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0 15:17:22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歷史學科要求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理念 教學策略
1圍繞新課程理念,轉變教育觀念
有一項關于中外青少年的創造能力上的比較調查發現:中國學生的創造力遠遠不如外國學生。為什么?原因是在基礎教育中,西方注重探索,而中國注重知識的記憶。由此可見,傳統的教育教學在觀念、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問題。例如:把教學過程看成了教師的個人行為,學生只需要接受就是了。忽視了教學是一項師生交往、師生互動的雙邊性活動,抹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應有地位。新課程理念下,上課不再是教師單向的教學模式,而是師生互動式的一項活動。在這種教育模式下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為此,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改變原來的教育觀念,才能探索出一條更適合學生需要,又能真正挖掘學生的各種創造潛能的教學模式。
1.1堅持“以人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學生往往成為教師說教的對象,對于教材的知識只要接受就行,所以歷史課堂就顯得特別的瑣屑、沉悶。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得到的只是一些十分死板的歷史知識,但付出的是孩子的生機與靈氣的泯滅,人文關懷和創造精神的缺乏。而這恰恰違背了學史最基本的功能:“學史使人明智”。教育活動是要求師生雙方互相配合,共同進行的活動。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主人”。堅持“以人為本”,即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大動力,只有切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能力的提高。
1.2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是有差異的,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我們所采取的教育辦法,也應有所變化。面對平時學習態度差,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的學生,如果采用懲罰的辦法往往達不到我們追求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應摸清學生學習不好的癥結所在,然后心平氣和地和學生座談,“對癥下藥”,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從而轉為主動學習的源泉;對于學習成績不錯,心理素質不好的學生,教師又要起一個心理咨詢師的作用,加強心理疏導、增強其耐挫能力的訓練,提升學生學習必勝的信心。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收獲豐收。
1.3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具@種新型的教育、教學觀,我們要相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創新的熱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主體地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干,才能建立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展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民主、活潑的課堂環境。針對不同意見的學生我們應以一種尊重、寬容、鼓勵的態度去對待,尤其對那些獨特的新穎的見解和看法,及時給予熱情的鼓勵和贊揚。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笔菇虒W課堂變為實現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的基地。
2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學習興趣,優化教學策略和方法,努力實現新課程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課程改革是一項關系到幾億人、幾代人的生命質量的宏大工程,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我們必須優化教學策略和方法,努力實現新課程理念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微觀應用,解決“如何教,怎么學”的問題,使學生能比較容易的融入教學過程中去,成為教學的“主人”,這對于提高歷史課的教學效果,無疑是重要的。
首先:心理學家們研究發現:興趣越大,學到的東西便越多。運用多媒體教學,可充分利用其聲、色、形、像,創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歷史情景,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秦朝的統一》一節時,首先以影片《英雄》中秦統一歷史必然性和深遠影響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緊接著提出問題:殘劍為什么要無名放棄刺秦呢?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學生們就議論開了,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踴躍發言,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教學;興趣
0.前言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上的一個重大改革,尤其是化學改革目前已作為一個高效的教學方法被各個學校所應用,并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一些問題也暴露了出來,主要包括一些高中老師要求方面的問題。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加大對教師的培訓,讓教師更快的適應新課程,加大實驗資源投入,加大課堂互動,提高學生興趣等針對性解決方案,希望能在以后新課程對化學教師要求的研究中有所幫助。
1.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
1.1高中化學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的不適應
現在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在新課程教學中一些年輕老師適應的比較快,并且能夠運用自如,而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師往往不能及時適應新課程的教學,尤其是對于像化學這種綜合型高的學科,他們的思想一時轉變不過來,這主要是新課程還是跟以前他們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主要是一個表達的差距,這種差距是經過長時間形成的,不容易去消除,還有就是在他們努力去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同時,他們反而變得不會教學了,不能表達出來自己的想法了,讓自己已有的知識無法得到傳播,這樣一方面會影響到自己,另一方面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這樣新課程反而會因為教師的不適應帶來反面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加大投入來幫助更多的教師去適應我們的新課程,只有這樣,我們的新課程才能取得質的飛躍。
1.2化學教師的實驗資源方面的問題
新課程的改革,讓實驗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就是說現在的教學應該是越來越重視實驗了,但當前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一部分高中化學實驗資源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實驗教學的進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驗室的數量不足,有一些學校由于受到資金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化學實驗室的數量不能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不僅數量少,而且教室可容納學生的數量也不多,限制著學生做實驗的機會;二是實驗用具陳舊落后,一部分學校的化學實驗用具更新的周期長,不能適應新課改對化學實驗的要求,也跟不上當前的形勢,而且還存在著安全隱患;三是實驗教師缺乏,很多學校缺乏專業的實驗教師,而且對化學教師的實驗教學培訓不足,教師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1.3一些教師缺乏跟學生的互動,學生興趣不濃。
新課程主要的改革就是激發起學生所有的興趣,把課堂交個同學們[1],讓他們自己討論,自己解決,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更容易讓學生記住,尤其對于化學這門學科,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去記憶一些東西,然而一些學校,一些老師只顧著自己講課,忽視了學生的投入,跟學生互動不夠到位,導致許多自己講課問題因為得不到跟學生及時的溝通而發現不了自己的問題,這樣不但自己的講課質量得不到提高,而且學生面對這些古板的講課方法而失去了興趣,進而可能厭煩化學這門學科,最后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所以老師在新課程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完成更好的講課效果。
2.針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解決措施
2.1加大對教師的培訓,讓教師更快的適應新課程
在化學老師適應新課程的時候,要給他們進行一些必要的培訓,這種培訓還要分一些等級,來適應不同差異的化學教師,我們還可以讓一些優秀的新課程化學老師去各個學校進行教學指導,讓他們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只有不斷的溝通,才能讓老師共同的進步,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聘請一些優秀的新課程化學老師到學校任教,來帶動學校整天的新課程改革進度,我們還要傳授一些不同的授課方法,來適應不同老師的表達習慣,盡量保持統一,并且還有積極的去找一些同學樂意接受的授課方法,能夠更加開發同學們的授課方法,只有這樣不斷的培訓學習和開展一些探索,我們的教師才能更快的適應新課程[2],新課程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同學們。
2.2加大實驗資源投入
實驗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能夠親身實踐,才能更好的實施新課程,化學實驗中實驗資源至關重要,它是實驗教學的基礎,針對當前一部分學校實驗資源短缺的現象,應做如下努力:一是學校應當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室,使一些使用率低的教室改為實驗室來提高教室的使用率;二是學校要加大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度,及時投入資金更新實驗器材,保證實驗器材的可利用度;三是學校要加大對教師的實驗培訓力度,提高化學教師的實驗技能。要各個方面進行實驗的投入,一定要保證每個同學都有親手做實驗的機會,讓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實踐的機會,讓實驗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進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并且有時候還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3加大課堂互動,提高學生興趣
老師在講堂中一定不能只是一味的講課,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要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投入進來。讓他們自己進行討論,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后經過探討,最后在得出結果,這樣的會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并且還能掌握到一些課外的東西,前提是一定要調動起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所以一定要把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導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試驗中教師可采用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可適當增加實驗的難度,通過難度來刺激學生的好勝心;教師也可以采用競爭制,即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3],通過比賽看哪個小組的實驗做得最好,以競爭力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一些探究性的實驗任務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興趣。
3.結語
經過新課程的普及,我們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已經把新課程落實到實踐中了,在新課程改革中化學這門學科要求更高的水平,隨著新課程的到來的發展,暴露出了一些對化學教師的要求問題,本研究通過分析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加大對教師的培訓,讓教師更快的適應新課程,加大實驗資源投入,加大課堂互動,提高學生興趣等針對性解決方案,希望能在以后新課程對化學教師要求的研究中有所幫助。 [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教學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機械工程師[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17.
一、做一名專業型教師
作為中學歷史教師,我們不能再僅僅是滿足于把課本吃透,而應該成為“專家”,向學者型、科研型人才轉變,這是時代給我們提出的更高要求。作為歷史教師,必須有廣博的知識、睿智的目光、深邃的思想。要具備這些,就必須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學者型就應該包含科學的態度、強烈的責任意識、豐富的閱歷、研究的能力,同時要具備寫作的習慣。這些意味著:“教師不再把視野僅僅局限于教育內容及其傳授方法上,不再是單純用理論工作者設計好的課程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而是教師更加關注教育內容的價值和意義,關注自身教育實踐對學生身心發展產生的實際效果,能夠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反思,進而有意識地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創造最佳的教育情境來達到預期的目標?!弊x史可以明智,作為中學歷史教師教歷史就要造就明智的人才,就要為學生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那么要成為學者型,大致要經歷掌握學科知識、獲得教學技能、涉獵廣泛的其他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等階段。掌握規律是歷史教師職業長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實現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歸宿。
二、做一名一專多能的教師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是靠單個人的力量來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所有問題。這種思想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之下的教學需要,而歷史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雜科”,它的教學內容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學科門類,這就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歷史教師既是“專家”同時還是“雜家”。
在傳統的教學中,人們注重的是學科本位的單一化思想,把自己禁錮在本學科的層層堡壘之中,不再涉獵其它學科的知識,教理科的對文科知識知之甚少,教文科的對理科知識一竅不通,形成了文理分家、文理對立的局面。而教歷史的往往只顧埋頭于成堆的歷史文獻資料與檔案之中,對文學名著等不屑一顧,對理科知識則是一竅不通。
“教師具備豐富、廣博的知識,不僅能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具有廣泛而深刻的文化科學背景知識。”新歷史課標要求教師必須勤于學習,廣泛涉獵,不斷汲取新知,使自己不僅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更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新的歷史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并要求學生知識的獲得要在體驗歷史的過程中得到,這就要求中學歷史教師必須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改變過去那種認為只要掌握好歷史學的知識就可以教好學生的觀念,時代要求教師“不僅是一桶水,而且必須是有源頭的活水”。
三、重視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
作為歷史教師還應重視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不能把它當作一句空話。中學歷史課本包含有非常豐富的德育元素,上至治國理政,下至為人處事,涵蓋古今中外,容包各大領域,涉及人類社會發展的整個過程。通過歷史教師的個人努力,發揮同伴互助和集體合作,可以整理出豐富的德育題材,加以提煉總結,形成中學歷史教學的德育課程。
四、提高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運用能力
長期以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張嘴”的教學成為主要的歷史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眉飛色舞,學生在下面聽得一頭霧水、昏昏欲睡。而新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這就要求教師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使教學取得長足的進步。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為廣大歷史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平臺,可以更直觀、直接地把歷史知識、歷史遺存展現出來,也可以讓學生更直接、迅速地了解歷史、掌握歷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教師的角色由“粉筆教學”轉向了多樣化的“多媒體教學”。
關鍵詞:自主學習 實驗教學 主體作用
何為素質教育,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比應試教育更為符合時代之所需,更為師生之所愛。盡管人們還沒有給予素質教育一個非常確切的定義,但大家都有一個共識:素質教育就是根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習者基本素質為目的,充分尊重學習者的主體性,注重開發人的自我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人格為特征的現代化教育。它是我國當前教育的主體,是國富民強之根本。學科教學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每位教師的重要任務。那么,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有效實施素質教育呢?筆者以為,在高中化學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有效地把握如下幾方面的環節尤為重要。
一、加強化學實驗教學,創設探究教學情境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通過實驗,我們可以觀察到大量生動、有趣的化學反應現象,從而了解大量物質產生化學變化的事實,從而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尤為一提的是,還可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肅認真的優良作風。在進行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之后,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實踐實驗。教師對教學內容很有必要進行重組、整合和拓展,從中提煉出開放性教學的基本素材,創設導致學生思維沖突的化學問題情境,促使學生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提出各種可能的假設,讓他們自己去進行實驗論證,最終獲得合理的結論,從而增強創新意識。
一名學生完成一兩次實驗不足可貴,難能可貴的是他帶著自己思考的問題去主動實驗,并在實踐活動中找到了研究問題的樂趣,且從中大大激發起了不斷探索,不斷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新問題,并讓他們科學操作,大膽實驗,得出正確的結論。如:通過學生NO分子對人體的影響,學生們主動進行了NO分子對植物體影響的調查,經過查資料,做實驗,分析總結等過程,寫出了完整的調查報告。
二、樹立全新的學生觀,牢把學生的素質關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學生的許多權利被無端侵害,不少教師沒有把學生當“人”看,而現在新推行的素質教育,則要求教師必須要樹立起全新的學生觀,充分尊重學生,把學生看作是平等的,能動的,活生生的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生命體。教師要針對高中化學的特點,善于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從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實際出發,使教學適應學生。由于主客觀條件不同,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是必然的,教師應尊重個體差異的客觀實在性,根據學生自我意識、學習風格,智力和能力等個性因素入手,采取多種策略指導培養學生,發掘他們潛藏的巨大潛能。高中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段,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在學校里,在此期間,他們生活得快樂與否,學習得舒心與否,與教師對他們的觀點和教育有很大的聯系。因此,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自身發展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把學生真正當成“人”,牢把學生的素質關,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他們的成長,把學生培養成為有愛心、責任心、同情心,具有知識、教養的人。
三、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在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中往往注重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這種教學模式,嚴重束縛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成為了專職“演員”,而學生卻成為照單全收的“受眾”。不管學生們愿不愿意看,教師往往都要賣命演技。然而事實證明,當今的社會是一個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的時代,教師的那些“演技”已經不為“受眾”之所愛,只有善于主動地吸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讓“受眾”也去發揮他們的“演技”,方能適應新環境,跟上時代主旋律,永立不敗之地。
四、創設新型的師生關系,為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輕松氛圍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創造力的開發必須在民主,開放,自由的氛圍中才能進行。而傳統的師生關系,教師往往以權威的形象出現,對學生盡“教化”、“施與”的責任,而學生則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對教師的言論只能“惟命是從”,這種條條框框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想像力,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慢慢衰退和磨滅。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必須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個性,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即師生是平等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教學活動,在與教師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以獲得創造的喜悅與成就感,體驗自主探索學習的價值與魅力,逐漸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以往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塞給學生現成的結論,而忽視對其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則反其道而行之,注重突出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不斷培養和增強他們的各種能力,而教師則由“主角”轉變為“配角”,適時指導學生的實踐,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對新知識的掌握能力。從而使學生把新接觸到的知識融會貫通,轉化為他們自己的能力,進而促進其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達到預期的教育教學目的。
一、歷史基礎課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新授課)
這是高中歷史最基本的課型,也是最常見的課型,即教授新課?;痉椒ㄊ遣捎谩?251”教學模式。即一堂課45分鐘,學生自主學習10分鐘,教師精講20分鐘,反思訓練5分鐘,自主消化10分鐘。
(一)問題驅動,自主學習(10分鐘)
1、教師根據課標和考試說明對知識和能力要求,為學生設計自主學習提綱,做到教學目標問題化,并輔助以學案。學生依據學案,自主完成對課時內容的學習,掌握重點知識和主干知識。
2、學案上基本內容的填寫以課下為主,課堂上整理記憶知識為主。
(二)師生互動,教師精講,知識梳理,點撥歸納,解決疑難(20分鐘)
1、學生通過分組討論,解決自己不能理解的重點、難點和疑惑問題,重在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學生分組討論時,教師要做好指導。
2、對學生不能理解的知識,教師要精講,點撥歸納,解決疑難,突破重難點,重在方法的指導上。
3、教師引導學生構建本課知識結構,進行小結,總結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典例剖析,練習鞏固(5分鐘)
1、結合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為學生設計情境新穎、有針對性的探究問題,或直接引用高考試題、典型模擬題,進行同步目標的鞏固訓練?;蛴蓪W生自己編寫訓練題,這樣,學生的理解和感受會更深,記憶更清晰。
2、學生要獨立完成問題解答,教師要檢查練習效果。
3、教師在學生解答的基礎上,剖析例題,點撥思路,提煉方法,總結規律,使學生初步形成科學合理的解題思路。
(四)自主消化(10分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課堂效率的提升還是要靠學生自己。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消化,對本課所學知識進行再梳理,強化知識記憶,溝通知識聯系,反思所學,升華認識,真正把課本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只有自己真正理解記憶的知識,才能在大腦里留下永久的痕跡。
二、歷史導讀課型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導讀課也即“自學導讀課”,是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閱讀歷史教科書的教學方法。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自學導讀法”教學更適應課程改革的要求和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調學生要獨立思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會學生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讓學生去聽、去讀、去學、去思、去說,做到耳到、眼到、心到、手到。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探索出了以“指導閱讀組織討論引導交流重點啟發反饋總結練習鞏固”為基本結構的“自學導讀學習法”。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一)出示導讀提綱,指導閱讀
教師在導入新課的基礎上,出示導讀提綱,讓學生默讀全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把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在學生結合導讀提綱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把閱讀中存在的難點、疑點問題做好標志,以待小組討論時商議。
(二)組織討論
在學生閱讀并獨立歸納要點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討論要以問題形式出現,要有針對性,要求每位學生必須提出自己的看法,每組指定一位學生記錄討論后的結果,以待全班進行交流時闡述。
(三)引導交流
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各組指定一位學生闡述本組討論的結果,重點交流在討論中存在的疑惑點、重點、難點,在此爭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對交流結果作評議,肯定成績,并進行適當的指正。
(四)重點啟發
“自學導讀課”的主要思路是學生自己能看懂的,讓學生自己閱讀,學生看不懂的,由教師去講解。在學生分組討論、集體交流后,教師適時進行重點啟發,精講學生討論后仍存在的疑惑點、重點、難點,并挖掘教材中的隱性知識,以及知識的縱橫聯系。師生可以互相質疑,以達到共同解決問題的目的。
(五)反饋總結
經過上述四個步驟后,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了較深的了解。這時教師可指定幾位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進行概述,教師進行肯定、補充或糾正,并且板書出課文的知識要點及線索,使課文知識系統化。
(六)練習鞏固。輔助適當的練習題,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
三、歷史閱讀課型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新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與教材有關的歷史知識,如2008年高考的天干地支、2010年高考的五行相克等知識,這些知識教材都沒有,需要學生通過課外閱讀獲得。歷史閱讀課型就是要求大量閱讀課外歷史知識,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這類課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
1、教師指導是關鍵。我們提倡“海量閱讀”,“快樂閱讀”,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制定閱讀計劃,閱讀哪些歷史書籍,如何與教材、高考聯系,閱讀要達到的目的和效果。防止學生借閱讀名義看不該看的書。像專家推薦的中學生必讀的100部書,四大名著、名人傳記等文學或歷史書籍。
2、學生課外自我閱讀是主體。知識的掌握和內化還是要靠學生自己,學生要制定閱讀計劃,每星期閱讀一點,積少成多,持之以恒,必有所獲。閱讀過程中要注意摘抄,注意積累,多動腦,多思考。教師要檢查學生的閱讀和摘抄情況。
3、教師安排專門的課外閱讀課,但必須指定閱讀內容,擬訂出閱讀提綱,設計一些新穎靈活的問題來帶動。為檢查閱讀效果,可以設計一些問題進行檢測,問題力求題型多樣,作為檢查學生閱讀效果的手段。師生可以共同閱讀、討論歷史知識、質疑歷史。閱讀時既要注意基礎知識和課外知識的聯系,又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應用,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四、歷史講評課課型的教學方法和要求
講評課是在學生練習或考試之后,教師從學生做題中反饋信息,從而對學生存在的知識、能力、技術、習慣、規范等方面的缺陷進行教學矯正的一種課型。
(一)教學目的
1、抓住學生訓練中暴露的知識缺陷,回扣知識,夯實基礎。
2、抓住典型題目和共性問題,引導學生把握解題思路、方法,總結一般解題規律,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和解題能力。
3、抓住共性問題,矯正學生不良的行為,培養學生規范的答題習慣和考試技術,強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二)課堂結構
1、試卷評價。包括試卷的總體評價、難易度、知識點的考察,錯誤因分析和歸類,各個試題的得分情況統計。這是上好講評課的前提。
2、出示學習目標。錯題本身不是教學目標,解決通過訓練診斷出的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技術等方面的問題才是教學目標。
3、分析講解。找準錯因,師生互動分析,著眼目標達成。
(1)析錯例。引導學生暴露其思維過程,抓住錯因進行答卷失誤分析。
(2)講思路。引導學生把握題型特點、題目與知識之間的聯系,思考解題的突破口、思路。要重視從錯題所涉及的知識方法背景切入。
(3)找方法。抓住典型題目,分析基本解題方法和技巧。解題既要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
(4)探規律。即歸類講解分析,對某一類題目的解題方法進行總結,總結出相對固定的解題規律,規范解題流程,縱橫聯系,真正使學生觸類旁通,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5)求變化。講評試題不能就題講題,要借題發揮,善于將原題進行變形,力求一題多變。如對考察的知識點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訓練設計;對原題的設問方式、限制條件進行變形設計。這種變化有利于學生分析比較、正誤對比,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做題能力。
(6)求規范。要求學生規范答題,向規范化再要一個分數段。
4、補救、強化性訓練。學生做錯的試題,說明對這個知識點還沒有熟練掌握,需要強化練習,因此,教師要再精選一些習題,針對共性錯誤進行補救訓練,以練促思、練中悟法。
5、總結。以應用為目的,總結學生錯誤的原因,歸納類型題的做題方法和規律,力求學生不再重蹈覆轍,力求滿分卷。
(三)幾點說明
1、 高質量的試卷批改是講評課的前提。
2、 堅決禁止對答案式、就題講題式的講評方法。
3、 講評過程要體現“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原則。教師的講是精講,要在知識、方法、思路、規律;防止教師一言堂,要讓學生暴露思維過程(去審題、去分析材料、去動手組織答案),要引導學生反思總結、分析歸納。
五、歷史復習課教學模式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復習課包括日常學習中的單元復習和考試前的綜合復習。復習課要切實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教為主導體現在評析、點撥、引導歸納;復習課要始終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去自讀思考、歸納構建、訓練總結;訓練是復習課的生命線,無論是知識鞏固、體系構建,還是能力提高,都要在訓練中完成,訓練的方式是多樣的,訓練的目的是鞏固知識。
(一)歷史復習課的目的
1、夯實“雙基”。多種途徑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系統的復習,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檢測,使基礎知識進一步鞏固。
2、構建知識體系。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把握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結構體系,以求融會貫通、透徹理解。
3、培養能力。通過強化訓練,使知識指向運用,培養學生的理解運用、分析綜合等能力。
(二)課堂結構
1、學案(提綱)導學。教師課前首先精心設計切實可行的、指導性強的導學提綱(學案)。提前發給學生,交待自學任務,讓學生依據導學提綱先行進行復習。(復習提綱的內容主要有:考點分析、目標要求、知識結構、訓練題組)。教師收集反饋信息,依學定教,確定教學目標。
2、出示復習目標。主要是對知識點掌握與應用的要求、標準。復習內容本身不是教學目標。
3、復習目標問題化、情景化,以問題帶復習,以應用帶復習。進行基礎性診斷訓練(精選基礎性、典型性題目),或把課本內容題目化,覆蓋重點、易混淆知識點和常規解題思路、方法、題型。
4、精講點撥,構建體系。針對診斷情況進行精講。精講內容主要是復習的重點、難點、易混點和知識的內在聯系;精講要講出新意,要在“知新”與“提高”上有所突破,開闊學生思路,幫助學生理解、消化、深化教材;師生一起歸納、梳理所學知識,構建知識體系。
5、強化訓練。精選典型性、針對性的試題,創設一些相對新穎的情境,訓練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6、總結。根據復習目標歸納、升華,形成知識、方法體系。
(三)幾點說明
1、克服兩種錯誤的復習方法。復習課的知識點需要串講,但不能以講授代復習,把復習課上成新授課,也不能對學生實行大撒把,任務布置后,教師不管不問。這樣做,復習效果會非常差。
高中歷史學科素養相比較初中歷史教學而言,具有更深的廣度,對教師和學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傳授知識讓學生掌握歷史基礎知識,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生獨特的歷史思維,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形成基本的歷史學科素養。由此可見,高中歷史學科素養的培育必須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完成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目標。歷史學科的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基本態度、基本價值等因素是高中歷史學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歷史教師必須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讓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學生通過調動所學的歷史知識,能夠客觀地敘述歷史事物,準確認識歷史事件的本質規律,并做出科學合理的闡釋,從而達到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標?!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明確規定,普通高中的歷史課程,要求教師運用歷史唯物主義闡釋歷史發展的進程以及規律,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人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每位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特有功能,尊重歷史的真實性,吸收人類最優秀的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情懷,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學生通過系統的歷史學習,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不斷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智慧。因此,高中歷史教學規定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大歷史課程目標,要求教師掌握培養學生歷史素養的全部內容,讓學生逐步形成準確、科學、合理的史學評價體系,這既是教師培養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重要方法,也是歷史學科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高中歷史學科是一門重要的人文社會科學,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貫穿于整個高中歷史教學階段。根據教育部門對歷史學科考試大綱的規定,讓學生充分掌握歷史基本知識,考查學科素養與學習潛力,培養學生在歷史觀指導下應用學科思維與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明確規定說明,高中歷史學科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還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明確歷史學科素養的內涵和外延。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有必要依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的內容,對歷史學科素養作出科學合理的闡釋,全面指導高中歷史的教學過程,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歷史學科素養。
二、培養高中生歷史學科素養的重要性
1.歷史學科素養是高中歷史教學的基本目標
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在全國各地的歷史改革課程中逐步實施。新課程前言部分明確提出:高中歷史課程必須全面實現教育功能,提高現代公民的人文素養。從新課程的前言就可以看出,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人文素養是高中歷史課程的基礎課程??傮w目標旨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讓學生通過對歷史課程的學習,吸收人類優秀的文明成果,了解社會與自然之間的協調關系,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健全學生人格。新課程改革中將高中歷史課程目標分為三個層次:
(1)培養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目標,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逐漸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強化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這是高中歷史學習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師教學中關注的焦點。
(2)注重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培養,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必須讓學生學會學習,掌握一些基本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技巧,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學會與他人合作學習。這個層次是高中歷史學習的提升要求,也是當前教學實踐中不斷強化的層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這是高中歷史學習的最高境界,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逐步培養熱愛國家,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積極進取和合作創新,尊重世界各地文明。這個層次是歷史學習的最終目標,也是歷史教學環節中教師最易忽視的環節,造成了部分學生價值觀及人生觀存在缺陷的不良現象。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我發現,高中歷史教學致力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掌握歷史知識與技巧是以全面提高學生學科素養為基礎的,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因素。
2.歷史學科素養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整個高中階段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也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高中生告別了初中時代的稚嫩和青澀,但并未形成成熟的人格。長期以來,受到高考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教育的功能日漸以提高學生的成績為主。簡單的教育模式只是為了追求高考取得優異成績,忽視了教育的本質目的是幫助學生成長成才。這樣的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人才大多數都是高分低能,社會實踐操作能力差,不能適應社會上的各項工作的需求。甚至有部分學生心理素質差、人格不健全,對社會產生報復心理,給社會帶來危害。專業的歷史學科教育,以培養學生成才,塑造一個健康和諧的人為目標。素質教育不僅是為經濟提供人才,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高中階段的歷史教育,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幫助學生的思想和人格日益趨向成熟。學生明確人生目標,形成完整的人格,是高中歷史教育重視落實學生身心發展的表現,對學生的綜合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高中階段的歷史教育在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同時,更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必要的歷史學科素養教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利于學生歷史專業能力的深入發展,幫助學生成長。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必須要擺脫高考之上的繩索,大力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用人類優秀的文明成果培養新時代的青年學生,讓學生懂得自覺關注社會,關注人生,提高學習、交際、審美能力。高中歷史學科素養,對于高中生而言,既是高中歷史教學的應有之意,也是高中生個體全面健康發展、持續發展的需要,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3.歷史學科素養是時展對優秀人才提出的要求
進入21世紀以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類的物質文明帶來了顯著的進步,也給人類的精神文明帶來新的危及。隨著人類對自然改造能力的提高,人類的道德水平和價值觀念正在逐步下降。歷史學科素養作為社會文明成果的核心部分,讓人類了解和掌握歷史文化事件,必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國家和民族的人文素養,為社會的長遠發展帶來有利影響。時代的發展日新月異,國家對優秀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優秀人才已經成為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真正的優秀人才,在掌握先進科學技術的同時,也必須具備良好的歷史素養,能全面熟悉和掌握我國的歷史文化。培養人才需要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推廣,高中教育又是人才培養的關鍵階段。歷史學科素養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應該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學生對世界、社會、人生的理性認知水平,培養學生的民族責任意識。這一切的要求對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人才的道德文化素養,都有深遠的影響。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不斷深化,我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大力加強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加強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順應時代的發展,與新時代提出的素質教育理念相呼應。
三、培養高中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對策及建議
1.加強教師隊伍培訓,提升教師自身的歷史學科素養
教師自身的歷史學科素養是高中歷史教學發展的關鍵,甚至直接決定著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提升自身的歷史素養,為學生樹立榜樣,已成為當務之急。
(1)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提升教師的職業使命感
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國家及社會給予高度的重視,也需要注重發揮輿論宣傳的作用,大力倡導和鼓勵。同時,國家必須充分保障教師的職業權益,提高教師的待遇和福利,讓教師都以熱情飽滿的心態投入工作中,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強教師的師德培訓,樹立終身學習的職業理念
高中歷史教師平時的工作比較煩瑣,但是并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忽視了對教師的師德培訓教育。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達,教師可以共享優質資源,教育機構的領導必須定期組織教師充電,除了對教師專業素養的培訓外,還應注重增強教師的師德素養、人文教化等各個方面的內容,真正提升歷史教師的素養。
(3)提升校園管理階層的素養,創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學校領導者及管理階層的思想,對教師的工作思路及精神狀態都有深刻的影響,校長對優良校園文化的創建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高級中學的管理階層更要注重自身的人文素養,廣泛閱讀、全面考查、深入思考,不斷地學習、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4)歷史教師個人努力,自覺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
歷史教師內在的個人因素,對教學及學生起著決定作用。歷史教師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不僅有助于個人道德修養的提升,更有利于提高教師個人的專業修養。作為一名合格的歷史教師,不僅要對課本知識熟悉,更應該借助多媒體先進的信息技術主動閱讀,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課堂魅力。
(5)教師加強對自身的心理疏導,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高中歷史教師,不僅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還要有健全的個性及健康的心理。教師的心理素質也關系著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歷史教師必須是一個高度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人,性格開朗、心胸開闊,敢于挑戰困難。教師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關愛每一位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材施教,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2.深入挖掘教材,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歷史文化博大精深,蘊含著人類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高中歷史教材包含的人文知識與人文精神,足以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歷史教師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資源時,應加強對學生深刻全面的歷史學科教育。
(1)用偉大的歷史人物教化學生,培養其高尚情懷
在高中歷史教材中,對于許多為歷史文明發展做出貢獻的優秀人物都做了詳細的介紹,這些先哲們的優秀事跡也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對優秀人物進行深入的講解和分析,鼓勵學生多向這些模范學習,學習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樹立遠大的志向和目標。
(2)用優秀的文藝成果教化學生,培養審美理念
1傳統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
一般來看,在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中,通常采用的是課堂教學的方式。具體來看,歷史學科的教師采用的多是說教式的方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為主體、為中心,由始至終為“灌輸式”的教學。這樣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呈現出被動的狀態,學生對于相關的歷史知識也只是死記硬背式的接收與記憶,整個教學質量較差。另外,教師與學生沒有在課堂上進行很好的溝通與交流,教師接收不到學生掌握信息的情況,不能對教學內容和進行合理、有效的調整。在整體上來看,高中歷史學科所采用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發揮學生進行歷史學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較低,學習效果較差。值得一提的是,在當前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很多歷史學科的教師沒有將基本的歷史知識融入到多媒體的設備中來,沒有以豐富的形式給予學生直觀式的講解,勢必影響學生對于相關歷史知識點的理解與學習。
1.2片面強調對于知識的學習
在高中歷史傳統的教學中,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片面強調學生對于基本知識的記憶,加強對于知識點的學習。而歷史學科是以事件為線索,具有一定的學科特殊性。作為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師來說,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當以歷史事件的講解為基本內容,同時注重引導學生對于相關內容和思考。但是,就目前的歷史學科的教學現狀來看,在啟發學生思考方面有著一定的欠缺。從整體上來看,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師只是片面的要求學生對于基本知識點的識記,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給予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也較少??梢哉f,高中歷史學科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加強學生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存在不足,沒有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具體的教學活動。
1.3教學評價體系較為片面
在高中歷史學科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所采用的教學評價較為片面,即只是對于教師的教學方面進行評估,以教師的課堂教學過程為評估的主要內容;而沒有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評估,只是以學生的學習成績考評學生,沒有將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與狀態進行考慮。另外,在當前歷史教學的評價過程中,評價的主體是由教師、部門組織等組成,沒有將學生群體納入到內,學生從始至終處于被動的狀態。這樣來看,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包括評價的過程中,其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忽視了學生在其中發揮的監督作用。
2創新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對策與建議
按照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各門學科都應該按照新課程的教學目標與理念進行相應的改革。對于高中歷史學科來說,也應當如此,不斷創新高中歷史的教學活動,最終提高高中歷學科史的教學質量。
2.1不斷更新歷史教師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活動的有效研究,首先應當更新歷史教師的教學理念,不斷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目標要求,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出輕松、開放的教學環境,采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善于將基本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多媒體設備中來,給予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教學展現。作為歷史學科的教師來說,應當充分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啟發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培養對于歷史事件的正確價值觀。
2.2創新學生歷史學科學習的方式
傳統說教式的教學方式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積極性,而且也影響了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各項素質的全面發展。鑒于此,作為歷史學科的教師來說,應當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式和探究式的學習,即學生不是被動的進行學習,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占據主要的位置。值得注意的是,歷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并努力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進而培養獨立進行思考問題的能力。這樣,通過探究式學習的形式,學生不僅能學到基本的理論知識點,而且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相應提高。
2.3完善高中歷史學科的評價體系
對照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來看,傳統的歷史教學評價體系已很滿足現實的需要。因此,應當加強根據新形勢進一步完善高中歷史教學的評價體系。具體來看,教學評價體系應當包含教學結果、教學過程、評價手段、學生?W習知識情況,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等方面。另外,在評價主體方面,除了教師群體外,還要包括學生、家長以及社會人士等。通過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形式,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