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0 15:17:22
序論:在您撰寫對地理課的建議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高中地理教學現狀
傳統的高中地理課,主要以教師的講述為主,講述法是傳統教學模式的重要方法,講述法教學指的是教師通過不斷講解知識,使學生自主學習。但是講述法教學中,教師處在高高在上的支配地位,而學生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對等,有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學習,經常采用高壓政策,讓學生學習地理,因為這樣的原因導致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不高,教師達不到理想的教學目的,根據文科本身具備的特性,教師對地理教學的認識不夠深刻,主要是為學生劃重點,劃知識點,學生學習全靠死記硬背。沒有獨立思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牢固,學習的效率不高。
高中的地理課和其他的文科課程相比,是有些難度的,高中的地理學科相對于其他的文科學科來講,高中的地理學科綜合性比較強,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所以教師應該對高中地理課進行調整,以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每天只是機械的講授課程,遵循課本的原則,根據課本知識,和教育局最新下達的講課目標講課,不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以及地理知識的靈活運用。這就導致學生學的知識太生硬,不會靈活的運用所學的知識。
傳統教學模式是由教師主導課堂,學生缺乏主動性,只把地理學科當成得到高分的工具,以至于對于地理課的興趣缺失。同時,教師主導課堂最大的弊病就是教師的疲憊感較大,同時學生可能還不能完全的理解知識點,這是一個兩敗俱傷的結果。
三、對高中地理課教學的建議
1.增加高中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高中地理課是一門比較枯燥困難的學科,尤其是高中的自然地理,難度極大,學生想要學好自然地理是十分困難的,要想使學生能夠學好自然地理,就要求教師能夠傳授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提高學習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興趣是一個最好的老師,要想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教師就要擺脫傳統地理教學模式的束縛,筆者將從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1)采用討論式教學法。高中時期的學生,正在形成獨立的思想,根據這一時期學生的顯著特點,采用討論式教學法,會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有顯著的提高,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同時,會提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高,能夠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2)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能使兩個人相互理解,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負責教書,學生負責學習,兩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溝通問題,教師一直處在高高在上的地位,而學生處在被支配的地位,兩者之間的階級性,造成二者溝通十分困難,這就使教師之間互相不理解,學生不了解教師授課的辛苦,教師不理解學生學習的辛勞。所以,教師一定要和學生互相交流,使教師和學生相互理解。
(3)提出問題,共同學習。問題是引起學生思考專研的主要途徑,只有問題才能夠讓學生專研,才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進步的過程。
2.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好的環境能使學生的身心愉悅,從而使學習事半功倍,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教師應該采用新型的教學法,從而使學生更加的熱愛學習,不應要求學生對地理教學死記硬背。傳統的地理課堂對學生的要求極為嚴厲,要求學生上課遵守紀律,這就導致了學生上課時太死板,課堂沒有生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創造一個有活力的課堂,從而使教學效率得以提高。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主,不應該處在支配者的地位,應該把課堂交給學生,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調節課堂的時間。眾所周知,高中地理每堂課的時間是45分鐘,但教師要講授的知識比較多,這就造成了一個現象,教師一直在講,學生一直在聽課,做筆記,學生不管對這個知識點懂不懂,都要緊緊的跟著教師的速度,在教學中,經常會碰到一個現象,那就是教師在下課之前提出一個問題,學生還沒有仔細思考呢,教師就匆忙的把答案說給學生。或者是教師提出一個問題留到課下去做,但是,一到下課時間,學生就把問題給忘了,這樣的惡性循環造成的后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要想提高高中地理教學,就要對高中地理課堂的時間進行調整。
4.從教師層面進行調整。教師的教學思想與當代的社會發展不成正比,這是導致高中地理課堂缺乏活力的主要原因,受應試教育的荼毒,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因為教師教學理念的局限性,所以,導致高中地理教學的效率不高,因此,教師應該調整自己的觀念,要能夠跟上那個時代步伐,用新的理念去教導學生。
教師認識不到高中地理的重要性,大多數教師一直把地理當成是副科,所以,教師對地理不夠重視,因此,教師上課缺乏積極性,這是學生學不好地理的一大原因,所以,教師應該調整自己的觀念,重視地理學科。與此同時,一些地方對教師的待遇和強大的工作量比例失調,物價呈上升趨勢,而教師工資相對穩定,這種環境下,教師就會感到疲憊,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所以,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應該對教師的福利待遇進行調整,使教師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業中。
一、更新教學觀念是前提
教學觀念是教學行為的靈魂。教學觀念直接左右著教師的教學行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的啟動與實施,首先必須從更新教學觀念入手。高中地理新課程理念為: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等。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地理教學觀,不再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結論輕過程,重教師的主導作用輕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再造成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能力的培養,忽視個性的發展,阻礙素質的全面提高,不再出現高分低能的狀況。我們要通過學習、實踐、反思、交流等方式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1)全面發展的教學觀。要注重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整合,克服以知識為本的傳統教學觀。以往的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中心,因而備課的重點往往放在知識的獲得與技能的訓練上。在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備課的重點應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教師不僅要考慮課堂上讓學生學什么,怎樣學,而且要考慮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確有什么作用,時時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對教材的處理能否吸引學生學習?問題的設計能否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學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教學過程有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教學的重點要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的能力發展轉變。學生學習,既是學習和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又是升華情感、態度、價值觀,促進身心發展的過程。
(2)師生互動的教學觀。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統一體,在教學中師生交往、交流和互動是高中地理教學必須踐行的理念。
(3)注重過程的教學觀。要讓學生在研究、思考、探究問題和科學實踐中獲得知識。
(4)以人為本的教學觀。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充分體現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特別尊重學生的人格,從學生的發展著眼,真正在備課的每一個環節都想著學生的發展,想著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使課堂教學在真情的涌動中回歸教育的真實,回歸生命發展的自然??傊?,更新教學觀念為新課改的課堂教學創造了前提條件,掃清了思想障礙。
二、改變教學方式是關鍵
教學方式的優劣是課堂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環節,改變教學方式就是要徹底改變“滿堂灌”、“一言堂”的教學方式,教師要努力創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大力實施啟發式和討論式等符合課改精神與要求的教學方式。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面向全體學生,了解和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及其發展的可能性,注重個別指導,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要充分把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方式的設計要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創造良好的條件。近年來,北京市中學地理教研人員和許多中學地理骨干教師,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的基本理論,并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實驗,尤其在中學地理課堂教學中構建了多種以學生為主體,真正有利于學生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如啟發式教學模式:啟發學生感知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景觀等感性知識,理解地理的基本原理和規律等理性知識,跨越時空的限制,將地理知識濃縮在有限的課堂中體驗模式;實踐式教學模式:將地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從實踐中獲得知識,培養技能和能力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并將知識、技能、能力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應用于實踐,通過地理觀察觀測、地理制作、地理調查、地理實驗來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地理年代的久遠及空間的宏大與學生有限的感知是相矛盾的。地理學習僅在課堂內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地理事物的美感及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的關系,進而理解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和觀念,獲得相應的技能和能力,成為具有可持續發展行為的新一代公民,應讓學生走入自然,走入社會,走入自然與社會的情境與場景中去,進行體驗式學習、角色扮演、正反方辯論、當小老師等;問題解決式教學模式:問題解決學習是高層次的探究和研究式的學習,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范例式教學模式:在地理學習中,借助一些可持續發展的典型案例,對其進行剖析和研究,得出地理規律和原理,認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范例研究聯結了:“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辦”,使學生不僅理解地理學的基本事實、基本原理和規律,而且找到應該“怎么辦”的方法和途徑,進而體現地理教學的實用性和教育性。教師要努力創設民主的、平等的教學氛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如果不改變舊的、落后的、低效的教學方式,那么,這種改革就只能成為一句空話。
微課如果沒有微課程的環境,就不能進行高質量的教學,因此,在進行地理微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進行微視頻的開發,從而運用微課資源進行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老師在對微課制作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對微教學的設計,注重對微視頻可見的制作,從而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在這個完整的教學環境中,提高學習效率,老師和學生之間運用微課形成良好的互動。
一、在錄制和編輯微視頻的過程中產生的技術性問題
1.錄制聲音的問題。在錄制視頻的時候,有時候要對麥克風的聲音進行錄制,有時候要對電腦中的聲音進行錄制,因此,要對二者進行轉換,在運用camtasia recorder軟件進行錄制的時候,可以打開recording source 選項,然后能夠對CD音量、麥克風音量、線路音量進行調節,在選擇麥克風音量實現的是對麥克風音量的調節,在選擇線路音量就能夠實現對電腦音量的調節。
2.在錄制微視頻的時候如何消除噪音。當視頻錄制好以后,一般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噪音,這時就要對聲音進行處理,消除噪音,在任務列表中,找出音頻增強的選項,選擇清除噪音,然后噪音就能被清除,當噪音被清除后,紅點就會變成綠點。
在噪音清除完成后,如果指針沒有指向旁白的位置,說明噪音已經被清除,如果指針還是停留在旁白的位置,那么噪音還是不能被完全清除,就需要采用人工清除噪音的方法。在時間軸上選擇一處沒有錄音的地方,然后選擇有噪音但是沒有旁白的區域,然后選擇清除噪音,從而能夠達到更好地清除噪音的效果,而且,在選擇噪音樣本的過程中,在剛開始的時候,要選擇自動化的清除噪音,如果不能達到清除噪音的效果,就可以選用人工清除噪音的方法。
二、錄音過程中相關的建議分析
1.在錄音的過程中,為了能夠確保畫面的清晰,確保錄制的課程具有較高的質量,就需要在錄音之前將干擾排除,在電腦中要將一些在錄音中不使用的軟件關閉,而且要防止廣告和網頁在錄音過程中彈出,然后將手機調成靜音狀態,自動隱藏任務欄。
2.為了能夠使錄制的視頻達到最佳的效果,在錄制視頻之前要對電腦的分辨率進行調節,盡量使電腦的分辨率達到最低,在電腦的屬性項目中調節分辨率,一般來說,分辨率一般使用1280*1024的尺寸,電腦屏幕的顏色也要進行設置,一般設計成16位為最佳。
3.在視頻錄制的過程中,根據視頻的要求,可以對視頻的區域進行選擇,在錄制視頻的過程中要確保錄制的區域是鎖定的狀態,然后設置動態的對話框,在PPT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對頁面進行設置,從而使PPT能夠以最合適的比例展現出來。
4.在錄制視頻的之前,應該先熟悉課程的內容,這樣才能夠在錄制視頻的時候確保視頻的連貫性,也可以在錄制視頻之前先自行排練幾遍,然后再進行正式的錄制,以免在錄制視頻的過程中出現錯誤,還要重新錄制。在錄制課件的時候,如果有錯誤的地方,可以先停頓一會,然后繼續進行下一部分的錄制。
5.要控制好視頻錄制的語速,語速不能過快,要讓學生在看課件的時候能夠跟上節奏,語速也不能過慢,不能在課件中停頓的時間過長,會顯得課件不連貫。
6.在錄制地理微課的時候,要距離話筒在適中的位置,距離話筒太近,容易出現破音的問題,距離話筒太遠,聲音會比較小,因此,老師在錄音的時候,可以先錄制一小段,聽聽效果,然后再對距離話筒的遠近進行調整,從而達到最佳的錄音效果。
7.在地理微視頻錄制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周圍環境的影響,要關緊門窗,避免汽車經過的聲音和他人說話聲音的影響,如果在錄制地理微課的時候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可以先停頓一會,當這些干擾的聲音消失了,再對這些伴有雜音的內容重新錄制,在錄制完成后將那些伴有雜音的錄音運用剪輯的方式清除掉就可以了。
8.在錄制地理微課的時候,一定要對情景進行準確的定位,地理微課要實現的是一對一的教學,因此,在錄制內容的時候,不要出現“你們”“大家”等類似的詞語。
9.在錄制地理微課的時候,要將PPT排列整齊,這樣便于學生查找信息,從而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在對PPT進行排版的時候,要堅持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的原則,而且PPT的顏色要搭配合理,在對圖片進行應用時要設計不同的圖片,而且要保證課程內容的豐富性。
現在,微課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能夠在不同的課程上使用,這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吸引了很多學生,使教學效率提高,因此,在地理教學中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氛圍。因此,老師在制作地理微課的時候,要注意一些問題,要確保微視頻的錄制是清晰的,在錄制微視頻的過程中,要防止一些噪音的干擾,如在錄音的過程中出現了干擾,就需要暫停錄音,然后重新錄制,在后期將那些有干擾的錄音清除掉,從而達到最佳的錄音效果。
參考文獻:
[1]陸光明.高中地理微課制作的基本策略――以氣壓帶和風帶移動對氣候的影響為例[J].教學與管理,2015,01:54-56.
[2]賀丹君,張立平. 基于學生差異的地理微課探究[J]. 江蘇教育研究,2015,02:58-60.
[3]高江海,朱學堯. “微課程”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4,14:62-63+66.
關鍵詞: 莆仙戲 表演藝術 地理課堂教學
莆仙戲是福建省的古老劇種之一,流行于興化方言區,其表演獨具地方特色,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本文從莆仙戲的表演手法與藝術精神兩個方面分別探究其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借鑒意義,以深入學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就是藝術家”這一素質教育理念。
一、莆仙戲的表演手法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借鑒
莆仙戲的表演手法,包括演員的形象包裝、情感表達、動作表演和語言表達及舞臺音樂的表現等,都極富藝術性,對地理課堂教學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1.形象的包裝。莆仙戲的行當角色有生、旦、貼生、貼旦、靚妝(凈)、末、丑、老旦八個,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服飾、化妝風格,讓人領略到中國古代的人文風貌,仿佛時間倒流到過去。為人師表,大方得體的服飾裝扮同樣能為打造一節快樂和諧的課堂增添色彩。因此,地理老師在為學生“唱戲”之前應該好好“梳妝打扮”一番,不求濃妝艷抹,但求自然得體,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美的魅力。這是地理教學所倡導的美化環境的組成部分。
2.情感的表達。莆仙戲演員表達情感時喜用“雀躍步”,怒用“雙搖步”,哀用“雙掩面”,樂用“雙提肩”,形象生動,臺下觀眾深受感染。研究表明:信息的傳遞=7%詞語+38%語音+55%表情??梢姡〉胶锰幍那楦斜磉_對信息傳遞的重要性。因此,地理教師應該以火山噴發般的激情、太陽暖大地般的熱情乃至指點江山般的豪情去感染和關懷學生,從而有效傳遞地理信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動作的表演??雌蜗蓱颍钗^眾眼球的就是演員的動作表演了,手部動作都應“上不超于眉毛,下不低于肚臍”,腿部動作各不相同,生角“蹀步”、凈角“挑步”、丑角“七步溜”等,肢體語言豐富,極富觀賞性。如果上課時教師能像戲曲演員一樣,恰當地運用肢體動作,甚至邀請學生一起參與,就會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發展。以高中地理必修1《常見的天氣系統》為例,在介紹氣旋的氣流運動狀況時,可以請全班同學與老師一起張開雙臂,用雙臂的“低空靠攏—垂直上升—高空分離”分別演示氣流“在近地面輻合—垂直方向上升—高空輻散”,演示反氣旋時方向相反,最后給這組動作命名為“地理功夫”,學生定會好奇并積極參與。
4.語言的表達。莆仙戲的聲腔稱“興化腔”,它融合了莆仙民間歌俚曲、十音八樂、佛曲法曲、唐宋聲詩、詞樂和大曲歌舞而形成,用莆仙方言演唱,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和風味。對于教師而言,語言是課堂教學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否把學科知識與學生喜好兩者結合進行藝術處理,這對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關鍵的。正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效果就可能相差二十倍?!钡乩硎且婚T綜合性很強的學科,生動、形象的語言教學能使抽象的專業術語和原理淺顯化、簡單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以高中地理必修1為例,由于偏理科的教學內容使學生感到枯燥、困難,常規的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如果教師借助一些諺語、詩詞乃至歌詞、口訣等膾炙人口的語言加以詮釋和表達,則學生更容易接受,效果更好。
5.音樂的表現。莆仙戲的后臺伴奏有鑼、鼓、笛及本土民間的“十音”、“八樂”等,使其音樂形式多樣化、抒情化。音樂使人放松,適當地使用音樂能有效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如果在地理教學中能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樂曲,不僅能活躍氣氛,還能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有助于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如高中地理必修2《人口遷移》中關于我國改革開放之前人口遷移原因的解釋可以播放歌曲《小芳》,讓同學們了解發生在“”時期知青上山下鄉中的一些往事,從歷史回顧中去感受那個時期所謂的“國家有計劃、有組織”的人口遷移政策,印象更深刻。
二、莆仙戲的藝術精神對地理課堂教學的借鑒
教育家約翰·洛克說:“教師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地保持學生的注意?!笨梢?,教師對學生注意力保持的重要影響力。而地理教學由于實踐性、綜合性、理解性較強,對學生的順利學習形成一定的障礙。這就要求一線教師要積極地投入到教育教學研究工作中,把教學當做畢生的事業來追求和經營,積極為學生創適愉快、高效的學習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掃除地理學習障礙、提高地理教學效率。莆仙戲的藝術精神強調藝人對藝術的精益求精及奉獻的精神,這對地理教師及地理課堂教學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有“莆仙戲第一旦”之稱的名老藝人王少媛的藝術人生給我們以啟發。王老師13歲就進入仙游鯉聲劇團拜師學藝,由于她勤學苦練、虛心學習、勇于探索的藝術追求,使得她的表演入木三分、惟妙惟肖,達到了爐火純青的藝術境界,被專家譽為“集莆仙戲旦角表演之大成”。如今,王老師年近知天命,但仍活躍在培養后備人才的薪傳事業上。這種對藝術的敬重及精益求精的精神,令無數戲迷為之感動。地理教師不妨學習莆仙戲藝人的藝術精神,努力修煉“孺子牛的品格,園丁般的情懷,乃至春蠶、蠟燭般的奉獻精神”,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精心策劃我們的地理課堂,讓學生感受到地理教師及地理課堂教學的魅力,進而以良好的心態探究地理、學好地理,有效提高地理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鄭尚憲,王評章主編.莆仙戲史論[M].中國戲劇出版社,2011.
一、加強科際聯系的意義
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系統是學校教學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教師、學生、教材等各要素間的相互聯系、 相互促進的教學過程來完成地理教學任務,實現地理教學目的。因此加強高中地理科際聯系,從教師來說,可以開闊教學思路,挖掘教學潛力,提高教學效果;對學生來說,可以形成各學科間融會貫通的知識體系,培養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能力;對教材而言,可以取長補短使教材內容更加豐富多采,更為引人入勝。與此同時,也使教學過程變得生動活潑,可以從多方面提高教學質量發展學生素質。
二、加強科際聯系的理論依據和現實要求
加強高中地理科際聯系,是以系統科學理論中的整體相關性、動態有序性和最優化原則為依據的。從多學科組成的開放性教學系統來看,高中地理與其他學科一道既明確分工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知識傳授 、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等三項職能。因此必須樹立整體觀念,注重相關作用,以保證取得最佳效益。
高中地理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之知識兼容,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并重等明顯特點。在綜合性強、聯系 廣泛的高中地理知識系統的學習過程中,相關學科的知識內容和理論方法可以幫助學生順利理解和掌握地理知 識,同時也為相關學科知識創造了橫向遷移和實踐應用的難得機會。這樣就可形成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在教與 學兩方面都相互溝通、相互促進的正相關效應。
用動態的觀點來看,加強高中地理科際聯系是大勢所趨。它不僅體現當今科學技術進一步分化必然導致進 一步綜合的發展方向,而且也反映了面向未來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必須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改革方向。近年來,非智力因素的開發、課程綜合化的探索和整體 改革的成功經驗確實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就學生而言,他們面對日益開放、紛繁復雜的現實社會,已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疑惑。他們提出的問題往往 超出課本的范圍、學科的范圍,一個知識結構單一對相關學科知識不甚了解的教師是很難作出圓滿的答復的。 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和豐富課程觀念,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加強學科間的聯系。
三、加強科際聯系的原則和方法
加強科際聯系應有利于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完善,有利于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素質的 全面提高,并與學生當前的知識水平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有序實施并確實取得最佳效益。
(一)學科間溝通
為了保證學生能夠通過加強科際聯系獲得正確反映地理環境整體特征的地理知識,形成各學科有機結合的 知識體系和綜合能力。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認真分析本學科的大綱和教材,準確把握學科知識要點和 目標要求。另一方面更要通過有目的有側重地閱讀分析相關學科教材,通過和相關學科教師對相關知識及教法 的探討,來確定本學科與相關學科的相聯系、相重復、相交叉、相銜接之處,來確定各學科間的分工協作。在 此基礎上有的放矢地決定安排具體的教學內容、形式和方法。
(二)課內滲透
在課堂教學中引入相關學科,必須分清主輔關系保持本學科特色,做到適時適量適度。具體從以下各方面 進行有機滲透。
1.通過知識遷移,用相關學科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地理知識,為相關學科知識的應用創造條件。如引入比熱 的概念解釋海陸差異的形成及其對氣候的影響,引入軸對稱的概念形象概括地球上氣壓帶風帶分布規律的同化 遷移;引入詩歌描繪、刻劃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特征規律的異化遷移;引入平面幾何知識分析日照圖中晨昏線 、太陽光線、經緯線間的角度關系,分析太陽高度角和緯度的關系等方面問題的推導式遷移;引入語文課本中 《宇宙中有些什么?》、《火刑》、《哥白尼》、《在烈日和暴雨下》、《看云識天氣》等與課上所學地理知 識密切相關的課文,在課前或課后安排學生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解釋分析,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所學地理知識。
2.通過方法移植,用其他學科的理論方法直觀地表現或分析地理現象和規律。如用平面坐標曲線表示太陽 直射點的周年移動規律;又如將物理電磁學部分常用的左右手定則加以改造,用于演示或判斷以南、北極點為 中心的日照圖中地球自轉方向,用于演示或判斷氣旋、反氣旋圖中氣流水平流動方向與氣流垂直流動方向的關 系特點等。
3.創設問題情境,應用地理知識解決相關學科問題。如在講授地球公轉軌道特點時,利用所學知識解釋語 文課文《兩小兒辨日》中“太陽到底是早晨還是中午離人近?”的問題。這樣,既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和 掌握了地球公轉的有關知識,又激發和促進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課外延伸
問題意識,是指人們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或已獲得實際問題及理論問題,并產生懷疑、困惑、焦慮、探索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驅使個體積極思維、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思維的這種問題性心理品質被稱為問題意識。而新的課程標準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中以技能培養和能力培養為目標,以探究式學習和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形成學生終身學習、探索新知的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品質為最終目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能夠真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勇于創新的能力,不是“授之以魚”而是“授之以漁”?對于課堂教學而言,當務之急就是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中形成創造性的思維品質。
一、創建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學生敢問
1.課前強調,放下提問的包袱。每次接手一個新的班級,無論是新生入學還是中途接班,上課前必須強調的要求就是上課注意聽講,但并不等于只能聽不能講,回答老師的問題要講,有問題更要講出來,這樣學生在意識中就少了很多對提問題的顧忌。
2.課中引導,創設提問的氛圍。上課過程中老師的態度、語氣以至于表情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影響到課堂氣氛的好壞。作為老師,應當以一種平等的身份與學生共同探討、交流,學生回答對了,或微笑點頭示意,或提出表揚鼓勵;答錯了,提醒再想想;甚至對于有些沒有認真聽課的學生也要善意的提示、引導。
3.課下多溝通,相互了解才能相互理解。課堂上只能從表面上了解學生,而學生內心到底有哪些想法,只有通過課下交流才能及時把握,往往課堂上不經意的走神,不應該的錯誤、出乎預料的問題都有一定的原因,及時溝通了解,既能了解學生的問題,并能及時解決,又能使學生對老師課堂上的提醒、批評進一步的理解。這樣建立了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出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就等于為學生提供了“安全”的環境,使學生敢于說、敢于問。
二、激發學生對地理的興趣――學生愿問
1.精心設計引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地理教師發揮學科特點,利用情景教學,巧妙地選擇地理知識的結合點,是學生進入最佳求知欲狀態,主動去發現問題。往往精巧的引言設計、巧妙的新課導入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時事熱點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地理學科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不失時機地將實際熱點與書本知識結合起來,是學生能從切身感受出發,更容易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進而推動他們思考、疑問。通過熱點問題,不但將重點難點知識很快突破,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了探求知識的欲望。與此類似,作為地理課堂切入點的熱點很多,像2008年的雪災與氣象災害,2010年的西南五省干旱與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金融危機與產業的轉移和升級,印巴沖突與中東的歷史文化和宗教等等,都可以成為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提問的主要突破口。
3.恰當引用詩文、諺語,調動學生興趣。中國古典詩詞浩如煙海,其中不乏一些名篇佳句,里面蘊涵著豐富的地理知識,如果能夠把這些故事詞語有關的地理知識緊密結合起來,恰當地運有待地理課堂教學中去,不僅能夠使學生開闊視野,提高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而且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學生會問
1.問題的啟發性。主要體現在所提的問題要難易合適,即教師應對學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確的估計,提出的問題應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高質量的問題應該是既使學生感到有困難的壓力,又使學生感到有解決問題的信心。問題的難易程度正好介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使的每一類學生都能“跳一跳,夠得著”,以能調動全體學生都處于積極思考狀態為宜。
2.問題的關鍵性。真正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就必須提高設問的質量,優選問點。所謂問點,就是指講授教材時提出問題的切入點。一般地說,問點應選在知識的重點和關鍵之處,如新舊知識的銜接處、轉化處,以及容易產生矛盾或疑難之處。這就要求課前教師要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教學目標、重難點,抓住本質,確定關鍵性問題。例如在學習《高中地理》必修Ⅰ季風這一內容時,學生對于海陸不同季節氣壓中心的形成很不理解,于是我就將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作為主要問點,首先結合學生的親身體驗,提出問題一:“夏季,海水和海岸那一個更熱?冬天,海水和海岸那一個更冷?”然后引導學生將剛剛學過的熱力環流原理遷移到這里,提出問題二:“夏季,海陸上空分別形成哪種氣壓中心?冬季呢?”最后水到渠成,提出問題三:“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夏季形成什么方向的風?冬季什么風?”這樣,抓住內容的關鍵之處,由淺入深,環環相扣,層層設疑,步步深入,就能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的。同時,還能使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過程中,學會不斷的深入思考,從而使思維不斷向知識縱深發展。
關鍵詞:醫學檢驗中職生;第二課堂教學;綜合能力
中職醫學檢驗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原則,培養適應我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能熟練掌握檢驗工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畢業后能適應基層醫學檢驗一線工作崗位的需要[1] ;培養的規格是以醫學檢驗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注重實踐能力培養,加強專業技能實訓,融合綜合素質的培養,使學生具備適應醫學檢驗專業及相關領域職業崗位所需的素質和技能[2]。中職學生的綜合能力是反應學校教學質量和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衡量標準,通過開展第二課堂教學來提高中職生的綜合能力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現將本學校開展的第二課堂教學對培養醫學檢驗專業中職生綜合能力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評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新疆伊寧衛生學校醫學檢驗專業2015屆3個檢驗班98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開展3個社團(微生物社團、免疫社團和臨檢社團);進行實驗室開放;各種檢驗技能培訓;參加全疆以及全國檢驗技能比賽等第二課堂教學活動。
1.2方法 對實施效果與2014屆醫學檢驗專業116名學生進行中職生綜合能力對比分析。
2 實施措施
2.1開展社團組織 針對2015屆3個檢驗班學生開展微生物社團、免疫社團和臨檢社團。
2.2實施實驗室開放 規定每周3、周4下午兩節課后進行實驗室開放,由班干部負責整個實驗室的管理工作。
2.3進行技能培訓,然后開展各類競賽,先是校內大賽、然后是全疆大賽,最后參加全國大賽。
2.4進行各課程的理論知識競賽。
3 效果評價指標
3.1學生學習效果往年進行對比。
3.2學生專業操作技能水平并與往年進行對比。
3.3畢業生就業情況與往年進行對比。
4 統計方法
對調查數據進行編號,統一錄入Excel表格,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字2檢驗,非參數資料運用秩和檢驗處理,檢驗水準取a=0.05,以P
5 結果
2014屆學生與2015屆學生進行以下各方面比較。詳見下表。
6 討論
6.1第二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有明顯促進作用 檢驗儀器的迅速發展已經在醫療衛生行業領域中更加引人矚目,生化、臨床檢驗、免疫學和微生物檢驗中的部分項目已實現全自動或半自動化。為此,中等職業教育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以臨床醫學檢驗崗位工作任務為參照點開展第二課堂教學內容,以醫學檢驗工作項目為邏輯主線組織實施社團活動、技能培訓、專業講座等來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
6.2第二課堂教學教學對學生的專業課實驗操作能力有明顯的提升 其中臨床檢驗技能、生物化學檢驗技能、微生物檢驗技能和免疫檢驗技能提升的比較明顯。檢驗操作技能是評價學生專業水平高低的依據,也是臨床崗位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實用型人才的體現。
6.3第二課堂教學在血液標本采集、涂片染色技術、藥敏試驗操作、檢驗儀器使用等的實踐能力2015屆學生明顯強與2014屆學生,第二課堂教學按照臨床崗位和工作任務進行開展各類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社團活動、技能比賽,強化培訓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提高學生團隊意識,而且較全面的掌握專業所需的各種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達到專業的綜合訓練目的,使學生的理論知識更加扎實、操作技能更加嫻熟規范,綜合素質得到全面培養,所以實踐技能訓練是檢驗專業培養的最重要環節,也是實現中職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
6.4第二課堂教學使學生在臨床實踐中的專業技能、理論知識、團結協作、崗位適應、服務態度和實習效果等自我評價滿意度方面很高,適合學生心理特征的社團活動有利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態度端正,對促進學生各方面的都促進作用,能積極對待和勝任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崗位工作,縮短課臨床崗位的適應性。實習醫院對學生的綜合滿意度也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