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6 09:31:20
序論:在您撰寫單位預算會計要素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目標
預算會計是各級政府、使用預算撥款的各級行政事業單位核算和監督各項財政性資金活動、單位預算資金運行全過程以及有關經營收支情況的專業會計。預算會計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具備核算和監督職能,是行政事業單位重要的經濟管理活動,更是國家監督預算執行的重要手段。我國預算會計共分為三級目標,即基本目標、中級目標和高級目標。預算會計的基本目標是保證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安全、高效運用;中級目標是實施合理、科學、完善的財務管理;高級目標是解除政府和行政事業單位受托責任。
(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特點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以下三點。首先,會計核算基礎不同。收付實現制是行政單位預算會計的核算基礎,事業單位可以采取收付實現制和權責權發生制。而企業僅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核算的基礎。其次,會計要素構成不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要素由資產、凈資產、負債、收入、支出組成,而企業會計要素則由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費用、收入、利潤組成,從而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的核算方法和核算范圍存在著較大差異。其三,會計核算內容具有特殊性。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核算與固定基金相對應;對外投資與投資基金相對應;一般不進行成本核算,或部分事業單位采取內部成本核算;專用基金實行??顚S煤怂?不涉及利潤和利潤分配核算等。
(三)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運行現狀
1998年,我國頒布實行新的預算會計制度,為規范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的運行提供了依據。但是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環境也發生了較大變化,使得傳統的會計準則和會計預算制度與新時期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需求相脫節,預算會計的問題和缺陷逐漸暴露。為了促使預算會計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滿足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核算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制度進行改革和完善。
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會計信息不實
預算會計信息是行政事業單位編制預算的重要基礎。在以往的預算編制中,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均采用“基數法”進行預算編制,這種編制方法無需過多的會計信息,使得傳統會計核算基礎的弊端并沒有顯露出來。然而,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編制正逐步推廣使用“零基法”,這種編制方法一切從“零”開始,需要根據各部門的職責、占用的經濟資源、人員配備等具體情況對資金使用額度進行最終確定,進而編制零基預算,這就要求預算編制部門必須通過可靠的會計信息掌握各部門資源的占用情況。但是,由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固定資產登記不及時、資產變動情況反映不全面等問題,從而使得預算編制部門無法根據會計信息準確掌握各部門資源占用和使用情況,導致預算編制質量不高。
(二)預算會計科目設置不合理
在以往的財政資金撥付中,行政事業單位用于工資和固定資產的資金均是由上級財政主管部門向用款單位撥付,而當前的財政資金撥付是由財政部門通過單一賬戶或采購專戶直接撥入,這使得一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收到的財政資金不再僅僅表現為貨幣資金。隨著我國國庫集中收付制和政府采購制度的實施,財政資金的運作方式發生了變化,但是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科目卻沒有做出相應調整,使得會計信息難以客觀反映本單位實際收支情況。尤其對于差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而言,不是單純依靠政府撥款維持運營,而是存在其他途徑的資金來源,若仍然采用現行預算會計制度,勢必會造成資金核算的會計信息失真。此外,在無形資產攤銷方面,預算會計制度規定,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要將無形資產在受益期平均攤銷,并將攤銷計入經營支出;沒有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要將無形資產一次性計入職業支出。這樣一來,在一次性核銷金額大期限長的無形資產時,難免會存在估值偏差,從而降低無形資產核算信息質量。
(三)預算會計監管不嚴
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監管不嚴,從而行政事業單位存在會計信息不實、公共資金流失等問題。
1.原始憑證的真實性不足
原始憑證作為發生經濟業務的基本資料,對其開展審核工作是判定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會計中心人員并未直接參與到行政事業單位的具體業務,只能根據報賬發票手續是否完備,票據是否合法、規范來判斷票據在會計核算中的有效性。在會計核算缺乏有力監管的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可能會出現弄虛作假、、公款私用等違法亂紀行為,進而造成財政資金流失、浪費。
2.預算會計目標定位設計偏低
行政事業單位仍以收付實現制作為預算會計的核算基礎,將預算會計目的定位于公共資金流動的有效記錄層面,而沒有建立健全內部激勵機制,也沒有落實經濟責任制,無法通過預算滿足公眾知情權,從而使得預算會計缺乏有效監控。
(四)預算會計地位的局限性
行政事業單位不以營利為目的,其預算會計的核心任務是為預算管理服務,而不會直接參與物質生產。預算會計體系主要由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組成。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我國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得行政事業單位發展所處的內外部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尤其對于兼具經營性質的事業單位而言,可以實行獨立的經濟核算,甚至如民辦學校等一些事業單位,可以逐步走向商業化、市場化的發展道路,促使事業單位由公益性向營利性轉變,實現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由于預算會計的非營利性與部分事業單位的營利性經營性質出現了矛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預算會計在事業單位預算管理中的地位,為此必須重新界定預算會計的地位。
三、對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存在問題的解決途徑
(一)提高預算編制質量
行政事業單位要確保預算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為提高預算編制質量奠定堅實基礎。具體做法如下: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預算編制綜合部門,細化預算編制工作,避免出現重復性編制;準確界定行政事業單位收入,做好各項業務的賬務處理工作;通過優化財務管理組織結構,提高預算資金使用效率;準確區分財政撥款與預算外資金,將財政返還納入到預算外資金,經營性收入計入事業性收入;在會計核算中引入權責發生制,將單位各項實際收入與支出均登記入賬,縮小會計違規操作空間,使預算會計能夠客觀反映行政事業單位現金流量,為成本分析提供可靠依據,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二)完善預算會計核算內容
為適應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需要,應不斷完善會計核算內容,創新預算會計核算方式,以客觀、真實地反映事業單位的財務情況。首先,完善預算會計科目設置,按部門設置一級預算會計科目,使預算科目分類能夠滿足部門預算制度的需求。增設二級和三級預算會計科目,細化預算會計核算事項,拓展預算會計核算范圍,使預算會計核算能夠全面反映本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其次,創新預算核算方式,重新設置收支類賬戶明細核算項目,將行政事業單位基建工程納入到會計核算范圍內,完善固定資產、“應繳預算款”、“應繳財政專戶款”賬戶的核算方法,建立健全預算會計管理體系。
(三)加強預算會計監管
為了實現預算會計目標,應加強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監管,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連續性。首先,加強預算執行監管。行政事業單位要將所有收入和支出納入到預算體系中,避免出現預算外資金流動。財政部門要監督預算執行情況,及時分析行政事業單位的經費支出內容,對重大的支出項目進行重點監控,實行跟蹤審計,確保專款專用。同時,還應當借助各種媒體及時向社會公開經費使用情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職能。其次,加強會計監管。行政事業單位要落實會計集中核算,認真實行收支兩條線。報賬會計必須持有會計上崗證,做好會計臺賬登記工作,定期進行核對,在事先審查完原始憑證的真正性、合法性之后,再上報到會計中心。再次,行政事業單位應設立財政稽查部門,加強對財政資金的使用監督,并建立違法亂紀行為檔案,提升財政監督的威懾力。財政稽查部門要通過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橫向比較,以及不同年度財政經費支出的具體情況比較,查找異常部分,分析造成財政經費支出異常的原因,并及時進行糾正。
(四)明確預算會計地位
財政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相輔相成,財政體制改革的每一步都與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生產、居民消費息息相關。財政改革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預算制度改革是整個財政體制改革的重頭戲,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共財政體制需求的必然結果。從1998年起,我國開始進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和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形成了我國預算管理改革的主線,目前我國預算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完善現行部門預算制度
部門預算制度是國家財政預算管理的基本形式,通過編制預算將財政性資金、單位收支納入統一管理,收入預算采用標準收入法編制,支出預算采用零基預算法編制。
1.2普遍采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
以財政部門為主體建立下屬單位的國庫單一賬戶,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集中反映單位財政資金的收支情況。單位收入通過銀行直接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則通過國庫單一賬戶直接支付或授權支付向個人、用款單位或商品供應商支付資金。
1.3實行政府采購制度
進一步規范政府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的采購機制,實現公開招標與非公開招標、委托采購與自行采購相結合。
1.4完善預算技術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政府預算收支分類體系,提高預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質量。預算管理改革措施的不斷深化對現有預算會計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預算執行周期的視角對現行預算會計進行改進,以期望提高預算會計信息含量,實現對預算及預算執行的全面反映。
2基于預算執行周期的會計核算體系的必要性
2.1有利于更好地實現預算會計目標
預算會計的目標是全面、真實地核算和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實現對預算執行過程的全程、全面監督,確保預算執行按照預算計劃,強化預算管理水平。預算會計為了全面反映預算及其執行情況,需要針對預算執行周期不同階段的內容進行確認和計量,正確劃分預算執行的階段和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會計核算更有利于實現上述預算會計目標。
2.2提高預算執行的合規性、合理性
按照預算執行周期進行會計核算能夠滿足審計、行政管理及預算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從而有效地避免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錯誤,提高預算執行的合規性和合理性。(1)保障預算收支執行。按照預算執行周期進行會計核算使得預算執行的分階段信息更加詳細,便于及時發現預算數與實際數之間的差額,并根據差額確定原因,督促相關單位完成項目收支業務。(2)加強合同管理和項目管理。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將合同(或協議)、項目管理納入到會計核算體系,將支出承諾、核實及付款與合同簽訂、合同履行、結算等預算執行環節相對應,提供有關合同、項目執行的完整會計信息,強化合同及項目管理。(3)加強財政風險管理。這里所說的財政風險包括支付風險和貸款擔保風險等。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不能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而這類信息正是風險管理最需要的信息?;陬A算執行周期的預算會計的核算內容向上延伸至預算批準,向后延伸至合同管理和財政資金報告,使得會計確認和記錄的時間跨度變大,核算范圍拓寬,進而為財政風險的評估和防范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4)為預算編制和調整提供更有用的信息。預算編制需要參考以前年度的收支信息,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預算會計提供了有關項目的全部收支情況,更全面地反映項目結余信息,有利于為以后年度的預算編制提供參考。
3基于預算執行周期的預算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
3.1收付實現制還是權責發生制
目前,有關預算會計應當以收付實現制還是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的討論并沒有一致意見。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存在諸多缺陷,而全面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條件尚不成熟,預算執行周期的核算和收付可以采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作為基礎,從而揚長避短,更好地服務于預算會計目標的實現。
3.2會計要素的設置
會計要素是有關會計核算對象最基本的分類,預算會計要素應當可以作為會計主表的主體結構,會計要素之間滿足勾稽關系,能夠進一步細化為具體的會計要素項目用以進行會計計量。基于以上標準,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在政府預算會計中設置“二元結構”的會計要素。其中,政府預算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三個會計要素,并按照預算周期不同階段設置會計要素項目和會計賬戶。而政府財務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個會計要素。同時,考慮到總預算會計及單位預算會計的特點,可以將上述賬戶進一步合并為六個會計要素,即:資產、負債、凈資產、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六個要素。為了與總預算會計保持協調,并減少單位預算會計的工作量,本文建議采用六要素模式。
3.3會計賬戶設置及賬務處理
3.3.1預算會計賬戶的設置
會計賬戶是對會計核算對象的進一步分類。在確立了“二元結構”的會計要素后,下一步需要細化預算會計要素和財務會計要素,即進一步確定對應的預算會計賬戶和財務會計賬戶。在預算會計賬戶與財務會計賬戶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如何協調使用預算賬戶和財務會計賬戶是進行核算的關鍵。一種方法是將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分別設置,獨立核算;另一種方法是設置同一套包含預算會計賬戶和財務會計賬戶的會計賬戶體系。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預算會計體系采用第二種方法,即采用一套會計賬戶進行核算。根據上述分析,本文將討論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會計核算體系,在不同階段的賬戶設置情況。(1)預算批準階段。預算獲得權力機關批準后,設置“計劃收入”核算批準的預算金額“,核定支出”核算批準的支出金額“,計劃結余”反映上述兩項的結余。(2)承諾階段。在合同簽訂或協議簽訂時,設置“承諾支出”和“承諾支出準備”賬戶,反映商品或服務的訂購情況,進行借貸記賬業務。(3)核實階段。在驗收入庫或接受服務后,通過“應計收入”和“應計支出”賬戶反映已經確認的由預算單位享有或承擔的未來收入或未來支出。(4)結算階段。設置“實際收入”反映單位實際收到的金額,設置“實際支出”反映單位實際支付的金額,設置“實際結余”反映收支相抵后的余額。
3.3.2預算會計賬務處理
(1)預算審批階段預算單位按照批準的收入計劃借記“計劃收入”,按照核定的撥款數量貸記“核定支出”,兩者之差在“計劃結余”核算。(2)在預算收入周期的核實階段,借記“應收賬款”,貸記“應計收入”。(3)預算單位與客戶簽訂合同或訂單時,借記“承諾支出”,貸記“承諾支出準備”。(4)在購進商品、接受勞務后,驗收入庫并收到付款憑證時,借記“應計支出”,貸記“承諾支出”。(5)向商品供應商或勞務提供者支付款項時,需要結轉應收,借記“應付賬款”,貸記“應計支出”。按照實際支付給商品供應商或勞務提供者的金額,借記“實際支出”,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上述會計處理需要根據涉及的支出項目進行明細核算并在明細科目中進行核算和記錄。(6)期末結轉處理。預算收支相關的科目應在每個會計期末進行結轉清零,這與預算編制要求的零基預算的要求相符合。
3.4會計報告及披露
財政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相輔相成,財政體制改革的每一步都與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生產、居民消費息息相關。財政改革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政府預算制度改革是整個財政體制改革的重頭戲,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公共財政體制需求的必然結果。從1998年起,我國開始進行預算管理制度改革,部門預算、收支兩條線和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形成了我國預算管理改革的主線,目前我國預算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1完善現行部門預算制度
部門預算制度是國家財政預算管理的基本形式,通過編制預算將財政性資金、單位收支納入統一管理,收入預算采用標準收入法編制,支出預算采用零基預算法編制。
1.2普遍采用國庫單一賬戶體系
以財政部門為主體建立下屬單位的國庫單一賬戶,通過國庫單一賬戶集中反映單位財政資金的收支情況。單位收入通過銀行直接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支出則通過國庫單一賬戶直接支付或授權支付向個人、用款單位或商品供應商支付資金。
1.3實行政府采購制度
進一步規范政府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的采購機制,實現公開招標與非公開招標、委托采購與自行采購相結合。
1.4完善預算技術保障體系
建立健全政府預算收支分類體系,提高預算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會計核算和財務報告質量。預算管理改革措施的不斷深化對現有預算會計體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基于預算執行周期的視角對現行預算會計進行改進,以期望提高預算會計信息含量,實現對預算及預算執行的全面反映。
2基于預算執行周期的會計核算體系的必要性
2.1有利于更好地實現預算會計目標
預算會計的目標是全面、真實地核算和反映預算收支執行情況,實現對預算執行過程的全程、全面監督,確保預算執行按照預算計劃,強化預算管理水平。預算會計為了全面反映預算及其執行情況,需要針對預算執行周期不同階段的內容進行確認和計量,正確劃分預算執行的階段和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會計核算更有利于實現上述預算會計目標。
2.2提高預算執行的合規性、合理性
按照預算執行周期進行會計核算能夠滿足審計、行政管理及預算單位內部管理的需要,從而有效地避免預算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偏差、錯誤,提高預算執行的合規性和合理性。(1)保障預算收支執行。按照預算執行周期進行會計核算使得預算執行的分階段信息更加詳細,便于及時發現預算數與實際數之間的差額,并根據差額確定原因,督促相關單位完成項目收支業務。(2)加強合同管理和項目管理。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將合同(或協議)、項目管理納入到會計核算體系,將支出承諾、核實及付款與合同簽訂、合同履行、結算等預算執行環節相對應,提供有關合同、項目執行的完整會計信息,強化合同及項目管理。(3)加強財政風險管理。這里所說的財政風險包括支付風險和貸款擔保風險等。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的預算會計不能提供具有前瞻性的信息,而這類信息正是風險管理最需要的信息?;陬A算執行周期的預算會計的核算內容向上延伸至預算批準,向后延伸至合同管理和財政資金報告,使得會計確認和記錄的時間跨度變大,核算范圍拓寬,進而為財政風險的評估和防范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4)為預算編制和調整提供更有用的信息。預算編制需要參考以前年度的收支信息,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預算會計提供了有關項目的全部收支情況,更全面地反映項目結余信息,有利于為以后年度的預算編制提供參考。
3基于預算執行周期的預算會計核算體系的構建
3.1收付實現制還是權責發生制
目前,有關預算會計應當以收付實現制還是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核算基礎的討論并沒有一致意見。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存在諸多缺陷,而全面采用權責發生制的條件尚不成熟,預算執行周期的核算和收付可以采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作為基礎,從而揚長避短,更好地服務于預算會計目標的實現。
3.2會計要素的設置
會計要素是有關會計核算對象最基本的分類,預算會計要素應當可以作為會計主表的主體結構,會計要素之間滿足勾稽關系,能夠進一步細化為具體的會計要素項目用以進行會計計量。基于以上標準,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在政府預算會計中設置“二元結構”的會計要素。其中,政府預算會計要素包括: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三個會計要素,并按照預算周期不同階段設置會計要素項目和會計賬戶。而政府財務會計要素包括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費用五個會計要素。同時,考慮到總預算會計及單位預算會計的特點,可以將上述賬戶進一步合并為六個會計要素,即:資產、負債、凈資產、預算收入、預算支出、預算結余六個要素。為了與總預算會計保持協調,并減少單位預算會計的工作量,本文建議采用六要素模式。
3.3會計賬戶設置及賬務處理
3.3.1預算會計賬戶的設置會計賬戶是對會計核算對象的進一步分類。在確立了“二元結構”的會計要素后,下一步需要細化預算會計要素和財務會計要素,即進一步確定對應的預算會計賬戶和財務會計賬戶。在預算會計賬戶與財務會計賬戶同時存在的情況下,如何協調使用預算賬戶和財務會計賬戶是進行核算的關鍵。一種方法是將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分別設置,獨立核算;另一種方法是設置同一套包含預算會計賬戶和財務會計賬戶的會計賬戶體系。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預算會計體系采用第二種方法,即采用一套會計賬戶進行核算。根據上述分析,本文將討論以預算執行周期為基礎的會計核算體系,在不同階段的賬戶設置情況。(1)預算批準階段。預算獲得權力機關批準后,設置“計劃收入”核算批準的預算金額“,核定支出”核算批準的支出金額“,計劃結余”反映上述兩項的結余。(2)承諾階段。在合同簽訂或協議簽訂時,設置“承諾支出”和“承諾支出準備”賬戶,反映商品或服務的訂購情況,進行借貸記賬業務。(3)核實階段。在驗收入庫或接受服務后,通過“應計收入”和“應計支出”賬戶反映已經確認的由預算單位享有或承擔的未來收入或未來支出。(4)結算階段。設置“實際收入”反映單位實際收到的金額,設置“實際支出”反映單位實際支付的金額,設置“實際結余”反映收支相抵后的余額。3.3.2預算會計賬務處理(1)預算審批階段預算單位按照批準的收入計劃借記“計劃收入”,按照核定的撥款數量貸記“核定支出”,兩者之差在“計劃結余”核算。(2)在預算收入周期的核實階段,借記“應收賬款”,貸記“應計收入”。(3)預算單位與客戶簽訂合同或訂單時,借記“承諾支出”,貸記“承諾支出準備”。(4)在購進商品、接受勞務后,驗收入庫并收到付款憑證時,借記“應計支出”,貸記“承諾支出”。(5)向商品供應商或勞務提供者支付款項時,需要結轉應收,借記“應付賬款”,貸記“應計支出”。按照實際支付給商品供應商或勞務提供者的金額,借記“實際支出”,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上述會計處理需要根據涉及的支出項目進行明細核算并在明細科目中進行核算和記錄。(6)期末結轉處理。預算收支相關的科目應在每個會計期末進行結轉清零,這與預算編制要求的零基預算的要求相符合。
3.4會計報告及披露
一、新會計制度改革的主要內容
1、改革記帳方法。原預算會計是收付、增減、借貸等記帳方式并存,新會計制度則統一為借貸記帳法。這既符合《事業單位財務規則》的要求,又符合會計核算的需要;既符合國際慣例,又與企業會計制度相吻合。
2、改革資金平衡方式。原預算會計制度把會計要素分為三大類:資金來源類、資金運用類、資金結存類。資金平衡方式是以收支余為原理進行試算平衡。其試算平衡難度大,反映不直接。新會計制度把原預算會計三大會計要素改為五大要素:即資產類、負債類、凈資產類、支出類、收入類。資金平衡方式是以借貸記帳法為基礎,以“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為平衡原理,每一筆經濟業務借方金額等于貸方金額,本期發生額借方總額等于貸方總額,期末結存借方總額等于貸方總額。實行這種平衡原理,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能直接反映平衡關系,便于查找錯帳。
3、重新劃分會計體系。為更有效地實行分類管理,改革后的預算會計體系由各級人民政府財政會計、行政單位會計、事業單位會計、國庫會計和收入征解會計共同構成。
4、對事業單位實行收支統管。新會計制度規定,事業單位取得的財政補助收入要納入單位預算;取得的屬于預算外資金性質的收入要首先上繳財政專戶,從財政專戶核撥回來的預算資金要納入單位預算;事業單位其他不屬于預算外資金性質的事業和經營收入等,直接納入單位預算。事業單位實行這種“大收入”預算后,單位的支出預算也與過去不同了,變成了一種“大支出”的預算。單位將取得的各項收入納入單位預算后,支出則根據收入的情況進行統籌安排,即包括原來預算內、外的開支項目。
5、統一和規范會計報表。統一和規范會計報表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強宏觀經濟管理的前提條件。事業單位報表主要由資產負債表、收入支出表等組成。通過改革,使各表的指標及口徑滿足國家對經濟宏觀管理的需要,滿足財政、稅務、審計、金融等部門對事業單位進行經濟監督、管理的需要。
6、調整會計科目。新會計制度統一了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科目。原預算會計按金額、差額、自收自支單位的不同性質設置會計科目,新會計制度的會計科目是按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五類設置的。
①資產類科目。該類科目與工業企業會計制度反映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會計科目基本相同,便于事業單位、企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相互銜接及經濟信息的匯總。
②負債類科目。該類科目是參照工業企業會計制度中反映流動負債的會計科目,結合預算會計制度的特點而設置的。
③凈資產類科目。新會計制度設有“事業結余”、“經營結余”、“結余分配”科目,代替原預算會計制度中的“經費包干結余”、“結余”、“住房基金結余”科目。
④收入類科目。將原預算會計制度中的“撥入經費”、“撥入差額補助費”、“撥入事業費”統一為“財政補助收入”;將“抵支收入”、“預算外收入”、“業務收入”統一為“事業收入”;將“撥入專項資金”改為“撥入經費”;并補充了“經營收入”科目,以便于考核單位經營活動所取得的成果。
⑤支出類科目。將原預算會計制度中的“經費支出”、“業務支出”、“事業支出”合并為“事業支出”;將“撥出專項資金”改為“撥出專款”;將“專項資金支出”改為“??钪С觥保粚ⅰ罢{劑支出”改為“對附屬單位補助”。新會計制度還增加了“成本費用”、“經營支出”、“銷售稅金”等科目。同時保留了“撥出經費”、“上繳上級支出”等科目。
二、新會計制度尚需探討的問題
新的會計制度對原預算會計制度進行了比較徹底的改革,但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1、 核算制度尚需完善。新會計制度對于應付未付或雖已付但應由各期分攤的費用,還未象工業企業會計制度那樣設置“預提費用”、“待攤費用”等科目進行核算。
2、 費用支出范圍和標準不明確。如招待費支出范圍和標準不明確;福利、獎勵和修購基金的提取比例不明確,不便于實務操作。
3、 固定資產不提折舊。新會計制度未參照工業企業會計制度核算的要求對固定資產提取折舊,難以保證固定資產及時得到更新。
1.我國政府預算會計系統的構建研究
2.政府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的適度分離與協調:一種適合我國的改革路徑
3.我國預算會計改革可行性的問卷調查研究
4.論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結合
5.試論中國預算會計體系
6.預算會計發展對抑制腐敗的功能初探
7.政府會計兩翼建設與協調——論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結合
8.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制度改革與創新對策研究
9.中國預算會計體系問題研究
10.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
11.改革預算會計和構建政府會計體系的思考
12.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研究
13.淺談權責發生制在預算會計中的應用
14.論預算會計收付實現制及其改革
15.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探析
16.政府預算會計向權責發生制轉變的必要性探討
17.對預算會計發展的展望
18.略談我國預算會計制度改革
19.關于我國預算會計體系改革的探討
20.我國預算會計60年改革探索及啟示
21.我國當代預算會計制度變遷的價值判斷
22.淺談預算會計中權責發生制的應用
23.預算會計改革的思考及對策
24.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
25.政府會計體系三分法與預算會計的優先完善
26.淺談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
27.權責發生制下政府預算會計問題研究
28.改革預算會計,構建有中國特色的政府會計
29.預算會計發展對抑制腐敗的功能初探
30.我國預算會計體系現狀分析
31.淺議我國預算會計制度的內涵和缺陷
32.中國預算會計體系改革透視
33.我國政府會計改革后的現狀、問題及建議——從現行預算會計制度談起
34.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下預算會計改革初探
35.論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對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的影響
36.論我國預算會計的定位
37.高等學校會計制度改革研究——基于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二維體系
38.政府預算透明度與預算會計改革研究
39.預算會計改革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探討
40.對我國預算會計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思考
41.我國預算會計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探討
42.試論我國預算會計準則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43.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44.我國預算會計核算基礎研究
45.政府預算會計引入權責發生制的探討
46.我國預算會計問題及對策
47.我國預算會計的現狀及改革思路芻議
48.關于會計工作中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比較探析
49.淺談政府會計制度改革——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的應用
50.探討權責發生制政府預算會計改革
51.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結合
52.預算會計中權責發生制的應用探析
53.會計要素視角下預算會計核算內容的改革研究
54.權責發生制在預算會計中的應用探索
55.我國高校預算會計應用權責發生制的研究
56.我國現行預算會計體系的缺陷分析
57.企業會計與預算會計會計要素比較研究
58.高校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結合的模式選擇及路徑分析
59.我國預算會計發展的新趨勢
60.試論我國預算會計改革
61.中西方政府預算會計概念框架幾點比較及啟示
62.政府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如何銜接
63.我國政府預算會計系統的構建研究
64.論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
65.預算會計模塊化教學改革研究
66.國庫集中收付制度下我國預算會計的改革
67.我國政府預算會計改革模式研究
68.中國預算會計與美國政府會計資產要素的比較
69.預算會計和政府會計及非營利組織會計概念辨析
70.淺談預算會計的不足及對策
71.論《預算會計》課程教學改革——以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為例
72.對行政事業單位現行預算會計有關問題的思考
73.我國現行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74.淺析我國預算會計的權責發生制改革
75.試論預算會計的歷史沿革及發展趨勢
76.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的現狀與完善對策
77.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核算原則的比較研究
78.我國預算會計體系應改為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
79.行政單位預算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80.權責發生制在我國預算會計中的應用探索
81.我國政府預算會計和政府財務會計的協調
82.芻議我國預算會計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83.“預算會計”課程教學改革
84.對現行預算會計的思考
85.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存在的差異研究論述
86.淺述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
87.我國預算會計制度改革思考
88.預算會計內部控制目標及其實現途徑
89.預算會計發展對抑制腐敗的功能初探
90.新會計環境下預算會計的改革和政府會計體系的構建
91.淺析預算會計核算基礎的改革
92.深化預算會計制度改革問題與對策
93.我國高校預算會計的現狀及變革淺析
94.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差異分析
95.預算會計向政府會計改革的準備工作
96.試析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差異
97.我國預算會計現狀與發展思路
98.論我國預算會計改革
關鍵詞 事業單位會計 企業會計 區別
我國的會計體系分為企業會計體系和預算會計體系兩大類,而預算會計體系又分為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兩個分支。預算會計改革后,把事業單位會計同行政單位會計區分開來。通過對事業單位會計和企業會計的比較,使我們進一步認識二者的區別,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事業單位會計的精神實質。
一、會計核算基礎不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預算會計可以采用不同的會計基礎。事業單位會計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分別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我國的事業單位在進行專業業務活動及輔助活動之外,還可以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因此,事業單位對預算資金的收支進行核算和監督以收入實現制為基礎,對經營性收支業務可采用權責發生制。而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二、會計要素構成不同
事業單位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大類;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二者的資產和負債從他們的本質上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幾類要素在實質上有較大的區別。
1.凈資產與所有者權益:事業單位當中的凈資產是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所擁有的資產凈值,產權單一,是預算會計所特有的。企業會計中與之相對的概念是所有者權益,它是各種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同時,它也是與債權人權益相聯系的概念,它們共同構成權益概念。顯然預算會計中的凈資產沒有上述明確的所有者權益特征,因而在預算會計中采用凈資產命名以區別于企業會計的所有者權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適的。
2.收入:事業單位和企業都有收入要素,名稱雖然一致,但在本質上有較大的不同。事業單位的收入指國家或單位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主要從財政部門、上級單位或其他單位取得的收入。事業單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通過上級撥款,所以具有非償還性的特點,他的目的是為了補償支出,而不是為了盈利;而企業的收入是指企業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企業收入的實現主要是靠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產生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企業盈利。
3.支出與費用:事業單位的支出是指開展業務活動和其他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資金耗費和損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設項目的開支。事業單位的支出有著財政資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預算向所屬單位撥出經費的性質,其目的只是為了耗費。而企業的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顒铀l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其目的是為了取得營業收入,獲得更多的新資產;只有那些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為取得營業收入而發生的各種支出,才是費用。
4.利潤:利潤是企業特有的,指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而事業單位沒有利潤這個會計要素,因為它是非盈利組織,不涉及到盈利問題,所以也就沒有利潤。即使有一定的經營活動,期末也只是結轉到“結余”。
三、會計等式不同
事業單位的會計等式是“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此等式為動態等式,反映單位在業務營運過程中收支結余情況及凈資產的增值情況。因為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通過上級撥款取得的,所以要嚴格監督各項支出的耗費,因此要采用動態等式,資產負債表也是以此等式為依據的。
企業的會計等式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此等式為凈態等式,反映了會計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反映了企業資產的歸屬關系,表明了企業和所有者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同時,也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
四、會計核算內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預算會計中,有一些核算內容和企業會計有明顯的差異,有其特殊性。
1.固定基金:事業單位核算固定資產,需設置“固定資產”和“固定基
金”兩個賬戶。固定基金是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一般由財政或上級主管部門撥款,也可以是其他單位投入或融資租賃。事業單位的支出具有消耗性與不可補償的特點,所以無需計提折舊。而企業的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地磨損,要通過計提折舊的方式逐步轉移到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中去。
2.專用基金:專用基金是事業單位按規定提取或設置的專門用途的資金,包括修購基金、職工福利基金、醫療基金和住房基金,各項專用基金都規定專門的用途和適用范圍,除財務制度有特殊規定外,一般不得挪用、占用。
3.投資基金:事業單位的對外投資一般與投資基金相適應。不僅要設置“對外投資”賬戶,還要設置“事業基金—投資基金”賬戶。
4.一般不實行成本核算:事業單位一般不實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內部成本核算。
以上僅僅是兩者不同表現的一部分內容,還有大量細節性差異,不再冗述。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兩類會計的差異將會逐步縮小,但不可能消滅差異。
參考文獻:
摘 要 我國的會計體系分為企業會計體系和預算會計體系兩大類,而預算會計體系又分為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兩個分支。預算會計改革后,把事業單位會計同行政單位會計區分開來。事業單位會計和企業會計存在著較大的區別,通過本文的比較,可以更深入的掌握事業單位會計的精神實質。
關鍵詞 事業單位會計 企業會計 區別
我國的會計體系分為企業會計體系和預算會計體系兩大類,而預算會計體系又分為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兩個分支。預算會計改革后,把事業單位會計同行政單位會計區分開來。通過對事業單位會計和企業會計的比較,使我們進一步認識二者的區別,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事業單位會計的精神實質。
一、會計核算基礎不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預算會計可以采用不同的會計基礎。事業單位會計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分別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我國的事業單位在進行專業業務活動及輔助活動之外,還可以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因此,事業單位對預算資金的收支進行核算和監督以收入實現制為基礎,對經營性收支業務可采用權責發生制。而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二、會計要素構成不同
事業單位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大類;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二者的資產和負債從他們的本質上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幾類要素在實質上有較大的區別。
1.凈資產與所有者權益:事業單位當中的凈資產是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所擁有的資產凈值,產權單一,是預算會計所特有的。企業會計中與之相對的概念是所有者權益,它是各種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同時,它也是與債權人權益相聯系的概念,它們共同構成權益概念。顯然預算會計中的凈資產沒有上述明確的所有者權益特征,因而在預算會計中采用凈資產命名以區別于企業會計的所有者權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適的。
2.收入:事業單位和企業都有收入要素,名稱雖然一致,但在本質上有較大的不同。事業單位的收入指國家或單位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主要從財政部門、上級單位或其他單位取得的收入。事業單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通過上級撥款,所以具有非償還性的特點,他的目的是為了補償支出,而不是為了盈利;而企業的收入是指企業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企業收入的實現主要是靠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產生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企業盈利。
3.支出與費用:事業單位的支出是指開展業務活動和其他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資金耗費和損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設項目的開支。事業單位的支出有著財政資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預算向所屬單位撥出經費的性質,其目的只是為了耗費。而企業的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其目的是為了取得營業收入,獲得更多的新資產;只有那些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為取得營業收入而發生的各種支出,才是費用。
4.利潤:利潤是企業特有的,指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而事業單位沒有利潤這個會計要素,因為它是非盈利組織,不涉及到盈利問題,所以也就沒有利潤。即使有一定的經營活動,期末也只是結轉到“結余”。
三、會計等式不同
事業單位的會計等式是“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此等式為動態等式,反映單位在業務營運過程中收支結余情況及凈資產的增值情況。因為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通過上級撥款取得的,所以要嚴格監督各項支出的耗費,因此要采用動態等式,資產負債表也是以此等式為依據的。
企業的會計等式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此等式為凈態等式,反映了會計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反映了企業資產的歸屬關系,表明了企業和所有者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同時,也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
四、會計核算內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預算會計中,有一些核算內容和企業會計有明顯的差異,有其特殊性。
1.固定基金:事業單位核算固定資產,需設置“固定資產”和“固定基
金”兩個賬戶。固定基金是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一般由財政或上級主管部門撥款,也可以是其他單位投入或融資租賃。事業單位的支出具有消耗性與不可補償的特點,所以無需計提折舊。而企業的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地磨損,要通過計提折舊的方式逐步轉移到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中去。
2.專用基金:專用基金是事業單位按規定提取或設置的專門用途的資金,包括修購基金、職工福利基金、醫療基金和住房基金,各項專用基金都規定專門的用途和適用范圍,除財務制度有特殊規定外,一般不得挪用、占用。
3.投資基金:事業單位的對外投資一般與投資基金相適應。不僅要設置“對外投資”賬戶,還要設置“事業基金―投資基金”賬戶。
4.一般不實行成本核算:事業單位一般不實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內部成本核算。
以上僅僅是兩者不同表現的一部分內容,還有大量細節性差異,不再冗述。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兩類會計的差異將會逐步縮小,但不可能消滅差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