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30 11:21:34
序論:在您撰寫案例教學在地理教學的應用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一、案例教學及其特點
案例教學法是以案例為中心,注重對案例進行剖析、研究、歸納、總結,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滲透不同形式的教與學,使學生在參與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學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逐步學會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步驟,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創新學習的能力。
案例教學法與傳統的教學方式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旨在通過每個具體的案例探討,來誘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潛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它重視的是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得到某個正確的答案。[1]因此,地理案例教學具有以下特點:
(一)案例選擇的多樣性與生成性。學習所選的案例要因時、因地制宜,即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是地理文字材料案例,也可以是地理圖象案例;可以選取當代的,也可是歷史時期的;只要符合地理教學目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就行。
(二)評價更注重過程。學生利用典型案例的學習,得出解決具體問題的答案可以是符合常理的,也可以是不符合常理的,只要對自己的答案有充分的理論依據就可以,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訓練、提高,讓學生獲得體驗,就是成功的。
(三)學生自主學習。在案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中心,教師的任務就是喚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積極參與精神,鼓勵他們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學習,并進行總結或提煉要點。
(四)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案例教學是使用特定案例學習原理等知識的方法。成功的案例教學是把原理等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應用融合在 起,相互滲透,相互支持。
二、案例教學對地理新課程教學的促進
(一)案例教學符合地理科學的學科特點。地理科學具有全球性,又具有區域性,同時,現代地理科學門類眾多,分枝愈細,上至天文、宇宙,下至海洋、地殼,自然、人文、經濟、政治、軍事都在研究之列,綜合性很強,知識龐雜,時空跨度很大。[2]在學習和研究中,不可能具體到方方面面,只有充分利用典型案例,才能舉一反三、事半功倍。
(二)案例教學促進了地理新課程教學。地理新課程標準注重聯系實際,反映時代特征,要求體現“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的改革理念,倡導探究性學習方式,提倡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3]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注重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在新課程中大量采用,必將極大的促進地理課教學。
三、案例教學在地理新課程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一)引用案例,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首先,在新課的導入階段,教師可以通過新鮮、生動的案例提出問題,創設地理問題情境,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思考的欲望,主動地尋找結論,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比如:在《海水的運動》這一節,學習洋流之前,可以設置這樣的情境:“二戰中,英軍嚴密封鎖了直布羅陀海峽,連蒼蠅飛過都要仔細分析,但德軍的潛水艇卻照樣在他們的眼皮底下出入地中海,德軍是怎樣做的呢?”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求知欲望,然后提示德軍正是利用了“洋流”的特性助戰的,順利導入“密度流”的學習。
(二)列舉案例,輔助解釋、驗證地理原理、規律。地理課教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原理,有些很復雜、抽象、難于理解,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因地制宜選取典型案例加以解釋、說明;有些為加深理解,還要對所學原理加以驗證。如在“地質構造”學習中,可列舉華山、泰山、廬山、東非大裂谷的圖片或錄像讓學生直接感知斷層;在學習“地殼運動”時,學生對“垂直運動”缺乏認識,可以出示“那不勒斯海岸石柱位置變化圖”,讓學生觀察、驗證。另外,在“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這一難點的學習中,可通過“長江三角洲的發育”驗證“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也可通過對“本地正午太陽高度的測量與緯度的測算”來掌握。
(三)類比、分析、探究案例,歸納結論、原理、規律。發展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創新學習的能力,這是當代地理教學的主旨之一,在這一方面,案例教學優勢明顯。[4]它以案例為中心,注重對案例進行剖析、研究、歸納、總結,運用對比、類比、歸納、抽象思維與綜合,通過探討、調查、和實際驗證,使學生在參與案例分析的過程中學習基本知識、基本技能,逐步學會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步驟,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創新學習的能力。
四、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有效實施的保障
(一)師生教學觀念的更新。師生教學觀念的更新勢在必行。一方面,案例教學法對地理教師本身的素質要求高,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精選案例、精心設計,要對教材、學情、課標非常熟悉,這些都影響了案例教學法在地理學科中運用。另一方面,學生長期以來養成了依賴教師的習慣,死記硬背,難以適應要求勤于思考的案例教學法,以致案例分析不能及時完成、討論時可能會出現“冷場”,收效不佳。
(二)課程、課時設置的保障。與傳統教學相比,案例教學要求課時要足,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其優勢。而由于地理課的現狀,課時比較緊,課堂上案例的展示過程及討論過程中效果及效率不太好。安排合理的課程和課時才能有效保證它的實施。
(三)探究、合作、主動學習環境的營造。因為案例學習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是學生相互討論、爭論的過程。學生分組完成之后,有著共同興趣的同學只有通過相互間的共同合作,在和諧的合作環境下才能開展案例學習。這就要求地理教師能夠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將需求相似的同學聚集在一起,然后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之能夠很好的完成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的優勢是有目共睹的。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將“基礎知識的傳授”轉移到“運用基本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上”來,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封閉性,并貫徹學以致用的原則,這種優秀的教學方法值得嘗試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文阿利.對新課程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反思[J].法制與社會,2009(29).
[2]賴喜英.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09(30).
關鍵詞: 案例教學 初中地理教學 應用
地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但長期以來卻存在重現象描述和事實羅列、輕原理探討和實踐運用的傾向。一些初中,把地理看成是“文科”范疇的學科,教學上偏重于認識與識記,少了對學生理解能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等的培養。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初中地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一、運用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的意義
案例教學法,即運用社會或身邊發生的事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說明道理,給學生的行為以啟發的教學模式。地理案例教學法,即通過對一個具體的地理教學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觀察、調查、分析、討論、實踐、思考和歸納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不僅包括傳授學生“知識”的方法,而且包括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即在教“知識”的同時滲透“學知識的方法”;在讓學生學“知識”的同時學會“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是教法和學法的有機整合,符合新課程的理念。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都應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理論指導,注重應用操作的地理學習。在地理教學中要求所選擇的材料與“案例”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比較、選擇地理環境,提高對未來生活的適應能力,在教學中要求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用具體的生活例子,引導學生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新的知識結合起來,形成新的地理技能。讓學生感受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解決,認識到地理知識的魅力,從而產生需要學習地理的內在動力,激發學習熱情。
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比較生動形象地深化理論學習,使學生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從課堂效果看,案例教學法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參與性,有助于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案例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質疑他人的想法,學習如何發問,進而提高獨立思考、與人相處、解決沖突、尊重他人等能力。
因此,運用案例教學法于初中地理具有深遠的意義。
1.案例教學法可以通過地理案例把抽象的地理理論具體化,將其置于一定的生活例子中,讓學生感受地理與生活息息相關,通過對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解決,認識到地理知識的魅力,增進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也使學生恰當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義和意義。
2.案例教學法注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與發展,而不僅僅是獲得固定的理論知識。并能指導學生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獲得這些知識,而不只是單純講授。
3.學生通過案例教學得到的知識是內化了的知識,雖然不一定能把所學到的知識羅列出來,但學生逐漸學會了如何處理眾多的疑難問題。
4.案例教學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教與學的互動,同時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的牢固性和靈活性。
5.通過案例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從中獲得知識,而且有助于提高思維與表達、辯述與討論技能,增強面對困難的自信心。教學中選擇的地理案例來源于現實實際,有些是熱門話題。學生綜合運用地理知識和其他相關學科知識及經驗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關鍵;教師有意識地對案例進行引申和擴展,鼓勵學生創造性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擬定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發展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
6.通過案例教學,促進學生學會了溝通和合作?,F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人們合作探索的結果,弘揚社會的人文精神也把樂于合作、善于合作作為重要的基石。但在以往的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機會并不多,且較多停留在口頭引導鼓勵的層面。案例教學,讓學生在學習中發展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培養善于合作和交往、溝通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的實踐操作模式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設計者和激勵者的角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案例教學法操作流程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例激趣――以例說理――以例導行。
一般表現為如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整理呈現案例。
教學內容涉及的案例,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實際生活中去收集、分類和整理,并在教學中以具體的案例呈現出來。
第二步,分析案例,解決問題。
學生對已掌握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相似性,尋找差異性。學生運用所掌握的各種知識,甚至是課外的知識去分析問題,討論解決方法。教師在此時所起的作用類似于“導演”,對學生的分析、討論不作過多的干預,不作過多的評論,并充分地尊重學生的觀點、想法,同時還要對這些觀點加以歸納和總結。
第三步,回顧和總結。
教師展示結論,和學生共同討論教材結論和同學結論的共性和差異性,分析差異性產生的原因,并對學生的各種結論加以點評(以鼓勵的形式);也可由學生閱讀課本來分析自己的得失,從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培養。
下面是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學初中地理的一個教學片斷:
1.案例陳述
南方為什么多吊腳樓、尖頂的房子(如以前很多瓦房),而北方平頂房比較多呢?為什么大多數房屋都是坐北向南?如果買樓房,在一般情況下,位于南邊的和東邊的會貴一點,而西邊或北邊的會便宜一點。
2.分析討論
(1)地方氣候特點與人們的生活方式關系是怎樣的?如何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與天氣狀況來選擇生活方式,合理地安排生活?
(2)生活環境質量與宅居地的區位的關系是怎樣的?
3.歸納總結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總結如下要點:
(1)要學會觀云識天,推測天氣的變化趨勢,并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與天氣狀況來選擇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
(2)能夠評價生活環境質量,根據自己的需要及個性與愛好選擇宅居地的區位,并能對環境采取積極態度與保護行動。
三、案例教學法應用于初中地理教學的思考與建議
案例教學法因其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對問題的探索、歸納、推理,因而較傳統教學方法更能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同時案例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較高,無論是案例的選擇,還是課堂組織和活動的設計,都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最好經過良好的教科研培訓,否則,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進行科學的應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而要科學地運用該教法,就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過程應循序漸進
案例教學法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學生素質,而不少教師在教學中不敢大膽采用此法,正是擔心學生素質差而使得教學中師生無法配合。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注重教學中的循序漸進,即在低年級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和學生一起分析案例并進一步訓練他們學會如何分析問題,經過反復訓練,待學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教師便可漸漸放手。切不可因為對學生的能力缺乏信心,而將案例教學停留在教師自己進行案例分析的層面上,如此,則違背了案例教學法的真正內涵。
2.教學形式應靈活多樣
案例教學法有多種教學方式可供選擇,具體采用哪種形式,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學習任務的不同來確定,切不可自始至終采用單一形式,從而影響教學效果。例如,要突出學生社會能力培養,就應較多地采用小組作業形式,使學生交流更加頻繁,讓他們學會如何與他人打交道、如何合作、如何解決矛盾。
3.教學過程應遵循啟發引導的原則
在采用案例教學法時,一定要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或小組的見解,自己去分析、解決問題。教師應牢記自己的主要責任在于啟發、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當學生見解不一時,引導學生展開辯論,逐步統一認識,切忌處處包辦代替,從而違背案例教學的指導思想,阻礙學生的智力開發。
參考文獻:
[1]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江靜華.地理案例教學的有效性及提高策略初探[J].地理教育,2008,(1).
關鍵詞:地理教學;案例;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1-0188-02
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將教學目標分為:(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大家普遍認為,三維課程目標的提出是個亮點,其中“過程與方法”目標可謂是亮點中的“亮點”,又是亮點中的“難點”。如何實現、如何突破,我認為案例教學法不失為一個很重要的手段和途徑。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是通過對一個具體的地理教學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觀察、調查、分析、討論、實踐、思考和歸納的一種開放式教學方法?,F行高中地理課程,無論是教材的編寫,還是具體的課堂教學,都倡導以典型案例為載體,以探究問題為導向,通過案例的探究學習,使學生掌握和深化地理基本知識和原理,學會和掌握對某一地理問題、地理現象分析的過程和方法。因此,案例教學是教法和學法的有機整合,符合地理新課程的理念?,F就案例教學的作用及模式進行淺析。
一、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1.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和原理。由于案例具有相關的背景材料,直觀、形象、典型,可以深化學生的感知認識,幫助學生深入的探討和思考,將抽象地理知識形象化、地理概念具體化,提升學生理解能力,使學生掌握問題的分析方法,獲得自我駕馭知識的能力。
2.案例教學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案例來源于現實生活,有些是熱門話題,如溫室效應、人口問題、城市化等,與地理學科有緊密的聯系,是對一個典型事件實際情境的描述,易于創設問題情景,容易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和動機,從而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認真參與。
3.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案例教學是圍繞著一兩個案例展開的,以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為結束。在這個過程中,案例教學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現自我的寬松環境;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案例學習,學會提取有用信息和加工處理信息,把握案例的關鍵;綜合運用相關地理知識和基本原理層層剖析案例,創造性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找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4.案例教學有利于緊扣課標導向,強化課改理念。就高中地理新課程而言,由于區域發展內容的教學由選修變成必修,許多章節都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來編寫教材,進一步明確了案例教學“通過案例學習原理而非僅學習具體區域”的實質,從而使案例教學實際上成為高中地理學習的基本方式之一,因此,案例教學法的實施必將促使整個課改理念的深化,也將對今后中學地理教育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二、案例教學法的模式
案例教學法按照案例的“展示——探討——評價”三步驟進行:
1.地理案例的展示。地理案例的展示方式多種多樣,包括發放文字材料、多媒體展現圖像影像資料,或通過教師學生的描述、實際情景的模擬、甚至實地參觀考察等。教師最好提前告知學生本次案例的探討方向,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各種渠道收集相關資料,盡快的進入案例的情境之中,充分感知案例,為后面的分析、討論作好準備。課堂上教師呈現地理案例時,盡可能采用從小到大、由簡入繁、循序漸進的方式,并盡量用多媒體形式來呈現地理案例,以增加信息量。例如,在進行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案例教學,先展示一組圖片和文字資料:昔日的“天堂”,今日卻變成了荒漠(1992年和2002年分別攝于額濟納旗同一個地點)讓學生思考: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有哪些表現?為什么天堂變成了荒漠?然后引入課本中的“西北地區荒漠化”的案例教學。
2.地理案例的探討。該過程是將案例的情境與相應的教學內容聯系起來,揭示案例與所學原理之間的聯系。在此,教師的作用是啟發、引導、組織、調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交流、展開研討和探索。學生是分析、研討案例的主體。例如,教師在引入“西北地區荒漠化”的案例后,要啟發引導學生通讀案例素材,并以小組為單位,圍繞探究問題分組開展深入的研究分析,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有哪些?人為原因有哪些?西北地區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與干旱的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西北地區的荒漠化和薩赫勒地區荒漠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荒漠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哪個因素常常起決定性作用?為什么?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思考探索,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和思路,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盡力把事件發生的背景、案例反映的問題、矛盾和沖突揭示清楚,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教師觀察并適度參與一些學生的合作交流,了解探究情況,把握探究的節奏和方向,對學生探究進程、課堂紀律等進行宏觀調控。
3.地理案例的評價與總結。教師針對案例討論的內容、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結果的表述方法等方面進行總結評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在前面幾個階段的學習表現和思維水平進行評價,以正面激勵為主,指明其中的關鍵性問題,以及討論中存在的不足與長處。二是對學生研討結論進行補充或提高性闡述,并給出相對完善的案例分析原理,同時呈現同類案例進行遷移拓展,例如,學生探究學習“西北地區荒漠化”的案例后,引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案例,使學生在遷移中掌握同類問題的研究思路與方法,檢測學習的效果。這樣能避免單一案例分析可能帶來的某些局限性,同時為學生提供知識和能力遷移的平臺。
三、案例教學法的策略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方法,要真正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案例來掌握教材中抽象的知識,以此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非易事。因此,教師運用地理案例進行課堂教學時應注意:
1.精選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學法的核心,選擇地理案例時,應遵循以下幾點:(1)案例選取要有真實性和實用性。應根據學生當前的知識儲備和生活實際,盡可能選擇學生身邊的案例。(2)案例選取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一定要根據教學目的有計劃地收集,案例內容必須適應具體教學環節的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征,選擇能夠反映地理事物的典型特征和一般規律的案例。(3)案例選取要具有新穎性,講究時效性。案例的選擇應該不斷的變化和更新,離學生時間距離越近,越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效果也越好。(4)案例選取要難易程度適中。太難和太易都會使學生喪失對案例參與的興趣,難易適度的案例,往往有助于教師把握好教學進度,提高課堂效率。
2.精心備課。案例教學法對地理教師本身的素質要求高,因此,教師課前一定要通過多渠道搜集案例素材,精選案例。同時針對教學目的,結合案例材料,精心設計探究性問題。設計的問題應注重遞進式探究,盡量避開大而空的提問,否則學生會無所適從,找不到切入點。通過設計具有一定深度和遞進性的問題,形成環環相扣的問題鏈,啟發學生發現問題、交流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的思維過程在探究活動中得以充分展示。
3.精致授課。在案例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因時因地制宜、因材分層施教,把握提問對象及提問時機,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精神,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自主交流、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師生互動,挖掘案例所反映的原理。同時,教師應加強課堂教學節奏的調控,重在討論過程,寓原理于討論之中,不單純地去追求一種正確答案,注意在分析的基礎上,有概括、總結、提升和擴展,從而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突破案例自身的限制,以實現“授人以漁”的教學目的。
4.精準評價。對于案例學習而言,課堂討論的結果可能會形成若干個“可行的方案”,每個方案各有千秋,我們應教會學生在眾多方案中進行抉擇的方法。教師要善于不斷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通過多種方式加以鼓勵。有了這樣的評價機制,教學雙方才都樂于探討課堂教學,每位學生才都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提高。
總之,地理案例教學作為實現新課標三維目標的重要教學手段,是新課程背景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中適當采用,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領悟地理學科的無窮魅力,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楊毅.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應用[J].云南教育.2001(19).
關鍵詞: 地理案例 中學地理 教學作用
在中學地理教學中利用地理案例進行教學的方式,能夠將具有的案例作為研究對象,以實際問題為引導,對一些熟知的地理案例進行分析。教師在地理課程的講解過程中可以列舉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地理案例進行分析說明,改變傳統的地理課堂氣氛沉悶的現象,將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引入課堂學習中,并且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和實際的生活產生相關的聯系,提高地理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讓學生將知識學以致用。地理教學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學觀念,通過教學實際案例的列舉分析,讓學生對地理知識有全新的認識,將學習和生活聯系起來,善于發現生活中的地理知識,善于將生活中的地理實例引入教學中,二者有機結合,有效提高地理教學質量。
1.聯系學生生活,巧設案例,激發學習興趣
在中學地理課程教學過程中要遵循教材內容和列舉的生活案例相互統一的原則,一般在選擇地理案例的過程中遵循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原則,案例要是大家熟知的,最好是學生在實際的生活當中都有所耳聞,這樣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感性認知,從而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其實地理知識就在自己的生活當中,與自身的生存發展有密切的聯系。比如:初中地理中要學習人口增長的問題,針對這樣的一個全國性的問題,為了讓學生更清晰地了解目前我國的人口情況,可以列舉學生所在地的人口調查情況,或者是直接讓學生對當地的住戶進行人口調查,通過實際調查收集到的人口信息情況,讓學生對當地的人口增長情況有所了解,通過部分調查的形式,對全球的人口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和推測。發展學生的思維,并且通過實踐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擴大地理教學對學生實際生活的影響。
2.河流地理案例的運用分析
在中學地理中除了對地形和地貌及各種氣候進行了解之外,不可避免地還會涉及關于河流的地理知識。如在教學一些河流和湖泊或者是河流的綜合開發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的一些地理素材,將生活中的實例從地理案例的角度出發,作為教學的實際案例進行分析講解,在案例的選擇方面注重知識點的延伸性和與教材的結合性。比如:青島當地的學生在學習河流地理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青島河在青島的歷史發展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島河的入??诰褪翘烊坏拇a頭,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在學生學習河流的綜合利用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真實地參觀青島河,利用當地的地理優勢,真正感受漁船碼頭的真實狀況。近年來,青島以其自然的風景及當地的海鮮特產成了人們旅游出行的好去處,當地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越來越和國際接軌,使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時候對當地的狀況有更深的了解,增強地理知識的真實性和時代性。案例式的教學方式能夠更清楚直觀地讓學生學習,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教學素材的選擇方面更具有拓展的空間,所以這樣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理解及教學內容的開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3.開展地理調查,豐富地理知識
在地理教學中教學案例最好是采用與學生生活相關的案例,而學生最熟知的地理環境莫過于自己的家鄉,每個學生都會對家鄉有濃厚的感情,對于家鄉的事物也比較熟悉。所以在地理課堂上可以開展一些地理調查活動,針對所學的一些地理知識開展社會調查或者是當地環境的調查分析,這樣的調查形式不僅能夠得出更精準的數據,而且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家鄉有更深層次的了解。比如:可以組織學生對當地的作物生長的自然條件進行調查分析,讓學生通過對家鄉作物生活環境的了解,了解當地的土壤和水土的分布情況。這一調查是圍繞家鄉的農業發展進行的,學生對熟知的事物進行具體的分析和研究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圍繞家鄉的話題進行討論分析更能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引起學生的關注。對實際生活中的地理情況進行深入系統的分析,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對當地的一些地理狀況進行分析,對當地的農業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價值。地理課程與學生的實際的生活環境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其實就在身邊,拉近學生和地理之間的距離,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親切和熟悉,同時對家鄉的地理狀況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強學生對于家鄉的熱愛之情。通過對學生的實踐生活進行相應的拓展,以生活中的實例作為教學案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有效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4.結語
在地理教學中融入地理案例的教學形式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傳統地理教學常常會讓學生感覺到地理知識的復雜難懂,久而久之會對地理學習產生畏難的情緒,實踐案例與教材知識相結合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從課堂教學中走出來,真正感受地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通過一些調查形式或者直觀的觀察的形式,讓學生對生活中的地理知識有所了解,提高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敏芝,呂殿青.新課標指導下中學地理探究性實驗案例設計[J].科教文匯,2014(8):23-24.
【關鍵詞】案例教學方法;高中地理教學課堂
案例教學方法是由哈弗商學院提出的,不過正所謂“魔鬼藏在細節之中”,老師們對案例教學仍然存在著很多的誤解與片面的認識,由于現在的案例教學已經應用在高中地理學課堂的教學中,所以我們應該怎樣的去應用案例教學法,才能夠有效的去提高學生們自我本身的興趣與成績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們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案例教學應用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案例教學模式是源于通過一些生活中的場景經過模擬或者重現出來的、其目的就是要做到能夠讓我們的學生通過親身的體驗融入到我們學習的案例所涉及的場景中,接著讓學生們自己通過相互之間的討論或深入分析來進行每一個案例的學習的教學方式,這樣的方式我們普遍應用在很多學科,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自身進行分析、比較,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總結自己的成功與失敗的過程,獲取更多的經驗,并且從通過案例教學模式讓我們的學生們通過親身體會和與周圍的老師和同學們的交流使自己獲取更加豐富的知識面和思維能力。而在通過改革的新型的地理教科方式中也添加了案例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模式的有效支持下老師們開始廣泛應用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時,地理案例教學則是經過老師們的精心加工與細心的選擇,在一朝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課堂教學的目的為基準的,以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來設計和運用典型的案例。引導學生們進入特定的實踐情景中去,并而導致引發學生們自己主動的去引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這遠遠不同于我們的傳統的教學,只通過命令式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怎么做,沒有實際的內容,而且很難應用于實踐,從且在這樣的教師的指導下使我們的課堂變得索然無味,最終導致我們的絕大部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學習效率變得很低,但是在案例教學中沒有任何人會告訴學生們怎么辦,而是要求學生們去獨立思考,去創造,從而是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互動,而且案例教學后階段每個學生都要發表自己與他人的法案綜合后的見解。通過這種經驗的交流互動,是可以取長補短,提高人際交流能力,可是一種激勵的效果。一兩次技不如人還有情可原,但是長時間的落后失敗,必然會引發學生們心底的那份不服氣,那種奮發向上超過其他同學的動力,促使學生們再進取努力。在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情況下高中地理教學有效的提高學生們的成績并且打下良好的基礎。但同時要注意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標,高中地理教師在案例的選擇上應兼顧知識傳授與能力的培養。
二、案例教學的合理應用方法及配合
合理的應用方法對于案例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模式中實施的重要性是不需要解釋的。在學習的過程中聊好的改良與學習方法的創新一直都是新課程創新的主要內容。當然在案例教學模式實施的過程中,高中地理教師應該注意合理的應用方法,以及全過程、高中地理基本知識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必然離不開相應的案例的有效配合,高中地理老師們還需要注意通過基礎知識的培養來讓學生們的地理基本技能和學習能力都要得到有效的提升,在案例教學的配合中還需要很多工作的有效支持,比如基本的知識教學。合理的應用方法、以及加強學科間的配合等,說到配合,我有必要提到一點就是加強學科間的配合也是案例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核心內容之一。高中地理案例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們對收集到的資料可以擁有更深刻的了解,懂得更多廣泛的知識面,高中地理教師應該著重加強學科間的配合,從而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學資料和案例的綜合性與實用性等。而且在案例教學中,及時、恰當的學習評價也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做到讓學生們經過獨立的思考,以及遇到問題自我解決的方法,我們老師要去對學生們選好相對的案例教學的方案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們的獨立性以及可以促使每位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結束語
總之,伴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化,案例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在我們的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會逐漸發揮更大的力量,因為我們可以通過案例教學讓我們的絕大部分學生學會互相比較,從而去深入的研究曾經經歷過的成功的和失敗的一些經驗,并學會從中總結學習地理和其它方面的方法,同時也讓我們的學生以自己思考和與周圍同學、老師的相互學習中來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和視野,從而豐富自己的知識,這樣不但會使課堂毫無效果反而還會適得其反,我們應當對案例教學的模式有著清晰的思路與了解,從而通過教學實踐,不斷的促進我國高中地理教學整體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郭立霞,張莉.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以“農業區位因素”一課為例[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51
[2]藍縣華.在地理教學中實施案例教學的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2008(9):121
[3]江修軍.案例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17):43
【作者簡介】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高中地理;應用
在地理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背景下,案例教學法得到了廣大地理教師的認可,在地理教學中的獲得了廣泛的應用。案例教學這一新型的教學形式,它把案例作為載體,有效地將地理的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機結合,并與普通的教學形式進行相互補充,不斷地優化教學課堂,使地理教學課堂變得生機昂然,異彩紛呈。
一、案例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一)案例教學法有利于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
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案例教學是有針對性地運用理論知識去分析實際問題,它不僅要學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知其應該用于何處,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又增長實際操作的才干。如在學習了關于工業的區位選擇的案例后,學生不僅要知道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而且要清楚這些區位因素是如何影響工業的,工業的區位因素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并能夠對家鄉或著名企業的工業區位進行分析。學生將所學的理論和所積累的經驗應用于案例,根據案例材料提供的信息作出客觀分析、判斷,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二)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案例教學與一般基礎理論課相比,對教師有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學的效果取決于教師的水平,不同的教師,案例教學的效果也不同。教師的作用雖然不同于直接授課,但要介紹分析框架或理論工具,引導學員的分析過程,對學員的不同觀點及時進行分類梳理,對有些重要的理念給予提示。這些都要求教師熟透案例,有廣博的知識、較強的邏輯分析、要點概括和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案例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立足實際生活,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如果教師講解的案例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相差甚遠,難以引起學生足夠的學習興趣或者說情感共鳴。所以在教學中一定要盡量往學生的日常生活靠近,尋找共同點,加深學生的印象。比如在上《 旅游景觀的審美特性》時,可以讓學生自己介紹一下去過的風景名勝,以此為案例,把教材理論知識套進去,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簡單。一些現成的教學案例雖然有很多的專業分析可以直接拿來使用,但對學生而言只是一份教學參考資料,和書本上的理論知識相差不多。讓學生分析自己舉出的例子,嘗試總結一個地方旅游業發達的原因,從中獲得啟發。這種做法能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是為了讓高中地理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所以在運用案例時,一定事先分析它的可行性,設法讓它更加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案例本來就來源于社會實踐,教師要做的就是讓案例重新回歸到生活中去。案例一般都是較為典型的,代表了一類事件,要讓學生看到案例背后的規律,在遇到類似的情況時能觸類旁通。
(二)針對案例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在課堂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案例引出本節課學習內容,然后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正確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完成整個學習過程。例如,在講到地球上的水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南水北調工程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學生會想到南方降水量較多,江河湖泊也較多,而北方常年干旱,教師進行引導,這些反映了什么問題,學生進行思考,這說明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教師再進一步提出問題,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呢,學生很快就能想到海洋、河流等,然后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學習地球上水和陸地的分布情況,最后提出問題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水資源呢。通過提出問題,學生思考,教師再進行指導的方式,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對于一些有難度的問題教師還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共同思考,想辦法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引導,為學生指明思考方向,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加學生的地理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結合案例拓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
教學中教師也應注意結合案例拓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以“水稻種植業”的教學為例,第一層面:教師參照課本提供水稻種植的典型案例,并設計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計算和分析。第二層面:讓學生對照書,歸納出水稻生產的特點與亞洲水稻種植業的特點。第三層面:向學生介紹美國、日本水稻生產的情況,使學生理解不同地域農業類型受當地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共同制約。第四層面:分小組討論,使學生樹立因地制宜、科技興農、正確協調人地關系從而走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再比如,在地理新教材高一下冊的交通運輸網中的點和線的教學中,結合鄉土地理,以本地區為例來探討汽車客運站布局。伴隨著地區城市化的進程,對于汽車客運站和公交線路數量及位置的選擇。提出①原來汽車站和公交線路在城中的數量及位置有何優劣?②現在汽車站和公交線路在城中的位置有何優劣?③為什么汽車站和公交線路要進行這樣的變化?在合作探究中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加強學科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地理與其他學科并沒有涇渭分明的界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通過案例教學將地理與其他學科相聯系,使學生認識到地理的綜合性和包容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針對具有交叉性質的內容,選擇包含多種學科知識的案例,幫助學生樹立全局化的學習理念。這樣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科之間的交叉性,進而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結語
案例教學早已提出,也在如今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有所運用。但總體而言還不是很成熟,存在著一些制約因素。廣大教師要深刻理解案例教學的優點,克服重重困難,將案例教學在課堂上有效地開展下去,構建更為先進、高效、人性化的高中地理課堂。
參考文獻:
"案例教學法(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與任務,有明確責任分工的互學習。依其任務類型或學生學業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等方面的差異,將學生組成若干個異質學習小組,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功了小組成員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即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小組全程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習效率[1]。
2.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采用合作學習模式取得了一些可人的成效,但還是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其一,合作學習的時機選擇不合適。在進行高中地理教學時,地理教師因為只想片面地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而盲目地進行合作學習,因為選擇的時機不合適,并不能起到非常良好的效果。
其二,在進行合作學習時對學生分組不合理。由于在高中地理教學時,一般采用的分組方法是根據周邊四個學生組成一組,表面上看起來這組合作的分組方式非常簡單,可以學生的層次分配不合理,一些不同層次的學生不能起到合理的搭配,相互協作 ,相互進步的效果。
其三,分組不規范。由于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復雜,不能很好地設置合作學習的問題,難易分配不當的話,學生案例教學法時的規則就不確定,讓學生學習起來不能得心應手,從而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并且部分學生不能正確地應對分組討論的問題,反而適得其反。
其四,學生在討論學習時間不充足。高中地理案例教學法,地理教師并不考慮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思考時間,特別是針對一些比較難的討論問題,沒有足夠的討論時機,不能將討論的問題弄的更透徹,解釋的更清楚,對學生的教學效果不明顯,并且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2]。案例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由美國哈佛商學院所倡導。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基于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深入角色,分析案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地學習。
2.案例教學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2.1 選擇適當的合作學習時機
案例教學法作為高中地理教學的一個重要教學模式,但如果不能正確地選擇合適的學習時機和良好的教學內容,對學生學習的影響比較大。由此,根據高中地理教學的內容來看,在設置討論問題方面,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可預見性,能夠幫助學生在掌握知識點和消化學習內容方面有所成績。只有采用適應于學生自己的案例教學法方式,才會帶動學生一起進步,可見,好的合作時機在案例教學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正在實施新課程標準背景下,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已成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隨著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推行,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案例為載體所展開的教學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并將地理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本文試就如何運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2.2 科學組建合作學習小組
在實施新課程標準背景下,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已成為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隨著高中地理課程改革的推行,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以案例為載體所展開的教學能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學習小組的組建是地理課堂合作學習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組建學習小組,教師要對學生的分組進行認真研究設計,使各個小組總體地理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證各小組開展公平競爭。小組一般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由4~6人組成;分組時不僅要求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出發,而且在構成上要求小組成員在性別、個性特征、才能傾向、地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異,以便學習時發揮各自的特長和優勢。小組建成后,還必須要求每個小組中的成員相互團結、民主平等,體現小組的團體力量和精神[3]。
2.3 設立完整有序的合作規
教師要控制課堂秩序,就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有序"的合作規則,并通過訓練使之形成習慣。(1)明確責任分工。在"案例教學法"過程中,各成員應有明確的合作學習目標和具體的責任分工。小組內應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各一名。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才能使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并明白各自應該承擔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務,使合作學習有序又有效地進行。(2)培養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一是獨立思考的習慣,以避免盲從的現象;二是積極參與、踴躍發言的習慣;三是認真傾聽的習慣;四是遵守課堂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
2.4 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