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8 14:48:12
序論:在您撰寫工業循環經濟案例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要為構建貴州省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貴州省正加快制定并實施循環經濟的推行計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循環經濟,即依靠調整優化能源生產的利用方式來實現物質與能源的循環。本文以調整優化能源生產利用方式對循環經濟的作用為基礎,對貴州省目前的資源循環利用的情況進行了分析,以貴州省的貴州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成功案例為依托,提出了貴州中小型城市(縣)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形成“循環城市”的概念性結論。
關鍵詞循環經濟資源循環利用循環城市
一、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及生產利用方式
“十二五”的規劃綱要提出,要調整優化能源結構,構建穩定、經濟、安全、清潔的能源產業體系。這一方針在我國在此期間的能源發展方向上具有指導性意義。其中,轉變能源的發展方式,是“十二五”期間相關能源行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轉變能源的發展方式就是要實現多元發展,改變能源的生產和利用方式,總的方針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其目的是實現調整優化能源結構,并構建現代的能源產業體系。規劃綱要中關于低能耗和低排放的要求,首先要轉變能源的發展方式。本文中,以調整優化能源結構為基礎,分析貴州省的能源結構和資源循環利用情況。
二、貴州省目前的資源循環利用情況
資源循環利用是循環經濟的核心。資源循環利用使工業廢棄物被資源化,使經濟價值增長,減少向自然界排放的廢棄物,防止生態環境的惡化,增加了生態效益。同時,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了自然資源的消耗,保證了能源的可持續性發展。當今我國的循環經濟正處于起步階段,資源循環利用尚不成熟,沒有完備的制度。隨著經濟的發展,貴州省的部分經濟工業區的資源利用情況較好,主要體現在能源的循環利用和清潔控制。
(一)一些國家循環經濟試點項目收效較好
貴州省的一些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如貴陽的開陽磷化工集團、貴州宏福紙業有限公司等工業園區,其資源循環利用的重點項目已經啟動。在“三廢”的利用方面,各公司大力投入資金,形成了資源的循環利用體系,減少了“三廢”對環境的污染,實現了循環經濟。
(二)部分國家的大中型企業通過清潔生產的審核
一些工業園區的大中型企業在節約能源、清潔生產等方面通過了審核,取得了較好的收效。據數據統計,這些大中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以循環經濟為方向,生產的水耗、電耗都較以往有所下降,生產所排放的廢水廢物也得到了重復利用,達到了資源循環利用的要求。
(三)部分工業區初步形成主要產業鏈
貴州省的各地區依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和發展特色,以特有的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初步建立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鏈,實現產業的協調發展。地方資源形成工業聚集區,發揮了企業集群效應,合理調整優化能源生產再利用的方式。
三、構建資源循環利用系統 形成循環城市
貴州省的資源循環利用系統已初步形成,本文中以貴州省的貴州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成功案例為依托,詳述了貴州中小型城縣構建循環城市的概念。
(一)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
由桐梓煤化工項目、桐梓火電廠等項目建立的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以資源循環利用為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煤化工、鋁加工、鈦加工、熱電、冶金、等產業。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的總規劃面積為45平方公里,是貴州省重點培育的工業園區之一。園區分為華電工業園、蟠龍工業園、婁山彩陽輕工食品工業園、桐梓重慶工業園和渝黔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地方的大力推動下,除桐梓火電廠這樣的工程進展順利以外,金蘭偉明鋁業也基本建成。為了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桐梓縣制定了能源產業、鋁鈦加工產業、化工產業、輕工及副食品加工產業等四大產業綜合發展,對園區的產業進行規劃。園區產業定位是以煤化工、遵寶鈦業、火電廠、偉明鋁業的企業為依托,發展煤化品,鋁加工、鈦加工、電子信息和機械制造等節能環保且附加值高的附屬產業,大力把桐梓發展成黔北工業經濟的增長極和重要的產業承接基地。
(二)構建循環城市
構建資源循環利用系統是形成循環城市的核心內涵。循環城市,是指依照循環經濟及循環社會的概念,以節約資源為方向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來建設的城市,在城市的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中,資源節約使用、重復使用。中小型城縣構建循環城市,是實現資源循環利用的方式,是當今節能和環保的主題下,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有效辦法。形成循環城市,對于中小型城縣,是以日益發展的循環工業園區為依托,以可持續發展為方向的新型的社會生活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目前,我國的循環城市的構建還在起步中,而循環城市的形成必然成為未來社會的方向。
結論:發展可持續經濟,合理調整并優化能源生產利用的方式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重要方向。構建資源循環系統,形成“循環城市”是實現循環經濟的核心。本文通過分析貴州省目前的資源循環利用的情況,并以桐梓煤電化循環經濟工業園區為例,提出了貴州省中小城縣構建資源循環,實現“循環城市”的結論。
參考文獻:
[1]劉鴻雁,吳永貴,安艷玲,毛健全.貴州省主要工業區發展現狀與循環經濟改造.貴州化工.2009(04).
[2]金小天,霍文冕,楊占星.發展循環經濟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以甘肅省高臺縣為例.安徽農業科學.2006(11).
[3]陳凱,黎湘虹,張秋根,殷茵.南昌建設資源循環型城市的探討.江西科學.2009(02).
關鍵詞:循環經濟;實踐;問題;思考
鶴壁因煤立市,因煤興市,是河南省典型的資源型城市,2005年被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市。鶴壁市委、市政府緊緊抓住試點市的機遇,高度重視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堅持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主載體,以招商引資為主渠道,運用循環經濟理念構建新型產業基礎和新型城市骨架,大力發展集循環型工業、循環型農業和循環型城市三位一體的循環經濟體系,形成了產業聚集、協同發展的城市循環經濟發展模式。這種模式被列為全國12個區域循環經濟典型模式案例之一,并在全國進行宣傳推廣。如何實現由試點向示范升級,提升循環經濟發展層次,是鶴壁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
1 鶴壁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實踐及做法
近年來,鶴壁市不斷完善發展循環經濟的組織領導、政策、規劃體系,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示范項目、示范企業和示范園區建設,全力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探索出很多獨具特色的做法,循環經濟發展形成一定規模。
(1)完善政策,創新機制。成立了高規格的市循環經濟領導小組,設立了循環經濟專門辦事機構;先后制定出臺加快發展循環經濟一系列文件,編制了全市循環經濟建設規劃、試點實施方案和循環經濟示范園區規劃,制定了鼓勵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政策措施。建立和完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和激勵約束機制,發揮政府引導和企業主體作用,著力推動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壯大。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工作力度,推動建立以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緊密結合的循環經濟產業創新體系,推動科技與經濟結合,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重點突破循環關鍵鏈接和綜合高效利用技術。比如研發產業化了玉米芯提取醣清、玉米秸稈提取低聚木糖、雞血提取生物活性蛋白等一批新技術。
(2)典型帶動,示范引導。圍繞產業鏈延伸和資源循環高效利用,重點培育了30個循環經濟型企業、4個循環經濟型園區。在企業層面,重點推進清潔生產和原料能源循環高效利用,形成企業小循環。在園區層面,編制了4個循環經濟型園區建設規劃,推動產業布局相對集中、上下游產業鏈拓展,促使企業間耦合共生協調發展。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循環經濟企業和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撐,規劃建設了92個循環經濟重點補鏈和延鏈項目,總投資達112億元,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建設不斷突破。通過示范項目、企業和園區的建設,以典型示范帶動全面發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順利推進。
(3)綜合利用,延伸鏈條。鶴壁市圍繞主導產業,著重強調產業鏈的補鏈和延鏈,以項目建設為主抓手、以產業集聚區建設為載體、以招商引資為主渠道,推動產業集聚,共生耦合,重點打造產業間相互銜接、物料近距離轉運、“三廢”集中處理和資源循環利用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促進資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循環利用,形成了以煤電化材、金屬鎂等為主的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鏈;以種植養殖、農畜產品深加工、畜牧產品下腳料高值利用、糞便生化處理生產有機肥、秸稈發電、沼氣發電等為特色的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
煤電化材產業方面,圍繞煤炭開采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建設煤矸石綜合利用熱電廠、煤矸石制取無機纖維、煤矸石燒結磚、礦井水綜合利用和煤層氣發電。圍繞煤炭的轉化升值,發展坑口電站和煤化工。圍繞煤炭深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利用粉煤灰、廢渣等固廢做混合材生產水泥,建設粉煤灰蒸氧磚和燒結磚。同時,利用水泥煅燒和燒結磚生產過程中的余熱,建設發電項目。
金屬鎂產業方面,發展深加工產品,打造金屬鎂—高純鎂—鎂合金—鎂合金壓鑄件—鎂合金型材和板材及多種專用產品產業鏈。利用新型水煤漿冶煉法和蓄熱式還原爐技術等先進冶煉工藝,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利用金屬鎂冶煉廢渣生產高性能新型陶瓷濾料和新型墻體材料。
農業循環經濟產業方面,充分利用豐富的農業資源,形成了秸稈綜合利用型、種養加復合型、畜產品精深加工全利用型、農產品深加工資源最大化利用型等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圍繞農產品加工業產生的下腳料等廢棄物綜合利用,建設了利用動物羽毛、內臟、血水、骨頭等廢棄物生產蛋白酶解生物飼料、血源性生物活性蛋白、骨素等項目,建設了玉米胚皮綜合利用項目。圍繞種植業廢棄物利用,建設了秸稈生物發電廠,利用玉米秸稈提取低聚木糖,玉米芯生產糠醛、開發新型有機肥。圍繞畜牧養殖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畜禽養殖—糞便—沼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生態鏈。在畜禽養殖集中區和大型養殖基地建設“養殖基地集中制沼氣,沼氣發電,沼渣沼液集中制肥”農業循環示范項目。
(4)完善功能體系,構建循環城市。積極推進社區回收站點和區域集散市場建設,加大再生資源加工利用力度,形成了“以社區回收為基礎、回收市場為中心、加工利用為目的”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加大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在建筑工程中大力推廣應用新型墻體材料和地熱、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循環型社區建設,加快生活污水、中水回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集中收集和分類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進一步提高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率和污水中水會用率,資源化處置建筑垃圾。利用水泥回轉窯焚燒生活垃圾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加強宣傳教育,普及循環經濟知識,宣傳典型案例,不斷推進循環經濟文化建設,提高公眾參與循環經濟建設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2 鶴壁市發展循環經濟的制約問題
關鍵詞:谷城縣;循環經濟;金洋模式;五山模式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戰略,能有效緩解資源,緩解對經濟增長的約束矛盾,從根本上轉變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1]。近年來,我國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產業園區和省市開展了兩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各地區結合實際開展了本地循環經濟試點工作。通過試點,總結凝練出一批發展循環經濟的模式案例,但是,目前大都為產業方面的模式案例,縣域層面循環經濟案例相對較少[2]。為探索縣域經濟發展模式,本文分別從產業、綠色回收、社會等方面歸納總結谷城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總結其循環經濟發展經驗,對推進縣域循環經濟快速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1谷城縣循環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谷城縣大力發展循環型產業,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在循環型產業的帶動下,進一步完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又反過來支撐著產業的發展。另外,谷城縣在取得循環經濟成效后,不斷總結發展循環經濟經驗及模式,推動著整個社會的循環經濟發展,構建了以湖北省為重點并向全國輻射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再生鉛、再生鋼鐵、再生鋁等循環型產業。探索形成了“金洋模式”、“五山模式”、“谷城‘城市礦產’基地模式”等循環經濟發展典型模式。2013年,谷城縣被確定為首批國家循環經濟示范縣創建地區。
2谷城縣循環經濟的實踐模式
2.1循環型工業模式
循環型工業又稱“生態工業”,是根據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建立起來的一種以工業排泄物為原料,實現循環生產的一種工業發展模式。谷城縣重點打造“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建材加工、紡織品加工、農產品加工”四大工業循環鏈,其工業循環經濟實踐模式以“金洋模式”為典型,金洋公司專業從事廢鉛回收綜合利用、鉛基系列合金研制與生產,模式特點主要體現于兩點。(1)建設循環閉合的廢鉛酸蓄電池循環利用鏈。以自建或合作的方式回收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的廢鉛酸蓄電池經機械拆解、破碎、分選等工序,再分別加工成還原鉛、硫酸鈉、再生塑料等,還原鉛返銷給鉛酸蓄電池生產商,再生塑料制成新的蓄電池外殼,硫酸鈉成為造紙、玻璃制品的原料,由此形成了完整的廢鉛酸蓄電池循環利用產業鏈,最大化利用廢舊資源,提高了資源產出率。(2)堅持科技創新。金洋公司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通過應用自主研發的無污染再生鉛生產、低溫連續熔煉、鉛膏濕法直接生產超細氧化鉛、液態鉛渣直接還原等先進技術,鉛回收率達98.2%,既回收了鉛資源,又減少了廢水處理的費用,實現了良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2.2循環型農業模式
循環型農業是以循環經濟理論指導農業生產的一種經濟模式,它被賦予了科學的內涵,既具有由科學理論作為支撐的優勢,又具有使經濟和生態效益雙重實現,以及帶動工業、第三產業協調發展的主要特征。谷城縣重點打造“林下經濟、有機茶、生態養殖、生物質能源”四大農業循環鏈,其農業循環經濟實踐模式以“五山模式”為典型,五山鎮大力推進農業循環經濟,著力建設生態鄉鎮,其特點主要體現于兩點。(1)發展循環生態農業。通過產業組合構建一體化的農業生態模式,形成物質循環利用的復合生態農業系統。依托專業合作社,推動食用菌、龍蝦、茶園土雞、生態土豬等生態種植養殖產業抱團發展,帶動林下經濟、有機茶、生態養殖等生態產業快速發展。通過沼氣利用聯結整合谷城農林牧漁產業發展,高效利用農業廢棄物資源。(2)建設循環生態農莊。谷城縣以生態農莊為抓手,推進農業、農村廢棄物的利用。以堰河村為示范,大力推行垃圾分類,回收廢塑料、玻璃等干垃圾,廚房濕垃圾入沼氣池漚肥返田,有害垃圾集中處理。建設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將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后進行利用,實現了污水不外排。
2.3綠色回收模式
對于谷城縣來說,綠色回收再生鋼鐵、再生鉛、再生鋁等再生資源,是其循環經濟產業的重要一環。目前已經建立了多元化回收模式。(1)銷售回收兩網合一模式。建立銷售網絡和回收網絡兩網合一的模式,駱蓄公司利用其覆蓋全國的蓄電池銷售網絡,實行以舊換新,抵價回收廢舊蓄電池模式,實現鉛資源、塑料資源的循環利用。(2)政府推動、企業運作模式。金洋公司通過積極爭取湖北省政府的支持,在武漢市“1+8城市圈”建立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網絡工作試點,目前已在湖北省內9個城市建立了穩定的回收網絡。(3)資源共享回收模式。谷城縣部分企業已在國內主要的資源集散地建立了穩定的回收點,實現廢舊資源的穩定供給;同時依靠資源集散地的回收企業,采取合資合作建點的方式,建立資源回收模式。(4)固定回收網點模式。園區企業依靠在全國各地設立的固定回收網點、回收網絡,建立資源回收模式,有效地回收鉛酸蓄電池、廢鋁和廢鋼。通過上述措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回收網絡體系,現已建立起半徑為500km的區域廢舊資源回收圈,年回收資源量300萬t,為企業的再生鋼鐵、再生鉛、再生鋁、汽車零部件等再生資源加工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2.4循環型社會模式
循環型社會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再生資源利用、再制造、綠色消費等。谷城縣利用再生資源的循環型社會模式以谷城“城市礦產”基地為代表,基地集聚了一大批廢鋼鐵、廢鉛、廢鋁、廢塑料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形成了完整、閉合的再生鉛、再生鋁、再生鋼鐵循環利用產業鏈。谷城“城市礦產”基地模式的特點主要體現于以下兩點。(1)企業聯動發展?;匾劳锌h供銷社、金洋公司、駱蓄公司等組建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回收廢鋼鐵、廢鉛、廢鋁、廢塑料等再生資源,以及縣域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鋁合金建材等重點產業產生的廢舊金屬、廢塑料,通過金洋、金耐特等企業的專業化分揀和加工,生產出高品質的再生鉛、再生鋁、再生鋼鐵、再生塑料等再生材料,再供給基地內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鋁合金建材等企業,實現了再生資源的就地轉化,有效推動了基地再生資源產業和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鋁合金建材等產業的共贏發展。(2)以良好服務吸引企業集聚。谷城縣對基地重大項目建立“領導包保”、“項目服務秘書”等機制。同時,通過強化基地科技服務平臺建設,推動建立產學研協作關系,培育出金洋、金耐特等一批廢金屬循環利用的技術領先者,吸引了廢鉛酸蓄電池、廢鋼鐵、廢鋁等廢舊資源利用企業快速向園區集聚。
3谷城縣循環經濟發展經驗
3.1以產業化、規?;?、精益化為根本途徑推動循環經濟大發展
多年來,谷城縣結合當地鉛酸蓄電池、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發展需求,一直大力扶持再生金屬產業發展,推動產業園區建設,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在企業、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谷城以再生鉛為代表的再生資源產業規模水平、技術水平不斷發生嬗變,回收網絡和渠道不斷擴大,形成了強大的產業競爭優勢[3],成為谷城兩個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帶動了關聯產業的迅速發展,同時也推動了谷城縣域經濟的大發展,由傳統的山區農業縣向工業強縣邁進。
3.2通過各領域協同推進,形成循環經濟發展強大合力
谷城縣率先在工業、農業、再生資源回收、“城市礦產”加工等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關鍵領域進行探索,形成了“金洋模式”、“五山模式”、“‘城市礦產’基地模式”等一批循環經濟成功范式,并通過這些模式在各自領域較大范圍的推廣、復制,以及各領域、各層面的耦合鏈接,有效促進了一、二、三產業的聯動發展、循環發展,形成了循環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4結語
谷城縣選擇循環經濟之路,是一種典型的跨越式戰略轉型,即在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之前選擇了先進的發展戰略和道路。其面臨的技術經濟困難要比東部大得多,然而循環經濟卻在中西部地區-谷城縣成功地運作[4-5],其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為我國縣域循環經濟發展提供了有益啟示。
4.1堅持頂層設計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影響經濟發展的因素越來越復雜,如要從源頭上化解積弊,在循環經濟領域取得突破,必須要有合理的頂層設計。谷城縣原本是一個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礦產資源較少的中部山區農業縣,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諸多制約因素,但谷城縣根據礦產資源日益匱乏的嚴峻現實,以及再生資源所具有的顯著的資源環境效益及成本優勢,清晰地認識到循環經濟是實現科學發展的重要路徑,長期堅持循環經濟發展思路,不僅實現了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且還先后獲得若干循環經濟國牌,在國內引起一定的反響。
4.2堅持一個定位
我國中西部部分地區急于發展經濟,在發展建設中,缺乏先進的指導思想和統一的科學規劃,仍處于粗放式的發展模式,特別是招商引資之初,為吸引企業入駐而來者不拒,致使地區產業過多,產業定位不明確。而谷城縣境內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資源匱乏,谷城礦產資源偏少,原始的生產資料缺乏,以農業為主的谷城基礎薄弱而不適合發展動脈產業,只適合發展靜脈產業,谷城從開始就定位發展再生資源,再生鋼鐵、再生鉛、再生鋁等再生資源的利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在逐步擴大產業的過程中,也一直以再生資源產業為主線,來發其他相關產業,如利用再生鋼鐵的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產業、利用再生鉛的汽車蓄電池產業等,循環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4.3堅持模式推廣
谷城縣堅持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以點帶面逐步推廣,形成循環經濟的較大規模。在工業領域,以“金洋模式”為示范,應用清潔生產技術,實施關鍵補鏈項目,打造“汽車零部件及裝備制造、建材加工、紡織品加工、農產品加工”四大工業循環鏈;在農業領域,以“五山模式”為示范,全力打造“林下經濟、有機茶、生態養殖、生物質能源”四大農業循環鏈條;在回收網絡方面,以金洋公司的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網絡為示范,建立覆蓋周邊500km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覆蓋周邊縣市的生物質能源回收網絡、覆蓋全國的廢鉛酸蓄電池回收網絡;在社會領域,以“城市礦產”基地為示范,建立先進、適用的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模式、城市典型廢棄物集中處置模式,生活、生產系統循環耦合模式,循環經濟模式分別在各產業推廣,循環經濟規模不斷擴大。
4.4堅持企業推動
國際公認的德國卡倫堡循環經濟模式立足于園區企業間的合理鏈接,能源和副產品在系統內得到充分利用。谷城堅持將企業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主力,在工業領域,依托金洋公司廢鉛酸蓄電池循環利用鏈條,打造有示范意義的閉合循環鏈條,同時金洋公司、駱蓄公司、美亞達公司、三環集團公司等重點企業在利用再生鉛、再生鋁、再生鋼鐵等方面形成上下游鏈接,為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在農業領域,依托玉皇劍公司、康利公司、再然公司等重點企業發展種養結合型、“農、旅”復合型循環農業;在綠色回收領域,依托金洋公司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駱蓄公司廢舊鉛酸蓄電池回收網絡、凱迪公司生物質回收網絡等,逐步建立多元化、廣覆蓋的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因此,企業及企業間的循環是推動發展循環經濟的根本動力。
作者:胡斌 吳雪蓮 萬迎峰 鮑仁冬 單位:湖北省發展規劃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漢循環經濟研究院
參考文獻:
[1]黃和平.基于生態效率的江西省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生態學報,2015,35(9):1-10.
[2]陳藝,陳昕.縣域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研究[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8(4):18-26.
[3]岳波波,李妮,武征,等.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循環經濟模式構建[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2,38(7):88-90.
關鍵詞 新疆;工業循環經濟;建設思路
中圖分類號 F0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09)06-0160-05
循環經濟提倡通過“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的反饋式循環過程,使物質、能量在人類經濟系統各個組成部分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從而實現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的最小化與經濟、社會效益的最大化,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1~7]。工業是實現本土優勢資源轉換的重要鏈結,同時也是物質能量代謝、污染物排放的主要產業。世紀之交,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決策為新疆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由于缺乏統籌規劃,目前新疆工業的總體布局與產業結構不盡合理,產業分工層次相對比較低,高投入,高污染的行業所占比重比較大,再加上先天生態脆弱,資源型缺水,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對疆內的生態環境和綠洲的穩定已產生嚴重不良影響,因此,亟需建立以循環經濟為主體的科學節約型模式全面更新其工業發展的理念,科學調整未來工業發展的思路。目前已有學者對疆內的煤炭、造紙、石化等行業進行了政策及產業鏈層面的循環經濟研究[8~14],也有少數大型企業如新疆天業、哈密長河、博湖葦業對自身生產領域進行了循環經濟的有益探索,但系統的大尺度的區域工業循環經濟建設研究在新疆尚未開展。本文對這一領域作初步探討。
1 新疆工業發展現狀及問題
1.1 新疆工業體系及發展概況
依托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礦產資源,以基礎性資源、能源的開發利用為代表的工業浪潮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促進下迅速在新疆興起,伴隨著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加快實施,新疆的能源、原材料工業、鋼鐵行業、電力行業逐步發展壯大,目前已形成了以石油開采、石油化工行業為主導,以紡織、輕工、建材、鋼鐵、電力為支柱,包含煤炭、食品、機械電子、有色金屬等門類較為齊全的現代工業體系。統計公報顯示:2007年,區內工業增加值達1 37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 324億元。工業結構中,重工業占92.2%,輕工業占7.8%。重工業中,采掘工業、原料工業、加工業的比重為77∶18∶5。與1999年相比,工業占GDP的 比重由27.2%上升至43.6%,工業綜合效益指數也由同期的78.3%提高到372.8%,8年來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年均增長達33.7%。總的來說,全區工業經濟效益發展態勢良好,產業優勢逐漸凸顯,但采掘和原材料工業比重很高,加工裝配工業和輕工業比重偏低,說明其尚處于以“原字號”、初加工為主的資源密集型產業發展階段。
1.2 新疆工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工業已成為新疆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帶動和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的全局,同時,它也正面臨著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沉重壓力。2006年,新疆工業占GDP的比重為40.8%,卻消耗了全區70.8%的能源總量,其中石油、電力、煤碳、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占了工業總耗能的69.3%。噸水泥、單位粗銅、噸焦的綜合能耗分別達到全國的1.5倍、2.2倍、2.2倍,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電量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總能耗(以標準煤衡量)超出1倍左右,各項污染物排放指標總體偏高,只有用水量相對較低。
各項數據表明,新疆的工業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高投入、高能耗支撐,環境污染日益嚴重,經濟增長的粗放特征極其明顯。其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歷史原因使得市場配置運營程度較低[15]。建國后相當長一段時期,新疆的工業布局更多地體現為計劃經濟和國防安全價值指向。改革開放后,我國形成了西部開發資源、東部加工制造的垂直分工格局和結構,以采掘、原材料、重工業、軍工、央企為主導的區域工業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所有制結構所存在的缺陷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新疆工業的區域競爭力和產出類型。
第二,缺乏統一規劃致使工業結構不合理。近年來,新特的資源、區位、政策優勢吸引了國內外大量投資,但由于缺乏統一規劃,造成了生產力布局重復、產業結構趨同、爭奪資源、城鎮體系不合理、生態環境保護不夠等情況。目前,新疆的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等具有地區資源優勢的輕工產業在整個工業體系中的比重比全國水平分別低了1.2和3.0個百分點,與江浙發達地區相比則更加明顯滯后;而重工業所占比重卻比全國平均水平以及發達省區高出20~30個百分點,并以采掘類工業為主,致使總體能耗偏高。
第三,部分企業技術落后且環境意識薄弱,管理粗放。隨著改制的推進,多種所有制成分的企業比例快速增加,企業的組織形式與發展方式有了較大轉變,各企業在技術水平、環境意識與污染控制方面發展很不平衡,多數新企業基本處于跟蹤模仿和配套技術的開發層面,雖然經過技改,但工藝依然落后,加上環保意識薄弱,拼資源高消耗,管理相當粗放,造成投資回報率低、污染嚴重的后果,給資源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壓力,也影響了企業本身發展的可持續性。
2 新疆工業循環經濟建設思路
新疆經濟發展的潛力在工業,出路在工業,希望也在工業?!笆晃濉逼陂g,自治區政府明確表示要將工業領域作為循環經濟的主戰場,全面快速提升工業化整體水平。大力發展工業循環經濟不僅是新疆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工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那么,如何針對新疆目前工業發展的形勢,從區域層面上構建工業循環經濟、實現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筆者認為,首先要正視片面追求高增長伴隨的負效應,看清大勢,理清思路。根據循環經濟的內涵和原則,結合地區特點,新疆工業循環經濟建設的總體思路可概括為:“一個綜合、兩類循環、兩個體系”。
2.1 一個綜合
“一個綜合”是指新疆的工業循環經濟建設需要運用多學科進行綜合研究。循環經濟是“物質閉環流動性經濟”與“資源循環經濟”的合稱,它倡導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一脈相承。從字面看,新疆工業循環經濟的落腳點在經濟,但它并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也不是單純的技術或環保問題,而是集自然、經濟、技術、環境和社會于一體的系統工程。除了要考慮技術、投資、運行成本外,還必須注意連接物質、能量循環
利用在時間、空間配置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16]。新疆幅員遼闊,自然地理、資源稟賦以及歷史人文因素在各行政區域不盡相同,想通過循環經濟實現跨躍式發展,工業格局的重新界定十分必要。建議通過功能區環境承載能力及工業適宜性分析,結合自治區工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區域分異、整體協調、系統整合、確保綠洲發展空間為原則對新疆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格局進行統籌規劃,劃分出優化區、重點區和限制區,并在此基礎上對各功能區未來的支柱行業、重點行業進行科學的縱向主導產業鏈與橫向耦合共生產業鏈設計。
2.2 兩類循環
“兩類循環”是指新疆的工業生產需實現產業循環組合與資源循環利用。第一類產業循環組合,既包含工業內部行業間的小循環組合,也涵蓋工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大循環組合,這是拉長產業鏈條,增強新疆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重要措施。水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制約干旱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限制因子?!吨袊Y源報告》及《新疆統計年鑒》的數據表明:2006年,新疆農業用水比例高達97.5%,分別比全國及西北五省平均水平高出35.6和22.5個百分點,而農業單位水耗產生的GDP卻只有工業的0.77%,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1/10。水資源的短缺已成為限制新疆工業快速發展的瓶頸。針對疆內特殊的自然條件,筆者認為:無糧不穩,無工不富。新疆工業循環經濟的建設必須非常注重水資源配置的問題如圖2所示。首先,要實現農業節水,所節之水用于工業,而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又必須能反哺農業,這是進行大循環組合的出發點;其次,對于行業間的小循環,組建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干法制造與中水回用以達到節水效果,進一步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另外,組合的模式不能只滿足于簡單的鏈,而應該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將企業內部、企業之間、區域范圍的產業共生關系層層提升,整體推進產業鏈條的延長與完善。第二類資源循環組合,是指在構筑產業鏈循環組合的同時還要在各產業內部按“3R”原則,推進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對工業廢水、廢氣、廢渣、廢能進行綜合利用以及資源化,再次用于經濟發展。循環經濟“3R”原則的排序,實際上反映了20世紀下半葉以來人們在環境與發展問題上思想進步的三個歷程:通過末端治理凈化廢棄物――通過再利用和再循環利用廢棄物――從源頭上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茖W的規劃與清潔生產等源頭控制措施 可以有效提高單位產品的資源利用率、預防和減少廢物的產生,促進新疆工業污染的減量化,但是,先進的技術不會在新疆一夜普及,控源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再加上由于邊際效益遞減規律,污染量削減的邊際成本會隨著削減總量的增加不斷提高,因此過于追求“零排放”目標并不可行。建議根據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因地制宜地選擇經濟節約、技術可行的辦法對廢物廢能進行綜合利用,以減少生態破壞、提高資源利用率,并為延伸產業鏈創造可能性,圖3列出了部分資源循環利用方式。新疆煤炭、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采掘業及其相應的初級加工業產生的固廢以及廢氣量相當可觀,因此,利用大量的粉煤灰、煤矸石作建筑原料,從石化企業尾氣中回收熱能用于取暖等都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從另一個角度看,產業循環組合與資源循環利用也是拓寬融資渠道,調動民間資本,增加市場配置能力,促進本土優勢資源轉換的物質能量流動載體,不僅有助于將新疆的環境資源納入主流經濟運營,使負外部性內在化,而且還能創造靜脈產業,增加就業崗位,促進經濟―環境的雙贏。
2.3 兩個體系
“兩個體系”是指建立配套的循環經濟管理實施體系和綜合評價體系,以增強新疆工業循環經濟實施的延續性和可操作性。其中,管理實施體系主要由工業園區組織,包含工業鏈結設計、清潔生產設計、執行能力建設三項內容。在組建過程中,工業鏈結與清潔生產依靠技術創新才能日趨完善,執行能力建設則對園區的循環經濟持續實施提供行政管理上的保障。綜合評價體系可從園區和行業兩個層面來制定,內容包括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分析評價兩項。從管理水平、經濟增長、污染治理、資源利用效率等角度構建指標體系,對工業代謝、生命周期、工業系統集成三個層次進行分析評價,有助于從法規管理、生產設計、工業鏈接、保障措施、變數分析等多個角度探討園區及各行業發展循環經濟的對策機制,進而促進管理實施體系的優化與完善。
3 案例分析
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北坡經濟帶的瑪納斯河流域,以優美的環境、獨特的文化、璀璨的文明被世人譽為“戈壁明珠”。作為新疆第一個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城市(2007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準),其工業循環經濟的建設具有典型性。在國家和自治區的政策與資金支持下,石河子以工業園區為載體,目前已初步形成氯堿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熱電聯產、紡織、食品、造紙、塑料制品、建材等九大循環經濟產業鏈[17],如圖4所示。2008年底,園區達到70萬t PVC,60萬t 離子膜燒堿、100萬t電石、15萬t節水器材、200萬kw發電量、150萬t電石渣制水泥、30萬t粉煤灰制漿造紙、30萬t造紙黑夜制木質素、10萬錠棉紡品、1.6萬t檸檬酸、8萬t番茄醬的生產能力,總資產達200億元,工業銷售收入97億元,實現利稅16億元,年均增速達40%,氯堿與節水行業已躋身國際前列。
“一個綜合,兩類循環”在案例中得到了集中體現:首先,依托自治區優勢資源轉化戰略,結合自身資源優勢和已有基礎,通過對國際產品市場的需求分析,石河子將化工、棉紡、食品、建材、農業技術裝備、能源將作為工業循環經濟的六大支柱產業,繼而進行縱向主導產業鏈和橫向耦合共生鏈的設計,實踐了“一個綜合”的思路。其次,產業鏈中節水器材的開發應用有效促進了天山北坡經濟帶國家優質農產品基地的建設,推動了農業產業化進程,提升了區域范圍的產業共生關系,創造了就業崗位,實現了工業與農業良性互動的大循環組合;同時,通過企業間產品和副產品的有效利用,煤、鹽、石灰石等優勢資源被成功轉化為煤電化熱的一體化,工業行業之間形成了環環相扣的小循環組合。再次,園區有效實現了三廢的循環利用及清潔生產:電石渣作為水泥廠的原料全部消耗干凈,粉煤灰用于生產建材及制漿造紙板,造紙黑夜通過資源化綜合利用開發成木質素產品,生化行業產生的硫酸鈣用于制水泥,電石粉、焦炭粉、石灰粉以及回收的廢舊滴灌帶被送往相關工序重復使用;電石爐廢氣通過增壓風機加壓后送入電廠發電車間和化工城粒堿車間燃用,氯化氫、氯乙烯、乙炔和氫氣等化工尾氣通過組合式吸收―解析工藝、變壓吸附等技術全部回收重復使用;干法乙炔(用蒸汽)生產技術使整體的用水量與廢水排放量大幅度降低,工業廢水經膜技術處理后回用作電廠的循環冷卻水與廠區綠化灌溉。但由于尚處于建設初期,園區工業循環經濟的鏈條還未完全閉合,各企業的清潔生產水平也參差不齊,仍有節水節能和減排空間。要想持續推進和優化完善石河子的工業循環經濟,還需有效開展“兩個體系”的建設,盡快配套建立園區的循環經濟管理實施體系和綜合評價體系,以增強政策的延續性和可操作性。
4 結 語
根據循環經濟的內涵和原則,結合區情特點,本文從區域層面上將新疆工業循環經濟建設的總體思路概括為:“一個綜合、兩類循環、兩個體系”。其中,“一個綜合”是科學構建新疆工業循環經濟的前提,“兩類循環”可促進新疆產業生態化與污染治理產業化、動脈產業與靜脈產業的有機統一[16],“兩個體系”將為疆內工業循環經濟的持續推進和優化完善提供有力的保障機制。當然,構建工業循環經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將會遇到很多難點和細節問題,本文僅從框架思路上作了初步探討,期待更多學者對此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諸大建.循環經濟理論與全面小康社會[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3):107~112. [Chu Dajian. 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J]. 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Section),2003,(3):107~112. ]
[2]Erkman,Suren. Industrial Ecology:AHistorical View[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997,4(4):36~42.
[3]Frosch R A, Gallopoulos N. 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 [J].Scientific American, 1989, 261(3):144~152.
[4]Tibbs, Hardin. Industrial Ecology: An Environmental Agenda for Industry [J].Whole Earth Review, 1992,123~125.
[5]V Jegatheesan, J L Liow, L Shu, S H Kim, C Visvanathan. The Need for Global Coordin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9, 17: 637~643.
[6]陳德敏.循環經濟的核心內涵是資源循環利用[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4,14(2):12~125.[Chen Demin. Reuse of Resources is the Focus Connotation of Cyclic Economy [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4, 14(2):12~125. ]
[7]季昆森.循環經濟與資源節約型社會[J].決策咨詢,2004,(7):42~43.[Ji Kuns en. Circular Economy and Resources Saving Society[J].Decisionmaking Consultation, 2004,(7):42~43.]
[8]黃道成,敬益武.關于新疆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中國煤田地質,2003,15(6):101~103. [Huang Daocheng, Jing Yiwu. Consideration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al Industry in Xinjiang[J]. Coal Geology of China, 2003, 15(6):101~103.]
[9]姚衛星,宋嶺. 新疆環博斯滕湖地區造紙企業發展循環經濟啟示[J]. 生產力研究, 2005,(5):111~113. [Yao Weixing.Song ling. Revel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in Xinjiang Papermaking Industry around Bosten Lake Region[J]. Productivity Research, 2005,(5):111~113.]
[10]王保國. 循環經濟的探索與實踐――以新疆天業化工園區發展為例[J]. 新疆農墾經濟, 2005, (7):25~26. [Wang Baoguo.Groping and Practice of Circular Economy:a Case Study on Tianye Chemistry Industrial Park in Xinjiang[J]. Xinjiang State Farms Economy, 2005,(7):25~26.]
[11]胡俊梅.循環經濟理論與新疆循環經濟實證分析[D].新疆: 新疆大學, 2006.[Hu junmei. Theory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Demonstration Analyses in Xinjiang[D].Xinjiang: Xinjiang University,2006. ]
[12]劉春宇.新疆石油產業發展研究[D].新疆: 新疆農業大學, 2007.[Liu Chunyu.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Petroleum Industry[D]. Xinjiang: Xinji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2007.]
[13]李新英. 新疆工業化進程中的環境問題研究[D]. 新疆: 新疆大學,2005.[Li Xinying. Rea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f Industrialization Course in Xinjiang[D]. Xinjiang: Xinjiang University, 2005.]
[14]張宏軍,高志剛. 基于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的資源性城市產業轉型研究――以新疆克拉瑪依市為例[J]. 干旱區地理, 2005,28(3):409~413.[Zhang Hongjun, GAO Zhigang. Problems of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Resourcebased City:A Case Study on Karamay City, Xinjiang[J]. Arid Land Geography, 2005, 28(3): 409~413.]
[15]李明. 關于新疆新型工業化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 實事求是, 2004,(6):45~48.[Li Ming. Some Problems about Taking a New Road to Industrialization in Xinjiang Municipality[J]. Be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2004, (6):45~48.]
【關鍵詞】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生態園區
一、循環經濟的含義
循環經濟是運用生態學規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通過清潔生產、市場機制、社會調控等方式, 組織成為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在生產生活中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旨在最終實現環境、資源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運行模式。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目標可以從技術和經濟兩個層次界定。技術層次,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要在生產實踐中,通過生產技術與資源節約技術相融合,減少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最高效率地節約使用資源;在經濟層面上,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和經濟運行機制。需要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看成稀缺的、社會大眾共有的自然福利資本,因而要求將生態環境納入經濟循環過程中參與定價和利益分配。
二、循環經濟的特征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的系統觀。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于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
二是新的經濟觀。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三是新的價值觀。循環經濟觀將自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產觀。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在生產過程中要求遵循“3r”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duce)原則、產品的再使用(reuse)原則、廢棄物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
五是新的消費觀。循環經濟觀提倡物質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要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
三、各國循環經濟發展趨勢
(一)日本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循環經濟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紀初,提出“環境立國”戰略,即創建循環型社會的國家目標。消費者報廢電器時應支付廢舊家電收集、再商品化等有關費用,廢舊電器經過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產企業。資源循環利用率如空調為78%,電視為73%,冰箱為59%,洗衣機為56%。日本力爭資源回收率達100%。從家電中回收的玻璃、銅、鋁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產品。
(二)德國
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德國始終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國就制定和頒布了《廢棄物處理法》,1996年又頒布《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確立產生廢棄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擔治理義務以及政府與公民合作三原則。家庭廢棄物利用率從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業,95%的礦渣、75%以上的粉塵和礦泥,以及至少有2000萬頓廢舊鋼材被重新利用。目前,廢棄物處理成為德國經濟支柱產業,年均營業額約410億歐元,并創造20多萬個就業機會。
(三)美國
美國1976年就制定和頒布《固體廢棄物處置法》。2003年,美國城鎮產生的廢棄物為5.5億t,回收利用率達到40%。在各種廢棄物回收利用率中,紙張為42%,軟飲料塑料瓶為40%,鐵制包裝為57%。
(四)歐盟
歐盟實施的家用電器回收辦法,規定商業界必須回收90%的廢棄電冰箱及洗衣機,并將此類大型電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產利用。在個人電腦方面其回收比例則按產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國政府要求應有85%的包裝廢棄物循環利用;奧地利法規要求80%回收包裝材料必須進行再循環處理或再利用;丹麥政府規定所有廢棄物要有50%進行再循環處理。
四、目前循環經濟的幾種發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業內部的循環經濟
通過組織廠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延長生產鏈條,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廢棄物和有毒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資源,提高產品耐用性等。發明這種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產廢棄物減少了25%,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減少了70%。
(二)工業園區模式——又稱為卡倫堡工業園區模式
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產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棄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丹麥卡倫堡工業園區內各企業通過貿易方式利用對方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自己的原料,不僅減少了廢物生產量,還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三)德國dsd——回收再利用體系
德國的包裝物雙元回收體系(dsd)是專門組織回收包裝廢棄物的非營利性社會中介組織,最初由95家產品生產廠家、商業企業以及垃圾回收部門聯合組成,目前已有1.6萬家企業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裝物上做標記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業進行清理、分揀再進行循環利用。
(四)日本的循環型社會模式
日本在循環型社會建設方面主要體現三個層次上。一是政府推動構筑多層次法律體系;二是要求企業開發高新技術;三是要求國民從根本上改變觀念,不要鄙視垃圾,要把它視為有用資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類存放就是資源。
五、國外循環經濟優秀案例及經驗借鑒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態工業園為例介紹。
(一)園區簡介
為解決大量消耗能源、資源而產生的垃圾排放等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北九州市以建設亞洲的“國家資源及環保產業基地”為目標,以振興再生資源利用產業為主,制定了生態工業園基本規劃。工業園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態園的代表。園區分為實證研究區和循環工業園兩個區域。
(二)循環經濟實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環保產業擁有合理的環境管理體制及安全的高新技術,由企業、大學及政府部門組成的“北九州環境產業推進會議”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環境政策與產業振興政策相結合的獨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點實施措施有四個方面:(1)建設循環使用及舊零部件再次使用產業園區;(2)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基礎設施,發展新產業;(3)創辦新能源技術產業、超微納米等新一代環保產業項目;(4)加強人才培訓。
此外北九州通過規劃合理的功能區布局來更好的貫徹實施循環經濟的理念,具體功能區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設立北九州市生態工業園區中心:是開展環境教育的基地,舉辦以市民為主的環保知識講座,舉辦環保技術相關研修、講座,推廣環保技術。(2)環保企業聚集區:通過各企業的相互合作,把環保相關企業發展成為廢物排放為零的資源循環基地。(3)響灘再生使用區:市政府場地租給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環保項目,地方中小企業充分利用自己獨創的先進技術和先進工藝,開展各種再生使用產業活動。(4)環保研發中心:企業、政府、大學聯合起來將進行最尖端的廢物處理技術、再生使用技術的研發。本九州生態產業園利用作為工業城市積累起來的技術和人才、工業設施及企業、研究機構、政府、市民建立的網絡,將振興產業與環境保護兩大政策有機結合成功實現了建立獨具特色的地區政策的工業園區,其成功經驗對我們建立循環經濟示范區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六、國內發展循環經濟建議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最重要和最現實的選擇。結合我國國情發展生態園區循環經濟可從以下幾點試做努力:
1.創新機構,保證循環經濟深入發展。成立循環經濟建設領導小組結合區域實際狀況,從引導和促進的角度出發全面推進區域循環經濟工作。
2.綠色招商,促進第二產業生態工業發展。通過產業鏈、產品鏈和廢物鏈的構建與完善,資源和廢物的減量化等措施,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改善投資環境。根據生態工業系統建設需求和市場機制有選擇地進行主題招商和綠色招商,重點發展補鏈企業,形成多產品多鏈條的生態工業網狀結構。
3.集約使用,提高資源使用率。注重資源的集約化使用,無論在土地資源、水資源、還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達到較高水平。
4.重視科技,引領靜脈產業生態工業發展??衫酶咝录夹g發展海水淡化以解決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投資興建垃圾發電廠,利用先進的技術進行煙氣凈化處理發電的同時保護居住環境;完善區域水循環系統,建立以污水處理廠為主體的中水回用系統,節約用水的同時滿足企業對中水的需求。
5.加強信息建設,構建生態工業信息平臺。建立固廢資源信息網,便于企業之間進行固廢資源交換與再利用的信息溝通,為生態工業園和循環經濟建設搭建信息平臺。
6.注重生態教育,建設綠色學校。生態文化建設從孩子抓起,各級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在相應課程中增加環境保護知識內容,把生態教育納入學生的素質教育內容,從小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林慧岳.基于循環經濟區域創新活動[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2).
[2]于萍.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j].天津科技,2004,(6).
[3]許江萍.循環經濟:從理念到實踐[j].中國科技投資,2006,(8).
循環經濟是運用生態學規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通過清潔生產、市場機制、社會調控等方式,組織成為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在生產生活中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旨在最終實現環境、資源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運行模式。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目標可以從技術和經濟兩個層次界定。技術層次,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要在生產實踐中,通過生產技術與資源節約技術相融合,減少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最高效率地節約使用資源;在經濟層面上,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和經濟運行機制。需要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看成稀缺的、社會大眾共有的自然福利資本,因而要求將生態環境納入經濟循環過程中參與定價和利益分配。
二、循環經濟的特征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科學的發展觀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的系統觀。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于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
二是新的經濟觀。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三是新的價值觀。循環經濟觀將自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產觀。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在生產過程中要求遵循“3R”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duce)原則、產品的再使用(Reuse)原則、廢棄物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
五是新的消費觀。循環經濟觀提倡物質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要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
三、各國循環經濟發展趨勢
(一)日本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循環經濟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紀初,提出“環境立國”戰略,即創建循環型社會的國家目標。消費者報廢電器時應支付廢舊家電收集、再商品化等有關費用,廢舊電器經過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產企業。資源循環利用率如空調為78%,電視為73%,冰箱為59%,洗衣機為56%。日本力爭資源回收率達100%。從家電中回收的玻璃、銅、鋁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產品。
(二)德國
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德國始終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國就制定和頒布了《廢棄物處理法》,1996年又頒布《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確立產生廢棄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擔治理義務以及政府與公民合作三原則。家庭廢棄物利用率從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業,95%的礦渣、75%以上的粉塵和礦泥,以及至少有2000萬頓廢舊鋼材被重新利用。目前,廢棄物處理成為德國經濟支柱產業,年均營業額約410億歐元,并創造20多萬個就業機會。
(三)美國
美國1976年就制定和頒布《固體廢棄物處置法》。2003年,美國城鎮產生的廢棄物為5.5億t,回收利用率達到40%。在各種廢棄物回收利用率中,紙張為42%,軟飲料塑料瓶為40%,鐵制包裝為57%。
(四)歐盟
歐盟實施的家用電器回收辦法,規定商業界必須回收90%的廢棄電冰箱及洗衣機,并將此類大型電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產利用。在個人電腦方面其回收比例則按產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國政府要求應有85%的包裝廢棄物循環利用;奧地利法規要求80%回收包裝材料必須進行再循環處理或再利用;丹麥政府規定所有廢棄物要有50%進行再循環處理。
四、目前循環經濟的幾種發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業內部的循環經濟
通過組織廠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延長生產鏈條,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廢棄物和有毒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資源,提高產品耐用性等。發明這種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產廢棄物減少了25%,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減少了70%。
(二)工業園區模式——又稱為卡倫堡工業園區模式
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產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棄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丹麥卡倫堡工業園區內各企業通過貿易方式利用對方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自己的原料,不僅減少了廢物生產量,還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三)德國DSD——回收再利用體系
德國的包裝物雙元回收體系(DSD)是專門組織回收包裝廢棄物的非營利性社會中介組織,最初由95家產品生產廠家、商業企業以及垃圾回收部門聯合組成,目前已有1.6萬家企業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裝物上做標記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業進行清理、分揀再進行循環利用。
(四)日本的循環型社會模式
日本在循環型社會建設方面主要體現三個層次上。一是政府推動構筑多層次法律體系;二是要求企業開發高新技術;三是要求國民從根本上改變觀念,不要鄙視垃圾,要把它視為有用資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類存放就是資源。
五、國外循環經濟優秀案例及經驗借鑒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態工業園為例介紹。
(一)園區簡介
為解決大量消耗能源、資源而產生的垃圾排放等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北九州市以建設亞洲的“國家資源及環保產業基地”為目標,以振興再生資源利用產業為主,制定了生態工業園基本規劃。工業園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態園的代表。園區分為實證研究區和循環工業園兩個區域。
(二)循環經濟實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環保產業擁有合理的環境管理體制及安全的高新技術,由企業、大學及政府部門組成的“北九州環境產業推進會議”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環境政策與產業振興政策相結合的獨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點實施措施有四個方面:(1)建設循環使用及舊零部件再次使用產業園區;(2)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基礎設施,發展新產業;(3)創辦新能源技術產業、超微納米等新一代環保產業項目;(4)加強人才培訓。
此外北九州通過規劃合理的功能區布局來更好的貫徹實施循環經濟的理念,具體功能區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設立北九州市生態工業園區中心:是開展環境教育的基地,舉辦以市民為主的環保知識講座,舉辦環保技術相關研修、講座,推廣環保技術。(2)環保企業聚集區:通過各企業的相互合作,把環保相關企業發展成為廢物排放為零的資源循環基地。(3)響灘再生使用區:市政府場地租給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環保項目,地方中小企業充分利用自己獨創的先進技術和先進工藝,開展各種再生使用產業活動。(4)環保研發中心:企業、政府、大學聯合起來將進行最尖端的廢物處理技術、再生使用技術的研發。本九州生態產業園利用作為工業城市積累起來的技術和人才、工業設施及企業、研究機構、政府、市民建立的網絡,將振興產業與環境保護兩大政策有機結合成功實現了建立獨具特色的地區政策的工業園區,其成功經驗對我們建立循環經濟示范區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六、國內發展循環經濟建議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最重要和最現實的選擇。結合我國國情發展生態園區循環經濟可從以下幾點試做努力:
1.創新機構,保證循環經濟深入發展。成立循環經濟建設領導小組結合區域實際狀況,從引導和促進的角度出發全面推進區域循環經濟工作。
2.綠色招商,促進第二產業生態工業發展。通過產業鏈、產品鏈和廢物鏈的構建與完善,資源和廢物的減量化等措施,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改善投資環境。根據生態工業系統建設需求和市場機制有選擇地進行主題招商和綠色招商,重點發展補鏈企業,形成多產品多鏈條的生態工業網狀結構。
3.集約使用,提高資源使用率。注重資源的集約化使用,無論在土地資源、水資源、還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達到較高水平。
4.重視科技,引領靜脈產業生態工業發展??衫酶咝录夹g發展海水淡化以解決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投資興建垃圾發電廠,利用先進的技術進行煙氣凈化處理發電的同時保護居住環境;完善區域水循環系統,建立以污水處理廠為主體的中水回用系統,節約用水的同時滿足企業對中水的需求。
5.加強信息建設,構建生態工業信息平臺。建立固廢資源信息網,便于企業之間進行固廢資源交換與再利用的信息溝通,為生態工業園和循環經濟建設搭建信息平臺。
6.注重生態教育,建設綠色學校。生態文化建設從孩子抓起,各級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在相應課程中增加環境保護知識內容,把生態教育納入學生的素質教育內容,從小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參考文獻
[1]林慧岳.基于循環經濟區域創新活動[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6,(2).
[2]于萍.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J].天津科技,2004,(6).
[3]許江萍.循環經濟:從理念到實踐[J].中國科技投資,2006,(8).
[4]江翔.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循環經濟[J].華東經濟管理,2005,(3).
[5]王晶日.實現循環的探討[J].環境保護科學,2004,(1).
【關鍵詞】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生態園區
一、循環經濟的含義
循環經濟是運用生態學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通過清潔生產、市場機制、調控等方式,組織成為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物質在生產生活中反復循環流動的過程,旨在最終實現環境、資源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運行模式。循環經濟的內涵和目標可以從技術和經濟兩個層次界定。技術層次,發展循環經濟就是要在生產實踐中,通過生產技術與資源節約技術相融合,減少單位產出的資源消耗,最高效率地節約使用資源;在經濟層面上,發展循環經濟需要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和經濟運行機制。需要把資源和生態環境看成稀缺的、社會大眾共有的自然福利資本,因而要求將生態環境納入經濟循環過程中參與定價和利益分配。
二、循環經濟的特征
循環經濟作為一種的發展觀其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的系統觀。循環經濟的系統是由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等要素構成的大系統。循環經濟觀要求人在考慮生產和消費時不再置身于這一大系統之外,而是將自己作為這個大系統的一部分來研究符合客觀規律的經濟原則。
二是新的經濟觀。循環經濟觀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不僅要考慮工程承載能力還要考慮生態承載能力。在生態系統中只有在資源承載能力之內的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地發展。
三是新的價值觀。循環經濟觀將自然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是需要維持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在考慮科學技術時不僅考慮其對自然的開發能力,且要充分考慮到它對生態系統的修復能力;在考慮人自身的發展時,不僅考慮人對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
四是新的生產觀。循環經濟的生產觀念是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在生產過程中要求遵循“3R”原則:資源利用的減量化(Reduce)原則、產品的再使用(Reuse)原則、廢棄物的再循環(Recycle)原則。
五是新的消費觀。循環經濟觀提倡物質適度消費、層次消費,在消費的同時要考慮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建立循環生產和消費的觀念。
三、各國循環經濟發展趨勢
(一)日本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循環經濟理念在日本深入人心,21世紀初,提出“環境立國”戰略,即創建循環型社會的國家目標。消費者報廢電器時應支付廢舊家電收集、再商品化等有關費用,廢舊電器經過商家回收又重新回到生產。資源循環利用率如空調為78%,電視為73%,冰箱為59%,洗衣機為56%。日本力爭資源回收率達100%。從家電中回收的玻璃、銅、鋁等材料制作成玻璃杯、易拉罐等再生產品。
(二)德國
在發展循環經濟方面德國始終走在世界前列。早在1972年德國就制定和頒布了《廢棄物處理法》,1996年又頒布《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確立產生廢棄物最小法、污染者承擔治理義務以及政府與公民合作三原則。家庭廢棄物利用率從1996年的35%上升到2003年的60%。2003年在冶金行業,95%的礦渣、75%以上的粉塵和礦泥,以及至少有2000萬頓廢舊鋼材被重新利用。,廢棄物處理成為德國經濟支柱產業,年均營業額約410億歐元,并創造20多萬個就業機會。
(三)美國
美國1976年就制定和頒布《固體廢棄物處置法》。2003年,美國城鎮產生的廢棄物為5.5億t,回收利用率達到40%。在各種廢棄物回收利用率中,紙張為42%,軟飲料塑料瓶為40%,鐵制包裝為57%。
(四)歐盟
歐盟實施的家用電器回收辦法,規定商業界必須回收90%的廢棄電冰箱及洗衣機,并將此類大型電器用品的60%用于再生產利用。在個人電腦方面其回收比例則按產品重量由原定的60%提高到70%,再生率也由50%提高至60%。此外法國政府要求應有85%的包裝廢棄物循環利用;奧地利法規要求80%回收包裝材料必須進行再循環處理或再利用;丹麥政府規定所有廢棄物要有50%進行再循環處理。
四、目前循環經濟的幾種發展模式
(一)杜邦模式——企業內部的循環經濟
通過組織廠內各工藝之間的物料循環延長生產鏈條,減少生產過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盡量減少廢棄物和有毒物質的排放,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資源,提高產品耐用性等。發明這種模式的杜邦公司到1994年生產廢棄物減少了25%,空氣污染物排放量減少了70%。
(二)園區模式——又稱為卡倫堡工業園區模式
按照工業生態學的原理,通過企業間的物質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產業間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廢棄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業生態園區。丹麥卡倫堡工業園區內各企業通過貿易方式利用對方生產過程中的廢棄物或副產品作為自己的原料,不僅減少了廢物生產量,還產生了很好的經濟效益。
您正在瀏覽的“關于循環經濟的研究論文”來源于網絡或期刊,由完全收集,屬于“產業經濟學論文”欄目,版權歸其作者所有。
(三)德國DSD——回收再利用體系
德國的包裝物雙元回收體系(DSD)是專門組織回收包裝廢棄物的非營利性中介組織,最初由95家產品生產廠家、商業以及垃圾回收部門聯合組成,已有1.6萬家企業加入。在需要回收的包裝物上做標記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業進行清理、分揀再進行循環利用。
(四)日本的循環型社會模式
日本在循環型社會建設方面主要體現三個層次上。一是政府推動構筑多層次體系;二是要求企業開發高新技術;三是要求國民從根本上改變觀念,不要鄙視垃圾,要把它視為有用資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類存放就是資源。
五、國外循環優秀案例及經驗借鑒
下面以日本北九州生態園為例介紹。
(一)園區簡介
為解決大量消耗能源、資源而產生的垃圾排放等越來越多的環境,北九州市以建設亞洲的“國家資源及環保產業基地”為目標,以振興再生資源利用產業為主,制定了生態工業園基本規劃。工業園建于2001年,是再利用型生態園的代表。園區分為實證區和循環工業園兩個區域。
(二)循環經濟實施措施
北九州市的環保產業擁有合理的環境管理體制及安全的高新技術,由企業、大學及政府部門組成的“北九州環境產業推進會議”制定了基本工作方向并采用了環境政策與產業振興政策相結合的獨具特色的地方政策。重點實施措施有四個方面:(1)建設循環使用及舊零部件再次使用產業園區;(2)充分利用現有的產業基礎設施,新產業;(3)創辦新能源技術產業、超微納米等新一代環保產業項目;(4)加強人才培訓。
此外北九州通過規劃合理的功能區布局來更好的貫徹實施循環經濟的理念,具體功能區布局如下:(1)2001年6月設立北九州市生態工業園區中心:是開展環境的基地,舉辦以市民為主的環保知識講座,舉辦環保技術相關研修、講座,推廣環保技術。(2)環保企業聚集區:通過各企業的相互合作,把環保相關企業發展成為廢物排放為零的資源循環基地。(3)響灘再生使用區:市政府場地租給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環保項目,地方中小企業充分利用自己獨創的先進技術和先進工藝,開展各種再生使用產業活動。(4)環保研發中心:企業、政府、大學聯合起來將進行最尖端的廢物處理技術、再生使用技術的研發。本九州生態產業園利用作為工業城市積累起來的技術和人才、工業設施及企業、研究機構、政府、市民建立的,將振興產業與環境保護兩大政策有機結合成功實現了建立獨具特色的地區政策的工業園區,其成功經驗對我們建立循環經濟示范區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六、國內發展循環經濟建議
發展循環經濟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最重要和最現實的選擇。結合我國國情發展生態園區循環經濟可從以下幾點試做努力:
1.創新機構,保證循環經濟深入發展。成立循環經濟建設領導小組結合區域實際狀況,從引導和促進的角度出發全面推進區域循環經濟工作。
2.綠色招商,促進第二產業生態工業發展。通過產業鏈、產品鏈和廢物鏈的構建與完善,資源和廢物的減量化等措施,大力發展生態工業,改善投資環境。根據生態工業系統建設需求和市場機制有選擇地進行主題招商和綠色招商,重點發展補鏈企業,形成多產品多鏈條的生態工業網狀結構。
3.集約使用,提高資源使用率。注重資源的集約化使用,無論在土地資源、水資源、還是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均努力達到較高水平。
4.重視,引領靜脈產業生態工業發展。可利用高新技術發展海水淡化以解決淡水資源缺乏的問題;投資興建垃圾發電廠,利用先進的技術進行煙氣凈化處理發電的同時保護居住環境;完善區域水循環系統,建立以污水處理廠為主體的中水回用系統,節約用水的同時滿足企業對中水的需求。
5.加強信息建設,構建生態工業信息平臺。建立固廢資源信息網,便于企業之間進行固廢資源交換與再利用的信息溝通,為生態工業園和循環經濟建設搭建信息平臺。
6.注重生態教育,建設綠色學校。生態文化建設從孩子抓起,各級學校開展環境教育,在相應課程中增加環境保護知識,把生態教育納入學生的素質教育內容,從小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1]林慧岳.基于循環經濟區域創新活動[J].辯證法研究,2006,(2).
[2]于萍.發展循環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J].天津科技,2004,(6).
[3]許江萍.循環經濟:從理念到實踐[J].科技投資,2006,(8).
[4]江翔.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循環經濟[J].華東經濟管理,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