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25 05:59:18
序論:在您撰寫學科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設計主要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內容體系,包括學科教育理論、新課程、學科教育研究三個模塊。各模塊具體內容如下:學科教育理論模塊包括學科教學理論、學科課程理論、學科學習理論;新課程模塊包括課程標準解讀、新課程典型課例分析———兼談新課程學科教學設計、新課程專題研究;學科教育研究模塊包括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學科教育研究簡介、優秀學科教育研究介紹、教育論文寫作。這三個模塊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課程功能。
其中,學科教育理論實現在職教師理論素養的提高,學習本學科領域的教學理論、課程理論和學習理論;新課程模塊針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而設計,旨在使教師領會新課程標準中蘊涵的課改理念,提升相應的學科教學設計能力,“新課程專題研究”環節依據新課程中增設的學科專題開設,幫助教師解決在新增學科內容方面帶來的困難;學科教育研究是在職教師普遍感到困難的薄弱環節,也是制約教師專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在經過大學階段的專業學習以及多年教學實踐的磨練后,這一環節的具體內容設計對有效教學將起到極大的專業提升和引領作用。
職后高師“學科教學論”的課程內容設置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貼近時代脈搏,體現新課程要求職后高師“學科教學論”的課程內容設置必須敏感于時代對課程培養目標的要求,也就是要“與時俱進”。在目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就是要關注新課程、反映新課程、體現新課程。關注學習者,突出職后特點任何課程設計如果脫離學習者的具體特點,都很難較好地實現課程內容的適切性。教師學習是成人學習的一種,既有成人學習的一般共性,又有教師學習的專業特性。因此,在課程內容選擇、呈現方式、評價以及教與學的方式等諸多方面都應對此特點做出回應。重難攻堅,把握教師專業化發展薄弱環節職后學習作為教師繼續教育諸多形式中的一種,必須依據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針對薄弱環節,設計、選擇、實施學科教學論課程,把握教師職業發展進程中的關鍵要素,在課程內容選擇和設計上,為教師的職后學習搭建適宜平臺,很好地起到專業提升與引領作用。
在前面的論述中,我們針對職后社會需求的變化和教育對象的發展特征分析,設計了主要針對新課程和教師專業發展的課程內容體系,包括學科教育理論、新課程、學科教育研究共三個模塊。在數學學科中,結合學科具體特點,設計各模塊的具體內容如下:
模塊一。數學教育理論,含三個分支,分支一數學教育基本理論:一般教育理論對數學教育的影響;弗賴登塔爾的數學教育理論;波利亞的解題理論;建構主義的數學教育理論;“目標教學”理論與中國高考;中國的“雙基”數學教育。分支二數學課程理論:課程的基本概念;數學課程理論研究概說;古代外國數學課程概況;中國古代數學課程概況與突出成就;歐洲數學課程的發展;中國近現代中學數學課程的演變。分支三數學學習理論:“學習”與“數學學習”概說;基于行為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認知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人本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基于建構主義的數學學習理論。
各學科的教學都可挖掘愛國主義教育因素,要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之中。各任課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時,必須深入研究本學科的教學大綱,把握本學科的特點,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有效的、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例如,學生在學習圓的面積時需要用到圓周率,教師就可以抓住機會向學生介紹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數學故事,使學生在無形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學科德育滲透要從教材的具體內容出發,要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來進行,而不要生拉硬扯只按照教師的主觀意識,要使德育教育和學科知識教學緊密結合。這樣,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使之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抓好德育活動的開展
德育活動是德育工作的展現形式,學生的道德品質的養成就是在相關的活動中不斷形成的,學校每學期要精心策劃幾次有意義的主題教育活動,抓好活動的過程管理,活動前的準備、活動中的組織、活動后的總結都要抓住教育的契機,真正起到一次活動讓學生受益一生的作用,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寓德育于活動之中,開展各種“主題活動”會激發出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在形式多樣的活動中,學生學習興趣極高,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學校還可以利用宣傳欄、黑板報等形式進行德育教育。校園內的宣傳櫥窗要定期更新,要結合實際抓住當前的熱點話題進行討論,滲透德育教育學生。學校還可以利用每周一國旗下講話開展德育教育,設立中心內容,圍繞習慣的養成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學校文化建設、祖國建設成就等方面進行宣傳和教育工作。教師還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如調查家鄉的變化,學生通過活動,不僅開拓了視野,發展了自身素質,同時又培養了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感情。豐富的活動促進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良好品質的形成。
三、把傳統美德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
在德育教育中,學校可以請老或身邊感動人的事跡人物請進校園,讓先進人物把感動人的事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啟發,以此培養他們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但是先進感人的人物事跡卻不能全部代替學生的實際行動,有時只會停留在表面,當學生離開校園后無時無刻都在接受來自社會上的現實教育,而當前社會的德育環境還存在著一些消極腐敗現象:有些娛樂場所,雖然經營者在門口樹著醒目的“謝絕學生入內”牌子,學生卻仍可長趨直入,無人阻攔;有個別小店鋪老板,昧著良心賺黑心錢,還有一些不健康電子游戲軟件的出現,也正在污染著孩子的心靈,如果學校不能很好地把美德教育與社會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就很難形成良好道德品質。
因此,學校要開展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德育規范教育:如在公交車上遇到老人和比自己年幼的小弟弟小妹妹要主動給他們讓座;在家中主動承擔家務,幫助父母,懂得感恩父母;學會尊敬長輩,在學校尊敬老師,愛護同學,講文明懂禮貌等。通過此類活動與學生交流體會,做為一名少先隊員應做些什么,讓我們小處著手,關注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從一點一滴開始,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傳統美德教育,從而塑造孩子們美好的心靈,使他們長大后成為有知識、有道德、有修養的人。
根據新時期對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的要求,根據師范教育的特點,明確師范生的培養目標及其所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確立相應的實驗教學課程和訓練內容,從而加強教師通識素養、生物專業素養和教師教育教學技能等技能培訓。具體思路和方案是:
1.1注重教學改革與創新進一步明確師范生培養目標,推進課程體系建設與改革,追蹤專業前沿,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不斷加強本課程群的教材和實驗室建設;不斷探索實踐性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師范生職業技能實訓模式,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1.2構建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體系針對教師教育技能的具體要求和內容,構建師范生教師教育綜合技能實訓教學體系,將課程體系調整為學科專業基礎課和教師教育課程兩大方面。
1.2.1調整學科專業基礎課,完善師范生專業知識體系學科專業基礎課是師范生專業知識體系的基礎,所涉及課程科目圍繞中學生物所涉及到的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人體解剖生理學、生態學等課程以及高中生物學必修模塊強調的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環境和穩態等內容開設,根據中學生物課程的知識重點和比例,設置專業課程結構,使師范生在本科學習過程中,便能形成比較完整、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
1.2.2設立教師教育課程,加強學生教學基本技能的培訓教師教育課設立公共教師教育課群和生物學科教師技能課群,前者包括心理學、教育學、現代教育技術、教育心理學、班級管理學、漢語口語、教師禮儀學、學科教學論、微格教學及教學技能訓練、三筆字等常規課程,加強學生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如微格教學訓練、教師口語訓練和說課訓練、三筆字訓練、教學設計訓練;同時設立生物學科教師技能課群,中學生物學實驗設計與探究、生物學經典事件解析、中學生物學教學案例分析、生物科學與社會生活等課程,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生物知識素養。
1.3注重學生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技能訓練包括現代教育技術、多媒體軟件制作、網絡課程創建、教學動畫創作和DV創作等實驗。讓學生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評價和管理,以實現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1.4加強教育教學技能訓練實踐建立貫穿大學四年的循序漸進的系統性教育技能培訓體系,根據本科生四年的學習進程分別安排教育調查、教育見習、教育服務、教育實習等教育實踐環節,強化師范技能和實踐訓練,提高學生的師范性素養。
1.4.1延展教育實踐時間,豐富實踐教學內容一至三年級增加教育調查、教育見習、教育服務,定期組織學生參與到中小學教育中去,進行教學觀摩,加強聽課訓練和教學技能的訓練;熟悉教育環境,觀察教師學生的活動;充當課堂教師的助手,指導學生開展課外活動,輔導個別學生或學生小組,批改學生作業;同時,要求學生實踐期間對中學的情況進行調查與研究,撰寫出教學研究論文,相互交流[7]。通過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師范生充分了解學校、教師和學生、教學過程,以及師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提前進入教師角色。
1.4.2加強教育實習活動,全面開展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運用大學四年學習到的教育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為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一定的基礎;讓師范生盡早了解當今社會對教師教學技能的具體要求和內容,通過在社會實踐中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實際工作,增強師范生感性認識,培養和鍛煉綜合運用所學的能力。
1.5延展教育教學技能的訓練由于課時等各類因素的限制,培養師范生教學技能過程中存在著學生課堂講授學時少、技能訓練時間少的狀況。因此要按照“優化課內、強化課外”的原則,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訓的時間和空間,加強實驗和訓練環節。組織指導師范生進行各項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和比賽,定期開展教師職業技能競賽,推薦師范生參加更高一級的高校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競賽。各種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和學校組織的各種大賽活動等也是有效的實踐環節。積極組織和支持學生課余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及比賽活動,比如“教學技能”、“說課”、“模擬上課”、“三筆一話”、“書法”、“多媒體課件制作”等大賽,同時“班級網頁設計”、“教師形象”、“朗誦”、“演講”、“辯論賽”等一系列的大學生校園活動比賽也是很好的培訓方式。這些培訓與比賽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也提升了學生的人文素養。
1.6教學案例資源建設規范,建立網絡資源庫“教學案例資源”是指中小學教學案例、微格技能實訓等案例的資源包。資源包應包括教學單元內容及教學設計方案、教學單元的課件及學生作品等、教學單元的視頻錄像、教學反思(實訓總結)與專家點評等四個部分。特別是名師授課的課堂案例,定時組織學生進行觀摩。通過豐富的“教學案例資源”的學習,了解各種教學思想、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升師范生的教育教學技能。
1.7在中學建立長期的教育實踐基地,帶動師生服務基礎教育
1.7.1注重高校教育與基礎教育的對接加強與實習中學的合作研究,注重教學與基礎教育新課改的對接,組織師生走向基礎教育一線,通過聽課、實習見習指導、開設講座、聯合開展課題研究等各項活動,開展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不僅可以早日進入教師角色,明白教師的責任,還可以了解現代中學生的特點,并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有助于在今后的學習中有目的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同時,邀請中學優秀一線教師來學校作報告傳授教學技能,以及在實際教學中遇到困難和突發事件時的解決方法,并親自指導學生的教學,提高教學技能。
1.7.2與實踐基地建立互惠關系積極為實踐教學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指導,提供師資培訓、儀器設備的使用及圖書的借閱等服務和幫助。向實踐基地師生免費開放生物標本館,對基地教師進行生物新課程及實驗培訓,共同承擔實踐教學與基礎教育方面的研究課題并共享研究成果等。經常派學生到基地幫助開展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如課外輔導、義教、指導中學生開展生物與社會等方面的研究性學習等。
1.8注重高校教師自身的師范性影響從更加廣義的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而言,不能將師范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局限于幾門課程上,每一位高校教師在課堂上都是一種最真實的“示范”。教師教育課程教師、學科教法教師、專業課教師等各個課程教師的教育態度、教學能力、教學風格、知識面與基本功等教師職業技能無疑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甚至這種影響更深刻,產生的積極效應和潛移默化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1.9積極進行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穩定的、有豐富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對教師進行多渠道培訓,使其具有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熟悉中學生物教材,了解課程標準,掌握課程改革的趨勢。注重青年教師培養,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適時吸納青年教師和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學術水平高的人才,建立合理的教學梯隊結構,確保教學團隊的可持續發展。注重青年教師培養,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對其講授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評議、指導、鑒定。通過教學團隊內的傳、幫、帶,提高教師隊伍整體教學水平。
1.10加強教研室教學研究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教研室教學研究活動,促進教師業務能力的不斷提高。組織教研室教師進行聽課評課活動,以期探索課堂教學最優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日常注重教法、學法的教科研學習,把搜集來的先進教改信息反饋給教師,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教學;使每位教師都能遵照學院的教學實施計劃,增強課堂教學的目的性和計劃性。
1.11建立全面合理的評價體系成立生物專業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團隊,從知識與從教技能等方面考核和評價學生的教師教育技能培訓。多方面、多角度探討和建立學生學習成績的綜合評價體系,全面衡量學生的實踐技能與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全面提升生物學科師范教育質量
教師和學生是在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如何處理好師生之間的角色,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是落實教學效果最大化的有利保障。但是,在傳統模式下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宰課堂教學的現象非常普遍,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滿堂灌”的問題突出,這樣往往會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容易造成教師的教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脫節,這樣會導致教學效果嚴重下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那么,應該怎樣來定位好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呢?從現代教育學發展的要求來看,在現代教育中,教師的角色應該是教育者、領導者、組織者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之所以這樣說,是從教育本身的特征來說的,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它是培養人的實踐活動,教師是主要的培養者,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主導地位。但同時從教育學的指導思想來看,教師雖然是在教學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但其主導作用的發揮,是受諸多條件限制或者制約的,如我們教師自身的基本素質,學生的能力和認知水平等。據此,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教師自身必須要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的終身學習意識,在時代的需求下不斷提高自身的水平,以適應新時期語文教學的需要,切實擔負起教學主導者的角色。學生是教學過程中受教育的對象,他們是有思想、有情感且不斷發展變化中的個體。這就意味著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簡單地知識傳遞的過程中,而且需要師生間情感的相互交流。從教育學對于學生角色的定位來看,學生既是接受教育的客體,同時也是認識和發展的主體,是教師教學效果最終的呈現者,所以說學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教育學對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定位,完全符合當前新課改的理念,那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所以,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應該是師生之間雙向互動的過程中,必須要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通過我們教師對于課堂教學的設計,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合作探究,最終在學習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并且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科素養。
二、科學的落實教學流程
教學是學校、學科落實教育目的的主要途徑,是我們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學過程必須要重視。那么,應該怎樣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設計和安排才能使語文教學更科學、更高效呢?教育學理論在這方面也給了我們語文教師明確的指導。
(一)首先要明確教學的目的
教學共組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向過程,而不僅僅是教師教,所以我們教師必須要把教和學統一起來,辯證地來看待。教學的目的除了要使學生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掌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技能技巧之外,還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格和心理品質。即要實現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的提升。這樣,我們語文教學才會真正突破應試教育思想的牢籠,切實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堅持科學的教學原則
所謂教學的原則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要求,事實證明教學原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它對于我們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和實施教學手段起著決定性作用。結合語文學科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堅持這幾個方面的原則:首先是堅持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這樣才能符合教育規律;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這樣學生才能消化知識;要堅持直觀性原則,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堅持循序漸進和鞏固性原則,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吸收;要堅持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原則,這樣才能達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三)選擇恰當取得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師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的總稱。所以,它應該既包括教師的講授方法,又包括學生的學習方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這些教學方法。
1.問答法。這是在語文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常用教法。教學中主要通過教師提問,學生答問,或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引導學生解疑辨難的對話形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提問時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能力差異而相應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問題的深度可以函蓋整體學生,因此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成就感,所以問答法也為大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
2.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在現代教育培養全面型人才理論指導下創新的教學方法。新課程理念要求,在教學中強調要進行情境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充分發揮語文課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滲于作品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之中,形成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相統一的審美情操,進而使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高。
3.討論法,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集體對話和互學形式,進行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一種常用教法。
1.實例分析法。法制教育十分重要,但受到年齡小和社會經驗少等方面的制約,學生對法制教育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掌握和了解,這種模糊的概念讓學生沒有充分意識到觸犯法律法規的后果。在學科教學滲透法制教育時,要注重引入實際案例,通過違法犯罪人員受到的處罰措施和悔恨話語,深深打動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內心深處建立起法律準繩的強制性和莊嚴性。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提出相關問題,供學生們討論分析,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既完成教學目的,又開展了法制教育。實例分析法能在學生和案例之間建立聯系,健全和完善學生的法制觀念,保證學生成為一名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
2.習作關注法。課堂只是法制教育的一個部分,教師還應加強課后的法制教育。通過寫日記、周記、作文的形式,讓學生結合身邊或者電視上的法制事件,談論自己的法制觀點,教師在批閱過程中,能夠掌握學生的法制認識水平,從中發現法制觀念有待加強的學生,重點關注和教育,在班上閱讀這些文章,讓學生展開一系列的思考,案例的眾多給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通過習作關注法,培養了學生善于觀察的能力,針對法制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緒,與此同時,學生法制觀念淡薄的現象將有明顯的改善。
3.討論認知法。對于學生來說,課堂上可能由于各種原因,課堂表現不夠積極,但課堂以外,學生往往打成一片,教育工作者應意識到這個問題,在課堂上引入討論的教學新模式,這也是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的一個重要方法。在談論的過程中,課堂具有了靈活性,而學生也具有了積極性,在和同齡人的討論過程中,觀點更加容易接受,沒有抵觸的情緒。教師把法制知識和口語交際有機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知法守法,通過討論,學生的法制觀念更加全面,從而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
二、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的注意事項
1.找準滲透點。各個學科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區別,學生從中都能學到科學文化知識,而法制教育也是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教師應找準滲透點,提高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的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離不開課本,法制教育也應借助教材來開展教育工作,通過法律概念的挖掘,讓學生能準確掌握法制知識,而課本也能讓學生在課后繼續進行法制方面的學習。學生是法制教育的接受者,教育工作者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通過把握滲透點,學生才能真正意義上培養法律意識,法制教育工作的成效才能顯現。
2.把握滲透時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可見渠道對時間的影響和作用。教師在找準滲透點的基礎上,還要把握滲透實際,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讓學科之間和法制教育之間能完美融合。依據教材的結構分布,結合學生課堂上的實際表現,在適當的時機,把法制教育引入到課堂之中,這樣,一方面不會影響教師的正常授課進度,另一方面,學生對法制教育能夠接受,法制教育的效果才能得到保證。滲透時機的確定很難把握,這客觀上給教師提出了要求,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利用教學方法的多樣性,達到最佳的教學成果。
3.掌握滲透度。除了滲透點和滲透時機以外,滲透度也是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的影響因素之一。滲透度過低,法制教育就成為了形式,預期效果和目標難以達到;滲透度過高,法制教育有了喧賓奪主的傾向,影響了學科的正常教育,這種顧此失彼的現象得不償失。因此,教師應把握法制教育的滲透度,權衡學科和法制教育的關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足夠的學科知識,同時培養健全的法制意識,學科滲透法制教育的價值才能體現出來。
三、結語
心育的方法和技術可以為學科教學服務。例如,心育中了解不同年段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的調查法、傾聽質詢技術、溝通方法、沙盤游戲治療方法、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等都可以滲透到學科教學中。如一位小學英語教師運用學習心理學理論和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在課堂上首先利用放松訓練和自我暗示法幫助學生建立積極性條件情緒反射,在學生積極的情緒和良好的狀態中導入新課。在講授新知時,利用題型中心圖示理論,抓住知識間的上下位聯系,并遵循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的認知發展規律,綜合實物、圖片、視頻等教學手段,進行多感官的刺激和調動,使學生的學習狀態有了明顯的變化,英語課程教學效果有了明顯的改進。在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我會好好說》上,教師通過創設日常口語交際情境,采用校園心理劇表演這種團體心理輔導技術,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他人的處境和感受,實現換位思考,并學會有效溝通的方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這種心理輔導方法和技術的運用,營造了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心理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心育課程內容的滲透
根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心育的課程內容包括自我意識、學習心理、人際交往、情緒情感及環境適應等幾個方面。這些內容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各科教學內容中,教學可根據各個學科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安排,思考和尋找恰當的滲透點。筆者認為,文科類課程可側重人文素養的培養,可滲透個性品質培養、社會認知能力、建立自信心、珍惜生命與熱愛生活、親子關系與感恩情懷、集體精神與團隊協作、社會環境適應、人生規劃與生涯指導等內容;理科類課程可以側重認知能力培養,可滲透學習動機與學習品質、學習行為習慣、邏輯思維和發散思維、創造力和潛力開發、崇尚科學與嚴謹態度等內容;藝術與體育類課程一般注重審美和情操培養,可滲透情緒調節、陶冶情懷、意志力與耐挫力、合作與協助精神、團隊凝聚力、人際溝通交往等內容。例如,教學內容為創作美術作品《我的家》美術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自由創作繪畫作品的同時,積極培養和激發學生家庭觀念與感恩情懷,鼓勵學生邊創作邊回憶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瞬間。教師啟發學生思考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為自己做了什么,而自己又為父母做了什么。學生在這種啟發下不斷回憶不斷提煉,繼而進入創作狀態中。創作完成后,學生們紛紛就作品講述自己的成長故事。心育內容的滲透,既激發了學生的創作熱情,又培養了學生感恩父母的情懷,教學效果顯著。
三、心育評價方式的滲透
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評價學生不應該再是單純的“分數”。一味持久的“高壓”政策,只會使學生產生消極情緒,甚至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快樂。心育評價注重學生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尊重和相信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從多角度、全方面來綜合評價和衡量每一個學生。它既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又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既評價學生的學習結果,又強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心育評價方式均可在學科教學中進行滲透。教師在期末評價時應就學生平時表現進行綜合評價,也可以利用學生成長評價表格和學生心理成長檔案進行評價,還可以建立學生自我、同伴、教師、家長多元綜合的評價和反饋機制,使學生形成客觀全面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同時,增強學科學習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四、結語
本文就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結合自己物理教學的實踐談談以下幾點看法。
一、“課件”向“積件”思路發展,探討物理學科整合新方法
在計算機輔助物理教學這個領域里面,市場上已有相當數量的物理教學軟件可供購買,但能夠真正適用于教學的軟件卻不多,教師自制課件的水平又不高,容易造成“低水平重復”的現象。在此階段上,尋求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開發和應用的新路子──積件思路應運而生。其指導思想是:“課件”向“積件”發展,工具型、資料型、開放型的教學平臺已成為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的發展方向,它包括帶有學科特色的平臺和多媒體資料庫。教師稍加培訓就能夠自如的運用它們來按自己的意愿制作課件,緊密配合自己的教學過程、為課堂教學所用,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計算機輔助教學。。
例如在物理學科平臺方面:《CSC電子備課系統》初中物理版、天翼全景多媒體教學軟件高中物理版都是面向教師設計的新一代大型集成化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集眾多教育專家和優秀教師的科研成果及教學經驗于一體,為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提供了豐富的資料和必要的教學手段;又如《青鳥師友多媒體課件開發平臺》,是一個基于Windows操作系統,集聲音、圖形、圖像、文字于一體的多媒體課件開發工具;再如幾何教學平臺的“幾何畫板”不僅適用于幾何教學,而且也適用于物理教學中的力學課程,它界面簡單、容易學習、直觀好用,因此這樣的軟件很受老師的歡迎。以上四個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開發平臺,就很好的體現了“積件”思想。
在多媒體資源處理方面,物理作為一門信息技術鄰近學科,物理教師應該成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先行者。如今許多物理教師都在Internet上建立了自己專門的網站,并把以網頁瀏覽的形式制作的CAI課件、教案、論文等放在該網站中,同時還可以把其它網站已有的課件通過Internet的超級鏈接功能揉合到自己的CAI課件里,以“搭積木”的形式,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制作的每一個課件鏈接起來,通過長時間教學的積累,逐步建立一個完整的教學課件體系。反之,其它教師也可通過網絡共享自己的CAI課件,克服了傳統的“軟件包”形式的課件不能共享的缺點,提高了課件資源的利用率,充實了網上物理學科資料庫,形成網上物理學科聯盟,實行資源共享。此外,教師和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有網絡終端的地點,通過Internet網絡來訪問這些網站,進行物理教學的探討和鞏固性學習。
因此,運用“積件”思想,走素材資源庫和制作平臺相結合的新思路,是軟件開發和應用走出目前困境的有效途徑。學科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運用“積件”思想,充分利用現有條件下的網絡信息資源素材庫和教學軟件,以及相關的CD、VCD資源,從中選取適合教學需要的內容來制作自己的課件,從而適應不同教學情境的需要,徹底改變教學軟件在設計、開發和使用上的相互割裂的局面,使CAI在課堂上的運用走出低谷,朝著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整合這一更為廣闊的方向發展。
二、電腦模擬,發揮物理演示實驗、虛擬實驗室的功能
1、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整合,發揮演示實驗作用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和演示實驗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要一環。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利用實驗課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某些相關結論、實驗步驟,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透徹理解并且完全掌握產生實驗結論的過程。在普通物理課堂的演示實驗中,由于受到常規實驗儀器本身的限制,實驗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模擬一些重要的,但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則可彌補常規實驗儀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
如本人在做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先用常規儀器按傳統實驗方法進行演示,由于常規實驗儀器的限制蠟燭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像隨著物距的變化而變化的這一現象不是很明顯,致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特點不甚理解,并產生迷惑。此時我改為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凸透鏡成像規律模擬實驗,演示物距從無窮遠至小于焦距的整個實驗過程中物距、像距和像的變化的情況,整個模擬實驗過程流暢、直觀、明了,從而使學生對該實驗有了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由此可知通過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整合,可以突破常規實驗儀器的局限性,所以我們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特長,對那些難以觀察到的、復雜、困難的實驗進行模擬和提供幫助,成為常規實驗的補充,并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實驗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從而有助于學生發現規律、獲得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實驗技能水平。
2、在網絡技術環境支持下,發揮學生自主探討性實驗作用
在傳統物理實驗室,一方面由于怕發生意外和造成實驗儀器的損失,有許多實驗室規章制度,對學生諸多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實驗環境和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結果往往和物理理論不一致,甚至出現相反的數據,這一切無不暴露出了傳統實驗室的弊端。
讓學生在網絡環境下進行虛擬實驗室操作,以自主模擬實驗為基礎進行多媒體教學,則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如筆者在上傳統電學實驗課時,通常會告訴學生,電流表的接線柱不能接錯、電壓表不能超過量程,電池組不能短路。很多實驗不允許學生自己操作,這些規定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有些學生自主意識很強,常常會進行一些“地下操作”,最終損壞了儀器。然而,須知這些“破壞性”強的學生實際上也是動手能力、創造能力強的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倡導學生自主探討性實驗,既可保護儀器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能把很多傳統實驗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現。如本人曾在網絡環境下采用“仿真物理實驗室”虛擬電學實驗室軟件(在線版網絡軟件),實現網絡與物理學科教學的整合。學生在網絡技術環境進行多媒體實驗操作,通過網上人機對話,學生可以一邊操作一邊在網上暢游,獲取新知識,或與其他同學交流。如果學生在網絡虛擬實驗室遇到問題,就可以通過網絡從其他同學那里獲取相關信息,進行討論,讓學生自主學習,并自主觀察模擬實驗,從而掌握學習成果和學習方法。
這種虛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全方位的開放性的操作環境,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了在虛擬世界的真實體驗。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整合,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模擬實驗、觀察實驗,并歸納、總結,抽象成所需知識的能力,從而學會學習,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物理知識,發展能力,并促使他們建立科學的世界觀。
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增進教學效果
進入網絡時代后,網絡環境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知識庫、資源庫,網上的資源開發和利用已成為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的信息素質。網上資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點,例如: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教育資源庫物理學科、廣東教育資源網()資源中心物理學科、中國物理教育網()等可謂是一間完整的中小學數字資源庫,它為我們提供了同步教學、優秀課件等多種資源,且處于動態的更新之中。通過下載這些優秀課件、優秀習題再作進一步的組織、加工就能設計出適合自己風格的課件來。
本人在進行初二第十二章第一節浮力教學時,須向學生解釋浮力產生的原因。我先設想一個立方體浸沒在水中,它的6個表面都受到水的壓力,它的左右兩側面、前后兩側面,受到的壓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兩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壓強大小不同,壓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產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壓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壓力差,但如果使用語言和文字向學生講授向上和向下壓力差時,學生理解起來比較抽象,難懂,對整個過程反映比較茫然。所以我通過在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物理學科課件庫網站下載相關課件解決這一難題。該課件以動畫的形式慢鏡頭表示前、后、左、右的壓強、壓力相等,小木塊保持不動,但加載上、下表面壓強、壓力時,小木塊慢慢向上移動,同時超級鏈接浮力大小的推導公式錄相。活潑的動畫效果、直觀的圖形,快速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很輕易就攻破這一難點,同時為講授下一節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論基礎,而這一切都是傳統教學很難做得到的??傊寣W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進行學習,由此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作為最先進的教學媒體與物理學科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學科教學、加大了學科信息容量,而且提高了課堂四十五分鐘的教學效率。
四、擴大信息來源,提高教學水平
1、了解物理學科發展時事形勢、把握教學動態:
我們通過Internet在官方權威網站上查看有關物理發展動態,可以做到在時事政策上緊跟形勢,在物理學科教學時作出及時調整。物理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大量的習題是必要的,但訂購的習題集往往又存在著題型偏舊、信息過時的缺點,這對于學生習題更新、掌握中考的習題形勢是不利的。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這一信息資源,從網絡如中國中小學教育教學網()上的物理試題中心、中國園丁網()試題集錦欄目和其他一些重點中學網站試題庫上下載最新的試卷、搜集物理相關試題,用來給學生作為測試題和平時練習。實際情況證明:這些題目題型新穎、信息準確,對于啟發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有著很大的幫助。
2、增進學習交流、提高教學水平
網絡的交互性給物理教師互相學習交流提供了機會。教師可以一方面利用電子郵件與有關專家進行交流,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獲取名教師的經典教案;另一方面還可以參與網上的教師繼續教育和參與一系列教育門戶網站的教育論壇,如在中國名師教育網()我們可以與重點學校的名師專家探討物理教育應培養怎樣的人才,在中國園丁網()、中國物理教育網()的教育論壇我們可以與各地的同行探討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物理教學改革的看法,通過網上學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我們通過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激發了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參與意識很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較理想,尤其是實驗教學,學生的實驗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實踐證明,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能鞭策我們教師去進一步完善課堂教學,使教學過程更具有科學性,幫助教師在課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和物理學科教學整合的發展,將信息技術引進教育領域將給學生、教師、學校帶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契機,但同時也應看到,信息技術和物理教學整合是一個新興事物,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探索。但我們確信信息技術在和學科教學中整合中將大有作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