略和與企業狀況相適應的審計計劃,使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主要包括客戶選擇和客戶管理者兩個方面,具體地說,就是謹慎選擇客戶、謹慎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
2 事中審計風險的控制
事中審計風險的控制主要指選擇減輕風險的技術和方法,建立減輕風險的程序,以規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風險。審計風險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接受客戶的風險控制,選派審計人員的風險控制、審計計劃的風險控制、審計證據的風險控制、編制審計報告的風險控制和審計質量檢查等。
3 事后審計風險的評價
事后審計風險的評價是對上述所做工作的有效性進行分析,檢查、修正和評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審計風險。
由此可見,風險導向審計以風險評估為起點,注重從宏觀層面上了解組織及其環境,識別和評估內部審計風險,并將識別和評估的風險與審計程序相聯系,設計和實施進一步的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并通過審計程序,將審計風險降低到內審人員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運用內部控制制度審計法,從而達到防范和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
內部控制制度審計法就是通過確定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進而判明財產保全和會計記錄真實性上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對此進行詳細考證、分析,以查明錯弊,促進被審計單位健全和完善企業內控制度。在內部控制制度審計法的基礎上,確定審計重點,對審計重點采取詳細審計,增加審計證據數量,以充分的審計證據以支持其審計結論,減少判斷失誤:對非審計重點采取抽樣審計,并根據情況確定樣本量。
(三)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內部審計人才
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的決定因素是人。因此,必須不斷提高審計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1 規范內審人員的職業道德,強化其工作責任心
內部審計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內審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低造成的。職業道德水平低,就可能使內審人員不能周全地關注審計質量,造成審計工作質量降低,這無疑會造成審計風險。規范內審人員的職業道德,就是要使內審人員具有過硬的政治思想素質、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就是要創造和保持一種以崇尚正直和誠信為中心的經營文化和組織精神,就是要將職業關注和風險意識貫穿于審計的全過程,從思想上,心理上防范審計風險。
2 規范審計業務,執行合格的審計
執行合格的審計要求制定完善的審計工作計劃,通過科學、合理的審計計劃,集中人力資源于高風險領域,使
內審部門和人員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對審計中風險性質嚴重、風險程度高的業務、程序及風險因素實施針對性的審計,搜集形成審計結論所必須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從而在事前有效地防范審計風險。
執行合格的審計要求恰當地記錄審計工作,編制良好的審計工作底稿;搜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并恰當地評價審計證據;分配審計資源于高風險的審計領域,確保識別重大差錯和非法事項;對審計工作底稿實行監督、復核制度,對重大問題實行報告制度,對問題的解決實行追蹤審計制度。合格審計的執行,可以使審計風險的管理與審計業務的執行統一起來,從而在審計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建立起風險的“防火墻”。
此外,執行合格的審計要求重視審計文書的撰寫,必須認真推敲,措辭達意,力求無懈可擊。
3 加強后續教育,切實提高內審人員的業務水平
內審人員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內部審計風險及風險損失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反映著內審人員風險意識的強弱。因此,強化內審人員的風險意識,必須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要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首先,應配備合格的內部審計人員,要將實踐經驗豐富、業務水平較高、工作責任心強的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隊伍中,使內部審計隊伍的構成從單純的財務人員向具有綜合知識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質人才的結構轉換。其次,應建立內部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考試和考核制度,加強對內審人員的后續教育,使內審人員掌握與內審有關的法規動態,把握新《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的運用。再次,應建立嚴格的內部審計人員聘用機制,并對新聘用者進行適當的培訓和監督指導,培養其風險管理意識和職業的謹慎態度,為防范審計風險打好基礎。
審計風險是現代審計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當前,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法制建設的加強,我國的經濟環境和法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審計風險仍是在所難免。如何加強內部審計風險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正越來越受到審計行業及全社會的關注。
一、內部審計風險的成因
(一)客觀方面
1 審計模式滯后
國外現代審計方法早已以風險導向審計為主,但目前我國內部審計模式仍停留在財務賬項基礎上,審計風險控制因素考慮較少,審計風險水平相對較低。
2 審計范圍的拓展和審計對象難度的增加
審計發展到今天,其范圍遠遠超出了傳統的財務審計,不僅要對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程度和運作效率進行研究和評價,而且還要就企業未來的持續經營能力作出報告。有關這方面信息的不確定性很大,信息風險很高,審計人員做出正確的審計結論難度增加,風險在所難免。
(二)主觀方面
1 審計風險意識淡薄
目前,審計機關雖然有風險意識,但因實踐中現實風險的表現不明顯,所以審計人員在認識上普遍存在著重任務、輕風險的現象,其實這是最大的審計風險隱患。
2 審計人員自身素質的限制
審計是一個需要運用知識和經驗進行判斷的職業。審計人員判斷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審計工作的質量,審計人員采用何種審計方法,收集多少證據,提出怎樣的意見,都直接依賴審計人員的經驗和能力。審計經驗是審計人員應該擁有的一種重要技能,職業判斷能力不僅需要各種專業知識,還需要有實務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但審計經驗又是有限的,因為審計人員的經驗是過去實踐的累積,如果面對迅速變化的客觀環境不能及時適應,即使經驗豐富的審計人員也會有誤斷的時候。
在審計中,審計人員的責任心和職業關注對審計結論相當重要。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必須是高層次的德才兼備的人才,必須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必須具有扎實的會計、審計,法律知識和審計基本技能,具有敏銳的分析能力和準確的判斷能力。
3 審計行為不規范,業務管理不到位
從開始立項到落實審計意見和決定,實施審計工作要經過審計準備,審計實施和審計報告三個階段,每階段都有很多環節,只要某個環節的審計行為不規范,都會產生風險。審計立項超出職責范圍、審前調查不夠充分,審計實施方案缺乏針對性,審計證據不充分、法規運用失當、審計判斷失準、問題定性失誤,審計處理寬嚴失度甚至違規處罰以及濫用審計處理、處罰和強制措施權等等,都會直接引發審計風險。但由于種種原因,企業內部審計部門對上述各審計環節的管理并不是很到位,存在著審計風險隱患。
4 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薄弱
被審計單位通過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來防范和及時發現經濟業務中的差錯和舞弊,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薄弱可能造成審計風險加大。如果被審計單位缺乏良好的內部控制,工作人員同時兼管了不相容的職務,這就增加了舞弊的可能性,這類問題有時難以為審計人員發現而使風險增加。即使一個內部控制良好的單位,也很難保證各個控制環節上的工作人員不會串通舞弊。尤其是某些單位在一些問題上集體舞弊,故意提供虛假資料,致使審計人員得出錯誤的結論,導致審計風險產生。
二、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樹立風險審計觀念,采用風險導向審計方法
風險導向審計是將被審計對象置于一個大的經濟環境中,運用立體觀察的理論,從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經營方式和管理機制等內外部各個方面來分析評估審計的風險水平,并把風險意識貫穿于審計的全過程。
1 事前審計風險的評估
為保證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審計人員在執行審計業務中,應對客戶所面臨的現實風險和潛在風險進行分析、判斷,評估,并以此為出發點,制定審計策略和與企業狀況相適應的審計計劃,使審計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主要包括客戶選擇和客戶管理者兩個方面,具體地說,就是謹慎選擇客戶、謹慎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
2 事中審計風險的控制
事中審計風險的控制主要指選擇減輕風險的技術和方法,建立減輕風險的程序,以規避風險、降低風險、轉移風險。審計風險的控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接受客戶的風險控制,選派審計人員的風險控制、審計計劃的風險控制、審計證據的風險控制、編制審計報告的風險控制和審計質量檢查等。
3 事后審計風險的評價
事后審計風險的評價是對上述所做工作的有效性進行分析,檢查、修正和評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審計風險。
由此可見,風險導向審計以風險評估為起點,注重從宏觀層面上了解組織及其環境,識別和評估內部審計風險,并將識別和評估的風險與審計程序相聯系,設計和實施進一步的控制測試和實質性測試,并通過審計程序,將審計風險降低到內審人員可以接受的水平。
(二)運用內部控制制度審計法,從而達到防范和降低審計風險的目的
內部控制制度審計法就是通過確定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缺陷,進而判明財產保全和會計記錄真實性上可能存在的缺陷,并對此進行詳細考證、分析,以查明錯弊,促進被審計單位健全和完善企業內控制度。在內部控制制度審計法的基礎上,確定審計重點,對審計重點采取詳細審計,增加審計證據數量,以充分的審計證據以支持其審計結論,減少判斷失誤:對非審計重點采取抽樣審計,并根據情況確定樣本量。
(三)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內部審計人才
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的決定因素是人。因此,必須不斷提高審計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1 規范內審人員的職業道德,強化其工作責任心
內部審計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內審人員職業道德水平低造成的。職業道德水平低,就可能使內審人員不能周全地關注審計質量,造成審計工作質量降低,這無疑會造成審計風險。規范內審人員的職業道德,就是要使內審人員具有過硬的政治思想素質、嚴謹的工作作風和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就是要創造和保持一種以崇尚正直和誠信為中心的經營文化和組織精神,就是要將職業關注和風險意識貫穿于審計的全過程,從思想上,心理上防范審計風險。
2 規范審計業務,執行合格的審計
執行合格的審計要求制定完善的審計工作計劃,通過科學、合理的審計計劃,集中人力資源于高風險領域,使
內審部門和人員可以以最低的成本,對審計中風險性質嚴重、風險程度高的業務、程序及風險因素實施針對性的審計,搜集形成審計結論所必須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從而在事前有效地防范審計風險。
執行合格的審計要求恰當地記錄審計工作,編制良好的審計工作底稿;搜集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并恰當地評價審計證據;分配審計資源于高風險的審計領域,確保識別重大差錯和非法事項;對審計工作底稿實行監督、復核制度,對重大問題實行報告制度,對問題的解決實行追蹤審計制度。合格審計的執行,可以使審計風險的管理與審計業務的執行統一起來,從而在審計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建立起風險的“防火墻”。
此外,執行合格的審計要求重視審計文書的撰寫,必須認真推敲,措辭達意,力求無懈可擊。
3 加強后續教育,切實提高內審人員的業務水平
內審人員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內部審計風險及風險損失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反映著內審人員風險意識的強弱。因此,強化內審人員的風險意識,必須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要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水平,首先,應配備合格的內部審計人員,要將實踐經驗豐富、業務水平較高、工作責任心強的人員充實到內部審計隊伍中,使內部審計隊伍的構成從單純的財務人員向具有綜合知識和能力的多元化、高素質人才的結構轉換。其次,應建立內部審計人員的從業資格考試和考核制度,加強對內審人員的后續教育,使內審人員掌握與內審有關的法規動態,把握新《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的運用。再次,應建立嚴格的內部審計人員聘用機制,并對新聘用者進行適當的培訓和監督指導,培養其風險管理意識和職業的謹慎態度,為防范審計風險打好基礎。
關鍵詞:審計風險 審計防范 建議
審計風險是審計活動有現象,是審計發展過程的產物。近幾年來, 審計風險日益突出。強化審計風險意識,有效規避和防范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已越來越受到各
方面人們的重視。本文將對審計風險的相關概念作簡要論述,并重點分析其成因,以及針對這些成因采取相應的防范建議。
一、 關于審計風險的概述
“審計風險”指審計組織或審計人員在審計的過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使審計結論與客觀事實發生背離;或者由于審計人員作出錯誤的審計評價和審計結
論,而受到有關關系人得指控,并遭受某種損失的可能性。因此,審計風險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方面是錯誤,財政報表本身存在重大錯報和漏報的風險;另一方面是審計人員,
在審計后表示該報表并不存在重大錯報和漏報的風險。換而言之,審計風險是客觀和主觀兩方面問題的結合。
二、 審計風險的形成原因
1,經濟生活對審計意見的依賴程度及其影響范圍的擴大
一方面,隨著審計范圍的擴大和審計力度加強,審計地位不斷的提高,審計監督工作在社會上得影響不斷擴大,現代經濟生活對審計意見依賴程度不斷的加大,依賴審計意見
的人不斷增多,因此審計機關及審計人員面臨的審計風險也將不斷的增大。
另一方面,由于市場經濟成分多元化以及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不穩定性,審計人員難以全面地反映和評價企業情況,使其獲得的信息不真實,作出的審計結果不準確,從而引
起審計風險。
2,審計活動所處的不斷變化的法律環境
法律是審計工作的依據,如果法律體系不完備,審計人員就會失去統一的標準,增加風險的機會。目前我國正處于市場經濟建立和發展階段,審計法規體系尚不夠健全,不能
適應社會經濟的急劇變化。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經濟,現行法律不可能對審計活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新情況、新問題全部規范到位。另外許多不確定因素和不規范的行為依然
存在,這就倍增了社會經濟的復雜性,經濟法律法規不可能涵蓋經濟生活的全部,即使有所涵蓋,也有部分的法律法規存在技術性和可操作性不強的缺陷。
3,審計內容的廣泛性和審計對象的復雜性
審計范圍是一個逐漸擴大的過程。由早期的以處理現金的職員的誠實性為審計重點,擴大至今,遠遠超過了傳統的財務審計,不僅要研究和評價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
全程度和運作效率,還要就企業在未來持續經營能力作出報告。有關這方面信息的不確定性很大、風險也很高,審計人員要作出正確的審計的結論難度增加,風險在所難免?,F代
市場經濟不穩定性增強,公司要想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謀生存圖發展,必須擴大經營規模,進行復雜化的交易。我國的企業正處于不穩定狀態之中,國民經濟增長較快,關鍵領域
的改革有所突破,業務創新和業務復雜性也在隨著市場的不斷完善而增加,這將會導致會計的確認、計量、報告帶來困難,引起審計風險的產生。
三、 審計風險的防范建議
由上述可知, 審計風險的形成因素具有復雜多樣性, 因此對審計風險的防范也應是綜合和靈活的。根據上述審計風險的成因,本文提出下面幾點有效的防范審計風險的建議
:
(一) 優化審計環境,加強法制建設
在風云莫測的社會經濟中,會計信息失真、內部控制混亂會影響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加大了審計風險。因此應該督促審計部門根據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化加強法制建設,及時
修改和制定切合需求的審計法律法規,努力克服審計中無法可依或有法難依的問題,使審計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規范化;同時國家有關部門應采取有效措施,凈化社會法制環境
,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保證審計工作質量、減少差錯,達到防范審計風險的目的。
(二)建立良好的內部運行機制,完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
建立良好的內部運行機制,完善內部質量的控制制度,是減少舞弊、防范控制審計風險的有力保障。質量控制是審計機構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事務所整個管理體
系中的核心。各審計機構應該建立有效的內部運行機制和控制制度,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并嚴格執行,不徇私情、秉公執法。制定審計質量考核辦法、減少或消除人員差錯,及時發
現和解決審計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保證審計質量、降低審計風險。
(三)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和綜合素質
審計是較高層次綜合性的經濟監督,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就是要提高審計工作質量,而高質量的審計來自高素質的審計隊伍。因此,應該不斷加強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教育,
提高綜合素質,及時更新知識,提高審計人員的分析、判斷及預測經濟活動的能力,造就一批同當前審計及工作相適應的具有較高思想素質、業務技能和知識水平的審計工作人員
,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控制審計風險。
正確認識審計風險是審計自身發展的要求,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隨著人們對審計的期望不斷提高,審計人員的責任和風險也越來越大,審計部門將會更加關心如何采取
可行有效的審計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審計成本的同時高質量完成審計任務,沖破傳統審計思想的束縛,從思想上、觀念上深刻的理解審計風險的內涵,樹立風險意識,并在執行審
計業務過程中,注重審計質量,尋求積極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防范審計風險,有效地避免風險及其損失。
(四)采取有效的審計方法,降低審計風險
運用科學和規范的審計方法,以有限的審計資源擔當起社會人民所賦予審計的歷史使命,最大限度地提高審計效率,是降低審計風險的主要措施之一。審計工作越來越復雜多
樣,導致形成審計風險的因素也越來越多。許多具體實踐中的問題還有待于在實踐中探索應對解決的方法。但是,只要審計人員能夠真正轉變觀念,從思想上改變,切實按照審計
的思路組織審計工作,在審計實務中全面貫徹防范審計風險管理的觀念,謹慎的對待審計風險,合理地界定審計人員的責任,認真及時地加以防范管理,從而預防和減少審計風險
盡可能少的發生。
參考文獻:
[關鍵詞] 審計風險 財務報表 控制
國際審計準則第25號《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將審計風險定義為:“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實質上誤報的財務資料可能提供不適當意見的風險。”《美國審計準則說明》第47號(SAS47)認為:“審計風險是審計人員無意地對含有重要錯報的財務報表沒有適當修正審計意見的風險。”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 —內部控制與審計風險》則將審計風險定義為:“審計風險,是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而注冊會計師審計后發表不恰當審計可能性?!币陨先齻€定義,雖然界定的范圍有所不同,但對審計風險涵義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即審計風險是指審計人員對存有重大錯報和漏報的財務報表,審計后卻認為該重大錯報和漏報并不存在從而發表審計意見與事實不符的風險。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審計風險由兩方面風險構成:一方面是財務報表本身存在重大錯報和漏報的風險,另一方面是審計人員審計后表示該報表并不存在重大錯報和漏報的風險。也就是說,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和主觀因素的結合:即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
一、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審計風險產生的客觀原因
1.審計活動所處的不斷變化的環境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審計活動作為經濟生活中一個重要組織部分,也毫無例外地接受法律的規范與調整。法律賦予審計部門權利的同時,也讓其承擔相應的責任。審計責任的擴展是產生審計風險的重要原因。市場經濟越發展,國家、社會對審計的要求就越高,審計對象從受托的財務責任擴展到經營責任、管理責任;審計范圍從會計記錄擴展到經營活動;審計職能從經濟監督演變為以監督為基礎的經濟鑒證和經濟評價。審計人員的審計責任從檢查帳表的正確性擴展到證明被審查的經營活動是否有重大舞弊行為,是否有重大損失浪費問題等。審計承擔的責任越多,審計風險就越大。
2.審計對象的復雜多變增加了審計風險
我國國民經濟呈現較快增長,關鍵領域的改革有所突破,大量外資引入,民營、聯營、個體等各種經濟成分并存。多種經濟組織的經濟業務類型繁雜、交易工具多變,承包、租賃、收購、兼并、破產、重組、關聯方交易等新問題不斷出現,紛繁復雜的審計對象是被審計單位全部或部分的經濟活動及載體。而經濟活動的載體主要是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資料,內容龐雜廣泛。社會公眾要求審計人員揭示出重大的差錯與舞弊,并對持續經營能力作出評價,對企業在財務方面是否遵紀守法做出報告。然而有關這方面的信息不確定性很大,信息的風險也很高,審計人員得出結論的正確性難度增加,風險在所難免。另外,企業自身在核算中出現的錯誤也成為審計結果發生偏差的原因。
3.實行會計電算化帶來的審計風險。
目前采用會計電算化的單位在被審計對象中占有很大比例,一旦出現人為地蓄意篡改機程序的情況,將使得審計人員依據的會計信息失真,從而給審計監督帶來了審計風險。
(二)審計風險產生的主觀原因
1.審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差異
審計人員應該具有《審計準則》所要求具備的業務能力和職業技能。審計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分析判斷能力、工作經驗如何,是否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認真負責、清正廉潔并保持應有職業關注,對審計工作質量有著重要的?,F實工作中,審計人員的能力和經驗有一定的局限性。審計人員能力的相對有限,使審計所能完成任務的能力難以達到社會的全部期望,因此審計能滿足社會需求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另外,審計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職業關注狀況也不盡相同,審計活動是一種服務性質的工作,審計人員有責任周密計劃審查工作,以查出可能對財務報表有重大影響的差錯行為,同時審計人員在實施審計過程中應運用專門技術和職業關注??梢姡瑢徲嬋藛T的責任心和職業關注對審計的結論至關重要。但是,由于各種因素,審計人員并不是人人能達到要求,這也不可避免地會限制審計工作的開展,影響審計工作質量。
2.審計本身隱含審計風險
首先,它過分依賴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的測試,內部控制系統的建立雖然可以減少活動中的錯弊,但因內部控制系統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使其不能避免所有的錯弊。比如發生未預料的經營情況,或出現特殊的經濟業務,原有的控制措施不適用;本應相互牽制的工作人員串通作弊;管理人員濫用職權或責任心差異致使控制系統失效;受成本費用的制約控制措施所需費用太高,被管理當局廢棄等等。這些都會使控制系統失靈,產生控制風險。面對大量的資料往往采用的是統計抽樣方法,這種方法雖然可以提高審計效率,但由于取證方法不同,加之樣本與總體之間存在差異,使得審計結果與客觀事實產生一定的差錯,由此也會帶來審計風險。且審計方法采用重要性審計,強調審計成本與審計風險的均衡,所采用的審計程序以允許存在一定審計風險為必要前提。但是具體到審計事務中來,審計人員還是沒有十分把握所抽取的樣本就能代表整體,主觀的結論與客觀的事實之間的偏差總是存在的。因此也必然產生審計風險。
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的途徑
(一)建立健全審計環境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新、新情況不斷涌現,審計也面臨著許多新任務,新課題。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健全有效的審計準則和法律制度,才有利于合理地界定審計人員的責任。要繼續制定和不斷完善審計法律規范。以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審計法律法規強化審計質量控制,約束審計行為,規范審計操作,避免審計中的隨意性,規避審計風險,切實使審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加強審計機構內部管理、實施全面質量控制
提高審計質量是防范和化解審計風險的關鍵。質量與風險成反比關系,質量越高,風險越??;反之,質量越低,風險就越大。
1.加強審計質量控制。審計組織要加強審計質量管理工作,執行合格審計,必須堅持四個原則:一是規范化原則,即審計工作嚴格按照審計管轄范圍和審計程序的要求進行操作;二是真實性原則,即審計人員在審核被審計單位資產負債損益的基礎上,形成的審計證據材料必須是真實可靠的;三是合法性原則,即對審計查證的問題,必須依據問題發生時有效的法律法規做出處理和評價。要注意引用審計事實發生時適用的法律法規,四是謹慎性原則,即審計人員在審計工作中應堅持、嚴謹、公正、真實的工作作風和態度,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始終樹立風險意識。
2.堅持獨立審計原則。獨立審計原則是指審計機關依照法律獨立行使審計監督權,獨立開展審計活動,不受其他行政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三)采用風險導向審計降低審計風險
現有的審計風險,抽樣審計方法和性復核方法貫穿于整個過程中,審計結果必然有一定的風險。所謂審計抽樣,是指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從審計總體中選取一定數量的樣本進行測試,并根據測試的結果,推斷審計總體特征的一種方法。在抽樣審計過程中,決策者是否具備設計和使用抽樣方案的能力,離不開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而在審計時存在許多不確定的因素。這些不確定因素要由審計人員正確的判斷加以解決。但審計人員對抽樣結果很難進行質量和數量上的評價,很難達到一定的精確程度。風險導向審計是將審計風險概念全面應用于審計過程的一種審計模式,它通過對審計風險進行系統的分析和評價,來確定審計風險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圍內。它主要運用分析性復核的方法,不僅對客戶的控制風險進行評價,同時更要對產生風險的各個因素(主觀的和客觀的)進行分析和評價,以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這樣就使審計風險與整個審計過程密切聯系起來,起到降低風險的作用。近年來,風險導向審計在世界其他國家已廣泛使用,其原因就在于從審計準備階段開始就考慮審計風險,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從而減輕審計人員的法律責任,降低審計風險。
關鍵詞:審計風險;成因;防范
一、審計風險的概念和特征
(一)審計風險的概念
審計風險從是指審計人員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和漏報行為沒有發現,從而作出錯誤審計結論,導致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承擔法律責任和相應經濟損失的可能性。
(二)審計風險的特征
1.審計風險的客觀性。抽樣審計是現代審計采用的主要方法,這種方法為審計節省了時間,但是由于樣本與總體特征上的差異性,根據樣本審查結果來推斷總體,會產生一定程度的誤差,給審計帶來錯誤的結論。即使采取詳細審計的方法,由于審計人員道德、業務水平的高低以及經濟業務的復雜性,審計結論也可能會與客觀情況不一致。因此審計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審計人員的意志為轉移。
2.審計活動始終存在審計風險。審計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導致風險因素的產生,這是由于產生審計風險的因素涵蓋了審計的過程。如抽樣的技術局限性,內控結構控制力差,對項目的虛假注釋等,各種因素的存在使得審計風險具有普遍性,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會增加審計風險。
3.審計風險的潛在性。審計結論與實際情況的偏差如果沒有被發現或是被接受,審計人員對審計工作結果就不需要承擔責任,審計風險就只存在潛在階段。由于審計的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的因素,以及社會公眾對審計風險認識的不同,對審計的結果不加以驗證,審計風險就只是一種可能的風險,但并不說明審計風險是不存在的。
4.審計風險的可控性。審計取證模式由最初的賬目基礎審計發展到風險取證審計,它的發展表明:審計風險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是可以加以控制的。審計風險的可控性促使我們研究審計理論,提高審計質量。審計人員通過采取有效的審計程序、方法去控制和降低審計風險。
二、審計風險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主觀原因
1.審計人員的經驗和工作能力。由于會計處理方法的日益復雜及人們對審計期望值的提高,要求審計人員具有越來越廣的知識面及專業判斷能力。審計是一個需要綜合運用多方面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專業判斷的職業,從事審計工作的人員應是具備豐富經驗的高素質人才,在審計過程中具有運用應有的技術進行工作的能力。
2.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除了具備豐富的經驗和工作能力外,審計人員的責任心對審計結論是至關重要的。審計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和風險意識、正直的人格和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遵守職業準則的要求,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性,對審計過程中的疑點保持職業關注,進行擴大范圍審查。
3.審計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F代審計是建立在企業內控制度健全的基礎上的抽樣審計,采用的審計程序以允許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為前提。出于成本角度的考慮,一些審計人員會放棄認為不必要的審計程序,依賴樣本來進行審查,甚至放棄相當部分的樣本資料,這樣得出的審計結論可能會因為樣本的特殊性導致主觀的結論與客觀事實之間的偏離,加大了給出正確審計結論的難度。
(二)客觀原因
1.審計職業環境。盡管我國已經頒布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出現,原有的審計法律法規由于懲戒配套制度不到位、規范力度不夠等原因,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導致在審計過程中會出現無法可依的現象。這種缺失使審計人員風險意識不強,加大了相關部門進行監督的難度,以至于審計監督流于形式,加大了審計的風險。
2.審計對象的復雜性及審計內容的廣泛性。隨著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會計核算業務已經遠遠超出傳統的財務會計的內容。被審計單位的會計信息資料也越來越多復雜化,財務報表出現錯誤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現代審計的范圍除了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活動外,還增加了內控審計等其他方面的內容,使得審計的難度增加,審計風險加大。
3.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背景。企業的經營管理重要的原則之一就是成本效益原則。企業實施的內部控制制度如果比較完善能防止錯漏但會加大企業的成本。如果出于成本效率的考慮企業就會放松內部控制,這會審計信息發生錯漏的幾率增加,增加審計風險。此外被審計單位所處的經濟環境、管理人員的素質等原因都會對企業的經營風險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審計風險。
三、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審計是一種綜合性、高層次的經濟監督,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是防范審計風險的關鍵,建設一支具有一定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的審計人才隊伍是決定審計質量的根本因素。作為一名審計人員,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精神。通過建立過錯追究制,堅持誰違法誰負責的原則,以增強審計人員的責任心以及抵抗經濟利益誘惑的能力。審計人員要樹立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按照審計程序操作;其次要倡導終身學習得思想觀念。審計機構要定期對審計人員培訓,不僅要學習審計理論知識,還要學習管理、法律等知識。審計人員要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審計工作中,在實踐中鍛煉和培養職業敏感性和洞察力,提高分析、判斷、預測經濟活動的能力,達到主動控制風險的目的。
(二)建立健全審計職業環境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的情況不斷出現,審計也面臨著許多新的課題、新任務。為了保證審計執法效率、準確性和可操作性,必須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審計準則,有關監督內容和條款應盡量具體和細化,審計準則要不斷完善。要制定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來約束審計行為,規范審計程序,避免審計中的隨意性,使審計行為有法可依;各級審計機關都要堅持獨立審計的原則,實行審計機關垂直領導機制,可以強化監督力度,保持審計的獨立性;審計事實等信息應向社會公開,審計結果應予以公告,以提升審計的公信力,在社會上形成重視審計工作、支持審計工作、自覺接受審計監督的局面。
(三)加強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和技術創新
在審計準備階段就要開始考慮審計風險,改進審計項目計劃管理,加強審計前調查和制定實施方案。要搞好審計風險預測,在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間找到平衡點。在采取抽樣審計過程中,要具備設計和使用抽樣方案的能力。審計人員通過學習運用最新的審計技術,加強技術創新,采用包括計算機技術、分析性復核技術、重要性水平的確定等方法,以審計技術方法創新降低審計風險。在面對審計的不確定因素時,審計人員要對產生審計風險的的各個因素進行分析和評價,來確定審計風險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圍,確定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和重點,把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減輕審計人員的責任,減低審計風險。(作者單位:廣西區通信產業服務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欒嵐、邊麗麗、張曉銘.審計風險的成因及防范措施[J].經濟師,2012年第11期
[2] 聞慶新.淺議審計機關的審計風險及防范問題[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年第04期
關鍵詞:企業;審計風險;風險防范
一、我國審計風險的現狀
我國市場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作為重要的推動力量之一,審計工作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經濟活動中,審計工作既維護著市場經濟合理的秩序,也利于提升市場經濟運行效率。因此,審計工作受到大眾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我國企業審計工作雖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認清形勢,著力解決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進一步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目前,審計部門尚未對審計風險進行全面細致的研究,而是僅僅進行表面化的象征性的研究。審計部門要及時約束和控制審計風險,建立健全審計風險相關責任制度,培養審計人員的法律意識,確保審計的完全獨立性,并借鑒發達國家完善的審計模式。
二、 新時期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
1.引入先進審計技術和方法,推廣風險基礎審計模式
首先,企業審計工作應引入先進的審計技術和方法,大力普及風險基礎審計模式。這里提及的風險基礎審計模式主要是指在審計工作全過程植入審計風險的一種新型審計模式,它包含風險的辨別、分析、約束三個階段,以分析性檢查和實際性測試為基礎,從而能夠有效地降低審計風險。風險基礎審計模式能辨別審計對象所面臨的風險,然后對風險的性質、危害和破壞程度、是否可約束等方面進行分析,幫助管理層制定出合理完善的應對措施,最終幫助規避風險或者降低風險的破壞性。正是得益于其能夠規避或降低風險的優點,風險基礎審計模式在發達國家中早已普及;其次,風險基礎審計模式要廣泛地采用現代信息技術。過去審計工作主要分為就地審計和送達審計。伴隨著網絡構架的完善和信息技術的普及,在線審計已逐步成為企業審計工作的第三種選項。審計工作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可實現相關資料通過網絡的快速傳輸,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由企業傳遞到審計部門。以計算機等信息終端為依托,審計人員可不再單純依賴傳統手工審計操作。直接在計算機上對企業相關資料進行審計是審計工作發展的一個方向。因此,審計人員也要與時俱進,積極地對計算機和網絡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最后,將數據挖掘最新技術廣泛應用于審計工作中用以控制審計風險。該技術的研究以及在審計領域的運用,將在提升審計工作效率和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加強開展審計風險管理工作,形成有效地企業審計監督
首先,加強對會計責任的監管力度。目前,許多企業還普遍存在著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審計工作是建立在會計信息處理基礎上的,故也具有較大的風險。會計信息如果不真實、不準確,則審計工作也會缺乏有效性。因而,要想使審計風險得以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會計核算工作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同時,必須嚴肅處理在財務工作中出現違規違紀的工作人員;其次,強化注冊會計師行業外部監督。美國目前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管措施可以對我國該行業監管中存在的弊端提供一定的借鑒,同時在此基礎上探索出適合我國國情的監管模式。
3.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完善企業內部審計隊伍
為有效提升審計質量,防范審計風險,實現推動企業審計工作的健康順利進行,進而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必須要對企業審計隊伍予以完善,培養高素質的、專業的審計人才。首先,注重對審計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積極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企業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必須樹立牢固的審計風險意識,并能夠始終以正確的準則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做到公正、謹慎、負責;其次,加快企業審計職業資格準入制度的完善和貫徹落實。特別是針對審計人才的引入,更要嚴格把關,必須擁有相應的資格認證才可以上崗。同時,企業要做好審計人才培養平臺建設,為完善企業內部審計隊伍提供人才保障;再次,定期對審計人員進行培訓,重視后續培養。如可以定期開展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培訓內容應廣泛涉及審計相關的政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做到熟練的掌握和應用。此外,還可通過培訓擴展審計人員的知識面,讓他們掌握多學科知識,如信息、管理、工程技術及相關法律法規等,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以降低內部審計的風險;最后,為審計人員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審計人員經歷實踐磨練可有效提高的執業水平。通過工作或學習提升自身對政策的熟悉程度、不斷提高自身的應變能力,判斷能力、洞察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盡可能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