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11 10:01:15
序論:在您撰寫新生兒黃疸的護理措施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183(2013)11-0044-02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一種臨床癥狀,有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之分,生理性黃疸輕者2-3天消退,重者7-10天消退;凡出生24小時內出現黃疸、血清膽紅素足月兒大于221μmol/L、早產兒大于257μmol/L 均可診斷為病理性黃疸[1]。究其發病原因主要與新生兒時期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尤其是未結合膽紅素升高有關。從2013年1月起,我院對新生兒時期的新生兒黃疸進行重點觀察和護理,現將觀察結果和護理療效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2013年1月―2013年8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兒黃疸患兒148例,其中男嬰88例,女嬰60例;足月兒95例,早產兒53例。經過檢查確診生理性黃疸90例,病理性黃疸58例。所有患兒均入住我院新生兒科治療,一般狀況可,飲食正常,排除其他新生兒疾病。
1.2 分組:將58例病理性黃疸患兒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29例,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措施,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兩組患兒在出生月份、日齡、病情等方面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常規護理措施
1.3.1基礎護理:①保持患兒所處環境的溫度與濕度,通常將患兒置于保溫箱中,使患兒保持體溫36~37℃。②保持患兒皮膚清潔,預防紅臀以及皮膚感染,每3h更換一次紙尿褲并用溫水對患兒皮膚褶皺處進行擦拭。③盡早喂養患兒,以刺激患兒腸蠕動,盡早排出胎糞,建立正常的腸道菌群。由于住院期間母嬰分開,因此需要為患兒喂哺配方奶,要少量多次喂哺,保證患兒營養吸收。
1.3.2 病情觀察:①觀察患兒皮膚顏色,根據皮膚黃染的部位、范圍和深度,估計血清膽紅素增高的程度,并初步判斷其轉歸。②監測患兒體溫、呼吸、脈搏,觀察有無出血傾向,觀察患兒的哭聲、吸吮力、肌張力的變化并進行記錄。③觀察患兒大小便的量、質,記錄每日大小便次數。
1.3.3 用藥護理:根據醫囑喂食患兒藥物,注意喂藥的時間、藥量、次數。
1.3.4 合理使用藍光照射:①在照射時將患兒放入已預熱好的光療箱中,睡于床中央、用黑布遮擋生殖器與眼睛,頭偏向一側,防止溢乳嗆咳后窒息,記錄開始照射時間。②嚴密監測體溫和箱溫,每2~4h測體溫1次,光照治療中的患兒體溫要控制在36.7~37.3℃的中性溫度,箱溫保持在30~32℃。③ 照射期間注意為患兒更換,一般每2h更換一次;注意保證患兒水分與營養,按時喂水、喂奶;注意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面色、呼吸、脈搏及黃疸情況,若出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2]。
1.4 綜合護理措施:在上述常規護理措施基礎上,加入對患兒家長得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后的家庭回訪。①健康教育:向患兒家長介紹新生兒黃疸出現的原因、臨床表現、治療措施,使家長了解患兒的病情;向患兒家長說明病理性黃疸病情嚴重的情況下有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對可能出現的核黃疸給以詳細介紹并提前給予康復治療介紹和護理指導;指導家長在新生兒出院后對新生兒合理喂養,精心護理,如果出現再次黃疸需要立即來院復診。②家庭回訪:對記錄患兒家長電話、地址,對患兒出院后進行隨訪,記錄患兒出院后是否黃疸完全消除,目前的身體狀況,對患兒家長再次進行新生兒喂養、護理指導。
1.5 統計方法 觀察患兒的住院時間以及所產生的費用,對所采集的數據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生理性黃疸觀察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措施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病理性黃疸觀察組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措施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1)。
3 結論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時期由于膽紅素在體內積聚,而引起鞏膜、皮膚、黏膜、體液和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的現象,在護理過程中首先要注意觀察患兒黃疸情況,監測患兒的生命體征,合理對患兒進行喂養;其次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對接受藍光治療的患兒精心護理,記錄好開始光療的時間,加強巡視,勤測患兒、箱體溫度,盡早發現異常。最后,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這是護理工作中必須要做到的,對患兒家長進行健康教育能夠有效的與之交流,使其了解患兒的病情并積極配合護理,有助于患兒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病因;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357-02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期血清膽紅素濃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膚、鞏膜及黏膜等黃染的癥狀,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部分病理性黃疸可致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產生膽紅素腦病。筆者從2010-2011年家庭訪視中,對30名新生兒黃疸進行觀察、治療及護理,均能盡快找出原因,及時治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F將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30名新生兒黃疸,男嬰20名,女嬰10名,生理性黃疸 23名,病理性黃疸7名。30名新生兒均在第1周家庭訪視中,發現嬰兒有黃疸,其家人均未發現,并向其家人講解黃疸的相關知識,注意觀察嬰兒的精神狀態,吃奶情況以及嬰兒黃疸顏色、部位等變化。2周后家庭訪視,23名新生兒黃疸自行消退,確定為生理性黃疸,7名新生兒仍有黃疸,顏色加深,嬰兒一般情況良好,查血清膽紅素均超過 12 mg/dl,通過詢問病史、家族遺傳史以及觀察嬰兒一般情況,考慮黃疸與母乳喂養有關,向其家人建議停止母乳喂養 1周,改為人工喂養,3天后5名新生兒黃疸下降,3周后黃疸消退,確定為母乳性黃疸,2名新生兒仍然較重,再次與其家長溝通,發現家長未給予重視,沒有停止母乳喂養,認為小兒吃奶正常,沒有生病,同時害怕小兒營養不良,再三向其家長耐心地解釋,打消顧慮,取得配合,停止母乳喂養,改為人工喂養,并來我院檢測黃疸的指數仍然很高,開始配合光照療法及藥物退黃治療,8周后嬰兒黃疸消退, 影響 嬰兒正常預防接種。
2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分析
2.1 新生兒生理特點
2.1.1 膽紅素生成較多由于新生兒紅細胞數目較多,且其壽命短,短期內破壞多且快,每日生成膽紅素約為成人2倍以上。
2.1.2 肝臟功能不完善肝臟細胞對膽紅素攝取能力差,肝細胞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量及活力不足,形成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不足。
2.1.3 腸肝循環特殊性初生嬰兒的腸道內細菌量少,不能將進入腸道的膽紅素還原成糞、尿膽原,加之新生兒腸道內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較高,能將結合膽紅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及未結合膽紅素,后者經腸壁吸收經門靜脈到達肝臟,加重肝臟負擔。
【中圖分類號】R47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6--01
研究顯示,新生兒黃疸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危害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和生長發育,而對新生兒實施藍光治療具有顯著效果,在藍光治療過程中對新生兒實施一項護理措施十分重要[1]。因此,我院將68例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實施不同護理,見本次研究中描述。
1.資料和方法
1.1 資料 收取我院68例黃疸患兒,收取時間在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并將黃疸患兒分為兩組。納入標準:①68例黃疸患兒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本次研究內容,②均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未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兒家屬。
觀察組;患兒年齡均在1天~10天之間,患兒的平均年齡為(5.01±1.20)天,男性患兒有17例、女性患兒有17例,其中高危兒有14例、正常足月兒有20例。
對照組;患兒年齡均在2天~11天之間,患兒的平均年齡為(5.15±1.18)天,男性患兒有18例、女性患兒有16例,其中高危兒有13例、正常足月兒有21例。
上述兩組黃疸患兒各項資料無明顯的差異,能夠實施對比(P>0.05)。
1.2 方法 藍光箱準備:使用藍光熒燈(波長在420-470之間)實施單面光療,首選對燈管進行檢查,將灰塵擦去后,在響內濕化器中加入蒸餾水,箱內有濕度計、溫度計,將調節箱調至適合溫度,濕度在55%-64%之間、濕度在55%-64%之間,保持反射板、燈管清潔,將光療箱放置在通風處,在四周罩上白布,既能反光又能保暖?;純簻蕚洌涸谌胂淝皽y量患兒呼吸、脈搏、體溫等,記錄患兒大小便、哺乳情況,將患兒喂飽后,清潔患兒皮膚,給予患兒戴上不透光雙層黑布,預防視網膜發生損傷,采用黑尿布遮住患兒或者會,對于哭鬧患兒應在入箱前給予其使用鎮靜劑,頂管與患兒皮膚距離在35厘米之間,將其放入光箱之間后,詳細記錄。
1.3 觀察指標 對比黃疸患兒實施護理后的各項指標(并發癥主要包括驚厥、膽紅素腦病、腹瀉等)。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均采用SPSS22.0軟件,每組黃疸患兒的并發癥發生率進行相關統計處理,研究中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進行檢驗,計量資料則采用T檢驗,采用P
2.結果
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兒發生驚厥的有1例、發生膽紅素腦病的有1例、腹瀉患兒有1例、并發癥發生率8.82%低于對照組患兒(P
3.討論
近年來,新生兒黃疸發病率不斷增加,不僅影響患兒的生命健康、還對患兒家庭造成嚴重影響,而多數患兒實施藍光治療均取得顯著效果,但是在實施治療過程中,部分患兒由于大量出汗或者哭鬧而造成發熱或者脫水情況,導致治療效果受到影響,而在此基礎上,給予患兒實施一項有效護理十分重要[2]。
常規護理是指在藍光治療過程中的常規護理,其效果不佳。而在治療過程中實施綜合護理,其主要包括:(1)護理人員應了解并掌握光療箱使用方式以及光療適應證,觀察光療箱的使用情況以及效果,發生報警信號后,應查找原因后并妥善處理,為患兒選擇良好,單面療法一般可以采取側臥位、仰臥位或者俯臥位,每1小時-2小時為患兒翻身一次,注意保護新生兒的會和眼睛,隨時觀察尿布松緊度和眼罩松緊度,預防壓迫而導致局部腫脹發生[3]。(2)定時觀察新生兒的體溫變化,由于患兒全身裸露,易導致體溫過低等情況發生,而部分患兒由于哭鬧而導致發熱情況發生,因此護理人員應每隔1小時觀察患兒體溫,預防體溫過低或者過高等情況發生[4],(3)在光療期間應保持新生兒的營養和水分供給,喂奶后應選取側臥位,預防誤吸情況發生,應為患兒補充由于照射而失去的水分,避免電解質紊亂情況發生,對于無法口服患兒,護理人員應遵醫囑進行靜脈補液。黃疸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實施上述趨勢,均取得十分顯著效果[5]。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隨機選擇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產科出生的88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3例,女45例,早產兒26例子,足月兒62例;自然分娩29例,剖宮產59例。所有患兒中,出現黃疸時間:24小時以內19例,1-2天45例,2-7天24例。膽紅素功能下降者24例,膽汁排泄障礙者19例,膽紅素生成過多者45例,所有患兒入住我院均多表現為面目局部皮膚黏膜黃染。
1.2檢查方法與病因分析均對患兒行白蛋白、血清總蛋白、靜脈血總膽、血常規、血培養、大小便常規及C-反應蛋白等檢查。根據患兒具體情況,如若伴有溶血,需檢測患兒家屬的血型;為判斷患兒是否為阻塞性黃疸,需行B超檢查?;純赫T發黃疸的影響因素較多,不僅包括主觀因素也包括客觀因素,經我院檢查后,總結病理性黃疸的相關因素,具體概括為以下:①感染因素37例。因素概括為,新生兒常見疾病肺、肝炎、膿皰瘡及臍炎等[1]。②母乳性病理性黃疸25例。③溶血病病理性黃疸16例。④原因不明10例。
1.3治療采用藍光光療治療患兒黃染,時長8-12小時,直至患兒膽紅素下降至7mg/L以內停止光療。于照射前用黑布遮蓋患兒雙眼與生殖器,避免光療對其造成傷害,光光療。新生兒血溶病,采用靜脈注入丙種球蛋白,劑量以500mg/(kg.d)為準。88例患兒經我院治療3-5天后,病情均得到緩解,所有患兒均預后狀況良好。
2護理
2.1健康宣教患兒入院后,醫護人員向患兒家屬展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健康宣教,詳解病理性黃疸的病因,包括客觀因素、主觀因素,讓其了解該疾病對患兒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從而提高認知度[2]。
2.2一般護理一般護理:①24小時內嚴密觀察患兒面目局部或周身皮膚黃染狀況。②詳細記錄患兒進食、排便時間。③判斷患兒吸吮能力。吸吮能力較弱者,護理人員給予耐心、細心喂養,為患兒營養支持提供保障。④低血糖患兒需行靜脈注入濃度為10%的葡萄糖溶液。
2.3光療護理我們先采用醫學儀器評估患兒病理性黃疸程度,后對其稱重與檢測身體體征,護理人員觀察患兒排便情況。行光療前,護理人員先對其實施周身清洗,后喂食、修建指甲,采用眼罩護眼及黑布遮蓋生殖器,避免光療對部位造成影響。均對患兒行藍光光療,箱內溫度、濕度分別維持為28-30°C、55%-65%。為獲取最佳光療療效,行光療的位置至關重要,將患兒衣物去除,躺于床中央,調節患兒周身與光療燈管的最佳距離。醫護人員于患兒行光療期間,每間隔2-4小時內需檢測患兒生命體征,檢測血壓、脈搏、心跳以及體溫等指標。尤其關注患兒的體溫變化,根據體溫變化調節藍光箱內的溫度、濕度,通常應保持患兒體溫處于(36.5-37)°C以內。觀察患兒黃疸程度是否出現變化,檢查患兒周身皮膚,查看皮膚黃染狀況,及時發現病情的惡化及早采取措施具有重要意義[3]。如:行藍光光療中,患兒周身皮膚是否干燥且有無發疹及發紅等現象,為促進光療順利完成,護理人員給予患兒靜脈注入營養液,為行光療提供營養支持。此外,如有需要者,也可喂母乳。
3討論
引起新生兒誘發病理性黃疸的因素既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因素呈現復雜化,但母乳性、感染性及溶血性是新生兒患病理性黃疸的主要原因。其中,母乳性病理性黃疸與新生兒的膽紅素水平具有直接關系,分為早發性、遲發性兩種,針對病發時間差異,產婦需采取我院建議的措施:①早發性。早發母乳性病理性黃疸患兒,建議產婦增加新生兒吸吮母乳的次數,提高其腸道蠕動水平,促進排便,進而降低新生兒膽紅素的吸收率。②遲發性。建議產婦先暫停新生兒吸吮母乳3天左右,后行全面檢查,針對主要病因采取治療方法。
【關鍵詞】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病因;診治
作者單位:471000河南省洛陽市婦女兒童醫療保健中心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pathological jaundice of newborn)是新生兒期血中膽紅素濃度升高造成的皮膚及鞏膜等黃染的現象,嚴重者可致神經系統受損,產生膽紅素腦病,導致嚴重的后遺癥,甚至死亡。新生兒黃疸因得不到患兒家長的重視,因此加強新生兒家屬的健康教育,加強有關方面的護理干預措施在治療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護理體會總結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60例,年齡1~28 d,其中男35例,女25例;其中早產兒3例,足月兒57例;剖宮產48例,自然分娩12例,出現黃疸時間7 d 15例;膽紅素生成過多者35例,肝臟攝取和(或)結合膽紅素功能低下者15例,膽汁排泄障礙者10例。所有患兒入院時均表現為輕重不等的面目及周身皮膚黏膜黃染。
1.2 病因 圍產因素25例,包括窒息、缺氧、低血糖、頭顱血腫、紅細胞增多癥、胎膜早破、早產等;感染因素18例,包括肺炎、臍炎、尿布皮炎、敗血癥、膿皰瘡、嬰兒肝炎綜合征等;多因素混合7例;母乳性黃疸5例;原因不明3例;新生兒溶血病2例。
1.3 治療與轉歸 本組患兒均給予光療退黃、抗感染及控制溶血等病因治療;本組60例患兒均達光療指征,血清膽紅素>205~256 μmol/L(12~15 mg/dl),采用藍光進行治療,8~12 h間斷光療即每天照射8~12 h,停16~12 h,注意保護雙眼和生殖器,用黑布遮蓋,若出現青銅癥,停止光療。膽紅素下降到7 mg/L以下即停止治療。利用靜脈推注丙種球蛋白抑制作用防止新生兒溶血,用量500 mg/(kg•d);肝藥酶誘導劑苯巴比妥5 mg/(kg•d);其中有2例患兒血清膽紅素≥342 μmol/L(20 mg/dl),在光療的基礎上給予堿化血液、白蛋白治療,預防膽紅素腦病。本組60例患兒治療3 d后,治愈12例,有效4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0%。
2 護理
2.1 一般護理 詳細掌握患兒的黃疸發展狀況,對于生后24 h出現皮膚鞏膜黃染并發展迅速的患兒應高度重視,避免溶血癥及核黃疸的發生。做好患兒的排便及進食記錄,觀察新生兒吮吸力等反應是否正常,患兒黃疸期間常表現為食欲差、吮吸無力、煩躁不安等情況,護理人員應耐心喂養,保證新生兒的熱量供應,必要時可靜脈點滴10%葡萄糖,防止發生低血糖。
2.2 藍光療法的護理 評估患兒的黃疸程度,稱體重,檢測生命征及觀察大便情況。光療前,給患兒洗澡、喂奶、更換清潔尿布、剪短指甲、處理臍部皮膚、帶好眼罩并保護好會陰,避免新生兒煩躁不安影響治療效果。調節藍光箱內的溫度為28~30℃,濕度55% ~65%,將患兒放入床中央,以獲得最佳光照的位置,調節好燈管與患兒皮膚的距離。光療期間每隔2~4 h測生命體征1次,注意體溫變化,根據測得的體溫隨時調節光療箱的設置溫度,控制患兒體溫在36.5℃~37℃;光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的病情變化,注意觀察黃疸部位程度的變化,皮膚有無發紅、干燥、發疹,尿、大便著色與性狀;保持水分營養的供給,按醫囑靜脈輸液,按需喂乳,因光療時患兒不顯性失水比正常兒高2~3倍,故應在奶間喂水并觀察出入量;經常為患兒更換,使全身皮膚均勻受光,可仰臥、側臥、俯臥交替更換,俯臥照射時應有專人護理,以免口鼻受壓影響呼吸。
2.3 新生兒撫觸和游泳 新生兒撫觸是通過撫觸的雙手對新生兒全身的皮膚以溫和良好的刺激。撫觸能使迷走神經興奮性增加,從而使胃泌素和胰島素分泌增加,增加嬰兒的哺乳量,促進食物消化吸收,胎便排泄,減少膽紅素的肝腸循環;由經過專業訓練的人員進行撫觸,每日2次,每次10~15 min;游泳時水波對皮膚的刺激能對新生兒的外周血管起到按摩的作用。另外游泳時水對胸廊的壓力使新生兒的肺活量增加,對胸廊的發育有良好的作用。
2.4 健康教育 細致地向家長講解新生兒黃疸的病因、臨床表現、病情的轉歸以及藍光療法的治療意義等相關知識,讓家長認識到此病的嚴重性,向家長說明此病可能會帶來的后遺癥,指導家長對患兒進行早期功能訓練和智能的開發,教家長一般的護理措施。
3 小結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由多種因素引起,早期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以圍產因素及溶血因素為主,晚期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以感染因素及為母乳性黃疸為主。其病因復雜,臨床應注意治療要點,采取相應的措施,積極治療原發疾病。護理人員應加強新生兒黃疸的早期觀察,及時發現病情,防止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只有早診治才能最大程度的減少黃疸對新生兒的損害,改善預后。
參 考 文 獻
[1] 王玲.剖宮產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病例對照研究.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6,21(4): 201203.
[2] 江莉.剖宮產圍手術期抗生素使用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相關性研究.實用臨床醫學, 2008,9(3):77.
[3] 包克珍.109例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病因分析.西南軍醫,2010,12(1):4243.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期常見癥狀之一,可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1】,足月兒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兩周,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病理性黃疸在生后24小時即出現黃疸,2-3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復現,或生后2周后開始出現黃疸。早期黃疸如果治療不及時,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死亡率較高【2】。因此,需要正確判斷患兒黃疸的性質,進行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同時配合整體護理措施,可以提高患兒的康復速度。選取我兒科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兒給予整體護理措施,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兒科治療的新生兒黃疸患兒38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190例,其中男107例,女83例;年齡1-9d,平均年齡4.6±1.3d;足月兒101例,早產兒89例。觀察組190例,其中男99例,女91例;年齡0-7d,平均年齡2.4±1.4d;足月兒112例,早產兒78例。所有患兒均經膽紅素監測顯示,足月兒血清總膽紅素超過205.2μmol/L(12mg/dl),早產兒超過256.5μmol/L(15mg/dl),符合新生兒黃疸的診斷標準【3】。所有患兒均排除其他嚴重心、肝、腎疾病?;純杭覍倬炇鹬橥鈺?。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
1.2.2 觀察組給予整體護理措施。
1.2.2.1 嚴密觀察患兒病情
嚴密觀察患兒的體溫、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直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癥狀,觀察并記錄大小便次數、量及性質,根據患兒皮膚黃染的部位和范圍,估計血清膽紅素,判斷疾病的發展速度。
1.2.2.2 患兒喂養護理
盡早提倡母乳喂養,如果乳量不足,可給予加服配方奶,有利于刺激腸蠕動,促進膽汁分泌及排泄,同時配合藥物輔助治療,可以減少膽紅素的肝腸循環從而降低血清間接膽紅素的作用。
1.2.2.3 藍光治療護理
治療前了解患兒日齡、體重及黃疸的范圍和程度,一般采用藍光治療,主峰波長以425-475nm為宜【4】,患兒入箱前對其皮膚進行清潔,雙眼佩戴眼罩,避免損傷視網膜,男嬰要注意保護陰囊,調節箱溫30-32°C,濕度為55%-65%,光療過程中要每2-4h測量一次體溫,根據患兒的體溫調節箱溫,觀察患兒精神反應及生命體征,有無精神萎靡、反應差嗜睡等高膽紅素腦病的早期癥狀,注意黃疸部位、程度及變化、大小便顏色與性狀,光療后撤掉患兒眼罩,檢查眼部是否發生感染,觀察黃疸消退情況,并記錄出箱時間及燈管使用時間。將藍光箱消毒后放在干凈、溫度變化小、無陽光直射的地方。
1.3 觀察項目
實施整體護理后,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和患兒家屬滿意度。
1.4 療效評定標準
采用姚鳳一,陳凡【5】等評定標準,采用非常滿意(80-100分)、滿意(60-79分)和不滿意(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比較
實施整體護理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6.8%,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組別 例數 顯效(例) 有效(例) 無效(例) 總有效率(%)
觀察組 190 147(77.4) 37(19.4) 6(3.2) 184(96.8)
對照組 190 91(47.9) 55(28.9) 44(23.2) 146(76.8)
X? 3.122 3.132 3.127 3.109
P值 P
2.2 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
實施整體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家屬滿意度為98.4%,對照組患兒家屬滿意度為74.2%,觀察組的患兒家屬滿意度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2兩組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n(%)]
組別 例數 滿意(例) 基本滿意(例) 不滿意(例) 總滿意度(%)
觀察組 190 151(79.5) 36(18.9) 3(1.5) 187(98.4)
對照組 190 87(45.8) 54(28.4) 49(25.8) 141(74.2)
X? 0.342 0.371 0.363 0.385
P值
【關鍵詞】 新生兒黃疸;膽紅素腦病;護理干預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1.167
本文主要對新生兒黃疸并發膽紅素腦病的預防護理措施進行探討, 并評估其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80例黃疸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中男女比例21∶19;平均出生時間(16.52±3.2)d;出生時平均體重(3.2±0.3)kg;生理性黃疸25例, 平均血清總膽紅素濃度(221.4±8.6)μmol/L, 病理性黃疸15例, 平均血清總膽紅素濃度(263.5±4.7)μmol/L。對照組中男女比例23∶17;平均出生時間(17.4±3.5)d;出生時平均體重(3.4±0.5)kg;生理性黃疸24例, 平均血清總膽紅素濃度(224.8±8.7)μmol/L, 病理性黃疸16例, 平均血清總膽紅素濃度(262.5±5.7)μmol/L。兩組患兒出生時間、性別、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患兒予以常規護理, 密切觀察患兒的體征變化, 對其體溫、呼吸、脈搏、吞咽、吮吸等情況進行監測, 評估患兒皮膚黃染程度[1], 及時對癥處理, 合理安排補液等。
1. 2. 2 觀察組患兒予以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綜合護理干預。包括預防感染、合理補液和營養支持、光療過程中進行護理[2]、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等。①新生兒免疫功能較差, 容易感染病菌, 在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要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 醫護人員應勤洗手, 防止手污染。②在治療過程中應及時給患兒進行補液, 糾正酸中毒, 根據不同的補液內容調整補液速度。按時給患兒喂奶、喂水, 確?;純籂I養充足。提倡母乳喂養, 護理人員應向產婦講解母乳喂養的優點并教會其正確的喂養方式。③在進行光療時, 應確保患兒受照均勻, 單面光療時, 每隔2小時更換1次, 雙面或多面光療時, 應加強巡視, 防止患兒受傷。定期監測記錄患兒體溫及箱溫的變化。若患兒體溫達到38.5℃, 應停止光療。在光療期間應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供給[2]。④對患兒家屬予以一定的心理安慰, 緩解其緊張、焦慮的情緒, 使其配合治療;同時多對患兒進行撫摸, 依次為頭面部、胸部、腹部、四肢、背部[5]。每個動作重復2~3次, 給予患兒皮膚上的刺激, 給患兒安全感。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 為其普及新生兒黃疸的知識, 使其了解患兒黃疸情況, 并積極配合治療, 教會家屬護理技巧, 以便在后期可進行自我護理。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黃疸患兒膽紅素腦病發生率, 并觀察對癥治療護理后患兒的不良反應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膽紅素腦病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中3例并發膽紅素腦病, 發生率為7.5%, 對照組中11例并發膽紅素腦病, 發生率為27.5%,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2 兩組患兒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6例患兒出現不良反應, 發生率為15.0%, 對照組15例患兒出現不良反應, 發生率為37.5%,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出生28 d內)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 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 而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處黃疸為特征的病癥,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3]。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后2~3 d出現, 4~6 d達到高峰, 7~10 d消退, 臨床癥狀為輕微食欲不振。病理性黃疸在出生后24 h即會出現, 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 mg/dl, 持續時間較長。
膽紅素腦病是指出生1周內的新生兒由于膽紅素毒性作用所致的急性腦損傷。其病因主要為新生兒出生時膽紅素產生過多, 新生兒肝臟未成熟, 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有限。使得血清未結合膽紅素過多, 透過血腦屏障, 形成膽紅素腦病[4, 5]。多項臨床實踐表明, 在新生兒黃疸早期, 對其進行合理的護理干預, 可以有效預防膽紅素腦病。本文就此展開探討, 從預防感染、補液、營養支持、健康教育、心理護理等方面對黃疸患兒進行護理干預。
本文研究結果表明, 綜合護理干預的觀察組膽紅素腦病發生率為7.5%, 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27.5%), 且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0%, 明顯低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37.5%), 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采取合理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預防新生兒膽紅素腦病, 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胡建兒, 施紅霞.預防新生兒黃疸并發膽紅素腦病的臨床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2):41-42.
[2] 貢玉勤.預防新生兒黃疸并發膽紅素腦病的臨床護理.當代醫學, 2012, 18(11):125-126.
[3] 王夢霞, 周厚秀.新生兒病理性黃疸的護理現狀.局解手術學雜志, 2010, 19(2):143-144.
[4] 史桃霞.預防新生兒黃疸并發膽紅素腦病的臨床經驗探討.中國衛生產業, 2012, 9(1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