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4 11:04:09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眾所周知,文學是語言和文化的載體,也是一個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的縮影和體現。文學猶如一面鏡子,全面而又真實地折射出一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和風土人情。因此學習文學既可以陶冶心靈,提高內在素養,也可以了解異域文化,拓展視野。英美兩國因其在世界上獨特的歷史地位而使得其文學作品更具有學習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英美兩國的文學是整個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中明確規定:“英語專業的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能夠讀懂一般英美報刊雜志上的社論和書評、英語國家出版的有一段難度的歷史傳記和文學作品,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要點,并能運用正確觀點分析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語篇結構,語言特點和修辭手法[1]。”高校英美文學課程因其獨特的人文氣息和內化教育的功能而在英語專業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然而隨著國際化和全球化進程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意識形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思潮不斷地沖擊著我國高等教育,學校和學生本文由收集整理都變得務實起來,高校的內部結構和教育風氣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很多。作為人文素質培養陣地的高校英語專業英美文學教學呈現出了一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嚴重影響了高等教育質量和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本文旨在結合筆者自身的英美文學教學經歷分析當前高校英美文學教學中凸顯出的一些問題,以期對走出英美文學教學困境提供理論參照和文化啟示。
英美文學在高校英語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它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卻并未體現出來??v觀當前高校英美文學的教學現狀,其暴露出來的問題令其前景不容樂觀。
第一,務實的理念使得課程被邊緣化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的發展舉世矚目。然而與此同時,市場經濟的發展令國人的倫理觀念和價值體系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實用主義和拜金主義等思潮亦在校園里彌漫開來并影響著大學生的言行。純真的理想與大學生漸行漸遠,他們的選擇越來越務實。昔日文學講座爆滿的情形已難發現,學生對文學名著的熱情日漸淡薄,文學課程受到冷落在高校已是不爭的事實。學生只想在畢業時找到一份體面高薪的工作,他們更傾向于選聽那些能有利于他們就業的課程。而學校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和滿足學生意愿,于是英美文學這樣一個在表明看來并不實用的課程就被邊緣化了。很多高校用于英美文學的課時很少,以新鄉學院外國語學院為例,美國文學在英語教育??瓢嘀辉诖蠖r開設一個學期,且每周只有兩個學時,應用英語專業則根本不開設這一課程;英語本科班也只是在大三時開設一年,也是每周兩個學時。英美文學課程本是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良好平臺,然而卻被一些所謂的實用課程擠向了邊緣的位置,成了學校和學生眼中的雞肋,著實令人擔憂。
第二,課堂教學方法呆板滯后
英美文學知識信息量很大,所涉歷史跨度很長,不同時期的文學流派眾多且不同的作家作品又差異很大。因為課時少而教學任務又重,很多老師為了講完內容總是一節課不停地講,且少有提問環節。于是就造成了老師主講,學生被動聽的課堂現狀,而這和提倡以學生才是課堂主體的素質教育的理念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有學者把英美文學課概括為“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全忘記” [2]。這種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氣氛沉悶,缺乏應有的互動,學生亦感覺枯燥無味,進而對英美文學課程也難以提起興趣。
另外,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英美文學教學時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卻少了相關的人文素質教育。筆者曾聆聽過一些同行的課程,一般的流程是作家生平簡介,主要作品一覽,作家創作風格分析和其在歷史上的地位和貢獻,代表作品的梗概及其分析或是選段賞析等。如此內容講下來已將課堂時間占滿。很多文學老師只注重文學相關知識的傳授卻忽視了文學課的人文內化教育功能,從而弱化了文學課的真正價值。
第三,文學師資力量薄弱
外語系通常都是學校較大的院系之一,英語老師倒是不少,但能真正把文學課講得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的老師卻也不多。毋庸置疑,教師是教育質量的主要影響者。雄厚的師資力量是提高英美文學教學質量的關鍵,然而實際教學中文學師資卻較為薄弱。很多老教師理念落后,且知識更新慢,年輕老師又流失嚴重,學術梯隊嚴重斷層。一些文學老師自身的文學理論水平有待提高,文學教學中很少運用比較文學或文學批評理論等前沿的文學概念或術語,只是流于對作家作品的簡單介紹,這樣就使得文學內容的教學較為淺顯,從而羈絆了整個英美文學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中文教育;高校教學;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C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7-0204-01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對于中文教學已經有了更多的認識和理解。中文教學不僅涉及到了我國語言文化的傳承,還包含歷史文化的積淀,只有不斷完善我國現如今的中文教學體系,才會為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輸送更多的德才兼備,具有較高傳統文化底蘊素養的合格人才。[1]
一、高校中文教學的現狀
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我國很多高校已經開設了中文專業,并且也建立了一系列的中文教學系統,這將會為我國未來社會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中文教學是人們所關注的一項內容,但是現如今的高校中文教學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一些高校的中文教師對于文學和語言知識的理解并不透徹,甚至存在著錯誤的教學思維和教學方式,這對于我國高校學生的發展有著一定的阻礙作用。
二、高校中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力量不足
師資力量不足是現代化高校中文教學體系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些高校的教師存在著專業素質不高,素質不強的問題,這一問題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中文素質的發展。除此之外,有關研究結果表明,我國高校中文教師普遍存在著年齡較大,新鮮事物接受慢的情況。一些高校的領導部門認為資歷較深的教師能夠勝任中文教學這一課程,忽視了對年輕教師的培養。久而久之,就導致了我國高校師資力量存在著嚴重的不均衡現象。
(二)生源質量不高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教育部門對于高校教學體系的發展給予了更多的重視,我國出現了很多民辦的高校。隨著高等教育部門的增多,我國很多普通高校為了獲得更多的生源,降低了入學門檻,導致了部分高校生源質量不高的情況,這也必然會影響到我國高校中文教學體系的發展。由此可見,嚴格把好招生關是非常重要的。[2]
(三)缺乏現代化信息技術教學
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建設是至關重要的。對于高校中文教學體系發展而言,如果僅僅依靠教師的口語表達是不能夠讓學生體驗到中文的美妙,要想更好地進行中文教育,就應該將現代化的技術充分融入到實際的教學體系中。讓學生通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的感受來更加真實地體會中文教學。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對于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有著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高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對于中文的認識程度。
三、高校中文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分析
(一)引進優秀的教師資源
積極引進師資力量,對于高校教育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對于高校決策部門來說,需要關注的是引進教師的素質和專業水平,這與教師的年齡并沒有很大的關系。很多年輕的教師能夠更快速地接受新鮮事物,這對于提升中文教學的質量具有很大的幫助。只有從根本上認識到引進優秀教師資源的重要性,才會更好地推動我國高校的教學發展。
(二)提升招生指標標準
提升高校的招生指標標準能夠提升生源質量。對于我國現如今的高校教學體系而言,優秀的生源質量能夠幫助我國高校更好地培養多元化人才。為了能夠輸送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我國有關部門應該提升招生指標標準,對于生源的選擇要有一定的依據,因為中文體系教學中不僅涉及到學生自身的素質,還涉及到很多與語言有關的內容,所以在招生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選擇素質較好的學生,這樣對后期的教學體系發展和建設必將起到很大的推動性作用。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是非常重要的?,F如今的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高素質的學生是我國未來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為社會輸送這樣的人才也是高校的基本責任。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教學能夠讓學生對于中文有著更多的認識和了解,不僅如此,還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3]
四、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簡單論述了高校中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通過分析可以發現,我國現如今的高校在中文教學體系發展中雖然有著很多不足之處,但是有關教育部門已經認識到了其中的問題,并且采取了一定的解決措施,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國高校中文教學體系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李煜.高校中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文教育,2014,09:13―17.
[關鍵詞]審計學教學 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 授課時間
按高等教育專業課程大綱設置的要求,審計學與會計學、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等課程一樣是會計類專業的主干課程,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沒有體現出主干的作用來,其教學效果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學生都遠遠不及會計學、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導致審計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一種“審計難教,審計難學”的說法,老師上課備課辛苦,學生上課反映平淡,這說明審計學在教學中存在很大的問題。本文將結合多年審計學的工作實踐,主要談談非審計專業審計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對策建議,以幫助提高非審計類專業審計學的教學效果。
一、審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足
學生對審計學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目前我國大學教育階段,審計學課程的教學都是在“大會計”架構下進行的,審計相關課程的內容都是會計或者是與會計有關的知識,這種“就會計學講授審計學”的狀況必然造成學生審計基礎知識視野的局限性,使審計專業學生的適應性受到影響。學生拿學會計的思維和觀念來學審計,認為審計學是對會計學的總結,導致學生普遍認為審計學枯燥,沒有會計等課程生動,這是對審計的誤解。審計學屬于應用學科范疇,具有邊緣性和綜合性,審計不僅是對經濟活動的管理,而且是對國家政治活動的管理。審計行為橫跨了國家政治生活、資本市場運轉和企事業的內部管理,涉及了政治學科、經濟學科和管理學科,屬于大管理學科的概念。因此審計源于會計,但高于會計。對待審計學,就不能僅僅以為審計是對會計賬務的修改,審計教材的內容不局限于查賬的分錄。現代審計的重點(涵蓋國家、內部、社會審計)是基于風險的角度來對各種實體的活動進行判斷與評價,這一特點表明審計學不僅不枯燥,而且生動,飽滿。
2、教學內容單一
基于認識上的誤區,導致審計學在教學內容上比較單一。目前多數高校審計教學模式轉變為以注冊會計師審計(民間審計)為主,并不由自主地把傳授職業會計師所具備的知識作為審計教學目標,即會計學專業審計教學的首要目標是使學生能通過注冊會計師審計課程考試,使會計學專業的審計課教育變成了一種“應試教育”,這與審計學的多學科和綜合性是相矛盾的,審計學與政治學、經濟學、管理學、會計學、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等學科密切相關,為“應試教育”而圈定的教學內容是滿足不了審計學的特點。同時注冊會計師審計只是審計的一個分支,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同樣是審計中的一部分,而在審計學的教學中幾乎很少涉及到,這與當前政府審計、內部審計對審計人才的旺盛需求是不相稱的。教材是審計學專業課程的載體,同時也是將審計學專業課程傳輸給學生的一個重要工具,教材內容上的缺陷也導致審計學教學難以拓展?,F有教材內容體系無法完全滿足現代審計理論的核心內容。近幾年出版的審計學教材,主要借鑒了西方審計學的內容體系,翻譯痕跡明顯,而內容主要以傳授民間審計的知識為主,涉及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知識較少甚至沒有,教材內容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的不多,即使有所涉及也僅僅停留在一般的介紹,對我國審計理論與實務日新月異的改革和發展以及建設性的研究涉及不多。這些導致審計學在教學內容上局限于以介紹社會審計為主的理論與方法的單一學科。
3、教學方式單調
審計學是一門典型的應用學科,因此審計學的授業者應該經常參加實際的審計實踐,從實踐中理解審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利用實踐的經驗來提升審計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授課時從實踐的角度來講述審計理論和方法。目前大學的審計學教學基本上局限于課堂講授,即教師講,學生聽,教學內容局限于書本,教學方法局限于灌輸。審計學課程從性質上來看,與其他相關課程(如會計學)有較大的區別,它是一種逆向思維,它要解決的是“怎么樣”以及“為什么”的問題。純粹的理論教學和課堂講授不能適應審計學學科的特點,也易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和乏味感。當然將理論與實務結合起來,通過案例來進行講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案例的選擇又是一個問題,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師缺乏必要的實際工作經驗,憑想象編不出適合于各教學階段的案例,很多講授審計學課程的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保瑳]有實際工作經驗,又缺乏必要的調研和實習,也就不足為怪了。二是國內的審計學教材案例不理想,更多的只是文字上對有關情況、背景知識的描述,而缺乏其中具體內容的介紹,這對審計學教學來說幾乎是無用的,因為審計活動充滿了審計判斷,審計判斷需要將具體情況、背景知識與審計理論結合起來。國外的經典案例盡管很多,但它是在國外的政治、經濟、法律環境下發生的,不一定適合中國的教學。三是受限于審計案例的保密性,國內有教學價值的審計案例應當說也不少,只是保密方面的因素,有關的會計師事務所和企業不會也不愿將其奉獻出來,這也嚴重影響到了這些案例應當發揮的作用。最后,市場上也有不少單位開發出有價值的案例,但各教學單位限于經費的不足,無力購買此類產品。以上原因導致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在非審計類的單位是很難實現的。
4、教學時間不當
對于非審計類專業來說,不少教學單位安排審計學的教學在大四上學期(有些學校在大三下學期),這種安排有它的合理性,審計的對象是被審單位的財務信息,那對學生的學習來說,當然要等到學完會計的有關課程后,才會知道審計是干什么,從這一角度來說是可行的。但現實情況是,由于就業的壓力,學生升到大四后目標就很明確了:為就業準備――考研、考證或奔人才市場,能留在教室里坐下來上課就寥寥無幾,還有部分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同時審計學的教學時間相對較少,有些教學單位是72學時,有些64學時,更少的就只有48學時,連審計基本概念都難以講完,更別說讓學生參與案例討論。而且對于非審計類專業來說只開一門審計學課程,在教學大綱中沒有后續的補充課程。由于課時少,授課老師要完成教學大綱的任務。對很多問題就只能點到為止,再加上學生專心度不夠,致使很多學生在上完這門課后還認為現代審計仍然是查賬,這與審計學是會計類的主干課程位置不相稱,與其他主干課程的效果完全不同。
二、解決問題的對策
1、改變認識上的誤區
對于學生來說首先要改變認識,審計學源于會計學、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稅法、經濟法、管理學等課程的知識。但又有別于這些。審計的目的是評價被審計單位的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合規性和有效性,是否合法、合規、有效與被審單位所處的宏觀、微觀背景密切相關,因此審計過程充滿了判斷和分析,這與會計等是不同的,在學習與教學中的方法當然也不同了,學生在掌握基本會計等式、借貸記賬規則以后,每講授一個賬戶,學
生就會有所收獲,又會作賬了,這一成就感會激發學習興趣。同一種思維放在審計學學習上就失效了,審計學所依賴的理論和基礎知識更多,更廣泛,更復雜,對于連會計實務接觸都不多的學生來說,確實存在困難,但不是不能攻克,沿著“基本概念一基本理論一審計實務”這條線,步步深入,就迎刃而解了,這要付出時間,付出努力,才會有收獲,非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學生要改變傳統的觀念,才能學會、學好審計學。
2、擴充教學內容
當今的審計教學應該是全方位的審計,而不僅僅是社會審計、還有國家審計和內部審計,今后應還有一個大審計,既面向國家審計、社會審計,也面向內部審計。審計學課程的內容不僅包括審計學基本理論、審計程序和技術以及業務循環審計實務三大方面,還包括怎樣從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哲學、法學、政治學乃至于工程學等相關內容中獲取知識、重組知識,培養學生全面的思維方式,形成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已獲取的會計、成本管理、稅法、經濟法和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程內容的擴展對教材的開發提出新的要求,在現有借鑒和引進的基礎上,一方面加強教材的開發,另一方面,通過課程的設置,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法,解決單純面向社會審計教學的局面。
3、強化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可以增強感性認識,縮短理論與實務之間的差距。積極開展審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尤其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技術應用能力,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在審計實踐教學中,可以從社會調查實踐、專業實驗教學、走進審計實務界實習等幾種方式設置實踐環節,像社會調查實踐、走進審計實務界實習可由學校組織,也可讓學生在暑期實踐過程中完成,對于專業實踐教學,要求授課老師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學??芍С纸處煵欢ㄆ趨⒓痈黝悓徲嬳椖康膶嵺`活動,一方面可提高實踐環節的教學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此作為開發適合于自己的案例教學的材料。或加大經費投入,購買已有的案例教學軟件,以提高實踐教學的力度,突出審計學的課程特點。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對外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國家想要在國際環境中很好的發展就需要許多的英語人才,因此各大高校的英語教學成為了培養英語人才的主要陣地。高校的英語教學雖然發展的非常的快速,隨著快速的發展也出現了許多的弊端,在當今的社會形勢之下,英語教學改革變得迫在眉睫。本文針對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弊端展開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
【關鍵詞】
高校英語教學;存在問題;改進方法;
引言: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當下,我國和不同的國家交流的機會越來越多,英語這種國際通用的語言已經進入了日常生活的各個角落。它變成了人與人溝通的重要工具,這就要求高等院校培養出來的英語人才必須能夠做到將英語靈活運用于日常的溝通中。但是,我國高校如今采用的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是無法達到這個要求的。本文想要通過了解高校英語教學的具體情況,探索出提升高校英語教學質量的方法,達到促進高校英語教學不斷發展的目的。
一、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1.1教學模式非常老舊。高校英語雖然是一門必修課,但是并沒有受到教師及學生的真正關注?,F今,多數高校英語課是常規教學,一個班的人數比較多,一般在五十人左右,更甚者也有超過六十個人的。甚至有的高校將英語設為公選課,把數個不同專業的學生集中在一班上課。這樣一來老師面對幾十個人的大班也只能將課文里的短語、詞組、語法、寫作技巧等等直接灌輸給學生,而不能真正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學校以及招聘單位對四、六級證書的硬性要求,還有學校對成績排名的要求,老師的教學多半是以四、六級為中心的。在這樣的應試教學的模式下,學生難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成績并不理想。
1.2英語教材單一。在以往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中,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學習主要是依賴于教材,然而,高校的教材的運用卻是非常單一的?,F今我國高校并沒有自己專門的外語教材,多數是使用的外研社的《新視野大學英語》或者外教社的《大學英語》。這兩本教材都有自己的優勢存在,但在使用中也是存在許多問題的。《大學英語》語法、詞匯、閱讀以及句式句型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在教學的時候學習這些內容的時間用的比較多,這樣就會嚴重壓縮學生的實際運用表達能力和英語聽力的學習訓練時間;《新視野大學英語》與時俱進,內容豐富,學生不僅在課堂上學習,還能夠通過網絡學習,但是事實上學生自制力較差,上機學習經常不能完成任務。除此之外,這兩種教材的課文有各種文體的文章,雖然注重了文章的欣賞性以及其難度,但是沒有注意到英語在實際交流中的應用能力。
1.3教學模式比較落后。一直以來高校英語教學都是以老師為教學中心,主要學習語法、翻譯知識,讓學生被動的接受老師的灌輸這樣一種教學模式。在學習的過程中,以老師為中心,老師決定學生學什么這樣的模式既不適合語言學習,也無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導致了教學偏離語言教學的基本規律,使學生失去其主體地位以及雙向交流的機會,讓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教師單向灌輸知識的錯誤模式,這必然會大大降低了語言學習的效果。
二、針對目前高校英語教學不足提出的對策
2.1真正認識學和教的關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辯證法來說,“教”與“學”就像是一個矛盾的兩個方面,它們是對立又統一的。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老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帶動學習主體的學習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而不是把學生當作消極被動的接收者,將知識硬塞給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好好利用學生的自主思考,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此同時,老師應該告訴學生們學習語言知識是語言學習過程中所必要的,但是不是主要的,我們學習一門外語最終的目的就是會運用于實際;掌握一門外語,就是指獲得了一種語言工具以及學會了使用這種工具的本事。這樣可以讓學生正確認識學習英語的作用,并真正了解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2.2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全世界的有關專家都認為,教學法沒有固定的最好最合適的一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有不同的優缺點,所以,達到目的的方式也不是唯一的。個人認為,確定教學方法要以教學法原則、教學目的要求以及公共英語的培養目標為根據,結合本校教學設備等實際、教學的具體條件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階段化教學,權衡各種教學方法,選用一種綜合各種方法的優點的,并對實現教學目標有幫助的教學方法。語言學科的工具性是要通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和平日里各種訓練才可以很好的體現出來的。以了解語言學觀點為根據,語言的學習是不斷地結合新舊語言知識的過程,而獲得語言能力就學會把語言知識轉換成實際的應用的過程,想要做到這樣的結合和轉換,就要開展大量的學生實踐活動來加強訓練才能夠實現。而這個實踐活動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展開活動,才可以真正的喚醒學生的內在潛力,提高積極性。
2.3優化教學手段,營造英語氛圍。只依靠書本、粉筆、黑板的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在如今快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已經遠遠不能到達學生和教師的需求了,而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很大程度上的提升教學效率。這樣的教學手段有利于營造好的語言學習氛圍,讓課堂豐富多彩起來,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以及積極性。教師也不再單單的依靠書本來講解,可以利用網絡來搜集更多的教學資源加以利用,豐富課堂開拓眼界。這樣的手段不僅幫助了學生,也可以幫助老師與跟多的英語教學工作者以及專家進行交流,提升自身素質。多媒體教學將是高校公共英語教學的共同發展趨勢,它對培養應用型英語人才有很大的意義。
三、總結
綜上所述,現今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改革需求日益強烈,在新的社會形勢下,也只有結合實際,改變舊的方法,積極創新,棄陳推新。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適用于當今社會的應用型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邵常春.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2013(01).
[2]吳蘭.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2012(08).
[3]潘小燕,蔡曉琳.高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2011(05).
[4]邵常春.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2013(02).
【關鍵詞】 高校;多媒體教學;存在問題;對策
90年代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多媒體教學在高校蓬勃發展。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趣味性、圖文聲像并茂,信息量大等優勢。然而隨著多媒體教學的開展和深入,其弊端也逐漸凸顯。教師在黑板上的字越寫越少,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下降,教學內容呈現太快,學生難以記筆記,師生互動減少等等,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下降。部分校領導也開始對多媒體教學的效果提出質疑。下面筆者針對當前多媒體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以求能對多媒體教學的發展有所幫助。
一、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濫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的最大優勢是借助于多媒體計算機的交互性和圖文聲像并茂的媒體特點,將抽象的概念和理論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和優勢,體現出它的價值。但有些課堂教學并沒有做到這一點,無論什么課堂,什么內容,統統都用多媒體,把多媒體當投影、幻燈使用,降低了它的存在價值和使用意義。甚至有些教師認為多媒體課件無所不能,完全拋開了常規教學的備、講、輔、批四個環節,以往方便實用的教輔手段一概不要,一味迎合多媒體教學。事實上,多媒體技術不是萬能的,學生有時忙于看新奇鮮艷的動畫,而忘記了內在所表達的教學內容,隨意濫用多媒體教學,結果適得其反,達不到優化教學的效果。
2、青年教師忽視傳統板書教學
目前,高校青年教師的所占比例逐年上升,但是大部分青年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高等教育理論學習,尤其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許多青年教師認為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引入將會沖淡傳統的教學媒體和板書的功能,因而忽視傳統板書教學的作用,在黑板上很少寫字,甚至出現“零板書”的現象。認為有多媒體,就有教學內容,無需備課,把所講內容文字都敲在幻燈片上,照著幻燈片念,語言表達缺乏藝術性,學生坐在昏暗的教室里,昏昏欲睡,嚴重影響課堂教學質量。不注重教學基本功的訓練,課堂的應變能力下降,甚至出現一旦學校臨時停電,多媒體無法啟用,某些年輕教師就不會講課了的怪現象。[1]
3、降低教學主體的參與性
教學工作是一種特殊的認知活動,教師雖然在教學活動中起主導作用,但學生是認知活動的主體。課堂教學的精髓是師生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形成一種有助于認知活動的教學環境。而有些多媒體教學的課堂中卻出現如下情況:教師一堂課離不開電腦,手拿鼠標,一味地按著課件的順序播放,無暇觀察學生的反應,無論課堂上學生出現什么問題,也不會改變授課思路和方法,被課件的順序框住,成為課件的“俘虜”。而學生則眼睛盯著屏幕,與教師之間缺乏眼光的交流,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屏幕每一屏教學信息保留有限,學生忙于記筆記,沒有反思的時間,教師機械的講,學生被動的聽,課堂氣氛死板,一堂課看似熱鬧非凡,學生下課什么內容也沒記住。這樣的多媒體教學,忽視了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性和思維的主動性;這樣的教學仍未脫離教師“一言堂”的形式,把“滿堂灌”變成了“滿堂放”。
二、對策和建議
針對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以供參考。
1、多媒體教學使用要適度
多媒體教學的使用不要牽強附會,要有的放矢。多媒體課件的選題,既要表現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比較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又要注意到所選內容能充分發揮出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的特長。把握好課件使用的時機,力求恰到好處地表現授課內容。如形態學內容,微觀、宏觀的教學內容,機理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實習教學內容,實驗技能訓練課內容,使有限的制作能力用在關鍵的地方,好鋼用在刀刃上。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選取不同形式教學方法,如:自學,傳統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
2、多媒體教學與板書教學相結合
多媒體教學能夠給學生提供圖、文、聲、像并茂的多種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但是多媒體教學也是一把雙刃劍,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導致教學節奏加快,屏幕保留時間有限,學生來不及做筆記,思考時間不足,重點問題來不及思考就過去了,造成講課質量下降。而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寫板書的過程中就給了學生思考的時間,有利于學生做筆記,促進師生互動,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及教師對課堂的監控。精心設計的板書是一份“微型教案”,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體現了教學難點和重點,學生在注視板書的過程中,也加深了對重點知識的了解。但是,如果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不過關,板書書寫時間過長,字跡潦草,也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和上課質量的好壞。因此,在現代教學中要找到二者的結合點,取長補短,優勢互補。例如,新課的導入和問題的情景創設,抽象內容的理解都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而數學公式的推導,重點教學內容的歸納、概括和總結都可以應用板書教學,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臨時舉例和即興發揮離不開板書的補充[2]。因此,青年教師要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例如,本校規定青年教師必須寫板書,開課前多媒體課件要經過系部檢查,確保多媒體課件中,只包含圖片、流程圖、動畫、聲音、視頻多媒體元素,而杜絕出現板書性文字。
3、加強師生間的課堂互動
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服務的,它不能取代教師的指導、啟發、講解和必要的板書,尤其是師生間的課堂互動。師生互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的火花,提高教學主體的參與性。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要隨時離開電腦觀察學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情況,及時修正課堂教學中的缺陷。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利用多媒體特點,加強師生互動環節。比如,用緊扣教學內容的圖片、案例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多媒體素材進行問題情境創設,讓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學習討論和思考。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不僅是知識的交流,也包括情感的交流。古訓:“親其師,信其道”,而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任何多媒體設備都無法替代的,教師應利用生動而豐富的表情、抑揚頓挫的聲音和肢體語言,表現出對學生的熱情、關注和愛護的態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教學過程,鼓勵學生回答教師的問題和參與課堂討論,為了避免多媒體操作臺的束縛,教師可利用無線翻頁筆、無線鼠標、無線麥克等移動設備教學,以便于學生近距離溝通和交流。[3]
總之,針對多媒體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不斷總結經驗,加大研究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在使用中要揚長避短,不斷探索優化教學的新措施,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4]
【注 釋】
[1] 柴亞軍.多媒體教學中不能忽視傳統板書的功能 [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 (8)35-36.
[2] 甘甜,孫俊永.關于高校青年教師多媒體教學的幾點思考[J].廣東化工,2012 (2)231-232.
摘 要:隨著科技進步,時展,乒乓球運動逐漸受到更對人的喜愛,對于高校乒乓球課堂的教學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不能滿足教育需求,教育者務必改善教學環境,提高體育教師教學素養,實施創新式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效率,順應社會發展。本文對以往體育乒乓球教育的教學狀況進行總結分析,然后通過結合乒乓球運動的理論基礎,針對多數高校的體育教師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等多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偨Y教育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提出相應解決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 乒乓球教學 存在問題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8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4(a)-0000-00
高校體育課的開設是為了通過科學合理的基礎體育活動加強學生體質,增強學生的體育意識,鍛煉學生的體育能力。在使學生真正認清體育存在的意義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帶領學生養成堅持鍛煉的好習慣;促進學生身體心理的健康發展,鍛煉學生的身心素質。而乒乓球作為較為普遍的球類運動深受學生的青睞,以下文章將描述現如今高校乒乓球的發展狀況。
1 課堂教學的發展現狀
近期學生體質問題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自從2012年10月我國北京學生與俄羅斯少年舉行的運動友誼賽,我國失敗告終比賽。這一消息在網上引起轟動,我國雖然在身高上占有一定優勢,但體質遠遠不如對手。隨后我國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等多個組織對中國國民進行體質檢測,結果顯示我國初中生的身體素質相對過去的結果明顯下降,肥胖情況已高達50%,近視率也上升了11%。
出現這一系列不樂觀的現象,各專家針對高校的體育教育進行調查,其主要原因由于以下幾點原因:
1.1 師資力量不完善
我國體育教學中缺乏教師,導致教學質量不高?,F如今我國體育專業教師嚴重缺乏,使教學不能正常開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初中教育的教師總體在編24100多萬,其中體育教師缺少30多萬。對于體育教育,始終得不到學校的重視,對于體育培訓經費也不能及時給與,使體育教師的教學素質不能提高,從而教學質量也就不能有所進步。
例如,據有關人士報道,安陽市的體育教學中,王老師在體育課中一面講解籃球投籃方法,一面教導學生打乒乓球。經課下了解,得知王老師在大學期間主修乒乓球,對籃球并不了解,但對于學校的要求,教師不得不現學現賣。
1.2 體育課程不充足
相對于文化課,體育教學得不到家庭與學校的關注。如今,無論學校還是家庭都追求學生的文化課成績,關注升學率。部分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為學生選擇較多的補習班,占用學生的業余時間,使學生得不到體育訓練;學校為了獲取較高的升學率,為學生安排較少的體育課程,甚至利用體育課為學生安排習題。因為學校家長的帶領,是學生失去了對體育項目的興趣,體育教師也不能為學生展示體育的精彩。
經過對學校的實地考察發現,許多學校課表上的體育課并沒有在操場上發現學生運動,反而在教室里認真復習功課,原因竟然因為接下來又一次考試,學生學習壓力大,導致自己主動減少了課外活動。
1.3 運動器材不完好
如同文化課的教學,體育教學同樣需要完善的教學設備,但現如今學校中體育場地、體育器材并不能滿足教師教學的基本要求。學校應該針對性的對體育場地進行改善,使得體育教學正常開展。
在安陽市第八中學的乒乓球課上,體育教師在課上為學生講解操作技術,安排學生自行分組練習。同學們手中的乒乓球拍已經破舊不堪,有的手柄已經彎了,乒乓球拍也沒有一個完整的,而乒乓球的質量更是不忍直視,同學們一直用這種破舊的球拍在練習著。
1.4 安全指數不達標
體育課堂不能保證人身安全體育課堂本身是一項危險系數較大的課程,時刻需要教師的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務必講解一些危險動作,提醒學生注意安全,教導學生進行自我保護,在減少危險系數的過程中增添樂趣。
據報道,在安陽三十二中發生一起體育教學事故,兵乓球簡單輕便,在運行過程中路程短、運行方向多變,需要學生不斷訓練技巧能。因此乒乓球的學習不僅需要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教師在教導過程中沒有及時糾正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誤解,在課前引導對學生進行適當的筋絡活動,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大幅度運動,使腿部肌肉拉傷。
2 完善乒乓球教學策略
通過上文對乒乓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分析,并組織討論會,研究教學策略,為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策略,教師制定了多種教學方案,并有目的的采取行動。其中制定的教學方法包括幾下幾大部分:
2.1 教學言語幽默化
制定方案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前,組織通順語言,在講解體育的基本概念的同時,加入一些體育運動的技巧和安全常識,使同學獲得更全面的知識。在教學中盡量避免“滿堂灌”的現象,在講授動作時,巧妙結合動作試驗。并設計平易近人的語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使其富有哲理且不缺乏幽默感。例如乒乓球的教學言語中,教師在講解有關乒乓球理論知識時,借用我國鄧亞萍的事跡,講述鄧亞萍訓練的艱辛,而取得今天的成就,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提高意志力,增加學生對乒乓球的愛好。
2.2 增加課堂提問
體育運動中,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難免會出現錯誤動作,此時需要學生向教師提問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教師在解決學生問題時,提高學生注意力,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學生體育思維發展,增強學生學習動力。例如乒乓球的發球要點,站姿手勢等,教師在觀察學生訓練時,及時給與糾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回答問題時,用簡練易懂的語言,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2.3 提供課堂討論機會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同樣可通過課前提問的方式引入課堂所學知識,供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最終進行概括總結。在學習體育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關系,培養團結協作精神,渲染學習氣氛。尤其對于乒乓器雙打的練習,格外需要雙方的默契配合,教師根據對學生的了解情況,針對學生的體質特點為學生分組,具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增加學生之間的討論,快速領悟基本動作要點。
2.4 動作示范詳細
體育活動是一項對學生動手動腳能力要求較高的一門學科,教師在講解新技術活動時,首先為學生做示范動作,使學生對其有基本的了解,激起學生學習興趣。在示范動作時,要選取正確的時間,方便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要選取正確的位置,根據學生的人數,教學時間等多方面因素,盡量使每一位同學都能了解動作基本要領;示范次數要根據動作的難易程度進行更改,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對于學生普遍出現的錯誤再一次進行糾正示范;必要的時候可觀察學生學習情況,請學生進行示范,并隨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言語,跟隨學生的教學思維,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3 結語
通過對初中乒乓球教學的充分研究,分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實施了更種方案,對教學方法做進一步更改,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提問機會,設計更多的討論話題,對學生進行示范,最終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培養了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好習慣。然而這一系列教學方法不僅僅適用于高校乒乓球的教學,對于各種體育運動項目,教師都可引用,希望在日后的體育教學中,融入更多的教學策略,從而對學生的健康負責,提高學生的社體素質,使體育教學更加完美。
參考文獻
[1] Barbara L?Me Combs,James E.pope 著,伍新春等譯.學習動機的激發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21-23.
[2] 毛振明,于素梅,杜曉紅.初中體育教學策略[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05-105.
【關鍵詞】高?;@球教學 基本功 心理素質 團隊意識
籃球作為一項安全、健康、大眾化的體育運動,被很多人所喜愛。在調研中,筆者發現忽視基本功練習就是一個較嚴重的問題。只有扎實的基本功,才能確保技術的過關,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球教育更多的重視“運球、傳球、投籃”,而非是扎實的基本功練習,這就使得籃球教育中出現了相當的漏洞。例如:運動員動作不規范、動作華而不實、心理素質差、團隊合作意識差等等。這些現象都表明:運動員迫切的需要規范的基本功訓練。
一、夯實基本功
中國有一句老話:“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要勤學苦練。但是當代大學生由于課業負擔重,缺乏相應的體育鍛煉,身體素質普遍偏低,這就使得有相當一些學生體能不足,耐力、爆發力、反應能力均不理想,動作不到位,即使有相當的技術實力也無法正常發揮,導致訓練結果十分不理想。而且有些學生由于身體素質差,在實際運動中極易發生受傷的情況,這就需要大學教師注重學生體能訓練。同時,學生的基礎技術不到位使得學生在實際運動中無法將教師所講授的理論技術無法融會貫通,使得教育效果相當不理想。例如學生由于缺少專業訓練,動作不協調,經常出現所謂的“低級失誤”,如:動作不協調、反應速度慢、視野調整不及時等等。由于這些基本問題被忽略,導致學生經常在實際運動中犯“低級失誤”。在籃球賽場上的爭奪十分激烈,攻防轉換速度快,對抗性強,往往在訓練中的技戰術水平不能百分百的發揮到實戰應用中去,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好的掌握基礎性訓練。
籃球作為一項技術性很強的體育運動,它的技術分類相對繁雜比如有傳接球、運球、突破、防守、扣籃、搶籃板等,而且這些技術還可以進行細分,籃球的基礎技術訓練就是運動員對球的控制配合腳步移動來實現各種攻守動作。而在訓練中,要特別重視體力、體能練習,多做球性訓練、腳步移動訓練、傳接球訓練等基本功訓練,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水平”的訓練。人們常說忽視基本練習的運動隊,必是正在走向衰退之途,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更要重視基本體能與基本技術訓練。大學教師應當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例如:進行“任務型訓練”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難度不大而又鍛煉體能和基礎技術的任務,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訓練,學生之間相互砥礪切磋,從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基本技術。
然而,很多人對“基本功”一詞有誤解,認為說的只是身體素質,其實不然?;@球訓練的基本功除了包括“體能與技術”外,還包括“心理素質”和“團隊意識”等。只有這些基本功都到位了,才能大幅提高籃球教學成果。
二、提高心理素質
傳統的體育課程中的教學內容都是經過精細加工后灌輸給學生的,例如:教學生們打籃球,就直接從運球、傳球開始教,而運球的教法早已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熟悉,即先教原地高運球,再教原地低運球;學生學會了右手運球,再學左手運球;學會了原地運球,再學行進間運球等等。在這樣的程序化教學中,教師從來不會去理會學生的感受,從來不去考慮學生的需求。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合理的,我們只有了解了學生們對籃球的感受和需求,才能一步步的去引導學生掌握其中的技巧,更好的教會他們。
那么,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什么是學生的感受呢?用學生的語言來說,這樣的學法枯燥,不好玩。因為,大部分學生現在不是運動員,將來也不想成為運動員,他們并不需要運用如此正規的技術動作來打籃球,他們最基本的需求就是通過打籃球來疏散自己的筋骨,調節一下緊張的情緒。如果我們能認識到這一點,其實也就反樸歸真到了籃球運動的初衷,籃球運動的產生不就是為了娛樂嘛。因此,籃球學習的最初階段應該是學生體驗,而不是將經驗傳授給學生。
我經常放開手腳給學生一些籃球,給他們一片場地,難道學生會看不懂這個高高掛在上面的籃圈是干什么用的嗎?不要說是籃球,就是再換上一種學生完全陌生的體育運動,學生照樣會去玩,只不過此時學生的技術是不熟練的。因此,在學習的初級階段,應讓學生盡情地體驗,在體驗性學習籃球中,更能從這種學習籃球的初始活動中獲得身心方面的益處。例如,我在課上教大家投籃的方法,不必大談投籃的分類,不必先教雙手胸前投籃、雙手頭上投籃,再教單手肩上投籃、單手頭上投籃等等,而是讓學生通過實踐,自己選擇一種適合的投籃方式,投籃的姿勢不一定要象教科書般標準,只要實用就行,我認為在教受投籃的時候,要認清一點,那就是教受投籃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如何把球投進籃筐。當然我也鼓勵同學們在投籃有了一定的準度之后,改進自己,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不再害怕失敗。通過實踐一步一步地提高,使學生更深一層的體會到籃球帶給他們的快樂、滿足和成就感。
三、增強團隊意識
籃球是一項體育競技項目,它并不是簡單的“個人秀”,它更多的是團隊的合作。團隊意識一直都是體育運動的基本功,我們經常說“沒有團隊意識就沒法融入社會,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生存就成問題”,在籃球運動中也是如此。在籃球賽場上,經常會出現學生因為缺乏團隊意識而失利甚至因此而落敗,功虧一簣的現象。這是因為學生沒有受到基礎的團隊合作教育,更多的學生只是以個人為中心,由于較強的表現欲而忽視團隊合作,例如陷入困境時不是積極傳球給己方隊友,而是希望自己能憑借個人力量脫困,而結果可想而知。
教練在實際訓練中,要隨時注意以下幾點:培養團隊親和力,讓學生有整體意識;提高整個隊伍的整體效率;及時調節學生隊伍之內的矛盾,從而讓學生在團隊中有高昂的斗志,使團隊中有著一個整體意識,而不是凸顯個人英雄主義。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應該布置一些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平常的訓練中接受相應的團隊意識培養,也可以在任務完成以后由學生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得以多角度的認識自己,從而加強團隊意識。還要加強傳接球訓練,傳接球是球隊在比賽中組織進攻、進行戰術配合的銜接手段。準確流暢的傳接球讓球子在進攻球隊手里流暢輪轉,為組織進攻創造出良好的機會教師可以適當的給隊員之間支持和建議,從而使他們愿意接受其他具有專長、信息或經驗和當前的任務或決策相關人員的領導和影響,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提高隊員的技術能力。從而對學生進行精神與體能的雙重教育,繼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大學體育教育是一項任重道遠的事業,大學體育教師要隨時把握學生的素質與能力,注意訓練的方向與實踐能力,應該更多的重視學生的基本功訓練,讓學生做好基礎練習,在提高體能素質和規范相應動作的同時,提高個人心理素質和團隊意識,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大學生籃球隊伍的戰術水平。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