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2-01 10:37:13
序論:在您撰寫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首先要明確我國農業發展所處的歷史時代,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把握現有的政策和機遇,將我國現代農業推向優質、健康發展的軌道。我們將從農產品供需情況、農村勞動力供給和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三個方面來闡述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1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渡階段
從農產品供需情況來看,農產品供給需求發生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我國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與此同時,水果蔬菜種植面積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這種農產品種植面積上的變化,是消費者對于農產品需求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國糧食產量年年上升。與國際市場相比糧食價格較低、儲備糧充足,但進口量卻逐年擴大,這種并存情況的存在有持續和不斷擴大的趨勢,這顯然是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這兩個直接反映說明,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度階段。
2農村勞動力正處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鎮轉移的階段
從我國農村勞動力供給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勞動力供應大量過剩,農業勞動生產率極低,勞動力二元結構突顯?,F階段農村流動人口年齡較輕,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是具有較高生產力的勞動群體,我們必須正確的認識這種結構的流動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無疑對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經濟結構帶來了積極影響。從短期來看,這種結構性的流動對農業生產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農業勞動力質量下降,對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應用方面。
3農業朝著有助于實現與非農產業的有效對接方向發展
從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來看,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7.9%逐年減少為2005年的12.6%。近幾年,我國農業的發展已經開始關注農業與非農產業間形成的鏈條關系,農產品加工行業逐漸彰顯出其發展壯大的趨勢,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我國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要求提出了挑戰.致使農業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必須朝著優質、健康方向發展,以滿足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實現農業與非農業鏈條的高效率對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國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就必須滿足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二、據國內外現代農業的發展現況,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根據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把握,明確其發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走向坦途。
(一)據我國的現實情況說明,我國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的潛在趨勢是勢不可擋的
我國人多地少,農業自身具有發展的要求;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農產品的品質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對農作物品種質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這些變化致使我國的現代農業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發展道路。
1農藥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對我國單位畝產量的貢獻
我國處于現代農業的起步階段,生物科技的創新和推廣應用能力還不強,農業生物科技應用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農藥化肥的使用對在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上。我國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萬噸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萬噸。歷年的增長幅度平均可達5.91%。在我國農業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時,我國農產品單位面積產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農作物單產量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長了116%。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對于我們的環境帶了嚴重的破壞。由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單靠農藥化肥的施用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已不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2農作物種植結構的變化反映出的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國正處于農業生產率高速增長時期,在這個階段不僅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果.人們由只追求溫飽發展為更追求品質的消費理念。
2006年,國家統計年鑒資料顯示,糧食作物構成由1995年的73.43%持續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藥材和蔬菜水果的構成則大幅度提高,種植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逐漸減少而對更具營養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斷增長。由于人們不斷追求高質量、安全指標都達標的農產品,必然驅使農業生產以生物科技為支撐,使之為現代農業的實現做好充分的硬件準備。
3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需要高質量的農作物
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發展好農業的后續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階段。在農業領域,要通過積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深度加工,增加農業的后續效益。但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除了對自身加工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對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質要求,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現代農業的發展就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道路.為農產品加工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保證。
(二)據國外的實踐說明,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現代農業道路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根據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發展農業的經驗來看,我國發展現代農業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道路是正確的選擇。以下將選擇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進行說明。
1以色列——世界領先的以生物科技著稱的現代農業。以色列是個資源貧國、人口小國。2005年,農業總產值為4億美元,占經濟總產值的6%,從事農業的人口占4%。其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積少,水資源稀缺。以色列在農業資源及其匱乏的條件下,生產出世界一流的農產品,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世界領先的生物科技,如世界領先的生物綜合防治技術、滴灌技術、高產種養技術、精準農業技術、多倍體繁育技術及光熱網膜技術,等等。
2美國——人少地多的大規模集約化兼世界領先生物科技并稱的現代農業。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發展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從事農業的人口僅占全國總人口的2%,農業的生產率極高,農業高生產率的堅實支柱就是先進的科學技術。美國的經濟實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以確保其農業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美國農業研究的基本目標可以概括為:在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節省資源,提高農業產量和利潤率.改善農產品的品質,保持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根據發達農業國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地處沙漠荒原還是丘陵山地,無論是地少人多還是資源貧乏,其現代農業發展都離不開以生物科技為支撐。所以,借鑒上述兩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共同經驗,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現代農業道路是正確選擇。
三、現代農業發展的機制選擇
在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方向后,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就在于我國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的機制選擇問題上。我國在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的過程中,政企和農業組織是處于研發和推廣的主動地位,而廣大農民則處于接受的被動地位。高效的創新、推廣的農業科技隊伍的建立、發展和壯大,對于農業科技的創新和推廣是至關重要的。從政府、企業、農民組織與農民的關系的角度來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及應用機制。
1政府與農民
要建立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機制,就必須充分發揮政府政策支持、財政支持和教育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反映在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上,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加速現代農業的實現;政府的財政支持也直接體現在農業科技發展的各個方面,現階段我國政府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的創新是個積累的過程,成果出現的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人,政府對教育的支持程度直接反映在一國的科研成果上,同時,也反映在農科的推廣程度及農民對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
2企業與農民
企業可以分為農業科技的創新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農科的創新企業來說,通過獨立自主的研發為創新提供了資金支持,通過銷售新產品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作為農產品加工企業來說,通過其對農產品的要求為農民提供相應的市場信息。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上所發揮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對政府在這方面發揮作用的有效補充,可以看出農民在接受應用新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的選擇權,但仍然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
3農業合作組織與農民
一、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問題,是關系我國經濟社會全局的重大問題。目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滯后,城鄉經濟發展失衡,城鄉差距過大,農民收入水平較低,這些都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因此,現對新農村經濟建設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首先要明確我國農業發展所處的歷史時代,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把握現有的政策和機遇,將我國現代農業推向優質、健康發展的軌道。
我們將從農產品供需情況、農村勞動力供給和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幾方面來闡述我國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時代特征:農業技術的選導性、農業要素的選導性、農業功能的多導性四、農業產業經營的一體性、農業效益的綜合性、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
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二展階段的農業。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業。其基本特征是:技術經濟性能優良的現代農業機器體系廣泛應用,因而機器作業基本上替代了人畜力作業;有完整的高質量的農業基礎設施, 如良好的道路和倉儲設備;在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化學、物理學等學科高度發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一整套先進的科學技術,并在農業生產中廣泛應用;農業生產高度社會化、專門化;電子計算機等在農業經營管理中的運用越來越廣。
現代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大幅度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生產率和農產品商品率,也使農業生產和農村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
二、現代農業發展趨勢
1.我國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的潛在趨勢是勢不可擋的
據我國的現實情況說明,我國人多地少,農業自身具有發展的要求;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農產品的品質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對農作物品種質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這些變化致使我國的現代農業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發展道路。
2.大力發展精細農業采用精細形態生產
方式之原因,首先是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資源日益匱乏,為了經濟地利用各種有限資源,只能采取四大密集:技術密集、勞力密集、資金密集和生態密集之手段。其次,運用精細形態之生產方式,可以在過去不能或很難從事農業生產之土地或空間進行生產。例如,干旱缺水、山地陡坡、鹽漬灘涂乃至沼澤荒漠地區,都可以用水栽法轉變為生產基地。水栽法不用土地,而是用營養液,在控制環境之條件下進行生產。這樣,不但延長了生產季節,也擴大了生產之空間。第三,精細形態之農業,在交通方便、風光秀麗之地區,只要稍加裝備、經營,就可以成為觀光農業和休閑農業中心。這樣,既可增加收入、促進農產品銷售,又可以讓城市居民領略田園風光。
3.信息農業進入信息化時代
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光纖和通信衛星技術為特征之信息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同樣,現代信息技術也正在向農業領域滲透,形成信息農業。信息農業之基本特征可概括為:農業基礎裝備信息化、農業技術操作全面自動化、農業經營管理信息網絡化。農業信息化又是傳統農業發展到現代農業進而向信息農業演進之過程。
三、都市型之工廠化農業日趨成熟
自然農業最大之特點是靠天吃飯,其生產之狀況受自然因素影響很大。21世紀,由于實現工廠化,通過運用先進科技,農業生產將擺脫或部分擺脫自然條件之制約。所謂工廠化農業,是指在“農業生產車間”(塑料薄膜大棚,玻璃溫室等)內,借用陽光或人工燈光進行不間斷地農業生產。用現代科技裝備之工廠化農業,集成了生物技術、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和現代先進農藝等,其間作物之播種、生長、施肥、灌溉、環控等全過程都實現自動化,可以通過對生物和環境之控制,使農業生產中之多種潛力得到充分發揮。
還由于未來人們保健意識之加強,對食物品質之要求也隨之提高。未來對食物之要求,首先必須符合“干凈”和“營養”之標準。所謂“干凈”,是指食物不用化肥、農藥生產,不用人工防腐劑、染色劑,不經輻射處理。為了滿足上述一系列之嚴格要求,農產品就必須當地生產、當地消費。 農產品長途運輸不但降低品質,還要大量消耗能源,造成大氣乃至海洋之污染。為都市居民提供安全、放心、健康、新鮮、高質量食品和為市民提供休息、體育活動、農業體驗等之產業;因此,發展都市農業必須打破傳統觀念上之農業概念,發展大農業,使農業向第二、第三產業擴展、延伸。
四、生態農業大發展
為了創造一個生態平衡之農業,就必須拋棄原有之以大量消耗石油、化肥、化學農藥為代表之農業現代化之模式,取而代之之是以遺傳工程、生物技術為主之高技術方法。當今時代由于分子生物學和細胞遺傳工程等學科之飛快發展,在分子水平上探明生物機能已經成為可能。因此,人們對于利用生物遺傳工程技術之研究成果解決農業生產領域中存在之諸多問題寄予很大希望。這對于豐富人類食物之來源,解決人口不斷增加、耕地日益減少之嚴峻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綜上所述,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在當今經濟全球化之形勢下,我們必須研究農業現代化之發展趨勢,揚長避短,在做好基礎工作之前提下,創造條件,大力發展智力農業、精細農業、信息農業、生態農業等,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走科技創新、推廣、應用一條龍的農業道路。要想建立有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機制,就必須根據我國現階段面臨的實際情況,因時制宜有效地使政府、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轉換各自的角色,使科技創新的職能逐漸由政府向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過渡,更加充分地發揮農民在農業生產上的主動性,從而使我國農業盡快走上現代化之道路。
1以國家示范區為引領,打造龍江現代農業體系。以黑龍江省率先發展的9個國家示范區作為全省農業現代化的樣板區,為全省現代農業建設提供思路、經驗和模式?;诖藰嫿ㄈ‖F代農業發展框架體系,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全省農業。現代農業體系打造主要著重產業結構構建、土地規?;?、經營模式創新、技術創新與普及四個方面,產業結構構建是通過調整和優化現有農業產業結構,以各地區的資源優勢為產業格局重構的突破點,科學籌劃產業布局,推動全省分區主導產業建立及各分區種植結構調整,打造各地區優質高效品類的農業示范帶,發展現代種植業、養殖業,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土地規?;凼峭ㄟ^利用土地進行合作社建立入股要素,通過土地集聚實現規模化經營,從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機械化裝備,實現規?;恋厣系默F代化耕種。經營模式創新是通過組建農民合作性組織來改變原有單戶的經營模式,合作社作為現代農業的主體單位,成為現代農業發展主要力量。技術創新與普及是在通過各地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全面提高農業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將院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引進農業生產中,提高生產技術對于農業產值的貢獻,同時引導廣大農民科學應用高新配套技術,改變思路,通過技術達到農業高效、高質和高產。將農業高科技創新發展與應用作為黑龍江省農業發展的重要革新要素,同時加大實施龍江綠色精品戰略,打造龍江綠色食品品牌,才是現代化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
2以延長農業產業鏈為突破,提升產業附加值。延長農業產業鏈,實施全農業產業鏈發展,將產業鏈條體系覆蓋農業生產、農業加工、農業運輸、銷售環節,通過利益結合實現產、供、銷鏈條的整合,通過農業生產單位與生產龍頭企業合作實現生產、精深加工鏈條的延長,通過將產業鏈條拉長到營銷及衍生服務業等環節實現生產、加工與銷售的緊密聯系,改變以往各環節信息的割裂,實現已銷定產、以產定銷的環狀信息流。在現代農業發展中,除農業發展具備基本生產功能之外,還可將農業發展衍生出展示、科技示范、休閑體驗、旅游觀光等第三服務功能行業,即地區農業可作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示范園,生態型食品的原料基地、現代農業信息、高新技術、特色農產品的展覽館、農業景觀資源度假區。通過農業產業鏈條的豐富,增加了農民在各個鏈條中的收入,引導和扶持農民改變傳統生產方式和銷售方式,嘗試錯季銷售、精深加工、加工終端精品、增加產品多樣化,增加服務的附加值。
3以調整農業產業布局為重點,實現集約化生產。調整農業產業布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副產品的有效供給,實現農業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實現農業集約化生產,推進農民富裕和農業增長高效目標的實現。調整農業產業布局就是將本地具備獨特優勢的農產品進行機械化、規?;N植,作為產業布局中的主打產業,結合市場需求,豐富農產品品種和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如在城市中心周邊地區,可實行果菜、花卉、苗木、食用菌、棚室蔬菜等項目的發展,以滿足中心城市市場的需求;在湖江水域旁可建成水稻種植帶。堅持集約化生產,通過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著力培育種植大戶、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實現多種形式規模經營。
關鍵詞: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機制選擇
一、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首先要明確我國農業發展所處的歷史時代,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把握現有的政策和機遇,將我國現代農業推向優質、健康發展的軌道。我們將從農產品供需情況、農村勞動力供給和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三個方面來闡述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1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渡階段
從農產品供需情況來看,農產品供給需求發生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我國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與此同時,水果蔬菜種植面積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這種農產品種植面積上的變化,是消費者對于農產品需求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國糧食產量年年上升。與國際市場相比糧食價格較低、儲備糧充足,但進口量卻逐年擴大,這種并存情況的存在有持續和不斷擴大的趨勢,這顯然是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這兩個直接反映說明,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度階段。
2農村勞動力正處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鎮轉移的階段
從我國農村勞動力供給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勞動力供應大量過剩,農業勞動生產率極低,勞動力二元結構突顯?,F階段農村流動人口年齡較輕,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是具有較高生產力的勞動群體,我們必須正確的認識這種結構的流動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無疑對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經濟結構帶來了積極影響。從短期來看,這種結構性的流動對農業生產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農業勞動力質量下降,對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應用方面。
3農業朝著有助于實現與非農產業的有效對接方向發展
從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來看,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7.9%逐年減少為2005年的12.6%。近幾年,我國農業的發展已經開始關注農業與非農產業間形成的鏈條關系,農產品加工行業逐漸彰顯出其發展壯大的趨勢,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我國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要求提出了挑戰.致使農業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必須朝著優質、健康方向發展,以滿足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實現農業與非農業鏈條的高效率對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國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就必須滿足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二、據國內外現代農業的發展現況,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根據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把握,明確其發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走向坦途。
(一)據我國的現實情況說明,我國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的潛在趨勢是勢不可擋的
我國人多地少,農業自身具有發展的要求;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農產品的品質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對農作物品種質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這些變化致使我國的現代農業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發展道路。
1農藥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對我國單位畝產量的貢獻
我國處于現代農業的起步階段,生物科技的創新和推廣應用能力還不強,農業生物科技應用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農藥化肥的使用對在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上。我國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萬噸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萬噸。歷年的增長幅度平均可達5.91%。在我國農業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時,我國農產品單位面積產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農作物單產量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長了116%。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對于我們的環境帶了嚴重的破壞。由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單靠農藥化肥的施用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已不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2農作物種植結構的變化反映出的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國正處于農業生產率高速增長時期,在這個階段不僅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果.人們由只追求溫飽發展為更追求品質的消費理念。
2006年,國家統計年鑒資料顯示,糧食作物構成由1995年的73.43%持續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藥材和蔬菜水果的構成則大幅度提高,種植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逐漸減少而對更具營養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斷增長。由于人們不斷追求高質量、安全指標都達標的農產品,必然驅使農業生產以生物科技為支撐,使之為現代農業的實現做好充分的硬件準備。
3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需要高質量的農作物
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發展好農業的后續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階段。在農業領域,要通過積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深度加工,增加農業的后續效益。但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除了對自身加工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對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質要求,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現代農業的發展就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道路.為農產品加工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保證。
(二)據國外的實踐說明,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現代農業道路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根據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發展農業的經驗來看,我國發展現代農業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道路是正確的選擇。以下將選擇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進行說明。
1以色列——世界領先的以生物科技著稱的現代農業。以色列是個資源貧國、人口小國。2005年,農業總產值為4億美元,占經濟總產值的6%,從事農業的人口占4%。其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積少,水資源稀缺。以色列在農業資源及其匱乏的條件下,生產出世界一流的農產品,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世界領先的生物科技,如世界領先的生物綜合防治技術、滴灌技術、高產種養技術、精準農業技術、多倍體繁育技術及光熱網膜技術,等等。
2美國——人少地多的大規模集約化兼世界領先生物科技并稱的現代農業。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發展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從事農業的人口僅占全國總人口的2%,農業的生產率極高,農業高生產率的堅實支柱就是先進的科學技術。美國的經濟實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以確保其農業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美國農業研究的基本目標可以概括為:在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節省資源,提高農業產量和利潤率.改善農產品的品質,保持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根據發達農業國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地處沙漠荒原還是丘陵山地,無論是地少人多還是資源貧乏,其現代農業發展都離不開以生物科技為支撐。所以,借鑒上述兩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共同經驗,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現代農業道路是正確選擇。
三、現代農業發展的機制選擇
在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方向后,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就在于我國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的機制選擇問題上。我國在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的過程中,政企和農業組織是處于研發和推廣的主動地位,而廣大農民則處于接受的被動地位。高效的創新、推廣的農業科技隊伍的建立、發展和壯大,對于農業科技的創新和推廣是至關重要的。從政府、企業、農民組織與農民的關系的角度來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及應用機制。
1政府與農民
要建立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機制,就必須充分發揮政府政策支持、財政支持和教育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反映在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上,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加速現代農業的實現;政府的財政支持也直接體現在農業科技發展的各個方面,現階段我國政府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的創新是個積累的過程,成果出現的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人,政府對教育的支持程度直接反映在一國的科研成果上,同時,也反映在農科的推廣程度及農民對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
2企業與農民
企業可以分為農業科技的創新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農科的創新企業來說,通過獨立自主的研發為創新提供了資金支持,通過銷售新產品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作為農產品加工企業來說,通過其對農產品的要求為農民提供相應的市場信息。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上所發揮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對政府在這方面發揮作用的有效補充,可以看出農民在接受應用新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的選擇權,但仍然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
3農業合作組織與農民
關鍵詞: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機制選擇
一、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首先要明確我國農業發展所處的歷史時代,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把握現有的政策和機遇,將我國現代農業推向優質、健康發展的軌道。我們將從農產品供需情況、農村勞動力供給和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三個方面來闡述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1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渡階段
從農產品供需情況來看,農產品供給需求發生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我國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與此同時,水果蔬菜種植面積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這種農產品種植面積上的變化,是消費者對于農產品需求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國糧食產量年年上升。與國際市場相比糧食價格較低、儲備糧充足,但進口量卻逐年擴大,這種并存情況的存在有持續和不斷擴大的趨勢,這顯然是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這兩個直接反映說明,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度階段。
2農村勞動力正處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鎮轉移的階段
從我國農村勞動力供給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勞動力供應大量過剩,農業勞動生產率極低,勞動力二元結構突顯?,F階段農村流動人口年齡較輕,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是具有較高生產力的勞動群體,我們必須正確的認識這種結構的流動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無疑對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經濟結構帶來了積極影響。從短期來看,這種結構性的流動對農業生產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農業勞動力質量下降,對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應用方面。
3農業朝著有助于實現與非農產業的有效對接方向發展
從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來看,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7.9%逐年減少為2005年的12.6%。近幾年,我國農業的發展已經開始關注農業與非農產業間形成的鏈條關系,農產品加工行業逐漸彰顯出其發展壯大的趨勢,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我國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要求提出了挑戰.致使農業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必須朝著優質、健康方向發展,以滿足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實現農業與非農業鏈條的高效率對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國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就必須滿足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二、據國內外現代農業的發展現況,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根據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把握,明確其發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走向坦途。
(一)據我國的現實情況說明,我國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的潛在趨勢是勢不可擋的
我國人多地少,農業自身具有發展的要求;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農產品的品質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對農作物品種質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這些變化致使我國的現代農業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發展道路。
1農藥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對我國單位畝產量的貢獻
我國處于現代農業的起步階段,生物科技的創新和推廣應用能力還不強,農業生物科技應用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農藥化肥的使用對在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上。我國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萬噸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萬噸。歷年的增長幅度平均可達5.91%。在我國農業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時,我國農產品單位面積產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農作物單產量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長了116%。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對于我們的環境帶了嚴重的破壞。由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單靠農藥化肥的施用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已不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2農作物種植結構的變化反映出的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國正處于農業生產率高速增長時期,在這個階段不僅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果.人們由只追求溫飽發展為更追求品質的消費理念。
2006年,國家統計年鑒資料顯示,糧食作物構成由1995年的73.43%持續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藥材和蔬菜水果的構成則大幅度提高,種植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逐漸減少而對更具營養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斷增長。由于人們不斷追求高質量、安全指標都達標的農產品,必然驅使農業生產以生物科技為支撐,使之為現代農業的實現做好充分的硬件準備。
3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需要高質量的農作物
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發展好農業的后續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階段。在農業領域,要通過積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深度加工,增加農業的后續效益。但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除了對自身加工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對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質要求,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現代農業的發展就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道路.為農產品加工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保證。
(二)據國外的實踐說明,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現代農業道路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根據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發展農業的經驗來看,我國發展現代農業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道路是正確的選擇。以下將選擇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進行說明。
1以色列——世界領先的以生物科技著稱的現代農業。以色列是個資源貧國、人口小國。2005年,農業總產值為4億美元,占經濟總產值的6%,從事農業的人口占4%。其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積少,水資源稀缺。以色列在農業資源及其匱乏的條件下,生產出世界一流的農產品,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世界領先的生物科技,如世界領先的生物綜合防治技術、滴灌技術、高產種養技術、精準農業技術、多倍體繁育技術及光熱網膜技術,等等。
2美國——人少地多的大規模集約化兼世界領先生物科技并稱的現代農業。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發展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從事農業的人口僅占全國總人口的2%,農業的生產率極高,農業高生產率的堅實支柱就是先進的科學技術。美國的經濟實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以確保其農業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美國農業研究的基本目標可以概括為:在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節省資源,提高農業產量和利潤率.改善農產品的品質,保持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根據發達農業國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地處沙漠荒原還是丘陵山地,無論是地少人多還是資源貧乏,其現代農業發展都離不開以生物科技為支撐。所以,借鑒上述兩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共同經驗,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現代農業道路是正確選擇。
三、現代農業發展的機制選擇
在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方向后,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就在于我國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的機制選擇問題上。我國在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的過程中,政企和農業組織是處于研發和推廣的主動地位,而廣大農民則處于接受的被動地位。高效的創新、推廣的農業科技隊伍的建立、發展和壯大,對于農業科技的創新和推廣是至關重要的。從政府、企業、農民組織與農民的關系的角度來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及應用機制。
1政府與農民
要建立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機制,就必須充分發揮政府政策支持、財政支持和教育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反映在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上,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加速現代農業的實現;政府的財政支持也直接體現在農業科技發展的各個方面,現階段我國政府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的創新是個積累的過程,成果出現的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人,政府對教育的支持程度直接反映在一國的科研成果上,同時,也反映在農科的推廣程度及農民對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
2企業與農民
企業可以分為農業科技的創新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農科的創新企業來說,通過獨立自主的研發為創新提供了資金支持,通過銷售新產品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作為農產品加工企業來說,通過其對農產品的要求為農民提供相應的市場信息。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上所發揮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對政府在這方面發揮作用的有效補充,可以看出農民在接受應用新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的選擇權,但仍然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
3農業合作組織與農民
關鍵詞:現代農業;發展方向;機制選擇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9)11-0073-02
一、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首先要明確我國農業發展所處的歷史時代,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把握現有的政策和機遇,將我國現代農業推向優質、健康發展的軌道。我們將從農產品供需情況、農村勞動力供給和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三個方面來闡述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時代特征。
1 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渡階段
從農產品供需情況來看,農產品供給需求發生很大的變化。一方面,我國的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由1995年的73.43%下降到2005年67.07%。與此同時,水果蔬菜種植面積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7.08%上升到2005年的12.82%。這種農產品種植面積上的變化,是消費者對于農產品需求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另一方面,我國糧食產量年年上升。與國際市場相比糧食價格較低、儲備糧充足,但進口量卻逐年擴大,這種并存情況的存在有持續和不斷擴大的趨勢,這顯然是消費者對農產品的品質喜好變化的直接反映。這兩個直接反映說明,中國農業發展正處于對農產品數量追求到質量追求的一個過度階段。
2 農村勞動力正處于大量剩余并向城鎮轉移的階段
從我國農村勞動力供給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勞動力供應大量過剩,農業勞動生產率極低,勞動力二元結構突顯?,F階段農村流動人口年齡較輕,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是具有較高生產力的勞動群體,我們必須正確的認識這種結構的流動對我國農業生產的影響。從長期來看,剩余勞動力的轉移無疑對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及消除二元經濟結構帶來了積極影響。從短期來看,這種結構性的流動對農業生產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尤其是農業勞動力質量下降,對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應用方面。
3 農業朝著有助于實現與非農產業的有效對接方向發展
從農業與非農產業的關系來看,我國已進入工業化中期,農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由改革開放初期的27.9%逐年減少為2005年的12.6%。近幾年,我國農業的發展已經開始關注農業與非農產業間形成的鏈條關系,農產品加工行業逐漸彰顯出其發展壯大的趨勢,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我國農產品的品種和質量要求提出了挑戰.致使農業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必須朝著優質、健康方向發展,以滿足農產品深度加工的需要,更好的實現農業與非農業鏈條的高效率對接。
由上述特征可以看出,要使我國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就必須滿足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二、據國內外現代農業的發展現況,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
根據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時代特征的把握,明確其發展方向和定位,使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走向坦途。
(一)據我國的現實情況說明,我國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現代農業的潛在趨勢是勢不可擋的
我國人多地少,農業自身具有發展的要求;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于農產品的品質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對農作物品種質量要求有所提高。所以。這些變化致使我國的現代農業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發展道路。
1 農藥化肥施用量的增加對我國單位畝產量的貢獻
我國處于現代農業的起步階段,生物科技的創新和推廣應用能力還不強,農業生物科技應用的貢獻主要體現在農藥化肥的使用對在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上。我國的化肥施用量由1980年的1269.4萬噸逐年提高上升到2005年的4766.2萬噸。歷年的增長幅度平均可達5.91%。在我國農業化肥施用量增加的同時,我國農產品單位面積產量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主要農作物單產量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平均增長了116%。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大量農藥化肥的使用對于我們的環境帶了嚴重的破壞。由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單靠農藥化肥的施用來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已不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
2 農作物種植結構的變化反映出的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喜好
目前,我國正處于農業生產率高速增長時期,在這個階段不僅科技成果在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果.人們由只追求溫飽發展為更追求品質的消費理念。
2006年,國家統計年鑒資料顯示,糧食作物構成由1995年的73.43%持續下降到2005年的67.07%,而藥材和蔬菜水果的構成則大幅度提高,種植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逐漸減少而對更具營養的水果蔬菜需求量不斷增長。由于人們不斷追求高質量、安全指標都達標的農產品,必然驅使農業生產以生物科技為支撐,使之為現代農業的實現做好充分的硬件準備。
3 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需要高質量的農作物
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發展好農業的后續產業――農產品加工業。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階段。在農業領域,要通過積極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深度加工,增加農業的后續效益。但是,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除了對自身加工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外,最重要的就是對其加工原材料的品質要求,在這種動力的驅使下,現代農業的發展就必須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道路.為農產品加工業的順利發展提供保證。
(二)據國外的實踐說明,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現代農業道路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根據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發展農業的經驗來看,我國發展現代農業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道路是正確的選擇。以下將選擇兩個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進行說明。
1 以色列――世界領先的以生物科技著稱的現代農業。以色列是個資源貧國、人口小國。2005年,農業總產值為4億美元,占經濟總產值的6%,從事農業的人口占4%。其土地主要是沙漠,耕地面積少,水資源稀缺。以色列在農業資源及其匱乏的條件下,生產出世界一流的農產品,其主要依靠的就是世界領先的生物科技,如世界領先的生物綜合防治技術、滴灌技術、高產種養技術、精準農業技術、多倍體繁育技術及光熱網膜技術,等等。
2 美國――人少地多的大規模集約化兼世界領先生物科技并稱的現代農業。美國自然資源豐富,發展農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但從事農業的人口僅占全國總人口的2%,農業的生產率極高,農業高生產率的堅實支柱就是先進的科學技術。美國的經濟實力使它有可能吸引世界上大批優秀的科學家.以確保其農業技術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美國農業研究
的基本目標可以概括為:在保護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的前提下,最有效地利用和節省資源,提高農業產量和利潤率.改善農產品的品質,保持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根據發達農業國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地處沙漠荒原還是丘陵山地,無論是地少人多還是資源貧乏,其現代農業發展都離不開以生物科技為支撐。所以,借鑒上述兩國發展現代農業的共同經驗,走以生物科技為主的現代農業道路是正確選擇。
三、現代農業發展的機制選擇
在明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以生物科技為主導的方向后,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就在于我國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的機制選擇問題上。我國在科技創新、推廣和應用的過程中,政企和農業組織是處于研發和推廣的主動地位,而廣大農民則處于接受的被動地位。高效的創新、推廣的農業科技隊伍的建立、發展和壯大,對于農業科技的創新和推廣是至關重要的。從政府、企業、農民組織與農民的關系的角度來分析如何建立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及應用機制。
1 政府與農民
要建立高效的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機制,就必須充分發揮政府政策支持、財政支持和教育支持。政策支持力度直接反映在農民的勞動積極性上,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加速現代農業的實現;政府的財政支持也直接體現在農業科技發展的各個方面,現階段我國政府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科技的創新是個積累的過程,成果出現的前期就需要大量的投人,政府對教育的支持程度直接反映在一國的科研成果上,同時,也反映在農科的推廣程度及農民對新科技的接受能力上。
2 企業與農民
企業可以分為農業科技的創新企業和農產品加工企業。作為農科的創新企業來說,通過獨立自主的研發為創新提供了資金支持,通過銷售新產品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作為農產品加工企業來說,通過其對農產品的要求為農民提供相應的市場信息。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推廣、應用上所發揮的作用可以看作是對政府在這方面發揮作用的有效補充,可以看出農民在接受應用新科技方面有了一定的選擇權,但仍然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
3 農業合作組織與農民
關鍵詞:現代農業;存在問題;未來方向
1現代農業的科學內涵
顧名思義,現代農業是與傳統農業相區別而衍生開來的新型農業。但就現階段的研究來看,現代農業的具體內涵在學術界莫衷一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
(1)現代農業是以科學技術作為發展的基礎,融現代管理技術、現代物質裝備、現代化的組織形式于一體,從而與傳統農業結合起來,以健康、持續,穩定發展為最終目標的現代新型產業。它是隨著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更新而發展的,所以它是一個相對動態的、發展的概念,而不是一成不變的。
(2)多要素投入、多產業配合、多學科融合是現代農業所需要的,體現在一個“多”字上,而非傳統農業的單一投入,其運用科學的技術和管理促進了農業生產技術的科技化、管理的信息化、組織的社會化,最終形成的農業產業足以與其他產業相競爭。所以現代農業最為突出的特點表現在科技化、信息化、社會化、產業化上。
(3)現代農業是一個涉及多領域、多功能的大農業概念。不同于傳統農業只把重點放在農業生產能力上,現代農業是集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大農業,所涉及到的行業也很多,如:工業、服務業?,F代農業除了生產外,還具有環境保護、弘揚文化、旅游度假等附加功能??偠灾?,現代農業無論是從內涵還是外延上都是傳統農業所無法比擬的,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
2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意義
2.1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在改革開放的促進下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所發揮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很多問題值得關注,諸如優質勞動力短缺、農業生產率較低、農戶經營規模小等。要想使這些問題得到充分的解決,所依靠的必須是提高農業生產力、轉變農業經營管理方式、變革農業發展方式,這與現代農業的建設目標是完全一致的。所以,為了我國農業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也要大力建設現代農業。
2.2保障糧食安全
糧食是人們賴以生存最為基礎的資料。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糧食產量不斷攀升,現已能夠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且產量還在持續增長,但在這背后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資源短缺、世界形勢風云變幻、自然災害頻發的問題也在不斷加劇,這使得傳統的糧食生產方式難以負荷如此大的壓力。所以轉變傳統的糧食生產方式,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管理方式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是保證我國糧食安全的有效措施,成為關注的焦點。
2.3保證農民增收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占有的比重大,所以農民的收入不但會影響其自身的生活水平,更是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大事,必須加以重視。我國已經出臺了許多惠民政策,使農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但是還存在增速緩慢、差距大、增收途徑不暢等問題。單憑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增加外出務工人員的收入等措施收效甚微,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適當的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提高農業成本收益率,從根本上增加其收入方是解決良策。
3我國現代農業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3.1小農經濟模式阻礙了農業規模化發展
受制于傳統的生產方式,我國農業的經營規模普遍較小,從而降低了勞動生產率,導致農業資本積累率低、無法及時得到相關的信息、交易成本高等問題,不利于突破小農經濟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手段的廣泛推廣,也影響了現代農業中產業鏈的延伸。
3.2資源短缺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城市化的發展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同時也使農業發展的耕地面積逐漸減少,不僅如此,水資源和勞動力都隨之減少。具體來講,耕地上,人均耕地面積呈逐年下降趨勢。另外,我國多數地區可耕地面積小并且分散,地形復雜,很多先進的農業機械很難廣泛應用,規模經濟難以形成。水資源上,我國農業用水量不斷下降。每年因干旱、缺水而造成的糧食減產絕收數量多,損失嚴重。勞動力上,城市化的發展使很多新生代的農民不甘于從事農業生產,而到城市務工,留下來的很多都是婦女和老人,這使得現代農業發展后繼不足。
3.3農業科技推廣困難制約了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
(1)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而農業科技推廣必須要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就我國農業的目前發展來看,農業投資量還無法達到全面啟動現代農業發展的規模,資金不足是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2)我國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缺少農業科技人員,難以將成果應用到現代農業的建設中,無法助力現代農業的發展。
(3)具有知識或技能的青壯年勞動力不愿從事農業生產,使得農業勞動力素質不高,難以接受新技術、新知識,不利于先進的農業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4我國現代農業建設的發展方向
我國的現代農業建設應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為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但要看到短期的經濟效益,更要看到長期的生態效益,運用先進的技術,科學合理的利用自然資源,最終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共同發展,這才是現代農業的發展之道。
(1)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是現代農業建設的微觀基礎。要以各地的實際情況為根本,出臺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各項政策,從多個方面,多種方式上為合作社的發展提供包括資金、技術、政策的支撐,使其能夠實現良性運轉,持久發展。還要引導合作組織不斷完善自身,提供建設現代農業的技術培訓,延伸產業鏈條的市場信息,還要使其能夠積極投入到市場中,參與應有的合作和競爭。
(2)因地制宜,在主體功能區規劃中融入現代農業建設。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村的發展不平衡,差異大,所具有的主體功能也不盡相同。在建設現代農業中,應因地制宜,從各地的實際情況出發,實行專業化分工、區域化布局和優質化生產,形成各地區的鮮明特色,從而贏得一定的市場份額,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3)利用“四化”發展契機。哲學上講求事物是普遍聯系和發展的,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現代農業的建設中也不例外?,F代農業要想得到充分的發展單純靠自身產業是很難完成的,需要與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協調配合??梢越Y合城鎮化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從而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推進土地整合和農業的規模經營;吸納工業化的發展成果,加大農業產品的科學技術含量,將現代化工業設備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以信息化為媒介,利用信息手段為農業生產、加工、流通、消費以及農業服務提供重要的信息來源。
5結束語
通過文章的分析使我們充分了解到現代農業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多部門的通力配合。這就需要政府部門進行有效的指導,其他部門的配合,農業科技研究人員的不斷創新,農業生產者的辛勤耕耘,才能使現代農業逐步發展起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現代農業會在不遠的未來得到實現。
參考文獻
[1]肖建中.現代農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研究———基于浙江實踐分析[D].華中農業大學,2012.
[2]柳金平.現代農業建設與路徑研究———基于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實踐[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