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20 11:41:42
序論:在您撰寫中西醫結合治療優勢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是多種病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同時具備對黏膜的攻擊因子和防御因素,兩者處于相對平衡狀態。當平衡狀態被打破時,就可以形成潰瘍。
上腹部疼痛是潰瘍病最常見的癥狀,有節律性、周期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疼痛的性質為隱痛、灼痛、脹痛、饑餓痛、鈍痛或劇痛,以陣發性鈍痛為主,也有持續痛者,能被堿性藥物和食物暫時緩解。胃潰瘍的疼痛部位常在上腹部偏左,十二指腸潰瘍常在上腹部或偏右,后壁穿透性潰瘍疼痛可放射至后背。每次疼痛發作持續時間不等,大多為1~2小時,有的可持續數日。疼痛的發作有季節性,一般秋末冬初最易發病。胃潰瘍疼痛多發生于餐后半小時至2小時,再經1~2小時后緩解。其規律為進食―舒適―疼痛―舒適。十二指腸潰瘍疼痛常發生在空腹時,進食后才緩解,其規律為進食―舒適―疼痛,常在夜間痛醒。消化性潰瘍的發作可伴有暖氣、反酸、燒心、惡心、嘔吐等癥狀,約10%~25%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常無上腹部疼痛等典型癥狀,而是以上消化道出血或急性穿孔就診。
在治療上消化性潰瘍多采取綜合性措施。首先注意飲食、精神因素,規律的飲食和樂觀的情緒對本病的發作期和緩解期很有幫助,在藥物治療上西醫目前多采用:①抑酸藥,主要包括H:受體阻滯劑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和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潘妥拉唑等,主要就是抑制胃酸的分泌,是國內最常用的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②黏膜保護藥:主要是硫糖鋁、膠體果膠鉍等。③根除幽門螺桿菌藥物:多用質子泵抑制劑加兩種抗生素治療1周或鉍劑加兩種抗生素治療2周的三聯療法,采用標準方案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筆者近幾年來通過大量病例嘗試把中西結合療法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療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量的臨床研究證明:雖然中西醫屬于兩種不同的理論體系,但在治療疾病,維護健康這樣共同的目標上結合起來,卻能產生協同、相輔相成的理想療效。
1辨證辨病,相輔相成
西醫的基本特點是“辨病”就是通過先進的理化方法,將精神疾病所表現的錯綜復雜的臨床癥狀歸結于大腦結構和代謝的異常。如精神分裂癥是由于多巴胺和谷氨酸系統功能不平衡所致,大腦基底節損傷是強迫癥狀的主要原因等等,中醫的基本特點是在整體觀念指導下的“辨證”強調精神活動是五臟功能主導下的整體反映,把精神疾病的臨床表現歸結為五臟功能的紊亂。如認為精神分裂癥系“痰火擾心神明失用”。抑郁癥則由于“肝失疏泄、氣機郁阻”所致,等等。兩種理論指導下產生的兩種療法,及各俱所長,又有失偏弊。如能把中醫的“辨證”與西醫的“辨病”結合起來,取長補短自能相得益彰。如治療精神分裂癥,在抗精神病藥物調整多巴胺系統功能的基礎上配合活血化瘀、滌痰開竅的中藥,對抑郁癥的治療,在抗抑郁藥調節5-羥色胺系統功能的同時,合用疏肝理氣解郁的藥物,以達到從大腦皮層和臟腑功能兩個方面,同時進行調節的目的,自然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協同作用,增加療效
迄今為止,人類對于中樞神經——大腦的認識雖然已經深入到了分子水平,但距離真正揭示精神現象的奧秘仍然遙遙無期,就精神癥狀的產生而言,其生化改變精神內分泌、機體免疫力、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慢性病毒感染、中樞神經的退行性變等因素,在精神癥狀的發生和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些內容還是目前西醫治療精神疾病時涉及不深的領域,中醫藥恰恰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如:滋補類藥物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活血化瘀類藥物可增加大腦血流量,改善大腦細胞的代謝,清熱瀉火類藥物可以抗病毒,理氣解郁類藥物可調節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等等,這些藥物的合理使用,無疑地能增加西醫抗精神病藥物的療效,更何況有些中藥本身對精神疾病就有直接的治療作用。如:大黃、生石膏、苦參、紅花,對精神分裂癥,香附、郁金、菖蒲、百合對抑郁癥都有明顯的療效。
3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
一種化學物質作用于人體后所產生的藥理作用絕不是單一的,我們如果把其中的一種作為治療作用的話,其他方面的作用就是副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藥物的副作用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中藥因其多數為天然植物類,而且多數情況下都是多種藥物配伍應用,所以副作用很小,和西藥配合使用,除了能加強協同作用外,因其具有多靶點全方位作用的特點,還能夠明顯減輕西藥的毒副作用。
精神分裂癥患者服用傳統抗精神病藥,控制癥狀后,往往出現嚴重的椎體外系副反應,既影響了患者社會功能的康復,也影響了患者服藥的依從性,通過辨證施治,加用中藥后,錐體外系反應的消失率達95%以上。
氯氮平治療精神分裂的效果是明顯的,但其粒細胞減少的副反應往往是災難性的,臨床上加用補益心脾之類的中藥制劑后,可大大減少此類副反應的發生。氯氮平的副作用之一是流涎,應用石麥湯(生石膏、炒麥芽)后,流涎消失率可以有效降低。
臨床上數量眾多的抗精神病藥,抗抑郁藥,抗焦慮藥長期應用后,都會引起患者內分泌失調而出現一些諸如溢乳、停經、陽痿等癥狀,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也是多數患者自行停藥的主要原因,配合應用中藥活血化瘀、疏肝理氣之劑后此類現象可明顯減少,或者不發生。
關鍵詞:高血壓;中西醫結合;方法;優勢
高血壓屬于常見多發性疾病,有著“三高”與“三低”等特點,其中三高指的是高患病率、高致殘率、高病死率,三低指的是低知曉率、低控制率、低服藥率,甚至有學者指出還有不愛用藥、不規律服藥及不難受不吃藥“三不”特點[1]。為此高血壓患者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方案治療,才能改善預后與生活質量。為了進一步探討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的方法與優勢,我院針對接診的80例患者進行了對照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計納入對象80例,全部為我院接診的高血壓患者,納入研究時間2013年4月~2016年4月。納入研究對象有完整臨床資料,確診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2],簽署知情同意書,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67.8±3.4歲(39~77歲);病程4.8±1.2年(1~13年)。研究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67.5±3.7歲(41~75歲);病程4.7±1.5年(1~12年)。在前述一般資料上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西醫治療,包括馬來酸依那普利片,5 mg/次,2次/d,培哚普利吲達帕胺片,2.5 mg/次,1次/d,硝苯地平緩釋片,20 mg/次,1次/d。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辯證治療:①肝陽上亢:方藥為龍膽草、澤瀉、天麻、茵陳各12 g,山梔、柴胡各10 g,黃芩、木通各9 g,、生地、決明子、鉤藤各30 g,以及車前子20 g。②痰濕壅盛:方藥為半夏、南星、陳皮、菖蒲各9 g,天麻、白術、茯苓、豬苓、澤瀉各12 g,丹參、生山楂、車前子各30 g,以及川芎15 g。③肝腎陰虛:方藥為生地、山藥、何首烏、珍珠母各30 g,天麻、丹皮、茱萸肉、澤瀉各12 g,桑寄生、杜仲、枸杞、川牛膝、白芍各15 g。④陰陽兩虛:方藥為巴戟天、茯苓、茱萸肉、澤瀉各12 g,五味子、石菖蒲、遠志各9 g,熟地、麥冬、杜仲各15 g,肉桂3 g、制附子6 g。將上述方藥采取水煎煮服用,1劑/d,分為早晚兩次服完。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臨床效果,以及治療前后收縮壓、舒張壓及生活質量評分,并對比分析。
1.4 評價標準[3] 研究療效標準如下:治療后患者舒張壓降幅不低于10 mmHg,且降壓至正?;蛘呓捣坏陀?0 mmHg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舒張壓降幅不足10 mmHg但降到正常范圍或者降幅10~19 mmHg為有效;治療后未能達到前述標準為無效??傆行?有效率+顯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 將本次研究的相關數據錄入EXCEL表格中,統計學分析采取SPSS18.0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予以卡方(χ2)檢驗,而計量資料則用均數(x±s)表示,予以t檢驗,以P
2結果
2.1組間臨床效果比較 研究組治療后顯效26例、有效1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00%,對照組治療后顯效16例、有效17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82.50%,研究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2.2治療前后收縮壓、舒張壓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舒張壓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但治療后研究組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
3討論
高血壓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但中西醫對本病發病機制理解及體系均不同,治療理念也就有一定差異[4]。中醫學并無血壓概念,對血壓變化引發的疾病主要根據其癥候表現歸為“中風”、“眩暈”、“頭痛”等范疇,但因為這些診斷無特定血壓制含義,為此高血壓或低血壓都可能發生上述類型。中醫治療重視“天人合一”整體觀念與辯證論治,強調臟腑、氣血及陰陽平衡,在治療高血壓上善于從機體狀態失調著手,對患者體質差異進行分析,掌握血壓升高與其他臟器間的病變關系,根據致病因素如居住條件、情志、飲食等進行辯證治療。
我院針對接診的80例高血壓患者進行對照研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以常規西醫治療,研究組則加用中醫辯證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以及治療后收縮壓、舒張壓及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不僅可以提高療效,而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血壓與生活質量,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劉h ,張京春,史大卓,等.波動性高血壓與血小板活化及其中西醫結合干預策略[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33(7):869-872.
[2]倪宇艇.中西醫結合防治高血壓的切入點及策略探討[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2,10(5):601-602.
[3]張春華.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伴腔隙性腦梗死病人的臨床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5(6):860-861.
[關鍵詞] 反流性食管炎;中西醫結合治療
[中圖分類號] R85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721(2010)04(a)-016-02
Clinical advantages of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in reflux esophagitis observation
CHEN Zhongqin,KANG Jianhua,LIANG Jingqiang
(Wangniudun Hospital of Dongguan, Dongguan 523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inese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in reflux esophagitis. Methods: 64 cases of reflux esophagitis diagnos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2007 to October 2009.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ded on that basis with the chinese medicine. Results: In treatment group,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3.8%,control group was 78.1%,treatment group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no side effects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of reflux esophagitis can affect the gastrointestinal hormone secretion,increase 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tension,improve the esophageal mucosal defense capability,so in the treatment of reflux esophagitis has achieved good effect in clinical work.
[Key words] Reflux esophagitis;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反流性食管炎屬于祖國醫學“吐酸”、“胸痹”、“胃痛”等病范疇,主要是由于情志不暢、外邪內襲、飲食停滯等因素,導致脾胃升降失調,加之肝失疏泄,使胃失和降所造成[1]。本文在總結多年臨床經驗,針對其主要病因病機,在傳統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自擬中藥湯治療本病,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現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根據參考文獻[2]中的標準,本研究共納入64例患者,均來源于2007年4月~2009年10月在本院??崎T診的患者,隨機平分為兩組。治療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齡最小25歲,最大68歲,平均(49.5±6.6)歲;最短病程3個月,最長2年,平均(9.8±5.1)個月。對照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最小27歲,最大67歲,平均(48.5±7.1)歲;最短病程4個月,最長1.5年,平均(9.5±7.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經t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奧美拉唑腸溶片20 mg,每日2次,早晚空腹服用。多潘立酮(嗎丁啉),每次10 mg,每日3次,飯前30 min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應用自擬中藥湯,組方如下:法半夏15 g,黃芩12 g,黃連5 g,柴胡6 g,枳實10 g,黨參12 g,陳皮6 g,茯苓12 g。按傳統中藥煎服法,上藥水煎2次,共取汁500 ml,每日1劑,分2次早晚飯后1 h服用。兩組治療8周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后1周內評價療效,同時觀察服用本藥后有無不適感,并結合血、尿、大便常規和肝腎功能檢查,觀察本藥有無毒副作用。
1.3 療效標準
采用參考文獻[2]中的療效標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兩組藥物治療8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1%。兩組臨床總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安全性
兩組治療前后血、尿、糞常規及心、肝、腎功能檢查均無明顯異常。服藥期間兩組患者均未見明顯不適。
3 討論
在反流性食管炎中,祖國醫家多根據其癥狀將其歸類,起在當前中醫文獻中大多歸屬于“吐酸”、“胸痹”、“嘔吐”等病范疇[2]?!饵S帝內經》中即有認識,比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于熱?!薄!端貑?通評虛實論》云:“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盵3]《靈樞?經脈篇》云:“足厥陰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备鶕∫蚍治?其主要有外邪內襲、飲食停滯、情志不暢等因素,同時按照祖國醫學辨證診斷標準,反流性食管炎可分為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熱型、脾胃虛寒型、痰氣交阻型,脾胃虛寒型、痰氣交阻型以重度多見,提示反流性食管炎早期階段主要以肝胃郁熱型和肝胃不和型的實證為主,隨著疾病進展由實證、熱證轉為虛證,主要表現為脾胃虛寒型。
在臨床表現上,反流性食管炎主要表現為燒心、反酸、胸痛等反流癥狀,還有相當部分患者伴有失眠、多夢、心悸、頭昏、精神萎靡等精神癥狀[4]。在診斷上,目前認為內鏡檢查是診斷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標準,能通過鏡檢確定是否存在食管糜爛、潰瘍、狹窄和食管癌,并且可以除外是否存在其他上消化道疾病,必要時還可通過活體組織學檢查進行病理學診斷。食管鋇餐檢查也能發現部分食管病變,如食管潰瘍或狹窄,但也可能會遺漏一些淺表潰瘍或糜爛。氣鋇雙重造影對反流性食管炎的診斷特異性很高,但敏感性很差,只因其方法技術要求均不高,很多基層醫院仍在開展[5-6]。在治療上,有研究發現傳統應用奧美拉唑腸溶片和多潘立酮片存在療效不高等問題,對惡性病治標不治本。在祖國醫學上,其要求抓住發病的關鍵,以清熱降逆、疏肝解郁、燥濕化痰為治法,本文已有半夏瀉心湯為基礎,加味而成自擬中藥湯。方中以味辛苦之半夏為君,辛開散結,苦降止嘔,以除痞滿嘔逆之證。半夏味辛性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之功效。本文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為78.1%,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都無明顯不良反應。這說明中藥具有促進胃腸動力恢復、影響胃腸激素分泌等作用,在治療反流性食管炎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張軍漢,周黎黎,楊曉燕,等.克拉瑪依市區胃食管反流癥狀流行病學調查及防治[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5,13(13):1621-1624.
[2]周麗雅,林三仁,丁士剛,等.山東地區農民人群糜爛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發病研究[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5,22(2):101-103.
[3]陳惠新,熊理守,許岸高,等.社區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危險因素及其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內科雜志,2006,45(3):202-205.
[4]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指南(2003年)[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04,21(4):221-222.
[5]潘霜,黃立武,藍青強,等.半夏瀉心湯及其拆方對老年胃動力作用機理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5,16(6):510-511.
方法:選擇自2007年1月開始來我院治療腫瘤的45名患者,按照患者的意愿對患者進行分組,分別是中醫組、西醫組與結合組,每組有15例,觀察3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颊叱鲈汉箅S訪3年,統計患者3年內的存活率。
結果:結合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中醫組和西醫組治療臨床效果。結合組患者3年內有12例存活,而中醫組和西醫組的3年內存活的例數分別為7例、8例。
結論:通過對比后發現,中西醫放射結合治療腫瘤的效果是最顯著的,在治療過程中,中醫治療法與西醫治療法的臨床優勢與劣勢方面互相補足,提高了腫瘤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放射治療腫瘤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4-0137-01
惡性腫瘤是目前世界面臨的重要問題,已成為目前我國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醫具有千百年的歷史,而西醫是近現代出現的治療方法,對于治療腫瘤的臨床效果也具有明顯優勢。在治療方面,中醫與西醫有各自不同的優勢?,F今臨床治療腫瘤常用的方法就是中西醫結合放射治療腫瘤,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在治療過程中可以互相補足,保證更好的達到治療效果。以下為具體治療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所有45名患者隨機分為3組,所有患者的年齡為35~8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2.4歲,其中男性17例,女性28例。女性患者中患乳腺癌9例,患子宮頸癌11例,患其他癌癥8例;男性患者中患肝癌5例、肺癌4例、鼻咽癌3例,其他癌癥5例。
1.2方法。對三組患者分別采用單純中醫抗腫瘤法、西醫抗腫瘤治療和中西醫放射結合治療腫瘤方法,所有患者經過常規治療3個月,治療過程除主要治療方案不同外,所有輔助治療方法完全相同。治療后對患者進行常規的腫瘤標志物檢查,以判定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水平下降的程度,當數據符合標準之后,囑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項并定期到醫院復查。待患者出院后,對患者進行隨訪3年,隨訪三年后,統計患者中存活的例數、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1]。
1.3統計學分析。根據SPSSl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通過均數±標準差(i±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主要分局X.2檢驗。所有數據相比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長久以來,中藥治療腫瘤的主要作用就是預防和減輕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腫瘤方法的并發癥,減輕化療等藥物對身體各臟器功能的損害。中醫在治療時主要講究的是對患者的病因進行根治,治療的主要方式是通過重要抑制腫瘤的生長或復發,同時固本培元等達到以毒攻毒、消滅腫瘤的作用[2]。對于晚期的腫瘤患者,中醫治療方法不僅可以控制瘤體的生長,還能有效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起到預防、調養、增加免疫力的作用。
西醫治療腫瘤主要的治療方法是進行手術放射治療、化療等方法。西醫治療腫瘤不僅能夠治愈,還可以良好的保護周圍臨近組織、器官等,這是中醫治療不能達到的效果,雖然西醫治療腫瘤的方法是目前治療腫瘤方法最為廣泛的方式,但西醫治療腫瘤的合并癥與副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在近些年隨著中醫的發展,中醫治療在臨床治療腫瘤方面逐漸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通過中西醫放射結合治療腫瘤成為目前醫學界常用的治療方法,中醫的治療方法不僅補足西醫的不足,更起到了促進作用,增加了臨床治療腫瘤的顯著效果。中醫和西醫結合放射治療腫瘤的治愈率明顯高于單獨治療的作用?;颊呓浿委熀?,生活質量與存活時間明顯增加。西醫放射治療腫瘤同時應用中藥治療,不僅可以有效的保護周圍正常組織器官不受侵襲,還能控制放射治療的局部作用,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治療后的不良反應和后遺癥,提高生存率。
應用中西醫放射結合治療法在治療乳腺癌時,不僅可以保留的基本形態,再配合根治放療方法更能夠很好的控制腫瘤,保持患者的形態近似正常,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3]。中醫和西醫結合放射治療腫瘤同樣可以有效的治療直腸癌,其臨床效果也很好,在治療直腸癌術后復發或者是由于癌癥達到晚期不宜手術的患者,通過中醫和西醫結合治療方法都能夠明顯的降低患者的痛苦,減輕甚至治愈直腸癌引起的出血,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這種治療方法已經成為臨床治療直腸癌最常用的方法。
綜合來講,中醫和西醫放射結合治療方法對于腫瘤的患者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控制癌癥的進展,能很好的控制腫瘤的擴散,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痛苦與不適癥狀。因此,目前中醫和西醫結合放射治療腫瘤在臨床上逐漸占據重要地位,也體現了現代醫學的人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任金山.淺談中醫與西醫放射結合治療腫瘤的優勢與療效[J].中醫臨床研究,2011,03(6)79-80
關鍵詞:腫瘤;中醫治療;放射治療;結合;優勢;療效
近年來,惡性腫瘤已成為危害我國居民身體健康的一大殺手。對于腫瘤的治療,中醫和西醫放射治療各有優勢,中醫與西醫放射結合治療腫瘤,各取所長,互為補充,治療效果更好。
一、中醫與西醫放射結合治療腫瘤的優勢
辨證論治是中醫治療腫瘤的重要特點,中醫特別強調治病求本、審證求因,重視內因的主導作用。抑制其腫瘤的復發與生長,多用扶正培本、攻補兼施的治法,達到延長生命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活血化瘀,以毒攻毒,達到消減、消失腫瘤的效果。
西醫的三維適形放療在三維空間各照射的角度、射野形狀均和靶區外輪廓投影一致,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三維適形調強放療能形成理想形狀的劑量分布,增大靶區的治療劑量,達到根治腫瘤的目的。減輕靶區周圍正常組織的放射損傷,最大限度保護重要氣器官的功能。晚期腫瘤患者通過放射治療,可有效的減輕癥狀、解除痛苦,延長患者的生命。放射治療不但能治愈腫瘤,而且還能保護正常器官的功能,如皮膚癌、舌癌和喉癌等治療后可以保留原有的皮膚外貌并保持進食和發聲等功能,而其他療法很難做到。
二、中醫與西醫放射結合治療腫瘤的療效
中醫與西醫放射結合治療早期惡性腫瘤,治愈率比較高,例如早期鼻咽癌、聲帶癌以及皮膚癌等,中醫與西醫放射結合治療后,患者的生存質量更高。三維適形和調強放療技術治療鼻咽癌,能做到給腫瘤靶區高劑量的照射而四周正常組織受照劑量明顯減少,進而能達到通過提高局部控制率而提高生存率、減少后遺癥發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是目前放射治療鼻咽癌的最佳方法。
中醫與西醫放射結合治療乳腺癌的效果也很好。進行乳房保留手術的同時配合全乳根治性放療與瘤床加量放療,可獲得與根治術幾乎相同的長期局部控制率,同時使患者正?;蚪咏P螒B的乳房得以保存,極大減輕了患者的心理負擔。 中醫與西醫放射結合治療直腸癌的效果也不錯,術前放療在中晚期直腸癌治療中的作用得到了一致的肯定。對于直腸癌術后復發或晚期不能手術的直腸癌患者,放療可明顯緩解因腫瘤壓迫盆腔神經引起的疼痛,減少或治愈直腸出血,已成為直腸癌治療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中醫與西醫放射結合治療腫瘤,可顯著提高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獲得較高腫瘤控制率和較長生存期,延緩疾病進展。因此,中西醫結合治療腫瘤是未來臨床治療的趨勢,真正實現腫瘤患者人性化的治療。
參考文獻:
[1]王文華;三維放射治療計劃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5年
[2]潘明繼.癌癥扶正培本治療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3]袁雙虎;功能、解剖影像指導胸部腫瘤放射治療研究[D];天津醫科大學;2007年
【中圖分類號】R68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12-0178-01
尖銳濕疣(Condyloma Acuminate,CA)是由人類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增生性疣狀病變。為了探討有效治療尖銳濕疣,防止復發率。筆者于2003.5~2007.6間采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尖銳濕疣,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總結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1.1 所有入選病人系婦產科及性病科病人,共32例CA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32歲;病程1~6個月。女性患者皮疹分布于,和;男性患者皮疹分布于剝皮,尿道口,肛周;所有患者就診前均未治療。
1.2 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外科學》經體格檢查,病理組織學檢查,相關實驗室檢查排除其它局部增生性病變。
1.3 治療方法。對部分CA患者疣體較大者,局部麻醉后選用常規激光治療,將組織碳化,使病變消除;對較小的疣體不能行激光治療者,以五氟脲嘧啶注射液涂擦患部,周圍正常皮膚粘膜以四環素可的松軟膏外涂以期達保護作用。繼口服中藥清熱除濕,殺蟲止癢,方藥組成:土茯苓30g黃柏6g苦參6g廣蛇床15g川楝子10g生貫眾10g香附8g;每日一劑,水煎至500ml分兩次口服。七天為一個療程。
1.4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為尖銳濕疣全部脫落,皮膚黏膜創面愈合,隨訪半年以上,無復發或新生皮損害。復發為疣體脫落后半年內原部位又有尖銳濕疣生長[1]。
2 結果
32例經中西醫結合治療,一個療程后判定療效,1次治愈27例,治愈率達到84%;未愈3例,均為1個月后外陰出現散在粟粒大小疣體,繼續予以中西醫結合治療,第3個月復查未見疣體,2次治愈;2例未能隨訪,其余病例經隨訪1年未見復發,均獲痊愈。
3 討論
現代醫學認為尖銳濕疣是由于人瘤病毒感染引起的疣狀增生性性傳播疾病。近30年發病率在世界范圍內持續增高,是最常見的病毒性性傳播疾病之一。隨著性病在我國重新出現,尖銳濕疣患者逐漸增多,是近幾年增長率最快的性病,病例數僅次于淋病。尖銳濕疣生長周期長,潛伏期在3各月左右,短者3周,長者10個月以上。尖銳濕疣屬于中醫“瘙瘊”范疇,表現為皮膚黏膜交界處的淡紅,灰色,淡褐色狀柔軟贅生物。男性多在,冠狀溝,包皮,尿道口,肛周,體,陰囊;女性多在,,宮頸,陰道和。治療上有多種療法,但往往短期療效尚好,復發率高。因此尖銳濕疣患者愈后減少復發是目前值得研究的課題。祖國傳統醫學認為由于不節,穢濁不節,感受穢濁之毒,毒邪蘊聚,釀生濕熱,濕熱下注下竅而發贅疣。筆者采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先用激光清除疣體后用除濕殺蟲中藥口服,降低了尖銳濕疣復發率。中藥黃柏6g苦參6g土茯苓30g廣蛇床15g川楝子10g生貫眾10g香附8g,方中重用土茯苓,取其解毒除濕熱之功效;黃柏、苦參: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風殺蟲;蛇床子、川楝子、貫眾:燥濕殺蟲;香附:理氣解郁散結;諸藥合藥共奏清熱解毒,祛濕毒,理氣散結消疣之功效,彌補了單純激光治療的不足。臨床觀察表明中西醫結合療法明顯提高治療尖銳濕疣的效果,降低了尖銳濕疣的復發率,且不良反應輕,是臨床治療尖銳濕疣的有效療法之一。
參考文獻
[1] 張斌,陳瑛毅,劉積東,等.射頻電凝固術治療男性尖銳濕疣1135例[J]中華皮膚科雜志,2005,38(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