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6 16:21:32
序論:在您撰寫對漢語言文學專業認識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譚德興
摘 要:漢語言文學專業屬于高校文科中的傳統基礎學科。漢語言文學專業在中國高校中的發展歷史比較長,特別是建國后,隨教育部審定中國語言文學系漢語言文學專業各門課程教學大綱的頒布,在全國同類專業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固有的基本教學內容與模式。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突破固有的教學觀念,無疑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們在長期的專業建設中,思考與探索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思路,除繼承與發展原有教學內容與優勢外,主要在培養本科生的學術研究實踐能力、專業創造創新能力以及科研推動教學等環節上做了一些積極探索。試圖通過課內與課外的密切互動,力圖形成具有一定個性的能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學以致用;教學與科研互動
應該說,我國漢語言文學專業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取得的成績是很大的。但專業建設必須跟隨時代步伐不斷發展與自我突破。當前,國內漢語言文學專業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例如,是固守原有基礎學科的特點,還是適當向應用型轉變等等。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學科與社會領域眾說紛紜,存在明顯的分歧。我們長期從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與研究,自然也無法回避這些問題。我們進行過深刻思考與討論,并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逐步探索,嘗試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一、注重精品教材與精品課程的建設,保障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教材建設和使用是專業建設的重要內容,目前我系采用的教材大部分是教育部統編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文科教材。我們也逐步實施自編教材計劃,本專業現有兩門自編教材,在使用的過程中受到師生一致好評。我們積極支持教師參與教育部教材的編寫,也鼓勵教師自己編寫特色鮮明、適合學生需要的教材。優秀的教材是專業建設發展的重要內容。本專業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加強對教材建設的高度重視。制定近期與長期的教材建設規劃,積極實施精品教材建設計劃,采取校外優秀教材與校內自編教材相結合的辦法,構建一套靈活機動的教材建設體系。我們計劃爭取4年左右,出版5部左右適合本專業建設發展的優質教材。
精品課程建設是專業發展的核心內容,以精品課程建設推動學科發展建設。在現有基礎上(一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漢語言文學”,一門省級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一門省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一個省級示范性專業“漢語言文學”,一個省級品牌專業“漢語言文學”),我們爭取4至5年,建成一門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國古代文學”,一個國家級重點學科“漢語言文字學”。
二、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
建立一套全新的與學科發展相適應的教學體系,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主動、活躍的高效狀態。具體措施有:(1)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專業學習的積極性。(2)更新教學觀念,加強教學方法改革,緊跟全國高校的教改步伐。(3)夯實基礎,提高質量,讓學生學得到、記得住、用得上,為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提供有益經驗。(4)確定教學改革的兩大重點:教學方法改革和課程測試制度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著眼教學活動全過程,強調師生雙方的互動作用,注重課堂示范和課外閱讀指導相結合,注重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知識掌握實況的檢查。以教學方法改革提高教學質量,以嚴格的測試制度強化教學效果。
在教學方法與手段上,擬采取以下具體措施:首先,教師講授突出重點和難點,在教師總體引導的基本前提下,根據教學實際在課堂上適時安排學生參與討論,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與探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加強對學生的課外輔導。教師積極鼓勵本科學生進行學術研究,并給予有效的指導,使學有余力的學生能提升專業學習的理論研究水平。本專業有專門的學術研究興趣小組,指導教師均為全國學術界有一定影響的學者。指導的學生中,有多篇學術在高校學報上,反響較大。我們鼓勵有學術研究潛質的學生報考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研究生。再次,給學生創造接觸前沿學術信息的條件。我校圖書館有全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數據庫、優秀碩博論文數據庫以及百家講壇等,我院購有《唐風宋韻集》等專業音像資料。積極引導學生利用這些豐富的學術資源,使學生及時了解本專業最前沿的學術研究動態,增進學生學習本專業的熱情。同時,我院中文系、歷史系、哲學系的資料室全部對學生開放,保證學生能多渠道了解學術信息。最后,建立良好的教學實踐環境和優質的網絡及多媒體教學環境,在本科生的教學活動中嘗試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并且通過網絡對學生平時作業和論文寫作進行的教學輔導。高度重視網絡教學,本專業已有多門課程的大綱、課件、參考書目上網,爭取4年左右,本專業各主干課程的教案、課件等全部上網,從而形成良好的網絡教學環境。
三、課堂與課外相結合,構建學以致用的教學新模式
經過幾年的教學改革,我們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方面做了調整。在教學內容方面,摒棄陳舊落后的內容,增加一些新的知識和學術前沿的內容,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注重學生的潛能開發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課程體系的建設方面,為了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滿足主體性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我們遵循“拓寬基礎,突出特長、培養能力、強化素質”的教改思路,對傳統課程進行了壓縮與調整,增設通識課程、選修課程、綜合課程、活動經驗課程,注重開發隱性課程。根據學生的心理邏輯,圍繞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需要及成長規律,創造性地將上述調整后的課程組合為“綜合素質積累”(大一)、“主體發展”(大二、大三)、“個性分流”(大四)三大模塊,以體現課程組織的興趣與發展價值取向。
我們將根據社會的需求和學生發展需要進一步調整和改革教學內容,構建立體多元的課程體系平臺,即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專業選修拓展課程三大模塊。大一、大二開設通識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大三、大四開設專業課程,包括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選修拓展課程主要圍繞學生的個性需求分為三大塊:針對有學術研究興趣的學生加強專題研討課,針對有寫作特長的學生加強各體文寫作實踐課程,針對報考公務員和從事文秘、宣傳、新聞等的學生開設文書學、秘書學、公文寫作和公共關系學等。
本專業在長期發展建設中,逐步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教學實踐環節。如,為配合相關課程的建設,陸續展開了“先秦文學專題”、“魏晉文學專題”、“唐詩專題”、“古代小說專題”、“宋詞專題”、“漢語詩律學”等相關選修課的教學,進一步拓展教學深度,吸引了大批學生,反響強烈。不少學生創作出質量頗佳的古體詩詞,進一步激發了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興趣。在學生中還成立“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長風文學社”、“中華詩詞學會”等群眾性文學組織,由本專業主講教師擔任顧問,指導學生進行文學作品欣賞、創作和朗誦等,不定期開展活動,舉辦學術講座,詩詞創作比賽和原創文學作品朗誦比賽等,并且建有面向全國高校的詩詞???,清華大學等名校學生亦紛紛投稿,在校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其中的優秀作品還選編入《溪山暢詠―貴州大學校園詩詞選》(貴州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有些同學的詩歌創作逐漸受到全國層面的關注,成為中國青年詩人的優秀后備力量。漢語言文字學相關課程教學能緊密結合本地區經濟文化發展特點,在主講教師的帶動下,開展諸如方言調查等實踐活動,并在貴州省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建有實習基地,對水書以及其他少數民族語言文化進行了實地接觸與研究。本專業發展擬繼續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為提升本地區的經濟文化水平服務。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保證專業建設的不斷創新與進步
本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學歷層次高,科研能力強,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合理?,F有專任教師4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講師13人,高級職稱的比例占教師的62.5%,具有博士學位的22人,碩士學位的16人,在讀博士4人,在讀碩士2人。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5%。55歲以上的教師7人,40~55歲的中年教師有13人,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20人。另有兼職教授3人,外聘教授4人。有國家級優秀德育標兵教師1人,貴州省高校教學名師2名,省管專家1人,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1名,省級測試員1名。我們的目標是通過外出進修、在職讀博、讀碩,使70%的教師獲得碩士及以上學位,再有5位教師獲得教授職稱,培養在國內有較高知名度的專家學者和學科帶頭人2―5人,不斷提高學術研究水平。我們在穩定現有師資隊伍的基礎上,走對外引進,內涵發展的路子,加強教師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提高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對引進有博士學位的專家,我們將盡一切所能,提供一切便利條件,鼓勵支持他們進行科學研究,盡快脫穎而出,使其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對于現任教師,通過在職進修、做訪問學者等方式在職提高。師資隊伍建設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深知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都離不開一支好的師資隊伍。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思考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以下幾點漢語言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方法和路徑。
一、建設精品教材和精品課程
在漢語言專業建設之中,教材的使用和建設是重中之重。筆者所在學校使用的教材大多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科教材,目前正在逐步走上教材自編的道路,雖然規模未顯,只是初具雛形而已,但是本專業現階段已經有兩本專業教材來自于高校自編,教師和學生在使用過程中也一致好評。我校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到教育部編寫教材的進程之中去,同時也引導教師自己編寫具有專業特色的、適合學生發展水平的專業教材。專業建設需要優秀的教材保駕護航,高校必須針對教材編寫制定近期和遠期相結合的教學計劃,積極開展精品教材建設的戰略和方案,將校外優秀教材和校內自編教材的優勢結合起來,做到優勢相長、資源互補,構筑機制靈活、全面覆蓋的漢語言專業教材體系。筆者所在學校擬在未來的四年時間內自編5本左右的、適合本校專業建設的優質教材。在漢語言專業建設中,精品課程的建設是最為核心的內容,因為精品課程的建設能夠推動學科專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高校應該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推動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古代文學的專業建設,打造省級示范專業和省級品牌專業,使得漢語言文學課程建設走上精品之路。
二、更新教學內容
高校應該建立一套和漢語言專業建設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體系,讓高校生能夠在課堂上處于活躍和主動的高效率學習狀態。漢語言專業的學習是非常枯燥和無趣的,學生需要閱讀大量的專業書籍和課外資料,所以教師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教師要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熱愛和興趣;第二,教師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使得教育緊跟時代要求和高校改革的步伐;第三,要提升教學質量,夯實學生的專業基礎,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上提供有益的經驗;第四,教師應該明確漢語言專業教學的改革應該集中在教學方法改革和課程測試改革之上。筆認為漢語言教學改革應該從專業教學的全局出發,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作用,將課堂示范和課外閱讀有機融合在一起,把握課堂教學效果、檢查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來提升教學質量,通過嚴格的課堂教學過程測試來強化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應該采取以下具體的措施:第一,教師應該突出專業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并在自身的總體指導之下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開展討論和分析,啟發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深度探討,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發揮;第二,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的課外輔導。教師要積極鼓勵本科的專業學生參與到學術研究之中來,并給予其研究上的方法指導和思路引領,讓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夠提高專業學習水平和理論研究水平。在學校成立漢語言學術研究專業興趣小組,吸納了學術界具有一定影響的學者參與其中,在他們的參與和指導之下,很多漢語言專業的學生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專業論文,產生了很大的反響。對于那些學術研究潛質比較高的學生,學下都會鼓勵他們報考漢語言專業的研究生;第三,高校應該為創造接觸學術前沿信息的條件,我校數字圖書館中含有優秀碩博論文數據庫、人道報刊復印資料和全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學生可以在其中找到學術研究的熱點問題和本學科的發展方向,增加學生學習本專業的熱情,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能夠找到豐富的學習資料和教學資料。另外,學院也購置了唐宋風韻集等專業的影響資料供學生觀看,讓學生感受到本專業學習的魅力。我院圖書館資料室采取全天對學生開放的政策,學生能夠從更為廣闊的渠道了解到學術信息;第四,高校應該為漢語言專業的教學建立看良好的網絡環境、多媒體教學環境和教學實踐環境,教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中通過網絡對學生進行作文和作業的指導,所以,重視網絡教學成為勢在必行,教師可以將本專業的主干課程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課件上傳到網絡,學生可以自行下載學習。
三、課堂教學和課外教學結合
語言文學專業經過長期的教學改革已經實現了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的調整和轉變,摒棄了傳統的、陳舊的、和時展要求不符的教學內容,增添了學術前沿的研究內容和新的專業知識,擴寬了學生的視野,一方面讓學生掌握了基本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另一方面開發了學生的潛能和創新能力。為了滿足主體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教學趨勢和教學要求,很多高校通過夯實基礎、突出特色、提升能力和完善素質等教學原則,對傳統的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了壓縮和調整,增加了選修課程、通識課程、隱形課程和活動經驗課程的課時,使得教學體系符合學生的心理邏輯,教學開展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成長規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高校還將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和學生多元發展的需求進一步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使得課程平臺更加多元、多樣,教學課程體系劃分為通識課程、專業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學生在大學的學習生涯會循序漸進、一步一步地學習到上述知識。高校還要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的研究興趣開展專題研討課程,為有寫作特長的學生開展文體寫作的實踐課程,為那些有報考公務員和從事新聞、文秘、宣傳工作意向的學生開始秘書學、公文寫作和公共關系學等專題研討課程。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之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比如說在開展課程專業建設的過程中,高校要經常組織先秦文學、魏晉文學、古代小說專題和宋詞專題等多種形式的選修課程的教學,使得教學深度得到進一步的延伸,并得到了學生更為廣闊的關注,引起了學生熱烈的反響。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興趣創作出質量上乘的古詩歌詞,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的興趣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教師還引導學生成立了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會、詩詞學會、文學社等學生群體性組織,本專業的教師要積極地擔任顧問,為學生進行文學作品欣賞和創作提供積極的指導。高校不定期地開展學術講座和詩詞創作比賽,讓學生在課外的時間內能夠有效地接觸到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擴展。在長期的實踐教學中,我校漢語言專業學生的在詩詞創作、文學素養上得到廣泛地提升,在校內和校外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筆者認為漢語言專業的教學還要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和文化特色結合在一起,在專業教師的幫助下進行地方方言的調查活動或者少數民族語言的學習,通過強有力的學生實踐活動來為本地區的經濟文化水平服務。
四、注重教師隊伍建設
高校漢語言專業教師力量還是相對雄厚的,吸納了很多學歷高、科研水平強、職稱結構優、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成立了專業的教師團隊,高級職稱教師在全部教師中所占的比例接近70%,碩士以上學歷教師在全部教師中所占的比例達到了55%,另外還有省管專、國家級普通話測試員、省級測試員都要設置。師資隊伍相對優秀。未來階段內高校的教學目標是將教師隊伍中具有碩博以上學歷的教師比例提升到80%,在穩定現有教師隊伍的基礎上,引入內涵發展、對外引進的教學思路,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能力,提升他們的科研水準和教學質量,學校應該竭盡所能地鼓勵教師進行專業的科學研究,讓他們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脫穎而出,成為專業教學和研究的佼佼者。另外,高校還要注重教學和科研之間的辯證關系??蒲泻徒虒W之間是相互促進和相互帶動的關系,專業教學的建設需要雄厚的科研實力作為保障,否則教學質量難以跨越層次和平臺,高校漢語言專業只有用強大的科研實力作為后盾才能夠在省內和省外的教學發展中掌握一定的話語權。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R].2014.
[2]曲文軍.漢語言文學專業創新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10.
關鍵詞: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6-0103-02
前言:
為了提高我國漢語言文學教學效率,加強學生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的認識,培養學生漢語言文學的應用能力,本文分析了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現狀和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要性,并對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進行深入研究,為提高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提供了重要依據。
一、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目前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還以傳統的教學模式為主,在教學中以教師和教學大綱為中心,教學方法也多以講授知識為主,使學生在教學中處于被動狀態,學生聽得多忘得也多,很少有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產生興趣進而主動閱讀,長期下來養成了漢語言專業學生對教師過于依賴,對教材大綱一味順從的現象,學生課外閱讀量很少,寫作與理解能力也受到限制,使該專業的學生專業基礎得不到鞏固,同時由于在教學中教師將教學重點單純講述給學生,使學生在教學中缺乏動腦和動手的機會,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與創新能力的提高都受到阻礙,因此在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嚴重影響到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效率。
其次,目前在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教學方法傳統單一也是使學生對漢語言文學教學缺乏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在教學中以講授的方式開展漢語言文學教學,學生單純地記筆記,對重點知識進行機械記憶與理解,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教師在教學時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忽略了漢語言文的特點,漢語言文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不僅要求學生通過漢語言文學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要通過漢語言文學學習提高寫作與理解能力,而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點,盲目地使用傳統講授的方式授課,在課堂中學生缺少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和寫作能力的鍛煉,不利于學生今后將漢語言文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使漢語言文學教學失去了現實意義[1-2]。
再次,目前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缺乏實踐教學,使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脫離了實際,脫離了生活現實情境,進而阻礙了漢語言文學教學效率的提高,語言的學習與表達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而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將教學束縛在課堂中,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感受不到漢語言文學的語言色彩和文學藝術,使漢語言文學教學陷入困境。
最后,漢語言文學教學中,由于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同對漢語言文學形式的喜好也不同,有些學生喜好文學作品欣賞,有些學生喜歡文史知識,這些不同類型的漢語言文學內容使學生產生偏熱現象,如果教學內容涉及自己喜歡的內容,學生就興致盎然地學習,如果學生不喜歡的內容就被動消極地接受,與此同時教師沒有正確地引導學生認識漢語言文學,使漢語言文學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
二、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重要性
首先,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改革,使我國漢語言文學在高校的發揚與繼承得到了進一步推廣,漢語言文學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和教學大綱為中心,使學生失去了課堂主體地位,而教學方法的改革教師僅作為教學課堂的輔助者,學生為教學主體,學生發揮了自身的主體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對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效率具有重要意義。
其次,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改革,突破了以往傳統教學的局限性,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為主,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通過結合生活實踐,學生掌握了漢語言文學的表達技巧,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學生造實踐中得到鍛煉,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很重要。
再次,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教學內容進行研討、分析,在教學中學生掌握了更廣泛的漢語言文學知識,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還豐富了學生對漢語言文化知識的認識,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目前高校漢語言文學開設的課程主要有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外國文學、中國當代文學、美學概論、影視概論等課程,這些豐富的漢語言文學課程通過對古往今來漢語言的發展歷史進行研究與學習,還對中外文學進行比較學習,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文學知識,除了能夠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還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因此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使學生對漢語言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對我國培養綜合素質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三、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研究
1.研討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研討教學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高校漢語言專業教學方法,目前已經廣泛地應用于高校漢語言文學課堂教學中,研討式教學法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互動能力,能夠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進而達成高效漢語言教學的目的。但是目前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中在使用研討式教學方法往往流于形式,難以達到研討式教學的初衷,究其根源在于教師沒有抓住研討式教學方法的關鍵因素,在教學過程中難以對學生形成足夠的吸引力,探討教學內容深度不夠沒有達到研討教學的目的,因此在要在高校漢語言文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應用研討式教學法應當從以下幾個發面入手:首先教師在設立研討問題時應當抓住文章的主旨,通過對文章主題思想的深度挖掘作為課堂探討立意,以此為突破口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度研討[3]。其次,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探討時不應局限于教學范圍,應當從作者的時代背景與人生經歷出發,結合作升到者的相關作品,將教學研討提升到較高層面的語言文學中。最后,在研討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學會傾聽,肯定學生的個人認知能力與思維能力,切實將自己定位成研討的參與者,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研討,以此提高學生的語言研討與思維能力。
2.課外實踐教學法,增強學生綜合能力。漢語言文學教學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因此應將漢語言文學教學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通過實踐加強對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的理解。只有將漢語言文學教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使學生將在漢語言教學內容中學到的知識完全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4]。只有將漢語言文學教學應用到具體的實踐中,才能使學生真正學會應用所學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3.以靈活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評價是教學課程的關鍵環節,科學、靈活的評價方式是促使評價發揮其最佳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在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改革中要注重對教學采用科學、靈活的評價方式進行評價,通常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時間往往花費在對課后作業和考試成績的評價中,將考試成績作為最終的評價標準,這種教學評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5]。因此漢語言文學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如對一些鑒賞性的文章,要將課堂中學生對文章鑒賞的程度和對文章的把握程度作為評價的標準,對一些提高寫作水平的文章,教師應將學生是否將其中的教學重點做了筆記、是否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等作為評價標準,針對一些開放性較強的文章教學時,應當將學生的理解深度以及思維是否具有創新性作為評價標準。只有采用科學、靈活、公平的評價方法對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漢語言文學教學效率。
結論: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漢語言文學人才,將我國的漢語言文學知識不斷地發揚廣大,同時還有很多的漢語言文學人才被引進其他國家教授漢語言文學知識,將我國的漢語言文學知識推向國際,使更多的外國人學習和認識中國的漢語言文學,對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才能真正地了解與體會漢語言文學的真正意義和文學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彩琴.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新探[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2).
[2]章芳,何世龍.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困局及原因分析――以長江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1).
[3]章淑華.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職業技能培養――以新余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課程教學為例[J].新余學院學報,2015,(02).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師范生;就業;實踐能力
一、引言
“師者所以授業解惑者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擔負著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漢語言作為五千年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基礎,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面對國際上的“漢語熱”和國內的“外語狂潮”,當前在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未來的預備語文教師,在提升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思想素質的同時,也應當走進社會實際。也就是還要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入手,培養自身的就業實踐能力,從而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讓學生和身邊的人正視重視漢語言文學,發揮漢語言文學的潛在積極作用。
二、當前漢語言文學的社會現狀
普遍來說,社會上對于漢語言的認識存在偏差。認為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就是掌握簡單的口語和淺近的文字,對于進一步更高深的漢語言知識不甚了解。社會上存在著很大一部分的人對于漢語言的應用不規范,諸如讀音不標準、用字用詞不當、習慣性使用網絡語言等情況很是尋常。[1]同時,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師和學生來說,對于漢語言文學的觀念也發生了轉變,一味重視表面的華麗的知識的傳授,功利性過強,以致于掩蓋了漢語言文學的內在的魅力。另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中,西方思想文化的沖擊,也令一部分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得到壯大。[2]以上這些情況使得外國人對于漢語言的研究和熱情遠遠大于國內的人民群眾,嚴重影響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進步。
三、培養就業實踐能力以推動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前進
身為中華兒女,身為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所要承擔的弘揚、發展漢語言文學的使命也就更重大。同時面對當前就業困難,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漢語言文學的專業的師范生可以用培養提高自身的就業實踐能力以推動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前行。
第一,立足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質。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是最直接、最全面、最仔細研究五千年以來形成的語言文化的一部分人,除了具有文學修養和鑒賞能力以及較強的寫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外,還要了解語言文學學科的新發展,不斷吸收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新的研究成果,實現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而作為一名師范生,除此之外還擔負著教書育人、培育下一代的使命,所以更是要立足專業知識,提高專業素質,提升教學水平技能,轉變自身思想觀念。同時,相比其他的學習者對于漢語言文學應該有更深的熱愛,更真摯的情感,唯有如此才能將自身所學真正根據社會需要和教育發展的需要發揮出來。另外,還需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規范漢語言文學的日常使用,對于發音、用字、用詞等都要十分嚴謹細致,以自身的行為帶動周邊人對于漢語言文學觀念態度的轉變,逐漸實現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前行。[3]作為一名還沒有畢業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來說,還有大把大把的時間去進一步提升專業知識、培養起對漢語言更高的熱情,為未來自身的發展和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做貢獻。
第二,創新漢語言文學學習、教育、工作觀念。除了時代的沖擊以外,漢語言文學自身的一些特征如果不跟隨潮流進行創新發展,就會令漢語言文化的魅力被掩蓋,無法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所以作為一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來說,在學校求學期間對于教師傳授的知識要有意識地進行創新性學習,在掌握所學知識的精髓同時,將自己的見解和思想融入其中,將所學的漢語言文學知識真正變為自己的。當漢語言文學專業師范生畢業,面臨就業時,無論以后是從事教育工作還是其他行業,都要記得自己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出身,要通過自身的行為將漢語言文學的內在魅力展示、弘揚出去,潛移默化之間影響更多的人。而對于希望從事漢語言文學教育工作的在校師范生來說,創新自身教育理念,引導學生從內心真正熱愛漢語言文學,體會到漢語言文學對于人的積極作用,從而糾正目前社會中對于漢語言文學的錯誤認識。而這一切都需要在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從轉變、創新漢語言文化學習觀念做起。
第三,引導自身適應社會、逐步培養就業實踐能力。所有的專業知識和思想觀念都是走向社會,實現好發揮好漢語言文學育人引導作用的前提基礎。對于在讀的師范生來說,還要逐步培養起自身的就業實踐能力。既要積極入世了解漢語言文學當前的實時環境,了解社會需要的漢語言專業師范生的側重點,于在校期間將自己培養成一名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同時,隨波逐流也是不可取的,漢語言專業的師范生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當初的目的,忘記對漢語言的那份熱愛和執著。也就是,要在漢語言專業的師范生再將自己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后以自己的實際行為表現,將漢語言文化中的精髓進一步弘揚發展,令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喜愛漢語言文學。
四、結束語
當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所發揮的引導、育人作用也是大打折扣。而在讀的漢語言文學師范生既是漢語言文化的傳承者、創新者,又是未來漢語言文學的傳播者和發展者,所承擔的歷史使命意義重大。面對這一情況,身為一名在讀的師范生更是要肩負起國家和人民的重托,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目前這種局面。而以筆者的觀點就是,應當首先培養提高自身的就業實踐能力,在工作崗位上,進一步以自己的行為推動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前行。
參考文獻:
[1]任志萍.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培養[J].教育評論,2012(03):57-59.
關鍵詞:創新能力;社會需要;教學質量
漢語言文學有著悠久的教學歷史和良好的教學傳統,是一門專門培養漢語言專業人才的學科。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漢語言文學學科的特點和自身特有的性質,致使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在社會上的需求不很明顯,漢語言專業畢業的學生就業率逐年下降。因此,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已成為目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者普遍關注的重要問題。接下來就漢語言文學的特點和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進行探究。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特點
漢語言文學是一門人文社科性很強的學科,它是體現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載體,同時它還承擔著提升全民族文化素質的重任,有著豐富的中外優秀文化經驗和遺產,它的主要內容是對人類的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是對國家、民族、自身以及他人的一種認識和社會責任感。漢語言文學專業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因此不像醫學、建筑、會計等專業有一個準確的職業定位,它的經濟效益無法直接定量,導致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時面臨一定的壓力,所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要想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提高自己專業的實用性迫在眉睫。
二、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的必要性
首先,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是社會發展的需求?,F代社會發展需要的是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人才的基本素質中體現得比較明顯,對于用人單位選拔人才可以起到導向的作用,所以也比較順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其次,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也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素質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全面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就是要注重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以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人才。另外,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可以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參加就業創造條件。《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上公布漢語言文學就業的方向主要是教師、編輯、文案、文秘等職業,但實際上,這個專業畢業的學生還有許多在機關事業單位、新聞出版、教育科研、公司企業等單位,還有一部分在律師、房地產、金融銀行等方面工作,這充分說明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職業適應性很強,因此,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教育者,要在提高本專業應用性方面為學生多加考慮。
三、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策略
1.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社會是不斷進步和發展的,但是,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和教育的過程中,陳舊、老套的課堂教學模式仍占主導地位,影響和制約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創新能力的發展。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新就要求教師敢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時能夠不受專業的限制,強化學生對某個方面專業的理解認識,為自己將來走向社會打下扎實的基礎。比如,新聞、文秘等專業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一個分支,如果學生有這方面的興趣,就可以著重針對這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教師教學方法的創新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思維上的創新?!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苯處熞⒅嘏囵B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學會用創新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才不至于束手無策,才能真正適應社會發展對學生的要求。
2.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及時增減課程,優化課程結構
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要想提高其專業的實用性,根據社會發展及時增減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精簡課文內容,優化課程結構,按照目前學科發展的現狀來設計課程內容,通過課程的合理設置,不斷完善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選擇方式,進而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運用語言的實踐能力,以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性。
3.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質量,不斷改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是學生掌握漢語言文學知識的主渠道,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斷改善教學的方式方法,及時學習和引進教育科研成果,運用先進的理論經驗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并且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4.強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能力
強化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就業水平,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過硬的實踐操作能力,使學生在將來的社會競爭中具有明顯的優勢。結合漢語言文學的特點,它的就業方向離不開“讀、寫、說”三個方面,由此可見,教師在這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強化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來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模擬一些招聘過程中的常見情境,通過自我介紹、面試問答等形式鍛煉學生的口才,因為口才并不是簡單的能說會道,他是一個學生“德、才、學、識”等方面的綜合體現,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具體指導,可以使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得到提高、完善,只有注重對學生專業知識的強化,才可以學以致用,對學生走向社會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5.漢語言文學應用性要和德育教育相結合
在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若一味地強調應用性,就
會使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學習的價值觀大打折扣,從而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產生懷疑,缺乏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這就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立足于“創新、實踐、應用”,還要著眼于我國傳統文化教學的“傳道,授業,解惑”,要充分發揮“文以載道”的教學思想,把漢語言文學專業推向更大的社會舞臺。
總之,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自身要有創新意識,加強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并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在社會上的應用性,為將來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彩玲.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教學的思考[J].學周刊,2011(29).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各國之間在人才培養方面上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因此加強對人才的培養是我國教育上的頭等大事,這就對于我國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等教育體系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專業,每個專業都有其特色。漢語言文學專業是在高等教育體系中最為基礎,在實際工作中應用性最強的文科專業。
隨著社會市場的需求,目前高等教育所需的人才培養發展方向應該是把專業人才培養成應用型人才。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極具特色的專業學科,它是秉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漢語言學文化的宗旨辦學的。在我國,大部分高校均有開設這一門課程,曾經這一門學科也是學生最熱衷的專業之一。但是由于我國的學科教育逐漸遵循市場發展規律,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人才培養逐漸與社會脫節,以至于不能把學生培養成社會所需人才。所以逐漸的學生不愿意報考這一學科,也慢慢地使得漢語言文學專業變成了“冷門”專業。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將專業知識和文化修養教給學生外,還應該把學生打造成與社會需求相符的應用型人才。但是目前,大部分開設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高校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還存在著問題,還都有所欠缺。因此,探究如何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被認為是無趣的學科之一。漢語言文學本身就是一門比較獨特的學科,它的教學理念是要發揚中華的傳統漢語文化,所以此門課程的專業色彩會相對濃厚。因此會導致大部分學生不愿意從事與本門專業相關的行業,他們會覺得與漢語言文學相關的行業都是比較枯燥無趣的。當然,某些想要在漢語言文學專業領域深造的學生除外。因此,大部分學生會認為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在實際工作中很少直接涉及。因此大部分學生們一直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無趣的學科。
(二)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實踐不夠重視。雖然許多高校都設置了漢語言文學這一門學科,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能夠做到很好的傳授知識。因為在教學實踐上,大部分老師都會選擇“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因為缺乏對于實踐教學的認識,因此導致不能改變現狀,還是以傳統方法教學。無法創新,忽視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培養就是因為教師對教學實踐的不夠重視。
(三)只重視對基礎知識的教育。在我國教育現狀看來,大部分高校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培養都過分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忽略了學生在實際應用中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都只會照書宣教,只是注重于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傳授,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學到了理論上的表面知識,因此學生在自己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方面就會相對薄弱。許多教師還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學,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更加難以得到提高。
二、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的解決方案
(一)打破學生的認識誤區。學生們會覺得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無趣的學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漢語言為學的專業色彩過于濃厚,因此,要想改變學生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認識誤區,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培養出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就應該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打開學生的視野。在課上應該以生動形象的方式授課,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煩悶。雖然大部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老師都是年紀相對較大的講師或教授,他們在教授過程中早已習慣了自己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老師的教學模式都是比較傳統,以至于學生會認為老師的上課內容枯燥,教學過程煩悶。所以就會更加失去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因此老師們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便于更好地培養關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型人才。
(二)調整課程內容并改變教學模式。由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是一門相對比較獨特的學科,它的獨特特性在專業性質強且學科的兼容性小。主要的專業課程包括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等,涉及面也相對比較少。這樣看來,學科的局限性就相當比較大,所以調整課程內容是有必要的。教師們還要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教學模式,不能只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可以適當的弱化專業學習,加強對于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這一方面的培養上可以讓學生進行學科實踐,以延伸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觀能動性。調整課程的內容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所提高,改變教學模式能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主觀能動性,加強在實際應用上的技能。這樣才能更好地把學生打造成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三)制定完善的測評方案。對于我國的教育模式,最好的檢測模式就是進行考核。只有這樣才能加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讓學生愿意去深入學習一門學科。尤其是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這一門專業性質強的學科,若是沒有一套完善的測評方案是很難評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因此,制定測評方案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就要嚴格教學,嚴格考核,并進行實際應用技能培訓。所以,除了必要的常規考試和考查外,可以相應地增加專業技能考核和教學實踐考核。嚴密的考核程序和考試內容就是檢測學生學習成果的最好方式,也是加強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已經是勢在必行了。為了更好的發展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相符的行業,就要培養一批專業知識了得并有一定動手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中文類;教育教學;問題;對策
漢語言文學是高校中文類專業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也是培養中文類大學生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最重要的課程。然而從目前的教育教學情況來看,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在學校層面主要表現的問題有,學科發展空間狹窄、學生就業率低、教師科研成果少,在學校層面就不被重視;在教師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教學內容陳舊、課堂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教學氣氛差,在學生方面存在的問題有,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度低、漢語言文化專業知識掌握不牢等。這些問題是伴隨著學校其他專業快速發展而逐漸產生的,已經成為制約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重要障礙,必須深入問題產生的原因,切實有效的快速解決。漢語言文化教育對于中華文明的傳承和良好精神風貌的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增強個人對于國家、民族的認同,是社會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1]。所以高校要認識到這種學科的特點,不應該過分的注重實用性、應用性,而偏離了漢語言文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向。當然在社會快速的變革的新時期,也要看到漢語言文化畢業生找工作遇到的困難,實時調整部分課程,努力和社會需求接軌,培養具有社會人文教育精神,掌握社會需要的專業應用能力,促進漢語言文化教育的不斷發展。筆者對當前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針對存在的相應問題,結合自身工作經驗給出了對策建議,以期推動漢語言文化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漢語言文化專業人才。
一、漢語言文學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的社科類學科,對于社會的貢獻不像工科類專業那么明顯,在以就業率為價值導向的大學教育體系里面逐漸成為弱勢專業,由于應用性、專業性不夠明顯,近年來就業持續走低,這就導致了高校招生生源較差,很多學生都是被調劑招收的,對漢語言文學缺乏先天的興趣,而漢語言文學作為傳統的社科類學科注重是對人精神、素質的培養,缺少技能型、技巧性的教學,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偏低。不少年輕的大學老師對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內涵和發展方向認識不夠,沒有對其專業核心能力有清晰的認識,導致在專業教學過程中把握不準,對于教育理念貫徹不深,這也是當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停滯不前的重要原因,專業教學的落后必然導致學生專業能力的不足,影響其長遠發展。
1、教育理念不明確
對于一個社會學科來說,必須具有清晰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學過程得到全面的貫徹,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漢語言文學教育在面對近些年社會價值文化沖擊時,沒有很好的明確自己的教育理念,對于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沒有深入的認識,面對就業率低就提出打造應用型人才,面對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就要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刪減專業課程,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認識,但是對于漢語言文學的核心教育理念認識還不夠深,對于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回答的還不夠。當前基礎教育正在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面對基礎教育的新要求,高校漢語言文學課堂改革勢在必行,漢語言文學教育要聚焦于學生的專業素質提升,以專業能力提升作為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在明確的漢語言教育理念指導下進行專業核心能力建設,只有這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獲得理想的教學成果。
2、就業能力低下
當今社會高校學生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要客觀的看待漢語言文化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難題。不可否認的是工科類學生是找工作難度較小的,主要是因為社會對于應用性、技能型專業人才需求較大,因為他們能直接創造生產力。而漢語言文學本身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實用性,這個先天的特點直接決定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困難,面對漢語言文學專業就業難題,首先必須要突出漢語言文學專業特點和特長,在校期間要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文字組織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交流、公文寫作、人文素養等各職業能力水平,這些漢語言文學專業核心職業能力培養并沒有得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造成了很多學生的眼高手低,得不到市場的認可,難以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2]。
3、課程結構體系不合理
課程結構體系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最重要的內容,它決定了漢語言文學專業培養出的人才特點和專業水平。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點,過去的漢語言課程的結構安排不合理,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要注重人文性和實用性相結合,把對人的培養和對技能的掌握進行有機統一,如果不對課程結構體系進行改革和優化,漢語言文學教學體系就難以實現,專業教學的整體效益就得不到顯現,也沒法提升漢語言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
4、教育教學方式落后
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是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最直接的操作人,教師對于漢語言文學教育理念認識的深度直接決定了教學深度,教師的教學方法也直接決定著教學效果。由于教學理念的落后,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是過去的填鴨式的知識灌輸,缺乏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不能及時分析學生個性特點,有選擇的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得不到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能動性較低,缺少學習的自主性會造成學習效率的低下,最終也難以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漢語言文學教育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
1、功利性思想盛行,人才培養理念受沖擊
漢語漢語言文學教育追求的是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是為了引導學生以自身的情感和思想對于社會現象的思考,是為了社會文化和人類文明的傳承,這就要求漢語言文學教育必須脫離理工科的教學思維,要更加關注學生個體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以工具主義理性為指導思想的能工巧匠的培養,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培養的是以推動國家和民族進步為己任,具有獨立思考思考能力,具有厚重的人文素養的社會精英[3]。因此,要想對漢語言文學教育教學進行改革,就必須先回答“培養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必須有明確的教育理念作為指導,因為教育理念是人才培養體系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中,必須要瞄準“要培養什么樣的人”這個重要命題,以育人目標為指導,科學的設置漢語言文學的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專業課程體系教學給予學生思考的導向和成才的導向,使漢語言文學教學回歸到人文學科自身的軌道,實現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學素養的目標。
2、素質教育被忽視,課程組織架構不合理
漢語言文學教育出現問題的原因來源于課堂,由于教學內容重復,語文課程也學了好多年,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培養,一旦漢語言文學教育方式落后,就很難掌控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教師也就很難保證課堂的授課質量。要想讓漢語言文學發揮好基礎課、必修課的作用和地位,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養成二次學習的好習慣,改變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形成的對語文課程形成的片面認識,引領學生深入認識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學和傳統文化,以傳統文學寶庫提升學生的鑒賞、思考、領悟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人文素養[4]。教師要合理設計架構課程體系,對以前的教學內容進行二次開發,不能一套講稿念好多年,要多在課程改造和課程設置上下功夫,開展多種形式的素質教育拓展活動,讓學生自主走近傳統文學這個寶貴的資源。一個好的專業課程體系應該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時展進行增減,漢語言文學教學也要根據其發展趨勢不斷完善其課程組織架構,讓專業教學更加貼近新時期的學生需求。
3、教學方法落后,課外實踐教學體系薄弱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要根據新時期人才培養要求,積極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不僅要教知識,還要教方法、教能力,讓學生學會自主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具體問題,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啟發學生多思考,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和思考的主體,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瞄準學生應用能力的提升這個最終目標,要結合漢語言文學夜店制定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另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不僅局限在課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建立漢語言文學學習小組或學生社團,讓他們開展我國文學不同發展時期的研究,既加深了專業素養,又學會了研究方法,還可以帶領學生走進出版社、作家協會、書店、電視臺等未來主要就業單位,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處理實際問題,掌握現代辦公職業技能,提前規劃職業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巖春.當前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14,(8):136-137.
[2]張楓.當前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赤子,2014,(9):83.
[3]鐘鵬舉.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語文天地,2013,(1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