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3 15:58:00
序論:在您撰寫金融數學的認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首先,我先簡單談一下金融數學的概念。金融數學,也可以稱之為數理金融學和數學金融學。金融數學既包括宏觀也包括微觀,可以說,它是一門宏觀與微觀結合的非常好的學科。從字面來看,這門學科是數學與金融學的交叉學科。首先,金融數學與數學關聯很大,它的起源也可以說是從數學發展起來的。數學我們并不陌生,可以說從小學階段起,我們就一直學習數學。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總是與數字打交道。其次,金融數學與金融的關系也密不可分?,F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競爭與挑戰的社會,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與我們息息相關。而且大部分問題與“錢”相關。金融數學也是一個與“錢”有著密切關聯的專業。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談論這些話題:利息利率、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等等。有時間,我們到銀行證券行業去看一看,就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不一樣的銀行利率,大廳屏幕上滾動著的不斷變化的數字。這些數字代表什么呢?其實這些數字就是金融。學習金融數學,對金融和數學方面的專業知識要求都十分高。這門學科的研究目標是利用數學界某些方面的優勢和理論,圍繞金融市場的均衡與有價證券定價的數學理論進行深入剖析,建立適合國情的數學模型,編寫一定的計算機軟件,對理論研究結果進行仿真計算,對實際數據進行計量經濟分析研究,為實際金融部門提供較深入的技術分析咨詢和服務。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金融數學的發展歷程。金融數學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1900年法國數學家巴謝利耶的博士論文《投機的理論》,這篇論文的,宣告了金融數學的誕生。在文中他首次用布朗運動來描述股票價格的變化,他認為在資本市場中有買有賣,買者看漲、賣者看跌,其價格的波動是就布朗運動,其統計分布是正態分布。巴謝利耶這一想法對金融數學來說具有偉大意義的。然而,巴謝利耶的工作沒有引起金融學界的重視,直到50多年以后,到了20世紀50年代初,另一位代表人物薩繆爾森出現,他通過統計學家薩維奇重新研究了巴謝利耶的工作,通過他的研究,現代金融學誕生?,F代金融學隨后經歷了兩次主要的改變,第一次是在1952年。那一年,25歲的馬爾柯維茨發表了他的博士論文,提出了一個重要理論,也就是資產組合選擇的均值方差理論。這一理論具有重大意義,它將原來人們期望尋找“最好”股票的想法引導到對風險和收益的量化和平衡的理解上來。稍后,夏普和林特納進一步研究和拓展了馬爾柯維茨的工作,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理論,緊接著米勒提出了公司財務理論,而這個理論也引發了歷史上第一次“華爾街革命”,這幾次革命可以說是金融數學的開端。標志著金融數學的開始。而第發生在1973年,這一年,萊克和斯克爾斯用數學方法給出了期權定價公式,后來,莫頓發展和深化了該公式。這種公式給某些銀行家和金融交易者都帶來了十分大的便利,這種便利體現在金融資產的交易中,也推動了期權交易的發展。這成為了歷史上的第二次“華爾街革命”。而其中對金融數學做出偉大貢獻的馬爾柯維茨和夏普也因此貢獻而獲得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從金融數學的發展歷史來看,這幾位開創者都有一定的數學理論知識,而且十分了解市場金融走向,能對市場金融現狀做一個比較準確的把握。這也提醒了我,如果選擇金融數學專業,就要努力學好數學知識,另外,日常生活中也要積累金融學知識,多讀書看報,了解市場上的金融走向。
在了解清楚金融數學的發展歷程以后,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金融數學的理論框架是如何形成的??梢哉f,兩次歷史上的金融革命對金融數學的理論形成起到了推動與輔助作用。兩次“革命”形成了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即金融數學。這門蓬勃發展的新學科的主要內容是由馬爾科維茨所創造的夏普理論和布萊克一發明的修斯公式一起構成的。這形成了金融數學的主要內容框架,同時這也成為了金融工程的理論基礎。而馬爾科維茨和布萊克一對金融數學所做出的偉大貢獻,也使他們分別在1990年和1997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從此,金融數學這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就成為了國際金融界的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從以上幾個方面,相信大家對金融數學的概念、發展歷程和理論框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來我想談一下我把金融數學作為理想專業的原因。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高中起,我就對數學和金融方面的知識非常感興趣,日常生活中也喜歡閱讀此類的書籍。了解一下金融數學的基本知識。其次,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需要通過學習金融數學來取得科學的認識和得以解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接觸到如貨幣、銀行、信用、利率、金融等范疇,同時也會產生很多疑問和問題。這些疑問和問題也往往會影響這人們的決策和判斷。而系統的學習金融數學,可以掌握其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把握金融數學的內在規律,這對研究現實中的諸多經濟和金融問題有著重大的意義,可以說,金融數學理論知識是解決現實經濟問題的入門鑰匙。再次,現代市場經濟中,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幾乎每一天都要接觸數字和貨幣,這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掌握一定的金融數學知識,可以方便我們的生活,其次也可以為我們學習其他學科提供一定的輔助作用。那么,從現在開始我怎么做才能為學好金融數學打下良好基礎呢?
關鍵詞:金融數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
一、研究背景
金融數學專業是隨著經濟發展而設立的一門新的交叉學科,融匯了數學、統計學、金融學和經濟學等多學科知識,是一個寬口徑、厚基礎、適應性強、發展空間大的專業。金融數學人才的培養順應了國際和國內金融發展,特別是金融改革和金融風險防范的需要。
近些年來,數學在金融領域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無論在哪個國際大都市,金融數學專業人才都供不應求。在美國,金融數學家成為華爾街最搶手的人才之一。美國花旗銀行副總裁柯林斯曾說過“從事銀行業務而不懂數學的人無非只能做些無關緊要的小事”,“花旗銀行70%的業務依賴于數學,如果沒有數學發展起來的工具和技術,許多事情我們一點辦法也沒有,沒有數學我們不可能生存”,這形象地體現了數學在金融領域中的至關重要性。
隨著金融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行業發展逐步加快,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要求越來越多,而且在層次上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掌握現代金融工具,能對金融做定量分析的專業人才更是求賢若渴。近年來發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機,亞洲金融風暴及百年老店巴林銀行倒閉等事件都在警告我們,如果不掌握金融數學等現代化金融技術,缺乏該領域人才就可能在國際金融競爭中蒙受重大損失。金融數學人才的培養可以極大地提高中國的競爭力,促進我國順利融入經濟和金融的全球化進程。
二、金融數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創新
為培養高素質的金融數學人才,我們對金融數學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與創新,建立了一流的人才培養結構體系。
1、樹立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
為滿足社會對能做定量分析的金融專業人才的大量需求,我們建立了科學的金融數學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扎實的數學和統計學基礎,掌握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備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分析工具解決金融實務問題的能力,接受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夠在政府機關、各類經濟部門、科研院所等單位從事教學與科研、定量分析、風險管理、金融實務等工作,或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復合型和應用型人才。
2、建立鮮明的專業特色
1)注重基礎理論和方法論學習
加強數學理論、經濟理論、金融理論和統計理論等基礎知識、思想和方法的學習,培養學生扎實的金融數學基礎、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用各種分析工具解決金融實務問題的能力。
2)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方法教學的同時,加強數學軟件和統計軟件的學習與應用,鼓勵并組織學生參加數學建模、統計建模等活動,加強案例教學,建立高質量的教學實踐平臺和實習平臺,培養學生設計金融數學模型,并運用各種軟件進行定量分析的能力。
3)加強創新能力培養
通過專題研究、專業交流、專門調研和專項探討等方式,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等各種綜合知識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于專業研究的理論創新和應用創新。
4)以微觀金融和定量分析為主,順應國內外金融發展需求
課程設置與國際接軌,以微觀金融和定量分析為主,融合數學、金融和統計等知識,為學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使學生既可以進行國內外的學術交流,又滿足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
3、創建一流的金融數學人才培養體系
1)建立先進科學的課程體系。
按照學科發展規律及專業課知識銜接,整合優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使學生系統學習金融數學專業課程。課程設置注重數學、金融學、經濟學和統計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大各種軟件的學習與應用。優化后的課程體系著重培養學生掌握較全面與扎實的專業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提高知識運用能力,為學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注重因材施教,推動教學創新
重視教學方法改革,重視基礎、強調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訓練,并加強教學實踐。教學采取啟發式、探究式等研究性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動手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3)搭建學生創新、實踐、科研平臺。
定期聘請國內外一流專家、學者為學生講座,介紹學科前沿或金融實務,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金融實務學習和金融實踐創新,為學生搭建高質量的學習平臺、實踐平臺和專業研究平臺。
4)加強國內外的交流,開闊學生視野。
積極推進國際聯合培養模式,加強與國內外機構的合作和交流,鼓勵學生參加境外學習和實踐,使學生接觸國際學科前沿,有更寬的國際視野和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培養面向世界,植根本土,具有國際視野的金融數學人才。
4、建立先進的人才管理機制
1)采用導師制,選聘優秀專業教師擔任學生的指導老師,指導學生閱讀經典著作、制定學業發展計劃和職業生涯規劃等,引導學生關注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參加合適的科研課題,對學生發展給予指導。
2) 加強學生的日常學習管理,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3)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建立創新激勵機制,對在學術研究、學科競賽、專利發明等方面取得高水平成績的學生認定給予創新學分。
三、小結
基于國內外對金融數學人才的需求,本文對金融數學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創新,樹立了科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以微觀金融和定量分析為主,重理論、方法、實踐和創新的專業特色,創建一流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先進的人才管理機制,培養數學和統計基礎寬厚、既掌握現代金融數學理論,又能綜合運用各種金融分析工具進行金融實務分析,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競爭力的應用型金融數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胡金焱.山東大學“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基地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中國大學教學》 2010(1):31-33.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課程改革;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2-0189-03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金融業改革進行了總體部署,隨著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中國金融業呈現出一幅百花齊放、群芳爭艷的新局面,民資銀行粉墨登場、利率市場化改革快速推進,存款保險制度破冰出爐,股票期權交易上市,等等,面對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挑戰,傳統金融企業必須應對這些改革帶來的“顛覆性”沖擊。與此同時,金融業的創新與融合的新形勢也使金融人才培養與管理面臨新的問題與挑戰。高等院校的金融學課程體系設置和人才培養必須緊跟金融市場的變化,加快課程體系改革,著力培養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新時代需求的金融專業人才。
一、互聯網金融新時代我國金融業發展特征
1.金融業務向網絡化、電子化發展。2014年12月,我國第一家民營銀行微眾銀行在深圳前海掛牌試營業。微眾銀行以“普惠金融”為目標、“個存小貸”為特色,致力于服務小微企業和普通民眾。銀行采取有別于傳統銀行的經營模式,無營業網點和柜臺,完全依托互聯網為目標客戶群各類金融業務提供服務,這是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同時,另外一家民營銀行浙江網商銀行也已經通過國家審批等待開業,其負責人近日透露,網商銀行不經營現金業務,不設營業網點,“是一家純網絡銀行”。這種模式不受時間、地域限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更便捷的方式為客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金融服務。民營銀行的設立和全新的網絡化經營方式,對傳統金融服務提出了嚴峻挑戰。
2.金融業務全球化、國際化趨勢明顯加速。2014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了《中國銀行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白皮書(2014)》,從中可以看到,我國金融業務的全球化、國際化已經成為不可扭轉的趨勢。數據顯示,2014年境外企業進出口過程中使用人民幣結算比例超過15%的企業占比達26%,比2013年提升了10%,約有87%的境內企業和69%的境外企業打算在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幣結算或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在收付結算中的使用比例,分別較2013年的調查結果上升了110%和8%。我國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目前累計已經突破16萬億元,貨物貿易以人民幣結算的金額占同期海關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提高到16%左右,人民幣成為中國對外經貿投資往來的第二大支付結算貨幣。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快速發展,金融業務即將延伸到全球各個角落。
3.借助互聯網平臺,金融衍生工具迅速發展。以保證金和杠桿交易為特征的金融衍生品,一直伴隨著金融業創新而得到日新月異的發展,在全球金融市場上,每天成交的金融衍生工具合約金額高達數萬億美元。我國金融衍生產品也得到了快速發展,據銀監會統計,截止2014年,我國銀行業的金融衍生產品數量達到兩千余種,各家銀行不斷推出新的衍生產品適應客戶投資需求。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金融投資產品組合更加便利化,金融衍生工具已經成為大眾化的投資工具。
4.互聯網金融發展為金融風險監管提出挑戰?;ヂ摼W金融是金融與高科技網絡的完美結合,它通過整合在線交易的海量數據,對客戶資信進行快捷化的審查,以電子支付方式完成信用消費、資金支付,讓客戶享受到便捷及時的金融服務?;ヂ摼W實現了無地域、無時限的全方位金融服務。但由于網絡技術的限制,網絡安全對互聯網金融提出了嚴峻挑戰,增加了金融業風險,其中包括信息風險、交易風險、監管風險等,迫切需要金融行業及監管部門強化風險管理意識,規避系統風險。近幾年,互聯網理財產品呈現井噴式增長,但其本質是借助電商平臺與基金公司合作,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仍然受利率和貨幣市場的影響,如果盲目追求高收益率,可能導致血本無歸的投資風險。
二、目前我國高校金融學專業本科生課程體系及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金融新時代,金融業改革發展一日千里,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市場從分業經營趨向混業經營,如平安集團已經構建了全方位的金融投資平臺。金融業發展不僅需要從事金融研究和頂層設計的高級人才,同時還需要大量從事基層管理和實物操作的技術人才,因此,客觀上要求我國高等學校金融學教學課程體系和人才培養進行及時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設置相適應。但在現實中,我國高校金融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設置卻存在著較大的滯后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課程體系建設滯后,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
1.課程體系設計理念不明確,培養目標沒有準確定位。金融學的學科隸屬于經濟學還是管理學,這是我國學術界長期爭論的話題,對金融學科發展定位不準確,就會影響金融學課程體系的設計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在課程設置和培養方面各具側重點,需要在教學進度設計時重點考慮,但目前我國高校金融學課程設計的目標尚未明確[1]。
2.教學內容方面,宏觀金融與微觀金融內容比例不合理。我國金融學教學長期以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為兩大核心課程體系,貨幣銀行學課程體系往往注重宏觀金融學方面的分析,以宏觀經濟學和金融學為主干課程;而以國際金融為主干課程體系的教學,集中反映公司財務、企業融資、企業財務管理等微觀方面的內容,課程設計主要圍繞公司金融、以資產定價為核心的投資學等,更加偏重市場投資、企業資產管理,偏重微觀金融的研究和教學。
(二)人才培養偏重理論教學,輕視應用能力培養
1.理論研究型人才還是實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我國高校普遍存在專業定位及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的問題,理論研究型人才培養與金融業基層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和課程設置往往沒有明顯區別,人才培養缺乏特色目標,沒有根據金融市場需求設計培養方案。造成高校培養的學生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原因,一方面是金融業產品研發和基層管理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卻存在高校的大批金融學畢業生難以按期就業。
2.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缺少主動參與意識,實踐環節薄弱。金融學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脫離實踐應用價值的教學是舍本逐末,因此,金融學本科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側重能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的能力。但是目前高校金融學教學普遍存在理論內容龐雜、教學方式以灌輸式為主、學生被動聽課、缺乏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案例教學內容較少、討論式或研究式教學學時偏少等問題,總體上缺失實踐教學的設計與能力培養。
三、互聯網金融新時代對金融人才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
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國際化背景下,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使得國際金融市場一體化進程加快,金融對現代經濟生活的影響已經滲透到全球每個角落。金融業的新變化對金融人才知識和能力培養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要求金融人才具備敏銳市場洞察力和較強的風險管理意識,同時具備多學科綜合應用和分析能力,能綜合應用計算機、英語、法律工具,具備較好的計量經濟學分析能力。
1.具備扎實的金融學理論基礎知識。互聯網金融市場瞬息萬變,要求金融從業者系統掌握經濟學和金融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對金融理論發展的脈絡有較深入了解,對現代金融理論及應用有充分認識,能夠對宏觀金融政策進行理論解讀,同時具備微觀金融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能力,運用金融理論分析金融市場?;ヂ摼W金融將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信貸市場緊密聯系成一個整體,金融從業者要具備交叉性、跨市場風險監管的能力,具備把握系統性互聯網金融產品風險檢測的時機和能力。
2.具備敏銳的金融市場分析能力。大資管時代,金融機構展開了以金融理財為主導產品的市場競爭,需要金融從業者具備敏銳的市場分析能力。我國金融市場投資工具日益豐富,與此同時,金融投資和管理的風險難度也在不斷增加,需要金融學專業培養的人才,要具備敏銳的市場判斷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準確把握國家金融經濟政策走向,必須把金融學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鍛煉自己對金融市場的直覺和敏感性,具有良好的金融市場的洞察能力,具備風險預警和檢測能力,對可能存在的投資風險做好風險提示,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具有良好的金融服務意識。
3.富有創新精神和持續鉆研,多學科綜合應用能力?;ヂ摼W金融是社會科學創新的產物,網絡金融新時代意味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將會更加融為一體,金融與經濟將會互相融合、互相促進,金融對人們經濟生活的影響將會更加普及,突破時空的限制。因此,要求培養的金融專業人才不可墨守成規,要具備創新精神,同時,要具備多學科綜合應用的能力,能夠將金融與統計學、數學、工程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等互相交叉的邊緣科學進行融合,這是互聯網金融對金融行業從業者所具備的素養的基本要求。
4.具備基本的外語、計算機及法律應用技能。互聯網金融使得金融邁向全球化、國際化的步伐加快。金融人才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要求金融人才熟悉國際金融理論慣例,具備熟練的外語技能和溝通能力的要求,同時,適應金融國際化要求,為金融市場電子化、信息化、工程化做準備;要求金融人才熟練運用計算機工具,進行文字編輯和大數據信息處理和計算。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尚未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存在明顯的法律盲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面臨諸多問題,而互聯網理財業務本身也沒有一個成熟的模式,其過度擴張將引發一定的法律風險。這一現狀需要金融人員具備保護投資人利益以及較強的法律自律意識。
5.具有扎實的金融數學和計量分析能力。金融學科的研究越來越借助數學和計量分析工具,因而定量分析在金融學科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最近推出的金融期權交易工具,對數學模型的分析依賴性更強,創新金融衍生產品,防范金融風險,進行金融產品精算,等等,都離不開金融數學和金融計量工具。這些都要求從業人員熟練應用數學工具,具備分析實踐能力,具備扎實的數學建模能力和計量分析能力,這是現代金融業發展對專業人員素質的基本要求。
四、互聯網金融新時代金融學課程改革及人才培養的建議
1.改革教學內容,增加互聯網金融業務及風險管理課程的內容。為了更好地把握金融業的發展趨勢,培養新形勢下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提升金融業管理水平,發展普惠金融,適應互聯網金融信息更新和傳播速度加快的需求,傳統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無法適應快節湊的金融市場發展要求,必須加快改革。在教學內容上,改變原來以銀行貨幣信用為核心,貨幣、信用、銀行為主體的貨幣銀行學課程體系,增加以金融市場為主體,以貨幣經濟、金融經濟、金融工程為側重點的內容,以及金融產品精算、風險偏好測量、金融政策演變等方面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互聯網金融的熱點問題,讓學生在尚未有成熟教材的情況下,用余額寶、P2P、眾籌等經典案例分析互聯網金融的營銷模式及風險管理案例,通過分析我國第一家民營銀行微眾銀行無網點、無需客戶面對面的純網絡金融服務經營模式,讓學生直觀感受互聯網金融的特點和經營流程[2]。
2.改革教學方式,適度增加案例教學和研討式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灌輸式教學,學生被動聽課,很少主動參與到課程中與老師一起形成討論和思考,這樣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難以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難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與教師互動交流。如今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為教師在課程中增加案例提供了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先設定互聯網金融的某一熱點問題,讓學生課后查閱資料,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在課堂分享展示;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將經典案例結合教學內容分享給學生,案例與討論結合,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培養學生判斷、處理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需要教師下較大功夫搜集整理經典案例,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將案例作為“導入式”或“總結式”,需要根據課程內容情景與案例的結合程度來設計,案例分析的情景及過程需要抓住案例內容的精華,不可斷章取義,也不可花費太多時間講解案情,要突出案例教學的“真實性”、“可學性”和“內涵型”,以提高案例分析和討論式教學的效果。
3.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科學定位,著力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金融業快速發展,需要研發型和高級管理的金融人才,但是基層管理和業務實踐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因此,確定了培養金融業基層管理和應用性業務人員的目標,就會在課程設計和培養方式方面有的放矢,如課程內容增加實訓課程,校外參與金融企業實踐,讓學生了解金融市場政策及環境現狀,有選擇地儲備從事金融業的能力和資質,重點培養創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素質;針對一些互聯網金融熱點和銀行理財產品的經營實踐,可以聘請銀行業的專業人員走進校門開展講座,讓學生及時了解最新動態及發展方向。[3]
4.對教材選擇和考試制度進行創新改革,適應互聯網金融對專業人才基本素質的要求。金融市場快速發展,高校很難及時將反映市場特色的教材與課程相結合。因此要加快課程設置和教材配置步伐,教學方案和進度應該及時調整,教材選擇在尊重真實、客觀、準確反映金融學特征和規律基礎上,具有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的效果。教材的難易程度和要求方面,既要繼承發揚國外經典理論,讓學生奠定堅實的金融學理論基礎,也要有分析中國金融熱點和事務的內容,要將二者真正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指定主要教材和輔助教材,彌補一本教材難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缺陷。
創新考試方式,避免高分低能的現象。要采用多種考試方式相結合,教師可以將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平時作業完成情況、小組討論完成情況等均作為期末成績的組成部分。比如在金融理財課程考核中,教師將3名同學分成一個小組,一人扮演理財師,另兩位扮演客戶,要求就家庭理財中某一問題咨詢理財師。這樣的咨詢過程用手機錄制成視頻節目,作為期末考核的一項內容。學校應增加多種考核方式,注重過程考核環節,避免期末死記硬背,要綜合考評使得考核結果更加公平合理,也突出了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和考核。
參考文獻:
[1]史煥平,廖繼勝.金融學人才培養與課程體系設置的若干思考[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6,(06):45.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中國著名畫家林風眠及其作品《秋》,俄國著名畫家列維坦及其作品《金色的秋天》。
2、知道秋天里的主要顏色——紅、橙、黃。
3、能運用紅、橙、黃等顏色表現有疏密關系的秋天景色。
過程與方法:
在觀察、體驗運用紅、黃、橙等顏色表現秋天景色的過程中,學習用顏色表現景色的方法,感受色彩的美。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感受畫家對大自然季節色彩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對畫家的敬仰。
2、體會生活中的秋季色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學情分析
學生情況:一年級學生具備對生活對自然界觀察能力,部分同學知道一年有四季,對落葉有感悟,喜歡繪畫,更多的同學對秋天的美景無動于衷,畫樹公式化,總是畫那種夏季茂盛的綠樹葉,棕色樹干。學習秋天景色的特點,多彩的顏色有困惑。學生用油畫棒均勻涂色的能力有待提高。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秋季的色彩特點,學習用體現畫面疏密關系的技法表現出秋季的樹木等自然景物。
教學難點:運用紅、黃、橙等秋季色彩,表現出有疏密關系的秋季景物。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多彩的秋天
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1、出示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中圖片《尋找秋天》引導學生觀察、傾聽、思考。
同學們,看出來了嗎?這幅圖是我們語文書上的課文,教師板書:秋天
2、學生傾聽,從課文中的圖片文字感受秋天的色彩。
3、過渡:秋天到底是什么顏色的呢?讓我們在今天的美術課上找找答案吧!
4、提問:秋季給你什么印象呢?
找學生說一說。傾聽視頻中的學生是怎樣談感受的。
播放視頻,帶領學生走進秋天,尋找秋色。提問:看到了什么?記住了什么?
5、學生說一說秋天里樹葉的變化和果實的變化。
6、教師出示卡片:漂亮的葉子和成熟的果實圖片,貼黑板。學生說說自己在秋天里的的感悟。
7、引入:秋天樹葉變得這么好看,果實也都成熟了,顏色多豐富多彩呀!我們稱秋天是多彩的季節。板貼課題,補充完整。播放課件: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12課多彩的秋天。
活動2【講授】多彩的秋天
探究秋色和景物關系:
過渡:多彩的秋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又是豐收的季節,在這個季節里,萬物都呈現出紅黃橙讓我們感覺溫暖感覺喜慶的顏色來。
學生觀察教師范畫,交流感受到的色彩。發現秋色以紅色、黃色、橙色為主。
1、多彩的秋天除了紅黃橙色外,還有什么顏色的呢?請同學觀察教師范畫,師生一起分析秋色。
找一找畫面中的顏色,在比較一下主要顏色有哪些?同伴說說。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色彩卡片,總結秋天的色彩。紅、黃、橙較多,藍、綠較少。
3、播放課件欣賞:
秋天也是畫家們寫生和創作的好時節,引導學生欣賞林風眠的彩墨畫《秋》和列維坦的油畫《金色的秋天》。分析色彩和構圖特點。
學生找一找說一說畫里的楓樹有什么不同呢?
提問:畫面除了色彩有特色,在構圖安排上還有什么特點呢?聆聽兩幅畫吸引人的地方。畫面的構圖有遠有近、有疏有密。
板書:疏密關系
活動3【活動】多彩的秋天
4、出示拼擺范圖:
圖中的同學在思考四棵樹的擺法,疏密怎樣安排才好看?
5、游戲擺一擺:組織學生體驗有疏密關系的構圖。學生動一動。同伴商量如何組織疏密變化,到前邊參與擺樹木比賽。
教師對同伴互助擺出的結果進行簡單指導評價。
一幅畫景物的疏密變化對畫面美感很關鍵。如何表現在畫紙上呢?看教師示范:由一棵樹開始起稿,畫滿構圖后,在著色。教師示范可以一種色平涂葉子,還可以兩個色漸變涂樹葉,樹干可以多個顏色疊加涂。
學生觀看老師的示范,了解創作步驟。學生欣賞作品。談自己的發現問題和建議。
引導學生對比欣賞學生作品:體會疏密變化和表現秋天的色彩。細化哪一幅?
過度:看了他們的作品,你是不是想畫了呢!
活動4【練習】多彩的秋天
藝術實踐要求:
用能表現秋天的顏色表現多彩的秋天。注意畫面的疏密安排,使畫面更好看。
學生進行藝術實踐。
活動5【作業】多彩的秋天
展覽評價:
1、組織學生自評和互評。
2、看看同伴的作品,說一說并評一評。
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評價,是否滿意是否成功,是否獨特,是否有進步,在相應處自評貼紅花。
3、展示學生作品,談談本課的收獲。
[關鍵詞] 高職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高端技能型人才
前 言
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一所鐵路工程類高職院校,鐵道工程技術專業是學院傳統的骨干專業,也是學院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支撐專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培養模式與教學體系,使之貫穿高職教育的全過程,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必然選擇。
“學工融合、知行并進”人才培養模式綜述
鐵路工程建設和運營維護企業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學院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基礎和動力。自2008年起,鐵道工程技術專業根據鐵路企業對高職畢業生在專業技能、職業能力和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啟動新一輪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經過不斷實踐和完善,形成了符合專業實際、切合行業發展需求、具有鐵路特色的“學工融合、知行并進”人才培養模式?!皩W工融合”為教學內容與工作任務相融合、課程標準與鐵路行業標準相融合、課程考核與技能鑒定相融合、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知行并進”是指在培養過程中注重知識與技能的融通,強調學生職業行動能力的培養。最終達到將學生培養成為“懂設計、精施工、善維護、會管理”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目標。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思路
一是以“企業的需要”為出發點,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面向鐵路施工企業施工員、測量員、試驗員和鐵路運營企業線路工、橋隧工等職業崗位,按崗位能力和職責要求,定位人才培養目標;二是以工作過程分析為切入點,采用“專業+項目+服務”的模式,以培養鐵路施工與維護崗位核心能力為主線構建系統化課程體系;三是適應生產一線,試行“緊隨鐵路,柔性學期”靈活組織教學,采用“九周學段制”,學習與工作交替、學校與企業人才共育,責任共擔、成果共享。
“學工融合、知行并進”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內涵
一、重構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1.以生涯為目標——確定改革方向。使學生能獲得與企業發展需要相一致的能力,并拓展更加寬廣的發展空間,為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
2.以鐵路行業標準為依據——確定技能鑒定項目和課程標準。課程內容涵蓋職業標準和企業崗位要求,使學生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能順利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3.以工作過程為主線——創新教學載體,實施項目化教學。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逐步實現從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4.以工作任務為引領——系統設計、組織和實施課程。增強學生適應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和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
5.以能力為基礎——確定課程內容。突出專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注重實踐智慧的養成,培養學生在復雜的工作關系中做出判斷并采取行動的綜合能力。
二、改革現行的教學組織管理模式
實行每學年四小學期制,即每半年分兩個小學期(亦稱學段),每個學段為9個教學周,原來的寒暑假時間不變。上半年以“五一節”為時間節點分成2個學段,下半年以教學周9周為時間節點,分成2個學段。三年按12個學段安排教學,每學段按9周安排,不包括放假及機動。1~4學段采用并行排課(獨立實踐課程除外),5~10學段(頂崗實外)根據專業特點串并結合,一門專業學習領域課程一般在一個學段安排完成。
三、充分重視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注重校企文化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
秉承“德修身、技立業”的校訓,以校園文化傳承鐵路鐵路文化,培養學生適應鐵路“半軍事化”管理的職業特質,使畢業生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
教學過程貫徹理論實踐一體化設計,將企業文化、學生社會實踐、第二課堂、心理健康教育等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體系,指導學生在專業學習和技能訓練的過程中學會做事、學習,提高學生核心能力素質,使其具備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和適應能力。
四、建立“三維度”教師考評體系,打造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建立教師執教能力、社會服務能力、整合社會資源能力的三維度考評體系,促進教師扎根課堂、深入一線、放眼行業,打造掌握高職教育規律、引領技術前沿、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的雙師結構教學團隊。
五、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形式多樣化、校企聯合一元化的校內外實訓基地
建設高速鐵路檢測省級實訓基地,校企共建高速鐵路實訓工區、鐵路軌道養護實訓室、工程軟件訓練中心等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任務和工作場景,促進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實踐效果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效顯著,就業呈現高質量
2009年,我們從鐵道工程技術專業09級的學生中遴選40名學生組建了“試點班”。隨后,在2010級組建2個試點班、2011級6個班級全面推廣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成果。
試點班的師資由學校專業教師、企業高級技術人員組成。課程教學內容采用自編的工學結合學材,按照課程所涉及的工作任務,將鐵路行業39個技術標準融入14門課程標準中。
教學實施采取模塊化的形式進行理實一體化的項目教學,結合工程進度靈活施以“緊隨鐵路,柔性學期”的現場教學,安排學生分別于第5學段在中鐵一局西寶客運專線項目部,第6學段在中鐵七局巴達鐵路項目部,第7學段在中鐵十九局合蚌客專十一工區進行3個月的鐵路線路、橋梁、隧道等專業課現場教學、技術服務;第11學段設置頂崗實習,將40名學生分至中鐵八局20個工程建設項目部。實踐表明,“專業+項目+服務”的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職業能力得到良好鍛煉,縮短了畢業到工作崗位后的適應期。
2.創新“兩聯合、三共享、三對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長效機制
根據鐵路行業特點,以企業和學校的共贏為出發點,充分實現“兩聯合”,即聯合開展工程技術研發、聯合進行專業人才的全過程培養;“三共享”,即人力資源共享、物力資源共享、品牌資源共享;“三對接”,即系部與分公司對接,教研室與項目部對接,專業專任教師與技術人員對接。試點班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活動,全程與鐵路企業進行了多層次緊密型合作辦學,校企深度合作呈現出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良性格局。
3.專業成果
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學工融合、知行并進”人才培養模式歷經五年的探索與實踐,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資源建設、實習實訓條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2008年,鐵道工程技術專業被確立為陜西省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重點建設專業。2009年,《隧道工程》教材榮獲陜西省普通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鐵路隧道施工與控制》多媒體課件榮獲第九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優秀獎。2010年,鐵道工程技術專業被確立為國家級骨干院校重點建設專業;鐵道工程技術核心課程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教學團隊;高速鐵路檢測基地被列為省級實訓基地。2011年,主持鐵道部鐵道工務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和“鐵路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專業”高等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的制定;《鐵路橋梁施工與控制》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鐵路橋梁施工與控制》多媒體課件榮獲第十一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三等獎。
截至目前,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在全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生產性實習實訓基地43家,學生就業率連續5年保持在99%以上,專業對口率在93%以上。
4.綜合素質
通過在鐵工專業9個班的改革實踐,涌現出大批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身心素質及業務素質過硬的優秀學生:職業技能鑒定通過率超過98%、實踐教學成績普遍提高30%以上;學院三好學生96人、優秀學生干部94人、優秀學生180人;優秀團員156人、優秀團干19人;國家獎學金3人、勵志獎學金57人,特等和一、二、三等獎學金累計達360人。
結 語
“學工融合、知行并進”人才培養模式先后在全國鐵道工務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第一次工作會議(2011 包頭)、人民交通出版社主辦的鐵道工程類專業與教材建設研討會(2011 北京)、鐵道出版社舉辦的鐵道工程技術專業教材建設研討會(2010 石家莊)等會議上進行了交流,得到了與會專家和兄弟院校的好評;受到了省內外同類高職院校的高度評價和認可,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交通運輸系、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交通與測繪工程學院、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路橋學院等多所高職院校來我院交流、學習。
2012年,經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鑒定和鐵路企業反饋后,一致認為該模式具有較高的創新性和實用性,人才培養質量高,社會效益好,并為其他高職高專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了典范,對其他類型和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Z].教職成[2011]12號.
[2]范唯.發掘高職學校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和競爭力[N].中國青年報, 2012-02-13.
[3]馬樹超.能力·理念·基礎·水平——首批國家示范性高職建設院校特點評述[N].中國教育報,2007-04-17.
[4]陳飛強.關于高端技能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中國高職高專教育網,2011-12-14.
關鍵詞:金融數學;產生;發展;理論
一、概述
金融數學,又稱分析金融學、數理金融學、數學金融學,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興起的數學與金融學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金融市場上風險資產的交易,其目的是利用有效的數學工具揭示金融學的本質特征,從而達到對具有潛在風險的各種未定權益的合理定價和選擇規避風險的最優策略。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朔到1900 年,法國數學家巴歇里埃的博士論文“投機的理論”。該文中,巴歇里埃首次使用Brown 運動來描述股票價格的變化,這為后來金融學的發展,特別是為現代期權定價理論奠定了理論基礎。不過他的工作并沒有得到金融數學界的重視。直到1952 年馬科維茨的博士論文《投資組合選擇》提出了均值――方差的模型,建立了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從此奠定了金融學的數學理論基礎。在馬科維茨工作的基礎上,1973年布萊克與斯科爾斯得到了著名的期權定價公式,并贏得了1997念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它對于一個重要的實際問題提供了令人滿意的答案,即為歐式看漲期權尋求公平的價格。后兩次發現推動了數學研究對金融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金融數學。
金融數學是在兩次華爾街革命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數學與金融學相交叉的前沿學科。其核心內容就是研究不確定隨機環境下的投資組合的最優選擇理論和資產的定價理論。套利、最優與均衡是金融數學的基本經濟思想和三大基本概念。在國際上,這門學科已經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特別是近些年來,在許多專家、學者們的努力下,金融數學中的許多理論得以證明、模擬和完善。金融數學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現代金融市場中金融產品的快 速創新,使得金融交易的范圍和層次更加豐富和多樣。這門新興的學科同樣與我國金融改革和發展有緊密的聯系,而且其在我國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二、金融數學的發展
早在1990年,法國數學家巴歇里,在他的博士論文“投機 的理論”中把股票描述為布朗運動。這也是第一次給Brown運動以嚴格的數學描述。這一理論為未來金融數學的發展,特別是現在期權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但這一工作很長時間并沒有引起金融數學界的重視。金融數學這一學科名稱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才出現。它是馬克維姿的證券組合理論(H.Kowitz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和斯科爾斯―――默頓的期權定價理論(M.Scholes-R.Merton.1997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兩次華爾街革命的直接產物。國際稱其為數理金融學。
金融數學源于20世紀初法國數學家巴歇里埃在他的博士論文《投機的原理》中對股票價格用布朗運動的刻畫。雖然1905年愛因斯坦也對此做了研究,但這一新做法當時還是沒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直至1950年,薩寥爾通過統計學家薩維奇終于發現了這一作法的巨大意義,并開始對金融數學做全面的研究,由此金融數學終于迎來了發展的全盛時期,現代金融學由此正式掀開了帷幕。
現代金融數學是在兩次華爾街革命的背景中成長發展起來的。第一次革命的成果體現在靜態投資組合理論的研究上。1952年馬爾科維茲提出了基于均值-方差模型的投資組合問題,該理論把投資的風險和回報做了可量化的刻畫,從而開創了用數理化方法對金融問題進行研究的先河。然而他的模型中要計算各個風險資產價格的協方差問題,這個計算量很大。第二次華爾街革命從靜態決策發展到了動態決策。1970年布雷頓森林協議,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許多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權,期貨都隨即產生,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引入主要是為進行金融風險的管理,而要對風險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對衍生工具進行科學的定價。巴歇里埃的布朗運動模型促使了一對雙胞胎:連續時間的隨機過程數學與連續時間的期權定價的金融工程學的誕生.數學工具的引入主要是為進行金融風險的管理,而要對風險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對衍生工具進行科學的定價。此后不久,默頓用另一種嚴格的數學方法推導了該定價公式,并予以推廣。期權定價公式給金融交易者及銀行家在金融衍生資產品的交易中帶來了空前的便利,期權交易的快速發展很快就成了世界金融市場的主要內容。布萊克,休斯,莫頓的這一理論成為近代金融經濟學的里程碑人物,直到現在也仍然是現代金融理論探索的重要源泉。
三、金融數學的理論方法
金融數學作為一門邊緣學科,應用大量的數學理論和方法研究,解決金融中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實際應用問題和一些金融創新的定價問題等,由于金融問題的復雜性,所用到的數學知識,除基礎知識外,大量的運用現代數學理論和方法(有的運用現 有的數學方法也解決不了)。主要有隨機分析,隨 機控制,數學規劃,微分對策,非線性分析,數理統計,泛函分析,鞅理論等,也有人在證券價格分析中引進了新型的非線性分析工具,如分形幾何,混沌學,子波理論,模式識別等,在金融計算方法與仿真技術中也逐漸引入神經網絡方法,人工智能方法,模擬退火法和遺傳算法等。
金融數學是利用近現代數學的優秀成果來度量和刻畫金融、經濟、管理等問題的“高科技”工具,其主要的基本理論表現在三個方面。
金融數學理論的新進展有隨機最優控制理論,隨機最優控制理論是在上世紀60年代末在控制理論中應用布爾曼的最優化原理,并結合測度論和泛函分析方法發展起來的解決隨機問題的理論方法。國外的研究者很快就把隨機最優控制理論運用到相關的研究中來,從70年代初莫頓運用該理論對連續時間最優消費投資問題進行了研究,布洛克和米爾曼還研究了不確定條件下連續時間的最優增長問題。
一、數學的應用價值
1.數學提供計算的工具和方法
在科學發展的進程中,數學的作用日見凸現。一方面,高新技術的基礎是應用科學,而應用科學的基礎是數學;另一方面,隨著計算機科學的迅速發展,數學兼有了科學與技術的雙重身份,現代科學技術越來越表現為一種數學技術。當代科學技術的突出特點是定量化,而定量化的標志就是運用數學思想和方法。精確定量思維是對當代科技人員的共同要求,所謂定量思維指人們從實際中提煉數學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用數學計算求出此模型的解或近似解,然后回到現實中進行檢驗,必要時修改模型使之更切合實際,最后編制解題的計算軟件,以便得到更廣泛和更方便的應用。高技術的高精度、高速度、高自動、高質量、高效率等特點,無一不是通過數學模型和數學方法并借助計算機的控制來實現的。電子計算機是數學與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而在其發展的每個歷史關頭,數學都起了關鍵的作用。
數學在經濟、財政和金融等社會活動中有重要意義。用數學模型研究宏觀經濟與微觀經濟,用數學手段進行市場調查與預測、進行風險分析、指導金融投資,這在世界各國已被廣泛采用。經濟與金融的理論研究上,數學的地位也更加特殊。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中大部分是數學家,或有過研究數學的經歷。
數學在社會生產實踐中應用的具體事例很多。海王星的發現、技術的應用、密碼學的產生、量子力學的發展等,數學在其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國研制原子彈,試驗次數僅為西方國家的十分之一,從原子彈爆炸到氫彈研制成功,只花了2年零3個月,大大低于美國所花的時間,其原因之一是選派了許多優秀數學家參加了研制工作。
2.數學是描述科學理論的合適語言
在數學史上,有兩個最重要的方法極大擴展了“數值計算”的語義表現力:一個是我們熟悉的笛卡爾坐標,它能夠把所有的幾何證明問題轉換為代數計算問題; 另一個是天才的哥德爾編碼,它能將所有形式語言系統的符號變換(當然也包括了所有的推理證明),都變換為自然數論中的計算問題,從此“可計算”這一概念就包含了所有的推理證明。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計算”并不只是對某個實際問題求解的“術”,它是數學語言獨特的表達形式,即將日常謂詞用算術謂詞的形式表達出來,變成一個數值計算問題。比如決策問題對應一個極值求解,相關判斷對應于內積運算等等。另外,與自然語言和邏輯語言相比,數學語言能更細膩,更方便地表達差別。
二、 數學的理性價值
1.數學方法是一種科學的認識方法
數學追求一種完全確定、完全可靠的知識,數學的對象必須是明確無誤的概念,作為推理出發點的命題必須明確清晰,推理過程的每一步驟都必須明確可靠,整個認識過程必須前后一貫而不容許自相矛盾。正因為如此,數學方法成為一種典型的認識方法,幫助人們正確地、客觀地認識宇宙和人類自己。因此,M.克萊因說:在最廣泛的意義上來說,數學是一種精神,一種理性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得人類的思維得以運用到最完美的程度,也正是這種精神,試圖決定性地影響人的物質、道德和社會生活,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的問題,努力去探求和確立已經獲得的知識的最深刻、最完美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