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2 15:32:57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消費行為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本研究采用問卷形式的實驗方法,采用代祺等人的研究范式,在其編制的《同齡群體影響青少年品牌態度和購買意愿改變過程的調查問卷》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增加了同齡群體性別(男、女)這一變量。問卷分為前測和后測兩個部分,前測部分包括產品評價、購買意愿和自我一致性三個分量表,后測部分包括產品評價和購買意愿兩個分量表,各量表項目均采用七級記分法記分。根據代祺等人對各種產品的屬性測量,選擇了運動鞋作為實驗的刺激,這類產品屬于功能型產品,為大學生所熟悉。
1.被試被試選取在校大學生,采用隨機分層抽樣方法,共發放問卷120份,收回有效問卷82份。
2.實驗設計實驗采用被試內的前后測設計,實驗自變量為同齡群體的性別(男、女)、同齡群體的反饋意見(正、負),自變量均為被試間變量,實驗為混合設計。實驗因變量為被試在產品評價和購買意愿兩個維度的分數改變量。由于影響從眾行為的因素很多,為了控制產品因素和個人因素等無關變量的影響,根據代祺等人的研究,對被試的“自我一致性”進行測量,作為控制變量。
3.實驗程序分發問卷后,先請被試仔細觀察產品的圖片,并閱讀產品的詳細介紹。接下來請被試填寫產品評價、購買意愿量表、自我一致性評定量表。給予被試實驗控制———同齡群體(男、女)的反饋意見(正、負),再請被試填寫產品評價、購買意愿量表。
二、結果與分析
以各條件的平均值替換缺失值后,采用SPSS11.5軟件分別對量表進行信度、效度、項目區分度的檢驗,并進行方差分析。
1.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α一致性系數對問卷的信度進行檢驗,α系數為0.9771,因此該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
2.項目區分度檢驗以27%作為高低分組的界限,選出總分高低兩組,對高低兩組各項目的分數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所有項目的p值均達到小于0.002的顯著水平,表明各項目都具有良好的區分度。
3.因素分析對量表前測部分和后測部分分別進行因素分析。該量表前測部分的KMO值為0.876,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000,表明項目之間相關性很好,可以對該部分進行因素分析。對前測部分各項目得分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3個,占總方差的73.82%,能解釋項目的大部分差異。對因素負荷矩陣作Pormax斜交旋轉后,各因素負荷分布顯示:因素1包括了購買意愿和自我一致性兩個維度的項目,因素2和因素3則都是產品評價維度的項目,其中因素2偏重對產品的主觀評價,因素3偏重客觀評價。后測部分的KMO值為0.892,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000,表明項目之間相關性很好,可以對該部分進行因素分析。對后測部分各項目得分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2個,占總方差的82.05%,能解釋項目的大部分差異。對因素負荷矩陣作Pormax斜交旋轉后,各因素負荷分布顯示:因素1包括了購買意愿維度的所有項目和產品評價維度中主觀評價的項目,因素2包括了產品評價維度客觀評價的項目。
4.方差分析利用SPSS11.5統計分析軟件包,對前測和后測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現,群體性別與反饋意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F(1,77)=0.76,p=0.386;群體性別的作用也不顯著,F(1,77)=0.31,p=0.581;同齡群體的反饋意見對被試的態度改變作用顯著,F(1,77)=13.09,p=0.001,當反饋意見為正面信息時,被試的態度改變分數差異不顯著,當反饋意見為負面信息時,后測分數顯著低于前測分數。表明當接受到群體的負面意見時,被試對產品的評價顯著降低,出現從眾現象。我們認為,只在群體負面意見的條件下出現從眾行為,反映了大學生在做出消費決策時普遍具有風險規避的心理。將自我一致性分量表的總分按照高低排列,以總人數的27%為分界,將被試分為高自我一致性和低自我一致性兩組,其中,高組有被試有23名,低組有被試26名。對高自我一致性組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在產品評價維度,沒有顯著效應:群體性別的作用不顯著,F(1,17)=2.35,p=0.144;反饋意見的作用不顯著,F(1,17)=2.90,p=0.107;交互作用也不顯著,F(1,17)=0.07,p=0.801。在購買意愿維度,發現反饋意見的作用顯著,F(1,17)=4.58,p=0.047,當群體給予正反饋意見時,后測的分數高于前測的分數;當群體給予負反饋意見時,后測的分數低于前測的分數;群體性別的作用不顯著,F(1,17)=0.18,p=0.682;交互作用也不顯著,F(1,17)=0.60,p=0.448。表明被試對產品的評價隨同齡群體的評價變化而變化,出現從眾現象。對低自我一致性組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現,在產品評價維度,群體性別的作用不顯著,F(1,21)=0.01,p=0.993;反饋意見的作用不顯著,F(1,21)=0.37,p=0.552;交互作用也不顯著,F(1,21)=1.17,p=0.292;前后測的作用顯著,F(1,21)=13.34,p=0.001,不論群體性別和反饋意見為何種條件,后測分數始終顯著低于前測分數。具體表現為:當反饋意見為正面信息時,被試對產品的評價改變不顯著,但呈下降趨勢;當反饋意見為負面信息時,被試對產品的評價顯著下降。在購買意愿維度,沒有發現顯著效應:群體性別的作用不顯著,F(1,21)=0.39,p=0.541;反饋意見的作用不顯著,F(1,21)=0.30,p=0.593;交互作用也不顯著,F(1,21)=0.39,p=0.541。
三、結論
本研究采用深度訪談和問卷調研的方式,分析大學生襯衫消費行為。首先通過查閱相關的消費行為理論模型,結合人員訪談,分析總結得到大學生襯衫消費行為模型,進一步設計出大學生襯衫消費行為預調研量表;通過小范圍調研,對原量表進行適當修改,得到最終的大學生襯衫消費行為量表。通過隨機抽樣調查,獲得調研數據,運用SPSS軟件分析數據得出定性結論。
(一)大學生襯衫消費行為模型有關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理論模型有很多,被廣泛應用的有科特勒行為選擇模型,尼科西亞模式,恩格爾模式,霍華德—謝思模式及D•I•霍金斯的消費者決策過程模型。這些模型基本上都是從內在因素(包括心理、動機、學習、態度和經驗等),外在因素(包括文化、經濟等)以及個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別、年齡等)三方面展開分析,探討它們是如何影響消費者行為過程的。鑒于模型中有些項目不適用于本文研究,因此結合大學生深度訪談,構建了大學生襯衫消費行為分析模型,如圖1所示。
(二)問卷設計依據構建的襯衫消費行為分析模型,結合筆者在訪談中了解到的大學生對襯衫消費行為的態度,確定問卷初稿。經過小范圍預調研后,對問卷進行適當修改,再經3位專家評審,得到最終問卷。問卷主要是從襯衫消費基本信息(由個人基本信息、外在因素及部分內在因素組成)和態度量表(由另一部分內在因素組成)兩方面展開,基本信息包括價格區間、信息獲取渠道、購買場所等方面;態度量表部分包括經驗描述、襯衫屬性、細節部位和面料功能四個維度,問卷具體項目指標見表1。問卷共設15個題項,項目12-15采用五分里克特態度量表來設置A1-D5,選項分非常符合、比較符合、一般、不太符合、很不符合及非常重視、比較重視、一般、不太重視、很不重視兩種表達方式,分別賦值1分、2分、3分、4分、5分。
(三)問卷發放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紙質問卷和電子問卷220份,得到有效問卷205份,有效率為93.2%。對問卷數據進行SPSS描述統計分析,男女比例分別為49.8%和50.2%;年級分布情況為大一26.3%,大二21.6%,大三20.0%,大四32.2%。性別和年級數據分布均勻,有助于提高結論的可靠性。
二、數據分析
采用SPSS軟件對量表進行信度和效度測試,分析量表的可靠性。運用頻率分析、方差分析、均值和標準差分析、多獨立樣本的K-W檢驗法和相關分析對各變量進行分析。
(一)問卷信效度測試信度分析主要采用Cronbachα系數作為分析依據,項數為24,測得信度系數α為0.870。Cronbachα系數在0.8以上,說明量表的信度較好,因此,問卷信度可以接受。根據KMO檢驗對問卷進行效度測試。由表2可知,巴特利特球度檢驗顯著概率為0,因子載荷在0.3以上,因子有效,因子KMO值均大于0.5,因此,問卷的有效性比較高。
(二)大學生基本信息描述統計分析將襯衫消費基本信息部分采用頻率分析的方法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見表3。從表3可以看出:a)大學生的月生活費主要集中在801~1500元;b)幾乎所有大學生都穿著過襯衫,說明該品類是大學生日常服裝消費的重要單品;c)大學生對襯衫的可接受價格主要集中在130元以下,這是因為大學生的經濟收入大部分來源于家庭,所以消費水平有限;d)大學生對于購買過的襯衫基本上存在不滿意度,最不滿意于襯衫的面料,接著是款式、做工、質量方面,其次是襯衫的尺碼、價格、顏色,說明大學生對襯衫的細節部分比較在意,希望獲得價廉物美的襯衫產品;e)傳統的逛街發現仍是大學生獲得襯衫產品信息的最主要方式,大部分大學生認為襯衫產品的版型很重要,需要親身穿著后才了解是否適合自己。其次網絡搜索也是大學生獲取產品信息的主要渠道,說明網絡購物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他們認為網上購物非常方便,不用出門就可以對襯衫產品貨比三家,產品信息非常豐富;f)超過半數的學生認為襯衫是非常易于搭配的單品,對消費者本身沒有太多要求,適合自己穿著。部分大學生選擇購買襯衫是由于穿著正裝需要,大學生在校園生活中有時候要參加黨團會議,或者其他一些正式場合,需要他們正裝出席。對于襯衫購買場所的選擇,前6位排序分別為商場50.2%,專賣店25.4%,網店15.1%,超市6.3%,批發市場4.9%,批發市場5.9%。表明大學生最喜歡去商場購買襯衫,其次是專賣店、網店、超市和批發市場;男大學生對于襯衫面料的選擇:棉質68.8%,牛仔23.9%;女大學生的選擇是棉質63.1%,雪紡24.3%,牛仔15.5%。因此,棉質襯衫是男女大學生消費的主體產品,另外,牛仔面料的襯衫在在男大學生心目中排名第二,雪紡和牛仔襯衫在女大學生群體中分別占據第二和第三的位置。
(三)大學生基本信息相關性分析計算襯衫不滿意點與大學生統計項的皮爾森相關系數Y,得到款式、面料、質量與性別的皮爾森相關系數Y分別為0.146、0.200和0.189,為顯著相關,說明在襯衫消費過程中,女大學生比男大學生更容易產生不滿情緒,更容易對襯衫的款式、面料和質量表示不滿意,影響其購買行為。計算襯衫產品信息獲取渠道與大學生統計項相關性,發現逛街發現與性別的皮爾森相關系數Y為0.234,為高度相關,說明女大學生更傾向于通過逛街來購買襯衫。分析襯衫購買場所與大學生統計項的相關性,網店、超市、批發市場與年級的相關系數Y分別為0.182、0.203、0.184,為高度相關,說明高年級學生更愿意到網店、批發市場等相對低價的場所購買襯衫。通過分析得到流行、特殊情況需要與年級的相關系數Y分別為0.225和0.200,為高度相關,說明高年級的學生購買襯衫時更易受到流行因素的影響,具備更高的時尚意識。而且大三與大四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正式社交場合中,并且他們也慢慢開始接觸社會工作,因而有需要準備工作襯衫。
(四)基本信息和各維度的相關性提取基本信息中的性別、年級以及月生活費作為自變量,探討它們是否對大學生襯衫消費行為有影響:了解男女大學生在襯衫消費中對細節在意的差異性,使企業在生產男女襯衫時有不同的側重點;研究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襯衫消費行為差異,目的是探討高低年級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變化,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當今的大學生,更加準確地把握消費者對其產品的需求;同時研究不同生活費水平對大學生襯衫消費行為的影響,有利于更加深入了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在此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給定顯著性水平α=0.05,如果概率p值大于顯著性水平α,則應接受原假設,認為無顯著影響[11];反之,則有顯著影響。SPSS分析結果見表4。由分析可知:a)大學生對大部分襯衫相關因子的重視程度與性別、年級以及月生活費沒有顯著相關性。大學生購買襯衫時比較看重品牌,他們普遍認為品牌襯衫的質量更能夠得到保障。多數大學生表示購買襯衫時會遇到尺碼不合適的情況,希望企業能夠調整襯衫的固有版型,開發出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另外大學生也比較重視襯衫的細節設計以及材料的功能屬性;b)不同性別大學生,襯衫穿著的喜好,襯衫版型,口袋設計,袖口設計,面料抗皺功能,吸汗排濕功能,防污功能均為顯著差異項;不同年級大學生,襯衫穿著的喜好,門襟設計,面料吸汗排濕功能,防污功能,抗菌功能為顯著差異項;有著不同生活費的大學生,品牌重視度,面料差異,襯衫版型,門襟設計為顯著差異項。對顯著差異項在不同消費者特征條件下進行均值差異分析。從表5可知:a)女大學生對襯衫產品屬性的重視度相對男大學生更高,說明女大學生更在意細節;b)三、四年級學生對襯衫產品屬性重視度比低年級學生高,這是因為很多大一大二新生的衣物都是由父母購買,離開家庭的時間越長,他們的獨立性變強,自我意識能力和判斷能力也增強了。c)生活費水平越高,大學生對襯衫的版型要求也更高。
(五)各維度間的相關分析從表6可知,襯衫屬性與細節部位有相關影響。大學生對襯衫屬性的重視度越高,對細節部位的設計也越重視。因此,企業開發襯衫產品時,不僅要設計出好的款式,也要關注細節部分的設計。從表7可知,襯衫屬性與面料功能有相關影響。大學生對細節部位的重視度越高,對面料功能也越重視。因此,企業開發襯衫產品時,在注重襯衫細節部位的設計時,對于面料的抗皺、吸濕排汗等功能方面也要做好嚴格把關。
三、結語
在調查方法上,本文主要運用了問卷調查、文獻調查、訪談法、實地調查這四種方法對襄陽三所高校(湖北文理學院、襄陽職業技術學院、襄陽護士學校)的在校女大學生進行相關調查,具體調查結果如下:此次調查問卷共計發放了300份,實收275份,有效問卷數為247份,有效回收率為82%,超過80%,所以此次問卷調查是有效的,此外,還實地訪談了50人。在調查中發現,女大學生使用化妝品主要以潤膚、保濕、營養、健康等功能居多,而且使用的次數比較頻繁,說明女大學生比較注重皮膚保養,而這一市場潛力巨大。此外,大學生在購買化妝品時主要考慮的是功效、品牌和價格等因素,在對功效的選擇上又主要以保濕與美白為主,這些都給化妝品生產商提供了很好的契機。調查結果的具體分析情況如下:
(一)女大學生使用化妝品的類型從餅狀圖可以看出,最多是潔面類有82.5%的女學生使用,最少的是粉底類產品17.5%使用??梢娕畬W生主要消費潔面類、面膜、水乳和面霜的護膚品,輔消費眼部護理和粉底類等其他護膚品,比較注重面部的清潔與護理,著重管理潔面類、面膜、水乳和面霜的營銷。
(二)女大學生選擇化妝品的依據選擇化妝品的依據有許多,比如:化妝品的使用效果、品牌知名度、價格等。這個柱狀圖顯示,各種依據的差別不大,選擇的依據元素較多。女大學生選擇化妝品時還是最看重使用的效果和品牌的知名度,結合朋友的推薦,綜合進行分析考慮選擇產品。
(三)女大學生期望化妝品的功效女大學生使用護膚品都有各自期望的功效。通過調查,有69.78%的同學比較重視自己皮膚的保濕,這一類型的人數最多,人數最少的一種類型重視產品的營養功效,占調查人數的31.67%。根據女大學生在化妝品功效選擇上的偏好,經銷商在宣傳與銷售上可以有所側重,“對癥下藥”。
(四)女大學生接受化妝品的價格調查結果顯示,大約53.33%的學生能接受每件護膚品的價格在50-100元,占調查比例最多。這說明學生的生活水平有限,不能支付很高的護膚品價格,由此就要考慮護膚品的定價和護膚品的產品定位。通過調查結果我們還可以發現,女大學生對護膚品的消費還是偏理智的,大部分學生表示不會在護膚品方面過度奢侈,但要選擇適合自己的。
(五)女大學生購買化妝品的渠道對于理想的護膚品購買場所,所選渠道的差別不大,但大學生對化妝品專賣店的信賴程度稍多。還有一些認為是由于其他原因選擇的,如服務態度好,便宜,省時省力等。女大學生個性獨立,想法獨立,受自身個性的影響,對渠道的選擇也就不同。
(六)女大學生偏愛化妝品的促銷從圖中看到,打折對大學生化妝品消費吸引力最大,是一種直接的促銷方式。其次是購物送贈品,因其能滿足女大學生愛占小便宜的心里,再者就是代金券和積分的促銷方式,還有少部分的學生則愿意換購的方式。通過這次調查,提供了化妝品消費市場的認識,讓商家能在撲朔迷離的市場環境下及時了解并抓住女大學生化妝品消費的需求,開創出化妝品行業中女大學生市場。
二、營銷策略分析
營銷方式的選擇、營銷活動的實施都能直接影響營銷效果,這就需要根據上述女大學生化妝品消費行為調查的基本情況來制定具體的營銷策略,通過此次調查,我們也制訂了相應的營銷策略,具體如下:
(一)“一見鐘情”的產品策略針對女大學生這一消費群體自身的特性,化妝品企業要想為其量身訂制適合的產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首先,潔面類產品。在校女大學生大部分年齡在17歲到23歲之間,由于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愛美的天性,總希望自己給人的感覺是清新靚麗,光彩動人的,所以特別在意面部的清潔。其次是護理產品,即水乳和面霜。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潔面和日常護理類產品逐漸成為女大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必需品,從2009年百度數據可以明顯地看出這一點,在化妝品類關注度排行中,護膚品類位居第一,關注度占比為68.88%,護膚品成為關注的重點。再者是面膜,面膜就成了女大學生們修復肌膚的必備神器,一旦感覺膚色不好時,她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用面膜修復,而且在敷面膜的過程中心情也會很放松。由此可見,市場上這三類化妝品的需求量最大,生產商在可以在這些方面擴大生產。
(二)“靈活多變”的價格策略價格因素是影響女大學生購買化妝品的一個重要因素,女大學生經濟尚未獨立,是比較特殊的消費群體,一方面對高檔產品需求不斷增強;另一方面購買力相對較弱,而且女生都有愛占便宜的心理,她們在消費過程中往往會貨比三家,購買性價比較高的產品。調查說明了價格在50-100元的產品比較受女大學生的歡迎,所以,化妝品企業在制定價格時應充分考慮價格的彈性作用,產品的定價應該傾向于中低檔價格,結合差別定價法,最好是先做相應的營銷調研工作,在綜合衡量各方面的情況下制定出合適的價格策略,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學生群體對不同價格的選擇,在同類產品之中才能有競爭力。
(三)“心動行動”的促銷策略折扣、贈品等促銷手段能夠誘發女大學生進行沖動消費,這已經成了經銷商慣用的手段之一,而且,女大學生還處在校園中,社會閱歷少,對市場了解不夠,卻喜歡消費,也熱衷于消費,同時也有著傳統的節儉意識,而折扣贈券、降價促銷無疑是較好的解決之道,但是降價必須有個限度,因為降價過高會引發消費者對產品質量的懷疑,降價太低則難以起到促進消費的目的。此外,女大學生們熱衷于購買套裝,所以商家要提前對套裝產品進行合適的定價,計算成本然后給予顧客適當的讓利,同時,可以滿足一下女占小便宜的心理。
(四)“多重選擇”的渠道策略如今的化妝品企業要想自己的產品賣得更好,必須重視網絡渠道。除此之外,企業需要有自己獨特的渠道來提高自己產品的知名度,獲得更多的利潤。與大眾市場相比,高校市場具有獨特的特征,因此,企業在開發高校市場時不能生搬硬套大眾市場的營銷模式。企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第一,設立校內專營點,專門推廣公司產品;第二,設立校內代售點,招聘校內,構建校內銷售網絡;第三,贊助校內舉行的大型活動,提高產品知名度。
(五)“明星效應”的品牌策略在此次調查中,專一品牌忠誠型的人群比較少,她們往往喜歡嘗試不同的品牌,直到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種,所以在品牌競爭上,化妝品經銷商基本處于同意水平線上,但女大學生又是個狂熱的追星族,她們喜歡自己偶像使用、代言的一切物品,所以,在構建品牌策略時要充分注意到當今的明星效應。
(六)“與時俱進”的創新式營銷女大學生群體是相對特殊的群體,她們受教育水平較高,具有較強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但又有90后的沖動。企業要針對女大學生的消費方式,為他們量身定做一套不同于一般市場的營銷方式。比如:文化營銷、娛樂營銷、教育營銷、游戲營銷、網絡營銷、體驗營銷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校園化妝品市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女大學生也日益成為化妝品市場中的活躍組成部分,化妝品企業要想抓住這塊極具潛力的市場,僅僅依靠傳統的營銷方式遠遠不夠,還需要了解女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特點,再結合市場的發展,運用新穎傳播手段和創新性營銷手段,塑造有文化內涵和值得信賴的品牌,充分吸引女大學生們的眼球,抓住她們的心理,才能在開辟這一新興市場中占據優勢。
三、結語
1.1影響大學生網絡消費的因素通過對大學生消費特色的調查研究,將信息不對稱、法制健全程度、風險感知、廣告宣傳這4個因素作為影響大學生消費的相關影響因素[5]。(1)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對稱理論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不同人員對有關信息的掌握是存在顯著差異的;掌握信息比較充分的人員,一般處于比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缺乏的人員,則處于比較不利的地位[3]。(2)法制健全程度。在我國有關互聯網上的消費的法律法規制度還存在著很多的漏洞,因此在商品信息上大學生消費群體就屬于了信息擁有量少的群體,而商家就能夠利用其足夠的信息進行謀利。由于法制不能很好地對其進行監督和管理,不能讓大學生消費群體和商家形成公平的交易。(3)風險感知。風險感知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之下,因為無法預料這一消費結果的優劣而產生的一種不確定性感覺。由于對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同,使得感知到的風險也會不同。風險感知的差異可能使得大學生消費者的消費意識也不一樣,最終導致消費行為的不一樣。(4)廣告宣傳。由于商家的大量的廣告宣傳,給消費者造成了一種誤導,為消費者提供了不真實的信息,使得消費者做出了不正確的消費行為。
1.2模型的假設根據以上因素的分析,從而提出信息不對稱影響因素的假設模型,如圖1所示:其中:H1:法制健全程度與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相關關系;H2:法制健全程度與廣告宣傳存在相關關系;H3:廣告宣傳與風險感知存在相關關系;H4:風險感知與信息不對稱存在相關關系;H5:法制健全程度與信息不對稱存在相關關系;H6:信息不對稱與大學生消費行為存在相關關系。
2問卷調查及量表設計
2.1樣本選擇本研究的對象是長三角地區的大學生,由于數量多、范圍廣,筆者僅在學校圖書館、教室、學生宿舍以及學校周邊地區發放問卷,還有一部分問卷通過電子郵件在網絡上發放,主要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常州、合肥、鎮江、揚州、鹽城等城市及地區。正式問卷共3部分:①問卷簡介,向被調查者介紹和說明調查目的和調查內容;②被調查者個人因素調查,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段、文化程度;③影響信息不對稱的相關因素調查,包括信息不對稱、法制健全程度、風險感知、廣告宣傳4個方面。問卷第三部分采用5分法調查大學生消費者的態度,分別為非常符合、比較符合、基本符合、比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個態度層次。
2.2問卷測量量表根據前面提出的假設模型,結合本研究的具體情況,提出以下各變量的測量指標。
2.2.1信息不對稱的指標體系對信息不對稱的測量分為3個測量題項:①我非常關注那些與信息不對稱相關的消息;②信息不對稱不會影響我的正常消費行為;③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我會選擇信息更加完全的商品進行消費。
2.2.2法制健全程度的指標體系對法制健全程度的測量分為3個測量題項:①網絡管理制度相對健全能夠保障商家產品信息的真實性;②我國的法律制度保護大學生的消費行為;③我國的法律制度削弱信息不對稱的影響。
2.2.3風險感知的指標體系對風險感知的測量分為4個測量題項:①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我仍然進行網上消費;②商家的對商品信息的描述都是真實可靠的;③信息不對稱是無處不在、不可避免的;④在網絡消費前會先調查商品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麻煩[5]。
2.2.4廣告宣傳的指標體系對廣告宣傳的測量主要根據網絡廣告對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分為4個測量題項:①被商家的大幅度廣告宣傳吸引而進行網上消費;②被虛假的廣告信息吸引而進行消費;③廣告宣傳加強了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④廣告宣傳削弱了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
2.2.5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指標體系對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測量分為3個測量題項:①我和周圍的人經常在網上進行消費;②在經濟條件允許下我不在乎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影響;③進行網絡消費時我通過商家描述了解商品信息[6]。
3數據的收集和分析
3.1樣本描述性統計本研究一共發放800份問卷,其中320份問卷是現場發放,還有480份問卷是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發送進行調查的。最終一共收回722份問卷,剔除其中無效問卷12份(無效問卷主要是問卷中至少有一題沒有做),有效的問卷是710份,錄入的有效數據也是710份。本次有效調查人數有710人,調查區域在長三角地區的主要城市和地區。從性別上看,男女比例接近對半,女性稍多了一點;就學歷而言大部分是本科,占66.5%,??普?6.8%,居第二多,碩士35人,博士學歷的16人,比較少。
3.2信效度分析
3.2.1信度分析本研究采用Cronbach’sα系數來檢驗問卷的信度,該值越大表示信度越高[7]。本研究中各變量的Cronbach’sα系數見表1,可以看出本研究各變量的Cronbach’sα值在0.703至0.784之間,均大于0.7,這表明本次問卷調查所設計的測量體系具有較高的信度。
3.2.2效度分析根據Kaiser的觀點,KMO值越大時,表示變量間共同因素越多,越適合進行因子分析。見表2,信息不對稱的KMO值為0.655,適合做因子分析。關于信息不對稱的3個測量題項落在一個因子內,所對應的因子載荷超過的題項的總體特征,信息不對稱可以歸結為一個因子。除了大學生消費行為的KMO值只有0.591,勉強適合做因子分析。經過效度檢測,信息不對稱、法律健全程度、風險感知、廣告宣傳和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相關測量題項都落在一個因子內,5個方面都可以各自歸結為一個因子。
3.3結構方程模型的分析
3.3.1初始模型檢驗常用的擬合度指標有以下幾個:卡方與其自由度的比值CMIN/DF、擬合度指數(GFI)、AGFI調整的擬合度指數、IFI增加擬合指數、CFI比較擬合指數、RMSEA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得到初始模型的擬合度見表3??梢钥闯?,CMIN/DF略大于3,其他各指標的值也都略偏小,RMSEA的值偏高,模型適配度欠佳,可以看出初始模型的擬合度還不是很好,需要對模型進行修正。
3.3.2模型修正后的檢驗對初始模型進行修正后,各項擬合度指標值見表4,可以看出修正之后的模型卡方與其自由度的比值為2.274,這說明適配情況優良;GFI、AGFI、IFI和CFI的值均落在最優值趨向內,模型擬合度良好;漸進殘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為0.073,在0.05至0.08之間,說明模型的擬合度良好。在SEM方法中,判別回歸系數是否顯著異于零的標準是臨界比例,簡稱C.R.,當C.R.的絕對值≥2時,回歸系數數值即可認定為在顯著性水平0.05下,見表5。其中,廣告宣傳因素和風險感知因素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是通過信息不對稱這一變量,廣告宣傳和風險感知對大學生消費行為是間接的;法制健全程度雖然沒有直接影響大學生消費這一行為,但是法制健全程度通過廣告宣傳因素和風險感知因素,也間接對大學生消費行為有影響[6]。
3.4假設模型驗證結論總結以上數據的分析結果,現在將所有假設及其驗證結果進行匯總,見表6??梢缘贸鲆韵陆Y論:①法制健全程度對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的影響不大,在大學生進行網絡消費的時候可能沒有考慮到維權等法律方面的因素;②法制健全程度對廣告宣傳有著較大的影響,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減少廣告傳遞給大學生消費者的虛假信息,從而減少信息不對稱的影響;③廣告宣傳對風險感知的影響較大,廣告宣傳力度的加大,就可能致使大學生風險感知度減小,大學生還是處在信息的劣勢;④風險感知與信息不對稱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關系,風險感知能力越強,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就越小;⑤法制健全程度對信息不對稱的影響較弱,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信息不對稱對大學生生網絡消費的影響;⑥信息不對稱與大學網絡消費行為的關系較為顯著,在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下,大學生對在網絡上消費還是有所顧忌的,商家的誠信、商品的質量、物流的速度都是大學生網絡消費所要考慮的問題[8]。因此,信息不對稱與大學生網絡消費行為是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4總結
論文摘要:當今的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的生活消費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但是部分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也表現出了非理性的傾向。通過以問卷調查為主的調查方式,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分析得出,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既有其合理性和特殊性,同時又明顯存在著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上的誤區,需要來自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各方面的引導和幫助。
一、導言
大學生不僅是當前社會的消費主體之一,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未來消費的主力和消費潮流的引導者。他們的消費方式將可能深刻地影響到整個社會的消費方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其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進而影響到社會風氣和思想。因此,選取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為研究對象,分析其消費行為和方式,有助于認識青年一代乃至整個社會未來的消費趨勢。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當代大學生的消費情況、消費心理、消費行為特點和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具體涉及到的問題有大學生平時消費資金的來源、月消費狀況、消費支出分布情況及其對消費方面的感受等。調查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對C大學2004-2006級150名在校本科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厥沼行柧?39份(男生67份,女生72份),有效率為92.67%。其次,通過面對面訪談等方式對其中15名學生進行了個案調查,從而提供了比較具體的資料。在以上兩方面情況把握的基礎上,結合網絡上搜集到的一些資料,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狀況進行了客觀的分析。
二、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特點
(一)理性消費
1.合理計劃。問卷調查顯示,在費用開支上,16.6%的學生有詳盡的計劃,67.7%的學生稍有計劃,只有15.7%的學生沒有計劃,隨心花費;81.3%的學生沒有或偶爾有透支情況,經常出現透支情況的只占到18.3%。也就是說,大部分的大學生在消費時都是精打細算,消費的盲目性并不能夠用來形容大學生整體,當前社會上普遍關注的大學生超前消費只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少數現象。
2.理性消費。根據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有關數據表明,當代大學生普遍比較重視商品的質量和價格,也就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和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可見大學生的消費方式主流是理性的。
通過訪談我們得知,由于消費能力有限,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選擇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盡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二)追求潮流和品牌
當代大學生大多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喜歡站在時代前沿,追新求異,把握時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而且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全國學生聯合會、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中國青年校園先鋒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公布的《2004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顯示,諾基亞、聯想、索尼、TOM、匯源、阿迪達斯等成為中國大學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鋒品牌。此次調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類先鋒品牌中,非內地品牌占了近一半。在我們針對性地訪問中,發現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商品消費上,基本都是外國品牌的天下。對C大學學生的調查資料也印證了這一點,就所占比例來看,“流行”緊隨價格、質量之后,成為大學生考慮是否購買的第三大因素。根據《報告》,排在大學生購買首位是“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57.7%)”,其次就是“單純追求流行時髦與新奇的東西(30.4%)”。至于名牌產品,當問到“如果經濟許可,會否購買名牌產品”時,80%的學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體現了大學生對追求高品質、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
(三)導向性較強
大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強,其中也包括新的消費方式。很多商家都將大學生作為重要的目標顧客進行市場銷售,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喜歡追求新潮,并敢于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娛樂消費占全部消費額的比重很大。最突出的消費就是使用手機。當代大學生們的消費中普遍增加了手機的消費項目。本次調查中發現學生手機擁有率已達到每班不低于60%。針對此種情況商家紛紛推出面向大學校園的促銷活動。例如中國移動,他們借助流行時尚代言人周杰倫為“M-ZONE”加油助威,同時利用學生追求物美價廉的心理,推出學生卡,從而贏得不菲的業績。其次是發型、服裝、飾物、生活用品,大學校園中都不乏這些追“新”族。同樣,金融機構也逐漸將業務延伸到大學校園,以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作為新業務的推動,逐步拓寬市場。前些時,國內首張專門面向大學生的雙幣信用卡——Young卡由招商銀行推出,不論專業、家庭經濟條件,全國近220所著名高校本科二年級以上學生均可申辦,最高可透支額度,在讀本科生為3000元、在讀碩士生5000元、在讀博士生8000元;如急用現金,只需打個電話就可將透支額臨時調高30%。幾個月招行在全國就發放Young卡約8萬張。這個數目相當可觀,也證實了大學生對于信貸消費這種區別于傳統的新型消費方式的認可和接受。對C大學生問卷調查的數據也同樣說明了這個問題。
三、大學生消費狀況存在的問題
(一)所處消費層次與消費水平的矛盾
大學生是消費群落的一個特殊構成部分,他們不參與生產,是純粹的消費者。這點對于大多數在校大學生都是無可爭議的事實。以下是通過問卷得到的數據:大學生消費主要來源,有83.45%來源于父母資助、8.7%來自獎學金和助學貸款,6.8%是個人兼職收入。也就是說大部分人的經濟來源仍然是依賴于父母、家庭。這種依賴性,使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與家庭經濟狀況直接掛鉤。這種消費水平,完全決定于其家庭經濟狀況。至于家庭經濟寬裕的,在必要的生活消費外,還有另外一筆錢可用于其它。從這一點看來,經濟來源對于消費水平所起的決定性作用,是更甚于大學生本身的消費觀的。在有限的消費寬度內,不論出于自覺與否,他們都必須嚴格地控制自己的消費行為,使之與經濟狀況相適應。所以中國大學生的平均消費水平理應與我國居民的平均水平相一致。然而事實并不同于公眾一般的認知:大學生們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4919元,支出為4819元,同時,目前大學生每學期自籌收入平均491元、獎學金374元,即自身獲得的總收入為865元,僅占每學期支出的18%。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至9000元之間。而將大學生在兩個假期的支出計算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支出已經在一萬元以上。大部分幾乎沒有創造收入的大學生,每年的消費都要高于城鎮居民平均水平,收入與支出存在嚴重的反差。大學生們既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卻享受著高檔次的生活,且消費水平和質量往往超過了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呈現出不合理的畸形消費現象。這個特殊消費群體的消費能力與他們所處的消費層次不甚協調。
(二)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兩極分化分明
大學生的消費,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生活消費,如吃飯、購置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休閑消費,如娛樂、購物及其他;學習消費,如購買與專業相關的工具或書籍等。在這三個部分中,第一和第三部分的水平都比較平均,比如吃飯,大多數同學每月都用200元至300元左右。調查數據表現出,每月消費水平在600元~1000元的學生中,飲食支出與生活費月支出(680元)平均比率是31.9%,這可視為他們的“恩格爾系數”,這一水平已經低于我國城市居民2005年的恩格爾系數,女生相對更低一些。這說明大學生們的消費趨向已經不再滿足于基本的生活消費。學生之間比較消費落差較大的,是第二部分,即休閑消費部分。低的在50元左右,高的則達到1500元,這些高消費包括電子產品、穿著打扮、交朋會友、文化消費等等。部分高價值消費品越來越多地進入他們的“消費地圖”:60%的大學生擁有手機、27%擁有個人電腦、19%擁有PDA、12%擁有MP3、6.6%擁有數碼相機。旅游、電腦、手機、戀愛被稱為大學生的四大消費。對于能體現社會年輕人時尚、前衛等特征的高消費,如通信、旅游等,高收入家庭的大學生較之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體現的更明顯。追求品位、高雅、時尚、情調的文化消費,是大學生的又一特點。調查結果顯示,68.9%的被訪者去過酒吧、茶樓、咖啡屋等休閑場所。與這些新出現的消費熱點增長迅速相比,學習消費所占比重要小得多。(三)消費心理易受外界影響走進消費誤區
追求高消費、炫耀消費、享樂主義和超前消費詮釋了后現代性的消費主義消費方式,也極大的影響著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追求時尚、潮流和高消費已漸成大學生的消費趨勢。雖然在前面關于大學生消費的理性化分析中我們看到,大學生普遍持有理性的消費方式,但消費品的品牌和時尚特質仍然普遍受到大學生的重視。而且在事實上,“阿迪達斯”、“蘋果”、“卡爾登”、“耐克”之類的世界名牌在大學生中的擁有者也不乏其人。當代大學生現有的消費誤區具體表現有:庸俗性消費,突出表現是人情消費;超前消費,消費遠遠脫離了實際;炫耀消費和攀比消費,以追求高檔、名貴商品為榮。同時,根據資料顯示,大學生的對未來收入和消費水平的期望,遠遠超出當前社會能夠提供的標準。許多大學生在沒有考慮自身情況的前提下,還抱著年薪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求職念頭。而事實是,近日在廣州舉辦的一次招聘會上,很多企業提供給大學生的月工資水平僅為700元~800元。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期望消費水平不僅遠遠高于當前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時的普遍初始工資水平,而且也脫離了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國情??梢姶髮W生群體雖然由于經濟來源的限制,在校階段的現實消費方式是理性的、有計劃性的,但在他們心中所期望的仍然是一種消費主義的消費方式,而一旦時機成熟,這種對高消費的訴求就將導致他們的消費理性的顛覆和解構。
四、引導大學生健康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建議
根據以上的分析不難發現,大學生群體擁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較寬闊的文化視野以及對新事物敏銳的反應能力,所以其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都存在著相對獨立性和特殊性。我們應該肯定其合理的一面,也不能忽略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中存在的問題。由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方式在未來社會中會有較強的影響力,因此,我們應該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長、大學生本人等各方面的力量與作用,針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特征,采取必要的、合理的、科學的措施,引導他們正確處理消費與金錢、精力之間的關系,樹立理性的消費生活觀和科學的消費方式。引導在校大學生客觀、冷靜、正確地審視自己的消費現狀,樹立積極、健康的消費觀念。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在這里對大學生消費的引導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加強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調查研究。希望老師在思想理論教學中,使用調查研究與理論教學相結合的科學方法,使理論教學真正擺脫空洞無物的說教。今后老師應當重視和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關注,注重研究大學生的消費心理與行為,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大學生養成健康消費心理,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家長應該教育正在讀書的大學生子女明確自己的消費定位,不能過于縱容,尤其應該讓大學生們清楚自身所處的消費層次和現在所能創造財富之間本來就存在著明顯差距。其次,家長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對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這樣看來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就更為重要。同時社會輿論對大學生的關注不能只是一味的批評和指責,尤其是針對當代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比較突出,單純的說教效果不甚明顯,對其應采用結合現狀的引導,用事實來幫助大學生建立自己合理的消費定位,擺正消費心態。
第二,培養和加強大學生的財商。所謂財商,指的是一個人在財務方面的智力,即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專家指出,財商的概念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質,也是現代教育不可忽略不宜回避的話題。可以這樣理解,智商反映人作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為社會生物的生存能力,財商反映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里的生存能力。財商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建議培養大學生合理的消費觀,可以圍繞這兩方面的內容,在教學活動中設計具體操作型的教學形式以達到教育目的。
第三,通過良好的校風建設和學風建設來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大學生的思想很容易受到校園內各種觀念和行為的影響,其消費觀和消費行為也是如此。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高校應該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則,重視大學生為人處世每個環節的教育,重視培養和塑造大學生健康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以促進大學生學業的成功追求。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并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學校應該通過校園文化和校風的建設誘導學生主動調整和修正自己的消費行為。因此,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與優良學風和校風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許德琦,張新國,嚴學軍.青年與現代消費[C].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2.[美]邁克爾·R·所羅門.消費者行為[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韓璐.當代大學生畸形消費的社會心理學分析[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2004(4)
4.倪瑞華.可持續消費:對消費主義的批判[J].理論月刊,2003(5)
5.陸漢文.大學生:消費與現代性.青年研究[J].1999(6)
6.陳沙麥.對當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統計與信息論壇,2005(3)
[論文摘要]大學生是當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費群體,把握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特點,研究其消費趨勢,對指導大學生進行理性消費,提高企業營銷的針對性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是當代青年中的特殊消費群體,有著不同其他社會消費群體的消費行為,多數大學生是從進入大學開始,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消費自,其消費行為對家庭、學校、企業、社會都有一定的影響。把握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內容、特點,研究其趨勢,對指導大學生進行理性消費,提高企業營銷的針對性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消費內容的特點
大學生的消費,主要分為基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休閑及娛樂消費、人際交往消費等幾個方面。
1.基本生活消費
由于學校所在的各城市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大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不一,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費需要也不一樣,大學生消費在靜態上可以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檔次,而在動態上呈逐年遞增趨勢。
2.學習消費
學習消費主要包括學費、書雜費、考證消費和電腦消費等。大學生學費因學校所處的地域、類別、專業等的不同也有所區別。
(1)大學生除了購買基本的專業教材外,其學習消費主要集中在購買教學參考書、英語和計算機等級考試等書目上。
(2)考證消費。近年“考證熱”在高校悄然興起,大學生參加各種英語等級考試、計算機等級考試、出國考試和國家公務員考試等等,名目繁多,相應的報名費、資料費、培訓費等自然不菲。不少大學生甘心對考證進行高額投資,以增加職場競爭中的籌碼。
(3)電腦消費。好多大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采取集體所有,分擔成本的方式購買電腦;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寬裕的大學生自己擁有電腦。隨著網絡的普及,信息的溝通方式也多了起來。QQ、MSN、BOLOGE因其互動性,成為了當代大學生交流經驗、增長知識的新途徑。同時,計算機網絡已覆蓋了許多大學生的宿舍,在宿舍上網業已成為時尚,大學生的網絡消費也成為日常消費開支的一部分。
3.休閑及娛樂消費
(1)休閑消費。大學生閑暇生活中,最經常做的事情是上網、自習自修、讀消遣雜志、讀文學作品、書法、音樂、繪畫等,這些活動都具有較強的獨立性;而諸如參加課題研究,文體活動、義務勞動、聽名師講座等需要集體參與的交往性活動,卻較少參加。
(2)娛樂消費。大學生的娛樂消費數額也相當可觀。進迪廳,打臺球,遛旱冰,去練歌房,開PARTY等。另外,大學生不同程度的追星熱潮影響著他們的娛樂消費。
(3)時尚信息消費。大學生中手機的普及率較高。為了找工作方便和交友,很多大學生都購買了手機用于與外界聯系,還有的大學生用手機進行娛樂活動,如點歌、照相、彩鈴訂購、發短信等。手機已經成為他們一個重要的通訊工具,價廉實用的手機是大部分大學生的首選,但手機費在逐步提高。
(4)旅游消費。隨著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公共假期的增多,大學生熱衷于出外旅游者也不在少數。
4.人際交往消費
(1)人情消費。同學過生日、當選大學生干部、入黨,得獎學金、比賽獲獎等都要請客。否則,便被視為不夠交情,不上路。請客者檔次越高,赴宴者的隨禮也就越高。人情風的蔓延,給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經濟負擔,也給大學生帶來了精神壓力。
(2)戀愛消費。而戀愛費用的來源,有的是由家里“特別提供”的;有的是從生活費中“摳”出來的;有的是來自“勤工儉學”的;有的是來自“獎學金”的,這與大學生的社會角色有關,更與家庭對大學生戀愛的看法有關。
根據我院兩年來對學生消費情況的調查,05級06級學生一年的消費總額有明顯增加趨勢,05級學生在校一年的消費總額在6000元~9000元之間,06級學生升為7000元~13000元。
二、大學生消費方式的特點
大學生消費內容表明,他們正朝著追求現實、重視自我,要求個人和社會并重,并呈現出如下特點:
1.講究實用性:從相關統計數據中看出,大學生認同率最高的三個選項是知識、事業和健康,其次是友誼、愛情、家庭和金錢,而后才是理想、權力、地位和名譽。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學習消費、休閑及娛樂消費、人際交往消費,都帶有濃厚的實用色彩。大學生對實用技術類書籍、文學類書籍、娛樂、消遣類報刊雜志的選擇率較高,而對科普讀物、人文社科類理論書籍的選擇率較低。
2.崇尚個性化:大學生消費個性化的表現,是當代新青年表現出的時尚化和風格化,表明青年大學生心理的成熟和獨立意識的增強。大學生對個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現,反映出當前新知識的爆炸式增長、新技術的迅速推廣和新的信息傳播媒介對大學生的影響,例如,手機、銀行卡、電腦、MP3等物品已成為當今大學生的必備之物,他們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有著自己獨有的消費現象和觀念。
3.追求前衛性:大學生消費“前衛”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追求品牌,崇尚權威;二是追求新穎、時尚;三是理性消費。
大學生正處于追求個性發展,自我意識增強,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年齡階段。對于品牌商品,青年大學生不太注重的產品的功能,而是追求品牌商品的文化價值,更多的傾向于心理感受,而不是從直觀上判斷某種商品的優劣。品牌所代表的“質量”、“價格”以及“文化”的權威性,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增強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大學生的消費心理更趨理性化,如大學生在購買像電腦這樣昂貴的商品時,往往表現出購買前的冷靜,大部分大學生要查閱價格、性能等有關資料后再決定是否購買。
4.差異性:在市場經濟背景下,高等教育屬于非義務教育,較高的學費和其他教育費用,對年收入人均才數百元的農村家庭、下崗職工家庭,盡管國家充分給予考慮和支持仍然不堪重負,在校園內產生了一個龐大的貧困生群體。來自貧困家庭的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較低,有些人甚至連基本生活費都難以保障,心理承受著經濟困難的巨大壓力,不少人因此產生自卑心理。同時,社會上的高消費現象已波及高等院校,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倡導高消費和超前消費,他們的虛榮心態和炫耀行為造成了一種示范效應,導致校園平均消費水平水漲船高,同校特別是同專業、同班、同宿舍同學間消費水平的明顯反差。三、大學生的消費趨勢
1.基本生活消費向營養型、質量型發展:從90年代開始,我國的消費水平逐漸由“生存型”向“享受型”發展,大學生也不例外。他們用于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費比重大大降低,而用于改善學習條件,滿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消費開始上升,而傳統的吃穿住用行等物質消費或生存型消費正逐步向有營養講質量方面發展。
2.學習消費的比值將大幅度上升:知識經濟時代帶來的學習觀念的變化,使廣大學生日益認識到學習不再是一件階段性的事,而將伴隨人的終身。特別是網絡教育的開展給人們提供了學習的機會,用于繼續學習的費用也將日益增大。
3.健康、健身消費增加,休閑及娛樂消費呈現多樣:大學生日益重視健康消費,用于進行體育鍛煉和購買保健品的支出也在逐步上升,健康消費將成為主要的消費內容;體育健身消費在校園中漸成時尚,“花錢出汗”不再被視為可笑的事,大學生對各種美容與健康產品的需求,已超越基本的預防疾病的需求,進入更高層次。
休閑及娛樂消費方面,大學生群體有著比其他年齡群體更為旺盛的需求,他們越來越不滿足于看電視、進影劇院這樣一些靜止的休閑方式,而是追求新穎、出奇、刺激和有品位的活動:迪廳、游戲機,臺球和保齡球將更為普及;蹦極、攀巖、速降、滑翔、漂流、潛水、探險、探幽這類刺激的活動,今后會吸引眾多的青年大學生。
4.人際交往消費成本昂貴:在校大學生渴望理解,喜歡交友,用于請客吃飯的費用日益增多。特別是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信息消費的最大群體是青年大學生群體。網民年齡分布的高分值在20歲~30間歲,手機、電腦等產品由商務消費轉向生活消費,大學生上網率的增長,個人電腦的暢銷,也使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由實用至上轉向感受為本。
5.模仿性的消費情結日趨明顯:大學生消費有著強烈的模仿性特征,有著很深的“白領情結”:名牌服裝著身,手提電腦隨身,信息把握在手,創造未來人生。這已成為眾多大學生所羨慕、仿效的社會形象。一方面希望擁有舒適的物質生活,一方面希望擁有高雅的精神享受。他們有著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對消費的選擇,他們注重講求生活的品味和質量,他們追求的是一種既有物質享受,又講求精神生活的現代人的生活方式。
四、幾點啟示
1.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過度消費、高消費、超前消費的特點和趨勢,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消費觀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費,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2.營銷企業應把握大學生注重個性、時尚性、模仿性的消費行為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策略,運用不同的銷售方式,滿足不同大學生的需求,獲得最大的利益;同時也要肩負起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張志祥: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特征及趨勢.《中國青年研究》2002.5
在本項研究中,筆者對北京林業大學2008年在校本科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所用方法為隨機抽樣,樣本從大一到大四各年級分布比較均勻,男女比例適中。在調查中,將大學生消費分為食物消費,學習用品消費,手機話費消費,上網消費,服裝和化妝品消費,數碼產品消費,娛樂消費和其他消費類。共發放調查問卷100份,回收98份,問卷回收率達到98%,通過篩選剔除一些不合格問卷,最終得到有效問卷88份。在問卷調查的同時,與部分同學進行訪談,最合結合統計分析方法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因此,本項研究能較為真實地反映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及行為特征,對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消費依附性很高。大學生自身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給。在消費收入調查中,90.9%的大學生選擇父母供給,3.4%選擇獎學金,3.4%選擇勤工助學,另外2.3%的同學選擇了其他途徑。由此可見大學生消費的依附性很高,這種依附性一方面表現在消費水平會受家庭條件制約,另一方面表現為消費行為受家庭消費觀念的影響。
(2)趨同性與兩級分化并存。在月消費額調查中,54.5%的月消費額在500元-1000元,28.5%在300元-500元,12.5%在1000元以上,4人的月消費額在300元以下,占總人數的4.5%。因此大學生消費水平比較接近,83%的大學生月消費額都集中在300元-1000元的中間水平,具有很高的趨同性。但也存在兩級分化現象,一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月消費可達1000元以上,而家庭條件較差的甚至低于300元。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娛樂、數碼產品及服裝和化妝品的消費上。
(3)傳統消費逐漸減少,時尚消費成為潮流。隨著電腦、電子詞典和其他電子產品的普及,大學生在傳統學習用品上的消費逐漸減少。55%的大學生月消費在50元以下,32%在50元——100元,13%在100元——200元。同時與上世紀相比,食物已經不再是大學生消費的主體,消費金額也不大。調查發現,17%的月食物消費在150元以下,36%在150元——350元,28%在350元——550元,另外17人的月消費額在550元以上,占總人數的19%。然而服裝和化妝品消費卻在上升,41%的月消費額在100元以上。另外數碼產品和消費娛樂消費在大學生消費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
2大學生消費存在的問題分析
大學生有著廣博的學識和敏銳的洞察力,然而有些方面思想尚未成熟,消費過程中往往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通過對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筆者總結出以下幾點。
(1)消費無計劃。多數家長按月給孩子匯生活費,但很多大學生并不是按計劃消費,花錢時也不考慮生活費能不能堅持到月底。當問及理財狀況時超過60%的大學生表示不能合理地規劃每月消費,因此大學生中出現了很多“月光族”,一到月底生活費就沒了,有的甚至沒到月底就將生活費花光,只好向周圍同學借錢。另外,大學生儲蓄率很低,只有23.9%的同學會在每個月存點錢,大部分學生的儲蓄意識十分淡薄。
(2)從眾消費。從眾性是指大學生的自主意識不足、缺乏判斷力,容易“隨大流”,形成“班級效應”和“宿舍效應”。他們在形成自己的消費特點的同時,在某些方面也不同程度地與班級、宿舍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就拿我們宿舍來說,大家日常飲食和服裝就有著高度的相似性,當其中一個同學吃什么或穿什么時,其他同學也會相應的跟著去做。(3)攀比和炫耀消費較為普遍。大學生有著強烈的自尊心,十分重視自己的形象,在消費上也比較注意商品的樣式與檔次。5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的月消費額應該在500元以上,16%則希望月消費額在1000元以上。多數大學生認為自己消費水平偏低,這主要是同學間相互攀比和炫耀所造成的心理不平衡。炫耀心理實際上是一種超越客觀價值的自我虛構,表現在生活消費領域,就是對物質生活的高欲望。尤其是一些家庭條件好而學習成績不甚理想的學生更想以此來塑造自己的形象,通過物質上的優越來填補自己學習上的不足。
(4)超前消費日漸明顯。大學生站在時代前沿,敏銳地把握時尚潮流,希望用新異的形象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與激情。他們是新商品、新的消費方式的追求者、嘗試者和推廣者,他們喜歡擁有獨特風格的商品,引領著青年消費潮流。受社會風氣和環境的影響,一些大學生不惜代價,利用借記卡進行超前消費,這個月就把后幾個月的生活費花完了。然而超前消費與大學生自身條件是極不相符的,不僅會帶來過重的經濟負擔,也會形成精神壓力,不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3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的合理化建議
解決當代大學生消費過程中存在的攀比消費和無計劃消費等突出問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理性消費,不僅與大學生自身的認識和修養有關,與政府和社會的關注有關,更與家長和學校的教育引導密不可分。
(1)加強大學生理財教育。當代大學生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每月的消費金額逐漸增多。然而多數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很低,不知道怎樣合理地規劃自己每月的消費,因此加強大學生的理財教育就顯得十分重要。學校要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大學生的理財教育,開設專門課程如證券投資,財務管理等。一方面提倡大學生發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節儉消費;另一方面向大學生傳播現代的消費理念,增強大學生的理財能力?!凹议L是孩子最早的老師”,更要以身作則,加強對大學生消費的教育引導,使大學生對金錢有正確的認識,樹立節約、合理的消費觀念,養成有計劃消費的良好習慣。
(2)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大學生受社會上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影響,消費上追求時髦和高檔次商品,過分的注重享受生活。一些商家為了增加銷量,擴大市場份額,請當紅的影視明星進行廣告宣傳,誘導大學生不理性消費。而且大學生往往得到不公平待遇,一些銷售商人為地提高商品價格或者以次充好,特別是價格相對昂貴的數碼產品,如果大學生對產品沒有足夠的了解,很容易受商家蒙騙。因此要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和外部環境,商家和媒體要本著對大學生負責的態度,加強健康消費和合理消費宣傳,不能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而誤導大學生。
(3)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繁榮發展,信用卡在大學生中已經比較普遍,一些商業銀行紛紛前往各大高校進行宣傳推廣,派發各種各樣的信用卡,然而信用卡的相關管理制度卻不夠完善。一些大學生為了滿足一時的消費需求,利用信用卡借錢進行超前消費,養成不好的消費習慣。因此政府管理部門要完善信用卡管理制度,加強對商業銀行信用卡的監督管理。同時加強大學生信用卡管理,對大學生使用頻率和金額做出相應的規定,幫助大學生理性消費。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消費習慣
論文摘要: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不僅消費能力逐步提高,消費結構和消費行為也呈現個性化、多元化和超前化的特點。大學生消費直接影響到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進而影響其一生的發展。因此研究大學生消費行為,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對于大學生成長和高校的德育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馬永耀.淺談大學生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1998,(3):138-139.
[2]余展洪.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消費[J].思想理論教育,2002,(1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