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2 11:32:35
序論:在您撰寫鼓勵式教育的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幼兒教育;賞識教育法;應用方法
幼兒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階段,同時是其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階段。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教育,做好幼兒教育工作是每個幼兒教師的責任。幼兒學習的興趣永遠在于教師發自內心的鼓勵,教師對幼兒充滿藝術性的表揚將是幼兒學習的巨大動力。
一、鼓勵教育能夠激發幼兒的自信心,幫助其克服自卑、怯懦。
3~6歲的幼兒期,是培養個人成就感和自信心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對幼兒進行鼓勵教育尤為重要,也對幼兒今后的人生有重要影響。許多幼兒因為在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不夠好,常常遭到教師的批評、諷刺,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留有陰影,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由此導致沒有自信,逆反情緒嚴重,這些都嚴重損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影響了其身心發展。因此,在今天這個處處講求以人為本的時代,鼓勵教育對于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具有更深刻的意義。
二、鼓勵教育能夠讓幼兒懂得鼓勵和尊重他人。
每個幼兒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父母和教師作為幼兒引導者,要用鼓勵的態度對待幼兒,在保證不傷害幼兒自尊心的基礎上指出他們的不足,讓幼兒感受到來自教師和父母的關愛和尊重,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問題。同時,教師要教會幼兒怎樣鼓勵和尊重他人,讓幼兒認識到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有助于幼兒在與同學的交往中,真誠地對待和關心同學、團結友愛、互相學習,對消除幼兒之間的嫉妒、敵對、沖動等不良心理情緒有重要作用。
三、鼓勵教育能夠培養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
鼓勵教育是在尊重幼兒個性差異基礎上的教育模式,家長和教師要敢于放手,讓幼兒在生活中得到磨礪。家長和教師要在失敗中鼓勵幼兒,對幼兒的頑強、努力等積極向上的行為給予肯定和表揚,無形中就發展了幼兒的獨立自主能力和遇事應變能力。這就像教幼兒學說話走路一樣,即使說錯了、摔倒了,也要鼓勵他繼續下去,絕不能認為幼兒不行或太笨,一定要積極地鼓勵他從失敗中站起來,獨立地完成每一件事。
四、積極評價,增強自信。
在整個賞識教育在幼兒教育的實施過程當中,筆者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評價階段。處在幼兒學習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智不成熟,認知能力弱,所以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往往來自于教師或家長的評價。教師贊揚他,他就知道這件事做得對;教師批評他,他就知道這件事做得不對。所以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必須給予他們積極的評價,鼓勵他們、認可他們,讓他們在鼓勵和認可當中學會成長。說到底,對幼兒進行評價是一個非常具有難度的工作,也可以稱之為一項需要具有一定語言水平的工作。恰當的評價能夠給予學生鼓勵,在他們心中樹立起自信心,進而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
五、鼓勵教育與挫折教育相結合策略。
對幼兒的鼓勵教育與挫折教育可以結合在一起進行,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對幼兒進行鼓勵教育,有利于幼兒增強其自信心,激發其主動戰勝困難、克服挫折的勇氣和力量,從而提高其抗挫折能力與水平。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則可以提高其心理素質水平,特別是當幼兒在其心理的可承受范圍之內,成功提高了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之后,其自我認同、自我鼓勵、自我納悅的心理層次也會隨之提高。因此,在具體的教育措施中,教師要力爭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例如:老師在布置活動作業時,其難度水平要有一定的梯度性,幼兒不能立刻完成活動任務,使其產生一定的挫折感,然后老師可以引導幼兒重新思考練習,重構自己的認知策略。當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反復練習,最終成功完成了活動任務后,幼兒的抗挫折能力實際上就得到了一次鍛煉。在此基礎上,老師對幼兒經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務這件事進行贊揚和鼓勵,進行鼓勵教育,反過來又會進一步提高其信心,進一步增強其抵抗更高一級的挫折的能力。
六、大膽嘗試,鼓勵探索。
對事情充滿好奇卻又有些恐懼,是幼兒所共有的特點。在他們的世界當中,任何事情都是充滿神秘色彩的,他們在對未知事物充滿向往的同時夾雜恐懼,這是幼兒成長的必經階段。幼兒教育工作就是要將他們對事物的好奇心激發出來,鼓勵他們對未知事物進行探索,將他們心中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感消除,鼓勵他們進行嘗試,建立起他們的自信心。
1 學校事故的內涵
所謂學校事故,是指學生在校期間和集體活動處于學校管理范圍內,所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學校事故發生的范圍、種類是極其復雜的,有的與學校設備、設施有關,有的與教職工的管理教育工作有關。由于本文主要從教育法學的角度進行對學校事故的預防及處理問題的探討,因此不過多的對學校事故的責任類型及其擔責主體進行論述。
2 學校事故的預防與處理現狀
近年來,學校事故頻頻發生,意外傷害己成為影響學生成長的第一殺手,這不能不引起社會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焦慮和關注。雖然該事件都發生在校外,但是校方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國家在宏觀上對國家與學校的法律關系把握上比較明確,但是對于微觀層面上的學校與學生法律關系的定為比較模糊,再加上事故發生后,相關個人及單位對責任的互相推諉,使得學校對事故預防及處理情況并不樂觀。
由于學校事故具有多種誘發原因,發生頻率的較高,這幾年發生的數量也日漸增多,所帶來的后果也日益嚴重,再加上事故的防范意識和處理能力偏低,尤其是教育立法的滯后性,教育執法機關面對學生傷害事故,在責任認定、賠償途徑等問題上,也常常顯得茫然和消極。
為此,在事故發生前,應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做好學校事故的預防工作,事故發生后,也應當及時合理的處理,讓學校事故的預防與處理走出當前的困境。
3 學校事故的預防
3.1 增加投入,切實改善學校設施、設備和條件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四條規定“學校舉辦者應當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校舍、場地及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读x務教育法》第十六條也指出:“學校建設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辦學標準,適應教育教學的需要;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選址要求和建設標準,確保學生和教職工的安全?!?/p>
3.2 提高防范意識,加強防范措施,做好預警工作
3.2.1 學校應設立專門宣傳窗、展覽等形式向全校師生進行全方位立體宣傳,對學生進行自我防范教育,使每一位學生確立明確的安全意識,掌握安全知識,提高自我預防和保護能力。也要從全社會入手,把學生的安全工作當作一個大的系統工程來抓,需要得到全社會的通力合作,使全民高度重視學生的安全問題,提高校園安全防范意識,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
3.2.2 學校成立“預警指揮中心”。按照“全員預警責任教育”的要求,如果發現有學生任何諸如打架、鬧事等非正?,F象,班干部必須在第一時間向老師報告,老師應立即展開調查,摸清事情的起因其過程。對于校園內發生學生不良事件,發生之前和發生之中,知情者、目擊者有責任馬上報告職能部門;校外發生學生不良事件,發生之前和發生之中,校外預警監測點的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家長、師生中的知情者和目擊者,都負有預警責任,一旦知悉可能發生不良事件,應立即在第一時間報告。學?!邦A警應急援助指揮中心”接報以后,即對學生的不良行為軌跡和惡變可能性進行評估,分析其發生的背景和各種原因,及時與監護人聯系,并做好記錄及時跟進。
3.3 加快校園安全立法,建立安全責任制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
3.3.1目前由于我國還沒有專門的校園安全法,學校事故的處理大多依據《民法通則》。這雖然給執法者很大的靈活性,但同時也有其弊端,如果有專門的法律法規可作依據,就能夠真正有法可依,從而明確學校教職工的職責,做好學校的各項工作,將學校事故的發生降至最低。
《校園安全法》應明確學校的責任范圍,歸類原則,處理途徑,適用范圍,傷害賠償的范圍、項目、標準以及資金來源,還應對學校的傷害事故預防作詳細規定。從而保護好每個學生在學校內的安全健康成長。
3.3.2 建立安全責任制度
在學校管理中,實行責任到人的制度,學校要做到學生的活動地點和活動事項有人負責,避免出現事故無人負責的現象并對責任人實行賞罰分明。
3.3.3 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制
目前,一些學校為學生投保的保險險種賠付金額有限,又有諸多條件限制,難以滿足學校事故的賠償要求。因此,我們可借鑒國外防范校園傷害事故處理經驗,將保險業引入校園傷害案件賠償,建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未成年學生安全保障體制也十分必要。
3.4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學生健康檔案
青少年正是處于心理上的變革期,心理狀態比較敏感;校方要結合實際情況開展集體活動,對正面的積極的事件進行宣傳,從側面引導學生的心理朝著健康方向發展,預防青少年由于自身心理原因造成的學校事故。
在建立健康檔案的過程中,除學生的個人生理健康基本情況外,也應包括心理健康方面。健康檔案是校方掌握學生基本身心狀況的依據,避免日后學生因為個人身體素質原因導致的事故發生。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檔案必須專人保管,嚴格保密,保障學生隱私,這是每個教育者的職業道德。
4 學校事故的處理
4.1 根據預警機制進行事發救助
在發生事故的信息得到確認時,學校的“預警應急援助指揮中心”應立即依照事前制定的突發狀況應對機制并根據事件的不良程度與緊急程度下達指令,實施相應級別的預警應急援助方案。應急環節的主要任務是“事前介入、事發救助”。所謂“事前介入”,是指盡早介入不良事件的發生過程,爭取在未釀成嚴重后果時阻斷該行為。所謂“事發救助”,是指當事件發生時,要緊急實施現場救助方案,以降事故發生時的傷亡程度。
[1]對于嚴重危險行為的發生,學校要在第一時間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教育局將根據需要通報相關部門,并在一定情況下請求公安、政法、街道(或鄉鎮)協同應急,為學校事故的處理提供最公正的司法援助手段和保障。
《學生傷害事故辦法》第15條“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并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有條件的,應當采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所以,當事故發生后,無論學校有無過錯,校方都應采取及時有效的救助措施。
4.2 及時理賠及善后工作
目前,學生出事故后,學校成為處理傷害事故的主體之一,一旦家長與校方協議,教育行政部門調整無法的情況下,學校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但是,中國目前未設立專門針對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的理賠機構,我們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相關非營利性質組織,設立理賠機構,提高賠償的效率,保障教學管理工作正常有序的進行。
4.3 心理救助
要不斷加強對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做好戰勝迎接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在事故發生后,要有專員實行心理援助,幫助其走出困境。
關鍵詞: 體育教學 學生傷害事故 預防工作 處理方法
學校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習慣和能力,為中華名族的強盛、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學校體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大事,也是體育工作的大事。從事教育工作,必須重視體育;從事體育工作,必須重視學校體育。但是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學生因參加愛學校體育活動而發生意外傷害事故的現象屢見不鮮,不僅使學生的身心受到極大的傷害,而且帶來了一系列法律糾紛等問題,給學校體育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因此,素質教育的全面推廣實施對學校體育活動多樣化的要求和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影響學校體育深入發展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究其本質不難發現,學校體育運動風險與傷害事故的客觀存在是其癥結所在,因此,如何防止和控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的發生并降低體育傷害風險事故所造成的相關損失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也成為制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因素。要解決這一頑癥必須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一、預防為主
要做好預防為主的工作首先要了解產生事故的原因,從源頭遏制此類事件的發生。
(一)體育教學中學生傷害事故的誘因
1.教師自身的因素
自身缺乏安全意識,同時也缺乏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不熟悉授課教材,課堂教學時教材的選擇與搭配不合理;對所任課班級學生身體素質和個別學生身體狀況不了解;教學方法采用不當或示范動作不規范;教學中安排學生的運動負荷不合理;課堂教學組織不合理,學生做練習時,教師的保護方法和采取的措施不得力。
2.學生自身的原因
學生對傷害事故嚴重性認識不足,自我保護意識淡?。簧险n時穿皮鞋、涼鞋,以及佩戴胸針、小刀之類的危險品;課堂練習前不認真做準備活動;課堂練習時不聽從教師的指揮,相互打鬧;做練習時自我保護能力差;自身存在某種不適于體育鍛煉的疾病,而不告訴體育老師,隱瞞疾病。
3.場地設施、器材方面的因素
學校的體育運動設施與器材是影響體育活動安全的重要因素。比如:電器設施的安全性不足;缺乏安全的出入通道;體育建筑設施未能依據體育活動的專業需要而規劃設置;運動設施、器材管理不當、維護缺失,等等。
(二)體育教學中學生傷害事故的預防
為保證學生的安全,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注意防止事故發生,在管理和組織上遵守以下“七要”。
1.健康狀況要了解
有的家長往往由于某種原因,隱瞞了孩子的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導致學生不知道,教師不知情。為了消除特定疾病的安全隱患,每學期初教師都要通過各種渠道與家長溝通,了解每位學生的健康狀況、身體素質,針對個別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的學生的特殊情況,給予適當照顧,并切合實際和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和運動量等,并定期進行醫務檢查以及時掌握情況。上課時如發現學生存在不適于劇烈運動的特異體質,應當及時向學校、家長反映,以防止傷害事故的發生。
2.場地設施要安全
因設施出現的傷害事故,在體育課中的傷害事故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體育教師應定期檢查校內所有的器材和設施,注意體育設施是否完善,場地、設施、器械是否符合國家或有關部門報告,以求及時改善。在上課前教師應提前到達教學場地,檢查場地是否平整、器材是否牢固,以及場地選擇、器材布置是否合理,發現隱患及時排除。
3.上課著裝要嚴檢
體育課大多是全身性活動,運動量大,還要運用很多體育器械,如跳箱、單雙杠、鉛球等。所以,要求學生課前穿戴一定要自行檢查。如:衣服上不要別胸針、校章、證章等;頭上不要戴各種發卡;手腕、手指、耳垂、腳腕上不要戴各種金屬或玻璃、塑料的裝飾物;衣、褲的兜內不要裝小刀、胸針等鋒利的物品;必須穿運動鞋,等等。體育課前,教師還應對學生上課的裝束、攜帶物品等做必要的要求和提醒。如發現攜帶禁止的物品,要暫時收繳,并及時交給有關部門或學生家長。
4.準備活動要充分
教育教師在每次備課中要認真設計適合課堂教學內容的準備活動,以減低運動傷害發生的機會,并且在準備活動中隨時集中學生參加練習的注意力,嚴格要求學生按照教師的規定和要求進行練習。
5.教學常規要重視
體育教學常規是我國基礎教育幾十年來的寶貴財富,是經過長期教學實踐驗證的,是體育課堂教學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的教學要求。如果淡化體育課的教學常規,忽視常規要求,往往導致學生自由散漫,無組織無紀律,甚至場面失控。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有相當一部分是課堂組織松散,學生之間相互開玩笑或不按要求練習造成的。體育教師必須針對體育教師的特點和需要,規范和控制教學行為,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強化學生的課堂組織紀律性,以保證教學順利進行。
6.組織練習要合理
為杜絕傷害事故的發生,教師要根據運動場地的大小合理安排活動的人數。要遵循各項運動練習的安全常規合理安排運動項目。同時要根據各項運動的不同特點,向學生交代清楚各項目練習時的要求或規則:如進行跑的練習,要向學生講清跑的路線;進行跳高、跳遠的練習,向學生講清第一人離開沙坑后第二人才開始助跑;進行投擲練習,一般情況不要相對投擲或對著陽光,要明確器械擲出后,取回器材的方法,不許在投擲場地穿行等;進行游戲練習時分組要合理,方法和規則一定要講清楚;進行練習、比賽或課堂活動時,要照顧到那些已很疲勞的學生,讓他們休息。
7.課堂動態要關注
體育課上課模式每位教師皆不相同,但教師對整個課堂的掌控應是相同的,每位學生上課時的動作行為均有可能發生傷害事故,除了活動前的講解、教育外,在活動中教師對整堂課情況的掌控更重要。有研究表明,離開了教師的監管,學生最容易發生一些意外事故,因為教師能夠起到維護秩序、消除危險、正確處理緊急問題的作用。因此,在上課過程中,尤其是在分組訓練是,教師不宜給自己未親自輔導的小組安排一些具有危險性的活動,如投擲鉛球等。同時教師在輔導某一小組的同時,應留心其他小組的情況,發現學生有危險舉動時,應及時制止。教師更不應脫崗,不應讓學生在失去教師監管的情況下運動。
二、妥善處理
(一)進行適當的急救和處理
運動傷害發生的種類大多為挫傷、拉傷、扭傷、脫位、骨折及身體不適所產生的休克、暈倒、中暑、熱衰竭、腹痛等,在學生發生傷害時,體育教師應先觀察、了解學生受傷情況,若其意識清楚,則可以通過詢問方式了解其傷害情形并作適當的處理,根據不同的傷害施與不同的急救。教師要根據學生受傷的輕重來判斷是否可直接處理或需送至學校醫務室處理,甚至送醫院急救。
(二)責任認定
1.場地器材的原因
場地器材的不平整或安放不當是造成傷害事故的最多的原因。造成場地不平整、器材安放不當有以下幾個原因:(1)學校體育設施陳舊,平時不注意保養;(2)場地器材管理員工作不負責任,沒有預先發現事故隱患;(3)體育教師課前沒有認真檢查場地器材情況;(4)學生隨意改變器材的放置位置和形式。
2.教師的原因
體育教師是體育課的主導者,有責任引導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身體練習,由于體育教師引發的傷害事故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1)工作不敬業,;(2)沒有按照科學要求組織教學,在體育課的內容、教法上脫離科學;(3)體罰、變相體罰或侮辱學生。
3.學生的原因
體育課究其特殊性而言,是要求學生在一定的技術技能的基礎上進行反復身體練習,而在練習過程中,每個同學的熟練程度、興趣愛好、紀律性及安全感有所不同,可能會造成傷害事故的發生。如:(1)練習者不按老師要求,模仿高難度動作;(2)非練習者故意擾亂練習者或不遵守紀律、打鬧而發生傷害事故。
綜上所述,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引入現代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來探討學校體育活動中傷害事故的風險問題,初步構建起一套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的管理體系,能夠為學校體育工作帶來積極的意義,同時對于保證各類學習體育的學生享受和諧社會帶來的溫暖有著重要的意義,并可以為各級主管部門的決策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陳至立.在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大力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青少年健康素質.中國教育報,2006-12-25,第1版.
均低于對照組(P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1.106
孤獨性障礙簡稱為孤獨癥, 多發于兒童期, 是一種精神神經發育障礙病, 患兒的臨床特征主要有語言交談及人際交往的障礙、興趣單一或重復性活動等;大多數患兒存在無法生活自理、社交能力障礙等不良現象[1]。本文旨在分析孤獨癥患兒采用引導式教育聯合融合教育的護理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本院醫治的124例孤獨癥患兒為研究對象, 納入者均與美國第5版制定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2]中孤獨癥診斷標準相符;排除精神發育遲滯、嬰兒癡呆等。按護理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2例。觀察組男女比例32∶30, 年齡2~6歲,
平均年齡(3.14±1.24)歲, 病程5個月~2年, 平均病程(1.06±
0.45)年;對照組男女比例33∶29, 年齡2~7歲, 平均年齡(3.25±1.26)歲, 病程6個月~2年, 平均病程(1.14±0.75)年。?勺榛級?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結構化教育護理, 評估其個體障礙程度, 制定護理干預方案, 由專業醫護人員執行。訓練患兒辨別游戲區、學習區、物品放置區;訓練利用物體的顏色、形狀等或圖片、文字、身體姿勢等方法幫助患兒理解內容;幫助患兒建立有秩序的行為習慣;訓練語言、社交、模仿及生活自能等能力。
觀察組行引導式聯合融合式教育護理:①院內護理:引導教育機構環境模仿幼兒園改造, 由3名護士組成引導教育組, 須穿戴教師服裝, 引導教育1次/d, 40 min/次, 連續教育3周。護士多與患兒正常交流, 克服交流困難, 引導患兒建立正常社交模式;開展社交專題課, 護士角色扮演, 訓練患兒社交能力。家長邀請比其大3歲左右的健康兒童到患兒家中活動, 1 h/d, 帶領患兒玩耍、學習, 建立家長微信群, 分享交流。定期組織志愿者為患兒播放故事影片或動畫, 組織其他科室患兒一起觀看, 鼓勵表達自我情況, 帶動自由表達, 集體活動開展3周。②社會護理:社會培訓中心定期組織護士行健康宣教, 監督環境設施改造, 引導與健康兒童建立友誼, 定期組織互動交流, 鼓勵家長定期加入親子課堂, 引導患兒融合社會。③家庭護理:護士建立微信群、電話或家庭等隨訪模式, 囑家長多帶患兒參加社區、戶外活動以融合社會, 引導患兒積極參加活動;制定出院計劃, 監督家長完成融合任務, 帶患兒進行1 h/d的戶外活動, 完成購買食物、去銀行、照顧小動物、裝扮游戲、洗衣服等融合護理主題任務, 每周1個主題。
1. 3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3, 4] 參照孤獨癥治療評定量表(ATEC)評估兩組社交能力, 從語言、社交、感知覺、健康行為4個方面評價, 分值0~179分, 分數越高, 則社交能力障礙嚴重。比較兩組生活質量, 按簡易生活質量量表(SF-36)評定, 從軀體功能、情感職能、精神狀態、總體健康評價, 0~100分, 分數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社交能力比較 觀察組各項社交能力指標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2. 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關鍵詞:新課標;分層次教學與評估;心理輔導
分層教學和評估的教育模式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英語學習環境中得到最好的發展,然而對于該教學模式下的主體——學生來說,心理上對該模式的承受力和認知力如何直接影響到該模式的成敗,因為只有當學生真正從心理上認可這種教學模式并積極參與其中時,分層教學和評估模式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其受益者。因而我認為在該模式實施的過程中離不開教師對學生心理變化的分析與研究以及教師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本人將從以下幾方面對其進行闡術。
一、心理輔導在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實施準備階段的作用
1.心理輔導先行,讓學生對該教學模式有個正確理解,為科學合理的進行教學和評估分層奠定基礎
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以往整齊劃一的教學模式相比,更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以學生為主體,它的有效實施能讓每位學生從中受益。所以,要在新課標下的英語教學實踐中順利實施該教學模式的前提就是讓我們的學生了解它,接受它。要讓學生明白分層教學和評估模式不是去人為地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更不是對差生的輕蔑和歧視。分層不是目的,它是學生在各自的“最近發展區間”獲得最大成功的最佳途徑和手段,它的順利實施必將讓全體學生受益。因而在該模式實施準備階段,我們教師做了大量的前期宣傳工作,以大量有說服力的理論和事例對該模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進行了論證和宣傳,并根據問卷調查中學生所反映的顧慮進行了細致的解答,讓學生和家長明白我們這樣做的目的,贏得他們對我們的支持和信任,為接下來的工作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的心理,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
要想順利實施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科學合理的分層是關鍵,學生能否配合分層取決于最終的分層結果是否客觀,整個分層過程是否公正、合理、透明。要科學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首先應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全面細致了解,我們的做法是先在全班做個摸底考試,在做完摸底考試后我們會粗略地根據學生的成績大致對學生進行分層;然后我們會再拿出兩個星期的時間在平時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觀察,包括對其聽課、回答問題、作業以及接受能力、學習主動性等各個層面進行細致研究,調整分層結果;最后我們會讓學生自己填一份意向表表明自己的分層意愿,然后綜合考慮以上主觀和客觀因素,最終確定分層結果并把結果向學生公示。這樣的分層結果應該是比較客觀、準確的,學生也不會有什么情緒,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
二、心理輔導在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實施過程階段的作用
1.關注各層次學生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及時對其進行心理輔導,調整其心理狀態
在科學合理地對學生分層后,教師在該模式實施過程應注意對學生的正確評價和進行恰當的心理輔導,即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A層學生的心理壓力,B層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滿足狀態和C層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厭學情緒。對A層學生的高負荷的壓力和承受力,教師應正確引導,緩解其壓力,讓其“良性”競爭。從知識、能力的掌握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加大重視力度,讓其在“減壓”的同時在英語學習方面的潛力得到最大發揮。B層學生由于處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特殊地位,教師的不停鼓勵和加壓是其前進的最好動力。既要讓其客觀認識到和A層學生的差距,也要讓其明白這個“距離”不是無法跨越的,只要其調整好狀態,付出多一些的努力是完全可以“晉級”的,同時也要讓他們清醒地意識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讓他們繼續努力,不敢懈怠。C層學生往往會由于自己在英語方面能力的欠缺而感到自卑絕望甚至更加厭學,因此他們更需要教師的關注、鼓勵、幫助和支持。面對這些學生教師應適時的對這些學生的長處和優點加以贊美,讓其重拾自信,他們重拾自信的那天便是他們蛻變的開始,因為有自信的人才能創造奇跡??傊傲⒆阒虚g、抓住兩頭”,既注重全體“面”的共同發展與提高,又注意個體“點”的突破與挖掘的心理輔導是分層次教學和評估順利實施的必備法寶。
2.教師應適時對出現層次變化的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和幫助
等級制的分組應是流動的,進步明顯者應調至上一個等級,成績明顯下降者應調入下一等級,以便教學具有針對性,也使學生有壓力感。這種評價方式及成績評定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加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成績??蓪哟巫兓袝r也會讓一些學生產生思想波動,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做個有心人,時時處處關注自己的學生,給他們提供心理輔導和幫助,讓他們“勝不驕,敗不餒”,永遠保持一種健康的心態去迎接自己人生中的每次挑戰。
三、心理輔導在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成果階段的作用
分層教學與評估教學模式是否有效要用實驗結果來檢驗,而實驗結果應既包括學生的考試成績。也包括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等非智力因素的變化數據。而在目前的教學體制下,學生主要會以成績論成敗,倘若其考試成績雖然比以前有較大提高但要在高考中勝出還是成績差距較大時,他們往往又會失去前進的動力,認為這種教學模式對其只是個欺騙,他們的所謂發展并不能改變什么,甚至部分家長和學生還會對我們的分層評估模式產生抵觸情緒,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積極對這部分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告訴學生他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所發展的自主學習的終身學習能力和其對于目標的不懈追求的源動力必然會讓其終身收益,是他一生的寶貴財富。
總之,教師對學生適時的進行心理輔導,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是分層次教學和評估教學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也是分層次教學和評估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態度決定一切,相信學生,給學生一片空間,使其身心和能力都得到健康發展,他們必將創造出自己的一片輝煌。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關于實施分層教學的探索》.山東教育,2006.
3.《心理因素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中學教學與研究,2007.
關鍵詞:學生主體;現代化教學;考評制度;創新意識;教師素質
為了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10―2020年)”,需要對工程類課程的體系進行改革,以滿足對卓越工程師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要求。“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為高等院校本科環境工程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我國在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和管理工程方面的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不小差距,但近年來,在無數科研和工程管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和管理工程已取得不少進展。同時隨著社會文明和工農業的不斷發展,對固體廢物進行妥善處理處置以減少環境危害、回收有用資源的社會需求也日益增加,因此“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作為環境工程類專業的工藝技術主干課程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
一、課程教學現狀及問題
1.課程安排不盡合理
由于固體廢物本身種類多、性質成分復雜,包含城市垃圾、工業固體廢物、農業固體廢物、能源廢物以及危險廢物等,針對不同性質的固體廢物又有相對應的處理技術和工藝,因此“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這門課程涵蓋的內容多且復雜。近年來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的相關理論和技術發展較快,原有教材的內容老化,雖然近年來有多位資深學者對教材進行了改編和修訂,但仍然難以將新技術、新工藝概全。為了讓學生及時了解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的先進技術和最新成果,需要對現有教材進行適當補充和更新;與此同時還應選取實際案例分析,為了讓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能更貼近實踐。
由于專業設置和學科特色的歷史原因,在很多院校,“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這門課程都設置為短學時課程(約32學時)。在這樣的短時間教學中,難以將全部內容講授完畢,更別提有充足的時間來補充行業的最新進展,難以達到系統、全面掌握知識的目的。因此,如何在短學時理論教學中讓學生盡可能地掌握重點知識,實現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是對授課老師的一個嚴峻挑戰。
2.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
現在的課堂教學普遍存在“滿堂灌”的問題,教師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單向輸出,而沒有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被動地聽課、學習興趣差,課堂里毫無生機。雖然大多課堂已經實現了多媒體現代化教學,但一些教師在電子課件中呈現的內容還是以文字為主,圖形不夠豐富,而且以片面的、靜態圖形為主,不利于學生利用形象思維來理解固體廢物處理過程的動態工藝過程和運行狀況,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3.忽視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目前大多數企事業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所學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都有要求,還希望學生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不僅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求學生能夠接觸足夠多的實例,最好能有親自動手的實際操作經驗。但短學時的教學安排,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實驗課都是先由指導教師介紹實驗流程,學生按部就班地測定幾組數據,很少主動去思考實驗的內部規律,以至于在完成實驗之后印象淡薄,對實驗原理以及所用儀器都是一知半解,因而收效不大。而我院的實驗硬件建設不足,目前沒有開設與“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理論課程對應的實驗課,學生更是缺乏動手機會。
二、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和思考
為了培養學生具備處理固體廢物的基本知識與創新能力,能適應社會對固體廢物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的知識需求,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我進行了以下教學方法的探索。
1.改革教學內容
隨著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藝的發展,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的教學內容面臨著改革,其目標應是成為一門綜合性的、能教會學生利用基礎知識解決環境工程中實際工程問題的技術基礎課。
(1)首先應明確課程體系,使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的學習脈絡
該課程內容由三大核心部分組成:固體廢物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則和固體廢物性質等概述內容,固體廢物的處理處置方法,固體廢物的資源化利用技術。授課時應對學生強調固體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三化”指導思想,要按照固體廢物的全過程管理原則“產生―收集―運輸―處理―處置”來理解和學習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的相關知識,以便形成清晰的學習脈絡。以“三化”為主線,從處理設備等方面來全面系統地講解每一類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技術。
(2)在短學時教學中,授課老師可以根據要求對所選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精簡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中的焚燒煙氣處理、填埋垃圾滲濾液處理等內容,實質上也是大氣污染控制技術、水污染控制技術等課程的核心內容,如果學生在其他課程中已經學習過,則應適當精簡。同時也應適當拓寬課程內容,補充介紹先進技術成果,如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等。高校畢業生即將走上工作崗位,將面臨各種各樣的生產任務和新的技術問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導他們去熟悉和了解新技術的發展,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實踐中發揮主觀能動性來應對和解決新出現的問題。
2.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是為學生提供理論聯系實際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師生間的互動。改變以往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運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法,以一種平等、相互交流的方式來組織課堂教學。教學過程中,針對授課內容和實際應用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自由思考,讓學生在思考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相關的知識點,并將理論與實際問題聯系起來解決問題。如在講授“危險廢物鑒別方法”時,可以先讓學生討論哪些是危險廢物,然后再指出其危險特性,從而歸納出危險廢物的特性鑒別方法。此外還可以采取“師生角色互換”的方式,讓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某一領域,在充分查閱資料的前提下,請學生來講授相應章節的內容,老師和學生也可以針對授課內容提問。這樣可以調動學生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獨立思考能力,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總結歸納能力。
(2)有效利用現代化教學工具
多媒體作為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多媒體具備直觀、方便的優勢,能夠幫助學生利用形象思維來理解工程工藝過程的動態運行,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建設課程網站,學生可以隨時從網上獲取電子課件、案例等信息,也可以在網上提交習題、階段測試,將理論教學、技能訓練、計算機應用融合起來。電子課件的有效利用,也需要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結合,以避免單純使用多媒體導致教學速度過快等問題,多管齊下,保證教學效果。
(3)改革考試與考評制度
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除了期末考試外,學生成績的評定還應包括出勤情況、平時作業完成情況、課堂問答表現、階段性測驗等情況。認真批改學生完成的作業,并對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講評,指出應著重注意的學習方面,使要掌握的知識進一步得到鞏固和強化。為了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分階段進行小測驗,主要考查學生對原理、概念等細小知識點的掌握。對于期末考試,應適當增加主觀題所占的比例,為學生發揮創造力留下一定的空間。在傳統的名詞解釋、填空題、選擇題、簡答題和計算題的基礎上,應進一步豐富題型,例如可以增加判斷分析、工藝流程圖繪制并闡述工藝過程等新題型,活躍學生的思維。
(4)科研思路引入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開展實驗教學,能夠鞏固學生掌握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及資源化的相關知識。應重視課程設計,培養學生的工程能力?!肮腆w廢物處理與處置”課程教學中,可以選擇“城市垃圾收集線路設計”“垃圾分選工藝設計”“沼氣池設計”等課題開展課程設計,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和深化所學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
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實驗活動,盡量為他們創造參與科研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制訂科研計劃,開展實驗研究并定期交流與討論、總結,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科研精神,培養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并提高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以及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
3.加強教師自身的工程素質
高等院校的教師盡管都具有碩士或博士文憑,但有很多沒有親身參與過工程設計、工程運營等實踐,對“固體廢物處理與處置”的認識也是局限于書本的理論內容,因此自身的工程概念也不強,在教學中難免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而學生工程素質的培養、工程思想的獲得,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工程素質的高低。因此,應鼓勵專業課教師通過產學研踐習計劃,走入企業和現場,深入工程實際,直接參與解決固廢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把第一手資料帶回課堂,融入教學。同時聯系相關的實習工廠、實習基地,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為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工程素質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1-9.
[2]盛廣宏,郭麗娜,張新喜.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課程的教學改革[J].化工高等教育,2009(6):69-71.
[3]谷晉川,梅自良,江元霞,等.“固體廢物的處理與處置”課程短學時教學體會[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4):37-39.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10―0122―01
在歷史教學中,筆者常常利用小故事來進行教學。故事雖小,但作用不小,恰到好處的應用小故事,不僅會給歷史課平添樂子,而且還能化大道理于小事之中,亦能傳正能量于無意之中。小故事,開啟了歷史教學的大課堂。然而,選擇什么樣的故事,如何選取故事以及怎樣呈現故事才能使歷史課堂效果更好、更精彩呢?
一、運用故事進行歷史教學的作用
1.利于提高歷史教學效果。運用故事教學說理,形象生動,增加了每個學生的參與機會,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在親切、自然、愉快的情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教材內容。
2.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教學中,通過分析故事得到理論,再用理論剖析故事,打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引導學生從全新的角度思考問題。這種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讓學生展開想象,從而培養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創新能力。
3.利于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教學中,講議故事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而且故事中蘊涵的厚重的思想文化、道德觀念、精神力量等,都將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小故事選取的原則
1.目標原則。小故事的選取要圍繞教學目的,緊扣教學重點和難點,直指目標??梢娺x取典型的“小故事”要與歷史教材的內容息息相關,為教學重點服務。如,我在講商鞅變法時選取“立木為信“的故事,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既可以讓學生理解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又可以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真可謂是一箭雙雕。
2.價值觀原則。歷史課有一個更高的使命就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小故事的選擇要能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形成正向思維。如,在講述“戚繼光抗倭”時,插入一段戚繼光親自參戰的動人故事,學生聽了這個“小故事”必然會對民族英雄戚繼光無比敬佩,從而對他的英雄事跡產生興趣,從而使學生達到無意識記的目的。這個小故事的選用不僅達到了教學要求,而且還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簡潔原則。小故事要精心選取,一定要注意簡短、真實而典型,切不可虛假亂造、冗長。否則,會造成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4.趣味性與真實性相結合的原則。故事內容生動有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注重生動有趣的同時還要注意故事的真實性。如,在講“明朝君主專制的強化”時,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明朝洪武年間,有一天,大學士宋濂在家中請客。第二天,明太祖問宋濂:“昨天請了些什么人?吃了些什么菜?喝了些什么酒?”宋濂一一如實回答。明太祖聽后說:“你說得全對,沒有欺騙我?!闭f完,拿出一張圖。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請賓客時的詳細情況,不禁嚇出一身冷汗。這個真實的故事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明朝皇權高度集中的這一史實。
三、運用小故事進行歷史教學的方法
1.講,就是講故事。方法有很多,如教師講,學生講,學生觀看多媒體,師生共同講述等,其實質是運用“生動直觀”的故事創設適當情境,讓學生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感悟出課本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識點。
2.問,指提出問題。要求教師在提問時一定要將故事與歷史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為了讓故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我們可以直接就故事提出設問,如,故事中的人做了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做?結果怎樣?等等,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