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25 09:40:55
序論:在您撰寫技術創新的方法時,參考他人的優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您的創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作高度。
摘 要 文章作者通過講述自己五年來人創新經歷,通過大量的案例來論述技術創新的思路、策略和方法,對啟迪讀者的創新思路很有意義。
關鍵詞 問題 解決 需求 方法
我是一位科技工作者,重新從事技術工作5年來,我堅持面向實際、面向需求、努力鉆研、志在創新的原則,共取得發明專利5項,實新專利15項,眾多創新成果的取得,除了個人努力之外,還需要恰當的策略和方法。
一、創新的策略
(一)問題意識
強烈的問題意識是創新成果的來源,在創新界有一句名言:最好的創新成果就是發現一個問題并解決它。在從事技術的工作中,我經常深入生產現場,了解現狀,發現問題。有一次我在生產現場巡視過程中,發現一群工人圍在一起,手拿刀片刮一種漆包線,一個工人不小心傷了手指??粗麄兠β挡⑹軅?,我感覺這是一個問題。一打聽才知道,他們在加工一種叫磁珠的電子元件,這道工序是刮漆,刮完漆后還要進行搪錫,勞動強度大,工作環境惡劣,極易傷害手指。我決定解決這個問題,經過深入研究,我們發明了一種不需刮漆和搪錫的新型磁珠,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并獲得一項實新專利。
還有一次,我到生產車間,發現工作現場堆了一堆廢品,經了解,才知道他們正在安裝南網上銘牌,于由材料問題、加工方法問題、著力點不確定及受力大小不均勻等原因導致上銘牌易破損,不合格率僅高達10%,我感覺到這是一個問題,我下決心解決它。經研究,我們發明了一種自動壓接上銘牌設備,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解決破損問題的同時獲得一項發明專利。
過去,我們的自動化生產線,前裝配有兩臺自動打螺釘機將電表上電端子的八個螺釘拆掉,后裝配兩臺螺釘機需將電表的八個螺釘裝上,經常因檢修螺釘機造成自動化線停產,嚴重影響著自動化線的生產效率,我感覺這種現象不正常,是一個大問題。經深入調查,我才知道前后裝配之所以要拆裝螺釘,是因為自動化線電表上電端子不能通過大電流,當電流超過80A時,上電端子因熱硬性不足易導致檢測臺報警。經過研究,我們創新了端子材料和結構,解決了上電端子熱硬性不足的問題,取得技術創新的成功。
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難、更重要,關鍵是要求我們要經常深入工作現場,培養自己發現問題的眼光,鍛煉自己不怕困難,不解決問題決不放棄的勇氣。
(二)面向需求
任何技術創新都離不開社會的普遍需求,沒有需求,技術含量再高,產品方案再完美,又有誰需要它呢?正如《創新之路》中指出:沒有人的需要,創新發明什么都不是。
我取得的技術創新,都是圍繞著提高效率、提高質量,降低成本、降低勞動強度這一普遍的需求進行的。如我們的創新成果自動拆PC鉛封裝置,源自于安徽省計量中心的需求,因此才具有推廣的價值;我們的快速上電裝置來自于鄭州一家電子公司的需求,我們的安裝防反轉螺釘裝置來自于生產一線的需求,我們的很多技術創新都來自于企業對自動化的需求。
(三)研究工作
條條道路通羅馬,在生產過程中,有多種方法都可達到同一目的,但這些方法中有適用的方法、有經濟的方法、也有高效率的方法,我們只有深入實際,仔細研究工作,研究工作原理、研究工作的性質、研究工作的要求,總能在各種方法中找到一種最適合的方法,最有價值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我們技術創新的方法。
二、創新的方法
(一)以不克不法
在技術創新過程中,面對各種不事,如工作環境不好,大電流不能通過,不好找準位置等等問題,我們如果用常規思維,問題往往很難解決,但是,當我們換一種思路,以不克不,常常能化腐朽為神奇,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如在磁珠創新過程中,面對刮漆搪錫工序造成的工作環境惡劣,我們曾試驗過自動刮漆法、化學刮漆法,但效果都不理想,后來我們改變工作思路,不刮漆、不搪錫如何?結果,我們通過新技術、新材料發明一種不需要刮漆和搪錫的新型磁珠。
再如,在自動化線檢表過程中,面對大電流不能通過,我們前裝配不得不拆掉螺釘,后裝配不得不裝上螺釘,即使購買四臺自動打螺釘機也還是造成生產效率不高這一現象。后來,我們改變思路,以不克不,朝著不拆螺釘、不裝螺釘的方向思考,于是,我們創新了上電端子的材料和形狀,輕易擺脫了拆裝螺釘的煩惱。
還有,如在設計自動壓接上銘牌設備過程中,面對壓接頭太小,不好找正聯接銷的煩惱,我們以不克不,變過去的以內部定位為從外部定位,不需找正聯接銷,從而輕易取得定位的成功。
(二)自然改造法
自然改造法,就是針對原來產品的缺陷,自然升級,從而取得創新的成功。如切板機沒有定位機構,造成切板效率不高,易切壞PCB板,我們設計一種帶定位機構的切板機,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我們發明了一種能定位的切板機;針對振動盤不能在缺料時自動報警,通過自然改造法,我們創新了一種能在缺料時自動報警的振動盤;針對自動打螺釘機容易將工件帶起的缺陷,我們創新了螺釘接頭結構,發明了一種不帶起工件的打螺釘機。
【關鍵詞】 疏浚業;技術創新
【中圖分類號】 TU674.31 【文獻標識碼】 C【文章編號】 1727-5123(2009)02-046-02
1 前言
我國有大小疏浚企業近百家,各種疏浚船舶上千艘,年疏浚能力約5.3億立方米,疏浚力量居世界第三位,形成了較大規模的疏浚能力。但是,由于長期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疏浚業技術相對落后,效率較低,核心技術仍主要依靠引進和模仿,疏浚企業存在著吃設備、拼設備、設備老化和成本計算不合理現象。近來疏浚工程不斷發生變化,規模擴大,致使疏浚設備也不斷發展和創新,以滿足不斷增加的疏浚機具需求。因此,我國要從疏浚大國邁向強國,必須走技術創新的自主發展之路。
2 耙吸挖泥船的設計
近年來,國外疏浚公司技術進步相當迅速,許多新技術、新設備(包括環保疏浚設備)、新工藝不斷涌現,最典型的是比利時DI公司自行開發的Dracula系統,其高壓沖水水壓高達600bar, 可用來輔助耙吸船耙頭開挖堅硬的黏土,取代鏈斗挖泥船和絞吸挖泥船施工。對于疏浚業來說,吹填造陸是其中一個主要業務領域。在世界許多地方,工業園區的需求在不斷增加,例如機場、集裝箱碼頭或工業廠房、住宅區等。新加坡吹填工程和阿聯酋迪拜棕櫚島Ⅰ、Ⅱ期大型吹填工程就是一些大規模吹填造地的例子。工程必須開挖和運送千百萬方砂來填筑吹填區和連接島嶼;現有航道必須浚深以通航更大型船舶;環保、地理和政治因素也可能會導致挖泥船運距加長和必須在更深水域施工等。這些限制條件都要求有更大艙容和更高效率的大型耙吸挖泥船來施工,尤其是當航距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大艙容耙吸船比小艙容耙吸船的采砂成本更低。1992年以前,耙吸船的最大艙容都不超過10000m3,其后,艙容則不斷增加。
3 開溝和開挖深坑開溝是海床管線鋪設的預備工作
視土質情況而定,開溝方法多種多樣,其中一項就是采用疏浚方法。
在完成開溝和鋪管工作后,有時還需要覆蓋,以保護管線。覆蓋施工方法很多,例如拋石法、自然海流法和通過耙吸船吸管回埋法。借助吸管將沙從泥艙泵送到溝槽進行回埋作業。
現在,許多大型耙吸船都擁有深水開溝或為保護海上油氣開采設備的進行所謂的大深坑開挖功能。
“Vasco da Gama”號安裝了挖深達160m的深水開挖設備。為達到160m挖深并保證足夠的泥泵吸入壓力以維持泥泵正常功能,該船的1400mm直徑吸管上安裝了功率高達6500kW的高效潛水泵。
4 有限元法
在挖泥船設計過程中,有限元法(FE法)是必不可少的。這些計算方法的專業應用可獲得強固的船體結構,同時重量卻相對較輕,使船船獲得更多的裝載量。
由于在外海環境下疏浚施工以及連續不斷的裝艙卸艙過程,耙吸挖泥船的船體要在強侵蝕環境下經受各種周期性荷載。耙吸船的設計特點包括較小的艙容/船長比,這意味著荷載主要集中在船中部,導致較大的船體大梁彎矩和高剪切強度。
此外,由于采用大功率挖掘設備以及帶艙底泥門的泥艙結構布置,不可避免地要求船體采用大量不連續性設計。
為優化船體的應力重量比以及最大化船體細部結構的強度和疲勞壽命,采用了有限元計算方法。
大型絞吸挖泥船在開敞水域施工時要承受因波浪和開挖巖石時船體振動而產生的大幅波動的荷載。
船舶與海床之間以及橋梁耳軸與定位樁臺車之間的船體形成(撓性)連接的位置上發生裂紋的概率相對較高。
應用有限元計算法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應力集中出現并提高疲勞壽命。有限元計算法進一步應用于優化絞刀橋梁與定位樁的強度和硬度。為了避免因振動產生的共振或過度變形,目前IHC公司正在建立一個絞刀橋梁與船體的有限元模型以判斷這種振動特性。
5 高航行效率船舶的航行阻力取決于船體周圍的水流和航行過程中船舶所產生的波浪
通過適當的船體設計,可以大大地減少航行阻力并提高船舶的總能量效益。船頭設計尤為重要,許多大型船舶在船體水淺處安裝了所謂的球鼻(即人工鼻),球鼻改變了船體四周的水流狀態,結果減少了波浪造成的航行阻力,因為船舶產生的波浪主要由船頭形狀決定。精心設計的球鼻船頭產生的波浪遠小于傳統船頭的波浪。
根據利用CFD計算法獲得的船體設汁經驗,IHC公司設計出一款形狀特別的船尾。船尾設計獲得一個進入推進器的理想水流通道,可以減少推進器振動并獲得更高的效率。
6 流體動力計算(CFD)
CFD方法可計算出這些船體設計變化的結果。如上所述,船頭對航行效率有很大的影響,同樣,船體與推進器之間的相互作用可通過CFD方法計算。
船體產生的渦流對航行效率有一定影響,并可能產生振動。CFD方法可為優化船舶設計提供數據,并最終獲得最佳的水流進入推進器。
對于挖泥船,風、波浪和潮流作用方面的數據對于預測不同天氣狀況下的船舶操縱性能是必不可少的。通過使用CFD計算方法獲得的某些系數可以預測操縱性能。
7 泥泵
IHC公司開發出高效泥泵,在同等安裝功率情況下可獲得比普通標準泥泵更高的產量。為確保泥泵性能和預測耐磨性,在IHC公司的研究部門(荷蘭MTl)進行了由CFD分析方法輔助進行的實驗室研究。荷蘭MTI有一套可測試泥泵的環路,環路管直徑為300mm,可提供可靠的實型泵試驗結果。
為了提高產量,現代耙吸挖泥船都裝有射流泵,其一般有3項主要功能:①使底土流體化并減少耙頭所需切削力。②使泥艙疏浚土在卸艙期間流體化,以縮短卸艙時間。③卸艙后清洗泥艙。
為了防止射流水中有時夾帶過多沙粒造成高磨損率,多功能、小型高效泥泵越來越多被用作射流泵。
為了優化疏浚效率,疏浚過程中的泵速必須根據真空度、泥漿流速和泥漿濃度等疏浚參數進行優化凋整。
IHC公司開發的Variblock齒輪箱是一種可連續變速傳動齒輪箱,它可在恒定輸入功率和速度情況下以最小的功率損失提供輸出速度的變化,可實現各種輸出速度,例如,在輸出速度15%增減幅度內,齒輪箱總效率達94%。Variblock齒輪箱可避除非自航吸揚挖泥船(例如絞吸挖泥船)在不同管線長度情況下對葉輪直徑的調整。其投資額遠低于一個泥泵電動裝置,而且所有液壓配件在全球可即時供應。
8 耙頭耙吸挖泥船的耙頭對挖泥船的性能有很大影響,因此其設計、質量和多用途性是至關重要的
盡管挖泥產量主要由耙頭寬度、開挖厚度和航速決定,而其它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例如所需拖曳力等。耙頭設計通常會詳細考慮疏浚過程的所有其它主要因素。
多年來已經開發出多種類型的耙頭。最初,耙頭完全根據沖刷原理設計:即在耙頭活動擋板與底床之間產生水流。例如,IHC公司的Dutch(荷蘭)型耙頭,水流主要從擋板后面進入耙頭,而Califoenia(加利福尼亞)型耙頭的水流則主要從擋板兩側進入。
耙頭借助底床上的水流在底床與耙頭之間產生的壓差,將底土疏松并挖起。最新式的現代耙頭則在整個耙頭寬度的固定部件裝有射流裝置,在活動擋板上裝有切割刀片或切削齒,借助上述兩者的共同作用,可降低耙頭所需的壓差,同時產量卻可大大提高。通過調節擋板后側的進水瓣,可供給足夠的額外用水。
在某些情況下,泥漿濃度和射流水量很高,只需較少的額外供水量。有時,擋板通過液壓缸保持在與耙頭固定部件與耙頭固定部件一定的相對位置,使之能夠抵消因切削刀造成的上沖運動,這可采用一個預調切削力完成。
在切削十分細密的砂層時,即使采用傳統的射流水,刀齒的貫入度還是不足夠的,結果導致產量低。為此,最近IHC公司進行了一系列研究和模型試驗,在噴嘴相對于切削刀的不同位置進行了測試。盡管目前試驗還沒有全部完成,但初步結果似乎不錯,一個額外的優點就是進一步降低了所需切削力,因此也降低了拖曳力。
耙吸挖泥船尺寸的不斷增加也可以從耙頭的發展看出。最早的第一代耙頭只能與直徑300mm的吸管相匹配,而最新發展顯示,耙頭相配套的吸管直徑已達到1400mm。
9 裝艙過程耙吸挖泥船的效率效益可通過改進泥艙的沉淀過程來改善
在開挖細砂時,耙吸船的裝艙時間與泥砂沉淀的關系是相當密切的。高效的沉淀過程可縮短裝艙時間,從而縮短疏浚周期,結果是提高了施工效益。此外,也許更重要的是泥艙中含砂量增加。考慮到當前所需的投資,更高效率的施工可相當大地提高船舶的收益率。
IHC公司為了作進一步深入研究,與國際疏浚公司(DI)合作開始一項廣泛的研究計劃。為了獲取更多經驗并能夠對實型設備的各種設計方案進行比較,MTI研究院在“Antigoon”號耙吸船上安裝了一套大型試驗裝置。
泥砂的沉淀過程不僅取決于泥艙的設計,還與泥艙的進入水流有關。除了泥艙設計外,泥沙的沉淀也是取決于泥艙進入水流的因素之一,例如,選擇合適的進入水流流速分布可大大的改善泥沙沉淀過程。這些使用大型試驗裝置的試驗的觀測和評估結果使我們在總體上和特定情形下的泥沙沉淀都有了更深的認識。利用根據獲得的認識進行的改動將有助于開發出新的設計工具及改進泥艙設計,以提高泥艙沉淀效率,從而提高耙吸船的實際產量。
10 迎接挑戰,加快技術進步
摘 要 每一個新的籃球進攻技術的出現,都會帶動進攻戰術及防守技、戰術的進步,而攻防技、戰術之間的矛盾,是現代籃球運動發展的內在動力;同時,新的進攻技術都具有實效和觀賞的雙重屬性,這種屬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觀眾的存在不僅是籃球運動本身的一部分,而且是籃球運動發展的外在動力。
關鍵詞 籃球 進攻技術 創新 原則 方法
一、籃球進攻技術創新的概念
籃球運動誕生百余年來,隨著規則的不斷修訂、技戰術的不斷創新、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從最初的一個十分簡單的游戲發展成為今天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運動項目之一,應歸功于籃球進攻技術的創新。
籃球進攻技術的創新是指運動員在訓練或比賽中,結合自身的身體條件和技術特點,對原有的進攻技術的機理、結構、功能、方法及應用進行合理的改進或改變,以期達到更好的實戰效果和更高的觀賞價值。
二、籃球進攻技術創新的原則
(一)領先性原則
每一個進攻新技術的產生,都是領先設計和領先實踐的,新的進攻和技術設計,應首先考慮其在結構、方法等方面有別于其他技術動作,而功能則優于或至少等同于同類進攻技術。這樣,進攻技術的多樣性,在實踐中給防守的一方帶來更多的困難。例如被稱為“天勾”的賈巴爾,首先設計并在實踐中運用了籃下勾手投籃技術,極大的豐富了籃下進攻的內容,提高了中鋒的攻擊能力。在以強對抗為主體的籃下攻防中,勾手投籃技術已成為不可缺少的殺手锏。
(二)實效性原則
一個創新的進攻技術價值主要是體現在是否具有實際效果,也就是該技術在比賽中能否達到理想的攻擊目的,具有較強的攻擊能力的主動應變的技術動作就是創新技術。喬丹經典的突破籃下換手投籃,就是這種復雜多變的創新技術,既具有很好的實戰效果,又具有極強的觀賞價值。
(三)觀賞性原則
籃球運動發展到現在,尤其是職業籃球運動的發展,可以說,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吸引更多的觀眾來看比賽,而隨著觀眾對籃球運動技、戰術認知能力的提高,假如沒有難度大、動作新奇的進攻技術不斷出現,籃球運動將失去獨特的魅力,也就會失去觀眾。
三、籃球進攻技術創新的規律
(一)螺旋上升規律
進攻和防守是貫穿于籃球運動始終的一對矛盾。正因為這一對矛盾的相互作用,才有籃球運動的存在和發展,進攻技術的創新發展,勢必會促進防守技戰術水平的提高。反過來防守技、戰術水平進步,又對進攻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交互作用,互相矛盾的過程,在客觀上起到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效果。這種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實質上是籃球運動在新的水平線上的一次次突破,最終的結果才使籃球運動水平呈螺旋上升,不斷提高的趨勢。
(二)優存劣汰原則
新出現的進攻技術,并不是都能夠在實戰中運用或得到發展,只有符合創新技術的基本原則,尤其是具有較強的實用價值或觀賞價值的動作才被保存下來,并得以發展。與此相反,有些創新的進攻技術,沒有被球員和觀眾接收,則被無情的淘汰掉。
四、籃球技術創新的方法
籃球進攻技術創新的方法歸納起來有單個技術創新法、重組技術創新法和非常規技術創新法幾種。
(一)單個技術創新法
在不違背進攻技術的一般規律和技術創新的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將某一個進攻技術的結構、機理、方法加以改進,使之成為更具攻擊力的技術,這種改進即是單個技術創新法。這種創新首先由教練員或運動員進行合理的設計,然后進行針對性的練習,最后運用于比賽中。
(二)重組創新法
根據創新目的,將一定數量的成熟技術或部分結構進行合理的重新組合,就是重組創新法。
事實上,在比賽中所有的進攻技術的運用都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別的進攻技術組合或組合使用,但我們不能將所有組合使用的技術都稱為重組創新技術。重組創新技術與常規組合技術有著明顯的區別:其一,重組創新技術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組合技術,體現在難度大,不是每個隊員都能完成的,在此前也無人做過。其二,具有明顯優于一般組合技術的實戰效果,給觀眾的感覺是自然流暢又出其不意。曾經是NBA國王隊后衛的賈森•威廉姆斯的假背傳結合真突破就是一個很有新意的重組創新技術。
(三)非常規技術運用創新法
此方法是指在實踐中所出現的不符合現有技術動作規范要求,而客觀上又具有理想的攻擊效果和觀賞價值的進攻技術。
隨著籃球運動攻、防技術的提高,這種非常規動作的出現是個別高水平運動員對臨場突發事件做出的靈活應變的結果,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攻擊效果。這種技術一方面因其違背常理而出人意料,給觀眾一種賞心悅目,耳目一新的感覺,另一方面因具有理想的效果而備受隊員青睞。因此,這是一種名副其實的充滿激情的高難度表演。
五、小結
綜上所述,籃球進攻技術的創新,增加了進攻隊員的攻擊手段,提高了進攻能力,進攻能力的提高,又導致防守、戰術的進步,而攻防矛盾的相互作用,是籃球運動發展的內在動力。另一方面,由于創新的進攻技術往往具有實戰效果和觀賞價值的雙重屬性,一些高、難、新的進攻技術的出現,大大的刺激了球迷們的觀賞欲望,為職業籃球營造了良好的市場,這種市場正是推動籃球運動向前發展的外在動力。
所以,我們必須借鑒NBA的一些經驗,成立創新技術的理論體系,有目的的設計創新技術,大膽推出新人、新技術,有力地推動籃球運動健康、快速地向前發展。
基金項目:湖北師范學院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07F06。
參考文獻:
[1] 于振峰.論現代籃球對抗技術的訓練[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4).
[2] 盧亮球.現代籃球運動攻防技、戰術及訓練發展新特點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0(3).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深入發展,拼資源式的粗放型經濟增長已經很難適應我國現代化的要求。現代經濟增長更多地依賴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將成為我國現代企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和動力。之前一直倡導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就來源于此。而實踐證明,企業技術創新不僅可以提高經濟效益、發展規模經濟、實現結構優化,而且有利于節約資源,緩解其它資源方面的“瓶頸”制約,有利于提高生產要素使用效率,從而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日前對企業技術創新系統研究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把企業技術創新系統作為國家創新系統的一部分,這種研究側重于對企業與外部創新網絡,如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機構(包括風險投資、孵化器等)、政府等的內外協同問題的研究:一種是單獨地提出企業技術創新系統的概念和結構等等,這種研究側重于對企業內部研發、營銷、生產等部門間的相互協同問題的研究。當然這兩種研究方式只是研究的側重點不同,所有企業技術創新系統的研究都認為系統內外各種因素的相互協同作用是企業技術創新成功的關鍵,但這些分析大多數還只是停留在對這些影響因素的探討,對系統具體運行還缺乏深入的研究。
項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資源約束下,通過項目經理和項目組織的努力,運用系統理論和方法對項目涉及的全部工作進行有效地管理,以實現項目的目標。項目管理的建立和運作,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具有最大限度的柔性,符合組織發展戰略、流程、結構激勵、理念以及文化的整體性要求,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資源;其運作的靈活性與創造性為組織的進步與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會,項目管理正成為一種管理變化與不確定性的有效管理模式。
二、項目管理的定義
項目管理最旱的概念:對項日進行管理就是項目管理,而美國項目管理協會2000年版網中的定義:項目管理把各種知識、技能、手段和技術應用于項目之中,以滿足項目的要求。項目管理是通過如下過程進行的:如啟動、規劃、執行、控制和結尾。項目班子管理項目的工作,項目的這些工作必須滿足需求和期望不同的利害關系者在項目的范圍、時間、費用、風險和質量等各方面提出此的互相沖突的明確的要求。
三、項目管理的特點
項目管理系統是企業管理系統的子系統,它的特點是它所管理對象的項目的特性和它在企業管理系統中的作用或位置所決定的。
從水平上劃分,企業管理系統可分為營銷、生產、人力資源、財務、研發、戰略管理和項目管理等子系統,這些子系統通過完成各自的職能為企業系統整體的有效運行和實現企業管理系統的目標做出自己的貢獻。
從職能作用上講,項目管理子系統和營銷、生產等子系統一樣,但由于它所管理的對象“項目”的特殊性,使它與企業系統的其它子系統有明顯的不同,表現在:一、其它職能部門管理的對象是作業,只是企業某一業務流程的一部分,而項目管理的管理對象是項目的整體,是項目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一個項目是其它任何一個子系統所不能單獨完成的,需要這些部門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因為任何一個職能部門都不對整個項目負責,因此需要有一個人或組織為整個項目負責,從項目的整體或系統性出發,對項目進行管理。二、由于項目的一次性和臨時性,不可能存在長期的固定的組織,成立這樣的組織也是不經濟的,為了完成項目它需要企業系統其它子系統為它提供人、財、物等資源,即項目管理具有資源的依賴性,它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資源要依賴于其它子系統的支持。
具體的講,項目管理主要特征是:
l、項目管理的對象是項目或被當作項目來處理的運作。
2、項目管理的哲學和方法論基礎是系統理論,項目管理的全過程都貫穿著系統工程的思想,它把項目看作是由一系列的活動或任務組成的動態系統,依據系統論的“整體——分解——綜合”的原理,將項目分解為許多的工作包或責任中心,由責任者分別按要求完成目標,然后綜合成最終的成果;同時把項目看成是一個有完整生命周期的過程,把過程和結構統一起來,從系統整體把握整個項目。
3、項目管理采用基于團隊管理的項目經理個人負責制的組織形式,其中有三層意思:一是與職能部門相比,項目管理有了“組織”的概念,需要圍繞項目來組織資源;二是項目管理采用的是團隊的組織形式,項目團隊成員共同做出決定、共同負責、共同享有回報和榮譽;三是與一般的團隊相比,突出了項目經理的作用,項目經理獨立地掌握垂直的命令鏈,這是由項目系統管理的要求決定的。
4、項目管理的組織是臨時性的,這是由項目的一次性和臨時性決定的。項目組織的臨時性決定了項目管理具有的依賴性,即項目所需的各種各樣的技術和資源都由它的外部組織提供的,需要不同職能部門或外部機構的協同工作。這兩個特點使項目管理過程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沖突。
5、項目管理的組織是柔性的,項目組織打破了傳統的固定建制的組織形式,而是根據項目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不同需要適時地調整組織的配置。
6、項目管理是對過程的動態管理,在項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工作的性質明顯的不同,因而管理的重點也不同,需要項目經理根據項目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管理。在項目管理的動態的管理過程中,特別強調其協調和控制的功能。由于沖突和不斷的變化是項目管理的固有的特點,處理各種沖突和意外事件是項目管理的主要工作。
四、基于項目管理的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系統分析
和其它項目管理一樣,企業技術創新項目管理本質上是一個“辦事”的過程,從創新概念產生到完成創新成果。要經歷幾個明顯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完成不同的活動,企業內外各種影響技術創新系統因素之間復雜的非線性作用也只有在這個過程當中才能體現出來,這個過程本封也是一個系統,準確的說是一個事理系統,本文把它定義為“技術創新項目管理系統”。
技術創新項目的主體或承載者是以企業系統為中心的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企業內的研究與開發、產上基于項目管理的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系統研究產、營銷、人力資源、財務等部門和企業外部的科研機構和大學、供應商、銷售商、中介機構、政府部門等等,在本文中把所有這些對技術創新項目管理系統產生影響和作用的組織和機構及其相互關系的集合定義為“技術創新項目管理系統”和“環境系統”。
五、總結
本文在查閱了相關文獻資料上,在系統理論,特別是事理系統理論和項目管理理論的指導下,分析了技術創新項目及其管理的特性,提出了基于項目管理的企業技術創新管理系統及其信息系統建設的框架。本文的主要結論和觀點是:
l、企業應從企業戰略的高度,即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獲得和核心能力的培養和提高的高度構建企業的技術創新管理系統,
1.1ID與IE概念
傳統工業設計的核心是產品設計,在人類社會進入現代工業社會之后,設計所帶來的物質成就及其對人類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的影響是過去任何時代所無法比擬的,現代工業設計的概念也由此應運而生,現代工業設計有廣義的工業設計和狹義的工業設計之分。廣義工業設計是指為了達到某一特定目的,從構思到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并且用明確的手段表示出來的系列行為,它包含了一切使用現代化手段進行生產和服務的設計過程。狹義工業設計指產品設計,即針對人與自然的關聯中產生的工具裝備的需求所作的響應,包括為了使生存與生活得以維持與發展所需的諸如工具、器械與產品等物質性裝備所進行的設計。
1.2ID與IE融合原理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全球競爭日趨激烈,工業設計理念和工業工程理論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結合多年的工程實踐經驗,作者認為工業設計是面向全過程的設計,包括從市場調查、新產品設計定位、專利技術查詢與搜集、設計方案初步制定到新產品的包裝設計、成本核算、預測風險等內容。因此,其理念可描述為以市場和用戶需求為導向,以創新理念為指導,以現代化技術為工具,綜合考慮產品的功能、結構、材料、工藝、應用環境等因素,在產品全生命周期內展開的一系列創新增值活動。IE作為管理方法論與工程技術的綜合體,對提高企業綜合創新能力和整體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將其在企業中運用的方法歸納為規劃、設計、計劃、控制、分析/評價、改進/創新、組織七方面。現代工業工程開始系統地從產品本身及其制造過程和產品整個生命周期考慮產品的環境特性,推動傳統制造向現代先進制造轉變,要求能夠快速配置和系統地集成人、技術和資源。同時,現代制造理論和技術廣泛應用,對產品設計流程的創新和改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工業工程更關注的是由“投入—產出”所組成的系統,在中間環節,即產品設計流程方面缺乏合適的理論與方法。新技術、新材料、新發明,在沒有轉化為在市場銷售的商品產生價值之前,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工業設計正是科學發明轉化為經濟成果的媒介和紐帶,豐富完善了工業工程“投入—產出”所組成的系統,在設計環節利用工業設計的方法從產品的功能、外觀、經濟型、市場銷售等方面構思,完善整個創新的價值鏈。ID與IE均涉及了整個產業價值鏈,二者融合可以幫助企業發掘顧客的潛在需求,創造性地利用科學技術知識進行創新。前者強調依據研發技術對物料、能源、設備、資金、技術、人力和信息等制造資源進行加工和利用,從功能、結構上改進產品,從而實現技術創新,并通過廣告、品牌、包裝、銷售及售后等環節向顧客提品和服務,需要理論方法和技術工具來指導;后者側重于從理論上為產品的研發提供戰略研究,優化流程設計和作業程序設計,制定成本計劃、質量計劃和過程控制,并對產品設計進行評價篩選及改進,需要具體實踐環節發揮其功能。
2IDE技術創新方法
在ID和IE融合原理分析基礎上,將IE理論與方法融入ID過程中,全過程運用IE方法,對需求發現、功能設計、結構設計、工藝優化、材料替代、工程應用進行優化與重構,可以衍生出一種基于ID和IE融合的IDE技術創新模式。
(1)需求分析階段
需求分析既是產品設計成功的基礎,也是產品開發設計的最終要求。該階段:①需要采用工業工程方法,從系統論觀點分析把握人們的需求和價值觀,以滿足人的多種需求為目標展開技術創造活動;②需要利用規劃方法,從企業戰略、市場研究等方面確定用戶需求,明確產品需求范圍及使用功能;③需要綜合運用評價方法,從產品的經濟與社會效益評價方面確定需求的可行性與必要性,明確目前的技術以及企業資源是否有能力完全滿足需求,以及滿足這些需求付出的代價是否有足夠的效益支撐,進而將產品需求轉化為產品功能。
(2)功能設計階段
需要在系統目標引導下,綜合考慮各組成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系統整體的發展變化,從縱橫兩方面對系統各要素在功能中所處地位和作用加以分析和比較,實施結構、動作、時間、工藝(路線)的展開和多維分解,并確定產品的關鍵功能。同時,利用價值工程分析方法,對產品功能展開價值分析,在保證產品功能最佳狀態下降低產品成本,使產品的結構更合理。
(3)結構展開階段
該階段需要利用“原始法則”對系統結構進行破組織分解,劃分為通用結構和專有結構,為選擇外包或自主研發指明方向?!霸挤▌t”指加大創新思維的“前進跨度”,把思維集中在事物的本質方面,強調將一切復雜的系統分解還原為簡單的理、化、生基本現象或基本結構,用最基本的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進行描述。結構展開過程按照裝備模型逐級進行。
(4)工藝優化階段
該階段需要:①以工業工程流程改進、過程重構、可裝配性設計等方法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為途徑,利用新工具、新方法,對產品生產工藝、裝配過程等進行優化。如可借助系統優化方法,以整體全局最優為目標,消除部門主義、利益分散主義,最大限度實現信息整合、技術整合;②運用創新技術優化核心工藝,改進生產流程,實現風險控制、質量控制、流程控制等。此外,在功能分解和結構分解基礎上,產品的特殊功能和關鍵結構設計往往在工業優化階段實現,創新顯得尤為重要,更加需要采用IE方法作為工藝優化的技術工具。
(5)材料替代階段
①從質量控制方面考慮,必要的材料替代可以改善使用性能,如延長產品壽命、提高可靠性,即使一種材料可以很好地滿足某種特定用途,設計人員也應考慮其可替代性;②從設施設備規劃考慮,在工作條件改變的情況下,材料替代能很好地滿足環境變化的要求;③從成本控制考慮,材料替代能夠提供降低成本或改進設計的機會,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因此,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在滿足結構的可靠性、外觀要求、工藝性能等前提下,利用新材料或新工藝優點,尋求一種可替代材料,完成相同的設計任務甚至達到更高的技術要求。
(6)工程應用階段
由于產品的使用環境和用途不同,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有所不同,遵循IE服務改進原則,需要對產品進行動態完善,提升產品的性能。此外,將IE工程服務理念融入到工業設計,有利于提升服務過程的效率價值,最終形成全產業鏈的優化。
3結論
[關鍵詞] 技術創新能力 權重 函數
一、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
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指便于組織和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戰略實施的企業的一系列綜合特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1)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產品創新能力和工藝創新能力的整體功能;(2)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一個系統能力;(3)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是與企業創新戰略密切相關的。
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進行定性分析比較容易,但進行定量分析則比較困難。目前有不少的研究者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標和評價方法進行過深刻的研究。但是可操作性都不是太強。要想構建一個完整的、系統的、操作簡便的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方法的確是困難的。我們認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由人員能力、信息能力、設備能力和組織能力四個要素構成。在每個構成要素中又有若干個具體的指標,每個構成要素和具體指標在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中都有一定的重要程度。以Ni表示第i個構成要素的能力指數,ri表示第i個構成要素的重要程度,zij表示第i個構成要素中的第j個評價指標,rij表示指標zij的重要程度。則可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和評價指標列表如上。
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評價方法
在上述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構成要素和評價指標中,各構成要素的評價指數可以用(1)求出:
(i=1、2、3、4) (1)
其中:Ni―第i種構成要素的能力指數。
Zij―第i中要素中,第j種指標的評定值。
rij―第i中要素中,第j種指標的權重。且滿足
(i=1、2、3、4) (2)
從而得出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數的計算方法:
(3)
其中N―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指數。
NI―同上
ri―第 i種要素的權重。且滿足:
(4)
在計算構成要素的評價指數和企業創新能力指數時,必須給rij、ri、zij賦值才能進行。rij和ri可以用專家評分法來確定,專家可由同行業中多年從事技術研究和開發及技術管理人員組成,同時還可以吸收個別從事市場調查及研究的人員。
Zij的值可以用比較評分法來確定。在確定某一zij值時,把國內同行業(或國際同行業)最好企業的指標值定為100,最差企業的指標值定為0,則有:Zij [0,100]。比如,行業科技帶頭人的比例,若本企業為10%,最好企業為15%,最差企業為0%。則本企業這一指標的評定值為66.7。對難以定量的指標,如企業文化和凝聚力,可以用專家評分法來確定。
由公式(1)和公式(3)確定的要素能力指數和技術創新能力指數用的是加權法。在技術創新能力的四個構成要素中,既使某項要素的評定值為零,技術創新能力的計算結果也不可能為零,事實上,在技術創新能力的四個構成要素中,缺少任何一個要素,技術創新要進行下去,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公式(1)和公式(3)是有缺陷的。
我們可以用另一個函數式來計算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公式為:
N=aN1a1N2a2N3a3N4a4(5)
其中:ai―第i種構成要素對技術創新能力的關聯程度,且ai>0
Ni―同前
N―同前
a―是企業外部因素的影響量,在此可把它作為常量。
從公式(5)可以看出,技術創新能的四個構成要素是同時起作用的,缺一不可。因此,Ni(i=1,2,3,4)必須是非零值,ai(i=1,2,3,4)必須滿足0<ai<1. 對公式(5)全微分則:
即:(6)
公式(6)表明,技術創新能力的增長率是以ai為權重,各個構成要素按比例增長的和。如果四個構成要素的增長比例相同,即則:
(7)
由(7)可知,當a1+a2+a3+a4=1時,技術創新能力和各個構成要素是同比例增長的,當企業的外部環境為變量時,即: a1+a2+a3+a4<1時,則技術創新能力增長速要低于構成要素的增長速,從而可知,總體技術創新能力的增長是有“滯后”效應的。
在公式(5)中,Ni的值可由公式(1)求出,ai的值可以用專家意見法來確定,且滿足。
顯然用公式(3)和公式(5)確定的技術創新能力指的值域是不同,在公式(3)中N∈[0,100],在公式(5)中N∈(0,100)。N值越大,則技術創新能力就越強。
三、結束語
自從熊皮特1912年提出創新概念以來,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理論和觀點,就宏觀方面的研究,理論比較成熟;就微觀方面,企業的多樣性決定了企業技術創新的方式、能力也各不相同。本文的研究難免會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在中國大陸地區,企業的技術水平普遍落后于發達國家,技術創新和改造任重道遠,因此,對企業技術的創新研究仍將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英)約翰.齊曼:技術創新進化論.上??萍冀逃霭嫔?,2002
1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的重要意義
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機械技術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因此,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就顯得尤為重要。為做好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工作,不但能夠有效提高農業資源的使用率,還能夠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同時,由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比較緩慢,農民使用農業機械技術時間較短,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農業機械技術創新與培訓的快速發展,為農業機械技術創新與培訓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從而不斷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促進農業機械技術能夠更好的發展。同時,通過對農民進行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能夠有效減輕農民朋友的工作壓力,提高了農民種植農作物的積極性,為國民科技提供良好的經濟支撐。
2農業機械技術在創新與培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農業機械技術創新與培訓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創新與培訓人員對其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由于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人員知識水平有限,接收新知識的能力較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質量,降低農民的工作效率。同時,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結構存在問題,技術培訓對象主要是農民,由于農民對機械的認識不夠全面,并且不同區域的農民對機械技術要求不同,創新與培訓人員如果采用統一的培訓結構,不能夠讓農民更好的掌握農業機械技術,影響農業經濟發展。除此之外,農業機械技術創新與培訓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忽視了創新與農業機械技術發展的影響,農業機械技術的使用人員主要是農民,創新與培訓人員往往按照以往的培訓內容進行培訓,會讓農民產生一種無聊乏味的感覺。因此,農業機械技術創新與培訓人員需要不斷加入創新因素,并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培訓,從根本上提高農民對農業機械技術的重視,保證農業機械技術創新與培訓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3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方法
3.1轉變傳統的農業機械技術培訓觀念。在傳統的農業機械技術創新與培訓過程中,工作人員往往根據自己的培訓經驗與理念進行培訓。由于農民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傳統的農業機械技術培訓已經不適用于當今。因此,為了有效提高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源培訓效果,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改變傳統的農業機械技術培訓觀念,讓農民能夠真正掌握農機機械技術的精髓,保證農業機械技術在農村能夠更好的發展。例如,農業機械技術培訓人員可以定期組織農民進行專業學習,在學習農業機械技術的過程中,鼓勵農民提出自己的問題,然后給予針對性解答,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實際問題,提高農民的專業技能,幫助農民能夠更好的掌握農業機械技術。同時,為了充分調動農民學習農業機械技術的積極性,相關培訓人員可以采取獎勵措施,對于那些掌握農機技術較好的農民,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給予相應的獎勵。當然,對于那些表現較差的農民,應該不斷鼓勵。通過轉變傳統的農業機械技術培訓觀念,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培訓方法,不但能夠讓農民更好的掌握農業機械技術,保證農業生產質量,還能夠讓農民真正認識到農業機械技術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保證我國農業經濟能夠穩定快速的增長。3.2提高農業機械技術培訓人員對其工作的重視。在農業機械技術創新與培訓的過程中,由于培訓人員對其工作沒有足夠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培訓效果。因此,農業相關部門需要不斷提高農業機械技術培訓人員的專業技能,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農業機械技術培訓工作對農村經濟的重要性。因此,為了有效提高農業機械技術培訓人員對其工作的重視,相關工作人員可以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從而保證農業機械技術培訓人員的工作質量,促進農民能夠更好的掌握農業機械使用技能。例如,相關工作人員可以根據農業機械技術培訓人員的實際工作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同時,技術培訓人員在實際培訓工作中,如果遇到不能完全執行的管理條例,需要及時將情況上報相關部門,不斷健全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從而保證農業機械技術培訓人員能夠正常工作。通過制定相關管理制度,不但能夠有效提高農業機械技術培訓人員對其工作的重視,還能夠有效保證農民的學習質量,讓農民真正掌握農業機械技術。3.3及時更新農業機械技術培訓內容。為了能夠讓農民更好的掌握農業機械技術,應該建立一支綜合素質較高的培訓隊伍,并及時更新農業機械技術培訓內容,保證培訓質量。農業機械技術培訓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在保證農民學習質量的同時,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促進農業機械在農村能夠更好的發展。同時,技術培訓人員也可以積極采納農民的建議,讓技術培訓人員與農民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讓農民能夠更好的學習農業機械技術。例如,農業機械技術培訓人員可以定期將農民組織在一起,然后分組進行討論,如何提高培訓人員的工作質量,討論結束后,技術人員讓每個小組的代表人員進行發言,在發言的過程中,可以將農民提出的意見詳細記錄下來,然后針對農民的觀點,不斷引進新的農業機械技術,從而滿足農民對農業機械技術的要求。通過及時更新農業機械技術培訓內部,培訓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只有培訓人員掌握良好的專業技術,才能夠更好的進行培訓工作,讓農民能夠更好的了解學習農業機械技術。農業機械技術在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相關培訓人員需要根據農民的實際需求,采取合理的創新培訓方案,讓農民能夠真正認識到農業機械技術對農業經濟的重要性,不斷提高農民的工作效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農業機械技術創新與培訓的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該不斷轉變之前的傳統培訓觀念,及時更新培訓內容,保證培訓質量。但是,培訓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很多困難,這就需要工作人員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的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知識,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從根本上提高農村經濟,提高農民對農機機械技術創新與培訓方法的滿意度。
作者:苑東明 單位:周口科技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任丹,漆雁斌,于偉詠,等.農戶機械使用程度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四川省205戶獼猴桃種植戶的調查[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6(04):528-534.
[2]劉榮和.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措施分析[J].山西農經,2016(17):27.
[3]盧曉玲.新時期農業機械技術的創新與培訓對策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5(12):47.
[4]張瑩瑩.五十年科研工作回顧與展望———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農業機械研究所[J].熱帶農業科學,2015(11):60-63.
[5]孫翔鴻.將技術發明創新簡單化———山東省農業機械科學研究所舉辦《企業創新技法(TRIZ)》培訓[J].農業裝備與車輛工程,2015(03):56.
[6]田鞭.探析農改體制下山區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的新思路[J].中國農業信息,2016(01).
[7]劉必鑫.農業機械技術推廣中的問題及策略研究[J].中國農業信息,2016(10).
[8]楊志清.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的幾點建議[J].科技傳播,2016(18).