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6 15:33:40
序論:在您撰寫化學的研究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關鍵詞: 分析化學 教學方法 教學質量
分析化學是化學類專業的四大基礎課程之一,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形態和形貌的信息的一門科學,是化學科學的主要分支。是發展和應用各種方法、儀器和策略以獲得有關物質在空間和時間方面組成和性質的信息的一門科學。分析化學有很強的實用性,同時又有嚴密、系統的理論,是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的學科。學習分析化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作風,使學生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技能并初步具備科學研究的綜合素質。[1]
由于分析化學公式多、計算多、內容雜,對量的要求高,對于剛學完無機化學的大學二年級學生來說,還一時很難適應,導致學習興趣低落,學習效率差,不愿預習,不愿聽課,不愿做作業,當然考試很難及格,不但會導致本門課程的理論課掛科,而且會導致對實驗原理的不理解,導致實驗效果不好,實驗成績不好,還會對將來學習有機化學、物理化學、結構化學造成一定的影響。由此可見,從分析化學教師如何教入手,探討分析化學的教學是提高分析化學教學質量主要途徑,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分析化學教師怎樣教授這門課程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學生的建議,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可以增強分析化學的教學效果,供各位同仁參考,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一、建構分析化學在學生心中的第一印象
教師應利用對分析化學緒言的教學,讓學生明白分析化學是怎樣的一門課程,基本內容有哪些,基本觀點有哪些,基本要點有哪些,與高等數學的哪些內容有聯系,與中學化學哪些知識點有聯系,與無機化學的哪些內容有聯系,又有何區別,結構怎樣,系統性怎樣,有何特點,學習時應注意哪些事項,學好分析化學對今后學習物理化學、結構化學的重要作用;使學生了解分析化學在生活生產中的重要作用,并闡明學好分析化學對自己的成長和將來的工作都有巨大的作用。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學,怎樣學,如何學得好。
二、鼓動學生樹立學習分析化學的較高目標
大學生學習一門課程的動機有兩方面:一是為了混學分,具有這種動機的學生,選擇的是被動學習,具有這種動機的學生學習效果一定很差,因為他們的目標就是60分,由于目標很低,必然導致他們的學習行為被動,努力程度不夠。二是想把這門課程學好,給自己定下了較高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將會主動學習,努力學習,即使達不到較高的目標,達到最低目標也不會有多大問題。因此,教師一定要鼓動學生,給自己定一個較高的目標,并以切實的行動來完成這一目標。還應在教學過程中檢查、監督學生的行為,確保學生學習目標的實現。
具體做法是:第一堂課后讓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寫一份學習分析化學的目標及達成這一目標的具體方法,再加上監督措施,以之作為第一次作業,教師要認真查看,對于目標定得太低的,達成目標方法不恰當的,監督措施不可行的,要指出來,并要求學生整改。教師還應充當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引導者和監督者,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學習目標的順利達成。
三、進行教材分析,鼓動監督學生預習
利用第一堂課,講清楚預習在學習分析化學中的重要作用。以華中師范大學等四所師范大學編寫的《分析化學》上冊為例:第一章:緒論;第二章:定性分析;第三章:誤差和分析數據處理,第四章:滴定分析法概論;第五章:酸堿滴定法;第六章:絡合滴定法;第七章:氧化還原滴定法;第八章:沉淀滴定法;第九章:重量分析法;第十章:吸光光度法;第十一章:常用的分離和富集方法;第十二章: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驟。[1]共12章65小節,338頁,按16周計算,每周應上21頁左右內容,才有可能完成教學內容。一個明擺著的問題就是內容較多、課時少,并且部分內容還較難,推導多,公式多(有155道)。因此,要把這本書講解得很詳細是不可能的,只能擇其重點難點而教之,部分內容蜻蜓點水,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學,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預習。同時在每次上課前以提問的方式來監督學生預習,并把回答的情況算入平時成績。對于不預習的同學還應做思想工作,切實把預習落到實處。
四、采用靈活的教法,避免教學枯燥乏味
針對教材中不同的章節,由于其重要性不同,難度不同,教綱的要求不同,教師不宜用某一種教學方法一直貫穿下去。如果那樣,就會讓學生感教學方法呆板,沒有新鮮感,聽課乏味,引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就沒有做到“因材施教”,當然教學效果不會好。如果我們換成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章節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會讓學生感到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感覺教師教學的藝術性,體會到教師的“因材施教”,必然會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自然不錯。
具體做法是(以華中師范大學等四所師范大學編寫的《分析化學》上冊為例):第一章緒言第一節:分析化學的任務和作用(重點講解,并且多講分析化學的重要作用,旨在引起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第二節:分析化學的分類(可讓學生自學);第三節:分析化學的發展趨勢(可不講),讓學生先去查閱資料,然后叫學生來講解,得到結果肯定不止書上介紹的哪些內容,既避免了教師的照本宣科,又培養了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還可獲得分析化學發展的最新趨勢,真是一舉多得。教材中不同教學內容的采用何種教學方法,也會因師而異,因學生而異,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學內容眾多,不能一一列舉,我這里只用一例作代表,起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其他的內容用什么教學方法,教師可根據自己理解去認真探索。
五、對于推導難度不大的公式,讓學生掌握推理過程
分析化學公式眾多,記起來復雜,其實是學生沒有找到竅門,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當然費時費事,使人感到煩亂?,F以酸堿溶液中氫離子濃度、氫氧根離子濃度的計算為例進行探論,以供參考。
以濃度為c(mol/L)的HCl為例,第一步寫出溶液的電荷平衡:
由此可見,公式雖有4個,但抓住質子平衡這一關鍵點,就能推出精確式,根據精確式,弄清不同條件下忽略水的解離或弱酸的解離或兩種解離都忽略,便能輕松地推出2個近式和1個最簡式,根本不需要死記硬背。至于弱堿溶液中[OH]濃度的計算公式,只需用類比法即可得出,不需要再去推導。教材中像此類的推導很多,教師只要去認真鉆研,定會發現更多的理解性記憶或推導性記憶的內容,大大地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消除或降低學生認為分析化學公式多,難記憶的印象,還能消除學生因死記硬背而不會用的現象,提高他們學習分析化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分析化學的教學質量。
六、對推導較為復雜的公式,可采用區別對待法
如:標準正態分布的函數關系式的推導;絡合滴定終點誤差計算公式的推導;氧化還原滴定化學計量點的電位及化學計量點前后0.1%誤差的電位計算公式的推導;朗伯―比爾定律的推導;桑德爾靈敏度與摩爾吸收系數的關系的推導等,教師要做推導演示,針對學生的數學基礎不同,可作區別對待,不做一刀切,對數學基礎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掌握推導條件和推導全過程,并達靈活地應用公式計算,可不必死記公式;對于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理解推導的條件和大致的推導過程,較為熟練地應用公式計算,須記住公式;對于數學基礎特差的學生,不用去管推導的過程,只要求記住公式并會應用公式計算。這樣一來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滿足各自學習的需要,更主要的是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不會感到太大的壓力,避免喪失學習分析化學的信心。
七、注重課后小結,起到歸納復習的作用
由于分析化學內容多,每次課講授的容量大,知識點多,如不進行適時的歸納總結,學生就會感到知識點多而零亂,抓不住重點,通過教師的復習歸納,讓學生明白本節內容條理是怎樣的,哪些是了解內容,哪些是理解內容,哪些是掌握內容,哪些是幫助理解的知識,這樣就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抓住重點,同時又達到了復習的作用。
八、布置好有代表性的題目,注重對學生的作業的分析講解
分析化學習題較多,如全布置,教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大,而且學生的意見會更大,因此,每次布置的題量一定要適量,且關鍵是要具代表性,不要重復布置,難度要適中,既不布置太簡單的題目,簡單題目自己做,然后對答案,若不清楚的,可告訴老師,由老師幫助解答;又不要布置太難的題目,部分難題布置給成績較好的同學做,部分難題可在習題課上進行講解。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在作業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弄清學生由于哪些知識點未掌握導致做不出題,要講清學生未弄懂的知識點,再講此題,并講解與此題相關的題目進行發散思維訓練,才更利于學生弄懂和拓展。此外,為了能寬泛地了解學生對章節內容的掌握情況,滿足不同基礎不同愿望學生的求知欲望,教師可采取分別布置不同難度題目的方法來進布置題目。
以上教學方法,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和學生對教師的建議,不一定全面和恰當,僅供各位同仁參考。
參考文獻:
[1]白淑琴.分析化學(上)[M].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遵義師范學院教研課題《分析化學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1―08
關鍵詞: 初中生 化學學習 思維能力
初中生第一次接觸化學這門學科,對化學往往沒有概念,無法理解,很多學生不懂得化學的概念,更不知道怎么學習。所以,如何給同學們講授化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我認為,重要的是要先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用化學的思維方式學習和理解化學,必然會事半功倍?;瘜W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生產各個部門具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加強中學生的化學啟蒙教育和基礎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優秀科技人才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高度重視。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啟蒙教育,除培養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和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和化學知識的各種能力。
一、重視學生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的培養
初中學生已念了七八年書,閱讀似乎不成問題,其實不然。初三學生只可以說能讀書,還遠遠達不到會讀書的程度。因為化學學科有它獨特的閱讀重點和方法,還有閱讀的速度和效果等問題。
這些都需要老師悉心指導。如初三化學第一課“緒言”,共有3500多字,若讓學生自己泛泛地讀,他們往往抓不住重點,花時間多且收效甚微。因為教材中一般包括常識性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內容,但多半是常識性的,占75%以上。假若把這些知識視為“綠葉”,學生擁有了這些“綠葉”后,則無疑對于獲得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這朵“紅花”是有利的。但“綠葉”畢竟是起襯托作用的,只要粗讀、略讀、領會意思就行。對于基礎知識則要求細讀、精讀、反復推敲、思索而達到理解和掌握。化學的重點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等。如初三課本“緒言”中屬基礎知識的內容是兩種變化(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和兩種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共有110個字,約占3%。這堂課教師可以從演示實驗開始,讓學生觀察實驗,共同得出兩種變化的不同,推廣到兩種性質,然后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重點的地方讓學生畫線標記下來理解和記憶。這樣做,學生可集中精力觀察實驗和思考理解,比教師按照課本摘要板書,然后要求學生記下來效果更好。
二、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與實驗能力
化學知識來源于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與實驗能力是學生學好化學很重要的方面。實驗使知識生動地再現,常給人們以深刻的印象和無窮的回憶,也能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青少年好奇心強,對觀察實驗很感興趣。若教師預先不引導學生應注意什么,讓學生憑個人愛好自由選擇觀察某一現象,則學生得出結論會五花八門,有的抓不住要害,達不到實驗目的。所以老師一定要先強調應如何觀察,觀察哪幾點。如先觀察鎂條的形狀、顏色等性質,點燃時要注意看發出耀眼的強光(不要正視,防止傷眼),放熱,等等,把點燃后生成物的狀態、顏色和反應前的鎂帶做比較,讓學生自己得出產生了新物質(氧化鎂)等。這些細節都要交代清楚,才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達到演示實驗的效果,并使學生掌握化學實驗的觀察方法及實驗操作方法,如點燃、用坩堝鉗夾住鎂條在火焰的外焰加熱等。對不同的實驗,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隨著學習的深入,觀察項目也逐漸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斷地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才能促進他們感官的發展和見微知著的思維能力。
除培養觀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訓練學生的實驗技能,要充分創造條件,盡量減少實驗小組人數(能達到1―2人一套儀器最好),讓學生自己動手獨立做實驗。這有助于提高中學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觀察和實驗技能。只有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才能達到熟練掌握。對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視,嚴格訓練,發現缺陷及時糾正,務必使操作規范化。學生掌握熟練的操作技能,就會受益終身。
三、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邏輯思維,對一個中學生來說要從培養形式邏輯開始,這是從學生的學習效果考慮的,因為只有學習靜態知識,才能進一步把知識變成動態,加以辯證理解。先講“靜”的知識,再學“動”的知識,才能被學生接受。應該啟發引導學生,使之認識到,若運用辯證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抓知識的規律性,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對“氧化―還原”反應,首先要分清楚氧化劑是得電子的物質,一般是非金屬,高價化合物;還原劑則是失電子的物質,一般是金屬,低價化合物。
反應類型可分為三種。學生掌握了規律,就容易理解和記憶,進一步對沒有見過的反應也會處理,即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學生有了一定邏輯思維能力后,就可以運用概念、判斷、推理這把鑰匙,比較方便地打開科學知識的大門,進一步培養學生具有辯證思維能力,即使是初步的,也會為今后的深造鋪平道路。
總之,學好化學知識離不開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掌握基本的化學學習能力,這就要求老師在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就采用多種方法和策略來進行啟蒙教學,逐漸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化學學習方法,并注重培養化學學習基本能力。這樣才能把學生領進化學世界的大門,為培養杰出的化學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施雪飛.中學化學教學怎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現代教育科學,2010.3.
怎樣才能學好化學這門功課呢?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只要起好步,以后學習起來就比較順利。為此,筆者在此談幾點自己指導初三學生學習化學的做法,僅供同行們參考、補充和指正。
1.明確學習化學的目的
化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必修課,它是古往今來無數中外化學家的化學科學研究和實踐的成就,它編入了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無機物的分類及相互間的關系等知識;它充滿了唯物辯證法原理和內容,它介紹了許多科學家的優秀品質和他們對事業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嚴謹的學風?;瘜W對工農業生產、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們的衣、食、注行樣樣離不開化學。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通過化學課的學習,要掌握一些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學會動手做實驗的能力,為今后搞科學實驗打下基礎。
因此,通過初中化學課的學習,初三學生不僅能學到初中階段的系統的化學基礎知識,受到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中外化學家的愛國主義思想、行為和對科學的不斷進娶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科學態度及嚴謹學風的教育,而且還能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實驗能力和自學能力,為今后學習高中化學及其他科學技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2.課前要預習
上課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時間自覺地預習老師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學會先預習,后聽課這種良好的學習方法。預習的好處很多:(1)它能強化聽課的針對性,有利于發現問題,抓住重點和難點,提高聽課效率;(2)它可以提高記聽課筆記的水平,知道該記什么,不該記什么,哪些詳記,哪些略記;(3)它可以節省課后復習和做作業的時間。通過預習時的獨立思考和聽課時留下的深刻印象,從而縮短課后復習和做作業的時間;(4)它可以培養自學能力。預習的過程就是自覺或獨立思考的過程,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會使自學能力得到提高。
預習的方法是:(1)通讀課文。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與重點,要把自己看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或用鉛筆在書上作一些記號,用以提醒自己上課時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識、有目的地聽老師講自己不懂的問題,詳細對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這樣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2)掃清障礙。在讀課文后了解了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聯系已學過的與之有關的基礎知識,如果有遺忘的就要及時復習加以彌補,這樣才能使新舊知識銜接,以舊帶新,溫故知新;(3)確定重點、難點和疑點。在通讀課文和掃清有關障礙后,在對新知識有所了解的基礎上,思考課文后的習題,試著解答,在此過程中找出新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如果有潛力,還可以做點預習筆記。
3.聽好每堂課
聽課是學習過程的核心環節,是學會和掌握知識的主要途徑。課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學的知識,是決定學習效果的關鍵。功在課堂,利在課后,如果在課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課后復習和做作業都不會發生困難;如果上課時不注意聽講,當堂沒聽懂,在課堂上幾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課后可能要花費幾倍的時間才能補上。所以,學生在課堂上集中精力聽好每一堂課,是學習好功課的關鍵。聽課時,一定要聚精會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認真聽老師的講解,還要特別注意老師講過的思路和反復強調的重點及難點。邊聽課、邊記筆記,遇到沒有聽明白或沒記下來的地方要作些記號,課后及時請教老師或問同學。同時,還要注意聽同學對老師提問的回答以及老師對同學回答的評價:哪點答對了,還有哪些不全面、不準確和指出錯誤的地方,這樣也能使自己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斷是非。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活動,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聽課時,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擾和雜念,眼睛要盯住老師,要跟著老師的講述和所做的演示實驗,進行積極地思考,仔細地觀察,踴躍發言,及時記憶,抓緊課堂上老師所給的時間認真做好課堂練習,努力把所學內容當堂消化,當堂記住。
4.認真記好筆記
要學好化學,記筆記也是重要的一環。記筆記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聽課的效率外,對課后復習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要學會記筆記,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因此,在認真聽講的同時,還應該記好筆記。記筆記的類型有:
(1)補充筆記。講新課時做補充筆記,老師講的內容是根據學生的實際將課本內容重新組織,突出重點加以講解,記筆記是邊看書,邊聽講,邊在書本上劃記號,標出老師所講的重點,并把老師邊講邊在黑板上寫的提綱和重點內容抄下來,還要把關鍵性的、規律性的、實質性的內容和對自己有啟發的地方扼要地在書本上或筆記本上寫上幾句,把老師講的但書上沒有的例題記下來,課后再復習思考。
(2)實驗筆記。老師的演示實驗和學生的分組實驗,重在通過實驗驗證化學原理或掌握化學性質或物質的制法操作??勺龊喢鲌D解、補充筆記,把老師所做的演示實驗的現象及講解記下來,書上有實驗插圖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補充,例如,在氧氣的實驗室制法裝置圖邊上記下老師講的重點:①藥品不能堆積在試管底部,而應平鋪在試管底部,記:“是為了增大受熱面積,藥品受熱均勻,氣體容易逸出”;②給試管加熱時,為什么要先把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加熱,然后集中在藥品部位加熱?記:“讓試管受熱均勻,不易破裂”。
(3)改錯筆記。習題或試卷評講課是老師糾正學生在作業或試卷中的“常見脖和“多發脖,并指導解題思路、規律、技巧和方法的課。在聽課時,不要只抄正確答案,關鍵是要用紅筆訂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錯解,以利于與正確答案作對比,找出答錯的原因,過一段時間還應把以前做錯的題再重做一遍,看看現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這種筆記是在作業或試題空隙處做簡明的“眉批”或“注釋”。
(4)系統筆記。復習小結課時,老師把課本內容進行系統歸納總結,是書上沒有的,因此要做系統的筆記。將筆記每面一分為二,一半寫板書的內容,一半記講解,課后結合復習加以整理、修改和補充,成為一個整體,以利于加深、鞏固所學知識,提高歸納知識的能力和全面的復習。筆記的形式有:①提綱式,以文字表述為主,適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內容或歸納、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點;②綱要式,以化學式、關系式或關系框圖來表述,適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制取及相互間的變化、計算知識的概括等;③圖表式,以文字、表格、線圖來表述,適用于有關概念、化學基本原理、物質的性質、實驗等進行歸類對比。
5.認真觀察和動手實驗
在義務教育化學教科書中編入了81個演示實驗、10個必做的學生實驗和9個學生選做實驗,還安排了13個家庭小實驗。因此,通過這些演示和學生實驗,學會觀察老師演示實驗的操作、現象,獨立地做好學生實驗,上好實驗課,是學好化學的基礎。
首先,在課堂上要認真觀察老師所做的每一個演示實驗的操作和實驗現象?;瘜W實驗是很生動、很直觀的,實驗中千變萬化的現象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但學生若只圖看熱鬧,光看現象,不動腦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無助于學習的提高,所以,觀察要有明確的目的。觀察實驗前,要明確觀察的內容是什么?范圍是什么?解決什么問題?這就叫做明確觀察的目的,目的明確了才能抓住觀察的重點進行觀察。觀察時還要仔細、全面。例如,氫氣還原氧化銅的演示實驗,實驗目的是驗證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銅被氫氣還原成銅。觀察時先看清反應物是無色的氫氣和黑色的氧化銅粉末,反應的條件是加熱,生成物是水和亮紅色的銅。
其次,要上好學生實驗課,課前必須進行預習,明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操作步驟。進行實驗時,自己要親自動手,不做旁觀者,認真做好實驗內容里所安排的每一個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嚴格按實驗要求操作,對基本操作要反復進行練習,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現象,要耐心細致地觀察,認真思考,準確如實地記錄。
6.課后及時復習
一堂課的內容,十多分鐘就可以復習完,有時也可以像過“電影”一樣地過一遍。復習能加深理解,復習能鞏固知識。
復習要及時,不能拖。復習中不懂的問題要及時請教老師,這樣,在學習上就不會留存障礙,不留疑點,為以后順利學習打好基矗復習時,要重視教科書,也要讀聽課筆記,要反復讀,邊讀邊回憶老師的講解,邊理解書上的內容。
7.認真完成作業
做作業是練習的極好機會,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手段之一。學生一定要親自動手做,絕不能抄別人的作業。節后習題和章后復習題一定要認真完成,不能馬虎。做作業要在復習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動地、獨立地完成每次作業,多思多問,不留疑點,并盡可能地把做過的作業都記在腦子里,因為沒有記憶就沒有牢固的知識,只有用心記憶才會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練的基礎上“巧”起來。
8.學會閱讀課本
讀書一般分為粗讀和精讀。粗讀主要用于預習,通過粗讀,了解基本知識的一般內容,掌握整章、整節或整個小標題的內容輪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實驗內容,這樣,課堂上看老師做演示實驗時心里就有了底。精讀,可以了解教材的重點和發現不理解的問題,聽起課來心中就有數。
精讀是認真地讀懂并理解及記憶重點內容和定義,把這些內容與有關的舊知識聯系起來。精讀主要用于課后復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使知識系統化。
精讀時要在理解概念的定義或定律全文的基礎上,剖析具有關鍵性的字詞,強化對關鍵字詞的認識。例如電解質的定義:“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關鍵性字詞是“化合物”和“或”字。非電解質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狀態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關鍵字詞是“和”字和“都”字。對這些關鍵字詞要認真思考,并把它標出記號或作眉批,以備以后再次復習時注意。超級秘書網
對于比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內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復讀。認真地思考、分析、整理、養成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可把重要內容、關鍵詞句記在筆記本上,還可寫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想法和認識,或記下不懂的問題,以備查問。
9.讀化學課外讀物
學好化學,要重視閱讀課外讀物,例如《中學化學教學參考》、《中學生數理化》、《課堂內外》等雜志和科普讀物,它們的內容緊扣化學教學大綱和教材,其針對性和適用性很強,配合教學進度,指導解析疑難,注意智力開發,重視能力培養;它們的題材廣泛新穎,內容豐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動活潑,圖文并茂。它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掌握學習方法,透徹理解教材,靈活運用知識,培養探索精神,它們是學生的好朋友。
一、化學實驗與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
通過化學實驗開展研究性學習,必須著力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必須依據學生的知識能力來確定研究課題,特別是依據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來選擇適當的研究課題。根據我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體會,在服從課題研究的原則基礎上,我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選擇課題。
(一)結合化學教學選擇研究課題
當今課改的重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適當增加一些探索性實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Fe2+和Fe3+的轉化,可以改進為探索性實驗:根據現有實驗條件,如何實現Fe2+和Fe3+的轉化?讓學生首先設計實驗方案,其次交流設計思想,篩選確定最佳方案,最后實施實驗并得出實驗結論。這種探索過程比空洞的講授更能調動學生利用多種感官主動參與信息加工、構建知識,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好的開發。
(二)結合日常生活選擇研究課題
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無處不在,我們引導學生從自己身邊開始思考,提出問題,并篩選確定研究課題,然后讓學生收集資料、研究實驗方案,通過實驗自主探討、自主學習,極大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探討鐵生銹的原因,一方面學生選擇了生活中常見的各種鐵件,又設計了銹蝕的不同條件開展實驗,另一方面學生又到工廠、商店、居民區、農村……開展實地調查,學生對鐵生銹的原因、造成的危害及預防生銹的措施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寫出了較高質量的化學小論文。
(三)結合當地生產實踐選擇研究課題
我們結合當地經濟建設的實際情況,結合課外活動及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大膽探索、積極創新。譬如圍繞水的問題,可以啟發學生從我縣水的資源、利用、水患、污染、監測、防治等方面去思考,學生積極性高,提出了許多問題,他們調查排污口,參觀自來水廠,監測水的pH值及重金屬離子、苯酚等含量,并請來環保局人員共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四)結合化學課外活動選擇研究課題
利用化學課外小實驗、趣味化學實驗、化學小魔術等積極探討化學實驗的設計方案,研究化學實驗的現象、實驗裝置、實驗操作、實驗觀察、實驗記錄、實驗分析和實驗報告。如自制汽水的原理與方法、熱水瓶(鍋爐)中水垢成分的分析、相片沖洗原理的探索等等。
二、研究性學習在化學實驗應用
(一)設計實驗方案
教師提出實驗目的,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然后師生共同逐個討論,尋找多種方案或確定最佳方案。例如,在學習實驗室制乙烯這一內容時,先說明乙烯中會混有SO2和CO2氣體。讓學生設計實驗,證明它們的存在。結果學生都知道應先將氣體通過裝有品紅溶液的洗氣瓶,看到品紅褪色,證明有SO2氣體。但在接下來的檢驗CO2存在的操作中,意見出現了分歧,學生提出了如下方案:①將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②將氣體通過裝有足量的NAHCO3溶液的洗氣瓶后,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渾濁;③將氣體通過裝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氣瓶中,溶液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④將氣體通過裝有酸性KMnO4溶液的洗氣瓶中,溶液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⑤將氣體再一次通過裝有品紅溶液的洗氣瓶中,品紅不褪色,再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然后師生討論:方案①和③沒有將可能未與品紅溶液反應完全的SO2帶入澄清石水中,方案不合理;方案②雖完全除去了SO2氣體,但SO2與NaHCO3溶液反應會產生CO2氣體,顯然也不合理;方案④和⑤既能完全除去SO2氣體,也不會減少或生成CO2氣體,且現象明顯,上述兩個方案都合理。
(二)改進實驗裝置
教材上有些實驗裝置復雜、實驗費時費藥,有些實驗現象不夠明顯,還有些實驗環境污染嚴重等等,教師可帶領學生對這些實驗進行改進。如酚醛樹脂制取實驗以后,試管難以洗凈,每次實驗只得更換試管,改進后我們用醫用廢磷霉素小瓶替代試管進行實驗,不但節省了大量的試管,而且藥品用量比原來少了許多。
(三)研究不同反應條件對實驗的影響
學生做了在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實驗后,讓他們將上述實驗操作順序顛倒,觀察現象,并進行解釋。再如用較純凈的鋅粒與稀硫反應速度較慢,當在反應混合物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時,反應速度大大加快,可讓學生探索原理。
(四)開展家庭小實驗活動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11.002
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將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知道如何學習的人。”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實施更有效的教學培養出會學習的人呢?高一作為系統性學習化學科學的起始階段,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科學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科學的研究方法,高中化學蘇教版的編者也有同樣的意圖?!痘瘜W1》專題1的教材編寫非常巧妙,不到40頁的內容就已經把化學的核心理念呈現給師生。明線介紹了高中化學的基本知識和應用工具,暗線安排三個單元分別闡述了分類觀、計量觀、實驗觀、微粒觀和化學價值觀等化學基本觀念,并意圖使學生領會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如分類法、定量研究法、實驗法、模型法等。本文以蘇教版《化學1》專題1為例,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化學研究方法建構的教學優化路徑。
一、分類法的教學建構
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孤立地學習知識,當學好一個知識塊后就將它束之高閣,不去聯系,更不會去應用它,結果單元測試時成績還不錯,但是稍微一綜合就一塌糊涂了。例如,問學生“二氧化硫屬于哪一類物質”,多數學生都會答“酸性氧化物”,但如果問學生“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什么”,哪怕是在一學期結束時,還是會有不少學生會寫成硫酸鈉和水。因為他們僅僅學到了如何分類,而未關注學習分類的目的是什么,因此不會應用分類法結合反應規律來書寫反應方程式,而是憑感覺猜測反應產物。
在新一輪的教學中,筆者采用了“三步曲”教學法進行教學,即“為什么要學習物質的分類――如何分類――分類的應用實例”,成效顯著。在教學過程中,直接地告訴學生,我們學習物質的分類不是為了“分類”而“分類”,僅僅學會怎樣分類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學會應用,如物質性質的推斷等。在“三步曲”教學過程中,“為什么要學習物質的分類”以教師講授法為主要教學形式?!叭绾畏诸悺钡慕虒W則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討論中進行,學生在互相啟發中發現了可以從多角度對物質進行分類,這不僅能更全面地認識物質的分類、體現了化學中的哲學思想,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了三維教學目標。“分類的應用實例”教學可以編制練習讓學生體驗應用分類方法的成就感。教材P4的“問題解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分類方法是研究化學的一種基本方法,除了可以對成千上萬種的物質進行分類之外,還運用于其他許多方面,例如變化多端的物質間的轉化反應。由于學生在初中已掌握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因此在“化學反應的分類”的教學過程中,只需要復習初中知識來進一步領會分類的研究方法。然后通過多角度看待問題引出從化學反應過程中元素的化合價是否發生變價對化學反應進行分類。
通過分類法的教學建構,把初中知識的“經驗性”上升到高中的“理論性”,把初中知識的“散亂性”上升到高中“系統性”,實現了初高中的銜接。
二、定量研究法的教學建構
化學科學發展離不開定量研究。定量的研究方法,是在定性的基礎上精確地對事物的屬性進行深度的、量化的表達。例如,我們常常通過燃燒法分析某有機物的組成,通過燃燒現象分析即可推測出是否含碳、氫元素,但是否含氧元素、以及各元素的組成就只有依賴于定量分析了;化學反應中的定量更是重要,參與反應的物質的質量關系不同、濃度不同時,發生反應快慢和反應的產物都可能不同……化學研究的每個方向都需要定量研究法,使研究結果深刻、精確。定量研究法是化學發展為一門科學的重要標志。下面以《化學1》專題1的第一單元為例,闡述定量思維方法的教學建構。
本單元概念多、理論性強而且十分抽象,對于僅僅接受初三化學掃盲教學的高一新生而言,覺得難是很正常的,那么我們如何使它的難度值降到最低呢?
1. 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入手,讓學生自我生成概念
初中更注重宏觀上物質的性質,而對微粒觀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可以在上新課前復習什么是微觀粒子,為后續學習做好鋪墊。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體積較小但數量巨大的事物,比如大米、粉筆、奶粉等,計數時常用到集合思想而使其成為一袋大米、一盒粉筆、一罐奶粉等,使用和交易時都更為便利。那么對于更為微小、數量更為龐大的微觀粒子而言,我們用同樣的辦法處理,引出“物質的量”概念。
2. 運用類比的方法建構概念
列出學生已知的計量物理量和單位,如長度(米)、時間(秒)、質量(克)等后,指出“物質的量”也是國際7個基本物理量之一,它的單位是“摩爾”,用來表征微觀粒子數目的多少。再類比于國際米原器,講“1mol”的涵義,很容易讓學生明白,它并沒有什么深刻的內涵,僅僅是人們達成的一種共識、統一的規定而已。又類比于一盒粉筆有30根,那么“1mol”有多少個微粒?如此運用類比的方法,將抽象的概念通俗化,易于被學生接受。
3. 在單元結束時,構建網絡圖,使學生充分理解引入概念的意義
通過圖1,學生很直觀地明白物質的量是聯系宏觀性質和微觀粒子的橋梁??梢栽倬幹埔恍┝曨}讓學生熟練應用,可以達成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實驗法的教學建構
實驗對于化學研究而言,正如羽翼鳥,劃槳于輕舟。因此,作為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建構科學的實驗方法。蘇教版必修1專題1的第二單元循著科學家研究化學物質的一般思路介紹物質的分離與提純、物質的定性檢驗、定量分析等實驗方法。筆者認為在理解這些實驗方法的基礎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實施教學時,就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實驗教學時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1. 多做探究性的實驗
盡量不要把實驗設計成驗證性的,那樣會抑制學生的活躍思維,完全沿著教師的預設發展。而應多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指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探究、解決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例如,做苯與溴水的萃取實驗時,可以增設一個實驗――探究苯與水的溶解性和密度大小的實驗,學生可以在很直觀的感受中得出結論,比起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結論并記下要更有趣、更深刻。
2. 實驗現象有記錄、有分析
學校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盡可能多安排分組實驗,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動手操作,指導學生細致觀察實驗現象并如實記錄,結合理論知識分析、討論。
四、模型法的教學建構
模型法是一種重要的科學思維方法,往往可以實現化復雜為簡單、化抽象為具體。在化學的科學研究過程中也是常用的一種科學方法。例如,化學物質的宏觀性質取決于微觀結構,而微觀的結構摸不著、看不見,借助模型化方法可以輕松理解。因此,很有必要幫助學生建構模型化思維方法。下面以必修1專題1的第三單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為例,闡述模型化思維方法的教學建構。
在教材內容處理上,筆者把“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作為本節的重點教學內容,講述從公元前5世紀哲學家思辨中的原子結構到近代化學科學家運用科學思維方法――模型法研究原子結構的歷程,帶領學生沿著科學家的足跡感受什么是原子結構模型及模型法的優越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科學本質觀也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在教學手段上,筆者借助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形成具象的模型。模型通??煞譃槲镔|模型和思想模型。物質模型是用物質實體仿照原型而復制的物件。如原子結構模型、分子的比例和模型球棍模型、晶體的緊密堆積模型等。物質模型生動直觀,看得見、摸得著。思想模型是客觀事物在人的頭腦中的抽象反映形式。思想模型可以用文字表述、符號、圖表等形式體現出來,如原子結構示意圖、化學方程式、碰撞理論、化學平衡中恒壓或恒容容器等。思想模型簡明、扼要,能夠集中反映事物的主要方面,使復雜問題簡單化。在“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教學過程中,借助多媒體展示道爾頓的原子實模型―湯姆生的葡萄干面包式模型―盧瑟福的行星模型―波爾的量子力學模型,每一種模型的出現總能引起學生的一片驚嘆,把微觀世界看不見、摸不著的原子具象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不僅幫助學生形象地構建了原子結構模型,還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激發了學習興趣。當學生在腦海里里已經形成了原子結構的物質模型后,再輔以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思想模型教學,那么,學生掌握原子的結構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關鍵詞:化學;實驗探究;教學方法;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6-0201-05
實驗是化學這一學科的基礎,全日制義務教育明確規定了化學學科的課程標準,即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積極主動地體驗探究的過程。在初中化學的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探究性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掌握基本實驗技能;有利于增強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可貴品格。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針對如何充分發揮實驗作為教學載體的優點問題,筆者提供以下幾點對策。
一、創設化學問題情境,引導實驗探究學習
發現問題是探究的最初動機,但教師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從而引發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動機[1]。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把晦澀難懂的新知識和以往的舊有知識建立一定的聯系,使得學生的知識框架具有穩定性和連貫性,同時,學生對新知識也會更加容易理解和把握。如在講解CO2這一氣體時,可以聯系氧氣的特征和實驗制取過程。此外,教師還應當把化學和日常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學以致用。又如在進行空氣中的氣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大家都知道空氣中CO2的含量占總氣體體積的0.03%,那么這個數值會改變嗎?在什么情況下會發生改變?又如,在教學“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一實驗中,教師可以發問:CaCO3與HCL的化學反應產生的CO2會使石灰水變渾濁,那么生活中常見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鹽嗎?有什么妙招可以去除水垢嗎?在小組探究交流后,學生們的答案會是豐富多彩的,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能力會進一步提升,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更上一層樓。
教師還應當結合教學實際,不斷革新教學方式,突破傳統教學的枷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教師或課本。在質疑中引導學生大膽推測嘗試并進行自主探究,然后對實驗結果學生交流經驗感想,最后教師作出總結并肯定實驗中的閃光點,指出實驗中需要改進的不足之處。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會使得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濃厚,為學生形成科學的求知態度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發散思維
首先,教材是不可或缺的根源,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驗挖掘教材,讓學生在理解課本知識的同時探尋新的知識領域。初中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育期,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和銳意探索的求知精神。在實驗教學中,教師還應當注重因材施教,適當表揚在實驗中有創新想法的學生并鼓勵學生發散思維,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實驗的路徑,引導學生探尋更深層次的知識[2]。如針對教學中“CO2的制取”這一實驗時,教師可以設置幾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進一步的動手實驗:(1)你認為CO2的裝置設備可以用來制取哪些氣體?試著用實驗證明你的猜想。(2)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實驗關鍵的步驟是什么?(3)在實驗室如果沒有石灰石,我們該用什么代替,才能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4)對于制取CO2,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
最后,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減少演示實驗的時間,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為學生提供了發散思維和創新的空間,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如在“溶液的導電性”這一實驗中,教師可以這樣安排教學活動:首先,給每個小組分發相應的儀器和藥品。其次,教師在講解相應的注意事項后讓各個小組擬定各自的實驗方案。第三,讓各個小組按照擬定的方案操作實驗,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幫助。第四,各個小組共同討論交流實驗成果,教師進行最后總結,對于疑難問題可讓學生進一步實驗操作,探究出答案。
三、注重氛圍的營造,引發學生探究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不可缺少的動力源泉,實驗探究性學習的出發點是要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把“要我學”轉換為“我要學”,這對于教學過程將會是一種質上的改變。實驗探究就是要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多種形式的實驗探究模式[3]。此外,實驗探究還應當注重化學知識的整體性,把各個分散的知識點有機融為一體,成為知識鏈條。
當然,探究氛圍的營造對實驗探究教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能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保證探究實驗的效果。如在教學“燃燒的條件”時,可以實行以下實驗步驟。(1)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首先提出問題:日常生活中燃燒是很常見的,那么你認為燃燒的條件有哪些呢?(2)學生會根據生活經驗和所學知識進行猜想,可分為三類。第一類:認為要有能夠燃燒的物體。第二類:認為要達到一定溫度才能燃燒。第三類:認為要有足夠的氧氣。教師這時可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探究燃燒的條件是否必須具備以上三個要素,是否還有其他必備條件。(3)讓學生分小組解決問題,教師應當在旁指導。(4)小組相互討論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并交流心得,相互指出紕漏和不足的地方,教師最后總結:燃燒的條件必須具備可燃物、空氣或氧氣、溫度達到著火點,三者缺一不可[4]。教師還應當利用學校的資源,如圖書館、多媒體等,確保實驗探究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初中化學;科學方法;化學教育
初中生在九年級首次接觸化學課程,也是他們思想的轉變時期。這時需要培養他們的思想方法和思維習慣?;瘜W這門課程聯系現實中的物質的組成變化,比較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在一定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驗,這對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力有一個很好的導向作用。因此在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育的科學方法。對幾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如下:
一、教學方法的依據
學生將來都要走向社會首先要順應社會的需要。隨著科學信息的發展,不能只掌握書本知識,而是要在大量信息中高效的處理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社會信息進行教育,讓學生能夠對獲得的信息進行判斷和分析。其次掌握學生的心里,初中生在此階段是一個轉型期,思維方式正在發生改變,但是在組織性、靈活性和邏輯能力等方面還有很大欠缺。初中化學的中的實驗課恰能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在實驗課時讓學生結合課本進行觀察、分析、對比和總結等,提高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再次,化學是研究物質組成變化的一門自然科學。實驗、觀察和資料收集是初中化學的三個重要學習途徑,實驗中充滿了很多的未知,學生能夠進行推理、比較和歸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二、教學的原則
根據新教學大綱的提出,教師越來越重視科學教學,根據自身的經驗提出以下教學原則:首先,理論聯系實際,現代教育不僅要把教材內容較好還要求緊密結合實際。知識和實際情況結合一起才能讓學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次,由淺入深,科學教學方法的學習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教師在授課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教學,要針對不同學生認知能力來制定相應的方法。比如說:學生在剛開始接觸化學時,可以先通過幾個有趣的化學實驗來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在以后的過程中讓他們進行推理分析。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礎和知識基礎之后,可以讓他們自己進行簡單的試驗設計。再次,師生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題,通過老師的指導,讓學生積極的參與課堂教學,發揮他們的主管能動性。初中化學本來就是傾向于實驗課,老師通過實驗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進行討論。
三、教學方法
初中化學的學習為以后的高中、大學的學習奠定基礎,這門課程是以實驗和簡單原理為基礎,比較容易被學生接受。下面結合幾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在教學過程中科學方法的教育,每一門課程的編排都蘊含著科學的思想。初中化學的教材中也是如此,在的學習中首先是每一個具體環節的學習,最后是歸納總結。這種思想是以知識為載體的,這個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瘜W講述的是物質的構成、性質和本質特征,化學的各個知識點都在不斷的完善中,并且每一個知識點都有嚴謹的科學性,每一個概念都蘊含著科學方法,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來傳給學生。
第二,聯系實際進行科學教育,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加深學生理解科學方法??茖W方法的教育意義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一定的實驗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使他們了解科學方法。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創建合理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比如說讓學生對酸堿鹽的反應的試驗進行自行操作,并歸納總結規律性;還有自然界的“鬼火”是怎么形成的?這都能鍛煉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運應開放性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問題。
第三,在實驗中進行科學教育方法,化學的進步都離不開化學實驗。在初中化學的課本上有很多的實驗示例,課后討論題也大多數涉及到實驗的研究。比如:通過典型的實驗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通過試驗進行對比、歸納和總結;對特殊試驗進行更充分的科學教育;對于化學發展史上的實驗進行驗證和優化;在安全可靠的基礎上自己設計實驗。
第四,形成知識網。化學知識內容分散,需要理解的內容較多,而且有些知識容易混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持久性不夠好。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注重知識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將知識系統化,形成一個讓學生容易理解的網絡結構。
四、小結
本文從教學的依據、教學的原則和教學方法上總結了這幾年的教學經驗??傊?,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和心里狀況、聯系實際等進行教學,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盡快適應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鄭麗巖.初中化學老師的定量認識思維現狀調查分析[J].
[2]梁青.初中化學高效課堂建設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以煙臺市為例[J].
[3]阮明.初中化學中科學方法教學研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